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2024-08-27

基于网络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共9篇)

基于网络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篇1

摘要:国内外商务英语理论和实践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基于网络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尚不多见。因此,在这方面开展研究尤为必要。网络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依赖于虚拟现实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网络交流工具、交互式数字化综合训练平台或系统技术支持。

关键词:网络;商务英语;实践教学

一、引言

商务英语是20世纪5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全球经济贸易交往日益频繁,英语在商贸领域中的使用越发广泛,商务英语专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热门专业之一。国外研究者们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材建设等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形成商务英语理论教学体系。自1985年开始,我国设立了职业大学,近年来又成立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界开始对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虽然国内外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网络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尚不多见。因此,在这方面开展研究尤为必要。

二、非网络与网络商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对比分析 非网络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是指课堂、实训室等校园环境以及实训基地、实习单位等校外环境下的专业实践教学。网络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则指校园网、局域网、互联网等网络环境下的专业实践教学。两者都强调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英语语言技能、商贸业务技能、办公文秘技能为实操、实训主要内容,但在实践设备、实践内容、实践过程、实践形式、实践特点、实践环境、自主程度、监管手段、考核与评估和师生关系上,两者存在根本区别。见下表。非网络与网络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比较项目非网络实践教学网络实践教学实践设备真实的商务办公实训设备,如电脑、打字机、电话机、复印机、传真机、碎纸机等。虚拟的语言、商务实训室及商务办公设施。实践内容由于线性、静态的有限资源,实践内容缺乏时效性、交互性、再生性。由于非线性、静动态无限资源,实践内容富有时效性、交互性、再生性。实践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实训室、基地或实习单位完成实践任务,实践过程难以重现。通过网络实践支持服务系统开展实践活动,以非线性的方式呈现实践内容,实践过程具有可重复性。实践形式通过单项实训、综合实训、课内与课外实践、校内与校外实践、顶岗实习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训、实习。如,演讲、朗诵、口头汇报、专题陈述、角色扮演、讨论、测验、实验、模拟现场作业等。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仿真商务办公环境,使用超文本功能把实训、实践任务组织成超媒体系统。在这种环境和系统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案例分析、商务英语谈判模拟、文秘角色模拟、商务活动、进出口业务,国际贸易实务流程模拟等。实践特点凸显演示性、验证性、现场性、社会性。呈现广泛性、灵活性、系统性、综合性、虚拟现场性。实践环境仿真或真实的课堂、实训室等校园环境以及实训基地、实习单位等校外环境,有空限制。校园网、局域网、互联网等虚拟环境,超时空限度。自主程度以指导性自主或半自主为主,有一定的自主限制。学生享有充分的实训、实操自由和自主,自主程度高。监管手段学生自我管理、教师管理、实习单位管理相结合。学生自我监控、教师监控和网络监控系统相统一。考核与评估实习报告、现场操作、调研、专题制作、考试、设计、比赛、实习单位考核等多形式、全方位考核;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评估相结合、静态与动态评估相结合、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估相结合、职业资格证等评估形式。通过网上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等测试系统进行考核;通过网络评估系统,获得诊断性评估、过程性评估、终结性评估等;通过提交作业、与教师进行文本式和语音式的交互获得教师的评估,通过教学资源库中的自测题等开展自我评估等。师生关系面对面的直接指导,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师生之间处于时空分离状态,难以进行面对面指导。

三、网络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可行性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则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为目标,以英语语言技能、商贸业务技能、办公文秘技能等为主要训练内容。网络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校园网、局域网、互联网等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和网络信息服务方式,为获得英语和商务知识、专业技能、英语和商务应用能力等开展的一系列实训、实操教学活动。在网络环境下,以网络技术为认知工具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既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又有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网络支持实践教学平台的技术支持。(一)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的“以学生为本”、“注重情感”、“自我实现”的教育思想对网络实践教学影响深刻。人本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主张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本主义提倡认知与情感并重及人的全面发展,认为情感因素影响学生认知水平,积极情感促使学习潜力得以正常发挥,消极情感阻碍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环境观对商务英语专业践教学有着最直接的指导意义。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情境”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必要前提,“协作”和“交流”是实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贯穿实践活动始终,“意义建构”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情境”、“协作”、“交流”对意义建构起着重要作用。在丰富的情境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意义建构,形成各种技能。(二)技术支持

多媒体网络功能强大。基于网络的虚拟现实技术,虚拟时空的潜力无比,可以创设虚拟实训室、虚拟实验室、虚拟实训基地、虚拟公司、虚拟文秘办公场景、虚拟商务活动情景等,为学生提供自由、逼真的实训、实操场所,在此虚拟环境下学生可以进行各种技能的仿真训练。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和功能,不仅可以建立多形式、全方位的测试评估系统和监控系统,而且还可以构建模块化、进阶式的技能训练系统。

四、网络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

基于网络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依赖于虚拟现实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网络交流工具、交互式数字化综合训练平台或系统等技术支持。借助这些技术、工具、平台或系统,将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以渐进式分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四个训练模块,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承接、相互协调统一。各项技能训练具体实施如下: 1.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基本技能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素质、英语语言知识、商务知识、文秘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信息查询和处理等从事职业所需的一般能力和基本操作。多媒体网络形式多样的交流和通讯工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基本技能训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利用在线听新闻和故事、看英文原版声像短片等,开展听力单项和综合训练。通过流式影音资源、聊天室、多媒体口语软件等交流工具,操练英语口语。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新闻组、即时消息、网上论坛等通讯工具,训练英语写作。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资源库、学习网站、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丰富各种知识,提高基本素质、英语阅读能力、信息能力等。2.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专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有商务英语、国际贸易运作、市场策划与营销、商务机构管理、商务交际与公关、会计业务、办公文秘等从事商务英语专业所需的技术能力。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召开商务会议,开展商务活动等。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实训室、实验室、文秘办公场景、商务情景、贸易实务流程等,模拟报关员、单证员、文秘等角色,开展商务谈判、进出口业务、市场营销与销售、进出口单证处理、生产与作业管理、同声打字、文件管理等专业技能训练。

