新时期测绘工程研究

2024-08-28

新时期测绘工程研究(共12篇)

新时期测绘工程研究 篇1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的地位与作用在建筑市场和建筑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 但这项工作目前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何使建设工程能求得一个合理的造价, 是摆在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面前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和任务。

关键词:工程造价,问题,对策

1. 目前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弊端

从当前建筑市场情况看, 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不健全

就工程定额而言, 按主编单位和管理权限分为:全国统一定额、行业统一定额、地区统一定额、企业定额、补充定额等, 地区省定额是由省定额站编制颁发在全省统一执行的, 政府投资的市政工程又由政府颁发了市政定额, 由于两部门的要求和掌握尺度不同, 在执行过程中常常发生矛盾, 致使定额使用单位无所适从, 有关主管部门难以仲裁。

1.2 缺乏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监控

当前, 建筑市场交易中不正当竞争仍十分严重, 不按规律办事, 盲目压低造价、压缩工期、不按质论价、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现象相当普遍, 造成许多建设项目质量差、工期长、超预算、效益低、浪费人力等现象, 甚至甲方、乙方、咨询中介机构三方串通一气, 有意加大工程造价, 来牟取利益, 后果十分恶劣。如设计人员人为变更设计, 抬高标准的情况时时可见;而由于精度、深度不足, 等到施工时频繁变更的设计也不少;投资方只希望以低价招标, 但是往往忽视对投标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商的资质审查, 导致出现转包行为, 承包方往往采取“低价中标, 索赔盈利”的方式承揽工程, 靠合同漏洞和监控不力来“赚钱”, 造成工程造价管理的被动局面。

2.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设计工作的管理和审查

2.1.1 推行设计招标

一个成功的设计方案应该是功能适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统一体, 只有当三者得以充分平衡时, 建筑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 这就要求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 增强设计单位的责任心, 促进设计质量的提高。必须把设计单位全面推向市场, 一定规模的工程都应进行设计招标, 通过招标进行多种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优选设计方案。

2.1.2 推行限额设计

在实践中, 结构设计人员应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 以及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 控制施工图设计。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对工程造价进行分解, 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在选取梁、柱截面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筋方面, 虽同样满足结构钢度和强度要求, 但不同的做法会导致造价的差异。当然, 限额设计不能一味地考虑节省投资, 而应尊重科学, 尊重实际, 在实行限额设计的同时注重优化设计, 兼顾功能提高。

2.1.3 改变设计取费办法

实行设计质量奖优罚劣的制度。如果设计单位在批准的项目投资限额内、在保证安全和不降低功能的前提下, 通过采用新方案、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达到了节约工程投资的目的, 应按其节约的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反之, 对超投资限额的设计单位给予一定的罚款, 做到奖罚分明。

2.2 加强设计变更的审查

审计人员在对工程进行审计时, 应对变更项目进行重点审查:对于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 提高建设标准的, 看是否有原审批部门的批准;必要的变更是否先作工程量和造价的增减分析。只有经建设单位同意, 设计单位审查签章, 并出具相应的图纸和说明方可发变更通知。对不符合程序的口头变更、便条变更的工程量不予认可;监理公司发现设计图中的问题, 需要进行变更时, 必须征求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意见。对监理公司和施工单位擅自更改设计图的, 不予认可。

2.3 建立工程造价管理的良好竞争秩序

要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必须提高该领域各级管理者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 使他们能够廉洁奉公, 严格执法, 从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开始, 直到项目竣工决算阶段为止, 做好全过程、全方位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同时, 要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研究, 以主要部门牵头, 众多相关单位参加,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 发挥计算机存储量大和快速的特点, 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网络和及时可靠的价格信息中心, 及时收集和发布建筑市场的各种价格信息,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为实现对工程造价各阶段的动态管理, 创造有利条件和可靠保证。

2.4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

在全球经济严峻的形势下, 如果还是维持以前的状况, 只是满足于识图、计算、套定额、取费、计算总价等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状况, 就不能达到当前建筑业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进行管理的新要求。所以, 对建筑从业人员要进行及时的培训, 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和再教育计划, 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以及业务知识的更新教育, 并严格监督落实, 使广大建筑领域的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得到不断更新和提高;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水平得到不断更新和提高, 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水平得到不断更新和提高。

3. 总结

总之,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工作, 只有在政策的指引下, 大力提升造价人员综合素质, 相关部门全力配合, 各方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解决当前工程建设中随意压价、高估乱算、投资失控等问题, 节约国家建设资金, 提高建设投资收益, 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艳玲.浅论公路工程造价管理.黑龙江科技信息[J], 2010, (6) .

[2]李磊.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方法分析.建设监理[J].2009, (8) .

[3]刘力军.浅谈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J].2010, (2) .

新时期测绘工程研究 篇2

建造师分为一级建造师和二级建造师。英文分别为:constructor和associateconstructor。一级建造师具有较高的标准、较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开展国际互认。同时,考虑我国建设工程项目量大面广,工程项目的规模差异悬殊,各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以及不同工程项目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设立二级建造师,可以适应施工管理的实际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事业迅速发展,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章不断完善。多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政策,为促进建设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设部从1994年开始研究建立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对其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长期的充分论证。,温家宝同志在听取建设部关于深化建设体制改革汇报时指出:“调整和完善现行的专业技术人员注册分类,在现有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的基础上,增设建造师。实行建造师后,大中型项目的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须逐步由取得注册建造师资格的人员担任,以提高项目经理素质,保证工程质量。”为我国建立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指明了方向。

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起源于英国,迄今已有150余年历史。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均建立起该项制度。建设部几次派团参加国际建造师学会年会。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当前不仅要积极应对国外承包商进入我国,同时还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把握机遇,积极组织开拓国际建筑市场。据环球兴学公司统计,我国建筑业从业人数约占全世界建筑业从业人数的25%,但对外工程承包额却仅占国际建筑市场的1.3%。原因固然很多,但缺乏高素质的施工管理人员是重要原因。建立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将为我国开拓国际建筑市场、增强对外工程承包能力有所帮助。因此,建立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也是与国际接轨、开拓国际建筑市场的客观要求。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工程项目,有着各自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而导致其对项目经理的专业学历要求有很大不同。对建造师实行分专业管理,不仅能适应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工程项目对建造师的专业技术要求,也有利于与现行建设工程管理体制相衔接,充分发挥各有关专业部门的作用。同时,也鼓励建造师在取得本专业建造师执业资格后,跨专业执业,这对企业和建造师个人参与市场竞争、扩展业务范围都是有利的。现对建造师划分为14个专业: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民航机场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电力工程、矿山工程、冶炼工程、石油化工工程、市政公用与城市轨道工程、通信与广电工程、机电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工程。为了适应目前建造师行业的发展,建设部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环球兴学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建立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二级建造师考试辅导通过率76%位列全国该行业培训之首,针对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环球兴学公司邀全国各地名师予以鼎力打造,现在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诚挚欢迎您的加入!!!转

