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语言艺术

2024-06-19

舞蹈的语言艺术(共12篇)

舞蹈的语言艺术 篇1

众所周知,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门类。它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舞台美术、色彩、灯光和情节于一体, 主要依靠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 表达思想感情。舞蹈与其它综合艺术有着共同点, 也有不同点。

我们知道, 原始歌舞是诗词、音乐和舞蹈的结合, 现代的舞蹈艺术为什么不能有更多的语言因素参与呢?事实上, 有许多理由可以把舞蹈动作与语言艺术结合起来。西方的现代舞蹈家们已经重新认识了语言的功能, 他们大胆探索语言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在国内, 除了歌舞结合中的歌词之外, 以较单纯的语言形式参与舞蹈表现的作品还不多见, 这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开发。

在国内的舞蹈作品中, 语言与舞蹈的结合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 语言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歌编舞以歌编舞, 舞尽曲意。歌编舞是以歌曲的旋律、风格和歌词的意境为基础创编的舞蹈。语言在这里是以歌词的形式出现。歌词加上音乐的翅膀, 使歌声在所有乐声中最富于表情和魅力。用歌声作为舞蹈的伴奏最为自然、和谐。所以, 用歌曲编舞这种形式极为多见, 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当然, 其中自然少不了歌词这个语言因素的作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 往往成为舞蹈创编者选择的对象。有的直接选用完整的歌曲, 有的把歌曲作一些改变;有的选择歌曲的一个片断, 有的则重新创作一首或一个歌曲片断。

2 语言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

1) 歌伴舞是以演唱为主、舞蹈为辅的表演形式。

它的特点是歌舞结合密切, 歌词比较朴实、通俗易懂, 歌词的语言音调和音乐曲调结合紧密。它的舞蹈动作比较简单, 只是为了烘托气氛。这种形式以通俗歌曲和流行歌手的表演为多。

2) 说、唱、舞这种表演形式在90年代越来越普及。

表演者一边舞蹈一边用快速多变的节奏和抑扬高低的音调配合着音乐喊说出较长的语言段落, 然后再以边唱边跳的形式把同一语言段落表演出来。用词大多表述简单、具体的事物或直接表达情绪和感觉。重要的歌词常处理为重音, 并常以切分音的节奏出现。歌词一般不用抽象、费解的文字, 尽量选用易于快速理解的语言。音乐一般根据语言本身的节奏和音调进行夸张和强调, 大多采用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组合搭配。有时语言的选用并不是为了它的内涵, 而是为了其动听的节奏效果。

3) 号子加吆喝劳动号子在舞蹈中的使用较为多见, 效果很好。

它可以让观众迅速理解舞蹈表现的内容, 明确舞蹈动作的表现意义, 通过号子声还可以告诉观众关于舞蹈表现的地域和地方特色等等。号子很容易配合舞蹈动作, 烘托气氛, 把情绪推向高潮。除了号子外, 短短几个字的吆喝声对舞蹈表现也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手段。如一声“过年了!”可以马上把你带入春节的环境和气氛当中。一声具有地方特色的吆喝, 可以让观众知道这是哪个民族, 是山区还是草原, 是塞北还是江南;也可以告诉你是什么节日, 或是什么样的场面。这种声音对烘托某些特别气氛十分有效, 颇引人入胜。除以上所说的创作和表演形式外, 还有一些尚待开发的新的创作方法。

3 语言参与舞蹈的新方式

1) 配解说利用解说词介绍背景, 贯穿剧情。语言在这里的功能是提供时间、地点、年代、人物及其目的等背景信息。舞蹈艺术长于抒情, 拙于叙事, 所以解说词中不要有评论感情的内容, 把感情的表现留给舞蹈去发挥。事性的特定内容或环境, 舞蹈难以说清, 可以交给语言去表达。为了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凡是动作性强的内容应一律留给舞蹈来完成。解说词不必细说事情是怎样做的, 或人们是怎样想的, 只需介绍一下地点、人物和身份就足够了。利用解说词还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 把情绪推向高潮, 或制造一种激动的气氛。所以, 解说不仅可以安排在开始, 也可以用在结尾, 或高潮部分。使用解说词一定要帮助观众加深理解背景材料。解说要简明, 不能压倒舞蹈本身, 或过分地凌驾于其他因素之上。

2) 加吟诵由单人或男女两人有节奏地吟诵诗文, 烘托气氛, 表达感情。可以根据舞蹈内容选择或创作一节诗文, 语言要易于理解, 富有韵律感。要保证观众能够听清、听懂。朗诵的配乐音量要弱或不配乐。

3) 加对话表演者利用对话直接交流, 可以明晰地介绍人物关系和情绪, 帮助观众了解舞蹈内容。这种形式在国外的舞蹈创作中已有尝试, 在国内还是一个尚待开发的领域, 这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挖掘。

4) 插科打浑使用幽默滑稽、妙趣横生的语言, 或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音调, 配上相应的舞蹈动作, 可使二者相得益彰, 情趣盎然。二者的结合给观众带来轻松愉快的美感。这种形式可用在群众性的舞蹈表演中。

语言和舞蹈的结合方式还远不只这些, 有许多新的结合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开发。我们在运用二者的结合时, 必须充分了解和正确区分语言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异同, 既要发挥各自的特长, 又要使二者有机地结合, 相得益彰。语言和舞蹈最主要的差异就是时间拍节的不同。语言可以很快地把一些意象送到观众脑子里, 而且严谨精确。而要求舞蹈演员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这些概念和内涵传达给观众却是不可能的。所以,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是要注重语言的易懂性, 避开艰涩难懂的语言而寻求一些较为舒缓简单的词句;删掉某些词句或段落, 改变语法结构, 只保留最关键的词句, 这样才易于观众理解。二是要仔细选择最有特色的语言, 以体现其易懂性。无论是说还是唱, 传进耳朵的声音要清晰可辨, 标准是让听众毫不费力。

编导不能受充满想象力的优美诗篇的诱惑, 把它们引入舞蹈艺术之中, 以为越多的想象力便会产生越多的神奇力量。人们可以从书本中随意地反复吟诵, 最大限度地品味它的美妙。而在舞蹈过程中, 当观众要想在嘈杂的音乐声中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词句时, 他们多半会茫然若失。所以, 语言必须简炼, 有些适合语言表达的内容, 单靠舞蹈不可能完成, 那就要放手让语言得到尽情发挥。反之, 有些内容用舞蹈表现反比语言更快。只要把握住这些基本原则, 从效果出发, 大胆创新, 定会创作出大家喜闻乐见的舞蹈作品。

摘要: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 舞蹈与其它综合艺术有许多共同点, 也有不同点。在歌剧、音乐剧、戏剧、合唱音乐等舞台表演艺术中, 语言因素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 而在舞蹈艺术中, 语言艺术却很少参与。从艺术发展的规律看, 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结合是一个自然的趋势。着重讨论语言与舞蹈结合的形式, 探索和发展语言和舞蹈的结合方式。

关键词:舞蹈,语言艺术,舞蹈创作,舞蹈表演

参考文献

[1]于平.中国舞蹈艺术[M].