3.综合技能训练模块。综合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借助网络实验、实训、实操、实习的平台,展开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项目设计、毕业设计等,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网络职业资格考证库、专家网上培训等,获得各种习题、真题、考试技巧,经过大量演练,学生考试能力增强,进而取得职业上岗所需的考试证和职业资格证。4.职业技能训练模块。社会能力、竞争能力、自我实现能力、岗位工作能力是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运用网络支持协作技术,学生参与集体讨论、小组项目设计、团队创新制作等协作性训练。在经历分歧、争端、磨合、协作、达成共识的过程中,学生的社会能力、问题处理能力、自我实现能力、合作与共事能力得到加强。通过网络公司、虚拟实习单位等,模拟顶岗实习,增强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网络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虽然缺乏现场性、社会性和真实性,但在网络虚拟环境下,仍可顺利开展各种实验、实习、实训、设计、制作等活动,有效实施各项技能训练。毫无疑问,它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有益、有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结束语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是一种前景广阔的全新实践教学形式,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必将产生深远影响。虽然这种教学形式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非网络与网络实践教学内容需整合、实践教学软件欠完善、虚拟操作的有效性待提高、教学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和不足,但是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操性更强的技能训练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网络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潜在优势和功效一定会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参考文献: [1] BR IEGER,N.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Handbook[M].York: York A ssociates,1997.[2] ELL IS,M.&G.Johnson.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4.[3] HUTCH INSON,T.&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4] 蔡芸.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式——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评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5] 胡松华.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3).

基于网络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篇2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并强调:新的教学模式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且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 要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 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3T教学模式能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 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精华, 并融入了交际教学法的长处。此外, 该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使用英语的良好环境, 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调动他们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说、读、写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1 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3T教学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3T是Tas k-bas e d, Te xt-re cons truction和Te am w ork的简称 (劳诚烈, 1998) , 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3T教学模式是指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基于任务的教学活动, 语篇重建活动和分组学习活动, 旨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 (Vgotsky, 1978) 认为,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应该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非知识的灌输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还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 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教材知识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而非教师传授的内容。人本主义理论 (邵瑞珍, 1998) 提倡在教学中以学习者为中心, 挖掘学习者的内在潜能, 重视学习者的个别差异, 并看重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价值。

2 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3T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 多媒体网络模式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把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课件及服务器上作为补充资料的精读课教学与教师点拨、指导、检查和学生操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选用的教材是《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全新版) , 它吸收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精华, 采用教师精讲与学生多练的双主体模式, 可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此外, 与之相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丰富了教学资源,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实践的积极性。但学生课后往往缺乏自主性, 为了督促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 我们制定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教师定期检查布置的任务, 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3T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后, 独立地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和协作化学习,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2.2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3T教学模式的引入

基于任务的教学活动 (Task-based) 是指在教学中, 处理或理解语言后所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 (刘润清, 1993) 。在气氛宽松的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通过互助合作来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在多媒体网络课堂中开展基于任务的教学活动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但在学生执行任务之前及完成任务之后必须有一些关于重点内容的讲解及重点结构的归纳总结。

语篇重建活动 (Text-reconstruction) 是指让学习者以课文语篇为基础, 使用课文中列出的重点单词, 词组, 语言结构等语言材料, 重新组织课文内容的语言学习活动。在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中, 我们可针对基础较薄弱的一级班学生使用各种不同的语篇重建活动, 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中复述课文是最基本的语篇重建活动, 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多种语篇重建活动的使用可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 并能有效的培养其语言应用能力。语篇重建活动可通过分组学习活动来进行。

分组学习活动 (Teamwork) 是指两个或更多学生一起参与一项学习活动;在分组学习活动中, 组员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某个指定的学习任务;其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多开口说话的机会 (Brown, 1994) 。分组学习是组织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它可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语言习得、内化的支持环境。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发现, 分组学习活动能有效地使学生克服在参加语言交际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焦虑感, 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分组学习活动也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练习和使用目的语。

2.3 教学设计

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全新版) 第一册第四课Tony Trivisonno’s Am e rican Dre am为例, 说明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3T教学模式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以应用。

(1) 围绕课文主题, 笔者设计了二项小组讨论形式的预热活动:A.What is your dre am?B.In your opinion, w hat is Am e rican dre am?学生分组讨论, 然后汇报结果。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浏览学习多媒体课件中相关的背景知识及服务器上作为补充的资料。 (3)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课文, 然后二人或多人讨论并回答课文内容问题。教师巡回参加各组讨论并给予针对性指导。 (4) 教师提问、总结, 并进行针对性讲解。 (5) 教师点拨并讲解课文中难点、重点, 必要时进行操练;同时学习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难点、重点。 (6)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书面及口头形式复述课文内容, 务必使用课文中的重点单词、词组及重点结构。 (7) 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小组长复述课文内容, 然后教师进行抽查。 (8) 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并讲解课文练习中的难点及重点结构。

3 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3T教学模式的实验及讨论

我们对2010级新生进行了分级教学, 据高考成绩将学生分为一级班、二级班、和三级班, 按照《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三个层次中不同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与自学能力, 我们选择了合适的教材、多媒体课件及服务器上作为补充的材料, 使基础较薄弱的一级班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环境下3T教学模式的训练, 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培养他们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尤其是听说能力,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并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 该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对2010级数学与统计学院英语11班 (实验班) 和12班 (对照班) 两个学期的期末成绩进行了比较。第一学期英语11班 (实验班) 的期末成绩平均分为72分, 而12班的期末成绩平均分为70分;第二学期英语11班 (实验班) 的期末成绩平均分为75分, 而12班的期末成绩平均分为71.5分。另外,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学习效果反馈进一步证实了该模式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有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学生要学的科目多, 专业课负担太重, 考试多, 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不够强, 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 他们对自主学习不习惯;我校的分级教学没有真正作到把尖子生挑出来, 让他们吃饱, 把差生挑出来进行针对性地补习, 结果基础很差的学生几乎没有提高;分级教学沉重打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分级教学沉重打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我校的分级教学只是简单地以高考成绩4分之差把学生划分为一级班 (130分以下) 、二级班 (134-130分) 、三级班 (134分以上) , 一级班学生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他们产生了很强的自卑心理, 英语学习情绪低落, 不少人发展为自暴自弃。

