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通用11篇)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 篇1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教育学者提出了基于协作的小组学习方式, 并经过教学实践验证表明, 这种协作学习方式的教学效果要好于个别化学习和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协作学习形式有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1 网络协作学习
网络支持下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以及基于互联网的传播媒介等相关技术, 多个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学习, 针对同一学习内容相互交流与协作, 以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的的学习方式。协作学习的关键是通过群体学习者的协作沟通交流, 去共同完成特定情境下的学习任务, 并在此过程中, 实现自我知识结构的改进和完善。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方式既能扩大教学规模, 也能兼顾到学习者的个性发展。
2 wiki简介
wiki一词源于夏威夷语, 于2003年8月传入中国。按照程序员的定义, wiki是一种超文本系统, 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 同时也包括一组辅助工具。按照社群的定义, wiki是一种提供“共同创作”网络环境, 每个人都可以任意修改网站上页面的资料。从wiki的这个特点来看, wiki是一种体现开放、合作、平等、共创、共享的网络文化。
在这种工具所创设的网络环境中, 教育者如教师可根据学习需要创建主题, 让学习者根据特定内容发表意见看法或在其他学习者观点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 这样学习者即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又在与其他学习者交流观点的过程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达到增长知识的目的。
3 网络协作学习理论
近百年来, 广大教学学家、教育心理学家基于大量的实践研究和理论总结, 共提出了联结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四类观点。其中, 近些年得到广泛认可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早些时候的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后来发展起来的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中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中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对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和加涅等为代表的认知主义为基础的客观主义传统的有力批判和扬弃基础上, 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来。社会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来源于社会的意义建构, 学习者应在社会情境中积极的相互作用, 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
4 基于wiki的网络协作学习
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协作学习形式, 更多的强调学习者知识建构的社会性。学习者的知识是在学习者之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过程中, 经过反复协商、沟通、妥协, 完成知识的建构。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注意:
4.1 教师角色的定位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 教师自行安排课程内容,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在一般网络学习形式中, 教师也要起到主导作用, 只是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基于社会建构主义构建的学习环境中, 更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性, 教师也是一个学习者。在wiki网络环境中,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改进完善, 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观点发表不同看法。这种师生平等的角色定位, 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而不是被动接受。积极地学习态度更有利于自我知识的获取。
4.2 注重知识的权威性
在基于wiki的学习环境中, 一个同学的观点若存在缺陷, 其他的学习者会及时发现并进行纠正和补充, 使内容不断丰富。但这里是存在出问题的可能性的, 同学们创建的知识是否准确缺乏必要的监督。在这个知识大爆炸时代, 同学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很丰富, 但得到的知识不一定正确。虽然大家在互相进行纠正和改进, 但由于学习者自身知识经验的限制, 有可能最终的知识也是不够准确。在此情况下, 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能以说教的方式强行让学生接受与自身认识不符的知识, 而应该提供足够的理论和事实依据。这样教师就要在不断增强自身素养的同时, 随时关注wiki中大家的看法, 一旦出现较大偏差, 就要以普通学习者的身份加入讨论, 引导大家向正确的方向研究。
4.3 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
Wiki学习环境能否很好的发挥作用, 是以学习者积极端正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其中为前提的。它要求学习者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 把有据可查的知识发表到wiki中。而在实际的学习中, 不能排除有捣乱的学习者, 故意发表错误的言论, 或把别的同学的正确的观点随意更改, 此种情况会明显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和辅导员要在端正学习者态度上下大功夫, 让大家能够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参与协作学习, 才能真正发挥这种学习形式的作用。
总之, 基于wiki的网络协作学习环境, 能够充分发挥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长处, 在学习者相互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虽然在我国实际教学应用中还存在诸多不足, 但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 这种先进的学习形式一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wiki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交流形式得到迅速发展。本文主要从理论上探讨把wiki拿到教学上, 作为网络协作学习的平台的可行性, 并就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wiki,网络协作学习,社会建构主义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 篇2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网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协作学习的兴起,指出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都是网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重要的学习方式,着重阐述了网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关系,并提出了正确处理网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关系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网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
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学习理论、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的完善,网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当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发展重点。同时也应运而生了很多新的理论、新的学说。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就是当前网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研究的热点。毫无疑问,协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但是也不能忽视网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个别化学习的重要作用。个别化学习毕竟是网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它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统,特别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习自主性、独立性的形成,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发展网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时,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让他们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扬长避短,使网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真正成为继传统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后有益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式。
一、基于网络的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
在讨论二者关系之前,首先要弄清楚网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定义。
基于网络的个别化学习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因材施教,通过网络给出不同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选择,为每个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支持,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地点,从而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
二、网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关系
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都是网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他们都体现了网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以“学”为主的特点,但是他们也各有特色,相互联系。
(一)、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各具特点
个别化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自我更新知识,通过自己思考、探索来独立完成学习。它比较适合达到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中大多数层次的学习目标,如学习事实信息、掌握概念和原理、应用信息、概念和原理、形成动作技能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基于网络的协作式学习探索与实践 篇3
关键词 协作学习;网络;计算机公共课
中图分类号:TP3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7)11-0044-0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about Collaborative Learning based-on Network//Yin Chengliang,Yu Qianqian,Wang Jincai