[2]于平.舞蹈评论教学[M].

[3]隆荫培, 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

[4]中国舞蹈家协会.首届中国舞蹈节文论集[M].

舞蹈的语言艺术 篇2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

现在的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舞蹈了,舞蹈是我们的艺术修养,舞蹈是一本艺术,我们可以借助舞蹈表达我们的情感。

下面是介绍适合发表舞蹈论文的艺术期刊:

《文艺研究》(月刊)创刊于1979年5月,是文化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文艺理论期刊,是中国当代重要文艺理论刊物之一,在国内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张庚、林元、王波云、柏柳先后任该刊主编。

舞蹈的语言艺术 篇3

关键词:舞蹈;语言艺术;创作;表演

一、语言艺术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通过歌舞剧的创作形式进行分析语言艺术在其中的作用。歌编舞是以歌曲的旋律、风格和歌词的意境为基础创编的舞蹈。语言在这里是以歌词的形式出现。歌词加上音乐的翅膀,使歌声在所有乐声中最富于表情和魅力。用歌声作为舞蹈的伴奏最为自然、和谐。所以,用歌曲编舞这种形式极为多见,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当然,其中自然少不了歌词这个语言因素的作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往往成为舞蹈创编者选择的对象。有的直接选用完整的歌曲,有的把歌曲作一些改变;有的选择歌曲的一个片断,有的则重新创作一首或一个歌曲片断。歌编舞的几种创作形式。一是用完整歌曲编舞。选定一首歌曲,不加任何改变,以歌曲的旋律、歌词和风格为依据来编舞。二是用改编歌曲编舞。以某首歌曲为基础,根据舞蹈表现的需要,重新组织和改编歌曲。用改编歌曲创编舞蹈。编舞者可以根据舞蹈内容和表现的需要改变或重新创作新的音乐部分,使舞蹈音乐既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又有一定的新鲜感,同时还给舞蹈创编者留下更多的自由创作空间。三是选用歌曲片断根据舞蹈内容表现的需要,从某首歌曲当中节选一个段落,安插于舞蹈音乐之中,起到烘托气氛、画龙点睛的作用。四是创作歌曲片断。根据舞蹈内容表现的需要,创作独唱或合唱的歌曲片断,安插于舞蹈的某个部分,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表现效果。

二、语言艺术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

歌伴舞是以演唱为主、舞蹈为辅的表演形式。它的特点是歌舞结合密切,歌词比较朴实、通俗易懂,歌词的语言音调和音乐曲调结合紧密。它的舞蹈动作比较简单,只是为了烘托气氛。这种形式以通俗歌曲和流行歌手的表演为多。

说唱舞是表演者一边舞蹈一边用快速多变的节奏和抑扬高低的音调配合着音乐喊说出较长的语言段落,然后再以边唱边跳的形式把同一语言段落表演出来。用词大多表述简单、具体的事物或直接表达情绪和感觉。重要的歌词常处理为重音,并常以切分音的节奏出现。歌词一般不用抽象、费解的文字,尽量选用易于快速理解的语言。音乐一般根据语言本身的节奏和音调进行夸张和强调,大多采用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组合搭配。有时语言的选用并不是为了它的内涵,而是为了其动听的节奏效果。如“咱们那个老百姓,今个儿真高兴”。演员用切分音的节奏和着音乐说出,其结果不仅给听觉增加了新颖的成分,也为内容的强调增加了份量。这种表演形式一般是舞蹈演员自己演唱,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表演形式。

劳动号子在舞蹈中的使用较为多见,效果很好。它可以让观众迅速理解舞蹈表现的内容,明确舞蹈动作的表现意义,通过号子声还可以告诉观众关于舞蹈表现的地域和地方特色等等。号子很容易配合舞蹈动作,烘托气氛,把情绪推向高潮。除了号子外,短短几个字的吆喝声对舞蹈表现也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手段。除以上所说的创作和表演形式外,还有一些尚待开发的新的创作方法。

三、语言艺术参与舞蹈的新方式

(一)配解说。利用解说词介绍背景,贯穿剧情。语言在这里的功能是提供时间、地点、年代、人物及其目的等背景信息。舞蹈艺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所以解说词中不要有评论感情的内容,把感情的表现留给舞蹈去发挥。有些叙事性的特定内容或环境,舞蹈难以说清,可以交给语言去表达。为了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特点及其表现力,凡是动作性强的内容应一律留给舞蹈来完成。解说词不必细说事情是怎样做的,或人们是怎样想的,只需介绍一下地点、人物和身份就足够了。利用解说词还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把情绪推向高潮,或制造一种激动的气氛。所以,解说不仅可以安排在开始,也可以用在结尾,或高潮部分。使用解说词一定要帮助观众加深理解背景材料。解说要简明,不能压倒舞蹈本身,或过分地凌驾于其他因素之上。

(二)加吟诵。由单人或男女两人有节奏地吟诵诗文,烘托气氛,表达感情。可以根据舞蹈内容选择或创作一节诗文,语言要易于理解,富有韵律感。要保证观众能够听清、听懂。朗诵的配乐音量要弱或不配乐。

(三)加对话。表演者利用对话直接交流,可以明晰地介绍人物关系和情绪,帮助观众了解舞蹈内容。这种形式在国外的舞蹈创作中已有尝试,在国内还是一个尚待开发的领域,这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挖掘。

(四)插科打浑。使用幽默滑稽、妙趣横生的语言,或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音调,配上相应的舞蹈动作,可使二者相得益彰,情趣盎然。二者的结合给观众带来轻松愉快的美感。这种形式可用在群众性的舞蹈表演中。语言和舞蹈的结合方式还远不只这些,有许多新的结合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开发。我们在运用二者的结合时,必须充分了解和正确区分语言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异同,既要发挥各自的特长,又要使二者有机地结合,相得益彰。语言和舞蹈最主要的差异就是时间拍节的不同。语言可以很快地把一些意象送到观众脑子里,而且严谨精确。而要求舞蹈演员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这些概念和内涵传达给观众却是不可能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是要注重语言的易懂性,避开艰涩难懂的语言而寻求一些较为舒缓简单的词句;删掉某些词句或段落,改变语法结构,只保留最关键的词句,这样才易于观众理解。二是要仔细选择最有特色的语言,以体现其易懂性。无论是说还是唱,传进耳朵的声音要清晰可辨,标准是让听众毫不费力。编导不要受充满想象力的优美诗篇的诱惑,把它们引入舞蹈艺术之中,以为越多的想象力便会产生越多的神奇力量。人们可以从书本中随意地反复吟诵,最大限度地品味它的美妙。而在舞蹈过程中,当观众要想在嘈杂的音乐声中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词句时,他们多半会茫然若失。所以,语言必须简炼,删去模糊的隐喻,力避华而不实。有些适合语言表达的内容,单靠舞蹈不可能完成,那就要放手让语言得到尽情发挥。反之,有些内容用舞蹈表现反比语言更快。

【参考文献】

[1]萨日娜.舞蹈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表现力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1):74-75.