4 结语

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3T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 克服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弊端;同时也克服了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满堂看”的弊端。更重要的是该模式有效弥补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在面授过程中融入了听说和讨论相结合的环节;有效改变了基础较薄弱的一级班学生所表现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习策略欠佳、主动思考缺位、一心二用等现象;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多媒体教学课件相结合, 弥补了传统授课模式中内容和形式上的不足, 学生的语言输入得到了补充。

摘要:为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及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满堂看”的弊端, 文章提出了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3T教学模式;探讨了支持该模式的理论基础;论述了该模式的设计及应用;并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和两学期期末成绩的分析等方式, 进行了试验研究;最后指出, 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3T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与网络,3T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Brown, H.D.Teaching by Principle: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Pedagogy[M].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Regents, 1994.

[2]Vgotsky, L.S.Mind in Society[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3]劳诚烈.3T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 (4) :34-36.

[4]刘润清.《朗曼语言学词典》[Z].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3.

基于网络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实验教学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也要具备过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也要使学生善于实践,善于学习和创新。在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网络环境下的实验教学则是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存在形式。本文的主旨就在于阐明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的特征、设计思想及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创新的主要做法。

一、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的设计思想

1建构主义理论是网络环境下实验教学的重要理论支撑

建构主义理论为网络环境下的实验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如前所述,网络实验教学环境具有“教学时空的无限性”、“教学资源共享性、开放性”、“教学过程多边互动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团队化”、“学习过程个性化、非线性”等特征。所有这些特征均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理论则恰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生习得的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而习得的。这种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论,对学习环境有着“情境创设”、“协调会话”和“信息提供”等基本要求,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则为这种学习环境的创建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简言之,建构主义理论为网络环境下的实验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网络环境则为建构主义理论的实践创造了技术前提。

2新型师生关系的塑造是网络环境下实验教学设计的关键

在非网络环境下,实验教学目的由教师来设定,实验教学内容由教师来安排,实验教学方式由教师来确定,实验教学进度由教师来规范,实验教学活动由教师来管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体现或充分体现。而在网络环境下,情况则根本不同。如若不能确立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形成以学为中心,而不是以教为中心的新型师生关系,网络环境下的实验教学就无法系统、顺畅地展开,就会丧失其特殊的本质,失去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故此,网络环境下的实验教学设计必须紧紧抓住新型师生关系塑造这一关键来展开。当然,强调网络环境下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让学生放任自流,对学生不加任何约束,非但不能改善教学效果,反而会降低教学质量。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必须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使教师成为学习的导航者、促进者和点拨者。

3数字化教学资源匹配是网络环境下实验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网络环境下的实验教学是以网络教学资源的大量占有为条件而展开的一种实验教学活动。离开了网络教学资源,就不能称其为网络环境下的实验教学。将教学资源输入计算机并不等于完成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针对网络环境的特征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匹配是网络实验教学设计更为重要的内容,网络实验教学资源的系统设计必须基于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知识背景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分析来进行。在网络实验教学过程中,尽管学生完成同一实验学习任务所需教学资源大体相同,但因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背景等存在差异,对学习资源需要的深度和广度、学习资源的使用频率、学习内容的结构顺序会有所不同,故教学资源的链接关系,教学资源的组织形式、呈现方式及访问方式应该是多样的、可选择的。此外,实验教学资源系统还应具有搜索功能,旨在为学生提供便捷地从网上获取相关学习资源的条件。

二、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创新

广东商学院于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我们以“使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目标,经过数年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双语教学、自主学习”等六大模块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则是这一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实验教学内容设置及其功能定位

我院的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模块,内含“实训”、“实验”、“实习”三个子模块。设置“实训”子模块,旨在使学生通过反复操作和应用,强化自身的基本专业技能,牢固地掌握基本的专业方法和技巧;设置“实验”子模块,一方面旨在通过验证型实验等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课堂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旨在通过商务模式或流程模拟运作等综合型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设置“实习”子模块,旨在通过仿真综合实习环节,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2实验教学的网络环境建设

六年来,我们依托全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软硬件资源,形成了开放式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与管理平台;构建了包括进行以EDI国际贸易商务模拟的SIM-EC实验系统、进行B2C、B2B、C2C电子商务教学模拟系统、多种电子商务软件、网站和Internet真实环境,分别基于实验室局域网、校园网和国际互联网的学生实验操作平台;基于BB平台,搭建了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资源平台、师生互动平台和网络课堂。学生可随时上网查找资源和进行实验操作、在线测试、与教师沟通互动等;教师可进行网上批改作业、网上答疑与点评等;教务管理人员可进行网上课程管理、网上教师管理和网上学生管理等。由此实现了学习环境开放化、教学资源数字化、实验环境多样化、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网络化。

3实验教学活动流程设计我们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经过精心的设计,逐渐形成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协作精神的电子商务实验活动流程模式。

例1,与理论教学环节配合进行的电子商务模式模拟实验。具体说来,第一步,进行课堂理论专题讲授或讨论之后,确定“B2B”、“B2C”和“C2C”电子商务应用等三个自主学习专题;第二步,将学生分成专题学习小组,进行协作式自主学习;第三步,每个学习小组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其他学习小组共享,并就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第四步,由教师、学生共同组成专家评议组,对演讲小组进行点评和给出成绩;第五步,进入“B2B”、“B2C”、“C2C”综合模拟实验环节,对学生的理论研究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第六步,进入下一轮专题学习。直至三个专题学习结束。

