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改变生活

2024-10-25

舞蹈改变生活(精选3篇)

舞蹈改变生活 篇1

对本期杂志有何见解?

来信请寄: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8号《尚舞》杂志编辑部, 邮编:100061

也可登陆尚舞官方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dancefashion

腾讯微博:http://t.qq.com/dancefashion

尚舞E-mail:dancefashion@163.com

请注意留下详细的地址和联系电话, 来信被选登的读者可以获得精美礼品一份。

@微生活

@全球舞蹈社

学舞者, 在韧练的基础上, 要学会动脑筋, 多体会舞蹈动作的要领。一味的苦练, 只能是增加体能和耐力, 不一定练出优美的舞姿和内涵。

@湖南林力武:

如果想要在舞蹈上出人头地, 首先就要耐得住寂寞, 因为成功的钥匙往往就藏在寂寞的口袋里。对于那些成功舞者, 人们总是惊叹于他们夺目的光环, 却很少看到他们成功之前的寂寞。“宁忍一时之寂寞, 不受一世之凄凉。”只要能在每一个寂寞的日子里辛勤耕耘, 总有一天, 你会看到成功的花儿朵朵绽放。

@Kenky Feng:

你跳舞的时候会遇到各种问题, 一些人会试图去评价你, 而你也许会改变自己的风格, 因为你想让别人喜欢你认可你, 但是你会丢失你原有的东西。请你记住这点:你跳舞是为你自己而舞, 并不是别人。你只需要继续坚持并且保持自己原有的东西就好。

@国家大剧院

纪莲说:“其实最初人们还诟病我仅有技术, 但对我来说别人说什么无所谓, 我在乎的是观众看到了什么!技术很重要, 所有现代大师都经过严格的古典训练, 那是一个基础。”努里耶夫曾说:“古典训练是一剂良药, 你总不想吃药, 但那真的有好处!”

理性舞者or感性舞者

尖选手的表现与发挥已经给予了我一些启发, 再加上看到《尚舞》中对于前三甲的访谈录, 更是对我产生了莫大的心理影响。我在之中看到了理性舞者和感性舞者的区别, 但是我却没法定义自己的位置。这让我倍感疑惑, 不知该往何处发展才更好?

丛润滋上海

丛润滋:向大师看齐, 永葆一颗爱舞的心;舞蹈的路, 适合自己才是最好。

——《尚舞》

想说, 跳好探戈不容易

我本是一个性格安静的人, 所以更偏爱优雅的标准舞。学跳标准舞3年, 最大的感慨便是:探戈舞, 想说爱你不容易, 想要跳好你, 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标准舞中, 探戈舞是最特殊的。好在从《教父Fabio讲舞解惑》一文中, 获取到一些小技巧, 希望能让我与探戈的相处更融洽。

沈钧甯江苏

沈钧甯:舞蹈就是艺术, 本就不是一件易事。但若有心, 无论何种舞, 亦不是难事。愿亲爱的你与探戈早日“永结同心”。

——《尚舞》

思想进步, 舞蹈才会进步

好喜欢1月刊上的封面明星Victor&Anastasia, 他们太甜蜜了!Victor的帅气搭配Anastasia的美貌, 简直是天作之合。而他们在专访中提到的“一定要有正确的思想, 舞蹈才会一直进步”, 也是我极力赞同的!

刘辰洁河北

刘辰洁:是的, 舞蹈跳到最后, 都是思想层次的比拼;层次愈高, 舞蹈愈好;反之, 则愈差。

——《尚舞》

退役, 并不总是伤感

体育舞蹈的竞技特性, 使得所有的选手都逃不掉退役的一天。这也许会让选手感到遗憾、心不甘, 但又是项目发展所必须的环节。长江后浪推前浪, 才会有人才辈出的局面, 才会有项目蓬勃发展的局势。所以, 退役, 带来的并不总是伤感, 也有新的希望与寄托。

苏帅广东

苏帅:短短几行字, 却很深刻。的确, 即使退役, 也并不代表舞蹈生涯的结束, 选手们依然可以在另一个舞台上继续散发光芒。

——《尚舞》

眼到手也要到

眼到手不到、四肢不协调是我目前的舞蹈状态。除了要继续增强我的表演意识之外, 我的舞蹈基本功更是得加倍努力。

周忠江西

周忠:基本功是基石。没有良好的基本功做基础, 其他都是浮云。加油!

