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创作与生活论文

2024-11-23

舞蹈创作与生活论文(精选5篇)

舞蹈创作与生活论文 篇1

摘要:本文以舞蹈创作的概念简介为切入点展开论述, 接着从审美性、思想性和时代性简要阐述舞蹈创作的要求, 最后从舞蹈创作是艺术的展示、舞蹈创作是生活的提炼、舞蹈创作是生活的艺术描绘以及舞蹈创作是美好生活的催化剂四个角度详细阐释舞蹈创作引领大众的艺术生活。

关键词:舞蹈创作,艺术,生活

随着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 社会大众已经开始对舞台艺术表演形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尤其对舞台表演中的重要角色舞蹈更是厚望有加, 同时也对舞蹈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动力。因此, 如何用舞蹈创作记录生活中的艺术美以及如何用舞蹈表演丰富社会大众精神生活的消费市场渐渐成为舞蹈创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一、舞蹈创作

舞蹈创作是指创作者从社会生活中获得创作灵感, 以个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 凭借渊博的舞蹈专业知识, 通过各种舞蹈形式准确地反映社会生活中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 并通过舞台表演展示给观众, 让观众在欣赏舞蹈表演的审美体验中受到点化和教育, 从而有效提高观众的艺术修养和思想觉悟。舞蹈创作是舞台表演的前提和基础, 为舞台表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蓝本支持, 而舞台表演是舞蹈创作的实践和检验, 为舞蹈创作突出了新的要求。

二、舞蹈创作的要求

首先, 舞蹈创作要具有审美性, 能够引导观众开启一段赏心悦目、魂牵梦绕的审美体验, 要让观众欣赏到舞蹈的造型美韵律美、音乐的想象美节奏美以及背景美, 更要让观众欣赏到表演者的曲线美和气质美, 让艺术美成为舞台的核心。

其次, 舞蹈创作要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性, 能够深刻揭示社会生活中某一事件的思想内涵, 给予观众思想上的震撼、灵魂上的洗礼和人格上的净化, 能够起到教化观众、提升社会风气的效果, 从而让舞蹈拥有了生命的活力与灵魂。

最后, 舞蹈创作要具有时代性。舞蹈来源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记录着人际交往中的点点滴滴, 可以说舞蹈是艺术化的历史课本。所以, 舞蹈创作要肩负起描绘时代特点的重任。否则, 舞蹈创作就会走向凭空编造和无病呻吟。

三、舞蹈创作引领大众的艺术生活

舞蹈能够给予观众极高的艺术享受和审美体验, 而舞蹈创作肩负着凝炼生活、描绘生活、美化生活的使命。

(一) 舞蹈是艺术的展示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 表演者的眼神、动作以及造型都牢牢吸引住观众的眼球, 躯体的优美旋转与停顿有致完美演绎舞蹈表演中的运动和静止, 表演者用纤纤四肢尽情描绘出极具流动美的艺术形态, 从而为观众创造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的艺术大餐, 让观众大饱眼福。舞蹈讲究表演者的思想情感与舞蹈内涵的有机结合, 尤其是人舞合一以及乐舞合一后舞蹈诸组成元素的相得益彰能够创造出无以伦比的舞台艺术效果, 让观众通过形神兼备、动静结合和气韵生动的舞蹈舒舒服服地享受艺术营养的滋润。

舞蹈是艺术的展示, 而舞蹈创作是舞台表演的蓝本和依据, 因此, 舞蹈创作就成为舞蹈展示艺术的控制中心, 创作出什么样的舞蹈, 就会展示出什么样的艺术, 自然也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所以, 舞蹈创作是艺术展示的初级阶段和前提条件, 而舞台表演则是艺术展示的高级阶段。只有先产生绽放艺术魅力的舞蹈创作, 观众才能够享受到精彩异常的舞蹈表演, 才能享受到艺术之美的熏陶。

(二) 舞蹈创作是生活的提炼

舞蹈表演需要有动人之处, 才能打动观众的心, 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和接受, 正是这个原因, 舞蹈创作者就必须有一双高度敏感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在纷繁复杂的世间俗事中搜寻不平凡的瞬间, 找到最能够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精彩之处。所以, 舞蹈创作的成功与否同创造者的生活阅历、文化知识以及思想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生活是一个内涵丰富、千姿百态的万花筒, 蕴含着储量巨大的艺术资源, 等待着人们去开发。舞蹈创作就像古代的炼丹家一样, 从生活中提炼艺术营养和获得艺术灵感。

