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的舞蹈创编

2024-05-21

基于生活的舞蹈创编(共5篇)

基于生活的舞蹈创编 篇1

“艺术的本质是独创的, 是只有通过每一个个体才能实现的”。校园舞蹈教学更是具有其显著特点, 正是因为有了独特的个性, 每个舞蹈作品都会像注入了新鲜血液一样, 具象地绽放在缤纷的校园舞台上。

文昌中学创作的优秀保留舞蹈作品《河韵》, 以现代舞的形式演绎着文昌河的历史巨变。作品以环保的理念为主题表现了曾几何时, 文昌河在哭泣流泪, 河道狭窄, 环境污染, 洪水泛滥, 伤痕累累;而今时今日, 母亲河经河道整治, 河水变清, 直化宽化, 绿化美化, 焕然一新……22名少女演绎着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圣洁美丽的执著追求, 看那浅绿色的长裙与飘带, 聆听那悠扬的背景音乐, 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源远流长的古老文昌河的历史, 是她养育了文昌世代人民, 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丰富的文化底蕴沉淀, 造就了文昌人淳朴的民风, 勤奋劳作, 莘莘学子, 积极上进。文昌河生生不息的流淌不仅流向大海, 更是通向海外, 中西合璧的文化特征, 使文昌具有了今天的高度文明, 也使文昌人变得更加聪明、健康而有力量, 更加能顺应时代潮流的演进。地方文化———这是该作品独树一帜的个性特点。

为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促进艺术教育的不断创新, 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我们创编了反映新时代中学生校园生活, 展示青少年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的舞品———《莺歌》。舞品旨在演绎潮流时尚, 莺歌舞动, 青春激情, 全方位碰撞出令人惊奇的火花。她唯美地体现了中学生的豪情壮志, 讴歌了时代的进步, 让学子们感受生命的洗礼, 情感的博爱, 感受在科学昌明的今天, 在如梭的黄金岁月里, 对美好生活的执著向往, 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校园文化, 学生特点, 时尚服饰是该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

校园舞蹈《快乐假日》, 周末, 大海边, 沙滩旁, 椰林深处, 留下了孩子们健康快乐活泼好动的身影, 他们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 少女们银铃般的笑声及轻盈如玉带飘舞的风采, 男孩子们的豪放更犹如银河奔泻, 他们在繁茂青翠的椰林间来回穿流跳跃,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 体验着美妙而令人难忘的快乐假日。舞蹈充满了时代感和激情奔放的情感, 演绎了海岛椰乡少年在周末踏青时的快乐情景。作品富于浓郁的地方特色, 学生特点, 时代特征, 展现了新时代下校园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孩子们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个性张扬, 地方方言, 妙趣横生的生活对话, 正是该作品别具一格的个性特点。

上述舞蹈作品曾先后参加省级、国家级、国际级舞蹈大赛, 均创佳绩。三个作品之间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却各有风采。相同点:都以学生来表现, 都是高中段学生, 女生居多, 音乐都取材于各国优秀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都有男或女主角, 都有高难度技巧表现, 个性化都比较突出;不同点:各具风格, 各具魅力, 反应的主题各不相同, 有体现人文自然、地方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情节舞蹈;有反应校园生活, 表现心路历程、内心情感变化的校园情绪舞蹈;有反应学生丰富多彩假期生活的情景舞蹈。舞蹈作品个性化, 舞蹈突显每个舞者的自我超越, 富有地方特色、个性特点突出。

由于各原创校园舞蹈没有固定的模式, 需要千变万化, 现实中, 我们仍存在着许多的疑点、疑惑、迷茫、不定性, 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思考、探索、追求与实践。

从舞蹈史的角度看, 许多风格性极强的舞种都是由个性介入而生发出新的风采, 使原有舞种更加完善。舞蹈的创作源于生活, 其动机元素取材于生活中每一细节, 校园舞蹈创编, 主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活动, 在身边发生的每一件平凡而生动的故事, 也可以是心理变化的一个漫长而又浪漫的成长过程。因此, 每个学生舞者, 都有自己不同的一面, 个性使他们更具人格魅力。而有了艺术个性, 才能逐渐形成“艺术风格”。获得成功的校园舞蹈创作往往都具备浓厚的校园文化生活基础, 都散发出纯朴的学生生活气息。所以, 要想使我们的作品都具有个性和风格, 舞者必须热爱生活, 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理解生活, 表现生活, 创建生活。除此外, 要创作出一部完整且完美的校园舞蹈作品, 还需要更多的知识, 不断地积累、体验和实践。

