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计算机项目管理

2024-06-09

新时期计算机项目管理(共12篇)

新时期计算机项目管理 篇1

引言:文件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传统的人工档案管理方式, 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科技对档案利用的需求。计算机的运用与普及, 正顺应时代的潮流, 具有重大意义。采用计算机管理的方式, 不仅便于管理, 还可压缩保存, 促进了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发展。

一、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 大到国家安全, 小到生活琐事, 都存在着资料、文件的保存与管理。就国家大事而言, 由于其重要性, 相关的档案部门必须进行认真严格的管理, 及时并准确的完成该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材料整理归档工作, 以及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这些档案资料可能包含文书材料和多媒体文件, 例如行政文件、技术信息、图片、影音资料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照片的保存就是最常见的文件管理。

1、档案管理规范化。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 面对数量庞大的档案文件, 如果依旧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 极易出现文件错误分类或不明确定义、管理不妥善、效率低等问题, 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而应用计算机的方式进行管理, 可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的负担, 能够高效率高标准的完成工作。将文件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文本文件, 图纸可用计算机扫描处理, 图片、影音等媒体文件传到计算机内, 各式各样的文件在计算机内部进行压缩保存与管理, 不仅能够节省存储空间而且能够长时间储存, 同时方便修改或输出。由此可见计算机的数字化管理, 有利于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有序化。

2、档案查询便捷化。对于种类丰富数量巨大的资料, 人工查询是一件浩大费力的工程, 而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快速输入数据、存储、输出信息等。此外, 通过工程师的编程设计, 可以实现逻辑判断甚至更高级的功能, 更加有利于档案信息的分类、提取、分析、加工, 避免杂乱无章的情况出现。经由应用计算机的方式, 可以更高效、更精准的检索提取信息, 避免费时费力而得到的结果却不准确, 同时更有利于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

二、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

运用计算机, 是为了方便存储、管理、输出, 但如果存储的数据得不到保护, 计算机的使用就没有意义了。数据安全方面常见问题有以下两点:

1、网络安全问题。存储大量文件资料的是计算机数据库, 在保证数据库安全的前提下, 例如对数据库备份、加密、设置权限等, 更要注意网络安全, 这是常见的损坏性较高的一点。伴随全球互联网的逐步发展, 网络的不安全因素日益增加, 资料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面临挑战。一般规律是当网络用户迅速增加时, 网络的危险性会以几何数字增加。目前主要的不安全因素有:非法黑客的入侵、计算机病毒的感染、修改网络的关键数据等。虽然现有的防火墙、应用权限、口令等能够预防一些此等因素, 但仍拦不住一些黑客高手, 对于重要的数据信息, 应采用内网, 以保证其安全。

2、电子文件受损程度大。电子文件虽然易于管理, 但也有弊端, 其原始性容易遭到破坏。由于目前的科学技术, 对于修改的文件尚无法辨别真假, 这是世界性难题。随着全球信息化、网络化, 网络黑客来自世界各地, 电子文件的安全性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1、加强档案管理措施。为了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必须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措施。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首先, 管理人员应摆正工作意识、树立服务观念, 规范的使用计算机处理工作。其次, 应对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更加熟练高效的完成工作。最后要重视计算机的使用和维护, 尤其是硬件方面。目前可通过添加一些新的技术设备, 例如防磁柜、多磁盘备份、硬件防火墙等来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

2、优化文档保存问题。一方面, 统一各部门的管理模式以及使用的系统软件, 避免出现文件资料不一致的现象。另一方面, 针对现有的电子文件特性进行研究、监管、分析, 对重要的数据资料实行手工保存, 确保原始文件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同样也是作为一种备份文件。计算机在文档保存中的应用, 具有一次输入反复利用的优点, 同时方便快捷高效的对文件进行保管、整理和利用。

结语: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展, 计算机技术也将高速发展, 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也要跟上世界的脚步, 与计算机应用更好的结合起来, 促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 实现现代化管理, 而这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也是工作者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伟力.浅析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 2013, 21 (18) :34-35.

[2]任绪娥.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轻工科技, 2012, 36 (44) :67-68.

[3]沈晓妹.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5, 42 (25) :51-52.

新时期计算机项目管理 篇2

一、前言

项目管理的产生起源于传统行业,目前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是计算机信息集成行业等高科技企业。其根本原因在于适应瞬息万变的组织经营环境,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计算机信息集成行业较之其它传统行业来讲,其项目的特点具有动态性和不确定性,项目管理过程不可简单重复,灵活

性较强。这些特点使得计算机信息集成行业的项目成功率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不仅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1994年,standishgroup对于it8400个项目(投资250亿美圆)的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实现其目标的只有16%,需要补救的项目占50%,完全失败的项目为34%。据分析,成功的软件项目依赖于成功的项目管理。而失败的原因很多,拙劣的范围管理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中项目经理对于项目的把握不准确、无法清晰的控制项目的进程、无法完全的利用人力资源都是项目失败的重要环节。

现代项目经理不仅要有运用各种管理工具来进行计划和控制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经营管理等其他多方面能力,项目经理必须通过人的因素来熟练运用技术因素,以达到其项目目标。

二、项目经理职责的变化

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一个项目全面管理的核心和焦点。随着全球性竞争的加强和客户发展战略性合作需求的增长,对项目经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那些注重选拔、培养优秀项目经理的公司才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现代的项目经理什么方面更重要呢?技术更重要还是沟通能力更重要呢?老一辈的项目经理很多都是技术员升格为项目经理的,其在技术方面是专家,但是对于新时代的变革他们能否适应呢?由工管系升格来的项目经理是否更加适应新时期的项目经理呢?

我觉得传统的项目经理通常只是一个技术方面的专家和任务执行者。而现代项目经理不仅要有运用各种管理工具来进行计划和控制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经营管理等其他多方面能力,对项目团队成员的激励以及与客户的策略保持一致的能力。项目经理必须通过人的因素来熟练运用技术因素,以达到其项目目标。也就是说,他必须使项目团队成为一个配合默契、具有积极性和责任和动的高效率群体。

本人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landesk桌面管理系统中便充分的意识到这新的项目经理职责变化的冲击。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landesk桌面管理系统是一套比较完整的桌面电脑及服务器管理的系统,其中既包含了管理部分也包含了安全的部分,内容比较多、涉及的技术面也比较广、需要打打交道的部门更加繁杂。这就对项目经理的要求更高了。

那么新时期的项目经理又应该具有那些能力呢?

