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图书管理

2024-08-03

新时期图书管理(共12篇)

新时期图书管理 篇1

最近几年来知识管理研究已开始拓展到图书管理领域, 出现了许多新的动向和趋势。不过, 在当前知识管理研究热潮中, 大部分是介绍和跟踪国外知识管理的理论进展或企业知识管理的, 而对图书管理学互动的研究很少涉及。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以促进图书馆学的创新和我国图书事业的全面发展。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 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体到图书管理方面, 也就是从基本理论、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图书馆管理工作与图书馆文化5个方面创新图书馆管理。所谓图书馆管理, 就是指应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动, 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资源, 发挥其最佳效率, 达到预定目标和完成图书馆任务的过程。近年来, 地方院校社科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遇到了新问题, 一是现实馆藏的严重不足。书刊价格逐年攀升, 而书刊购置费常年停滞不前, 购进的书刊品种逐年下降。二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加, 网上信息越来越丰富, 互联网成了越来越多师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地方社科院图书馆要摆脱越来越多的师生不再依赖院图书馆现实馆藏的尴尬现实, 必须对自己的工作加以反思, 调整文献资源策略。这就涉及网络环境下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策略转变。

我国现阶段图书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图书馆现实馆藏的严重不足

以河南社科院图书馆为例, 与我国的书刊出版规模逐年上升的趋势相反, 河南社科院图书馆的书刊订阅数量基本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且下降幅度越来越大。其他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的情况比河南社科院图书馆的窘境也好不到哪去。这点连高校一个资料室购书费都比不上的经费却要满足少则十几个, 多则20几个研究所的科研需求, 确实是勉为其难了。在全国地方社科院学科配置中, 基本上都是“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文学、史学、哲学、经济、法学、社会学等等学科应有尽有。如河南社科院科研人员不足百人, 却设有经济研究所、农村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哲学研究所、法学与社会学研究所、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9个研究所和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墨学研究中心等3个研究中心;福建社科院科研和科辅人员加在一起不过123人, 却设有经济研究所、亚太经济研究所、华侨华人研究所、现代台湾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哲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所9个研究所和法学研究室、三角号码辞书编辑室2个直属研究室, 此外还设有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福建台湾文化研究中心、决策科学研究中心、客家研究中心、管理科学研究中心、公共关系研究中心、法律研究咨询中心、福建中华茶文化研究中心和法国远东学院福州中心10个研究中心。图书馆为了照顾到各个研究所的科研需求, 只能采取撒胡椒面的方法, 结果是连每个专业的核心期刊都难保证。

2.互联网上丰富的社科信息资源

因特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 根据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网站首页显示的数据, 其网页索引数据库已突破30亿大关。2001年9月7日, 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表明, 早在2001年4月30日, 中国互联网络的域名总数为692490, 网站总数为238249个, 网页总数为159460056个, 在线数据库的总数为45598个。在这丰富的信息资源中不乏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历史、文学、教育等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的社会科学信息资源。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对象——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越来越多地被搬上互联网, 数字图书馆、数字化期刊是其集中发布形式。数字图书馆使信息的传递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国界和语言的限制。读者可不受时间、空间和文献数量的限制, 自由索取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源, 除特别情况外, 可以是全天候开放服务。2002年, 国内已建起了200多家不同规模的数字化的图书馆, 其中比较成规模的主要有超星数字图书馆 (h t t p://w w w.ssreader.com) 、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 (http://www.21dmedia.com/) 以及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 (http://www.Apabi.com) 。我国电子期刊的发展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 发展到今天, 已建立起中国期刊网 (http://www.cnki.net/) 、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库 (http://www.tydata.com/Visit.asp) 等大型的网络电子期刊库。

面对互联网上丰富多彩的社科信息,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该如何调整文献资源建设策略以摆脱长期以来因经费不足而造成的现实馆藏的严重不足呢?

1.改变文献资源建设观念

在网络环境下, 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任何图书馆离开网络资源而幻想靠自己有限的馆藏文献资源来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是不可想象的。因此, 图书馆藏书发展不能局限于建立一个有限的物理实体的馆藏, 而要着眼于对全球信息资源的掌握和选择。除了选择入藏有明显载体形式的文献, 努力获取重要的联机信息资源的使用权也应成为藏书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对图书馆资源的评价方面, 不应局限于考察馆藏文献的数量、质量, 还要看图书馆能从互联网上获取多少资源, 以及如何把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转化为图书馆资源的一部分提供给广大用户。

2. 合理配置馆藏资源

图书馆应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 信息资源的可获得性、易用性以及费用等情况合理配置信息资源。根据地方社科院图书馆读者数量较少, 需求分散以及网络社科信息资源的特点, 在资源的配置方面应该:基础学科以购买图书为主, 应用学科以购买报刊为主。以阅读为重要目的文献, 如社科理论著作、文史资料等, 以购买印刷型文献为主, 以检索为目的的文献以购买电子版或以文献传递为主。图书以印刷型为主, 期刊以电子版或网上索取为主。

3. 开发网络免费资源, 建设虚拟馆藏

互联网上的社会科学信息资源虽然丰富, 但却地址分散, 组织松散, 数据类

新时期图书管理 篇2

新时期图书馆员的理想与职业道德

作者:苟小芹

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2年第03期

在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要。社会的变革,形势的发展,对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图书馆工作者更新观念,端正思想,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树立新型的“读者观、服务观”。正确展现在新形势下图书馆员的理想,职业道德观。

一、新时期图书馆员的理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图书馆员的理想是一个严肃的课题,理想的确立是一个认真的追求和刻苦努力的过程,要有矢志不渝的人生观和崇高的图书馆职业观。

探讨图书馆员的理想,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图书馆事业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设想或向往。而正确理想的树立,要靠正确的思想作指导,靠不断的实践和反复思索,笔者认为图书馆员的理想应涵盖以下内容:

1.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必须热爱图书馆事业,兢兢业业地把图书馆工作做好,竭力改进图书馆工作的方法,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2.宣传正面向上的价值观,用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去启迪读者的心灵,培养他们成为集体主义者。

3.要有强烈的图书馆事业心,不倦地学习,刻若地钻研图书馆专业知识,使自己精通业务,提高业务素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把握为理想而奋斗的真正涵义,片面强调自我价值,热心于自我表现,把理想看作是超脱一切,追求纯粹的精神理想,把自己的理想与学习、工作和生活隔开,那么就会陷入一种“精神虚无主义”。若使自己具有最坚定的信仰,最充实的精神,不妨从一点一滴做起。那种自视清高,想实现一番抱负,又不能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的人,又能如何对待每一天的平凡工作呢·所以,在为理想而奋斗的问题上,必须消除模糊认识,从现实出发,以端正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坚韧不拔,忘我地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刻苦地钻研图书馆专业知识,使自己精通业务,提高业务素养。

二、新时期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人们从事某项社会职业,并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思想和行为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具有行业性、广泛性、实用性、时代性的特点,职业道德包括职业道德的认识情感、意识、信仰和行为习惯,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缺一不可。不同的职业有着自身的职业道德。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没有读者,图书馆便失去了在现代社会存在的价值,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就是指与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功能、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为规范,是图书馆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对工作、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对文献,爱护备至,积极利用;对读者,满腔热忱,千方百计;对同事,严以律己,顾全大局;对外部,精诚合作,公平竞争。如:商业把顾客当作上帝,图书馆也应该把读者当作上帝。因为读者工作是图书馆第一线工作,它是读者与藏书联系的桥梁,又是衡量图书馆工作的尺度。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读者。读者来到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尊重读者,主动和读者打招呼,为读者介绍新书,对读者的提问做到不厌其烦,讲究服务工作语言的艺术性,礼貌待人,文明服务、这是起码的图书馆职业道德。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图书馆的职业道德有着更严格的典范性和鲜明性,在道德影响上要比其他职业道德的影响更大更深,这是因为图书馆工作者的劳动是以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为对象。

图书馆的职业道德不能单纯地认为是自我行为的约束,而是作用于读者的规范力量。读者工作是一种以传递知识情报信息为主要手段的工作,图书馆是读者探索知识培养心理品质和发展智力的场所,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者,应该引导读者猎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尤其是学生读者。他们有文化,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他们常常乐于从理论上探讨和研究一些问题,由于他们的理论修养、思维方法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实际困难。这就需要图书馆工作者主动地帮助他们解决有关方面的问题,及时提供最新的情报信息,直至找到解答问题的正确方法。随时了解有关课题需要参考那些资料,这样既能熟悉馆藏,又能提高服务质量,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牢固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使读者对图书馆产生温馨感,对工作人员产生一种亲切感。

三、图书馆员的素质和奉献精神

1.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和思想品德的修养,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现实,指导行动,把握方向。这就要求馆员必须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在纷繁复杂的大量信息中把握正确的方向,传播文明的、健康的、对社会进步有利的信息,摒弃不健康、不文明、不科学的有害信息,成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2.要有良好的行为素质:谦虚、诚恳的服务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是馆员良好的行为标志。因此、认真负责,办事干练,踏实肯干,富有活力,勇于进取,工作井然有序。在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做到热情、耐心、周到、使读者感到可亲、可信、可靠。树立主动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做到不厌其烦,百问不倒,使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3.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进取心,是馆员首要的思想品质。图书馆员爱岗敬业的具体内容就是热爱图书馆、爱护读者、理解读者、关心读者,图书馆事业是