——《尚舞》

眼妆是点睛之笔

舞蹈妆容中, 眼妆是我的软肋, 老是画不好。往往一支舞还没跳完, 眼妆就花得乱七八糟的。怎么办才好呢?

杨清广东

杨清:熟能生巧之余, 多学些眼部妆容技巧, 会让你速度摆脱“花妆”的困扰。

——《尚舞》

意外, 也会带来期待!

中国年将至, 为了配合化妆师范峻的行程安排, 这一期的舞妆拍摄任务有点“重”——2月刊和3月刊的舞妆定在同一天拍摄。拍摄定在上午9点, 可不知为什么, 今天的交通却格外给力, 才8点多我就到了摄影棚。工作人员睡眼惺忪地给我开了门, 我们就开始等待模特的到来。我说:“范老师, 您知道吗, 我平生最痛恨别人迟到了。”范峻却打俏地说:“早到也挺恨人的!”过了一会儿, 模特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她“出来”的一瞬间我惊呆了, 这个时候多么希望她能“犹抱琵琶半遮面”啊!原来3月刊的模特不知道吃了什么食物不小心皮肤过敏, 脸上长满了红色的小点点。幸亏范老师“妙手回春”, 期待出来的美片, 你一定想象不到模特原本“惨不忍睹”的容颜!

May编辑

加一点色彩, 多一点闪亮

距离2012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总决赛还有将近1个月时, 就已经听说总决赛会场会安排在上海市浦东区的香格里拉酒店。外滩、五星级大酒店、人均900元的饮食标准……所有的一切, 听起来都是那么美好。仅仅是这些外在物质条件的点缀, 这场赛事就已然让人向往之, 更何况它还是中国大奖赛总决赛的对决, 这对体育舞蹈人是何等的诱惑! (哈哈, 所以编辑部的主编也是这样被吸引过去的吗?) 作为2012年中国体育舞蹈圈内的最后一场高规格的赛事, 我对它的到来也是满心期待。不过, 这次出差对于我来说, 还有点特殊。这是我第一次和主编一起出差。小小地爆个料:我们的主编喜欢掐着点赶飞机。这不赶不知道, 一赶, 可是很有可能要误机的。所以, 下一次, 如果再和主编一起出差, 你们说, 我们需不需要在告知他航班信息时私自把时间提前1小时呢?

薇薇编辑

体育舞蹈进校园,改变了什么? 篇2

2013年, 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做出决定, 要求改善美育教学,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2014年,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明确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开设舞蹈课、戏剧课等艺术课程;2015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强调, 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为提升国家软实力作出新贡献;2016年, 随着“两会”中大家对于舞蹈进校园这个“话题”的再次提出, 不难看出, 无论是国家、社会, 还是各方代表, 对于艺术教育——“舞蹈进校园”早已达成共识。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先生, 在两会上用“好风好雨好时节”这样的形容, 感慨目前“舞蹈进校园”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特别好的大环境之中。“赶上了好时候, 相信最后的成果也会不负众望, 舞蹈教育正是所有青少年真正需要的美育教育。”

究竟改变了什么?

作为目前最受群众欢迎的健身项目之一, 体育舞蹈的大众基础毋庸置疑, 特别是近几年在国家提倡全民健身的号召下, 体育舞蹈项目发展得越来越红火。不过, 这里我们试图探讨的是, 当体育舞蹈真正走进菁菁校园, 走到孩子们身边之后, 究竟会带来哪些不同和改变?

改变NO.1:提到素质教育, 不再只有音乐和美术

说到素质教育这个话题, 难免有老生常谈之嫌。但是, 当提到让孩子接受艺术教育的熏陶时, 恐怕大多数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 都是钢琴、美术等这样的课程。不过, 这样的现象, 随着体育舞蹈进校园之后, 逐渐有了改变。