三、项目经理的职业特征及所需技能

项目经理的职责和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必须具有一定的个人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丰富的工程经验、协调和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判断力。实践证明,任何一种能力的欠缺都会给项目带来影响,甚至导致项目的失败。探讨项目经理的职业特征及其技能对于选拔和培训优秀的项目经理具有重要意义。

1.项目经理的职业特征

职业是个体因工作时间的积累和工作态度的好坏而不断发展的工作活动和职位。职业包含着3层含义:随着时间积累而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途径;个人和组织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提供了与职业相关的身份。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职业作以下分类:常规型与交际型,线型与螺旋型、长期型与短期型。下面通过与部门经理的比较来说明项目经理的职业特征。

(l)从个性因素来看,部门经理(如财务经理、销售经理、人事经理)属于常规型职业。他们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里,依照明确的工作程序,精确地组织和评价大量的信息。部门经理通常是顺从、有序、讲究效率和不易变通的。项目经理属于交际型职业。他们集中精力指导、帮助和带领他人去实现项目目标,不喜欢非常有序的工作环境。他们通常是随和、友善、机智、善解人意和乐于助人的。自信、奋进、精力充沛和善于沟通是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应有的品质。

(2)从职业发展方向来看,部门经理属干线型发展的职业。理想的线型职业包含着一系列随着责权增加而不断上升的职位级别。部门经理有着强烈的线形的职业发展方向意识。他们受到工作中各种机遇的激励,不断追寻着更大的权力和工作业绩。项目经理属于螺旋型发展的职业。理想的螺旋型职业是指从一个专业领域(如工程)转向相关的专业领域(如产品开发)。新领域吸取了旧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会给另一个全新领域的发展开启一扇大门。螺旋型职业的从业者关注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和提高,追求个人及其创造力的发展。

(3)从职业的持续状态来看,部门经理通常是一种相对固定的长期职位。而项目经理受单个项目周期的限制,通常是一种短期性职位,也更具流动性和不稳定性。

由此可见,项目经理与部门经理在个

性、职业发展方向与途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这也对项目经理的素质手口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项目经理的能力要求

项目经理的能力要求既包括“软”的方面——个性因素,也包括“硬”的方面——管理技能和技术技能。

(1)个性因素。项目经理个性方面的素质通常体现在他与组织中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理解力和行为方式

上。素质优秀的项目经理能够有效理解项目中其他人的需求和动机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具体内容包括:号召力——调动下属工作积极性的能力;交流能力——有效倾听、劝告和理解他人行为的能力;应变能力——灵活、耐心和耐力;对政策高度敏感;自尊;热情。

(2)管理技能。管理技能首先要求项目经理把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认识到项目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以及单个项目与母体组织之间的关系。只有对总体环境和整个项目有清楚的认识,项目经理才能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计划。具体包括:计划;组织;目标定位;对项目的整体意识;处理项目与外界之间关系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的意识;授权能力——使项目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决策。

(3)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理解并能熟练从事某项具体活动,特别是包含了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活动。优秀的项目经理应具有该项目所要求的相关技术经验或知识。技术技能包括在具体情况下运用管理工具和技巧的专门知识和分析能力。具体包括;使用项目管理工具和技巧的特殊知识;项目知识;理解项目的方法、过程和程序;相关的专业技术;计算机应用能力。

根据对来自各个领域的85位项目经理的问卷调查,美国学者对这三大类能力的相对重要性作了比较。调查方法为:要求85位项目经理给三大类共18项技能分别打分,每项分数为l~7分。7分代表最重要的技能,l分为最不重要的技能。然后,再将各类得分换算为百分比。

个性因素所占百分比为39.6%,它是项目经理最重要的能力;管理技能的百分比为36.9%,处于次重要的地位;技术技能的百分比为23.5%,是相对最不重要的技能。所以说项目经理的技术技能强调的是通才,而不是单一学科的专家。这种技术技能是使项目经理有能力了解项目主要专业的技术问题。实际上,项目经理为了协调各专业间的工作,必须有足够宽的专业知识结构,才能了解项目中各专业工作的内容,才能与专业人员进行技术问题的交流。

我们不必要求全部技术都要自己能完成,而要学会统筹专业的技术人员去完成各个技术难点。多了解客户的需求指定合理的完成路径。比如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landesk桌面管理系统里有个小的系统是usb设备管理。通过和客户的沟通了解到对于usb设备管理,客户的需求比较高。我通过对于usb设备管理技术的了解发现在之前的一个项目的开发中使用到了类似的技术,使用证书认证和u盘虚拟化技术能完全的实现客户的需求。于是给到专业的技术人员快速的完成了客户的需求,提高了效率。

那么一个项目经理拥有了全面的技术知识,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的项目经理就能够完全的胜任新时期的项目经理的工作了吗?不是,他还需要准确的策略选择能力。

四、项目经理的策略选择

项目的运作技巧因单位和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因此,项目经理们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他们的策略作相应的调整。在所需的技巧难度较高或其价值被低估时,公司也应给予项目经理正确的评价。以下是项目经理一些较为通用的策略:

1.客户至上的原则

项目经理不应仅关注项目组织的发展,还应关心为个别客户提供服务。客户至上的原则应体现在项目的设计、发展和执行等各阶段。一个公司应通过借助干项目管理而形成的明确的并已达成共识的总体目标、有效的资源部署以及明确的团队手四个人目标,和客户发展长期合作关系。为了平衡市场需求,公司应以客户为中心,运用现有的技术能力为客户提供有益的、可产生附加值的服务。

2.转变观念

现代项目管理已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与客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处于全球性竞争的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项目经理应该转变观念,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实际需要,削减初始说明书中不必要的部分。在实践中,由于许多客户并不真正了解自身的需求,这使削减工作困难重重。因此,项目经理应该有能力理解并说明客户的需求。

3.明确的项目目标

无论项目规模的大小,项目经理都应有明确的项目目标,了解项目的时间和资源约束。为了评价项目是否成功,还应该能度量项目的产出。在技术项目中,项目经理应保持技术的完整性并尽可能避免费用超支。项目经理的任务就是借助于合同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的目标。完整性并尽可能避免费用超支。项目经理的任务就是借助于合同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客户的要求,还要考虑其他组织和个人的需要。

4.最坏情境法

项目团队中的意见分歧会影响工作效率,项目经理应该了解每个人的优缺点并使大家向同一个方向努力。如果项目经理可以自己挑选项目团队的成员,团队管理工作会相对简单。然而,项目团队是事先既定的。因此,项目经理应该事先设想到最坏的情景并积极预防它的发生。

5.善于应变

优秀的项目经理应该能够根据项目的性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技能,善于变通。因此,那些希望成为项目经理的人应该是灵活的,并应在各种小项目中积累经验。

新时期计算机项目管理 篇3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 初中学生 计算机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065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初中阶段开设计算机课程,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计算机是初中学生十分熟悉的一门课程,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如何更好的开展计算机教学值得深思。教师既要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又要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新时期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计算机教学展开论述,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强化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虽然初中学生的年纪还小,但是计算机对学生而言已经不再是新鲜的事物,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用现代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活动。计算机的一个强大功能,就是向人们提供海量的信息,作为一名初中计算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虽然很多初中学生都有一定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信息的能力,然而教师要通过计算机课堂向学生介绍更多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获取信息。很多初中学生在通过计算机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都利用百度,实际上除了百度,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才能更加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提升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

初中计算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而且要提升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初中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面对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海量信息,学生可能难以有效辨识,有些信息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很大的帮助,而有些不良信息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的使用信息、分析信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为了提升初中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渗透。如果教师在提升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一味的从道理上对学生进行讲解,势必会适得其反,既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分析意识,同时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只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提高学生的信息利用能力

在初中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的提升学生的信息利用能力,计算机能够为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有效应用,能使生活、工作与学习中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有些人虽然也能够进行计算机操作,但是由于难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应用,使得信息的价值难以得到发挥。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对于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海量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该如何使用,尤其该如何通过信息的有效使用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在初中阶段注意培养学生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不仅对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注重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重视。作为一名初中计算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更要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重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大好时机