光荣而崇高的,我们应当由衷地热爱它,矢志不渝地干好它,做到心里有读者,行动为读者。树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

4.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图书馆工作是一项平凡而辛苦工作,读者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直接体现者和最终实现者。服务于读者是现代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也是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图书馆人不为名、不为利、平平淡淡,乐为他人做“嫁衣”,只需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造就了甘为人梯的职业道德。对馆员来说,培养人梯精神尤为重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图书馆人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奉献精神 ”在任何时候都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且不断发扬光大。

5.要有团结协作精神:图书馆工作是学术性较强的服务工作,也是一种团队特点突出的工作。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是馆员应有的道德要求。图书馆工作,馆员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促进、互相激励、互让互谅、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协调合作精神,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内部氛围。不断增强图书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有序发展。

6.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动力。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在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迈进的今天,馆员必须对新事物、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足够的敏感和吸纳能力,树立现代人的思想观念,打破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旧观念,摆脱旧的思想定势的影响,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职能。在文献信息资源开发服务中,积极、主动、创新性地工作,勤于思考,培养研究新情况、开创新局面的能力,顺应信息时代和图书馆发展的要求。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 篇3

貌,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的科研教学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也是广大师生学习研究的重要场所。在图书馆信息化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下,高校图书馆迎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因此,加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要明白,管理即服务,特别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管理者与管理对象,服务者与服务对象,二者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转换,以信息化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以以人为本提升管理服务层次,促进高校图书馆及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1、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的工作管理以及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里院系、专业较多,所需要的知识面较为广泛,对图书的种类要求也就更多。所以加强图书馆管理,多与师生读者沟通,了解到他们当下的需求,从而使图书的采购更加的科学精准,切实为广大师生服务。图书馆又是高校教学活动的载体,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学习到知识,迅速了解教学的最新动态,老师们可以在这里进行科研工作,检验自己的科研成果,并保存教学与科研的成果。另外,图书馆管理也是学校工作的部分体现,是高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质量,才能够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才能够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

2、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现状

管理体制不科学。首先是图书馆领导任命僵硬化。领导干部的任命过程不受监督,出现了不符合要求的领导干部,使得组织结构呈现“金字塔”形式,上下级关系强调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不是科学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其次是管理人员机构配置不合理。图书馆工作流程分为技术性和非技术性,一些具有图情专业知识的员工应该被分到技术性工作岗位,但却被分到了非技术的辅助岗位,难以发挥其专业技能。再次是機构设置不科学。一些高校图书馆机构众多,各部门职能界定不清,缺乏互动,也有一些高校图书馆各部门功能划分过于细致,整合力度不够。

服务质量水平较低。首先是服务理念较弱。“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但现实是许多高校的图书馆及馆员缺少服务理念和意识。许多高校的服务对象仅限于本校学生,没有对外开放,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馆员服务态度较差,缺乏与读者的交流互动,无法了解读者当前的需求,难以实现图书馆服务的人性化和个性化。其次是缺乏高质量的培训服务。要提升馆员的管理服务质量就必须加强对馆员的培训,以高质量的培训服务培养出高水平的工作人员,使他们拥有专业的学科知识,从而能够更加及时快捷准确地为读者服务。但这恰恰是最缺乏的。再次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缓慢,信息网络服务不完善,不能及时满足读者的需求。

3、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创新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首先要明确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意义。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的本质已经成为发生了变化,以创新为导向的管理观念已经成为主流。因此高校必须在图书馆的管理上锐意创新,发挥高校在知识文化上的优势,研究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方法、程序,找出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升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改革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高校要明白,图书馆管理上的创新实际上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创新,是为转化为高校发展的动力,所以高校必须提高对图书馆的重视度,加大对图书馆的支持,多给图书馆管理提升的机会,让图书馆能够多一些培训机会,多一些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其次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必须紧抓时代脉搏,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读者能够获得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并感受图书馆特殊的人文关怀。图书馆领导要在工作中多关心员工、理解员工和尊重员工,这样员工才能同样感同身受地将服务转化为关心读者、理解读者和尊重读者。图书馆要给予读者公平、公正、白由、方便的学习空间,让每一个读者都可以享受到平等的服务。而对于那些身体残疾的读者,馆员要体现出人文关怀,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图书馆也要重视对馆员的激励,使他们有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适应全新的服务理念,不断完善图书馆的管理服务体系。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首先是要建立市场化的服务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对于高校而言,这也是一次机会。特别是像图书馆这样的一个较为开放的部门,更要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紧密相连,了解社会市场对高校图书资源的兴趣度,展开对社会市场对高校图书馆需求度的调查研究,并开会探讨调研的结果,找出市场的切入点。要以市场化的标准来开展服务工作,改革服务方式,调整人员结构,调整服务时间,适应市场化的需求。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来整合图书资源,不断完善自身的图书资源,树立起高校的图书馆服务品牌,使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参与到市场化的服务机制的建设当中。其次是要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要严格高标准,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原则,围绕着读者的需求来开展服务,并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热情周到地为读者服务。要坚持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强对馆员的培训和激励管理,提高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能够尽心尽力为读者服务。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服务环境,多举行读者交流会活动,为师生及馆员的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再次是要完善数字化服务建设。高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搭建一个特色的数字化服务平台,不但能够方便读者的借阅,更能够使图书实现社会化共享,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图书带来的乐趣与意义。

高校图书馆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管理创新与服务创新的保障,所以必须以制度创新为基础,提升高校图书馆创新的层次和效果。首先要建立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在管理理念、模式、只能、方式上要有一个全新的内涵与外延。要建立专门的图书馆工作组织,其中涵盖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和各学科专家,为学校的图书馆的改革发展出谋划策,制定出科学的与和本校特点的改革发展方针与政策。其次要建立有序的竞争机制。竞争机制要保障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动力和活力,使每一个管理者和服务者都能够认清自身的位置,不断努力的向上发展。再次是要完善管理制度。高校图书馆制定出的管理制度必须是一个大家都能遵守的规则,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完善,使领导、馆员和读者都能够在这个管理制度下和谐相处,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科学化管理。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高校科研教学、社会教育的双重责任,所以必须在管理与服务上进行创新,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制度,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层次,促进高校图书馆科学健康发展。此外,作为高校图书馆中一员,在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当中,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工作单位:武昌理工学院)

姓名:

电话:15271866990

收货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大道16号 武昌理工学院 商学院院长办公室

新时期怎样做好图书信息管理 篇4

关键词:图书信息管理,基本内容,计算机

人图书馆作为承载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管理图书馆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就成了发挥图书馆社会价值的重要内容。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在逐渐转变, 从注重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管理, 再到注重文献收藏的管理, 今后的发展趋势将是对知识信息的管理, 图书馆管理模式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革, 充分发挥着它重要的社会价值。

1图书信息管理的概念

图书信息管理是指图书信息收藏单位对其收藏信息的管理。图书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将所收藏的有效信息进行分类、编目、整理和存储, 使之能够快捷准确的检索出来。图书信息有效的管理不仅要确保它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还包括它的完整性, 只有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才能避免图书信息的流失和浪费。图书信息管理的水平对于收藏单位和社会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做好图书信息管理的目的, 是为社会、集体、单位或者个人储存和提供有价值的资源信息, 帮助人们解决难题和疑问。

2计算机多媒体做好图书信息管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 高科技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广泛应用在图书信息管理领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图书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储存、查找和跟踪, 保障图书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最大程度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方便。

2.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预示着图书信息管理的先进性

2.1.1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成为众多领域的先锋技术。在图书信息的收集过程中,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能够有效的将所需要的、最新的、最完整的图片、文字、视频及音频等收集起来, 成为信息收藏单位宝贵的信息资源, 并通过计算机数字多媒体技术有效的将大量复杂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 以便客户查找资料。

2.1.2图书信息的表达方式就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有效结合, 新时期的图书信息分为传统纸质和网络两种, 无论哪一种信息, 都是社会和人类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以纸质为载体的图书信息, 其静态、平面和文字的传统形式, 已不能受众于广大读者, 而以网络为载体的图书信息则更生动、形象、具体的将其声、形、文、像动态地、有效地统一成一个易于理解和消化的信息资源。不仅可以为读者提供广泛的资讯平台, 还能够成为灵活便捷的工作平台。

2.1.3计算机数字媒体技术有很重要的两个特点:交互性和实时性, 尤其是图书信息资源的实时性, 表现在:当人们某一阶段需要利用图书信息资源时, 它不仅是最新的, 也是最为有效的, 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要求的。计算机数字媒体技术使图书信息的查找更加简单、方便,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想了解信息的部分内容在多媒体网络平台上进行检索, 并且根据不同的要求, 最终在众多的图书信息中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

2.1.4图书信息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图书信息管理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计算机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图书信息管理, 变得更有效、更快捷、更实际,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使原有的图书信息不仅只表现出图形或者文字, 而且还可以通过丰富的影像、连续地、可逆地、可选择地、实时的表现出来, 成为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的代表。

2.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图书信息实现有效的管理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

