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农业机械管理论文(共12篇)
新时期的农业机械管理论文 篇1
一、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农业经济管理, 指的是对和农业有关的经济活动 (包括农产品的生产、交易、运输、消费等环节) 进行有序的调控、组织等相关工作, 并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有组织的培训, 从而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农业经济管理, 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 有计划的对包括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进行宏观调控, 从而对其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利用。并且农业经济管理可以根据全球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更加妥善的处理好我国在世界农业产业中所面临的挑战, 以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二、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之处, 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 管理体制方面。
我国的基本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现在的农业经济管理显然是无法与基本经济体制相和谐的。由于这种经济体制的存在, 在对农业经济进行管理时, 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管理机制方面有很多地方急待改进。
2.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必备的素质和执行能力。
由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单一的知识结构, 导致其在管理过程中难以跟上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制度、人、技术, 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而人是经济管理的直接实施和参与者, 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管理人员素质, 扩大其知识体系, 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不足。
随着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的意义日益凸显, 而由于处于发展期, 一些管理者的观念并没有转变过来, 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对于党和国家颁布的一些有利于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举措并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对于农业管理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很多干部和管理者没有重视, 把二者分割进行讨论, 在思想上是不能满足农业经济管理需求的。
4. 产品创新性和信息化方面的不足。
农业经济管理不仅仅是农业的生产、流通、消费这些内容, 也包括新型农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只有不断生产创新性强的产品, 才能紧紧抓住市场的眼球, 立于不败之地。而现在的农业经济管理往往不怎么讨论产品的创新内容, 在营销的手段上, 大部分没有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 不能够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迅速的农业经济管理, 这些方面都是有待提高的。
三、农业经济管理的推动途径
为了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的步伐, 加快其适应现代农业迅速发展的要求,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文献查阅,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
1. 农业经济管理的思维向现代农业管理进化。
农业经济发展, 对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 在管理思维上需要进行改变。在思维上, 要坚持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 对包括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重视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创新, 以创新性产品带来经济效益;重视农产品的质量, 保障消费者必有的权益;按照环保的要求, 保持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经济管理队伍建设, 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要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知识广度进行培训, 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储备足量的综合素质强、知识面广的人才;此外, 要定期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责任心、政治素质进行考评, 作为其福利待遇以及升迁情况的依据。对于农业人员, 通过建立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 加强对其培训和管理力度, 规范管理体制, 对农业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调整。
3. 建立完备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体制, 是农业经济管理的核心, 制定合理的规划更是经济发展和增加收入的重中之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转变管理的模式, 实施合理适当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 让领导、管理者和农业从业人员直接参与, 从上到下的制定合理可行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以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
4.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的使用。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首先, 能够推动农业经济的改型, 能够把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向具有身后技术内涵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转变;其次, 能够吸引更多高素质、能力强、知识面广的人员参与到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去, 能够加快农业技术的传播和发展, 进而能够为培育农业技术人员提供帮助;最后, 其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的经济繁荣、发展现代农业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为了加强信息化的使用, 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 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意识, 提高群众对于农业信息化技术意义的理解;其次, 吸引和培育优秀的人才投入到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中去;加快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没有基础设施的建设, 也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完善, 而健全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 必须从大的层面加快对其扶持, 保证资金的到位, 只有领导到位、措施合理、人才保障, 才能够满足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条件;规范农业信息的服务体系, 因为过去的信息服务体系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 比如因其农产品生产的过剩, 导致产品滞销降低农民的经济效益, 通过规范信息化服务体系, 能够及时向农民反应市场的动态, 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增收。农业信息化建设, 将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重要的环节, 也是将来发展的趋势, 对于解决三农问题, 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摘要: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 也是国家安全的保障, 而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农业经济管理简述的基础之上, 分析了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并结合文献和工作实际, 提出了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陈明远.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思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5, 15 (1) :60.
[2]薛敏.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农业与技术, 2015, 35 (5) :218.
新时期的农业机械管理论文 篇2
受计划经济所影响,主要经济管理者依旧利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展开管理工作,这是农业经济管理效率得不到提高得主要因素。农业经济管理是确保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注重新时期的管理理念,才能保证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近些年,农业经济发展十分迅猛,这便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在目前发展的主要时期,经济管理者的管理意识还未发生转变,对农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造成巨大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率,需保证农业经济管理者的`思想观念与当下社会发展目标相符。
2.2农业人员综合素养有待加强
农业人员综合素养的高低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如果农业人员的知识体系不完备、专业技能与道德素养不过硬的话,会导致农业发展受阻碍。一些地区,农业人员为了提升农作物产量,大力应用机械技术以及农药抑虫技术。同时并未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来积极种植新品种,以及一些增产量的技术的应用,导致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一定损害。产品农药残留量过多,土地荒漠化,不仅会影响社会群众健康,还会影响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2.3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基于新时期作为发展背景,在对农业展开经济管理时,信息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有助于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降低工作失误率,它与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息息相关,但就当前的管理现状来看,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还未成熟化。因欠缺信息化管理,导致管理方法创新与管理信息共享效率都比较差,这对提升农业经济管理质量十分不利。
3农业经济管理改革的优化策略探究
为了确保农业经济管理目标得以实现,需保证各项所实施的策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这样才能使经济管理水平得以提高。通过结合上述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现状,提出下述几点针对措施,希望为日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供有效依据。
3.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由于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需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化应用。就具体的实行策略上来讲,需切实提高土地的产出量,加大对土壤改良力度,保障土壤内部养分。给予田间地头管理与优化管理方法高度重视,还需重视土地的多样性,同实际经济市场发展状况相结合,来选择经济效益最大的植物展开种植。只有确保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才能使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提升。
3.2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在进行实际管理中,需要加大对管理制度健全性注重力度,这是确保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若想增强对农村资金筹集力度,首要任务就是需要丰富的资金管理体系,保障资金管理制度的健全性。相关经济管理者,需要对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理解,对资金总数量进行清算,并且落实内审、监督等有关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基于此,才会使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得到切实提升。
3.3转变农业经济管理的思想理念
若想确保农业经济管理效率,需转变农业经济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确保其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目标相符。只有通过注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才能使该工作得到全面优化。基于此,才能使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得到真正提高。需要加大对经济管理团队规范化培训力度,增强经济管理者的综合素养。这便需要定期组织有关管理者参与培训活动,丰富管理者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使其更加高效的管理农业经济。
3.4给予信息化管理高度重视
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我国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利用。基于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只有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才能使经济管理效率得到保证。为了确保农业经济管理质量,需不断优化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增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给予信息化培养高度重视,注重管理者的专业技能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等。需对财务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够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切实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优化信息管理机制,从多角度来增强管理,才会使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效率得到真正提高。
3.5加大对相关工作宣传力度
不断增强农民网络意识,让农民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与价值,比如,通过应用微博、微信以及QQ等新媒体来向村民推送与农产品相关信息,如产品价格与市场需求量等,通过对村民进行简单培训,来使其掌握新媒体知识,通过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有助于农村工作顺利开展,保障每户村民都能依据市、乡、商家、县、村等层次来进行分工,构成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网络结构。丰富宣传手段,把多媒体技术与电视广播进行综合运用。基于此,才能确保信息化管理质量,为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率奠基础。
4结语
对于我国农业发展而言展开经济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它是确保村民经济效益的基础,也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只有加大对经济管理力度,才能使保障我国农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由于目前农业经济管理发展依然存在些许问题,如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农业经济管理注重力度不够等,为了保障农业经济管理效率,需将所存在的问题切实的优化掉,才能保证农业健康稳固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振华.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及完善对策[J].农技服务,,34(12):185-186.
