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舞蹈创作论文(通用7篇)
新时期的舞蹈创作论文 篇1
一、群众舞蹈的作用
根据当下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向来看, 舞蹈文化俨然已成为人们进行群众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群众舞蹈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不断提高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已逐渐深入人心。从客观上来讲, 群众舞蹈的发展丰富了国民文化, 人们可以通过陶冶身心, 提高国民整体的文化素质, 从而使得人类社会更加团结友爱, 社会经济也会随之进步、发展。
二、新时期群众舞蹈创作措施
(一) 遵循相关原则
1.应注重情感表达的大众性。群众舞蹈的创作者在进行舞蹈编排时要立足于群众的现实生活基础, 掌握人们的真实生活状况, 了解群众的爱好与心理需求, 并在与舞蹈艺术原则相互结合的基础上进行深化, 将现实状况充分纳入群众舞蹈中, 如此一来, 群众舞蹈将会更加贴近大众的生活, 能客观地表达群众的真实情感。2. 应注重时代性。创作群众舞蹈的目的是使更多的社会群众均能参与到舞蹈的队伍中来, 并在舞蹈中尽情享受心灵的愉悦与社会主义背景下人类文明建设的成果, 只有舞蹈作品满足了新时期群众的爱好与审美, 才能获得更多社会大众的认可, 从而得到广泛的普及。3. 应注重艺术与普及的结合。尽管群众舞蹈是大众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但这不表示它缺乏相关的艺术性, 在创作群众舞蹈时, 只有有效地将艺术性和普及性相互融合,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群众舞蹈在文化领域中的质量。4. 应注重亲和性。在进行群众舞蹈的相关创作时, 要贴近现实主观意识与艺术的发展形势进行舞蹈形象的创造, 群众舞蹈一旦出现新艺术形象的要求时, 要以群众的理解范围与认知能力为基础, 在注重群众舞蹈具体形象的刻画中, 使作品充满亲和力。
(二) 培养专业舞蹈人员, 打造有影响力的创作队伍
舞蹈文化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现出群众生活的真实状况, 为了更好地创作基层文化舞蹈, 打造有影响力的创作队伍是极其必要的。编舞团队要对当地群众的生活特点与历史文化背景有充分的了解, 还要具备超强的编舞技能与灵活的创作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吸取经验, 获取丰富多彩的创作形式。此外, 舞蹈创作者还要善于思考与发现, 有效运用独特的艺术审美眼光, 对潜在或未知的舞蹈艺术元素深入探索, 并使其自然融入到舞蹈活动之中。在舞蹈作品中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 激发基层群众的学习兴趣并产生内心的共鸣, 使社会大众均能自觉加入舞蹈创新的工作中去。
(三) 注重舞蹈的表现手法, 反应群众的生活
在进行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时, 尽可能选取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题材, 将群众生活的方式与热情充分地表现在作品中。此外, 还要遵循适合群众的编排原则, 使群众的表演与参与热情得以体现, 表达出人们真实的内心情感。依照舞蹈的类型来选择适合的音乐, 设置合理的舞蹈结构, 保证群众对舞蹈的主要内涵有更全面、广泛的认识与理解。在我国凉山等地区, 群众的组成主要以少数民族为主, 但其舞蹈中体现的元素比较传统, 因此, 进行舞蹈创作时需征询群众的主观意见, 既要保留传统元素, 又要与现代的舞蹈元素结合, 创作出体现地域特色以及符合人文特色的优秀作品, 充分体现当地群众的精神面貌。
(四) 注重群舞编创
群众舞蹈主要以“群舞”的形式出现。20 世纪对我国民间舞作品产生影响的舞蹈编排者首推苏联艺术总监莫伊塞耶夫。他曾说:“民间舞作品的编排不能高于三个以上的动作。”这句话从编舞方法的角度来看, 即一个舞蹈作品不能超过三个“关键动作”, 也可以说舞蹈形象的“体现动机”需控制在三个范围内。这一点与群众舞蹈的编创理念不谋而合, 群众舞蹈作为精神之源与文化之根, 其关键动作之所以能够体现“少而精”的特点, 在于其呈现的方式并非人为的设计, 而是一种自然的传承, 且文化之根主要是生活习俗、生存环境及生产方式对动态与体态的决定, 其精神本源在于舞蹈动作追随族群的民心凝聚力和认同感。我们能够在群众舞蹈编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艺术表现魅力, 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与形式上的“创作”而不是“编导”。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在当下社会经济与人类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群众舞蹈己成为人们进行社会生活、开展休闲娱乐的关键方式, 在发展过程中早已得到较多群众的追捧和喜爱, 舞蹈艺术工作者们有责任和义务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摘要:在新时期的背景下, 群众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艺术形式上, 舞蹈是一种高雅优美的艺术, 是人们进行艺术交流与自身感情表达的一种主要途径, 也是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最佳选择。就目前广场舞的流行趋势来看, 其在一定程度上对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新时期的群众舞蹈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 本文着重分析和探讨新时期群众舞蹈的创作, 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舞蹈,措施
参考文献
[1]杨阿红.探析中国“新舞蹈”的发展动态[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2.
[2]苏忠.论当代中国民间舞蹈创作中的审美价值取向[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 (02) :160-162.