2.2.1图书信息实现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是网络构建信息高速公路的必要手段, 也是必要途径, 传统的图书信息管理的方法是具体的人或单位对纸质的图书信息进行管理, 计算机首先进入图书信息管理领域时也只是为纸质图书提供自动化服务, 随着计算机对图书信息管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计算机对图书信息的管理逐渐延伸到电子图书的管理, 在图书信息管理的转变中, 计算机无疑成为重大改变的导火索, 图书信息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也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升级而改变, 图书信息的服务也跟着迈出了大门。我们开始尝试用多媒体网络信息取代原来厚重的纸质信息为企业提供服务, 把不同类别的众多的资讯、图片和数据通过多媒体网络形式呈现给用户, 不仅提升了信息服务的品质, 还为用户提供了覆盖面广、存储量大、信息资源丰富的资讯平台, 以及立体、动态、灵活多变的工作平台。

2.2.2电子图书信息的出现使图书信息的管理结构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受社会发展的影响, 图书电子出版也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图书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和及时, 电子图书信息的出现无疑是社会走向信息化时代的先驱力量, 电子图书信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也成为促进图书业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和速率的重要前提。

3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图书信息实行管理的具体内容

3.1计算机电子阅览室的出现

电子阅览室的出现以及迅速地发展和壮大, 是图书信息管理实现信息化的依据, 电子阅览室中, 图书信息不是只有单纯的文字和图片的形式, 摆脱了传统比较枯燥的管理模式, 向人类社会展现了图书信息的另一个世界。

3.2计算机检索技术为检索图书信息提供很大的方便

电子阅览室的信息来自世界各地, 信息资源的储蓄量大, 归类复杂, 人们查找满意的信息资源不太容易, 先进的检索工具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人们可以输入最关键的字眼, 轻而易举地在亿万图书信息资源里面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4对图书馆现代管理模式发展趋势的思考

知识管理是一个新生事物, 对它的研究还在继续, 但是, 在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发展过程中, 受到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识管理必将成为新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将知识作为图书馆的管理核心, 针对图书馆中的所有信息、知识、智力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 并且将知识的传播与开发作为图书馆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 然后通过有效的管理流程, 进行知识的创新、评价与应用, 提高图书馆对阅读者的服务质量。

图书馆的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图书馆满足人们对知识、信息不断增长需要的重要手段, 更是图书馆发挥其社会存在价值的重要条件。所以, 图书馆的现代管理模式揭示了知识生产、传播、利用的规律与发展, 是人类发展中, 利用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 图书馆只有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改革管理模式, 才能实现图书馆的不断发展, 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新时期图书管理 篇5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图书馆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具有许多功能,提高高校图书馆利用效率是当前的主要议题之一。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功能优化

一、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功能

高等学校图书馆与其他类型的图书馆相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且两者互相渗透,互相统一,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并且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学术性增强了它的服务功能。

1.学术服务功能

(1)图书期刊借阅。图书借阅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而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为广大读者服务,但高等学校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阶段性,决定了读者需要的稳定性,读者需要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教学用书,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主要参考书的稳定、经常的需要上;读者用书的集中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书品种的需要集中于正在进行教学的有关课程的主要参考书刊上,二是读者对教学参考书的用书时间也比较集中。用书的集中性就必然会造成高等学校图书馆紧张的供求关系。因此,做好组织图书资料的供应,合理解决用书集中的矛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是高等学校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图书馆是寻找工具书最好的地方,高校图书馆设有中文工具书室收藏各类中文参考书,包含:书目、索引、字辞典、百科全书、法规、统计资料、指南、名录及手册、舆图等资料。因为参考数据主要的功能是为了解答问题,提供读者随时查阅数据之用,因此不提供外借,只限馆内阅览。

中外文学术期刊(包括电子杂志)全文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数据库,收录资源包括期刊、博硕士、会议、报纸等学术与专业资料;覆盖理工、社会科学、电子信息技术、农业、医学等广泛学科范围,数据每日更新,支持跨库检索。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资源。

(2)信息检索。信息检索服务就是把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通过整合和有序化,进行全方位、多途径为教学科研及广大读者提供高效、准确、权威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导航服务,来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互联网提供的数据库及种类逐渐增多,使得人们对于文献信息的查询、加工、存储、利用等方面有了更新的要求。[2]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和教学科研中心,是学校办学的重要条件。搞好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保管和借阅,为读者提供细致、周到、全方位信息检索服务,是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保障服务。

2.教育功能

(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依靠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良好的学习氛围,宣传、推荐、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同时配合教学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此外还对学生利用文献和现代化技术手段提供了方法、指导等。这些信息资源的提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阵地,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社会教育的重要课堂。现代图书馆已经成为全方位、多角度的开放领域,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高等学校图书馆根据社会需求对读者进行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已成为一种必然。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优势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单位联合,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素质拓展训练”、“我心目中的一本好书”等活动,来吸引广大青少年读者,使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团结协作,在“相互交流”中获取新知识,健康快乐成长。由此可见,高等学校图书馆已越来越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课堂。

3.社会服务功能

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就是图书馆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又从属于图书馆的功能,是由图书馆本质决定的基本功能的社会表现形式。

(1)健康精神食粮的重要源泉。高校图书馆通过为师生提供社会、政治、思想、文化、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书籍和刊物,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提高他们的文化内涵。高等学校图书馆在书刊的选购上由具有事业心、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承担图书采购任务,他们严把质量关,将品味上乘、思想健康、格调高雅,融知识性、趣味性、专业性于一体的文献资料提供给广大师生员工,同时开展“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以服务社会。

(2)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场所。高等学校图书馆是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学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潜在课堂。它使生活在校园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心理因素等方面,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馆藏优势,强调个性化设计服务,如“读者广角、特色阅览室、电子声像阅览室、读者讲坛”等,充分展现广大师生员工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才能,使高等学校图书馆对读者产生亲和力。同时配合学校围绕学生开展了多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丰富了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吸引了更多的读者,为社会稳定及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情操发挥了极大作用。

二、高等学校图书馆功能的优化

高等学校图书馆具有强大的服务功能,也是高校经费投入的一大亮点,但是如何使得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最大化,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1.树立为读者服务的理念

将图书馆与读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准确、及时、方便、灵活地向读者提供周到的服务,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宗旨,这一服务宗旨贯穿体现在它的全部业务活动中。要使这一宗旨得以实施,就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等人借书”、借阅受限、网络链接受阻等的被动服务意识为主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意识。

对所有读者(只要申请)都予以办理借阅手续,对校外人员采用适度的收费制度,既满足了校外读者的需求,又补充了图书馆的经费支出,做到了互利互赢、可持续性借阅。电子信息数据库,向校内所有办公场所开放;校内学生和工作人员分配账号密码以便于离开校园后远程登录。校外人员采用购买流量或者包月包年的付费服务方式。

2.强化经营、服务意识

对高等学校图书馆面向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义、作用及服务价值,目前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满足于传统服务以实体图书馆为依托,服务内容主要是提供图书、期刊等纸载文献的在馆阅读与借阅。对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具有保存和传递科技信息的社会服务工作缺乏清醒的认识,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淡化了服务工作。因此,一方面,要明确高等学校图书馆在教学、科研和教书育人中的作用,重视图书馆的基础建设,加大投资,增加藏书量和进行文献资源搜集、整理、加工等工作所需的人、财、物,以建设一支精明强干、高效的队伍,配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另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时期高等学校图书馆由单一的服务功能的文化教育机构向多功能综合信息系统发展,由单一的免费的“无偿服务”,向既有“无偿服务”又有“有偿服务”的二重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紧迫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要有经济意识、效益观念,以强化图书馆经营、服务功能的群体意识。定期考核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做到奖惩分明,处罚合理,引导图书馆工作人员做好本职工作。从而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服务效率。

3.面向社会开放,拓宽服务领域

开放服务就是面向社会、全方位多层次优质服务。首先,推广开架借阅的服务形式。节约时间,提高了馆藏、文献的利用率,从而也提高读者对文献需要的满足率。开架借阅是解决读者“借阅难”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发利用馆藏文献的重要手段。对于管理困难,采取增加工作人员、加装视频监控等方式,确保开架借阅的顺利进行。面向社会,拓宽服务范围、拓展服务渠道,充分利用文献资源,发挥技术密集优势,为经济建设服务。定期到政府部门、当地的企事业单位宣传展出高校图书馆资源状况,推荐图书馆的有偿服务方式,提高图书馆的利用效率。

新时期图书管理 篇6

关键词:新时期图书馆 读者抱怨行为 管理对策

0 引言

图书馆是供读者读书看报、陶冶情操、培养心性的地方,如果读者在此得不到应有的服务与享受,甚至产生不满的情绪以致引起抱怨的行为,那图书馆便失去其存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追根溯源,找到引起读者抱怨行为的原因,探索其行为特点,以此分析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对图书馆读者抱怨行为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和完善。

1 读者抱怨行为的含义、动机与表现形式

抱怨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由读者的不满引起的。也可以这么说,抱怨是读者发泄不满情绪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由读者对图书馆的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行动上的反应,可以称之为读者抱怨行为。总的来说,读者抱怨行为最大的动机便是发泄不满情绪,但也不排除其他的动机,比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图书馆的责任,等等。关于其具体的表现形式,笔者认为,不外乎以下几种:内心不愉快,这是轻微的程度;发出声音抱怨,这样很可能影响他人,后果较严重;差评,索性不再踏进图书馆;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这已经上升到理性的层次,影响很大。