[2]张江政.舞蹈教学教师应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143-144.

[3]朱晓红,刘生贵.艺术表现力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0):111+113.

舞蹈的语言艺术 篇4

一、舞蹈教学和教学语言基本概念

语言是人们之间进行信息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它由词汇和语法结合而成, 通过声音体现的一种体系, 可以表达人的内部思维和情感。教学是一门通过教学语言表现的艺术, 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单单把理论知识复制, 然后播放出来, 而是需要将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规范的归纳, 并创造性地表达出来。在教学中, 我们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新性的使用语言教授知识称之为教师的语言艺术。舞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参与的活动。舞蹈教学过程中, 学生需要进行肢体动作的练习, 教学内容的每个舞蹈动作都有独立的术语描述, 从而决定了舞蹈教学语言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另外, 舞蹈教学过程中, 学生基本一直处于活动状态, 舞蹈教师需要采取指令性的语言, 例如“左转圈、踮脚、前压腿”等。

二、舞蹈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启发。”在各种不同的教学过程中, 知识的传播、学生能力的培养、记忆素质的提高, 都需要依赖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师的角度来看, 通过教学语言才能将知识传播给学生, 教学语言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需要将要传授的内容和讲解思路通过系统规范化的语言描述出来, 才能达到更好启迪学生的目的。

1. 语言艺术影响舞蹈教学质量。

研究表明, 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质量与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密切的关系。具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是启迪学生和提高学生主动性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不清或者表达太过沉闷、没有生机, 都不利于塑造积极的教学氛围。舞蹈是一门将技巧与艺术紧密结合的教学课程, 舞蹈教师需要通过可视化的动作演示及巧妙的语言艺术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 确保学生可以顺利地学习舞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用形象化的语言将想象的舞蹈意境描述出来。教师需要综合的协调好语言艺术与动作演示的关系, 这对于提高教学的水准具有重要的意义。舞蹈教学是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 舞蹈教师应当将语言艺术融入教学, 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舞蹈的精髓。

2. 语言艺术是舞蹈教学的主要手段。

不管是常规的课程, 还是类似于舞蹈教学这些非常规的课程, 语言教学都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舞蹈教师通过语言艺术保持与学生良好的心灵沟通和交流, 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 从而确保提高教学质量。舞蹈教师也需要通过语言艺术将动作要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确保学生的学习速度和质量。

3. 语言艺术影响舞蹈学生自身能力发展。

舞蹈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不但会对教师自身教学课程的进展和教学成果产生影响, 更重要的是还有可能影响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首先, 学生通过舞蹈教师的语言艺术中探索老师思考问题的方式, 从而能提高自我思维能力。其次, 教师的语言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循序渐进的影响力, 学生长期在教师语言艺术的氛围中, 他们会自然而然的喜欢上语言, 长此以往, 对于学生灵活应用语言具有很大的帮助。再者, 舞蹈教师对于舞蹈意境的优美生动的描述, 使学生从中感受美丽的存在, 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从而确保学习质量。而舞蹈教师就需要具备对事物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以确保他们的语言艺术具备审美价值。

三、舞蹈教师如何正确运用语言艺术

舞蹈是一种通过人体动作体现美的艺术, 舞蹈教师不仅要知道怎么样造就这种魅力, 更重的是了解怎样把体现美的技术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具备非常强的教学修养。舞蹈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正确地运用语言艺术。

1. 教学语言需要清晰准确。

舞蹈教学中存在多种专业名词和术语。舞蹈教师在进行动作解析和理论知识传授的时候, 表达一定要清晰准确, 以避免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偏差, 不能理解核心精髓, 从而导致学习情况差, 甚至有可能给身体带来伤害。因此教师需要深入了解专业知识并做到教学语言准确无误。这需要舞蹈教师熟练地掌握舞蹈专业相关知识, 并能通过语言艺术表达, 让学生尽快学会舞蹈动作。

2. 教学语言需要生动有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 舞蹈教师可以使用诸如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描述舞蹈的动作和精髓, 通过想象描述舞蹈表现的环境和背景, 让学生觉得轻松愉悦。对舞蹈动作生动有趣的描述, 可以渲染学习的氛围,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激情, 同时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总的来讲, 舞蹈教学老师生动的语言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审美和表达能力的作用。

3. 教学语言需要精练。

舞蹈教学的独特性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要精练。舞蹈教学是动作和语言描述同时进行, 如果舞蹈教师语言不精练, 首先会导致教学信息量太大, 学生不能抓住重要内容, 学习质量下降, 延迟教学进度。其次, 舞蹈属于一种艺术性的运动, 学生在学习或者练习舞蹈动作过程中, 精神兴奋度高, 如果教师语言太过烦琐会抑制这种精神状态, 从而造成学生心理和身体上不适, 另外学生还容易产生反感情绪。

4. 教学语言需要亲切。

舞蹈教学过程中, 学生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 甚至会有受伤情况发生。在学生动作不到位或有消极情绪时, 舞蹈教师的语言过于生硬严厉会使学生的情绪更受到打击, 内心产生不良情绪, 影响学习过程。如果舞蹈教师可以采用亲切的态度, 并使用适当的语言安抚、鼓励学生, 可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并提高自信力, 在舞蹈学习方面也可以有所造诣。

5. 教学语言需要富有情感。

舞蹈传递人类的情感不仅依赖于舞蹈造型和动作, 重要的还有情感因素。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展现情感的作品需要融入感情地讲解, 从而创造合适的学习氛围。舞蹈教师需要将语言赋予情感, 使用丰富、生动的词汇将学生带入舞蹈体现的环境中。只有当学生对舞蹈展现的感情有深刻的感触时, 才能更加激发学习舞蹈的激情和学习的质量。另外, 学生在此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审美观念。

四、结论

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艺术对于教学品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语言艺术更多的探索, 可以把舞蹈教学过程进行得更为生动轻松,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其得到全面发展。舞蹈教学老师不仅需要具有高的技术水平, 更要看重语言艺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才可以成为一个具有高教学水平的舞蹈教师。

参考文献

[1]张大鸣.关于舞蹈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J].艺术研究, 2010, (2) .

[2]钱甜甜.试论舞蹈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才智, 2012, (15) .