[2]孙红霞,张志红.浅谈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及管理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13):258.
[3]孙晓云.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以安徽省太和县为例[J].江西农业,2017(11):131.
新时期的农业机械管理论文 篇3
摘 要: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现状,指出了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强队伍建设,转变科研管理理念,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加强档案管理等对策,提升地市级农科所科研管理能力。
关键词: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能力;提升对策
1 概述
农业科研院所是我国农业科研的主力军,是构建国家农业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承担着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农业科技推广,为推动本市和周边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重要贡献[2]。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农业科研院所自身的学科建设不断充实,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能力均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能较好地适应时代,不能更好地为新时期农業科技创新及科技服务工作提供服务。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是农业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农业科研院所核心工作之一,如何才能弥补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促进农业科研成果产出、转化、应用,进而提升农业生产力,已经成为农业科研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2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2.1 农业科研管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2.1.1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农业科研管理本身具有很强的横向性和综合性,管理对象是高级知识分子和专业性强的科学理论知识,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管理素质与管理能力,并且知识面还要更广,既专又全,既要懂得管理知识,又要熟悉专业科学[3]。目前,多数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缺少科研管理专业人才,科研管理人员都是半路出家,没有参加过系统的管理知识学习和管理岗位培训,缺乏系统的管理专业知识与技术。在日常工作中,科研管理人员多忙于事务性工作,忽视了科研管理经验的积累、总结和自身素质的提升;加之,农业科研院所普遍存在重科研轻管理的问题,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得不到足够重视,没有建立科研管理人才培养、培训机制,这些都使科研管理人才短缺现象加重,影响了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和科研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成为制约科研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瓶颈。
2.1.2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对科研管理岗位人员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科研管理人员在基层农业科研院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人对科研管理岗位缺乏正确的认知,认为该岗位的工作只是信息的上传下达,上报一些项目申报、结题、验收、报奖等材料,向科技人员传达相关部门的文件精神,难度不大,技术含量不高,随便哪个人都能够轻松完成。有的单位科研管理岗位人员身兼数职,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中,忽视了科研管理岗位人员不可或缺的作用,不能更好地发挥科研管理在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工作整体水平、推动科技创新事业快速发展等方面中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1.3 地市级农业科研管理用人机制有待完善
部分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在选拔科研管理部门人员时,不能按工作需求和人员自身特点来选用,盲目安排管理人选,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往往安排的人员虽有能力,但缺乏科研管理与服务人员必备的奉献精神,并不适合从事管理服务工作;有些热爱并适合科研管理工作的人员,却因为用人机制不完善而不能加入科研管理团队。另外,多数农业科研管理部门都没有自主用人的权利,使得“有人忙的昏天暗地,有人闲的无事可做”现象在农业科研管理工作中频现。用人机制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高素质农业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
2.2 农业科研管理理念、机制陈旧和不完善,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2.1 农业科研管理理念陈旧亟待转变
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国家、省、市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改革的不断深化,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将迎来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的发展时期,旧的科研管理理念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运作好坏,关键在于能否以现代化科研管理理念为先导,营造良好科研环境[4]。在“科研独大”的氛围下,忽视了科研管理的重要性,重点开展项目申报、立项、实施及成果鉴定和报奖等工作,不能充分发挥科研管理的积极作用。部分科研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或多或少还存在机关作风,不能正确对待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服务科研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将阻碍农业科研院所良好科研氛围的营造和科技创新事业的快速发展。
2.2.2 农业科研管理人员激励机制不尽完善
多数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重科研、轻管理,收入分配体制欠合理,缺乏公平合理的环境,科研管理人员的竞争意识、责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得不到激发,工作积极性不高。有些单位的科研管理制度中,科研人员的科研产出(如:论文、成果、品种、专利等)均有相应的奖励措施,同时,有这些科研产出便能顺利晋升职称,提高工资待遇,而科研管理人员付出了很多劳动,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默默付出,却没有科研产出,不能以科研产出的形式来体现工作业绩,职称晋升时因没有主持项目、鉴定成果、学术论文等,而晋升无门。在这种机制和环境下,势必会影响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2.3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落后,影响科研管理工作效率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档案管理相对落后,多数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档案的管理十分薄弱,存在许多弊端,不能适应农业科研快速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①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力度不大。部分农业科研院所还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或是已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执行力度令人唏嘘,大部分归档材料不符合要求,或是缺少部分材料,或是没有各类材料原件,又或是缺少后续相关材料,不能形成完整的归档材料。
②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差。部分地市级科研院所科研档案管理设施投入经费少,不能确保科研档案安全保存的要求,不利于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和利用。主要表现为保管档案的空间不足、档案保管配套措施落后、档案管理技术手段不高等方面[5]。科研档案管理的落后,严重制约了科研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3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快速推进,以及国家、省、市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改革的不断深化,科技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合理,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科研人员创新热情将最大限度被激发。这就要求地市级科研院所抢抓机遇,顺应时代发展,加快改革步伐,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科研管理能力,更好地服务科研,为农业科技创新事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3.1 重视管理人才培养,加强农业管理队伍建设
①加强学习,提升农业科研管理人员科研管理素质。农业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是建设高水平科研管理队伍的必备条件,而学习则是提升农业科研管理素质的唯一途径,是任何时期创新科研管理的必备条件。农业科研管理人员必须通过学习农业科研相关专业知识和发展动态、最新的国家、省、市各级科技政策法规以及科研管理知识等,不断提高对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认识,逐渐掌握广博的知识、丰富的信息和高效科研管理方法等,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农业科研管理能力。这就要求农业科研管理人员强化自身学习观念,时刻关注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动向,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手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农业科研管理的档次和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为科研人员当好参谋,引好路[6]。