的确, 艺术源于生活却更是一种生活的再创造。没有创新, 就无所谓个性与风格, 我们都将为艺术创作而毕生努力。作为一名不断学习校园舞蹈编导的创编者, 在各方面自认为都很欠缺,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创作道路上, 根据教育审美要求, 不断地探索、开拓与创新。在创舞的旅途中, 在永远的学习与修正中自我完善, 自我超越, 从而逐渐形成自己作品的“个性与风格”。

基于生活的舞蹈创编 篇2

【关键词】幼儿舞蹈 元素融入 舞蹈教学 技能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15-01

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幼儿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更具有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幼儿教师在教幼儿创编幼儿舞蹈时要根据幼儿生理及年龄特点加以引导,同时更应该注重舞蹈元素的融入。

作为幼儿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的探讨,教会幼儿生动、形象、活泼的舞蹈,并提高幼儿生活的情趣,反映幼儿的生活、想法和态度。幼儿舞蹈是通过身体动作,幼儿语言和戏剧表演和音乐结合,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趣,实现文学、音乐、舞蹈的结合的综合艺术,并陶冶幼儿的性情,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实现舞蹈教学,让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并激发幼儿的表现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潜能。教师要给幼儿创造感受和表现的情境,创造宽松的表达空间,并收获舞蹈教学的效果。

一、重视幼儿舞蹈题材和音乐的融入

1.教师要重视幼儿音乐素材的选择

教师要重视选择幼儿的舞蹈题材,并重视选择音乐鲜明、新颖有趣的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发展幼儿的想象思维,并形成教育意义。选择的舞蹈要充满生活气息,抒发幼儿的情感,重视舞蹈的编排,要选择幼儿熟悉的生活,重视幼儿体验生活带来表演的惊喜,凸显舞蹈的活力等。教师带领学生舞蹈能为幼儿提供感情宣泄的舞台,让幼儿参与生活,做生活中不可能的事,優化幼儿的生活习惯,让幼儿受到环境的陶冶,并提高生活的热情,融进生活的情趣,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让幼儿更欢快、活跃。

2.教师要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

教师要让幼儿感受音乐,领会音乐的意境,重视在音乐中融进情感的艺术,重视表情和动作的添加,教育幼儿正确地感知音乐的节奏,把握舞蹈的旋律,发挥想象力。教师要重视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教育幼儿提高适应能力,重视领会音乐表达的情感,获得音乐的体验,能跳出舞蹈的韵味,并在幼儿的舞蹈中增添神韵,让幼儿融入音乐作品中提高音乐的想象能力和感受能力。教师要教育幼儿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参与音乐的畅游,获得美的体验,成为舞蹈的精灵,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师要增加学生音乐中获得的愉悦的心情,重视让幼儿感受音乐作品里的真实情境,充分表现自己的想法,发挥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充分体验音乐后,做出贴切的音乐动作,并进行舞蹈中的感情交流,让学生表演的时候更加表情丰富,轻松活泼。

3.激发幼儿参与创编,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进行舞蹈教学时,可以引入幼儿创编动作,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形象性,难易性,重视提高幼儿的感受能力,让幼儿更简明、形象、生动、直观地增强感受能力,重视提高动作的幅度,增大活动量,并提高幼儿的能力, 让幼儿的动作衔接和变化更富有规律,容易记住。教师可以选择舞蹈中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幼儿舞蹈动作,进行简化、分解和组合、加工,重视选择肌肉的控制能力,重视身体的平衡。教师要选择适合幼儿的动作,重视幼儿独立的个体,学会独特的表达方式,并为幼儿创造创作空间,让幼儿说出自己的表达方式,增进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增加幼儿舞蹈的元素,让幼儿成为舞蹈参与者,成为舞蹈的主人,并教育幼儿说出想法,鼓励幼儿按照想象进行表达,这样就能全面提高教师的舞蹈教学水平了。