舞蹈的语言艺术 篇5

舞蹈的特质及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闻一多先生曾在《说舞》一文中描绘了一场具有原始性质的澳洲的科罗波利舞。从那极富节奏和极度热狂、朴实粗犷的原始舞蹈中,我们看到了生命机能的直接表演,看到了舞蹈的真面目。它不仅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 又最充足的表现”,也是“一切艺术中最大综合性的艺术“[1](P317)。原始人的所有 其他艺术――音乐、诗歌、雕塑、绘画等――都在这简单而奇妙的舞蹈中获得了意义。 于是,生命的实在丰富了,艺术的世界诞生了。

自从黑格尔将舞蹈看作是“不完备的艺术”以来,在整个西方现代艺术哲学领域里,似乎只有苏珊・朗格、纳尔逊・古德曼把舞蹈与其他艺术相提并论。其实早在1938年,罗宾・乔治・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一书中就明确指出舞蹈在所有艺术形式中的突出地位。他从表现主义出发,认为艺术的本质既然是表现情感,而任何情感都要以语言的方式表现出来。因而每一种艺术形式也就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这里科林伍德同克罗齐一样,把艺术同语言视为一体。进而科林伍德又指出,“言语只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特点在于每个姿势都产生出一种特征性的声音,从而使它既能通过眼睛又能通过耳朵加以领会“[2](P250)。一切种类的语言都与身体姿势具有这种关系。每一种语言或语言体系(言语、手势语言等)都是起源于全身姿势的原始语言的一个分支。在这种原始语言中,身体各部分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个固定姿态,都具有发音器官的动作在口头语言中所具有的同样意义。一个使用这类语言的人,说起话来,就将使用他身体的各个部分。科林伍德认为,这种全身性的动作姿态语言是惟一“实际存在”的语言,而我们今天称之为言语及各类的语言只是它的一部分,都是一种特殊化了的身体动作姿势形式。这样,以身体活动为惟一前提的艺术――舞蹈,就不仅是一切语言之母,而且也是一切艺术之母了。

科林伍德的结论并非产生于牵强附会的考古学演绎(虽然他本人也是一个考古学家),而是根植于眼前的事实。他从大量的生活和艺术的事实中,发现了语言和动作之间某种带有本质性的东西。但科林伍德只限于对其发现作现象的描述,而没有科学的论证。这也许就是他的舞蹈艺术理论一直未得到重视的因素之一。因为正如约翰・马丁所说:“对于许多人来说,将生活经验这样变成动作的同义词,或许是个完全陌生的`观点,因为动作是人们完全习以为常的东西了。人们很容易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它构成日常生活与思考的主要成分。“[3](P19)从这种被忽略的、在一般人看来是“习以为常”的事实中发现某种本质性的东西,这是天才必备的素质。科林伍德做到了这点。然而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以人体动作姿态为传达媒介的舞蹈与其他艺术之间的本质联系。因为科林伍德既没有确定动作的实质以及它与语言的深层联系,也没有说明舞蹈的特质,而只是简单地归结为“表现的语言“。

什么是舞蹈的本质?舞蹈创造了什么?苏珊・朗格说:“在一个由各种神秘的力量控制的国土里,创造出来的第一种形象必然是这样一种动态的舞蹈形象,对人类本质所作的首次对象化也必然是舞蹈形象。因此,舞蹈可以说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第一种真正的艺术。”[4](P11)朗格从符号学出发,认为舞蹈是一种形象,或称作“幻象“。舞蹈创造的是“动态的形象”。这一动态的形象不是自然界中的一般事物,它是仅仅为知觉而存在的一种虚的实体。说它是虚的,并不意味着它是非真实的。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你与它相遇,就能真正的知觉到它,而不是梦见或想像到它。正像由雨雾和光线相互作用而产生出的一条光彩夺目的彩虹,任何一个具有正常视力的人站在适当的位置都能看到它。而它仅仅是一种幻象,是一个虚的实体。同样,我们从一个完美的舞蹈中看到、听到或感觉到的也应该是一些虚的实体(尽管它包含着某些物理实在:地点、重力、人体、肌肉力以及灯光、声响、道具等),是使舞蹈活跃起来的力。是从形象的中心向四周发射的力或从四

[1] [2] [3] [4]

舞蹈教学语言的原则及应用探究 篇6

关键词:舞蹈教学;语言原则;探究

1.前言

完整的舞蹈教学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学习舞蹈的动作技巧,舞蹈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舞蹈教学语言也极为重要[1]。舞蹈教学语言能让学生更快、更好、更精准的掌握舞蹈动作,加强舞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了舞蹈教学中的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

2.舞蹈教学语言应用应遵循的原则

2.1准确且精炼的语言原则

舞蹈是一门通过肢体动作传达舞者思想的艺术,舞蹈教学一般采用的是教师先示范、学生再进行模仿的这种模式,但是千变万化的舞蹈动作,又使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例如,学生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都会造成学习效果的不同,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把握不到位就很难达到表演效果。这种情况下,舞蹈教师能够运用精准的语言对舞蹈动作进行清晰地讲解就显得尤为必要,这样能让学生准确的掌握舞蹈训练要点和技巧,更好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达到训练效果。

2.2形象且启发性的语言原则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舞蹈教师应该学会使用带有启发性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一方面,启发性的语言,能够让学生触类旁通,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推进学习进程,扩大了学生联想空间和个人发挥的余地;另一方面,形象语言,能够加深学生对舞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加入节奏和情感

舞蹈动作伴随音乐,带有自身的律动感,所以舞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把握好这一特征,让教学语言保持一定的节奏感。舞蹈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减少伴奏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加强自身舞蹈动作与节奏的有机结合;同时,在使用舞蹈语言时,还需注重情感的投入,只有将舞蹈、音乐、节奏和情感互相交融,才能使舞蹈更具吸引力。

2.4教学语言应形象生动

舞蹈教学,不仅仅只注重舞蹈教师“教”,还应关注到学生作为“学”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身心发展均未成熟,如果舞蹈教师的语言过于主观化、抽象化,容易让学生造成误解甚至无法理解,且晦涩难懂的语言容易使学生丧失兴趣,无法达成舞蹈教学的效果。因此,舞蹈教师在舞蹈训练中运用的教学语言,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和直观化地对舞蹈动作的思想内涵和动作要领进行讲解,提高其引导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意识。

2.5教学语言应具激励性

舞蹈教学是一个较为长期且反复的过程,对于舞蹈的初学者说,最开始的学习较为自由。但随着教程的不断深入,学生要讲究的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动作叠加,还需要注意舞蹈动作力度的把握、舞者情感深入和服装造型美感的外在表现,多重的学习任务容易淡化对舞蹈学习的新奇感,枯燥的舞蹈学习容易使学生丧失积极性。这时,舞蹈教师的语言激励就变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语言上要掌握一定的激励技巧,巧妙地利用具有欣赏和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提高舞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舞蹈教学语言的应用