②强化培训,提升农业科研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科研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7]。加强科研管理人员系统的岗位培训和教育,是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能为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事业提供保障。而农业科研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学习,才能保证科研管理工作高质量完成[8]。针对目前多数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研管理岗位培训和教育、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可通过有计划的安排管理人员参加岗位培训和相关专业知识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认识,掌握农业科研最新发展动向;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管理人员赴科研管理水平较高的单位学习交流, 使管理人员了解先进单位的管理模式和先进方法,对比发现自身不足,及时改进,防止闭门造车、停滞不前;通过常态化邀请相关专家授课,为管理人员学习科研管理先进的理论、方法、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供便利;通过常态化组织召开科研管理工作交流座谈会,为管理人员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共同探讨农业科研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提高。不断提高农业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农业科研管理队伍建设,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科研管理水平。
③正确认识,完善科研管理岗位用人机制,确保科研管理队伍建设良性发展。科研管理是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人员从项目申报、实施到结题验收以及成果申请的全过程管理,科研管理在农业科研院所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7]。针对部分农业科研院所对科研管理岗位工作的认知偏差,认为该岗位难度不大,技术含量不高,任何人都能胜任的问题,可通过加强科研管理工作信息公开,公开科研管理各项工作,实现科研管理工作透明化,使科研人员了解科研管理岗位工作的具体内容,提高对科研管理岗位认识;通过邀请全体科研人员参加科研管理工作交流座谈会,让全体科研人员参与科研管理工作的交流,使其在交流中加强对科研管理岗位工作的认识,进而消除对科研管理工作的错误认知。同时,农业科研院所必须完善用人机制,避免在选拔科研管理人员时,盲目安排,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要将有能力、有担当、能奉献并热爱科研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吸收到科研管理队伍中来,建设懂科研、会管理、高素质的农业科研管理人才队伍,从而实现农业科研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
3.2 转变科研管理理念,创新农业科研管理机制
3.2.1 顺应时代转变管理理念
近年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改革不断深化,科研管理工作的性质、任务和手段都随之发生变化,农业科研管理也需顺应时代要求,更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方式,培养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与意识,必须认识到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才能大大提高科研工作效率,是农业科技创新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的科研管理方法,做好学科规划、人员配置、项目管理、督促检查等基本科研管理工作;做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科研管理部门和其他管理部门、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等矛盾关系的协调和服务工作,确保农业科研活动顺利开展;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为农业科技创新事业提供原动力。
3.2.2 创新农业科研管理机制
在农业科研管理中创新用人考核机制,实行定岗定责、竞争上岗、开放流动、动态管理的用人机制,建立合理、完善的考核指标(科研管理人员考核不与科研成果直接挂钩,而以其工作效率、责任心和科研人员的评价等综合评定),使农业科研管理人员压力与动力并存,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管理工作,确保农业科研管理工作良性发展,推动农业科研快速发展。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业科研管理人员积极性。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合理的职称晋升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形成公平竞争环境,缩小科研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在地位和待遇上的差距,激发科研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竞争意识等,充分调动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6]。
3.3 加强科研档案管理,提升农业科研管理效率
科研档案管理是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直接影响科研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高[9]。
①加强科研管理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对收集整理归档的科研资料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归档资料的数字化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要求科研管理部门以身作则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科研人员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归档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及时交档案管理人员建档归档,加强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②加强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院所需加大科研档案管理设施经费投入,建设高标准的档案室,配备必需的设施,确保科研档案的安全保存。同时,加强科研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通过科研档案网络化服务建设,建立农业科研档案局域网,实现农业科研档案资源内部共享;通过建设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形成现代化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张开春,陈梅香,徐秋红,彭义杰.关于农业科研单位加强科研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5):32-34.
[2]王冰林.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的职能定位[J].科技创新导报,2012(10):248.
[3]戴洪娟,白一光,蒋启东.浅谈农业科技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条件[J].农业科技管理,2006,25(4):78-79.
[4]蒋超.论科研管理发展及相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7):16.
[5]蔡翠花,彭荣康.关于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山西科技,2013,28(3):27-28.
[6]吴林妃,吴敬华,张棋,孙丽霞.浅谈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能力提升措施[J].农业科技管理,2009,28(3):22-25.
[7]高明琴.农业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工作能动管理的思考[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4):190-191.
[8]王节萍.对创新省级农科院专业研究所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6):55-57.
新时期的农业机械管理论文 篇4
1 新时期农业宏观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管理工作的理念不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 也是一个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现阶段, 在研究机构内, 由于研究与开发两方面的经济效益差距拉大, 使研究受到不良影响, 有的科研单位处于“一心搞开发, 凑合搞研究”的局面, 将科研的重点放在找市场、创效益、找项目上, 忽视了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 这种旧的科研管理理念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1.2 科研管理的模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科研管理工作的外部环境、管理对象、管理范围、管理方式乃至管理体制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科研管理内容越来越多, 科研单位尤其是地市农科院所的现有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 严重阻碍了科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也必然制约着地市农科院所科研的发展。
1.3 管理项目重申报、轻执行的现象严重
在大多数农业宏观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考核制度中, 无论是工资、奖金, 还是职称、职级的评定均与科研项目数和经费数量挂勾, 而项目执行过程的好坏则无关重要。这就使得大多数科研人员普遍只重视项目申报过程, 而轻视项目执行过程。
1.4 我国农业宏观力量分散, 管理力度不够
一是科研机构重叠, 科研课题多头下达, 缺乏统一的宏观调控, 造成经费投入的效益低, 试验材料、设备不能集中使用, 研究力量分散;二是虽然项目申报的渠道多, 但是不同渠道项目管理要求差异较大, 不同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及验收的要求各不相同, 给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下达部门的检查和抽查随意性较大, 科研管理部门绝大多数工作时间疲于应付种种检查, 难以发挥管理的主动性;三是成果奖励直接与职称、工资、住房等切身利益挂钩, 而且与成果排名密切相关, 加上高新技术研究的难度大, 出成果慢, 影响晋升。近年来虽然科研课题较多, 通过鉴定的成果不少, 但高水平成果并不多。