Abstract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has provided the forceful guarantee to medical universities computer public courses in educational reform. This paper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eaching practice. It has made correlative exploration on th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of computer public course in medical university based-on networking and has got fin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collaborative learning;networking;computer public course
Author’s address Computer Staff Room of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 Weifang, Shandong 261042
计算机公共课是高等医学院校最主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工具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实验教学环节薄弱、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辅助专业学习的创新能力不足等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
1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的内涵
协作学习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个人和小组最大化的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通常由4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协作学习环境。
计算机网络技术能提供良好的学习界面、图文声像并茂的感官综合刺激,便于营造一种良好的开放的交互式、自主式的学习环境。这些特点都为协作学习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成员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使用各种网络技术,自觉协调组成协作的小组,共同完成辅导教师针对某一专题提出的学习任务。不但更加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掌握,而且更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主要有7种,分别是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
2 网络协作环境的建立及在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公共课中的应用
2.1 目前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公共课存在的问题
一是开课种类单一,学科不受重视。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预防、麻醉等各专业的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将计算机技术用于其专业领域, 使学生成为既熟悉本专业知识, 又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但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往往只重视学生医学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及辅助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开设课程时把重点放在医学专业课程上,计算机课程仅仅是医学院校中的“小课”。
二是学习内容层次多限于计算机文化基础层次,内容包括了操作系统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网页制作软件等,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需要学生大量的上机练习。
三是学习对象起点不一,学习需要不同。由于地区、学校之间的差异,部分高中毕业生在初中、高中甚至小学就开始学习信息技术,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另一部分学生甚至从没有见过计算机,不懂得计算机的开关机。学生起点不同,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教师又必须按照统一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大班授课,造成一种“有人觉得讲得快,有人觉得讲得慢,教师夹在中间为难”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是学习过程长、教学模式陈旧。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多为1个学年,每周安排2课时(80-100分钟)的理论教学,学习过程漫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培养。在教学模式方面一直使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讲授,学生盲目记忆操作步骤。
2.2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的特点
一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师和学生不再受教室和地域的限制,协作的范围可以从自己班级扩充到班级之间。
二是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建立在由计算机的相关技术搭建的协作平台上实现的,学生要实现最终的学习目标,就必须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学生在不断的协作学习过程中,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这对高等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是一个巨大的有益的补充。
三是在网络协作学习环境下,学生对资源的获取、共享、交流变得更加简捷,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获取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合理利用这些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的鲜明特点,搭建良好的网络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解决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2.3 网络协作环境的建立及使用
网络协作环境主要分为显性和隐性的网络协作环境两大类。所谓显性的网络协作环境主要是指在技术层面上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隐性的网络协作环境主要是指学习者与机器、与人的交互环境,学习氛围,学习策略等促进学习者健康成长、勇于探索的关键因素。
目前,笔者所在院校的校园网络已经进入了良性的运行环境,其软硬件配置相对较高。而网络协作学习硬件平台所需要Web服务器、FTP服务器、DNS服务器、e-mail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校园网络设施已经具备,网络协作学习软件平台主要为软件环境方面,搭建了具有良好交互的计算机学习精品课程网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在线答疑、在线作业提交、教师Blog等模块,建设了在线考试系统、计算机教学资源库,另外还创建了计算机学习QQ群。
该平台在计算机公共课的网络协作学习上的应用很广泛,例如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自行学习精品课程网站上的相关内容,观看教师上课录像,与老师、同学在线交流、在线答疑等。
最为典型的应用实例是在学习完FrontPage内容之后,教师在个人Blog上公布本学期的协作任务为自行组建一个4—6人的小组,建设一个具备初等规模的网站,网站题材不限,同时公布协作任务的详细考核及量分方法,要求3—4天后学生通过e-mail提交excel形式的分组组长、成员等信息及word形式网站总体设计。教师确认分组后,指导学生自行学习专题学习网站上搜索引擎使用、网页制作工具、网页美化工具等内容。接下来的7天为学生自行利用各种即时网络通讯工具(如 QQ、msn等)协作完成网站制作期,少数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还利用了协作工具软件完成任务。7天后教师评阅学生以附件方式提交的网站并反馈教师意见,小组成员再次讨论修改,再次提交协作任务。教师将各小组网站挂在校园网上供各小组互相学习评论,最终完成整个的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短短的1个星期内掌握了怎样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并下载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掌握了FrontPage的使用并制作出了一个界面友好的网站,又综合利用了word、excel等知识制作出了网站总体规划书、小组成员分工表等内容,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3 基于网络的协作式学习模型的探索及实施要求
在基于网络的协作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协作学习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每个小组由1个小组长和4-6个学生组成,教师给出一个任务,在一定时间内由大家合作完成。这样的任务,一般要求小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在组长的协调下完成。
协作学习很多时候也是无形的,不一定要集中或实地进行。比如针对某一个问题,可以建立网络讨论QQ群,有针对性地讨论,再集中意见统一思想,解决问题,使网络的作用发挥尽致。
这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大体可分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组协作—问题提交—反馈—任务完成”几个环节,整个的学习过程可以用图1表示。
实施基于网络的协作式学习对教师以及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对于教师而言,必须要掌握相应的网络技术来辅助教学。教师的职能没有因为失去了课堂而有所削减,反而要凭借自己对网络知识的掌握来进行独到的、合理的问题设计与教学组织以及教学策略的制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应该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态度和思想,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对学生而言,必须积极参与任务的完成,并针对任务提出合理的意见,增加与小组其他成员之间的交互形式和频度,努力学会与小组成员沟通、合作。
4 结语
基于wiki的网络协作学习综述 篇4
wiki发展的历史并不长, 它起源于1995年在PUCC工作的Ward Cunningham为方便社群交流建立的工具———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在建立知识库的过程中, 创造了wiki早先的概念和名称, 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 就是最早的wiki系统。wiki最初主要是面向知识积累的知识库、百科全书或关于某一领域知识站点的应用, 国外优秀的wiki站点如Wikiquote、Wikitravel等, 国内有互动百科、百度百科、搜搜百科、天下维客等。基于wiki的优势和特点, 其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其中也不乏在教育中的应用。[1]
wiki是继Blog之后风靡于互联网的又一种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wiki作为web2.0的创新之作, 以其技术简单易用的优势, 以及所体现的自由平等、开放共享、协作共创的文化精神, 开创了互联网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可擦写网页” (Web一Rw) 时代, 让所有用户都可通过浏览器对wiki资源进行浏览、创建、编辑、删除或恢复, 以便获得最大化个人或集体的学习效果。[2]
2 wiki技术规范和特点
作为网络时代的后起之秀, 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知识共享与创新服务平台, wiki迎合了新时代对于网络新技术的要求。基于集体编辑、维护、协作的精神, 越来越多的用户尝试选择用wiki来搭建适合自己需求的平台。[3]wiki之所以会受到人们的青睐, 主要得益于其技术的精要之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平等开放
在wiki系统中, 每个用户都可对wiki页面的内容进行创建、修改乃至删除, 由此激发了用户的创作欲望, 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用户的积极主动性;[4]同时所有用户都可对wiki页面内容进行维护, 由于用户层次的多样性和对待问题视角态度的差异性, 多人的维护致使wiki页面的内容相对比较全面, 持久的修改和积累使wiki系统内的信息资源日趋完善、精练、准确。
2.2 使用简单
在wiki页面上, 通过用简单的格式标记来取代HTML的复杂格式标记, 用户无需具备有关HTML网页设计的知识, 就可以利用辅助工具轻松自如地实现wiki网站的创建、编辑和维护。[5]随着wiki技术的发展, wiki内容的发布越来越简单, 实现了所见即得的使用方式, 比如在互动百科中, 用户对词条等内容的创建和编辑非常简单, 如同编辑word文本一样, 不存在技术的门槛, 很容易实现wiki资源的建设与维护。