3.1情感与舞蹈相融

民族民间舞蹈中包含着的丰富情感,是其能够流传至今的根本原因之一[2]。因此,今天的舞蹈教学最应该放首位的就是把情感融入舞蹈动作中;而想要完美的实现情感和舞蹈合二为一,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的舞蹈训练中通过不停地练习和磨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舞蹈教在师舞蹈语言中加入感情的色彩。舞蹈教师可以在训练之前,引导学生对所练习舞蹈作品的民族、文化、信仰以及传统等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刻地体验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对作品有自己感性的认识。

例如,舞蹈教师在学习藏族舞蹈之前先对其文化进行的讲解,因为藏族人民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使其在朝拜的过程中时常会有一些磕头的动作,且因西藏属于高寒地区,当地人们的衣物较为厚重,导致其全身只有膝关节和胯关节稍微灵活,所以舞蹈动作中以半蹲居多。这样学生在了解了藏族独特的文化之后,能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想象空间,有了情感的寄托才能更深入到表演的状态中去;再如上,舞蹈教师在教学生蒙古族舞蹈之前,可以鼓励学生对内蒙古大草原进行想象,让学生仿佛确实深入其中;这种情况下在进行舞蹈训练,学生就能放眼四方,感受到内蒙古舞蹈的开阔与豪迈,从而使学生在舞蹈中加入其情感的依托。

3.2音乐与舞蹈相融

舞蹈只有和音乐紧密结合,才能使舞蹈更具律动感,尤其是民族民间舞蹈,对舞蹈和音乐结合要求更高[3]。因此,舞蹈教师不仅要熟悉舞蹈动作,还应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知识,熟悉不同地域和民族不同的音乐节奏,这样,才能在舞蹈教学的语言运用中加入民族文化知识。

例如,教学老师在教授新疆舞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新疆音乐的节奏和特点,然后再对新疆舞独特的体态进行示范,一定要突出新疆音乐欢快活泼、步伐灵活轻巧、手腕变化丰富的特点,让学生对新疆音乐和新疆舞蹈有最直观的认识,体会到新疆舞蹈和新疆音乐之间微妙的联系;最后,舞蹈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时,舞蹈教师在进行动作教授时,也要在语言中加入对新疆音乐的讲解,做到载歌载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一门新的舞蹈时不仅能够对改舞蹈独特的音乐知识进行了解,还能根据其特点在舞蹈过程中把握舞蹈动作的律动,并且,教学老师对舞蹈音乐的讲解有利于帮助学生根据气息找到动作的轨迹。

4.结束语

舞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结合实际经验,积极探究舞蹈教学语言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为舞蹈教学的发展献言纳策;同时,教师还应以身作则,在舞蹈教学中言传身教,为学生构建一个更科学、更人性、更高效的教学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参考文献:

[1]乔艳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学前教育研究,2014,(5)09:64-66.

[2]曾菲菲.舞蹈教学语言艺术探究[J].戏剧之家,2015,(2)12:180.

舞蹈的语言艺术 篇7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它对政治、经济和社会、 科技,乃至文化产生影响。

舞者之间会用身体语言沟通;身体语言沟通是通过动态无声的目光、表情、手势语言等身体运动,或者是静态无声的身体姿势、空间距离及衣着打扮等形式来实现沟通身体语言沟通的方式编辑首先,人们可以借助面部表情、手部动作等身体姿态来传达诸如攻击、恐惧、腼腆、傲慢、愉快、 愤怒、悲伤等情绪或意图。身体语言沟通的改善编辑身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 真正将身体语言有效地运用到人际交往中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我们做两件事情:一是理解别人的身体语言, 二是恰当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

肢体成就了新的交流和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通畅。

沟通是人们之间最常见的活动之一,是指人们之间进行信息及思想的传播。沟通常常牵涉了几个方面:信息发送者, 信息接收者,信息内容,表示信息的方式,传达的渠道。肢体语言包含得非常丰富,包括我们的动作、表情、眼神。实际上,在我们的声音里包含着非常丰富的肢体语言。比如, 我们在说每一句话的时候,用什么样的音色去说,用什么样的抑扬顿挫去说,这都是肢体语言的一部分。我们认为沟通的模式有语言和肢体语言这两种,语言更擅长沟通的是信息,肢体语言更善于沟通的是人的思想和情感。肢体语言又被称之为身体语言,是指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代替语言藉以表达情绪。广义上讲,肢体语言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内; 狭义上讲,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思。

眯着眼——不同意,厌恶,发怒或不欣赏

走动——发脾气或受挫扭绞

双手——紧张,不安或害怕

向前倾——注意或感兴趣

懒散地坐在椅中——无聊或轻松一下

抬头挺胸——自信,果断

坐在椅子边上——不安,厌烦,或提高警觉

坐不安稳——不安,厌烦,紧张或者是提高警觉

正视对方——友善,诚恳,外向,有安全感,自信,笃定等

避免目光接触——冷漠,逃避,不关心,没有安全感, 消极,恐惧或紧张等

点头——同意或者表示明白了,听懂了

摇头——不同意,震惊或不相信

晃动拳头——愤怒或富攻击性

鼓掌——赞成或高兴

打呵欠——厌烦

手指交叉——好运

轻拍肩背——鼓励,恭喜或安慰

搔头——迷惑或不相信

笑——同意或满意

咬嘴唇——紧张,害怕或焦虑

抖脚——紧张

双手放在背后——愤怒,不欣赏,不同意防御或攻击

环抱双臂——愤怒,不欣赏,不同意防御或攻击

眉毛上扬——不相信或惊讶

不要把舞蹈肢体语言简单的看成“手语”式的方法,手语是用手势比量动作,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以构成一定意思或词语,它是听力障碍的人(即聋哑人,以下简称为听障人)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手的语言,它是 “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而对于听力障碍的人来说, 它则是主要的交际工具。手语是一种视觉语言。舞蹈肢体语言还包含一个重要元素—节奏。工作要有节奏地进行,节奏在舞蹈里边能产生韵律,这样的舞蹈肢体语言更富有情感, 所以,不用英文日常生活翻译,舞者与舞者之间不论国籍、 语言,我们已经能够很好的交流和沟通。

摘要:2013年3月—7月的演出淡季,部分女演员和我一起迎来了一次不一样的演出经验,水舞秀的驻场演出;由于制作方涉外,十多个不同国演员聚集一堂;我和演员、制作方、生活翻译及导演,共同工作了4个月;由于翻译仅限于英文的生活日常翻译,当开始排练舞蹈节目产生训练术语和专业术语时,英文翻译渐成摆设;无法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好在我们舞蹈最擅于运用肢体,于是肢体各司其职,有人是“嘴”擅表达,有人是“耳”擅倾听,有人是“脚”擅探访,有人是“眼”擅观察,有人是“手”勤做事……

浅谈舞蹈动作的语言 篇8

舞蹈语言是由舞蹈动作、舞蹈组合、舞蹈语汇所组成的, 不过它们还必须具备下列某一种的前提因素:一是具有一定的传情达意的表达功能;二是具有表现某种抽象精神内容的象征功能;三是具有以此物比彼物和寄托隐含意念的比喻和寓意功能。