1.5 农业宏观成果转化率低, 影响技术革新的进程
占农业宏观成果总数相当比例的良种以及新农 (兽) 药等, 其培育、发明者同相关农业企业在利益上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矛盾。前者缺乏知识产权和新品种权的有效保护观念, 后者尚未形成依靠科研单位共同开发新产品、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观念。许多科技人员长期以来对中试及基地的设施建设未提到应有的高度, 农业宏观成果转化的中试条件差或不具备, 没有专门的中介机构及风险投资机制等, 造成科技成果转化难的被动局面。
2 新时期加强农业宏观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加强创新型科研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人才是农业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管理过程的专业化更为细化, 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更高。在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中, 一方面, 应选拔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其中包括管理人才、科技开发人才以及研究前沿上的人才, 建设起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 应对需要学科联合攻关的科研项目, 根据研究任务对学科、人才的需要, 打破只局限于研究室内部人员参与研究的模式, 引进高层次人才择优组建开放式项目攻关小组, 用以技术创新管理方式为主、信息化管理方式为辅的管理模式, 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技术合作, 提高组织效率和科技创新水平。
2.2 加强项目申报的针对性, 提高科研立项的可能性
农业应用研究的选题立项关系着整个单位的存亡与发展。农业科研工作的选题、立项应以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 深入农业生产一线, 调查了解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环节, 使管理成果有较高的开发、推广价值, 并能实现较高的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 真正实现科研项目与生产实际的有效结合, 科技工作为“三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对有争议、短期不能下结论的课题给予有条件保留。对学术价值较低、长期研究未见成效、不能形成规模和产生效益的要终止立项或不予申报立项。
2.3 加强农业宏观经济档案的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农业宏观经济档案是指开展宏观管理研究和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材料, 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历史凭证, 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和科技财富。这一档案管理是现代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宏观管理的水平。要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 及时收集、整理各种科研资料信息, 突出信息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真实性和方便使用的特点, 精心建立科研档案库, 加强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数字化建设, 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2.4 加强农业管理条件建设, 增强科研服务意识
要准确地把握国家农业投资方向, 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 不断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打造地区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增强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一是加强科研基地建设。条件完善、适合科研任务的试验基地是面向生产的应用型农业科研的首要条件。二是配套科研仪器设备。以“服务科研, 提高设备利用率”为原则, 配备现代化的仪器设备, 增强装备手段, 提高科研工作的目的性和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三是物资供应和后勤保障。要保证宏观管理工作的经费, 搞好后勤服务工作。四是情报资料的管理。收集提供有关的政策信息、业界信息、相关技术资料。五是加快农业科技信息网站建设, 以网站为中心, 及时为广大农民提供各种科技成果、农业科技信息和实用技术信息, 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 结论
新时期的农业机械管理论文 篇5
一、廓清思路,规划引导,为农民指明调什么
科学规划主导产业。扩张出口果菜业。抓住俄滨海边区2/3果菜依赖中国进口的契机,积极引进名优特品种,大力建设出口果菜反季节生产基地。2004年,果树面积达##万亩,发展蔬菜5万亩,出口地产果菜5万多吨,创汇400多万美元。我们将根据俄市场需求,加快组建以外经贸公司为主体的果菜销售集团,实现贮藏、保鲜、包装、流通增值,规划到2008年发展果菜##万亩,产量21万吨,成为全省沿边最具活力的无公害出口果菜基地。提升食用菌业。提质增效,节本降耗,发展袋栽木耳##亿袋,总产700万斤,收入超亿元。我们将继续巩固和规范专业镇、村、户建设,推广优质菌种,扩大黑木耳、菇类生产规模,到2008年发展食用菌2亿袋,实现耳、菇平分秋色。壮大药材业。引进培育优质种苗,发展药材近3000亩。我们将依托资源、气候优势,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全面推广药林、药草间作套种,2008年发展中药材3万亩,成为全省医药工业原料供应基地。发展畜牧业。稳定猪禽生产,加快发展草食动物及特种养殖,畜牧业产值达8393万元,占农业产值23%。我们将大力发展草食畜禽,鼓励兴办家庭牧场,2005年猪、牛、羊、禽、鹿、蜂、熊饲养量形成规模,建成对俄出口无特定病原和药物残留畜产品生产基地。
新时期的农业机械管理论文 篇6
关键词:工程机械设计;创新;分析
創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一切工程设计的灵感和源泉。要想使工程设计更为出色,必须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辅之以创新方法和精神。就工程设计这一领域而言,创新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是否拥有创新能力是衡量工程机械设计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1.工程机械设计中采用创新方法的必要性
创新设计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设计人员在脑海中构思方案,并将方案呈现于纸上,将其中的过程细化并反复推敲,之后设计出机械结构和相应的系统模型,再将模型付诸于实际。因此,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重大作用,工程机械设计主要依靠设计人员的灵感和创造力。一方面,需要设计人员对现有的机械产品进行修改、完善,另一方面需要他们去设计出新型的产品来满足科技飞速发展的需要。工程机械的创新设计包含了许多方面,各种科学技术都有广泛涉猎,科技含量较高。同时,一些设计内容需要建立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并辅之以优秀的创新思维。此外,工程机械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一些问题上要进行反复的试验和探索研究。
工程机械设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相关的设计人员必须富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意指附有创新的思维过程,要用于打破旧有的思维方式,将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等内容重新构造、超序激活,从而产生新的思维内容和成果。创新思维不单单依靠推理过程,其更看重的是知识与经验的作用。创新思维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多向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对于工程机械设计而言,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其原因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创新思维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开拓眼界,打破思维定式,帮助他们研发新的机械产品。其次,创新思维的合理运用也可以帮助机械专家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从而使专家系统名副其实,提升工程机械的设计水准。此外,富有创新性的工程机械在性能等方面都比其他工程机械优秀,因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加具有竞争力,一些拥有专利技术的机械产品往往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为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同时,创新方法的运用可以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思维,在日积月累中帮助相关的设计人员提升工作能力和设计水平,对全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贡献。
2.在工程机械设计中更好运用创新方法的建议
首先,工程机械的创新设计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心态。相关的设计人员应具有坚韧不拔的品格,在枯燥、乏味的研究生活中不抛弃、不放弃,面临挑战和困难时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要求真务实,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同时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这对工程机械设计工作大有裨益。
其次,重视对创新思维方式的运用。如智力思维法,主要是针对设计灵感的涌现,可以召集一些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一个简短的会议讨论,针对某一个想法权衡利弊,鼓励大家自由发言,集思广益,通过集体讨论可以促使设计人员的沟通与交流,相互启发,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并将讨论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反复推敲,付诸于实际。