新时期水利工程设计关键点研究 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 设计 要点 问题

中图分类号:TV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13-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注重工程建设质量,同时还对水利工程的环境质量以及景观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现代水利工程设计,除了满足工程的功能要求之外,还应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境的保护、景观的设计以及当地文化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经济合理、功能齐全、美观、生态环保的和谐统一。

1 当前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地也相继建成一些优秀的水利工程,如在体现“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围绕“功能、生态、品味”,以创造“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的交融和有机结合为设计理念的太原市汾河公园二期水利工程。又如集景观、旅游、通航和防洪等一体的桂林市两江四湖水利工程,将“水文化”融入城市开放空间的无锡江尖水利枢纽工程。这些水利工程建设都大大地改善了工程周边环境质量,增加了工程的观赏性,推动了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但同时也发现这些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当前水利工程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景观规划设计与水利工程建设出现相脱节现象。大多数水利工程中的景观设计都是在工程建设完成后才进行设计的,这种没有和工程建设一起规划的景观设计方式无疑会增加了景观设计的难度,而且这种设计方式往往不尽人意。(2)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缺少人文因素。水利工程景观设计应结合工程所处位置的地貌、自然景观和当地文化等要素,这样才能有效地使得人造景观能很好地融入周围环境中,突出其独有的人文特色。(3)景观设计缺乏创新。当前,许多景观设计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缺少具有鲜明地方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景观设计创意。(4)景观设计中只考虑设计,忽略了景观建成后的管理和维护。

1.2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并没有过多地考虑生态环境要求,满足不了良性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缺乏具体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及标准。生态系统本身就具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考虑生态的水利工程就应该具有特定性和区域性,因而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非常困难。(3)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不强。由于专业分工,以及规划设计人员与生态科技工作人员合作少,这样就导致了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采用基于生态环境规律来进行设计的意识并不强,以及基于生态环境的水利工程设计不普及。(4)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缺乏当地的生态、水文等具体资料。(5)即使只重视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但却忽略了水利工程建成后的生态管理和生态运转。(6)生态设计满足不了整体生态系统的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

2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现代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如图1)

(1)安全第一,经济合理的原则。现代水利工程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水利工程应满足防洪、供水、发电、航运、旅游等要求,还应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应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确保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做到经济合理。(2)以人为本的原则。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以工程安全为基础,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设计者应该把更多的情感融入到自然生态环境中去,从而营造出高品位的景观和环境。(3)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原则。作为城市景观的现代水利工程,要保证工程景观功能的正常运行,蓄水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4)坚持生态化和自然化的原则。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始终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设计主题,在保护原有自然景观和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考虑工程、景观以及生态要求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采取因地制宜,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体现人与自然的融合。(5)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原则。人工景观设计是现代水利工程的重要内容,景观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原有天然景观的类型、分布和特点,将人工景观与天然景观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设计理念。

3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关键点分析

(1)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重视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设计前,应研究工程所建地的生态环境状况,设计时应解决好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改变人们现存的世俗审美观判断标准,不搞病态空间和过渡装饰,减少视觉污染,使设计更贴近自然,使能源利用和景观创造都达到新的高度。(2)注重美学研究,营造景观工程。水利工程设计应重视美学研究与景观设计,这将会给水利工程带来良好社会、经济和环境在内的综合效益。人类已经从原始水利阶段、工程经济水利阶段进入现代生态经济水利阶段,水利工程的设计设必须与维护生態和保护环境相协调。(3)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与生态环境工程设计相结合。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并运用生态环境科学的相关理论和工程技术,实现水量与水质同步科学配置的目的,在水污染防治工程中为重要。由于水利工程作用的水量一般较大且季节性变化明显,所以现代水利工程设计中应重视与生态环境工程设计的有机结合。

4 结语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注重生态、环保,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设计理念。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把握“工程与生态、景观与文化、现代与自然”相结合的设计主题,做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水利建筑整体与景观设计内容相融合,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注重水工建筑物个性、布局、色彩和创新,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的区域性、历史文化性、整体性等因素,真正做到安全可靠、生态环保、美观、可持续性等。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经济合理和安全等原则。针对当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态环境保护、景观设计路、人文等方面出发,现代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应以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谢振华,朱惠丰.绍兴市水环境景观建设浅析[J].科技资讯,2007(3).

新时期测绘工程研究 篇4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 原先的建筑工程管理已经不再适应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需求, 应该以市场经济作为导向, 对其进行改革创新, 解决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

2 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

2.1 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

随着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建筑行业也在不断蓬勃发展, 建筑工程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多建筑企业业主对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都不到位, 对建筑工程管理都不够重视, 他们片面的认为只要靠较高的技术水平就能使建筑工程质量达标, 对建筑工程进行专门的管理是人力、物力的浪费, 这就致使建筑工程管理无法充分发挥其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这样不仅容易造成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混乱, 还会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达标造成不利的影响。

2.2 建筑工程管理整体水平较低

现在国内外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建筑企业设置人员机构自己进行管理, 第二种是EPC模式, 也就是建筑企业业主对承包商进行委托, 由他们来进行施工总承包, 第三种是PMC模式, 也就是建筑企业业主聘请专业的管理承包商来进行管理, 国际上普遍流行的是第三种模式。然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总体水平还较低:很多建筑工程监理人员对监理工作还仅仅停留在对施工质量的把控上, 对监理工作的其他方面都没有足够的认识, 素质水平不高, 没有进行有力的监督;很多的设计单位包含有建筑、结构等的多种设计工作, 在组织结构方面比较复杂, 因此其总承包能力还不够强大, 不符合国际发展的潮流。

由于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水平还较低, 因此在很多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竞争中, 都输给了国外的建筑工程管理公司, 比如位于河南省的小浪底水电站项目、广东省的大亚湾核电站。广东深圳大亚湾核电站是一座百万千瓦级的大型核电站, 采用的先进技术以及设备都是从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引进来的, 由于我国整体的建筑工程管理能力还不强, 因此在工程进行时, 聘请了国外的建筑工程管理专家, 采用了国外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2.3 法律法规不健全, 落实执行不到位

我国曾在两千零二年的五月颁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这部法规比较全面的总结了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以及方法, 对建筑工程管理有着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这部法规之后我国也颁布了一些其他的关于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 然而与国外相比, 我国在该方面的相关法规依然没有达到国际标准, 有些地方还是不健全的, 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除此之外, 我国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时候, 并没有严格执行法律法规, 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 没有完全按照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去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甚至出现了贪污腐败等的违法乱纪现象。

2.4 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我国大部分的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中, 并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 大部分业主由于对建筑工程管理不够重视, 不愿意投入经费, 也不会组织或聘请专门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或团队, 虽然国家也在建筑工程管理制定了一些制度标准, 但建筑企业仅是将其作为一种应付监督检查的形式文件。另外我国开设建筑工程管理课程的院校不多, 因此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比较少。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造成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无法真正的落实到位、施工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施工进度拖慢等诸多问题。