舞蹈语言是舞蹈创作的主要表现手段, 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描绘人物行动的环境和特定的氛围等, 都离不开舞蹈语言的各种艺术表现功能。也可以说, 舞蹈作品就是用舞蹈语言为主体建造起来的审美实体。

从舞蹈语言的结构层次上看, 大致可分为舞蹈单词 (舞蹈动作) 、舞蹈语言 (舞句) 和舞蹈段落 (舞段) 三个层次。舞蹈单词, 由能表现一个意义的单一的舞蹈动作 (一个舞蹈姿势的动作过程) 或复合的舞蹈动作 (两个以上舞蹈姿势的复合动作过程) 所组成。舞蹈动作从它的功能和作用的角度, 可分为:表现性动作、再现性动作和装饰性联结动作三类。表现性动作, 又称表情性动作, 是具有表现人物情感功能的动作;再现性动作, 又称表意性动作或说明性动作, 是具有达意或说明事物意义功能的动作;装饰性联结动作, 是具有装饰和组织功能的动作, 用于相同性质动作和不同性质动作的联结和组合, 并有美化和装饰的作用。这三种舞蹈动作的各种组接、发展和变化, 可以组成舞蹈语言中的舞句和舞段。

单纯的动作分析, 是指在实践中, 学生能理解地了解不同的动作元素与结构, 不同的空间架构、定位、线条与形态, 不同的动作特性与时间结构等等。在理性的认知后转入感性的体验, 并做整体与局部的练习, 使动作的可能性与技巧得以扩展与改进。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在理性认知到感性体验的过程中使动作本身产生多种可能性变化的实践活动。

了解舞蹈动作和运用舞蹈动作主要需要下面几点:

1) 从源切入;中国民间舞的动作受着地域、文化、宗教、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之中要了解为什么要这样的动作、动作是如何产生的。

2) 从情感入手;把握好民族心态情感, 通过对已知的条件动作来对动作分析、变化、扩展。

3) 从形式、风格、动态入手;我们要透过固定的程式, 通过想象力来赋予舞蹈动作一个新的生命, 来丰富舞蹈的内涵。

4) 从对单纯动作本身的体验入手, 来影响民间舞蹈动作的逻辑性。

综上所述, 了解舞蹈语言动作, 掌握舞蹈语言动作并很好的运用舞蹈语言动作是舞蹈的灵魂, 舞蹈的思想和血肉, 运用的好的舞蹈语言动作可以使舞蹈具有活的生命, 是一种美的飞舞。

摘要:舞蹈语言是由舞蹈动作、舞蹈组合、舞蹈语汇所组成的, 了解舞蹈语言动作, 掌握舞蹈语言动作并很好的运用舞蹈语言动作是舞蹈的灵魂, 是一种美的飞舞。

关键词:舞蹈,动作,语言

参考文献

[1]刘青弋.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2]刘建.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民族出版社, 2001.

[3]隆荫培等.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

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的艺术性 篇9

舞蹈服饰的艺术性, 即舞蹈服饰本身所具有的, 或是被设计者后加上去的能够表现一定“美”的方面, 富含一定内涵或意境的一种特性。舞蹈服饰的艺术性是基于舞蹈服饰被制作出来的作用, 或被寄予的某种特定含义而存在的。在舞蹈服饰的艺术性中, 包含了诸多的艺术元素, 比如:造型艺术、绘画艺术、民族艺术等, 可以说舞蹈服饰就是舞台上一本小而丰富的百科全书。

1. 舞蹈服饰造型的艺术。

对于舞蹈服饰而言, 许多人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绚烂”“花哨”等肤浅的理解层面, 其实际上, 舞蹈服饰与众多流行服饰一样, 在造型上具备相当的艺术性。首先, 舞蹈服饰为了彰显舞蹈本身的意境, 力求与舞蹈语言进行配合。这种配合就犹如我国古代山水画中的诗句一样, 有着画龙点睛的功效。在舞蹈服饰的造型上, 往往还流露出设计者对舞蹈的理解或对广义舞蹈的理解。细观各式各样的舞蹈服饰, 其异样别致的造型无不是为了给人一种直视舞蹈内涵的感觉。甚至于许多舞蹈服饰在设计的同时, 还融入了人体学、几何学等元素, 可谓是视觉冲击与内涵兼备。譬如, 我国历年春节联欢晚会都有儿童的参与, 他们所表演的节目多与动物、植物等自然事物有关。而舞蹈服饰设计人员正是基于小朋友们审美观的特点, 将舞蹈服饰设计成为了能够对自然事物有着高度像真意义或是仿真效果的造型, 令观众在欣赏的时候更为直观地看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

2. 舞蹈服饰上的绘画艺术。

图像和花饰向来是舞蹈服饰的主要元素, 在时代发展下, 这种沉浸于服饰表面的装饰图画渐渐演变成了一个有讲究的整体, 即舞蹈服饰上的绘画艺术。首先, 服饰的颜色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 能够对舞蹈主题进行阐述。其次, 舞蹈服饰上的花纹具有渲染特效。许多舞蹈服饰为了表现特定的事物或意境, 在环纹和表面图画上做了很多工作, 使得舞蹈服饰就像是一幅写实画卷一般。

3. 舞蹈服饰中的民族艺术。

民族舞蹈服饰除了具备上述艺术特点外, 必不可少地还同时具备了民族艺术。民族特色的舞蹈服饰在设计过程中, 通过复杂的图案或是装饰物将属于他们的文化展现出来, 对于外人而言, 民族舞蹈服饰自身就是能够代表该民族身份和文化的艺术品。通过这些纹路或装饰物, 人们能够感受到该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原始而崇高的社会哲学、自然认知等, 因此, 将民族舞蹈服饰看作是同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等一样的艺术事物是完全有其令人信服的根据的。

二、民族舞蹈的艺术性

如果说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中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一种, 那么范, 有我们的难度和艺术表现力, 是其它训练体系所代替不了的。作为颇具东方特色的中华舞蹈艺术, 在很大程度是得益于烂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没有这个底蕴就谈不上发展, 所以挖掘、继承、发展古代传统的舞蹈艺术是重大的突破。从另一个角度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每个民族由于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宗教的差异使舞蹈艺术具有了鲜明的地域特性, 随着国家的统一, 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频繁, 舞蹈艺术的发展也迎来了历舞蹈服饰就只能是舞蹈艺术中一个组成部分。民族舞蹈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 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艺术思想觉醒而创造出来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民族舞蹈的艺术性主要通过形体、造型、音乐等元素来进行表达的。