例2独立进行的网络设计与建设实验,具体说来,第一步,确定实验任务,即“网站设计与建设”;第二步,学生自愿组合成立协作学习小组;第三步,协作学习小组先对网页制作工具、编程语言进行协作式自主学习;第四步,进行协作性设计;第五步,由师生共同评定成绩,并将优秀作品挂在网上作品展示区中。

通过探索与改革,我们创新了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四大转变,即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内容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组织者、信息海洋的导航者、学习疑难的点拨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究者、协作活动的参与者、学习问题的解决者、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教学媒体由单纯的信息传递工具转变为促学、助学、导学的工具;教学环境由课室、黑板等构成的传统教学环境转变为由课室、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黑板等构成的现代教学环境。

基于网络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篇4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本文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的教育资源、论坛及博客时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网络环境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从政策层面出发,倡议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主动交流,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作 者:傅焰金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与科学技术学院教育管理专业级,福建,福州,350007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年,卷(期):“”(12)分类号:G45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网络环境 “三位一体”

基于网络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篇5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建设和完善基于网络的`实验教学信息平台在创新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网络化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进行探索与实践,对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 者:赵素霞 马守臣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实验教学   信息平台建设   教学改革  

基于网络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篇6

[摘要]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电商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网络营销作为其核心知识和技能之一显得尤为重要,而高校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总体水平与企业实际要求有相当的差距。文章结合教学情况,在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有助于网络营销的课程建设并提高网络营销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网络营销;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平台;学习效果评价

[作者简介]李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经济贸易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等经济领域问题,河南 新乡,453002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14)02-0050-0003

据来自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的调查报告,截至2013 年12 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 6.18亿;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3.02亿,中国企业在线采购和在线销售的比例分别为23.5%和26.8%,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的企业比例为20.9%。无疑,当今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这对现代化商务人员提出了新挑战。作为未来商务人才的主力军,在校经济贸易类尤其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势必要掌握和具备一系列专业知识和技能,而网络营销知识和技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目前多数高校的网络营销课程的讲授和实践要求存在着偏差。笔者根据自身讲授网络营销课程的情况,结合电子商务的发展,就课程改革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

(一)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的区别

1.研究的范围不同

网路营销贯穿交易前后,研究如何跟消费者进行信息沟通并营造良好的交易环境;电子商务研究的是电子化的交易方式和交易的各个环节。

2.关注重点不同

网路营销关注的是如何为了促成交易而进行宣传和推广,它为促成交易发挥着信息传递功能;而电子商务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电子化交易。它强调的是交易行为和交易方式。

(二)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1.电子商务离不开网络营销

电子商务的根本仍然是商务,所以离不开市场营销。而随着消费需求逐渐个性化、多样化、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市场营销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网络经济呼唤新的营销观念和方法、手段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这就是网络营销。

2.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的基础,是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

电子商务中四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中最能体现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区分点就是信息流、资金流的电子化。而网络营销的核心目标就在于营造良好的网上经营环境,使企业和其相关受众之间实现信息交流的畅通无阻,所以,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如果信息流不畅通,电子交易也无法达成,所以,网络营销也是电子商务的基础。

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之间的密切关系,目前大多高校都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开设了网络营销课程,但教学效果却与实际要求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落后

目前市面上的用于高校教学的网络营销教材几乎都在沿用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体系,并且理论内容占据较大比例,跟实际工作情况联系不够紧密,无法让学生在面临实际工作岗位时迅速进入角色,教学效果有限。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由于教材内容中的理论成分偏多决定了教学组织中过多地强调概念识记与理论理解,形式上也多停留在黑板板书或多媒体放映的层面上,课堂上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主要作为知识灌输的对象,没有积极主动性可言。

(三)实践平台急需完善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传递给学生的知识较为抽象,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鉴于网络营销的课程性质,教学实践平台显得格外重要,但多数高校由于资金和校企合作方面的限制,在这方面显得较为落后,电子商务实验室等仿真实训平台和学生能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真实实践平台极度缺乏,学校亟须下大力气就相关方面作出改观。

(四)教师“实战”经验缺乏

一方面,目前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其自身的企业经历很少甚至没有,实践水平较低,部分高校从企业聘请实践人员担当教师又缺乏必须的理论功底,能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师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无论是电子商务还是网络营销,其本身都既包括电子信息技术又包括商务运作和管理两方面内容,但目前多数从事相关教学的教师要么擅长技术,要么擅长商务,缺乏对两方面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

(五)教学效果的评价脱离实践

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考试课,网络营销的考核多从属于学校统一形式的统考即以笔试的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定成绩。考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丧失了学习网络营销课程的本质意义。

三、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改革教学内容

1.课程内容设计

面对电商人才的市场需求,网络营销的课程内容设计需要体现电子商务的专业特色,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培养实用人才。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注意三个方面:(1)按照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整合课程内容;(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任务驱动等新型教学方法;(3)注重能力的训练,以网络工作实务为主线,通过课内课外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网络营销实际操作能力。

2.课程内容构建

基于网络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篇7

关键词:网络虚拟实践教学,Pocib,Simtrade,优化

0 引言

目前, 随着互联网和虚拟技术的迅速发展, 以及经济全球化下外贸企业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要求迫切, 在目前校企业合作存在困难、流于形式的情况下, 各高校普遍采用实验室外贸仿真实训平台的方式进行进出口贸易的模拟实习, 这种网络虚拟实训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 结合实训课程教学经验, 分析国贸专业网络虚拟实训教学在国贸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的建议, 以改善其模拟实习效果, 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网络时代高素质国贸专业人才的培养。

1 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在国贸专业中的应用

网络虚拟实训教学是指基于互联网, 教师通过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设计程序、系统软件、实验数据等, 引导学生访问虚拟系统, 进行网上仿真操作、互动交流, 从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教学模式。其实质就是将实践教学网络化、虚拟化, 把虚拟空间视为开展教学活动的新场所, 将虚拟技术、网络技术作为完成实践任务的新手段。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具有资源共享性、系统安全性、反馈及时性、用户自主性、办学经济性等优势和特点。学生利用自己的电脑和网络即可完成实践, 形式灵活多样、操作简单, 是其他实践方式的有益补充。鉴于此, 它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高校不少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国内一些高校国贸专业陆续建立了国贸专业模拟实验室, 并合作研发或购买了相应的专业仿真软件, 以开展国贸实训项目, 提高国贸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目前, 几乎各大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国贸仿真模拟实验室。