新时期下的群众舞蹈创作思考探讨 篇2
舞蹈作为最古老和最传统的表演艺术之一, 一直与人们的生活娱乐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在社会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的发展下, 群众舞蹈已经成为了人们社会生活和休闲娱乐的主力军, 得到了较多群众的喜爱和追捧。从群众舞蹈创作的角度来看, 因为大部分参与者都没有一定的舞蹈基础, 且无法保证练习时间的足够充分, 导致了创作难度增大。因此, 从事文化事业的工作人员应积极的对群众舞蹈的创作展开思考和分析, 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来对其进行完善。
二、新时期下的群众舞蹈创作的思考
1. 群众舞蹈在艺术题材上应具有生活性
就舞蹈艺术这个角度来看, 舞蹈的题材决定了舞蹈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舞蹈的根本所在, 就群众文化这个角度来看, 群众舞蹈即普通的人民群众的舞蹈。在舞蹈艺术和群众文化两者的本质特点相结合的基础下, 群众舞蹈的艺术题材就具有了生活性的特点。
群众舞蹈在艺术题材上具有生活性的特点, 即群众舞蹈题材的选择应以人民群众日常的生活作为创作基础, 把生活中出现的人物和发生的事件来作为主要表现对象, 再以舞蹈形式将其表现出来。通过对艺术题材的确定再以这样的形式表现出来, 才能够让舞蹈融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 进而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对群众舞蹈学习的热情。
如:在广东省第五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中, 由深圳群众艺术馆的群舞《我们的生活》受到了较多观众的喜爱, 这个舞蹈充分体现了岭南地域特色和当地人们生活的现状, 其艺术题材与舞蹈演员内心趋向相符合, 因此他们都愿意参与到舞蹈排演中。由此可见, 群众舞蹈在创作方面一定要具有生活性的特点, 这就要求舞蹈创作者应留心于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 以生活素材积累为舞蹈创作的基础, 再从中选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材料, 将其作为舞蹈表现的对象, 即创作的艺术题材。这样把生活、艺术和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的创作方式, 不仅让群众舞蹈获得了欣赏者和表演者的认同, 还提高了群众舞蹈的质量, 让舞蹈来源于群众, 贴近于群众。
2. 群众舞蹈在舞蹈形象上应具有亲和性
舞蹈形象即以舞蹈的动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 进而塑造出在表现主客体的情思基础上, 融入较为典型的体态特点的一种动态形象。群众舞蹈的大部分表演者都缺乏专业舞蹈学习的经历, 因此创作者在塑造舞蹈形象方面就应注意要具有亲和性的特征。
群众舞蹈在舞蹈形象上具有亲和性的特点, 也就是说舞蹈形象应是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并都能喜欢和接受的形象。人们在对一定的情感基础上进行的舞蹈表演, 通常都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舞蹈形象具有的亲和性特点在大多数的优秀作品里都有较为鲜明的表现。
在舞蹈形象的创作中, 创作者应有意识的贴近这些形象来进行对舞蹈的创作, 如果群众舞蹈需要新的艺术形象, 那么创作者应从人民群众的理解范围和认知能力出发, 多注意对舞蹈形象的刻画, 使创作出来的群众舞蹈形象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如2010年“九艺节”群星奖广场舞决赛在增城市举行, 增城市推出的《领潮争先》参加了比赛, 并荣获了群星奖。《领潮争先》用广场舞的形式来表现“扒龙舟”这一广东地区特有的民间习俗, 用龙舟竞渡力争上游的精神来歌颂广东“敢为天下先、勇领改革潮”的精神与魄力。盛大的龙舟竞渡场面, 配以动感的音乐,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表演伊始, 一群身穿新式新塘牛仔装的龙舟手从鼓的空隙中列队破浪而出, 上演你追我赶的赛龙舟的盛大场面。他们拿着印有龙鳞的船桨, 船桨时而是手中的道具, 时而变化出翻滚的浪花, 时而是船的龙身, 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3. 群众舞蹈在艺术风格上应具有时代性
艺术风格指的是舞蹈作品表现出的精神内涵和审美指南。每一个舞蹈作品都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反映, 任何舞蹈作品都不能脱离时代单独的存在, 因此创作者在创作群众舞蹈过程中, 也应注意体现出其的时代性特点。
一方面来说, 群众舞蹈在创作上的目的, 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参与到群众舞蹈队伍中, 尽情享受舞蹈为人们的心灵带来的愉悦感, 享受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成果;另一个方面来说, 舞蹈创作者只有创作出能够反应出当下时代风格的舞蹈作品, 确保群众舞蹈在艺术风格上只有具有时代性的特点, 才能够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可。
如:霹雳舞、街舞或宫廷舞等等, 这些过于现代或年代久远的风格, 都无法普及到群众舞蹈里去。反而一些发生在当下的故事, 更容易获得人们的青睐。人民群众生活在当下的这个时代里, 因此更期望看到他们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用舞蹈形式表达出来, 进而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群众舞蹈在艺术风格上具有时代性的特点, 也就是舞蹈的创作者在创作舞蹈的艺术风格时体现出来的责任感, 也是群众舞蹈生存价值的所在。
4. 群众舞蹈在整体上应将艺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
群众舞蹈虽然是一个偏向大众化的艺术, 但这并不代表着其自身缺乏一定的艺术性, 创作者在创作群众舞蹈过程中, 只有将艺术性和普及性有效的、紧密的相结合, 才能够确保群众舞蹈作品的质量从根本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在当前的舞蹈创作过程中, 有两个问题比较常见:一个问题是大部分群众舞蹈在整体方面过于普及性。大多数的群众舞蹈在创作中, 其的动作设计和题材的选择方面, 基本属于为了普及而进行普及, 致使大部分群众舞蹈的质量较差, 很难被称为舞蹈作品, 且丧失了舞蹈的艺术性特点。另一个问题是大部分群众舞蹈在整体方面过于艺术性。大多数的群众舞蹈在创作中, 都是以专业化的创作标准来对其进行创作, 这样的方法虽然很有效的体现了舞蹈艺术性的特点, 但是没有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能够接受并表演的水平是否与之相符合。这两个问题降低了群众舞蹈对人们生活和娱乐的实效性, 无法确保群众舞蹈能够更好更有效的服务于广大民众。