二、广开思路,提高幼儿舞蹈表演力

教师要教育幼儿选择舞蹈动作的时候,尊重幼儿的想法并让幼儿和教师一起参与舞蹈动作的编排,确定舞蹈的道具和服装,重视舞蹈创编动作的优化,实现服装和道具的运用,重视避免画蛇添足,增加自己创编的舞蹈的类型的认识,并根据舞蹈的需要来设计舞蹈的服装和道具,教育幼儿经过激烈的争辩,来重视教师和幼儿一起用好冲锋枪,服装用好军装,并戴好大盖帽,让幼儿更加威风;教师也要重视幼儿动作的选择,教育幼儿练习舞蹈动作,重视幼儿一起把走、跑、爬等动作连接起来,交替进行,表现出不同的乐段,教育幼儿动作有起有伏、动静结合,散发生趣。有了幼儿的参与,幼儿的舞蹈就是思维的载体,反映出幼儿的喜好和对事物的精彩看法。

三、舞蹈队形变化要和音乐融为一体

幼儿舞蹈的队形是根据音乐来设计的,简单清晰。变换队形的时候要细致均匀,实现穿插跑位的合理化,避免偏台和拥挤,并在编排舞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队形和队形之间变化的合理性,让队形变化清晰可见,增强舞蹈的整体效果。

在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幼儿运用椭圆形和纵队等,并将三角形、圆形、梯形等作为舞蹈队形变换的基础,实现队形简单,让舞蹈更加流畅,充满青春的力量,更加具有青春朝气,并提高效果。幼儿要发挥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并重视给幼儿更多的机会,实现成长的欣喜。

四、在舞蹈教学中,要注重幼儿个性和品德的融入

一个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虽然人的生理条件,尤其是神经系统的特点,对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微小的。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受到社会的各方面的影响和多方面的教育,长期塑造而成的。幼儿舞蹈教育,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易使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因此,幼儿舞蹈也是幼儿形成良好性格的重要工具。舞蹈教学对幼儿品德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

舞蹈教学虽然有难度,但只要教师重视生活的积累,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进行加工锤炼:要用幼儿喜欢的生活形式表现内容,让舞蹈成为幼儿展示自我才华的场所,就能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化的生活方式的形成。使幼儿感觉舞蹈带给人们的美好。教师要积极将难度大的舞蹈化整为点,运用游戏活动掌握舞蹈动作,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会舞蹈,并练就舞蹈基本功,利用游戏进行训练,能增强幼儿的舞蹈能力,并通过舞蹈训练,设计场景,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校园舞蹈的创编技法 篇3

一、校园舞蹈的选材

(一) 观察生活。

编导的观察力、想象力是很重要的, 但这一切都源于生活, 舞蹈编创这要善于用心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细心琢磨, 而作为老师要学会用孩子的视角观察生活, 观察世界, 避免成人化, 这样才能创作出属于孩子的作品。在与学生郊游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并记录让自己心动有感的场面、情境等, 也可以组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收集大量的图片、文字、音乐、录像资料等等, 从而为编导奠基。例如《举手发言》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上课的情景创编的舞蹈。也可以选择根据文学作品童话、寓言故事以及音乐、绘画等进行选材。

(二) 捕捉形象。

捕捉一个舞蹈形象, 要从相应生活中的运动形态和运动规律去寻找和提取, 使之成为这个舞蹈的动态和动律, 它是让观众看到舞蹈时能联想到生活中的人、事、物的载体, 从而让观众认可和接受这个舞蹈。我们通常是从生活中提炼舞蹈形象, 如动物的、自然界的现象、有个性的人物等,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动作、包括手势。又如如儿童舞蹈《āáǎà》中的娃娃步等。从生活中找典型动作:编一个有趣的的形象动作, 只取模仿对象的一个特征, 并且夸张这个特征, 包括情绪, 如少儿舞蹈《大蒲扇的故事》, 夸张煽扇子的动作。还可以从音乐形象中找动作的形象, 如少儿舞蹈《读书郎》。而在民族民间舞蹈创编中可以借用已有的舞蹈动和律动。

(三) 形象模仿。

艺术家们通过对各种动物的与形态的观察和提炼创造形象动作, 丰富舞蹈的语汇与技巧。如:“双飞燕”、“鲤鱼打挺”、“乌龙搅柱”等, 都是对某种动物神形特征的形象刻画。如杨丽萍的《雀之灵》、少儿舞蹈《小蚂蚁》等。动物形象模仿在少儿舞蹈中表现尤为突出, 因为模仿是人类在儿童期认识世界最重要的方式, 对儿童模仿能力的培养也是少儿舞蹈教育的一个重点。舞蹈的人物形象的模仿:如《老伴》《中国妈妈》。舞蹈的植物形象的模仿:如《荷花舞》、《担鲜藕》。舞蹈的内在情感的模仿:如《采蘑菇的小姑娘》。