再次,要重视推理思维方法的作用。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探讨现有产品的优缺点,对其可取之处予以保留和发扬,同时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其缺点之上,探讨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补救的措施,在对原产品进行完善的同时在以后的设计过程中也多加注意,尽量避免相同问题的二次出现。其次,也可以通过反面印证的方式,打破思维定式,对现有的方案进行否定之后,从其对立面来探讨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力争对其进行创新设计。此外,也可以通过列举的方式来进行改进。在发现某一个产品的缺陷时,举一反三,充分考虑到其可能会出现的所有问题,并对这些列举出的问题积极探讨,作出创新设计。最后,也不能忽视对设计系统和设计方案的研究。通过对设计系统的深入研究,找出其缺陷之处并加以改进。
此外,联系类比也是进行创新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可以类比具有相似性的物体,如动物的构造、人的生理机能等,将仿生学运用到工程机械设计之中,参考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设计水平,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则是借鉴其他学科的优秀研究成果,如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目前比较成功的例子有激光切割机、电火花加工机床等等。
最后,也可以通过重组的方法达到创新设计的目标。首先是模块组合的方式,将一些机械设备的相似功用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将它们设计为规范的、独特的部分。这样,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用户并不需要大规模的购买机械设备,只需购买其需要的一些部分,对原有的设备进行改装重组即可满足需要,可以节省一些经济成本,同时也为资源节约做贡献。此外,还有形态矩阵的方式,着主要被大型工程机械所采纳,通过不同的目标和诉求来生成多种多样的设计方案供挑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方法是工程机械设计的灵魂和动力,在工程机械设计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不可比拟的价值。因此,要十分重视创新方法的运用与研究,相关设计人员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心态,拥有坚韧不拔的优秀品格,其次要注意创新思维方法的运用,如上文提到的智力思维法、推理思维法、类比法和重组法等等,也要重视同行之间的交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更好地为工程机械设计服务,努力的把创新方法运用到工程机械设计中去,使优秀的工程机械产品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周会娜,李晓静.浅谈如何延长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J].科技信息.2009(06)
[2]邱清盈,王兆军,潘双夏,冯培恩,王朝霞.基于专利知识的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系统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7(02)
新时期的农业机械管理论文 篇7
一、科学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建议
1. 明确经济科学管理的方向
虽然自21世纪以来, 我国的农业经济的管理与以往相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农业经济传统管理三大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转变。即, 一是, 当前我国农业人口众多, 农村经济资源短缺, 无法满足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 这就使得我国农民的数量依旧没有减少。二是, 我国农村合作社属于初级生产阶段, 农业生产规模较为分散, 没有形成集中体制。三是,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基础薄弱, 各类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 使得其生产形态依旧没有发生较大改善。以上三大传统问题, 其本质与农业管理的科学发展观相违背, 因此, 为了更好的完成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发展, 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促进其产品的国际化销售, 保证其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发展, 就需要明确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发展方向, 从而完善其管理制度与手段的科学性, 解决农业经济管理中传统管理问题存在的弊端, 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2. 结合地区特点, 因地制宜
我国的国土幅员辽阔, 其生产环境也是各有千秋, 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也都不尽相同, 所以, 要想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发展, 突出各地区农业生产的特色, 就应该结合当地的农业特点, 因地制宜, 制定符合地区生产经营特点的管理方法。例如, 我国的东北地区, 农业资源相对来说比较丰富, 地广人稀, 因此, 该地区可以施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模式;而我国的南方地区, 农业人口相比北方地区来说较为集中, 自然资源较为缺乏, 因此, 该地区在农业生产时, 应该注重开发新资源。总而言之, 农业经济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因此, 要想推进其经济管理的科学化, 就需要结合地区特色与自然资源的储备量, 采取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 从而促进农业产品的经营销售与发展。
3. 培养专业化科学管理人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型人才是当前企业与行业竞争发展的关键因素, 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缺乏专业性的管理人才, 并且在高等院校之中同类型的管理专业设置的也相对较少, 这就使得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发展十分缓慢。目前, 我国农业经济的管理人才, 不仅要具有专业性的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知识还需要对经济管理学的相关内容有所涉猎, 并且还要对社会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研究, 这就使得我国对农业经济的管理人才从业要求较高, 但是由于我国高等院校普遍缺乏对此类人才的专业培养, 而大部分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都是当地政府部门下调人员, 这些人不仅没有专业的管理知识, 还不具备相应的管理经验, 因而造成我国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始终无法提高。因此, 要想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发展, 培养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是当前发展的首要目标。在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时应该首先从我国的高等院校入手, 加强我国高校与农业经济管理相关学科的建设, 完善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内容。同时, 对于在岗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 相关企业应该加强对该类人员的职业培训, 确保其能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熟练的处理各项管理工作任务, 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发展顺利进行。
二、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发展方向
1. 进一步发展合作社管理
所谓农村合作社, 是一个由各类农村个体经营散户组成的合作组织, 与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相比, 该组织的内部管理更为民主化, 更加符合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的特点。虽然这一管理模式只是同类农业产品经营者之间的简单联合, 但是却十分贴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 能够很快的适应当前我国市场发展的现状。目前, 我国的农村合作社组织主要在东南地区, 该地区农业产品的市场较为广阔, 并且, 由于合作社一般都是临近市场发展, 受空间限制较高, 远距离开拓市场, 会带来较大的行业发展风险, 这同时也是农村合作社组织的一大弊端。因此, 为了有效的推进合作社的发展, 我国也出台了很多相应的鼓励政策, 并且,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 空间距离对管理的影响力也将越来越微弱, 农村合作社组织, 将成为未来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发展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
2. 彻底摆脱传统管理模式
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主要靠人力资源进行管理, 但是,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快速发展时代, 知识是当前与行业发展的主要竞争因素, 这就使得传统管理模式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退出农业经济管理的历史舞台。但是, 由于我国属于传统型的农业大国, 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农业管理中运用十分广泛, 所以该模式也不可能一下子便退出历史舞台。因此, 在施行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发展时, 对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先进之处也要给予保留, 逐步的促使这一模式退出历史舞台。
三、结论
综上所述, 本文首先就我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及劣势给予简单分析, 之后分别就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在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化的改进方案, 并分别就我国东北与南方地区农业产业的经营特点与资源储备量, 提出了因地制宜的管理方案。另外, 本文最后就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发展趋势, 给予了简单规划。
参考文献
[1]桑玉丽.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14, 03:189-190.