爱情是现代人茶余饭后的主要谈资, 也是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更是舞蹈表演中千古不败的永恒话题。舞蹈创作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痴情怨女的感人爱情故事, 经过艺术加工和科学处理, 才造就出享誉海内外的爱情悲剧名篇《梁祝》, 让观众感动于哀婉凄切、情深意重、爱意绵绵的悲剧故事, 从而引领观众开始一段虚拟的、浪漫的情感旅行, 去品味另一番情真意切的海誓山盟。

(三) 舞蹈创作是生活的艺术描绘

舞蹈表演一般都在舞台上进行, 伴奏音乐、灯光、烟雾以及液晶大屏幕等辅助元素也给舞蹈表演增色不少。然而, 舞台表演毕竟不能等同于现实生活, 就像京剧里一个手鞭模样的道具就成为马的替代品一样, 舞蹈表演的道具也比较简单而且很少, 主要利用伴奏音乐渲染某种情感氛围, 再通过表演者的舞蹈表演将伴奏音乐渲染的情感氛围加以定位和强化。所以, 舞蹈表演就是艺术化的生活, 是由舞蹈创作编辑好的舞台化的生活, 而舞蹈创作就成为生活艺术化的推动力。

以舞蹈《爱莲说》为例, 荷花生活在水里, 舞台上自然不能是一片汪洋, 有几盆盛开的荷花就足以营造出舞蹈表演的氛围。荷花的美有目共睹, 没有多少艺术化的成分, 而关于荷花香气的信息观众只能通过表演者闻荷花时的脸部表情加以想象和推断, 对于荷花的精神观众更是无法直接获得, 只能从表演者的舞蹈表演和舞台氛围获得。所以, 舞蹈表演就是生活艺术化的过程, 而舞蹈创作就是将生活进行艺术定位和艺术描绘的过程。

(四) 舞蹈创作是美好生活的催化剂

舞蹈艺术来源于社会大众的现实生活, 又远远高于现实生活, 因此, 艺术和生活是不能分割的并蒂莲。舞蹈是现实生活中某一片段的艺术化再现, 是生活的艺术结晶, 而舞蹈又能够借助自身的审美性和艺术性服务于社会大众的现实生活, 成为大众文艺消费的主要产品, 给大众带来很多的乐趣和审美体验, 有效提高了大众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内涵, 为大众创造出幸福美好的生活。而这一切自然要归功于舞蹈创作, 没有舞蹈创作就没有舞蹈作品, 自然就没有大众的快乐体验。

以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例, 除夕夜幸福时, 家家户户只需要一个频道就可以了, 而屏幕上出现次数最多的除了主持人以外就是舞蹈, 可以有没有歌声的舞蹈, 不可以有没有舞蹈的歌声, 因为没有舞蹈的歌声难以渲染出过年的热闹喜庆氛围, 表演效果非常苍白无力, 自然不符合春节联欢晚会的氛围要求。所以, 舞蹈能够丰富社会大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而舞蹈创作则是美好生活的催化剂。

总之, “生活是艺术的根基, 艺术是生活的再现”, 2舞蹈创作就是将生活艺术化的加工厂, 也是将艺术回归生活的快递员。在舞蹈创作是支持下, 舞蹈展示出艺术的魅力。在舞蹈创作是支持下, 舞蹈又在美化生活的同时, 孕育更高层次的艺术, 更高层次的艺术又会影响更高层次的生活, 如此循环往复, 造就出我们现有的幸福、快乐的文艺生活。

参考文献

[1]周教贤.《浅论舞蹈创作来源于生活》《丝绸之路》2010 (16) .

[2]李曾辉.《从生活出发, 把握舞蹈创作形象》《文教资料》2008 (22) .