2.3 易于控制
wiki通过文本数据库或关系型数据库对页面信息的修订历史进行动态记录, 保证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调出所有修订的历史信息记录, 实现对不同版本信息的控制。用户既可以查看页面上最新修改的信息, 也可调阅系统保存的历史信息, 通过版本对比功能, 去伪存真, 保证信息的客观性、准确性。
2.4 协作共享
用户可以匿名或实名对wiki页面的信息进行编辑、删除, 在不同知识背景用户的协作下完成知识的修订, 确保了知识的准确性。用户在进行知识的修订过程中, 深度整合现有知识和自身隐性知识, 形成自己的观点, 再加以表达, 在集体、循环的修订中保证知识质量的同时也实现了用户隐性知识的共享, 因此, 协作的过程同时也是用户共享自己知识的过程。
其“人之初, 性本善”的哲学思想让所有用户都拥有对信息进行修改、添加、删除和维护的主动权, 体现了以人为本、集体协作的服务理念。但是难免会有个别用户有意或无意地误改、误删甚至颠倒wiki页面的的信息内容, 导致错误信息的产生。为保证信息内容的客观性、准确性, 更好地发挥wiki平台的优势, wiki在技术上和运行规则上做了包含动态备份更改内容、特殊页面锁定、IP禁止、版本对比、内容更新、沙盒测试、制定编辑规则等技术规范。[6]做到既保证开放性, 又坚持规范性, 降低了用户获取错误信息的风险。
3 wiki应用于协作学习的优势综述
wiki最初的应用主要是面向知识积累的知识库, 随着web2.0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便得到了迅速的扩展。凭着它优异的特性, wiki受到了教育教学的强烈关注, 各种基于wiki的教学探究也相继出现, 预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7]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活动中, wiki更是具有其它软件平台不可替代的优势。
3.1 协作与共享并存, 更有利于资源的共建
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中, 协作小组成员之间强调集体协作、集思广益。在开展协作学习的过程中, 需要学习者发挥集体的协作, 通过贡献各自的知识, 进而相互启发与思维的碰撞, 实现各种隐性、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从而使与协作学习主题相关的内容越来越全面, 可信度越来越高, 最终实现知识资源的建设和共享。通俗地讲wiki平台的内容一方面是学习者相互协作而产生的, 另一方面是由学习者自愿贡献个人知识而产生, 在集体的协作与共享中实现资源的共建。
3.2 交流与互动的结合, 更有利于协作精神的培养
wiki系统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互动的平台, 也提供了便于学习者相互交流的工具。学习者可以通过站内信、留言板等方式进行彼此的交流;还可在协作空间通过成员的互动, 对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相互的协作;也可对学习伙伴的观点提出质疑和修改。学习者在交流和互动中相互协作、共同进退, 有效的促进了学习者之间的协作, 使学习活动更加高效, 在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学习目标的同时也有利于学习者协作精神的培养。
3.3 知识的有序管理, 有利于知识的查找和应用
作为网络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 教学资源直接影响着协作学习的效果。一方面, wiki自身就是一个强大的知识库, 利用wiki允许任何人添加、编辑、删除的特性, 通过学习者的集体协作, 对平台的教学资源进行不断的修改, 使其成为该领域资源的知识库。另一方面, wiki知识库中知识的积累是有序的, 所有知识都是围绕主题进行组织的。围绕主题深入扩展的内容构成了一个有序的知识结构体系, 不会造成网站结构的混乱。基于wiki的知识管理不但有序而且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查找和应用。
3.4 版本控制, 为协作学习提供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也是检验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传统协作学习中单一分数、成绩评价已不能适应网络协作学习的要求。wiki平台, 提供了跟踪记录的功能。学习者在协作学习中每进行的一次编辑、修改, 系统都详细记录下来, 即使删除页面, 管理员也能在系统中找到最初的信息版本。教师通过系统动态记录的信息对个人和集体的学习情况、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 便于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协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更重要的是为教学评价提供了真实的依据。另外, 学习者通过“版本对比”做出适当的自我评价, 促进自身的发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为促进协作学习的开展提供了真实的依据。
3.5 使用简单
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软件, wiki的使用比较简单, 只要了解一些简单的规则和编辑功能, 就可以在wiki上开展协作学习。而且wiki是免费的, 接入网络以后, 就可随意使用。学习者不必掌握HTML知识就能建立自己的网站或建立集体交流协作学习的空间。
4 小结
综上所述, wiki作为协作学习平台提供的独特优势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wiki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试验阶段, 了解和使用wiki的人也不多, 但wiki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研究wiki在协作学习中的应用是有意义的, 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摘要:如何遴选社会性软件, 为支持和开展协作学习提供服务平台, 是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 也是不同学校、教师个体开展协作学习关键的一步。此处选取了web2.0的后起之秀wiki, 并从对集体协作的支持、对学习者个人学习的支持、对协作学习评价支持、对知识管理等进行了详细研究, 为选择和使用这类社会性软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wiki,学习者,协作学习
参考文献
[1]Withers, Rob.Something wiki this way comes[Z].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
[2]陈立华, 徐建初.wiki:网络时代协同工作与知识共享的平台[J].中国信息导报, 2005, 01:51.
[3]衷克定, 郑彬彬.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11, 01:73-79.
[4]陈明.Blog、Wiki在协作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6.
[5]余亮, 黄荣怀.资源、角色结构化对协作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3, 01:32-40.
[6]陈超, 赵越.基于Web2.0和云计算的协作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 2016, 03:101-104.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研究 篇5
关键词:协作学习建构主义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一、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理论概述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协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過程。其特点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面展现问题情境、交互的可控性、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学习者分组方式更为灵活多样、附属角色的隐藏等。与运用在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中的协作学习相比,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具有以下的特点
(1)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媒体的优势
互联网作为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使得任何一个具备上网条件的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便于学习者之间更好地交互,提高了沟通效率,有助于学习者之间进行更为有效的信息组织。很多学生选择网络学习,是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方便灵活,并不是因为他们具有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2)有利于真实情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真实情境的创设,认为它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互联网上图文并茂、丰富多样的多媒体信息,给学习者以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不仅有利于学习者更多更好地获取和保持知识,而且能够为意义构建创设逼真的情境。
(3)超媒体的信息组织形式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思维具有联想特征。超媒体的网状信息组织方式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的特点,便于学习者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习者变被动接受信息为主动接受信息,激发学习者自主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4)互联网提供了多样化的交互形式
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在线交谈、电子白板等多种交互工具的综合运用,使处于不同位置的协作成员可以方便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会话与协作,比传统面授教学中的交流更方便、更灵活、更广泛。这种交互性也是网上教学的最大优势。
(5)学习者之间的合作性增强
在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学习中,学生与教师都是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教师更多的作用是“向导”和“监控者”,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伙伴或教师的帮助自主建构知识,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能动的。
二、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主要有协同、伙伴、竞争、问题解决、角色扮演等。
(1)协同。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提示或者是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协作者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通过彼此的紧密的合作分工来解决问题。
(2)伙伴。是指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结成的伙伴关系。伙伴之间可以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与协商,并从对方那里获得问题解决的思路与灵感。学习伙伴之间的关系一般比较融洽,但也可能会为某个问题的解决产生争论,并在争论中达成共识,进而促进问题的解决。利用计算机网络,使得学生具有更多可选择的不同类型的学习伙伴。
(3)竞争。指两个或多个协作者参与学习的过程,并有辅导教师参加。辅导教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学习者“单独”完成, 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辅导教师和其他学习者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但易造成因竞争而导致协作难以进行的结果。因此,让学习者明确各自任务的完成对保证总目标实现的意义非常重大。竞争可在小组内进行,也可以在小组间进行。
(4)问题解决。该种模式需要首先确定问题。问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其来源也不相同。一般根据学生所学学科与其兴趣确定。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竞争、合作等。问题解决过程中,协作者需要借助虚拟图书馆或互联网查阅资料,为问题解决提供材料与依据。问题解决的最终成果可以是报告、展示或论文,也可以通过汇报的形式。问题解决是协作学习的一种综合性学习模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各种高级认知活动和问题解决与处理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