初中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因此,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大好时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逐渐学生就会对计算机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教师在培养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学生对学科学习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计算机是一门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有效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才能有创新,而只有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与研究。总之,从计算机学习的很多角度来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必要,教师要通过多种有效措施使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引导学生在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创新

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初中阶段学生进行的学科学习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例如:语、数、外、政、史、地等学科,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是为以后更加有效进行学科学习奠定基础,而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计算机虽然也是为了学生以后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打基础,然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那么即使在初中阶段学生也能够在计算机方面进行创新,并且取得巨大的成绩。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學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的机会等,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一旦学生在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有创新性的想法,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进而更好的提高学生进行创新的信心。

六、强调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运用

计算机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虽然这门学科的特点十分突出,然而,计算机并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计算机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融合起来。例如:英语是一门学生在初中阶段要学习的重要学科,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计算机的学习与英语学科的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学生可以运用计算机来学习英语听力、提升口语水平等,对学生的英语学科学习有很大帮助。同时,计算机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新时期计算机项目管理 篇4

1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网络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科学技术成果的不断展出, 促进了计算机领域的不断发展。在大量计算机应用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过程中, 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就变得十分重要, 能否有效的完善管理过程对整个网络的管理结果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我国虽然在计算机网络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但是依旧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首先, 在进行网络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没有自己的独特的管理模式且现行模式相对单一, 并且在非机中网络管理系统中不能够对信息管理进行有效的管理, 导致了系统管理能力的缺失以及分散, 使我国现行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能力大打折扣。

1.2 网络管理技术的设备落后。

在进行网络技术的管理过程中,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人类大脑对信息的处理。这种硬件就是网络管理体系中的技术设备, 同样也就是指人类的大脑。在进行网络管理的过程中, 完善整个管理过程中应用的技术设备性能的提高, 将会直接影响到网络安全管理操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但是通过实际的观察, 我们却发现我国网络管理技术使用设备却比较落后, 同国外同期网络管理相比管理能力较为滞后, 直接制约了计算机网络的有效管理以及发展。

2 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

2.1 物理威胁。

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遭受来自不明IP地址的网络黑客或是恶意攻击者的攻击, 他们通过网络技术以及编程手段破坏用户的网络系统, 然后从中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 破坏用户的数据链条, 这种攻击方式我们称之为物力威胁。其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以及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2.2 网络用户身份所带来的威胁。

一些不法分子在进行网络应用的过程中, 通过对网络用户身份识别管理所存在的漏洞进行加以利用, 通过不法的技术手段, 通过漏洞进入用户的客户端, 冒充用户的使用信息进而获取合法的利益交配使用权, 这种方式使真正合法用户的利益受到了侵害, 极大地危害了网络的安全发展。

2.3 计算机系统漏洞带来的威胁。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一种人为设计的网络应用程序, 这种程序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不会出现一些漏洞, 并且计算机软件在使用过程中本身也存在一些设计以及应用方面的漏洞, 这就直接导致了用户在进行信息管理、文件传输的过程中容易通过存在的漏洞将自己的信息丢失或者泄露给目的不纯的人。

2.4 恶意程序的威胁。

在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过程中, 经常存在捆绑软件的出现。这些捆绑软件往往是一些第三方恶意软件, 并且存在着大量的传播性病毒以及对计算机内部软件系统破坏力极强的病毒, 他们会潜伏在用户的电脑中, 当“时机成熟”的时候会肆意的破坏网络系统, 将用户的各种数据文件以及病毒防御软件, 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隐患。

3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管理问题的处理技术

3.1 身份认证技术。

为了提高网络安全技术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通过系统对用户信息的核实, 保证用户身份的可靠性是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现有科学技术的规范下, 这种身份认证技术主要依靠生物技术以及电子科技技术, 通过对用户生物信息以及电子信息的识别来确认用户的身份, 通常使用的部件主要是智能卡、口令卡等。在进行信息的检索过程中授权机还会对用户的行动访问权限进行控制, 进而限定用户的实际访问范围, 从而确保网络安全。

3.2 防火墙技术。

为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能, 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对网络进行权限的控制, 完善所有经过用户数据端的信息监控, 借以保护用户的计算机网络安全, 这道保护屏障就是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安全防护技术, 通过在相互连通的网络之间设置障碍, 阻止非法信息的进入以及内部重要信息的流出, 进而确保内部信息的独立性、安全性。

3.3 加密技术。

电子文件的易传播、易扩散性容易造成信息的丢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通常要采用加密技术对文件进行加密保护, 从而使得文件在传输过程中, 文件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在进行文件的传输过程中, 不法分子往往会在中途截取文件进行盗用。所以通过使用“双密钥码”的方式进行文件信息的保护, 就能够大大提高密码的破译难度, 只要用户掌握好密码。就可以极大地降低文件内容泄露所造成的损失。

3.4 入侵检测技术。

所谓入侵检测技术, 说白了就是指通过强行渗透的方式进入第三方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资源, 并对其进行内部安全性能的检查, 使网络计算机管理人员能够更为有效的了解当前网络系统的安全状况, 检测整个网络系统行为以及内部数据的完整性, 在能够保证第三方软件没有攻击性行为的基础上, 惊醒实时有效的监督, 防治该软件或者网站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出现突发性问题, 为用户的信息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问题, 降低不必要损失的出现。

3.5 病毒防护技术。

将科学技术应用在计算机病毒的制造当中, 并利用计算机网络编程制造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恶意代码, 然后通过网络信息的传播将其广泛的散播在网络信息管理的管网中。这种计算机病毒在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会潜伏在某一处程序的内部, 将自己完美的隐藏起来, 在不引起用户注意的同时开始大量的复制、传播, 对用户网络程序进行篡改破坏, 进而实现信息的盗取。面对问题的出现, 病毒防护技术也被研究出来, 通过使用安装具有强大扫描能力的软件对病毒进行地毯式的搜索, 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病毒结构的以及能力的分析研究强力破坏病毒的程序, 进而为用户的文件进行保存。在科学技术不断完善的今天, 大量病毒查杀技术如同雨后春笋般营运而生,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极强的打压了病毒发展、传播的嚣张气焰。

3.6 重视备份和恢复。

为了减少在进行计算机使用过程中造成的不必要信息泄露, 可以通过进行备份系统的使用, 将重要的数据进行保存。也就是说, 在发生软件故障或者因为手动意外操作造成的问题时, 可以通过备份系统的使用回复在故障发生之前所有存在的数据。通过这种系统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多级的保护, 进而在强化了物理破坏抵抗力的基础上, 还能够有效的保护逻辑的完整。

结束语

计算机的发展应用已经彻底的融入了社会发展的建设中, 面对使用用户的不断增加, 有效的提高新时期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手段以及对安全技术的应用, 将有助于促进该技术的传播以及发展, 只有不断的强化安全技术的更新, 提升现有的网络管理技术, 才能够扩大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发展前景。

摘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现代信息产业进行了紧密的结合, 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实惠以及便利, 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 优化计算机的网络管理方式, 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性能, 强化计算机安全技术的可靠性, 将使其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得到更多用户的拥戴以及使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管理,安全技术