舞蹈创作与生活论文 篇2

关键词:舞蹈;音乐;书法;创作相通性

音乐与舞蹈这对孪生姐妹艺术花之间有着水乳交融的特殊关系。一方面,音乐可以激发舞者的情感与创作灵感,并对舞蹈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产生直接的影响。明代乐律学家朱载育就曾在《乐律全书》中对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进行了形象的阐述,并明确地肯定了音乐给予舞蹈编创家的个人感悟、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以及观众的审美体验的诱导与启发作用。从结合当代舞蹈作品对旋律、节奏、织体、调式与调性等音乐要素在舞蹈中运用的分析可知,音乐各表现手段对舞蹈创作中舞蹈形象的情绪、性格的塑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其中旋律可以表达舞蹈的情感,当朝鲜族舞蹈《桔梗谣》怀旧的风琴旋律响起时,我们瞬间跨越国度置身于长白山脚下的歌舞之乡,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仿若眼前;当《卖花姑娘》凄婉动人的音乐旋律响起时,主人公花妮、顺姬姐妹花悲惨坎坷的命运以及种种电影片段就会再一次地重现在我们脑海之中,至今牵动人心,令人潸然泪下。节奏可以传递舞蹈的情绪,中国古典舞《醉鼓》中演员时而扫堂探海变形转,时而走丝翻身、左右开弓,时而双旋接旋子360°下桌等高难度动作正是在紧张、激烈、急促的快点节奏下展开从而才把人醉心不醉,以醉抒不醉的复杂情怀以及主人公对鼓的迷恋、对艺术的热爱更为精确地昭示了出来。织体可以反映舞蹈中的不同形象,如在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笛子、板胡、二胡、三弦被分别作为主要人物喜儿、杨白劳、黄世仁出场时的代表性音乐,[2]板胡和笛子展现喜儿纯朴可爱的鲜活个性,二胡烘托杨白劳的凄苦,刺耳锐利的三弦刻画黄世仁、穆仁智等汉奸恶霸、反面人物的阴险狡猾的丑陋人性。调式彰显的是舞蹈人物的本质,调性可以“渲染”舞蹈的基调色彩。另一方面,舞蹈可以在音乐的配合和帮助下,汲取音乐的艺术特点,强化舞蹈的表现力。自幼受过专业化音乐教育的20世纪杰出编舞大师巴兰钦在舞剧中运用了交响芭蕾的音乐逻辑思维,打破了戏剧芭蕾的传统框架,开创了芭蕾史上首次将纯器乐曲进行舞蹈创作的经历。巴兰钦曾以他对音乐织体、风格、旋律、情绪的深刻理解与极深的感受力,将莫扎特、比才、门德尔松、巴赫、韦伯等作曲家的作品转换成100多部的芭蕾作品,这些作品都充分展现了他对音乐与舞蹈二者关系的准确把握,即既保持舞蹈的独立性,在安排舞蹈结构时又坚持从音乐本身的结构出发;既突破了以往的舞蹈创作手法,又强化了音乐给舞蹈带来的表现力。在他的芭蕾作品中,由于他对节奏游刃有余的把握与对韵律感的熟练掌控,音乐与舞蹈的换位总能给人自然流畅而没有丝毫斧凿痕迹的感觉,音乐在舞蹈中自然流动,舞蹈在音乐中自由行走。可见舞蹈与音乐在创作上存在相通性,拥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往往能为编导的舞蹈编创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舞蹈创作中,要注重对音乐学科的学习与音乐语言分析能力的培养,学会站在音乐的研究视角上,抓住音乐的本体特征,寻找使音乐的内在形态视觉化为舞蹈动态的结合点,假借“音乐之石”来拓宽舞蹈的创作领域,丰富舞蹈的编舞手法。

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书法与舞蹈之间同样存在着强烈的通感现象,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融合与贯通,书法家可从舞蹈中悟得书法的精髓,舞蹈家可从蕴含着鲜明舞蹈审美元素的书法中得到创作灵感。例如,盛唐草圣张旭在观看完著名舞蹈家公孙大娘剑器舞后,受到人体舞动中待机而动以及饱含力量与动势的生机之美的启发,将行云流水的舞步运用在了书法之中,从而草书大为长进,自创了连绵一体、狂乱中见优美、自成一派的艺术风格;书法与舞蹈的美学共性还可从台湾著名舞蹈艺术大师林怀民先生的创作中得到点破,系列现代舞《行草》以舞台为素色宣纸,以身着黑色舞服的舞者身体为下手之笔,通过挥洒自如、律动十足的身体极尽演绎出了书法中气的流动与书法中的留白,通过错落、富有变化的人体动作将书法家特定的情感心境表现出来。舞台上虽未见一笔一画、一豪一墨,却随处可见书法的笔情墨意与书法的气韵之美。由此可见,书法与舞蹈的相应相通不仅局限于外在形态与造型上,在内在意境的气韵、神采上也有许多的相通之处,因此书法对于舞蹈是可以借鉴的。尤其在舞蹈编创过程中,正如林怀民所言,“书法给的启示远远还没用够”,书法艺术的内涵对于舞蹈编创而言是一口可以勘测、可以深掘的井。在这里,它会帮助人们思考:编创家如何在舞蹈创作过程中用书法去激发舞蹈的创作思维?如何以更加丰富的肢体语言去舞动书法魅力,为舞蹈增添更多元的艺术效果?如何从书法的点线符号与运笔节奏中捕捉自然和生活中最富有线条与韵律美感的生命节奏?如何将书法结体和书法章法巧妙结合才能创造出美的空间调度、美的动作和美的艺术形象?而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与解答都将极大地促进编舞素材的开发,带动更多书法元素在舞蹈编创中的运用。