(5) 角色扮演。就是让不同的学习者,分别扮演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学习者负责解答问题, 而指导者负责检查学习者在解答过程中是否有错误。当学习者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指导者帮助学习者解决疑难。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将会有新的体会。角色扮演的成功将会增加学习者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并可以激发学习者掌握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步骤
协作学习主张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成各个任务,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通过网络进行探索, 学生针对同一任务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的任务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 协作交流, 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 达到学习目标。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一般实施步骤是:
(1)分析学习内容, 确立学习目标
这一环节是将本学习单元的学习目标转化成相关任务, 以任务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驱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习变成学生内在需要, 从而为学生主动构建做准备。教师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一个个的实际任务, 让学生在协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方法与技能。
(2)组成小组, 明确分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组成3-5人的小组。确定学习任务后, 小组成员首先经过讨论与协商, 对任务的目标、要求进行分析, 使小组的每个成员明确完成这个任务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并从这些方案中选定一个最佳方案。要明确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分工定义角色并按学习需要以及自身发展的方向随时调整。在小组中最好有一名小组长, 负责整个小组的统筹协调、整体策划。
(3)自主探索, 积极协作
任务分工明确后, 小组成员各自从不同方面人手, 寻求相关资料来完成任务。这一阶段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阶段, 学生将投人最多时间与精力来设计、开发、解决各自的任务。
(4)交流体会, 引导发言
是学生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步突破重难点、以螺旋上升方式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能够使学生把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形成的初步认知和动作技能, 上升为有意义的知识构建和心智技能。
(5)归纳总结, 评价成果
学生们通过参与协作学习过程, 最终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产生成果作品。这时, 教师应该适时地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归纳总结, 并对整个学习过程及成果进行评价。
四、 结束语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信息时代下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有效地改善网络自主学习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助于培养提高学习者的协作能力和技巧,因而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张晓莉,郑颖立,冯秀琪.基于网络的协作式学习系统的设计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3.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 篇6
协作学习是学生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一起经历各种变化,共同进取的一切相关行为[1]。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即CSCL,结合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和协同学习CL的理论与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和网络来辅助和支持协作学习。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DAI)和多代理系统(MAS)为智能化、交互性强的远程教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也出现了不少远程教学协作模型如基于Web的ICAI模型、基于智能Agent的网络协作模型等,但这些模型通常存在一些缺陷,如智能化不足,无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缺乏交互性,系统通常是以呈现教学内容为主,不能很好地进行协同学习等。
2基于多Agent的远程教学协作学习模型的建立
针对目前CSCL系统的不足,我们引入了学生Agent、教师A-gent、系统管理Agent、任务管理Agent、角色Agent和资源访问A-gent等多个智能代理,建立一个新的基于多Agent的网络协作学习模型。在本模型中我们采用经典的B/A/S结构,即浏览器Browser/代理Agent/中心服务器Server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模型内各层之间在功能上相对独立,各自完成不同的任务便于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2]。
2.1系统的三层体系结构
图1为模型的三层体系结构。
第一层是基于浏览器的远程教学系统用户界面,使用普通的浏览器,是“瘦客户机”型。Web浏览器作为客户层,提供图形用户界面,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它通过HTTP协议从应用层的Web服务器下载超文本页面,同时下载并执行内嵌在页面中的Java applet。这些Java applet中CORBA客户对象通过内部通信机制同协作管理层的Agent对象进行互操作,并能够访问数据层的数据库对象,以协同完成客户请求。运行在用户层的是学生Agent和教师Agent。
第二层是协作管理层,是由Web服务器和应用网关组成。它是整个模型的核心层次,运行在该层的四个主要的Agent:系统管理Agent、小组协作Agent、任务管理Agent、角色管理Agent。当成员登陆进入系统参与协作学习时,这些Agent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发挥作用,保证协同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三层是CORBA对象能访问的所有教学资源库,包括系统所用到的所有数据、知识库各种数据模型库。
2.2系统中各类Agent的结构
2.2.1学生Agent
学生Agent:指参与协作学习的个体Agent,是协作小组Agent的组内成员。学习者以学生身份登陆系统以后会自动生成一个学生Agent,当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时,学习者Agent会记录下学生的一些特征如学习水平、知识接受能力、思维倾向等并记录到相应的参数库。系统感知功能的实现也是在学习者Agent中完成的。学生Agent的内部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2.2.2教师Agent
教师Agent:提供所开设课程的学习资料、维护学科领域知识库、协作任务列表的发布、解答学生的疑问等。
2.2.3系统管理Agent
系统管理Agent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协作小组形成以后,每个协作学习组用一个协作小组Agent进行协作管理,各个协作小组Agent通过系统管理Agent实现组间协作,系统管理Agent管理的任务:1)主动查询各小组协作Agent的状态,收集小组协作Agent的信息;2)接收来自小组协作Agent的请求或结果汇报;3)维护小组模型;4)将有用信息在系统中进行广播;5)组织小组协作Agent完成协作任务等。
2.2.4小组协作Agent
小组协作Agent:小组协作Agent负责小组内学生的协作以及小组间Agent的通信,主要用于管理协作成员的加入与撤离,小组内共享信息的发布,各Agent之间的协调、协作冲突的检测、消除,维护协作信息库等。1)监控小组内学生的协作学习情况;2)小组模型的维护;3)向系统管理Agent发送请求或接收来自系统管理A-gent的信息,或主动发起对系统管理Agent的信息查询;4)向组内学生发送信息:5)对系统中的角色管理Agent,任务管理Agent进行协作管理。
小组协作Agent的结构如图3所示。
2.2.5任务管理Agent
任务管理Agent主要负责将协作学习小组的总问题进行分解,生成原子任务并建立协作学习的任务模型,按照任务分配优化原则在组内进行任务分配。任务管理Agent的结构如图4所示。
2.2.6角色管理Agent
用户登陆后,将请求或学习任务提交给用户Agent,用户A-gent将信息提交给角色管理Agent,得到相应的角色和权限。角色管理Agent的主要任务:1)根据用户注册登陆情况,对用户进行初次角色分配;2)对角色模型进行维护;3)据协作学习模式对角色进行组合;4)根据用户协作学习情况,动态调整角色分配。
2.3角色机制在模型中的应用
在本模型中共定义了三中角色,教师、学生和管理员,分别拥有对应的权限。如学生对于数据库(课件库、答案库、试题库等)拥有读的权限,教师则拥有读与写的权限。对协同规则库,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读写权限。为了对协作学习过程中的网络通信、协作活动进行控制,引入了管理员角色。多个用户可以对应同一个角色,一个用户也可以拥有多个角色。例如教师可以拥有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两种角色,在协作备课时就是担任学生角色。
2.4模型中同步协作学习过程分析
本论文中,针对一个组内的协作学习情况讨论各类型的Agent的协作过程如下:
1)用户以不同身份登录后,系统自动对应产生一个用户Agent(学生Agent、教师Agent或管理员Agent),角色管理Agent已经对用户进行了初次角色分配,分别对应不同的操作权限。
2)一系列具体的任务是由教师Agent给出的,一个任务是由一个协作小组来完成。
3)任务列表给出以后激活系统管理Agent,系统管理Agent被触发获得消息后,以“broadcast”的方式通知每个用户Agent协作学习活动的开始,并组织用户Agent进行小组的选择和划分。对于系统管理Agent,输入的数据是教师发来的任务列表或是系统推荐的协作任务列表,输出的数据是总的协作学习任务列表。
4)用户Agent可以被邀请和主动申请加入某一项小组协作活动。当有其他成员申请加入该协作小组时,小组协作Agent检查成员是否有权限和能够参加自此协作活动,如果同意以后可以加入协作,如果不同意加入,则返回拒绝信息。
5)用户在登陆成功时角色管理Agent已经对用户进行了初次角色分配,根据用户协作学习的情况可以对其进行角色的调整。例如教师进行协同备课时,则是以学生的角色参与协作。小组协作Agent向角色管理Agent发出角色调整的指令,输入的数据是角色模型,学生模型,小组模型,输出数据是角色和学生的映射表。
6)小组成组以后,小组协作Agent通知任务管理Agent进行任务的分解,任务管理Agent执行任务分解,分解的规则参照预先设定的知识库。任务分解以后,任务管理Agent根据任务分配优化算法进行任务推荐分配,完成以后向小组协作Agent回送任务模型和推荐分配列表。任务管理Agent输入的数据是来自小组协作Agent的总任务和学生模型,输出的数据是给定协作学习总任务的子任务表,即任务模型和对应的分配推荐列表。
7)小组协作Agent根据任务管理Agent回送的任务模型和分配推荐列表在小组范围内协调进行任务的分配。
8)最后是任务的执行和结果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小组成员完成了各自的任务,把结果递交给小组协作Agent,小组Agent根据任务完成的时间和质量对学生Agent进行评价并写入学生模型库。
3系统的实现方案和通信机制
为了实现系统的平台无关性,我们可以采用Java与CORBA相结合的技术。CORBA和Java都是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可以很容易地使用Java语言开发CORBA应用。Java语言因其具有动态性、分布性、多线性、与平台无关性和它在分布异构环境中面向对象编程方法和对象序列化、映像API和远程方法调用RMI等优点,最适合该系统的特点[3,4]。Java2平台提供的ORB(Object Reques Broker)可以和任何遵从CORBA规范的ORB互操作,Java Intelligent Agents Library提供了智能Agents的组件,它完全由Java实现。Java Agents Template(JAT)中允许人们通过接口定义好的浏览器和Agents交互,在JAT中允许多个用户浏览器连接到多个Agents。Java IDL(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可实现网络上不同平台的对象相互之间的交互,该技术基于CORBA规范。在代理通信上,我们采用KQML(Knowledge Query and Manipulation Language)。
4结束语
本文结合Web技术和多Agent技术建立了一个远程教学协作学习模型,给出了模型的体系结构,并对其中几个重要的Agen的功能结构进行了描述。该模型具有个性化、智能性、交互性、多角色的特点,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系统[J].中国远程教育,2001(5):42-79.