国贸专业网络虚拟实训教学通常是在网络上建构一个虚拟场景, 通过模拟现实的企业、商贸、政策、法律环境等, 将国际贸易整个流程中所涉及的主要部门设计在内, 由学生扮演不同的商贸角色, 例如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等。学生通过电脑终端, 全程仿真体验从商务谈判开始到结汇缮后的全过程, 包括合同签订、制单审单、催证改证、投保报关、报检报验、船舶洽租、订舱托运、交单结汇等, 从而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 了解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 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这种模式的实训教学对于帮助国贸专业学生掌握网络商务基础知识、国际贸易基本流程, 培养学生在网络时代开展国际贸易的信息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 常见的国际贸易仿真实训软件有:上海高校国际商务实习中心的“TMT (Teach Me Trade) 国际贸易模拟实习教学” (1998) ;对外经贸大和南京世格合作开发的“Simtrade世格外贸实习平台” (2002) ;杭州学硕的“学硕外贸实训教学软件Xue Trade 4.0” (2009)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HEP-Trade国际贸易实务与结算实训系统” (2010) ;南北外贸教学软件POCIB (Practice for Operational Com-petenc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 ;北京中科睿智的“国际贸易仿真实训系统”;浙江“浙科国际贸易模拟软件”;上海“硕研国际贸易模拟软件”等。其中, TMT国际贸易模拟实习软件和Simtrade世格外贸实习平台由于开发时间早, 相对比较成熟, 在市场上应用较为普遍。

除此以外, 还有适应于报关、货运、物流、单据以及国际结算等方面的单项环节的实训软件。如报关模拟实训、国际货代实训、外贸单证实训以及国际结算实训平台等。

2 国贸专业网络虚拟实践教学的优化:以Pocib+Sim-trade赛训结合模式为例

2.1 Simrade外贸实习平台及其在实践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Simtrade软件作为国际贸易模拟操作实验的平台, 在全国高校中广泛使用。该外贸模拟软件平台有四个部分:Sim Trade外贸实训平台、外贸实务系统、在线外贸模拟系统和外贸单证系统。其中, 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为主体, 侧重于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训练, 为学生提供一个B2B模拟电子商务环境, 由教师为学生设置账户、安排实训计划、分配具体任务、对贸易环境实施宏观调控, 学生按照进出口业务流程分别扮演出口商、进口商、工厂、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5类角色, 完成12种履约流程。

通过Simtrade实训平台的操作, 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业务能力, 能够将理论化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在使用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由于实训过程中涉及到多门相关专业知识, 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单证、函电、结算等, 这些专业知识及业务流程在实训过程中能得以回顾、梳理、熟悉, 并得以巩固, 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进出口交易的基本程序及业务操作技能, 学生能有效地进行查漏补缺, 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之间的融合与转换。通常学校会集中或分散地安排总时长为1~2周的实训课, 但是在开展实训教学的过程中, 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体现在:

2.1.1 学生做专业实验模拟时积极性不够

(1) 实训中, 指导教师通常会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教师带学生完成一笔交易, 一方面帮助学生熟悉软件平台, 另一方面侧重讲重难点部分, 帮助学生回忆巩固贸易专业知识。第二阶段, 学生单独贸易, 即由学生同时扮演多种角色, 与自己帐户下的各角色进行贸易。第三阶段, 学生指定进口商、出口商、供应商等角色, 相互之间展开自由贸易。在这一过程中, 由于出口商相对来说所承担的任务较多, 而进口商、工厂相对来说工作任务较少, 会出现一部分同学很忙碌, 而另一部分同学无事可做, 等贸易流程的情况。

(2) 部分学生为了节约时间, 完成实习任务, 会简化贸易流程, 或者不求甚解, 只关心“做什么”, 而不关心“为什么”以及出现变化“怎么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变复杂的流程模拟为简单的重复拷贝。例如, 学生为追求速度, 填制单据时往往会简单地照着模板生搬硬套, 而不管是否符合自己产品的特点。又比如, 学生在办理办检、报关等手续提交单据时, 不愿切换页面去查具体需要提交哪些单据, 就索性把所有的单据都勾上提交, 系统也能通过, 也能顺利完成流程。又比如, 求保险金额时, 系统提供了计算公式, 大部分同学就是按这个公式去计算, 很少有同学去思考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 以及为什么要套用这个公式。还有学生在实训中会出现所有的商品都去办理通关单和一般原产地证书, 或者到商检局去搞不清自己要申办什么证书, 这都是由于学生不思考业务背景, 只是简单地模仿造成的。

(3) 当前的Simtrade软件只局限于在实训室的局域网内操作, 实训时间结束了, 学生就不能继续地练习。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实训效果受制于安排的实训时间, 如果实训时间过短或学生基础不扎实, 操作速度慢, 一般只能体验几种业务流程组合, 业务量缺乏, 不能达到训练的效果。同时, 平台的不开放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的消化、巩固与复习。

2.1.2 软件现实模拟程度有待提高

(1) Simtrade系统相对静态化、机械化, 程序设定固定化, 缺乏灵活性。例如, 实训中学生操作能选择的产品是系统给定的, 学生没必要主动了解, 产品价格规格等参数也是固定不变的。外部大环璋如汇率、进出口税率、退税率、运费等的变化都无法体现出来, 这与实际商务环境是不符的, 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决策能力和应对商业风险的能力。实训中进口商、出口商、厂商都是提前确定好的, 又由于交易对象彼此熟悉, 不能体现进出口贸易中商务谈判的能力。学生更多的是按照软件的参考流程和指导完成实训任务, 不知其所以然也能顺利完成任务。相对固定的程序模式也使得学生做第一笔业务时兴趣很高, 但再多做几笔业务, 就觉得软件较为枯燥了。