综上,笔者认为舞蹈与其他藝术门类学科间存在创作相通性是有实践经验依据的,舞蹈编创不存在任何固定的模式,也不存在创作的“万金油”套路。在舞蹈编创中,充分利用舞蹈与诸门类艺术学科的天然共生性血缘纽带,不断尝试从艺术边缘学科视角出发,将舞蹈与其他艺术学科进行创作整合,对舞蹈的“跨艺术门类研究”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研究的途径可以放眼到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小说、山水画、书法、建筑、瓷器等各种艺术形式均可被不拘一格地运用到舞蹈创作中来,丰富跨艺术门类学科的研究领域、内容及方法是可望又可即的。

参考文献:

[1] 张薇.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3.

[2] 杨洁.芭蕾舞剧《白毛女》与胡蓉蓉的民族芭蕾探索[D].上海戏剧学院,2010.

生活道具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 篇3

一、舞蹈作品中生活道具的特点

道具在戏剧、话剧、电影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运用, 而在舞蹈作品中使用的道具也同样丰富多彩, 不仅成为舞者肢体的延伸, 还可以为舞蹈主题服务。生活中大部分的用品都是有可能转化成舞蹈道具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都能搬上舞台成为舞蹈道具的。

(一) 具有可舞性

舞蹈道具在舞台上, 一定要和整个舞蹈作品融为一体, 既可丰富舞蹈的表意也可以丰富整个舞蹈的内涵, 这就要求道具一定要具有可舞性。如果一个道具搬上舞台, 它只能放置在舞台上, 不能与演员与舞蹈主题产生某种情感的联系, 那它就不是舞蹈道具, 只能算是舞台道具。如:《家·梅表姐》舞蹈中, 一直放置在舞台上的那一棵梅花树, 舞蹈至始至终都没有和那棵梅花树产生情感联系, 更没有与梅花树共舞, 它仅仅是作为一种背景提示放置在舞台上, 只可称之为舞台道具, 而不能称为舞蹈道具。

(二) 具有便利性

生活中有千万种生活道具, 每个道具的大小形状重量都各不相同, 也就限制了一些生活道具在舞台上的使用。舞蹈道具要便于使用与展示, 要与演员人物合一才能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如:98年全国抗洪胜利以后, 全国出现了许多解放军英勇抗洪的舞蹈作品, 许多作品中都出现了沙包。但是, 现实中的沙包一个几十斤重, 舞蹈表演中完全照搬现实的沙包是完全不可能的, 这会影响演员动作的幅度、队形的变化、最后会影响整个舞蹈作品呈现。所以, 道具要具有便利性才可以更好地为舞蹈本身服务。

(三) 符合剧情需要

无论是编导还是演员, 想要完美的呈现作品的主题与内涵, 在道具的使用上必须注意因时、因人、因地而异。舞蹈道具的使用一定要完全服务于舞蹈主题和舞蹈剧情的需要。使用不当, 就会是多余和累赘, 产生画蛇添足的效果, 甚至会弄巧成拙破坏舞蹈的美感。

(四) 注意和谐统一

舞蹈中的道具要便于演员的使用和完美的自我展现, 道具要与演员浑然一体, 不能喧宾夺主。要做到人和道具的和谐统一, 静和动的相得益彰。

二、舞蹈中生活道具的作用

舞蹈作品中道具的使用, 不仅可以让观众了解到舞蹈情节所处的地理环境、民族特征和特定的时代, 还可以最大化地丰富和增强艺术的表现力及感染力, 使舞蹈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内涵更加鲜明与深刻。