因此, 群众舞蹈在创作过程中, 因注重艺术性和普及性的相结合, 由浅入深, 以小见大。创作者因在保持舞蹈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 把表达舞蹈艺术性作为首要追求, 并运用各式各样艺术创作的手法来对舞蹈进行完善, 且在完善的同时, 还应将普及性融合到舞蹈中, 进而将艺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的特点充分的体现到群众舞蹈中。
5. 群众舞蹈在情感表达上应具有大众性
从舞蹈的本质上而言, 其属于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舞蹈从表演和创作两方面来看, 归根到底都是对情感的表达和抒发。对于群众舞蹈创作方面来说, 无论欣赏者还是表演者, 都属于一般的人民群众, 这就要求了群众舞蹈所表达的情感一定要突出大众性的特点。
要保证群众舞蹈在情感表达上具有大众性的特点, 那么创作者就应深入到群众当中, 真实的掌握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 再通过一定合理、科学的深化, 将其表现到群众舞蹈中, 这样的作品贴近群众的生活, 并真实的抒发了人们大众性的情感。因此, 舞蹈创作者应通过对塑造相应的艺术形象和描绘出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事件, 来表达出能让人们产生共鸣的、容易认同和接受的一种情感, 只有以人民群众共同的审美观为创作舞蹈的出发点, 才能够获得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接受、认同和喜爱。
三、结束语
当下, 群众舞蹈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娱乐中一个主要的社会活动形式, 与人民群众的社会活动息息相关, 也获得了越来越多民众的推崇和喜爱。因此, 舞蹈创作者因顺应这种发展形势, 掌握人民群众对舞蹈的喜好和热情, 并充分的尊重舞蹈本质的艺术规律, 再以高质和丰富的创作方式作为基础来展开对舞蹈的创作。这样的群众舞蹈不仅提高了人民群众对舞蹈的兴趣, 还确保了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群众舞蹈队伍中, 进而使群众舞蹈可以朝着生活性、亲和性、时代性、艺术性、普及性和大众性相结合的方向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霞.新时期下群众舞蹈创作的新思考[J].群文天地, 2013, 19 (7) :93-95.
[2]张霞.谈新使其群文舞蹈的新发展[J].大众文艺, 2013, 14 (24) :18.
新时期动画剧本创作的民族化 篇3
一、注重传统故事题材的挖掘和创新
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淀的历史文化为中国动画剧本创作留下了丰硕的艺术题材, 是中国民族动画发展强大的艺术支撑。比如, 中国传统的京剧、神话、小说、木偶戏、年画、脸谱、剪纸、皮影等艺术形式, 在早期中国民族动画发展道路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民族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题材和创作灵感, 也为中国传统文化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
传统文化艺术的发扬固然重要, 但是如何来实现民族化与创新性相统一却是衡量一部民族动画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中国传统题材的民族化借鉴不是照搬照抄其基本的艺术形式, 而应该拓展思路, 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契合点, 用现代的思维方式讲述传统故事题材。众所周知, 中国民族动画史上的不朽之作《大闹天宫》的故事蓝本就来自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前七回的内容。影片用动画独特的影视试听语言将历史名著搬上了银幕, 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本身就是一种民族化创新。影片能够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编剧对原著的改编和把握, 很好地抓住了中国观众对原著故事和主题的喜爱, 再利用动画特殊夸张的艺术表现语言来叙事故事, 在语言、形象、思维上赋予原著新的生命, 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
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成熟的故事题材, 比如经典名著、神话、戏曲等一般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所以在对其进行动画剧本改编的时就相对好把握一些。然而像成语、谚语甚至一些精神层面的民族思想等比较抽象的传统题材在进行动画剧本改编时就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将一个词或一句话改编成故事剧本首先要对它们的寓意、内涵有很好的把握;其次要赋予这些素材更具现代意义的思想和思维方式, 也就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添加新的元素, 以新的视点、角度去重新演绎;再次要给这些素材增添人物、故事情节, 使其具备动画剧本的一般故事结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 使其有血有肉赋予其生命。阿达的动画作品《三个和尚》的故事剧本就改编自中国民间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然而作品的故事结构没有停留在“三个和尚没水吃”, 而是出人意料地对谚语的寓意进行了拓展延伸, 变成了倡导通过团队合作才“有水吃”的协作精神, 重新演绎的故事思想更加贴合时代要求。阿达的另一个民族化创新是将现代漫画的简约夸张与中国传统绘画手法写意手法结合起来, 使作品呈现出既诙谐幽默, 又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在音效上还加入了现代流行音乐元素, 使叙事节奏张弛有度, 扣人心弦。《三个和尚》的成功证明了只有坚持民族与创新并举, 中国民族动画发展道路才能走的更宽、更长远。
二、彰显民族文化精神
民族化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对本民族题材的挖掘拓展, 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化现象, 丰富题材内容, 实现剧本题材多元化。对异域文化资源的借鉴不应该只是“照猫画虎”的模仿, 而应该注重对外来文化资源的解构重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用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来传达本民族的精神内涵、文化品格以及价值观, 实现“国际文化本土化”。