[2]王益军,赵建民.基于多Agent的网上教学系统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16(8):208-210.
[3]李拥军,王惟言.基于多Agent网际实时教学系统的研究和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18):181-183.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 篇7
一、什么是Wiki
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我们在Web的基础上可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百度知道”和“新浪爱问”都是类似于Wiki的典型应用。Wiki的主要功能就是大家都可以编辑网页,甚至不用注册的普通游客也可以修改。随着在线编辑功能的逐渐加强,编辑一个网页已不再那么麻烦,不像以前需要掌握Wiki编辑的语法,这也为我们采用Wiki提高了可行性。
二、为什么采用Wiki
网络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及基于互联网的传播媒介等相关技术,多个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学习,针对同一学习内容相互交流与协作,以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的的学习方式。Wiki技术所具有的读写并重、版本控制、协作性强和多元评价的特点正好迎合了网络协作学习对支持平台的以上要求。
Wiki是一个开源软件,现在国外有多种可以免费下载的Wiki源代码。其中MediaWiki下载、安装和建站都很简便,也支持中文。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下载这些开源的代码在校园网内组建一个Wiki服务器和校内Wiki站点,也可以在国内的Wiki服务器上免费申请Wiki空间。
三、Wiki平台的搭建
Wiki空间可以自己搭建或免费申请,这里我们采取自己搭建的方法。首先配置一个PHP+MYSQL系统环境,建议使用LAMP (Linux+Apache+Mysql+Php) ,然后把下载下来的Wiki程序 (推荐使用MediaWiki,中文官方网址http://www.mediawiki.org.cn/) 复制到相对应的/www目录下,执行INSTALL,根据页面的提示执行安装即可。
四、具体的应用
在《网络技术应用》选修课中,第二章是“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这一章内容以概念为主,而且理解起来比较生涩,而且缺少实践操作,学生没有过程体会,缺少交流。另外,现在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以,我决定利用Wiki平台,对这一章内容进行教学尝试。
首先确定讨论的问题,在Wiki中就是创建一个讨论的主题或者词条。比如:“什么是域名”、“域名的基本结构”、“IP的概念”、“IP的分类”、“IP地址的设置”等。其次就是讨论。针对确定好的讨论主题,让学生到网上进行信息检索,把初步检索来的结果汇总在Wiki的相关讨论区,再进一步进行修正。由于Wiki自身带的文本编辑器功能太过于单一,因此,我把它的文本编辑器改成了网页使用最多的FCKeditor,它的使用和Word非常相似,上手没有任何难度。学生讨论都很积极,得到了很多相关讨论主题的信息,比如“IP的概念”这一词条,学生一般都能找到相关的解释,在解释之中,又会有一些名词,如“IPV4”、“字节”、“位”等,这些名词又可以利用Wiki的特点,建立新的词条,让学生自己进行分工对这些新的词条进行补充。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复习了前面的知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图1),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如“IP的分类”这一词条涉及二进制、十进制的转换。二进制、十进制的转换虽然不作要求,但对于理解IP分类范围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可以将具体的转换过程显示在网页上,因为包含数学公式,所以利用Wiki的扩展性,我加入了Mimetex.cgi插件专门在网页中显示公式(图2)。知道为什么A类IP范围是1.x y.z~126.x.y.z后,其它范围的记忆就不难了。
五、教师的工作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完全是学生在操作而什么都不做,要扮演的角色很多。一会儿是提问者,一会儿又是解释者,一会儿是协助者,一会儿又是评论者,还要做好管理者。完成整个课题的进程由学生自己把握,教师则起着提醒和督促的作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犯一些小错误,这个时候,教师又是学生思想的开导者。比如有些学生把别人做的删除了,或者写一些跟主题无关的东西。这时,教师除了利用Wiki的历史功能恢复以外,还需要做一些思想工作,对其灌输网络行为道德。
六、评价
为了督促学生加快学习的进度,提高学生积极性,进行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为了方便管理、统计,我设定要注册才能有修改、编辑的权限,然后利用Wiki的扩展性,装了一个统计用户贡献值的插件。主要看学生有没有动手在做,做的质量如何,学生之间有没有相互合作,有没有主动参与意识,有没有明确的目标,等等。学生通过统计可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后阶段的学习。
七、反思
初次接触Wiki使用学生感觉很新鲜,学习兴致和效率也比较高。但随着新鲜感的消失,学习效率往往会下降。同时,由于开放了网络,有些学生可能会浏览一些与教学活动无关的网页,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一些方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另外,对于Wiki更多高级功能的应用,还应该进一步地研究。
八、结语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 篇8
1 网络协作学习
网络协作学习 (Web-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WBCL) , 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 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协作, 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 WBCL是CSCL的一个子集。但从网络学习的强劲发展势头来看, 单机版的学习课件应用程度已日渐降低。因此, 可以把WBCL看作是CSCL的发展, 是协作学习发展的新阶段。
2 QQ环境下网络协作学习的特点
2.1 实时与非实时的交互
QQ环境下网络协作学习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 除了实时在线的交流和讨论之外, QQ离线留言、传文件、QQ邮箱和空间共享也能使学习发生, 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腾迅公司新推出的“2010正式版”新增了丰富的"在线状态"功能, 在原有"在线"、"离开"、"隐身"和"离线"等四种状态的基础上, 新增了"Q我吧"、"忙碌"、"静音"三种状态, 在状态菜单中自由切换, 防止不必要的打扰。实时与非实时的交互内容有文字、音频、视频等;交互人数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 也可以是多对一、多对多。交互和反馈是实现协作学习的必要条件。