(一) 解释作品内涵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其中, 道具的运用可以帮助编导和舞者更加准确和形象地表现舞蹈作品, 更加容易地完成角色定位和环境的提示。比如:舞蹈《快乐的甲板》中, 运用了舰队上的生活道具——栏杆, 刷子, 桶, 拖把, 毛巾, 通过这些生活道具的使用, 观众一眼便知舞者的身份是一群舰队上的海军。舞蹈演员通过夸张的舞蹈动作与生活道具的默契配合, 给观众呈现出海军战士在属于自己的狭小工作环境里, 在工作中无限快乐的情景。生活道具的运用很好的解释了演员在舞台上的身份、所处的时代、所在的环境, 也显示了演员将要传达的意境和心情。

(二) 丰富舞蹈表意

从舞蹈形态学的角度看, 舞者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基础来塑造美的形象, 表现对作品的理解, 进而完成艺术的创造。但是, 为了这种表意达到更形象生动的效果, 需运用一些道具来作为辅助增强观众的视觉冲击力, 体现出舞蹈的动态美。虚实结合, 以虚表实, 以实化虚, 人物相通, 力求形象与表意的统一这是生活道具作为舞蹈表意的要求。例如:《咱爸咱妈》中的那支扁担, 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道具, 而在舞蹈中, 扁担成了两个人联系的纽带, 有时是一种牵引, 有时成为舞蹈造型的支点, 有时又变化成劳动工具。在作品中, 两人有疲惫、有冲撞, 但是扁担始终是他们生活支持的力量, 表现出两人之间难以割舍的感情和不离不弃的决心。这个作品如果缺少了扁担, 两个人物之间也就缺少了牵引力, 这个媒介很好地诠释了咱爸咱妈之间相互扶持, 不离不弃的生活状态。生活道具表意的功能在这个舞蹈中得到充分的运用。

(三) 渲染舞蹈氛围

生活道具可作为演员动作的人工延伸, 合理运用会使舞台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能使舞者和场景、时空和动作融为一体, 舞蹈场面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渲染表演的氛围, 这样, 演员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就更容易产生共鸣。例如, 少儿舞蹈《龙的传人》, 在舞蹈的最后, 一面红旗慢慢的升起来, 伴随着音乐声, 红旗和众多小水手的船桨一起上下舞动着, 音乐慢慢地结束, 但是红旗和浆还是在继续舞动着, 这时候舞台所展现出了画面就充分的延伸了舞者的激情, 舞蹈炽烈的气氛得到渲染, 观众的视觉得到丰富。这样生活道具的运用就达到了仅凭单纯的舞蹈动作难以达到的舞台效果。

当生活道具被合理利用, 与舞蹈情感结合的时候, 舞蹈情感通过道具的使用被可视化了, 通过道具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舞蹈情感的变化。实践证明道具作为舞蹈的辅助手段可以使舞蹈更加精彩纷呈, 生活道具作为舞蹈作品的辅助工具, 越来越被重视。都说音乐是舞蹈创作的灵魂, 那道具将是舞蹈创作的一支有感情的肢体, 去帮助作品得到最完美的展现。

参考文献

[1].李晶.试论对舞蹈中道具语言的探索[J].艺苑, 2009 (04)

[2].刘荔.道具在舞蹈中的特性[J].科技信息, 2009 (05)

[3].田垒.浅谈舞蹈道具的运用[J].经营管理者, 2009 (12)

舞蹈创作与生活论文 篇4

一、舞蹈作品中生活道具的特点

(一)具有可舞性

一般来说,舞台上的舞蹈道具应跟整个舞蹈作品有效地融为一体,这样才可以丰富舞蹈之表意,这样才可以提升舞蹈作品之内涵。基于此,我们认为,生活化道具要就要有一定的可舞性。假如某个道具生硬地搬进舞台,则只可以放置于舞台上面,不能和演员及舞蹈主题产生紧密的关系,而带来一定的情感成分。此时,这样的道具就不能说是舞蹈的道具,仅可以算作为舞台的道具。

(二)具有便利性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存在很多种类、大小不一、重量不一的生活道具,正因为道具不仅相同使得某些生活化道具难以在舞台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为此,舞蹈道具注重便利性,方便进行使用和展示,一般跟演员人物融入一体才可以得到最好的艺术效果。