3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办法

3.1 提高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

要想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就必须从思想上提高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 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建筑工程业主应该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 树立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意识, 要认识到建筑工程质量不仅仅是依靠技术的, 还需要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 应该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经费投入, 通过宣传、讲座、交流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管理意识, 领导在工程管理的认识方面尤其要做出表率, 只有这样企业员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认识不到位现象, 要努力引进一些素质水平较高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 企业领导还应该时常组织人员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以保证建筑工程管理的观念落实到整个建筑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

3.2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并促进其落实执行

应该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对不健全有遗漏的地方进行完善, 并与国际建筑工程管理标准接轨, 制定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化细则, 不能笼统的概述, 且对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审核标准进行制定, 给建筑企业提供足够的法律保证。此外, 不仅要健全制定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还要采取有力的手段, 促进其落实执行, 可以建立一些建筑工程管理监督检查机构, 经常进行检查, 以此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贪污腐败等违法乱纪现象。

3.3 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

在对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进行完善的时候, 可以适当的引进国外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理论等, 但不能完全照搬, 应该根据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建筑工程环境、规模等, 对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往的建筑工程管理中, 都会有项目经理来负责建筑工程, 他们分管建筑工程中的不同方面, 如果他们相互之间沟通不及时, 就无法兼顾到建筑工程的全局, 不能对整体的建筑工程管理质量进行负责, 应该对这种管理组织体制进行改革, 建立一个能够管理合同、施工进度、技术、施工人员等的管理机构, 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负责与管理, 制定整体的管理计划。

岭澳核电站是广东省第二座大型核电站, 在施工建设时, 业主设置机构进行自行管理, 充分借鉴了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管理经验, 并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创新, 采用矩阵式管理结构, 如图3-1所示。

这种矩阵式组织结构, 有利于信息的快速传递, 不同人员分工明确, 合同部门在牵头的同时, 其他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与监督, 这种矩阵式管理机制能够有效的避免贪污腐败等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3.4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有些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较低, 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很多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虽然有管理资质, 却不能在岗位上有所作为,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在管理岗位上的管理人员, 却没有相应的管理资质, 这都是需要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

3.5 创新管理技术, 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

建筑工程往往投入较大, 施工人员较多, 施工工序复杂, 要想对其进行有序的管理, 就需要高水平的管理技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 建筑工程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 传统的人力管理是必须的, 在此基础上也应该对管理技术进行创新, 可以将计算机等设备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 在遇到管理问题时, 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迅速的查找问题并找出应对办法, 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

4 结语

在新的时期新的经济形势下, 可以从提高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并落实执行、完善管理体制等角度出发, 相关人员应该对建筑工程管理技术进行不断学习与创新, 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整体的竞争力。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对于建筑工程来说非常重要, 然而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有着整体水平低、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的诸多问题, 基于此, 本文就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陈金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02∶196-211.

[2]李红鹔.新时期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以及创新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23∶181.

新时期测绘工程研究 篇5

关键词:施工管理;水利工程;质量控制

引言

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还存在着安全问题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能力与素养不足、管理的目标还不够明确、缺乏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支撑等问题,所以本文针对新时期如何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质量控制的研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1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质量控制的现存问题

1.1对于安全问题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的施工区域多在偏远山区,地理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其中,大多数施工事故的发生是人为因素引起的,而施工管理人员对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不足是重要因素。缺乏安全意识的管理人员,通常无法保证施工监控仪器的科学先进性,无法保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水利工程的施工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投入相对较少,施工监测预警设备的安装与配备也还不够齐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作用难以发挥。安全意识决定了安全控制的效率,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也是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质量控制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1.2施工管理人员的能力与素养不足

新时期,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质量控制对施工管理人员的能力与素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在能力与素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例如,部门施工管理人员受到陈旧管理方式的束缚,没有跟随时代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产生了管理的脱节。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先进设备及尖端技术的应用,仅凭借自身的经验以及相对老旧的专业知识进行管理,无法发挥出质量管理的作用。而且,少数优秀管理人才,即使关注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对于理论管理与实际施工环节的结合方面也有很大的不足,阻碍了质量管理的最大作用的发挥。此外,随着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增加,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很多施工企业一心获取经济效益,对于施工管理人员能力的要求不高,缺乏相关的培训,直接导致了质量管理的不到位问题[1]。

1.3管理的目标还不够明确

管理的目标还不够明确同样是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质量控制的常见问题。这种质量管理控制目标的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相关管理人员对于成本管理意识缺乏,部门责任划分模糊,导致了管理目标的利益化。②相关管理人员或是工程项目负责人,一味地注重结果,对与施工建设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不够用心,致使管理目标模糊。③不同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存在差异,加上管理方式的落后,使得质量控制措施无法与施工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由于施工进度的重视程度不足,进度管理十分随意,合同条例也不够严谨。这是因为,工程项目负责人在进行合同的签订过程中,为了促使合作满意,经常出现随意承诺竣工时间的情况,最终导致合同的严谨性得不到保障。④在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理论支撑不足以适用于施工现场的情况,从而使得管理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盲目性。

1.4缺乏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支撑

新时期测绘工程研究 篇6

关键词:园林;施工;树木栽植

引言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过程就是把园林规划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转化为具体园林景观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设计人员预想绿化工程完成后所要达成的效果,就必须深刻领会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并严格按施工图进行绿化施工,使其转化为现实的园林产品。如果种植前后不注意绿化养护工作,种植好的树木不久就可能枯萎死亡,那么前面的绿化工作就全部白费,设计者的意图和园林景观更无从谈起,因此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十分重要。

1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

1.1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掌握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根据设计图纸对现场进行核对,编制施工计划书,认真做好场地平整、定点放线、给排水工程等前期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能有效加快施工进度。此外,绿化工程施工就是按设计要求艺术地种植植物并使其成活,设法使植物尽早发挥绿化美化的作用。所以,设计是绿化工程的灵魂,离开了设计,绿化工程的施工将无从入手;如不严格按图施工,将会歪曲整个设计意念,影响绿化美化效果。

1.2栽植树木的调集及运输

(1)树木调集。树木栽植前应确定好树木供应商,保证树木及时抵达施工现场。树木的调集应寻找离施工现场较近的地点,以减少运输时间以及运输途中对树体的损坏。购买树木时,为了保证树木质量,应及时检验树体是否受到严重的病虫害,并对树体严格消毒,以防止病害的传播和进一步的扩张。购买树木时,不仅一定要保证树体的健康,也要按不同功能和设计意图进行树木的选择,从树干、树形、树叶、芳香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并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树种,保证树木栽植后的成功存活及绿化效果。

(2)挖树和包扎。树移栽时一般进行带土球起挖,土球的大小依树而定,一般土球的直径为根茎直径的8—10倍。挖树时用工具从土球直径外垂直向下挖,挖掘过程中斩断细跟,挖到一定深度,逐渐向土球中心挖掘,使土球成型,最后用工具彻底将土球与土壤分开。挖树对土球的包扎方法多种多样,包扎时选用适合的包扎方法。包扎时用草绳对土球进行缠绕,保证土球不会松散,之后还需将草绳在树干上进行几轮缠绕,从而完成树木的包扎。