二、校园舞蹈的构思

舞蹈的构思来源于编导平时对生活的态度, 对艺术的认识与追求。编创者的灵感来自于对生活的思考而迸发的一种情感或者对生活的某种独特的感受、印象。有了丰富的积累, 伴随着一段音乐, 生活的画面、场景就会出现在脑海里。而校园舞蹈的构思就要呈现孩子们的活泼天性, 明显的律动。用巧妙的方式来表达突显的社会题材, 如:校园生活, 留守儿童, 乡土气息, 科技创新, 环保等主题都是构思的源泉活水。

(一) 构思包含技法 (手法、手段) 要独特, 让人意想不到, 如:“一把枪, 四个人”可以构思成, 一个母亲和四个儿子, 当一个个儿子牺牲了, 母亲接过那把枪继续战斗……, 如此安排才能感化观众。另外, 舞蹈开头要吸引人;高潮要让观众意想不到, 让人感动, 过目不忘;结局要独特, 不要让观众猜到。

(二) 构思最重要是“限制”, 限制是舞蹈的根本手段, 并决定舞蹈的风格。如“希望工程”选材时可以限制从书包、书方面想象, 《遥远的爸爸妈妈》限制的是一部电话。

(三) 考虑是否使用道具, 如果用道具要考虑这个道具能否贯穿始终, 能否有助于展示人物形象, 升华人物情感。

(四) 舞蹈的调度, 能渲染舞蹈的气氛, 升华舞蹈的情感, 是加强舞蹈的流动性的美学和构造, 增强舞蹈灵动的生命力, 也决定了音乐、节奏、动作、情绪的不同。调度包括:跑动的调度, 流动 (碎步) , 边做动作边流动, 聚、突散 (跑动的) 、缓聚、缓散, 以点带面、以面带点等。

调度的方向:由东→西, 高→低, 前→后。调度过程要流畅、巧妙, 避免生硬。调度还包括队形变化, 群舞的队形有横、竖、方块、十字形、三角形、八字形、斜线、半圆、园形等。群舞的观赏性不在于队形, 而在于队形的变化, 怎么变?这就是考验编导的水平和智慧。在队形的变化中有编舞的技法产生, 从一个队形到另外一个队形的变化中产生的“巧妙”, 非常重要。如:群舞《节日》, 队形变化非常巧妙, 并在流动的瞬间变化形成。排练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了, 初排时舞蹈的动作、情景、和情绪可以让学生去想象, 去丰富、去创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演员的二度创作, 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又丰富和完善舞蹈的形象塑造。

三、舞蹈的音乐

一是, 先将舞蹈构思好以后, 再找现成的音乐。但音乐的风格、意境、形象与你的构思相近, 再通过剪辑成为你的舞蹈音乐, 这情况比较适合校园舞蹈。

二是, 将你的构思 (意境、人物形象、内容、段落、思想感情等) 告诉作曲家。由作曲家创作后, 再经双方的修改后, 交给音乐制作人, 合成, 这种适合大的比赛, 一些专业团体, 或者有钱舍得投资的单位。

三是, 现成音乐编舞:在音乐里判断人物形象, 音乐给你的灵感, 在音乐里你听出什么景象或人物形象?是什么样的意境?可以表达什么样的主题等等。拿到现成的音乐先做什么?什么都不要去想, 反复听几遍, 听出音乐的结构、节奏、情绪、调性等等。从音乐里判断人物形象, 音乐给编导的灵感是什么, 音乐的意境和主题是什么?用什么形象来表达音乐所描绘的主题。确立人物形象后, 根据音乐确立主题动作。主题动作:必须是最生动, 最能说明问题, 最好变化发展, 必须是贯穿在整个舞蹈中。

需要注意的是舞蹈美作为观赏性的艺术, 舞蹈的动作和音乐, 或者视觉和听觉的吻合, 是塑造舞蹈美的重要手段。但不是音乐快动作也快, 音乐慢动作也慢, 高度吻合但不是同步。