新时期的农业机械管理论文 篇8
1 农业经济管理调整农业结构
目前, 我国农业经济面临着大量的农业人口, 相对缺乏资源, 管理办法不合理, 尚未形成扎实的农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结构。在农业生产以及管理质量方面呈现产量低、效率低。而且, 农业经济发展减小了国际距离, 可以看出目前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但是, 也增加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之间的距离, 使得矛盾更加突出。为了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以科技为先导, 积极管理农业经济[1]。同时, 大力发展人力资源, 优化配置,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 完善生产经营组织;利用现有资源提高产量, 保证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尽量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素质和世界竞争力。
为了满足新时期对农产品的需要, 必须加大农业经济管理, 这就需要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要掌握好大的发展方向, 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及技术支持, 出现问题后能够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根据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安排, 穿插一些与农业经济相关的学科知识, 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一体化, 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并结合农业经济管理教育将农业经济发展推向更高峰[2]。
2 农业经济管理实现农业生产
多元化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主要就是对农业进行详细的研究, 经济学、管理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实现农业和经济发展的一体化, 所以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应该加强更深入的研究。农业、农村、农民 (三农) 矛盾在我国非常突出, 怎样实现农业、农村、农民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 将农业推向强化、城市化、现代化, 使农业发展更好、更快, 也应该更深入的探索。
这就要求农业经济按照发展的基础努力学习和创新, 以农业经济理论作为发展支点, 但是要根据中国特色为指导, 处理农业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关系。建立起国际化的发展, 加快农业生产组织体系和运行模式的发展, 真正实现农民管理、合作经营、股份制管理。农业发展多元化, 将农业生产, 销售, 服务与农业销售市场的分析相结合, 产品流通, 与国际国内市场的国际市场衔接, 以及供应两种资源, 促进农业发展[3]。通过科学研究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不断成熟发展, 为了获得纪律建设资源, 真正实现农业生产多样化。
3 农业经济管理促进学科进步发展
当今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体现的是整体化、多元化及综合化, 需要综合多种学科进行科技研究, 通过有效的融合一起攻关, 实现不同学科思想的互补、渗透、拓展, 从而真正有效地实现学科间的交叉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本身就融合了农业及经济管理两种学科, 具有显著的学科边缘性。经过农业经济的转型,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因此, 必须将这种学科融合性继续保持下去[4]。相关的学科研究者要努力寻求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点, 从学科的实际出发将经济管理与农业产业问题相结合, 适时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新时期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应从实际出发, 认真分析“三农”问题, 掌握好学科发展趋势, 不断深化研究, 凝练发展方向、突出特色、加强团队建设、培育新增长点, 以实现中国农业经济的更好、更快地发展。
摘要: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迅速, 因此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也在不断地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的农业经济现状做出三个方面做出研究, 农业经济管理调整农业结构、农业经济管理实现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管理促进学科进步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结构,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刘喜江.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 2015 (22) :43.
[2]刘思成.当今管理学科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思考及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14) :376.
[3]马述忠.生物技术经济管理学--关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前沿与发展的战略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 2005 (2) :48-52.
新时期农业科研管理创新发展思考 篇9
1 农业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管理工作的理念过于陈旧
科研工作不是在实验室里弄一些不知所谓的东西,而忽略了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21世纪是知识量爆炸的一个恐怖时代,也是一个社会经济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长的一个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了每个阶层,每个科研团队极大的利益冲击,使每个人的观念都在重新定位之中。
1.2 科研项目策划与实际执行反差太大
有的科研组织申报科研项目时胡乱吹嘘,把自己的科研项目说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以骗取科研项目经费。之所以存在这种问题是因为在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考核制度中,无论是工资、奖金,还是职称、职级的评定主要是看这个团队这一年内所做的科研项目的数量和项目经费的多少,而这个项目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操作过程就显得没有什么意义了。
2 新时期农业科研管理的创新方法
2.1 规划农业科研管理的工作流程,做到统筹规划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处于高峰期,基本上几天一个样。或许今天需求量还非常大的东西,过不久就淘汰了。所以农业科研工作要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一切从实际需求出发,摸清农业生产情况,多和当地农场主交流,看有什么技术上不能解决的难题。他们的难题就是科研人员研究的方向。只有明确农民之所需,才能明确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才能解决当前生产所急,为国家人民干实事的原则,真正做到“管理为科研服务,科研为生产服务”。总而言之,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工作具有技术性人才的引进和不奋进员工的辞退,科研项目研究方向的确立,项目策划的申请等基本职能,只有统筹协调好各项职能才能做好工作,解决当前生产所急,为国家人民干实事的原则达到的最终目的。
2.2 加强对农业科研项目的全程监督,遏制不良风气
为了防止科研项目重申报、轻执行的现象产生,农业科研机构必须有一套全面的监督手段,将意志不坚定的人的小心思谋杀在萌芽状态。对农业科研项目的全程监督,是指建立一个完善的对农业研究项目的科研人员全方面全程监督的一种体系,包括对科研项目的内容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夸大骗取经费的情况、科研仪器的购买和报废情况,这些都要记录在档、科研经费的预算,不能过多,当然也不能少、科研试验的实施过程,不能出现偷懒,匆匆了事的情况、人才的引进和辞退,不能有为自己亲人开小灶而辞退别人的现象等各方面。
3 结语
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是一个科研团队存在的根基,其好坏直接影响了整个科研团队能否做出对农民有宜的科研成果,只有对人民,对国家有帮助的研究机构,才值得国家进行大力的扶持。是好是坏,取决于管理人员,如何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是领导层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科研机构的领导人,要根据人的本质特点出发,针对科研管理人员制订相关的管理方法和奖罚规则,给予他们激励和约束,以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激情,尽心尽责的投入到这支团队的管理当中。
摘要:对于农业科研管理工作在国家的发展道路的地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个发展中国家想要一举成为发达国家少不了农业的支持。分析探讨新时期农业研究机构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农业科研管理怎么能落后呢?经相关部门调查发现,新时期农业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思想理念落后、科研管理模式陈旧、科研项目申报时呼伦吹嘘,骗取项目经费等问题。端正农业科研研究的心态、创新科研管理模式、培养专业性人才、加强项目申报的流程和监督机制、让科研项目中的种种不良问题通通得以解决,以达到科研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
关键词:农业科研管理,创新发展,相关问题,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邬贤梦.农业科研管理职能的探讨[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1998(4):11-12.
[2]蔡立湘,彭新德,邓文,等.新时期的农业科技创新与管理[J].农业科技管理,2004,23(3):1-15.
[3]高明琴.农业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工作能动管理的思考[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4):190-191.