2.2 本地与异地相结合
目前大多数农村教师合作学习的QQ群都受到地域限制, 基本是以县、区为单位。实际上, 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基于QQ进行区域性合作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更好的发挥网络QQ的优势, 加强与异地教师的协作学习, 扩大QQ合作学习的范围获得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参与经验, 提高沟通效率、提升交互质量成为社会大环境下的学习, 促进社会化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形成。
2.3交互的平等性
在QQ中, 参与者们首先是朋友, 然后才是学习者, 在这里没有绝对的老师和学生, 也不用怕教育局长和校长的级别压制, 如果教育局长和校长也参与进来, 他们也一定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这里寻找“满足”。各位参与者所处的环境无非是各自熟悉的空间, 计算机支持的网络环境和QQ人性化的友好界面。排除了外界的压力和内心的芥蒂, 平等的交流和真实的反馈刚好凸显了利用QQ合作学习的特性, 增强了学习者的内心凝聚力。
2.4共享丰富的资源
与专题学习网站、网络课程等不同, QQ软件本身并没有多少学习资源, 它只是一个即时通讯的工具, 为学习者提供交流和学习的一个空间, 学习者完全可以利用网络中其他共享资源, 如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各种现代化的先进手段, 其中包括可供学习者选择的、丰富的和随时可得的、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 (包括文本、图形、声音、视频和动画等) 。各种方法和策略的支持, 使得协作学习者既因为面临各种挑战而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求知欲, 又不会因为困难重重而陷入窘境, 失去兴趣与自信。每个学习者将个人资源拿到QQ中共享, 在庞大的人力资源背景下, 将会积累更丰富的资源。
3 QQ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中的应用
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有7种: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协作学习模式的选择由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决定。协作学习的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学习者自主学习阶段、协商对话阶段和意义建构阶段。基于QQ的协作学习也不例外。
3.1在个人自主学习阶段中的应用
通过QQ的浏览共享或群共享功能, 教师可以把学习目标、任务和相关的学习材料放到共享里。学习者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 就可以浏览或下载共享里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3.2在协商会话阶段中的应用。
个人自主学习阶段结束后, 通过QQ强大的文字、语音、视频和群聊等功能, 学习者可以就自己的问题和别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在这一阶段, 教师也要参与进来讨论, 以便对某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
3.3在意义建构阶段中的应用。
学习者在充分掌握了学习资源并和小组成员协作交流后, 不但巩固了自己原有的知识, 还对新的知识进行了意义建构。学习者可以通过QQ的共享功能把学到的新知识呈现出来, 以便教师和其他的协作小组成员对其进行评价或提出修改意见, 最终形成自己稳固的知识结构。
4利用QQ进行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案例
利用QQ进行合作学习, 必须要掌握QQ各种功能的使用, 熟练的应用这些功能才能实现在QQ里与其他学习者一起学习。这些功能对于城市中经常使用QQ的老师可能比较容易, 但是对于大部分农村教师来说, 有些功能确实从未用过, 也不知道有何用途。针对此类学习者, 笔者设计了“认识QQ”这个利用QQ进行的协作学习活动, 可以说是QQ合作学习的第一个内容, 也可以说是为后续的QQ合作学习搭建支架。
认识QQ
4.1学习目标
(1) 通过本次学习, 认识QQ的多种功能。 (2) 对QQ的各种功能进行练习, 熟练运用这些功能参与小组活动。
4.2学习过程:
(1) 导言。各位老师大家好, 从今天开始, 我们就要正式利用QQ进行学习了, 既然要利用QQ, 就要对QQ的功能十分了解。我想有些老师可能是QQ的老用户了, 包括我自己用QQ也已经10年了, 可是我们对QQ的功能到底了解多少呢?那么我们的第一个话题就是“QQ能干什么?”希望各位老师踊跃发言。 (2) 资料学习。老师们总结了很多的功能, 但有一些功能还不被我们熟知, 我在“共享”中发布了一些材料, 请老师们下载, 自己浏览。下载的方法是:点击“共享”按扭, 用鼠标单击“QQ资料”, 选中此文件, 在出现的界面下方有一个图标, 点击此图标下载被选中的文件, 选择下载文件的路径, 双击打开文件。
传送文件的方法是:在QQ群里, 双击右下方框里组织者的头像, 打开与组织者单独聊天的对话框, 单击图标, 选择要传送的文件, 点击“打开”, 等待组织者接收。仍然单击界面上方的“共享”按钮, 单击界面下方的图标, 在打开对话框里选择要上传的文件, 点击“确定”。如果文件上传成功, 文件会显示在空白处。 (3) 查遗补缺。通过对资料的学习, 我们发现还有哪些功能我们没有用过, 还有疑问, 或者还没有掌握, 由各小组组长负责, 总结本小组老师的问题, 提交给管理员。 (4) 针对问题, 解决问题。小组练习各种功能的使用, 组织者对有疑问环节播放视频捕获片断, 给老师讲解, 如“QQ截图”“远程协助”等。
QQ截图工具的使用方法是:在QQ登陆的状态下, 按住键盘上的CTRL+ALT+A, 鼠标变成彩色, 左上方出现一个提示框, 按下鼠标左键, 拖动选择要截取的范围, 选择好以后双击鼠标左键, 保存图像, 在需要添加的位置点击右键选择粘贴即可。单击右键可以重新选择截取范围, 按ESC键或者单击鼠标右键退出。
课堂练习:将好友的头像截取2个发到空间里来。
远程协助的使用方法是:在QQ界面上方, 点击应用按钮, 选择第二个图标, 等待您的请求被对方接受, 您请求协助地对象必须在线。对方如果接受, 再确认接受, 就可以使对方控制你的桌面, 帮助你完成任务, 如果不想让对方控制, 可以同时按下SHIFT+ESC, 释放控制。
课堂练习:发出对一位老师的远程协助申请, 让其他老师帮助自己修改, 然后交换。有一条养眼的做法:把白皑皑的窗口变成淡淡的苹果绿。方法是:桌面-右键-属性-外观-高级-项目-窗口-颜色-其它, 色调设为85, 饱和度设为90, 亮度设为205。然后单击[添加到自定义颜色]-确定一路确定。
(5) 休闲娱乐。通过给对方播放音乐, 让大家休息, 并练习互相播放语音资料。
(6) 活动评价。组织者对活动中积极参与的教师给与肯定, 对两个小组的表现给与评价, 并对不发言和还有问题的老师进行单独帮助, 分配组长承担远程协助的任务。
(7) 课后扩展。请各位老师在群空间中发表第一篇日志, 题目为《我在QQ上学到了———》, 不光要谈学到的知识, 还要谈心得体会, 日志字数不限, 但要求恳切、真实, 时间不超过一星期。
参考文献
[1]谢舒潇, 黎景培.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2 (8) .
[2]赵国庆等.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基于WebCL平台的协作学习之实践研究.http://218.22.0.27/lunwen/L01122714.html, 05/11/2004.