2 图书馆读者抱怨行为产生原因分析

2.1 馆员服务态度不好

有句话讲:“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命运。”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不得不承认,经典言论还是有其道理所在的。对于图书馆来说,“读者即上帝”,“读者第一”,这是不变的法则,所以,馆员的服务态度非常重要。然而,现实中,依旧有许多馆员,小觑甚至忽视这样的服务理念,过分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当读者向馆员寻求帮助时,有的避而不答,有的冷若冰霜,有的置之不理……殊不知,这种逃避责任和义务的行为,将对图书馆产生不利影响。不得不说,馆员服务态度不好,致使读者心情不佳,是引起读者抱怨行为的主要原因。

2.2 馆藏资源数量匮乏,质量不高

读者来图书馆是为了看书、读报,进一步讲,是为了获取信息和资源,以达到自身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然而,并不是所有想要看的书都可以在图书馆找到,或者说,即便有,有时候也并非自己喜欢的版本,故读者抱怨也就不难理解了。究其原因,是因为馆藏资源数量匮乏,不够丰富,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有的图书馆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顾书的质量和内容,盲目购书,这也会影响到读者的阅读质量,这方面的缺失尤其体现在经典读物上。比如四大名著以及著名作家的著作,最好是来自人民出版社或者作家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社,而不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出版社,经费是次要的,关键是图书的质量要获得读者的认可。

2.3 信息资源获取存在困难

如今,我们生活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为了迎上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对于信息的浏览量也越来越大,而对于浏览的速度也不断加快。然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难以获取,这与读者的需求背道而驰。举个例子,目前许多高校都有图书馆,但是图书量再大,依旧有读者找不到自己想看的书。预约图书或者采取读者推荐购买都是不错的方法,但由于时间、经费等原因,还是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读者紧急需要却不得,自然会产生抱怨。另外,图书馆电子设备如计算机等数量有限,无法满足读者的使用需求。况且由于网络的限制,查询信息求而不得比较常见,比如知网的权限,让许多读者很是无奈。

2.4 部分突发性事件原因

突发性事件是无法预料的,但对于读者来讲,任何影响或妨碍其在图书馆读书的事物,都会引起读者不同程度的不满以及抱怨,这是无法避免的。比如,图书馆突然停电,便会引起大的混乱场面。再比如,图书馆的供水系统出现问题,读者排队很长时间,却突然停水,或者得到其他楼层接水,这种情况给读者造成极大的不便。除此之外,图书馆部分空间的施工问题,也会影响读者的阅读质量。

2.5 圖书馆机械设备出错

机械也不是万能的,保不齐有出错的一天。而且,现在的机械虽然已经很先进,但是由于使用系统的人数在不断增多,偶尔出现瘫痪的情况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这会给读者造成许多不便。当计算机突然出现故障的时候,读者需要的重要信息可能无法还原,这势必会给读者带来损失。除此之外,读者借还系统也时常出现问题,一方面借还系统工作慢,致使读者需要排队借还书,比较耗费时间;另一方面,借还系统出错,给读者造成不便,比如,显示已经归还的图书,实际上并未真正归还。此外,还可能存在网络故障导致无法查阅需要借的图书等情况发生。

2.6 读者自身原因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关于读者抱怨行为,肯定免不了有读者自身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读者自身的素养不够高。比如,不尊重馆员,不好好保护图书,不遵守图书馆的管理规则,等等。另一方面,是指读者带着不良的情绪进馆。如果当天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读者本身有着潜在的不良情绪,那么,不排除其会将这种情绪融入到阅读中,这样的“有色眼光”,不好的心情,也会使读者产生抱怨。再者,如果读者对图书馆的期望值过高,那么受到现实的打击也会越大,进而产生抱怨情绪也就不足为奇了。

2.7 读者权利问题理解存在偏差

读者权利必须得是双向的考量,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几乎所有的图书馆都会制定一些规则,关于如何借还图书、图书馆的作息规律、图书馆的管理守则,等等。这当然是出于对图书的保护以及维护良好秩序的目的,但是,不可否认,这些守则只是图书馆自己制定的法则,实际上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因此,部分读者可能认为,这只是单方面的规定,有失公允,因此会引起读者的不满。

3 图书馆读者抱怨行为特点归纳

3.1 不满意的感知度

所谓感知度,是指用户对商品、服务的认识程度,于图书馆而言,读者的感知度是尤为重要的。经笔者对高校学生的调查发现:影响读者抱怨行为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不满程度。显而易见,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越不满意,就越容易产生抱怨行为。当然,这也不是读者产生抱怨行为的充分必要条件,只能说是必要条件。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读者越是感知不满,其越会采取当面抱怨的行为。

3.2 具有不易察觉性

在图书馆具有抱怨行为的读者中,大多数人都选择保持沉默。虽然可能有很多人对图书馆不满意,但是,真正采取出声抱怨或者向第三方投诉的人仅为一小部分。大多数读者认为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抱怨,与其这样,倒不如看书来转移注意力,调节心情。此外,一部分读者,喜欢把不良情绪埋在心底,选择私下抱怨,或者索性不再进馆,这样无需声张,只是选择默默退出。这种种的常见的情况,都给读者抱怨行为披上了“神秘色彩”,使其具有不易察觉性。

3.3 关键服务中遭遇不满,直接导致抱怨产生

所谓“关键服务”,笔者认为,一方面是指馆员的服务态度,另一方面是指图书的借还系统。众所周知,人是情绪化的动物,如果图书馆馆员的态度差,那么他直接会把这种情绪带给读者,使读者心生不满,这会直接导致读者抱怨行为的产生。除此之外,试想一下,当读者抱着已经找到的十几本书,排了十几分钟的队,结果被轮到借书的时候,偏偏借还系统还出了故障,无论当事人是谁,无论再好的脾气,面对这种“关键时刻掉链子”的情况,恐怕都得发泄一下不满了。

4 新时期图书馆读者抱怨行为管理对策探讨

4.1 减少读者抱怨以预防为主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才是王道。对于图书馆读者抱怨行为的管理也应做好提前预防。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了才去想解决办法,而是要事先预想到可能发生的状况,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定的应对策略,当问题出现时不至于惊慌失措,无从下手。因此,为减少读者抱怨,就要在平时的服务过程中,始终以读者为中心,对待读者真诚、礼貌、热情,真正做到顺其心意,让读者心满意足。这样,读者的不满情绪减少,自然而然,抱怨也会随之减少。

4.2 构建读者抱怨管理体系

读者抱怨在所难免,图书馆几乎每天都会迎来不同的读者,这其中还有好些所谓“新人”。不同的读者有着不同的偏爱和喜好,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所以要想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得到他们的认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读者期望无法及时得到实现,就会有所不满,接着就会产生抱怨。这里“芸芸众生”的抱怨,实在不容易应对,处理起来也相当复杂,因此,应该构建读者抱怨体系,设立相关管理机构。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全方位地洞悉读者抱怨行为,及时发现问题,而且系统化的应对措施,更加有效合理。

4.3 分析读者心理,建立投诉激励机制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任何事情都存在两面性,从表面上看,读者的抱怨行为于图书馆不利,但是,反过来讲,如果能够从中不断地汲取教训,积累经验,又能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图书馆应该借此机会,分析读者心理,了解其所思所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投诉激励机制。有了这样的机制,读者的抱怨便更容易“出声”,不会有太多的后顾之忧,并且投诉起来也更加方便。这其实已经是在变相地鼓励读者投诉,作为读者,会切实感受到图书馆对自己的尊重,也会切实反映问题,有问题解决了就是进步,长此以往,图书馆会在读者的帮助下会越来越完善,读者抱怨自会减少。

4.4 着力培育读者抱怨管理人才

书藏万卷,古色古香,图书馆是非常具有人文气息、人文关怀的地方。读者在这里享受到的服务也应该与图书馆的魅力所匹配,当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则更应以身作则,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应熟悉图书馆各种操作系统,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对馆藏资源做到心中有数甚至了如指掌,有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工作态度,以微笑示人,人际交往能力较强,能够与不同性格特征的读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拥有这样的管理人才团队,把图书馆当家,把读者当成是家人,真正做到换位思考,想读者所想,自会使读者满意。就算有抱怨,也采取恰当而又灵活的处理方式,降低事情的不良影响力,从而维护图书馆的声誉。

4.5 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调

图书馆的工作看似简单,实际纷繁复杂。说起来,图书馆并不能“一人担千金”,相反,需要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才能使其正常运行。要想减少读者的抱怨甚至达到理想的“零”抱怨的状态,图书馆的各个部门都要认真负责,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不让读者挑理。比如,清洁人员要及时对地面、桌面以及厕所进行清理;前台人员面对读者的询问,要热情微笑,积极应答,知无不言;整理图书的人员要及时对书架上的书按索书号进行排序整合,以便读者查询;维修人员要对饮水机、图书馆借还系统、电子阅览室等定期查看,有故障及时维修解决。当然,读者也不能袖手旁观,坐享其成,而是要遵守规则,爱护图书。

4.6 注重对一线馆员处理抱怨技巧的培训

一线馆员是图书馆的招牌,代表了整个图书馆的形象和素质,所以,任重而道远。因此,图书馆要重视对一线馆员处理抱怨技巧的培训,从而提供给读者更加优质和满意的服务,这样抱怨也就会减少,至少不会太过严重。比如,面对读者的抱怨,一线馆员作为被批评或者被问责者,心里会不好受,但是要站在读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反思自己,千万不能顶撞,即便读者的抱怨不合理,也要采取相对婉转和温和的方式提醒和说明,硬碰硬一般只会两败俱伤。除此之外,在面对紧急状况如停电、着火等时,能够稳定、镇静,临危不惧,并有效疏散读者,减少损失。

4.7 打造高品质服务品牌,吸引读者兴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而相对于图书馆而言,其真正的魅力并不在其规模,退一步讲,吸引读者也并不主要依靠规模的宏大,而主要在于其服务质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自身独具特色的高品质服务品牌。图书馆要有自己的品牌服务,才能博得读者眼球,深入人心,自然瑕不掩瑜,将不满抵消,使抱怨减少。比如便利贴做成的温馨小贴士,节假日的微祝福等,都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形象。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阐述图书馆读者抱怨行为的产生原因、动机、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策略:以预防为主;构建相关机制和体系;着力培育管理人才,提升处理读者抱怨的技巧;明确职责,协调配合;打造高品质服务品牌等,希望能够对新时期图书馆读者抱怨行为的管理有所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蒋萍,王欣欣.读者抱怨与图书馆服务补救策略[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1):239-241.