参考文献

新时期计算机项目管理 篇5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了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正是许多领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依赖程度前所未有的提升,其安全问题更是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一旦计算机网络遭遇了严重的攻击,轻则会给用户的访问等带来不便,重则会带来网络瘫痪,甚至经济损失等严重的后果,因此,如何发现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正是本文即将探讨的内容。

1目前计算机网络面对的主要安全挑战

1.1病毒、木马

病毒、木马是计算机网络中面对的主要安全威胁,也是一项传统威胁,一直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带来较大的影响。隐蔽性、破坏性以及传播性是计算机病毒的三个主要特性,以蠕虫病毒为例,其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的传播载体,能够对计算机应用程序以及系统的漏洞进行攻击,带来很大的破坏性,甚至会带来计算机网络的大范围瘫痪。而木马程序也具有隐蔽性强的特性,难以被管理人员发现,黑能够在远程控制下操作木马程序达到窃取用户信息或者造成其他的破坏等目的。

1.2IP地址盗用

IP地址盗用也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一般情况下,发生了IP地址被盗用后,就会出现用户无法正常进行网络连接的现象。这些lP地址权限通常较高,窃取lP地址者一般会以不知名的身份来扰乱用户的正常网络使用,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影响,对网络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防范IP地址被盗用现象的发生。

1.3非授权访问

非授权访问是指不法人员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通过计算机程序的编写或者调试,非法侵入到其他的内部网络之中,以实现对文件的非法访问等目的。其实,恶性的网络攻击,就是为了破坏其他系统,进而使其丧失服务能力。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恶意攻击的目的,也可非法获取他人的文件及私密信息。非授权访问有时候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4自然威胁

自然威胁也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自然威胁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电磁辐射与干扰、设备老化等等,通常情况下,我们主要将自然威胁的因素分为可控与不可控的两个主要组成方面。如网络设备老化便是可控的因素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定期的检查,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

1.5网管水平有待提升

新时期计算机项目管理 篇6

[关键词]新时期 计算机 维护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274-01

计算机在单位中的应用给单位日常工作带来极大的便捷,有效的提高了单位经营管理效率,但同时也给单位重要信息带来潜在威胁。单位计算机维护工作极为繁杂,需要从日常管理、安全防护、操作意识、故障排除等多个方面,全面提高单位技术机的维护能力,保障单位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

1.新时期计算机维护管理现状

我国单位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相对来说还较短,真正普及开来仅不到十年的时间,虽然当前已经极具规模,但从单位计算机维护来看,普遍存在单位计算机维护人员不足,单位计算机维护重视程度不够,计算机专项维护资金欠缺,计算机维护观念淡薄等现象。在单位计算机的实际应用中,经常产生的问题主要包括硬件故障、软件故障、操作错误、病毒攻击四大类。计算机硬件故障主要表现为硬件设备的损坏、供电体系异常、外设运行故障、主板运行故障等。产生硬件故障的原因,除了设备自身设计和制造方面的缺陷外,还有周边环境、电源、散热以及安装设置等。计算机软件故障表现为软件功能无法正常实现,造成计算机软件故障的原因有软件设计上的缺陷,软件相互间的冲突,软件与硬件的冲突等。用护操作故障主要是由于用户操作时的行为直接或间接造成的计算机故障,这种故障可能是对计算机硬件体系的无意损坏,也有可能是对软件系统的破坏。病毒攻击故障在单位计算机使用中也极为常见,尤其是在单位计算机网络大量运用的今天,黑客攻击和病毒肆意传播,给单位计算机的安全运行造成巨大的威胁,再加上操作人员对黑客和病毒的防范意识不够,使得病毒和黑客攻击给计算机数据造成直接破坏。

2.新时期单位计算机安全维护策略

2.1计算机日常维护和应用

存储设备硬盘(包括移动硬盘)的日常维护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硬盘是微机的存储设备,我们使用时应当注意以上几点:(1)硬盘正在进行读、写操作时不可突然断电,现在的硬盘转速很高,通常为5400转/分或7200转/分,在硬盘进行读、写操作时,硬盘处于高速旋转状态,如若突然断电,可能会使磁头与盘片之间猛烈磨擦而损坏硬盘。如果硬盘指示灯闪烁不止,说明硬盘的读、写操作还没有完成,此时不要关闭电源,只有当硬盘指示灯停止闪烁,硬盘完成读、写操作后方可重启或关机。也可以配备质量可靠的不间断电源作保障。(2)硬盘要作到防震,当微机正在运行时最好不要搬动,硬盘在移动或运输时,尽量减少震动。(3)硬盘拿在手上时千万不要磕碰,此外还要注意防止静电对硬盘造成损坏。手拿硬盘时应该用手抓住硬盘的两侧,并避免与其背面的电路板直接接触。

鼠标的日常维护在所有的计算机配件中,鼠标最容易出故障。鼠标分为光鼠标和机械鼠标,避免摔碰鼠标和强力拉拽导线;点击鼠标时不要用力过度,以免损坏弹性开关;最好配一个专用的鼠标垫,既可以大大减少污垢通过橡皮球进入鼠标中的机会,又增加了橡皮球与鼠标垫之间的磨擦力;使用光电鼠标时,要注意保持感光板的清洁使其处于更好的感光状态,避免污垢附着在以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上,遮挡光线接收。

定期进行磁盘碎片整理,磁盘碎片的产生是因为文件被分散保存到整个磁盘的不同地方,而不是连续地保存在磁盘连续的簇中所形成的。虚拟内存管理程序频繁地对磁盘进行读写、在浏览网页时生成的临时文件和临时文件的设置等是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文件碎片一般不会对系统造成损坏,但是碎片过多的话,系统在读文件时来回进行寻找,就会引起系统性能的下降,导致存储文件丢失,严重的还会缩短硬盘的寿命而导致资料的丢失。因此,对于电脑中的磁盘碎片也是不容忽视的,要定期对磁盘碎片进行整理,以保证系统正常稳定地进行,我们可以用系统自带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来整理磁盘碎片,也可以用软件来清理。u盘的维护也是必要的,u盘体积小,容量大,工作稳定,易于保管,u盘抗震性较好,但对电很敏感,不正确的插拔,和静电损,害是它的“杀手”,使用中尤其注意的是要退出u盘程序后再拔盘。

2.2单位计算机故障的排除策略

在现代单位计算机应用中,计算机发生故障的频率极高,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操作人员操作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计算机故障影响因素多有关,如电源电压不稳定、配件兼容性差、设置错误、误操作、病毒影响、板卡接触不良、温度过高等,都会造成计算机故障。在计算机成为单位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的今天,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将会对单位工作造成影响,必须尽快排除。对于硬件故障,要由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及时查找故障原因,采用相应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软件故障相对来说比硬件故障更多,造成软件故障的原因多为人为因素,包括如参数设置错误、软件冲突、文件损坏、内存冲突、病毒攻击等,要迅速排除软件故障,必须具备正确设置各类参数的能力,同时要熟悉操作系统和设备的安装,并注意避免文件的误操作,同时还应加强计算机的病毒防护能力,构建计算机软件系统恢复机制。