[3]姚劲松.新媒体中人际传播的回归与超越——以即时通讯工具QQ为例[J]当代传播.2006 (6) .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 篇9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各个成员之间利用计算机等相关设备进行相互交流, 突破时间和活动空间的限制, 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高效的进行交流和协作。人类的学习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同样也具有群体性、交互性、分布性和协作性。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辅助和支持协作学习, 它强调利用计算机支持学生同伴之间的交互活动。通常的协作学习系统的学习过程为:学习成员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 每个学习小组以学习作为相互协作的目标;活动成员分别担任不一样的角色, 同时可以随着项目任务的进展改变自己的角色。协作学习系统包括同步和异步学习系统;协作活动需要通过电子邮箱、QQ、论坛、视频会议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 以达到共同协同工作的目的。
2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模型
基于根据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我们给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模型的系统建模。根据系统的功能模块, 系统角色应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 故本文把系统角色分为3类子系统:
⑴Teacher’s MAS (T-MAS) :教师Multi-Agent子系统
⑵Student’s MAS (S-MAS) :学生Multi-Agent子系统
⑶Administrator’s MAS (A-MAS) :管理员Multi-Agent子系统
根据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课程活动进程, 可以得出教师和学生既是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 也是活动目标的制定者。管理人员通过参加模板等活动设计, 对模板和其余信息进行管理。可以看出,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课程的实质是对其三个不同子系统进行建模, 基于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模型建模如图1所示。
A-MAS模块负责各种模板的建立、删除和改动等管理工作;负责学生和课程的管理, 如学生学籍管理、课程信息管理等。T-MAS模块中的策略Agent帮助教师从模板库中得到管理模板和评价模板, 并根据模板制定实施策略和评价策略。T-MAS模块中的执行Agent依照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策略, 帮助教师顺利开展教学任务。S-MAS模块中的策略Agent帮助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师指定的课程目标, 制定满足教师项目要求的项目实施办法。S-MAS模块中的的执行Agent依照项目实施策略和协商机制, 帮助学生按照项目的进度要求完成教师制定的项目计划。
3 系统运作环境
系统运作环境如图2所示。
4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根据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模型的分析, 系统架构表达如图3。
管理员、教师和学生分别通过自有的接入子系统和Internet与服务器进行连接, IIS服务器提供文件资源共享空间、知识讨论空间和资源搜索服务, Ftp服务器提供作业提交和下载服务, 数据库服务器对课程信息库、策略库、模板库和共享资源库、系统协作运行库和数据处理规则库进行管理。
我们给出教师接入子系统对课程实施的步骤为:
Step1:由教师的需求从策略库中读取策略模板;
Step2:老师在该模板的各个Phase间划分Checkpoint, 并且设置对应的Check Time。每个Checkpoint包含的Phase是指Checkpoint与前一个Checkpoint之间的所有Phase。默认最后一个检查点为最后一个Phase结束时间。这样就把课程用Checkpoint划分为若干个Phase的集, Checkpoint与Phase的对应关系可表达成:
其中, i表示Phase的Inner Number, Phase与Checkpoint的对应关系是N:1, 即保证Phase集不重复, 并且Phase之间顺序不能更改。
Step3:系统自动把各个Checkpoint对应的Phase所属的Delivery附加到Checkpoint的作业要求列表 (Homework RequirementnList, HRL) 中, 即假如Phase i对应的Delivery表达为:, 则由系统自动产生的Checkpoint对应的HRL为
Step4:老师在HRL中选择要求学生提交的文件名, 并且设置对应的HDT (系统默认把HDT设为该Homework所属的Checkpoint的CT) 。老师也可以在Checkpoint添加自定义文件。
此外, 系统在上述过程的每一步自动检查老师的输入是否符合规范。在最后提交之前, 系统会进一步检查所有的设定是否合理。
5 结论
把网络环境进入到协作学习课程中, 建立了一个能够适应不同教学需要的课程计划系统,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能够加强学生之间异步远程协作, 为未来的学习指引了方向。
参考文献
[1]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安晓飞, 黄志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写作学习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年04期.
[3]翟蓉.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的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年01月.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 篇10
协作学习是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需要协作,越来越注重协作精神的培养。协作意识和协作技巧与能力,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网络协作学习”也在目前各地的教学中被开始重视和应用。但是网络协作学习常常还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因而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网络协作学习只是走过场,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教师对此困惑也较大。基于以上原因,特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寻找、诊断、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制订解决对策,使网络协作学习能真正起到改进课堂教学机制、教学方式及教学的组织形式,切实培养、提升学生的协作意识、协作能力与协作精神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与谈话、听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分别对新余六中初中部学生,进行网络协作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调查后还对相关老师、学生进行相应的座谈了解,并深入课堂进行了验证性听课。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涉及多个方面问题:网络协作学习的认识和兴趣;网络协作学习的分组形式;网络协作学习活动的内容;网络协作学习活动过程;网络协作学习活动效果。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逐次统计以及与有关教师、学生的座谈及深入课堂听课,看到当前学生对网络协作学习的意义、作用认识比较充分,老师提出的协作讨论的问题较有价值,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小学生网络协作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没有以协作意识、协作能力和协作精神培养为根本,仅仅流于形式,使协作学习作为新课改精神在课堂上一种时尚的表现。主要表现在:
1.小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据调查,尽管四人一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组合职数,但凝固单一的小组协作形式,逐步产生的不平等地位,网络协作学习内部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使网络协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得不到培养。“在网络协作学习过程中你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吗?”选择回答经常的占11%,偶尔回答的占77%,几乎不回答的占12%。其中选择后两个答案的都是自认为学习成绩中等或不太好的。
2.在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协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协作学习前没有作预先的准备,想到哪说到哪,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从“你们班网络协作学习有明确分工吗?”这一问题的统计的结果90%认为没有或有时有;从“你班网络协作学习老师提出问题后什么时间讨论?”选择老师提出问题就讨论的占19%,独立思考后讨论的占32%,两者兼有占49%;从“你每次网络协作学习时知道应怎么做吗?”选择知道的仅占40%的结果;以及从“在网络协作学习中,如果对某个问题有争论,你会怎么做?”选择听学习优秀同学的占32%,选择记录下来全班讨论的占66%,选择不了了之的占2%等情形来看,网络协作学习还没有真正协作起来。
3.教师片面追求课堂网络协作学习这一形式,并在网络协作学习中充当了不正当的角色从问卷调查中的大多数问题及师生座谈、听课中了解到教师对网络协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协作学习过程往往是匆匆开始、草草收场,对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讨论最后总喜欢以其认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来评定网络协作学习所得出的不同的各种结论。
通过对调查问卷及谈话、听课情况的反馈分析,笔者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师生对网络协作学习的认识不够明确。通过与教师的交谈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仅仅把网络协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问卷中少数学生认为协作学习轻松好玩,而它真正的意义却在培养学生充分的协作意识、协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2.学生协作意识较差,协作技能较低。协作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往往导致协作活动流于形式,对如何开展协作学习感到困惑,不知所措;对讨论过程中结论、问题等缺少记录、比较、分析,造成协作成员讨论时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即草草了事,讨论很难深入,协作学习难以落到实处。
3.小组协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19%的同学选择老师提出问题就讨论,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研究,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协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思考问题的程度不会缜密、深刻,致使对问题的研究讨论难以深化。
4.缺少评价激励机制。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掌握了一种科学合理的网络协作学习评价的方式和技巧,能促进协作学习效果的提高。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看,评价的方式可以调节群体的成员学习性质和方式,从而改善、协调群体内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而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泛泛说一说某某小组表现不错,某某同学表现尤佳了事,没有针对性、有个性的评价。
五、思考与建议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强化角色意识开展协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应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协作小组,采用“组内协作,组外竞争”的机制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协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负责者、记录员、资料员、评分员、汇报员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协作的可能性,使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事做,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协作的效率。
2.注重协作意识、协作能力、协作精神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尤其是表述自己新的观点和思想,并以虚心诚恳的态度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等,在协作中让各人的智慧大放异彩。