将“国际文化本土化”进行的比较成功的要数美国动画。美国的发展历史很短, 所以能为动画剧本创作所利用的本土文化资源有限, 所以它将视线瞄准了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中国。美国动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利用, 实际上用美式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来讲述中国的故事题材, 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构。美国动画《花木兰》的故事题材就取自中国古代诗词《木兰辞》中“木兰代父从军”的典故。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 她“替父从军”壮举所表现出的孝道和“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勇一直被人们传颂。迪斯尼在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提下, 对故事进行了重新构建, 将花木兰的人物形象平民化, 融入了现代女性追求自我的精神品格, 活脱脱就是一出美式小人物的励志传奇故事。在故事主线中还加入了现代爱情和娱乐元素, 使故事剧情更具亲和力, 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心理。《花木兰》是用传统题材来讲美国故事, 影片中极具东方神韵的画面风格和好莱坞经典故事完美结合, 给世界观众讲述了一个西方人眼中的花木兰形象。
《花木兰》的成功给中国观众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 而更应该是反思。中国动画为什么一直走不出去的最主要原因是忽略了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在动画剧本创作中的体现, 失去了灵魂, 何谈神韵。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 只有对中国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内涵有较深入的理解和领悟, 才能运用准确和娴熟的动画表态技法将其传达出来。
三、结语
新时期, 中国动画剧本创作成为动画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 动画剧本创作离不开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借鉴和挖掘, 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取有益元素, 结合动画剧本的特点和时代要求, 才能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动画剧本, 才能制作出符合中国观众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的作品。
摘要:新时期, 日美动画异军突起, 中国动画逐渐失去了领先的地位优势。要想想扭转这种局面, 首先必须从动画创作的基础环节——剧本入手, 从故事题材上突围。鉴于动画剧本创作在动画创作流程中的重要地位, 探讨如何结合时代特点把握动画剧本的民族化创作成为摆在中国动画面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期,动画剧本创作,民族化,探究
参考文献
[1]颜慧, 索亚斌.中国动画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
[2]张松林.美术电影要走民旋化的道路[J].电影艺术, 1979 (02) .
浅谈新时期舞蹈教师的全面素质 篇4
作为一名舞蹈教师, 就是要将宝贵的知识财富加以选择和概括, 然后毫不保留得传授给学生们。那么作为一名舞蹈教师要想提升自身的全面素质, 就需要不断的充电, 更新教育观念, 与时俱进的进行教学。要有创新的意识, 要积极与相关专业联合, 在自身的艺术素质和个人素质上整体提升, 那么, 我认为具体要从三个方面来提高, 分别是教学教材、学生以及教师自身, 针对这三个方面来提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从而完成教师的重大使命, 培养出优秀的舞蹈人才。
二、教学教材
1.钻研和组织舞蹈教材
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那么, 首先就要深入钻研教材, 按照教学大纲科学有序的进行教学。要把握好每种舞蹈的风格特点, 把教材的知识吃透, 并将其融会贯通, 从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其次要研究舞蹈教材内容和学生本身, 如火如荼明确重点和要求, 使之转化为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再次要进一步研究教学目的、内容和学生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 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智力以及肢体的共同发展、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那么就要求教师就必须有一定的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
2.组织舞蹈课堂教学活动
钻研和组织好舞蹈教材后, 要真正实践于课堂的时候, 为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的进行, 那么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例如, 教师在教授民族民间舞蹈时应该先把其民族的历史起源、发展、民族风情、地域文化等知识内容介绍给学生, 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舞蹈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再播放音乐, 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舞蹈的韵律, 酝酿舞蹈的情绪。同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学生先根据所听到的音乐自由地即兴舞蹈, 在这种热烈地气氛中, 解放天性, 激发学生最原始最自然的学习兴趣, 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避免了传统教学里单纯的外部动作模仿, 训练了学生的内心情感。
三、研究和关心学生