(2) 外贸模拟软件中重视单证的制作和流转过程, 忽视商品本身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外贸商品被抽象化, 只有象征性的几张图片和一些简单的描述, 有些描述并不规范, 这样不能体现实际中商品的重要性。在外贸业务中, 往往只有对商品的结构、成分、参数、工艺流程等非常熟悉, 才能顺利地推销自己的商品。人际交往, 在软件中是通过邮件的形式体现的, 这也是实际外贸工作中的沟通方式, 但是在实训中, 由于对邮件的内容计算机无法检测, 因此, 学生往往会忽视邮件的内容, 直接复制粘贴或者用中文填写。当面磋商等其他沟通方式或者英语的听说, 在软件中也未涉及。制定出口经营方案、选定自己要经营的商品, 同时对不同的进口商进行报价核算等这些都由于软件设计的局限性, 无法得到锻炼。贸易流程中对报关、报检、退税等环节的实训也较为简单, 一带而过,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较为单一。

2.1.3 系统考核方式不太注重过程管理

(1) 外贸实训软件自带评分考核系统。Simtrade实训软件从资料填写、单据制作、业务业绩、财务状况、库存状况、广告宣传、邮件发送等七个方面对学生的业务熟练程度进行考核。但是考核中偏重结果忽视过程, 这使得学生往往会忽视实验课。比如, 学生在模拟前期经常缺课或者不做实训, 但在后期为了通过考试, 便集中一段时间多做几笔贸易流程只做最简单、最快的T/T流程, 也能通过考试。

(2) 软件对中间过程的合理性、操作的准确性考察相对较少。电脑评分适合于具有标准答案的评判, 可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但对于大量的主观单据很难实现自动评分, 所以多数实训软件只侧重于流程和单据的评分。对于流程的评分是只要学生进行了这一步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 而对于单据的评分则只要按照模板填写就可以通过。对一些逻辑性的问题, 比如单据的日期顺序是否正确、信用证的内容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这些电脑就无法判断。又比如进出口预算能力, 系统是把进出口预算表归类为可以任意通过的普通单据, 得分再低也对总分影响不大。因此, 学生往往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繁琐的计算。这样的评分标准过于简单, 使得学生不注意实训的细节, 从而达不到实训的理想效果。

2.2 Pocib+Simtrade赛训结合模式及其优化效果

2.2.1 Pocib+Simtrade赛训结合模式

POCIB (Practice for Operational Competence inInternational Business) 是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南京世格公司承办的“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POCIB是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超仿真的国际贸易学科竞赛, 集函电写作、商务谈判、价格核算、单据制作、业务拓展等内容于一体。学生以20人为一个团队, 要求20天完成20笔外贸业务, 参赛的学生以虚拟的企业法人身份成立一个进出口外贸企业, 这些企业分布于全球10个国家, 包括中国、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 他们的任务是通过建立彼此之间的贸易关系, 为公司创造最大化利润。系统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主要从跟单能力、业务能力、学习能力3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该比赛至今已成功举办5届, 第五届共有9个赛站, 365支队伍, 7300名学生参赛。

Pocib+Simtrade赛训结合模式是指在实践中,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POCIB大赛, 引入学科竞赛模式。将学科竞赛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 成为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环节。在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中, 将学科竞赛和外贸模拟软件实训、企业实习、企业就业等结合起来, 如图一所示。

2.2.2 优化方面

Pocib与Simtrade最大的不同在于将实训室单一、静态的实训操作动态化,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其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Pocib设计了一个动态的市场环境。参赛者通过互联网, 进入Pocib服务器的仿真交易环境, 每个学习者都扮演一个独立的进出口企业, 分布在全球10个国家。包括了海关、银行、外管局、保险公司、税务局、贸易促进委员会等14个外贸相关机构, 模拟了10个国家27大类共115种产品, 国际航线200多条, 产品及航线的价格随时间动态变化, 海关编码、进出口税率、退税率、保险费率等根据现实情况定时调整。这些变化同外贸相关机构一起构成了一个接近真实的市场环境。进出口商在合作中共存, 在竞争中取胜, 使利润最大化。比赛成为一个虚拟现实的贸易实战, 构置了一个相对复杂的贸易环境。

二是Pocib比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是成绩压力。比赛20人为一组, 最后以总分评定胜负, 这就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足够努力, 不能因为一人的成绩而影响整体的成绩。另一方面, 比赛能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比赛中, 参赛者们通过发布广告信息、产品信息等方式寻找并选择贸易伙伴。这就涉及到如何选择贸易伙伴, 遇到对方不履约、不付款或者不发货的情况怎么办?之后还需通过邮件相互联络, 进行询盘、发盘、还盘等交易磋商活动, 最后作出决策, 签订合同。这就涉及到如何签订合同的问题。在比赛中, 学生独立运用资金进行进出口业务, 这就涉及到资金的合理调配, 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商业意识以及风险意识, 比赛中资金周转不过来, 不得不破产。要想顺利完成Pocib比赛, 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经营意识, 良好规划资金方案, 规避买卖风险, 比如要及时投保, 保证资金周转正常, 学会融资和巧用资金。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们会主动归纳、总结、反思, 去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三是POCIB课程评价体系更科学、全面, 反馈更及时。POCIB对于学习者的评价贯穿始终, 评价主要以计算机根据业务逻辑自动评分, 对于往来函电和业务磋商的部分, 由人工抽查评定。POCIB从跟单能力、业务能力和学习能力三个综合的能力指标来对学习成果做出评定, 跟单能力主要考核贸易流程的把握, 业务能力则包括外贸函电、进出口核算、单据的缮制等部分的表现。学习能力则是在学习过程中有进步的地方, 相应的分值就会增加, 这样可以很好的激励学生找到错误, 改正错误, 然后继续操作下去。在Simtrade系统中, 学生的单据能力往往最高, 这主要是因为单据如果填错了, 会有及时的提示, 然后学生可以根据提示进行相应的改正, 获得满分。但预算表没有类似的提示, 因此预算的分数往往最低。而在Pocib中加以了改进, 系统会对参赛者的每一个履约步骤的正确性以及填制单据的正确性都进行检查, 并予以及时反馈。如果预算有错误, 则业务能力这一块就会降分很快, 迫使学生不得不重视预算表的填写。同时系统也会根据学生一段时间的表现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以帮助提升其业务技能。