[2]吉红卫.图书馆读者抱怨的激励机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6):67-70.

[3]陈桂珠.图书馆正确处理读者抱怨的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7):95-98.

[4]谢军,钟育赣.顧客不满意强度与抱怨行为关系的研究述评[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2):30-33,60.

[5]Dong-Geun oh.Complaining behavior of academic libraryusers in south korea.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4(2).

[6]Dong-Geun oh.Complaining behavior of public libraryusers in south korea.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Research,2003(25).

[7]蔡炜,刘莹.面向区域图书馆集群的网络化信息服务系统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08).

[8]沈彦君.图书馆提升读者服务质量的策略探析——基于服务补救的角度[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03).

[9]于迎娣.我国高校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04(8).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策略研究 篇7

( 一) 社会的发展要求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高校图书馆管理如何创新在我国目前大学图书馆设施管理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讲, 高校图书馆本身是组成一个国家的信息资源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特别是新世纪的来临, 世界运作加快速度, 信息和知识在推动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类创造的依赖使用知识的情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深入。事实上, 如果论起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以及文献无论在质量与数量在我国堪称一流, 高校图书馆拥有着数量巨大的文献资源, 这无疑就是一个聚集着无数信息以及知识的宝库。然而, 对于摆在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眼前的最为重要问题, 就是要跟上社会的发展以及世界的潮流。同时, 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成应用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 这也是当下我们首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 二) 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趋势

在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大学图书馆本身的创新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从而使得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从内向外也有一个新的改变。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 高校图书馆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创新的趋势。这是势在必行的, 也是非常紧迫的。从根本上来讲, 高校图书馆面对目前的现状所要做的, 就是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与图书馆本身的管理机制相互结合, 做到融会贯通。如今, 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图书馆本身达到一个更好的管理和创新, 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图书馆本身的价值。要知道, 大学图书馆收藏不仅要面对学校的学生, 也应该面对社会上各个方面的人群, 现在只有不断的使图书馆管理和技术全面改进和完善, 才能够最大化实现图书馆本身的价值。

二、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和问题所在

( 一) 守旧的服务形式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是一般读者主动上门借书, 所有服务基本上是在图书馆为中心, 只有书借贷和返回, 无穷的反反复复的服务。墨守陈规的方式已经使得图书馆缺乏生机, 服务提供者单纯的面对服务对象的借与贷, 缺乏主动服务的精神。同时, 旧的服务形式已经局限了很多出彩的服务内容, 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服务人员的思。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现今已使图书馆的软硬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已无法适应图书馆新的职能和深层次的服务要求。

( 二) 全员素质有待提高, 复合型人才短缺

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图书馆工作内容、服务方式已经改变, 周围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读者需求深度增加。因此建设和加强图书馆管理员的信息意识、信息技能, 并逐步应用知识的复合人才知识结构深化人才。但在最近的一段时期之内, 我国大学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知识结构不合理, 缺乏高质量和全面的人才, 导致一个严重的缺乏创新能力的环局面出现。

三、人本管理在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策略下的分析

高校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 实际上就是对图书馆的服务主体, 馆员和图书馆服务的读者实行人本管理。

( 一) 对服务主体的图书馆馆员实行人本管理

建立图书馆科学的管理体系,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博物馆的主体地位为第一位的目标, 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以体现公平和公正的精神。同时, 还要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现图书馆员的人文关怀。高校图书馆也应该提高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 积极引进人才, 为员工创造学习、教育和培训提高的机会, 以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

( 二) 对读者实行人本管理

1. 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把读者放在第一位

图书馆藏书是其生存和开展的工作最为基础的元素, 同时图书馆藏书的多少, 更是其能否吸引众多读者的关键所在。因此, 图书馆藏书的侧重点和范围, 应该或多或少的根据各学校的教学方向及任务性质有所侧重, 但终究还是要遵循方便读者为原则, 提高藏书的利用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和分级借书制度细则, 对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加强对改善与读者的关系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2. 对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实行人性化管理

在管理措施上, 对读者实行人性化管理, 读者就是图书馆的主体, 应当努力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 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图书馆要做到时时刻刻想主体所想, 真正的从全心全意服务于读者的精神出发。这样, 图书馆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落实人本管理的精神。因此, 图书馆必须从原始文献为中心向读者为中心, 进行转移和借用, 在图书馆的管理方面不断的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如主办心理咨询站、知识讲座、提供音像与光盘的复制、研讨会, 放映人性化的电影甚至邮寄等各种多元化的服务方式,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高校是肩负着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流砥柱人才的历史重任。而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核心设施, 更是众多大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源泉所在。因此, 深化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策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 我国很多高校对图书馆不太重视, 高校图书馆管理混乱, 图书等多媒体设施更新缓慢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这个角度出发, 加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 建立和完善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势在必行。未来, 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策略, 使其能真正成为大学生坚实保障时候我们今后所要面对的一大重要课题。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高校设施中核心的组成部分, 其管理体系方面的研究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文从探讨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深化研究的重要意义出发, 详细阐述了这项系统性研究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而后又深入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所在。最后, 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研究经验, 针对人本理念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策略, 笔者做了观点性和理论性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问题,人本理念,完善性策略

参考文献

[1]陈小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6.

[2]孙子健.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3]周益民.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研究——以图书馆门户网站改版为视角[J].图书馆建设, 2015, 03:67-70+76.

[4]陈依依.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 2014.

新时期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探究 篇8

伴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 社会各行各业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目前, 网络查询系统不断发展, 信息化应用促使检索查询领域的查询速度、查询准确度、查询便捷度以及存储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发展。信息化环境下的图书管理比传统查询方式下的图书管理更加便捷, 但信息化管理在我国图书馆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 笔者就更好地完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1 新时期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概述

1.1 信息化管理特点

从图书馆的管理来看, 除了要进行传统型图书的引进、更新、入库以及整理等工作外, 还要满足读者在阅读方面的相关需求, 图书馆还应及时对数字资源进行必要的更新补充。数字化文献资源主要包括电子书、音像资料以及视频资料等, 这些与传统阅读资料不同的新型阅读资料, 能够有效缓解图书馆借阅所面临的压力。图书馆数字化系统的应用, 让读者实现了在网上能够直接检索并下载电子类读物, 并完成下载应用, 进而极大地简化了图书馆的借阅程序。在图书馆管理中, 还可以将古代珍本书籍与孤本书籍转变成电子类图书, 并将其存入自建数据库中, 通过数据库检索查找相关文献资料, 不仅能节约读者因查阅文献资料所耗费的大量时间, 还能最大程度地保护珍贵文献资料, 避免损耗、丢失等情况发生。

从目前图书馆工作实际情况来看, 图书馆信息化应用与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现有的图书馆对电子资源的宣传还比较少, 且读者群体有限。图书馆现有电子资料的读者以在校大学生为主, 这些读者大都是利用现有的馆藏电子资源进行查询与使用, 并且社会图书馆所具有的电子资料的利用率偏低。尤其是电脑操作水平较低的中老年读者, 仍以传统纸质书籍阅读为主。

鉴于上述原因, 图书馆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着重关注电子资料的开发与应用, 不断建立与完善电子资料的使用准则。图书馆需建立相关数据库、搭建信息检索平台, 通过互联网浏览等相关网络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对图书馆电子资料的共享;在馆内设立电子阅览室, 并安排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资源导读;积极与国际学术机构接轨, 不断拓展自身的电子资源;借鉴先进的图书馆管理方式, 实现和其它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共享, 在不断丰富馆藏电子资源的基础上, 激发读者对电子资源的使用热情, 促进电子资源的有效利用;不断加大关于电子图书的宣传力度, 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资源, 进而有效降低图书馆当前存在的借阅压力。