目前, 随着各中小学在校园美育工作上的积极推进, 尤其在北京, 舞蹈作为一种综合艺术门类, 已经被看作美育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 很多学校为此创建了专门学习舞蹈的平台。如,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就通过舞蹈进课堂的形式, 把一批热爱舞蹈的孩子集结起来, 组成了专门的舞蹈团;北师大二附中在整个高中阶段都开设了常规舞蹈课,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 这最初竟不是源自学校和家长的推动, 而是学生们的主动要求;北京市文化艺术职业学校则是于2014年开始, 与丰台区13所中小学展开合作, 派出优秀的专业教师, 将体育舞蹈的课堂带进普通中小学校园。“这种改变是非常明显的。”北文艺校长刘晓霞说:“音乐、美术进校园大家早已接受了, 对家长来讲好像也是顺理成章的, 比如一说让孩子学钢琴都特别乐意, 但是随着舞蹈进校园, 大家对于素质教育、美育教育的理解也会更宽泛。”

改变NO.2:家长的思想“变革”

南京一九九二体育舞蹈俱乐部, 自2014年开始, 与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的同仁小学展开合作, 将体育舞蹈课程列为了全校一到六年级学生的常规校本课程, 每周每个班进行一到两节体育舞蹈课, 等到了六年级毕业时, 全校还要举办一个专门的舞蹈晚会。将体育舞蹈列为校本课程, 足已可见该学校对于体育舞蹈进校园的重视程度, 同时, 这一举措对老师、家长、学生而言, 势必都将产生思想观念上的转变。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也是一场‘思想的变革’。”王军在接受媒体访问时也提到:“如今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仍然盛行, 但是包括舞蹈在内的美育教育真正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如何让一些学校、教师、家长、学生扭转观念, 充分认识到舞蹈教育的重要意义, 用舞蹈来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 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 同时也是挑战。

改变NO.3:不同的模式——“高参小”

为进一步推动体育舞蹈进校园工作, 以北京市为例, 政府开展了高等学校、社会力量支持中小学体育美育特殊发展工作 (简称“高参小”) , 力图通过这种方式, 进一步带动和提升北京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整体发展。“通过政府调配、统筹资源, 把这些资源充分运用到学校发展上, 这是一种新的模式, 也是很好的尝试。”北京市文化艺术职业学校正是在“高参小”的政策号召下, 与丰台区教委共同发起了“丰台区艺术进校园”活动, 在活动开展的时间里, 北文艺将体育舞蹈带进了13所学校, 先后培训了3000多名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 “高参小”模式的开启,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接受美育教育的权利。“不同于学校里开设的舞蹈选修课或舞蹈社团, 只吸引少数孩子参与, 却放弃了大多数孩子。”

改变NO.4:更丰富的教学方法

每一处挑战, 都必然伴随着改变。当专业舞蹈教师走进中小学课堂, 他们所面临的, 不再是训练有素的赛场选手, 也不是练功房里“摸爬滚打”多年的专业学生, 甚至不是在俱乐部里一步一步进阶的业余爱好者, 他们面对的是一群各具特点的青少年, 他们可能是不了解体育舞蹈, 甚至对此压根不感兴趣的孩子。那么对老师来说, 除了应具备专业舞蹈的技能之外, 还要求具备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 以及掌握多元化的知识体系, 以更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校园里的体育舞蹈课到底该怎么上?讲什么内容?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刘晓霞校长认为, 与按部就班地按照舞蹈学院大纲进行授课的专业课堂不同, 校园里的体育舞蹈课程, 应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法。“校园里的体育舞蹈课堂, 主要是一种普及, 一种兴趣的培养, 因而需要的是一套适合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特性的课程内容。”

改变NO.5:提升社会认知度

高校的积极参与, 以及社会对于体育舞蹈认知度的逐渐提升, 使得体育舞蹈进校园对于各个地方俱乐部而言, 是一种挑战, 更是一次机遇。广州明星体育舞蹈俱乐部在这方面, 应该算是“先行者”里的一份子。2007年开始到现在, 该俱乐部进驻了广州市数十间中小学校园, 大力开展课外体育舞蹈培训活动, 在广州地区的中小学内掀起了体育舞蹈的热潮。

“体育舞蹈在校园中进行普及, 对我们地方俱乐部的发展而言, 一定是一件好事。”南京一九九二体育舞蹈俱乐部负责人李建安老师认为:通过进校园的行为, 不仅让大家了解了体育舞蹈对孩子的帮助和提升, 更重要的是, 使社会对体育舞蹈的认知度得到了提升。“目前, 除了圈内人, 体育舞蹈在社会中的认知度还是比较低的, 如果一个城市里所有的中小学校, 都能把体育舞蹈像足球这样普及起来, 对于现在体育舞蹈在社会中的认知度, 是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的。”