2.3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策略

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需要注意避免系统和网络资源受到破坏,建立起有效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策略,同时还应当有适当的应急计划。随着单位越来越多的重要信息存储和流通于单位网内,单位对单位网的边界安全越来越为重视,不过主要是关注于单位网与外网之间,而对单位网内部局域网的安全重视程度却有所不足。在单位计算机应用中,经常出现内网计算机没有经过特殊防护就接人外网,或者将外接设备未经病毒检测即应用于内网计算机中,这样最终会给单位网造成巨大的威胁,使病毒、木马侵入单位内部网络并在内部网络众多计算机间传播,造成单位敏感数据泄露或破坏。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中,应当注意提高单位内网的防护能力,如采用访问控制策略、网络安全监视、数据加密、智能跟踪、数据安全防护计划、边界防护策略等。同时,还可以采用安全交换机、使用代理网关、构建主机防护系统、构建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备份恢复系统等措施。

2.4其它维护策略

在单位计算机维护管理中,一些日常操作策略也较为重要。如对硬盘进行分区管理,将应用软件安装到D盘等非系统盘上,能有效防止对操作系统的误删操作,并能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对于计算机内的一些重要文件,要注意采用加密、防误删、备份等措施,来防止重要数据的丢失、泄漏。计算机所使用的软件,应当尽量使用正版软件,在使用新软件和不确定来源文件时,要注意查杀病毒避免病毒随新软件和文件入侵计算机。此外,掌握一些系统安装和备份技术,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能更为快速的使计算机得新正常使用,提高计算机故障解决速度。

3.结束语

总之,对于计算机用户,让计算机发挥出它的最大_n生能,让计算机始终工作在最稳定的状态,这是我们的共同目的,我们在平时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多注意一下计算机的硬件维护,可以尽量地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使计算机工作在正常状态,满足我们的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1]周金红.公用计算机机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单位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12)

[2]赵裕华.单位计算机网络故障及维护[J].信息系统工程,2011(12)

新时期中职计算机教学探索 篇7

一、生源基础差,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近几年, 各中职学校均采取了提前招生的方式, 再加上招生情况的日益严峻, 加大了各校之间的招生竞争, 大部分学生的入学成绩越来越低, 这些学生在初中时就是被老师冷落的对象, 对学习缺乏信心。他们上学的目的很简单:拿一张文凭, 找一份工作。这部分学生本身基础较差, 对学习毫无兴趣, 不可能安下心来学习, 成绩自然上不去。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

前一段时间, 我校进行了课程改革, 特别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做了调整, 加大了专业课的课时量, 减少了文化课的课时。可是加大了专业课时量就对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有些教师思想陈旧, 方法过于老套, 又不能主动去调整, 以致使教学质量无法提高, 也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学生自然学不到有效的知识。

三、硬件环境受到限制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 不仅要上好理论课, 而且要及时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延伸, 也就是上机操作,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授课模式已不能适应计算机教学, 这就要求学校能够更多地创造学生上机练习的机会, 在业余的时间更多地开放机房, 才能使投入的设备能够更充分发挥作用。

四、缺乏有力的考核机制

学生在毕业前, 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技能鉴定, 也就是关于上机操作的最高级别的考试。无论从题量还是从题型来看, 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通过, 而学生便以此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因此, 技能鉴定在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中形同虚设, 并不能提高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度。以上阐述的种种现象, 在现在的各个中等职业学校中普遍存在, 也比较典型, 导致学生的实际能力在不断的下降。但是这些存在于计算机教学中的顽疾, 如果不根除, 对于学生和职业学校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很大的阻碍。因此, 我们计算机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 改进教育手段和方法, 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五、就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问题提出几点意见

1. 激发兴趣, 使学生主动学习。

大部分学生刚入学时, 学习专业课的兴趣一般高于文化课, 他们都有想学好专业课的决心。这时, 教师应该采用更多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得他们想学、爱学。“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2. 选择一本好教材。

选择计算机教材应该考虑两点:第一要注意实效性。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要注意选择最新版本的教材。第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必须能贯穿技能强化训练与应用实践, 充分利用设计师的原创性成果, 使学生能快速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图形图像的各种表现方法和技巧,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拓宽讲授内容。

教材选择好后, 大多数教师通常只是围绕一本教材进行讲授。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 必定有一些应用和技巧性内容不能涉及。作为职校计算机教师, 要经常上网收集与所教课程有关的资料, 还要浏览一些专业的刊物, 如《电脑报》、《计算机教育》等, 吸收最新、实用、有价值的技巧传授给学生。

4. 优化讲授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 许多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收集与授课有关的资料, 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提出几个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能够使学生开动脑筋, 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另外, 教师对所教授课程要十分熟悉, 对于展开的内容, 都应当能够熟练制作并演示给学生看。每次讲课中都应安排一个典型的实例, 这个实例不能只讲解现成的作品, 还要一边讲一边实际演示给学生看。

5. 布置有趣的作业。

由于职校学生普遍贪玩, 学习主动性较差。因此计算机教师应该布置一些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完成。根据学生的特点, 布置作业要注意趣味性, 作业既要实用又不能死板。完成后要求学生把作品发到教师的邮箱里, 在下次课上进行讲评。对优良的作业成品进行展示, 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评价, 选出优秀的作品, 在校园网上展示, 在课堂上请优秀作品的作者介绍经验和设计方法。

6. 进行有效辅导。

在计算机教学中, 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在上试验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辅导学生。在辅导学生时, 要耐心热情, 要面带笑容, 否则学生就不会再来问你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计算机教师除了应当加强对学生上机操作的辅导之外, 还要注意讲究方法。

7. 改革考试方法。

学校必须掌握目前的就业形式, 把用人单位的需求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 作为考核学生得一种机制, 使每个学生在开学初就明确学习目标。对于职校学生而言, 自觉性高不高、有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他们很重要。所以除了国家技能鉴定之外, 校内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经常进行阶段性的测试和比武, 以比代考, 让更多的学生加入比武中来。测试的内容应该结合就业实际更加贴近用人单位的要求, 甚至可以把学生划分小组, 以更开放的形式来进行技能的比武, 以达到提高整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计算机水平的目的。

新时期高职计算机教学探讨 篇8

1.合理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的同时, 除了要考虑课程本身内容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教学目标一方面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 另一方面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的结果科学的大胆预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中心,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以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为最终结果。例如,在准备进行Excel数据筛选课程讲授前的准备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做学前测试, 要求学生将成绩大表中的各科优秀和差的名单筛选出来,可能大多数学生会用到以前掌握的Word的知识,遵循老的方法和模式, 但是最终结果是要靠人工的方法鉴别各科成绩,耗时又耗力,通过Excel做只需要简单的几步就可以做到。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丰富教学手段

对于用传统教学方法教授计算机相关课程, 学生只能把操作步骤逐步地记录下来,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步骤无法在记录中全面真实地体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发展,传统教育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多媒体软件可以很好地发挥形象的表现力, 把步骤和结果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用广播或投影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操作流程,并对运行的结果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讲解和学生演示结合得比较好, 让学生比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感觉不到任何压力和紧张,让学生上台演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自我操作,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加强实践教学