(3)起吊和运输。大树成功挖出之后需用机械设备对树木进行起吊,起吊过程中要注意土球,防止土球松散。装车时应将土球一侧放置在车头方向,对树体进行保护。运输过程中要确保树体不受到损坏,如有不可抗力,做好防护措施。运输途中如果遇到高温天气,应及时给树体补水,防止树木枯死。

1.3树木栽植

(1)种植穴、槽的开挖施工。在开挖种植穴、槽之前,首先应该按照设计图纸做好定点、放线工作,要做到定点放线的位置准确、标记明显。对于规则式的园林绿化植树,必须确保树穴整齐排列,可以用木桩或者是灰线标示,在木桩上注明树种以及树穴的尺寸规格。对于自然式种植,在定点放线上则应该按照园林绿化设计意图,保持自然,位置和形状满足设计要求。对于种植穴、槽的开挖,应该按照植树区域的土质情况以及树木根系确定,一般情况下树穴的直径以及深度,应该在根系以及土球直径外扩展10~20cm,如果植树区域的土质条件较差,需要进行客土种植或者是施肥的情况则应该进一步的加大穴、槽的规格。

(2)编号处理与现场清理。移栽过程中为提高施工的效率,在栽植前对树穴和树木进行编号,在施工时两者进行对应栽植,防止施工事故,提高施工效率。起挖前的现场清理是指在树体挖出前对施工有影响的不良因子进行清理,如石块、垃圾、杂草等,以确保树木能顺利挖出。现场对机械操作和运输车辆运行等有影响的障碍物也需及时清除,保证树木装车和运输的成功。

(3)树木种植。对于苗木种植时间,应该尽可能的选择树木蒸腾量相对较小以及温度有利于根系及时恢复的时期进行,一般以春季为主。在苗木的种植过程中,应该确保苗木本身与地面垂直,不得出现倾斜的问题,同时将丰满或者是有利于观赏的一面朝向主要视线方面。对于种植苗木深浅的控制,一般需要控制与地面原土痕齐平,快长、易成活的树种则可以适当比原土痕深栽5~10cm。在植树施工过程中,对于裸根树木应该将树木的根部铺平并舒展,避免出现窝根的问题,对于带土球的苗木,则应该确保苗木、树木入穴之后土球稳固、树干直立。对于需要支撑的树木,则应该在土堰之外支立埋深30cm的支柱,通过支柱支撑树木的直立。对于浇水,应该分别在移栽树木之后的24小时、3天、10天分别浇水,第1次水量不宜过大过急,后2次必须浇透。为了提高移栽苗木的成活率,在植树施工阶段应该确保施工工序衔接紧凑,尽可能的缩短苗木曝露时间,掘、运、栽、浇水等步骤应紧密衔接,特别是对于夏季的移栽,更应该采取搭荫棚、喷雾、降温等措施进行妥善的处理。

2园林绿化工程中养护管理

树木栽植结束后要对树木后期的养护管理,包括水分管理、施肥管理、树干的支撑、植被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等。

2.1苗木浇水

园林树木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养分、水分三个基本因素,其中水分养护管理是依据自然环境的特性及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以保证园林树木的水源充足。在园林树木栽植完成后,应及时给其足够的水源,保证水分满足树木的水分消耗量,其中浇水量应依据不同植物的特性、季节特性、土壤的干湿程度确定,务必做到及时、适量、浇足浇透;在气候特别干燥时,除满足充足的水分外,还应喷水保证叶面润湿,降低水分蒸发。

2.2施肥管理

园林植被生长周期长,根系不断从土壤中选择性吸收营养元素,导致土壤中某些矿物质的匮乏,所以需要合理有效地施肥。施肥量是根据土壤的干燥度及成长状况来评定的,而施肥的时间应根据植被生长情况和季节而定。

2.3树干的支撑

园林工程所涉及到的植被有大有小,特别是大型植被需要进行固定与支撑,大自然风云万变,在恶劣的环境下能够屹立不倒需要有强大的支撑力。所以这就要求园林工程者后期要定时地对植被牢固性、稳定性进行检查,避免在植被还未成型时受到外界干扰而夭折。

2.4植被形态的护理

在园林工程维护中,要留意植被的生长状况。结合植被本身的特性,进行有效的修剪,常见的枯枝烂枝或是带虫害的枝叶都需要彻底根除。这样不仅能够避免老旧的枝叶消耗养分,保证新鲜的枝芽能够顺利的成长,还能够提升植被整体的美观度,所以合理的剪枝是必不可少的。

2.5病虫灾害的防治

植被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遭受到病虫的危害,如何防治及解决要两个方面入手:第一,物力疗法即人工去除受到感染的植被叶片或是根茎。第二,在必要的时候需要采取药物疗法即使用杀虫剂。综合看来尽量少使用药物,适时适宜的进行杀虫,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结束语

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树木种植成活率的因素较多,在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地区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种植的树木苗种,采取科学施工技术,最大限度提高树木种植成活率,做好施工和养护管理,确保绿化工程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海新.论述提高树木种植成活率几个关键因素[J].世界家苑,2012(09).

[2]于厚全,由秀枫.园林绿化施工细节管理初探[J].今日科苑,2009(18).

[3]赵德英.论提高栽植植树木成活率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J].科技信息,2007(30).

新时期测绘工程研究 篇7

1 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条件

1.1 自然条件对工程施工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是在露天下进行的, 施工地的地质环境、水文环境、气象环境等自然因素都对工程的施工和施工方案的设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新时期水利工程设施的修建, 必须要对水流加以控制, 进行适当的人工疏导, 从而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冬季进行施工时, 遇到雨雪天气的时候, 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降低自然环境给工程施工带来的影响, 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1.2 工程量和工期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新时期水利工程施工有下面几个特点:工程量大, 工期较长, 资金的投入量大。要想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工程, 可以说是很困难的, 如何才能够对工程施工质量加以控制是其中较为关键的。

1.3 施工人员素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队作业人员的要求很高, 水利工程一般都是建筑挡水、排水方面的设施, 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很高, 既要保证工程设施稳定、安全, 同时也要保证其防冲、放渗。如果施工人员的素质达不到要求, 工程设计的要求将达不到标准, 更对工程的质量起着极大的影响。

1.4 水利工程施工材料质量的影响

施工材料的好坏直接决定这实力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利工程因为其工程量大, 所以使用的原材料也较多, 所以要想把握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就必须在原材料上下功夫, 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把关。