(三)符合剧情需要

舞蹈作品之主题思想及丰富内涵要更好地展示在观众面前,则应该因地而异地使用生活化道具。所使用的生活化道具要完全地与舞蹈作品的主题与舞蹈剧情的实际需要。如果生活化道具运用不当,则会给人带来许多多余与累赘之感,让舞蹈作品弄巧成拙,以致破坏舞蹈作品之美感。

二、生活化道具在舞蹈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解释作品内涵

创造出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往往离不开生活化道具的有效使用。生活化道具能够助力编导与演员更加有效地、更直观地表现出舞蹈作品之内涵、舞蹈作品中所刻画出的人物角色特点。以《快乐的甲板》这部舞蹈为例,在这部舞蹈中就巧妙地使用了栏杆与刷子,也使用了桶与拖把等生活道具。观众一看到这些生活化道具则可以比较容易发现舞者之身份就是舰队上的海军。通过这些生活化的道具,以及舞蹈演员一些比较夸张的舞蹈动作,我们的观众可以领悟到海军战士一种在狭小的工作环境中努力工作,而充满快乐的情景。由此可见,生活化道具能够较好地解释出作品的内涵,表达出演员之真实意境。

(二)丰富舞蹈表意

舞者要在舞蹈作品中充分展示出自己的美丽的形象,顺利完成舞蹈艺术之创造,则需要使用一些生活化道具以辅助提高观众之视觉冲击力,达到虚实结合、以虚表实之境界,使得形象和表意能够有机地统一起来,进而让舞蹈表意更加凸显出来。以《咱爸咱妈》为例,舞蹈中有一个扁担,这个道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生活化道具,在舞蹈中得到了巧妙地运用,通过扁担可以让两个人的联系更加紧密,有时是这部舞蹈作品造型之支点,有时却是一种劳动性的工具。同时,舞蹈作品中的两个人有时疲惫、有时冲撞,可以扁担却从头到尾成了这两个人的生活中的重要的支柱性力量。假如在这副舞蹈作品中没有这个生活化道具--扁担,则两个人难以产生感情纽带,难以诠释这两个人在生活中不离不弃之意境。

(三)渲染舞蹈氛围

舞蹈演员的动作延伸可以借助生活道具进行实施,如果生活化道具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则可以让舞台空间得到更广阔的运用,可以让舞者与场景,以及时空与动作更加有效地融为在一体,让舞蹈场面更加具有层次感,对舞蹈氛围的营造更加明显。此时,观众与舞蹈演员就可以更好地形成情感共鸣。以《龙的传人》这个舞蹈为例,这部舞蹈作品接近尾声时,出现了红旗缓慢地升起来,现场响起了音乐,这面红旗与小水手之船桨共同上下舞动着。待音乐停下来之后,红旗与船桨仍然在继续地舞动着。通过红旗与船桨等生活化道具的有效使用,舞台就会有效地延伸出了舞者之激情,让舞蹈更加气氛更加炽烈,观众视觉冲击更丰富

三、结语

大众舞蹈与舞蹈创作的融合研究 篇5

一、促进大众舞蹈和舞蹈创作融合的原因分析

1、二者的艺术同源性

实际上不管是大众舞蹈还是舞蹈创作都是以生活为根本的,所以从这点上来讲二者在艺术上是具有同源性的,早在远古时期舞蹈就融入到了生活当中,并且随着生活的积累,舞蹈有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和源泉。我们知道舞蹈是一种高于生活的艺术,但同时也在不断的走向大众,那么这就要求舞蹈创作要更多的和大众舞蹈贴近,而二者的同源性就使得二者的靠近成为了可能。例如朝鲜舞蹈《农乐舞》本身就是大众舞蹈,其创作来源于农民劳作后的放松及对丰收的祈求,属于一种自娱性极强的大众舞蹈,当前经过舞蹈创作这种大众舞蹈在经过加工和提炼之后已经被搬上了舞台,成为了一种能够观赏性的舞蹈形式。生活为大众舞蹈、舞蹈创作提供了素材,也正是因为有了生活才能够创造出不同的舞蹈,反之舞蹈也是生活的一种提炼。