强化基础实验指导。学生要真正灵活掌握所学课程知识离不开上机实践。学生在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只有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才能受到严格训练。教师应强化对学生基础实验课程的指导,并充分培养学生的培养思维能力,在实验环境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强化实践课程设计。一方面,可以确定一系列简易的课程设计题目,给学生分组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明确学生分工合作完成问题分析阶段和模块设计阶段,但最后的编码要由每个学生独立编写。最后每个学生都要亲自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要按学生能否清楚介绍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手段并回答与题目相关的问题给予一定分数, 并且程序通过程序测试才算圆满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教学活动, 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4.分层次教学

高职学生的显著特点是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这个差异体现在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及接受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平时的教学内容与模式主要针对大部分学生,没有层次,没有重点,导致优生不够优,后进生却越来越后进。我们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层次,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思考,哪部分内容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哪部分内容能更深入地挖掘优秀学生的潜能, 哪部分内容能让后进生提高学习兴趣、取得更大进步。在课堂练习过程中要讲究方法,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而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积极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当然,在过程中要注意方法,不能让学生产生过强的对比感,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反正会弄巧成拙。

新时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篇9

“网络正在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比尔. 盖茨如是说。

从1969 年, 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 (Do D/DARPA) 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 (即阿帕网) 的网络起, 这就成了网络的前身。其后几十年间, 互联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一步步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 对社会、科技、人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互联网络以其巨大的联通功能使得数以亿计的人能够利用浩瀚的网络资源, 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便利。并且, 由于它的种种优势,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的存在, 许多专业人才投身于其建设, 互联网的发展也因此更加迅速。

二、网络技术的应用

2.1 电子商务

网络兴起之后, 电子商务随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淘宝、天猫等网购平台层出不穷, 企业间也通过互联网, 来进行库存管理、存货预定等商务活动, 甚至政府也逐渐采用互联网对贸易进行管理。电子化的商业模式, 不仅为企业和购买者提供了便利, 更让政府、企业的管理严谨化、高效化。

(1) 政府贸易管理的电子化。互联网在管理方面的作用巨大。政府采用电子化贸易管理, 贸易部门通过互联网平台将数据上传, 以便政府线上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采用网络技术, 使政府能够实现高效的数据和资料的处理、传递和存储, 管理更加高效、科学、严谨。

(2) 企业间电子商务。互联网的普及, 让企业能够便捷地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与供货商之间进行商务活动。订单采购等逐渐推广, 免去了以往低效的奔波, 线上预定可以通过线上交流、预付账款、实时查看物流信息, 付尾款等程序来订购货品, 大大降低了成本。据统计, 网上交易的成本不到电话交易成本的十分之一, 是传统线下零售方式成本的五十分之一。同时, 此外, 企业还通过电子平台, 对存货管理、进出等进行实时监控, 加强了存货管理的效率。

(3) 电子购物。从淘宝开始, 天猫、唯品会、一号店等线上购物平台不断出现, 占领了大片市场。清晰的产品描述、足不出户的购物方式等便利都吸引了许多人。同时, 也由于减少了实体店所需要的地租、水电、人工管理等费用, 成本大大降低, 相对的折扣力度也加大, 便宜的商品也成了许多人考虑的首选。

(4) 电子化支付系统。如今, 支付宝、微信钱包等电子支付工具逐渐流行, 人们出行购物只需要携带手机便可轻松付款。相较于纸币, 线上支付软件更加便捷, 避免了携带钱包、找零等步骤, 相较于银行卡, 其避免了丢失等风险, 只需要登录帐号就可以轻松转账。同时, 线上红包也成了人们流行的工具, 抢红包等活动更是增加了节日氛围。线上支付平台逐渐普及, 成为了不可替代的趋势。

2.2 亲友联系

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只能通过书信往来, 效率低下。之后有了电话, 但是依然不能有效的进行当面沟通。而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免费的视频电话, 不仅避免了昂贵的电话费用, 更使得人们能够在相隔很远的地方见到自己的亲友, 减少了思念。同时, 互联网使线上会议成为了可能, 企业、公司等逐步采用网络视频会议, 大大减少了来往跋涉的时间, 提高了效率。互联网在通信方面产生的影响是跨时代的。

2.3 远程教育

如今,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已经成了严重的问题, 农村教育资源稀缺,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难题。而互联网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 优秀的教育资源已可以被传到互联网上面, 教育资源贫瘠的地区可以广泛引入远程教育, 是当地儿童能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这对缓解教育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有巨大的作用。此外, 在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 学生也可以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地进行课程学习, 摆脱了死板化的教育模式。同时他们也可以进行线上交流, 高效并且避免了当面问问题的尴尬。

2.4 科技

(1) 航天科技。自古以来, 人们就对地球以外的世界有诸多的好奇。而在互联网诞生之前, 人们还在采用观测法观察星体运动, 虽然有了计算器可以对其轨道及速度进行计算, 但是却没有先进的软件去精确测算或者作出函数模型。互联网的出现让航空领域有了巨大的发展。有了它, 能够很方便地设计出程序函数, 根据星体以往的轨道, 发现规律, 以预测未来的趋势。同时, 探索太空才有了可能, 宇宙飞船能够被精确地设计轨道, 严格按照设定的轨道去运行, 并且将数据传输回地球。此外, 载人航天也成为了现实。人们探索太空不再是梦想, 航天事业在互联网的帮助之下发展飞速, 太空环境的探索一步步深入。此外, 对于太空垃圾等, 也有了更精确的渠道去计算, 以便更好地解决。

(2) 医疗科技。互联网在医学上的应用十分广泛。有了互联网之后, 各个医院的资源, 如血库、脊髓库等可以形成完整统一的数据库, 以便于资源共享。对于一些中小医院来说, 互联网的出现使他们能够将没有能力医治的病人及时送达大医院, 并且及时得到帮助, 借用更先进的设备去救人。对于大医院来说, 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功能让他们能够对白血病人进行更快捷的骨髓配对、为失明的病人寻找到更多的眼角膜等, 救助更多的病人。同时, 互联网对医学研究也有极大地帮助, 医学专家们可以将研究成果共享, 也可以在研究时找到更多的资料, 以便进行更深入的发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 互联网促进了医学事业的发展。

三、对安全性的探讨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些弊端也暴露了出来, 关于网络安全的问题, 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3.1 黑客入侵频率提高

自互联网出现开始, 就有了“黑客”一角。 他们通过互联网侵入对方系统, 盗取个人信息, 以用作不法用途—或盗取钱财, 或剽窃隐私信息至社交网站。因此人们对互联网的安全性开始担忧, 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 公众人物, 越发对自己的隐私开始担忧。保护隐私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是黑客行为却屡禁不止。

3.2 病毒感染问题日益突出

病毒感染是继黑客入侵之后的又一大问题, 病毒入侵者以将一定的程序编码恶意植入他人电脑为主要手段, 通过一定的繁杂程序来获取计算机个人信息。病毒最初只是出现在聊天软件之中, 起初是以恶作剧的形式, 后来, 一些人便利用病毒程序传播速度快、破坏力大、繁殖能力强等特点, 有目的地获取他人信息, 将病毒扩散给更多用户, 造成恶劣影响。聊天、下载、接收文件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3.3 软件漏洞影响网络应用安全