1. 形体艺术。

民族舞蹈与其他舞蹈一样具备相当丰富的动作语言, 基于民族舞蹈产生环境的特殊, 其中的形体艺术较诸于西方舞蹈或是现代舞等舞蹈种类, 在表达思想或主题上更为直白和浅显。通过丰富的形体动作, 民族舞蹈能够将一些生物的习性、本民族的意识和观念等进行展现。这些形体动作相互配合, 还能够对该民族的日常生活、生产等进行还原。比如, 我国少数民族当中的有一部分仍然流传着古老的祭祀舞蹈, 他们通过手舞足蹈的跳跃, 对未曾现于人前的鬼神行为进行了描述, 观众在欣赏这些舞蹈的时候, 仿佛又看见了另一本山海经。而像藏族、傣族等文化浓厚的民族中, 舞蹈的动作常常是相当丰富的。藏族舞蹈注重展现其内心的豪迈和兴奋, 傣族舞蹈则多注重一种小家碧玉似地温和柔美。

2. 造型艺术。

我国自古图腾文化和“天人”观念就较为盛行, 在这样的文化基调下, 一些经典的图腾或是其他造型常常伴随民族舞蹈出现。从包含深意的面具舞, 到装扮全身的拟兽舞, 许许多多的造型艺术元素通过舞蹈被展现出来。其中, 舞龙和舞狮可以视作是我国汉族的特色舞蹈, 虽然舞蹈中的龙狮形象在我国南北地域造型差异较大, 但不管是何种质材所做, 不管是体积大小, “龙”和“狮”的造型无不别具艺术特点, 不但将我国文化之精髓体现得淋漓尽致, 还将“舞蹈”这种相对高雅的事物进行了异样的诠释。

3. 音乐艺术。

古人曾以“载歌载舞”来描写人们在喜庆之时无以复加的情绪波动, 足见音乐在舞蹈中地位和作用, 即音乐为舞蹈指明节奏, 为舞蹈中情感的释放充当导索。舞蹈伴奏即为音乐, 就自然会被纳入音乐艺术之列, 既被包含于民族舞蹈艺术当中, 又未能脱离音乐艺术的范畴, 因此民族舞蹈中的音乐艺术是广义音乐艺术与广义舞蹈艺术之间的桥梁。

舞蹈服饰是民族舞蹈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事物, 通过舞蹈服饰的设计, 能够直接展现出舞蹈的归属、风格, 并且舞蹈服饰通过颜色、线条、造型等, 能够为舞蹈本身增添趣味和活力, 使舞蹈更加有特色。民族舞蹈是任何一个国家地域文化的代表, 是本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民族文化的兴盛与否, 直接展现了该国家或民族的精神状态、审美观、社会魅力等。从艺术的角度讲, 舞蹈服饰是一种以服饰设计艺术为手段, 展现舞蹈艺术的辅助性事物。而民族舞蹈本身则是以行为为表现手段的社会艺术。因此, 两者均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对两者进行艺术性的研究, 不仅能够传承和发展我国固有的民族文化, 还能够使他们在新时代下结合得更加紧密继而实现民族艺术在新时期的腾飞。

摘要:舞蹈是人类艺术的精华, 是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用于放松神经、感悟生命的工具。因为舞蹈本身的艺术性特点, 也使得这些被细化出来的元素也附带了艺术性。舞蹈服饰便是结合造型艺术、绘画艺术、民族艺术等为一体的事物。而民族舞蹈则是具备民族特色的形体艺术、造型艺术、音乐艺术等的集合。探究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的艺术性, 有利于人们运用普遍联系和辩证主义观点审视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 并以此为基础探究一条科学的舞蹈艺术发展之路。

关键词:舞蹈服饰,民族舞蹈,艺术性,结合

参考文献

[1].刘建.试论舞蹈服饰道具的传播功能[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

[2].张琬麟.剧场民族舞蹈服饰的艺术设计特征[J].装饰2003.

舞蹈的语言艺术 篇10

关键词:人体语言,舞蹈美,魅力

舞蹈是无声的人体语言, 它的艺术魅力像动听的诗句, 像优美的乐音, 使你动情, 使你的心弦共振。若问为什么会如此, 这个奥秘就在于人体美是至高无上的美;人体语言美是人体美的集中表现。

一、人体是最美的, 一切生物的形态都无法和它相比

自从猿人能直立行走并创造了第一件工具以后, 人就成为万物之灵。原始人经过了多少万年的发展, 才脱离一般动物的形态, 改变了习性, 成为四肢匀称, 行动灵活、敏捷的现代人。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也不断改造自己, 人体的各器官变得发达, 手和脑变得富有创造力, 思想、感情更加丰富、高尚。从此, 人的美, 体现在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 两者的和谐一致就成为人体美的本质, 人体美是至高无上的美。

在语言尚不健全的原始社会的群体生活中, 人们不得不用形体和手式表达思想感情, 千万年的劳动和社会生活, 在人体留下的各种习惯动作反复出现, 早为人们所理解, 已具有人们交际中的语言功能, 成为人体语言。语言文字形成以后, 这种人体语言的运用不仅没有消失, 而且, 还具有了许多新的含义, 成为人们说话时的辅助动作, 当语言难于表述时, 也许借助形体动作就能表达得淋漓尽致。但是, 作为民间舞蹈中的人体语言, 要比生活的动态更高、更美。因为人体美集中了民族和地区的一些审美特征。例如:在草原上, 肩部的松弛, 手腕部的灵活是最美的;高原上, “一顺边”的动态是最美的;炎热的水边, 轻稳的小步是最美的。舞蹈在表现一定思想、感情时, 才是民间舞蹈的人体语言, 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深化。因此, 人体美是至高无上的美。

二、人体语言美是人体美的集中表现

舞蹈的动律、韵味、舞姿造型, 和音乐的节奏、旋律、结构, 和美术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有相似之处。和音乐的概括性、抽象性以及在一定时间条件下, 抒发和展现舞者的内心世界, 使心灵形象化等方面更为近似。不同的是:舞蹈是用身体, 音乐是用乐音;舞蹈给人以视觉形象, 音乐是听觉形象;舞蹈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 音乐是时间艺术。

舞蹈是通过人体美传情达意的, 人体是舞蹈美的物质基础。雕塑是用金 (铜) 、石 (大理石、石膏) 塑造人体美, 两者在塑造形象上又有近似处。著名艺术教育家欧阳予倩曾描绘说:“雕刻贵能抓住人物一刹那间留下的形象, 表现一个感情的顶点。舞蹈可以说是活动的雕刻, 它所表现的是感情的高度集中。”人体语言美的本质就在于:舞蹈的每个形象都是感情的顶点, 是精神美和肉体美的高度集中, 也就是常说的:“造型艺术”和“诗的想象力”两种形象的融合和升华。