1.5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影响

水利工程因为其所涉及的方面较多, 即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 并且涉及的部门也比较的多, 这使得对水利工程施工的管理面临着一个复杂的管理体系。如果在管理的过程中, 各管理部门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协调, 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管也将无法得到保证。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主要包含两类:一类是指使用与所有工程项目施工和管理阶段的文件:如1) 国家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监管的有关法律法规;2) 水利工程管理部门颁布的有关章程和施工质量标准;3) 施工单位和项目法人所签订的有关协议;4) 项目法人和监管人员签订的有关协议;5) 施工单位承报给监理单位审批的施工流程和施工措施;6) 机械设备厂家所提供的设备安装说明书和有关的技术标准;另一类就是专门性的基础法规则依据, 主要是指针新时期水利工程施工而设立的专门性的技术性法规文件, 结合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和具体的施工区域情况, 对工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所设定的有关补充性标准和检验方法。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作业过程中要抓住一些控制要点, 其中主要包括具体施工准备前的管理、实际施工中的管理、完工之后的管理等, 还包括对原材料、相关设备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

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监督体系

政府方面应该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实施统一的管理, 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其中包括: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质量控制法律法规;建立有关的质量控制监督责任, 其中包括工作质量管理领导责任制、项目责任人的责任、打定代表人的责任等;工程承包管理, 包括工程承包管理制度、工程合同的管理制度等;工程质量控制程序, 包括工程报价、施工计划书的审查、工程材料和设备的准用、工程质量的监控等管理。

3.2 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新时期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 其中即包括水利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施工阶段的控制、施工验收阶段的控制等。

3.2.1 对施工阶段工程准备阶段质量的控制

工程监理人员必须对施工的方法和施工的顺序进行科学合理的审查, 检查工程施工有没有潜在的质量问题, 工程施工方案是否合理。在施工之前, 对原材料、施工设备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审查。同时对现场施工的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测, 并对所能够发生的突发情况进行分析, 并出去相应的对策。

3.2.2 对施工工序的控制

新时期水利工程施工中各工序的质量控制结果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施工的每道工序进行了控制, 对工序条件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对施工的效果进行监测, 对施工中的每道工序进行控制。

3.2.3 加强对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采购材料的时候要严格的按照施工合同来采购, 并进行适当的抽样检测。凡事采购回来的材料, 必须要有合格证和说明书。每位监理人员都要对工作职责进加以确认, 对施工的原材料和设备进行审核, 并对进场的材料进行取样抽检。对那些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予使用。

3.3 对现场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

水利工程与其他的工程施工一样, 都是由施工人员共同完成的, 施工人员的工作技巧、工作态度对工作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在新时期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的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聘任流程和日常工作审查力度。施工人员只有在经过严格章程的选拔后才能够上岗作业;对于那些不合格的坚决不予任用。在日常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要给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培训, 从而来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和质量控制意识。

4 结论

新时期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因此在现阶段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必须逐渐的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力度, 严把验收质量关, 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施工造福于人民大众。

摘要:施工质量控制在新时期水利工程项目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对水利工程中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有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以此来控制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金立东.关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新时期测绘工程研究 篇8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施工预算,关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清单计价模式逐渐普及, 工程招标与投标体系不断完善, 促使企业不断优化施工技术, 控制项目成本, 规范经济行为。但清单计价仅仅局限于对施工成本的宏观控制, 它仍需施工企业编制施工预算, 以分项控制施工成本。因此, 如何实现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施工预算的互补结合, 创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局面就极具现实意义。

1 基本概念及特点分析

1.1 施工预算

作为确定工程施工所需材料、设备、人工等各项资金需要的计划文件, 施工预算要满足图纸设计、施工方案及现实情况要求, 通过预算编制, 有效控制施工中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 以最大程度上节约成本。相较而言, 施工预算主要是企业内部经济核算的基础数据, 合理的施工预算能增强企业对风险费用的预见与控制能力, 强化施工定额、施工过程、施工工序的分项管理, 将造价控制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

1.2 工程量清单计价

在清单计价模式中, 招标人要根据国家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 准确编制包含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及税金在内的项目工程量清单和施工方案, 作为投标人自主报价的依据。与传统定价方式相比, 它对清单规定计量项目进行综合单价报价, 报价高低完全由施工企业决定, 能充分展现企业综合实力, 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良性竞争氛围。在此模式中, 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 才能在赢得利润空间的同时, 增加投中几率;同时分散风险, 将清单编制失误或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变更风险转移给招标单位, 报价风险则由施工单位自身承担。

2 清单计价与施工预算的比较分析

2.1 细目划分与费用构成有所区别

从整体上看, 工程清单计价与施工预算项目在工作内容、费用计算上几乎相同, 都按工程结构进行划分, 都以建筑安装费作为费用计算结果, 但具体到细目划分及费用构成又有一定差别。工程量清单计价细目划分较之施工预算细目划分综合程度更高, 且只有细目的主体工程, 并不列出相应措施项目。其目的是为了能让报价单位结合具体施工条件, 制定具体措施项目内容, 计算完成清单细目所需的人工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及税金, 最终得出自己的综合单价。施工预算细目综合度较低, 必须具体至每一施工工序, 预算单价仅仅包含完成细目所需的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等直接费用。

2.2 具体编制方法有所区别

由于细目划分不同, 在套用定额资料上, 清单计价与施工预算明显不同。清单计价套用定额一般有国家统一施工定额规定, 通常是企业定额中几个定额子目的总和;施工预算套用定额一般可直接套用企业定额。它主要以企业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为指标,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程和工程现场勘察数据进行编制, 是企业内部效率提高的依据。在费用计算方式上, 清单计价是按技术规范要求, 根据项目清单细目划分, 主要以综合单价与工程数量二者的乘积为工程费用;施工预算则按施工预算编制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费用计算。

2.3 功能与管理方法有所区别

清单计价为便于合同管理、后期结算;施工预算为便于组织施工、成本管理, 其功能目的具有明显差异, 这也是工程细目划分不同的根据。一般而言, 清单计价主要用于招投标阶段、施工合同管理及工程结算方面, 相对综合程度高, 无法准确控制工程施工阶段各项人工、材料及设备的实际消耗情况, 但它以清单细目为基本核算单位, 直接参照工程量施工现场管理费用的计算, 具有执行力高、操作简单的优点。与之相比, 施工预算分项、分阶段、分工序, 能准确控制各部分成本消耗, 利于施工指导, 但编制难度高、管理复杂, 难以准确摘取清单计价中的分摊费用项, 并确定各清单细目的分摊比例。

3 清单计价与施工预算关系分析

作为项目成本管理的手段, 清单计价与施工预算既相互区别, 又密切联系, 分别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控制工程消耗成本, 二者存在不可替代的关系。特别在当前清单计价模式成为发展主流的背景下, 加强施工预算编制与清单计价二者的联系就极具现实意义。对比实施清单计价与施工预算是加强造价控制的有效策略。

首先, 一方面, 工程量清单计价对施工企业进行施工预算编制具有指导作用。施工企业中标后, 要根据项目清单细目, 量化分析人工、材料、设备, 据此编制施工预算, 形成施工文书, 以交付施工组使用。另一方面, 施工预算可弥补清单计价不足, 增强风险预见性和控制性。任何一个项目无论规模多大, 都必须从分项做起, 施工预算其实就是对投标报价过程的重新细化, 避免因报价因素考虑不足影响价格的准确性。通过对比工程量清单与预算编制, 找出异于常规报价规律的分项措施项目、工程清单, 在与类似工程比较之后, 有针对性的配合施工组织设计, 控制人力、物力消耗, 可防范中标风险, 降低成本。