改变NO.6:师资、生源、就业……多方共赢

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 是每一所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当体育舞蹈进入校园成为了现实, 在教师人才的需求上, 也会发生极大的改变。目前得到的数据是, 全国中小学舞蹈教师的数量存在严重缺口。但可喜的是, 随着艺术教育的大力普及, 近3年国内舞蹈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在整体上都趋于上升趋势。目前, 北京市教委不仅对北京现有的舞蹈教师进行连续多年的培训, 而且还着手为农村地区招聘了大量的新晋舞蹈教师。

有师资上的“缺口”, 自然就有对于生源的“渴求”, 对于专业院校来说, 这无疑又是一个好消息。学习者的基数增加了, 让各个专业院校招生时, 也有了更好的生源及更多的选择。同时在就业方面, 各地对于教师的需求也让从事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 不用再把“当选手比赛、出成绩”视为自己的唯一“出路”。由此看来, 体育舞蹈进校园, 是一件多方共赢的好事, 如同冯双白的那句“好风好雨好时节”, 今天, 在政府、社会团体、高校的通力合作之下, 不仅仅意味着校园舞蹈的春天来了, 更确切地说, 是“美育的春天来了”。

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负责北京丰台区13所中小学校的业余课外舞蹈培训, 让北文艺在艺术进校园这个大趋势中, 走在了先列。“我们是属于政府购买的社会力量, 政府给予一部分资金到学校, 我们在每周的课余时间, 派出老师进行舞蹈培训, 主要的课程由拉丁舞、标准舞、中国舞3个舞种组成。”校长刘晓霞介绍到。“学舞蹈有什么好处大家都知道, 你看从舞蹈学院里走出来的男孩女孩, 个个都挺拔有气质, 这就是最直观的益处。”作为教育者, 最关心的就是学生们究竟能从舞蹈课里收获什么:“学习舞蹈的经历, 对孩子来说是一生受益的。除了坐在课桌前的文化课学习, 肢体的练习让孩子的思维和身体都得到了锻炼, 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亟待解决的问题:师资

对于专业院校来说, 舞蹈进校园让他们在招生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但是同时, 也面临着一些“窘境”。“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 都是教授专业学生的老师, 不同于幼教毕业的教师, 他们的专业化背景反而成为了他们进入校园的一道‘屏障’。”不仅如此, 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 也亟需创新。“校园里的舞蹈课, 应符合普遍青少年儿童的要求, 完全按照专业的安排去上课是肯定不行的, 这对老师来讲, 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探索:将体育舞蹈列入校本课程

将体育舞蹈课, 列入普通小学的常规课表内, 这样的合作对南京一九九二体育舞蹈俱乐部来讲, 算是一个新的挑战。“包括上课的教案, 都是由我们俱乐部自己来探索的, 虽然之前教的都也是业余班的学生, 但是他们对于舞蹈的认知, 跟没有接触过体育舞蹈的普通小学生是不一样的。”在李建安老师看来, 体育舞蹈进校园, 不是为了培养冠军选手。“同仁小学的校长, 为什么会选择体育舞蹈这个项目?是因为他希望通过体育舞蹈这个载体, 让孩子在学校通过音乐、肢体, 感受到美的存在。”

通过音乐, 通过舞蹈, 塑造孩子正确优雅的身体形态, 而后将其转化至他的行为举止之间, 这是李建安心中对于体育舞蹈进校园探索之路的最好诠释。“我们希望练过体育舞蹈的孩子, 在人群中是一眼就能瞧出来的, 他们知道什么样的穿着是得体的, 更知道如何与人礼貌地交流。”

不存在的危机感:流动才能让圈子“活”起来

当一个事件成为热点之后, 总会出现不同的“声音”。随着体育舞蹈在校园中愈加得到普及, 一些地方俱乐部也产生了“忧虑”:既然学校里就能提供这样的课程, 会不会以后专门来俱乐部学习的学生人数就会减少了呢?对此, 李建安提出了这样一个反问:“南京新街口商业圈, 目前是中国最大最繁华的商业圈之一, 但是, 上世纪80年代时, 我印象中这个地方只有两家商城, 可是现在你看, 仅新街口就有将近有几十家商场, 是不是原有的商家就一定‘死掉’了呢?”