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 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心理状态, 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 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1.启发学生
人的潜能是不可预知的, 人的智能是不可限量的。对舞蹈动作的长期磨练, 对肢体语言的长久训练, 对舞姿风格的反复钻研, 使学生的潜意识和智能充分得到扩展和开放。作为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可压制学生的个性、抑制学生活跃的思维, 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技术技巧的时候, 舞蹈教师就应该适当的安排学生自己编创的课程, 让他们放松自我, 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开发智能。根据个人对音乐、对节奏的不同理解, 创造自己个性化的舞蹈。教师这时候就可根据学生的表现, 认真研究, 扬长避短, 为他们选择和编创合理的特点组合。
2.普遍重视, 重点培养
为了培养优秀的舞蹈艺术人才, 对那些比较有悟性, 自觉性又较强的学生, 可以实施重点教育, 高标准高要求, 要让专业技能比较好的学生起到带头作用, 老师就需要细心研究。在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表现欲望和自信心的同时促使他们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一边还要利用他们相对规范的舞蹈姿态去影响其他专业水平较差的学生, 帮助他们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与此同时, 还要普遍重视, 教师必须要对全班同学负责, 将目光投向整个课堂, 尤其不能忽视或无视较差的学生, 否则这些学生会越来越迟钝, 越来越缺乏兴趣, 以至于放弃学业, 那么, 那将会给舞蹈艺术的教育造成非常不良的后果, 所以, 要普遍重视, 重点培养。
3.平易近人, 悉心教导
在教学育人上,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作为教师必须学会创造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当然, 严厉是教学中的必然手段, 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严厉如果能和耐心启发、细心关注同时实施, 其教学效果可能会更为理想。教师对学生一点一滴进步的肯定, 时时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的话语和方法, 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促使他们训练出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外部形体, 都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
四、教师自身素质
1.学无止境, 永不自满
作为教师, 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不断给自己充电。将各类学科、各种风格的教学方法, 学于一身再有效应用, 你才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舞蹈教育工作者。过去的经验毕竟是过去了, 只靠经验教学不能完全取胜, 随着时代的变迁, 新事物不断涌现, 舞蹈艺术也已经对我们舞蹈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对肢体的认识上升到对理论的认识;从对经验的认识上升到对知识的认识。舞蹈教师需要广泛地学习, 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不能只满足于现状, 而应该谦虚谨慎、积极向上、将自己的教学定位以及标准都提高, 精益求精, 努力完善自我, 活到老学到老。
2.良好的沟通和幽默的表达能力
语言是表达、沟通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如何, 是否经常与学生进沟通, 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要使用普通话教学, 发音标准, 内容具体, 生动活泼, 重点明确且合乎逻辑, 还要富于感情和感染力, 幽默而不死板。这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例如:某个动作的具体名称要准确的向学生说明, 否则学生就会记错理解错, 将来可能会错传给他的学生, 不利于舞蹈的传承和发展;经常与学生沟通以及课堂教学中幽默的语言表达, 会拉近学生与自身的距离, 让学生能有一个轻松的学习气氛, 如果过分严肃, 学生有距离感, 遇到学习上的问题不敢问, 就造成了教学弊端, 不要忽视任何细微的环节。
3.进行深入的舞蹈科学研究
教师在工作中, 要善于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 并使之不断升华, 要能够自觉地运用于实际、验证教育理论, 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才能以先进理论为指导, 不断改进工作, 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运用到教学中去。想要搞好教学, 光靠自身的专业技能已经远远不够了, 要全面的掌握和了解相关舞蹈的一些科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对舞蹈美学、舞蹈解剖学这些相关的科学进行学习研究, 舞蹈美学可以提高舞蹈教师的舞蹈审美标准以及对舞蹈艺术美的敏感度, 这样便有利于舞蹈教师编创出好的教学组合和舞蹈作品, 而舞蹈解剖学可以帮助舞蹈教师了解学生身体的骨骼、肌肉和舞蹈动作之间的关联, 即利弊关系, 可以研究出好的训练方法, 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 同样也可以避免一些错误的训练方法影响学生骨骼和身体健康, 减少受伤的几率, 对教学会有很大帮助, 使专业教学环节更加的科学规范化。
五、结语
新时期群文创作辅导的几点体会 篇5
一、情感联动
当前, 开展群众文艺创作活动, 仍面临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我县重点群文创作作者队伍弱化的倾向, 这些年来我们虽然加强了对作者队伍的培养和扶植, 但由于群文文艺创作比较艰辛, 出好作品难, 作品如果不能在省市评比中获奖, 就没有出路, 难获经济利益, 对业余作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另外, 还一部分有实力的作者因工作调动或者退休等原因而退出了群文创作队伍, 削弱了创作队伍的力量。剩下的创作队伍, 有些年纪偏大, 有些来自农村、企业基层, 生活比较艰苦。不能尽心开展创作。