其次, 对比实施清单计价与施工预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第一, 能推动施工质量管理, 及时发现并纠正质量偏差。比如, 施工材料消耗情况往往成为衡量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若材料实际用量过于偏离计划, 就可能出现质量问题, 引起相关人员重视。第二, 能培养安全文明施工意识, 提高施工水平。为控制材料损耗量, 施工人员必须端正施工态度, 增强操作责任心, 杜绝材料浪费现象。这样整体施工质量无形中就得到极大保障。第三, 能促使企业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 努力降低人工、材料、设备等成本消耗, 减少成本投入。清单计价考验了一个企业的真正实力, 在此模式下, 企业必须加强施工预算编制, 通过成本控制, 赢取利润空间。第四, 更加重视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走出成本控制误区, 形成先算后干、边算边干的预算管理方式, 以实现最大效益。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国际接轨程度日益加深, 新时期企业若想立于竞争不败之地, 必须适应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要求, 不断优化自身综合实力, 争取发展先机, 以科学的施工预算管理, 进行施工成本控制, 最终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宏观与微观的全面管理, 在提高项目施工质量的同时, 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江锁, 王淑红.建筑工程的施工预算成本控制分析[J].科教导刊, 2013 (2) .

[2]赵庆亮.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J].交通世界, 2013 (18) .

[3]李雪梅.浅析工程量清单计价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安徽建筑, 2013 (5) .

[4]曾秀梅.简析工程量清单计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陆桥视野, 2013 (16) .

新时期测绘工程研究 篇9

质量管理是保障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工作, 由于公路工程的系统性较强, 因此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人员、工程材料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并合理协调各部门合作与分工, 从而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 并注意针对可能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因素, 做好相应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确保工程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2 影响公路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2.1 施工材料

在具体的工程施工过程中, 部分施工企业一味地追求自身利益而不注重建材质量, 以次充好, 不仅会影响工程建设质量, 而且还可能会造成公路的使用过程中的交通隐患。对于公路工程建设而言, 如果不能保证工程材料和设备质量和性能, 则不可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2 人为因素

对于公路施工企业而言, 应当重视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 因部分施工人员或者是不明白有关的操作规程或者是出于某种原因而没有按照相关的操作规定进行操作的事件屡见不鲜, 这无疑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给工程带来了安全隐患。

2.3 机械设备要素

先进的施工设备、精确的仪器表以及卓越的相关配置, 都是保障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必备条件。当前我国公路工程机械设备主要包括: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稳定土厂拌设备、调直切断机、沥青洒布机、石屑撒布机等。施工单位应当尽量选择优质的、能够与公路工程施工特点契合的、具有稳定性能的机械设备, 并做好日常的维修养护工作, 以保证其使用效率。

2.4 施工方法要素

通过采用新方法、新技术, 推动工艺技术水平的提升, 进而建立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运用先进的施工工艺, 实施正确的施工操作, 是公路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 也是对工程质量的必要保障。

2.5 施工检验

高效、正确的检验, 是确保公路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然而现在仍然有很多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的检验技术不够重视, 并且缺乏相应的检验技术、检验机制, 这样在进行施工时也就导致施工检验形同虚设, 根本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 还有一些施工企业根本就没有严格落实检验工作, 这也是公路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的主要原因。

2.6 市场不规范与准备不到位

由于公路工程项目已置身于市场化的大潮之中, 因此对于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设管理也应该遵循市场规律。同时, 建设管理也应该实现市场化, 市场的不规范很可能会影响施工质量管理水平, 必须要建立公路工程的管理模式, 这是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3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 应当不断健全和完善管理体系以及相关的控制措施, 这样能够对施工的质量进行高效的管控。通过制度的制定与落实, 可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制度化监管, 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以工程第一为原则进行施工, 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措施。

建立并完善工程建设责任制, 并将责任落实到实际的施工工作中, 依据工程施工各级别的职责范围, 实行连责奖惩机制, 做到赏罚分明, 根据管理制度严格执行, 绝不讨价还价, 从而使经济杠杆作用发挥出最大效果。

3.2 加强施工建材质量检验

严格检验施工材料的质量, 对于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中, 若想确保施工质量, 就应当确保施工材料质量合格, 对于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需的建材均应当严格检测。在此过程中, 质检人员应当具有很强的责任意识, 不仅如此, 对于采购人员还应当注意技能培训, 以此来保证上述人员具备过硬的检验技术, 从而进一步确保工程质量。

3.3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为了切实加强对于公路施工质量的管理, 首先应当组织一支具备高素质的工程管理队伍, 并通过这支管理队伍,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与职业素养。另外, 在引进管理人才的过程中, 应采取层层选拔的方式, 吸收具备优秀能力的人才。而对于新入职的员工可进行岗前培训, 培训合格才允许上岗工作;对于老员工也要进行定期培训, 吸收新的管理知识, 交流先进的管理经验, 共同提高公路施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3.4 公路工程科学合理的设计

公路工程施工科学合理的设计, 是公路工程的第一步, 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公路工程设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路设计标准进行设计。通过设计与实际情况之间产生的偏差应及时进行调整, 对于设计的难点必须进入施工现场实地考察, 通过实践对设计进行及时调整与修补, 采取合理的措施来保证设计的正确性与可实施性, 保证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科学合理的做好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概算, 保证设计指导思想的正确性, 对设计进行深入优化, 通过对设计质量的控制实现对施工质量的管理。

3.5 制定科学先进的公路工程施工方案

公路工程施工方案是施工的基础, 施工方案是开展施工工作的重要指引。针对施工阶段的关键工程, 提前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施工方案是保证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 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直接决定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施工项目开工前, 针对设计要求全面分析人、机、材料等关键因素, 合理协调布置时间安排形成一套指导性方案用于施工建设, 根据设计意图对备用施工方案进行甄选, 必须将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在施工阶段施工方案的确定, 应该参考施工图按部就班的逐项实施, 必须符合现行技术规程和验收规范。施工技术方案是对施工质量的指导, 为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达标, 开工前对各级技术交底指导施工建设, 把施工质量同员工物质利益有机结合, 通过管理和组织科学严密地实施, 更加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

3.6 重视施工信息质量

建设单位应当重视工程信息的采集质量, 在施工前, 将各类相关的工程数据, 以表格的形式发送至施工单位, 并按照规定, 对相关数据进行定期的核实与调整, 并向建设单位进行反馈。项目建设在开工前, 由建设单位、指挥部将各种原始记录表、检验记录表、测试报告表及统计表格等发至施工单位, 并规定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定期报送各种资料。通过检验测试人员提供的资料, 及时掌握现场随时发生的质量情报和数据, 以便及时分析质量动态, 采取应急措施。通过建设单位和检验人员提供的各项资料, 及时掌握工程现场随时出现的数据资料, 做到及时地分析处理和上传。

4 结语

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应当采取系统的、全方位的管控措施, 而为了能够做好公路工程的质量控制, 需要各部门人员的共同努力, 在提供丰富专业知识和管理责任心的同时, 采用与工程相适应的先进科技、机械设备以及技术手段等,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施工工作, 保证公路建设施工质量。

摘要:公路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能够有效确保公路的高速、安全功能与使用舒适度, 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公路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 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1]葛卫星.加强工程试验检测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工程技术:文摘版, 2015 (3) :236.