1.2 信息化管理执行情况

在开发与应用信息化系统时, 应考虑图书馆实际发展要求, 注重图书馆信息结构的规划, 并为系统、数据库扩展提供相关标准和规范。这必然要求图书馆在系统软件开发等方面应具有相同的行业标准, 但从我国现有系统开发来看, 目前还没有确立统一的规范, 从而给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带来一定的技术障碍。因此, 应注重读者、出版社以及图书管理系统之间形成互动, 进而在统一的标准框架下促进应用系统的发展。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质是众多图书馆及其它各类信息机构参与的对信息资源共同建设及利用的一种机制。图书馆之间应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 进而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馆际互借, 促进各馆丰富馆藏资源结构, 合理利用宝贵的采购经费。因此, 图书馆应实现采购标准一体化, 建立和完善采集与更新机制, 并与资源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 实现检索系统、服务器维修以及系统升级等。通过这些方式可有效降低系统升级与数据维护成本, 减少资金占用比例, 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比例, 利用有限资金满足读者阅读需求, 实现读者阅读利益最大化。

对于执行机制来说, 还需要信息收集与发布机制的支撑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图书馆应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建设, 在不断完善与更新图书馆资料信息的基础上, 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2 新时期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创新

2.1 管理方式创新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图书馆逐步向民众开放, 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主要采取人工管理与出入库登记制度。伴随着时代的发展, 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相应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后, 因传统登记制度所导致的书籍丢失、记录不能及时更新等诸多问题逐渐凸显。并且, 有的图书价格较低, 使得图书赔偿办法由于图书价格本身低廉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信息化应用领域呈增多与深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信息化大环境下, 图书管理也应与时俱进, 改变既有的传统管理模式, 把会员制借阅方式发展成为个人信用制的借阅方式。通过居民身份证或一卡通的方式来实施图书借阅, 同时把赔偿制度和居民的个人信誉等级进行挂钩, 从而督促读者更好地履行图书馆的规章制度。

我国现有的公共图书馆数量较少, 无法充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各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 通过资源共享来满足读者日益增加的阅读需求。图书馆还应不断加大对电子资料的采购力度, 减少纸质图书的购置比例, 合理配置资源。让图书资料相对较多的高校图书馆逐步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以缓解公共图书馆因读者阅读需求增长所带来的困境。我国还应加强社会社区图书阅览室的建立与完善工作, 将社区图书阅览室的检索系统和高校图书馆相连接, 方便读者借阅。

2.2 管理技术创新

伴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 各种信息呈爆炸式增长, 书籍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力度, 以及读者对资料信息的需求亦不断加大。因此,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平台应能够较好地满足这些发展需求。现有图书馆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数据冗余小、便于修改以及容易扩充等优势, 且能够满足应用程序在处理方面的不同要求。由于数字化理念、技术保障、经费投入不同, 我国不同区域的图书管理数字化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导致各图书馆不仅存在层次上的区别, 且资源上相对独立, 因而无法有效发挥图书馆数字化所带来的优势, 社会效益不明显, 极大地降低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我国在信息检索系统平台搭建与信息检索系统应用方面发展相对滞后, 应着力加大网络管理平台推广及应用。导致我国图书馆系统在应用上存在差异的原因很多, 其中采用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法来构建系统是导致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情况的存在, 使得不同的系统之间无法实现兼容, 导致各图书馆的资源难以实现共享。换言之, 技术瓶颈的存在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同时也让信息化图书馆的技术优势无法充分发挥。

我国应出台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 各图书馆选择适合本馆的检索引擎, 从而有效解决兼容方面的技术问题, 为图书管理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同时, 我国还应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力度, 加强对图书情报人才的培养, 大力建设适合我国国情, 并由我国技术人员自主研发设计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 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促进全国图书馆资源的异地共享, 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3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图书管理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图书馆应加快管理模式变革, 并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将满足读者需求放在首位。另外, 图书馆还应不断加强与其它图书馆之间的联系, 通过资源共享、联合采购等多种途径来丰富馆藏阅读资源, 以便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

参考文献

[1]黄惠娟.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 (9) :136-137.

[2]梁思敏.从信息技术理论看图书馆发展方向[J].管理观察, 2012 (3) :130-131.

[3]陈侃.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创新服务[J].黑龙江档案, 2011 (88) :28-29.

浅析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有效管理 篇9

一、转变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 变革服务方式

我校在发展过程中, 积淀了很多教育教学资源, 如果图书馆把他们进行整合, 有计划、有层次地把他们转化为数字化资源, 打造特色数据库, 提供多层次服务, 力争做到别校没有我校有、其他高校有我们高校优。 如果做到这些, 就能充分体现我们的价值, 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管理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 真正抓好高校管理工作。 坚持以满足大学生阅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首要目标, 认真研究学生的阅读需求、求知方向, 并以此完善服务方式和工作理念, 全面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水平, 力争做到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 需学生之所需, 解学生所难, 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立体式和多方位的服务, 高效发挥图书馆的特色和职能为高校教育教学服务, 不断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二、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 培养综合型人才

我们在组织文化服务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这对图书馆管理者在知识、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很多更高的要求, 这当中最重要的是加强管理者建设。 所以, 图书馆建设要立足本馆实际, 优化馆员结构, 建立科学使用的激励机制, 加大培训和再教育力度;还要从为社会服务的原则出发, 科学地审视管理者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使他们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社会服务意识, 有效地了解社会需求, 用数字化和网络化研制出人们所需的文化产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工作人员除了要具备本专业素质外, 还要具备电子化网络化处理能力、现代化图书馆软件管理运用能力和丰富的被咨询能力, 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要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 工作人员必须通过相关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管理能力, 这样才能承担起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使命和责任, 进而有效强化服务意识, 提升服务水平, 更好地实现预定工作目标。 建立科学的学习机制, 利用各种学习组织使馆员不断充实新知识、学习新理念和探究新方法。

三、充分利用各专业学生的优势, 加大宣传力度

我们可以建立“书友会”, 按照一定的标准、方法、分类, 以书为纽带, 组织相关学生互相学习, 积极研讨, 让广大学生积极参与, 勇于发表心得见解, 分享读书的体会和经验, 成员之间彼此启发、互相促进和共同提高, 这就是我们组织的群众性团体———书友会;我们还可以采取聘请“荣誉馆员”的形式。 根据每一学期读者的排行, 可以聘请那些能够高效利用馆藏资源, 借还及时, 为图书馆发展积极献策的优秀读者为“荣誉馆员”, 还可以不断地邀请学生积极参与图书馆的管理, 积极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鼓励学生读好书, 好读书。 还要积极组织每学期的 “读书节”、“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活动”、“专业书籍主题讲座” 等活动, 为广大学生搭建高效便捷的沟通阅读平台, 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图书馆, 参与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和借阅, 积极引导学生勤读、多思, 积极攀登知识的高峰。

四、推进高校图书馆不断创新的策略和方法

1.加强理念的更新和转变。

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离不开管理者思想的转变和理念的更新, 图书馆作为高校战略性教学资源的载体, 要从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准确定位图书馆的特色, 强化办馆理念, 从大学生需要的资源中寻找我们工作的切入点, 实现图书馆馆藏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我们可以从引入竞争方式打造市场化图书馆管理模式, 尤其是从促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实效性的提升组织工作还要转变以前重收藏轻使用的管理理念, 真正从读者的阅读需求上创造图书馆环境, 让更多的读者从图书馆中获得收获。

2.加强学习, 强化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

阅读是进步的阶梯, 终身学习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图书馆工作者要从自己知识体系的完善与补充中, 积极获取有益的知识, 为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提供源泉与营养。 首先, 要从终身学习中探究新型的学习机制, 树立新时期的服务理念, 建立科学高效的考核机制, 积极引进竞争管理体制, 不断培养图书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使命感;还要从互联网时代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更新上, 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创新, 积极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馆藏资源的有效分析、加工和管理, 高效运用管理软件不断优化管理方式。 同时, 还要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在培训工作中, 我们要把学历教育和专业知识交流进行有效结合, 并有效培养馆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

3.创新服务模式, 拓展服务领域。

新时期互联网下的阅读服务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出现形式多样的阅读工具。 这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要, 还提供了一些特色增值服务。 在互联网信息多元化阅读多样化、资源共享化时代背景下, 我们要高效地利用互联网图书资源以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培养真正的读者, 以促进图书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所以, 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领域的界定, 服务范围要拓展, 服务方式要创新, 有效融入互联网, 打破以前形式单一落后的服务模式, 特别是在文献查找方法上要不断创新, 进而使图书资源高效利用。

4.加强管理机制的创新, 提高管理实效。

在传统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中, 借阅服务以 “藏”、“借”和“阅”为主, 但忽视高校档案、情报两方面内容, 缺乏三者一体化模式的创新。 对于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管理上, 我们要积极探索和研发更便捷的阅读工具, 将馆藏资源进行科学分类, 并实现网络共享, 还要实现与各专业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 为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网络支持, 尤其是对于传统管理方法的革新更有支撑作用。 因此, 我们要引入科学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 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 篇10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就是图书馆在掌握科学管理知识的基础上, 积极适应社会环境, 在管理方法、思想、手段、体制等方面进行整体或细节创新的一系列活动, 从而推动图书馆各组织要素重组更新, 以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效能,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各项职能。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 它既可以是新的有效资源整合以达到组织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 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目标制定等细节管理;既注重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更强调发挥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潜能。