许多软件或多或少地存在漏洞, 当这些漏洞批量出现时, 计算机的运行会受到影响, 其运行将陷入危险境地, 或将导致计算机系统陷入瘫痪, 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四、对未来的展望

未来, 互联网将继续发挥自己高效, 资源共享、高科技的特性, 大的方面, 运用于科技、军事上面, 成为政府更好的防卫自身的武器, , 以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 在不久以后, 实现电脑控制武器等不是问题, 此举可以大大提升作战效率。科技方面来说, 其将可以实现更精确的数据分析, 帮助航天、医疗方面的研究。小的方面来说, 它带来的科技变革将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 手机、电脑等将更加轻便, 电子商务也将发展地更完善, 教育资源也能更广泛地被共享。

未来, 网络的安全性能将进一步提高,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将双管齐下, 配合多样化防毒技术, 充分保障用户的安全。同时, 人们对网络带宽与性能的要求持续增长, 光纤网络也将进一步发展, 开展基于光纤平台的光学网络是必经之路, 届时, 网速有希望提高至60Gbps甚至更高, 将进一步渗入人们的生活。

此外, 人工智能技术也将得到发展, 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目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未有突破。从在接下来的网络发展中, 人工智能使得机器更加智能化, 可以确信, 它将是21 世纪重点发掘的对象, 对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更大的需求促使新的进步不断出现。

摘要:21世纪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 信息技术不仅运用于科技领域, 更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从计算机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入手, 揭示其对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并提出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网络技术,应用,改变,弊端,展望

参考文献

[1]刘芳.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向[J].新应用.2015.07

[2]李玲.新时期计算机技术的改革及其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7

[3]胡玲芳.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3.08

浅谈新时期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篇10

计算机技术在迅速的发展, 在计算机上处理的业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原来基于单机的一系统的操作及业务处理, 由现在的基于企业复杂的内部网以及外部网, 甚至全球互联网所代替了对业务的处理。信息的处理能力得到大力的提高, 与此同时, 系统的连结能力也得到快速的提升。但是, 在对连结信息能力、流通能力提高的时候, 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第一, 在特定的环境中安全机制不是万无一失的。如防火墙, 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安全工具, 对于内部网络的结构可以进行隐蔽, 对外部网络到内部网络的访问能进行限制。但是, 对于内部网络之间的互相记问, 防火墙是没有办法进行控制的。所以, 对内部之间网络的入侵行为以及内外勾结的入侵行为, 防火墙不易发觉, 也不容易防范。

第二, 有一个不易考虑到的地方就是系统的后门, 对于这一类的安全问题防火墙不容易考虑到, 很多情况下, 这种入侵的行为在经过防火墙的时候也不易被发现, 因为对于防火墙而言, 很多入侵行为的访问过程与正常的访问没有什么不同, 唯一的区别就是入侵访问在请求的链接中多了一个后缀。

第三, BUG不易防范。有些安全工具自峰也存在安全的漏洞。基本每天都会有新的BUG出现, 程序设计人员对已知的BUG进行修改的时候, 很有可能有新的BUG产生。系统中的BUG常常被黑客所利用, 并且这样的攻击一般情况下不会有日志产生, 基本上没有什么证据可以查找。

第四, 黑客的攻击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安全工具没有太快的更新速度, 并且, 很多情况下需要人的参与才会发现未知的安全问题, 这就导致它们对新发现的安全问题反应不够敏捷。当安全工具正在处理某些安全问题的时候, 新的安全问题又会出现。所以, 黑客的手段更加先进, 导致安全工具有时不知道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2 新时期网络安全防护机制分析

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所采用的方法就是网络安全机制, 所有的安全机制都是针对某些潜在的安全威胁而设计出来的,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单独使用, 也可以进行组合使用。要想对安全机制进行合理的使用, 使得安全风险得到有效降低, 是需要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网络信息安全机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也就是技术机制与管理机制。首先, 网络的安全技术机制, 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

一是加密与隐藏, 加密可以改变信息, 攻击者对信息的内容无法了解进而实现保护的效果, 隐藏就是把所用的信息加以隐藏, 无法让攻击者发现。

二是认证与授权。网络设备之间对于对方的身份进行认证, 使操作的权力得到保证, 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控制。与此同时, 网络对于用户的身份必须加以认证, 保证其合法用户能够正确的操作。

三是审计与定位。对一些较为重要的事件进行相应的记录, 找到系统中的错误或者受攻击时的定位错误, 作为内部犯罪与事故后调查取证的依据。

四是完整性的保证, 通过密码技术的完整性对非法修改进行保护, 在信息源的完整性被验证又没有办法进行模仿的时候, 可以提供相应的服务。

其五是权限及存取方面的控制, 网络系统可以对各种不同的用户进行定义, 针对这一点可以根据相应的正确的认证, 对部分的操作权力进行给予, 对越级操作进行一定的限制。

六是任务的填充, 在任务间歇期可以对没有用的但具有一定的模拟性能的随机的数据进行发送, 这样可以增加攻击者通过对通信流量的分析而获得信息的难度。其次, 网络安全管理的机制, 网络信息安全不但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 也是一个管理性的问题, 要想把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解决掉, 就一定要制定出正确的目标策略, 并且设备相应的技术方案, 方案要有一定的可行性, 另外, 还要把资金技术确定下来, 要有一定的合理性, 然后, 再加上相应的管理办法, 并且以相关的法律制度为依据。

3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展望分析

从整体来看, 未来主流就是对等网络, 它与网格共存。网络的不断进化对于信息的安全保障体系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接入国际互联网以后, 就会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巨大系统, 并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在这样的环境下, 孤立的技术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需要从整体的角度以及体系的角度去分析, 对系统论、控制论与信息论进行综合的运用, 并且, 把各种技术手段融合在一起, 在创新方面不断的加强, 自主设计, 共同来解决网络的安全问题。要想使网络安全得到有效的保证, 当然还南大要更加严格的方法, 未来网络安全领域可能会发生三件事姑娘儿, 一是转移向更高级别的认证, 二是存储在用户计算机上的一些复杂的数据会向上移动, 有类似于银行的机构对其安全起到保证作用, 三是在各个国家与地区建立类似驾照的制度, 在进行计算机销售的时候对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进行限制, 或者对用户提出要求, 对计算机受到攻击的时候发挥的抵抗能力。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总结, 现代的社会是信息不断发展的时代,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人们高度的重视。整体来讲, 网络安全不但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技术问题, 与此同时, 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安全管理问题。对于综合方面的安全因素一定要有充分的考虑, 把合理的目标制定出来, 把相关的技术方案以衣配套的法规都制定出来, 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科学性。在世界上所有的网络系统都不是绝对的安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不断的发展, 网络安全技术也随之得到快速的发展, 以适应网络应用的需要与发展, 为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

摘要:本文从探讨计算机网络安全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出发, 详细阐述了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现状。接着笔者又深入分析了新时期计算机网络安全安全的机制问题。最后, 针对未来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发展趋势, 笔者做了展望性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发展,现状,问题机制,展望

参考文献

[1]刘冰.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2]影印.密码学与网络安全[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卡哈特.密码学与网络安全[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4]罗森林, 高平.信息系统安全与对抗技术实验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5]潘瑜.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6]华师傅资讯编著.黑客攻防疑难解析与技巧800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8.