[2]何涛.针对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当代青年月刊, 2015 (3) :36.

[3]谢天科.充分发挥工地试验室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作用经验谈[J].工程技术:文摘版, 2016 (5) :198.

新时期测绘工程研究 篇10

国家在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宽口径, 厚基础, 强素质, 重应用的要求。基础教学是厚基础的一个重要环节, 多学科交义的课程体系, 可以向学生传授先进的多学科知识, 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要强化工程技术基础实践训练环节, 提高其工程素质, 强化面向现代科技的工程教育环节。

面对新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确立适应21世纪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对高级农业工程技术人才要求的培养目标, 构建和优化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等一系列问题, 成为教学管理人员急需认真探讨和深刻思考的问题。

1 农业工程教育所收到的冲击

由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以及农业工程科学本身的多元性、复杂性和综合性, 农业工程教育还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需要对现行的农业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深化。农业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 究其根源, 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

20世纪70年代, 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提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就是入学人中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 即标志着这个国家高等教育从英才型进人大众型。特罗认为, 进入此阶段后, 高等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比英才高等教育阶段有所发展, 而且在高等教育的观念、教学内容与形式等方而, 都发生质的变化。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3.2%, 在英才教育阶段, 基本处于向大众教育的过渡转变时期。

正是由于处在高等教育从英才型向大众型转变的时期, 所以让高等教育特别是农业工程教育变得异常不适应。培养适应新形势的农业工程科技人才, 而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 人才培养模式

2.1 校企合作

世界一流大学具备的条件是实力强大、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 因而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在学校诸多方而的工作中, 校企合作与实力强大、卓越贡献所涉及的工作均有很密切的关系。农业工程类本科教育作为一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科, 更应该十分注重校企合作, 力争建立起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体系。

引入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培养体系, 使学校、学生、企业三位一体培养学生。当然, 对于实践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不可能全部依托企业, 企业只是作为一方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引入企业后的教育体系更加丰满和完善。学生的整个教学活动中贯穿了实践环节, 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这恰恰是新形势下对农业工程类本科人才最需要具备和市场最看好的。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可以体现出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素质, 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1)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体系下, 学生的实践活动多, 时间较长。这种实习是直接接触生产, 能更好地巩固和应用学生所学的知识。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学生能结合生产实际, 防止了空对空的作法;学生了解了企业和本行业的情况, 建立了一定的往来关系, 便于毕业后很快适应工作;学生熟悉了本行业的运作模式, 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毕业后很快进入角色;在教师指导下, 可能为用人单位解决一些实际工程问题, 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

2) 把论文写在产品上。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体系下, 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密切, 学生可以较方便地进入企业参观、实习, 企业也常常提出技术问题要求学校帮助解决, 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校把企业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 由高年级学生分组当毕业论文 (设计) 完成。这样, 学生可以在而向实际的科研和开发工作中得到锻炼和培养, 把论文直接写在产品或科技成果上。这对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是受益匪浅的。

2.2 一体化教学体系

借鉴美国高等农业教育的经验, 除了强调学生的基本素质之外, 使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在农业工程类本科教育中一直以来是被比较忽视的, 直到近年来才被提出。注重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 从另一个方而加强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学校和企业分别主要承担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任务, 并辅助对方做好另一方而的教学。在专业建设过程中, 突出培养目标, 注重素质教育, 通过对课程的整合、内容的调整、辅修的拓宽、整体优化的方式, , 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主动创新教学模式

高等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教学实践, 在“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的观念支配下, 过多地强调学生概括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强调学习过程的系统和完整, 忽视学生具体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受到束缚。中国高校需要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对中国大学生来说, 从“找饭碗”到“造饭碗”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划时代转变。

1) 老师要教的主动。首先, 教师充分认识教学创新的目的与意义。要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以学生为主体, 要使学生对教学过程享有较为充分的“参与权”和“选择权”, 既要使学生正确地继承知识, 又要使学生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了四个转变:一是, 从传统的转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观念转变到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思想上来, 自觉地将创新教育寓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二是, 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上来,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 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转变到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上来,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是将学生从单一的理论学习转变到学习加科研, 将科研引入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训练科研方法, 提高研究能力。

2) 学生要学的主动。教学是双方的互动, 只有教是不够的, 还需要学生主动的学。只有教学方式生动, 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被激发。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 使学生走出课堂, 在实践中学、在社会中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不仅学生的视野拓宽了, 兴趣提高了,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能力提高了, 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提起来了。

3 结束语

21世纪最大的特点就是竞争, 各国在经济、国防、科技的竞争, 最终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最主要的议题。如何尽快地、全而地加强人才培养, 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和进程快慢的大问题, 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竞争能力的大问题。大众化教育对高等农业教育既提出了挑战, 也带来了机遇, 只要我们转变观念, 推进素质教育, 一定能够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农业工程人才。

摘要:本文针对农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在教育大众化的冲击下所面临的挑战和突显出来的问题, 探讨了新时期下农业工程类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 提出了校企合作、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 为21世纪纪农业工程类本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关键词:农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新时期

参考文献

[1]李成华, 等.美国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 2005 (5) :89-91.

[2]叶尊忠, 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农机化, 2003 (3) :39-41.

新时期测绘工程研究 篇11

采油作业三区党总支,于2004年12月正式成立,现有员工286人,其中党员 70 人,管辖着23个断块、533口油气水井,16座自然站、2座转油站、3座注水站、20个单井点,日产原油260吨。该区党总支以精细化管理为工作重心,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始终目标,在坚持开展“党员承包井”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基础上,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独辟蹊径自创“3新+1新”工作法,即:开启新思维、立足新视角、探究新热点,结合新时期“三基”工作,计划并实施了有该区特色的“新油井承包工程”,具体内容如下:

一、结合“基础工作”开展,大力发挥纽带作用

油井发现问题反应不及时,管理者信息接收不及时,处理办法执行不及时,是以往油水井管理中的一大弊端。为解决这一问题,结合“三基”工作中“基础工作”开展这一契机,要求各油井承包者不等不靠,沉下身子做工作,亲自参与到油井的管理中去;立足井站进一步提升油井的科学管理水平;面向油井追求油井的产量效益最大化。