2.2.3 优化效果

为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以及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 我校从2013年以来开始组织学生参加Pocib国贸比赛, 并在赛后进行总结。从学生的赛后总结反馈来看, 学生对通过竞赛训练来加强专业学习的做法均予以了肯定, 全部学生都认为参加比赛对专业学习有帮助, 对未来职业能力的培养有用, 增强了专业学习的信心与热情。从教师反馈来看, Pocib比赛效果体现在:一是以赛促学。在比赛中学生必须相对熟练运用各种价格术语、结算方式、各种运输方式, 并学会注册公司、网上营销、贸易关系建立、贸易磋商、贸易谈判、成本核算、订舱、投保、单证制作、结算业务、融资业务和贸易救济业务等, 这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这些知识并融会贯通, 促使学生注重专业课的学习与实训。同时, 由于是在实训课程中选拔优秀的学生去参加比赛, 这使得在实训中形成竞争效应, 提高实训效果。二是以赛促教。指导老师在参赛过程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会及时改进, 这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比赛这个契机了解当前外贸人才的需求、强化自身的操作技能以及与同行院校交流, 有助于提升自身的专业综合素质。三是以赛促改。在不断总结比赛的经验和教学成果基础上, 完善创新和实践能力人才培养方案, 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建设, 使课程中更多地体现企业实际岗位所需的能力。另外, 比赛对网速、程序软件更新、电脑性能、实训室环境、开放时间等都有要求, 因此能促进学校对实训室建设的投入, 加强实训室硬件和软件的建设。

3 结束语

将Pocib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引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 成为实践教学的一个环节, 能弥补Simtrade实训教学中静态性、机械性的缺点,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建立动态化的评价体系。采用“Simtrade+Pocib”赛训结合模式, 能优化国贸专业网络虚拟实训教学, 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詹晶.建构主义下国贸专业网络虚拟实训教学的优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2) :86.

[2]张汝根.基于POCIB的国贸专业实训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10) :159.

[3]张立巍.POCIB比赛对提高国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3, (02) :24-25.

[4]江彬.加强实践教学, 提升专业技能——国贸专业基于SimTrade平台的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 (02) :93.

[5]孙治宇, 孙文远, 唐善梅.POCIB比赛的调查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 (08) :136-138.

[6]杨莉.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的外贸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6, (05) :9-10.

[7]宋春丽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国际贸易专业实习模式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 2014, (04) :73.

基于网络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篇8

摘 要:网络时代国内外网络公开课盛行,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在我国却没有网络公开课。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对学生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该课程的现状,提出了建设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的必要性,并基于任务型教学法提出了建设模式。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公开课;任务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5-171-2

0 引言

20世纪60年代,英语开放大学首次开始电视公开课,为数以万计的学员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方式。当今世界高速发展的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教育方式。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次利用网络推出公开课,把该校最受欢迎的课程录播并上传到网上,随后,牛津、剑桥、哈佛、加州伯克利大学等知名院校也纷纷推出网络公开课。我国各大高校也积极参与中国网络公开课的建设,把学校的优质课程推广到网络。我国也相继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等文件,相继推出了视频公开课、MOOC等网络课程,所有课程均免费发布在“爱课程”网站。在这轮互联网背景下盛行起来的网络公开课涉及了广泛的学科,为热爱知识的学员提供了各个高校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优秀文化的网络传播。但是,在各类网络公开课中,却一直没有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的身影。基于此,本文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教学模式等方面探讨,提出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建设的方式。

1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现状分析

《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文件》 第2.4.4条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外语阅读能力、一定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课程是根据土木工程类专业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而必须开设的课程,它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通过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后,能够利用好英语而开设的,旨在培养学生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有关专业书籍和文章的能力。我国几乎所有高校的土木工程院系都开设有该课程。该课程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英语书面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正确运用英文阐述自己的专业思想和研究成果,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英文资料,为大学毕业后学习外国文献、从事科研工作打好基础,也有助于部分有出国求学的学生出国深造;其次,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从事涉外工程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在工作中应用到专业英语的概率也急剧增加,该课程有助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从事涉外工程项目[1]。虽然诸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都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程,但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首先,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师资力量不强。教授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老师有些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他们虽然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但是英语水平却差强人意,一般授课都以中文为主,其中夹杂着一些专业术语的翻译,整个课堂类似中文讲授的专业课;另外一些学校是由英语专业的教师担任该课程的教学,他们英语水平较高,可以用英语组织教学,讲解课文,但是对于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专业知识比较欠缺,难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其次,部分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上课出勤率不高。部分院校把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开设为选修课,学生由此认为该课程不够重要。局限于师资力量薄弱和教材编写的落后,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枯燥无味。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不会从事与专业英语相关的工作,从而在内心上拒绝该课程的学习,学习往往是流于表面形式,只求考试过关而已。

再次,特色教材稀缺,课程开设时间有待修改。本科学生专业知识面不宽,教材的编写受此局限,加之大多学校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开设在培养计划的第5学期,学生此时才开始对专业课程展开系统学习,许多还没有学过的专业知识用英文展现在自己面前,实在难以掌握。因此,建议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放置在培养计划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学习。

2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的建设模式

鉴于目前互联网上还没有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因此,建设优质的网络公开课不仅可为本校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渠道,还可对其他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可以说,广大师生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的建设愿望极其强烈。作为探索,本文特提出以任务型教学法[2]为指导开展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的教学,以此抛砖引玉。