毫无疑问, 只要俱乐部自身“过硬”, 体育舞蹈传播得越广, 学习人数越多, 就越是好事。“目前, 对体育舞蹈产业来说, 尽管处在国家提倡的大环境里, 但转来转去都是在这个‘潭子’里打转, 没有流动起来, 没有流动到大社会中去。”之所以还没有被社会广泛认可, 就是因为空间没有流动起来。“如果现在的中小学校, 真的都能把体育舞蹈作为一项常规课程, 这应是所有俱乐部都期盼的事情才对。”

选择什么形式的素质教育, 是每个家庭都关心的问题

2013年, 明星俱乐部结合“阳光体育活动”丰富青少年大课间的契机, 在广州市流花路小学里大力推广体育舞蹈课程, 不仅帮助该小学成立了自己的舞蹈队, 更是将标准舞这一舞蹈形式引入校园。当看到所有孩子在操场上舞起《校园华尔兹》这一场面时, 相信每一位体育舞蹈人都会为之欣慰。

“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 怎样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 以及选择什么形式的素质教育, 是每个家庭非常关心的问题。”明星俱乐部负责人徐文敏这样看待体育舞蹈进校园这一举措:“一些家长可能担心孩子的文化课成绩, 其实, 课业和舞蹈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体育舞蹈的学习要求孩子集中精力, 同时也是对其模仿、理解、思考能力的锻炼, 潜移默化中, 孩子会将这些能力运用到文化课的学习之上。”

实例传送

Representative

学校代表

北京文化艺术职业学校

2014年开始, 北文艺与北京丰台区教委以“政府购买, 学校给予师资支持”进行合作, 开展了“丰台区艺术进校园”活动。活动开展至今, 北文艺派出了拉丁舞、摩登舞、中国舞教师走进了13所中小学校园内, 先后培训学生3000余名。

Representative

俱乐部代表

南京一九九二体育舞蹈俱乐部

早在1995年, 南京一九九二体育舞蹈俱乐部就曾与当地一所中专院校合作, 将体育舞蹈作为该校内的业余可选课程, 开始了“进校园”的初体验;2000年, 当时的“特长生”政策, 让体育舞蹈瞬间成了许多学生追逐的“目标”, 南京当地的中华中学、十三中学这样的名校也都分别在初中部和高中部设立了体育特长生的指标, 招收体育舞蹈学生, 但是人数名额较少;2014年, 随着艺术进校园的普及发展, 南京一九九二体育舞蹈俱乐部正式与南京玄武区同仁小学携手合作, 将体育舞蹈列入了该校的常规课程表之内。

Representative

广州明星体育舞蹈俱乐部

自2007年起, 广州明星体育舞蹈俱乐部就一直在探索俱乐部发展的新模式。数年间, 俱乐部通过多元培训、竞赛演出等形式在校园里全面开展体育舞蹈活动, 将体育舞蹈课堂推向了广州十余间中小学校。

舞蹈是改变体能的最佳方法 篇3

关键词:舞蹈,体质,形体

舞蹈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 其以优美的肢体语言展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反映着健康向上的外在形象。因此, 舞蹈对于改善于人的体质, 提高人的体能,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事实也一再证明, 舞蹈也是改变体能的最佳方法和途径。