针对这种状况, 要改变现状, 辅导干部要在取得上级领导的支持下, 与群文作者交上朋友, 洞悉他们的参与群文创作真实心态。个人的体会是, 群文作者对群文创作非常热爱, 对回报要求并不高。所以, 辅导干部首先要当好服务员, 为群文作者创造良好的创作氛围, 拓展创作空间。在利用好经济奖励的基础上, 要充分发挥感情纽带的作用, 把他们当作是自己的朋友, 加沟通和联系。比如我县有一个农民作者, 子女在外面打工, 自己孤身一人, 他的情感“贫困”更甚于经济贫困, 我们便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 经常跟他联系, 平时的一个电话问候, 节假日的上门拜访, 都是我们情感“输血”的有效方式。受到感动, 这位作者创作劲头十足, 每年都要为我们创作二部小戏。2011年, 他创作的小戏《沉重的嘱托》获广东省群文创作一等奖、梅州市一等奖。就是靠情, 靠真诚, 把一批肯干作者稳定下来。
有了一批稳定的作者, 发展和壮大群文创作队伍, 成了重中之重。我们着重把那些有潜力、有基础的业余作者培养成群文作者。经常向他们赠送资料、作品, 请他们观看戏剧节目, 调动他们对戏剧的兴趣;请他们参加县、市的戏剧培训学习, 提高戏剧创作水平;还邀请他们参加我馆的作品研讨会, 增加他们对戏剧创作的认识。我们用了四年的时间, 挖掘和培养了四位中青年戏剧作者。其中一位女作者不负众望, 创作的作品因其灵气获得市专家的好评, 2011年还获得省二等奖。现在, 我县的群文创作队伍已经稳定的在8人以上, 为我县群文创作多出作品、出精品打好了基础。
二、专业推动
做好群文创作辅导工作, 不能只停留的服务角色这一层面上。也就是说, 辅导干部如果对群文创作是“外行”, 就不能很好地履行好职责, 也不能与群文作者形成艺术创作的默契, 无法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工作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开展群文创作辅导过程中, 一方面, 拜群文作者为师, 不耻下问, 经常与他们交流创作经验;一方面, 广泛阅读文艺作品, 以书为师。寻求艺术创作的门径, 掌握创作的规律。经过一番的努力, 逐渐悟出了创作的奥秘。实现了两个转折:在辅导作者、开展创作交流中, 群文作者对自己的意见由敷衍、到发生激烈争论, 最后到认真聆听, 真正被作者所看重;在创作上, 也收获了一些成绩。2012年自己辅导演出的《山村夜话》参加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调演, 获得金奖。
三、把握“三度”
数字化技术的延伸:新时期的舞蹈 篇6
一、应用于舞蹈演出与教学
数字化技术为今天的舞蹈事业发展所带来的贡献, 不仅仅存在于专业舞蹈的范畴之中, 对于目前越来越火热的商业化舞蹈市场更具有推动作用。许多的大型歌舞晚会和舞蹈专场表演都开始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化技术的辅助, 以此达到更好的舞蹈效果。而这种科技的注入也从晚会导演到群舞演员所有的参与人员都受益匪浅, 通过数字化技术, 我们的剧场和晚会中加入了舞蹈动作的电子特效、舞蹈人物的虚拟呈现以及舞蹈视频的立体还原等技术因素, 使原在异国他乡的舞蹈者也可以在舞蹈剧场中为观众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而数字化的技术甚至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对于舞台时间空间上的观念, 通过立体影像的投射, 舞蹈的进行甚至可以离开所谓的舞台, 在墙壁、天花板、甚至是每一位观众的身旁进行, 这种方式让观众们可以增加身临其境的参与感。
舞蹈教学的手段自古以来都是以言传身教的形式来进行的, 当留声机和录音机等音频设备出现之后, 舞蹈的教学手段发生了改变。舞蹈教学最为注重的是教师的亲身示范, 但是很多时候因为时间长度和学习强度的原因, 学生往往很难在短时间通过记忆去把握教师所传达的知识, 通过科技手段让教学课堂可以无限次地重复, 这样就解决了舞蹈教学中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硬性要求, 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的介入让舞蹈教学过程产生了新的改变。数字化技术在计算机平台上的应用已经进入了比较完美的阶段, 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技术软件来进行虚拟人物的动作模拟, 而与此同时也脱离了四维空间的固定角度, 拥有多维度、多视角的观察和体验, 学生可以以此来进行自己喜好的调整, 通过对于虚拟人物动作的编排、想象和不同视角的切换来完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舞蹈作品, 也可以按照个人喜好来添加灯光、场景、角色和特效, 将舞蹈作品进行完整的创作与修饰。同样, 在此基础之上, 也可以进行多机位的添加与群舞图形变化的演示, 让学生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不局限于小作品的创作, 也可以进行舞剧甚至舞台剧、音乐剧的模拟创作, 以此来锻炼学生在作品整体布局与构图中的思维能力和产生新的思考方式。
二、应用于网络舞蹈的传播
到了21世纪, 网络的普及更是点燃了这种对于普通百姓尤其是青少年对于舞蹈的巨大热情。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从21世纪初直到现在仍然风靡中国的一款舞蹈网络游戏《劲舞团》。《劲舞团》起源于一部韩国漫画《听觉》 (《Audition》) , 游戏由T3娱乐 (T3 Entertainment) 开发, 耶当在线 (Yedang Online) 负责其全球发行。《劲舞团》最初于2005年在韩国展开测试, 后来发展到全球范围。这是一款免费舞蹈网络游戏, 其雏形就是前面所提到的舞蹈街机。跟随音乐节拍, 在键盘上敲击屏幕显示的对应箭头, 完成动作后, 游戏中的虚拟人物就会跳出不同的舞蹈动作。而通过这种方式, 许多青少年不必再因为身材原因或者年龄问题而苦恼, 完全摆脱了大部分人以纯专业眼光来“以貌取人”的尴尬。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 就可以以一个虚拟的人物和名称在虚拟世界中跳出炫丽的舞步。我个人认为, 这是对于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移情说”和“内模仿”的一种最好写照。在《劲舞团》2005年进入中国以后, 短短的七年间许多的网络游戏制作团队纷纷效仿, 让这种舞蹈类网络游戏变得纷繁多样, 同时也使更多的人接受到了“虚拟的舞蹈训练”。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大, 早期的游戏运营商也开始进行着版本的更新换代, 让舞蹈的种类、音乐的范围以及场景的变化变得更加多样化, 同时在游戏的初级阶段也会进行着一些舞蹈基本知识的宣传与推广, 让参与的每一个玩家对于舞蹈的起源、节奏、风格以及审美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应用于商业运作