新时期的农业机械管理论文 篇10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成果的物化, 也是农艺科技成果大面积、规范化实施的载体。农业机械化为农业的生产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 如今我国大部分地区实现机械化的程度都比较高, 农民不再为农地流更多的汗, 农村也不再是人们想象中的最苦的地方。这些观念的转变, 很大程度上与我们进行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关。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 农业日益用现代化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 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 要素方面有很多,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农业机械化, 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 对农村土地的合理配置, 加快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均有重要的意义。
1 提高农机作业服务水平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双向互动, 农机化服务体系是衔接农业机械和农户的桥梁, 是农业机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要途径。提高农机作业服务水平的主要措施有:第一, 加大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投入力度。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发展农业机械化, 使过去由国家和集体投入为主, 变为国家、集体、个人和社会共同投入的新机制。第二, 开展市县级农机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农机管理服务重点站建设升级竞赛活动, 推广农机科技示范园的成功经验。第三, 强化农机技术与质量监督, 维护用户权益。一是加强农机化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二是加强农机产品质量认证和推广鉴定工作;三是加强农机使用质量跟踪调查。第四, 搞好成果转化。一是加强农机新机具的研制开发, 将人才资源与资金、市场有机结合;二是认真实施农机科技创新示范工程, 加大农机科技投入, 加快农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三是是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尽快改变农机化发展资金不足, 技术相对落后的现状, 加快农机化科技创新。
2 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懂服务不懂经营的思想观念, 把试验、推广、服务、开发新产品与经营联成一体, 走进市场、利用市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组织技术人员深人农户、田间、地头开展有偿服务, 将技术优势、服务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增收增效, 发展自身, 壮大实力。不仅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和农民购买农机的补贴力度, 发挥好项目带动和补贴资金的引导作用;还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 进一步调动农民和社会工商资本投资农机化的积极性, 逐步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3 完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体系
我国目前的农业机械推广体制是以省、市推广总站为基础, 以县农业机械推广站做牵头, 以乡镇农机站为纽带的纵向推广模式, 而今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农民更加迫切需要新的农业机械来提高生产效率, 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所以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 满足农民农业生产的需要, 需要建立起新型的纵横互补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体系。农机推广工作机构既要执行好政府的宏观调控工作, 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建言, 又要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 及时掌握农民思想动向, 及时掌握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各农业机械推广机构还要加强农机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的联系, 及时向他们提供第一线的信息, 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农机设备的性能, 扩大农机推广的领域。
4 加快农业机械化的绿色设计与推广
农业机械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在考虑其农作业实用性的同时也要考虑其环境属性, 所以, 要大力提倡农业机械的绿色设计与推广, 具体措施有第一, 农业机械动力装置的绿色选型设计。绿色选型设计应优先选择以电力为动力的农业机械, 加快开发太阳能、氢气、植物油、可燃气发动机。第二, 农业机械关键部件的绿色设计。技术与生物技术和农业工程装备技术优化组合的变量施肥技术的应用, 改进播种机的内部结构, 使之节省动力且排种效果好;研制如声控或光电式的新型播种机来降低对能源的需求。第三, 农业机械液压系统的绿色设计。农业机械传动采用的液压系统, 应加快以水代替矿物油的研究, 减少石油消耗和漏油污染。
5 放开思维, 勇于创新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应该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 按照市场需要来组织实施推广项目, 引进优势农业机械技术, 打破当地以往单一的耕作模式, 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高效作物。另外,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也需要与经济相结合, 需要采取各种办法, 适当的采取有偿与无偿相结合的方式。既能保证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 也能提高农机推广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从根本上保证了农业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6 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的现代化观念
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需要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有些农村从业人员科学知识水平有限, 不能很好的认识到新型农机机械设备的优势, 很多农民因此而错过不少降低劳动成本, 增加实际收入的机会。这种现象的产生, 一部分是由于农民观念过于保守, 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另一个原因就是对高科技认识不足, 本身的知识水平限制了他们的眼光, 作为农业机械推广机构, 对这类事件责无旁贷。农业机械推广人员及机构应坚持技术推广工作的先进性、适用性和成熟性, 要注重新形势下新的环保形势的要求, 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科技种的意识, 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大力推广环保节能技术。
7 结语
农业现代化要做的方面很多, 需要调整农村的产业布局, 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力度, 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与现代化耕作的意识。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农业机械化的普及需要各级、各方的参与, 农村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 在大力引进先进农机设备时, 往往会面临一些经济问题。政府部门还应大力推进并健全农机补贴政策, 从经济上帮助农业机械化的尽快普及, 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摘要:目前,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农业机械化是构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本文简要探究了新时期下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农业机械,推广,探究
参考文献
[1]韩春花.浅析新形势下农业机械的推广[J].中国农业信息, 2013, 25 (17) :138.
[2]傅金祥.农业机械推广要以经济效益为核心[J].南方农机, 1999, 30 (4) :1.
新时期的农业机械管理论文 篇11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博物馆;博物馆;发展现状
农业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进行科普宣传,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探索新时期农业博物馆的发展新思路对于促进农业博物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当前博物馆发展的现状
尽管博物馆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之一,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范畴,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取向存在着多元化趋势,作为传播历史、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的博物馆已不是观众的唯一选择,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博物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农业博物馆的建设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观念不新,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思路不宽,总是在狭隘的天地中打圈;方式不活,人们对呆板陈旧的展览失去兴趣,对空洞乏味的说教失去耐心,观众越来越少。对此情况,博物馆必须改变自身现状,开拓自身潜力,要因地制宜,对博物馆的历史沿革、环境保护、自身建设、机构设置、藏品征集和保管、对外宣传教育等现状逐一调查研究并科学定位,进行提高生存竞争能力的综合分析,转变思想观念,深化体制改革,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实行人才基础培育,合理利用文物展厅资源,多渠道筹集办馆经费,多方面提出发展对策,以促进现代博物馆的发展建设。
2 辽宁农业博物馆的发展现状
辽宁农业博物馆的前身是辽宁农业展览馆,文革期间为沈阳阶级教育展览馆,始建于1954年,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展馆事业,由辽宁省第一任省长杜者蘅批准建成了辽宁农业展览馆。该馆有17座展厅,建筑面积约5400㎡,土地面积11.3hm2,建筑规模在当时属全国第二大,它是中苏友好时代的象征,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2008年成立了辽宁省农业博物馆,除建立了近代农史陈列馆和自然资源馆外,并没有其它馆类,其类型单一、影响不大,这与当前社会人们对科学技术渴求和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还有距离,也证明了博物馆职能的重要性仍未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据有关调查显示,西方国家博物馆人均拥有量是十万至二十万人拥有一座,有些发达国家甚至能够达到一万到两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而我们国家这个数字是偏低的,沈阳市共有人口800多万,而博物馆才只有十座。其次,博物馆馆藏文物资料数量少,文物等级低。再次,博物馆功能总体水平偏低等等,现状令人担忧。
3 新形势下博物馆发展之路探寻
在过去,博物馆工作者是不谈经济的,她们认为这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悖。实际上,博物馆作为社会机构不仅是社会的一部分,是依靠社会变革而存在的,也是社会变革内容之一。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社会需求决定博物馆的发展去向。自90年代以来,信息科学带来了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特别是数码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这些都要求传统博物馆必须向现代化的博物馆转换,现代博物馆是将传统博物馆收藏、研究、陈列、教育与现代化的技术水平巧妙结合起来,增加展览的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紧跟时代的潮流。因此,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阶段,博物馆要走发展之路就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大力推进与生态旅游的相容发展
随着社会生活的大幅度提高,旅游业迅速兴起。旅游的大发展驱使着博物馆的大发展,大批旅游者叩响了传统博物馆的大门,驱动着博物馆向现代化、大众化发展。当下市场环境为博物馆营销活动开辟了新途径,现代博物馆已经与旅游业形成共进共荣的良性关系。因此,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将博物馆发展建设与生态旅游和结合起来。辽宁农业博物馆地处沈抚公路13km的公路旁,往东方向有东陵公园、鸟岛、沈阳市世博园、棋盘山、辉山动物园、海洋馆等,这是一条旅游地带,我们在打造现代化博物馆的同时,可打造农业绿色生态园,建立蔬菜、果树、花卉等基地供游人参观选购,建立餐厅、宾馆、多功能厅等娱乐场所供游人玩乐休息,打造参观学习、吃住玩购融为一体的有特色的绿色生态场所。
3.2 加强对历史建筑物及其环境的保护
辽宁农业博物馆有苏式风格建筑17座,馆中有近百年松树千余颗,馆中树木成荫,花卉开放,环境优美,是沈阳市园林式单位。然而,近年来外来小工厂占地扩建,居民占地种地,导致大量树木被毁,出现了环境危机、生态危机,已危及到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应加强对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设生态博物馆。
3.3 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展览
博物馆的工作是属于精神文化层面和教育层面的工作,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文化教育是博物馆责无旁贷的义务。因此,要针对青少年的特点,配合学校的教育,开展行之有效的社会教育活动。目前所有革命性、纪念性博物馆,都被任命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革期间,辽宁农业博物馆曾是沈阳阶级教育展览馆,举办过大型日本帝国主义罪行展览和中国革命胜利历史展览等,给沈阳市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今社会已进入高科技时代,在教育展览中大量应用高科技技术必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4 加快博物馆信息化建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作、学习、业务管理已经成为当代的一种新趋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其应用面不断扩展,如今已广泛应用在博物馆工作中,实现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博物馆发展的方向。辽宁农业博物馆也是一样,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规划,争取跨越式发展,逐步完成博物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多媒体陈列辅助系统建设、藏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展厅和库房智能化建设、内部网络平台建设和Internet网站建设。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代,信息化建设是博物馆提高陈列水平、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徐旺生.当代人文环境下农业博物馆定位问题的思考[J].古今农业,2002(04).