四、校园舞蹈的编创

编导要注重舞蹈所表现的意境、内容和主题思想。要让人们看到舞台上的孩子“玩”得开心, “耍”得带劲。

(一) 主题动作要鲜明。

有趣的形象动作编出之后, 不是闪一下就不存在了, 而是要不断重复, 变化的重复, 并贯穿整个舞蹈中。舞蹈不能拼凑动作, 那样会使舞蹈苍白无力, 索然无味。

主题动作变化有序。任何一个舞蹈动作都存在三个因素:姿态、节奏、动律, 变化主题动作时, 无非是要保留动作当中的其中一个元素, 变化两个元素;或者保留两个, 变化一个。这样既是主题动作的再现, 又是这个动作的发展, 而在变化关系的时候新的动作就产生了, 变化多了, 动作也丰富了。

(二) 舞蹈的语言要明了。

舞蹈的动作在编导眼里就是语言。一个作品如果舞蹈语言不统一, 这种作品将停留在业余状态。创作手法不能张冠李戴, 对于不同的舞蹈语汇、风格、特征、规律等, 了解不彻底就会出现大杂烩, 闹笑话。如:古典舞与芭蕾舞, 不同地区的民族民间舞等等;如藏族舞蹈的颤、开、顺、绕……

编中国民族民间舞, 要把精力放在脚底下, 脚下编好了, 身上就有了。如东北秧歌脚下特点:快起、轻放、慢移。

五、舞蹈的排练

排练的方法有先把整个舞蹈教完后再细排, 边教边细排, 精雕细琢。群舞要练到非常整齐, 动作要到点到位, 群舞就很好看了。表情要根据剧情和意境进行变化, 少儿的表情也需夸张一些。巧妙运用道具, 要解放肢体, 肢体不因道具而约束。排练过程, 编导要不断想象、修改、编排, 要勇于推翻不足, 重新梳理作品。

基于生活的舞蹈创编 篇4

一、舞蹈形象捕捉的典型性和直观性。

形象捕捉是舞蹈形象塑造的首要任务。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 却高于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形象捕捉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 创作者需要细心提取舞蹈形象主体 (单个人物、群像或象征意象) 中最具代表性特征, 用舞蹈语汇组合、拆分、排序的方法把主体形象的情感特征直观的表现在观众面前。形象捕捉的典型性反映了编导对形象把握的准确度。例如在作品《孔乙己》中, 演员蓬乱的头发, 破烂的长衫, 幽默的面部表情和疯癫的步伐把观众直接带入了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中, 动作中孔乙己自欺欺人、贫困潦倒的可怜书生形象被编导巧妙地体现出来。表演上孔乙己不止一次的抄手小跑, 不断东张西望的眼神即幽默诙谐又深入人心。编导仅用短短六分钟时间把《孔乙己》悲惨、矛盾、戏剧的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见形象捕捉的直观性是非常重要因素, 形象的直观性能帮助观众更准确地把握作品主体, 有时甚至可以直观感受到作品的主旨思想, 形象的快速定位及感知更能帮助舞蹈剧情的顺利发展, 作品结构层次的不断递进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因而舞蹈作品思想情感及艺术氛围也能得到升华。

二、把握舞蹈形象在时间与空间中的表现, 提高舞蹈艺术渲染力。

编导把捕捉到的形象进行丰富再创造才能真正地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舞蹈形象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塑造尤为重要。舞蹈的创作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反, 一部好的舞蹈作品也能利用时间与空间的变换到达形韵融合的艺术效果。舞蹈形象在空间中流动产生, 在时间中呈现舞蹈形象的主题意义。舞蹈形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流动、变换创造了形象在作品中的主导地位, 使舞蹈作品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完成作品最终需要的审美表达过程。再者, 编导对舞蹈空间的运用能力也充分反映了编导对舞台的驾驭能力。空间是一个多元化的立体区域, 舞者完全可以利用空间的任何位置进行动态形象创作, 有时舞蹈空间还能帮助编导营造场景, 为舞蹈形象的丰富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舞蹈时间一般分为舞剧时间和单一舞蹈作品时间。编导必须根据舞蹈形象和内容的需要合理地安排时间的分配, 已达到突出主题的主次分明效果。舞蹈形象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整体把握, 有助于突出作品的结构层次, 更能提高舞蹈艺术的渲染力。