目前在舞蹈界, 尤其是在舞蹈考古方面的方法有很多种, 现在舞蹈编导和舞蹈史专家都是靠着这些方法来探究古代人对于舞蹈的记录。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过去的时代, 人类为了将舞蹈记录下来, 不会成为转瞬即逝的美丽采用了许多的方法, 但是这些方法往往都是文本性的。从原始时期, 人们对于生活记录的壁画、岩画中我们就可以发现舞蹈的身影, 包括著名的青海大通县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陶盆等生活器具中都是对于舞蹈场景、舞蹈动作和舞蹈内容的记载。后来的西方的艺术家们在绘画和雕塑中也留下了舞蹈美丽的身影, 而中国的敦煌壁画也是绘画艺术与舞蹈艺术的珍惜宝贵的资源。不仅如此, 在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到对于舞蹈动作的描述。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就是另一种以舞谱的形式来记录舞蹈的方法, 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中国四川、云南地区纳西族的东巴舞谱和德国现代舞大师鲁道夫·冯·拉班所创造的以舞谱的形式记录分析舞蹈的体系, 也被后人称为拉班舞谱。这种以符号记录舞蹈的方式应当说是在电子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出现之前最为科学的记录方法, 但是它仍然有自己特殊的弊端。对于舞蹈来说也许这是一种比较系统、科学的记录方法, 但是却很难拥有广泛的受众层面, 因为当你需要能够通过舞谱来复原舞蹈动作时, 你就必须学习如何阅读它, 这种感觉就好像通过书写的拼音来学习汉语, 而完全没有听力的辅助。所以, 东巴舞谱除了其他客观的原因之外, 这种难以传达领会的符号学习方法也是其传承到今日变得越来越薄弱的原因。因此,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保留舞蹈遗产, 记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历史, 达到舞蹈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保护。
而今天, 当我们走进舞蹈用品商店,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舞蹈的道具服装外, 通过数字视频技术拍摄而成的舞蹈光盘也成为了非常热销的舞蹈周边产品。同样通过网络技术也出现了许多以公共机构或者私人名义创建的舞蹈视频网站, 让舞蹈视频在拍摄之后通过服务器终端形成了一种集合式的电子资源, 而随之带来的就是舞蹈作品商品化、产业化的发展。但是之所以能够让舞蹈影像资料变成一种商品化、产业化的盈利项目, 就离不开我们所说的模拟视频技术与数字视频技术的产生。而这类现象现在已经不再少数, 网络上的非实体舞蹈影像网站也开始运用互联网技术整合资源, 通过对于大量视频资料的收集来建立自己的舞蹈作品资源库, 在让用户注册之后通过一定量免费下载的条数来招揽用户, 随后推出付费下载的项目, 这样就能够在舞蹈备受瞩目的今天通过舞蹈作品带来巨大的利润。
摘要:舞蹈界的许多前辈大师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数字化技术对于舞蹈作品等方面的促进是巨大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如果想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还需要舞蹈工作者们的努力和辛勤, 应当说数字化技术在舞蹈中的运用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新时期高职舞蹈教学初探 篇7
在艺术教育中高职院校的舞蹈教育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要就是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我们国家的高职院校舞蹈教育与其他艺术教育相比起步较晚, 但是, 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讲越来越受到关注, 所以, 高职院校的舞蹈教育也得到快速的发展, 并且, 成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舞蹈是展现人体美的一种艺术, 通过美的姿态、动作以及造型把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 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是不能与其他课程相比的, 它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 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身体机能受舞蹈艺术教育的影响, 舞蹈动作与日常活动的动作不同, 要求达到美的要求, 作动的幅度非常大, 要求肢体舒展, 并且动作也要流畅, 因此, 学生练习几个学期以后, 身体都较为灵敏, 身体的机能会得到一定的提高。美国著名的舞蹈家沃尔特经过对自己的分析与观察, 对舞蹈艺术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他强调的是舞蹈艺术对人的情感、体力, 以及对人的健康与协调的作用。高职院校的舞蹈教育在对人体的形态方面的要求与专业舞蹈教学相比不算严格, 但是, 经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不良的体态进行纠正, 对于学生保持良好的体形是非常有帮助的, 同时, 舞蹈还能使体质得到增强。不但能使大学生肢体的协调性得到提高, 对于他们灵魂与情感的塑造也有非常大的好处。
其次, 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舞蹈艺术教育产生的影响, 完成舞蹈动作不但要靠身体的协调能力与控制能力, 而且还要人的记忆、感知觉、情绪等心理的因素的发挥与调动, 所以, 舞蹈不但是身体活动的一种, 也是一种心理活动, 对于人的心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进行心理咨询时, 如果人们处于非常急躁的状态, 可以听一些较为舒缓的音乐, 或者做一些慢节奏的舞蹈动作, 这样可以对情绪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如果人的情绪在处于低落的情况下, 可以听一些快节奏的音乐, 总而言之, 舞蹈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和谐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最后, 对学生的心灵世界舞蹈艺术教育产生的影响。舞蹈教育是以审美与艺术的方式对身体进行特殊的训练, 他的教育形式就在于审美眼光的选择, 要与审美理想动作及方式相符合, 为了使人的心灵得到陶冶。在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存在, 在舞蹈的世界里, 大学生要体会到人体语言的美妙。 跳舞艺术不只具有文化的内涵, 也蕴涵着人们的思想与美学的思想, 让人在美的世界里享受美好的生活。
二、示范教学在舞蹈教学运用中的多样性