新时期计算机项目管理 篇11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通信软件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中,对各种信息资料进行加工管理,提高了企业业务处理效率。计算机通信软件作为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处理信息、共享资料、交换数据等创造了便捷的平台。因此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成为了必然发展趋势之一。

1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基本特征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传输数据信息的基础上,还能够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实现数据资料的交换。对比电话传输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具备了以下4个特征。

其一,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在多媒体通信领域中得到更好地运用。利用二值信号传输文字、视频、语言、声频、图形等多媒体信息,然后再现这些多媒体信息。而利用二值信号对信息交换和数据传输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监控与管理。

其二,计算机通信技术所传输的数据效率较高。一条语言模拟信息中的数据传输速率是每秒2400bit,每分钟能够传输1.8万个字符,一条数字信息中的传输速率是每秒64kbit,每分钟能够传输4800000个字符。从上述数据中不难发现,该技术的数据信息传输速率高于模拟信息数字传输速率。

其三,计算机通信每次的呼叫持续时间较短。相关数据统计发现,25%左右的数据通信的持续时间低于1秒,50%左右的数据通信的持续时间低于5秒,而电话通信的持续时间在3分钟至5分钟的范围内;计算机通信每次呼叫的时间要求控制在1.5秒以下,但是电话通信呼叫的时间大约为15秒,该呼叫建立时间过长。

其四,计算机通信具备了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运用在对重要数据资料的安全加密中。计算机通信是利用二进制方式传递和处理数据,清除了噪音,也能够进行加密运算处理,进而达到了数据信息的安全传输目的。由于计算机通信具备了较强的抗干扰功能,保障了数据的流通和应用,使得数据信息能够准确、及时的对外流通,因此计算机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

2计算机在通信中的具体应用

2.1计费系统中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

随着交换技术的日益革新,人们对交换系统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交换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费功能;多数企业、事业单位利用专门化的计算机进行计费处理。而利用这种计算机具备了功能多和存储量大等优势。结合不同企业的不同要求,所设计的计费系统功能也不相同。如:石油行业结合自身要求,有关部分在建立专门网站的同时,还需进入公用的电信网中;宾馆在服务的过程中,将客房管理的计算机和电话计费计算机联网,以此实行统一结账管理;一些企业结合自身不同要求,采取了分类计费方式。这便是计算机计费系统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2.2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计算机通信软件

企业、事业单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得市场上涌现出各种各样的信息管理系统。通常情况下,为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利用数据系统对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智能管理,提高了使用者的生产效率。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引导下,根据上级和下级所有单位的具体要求,抓好应用,统一管理,在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实行远程自动化,保证终端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在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利用该技术解决有关部门的工作,使得办公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为各个部门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信平台,也方便了信息的传播。

2.3自动查号与数据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数据管理与自动查号中的应用较为普遍。例如:公用网的短途市话局和长途市话局等,均采用了计算机的自动查号功能。和传统手工方式相比,这种方法更加便捷、准确、迅速。此外,计算机技术还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更新数据资料、修改用户号码以及统计数据等功能。

3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设备的革新,使得计算机通信技术有了质的进步。其中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通信技术成为了全球的热点话题之一。“信息高速公路”作为大容量光纤通信技术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这种技术在传递图像、文字资料以及声频、视屏等过程中,灵活性较强,这是数控信息传递系统所无法比拟的。所以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中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这也将成为通信领域的总发展趋势。

4结语

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均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且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改进,计算机技术,尤其是通信技术的应用力度将会不断加大。

参考文献

[1] 叶国伟.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6(01):321-322.

[2] 赵丹.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1(05):101-102.

新时期计算机项目管理 篇12

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但该课程用到的软件门类繁杂,操作过程复杂,操作难度较高,理论层次多,应用功能多,是一门综合协同多种感官的教学课,所以,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想把计算机课程教好、教出实效,教师应该深入挖掘该课程的特点,紧紧抓住核心和重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理解并掌握该课程所要求的知识点。

2 教学特点

现在,许多职业院校都有计算机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培养更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要求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并举,而学生的实践技能更为重要。

2.1 技术多样性

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理论要求高,所学软件门类多,操作过程复杂,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同学来说,难以提高积极性,学习热情不高,这也影响了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课堂效果。该课程在信息技术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这是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概括和处理,是人性化的教学手段,与职业院校对学生的教学目标相契合。计算机任课老师要综合利用多媒体手段有机融合教学内容,把枯燥、抽象的计算机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用形象的多媒体表现手法来增强教学效果,营造出浅显易懂的理解氛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2 师生互动性

随着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计算机教学对课上教学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达到现代化教学的实际要求。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这一课程教学要求的助推器。在综合运用了机房多媒体软件的环境中,教师可以在管理端随时调度学生的操作过程,也可以统一指导模拟操作,甚至可以与某个学生因材施教、点点互动,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个性进行重点辅导。基于丰富的互动性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为学生打开了积极实践的窗口,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手动操作能力。

3 改善措施

3.1 更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以教师灌输教材内容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模式是把学生放在被动学习的位置,已经不适合当前的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而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倡导不只是灌输知识点,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要变更传统的先理论后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先明确课程最终的效果,再让学生寻求达到该效果的过程,对于刚认识计算机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通过探索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网站建设的过程中,先展示视觉效果好的网站给学生观摩,其间,学生会提出许多关于如何制作的问题,教师再根据问题分析网站建设的过程和用到的技术,这样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来教学,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突出课堂教改效果

新时期的课程改革要求重点塑造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该能力具体落实为学生是否具备勤思善学的品质。基于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高速性和知识点的爆炸性,锻造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教师要依托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生勤奋思考、乐于钻研和善于解决问题的素质。

3.2.1 培养创新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对新时期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要具备创新性思维的意识。在过去,许多教师用抽象的实例教学来规范教学内容,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却并无益处。所以,教师要多采取“任务驱动”等新型教学方法,提倡勤于思考、大胆提问、勇于阐述自己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避免被动地接受知识点,随时活跃学生的创造思维。

3.2.2 发展抽象性思维

思考就是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进行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计算机编程语言抽象性强,系统性和逻辑性要求高,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3.2.3 提高灵活性思维

灵活性思维是对事物的发展变化以新观点来解决问题的过程。计算机教学有着“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灵活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快捷方式的创建就有多种方法可循。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既可以通联知识点的衔接,也可以锻炼学生灵活思维、举一反三的能力。

3.3 强化实践操作

计算机的课程特点注定要求学生要有充足的实践操作活动,要提高计算机工具的应用能力。教师通过运用任务驱动法,对学生明确要达到的效果后,学生要勤动脑、多动手,通过富有探索的过程逐步掌握知识点,要避免教师机械地演示和学生死板地模仿。

4 结语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主动性将会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兴趣将会进一步浓厚,这个积极探索的过程将会助推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新时期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充满了灵活性和多边形,所以,其教学方法也是不一而足。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的主题性,启迪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摘要:随着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计算机教学对课上教学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基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点,计算机任课老师要深入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实践操作活动。

关键词: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友华.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的探讨.大众科技,2009,7:164

[2]赵建新.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教育探索,2009,9:133

上一篇:乳腺癌保乳改良根治术下一篇:数学线性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