三、法则不是一种束缚。

近些年, 随着我国舞蹈事业的不断进步, 舞蹈教学中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主的各种编舞技法在舞蹈专家们的反复实践研究后被高校师生和舞蹈艺术工作者熟知和学习, 肖素华老师编创的交响编舞法、现代舞中的元素编舞法、动作变化十四法等等, 这些技法的出现的确帮助了初学者省去盲目编创的过程, 使创作者更快的走上舞蹈编创的正确道路。同时, 这些编创技法的出现也为舞蹈形象的塑造指明了方向。但事实证明, 单纯追求编创技法的高效运用, 并不一定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2012年3月, 我国著名舞蹈家舒巧老师在第二届中国舞蹈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奖感言中提到:“很多人问我如何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我认为创作就是想怎么编就怎么编”。在舞蹈形象的塑造上, 生活素材的积累以及灵感的瞬间闪现都是舞蹈形象塑造的重要因素。在编舞技法的基础上, 编导者放开思路、体验生活、大胆创新都有可能发现和编创出新颖的舞蹈形象, 创作出更具时代特点、独特的舞蹈作品。

四、舞蹈形象是构成一部舞蹈作品的核心环节。

艺术形象是构成艺术作品物质形态的主要内容。舞蹈形象既是舞蹈美的物质外化和体现, 又是人们感知舞蹈美的主要媒介。编导者会“使未来的人物在头脑中‘活’起来, 并以此为标准, 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素材的仓库中巡视、寻找各种物质材料。然后创作出此时此地此人所有的‘这个’舞蹈形象”。[2]成功的形象塑造, 能使作品的主题思想成功的准确的表达, 作品的审美意境更深刻的体现;在创作中舞蹈形象塑造的核心地位不容忽视, 而在鉴赏者的作品欣赏过程中, 舞蹈形象的成功塑造也是为作品加分的重要筹码。从鉴赏者的角度出发, 特征鲜明的舞蹈形象总会给鉴赏者留下深刻印象。第七届全国舞蹈大赛中作品《中国妈妈》的创作便是如此。在作品中中国妈妈一步一提扎实的收割动作让观众记忆犹新。简单单一的形象动作, 构成了舞蹈的主题形象。不断的强化和渲染的主题让观众联系到中国妈妈的艰辛, 视觉的冲击和强大的震撼力让母爱的伟大触动每个人的心灵。因此我们应该清楚意识到舞蹈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 它是构成一部舞蹈作品的核心环节。

一部好的作品的诞生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对情感的流露, 来源于舞蹈形象的成功塑造。舞蹈形象是编导者对生活美的一种艺术化的体现, 而把生活中的美通过舞蹈形象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就需要编导的细细体会和刻苦钻研了。总而言之, 舞蹈形象的塑造是一个艰辛和创新的过程, 其影响力也是深远的。

参考文献

[1]、隆荫培, 徐尔充著.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0

基于生活的舞蹈创编 篇5

对体育舞蹈专业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

2、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制约了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

当今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学生过分的注重体育舞蹈的“形”, 而忽视“神”, 如单一的注重脚步、动作组合等肢体动作, 忽略了体育舞蹈所表达的实在内涵, 以致教学中出现学好一套基本步组合就学好了基本功、学完了一套双人组合就学好了一个舞种的错误认识。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认识、记忆, 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动作缺乏表现力, 完全不具备传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意义。这样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主动学习的动力。怎样提高学生的神形, 做到神形兼备, 则需要学生具有较优秀的创编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舞姿能力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体育舞蹈动作的创编只是简单的动作的堆砌。

成套动作的创编不是简单的将单个动作罗列在一起, 而是遵循运动人体科学原理、美学法则和体育舞蹈项目的运动规律, 将单个动作有机的联系、和谐而完美的整合在一起、它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没有音乐的体育舞蹈将会失去生命力;舞蹈中将动作和音乐的内涵转化为自身内在的情感, 再借助于身体姿态、技术动作以及面部表情等外部形态持续的表达出来;动作的创造和表演过程中, 总是离不开音乐的, 舞步要与音乐结合才能塑造出完美的形象。目前高校体育舞蹈的创编教学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舞步动作上面, 再来才是与音乐的合练。所以动作套路的成形过程基本上就是考虑动作与动作如何串联、如何衔接顺畅这些纯动作因素。体育舞蹈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假如舞步不能与音乐结合去塑造形象, 那么舞蹈就会变得僵化。所以成功的体育舞蹈创编应该充分的考虑音乐的因素而不是简单的动作堆砌。