一、舞蹈能改善人的体质

舞蹈改变体能, 也是古人早已体验和证明的正确结论。我们知道, 原始先民主要是用身体的动作来沟通信息, 交流思想感情。他们运用各种手势动作和面部表情使对方理解自己的意思。原始人的舞蹈和原始人的生产劳动密切相关, 原始人舞蹈是对原始人的劳动生活的反映。原始社会的舞蹈主要是对狩猎劳动的模仿。狩猎舞蹈不仅表现了捕获动物的过程, 还是对动物的模仿, 这些狩猎舞蹈很好地锻炼了刚刚脱离猿类, 开始迈向人类历程的人脑、人手和人的躯体。人类思维最早显现的火花是对动物的模仿。他们模仿得非常像, 他们认为, 只有模仿得像, 才能在捕猎过程中获胜。人类就是这样不断地通过对各种不同动物的模仿, 提高了大脑思维能力, 使身体更灵活, 使骨骼、肌肉、韧带得到发展, 使人的肢体成为协调关联的整体, 使人类的体质得到完善的发展。在高度完善的体质基础上, 人类又创造了表现人的身体动作的舞蹈。而舞蹈又使人的体质得到更充分的锻炼。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 我国先民对形体的理解是强健、高大和雄伟的气魄,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先民的审美观。汉代时发展了“百戏”, “角抵”是角力、角抵的武术表演, “百戏”吸收了外国的各种杂技技艺, “角抵”“百戏”都是表现人体各种高难技艺的艺术。古人不仅在神话中, 而且还利用许多乐舞来赞美英雄的外貌和力量, 称颂英雄气慨。这是由于古人为与自然抗争, 向严酷的自然索取生存条件而造成的, 他要有强健的身躯才能抗病抗灾, 才能求得生存的保障, 于是, 训练人体素质的各种技艺随之产生。古人注重旺盛的生命力、雄浑的魅力, 这一传统思维与后世人体美的概念中注重精神素质即气质、风度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不仅中国古人注重人体强健, 欧洲先祖也同样如此, 尤其是古希腊人, 他们更崇尚人体健美, 还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健美的造型艺术史料。古希腊男人为了在竞技场上向观众炫耀健美的体型, 平日里经常在烈日下锻炼身体, 他们喜爱采用跑、跳、投掷、健身舞蹈来进行形体美的锻炼。女子平时也注重锻炼身体, 她们通过舞蹈的形式, 即使自己拥有健美而且窈窕的形体, 又练就了健康的体魄。

由此可见, 舞蹈对于提高身体素质、确保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所以, 我们不仅要把舞蹈作为一种艺术来欣赏, 更要把它作为改变体质的重要途径去实践, 在进行自我形体设计的时候, 首先一定要分析一下自己形体状况, 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一种舞蹈。除了体育健美舞蹈之外, 我们还可以用其他多种形式的舞蹈来活动来锻炼自己, 如芭蕾舞、现代舞、民族民间舞、古典舞、戏典舞蹈等。

二、舞蹈能塑造形体

用芭蕾舞塑造自我形体被广大群众所认同, 并开始实行。芭蕾舞是起源于意大利, 生长在法国, 成熟于俄罗斯, 盛行于世界的古典舞种, 它是在古希腊人体艺术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希腊是最早认识人体美的国家。芭蕾舞艺术就是在树立人文、反对教会的禁欲、提倡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背景下产生的。它首先发祥于意大利。当时的意大利是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迅速的国家, 它位于地中海沿岸, 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带头者, 芭蕾艺术自然最早在那儿产生。最初的芭蕾艺术称为“席间芭蕾”由男女贵族自己饰演, 舞蹈内容一般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故事。这种舞蹈活动对当时那些四体不勤的贵族们来说, 无疑是最重要的带有娱乐性的健身活动。

芭蕾艺术的真正形成, 是在路易十四执政的法国宫廷。路易十四身为法国国王, 自然有很大的号召力, 在他的提倡下, 宫廷芭蕾逐渐在全法国兴盛起来。路易十四本人也很喜欢跳舞, 从小就参加芭蕾演出, 曾获得“太阳王”的美名。他认为芭蕾艺术能够提高君王的威望以及显示法国国力。这就如同现在一个国家的体育能力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是否强盛一样。在路易十四的支持下, 宫廷芭蕾得到迅速发展, 在突出表现人体美的原则指导下, 古典芭蕾的舞蹈技术规范及芭蕾舞的表演风格被制定出来了。如双腿外开、脚的五种位置、手的七位等, 它们构成了古典芭蕾的美学核心。几百年来, 法国的芭蕾舞技术规范塑造出了一批批璀璨夺目、形体优美、舞姿辉煌的舞蹈明星。

芭蕾舞艺术的成熟是在俄罗斯, 其代表作为柴科夫斯基作曲的三大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芭蕾舞的教学体系也比法国芭蕾舞技术规范更加科学、系统、完整。俄国的芭蕾艺术是在吸收了意大利和丹麦学派的精华, 又结合本民族的审美特点和本民族的人体形体特点基础上创立的一套新教学体系, 并对芭蕾舞的主要动作进行分类, 既不放弃古典芭蕾的严格规范, 又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鲜明个性, 使先开条件并不太好的演员有了惊人的软开度, 很高的弹跳力, 流畅和谐的舞姿动态, 典雅优美的气质。俄罗斯芭蕾舞体系至今影响着世界。我国舞界最高学府北京舞蹈学院的芭蕾教学体系基本上是采用了俄罗斯的教学方法, 并且又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广采捕纳, 进一步完善了这一体系, 为国内外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舞蹈人才。