2、二者在形象塑造上都具有典型化

舞蹈不可能将生活包罗万象,那么舞蹈就需要将生活当中的人和物进行提炼及创作,并且在提炼和创作的过程当中是非常注意典型化的,大众舞蹈的典型化形象塑造考察的是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创作的典型化形象是基于生活而对艺术的一种提炼和加工,所以说不管是大众舞蹈还是舞蹈创作都是一种对典型化的捕捉,而捕捉的成功与否对于舞蹈的成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大众舞蹈对舞蹈创作的影响

1、大众舞蹈丰富了舞蹈的创作形式

大众舞蹈作为一种非职业的舞蹈,不同的社会阶层都可以参与进来,具有极强的群众性、地域性和自娱性,而这些大众舞蹈也对舞蹈创作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例如大秧歌是我国民间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众舞蹈形式,产生于小农经济,其中的很多动作都来自于生活,是一种祈求丰收的舞蹈。这种舞蹈形式以其广泛参与性和传承性流传至今。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就是借助于大秧歌这种大众舞蹈的地域特色来进行秧歌艺人的人生描绘,其创作的形式来源于大秧歌。艺术是来源于又高于生活的一种生活表现形式,而大众舞蹈这种舞蹈形式则为舞蹈艺术形式及动作注入了新鲜的养料和血液,使得舞蹈创作形式更为丰富。

2、大众舞蹈影响舞蹈创作的形象

舞蹈作品中所表现的舞蹈形象是极具艺术性和感染力的,能够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当中受到感染,从而和舞者产生共鸣。大众舞蹈所具有的自娱性和生活性为舞蹈创作提供了感染性,大众舞蹈中丰富的生活基础为舞蹈创作的形象提供了源泉,使得舞蹈作品更具美感和生命力。例如曾在电视舞蹈大赛中表演的《顶碗舞》,其创作就来源于蒙古族的一种大众舞蹈形式,在大众舞蹈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并在舞蹈的动作和难度上进行了相应的提高,在动作构图上进行了创新,使得舞蹈创作成为了一种审美创作活动。

3、大众舞蹈为舞蹈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审美空间

舞蹈审美创作本身就是舞蹈创作者生活再现的过程,舞蹈创作者生活、教育、成长环境的不同,舞蹈的诠释和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所以才会有了千姿百态的舞蹈形式。成功的舞蹈是需要与观众产生共鸣的,需要深入观众内心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大众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大众舞蹈在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时候,还使得民众的审美情操得到了提高。而大众文化也对舞蹈创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不管是社会还是国家都要求舞蹈创作要符合生活、符合社会的发展,那么大众舞蹈本身所具有的自娱性质就为舞蹈创作提供出了更多的创作空间。我们知道大众舞蹈是人民群众所创作的,那么这种舞蹈形式当中就凝聚了人们对美最原始的、最本质的渴望,所以在舞蹈创作的过程当中将大众舞蹈的这种对美的渴望融入其中,舞蹈艺术自然也就实现了与时俱进的目标。现代人随着社会、科技等的发展,文化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那么对于舞蹈当中的美就有了更多的感触和体会,同时还有很大的一部分人愿意加入到舞蹈的传播活动中,那么这也要求舞蹈创作要能够更贴近于大众需求,才能够保证群众的参与和传播。

三、大众舞蹈与舞蹈创作的融合趋势

当前我国对大众文化的越来越重视,大众舞蹈符合大众文化的需求,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是紧跟时代的一种艺术形式,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社会凝聚力的创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大众舞蹈所具有的这种魅力和作用必然会引领舞蹈创作的发展,而舞蹈创作必然会越来越靠近大众舞蹈,为舞蹈创作者提供更多的方向和感悟,为舞蹈创作搭建出更为宽广的平台,所以未来舞蹈创作一方面会更多的从大众舞蹈中提取素材,另外一方面还将会和大众舞蹈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舞蹈形式。

四、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创作和大众舞蹈不断的进行着融合,这即是大众文化发展的需求,也是因为二者所具有的同源性及在事物和人物形象塑造上同样具有的典型性,而大众舞蹈一方面丰富了舞蹈的创作形式,另外一方面还影响了舞蹈创作的形象,为舞蹈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审美空间。在舞蹈创作中融入更多的大众舞蹈元素,才能够使舞蹈创作更具魅力,也同时能够让大众舞蹈的道路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郭俊峰,张妍,著.从生活到艺术民间自娱性舞蹈与舞台表演艺术[J].舞蹈杂志,2011.

上一篇:企业办公管理系统下一篇:传统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