(3) 体育舞蹈师资力量的欠缺。

缺乏专业、正规的体育舞蹈教师是目前制约体育舞蹈教学水平提高的最直接因素。体育舞蹈是专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对教师在舞蹈、音乐以及身体素质及实践经验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但由于体育舞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师都是“半路出家”, 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 进修学习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从而造成体育舞蹈教师人才短缺、现任教师自身水平亟待提高的现状。教师本身对于体育舞蹈的创编能力就有所欠缺, 在怎样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上面就更是差强人意。

(4) 高校体育舞蹈课程设置对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创编能力培养的制约。

(5) 目前很多开设了体育舞蹈专业课程的高校, 除了体育舞蹈专门院校之外, 一般的综合性院校体育院系开设体育舞蹈专业, 专业学习时间段均在大三、大四期间, 每周课时设置4至6课时, 大四期间安排一至两个月的专业实习。众所周知, 体育舞蹈涵盖舞种多样, 要求国际标准化基本技术, 具有竞技性体育项目的特点。学习难度高, 教学难度也大。有上述可知, 体育舞蹈的创编能力是掌握大量的动作语汇基础上, 进行动作组合和成套动作编排方面的能力以及对动作要素的处理能力。由于学时的限制, 专业学习时间受限, 致使基本技术水平和动作语汇储备量欠缺。再加上, 实践时间有限, 根据不同对象、任务创编练习的机会也少。等等情况表明, 目前高校体育舞蹈课程设置现状直接制约了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

(6) 学生自身缺乏独特的个性和良好地自信心。

体育舞蹈专业学生舞蹈创编的过程中, 在掌握一定的体育舞蹈基本理论知识、动作技能和技术后,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需要, 对体育舞蹈基本动作进行创新, 在创编的工程中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整个创编过程可归纳为想、编、做、改、写, 这一创编过程要求学生的思维要开阔、要清晰化, 挖掘了学生的创作潜能加入自己的创编模式根据喜好创编出新颖的动作,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展自己的个性, 在展示创编的体育舞蹈得到她人认可时, 对体育舞蹈的兴趣在创编中得到进一步提高, 增强自信心。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认识、记忆, 过分的注重体育舞蹈的“形”, 而忽视“神”, 忽略了体育舞蹈所表达的实在内涵, 制约了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 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对舞蹈创编能力认识不足, 对体育舞蹈基本动作掌握、体育舞蹈动作的选择与编排、动作的细节处理、音乐的理解鉴赏、体育舞蹈创编的目的认识不够清晰。

(3) 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创编意识不够强、创编动作质量低、动作重复较多、脚步动作单一、动作缺乏创新、身体面向变化较少衔接不够紧凑、过度动作变化不流畅。

(4) 体育舞蹈师资力量欠缺, 缺乏专业、正规的体育舞蹈教师, 教师自身对于体育舞蹈的创编能力就有所欠缺, 在怎样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上面就更是差强人意。

(5) 体育舞蹈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学时受限制, 专业学习时间较少, 致使基本技术水平和动作语汇储备量欠缺。

3.2、建议

(1) 加强对体育舞蹈的基本动作、基本技术, 为体育舞蹈的创编打下基础, 并不断的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创新改进能力, 自觉的进行锻炼, 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结合实际自主创新, 提高体育舞蹈的创编能力。

(2) 优化课程结构, 在教材的选择、内容的充实、知识更新、教法等要多样化, 利用自己的变式和变位, 灵活的组织教学, 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施创新教育, 激发学生兴趣和创新精神, 培养创编能力。

(3) 体育舞蹈专业学生体育舞蹈的创编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提高创造性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 独立自主的进行体育舞蹈的原创性创新和自主性创新。

(4)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开拓自主创编体育舞蹈新套路, 并开展自编体育舞蹈大赛, 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锻炼身体, 增进健康, 为学生进行体育舞蹈交流创造平台, 相互交流, 提高组织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锻炼和培养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创编能力, 促进体育舞蹈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丽芳.高校体育舞蹈的创编与发展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9, 20.

[2]沈可, 高晖.浅析创造性思维在高校体育舞蹈教育中的必要性[J].湖北体育科技, 2000, 13.

上一篇:中国地区下一篇:会计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