(一)把身子俯下去,把实际问题反应上来

油井承包者要成为油井管理工作下达和井场实际问题反馈的“交汇点”。要求各党员有计划、分时段地开展工作,针对其承包的疑难井、大头井做到:事故高发期加密监控、黄金上产期重点把握、日常稳产期不忘观察。制定专属应急预案,方便承包者及时反应问题。处理问题主要依据油井测试数据,同时兼顾各党员下井区、走井场所发现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油井管理方案的时效性。做到“理论分析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真正把油井管理制度做精、做细、做实。

(二)把制度深入下去,把执行能力提升起来

油井承包者要成为规章制度传达和基层贯彻执行的“连接点”。要求党员承包者借助与一线员工接触频繁之便,严抓“劳动纪律”和“工作守则”,强化一线员工对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党员要从自身做起杜绝井场违章操,并适时了解员工对各种规定的掌握与贯彻情况,与各中心站领导一道,形成“双向传达、双层督导”防护栏,使基层员工对常年实施的制度不松懈,对新近传达的规定不怠慢。把以质量、计量、标准化、制度、流程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性管理落到实处。

二、稳抓“基本素质”提升,全面形成良性互动

该区党总支面对员工较多、情况复杂、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等情况,把开展党员承包井活动与全面提升员工“基本素质”工作结合起来。要求党员在联系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时,做到边指点、边学习,既要发挥长处也要弥补不足。把全区整体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提上去。

(一)把政策传达好,把员工觉悟提升上来

油井承包者要成为思想政策教育和员工觉悟提升的“牵引点”。通过日常油井承包工作,增加党群沟通机会、架设党群连接桥梁。要不失时机地与基层员工多交流、多沟通,对其心理动态多了解、多分析,对时事政策法规对传达、多探讨。同时,积极选树典型,大力宣传文建明、权俊明等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号召员工学习他们“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等优点,形成“党员牵头、典型引路”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党员的指向性意义和模范带头作用,潜移默化地提升基层员工的政治素养。

(二)把心态平衡好,把业务技能锻炼上来

油井承包者不能成为一线业务水平与操作能力的“薄弱点”。部分党员因身居二线工作,油井现场操作能力难免日渐衰退。但不应忘记一线业务技能与实际操作水平,才是一名石油人安身立命之本。因此,要求参与油井承包活动的党员切实的走入基层、扎根一线,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时刻不忘学习一线新技术、强化自身实际操作水平,不让自己的基本操作技能成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党群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全区范围内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新高潮。

三、加强“基层建设”工作,发掘“党员承包井”工程新活力

新时期测绘工程研究 篇12

关键词:机械工程,发展,智能化,发展趋势

一、机械工程概念性分析

事实上, 机械工程是一门工程学科, 其中涉及大量的物理相关内容[1]。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机械工程就是利用物理定理来对机械系统进行设计、分析、制造的综合性研究领域。笔者认为, 自然科学和技术科技的发展是机械工程赖以进步的基础所在。这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其衍生领域与很多重要领域的发展都有交集, 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今天, 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也是急需的人才之一, 由此, 机械工程深入研究的重要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机械工程发展分析

1、关于我国机械工程近代发展时期分析

到了十九世纪末期的时候, 我国当时政府开始有目的性的派出留学生深入当时的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进行学习[2]。在当时出现了很多有代表性的杰出人才, 像是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另外, 当时政府还出资兴办了很多高等技术学堂, 至此中国的机械工程教育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在二十世纪初期的时候。我国已经成了机械工程技术的专类学会并且工程技术期刊也已经涌现出来。笔者认为, 正是在十九世纪末期出现的那些机械工程杰出人才的推动下使得中国近代机械工程有了飞速发展。另外, 中国近代机械工程研究时间虽然尚短, 但是对于中国发展来说是一个急速变化的时期。由此可见, 近代机械工程的发展史对于现如今我国的发展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关于我国机械工程现代发展时期分析

一九四九年, 新中国诞生了。当时, 世界机械发展的大背景是电子、原子能以及计算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 我国迎来了现代机械工程发展重要时期[3]。在我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之下, 我国机械工程技术有了飞跃一般的发展, 这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赖, 同时对于旧中国留下的工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进行了系统性改革, 逐渐建立了属于中国自主的机械工业。相关统计资料进一步显示,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机械工程的各个领域都可谓是百花齐放, 无论是飞机、轮船等大型机械工业还是机床等精密工业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笔者认为, 这些成就都与我国政府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 这也使得在当时我国已然建立了门类相对齐全的机械工业发展体系, 有利的支持了我国的建设工作。

笔者在这里还要着重强调的是, 对于我国现代机械工程程发展来说, 中国标志性的机械工程学会已然建立, 相关学术团体也是层出不穷。这一时期的国内外学术活动研讨会开展的十分热烈, 各种学术期刊和科普教材也纷纷登上了历史舞台[4]。

三、机械工程智能化进程研究

1、关于管理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 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使得后期管理的难度降低。这是由于智能化的管理模式使得传统的生产模式有了相当大的转变, 从以往的多层次、交叉式的复杂管理模式转变为由计算机技术高校控制的集中管理模式。这在很大一定程度上使得大量的人力资源可以得到解放, 提高了机械工程的使用率, 降低了生产时间[5]。

2、关于产品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事实上, 近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有了相当大的提升, 随之而来的人们对于产品需求程度的大量增长。特别是对于产品的质量和功能性有了相当的期待程度。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推动了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进程, 也只有通过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才可以使得产品的功能性和智能化日益发展。因此, 我们在实际的智能化生产管理当中, 要建立必要的客户需求精准反馈体系, 以便更好的推动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

3、关于设备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相关调查研究资料显示, 目前我国自动化管理模式已然基本能够实现。然而, 智能化的管理系统不仅仅是需求现代科技化的设备, 还包含了对设备整体智能化的要求[6]。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机械智能化设备要和相应的管理技术相结合, 全面形成智能化管理体系, 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力水平。

4、关于科技的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在笔者的观点里, 我们要想进一步实现产品智能化和管理智能化以及设备智能化的前提条件其实就是科技智能化[7]。从目前来看, 科技智能化已然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中的众多环节当中, 举个例子来说吧, 像是感应技术、联动控制技术以及远程控制技术等等。所以说, 现代机械工程要想大力发展首先要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 做到与时俱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机械工程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所在, 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机械工程发展至今智能化理念的出现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还能关系到一个国家中大量的民生应用内容。然而, 相关统计资料进一步显示, 我国机械工程相关领域在多年的发展当中取得了一些傲人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体系和理念上的问题所在, 特别是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更是存在不小的差距。笔者从事机械工程相关领域系统研究多年, 本文是一些心得体会所在, 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借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庭印, 胡智祯, 焦通.浅谈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前景[J].南方农机, 2016, (12) :117.

[2]孙冠才.机械工程设计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 2016, (08) :137+140.

[3]徐帅.浅谈机械工程的智能化发展[J].科技风, 2015, (22) :170.

[4]闫马芳.探讨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J].科技风, 2015, (21) :153.

[5]康凯.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探论[J].科技展望, 2015, (12) :37.

[6]郝小华.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3, (13) :188.

上一篇:促进农村发展农村经济下一篇:眩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