[2]雷于新.集思廣义 择善而从 创建一流农业博物馆——在中国农业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成立会上的讲话[J].古今农业,2001(02).
[3]徐旺生.论博物馆及中国农业博物馆的大众参与问题[J].古今农业,2002(02).
谈新时期农业档案人员的素质 篇12
关键词:农业,档案人员,素质
农业档案人员的素质是指档案人员在岗位上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及各基本素养的总和。概括地说就是从事档案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包括档案专业、农业专业知识如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农学等)、基本技能,政治素养、职业素养、管理能力及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等。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赋予档案事业以全新的内容和管理方式,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档案人员综合素质,适应现代档案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通过州直单位档案检查,及对本协作组单位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当前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现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农业档案人员素质提出一下建议。
一、农业档案管理人员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对档案意识的薄弱,诸多人包括领导也认为档案管理就是收集、整理档案是轻而易举的工作,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干,没有多少学问,因而农业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在文化程度、专业素质、理论水平等方面参差不齐,部分档案人员对于自身工作所面临的工作挑战认识不足,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专业知识和观念上,不能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工具,缺乏创新意识,这一现状极大地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专业知识老化,知识面较窄,计算机及外语水平不高,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一现状极大地制约了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加之部分科技人员档案意识薄弱,对农业科技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对科技档案的归档要求不明确,导致农业科研项目结题后,课题材料不能及时交到档案室归档整理,造成档案资料的不完整,这直接影响了档案人员的收集率。二是有些档案人员事业心不强,奉献意识与敬业精神欠缺,业务上做不到精益求精,缺乏知识更新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三是有的单位领导档案意识比较薄弱,对档案工作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对档案管理工作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档案管理的设备和技术工作十分落后。另一方面,档案人员的频繁更换,特别是科技档案、专门档案管理人员不懂本专业等诸多因素,从而也影响到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二、新时期农业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名档案工作人员,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根本保证。良好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具备较好的政治素质。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能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问题,对政治上的不同倾向和观点有敏锐的观察和识别能力。并且要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不计较个人得失,甘当科技人员的后勤兵。二是具备较强的思想素质。档案工作要求细致严谨,工作步骤多、环节多、程序多、耗时多,致使完成任务的时间的周期较长,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一丝不苟地、一步一步地做好档案工作,保证归档案卷的齐全完整,以确保其作为历史证据的可靠性。
(二)农业管理档案人员须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
拓展知识面是适档案办公室业务·学科前沿应岗位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农业面临着和其他行业一样的挑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需要有相当精通专业知识的档案管理人员,而我们的档案人员现在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等现象,这就需要我们的档案人员加强学习,拓展知识面,学习相关领域的站室和技术,以开拓视野,增长技能。
1.档案人员须具备农业和档案等学科相关的知识,由于面对的档案资料专业性较强,档案人员除具备专业理论和知识外,还应重点学习、掌握与农业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等知识,以便于更好地管理档案。2.随着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设备逐渐增多,档案管理也不象以前那样只有简单的粗放整理,而是要利用现代管理方法进行档案的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的档案管理人员须熟悉和掌握、音像、缩微等新技术手段,通过运用高新技术来管理档案,可以较好、较快地做到档案管理资料的共享。3.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开拓精神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要大力培养我们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改变过去默默无闻的工作思路,转变为创造性的工作,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要勇于探索,积极进取,把整修档案工作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培养每位档案管理人员都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评议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以及与社会交往的沟通能力。
法律、法规和道德是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档案工作人员一定要有优良的法制、道德水平。一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颁布为档案工作的依法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创造了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认真严格遵守《档案法》,做到严格执法,加强依法治档。档案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纪律观念,自觉遵章守纪,注重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不断地提高执法的自觉性和执法能力。二要严格执行保密纪律。档案工作人员要自觉遵守保密纪律,应客观公正地对待专业“特权”,保证档案载体和内容的安全。档案人员要注意保护国家的机密安全、集体和公民个人的隐私,严格执行保密纪律和借阅制度,保证档案的安全。不得销毁相关的档案文件信息,不得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他人谋利,不得泄露不能对外公开的档案信息内容,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保密习惯。三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做一名敢于奉献、淡薄名利的档案工作者,以为国家、人民无私奉献为自己人生最大的乐趣。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对策
档案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人才素质的提升,这既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实践中的难点,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档案管理人员从一开始就要树立“工作就是服务”的观念。以“增强服务意识”和“主动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过去,档案管理被人为地限定在档案的接收、征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方面。档案事业只有顺应时代要求,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立足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各个阶层,服务于广大百姓,才能蒸蒸日上。
(二)加强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将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除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外,应加大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重视网络知识教育,以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事业的总体水平。要树立档案教育是终生教育的观念,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如档案基础理论与技能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等。通过教育培训,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培养敏锐的档案意识以及较强的档案技术能力。
【新时期的农业机械管理论文】推荐阅读:
新时期农业经济09-23
新时期学校管理模式论文06-23
新时期工会信息化管理论文10-20
新时期的舞蹈创作论文11-06
试论新时期高校学生收费管理手段创新论文08-27
新时期的企业财务管理10-20
新时期电力工程的研究论文06-15
新时期科学学生观的构建论文08-02
新时期高校师德论文09-24
新时期图书管理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