1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1 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进入21世纪, 人类的未来和国家的繁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效率。高校图书馆是聚集知识和信息的宝库。如何使其所拥有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与信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是摆在高校图书馆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校图书馆要重视研究并解决这个问题, 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1.2 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要求管理创新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导致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形态、管理理念、工作内容及服务手段等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高校图书馆要顺应时代潮流, 积极进行变革、创新, 摒弃传统的重藏轻用思想, 从小而全的封闭型管理逐步转向信息化、网络化的开放式管理, 加强信息整合, 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转变服务观念, 加强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 促进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发挥其职能, 体现其存在的价值, 获得更大的发展。

1.3 管理创新是深化高校图书馆改革的内在需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朝纵深方向发展, 图书馆运行的外部环境还将发生巨大变化, 图书馆管理的内涵要求、发展目标、工作方法和行为方式也必须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图书馆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运行特点, 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扬弃和取舍, 通过改革创新, 建立起一套崭新的管理运行机制,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高校图书馆实现管理创新的新途径

2.1 创新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的创新, 是一切管理创新活动的前提。要适应知识创新和未来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图书馆管理理念首先要改变。面对迅速进行着结构变化和飞速发展的时代, 一个优秀的图书馆管理者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不因循守旧, 勇于冲破旧的传统, 根据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 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和管理模式, 改革不合理的管理机制, 在持续不断的改革过程中, 势必导致图书馆管理有一个质的飞跃。

2.2 提高馆员素质

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中心任务就是提高馆员的素质。知识共享、提高员工的素质始终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能和目标。在知识管理时代, 图书馆向个人提供学习机制和动力, 图书馆支持个人充分发展自我, 个人通过学习使个人理想和图书馆目标更加和谐统一, 最终形成个人和图书馆的互动良性发展。通过建立图书馆学习制度, 在提高个人学习能力的基础上, 提高整个图书馆的学习能力。图书馆学习不能脱离个人, 但它超越了图书馆员工个人学习的层面。图书馆学习就是组织全体成员在组织运行过程中通过实践、互动和创造进行的团体学习。通过学习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 进而全面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 实现管理创新。

2.3 建立管理创新激励机制

建立管理创新激励机制目的是推动广大读者及全体馆员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 关心并积极参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 不断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比如:由读者服务中心负责对读者反馈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研究、开发利用, 把有利于改善管理工作、反映读者未来需求趋势、反映图书馆管理发展趋势的信息, 及时挖掘出来, 并结合具体管理工作加以完善, 创造条件运用到具体管理工作中, 实现管理创新。凡是被采纳的反馈信息, 都应对其提供者给予奖励, 如果是读者所提的, 可让其享受图书馆重点读者的待遇, 参与图书馆管理, 享受图书馆的特别服务。如果是馆员提出的, 可以给予适当奖励。

3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3.1 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

图书馆管理要想有新的突破和新的创造, 工作中就要尊重客观事实, 从客观实际出发, 不能只强调创新而不尊重客观实际, 更不能认为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创新是为了出风头, 摆花架子, 而应该找到一个与本馆实际相结合的最佳工作结合点, 找到工作的突破口, 在“上情”“下情”“市场经济”“行情”的最佳结合点上创造地形成适宜本馆具体情况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3.2 要实行开放式管理

图书馆的管理创新要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因为集体的智慧和经验, 是图书馆领导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重要财富。实践证明, 图书馆领导者的创新行为只有被广大员工所接受, 其创新意识和决策只有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才能成为推动图书馆发展的有效动力。

3.3 要实行民主化、科学化决策

在知识日益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体制转型期各类矛盾纷繁复杂的新世纪, 图书馆单靠少数几个领导者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来进行决策极易造成决策上的失误。这就要求图书馆转变决策方式, 建立一支由本馆和外单位优秀人才组成的智囊团, 集思广益地听取他们的意见, 让他们来代替自己从事大量事务性、技术性的工作, 从而提高创新决策的效率, 减少由于思考不周而造成的失误。从而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努力达到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预期目的。

摘要: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鲜明特征。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创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模式、提高馆员素质、建立管理创新激励机制是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管理,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黄子房.浅谈图书馆管理创新[J].内蒙古经济与科技, 2006 (15)

[2]曾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7 (1)

[3]赵子夫.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扁平化思考[J].现代情报, 2006 (1)

[4]刘晓虹.论图书馆管理创新与领导因素[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 2006 (S1)

[5]闫志华.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 2005 (1)

[6]吕智慧, 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管理世界, 2009 (6)

略谈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安全管理 篇11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1—0147—02

高校图书馆既是高校文献信息中心,又是人员流动量大的场所,其安全工作关乎师生生命和财产以及文献信息的安危,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办馆条件随着高校的教学科研发展而日益改善,馆舍面积和人员数量扩大,设施专业化、现代化程度增高,其安全管理工作在常规内容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因此,很有必要就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安全工作进行探讨。

一、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安全管理特点

1.文献馆藏量大,贵重仪器增多。随着高教事业的发展和高校图书馆由传统型向现代化的迈进,这一特点将越来越突出。各种设备应有就有,许多文献资料和仪器设备等大都是可燃物品,且经常对外开放,特别是印刷型文献资料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价值难以估算,所以一旦发生火灾,燃烧快,扑救难,损失无法弥补,不仅会使珍贵的绝版孤本书籍、稀缺书刊、科技文献、历史文化资料等化为灰烬,而且会危及师生生命安全;其次,它们也因其实用性强、价值高这一特点而被违法犯罪分子纳入视线,因此,如果被盗也会严重髟响图书馆的发展,影响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故其防火防盗等任务非常艰巨。

2.读者进出频繁,管理难度增大。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资料和文化信息中心,是广大师生员工学习、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大学生除在课堂上和实验室外,平时学习、做论文也通常在图书馆进行。尤其是这两年高校扩招后,图书馆的读者流量大大增加,阅览室人口密度明显加大,使用率提高。读者中除了教职工相对稳定外,占主要比例的学生读者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他们中每年都有上千名毕业生走向社会,又有数千名新生来校学习,这些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动一动、看看,加上学生的个人素质也参差不齐,安全防范知识普遍欠缺,自控能力差,法制意识淡薄,时有不安全苗头出现,因而,对其安全教育及管理难度较大。

3.网络不够稳定,缺乏有效措施。当前,图书馆的网络安全面临严峻形势,因特网上频繁发生的大规模黑客入侵与计算机病毒泛滥事件,使很多图书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有的甚至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体系还不够完善,图书馆负责网络管理的人员较少,不能定期对网络的安全进行检测和安全监控,安全管理规范和安全管理措施也是形式上的。如果系统遇到计算机病毒、系统故障、人为破坏等情况,应变能力不够,将影响图书馆系统的正常工作。这对图书馆的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工作也很迫切。

二、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安全管理现状

1.安全意识淡薄。图书馆管理者可能会从经费紧张、人手紧缺等方面考虑,并未将图书馆安全工作提到相应的高度去安排。图书馆职工可能会因为自身并非具体负责安全工作,此事与己无关,特别是新建馆,有物业管理了,更易使图书馆员工产生麻痹思想,安全意识更易淡薄。

2.相关设施陈旧。据统计资料,全国有上万所图书馆,因经费不足,使得安全设施没有与业务工作同步落实。仅靠人防,而技防措施没有跟上,线路老化、设施陈旧、管理手段落后等现状都给图书馆的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3.管理机制落后。传统的管理机制,是管理者一方的积极性,职工往往是被动的去执行,作为读者更是事不关己,没有主动精神和参与意识。

4.教育培训不够。图书馆通常较重视员工的业务技能的培训教育,经常组织各种类型的业务知识竞赛活动,而与安全保卫有关的消防知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安全知识培训却往往被忽视,关于安全保卫的各类竞赛活动更是很少组织。

三、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安全管理措施

图书馆的安全管理一贯是随着图书馆的变化而变化的,也要讲科学发展观,要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要融入全方位综合管理新模式。在指导思想上始终贯彻“求真务实”;工作理念上始终树立“安全第一”;管理方式上一定要“全员参与”;制度措施上务必“扎实到位”。

1.重视安全管理,确保馆内安全。安全工作必须贯穿于图书馆工作的全过程,融入各项业务工作之中。既是一项常规性工作,又区别于一般常规性工作的专项任务。因此,安全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事。它必须在领导的重视下,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规范的制度以及全员的参与来实施完成的。要将安全工作纳入到图书馆议事日程,专题议,大会宣,小会讲,全员练,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细过问,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安全工作。

2.完善安全法规,健全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图书馆的安全管理工作同其它业务工作一样,是一项长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为行政手段,靠“法”制,而非人制。首先在《图书馆法》中应含有图书馆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条款,凡是共性的东西,要明确规定下来。其次,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现有情况和条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如:《图书馆消防安全管理条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综合治理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有关规章制度,使图书馆安全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

3.落实安全责任,加强信息构通。有了一系列相关规章后具体实施的关键是落实责任。图书馆应制定和落实安全管理领导责任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强化各级、各层、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实行分级负责制。应将安全管理工作与其它业务工作同考核,安全与政绩、安全与效益挂钩兑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切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并将安全工作专项考核纳入到本馆《部门通用考核标准》中,不定期进行综合治理检查,使之真正做到警示和整改提高的作用。

4.增加技防投入,提高防范功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在提高安全防范的科技含量上做文章,实行科技兴安,科技保安。现在因大流通格局和全开架借阅方式的出现,读者的活动空问大了许多,仅靠人防已实为困难,必须以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除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安装消防及防盗电子系统、门禁系统外,還可综合运用计算机、电子、通信等。要以科学的思路,严谨的态度,求实的精神来对待图书馆安全管理工作,以保证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5.加强读者教育,提高安全观念。对读者进行安全教育宣传,是图书馆安全保卫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安全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宣传安全使用图书馆的常识,使读者和工作人员知道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掌握一旦发生变故所应采取的方法和手段,避免或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善于从各类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教育读者和工作人员爱护图书馆的一切设施。经常性地开展安全工作宣传,可以利用新生入学教育、板报、橱窗以至录像、课件、图书馆主页等多种形式同时进行,做到警钟长鸣。有条件的图书馆应在其主页上介绍安全使用图书馆的常识,以使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师生,服务于读者、服务于社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06).