2.1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近十年来交际思想的一种新发展形态。Skehan在“任务型教学法”中对任务做了如下描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语言。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掌握所学语言。土木工程专业英语作为语言教学为主的一门课程亦应符合该理论。

2.2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教学环节课程设计

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教学环节应摈弃传统的“生词介绍→长难句语法解析→文章翻译”的教学模式,按“提出任务→执行任务→完成任务”的思路进行教学。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教学环节由此可以分为三个环节,见表1。

2.3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教学实例

以高层建筑结构分类为教学内容,给出网络公开课的教学实例。

教学任务:根据课文内容,找出高层建筑各种结构类型的英文表达,图片和修饰各结构类型的形容词。

教学目标:掌握高层建筑各结构类型的相关英语表达法

话题:describing tall building types

语言培养技能:听说读写

教学形式:学生六人小组讨论

教学步骤:

①学生自行分组,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②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找出高层建筑各种结构类型的英语表达,图片。学生根据自身词汇量找出尽量多的形容词。

③学生小组分工,记录员做讨论记录,分组上台展示。

④教师针对讨论结果总结并进行点评,复习高层建筑各结构类型的相关英语表达法。

参 考 文 献

[1] 毛江鸿.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3):146-150.

基于网络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篇9

一、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西交流的增多,口译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各高校也逐渐开始重视英语口译课程。但是,英语专业学生有专业口译课程,而非英语专业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口译的训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政策指导,现实需求和笔者对本校部分学生的调查情况都表明了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的必要性。而且,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当前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环境也为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提供了可行性。笔者根据两年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经验和2009年0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3+X”教学模式中的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启示。希望能对本校或其他高校推动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起到积极作用。

二、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的必要性

(一)现实的需求

一方面,社会的现实需求。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各领域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急需既懂专业又能进行英语口译的人才,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因其专业和人数的限制,无法满足各行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因此培养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口译技能的人才成为我国英语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现实需求。多数大学生的口语和听力依然薄弱,远远落后于读写能力。口译过程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听力理解能,所以毋庸置疑口译的练习能加强听辨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词汇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很低,造成积极词汇量很小。因此,口译的练习可以用来加强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用较高级的词汇来表达有一定深度的思想感情,扩大口语积极词汇量。

(二)调查的结果

笔者曾在2009年对07级非英语专业的200人做了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89%的学生认为口译在以后的工作中很重要,87%的学生希望学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语口译课。该调查表明,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口译感兴趣,并已经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希望能参加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的学习,有很大的英语口译学习热情。

三、教学实践与启示

本校对07级学生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3+X”改革实验。前三个学期教授原来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即到大二的第一学期结束,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了四级考试,甚至有些已通过了六级考试。这时,2009年9月,即07级学生大学英语的第四学期开始,我们为全校0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些ESP课程备选,其中就有英语口译课,而且有240人选修了英语口译课。这一学期的英语口译教学实践对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实践和启迪作用。下面根据笔者两年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经验和这次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译课程的实践,总结一下在具体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启示。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参加本课程学习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英语口译,所以不能过高的期望他们能经过一个学期的口译学习就能达到英语口译等级证书的水平。所以大学英语口译课的教学目标应围绕以下方面:了解口译一般知识,掌握交替口译的基本技能,能承担生活口译和间隔长度为2~3分钟的基本专题的交替口译,为应对将来的挑战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筛选

教学内容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现在市场上还没有专门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编写的英语口译课本,所以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选择。

在本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译教学实践中,笔者首先确定了基础理论导入和口译技能训练这两部分教学内容。基础理论导入对于学生学好口译有理论指导作用。比如,释意派翻译理论的介绍,对于学生摆脱语法思维模式,理解口译过程,建立以意义作为口译单位的理念,都有必不可少的理论指导作用。

英语口译课是一门技能课程,很多学生选修口译就是想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的上,能增长一门技能。所以口译基本技能训练应该作为另一部分教学内容。英语口译过程中的技能比较多,到底选取哪些作为大学非英语口译训练的教学内容呢?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院长鲍川运教授曾建议,大学阶段英语口译技能的培训可以主要围绕听辨能力、预测能力、原语复述能力、语言转换能力、无笔记记忆能力,这里鲍川运教授强调了这个阶段最好不要涉及笔记训练。

在确定了基础理论导入和口译技能训练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作为主要骨架之后,专题内容选择可以由学生来决定。技能的训练可以以专题内容作为载体,而专题的选择,笔者把决策权交给了学生。笔者对这2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取投票的形式来了解学生最喜欢和最需要接触的专题内容。下面为投票百分比排名前五名的专题内容:奥运等体育话题投票百分比87.5%;旅游观光投票百分比84.2%;礼仪款待投票百分比83.3%;文化交流投票百分比82.1%;商务谈判投票百分比79.2%。

了解了学生感兴趣的专题,教师来选择相关专题的文章。选择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背景知识范围来选择,避免文章内容太技术化或者专业术语过多等现象,应尽量一般化或者有代表性。然后把口译技能的训练融合到各专题的文章中,同时还要注意拓宽学生背景知识。

另外,为了提高口译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在相应的专题里加入一些电影片段和歌曲的现场口译练习,比如,笔者曾在奥运等体育专题中增添了对奥运歌曲进行现场口译的环节,在文化交流专题中,挑选了一些经典电影的对白和独白片段让学生进行现场口译练习,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摆脱了口译相对严肃话题时的压抑和紧张情绪,口译实践练习得主动而精彩。

在学期结束前,笔者对选修口译的学生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95%的学生认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是个挑战,67.1%的学生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自己的口译能力有了很大提高,70.8%的学生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自己的听说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结语

本校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实践初步显示是成功的,但是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仍然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而且,目前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还不完善,尤其是教学方法、教材编写、测试方法等方面。因此,大学非英语专业引入口译课程是任重而道远的,然而又是拥有广阔的科研空间和巨大发展活力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医医院加强履职尽责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不可怕作文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