在舞蹈教育中示范教学不是单一的, 它包括了老师的示范, 学生的示范, 还有老师与学生之间具有对比性的示范等。首先, 教师在示范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大家都知道, 体感“美”是在舞蹈教学中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 它与自然学科不同, 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 有很多个人的主观因素夹杂在其中, 是不得不加以关注的, 老师的个人影响力是很大的, 无论是正确的舞蹈观念还是错误的舞蹈观念, 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学生, 所以, 老师的自身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应该从自身的修养水平以及能力入手,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不但要教会学生动作, 还要把风格、能力、音乐感以及节奏教给学生, 有效的融入到动作中去, 在整个过程中, 老师的身体示范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并且, 示范要求的合理性以及正确性是关键所在, 这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老师对舞蹈的掌握, 也叫做身体修养水平。如: 我们在学朝鲜舞蹈时, 老师往往会强调呼吸的运作, 然而, 如何把它表现出来不只是要多注意、多体会、多观察, 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 准确地把示范动作做出来。可以看得出, 老师示范的俣理与科学对于学生的动作与节拍有非常大的影响, 示范的不准确会严重影响到教学的结果。因此, 对于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有高度的强调, 并且一定要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其次, 在示范的教学过程中互动式与启发式的教学间存在的联系, 通过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总结, 运用就是继承与创新的结合, 互动与身教的并重, 继承是为了打基础, 基础是必需的, 缺乏文化的底蕴就更谈不上创新, 真正的创新不是继承优秀的传统, 因为传统并没有在这里中断, 反而是得到有效的延续与发展, 只有深刻的认知民间舞的各个舞种的文化, 创造出的教学才能与民族的精神相符合, 在课程方面大概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方面是老师的教学讲解, 另一方面是持续运用启发式的教学, 对学生进行引导有独立的思维, 对没有准确动作的学生进行示范, 让学生通过认真的观察找到错误, 进而得到更加准确的动作, 这样一来, 不但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 并且, 还能把示范的教学与启发式的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起到互补的作用。最后, 就是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建立老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渠道。个人认为, 培养这种鲜明的教学方式,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造就有很大的帮助。
三、多媒体示范教学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示范教学不但能够结合于其他的教学, 并且, 还能够引申其他的教学, 在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我们可以通过播放音像, 来感受一个完整的舞蹈, 让我们体会到这种完整性。这也是一种示范, 而且, 这样的示范在以前的课堂中是没有办法感受到的, 运用这样的示范, 就能够弥补课堂上点动式的示范教学中存在的缺点。运用声像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学生来讲, 也给带来一种完整的感觉。一般情况下, 录像中的示范是更加标准的, 具有非常高的准确率。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 不但声像的结合, 还有舞美灯光的结合, 都能让舞蹈给人带来更深一层的理解, 对背景的资料有更加详细的了解, 进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水平。所以, 示范教学体现在每一个方面, 每一个环节, 在整个舞蹈的教学过程中, 它出现的形式是多样的, 并且, 会在每个地方出现。如民间的舞蹈是一种艺术形态, 是舞与戏的结合, 民间舞蹈的艺术形象与感情是分不开的, 在民间舞的人体动作中, 有民族的性格气质以及感情生活沉积在其中。民间舞的语汇是以表情为主的语汇, 尤其是剧情化的舞蹈结构, 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有非常高的要求, 追求的也是一种诗情画意的境界。在民间舞之中, 动作来源于情感的启发, 情感是由动作来传达的, 就是这样的舞戏合一的形态, 只靠老师在课堂上的示范是不够的。此时, 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音像, 把民间舞蹈的艺术形态示范给学生们, 就能把老师在课堂上示范不足的缺陷弥补过来, 更好地了解其完整性与背景性, 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多媒体示范教学过程中, 不但可以运用在舞蹈教学的技术上, 在进行创编舞蹈时也可能应用。在进行创编舞蹈的过程中, 欣赏与联想的关系是承上启下的, 在学生们持续欣赏各种舞蹈表演的时候, 也把他们的思维充分的激发了出来, 把他们的联想激发出来, 最后进行不断的想象与积累, 不断地进行创新, 在总结前人创作的特点的基础之上, 使自己的创作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所以, 在舞蹈创编的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示范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四、结束语
【新时期的舞蹈创作论文】推荐阅读:
新时期魔幻创作06-24
贝多芬不同时期创作的特点分析论文09-12
舞蹈创作分析论文07-05
新时期的农业机械管理论文11-01
新时期电力工程的研究论文06-15
新时期科学学生观的构建论文08-02
舞蹈创作舞蹈艺术07-05
舞蹈创作的抽象思维07-24
新时期高校师德论文09-24
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分析论文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