[2]史安斌.全球网络传播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3).

[3]刘忠祥.21世纪高校图书馆安全防范工作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7,(02).

[4]叶林.图书馆安全隐惠及预防措施[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7).

[5]郭亚臣.对图书馆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6,(01).

[6]马金保.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工作初探[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05).

[7]张帆.省级公共图书饴安全保卫工作刍议[J].图书馆论丛,2008,(03).

[8]魏建国.高校图书馆对网络文化安全管理的对策[J].图书馆学刊,2008,(03).

新时期图书管理 篇12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少儿图书馆,建设与管理

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作为“人民的终身学校”, 图书馆在倡导读书学习, 促进社会和谐,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少儿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彰显优势, 大有作为。

一、找准目标定位, 彰显和谐主线

爱读书, 读好书, 是个人良好习惯之始, 也是社会和谐新风之先。少儿图书馆是少年儿童的“第二课堂”, 是培养阅读习惯的主阵地。由于客观原因, 少儿图书馆长期以来在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上存在诸多误区, 服务对象、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 工作大多停留在为少年读者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层面。而对社会信息爆炸、少儿渠道增多的现状, 围绕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 少儿馆的管理者应当审时度势, 创新思路, 拓宽眼界。一要延伸服务领域。从面向少儿读者群体扩大到广大少儿家长、众多教育工作者, 以及所有关心未成年人教育的人士。二要优化图书结构。一方面在采购精品图书的同时要注重引进为少儿所喜闻乐见的电子读物、教育软件, 另一方面要走出重智轻德的误区, 增加面向少年儿童传输和谐理念、理想道德等图书读物的分量, 为少儿和谐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形成提供精神食粮。三要丰富服务形式。改变单一的借阅模式, 想方设法走进校园、走进家庭, 走近读者,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实践活动, 最大限度扩大少儿馆的育人效应。四是扩大服务职能外。除了重视信息传递的基本职能, 更要充分发挥其面向公众、服务少儿的社会职能, 延伸服务半径, 扩大读者覆盖面, 把服务的触角向学校、军营、社区延伸, 把少儿馆真正办成开展道德教育和课外活动的阵地, 办成温馨和谐的少儿阅读之家。一些少儿馆还依托阵地优势和馆藏资源, 开辟艺术培训、演出会展等项目, 以有偿服务弥补公益事业的费不足, 亦可视作有益的尝试。

二、拓展服务内涵, 创设和谐空间

少儿馆的特征在“少儿”, 优势也在“少儿”。要遵循少儿的认识规律, 按照时代的需要和少儿的身心发展, 以及社会对少儿教育的需求, 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显然, 单一的“坐等上门”式的服务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少儿的阅读需求, 只有为少儿所喜欢并接受的服务, 才能对少儿的身心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一是缩短与读者的距离。该走出去, 走上门, 提供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零距离服务。不少少儿图书馆常年开展“流动小书箱”、“图书进校园”等活动, 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我馆就很注重弱势群体的阅读需求, 少儿部每年都定期为聋哑学校、少儿福利院、社会福利院等送去丰富多彩的图书, 为他们的阅读提供了方便, 同时也传递了社会对他们的一份份爱心。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少儿馆还尝试在社区和学校设立分馆或馆外图书借阅点, 采用“一卡通阅”、“通借通还”的形式, 实现馆藏资源共享, 在第一时间把好书送到少儿读者手中。二是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和读者的阅读面。眼下少儿馆的读者群和阅读面相对偏窄, 大量的教辅材料充斥少儿的课余生活空间, 我们必须多管齐下, 改变这种现状。如举办寒暑假和双休日读书班, 提供开架式的服务, 创造课堂式的环境, 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吸引少儿读者。同时组织和谐建设、家长教育专题讲座, 让更多的家长走进少儿馆, 关注少儿阅读。再如通过公众媒体和学校定期推荐以名著经典、传统教育、建设成就等为主题的优秀图书和课外读物, 倡扬“多读书、读好书”的社会风尚。三是寻求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图书馆与读者不仅是“借”与“阅”的关系, 而且应当着力激发读者的主体意识, 形成主体与客体、客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建双赢。我馆开展了小读者读书交流会、家有好书———图书淘宝、捐书献爱心 (为灾区学校捐书) 等活动, 这些活动吸引了众多小读者的参与, 少年儿童在活动中培养阅读情趣, 在快乐中读书, 在读书中思考, 在思考中成长。同时也提高了少儿馆的知名度,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优化活动载体, 追求和谐效应

图书馆的活力来自于特色服务, 必须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 吸引更多的少儿读者投身学习和实践。一要做大品牌。“红领巾读书活动”是团中央等部门部署的少儿读书竞赛活动。要赋予“红读”这一老品牌新的时代内涵, 突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鲜明应该是。精选推荐一批弘扬主旋律、倡树和谐观的读物, 列入少儿课外必读书目, 辅以读后感征文竞赛、演讲比赛等, 在广大少年儿童的全省青少年“红读”活动每年吸引着数万人参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也是近年来文化部门主抓, 图书馆具体负责的实事工程, 要借助现代网络平台, 加强少儿馆电子阅览室建设, 推荐适合少儿需求的读书网站, 创办和谐创建主题网站, 聚合人气, 提高点击率。二要创新载体。少儿馆的建立仅仅是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硬件基础, 要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 产生强烈的育人效应, 关键还于活动的策划组织和方式方法的出新。三是务求实效。面向少儿开展服务活动必须立足少儿实际, 为少儿喜闻乐见, 以少儿接受为前提, 以少儿满意为归宿。要从馆情出发, 不脱离公共图书馆主业和少儿馆的个性。毕竟图书馆是以书为主要媒介, 以阅读为主要形式, 以服务为主要手段。切忌哗众取宠, 做表面文章, 要把工夫用在提供优质阅读资源, 营建良好阅读氛围上, 追求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四、加强队伍建设, 打造和谐团队

相对于硬件设施、馆藏书、技术手段, 馆员是少儿馆的“第一资源”, 是最贵的财富。馆员强则效率高, 馆员和则服务优。少儿馆由于进人渠道较杂,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建立较早的少儿馆由于人员流动不畅, 年龄老化、知识退化的现象比较突出。要把建设一支品德好、能力强、业务精、作风严的馆员队伍作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固本强基工程, 作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首先, 提升整体素质。要注重馆员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 动员少儿馆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 在馆员团队中大兴知荣辱、辨是非、讲大局、比奉献之风, 以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服务形象赢得公众和少儿读者的信任。还要通过送培、自学等多种形式, 着力提升专业水平, 增强服务技能, 培养图书馆服务的行家里手。其次, 加强制度管理。少儿馆基本上呈现静态的相对松散状态, 要从制度入手, 建立健全一系列管理制度, 包括图书的采录与编辑、藏书的登记与清点、布局与排架、借阅与还收、书籍的入库保护, 以及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服务流程的工作标准, 等等, 使少儿馆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同时要加大考核奖惩力度, 以刚性的手段规范服务言行, 塑良好形象。我馆从领导做起, 再次, 充实馆员队伍。少儿图书馆需要一支梯次结构的和谐团队。应当畅通人员进出渠道, 适时合理调整, 把那些素质好、能力强的同志充实到业务一线, 淘汰一批不适应岗位要求的人员。要注重图书采编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培育专家学者型的“镇馆之宝”也要加强一线人员的文明服务规范化建设, 造就一批明星型的“形象大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是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 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虽然少儿馆与成人馆的发展相比, 无论是馆舍与设施, 还是运转经费等都有着明显的差距, 但其同样占据公共服务的平台, 面向最有活力最佳潜力的少年儿童读者群体, 只要明确目标任务, 不断拓展服务的功能, 激活载体, 创造特色, 将会在和谐新风的倡树、“四有”新人的培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馆应当在城南图书馆的建设中充分考虑到少儿馆的组织建设问题, 努力成为一个更具特色、富有创新的少儿图书馆, 以更好地为小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石彩霞.少儿图书馆“少儿特色化建设”之思考.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10.3.

[2]姜巍, 毛忠行.论新时期少儿图书馆建设.兰台世界, 2009.4, (下半月) :70-71.

[3]黄兴港.和谐城市文化建设与少儿图书馆服务延伸.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8.9.

[4]王桢磊著.你为谁读书.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上一篇:书法艺术与室内装饰下一篇:外商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