3.切实加强交流与评价小组之间缺乏交流与评价,容易迷失方向、产生冲突。让学生之间把协作的学习情况进行大组充分交流并对之进行适当的评价,既可以拓展思维,营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环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交往协作能力。如果评价以小组为对象,必然导制学生小组或群体之间竞争性行为,群体之间的竞争又促进群体内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学生之间的协作与帮助远远比教师仅仅针对学生个体的指导性行为更有效力。为了不致使班级群体出现分化、敌对的现象,可以考虑在一定的时期内按适当比例更换小组的成员构成,对学生尽可能的采取积极、多元多维的评价方式和标准,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 篇11
关键词:高职高专,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全球化意味着需要探索更多不同的教学模式。依托于深圳及珠三角地区软件产业的优势, 基于现有的丰富的地域资源, 探索适合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模式,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当前高职网络课程教学的现状
在常规教学模式中, 讲授模式是最经典的, 以教师为主的班级授课制,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 学生的主体地位、个体地位受到限制。而且, 由于授课时间有限, 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 会担心时间不够而不鼓励其他答案的出现, 有些想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担心回答错没面子而放弃这种主动学习的机会, 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不到促进性的发展。
高职高专学生自信心相对不足, 希望被人肯定, 不受人命令。在传统教学中, 如果不能正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或被安排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就会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在网络教学中, 学生大多数时间面对的是机器, 可以不断尝试而不用担心丢面子, 多次尝试有利于强化学习。
网络教学平台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综合, 充分合理的使用网络教学平台, 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健全人格, 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现有的网络教学仍然是根据授课计划, 周4学时2节理论2节实践, 理论课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实践课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过程, 采用“项目驱动式”的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简单的传统课堂在网络上的延伸, 内容和形式没有摆脱教案加题库的格式, 交互性不强, 协作学习少。
很多学生选择网络学习, 是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方便灵活, 并不是因为他们具有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和探究性, 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认知策略按照图1流程完成学习过程, 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2 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培养策略
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是网络课程最大的优势。自主学习适用于知识获得阶段, 协作学习适用于知识运用阶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二者形成互补关系。但网络教学时空分离, 缺乏实时的监控, 对于大多数学生, 仅凭学习的热情难以维持下去, 提供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 以及完善的监控评价机制, 帮助学生完成整个学习的过程。
2.1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而不是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是整体水平不高, 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 但网络学习认知策略把握不好;个体自主学习能力差异较大, 有的学生能很好的适应网络学习, 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较少, 从而很好地完成学业, 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网络自主学习的形式, 在学习方法、人际交流等方面都遇到困难, 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指导, 从按部就班的学习到自定步调, 自定目标的学习, 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整个学习的过程,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同时, 自主学习不等于自由学习, 应提供不断连续的学习评价, 保证学生学习流畅进行。
2.2 协作学习
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 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交流空间, 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 增强思考问题的能力, 人际交往的能力。基于网络学习平台, 以小组形式, 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 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任务。图2给出协作学习实现过程。
2.3 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
自主学习不等于孤立学习, 自主学习强调独立性和主动性, 但不排斥交流与合作。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模式不同, 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 能够针对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有利于学生在不同的看法中进行交叉思考,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基础和立足点。完成知识的获取, 才能进行相应的操作。
*协作学习是对自主学习的促进和升华。相互提出和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促进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 以便获得更高层次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由学生自己决定该学什么, 自主决定进度。协作学习通过和学习同伴的合作,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避免理解的片面性和误解。表1给出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研究目标和能力构成。
基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关系, 在具体的课程中, 如图3所示, 首先创设情境, 选择和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任务设计学习情境, 保证学习情境和课程内容有关, 不偏离课程目标, 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其次确定问题, 针对当前学习目标, 给出学生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进行自主学习, 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 完成知识获取阶段。协作学习, 学习小组成员分工、讨论、交流,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完成知识运用阶段。
3 举例说明
《SQLServer数据库开发》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在建设和实施面向高职高专的《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网络课程时, 从界面设计、内容组织、教学实施以及监控机制等方面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SQLServer数据库开发》网络课程的界面如图4所示, 色彩符合人的视觉规律, 清晰、简洁、大气, 颜色搭配合理。以亮色调为主的画面, 会给人以明快、爽朗和高雅的印象, 统一字体和字色, 因为没有人喜欢复杂的东西, 保证一次性呈现的信息量有限。
提供图文并茂的内容, 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每一部分内容都由重点难点、内容、小结组成, 重点难点明确本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 小结是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 并录制整个教学过程, 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 再现教学的全过程。每个单元的表现形式不同, 有些详细, 有些简单, 有些具体, 有些抽象, 以链接交互式学习的方式将每个单元需要用到的内容组织在一起提供给学生。图5给出是否同意录像和满意录像的调查结果, 94%的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使用到课程视频, 83%的学生对课程视频的效果满意, 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视频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监控机制。给出总体学习目标、学习情景目标、小组学习目标、个人学习目标, 同时通过课程跟踪统计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 如图6所示, 给出了课程24小时内的计时用量, 约束学生持续的完成整个学习的过程。
《SQLServer数据库开发》网络课程构图简洁大方, 构思清晰, 有主线, 有完整的学习情境, 注重场景设计。具体内容的组织和雕刻充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需求,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深度挖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知识意义建构的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目标。
4 结语
面向高职高专的学生, 为他们提供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 与传统的纸质教材相比, 网络课程有着惊人的高密度,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可以提出平时在课堂上难以启齿的问题, 积极主动的和小组成员协作学习。多媒体、交互式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信息表达方式, 可以提高学生的效率和趣味性, 形成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普适的职业资格, 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建良.高职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7.
[2]赵学信.网络环境下学习模式探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6.
[3]陈永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整合与课程设计教学探讨与设计[J].福建电脑, 2007年第2期.
[4]邱国强.交互式方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学术交流, 2002年第31卷第4期.
[5]李彦明.交互性教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及初步应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8年第7卷第4期.
[6]李洪洋, 郭川军.网络课程——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与开发[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6月第2期.
[7]潘洁媚.探索与研究主体性学习的网络型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 2004.
[8]冯秀琪.网络环境中的交互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 2003.8.
[9]颜红.基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07.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推荐阅读:
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论文07-21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综述11-30
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08-27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教学论文11-05
基于网络技术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探讨10-19
基于博客的网络教研10-29
基于博客的网络营销09-15
基于网络下的作文教学10-16
基于BP网络的企业信息05-14
基于矿井3G的通信网络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