目前, 我国芭蕾舞基本功训练已不仅仅限在舞蹈学院内部, 它已走出了学院大门, 来到了社会的广阔天地里, 很多人开始运用芭蕾舞来健身、健美、塑造形体。用芭蕾舞塑造人体, 改变体能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 人们再也不会仅把芭蕾艺术当作只供观赏的舞台艺术, 而是把它请到家里, 亲自学习它、品味它。许多明智者, 他们在自己有限的住房里靠墙边安一根把杆, 再在对面墙上挂一面大镜子, 打开录音机, 放上一段高雅、优美的古典乐曲, 进行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他们挥汗如雨, 努力刻苦地塑造自己形体。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锻炼之后, 冲个澡, 换上干爽的衣裳, 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学习之中, 这是多么充实的生活享受。通过舞蹈来享受艺术、享受生活、锻炼身体、塑造体态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

三、舞蹈有着明显改善形体的功能

人类舞蹈发展的历史一再证明, 舞蹈是改善形体的重要途径。我们给同学们开形体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学生通过舞蹈训练形体, 达到净化心灵、美化行为的目的, 以显示出社会主义时期大、中、小学生应有的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文明开朗的精神风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无论古人, 还是今人, 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男人还是女人, 老人还是小孩, 都在追求一种美, 这种美反映了一定的时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 大学生们已不只待在教室里死啃书本, 他们对生活及未来有着多元化的追求, 有不少人开始注重塑造自身的形体、美化个人言行。他们来上形体课的最大目的, 就是要通过学习舞蹈塑造形体, 把羡慕别人的美好形体转变为努力塑造美化自我形体。

芭蕾舞演员优美的舞姿, 杨丽萍的美妙舞蹈以及与此相类似的依靠形体和动作而展示的美一直为我们羡慕。然而, 间接地感受终究只是间接, 当我们选择舞蹈作为形体健美方式以及经历了的形体锻炼以后, 我们会获得许多“只有亲身体会才能获得”的感受。我们学习舞蹈, 并不是要成为一名舞蹈演员, 而是要通过舞蹈动作来锻炼自己的身体, 提高身体素质、美化形体、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精神气质。

我们知道舞蹈学校和专业歌舞团体里对舞蹈演员的形体条件要求很苛刻, 她们除了有一副天生丽质的身材之外, 还是加上十年八年艰苦的形体训练才能走上舞台, 否则就不能较好地完成各种动作技巧, 在舞台上形象也不美。而作为我们普通人, 过去往往有一个思想误区, 认为反正也不搞舞蹈, 没必要注意形体,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观念。现代社会注重人的综合能力, 也注重人的外在形象和精神面貌, 要求一专多能, 多才多艺。人们蕴藏着多种潜能, 只要被开发出来, 接受各种信息的刺激就能够改变人的思维过程, 促进人的多元化的智力发展。

遗传素质差不多的人, 成长、发展差异很大, 最重要的原因是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有些人没有去搞舞蹈, 一是因为他不具备舞蹈形体的条件;二是他从小没有接受舞蹈信息的刺激, 对舞蹈不喜欢;三是认为搞舞蹈太苦太累, 工作寿命太短。这其中大部分人是由于从小没有接受舞蹈信息的刺激, 抑制了舞蹈才能的发展, 长大后就自认为天生不会跳舞。其实人人都具备舞蹈的本能。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语言不发达时期, 人们靠手舞足蹈来抒情达意。人在孩提咿呀学语阶段, 也是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稍大一些, 就喜欢在悦耳愉快的乐声中唱歌舞蹈, 只是在长大后没有接受系统的舞蹈教育, 因而潜在的舞蹈能力便渐渐消退了。当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能力要求愈来愈高, 除了你要有一门专业之外, 还要求你通晓其他学科, 要有健康的身体、灵活敏捷的思维, 还要有充沛的精力、优美的形体和高雅的气质。为达到此目的, 舞蹈便是其中的一种途径。

上一篇:环境演变下一篇:声乐艺术的情感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