三、人体语言魅力的要素

人体语言美最根本的要素, 是舞者感情高度集中的美, 并通过表演而突出表现宗旨美、形神美、意境美、节奏美、韵律美等因素去感染观众, 使他们产生共鸣和理解。

1. 宗旨美。

各民族的民间舞蹈, 都是把宣扬民族精神和高尚情操, 作为第一要义的。让我们从苗族的“铜鼓激出征”和瑶族的“篝火迎猎归‘中, 体验人体语言魅力的宗旨美。

“咚嗡———、咚嗡———”, 浑厚威严的铜鼓声震开岩山上的一线天, 沉闷地在山涧回荡。苗寨村民顿时喧闹沸腾起来, 人们闻声而动, 已顾不得鸡飞狗叫, 直奔鼓声的发号地点, 围鼓起舞, 待命出征。苗家男女老少情绪激昂地用同样的舞步, 踏着同一鼓点节奏, 挥动手中刀、棒、猎枪和弓弩, 做出征前的盟誓和诀别。鼓声急促, 步法转快, 出征者舞出赴汤蹈火誓保村寨的决心, 老幼和妇女们跳出他们的祝愿胜利和崇敬的心情。这就是苗族古老的出征仪式之舞。在本民族受到生存威胁时, 视死如归的精神是最高尚的美德, “铜鼓激出征”宣扬了民族精神之美。

瑶族居住在山区, 以农为主, 狩猎在他们的劳动生活中, 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因此, “篝火迎猎归”的舞蹈, 就是表现人们翘首以待, 迎接亲人获猎归来的风习。火把点燃了熊熊的篝火, 跳动着的火焰映红了半个瑶山, 山峦深处的小径上传来了人们的呼哨声, 顿时, 回应的呼声如同春雷, 获猎的英雄们满载而归, 高高的火焰照亮了一张张自豪的笑脸和喜悦的面孔, 全村寨为获得猎物而高兴。众人围着篝火, 杵着手中的木棍, 重踏着脚步起舞, 有的人还模仿着野兽的动态形象, 窜跳、翻滚。狂欢的呼叫声震撼着瑶山, 篝火烧红了瑶寨的上空, 粗犷而强悍的舞蹈显示和颂扬着英雄的美德。

2. 形神美。

人体的自然形态和功能, 对各民族来说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舞蹈动作的变化, 都必须合乎人体功能的自然规律。但用近似的动作塑造形象时, 之所以能够表现出不同意境, 原因就在于神态的不同, 从而让观众产生不同的感受。表演者的神态中, 包含着这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他们特有的审美情趣。用《风采篇》中已谈过的“一鹰三态”为例, 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一鹰三态”中, 三个民族都是用平伸双臂, 表现鹰的展翅飞翔的。三个民族不同之处在于:蒙古族摔跤手 (摔跤舞中亦同) 进场的拟鹰动作“舞者头略抬, 凝望远方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双臂充满力量, 目光中闪烁着一往无前的气概, 显示出天之骄子的形象”。藏族舞蹈的拟鹰形象, 虽然也是平展双臂表现翱翔, 但两手抓着楚巴 (长袍) 的双袖, 神情中带有宗教的肃穆与虔诚, 意境是神鹰和神鸟孔雀的想象。塔吉克族的雄鹰翱翔的形象, 是平展的双臂, 略微向后, 前进中步法稳健起伏, 动作洒脱, 有明显的西域乐舞文化的影响。

以上三种不同的形神兼备的美, 塑造出三种不同的形象, 成为“一鹰三态”。

3. 意境美。

汉族民间舞蹈在表演上, 特别讲求虚拟、象征的手法, “上山”、“过小桥”、“划船”等都用虚拟的手法体现。表演上还讲求手、眼、身、法、步的紧密配合, 眼随手走, 身随手动, 变化自如、步法和谐的表演中, 眼睛是突出意向, 表达情意的窗户。演员还常通过道具的使用和虚实结合的表演, 创造出令人可信的意境, 使观众得到犹如身临其境的感受。过去, 汉族民间舞蹈中的女角都是由男子扮演的, 但是演员形神兼备、情真意切的表演, 使他自己也沉浸在角色和所创造的意境中, 观众清晰地看到内容和情节的变化, 而为之动情。

例如“扑蝶”, 这是以折扇为道具, 各地常见、各有特色的民间舞蹈小节目, 扮演小姑娘的演员, 一上场就吸引着观众:她独自来到花园中, 用没打开的折扇指此、指彼, 又跑去仔细观赏, 从她的眼神、手势、动态中, 观众已理解她所看到的牡丹花和带刺的玫瑰。忽然, 她惊喜地发现一只蝴蝶停在花蕊上, 折扇轻轻打开, 刚要扑下去, 却又改用手指去拈捉, 但蝴蝶飞走了, 她又在空中搜寻、追扑……。辽宁秧歌中的“扑蝶”在小姑娘已用折扇扑到蝴蝶, 当她小心翼翼地掀开扇子时, 蝴蝶却又飞走了, 在她失望的同时, 唢呐往往吹出拟人声的“飞———一啦”, 既增强了意境的真实感, 又增添了生活的情趣。福建的“采茶扑蝶”, 由演员执一藤条, 顶端有一只美丽的“飞蝶”在花丛中飞舞, 几名持篮采茶的小姑娘用各种方式去追扑它, 表演清晰、美妙, 引入入胜。

4. 节奏美。

中国民间舞蹈的伴奏乐器中, 几乎不可无鼓, 鼓声、鼓点强弱缓急的变化, 以及为本民族理解、带有词汇含义的鼓点, 在配合舞蹈表演中, 突出了舞蹈动静结合的节奏美。少数民族铜鼓舞中, 铜鼓和木鼓交织融会成仙乐般美妙的鼓点, 像在高声朗颂民族的史诗;像在娓娓地叙述本民族过去的光荣、灾难、迁徙和今日的欢乐。围鼓同舞的群众, 或三步一停, 五步一转, 默契和谐, 准确无误地跳着传统的规范动作。壮族、苗族、水族、瑶族、布依族等的铜鼓舞亦都如此。

北京郊县由妇女们表演的太平鼓, 是满、汉文化的艺术结晶, 表演中, 人随鼓走, 鼓随手舞, 动作转换、队形穿插都依据鼓点的变化。婀娜的舞姿、轻盈的转身, 都以在身边翻飞的单鼓形成动静对比, 于节奏错落有致之中表演出来的。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舞中的单人手鼓舞, 巧妙地继承古区域乐舞精华, 浓缩在一舞、一鼓之中。惟妙惟肖的《摘葡萄》、《种瓜》、《绣花舞》、《顽皮的小姑娘》等优秀舞蹈, 那轻盈的跳跃、快速的旋转、柔软的腰肢等, 都是西域著名乐舞的遗风。特别是快速连续旋转中的戛然而止的技艺、品尝葡萄酸甜时的表情, 以及轻弹哈密瓜, 检验它是否熟透的表演, 令人百看不厌。

手鼓舞出神入化的表演, 是感情高度集中、鼓舞高度融合并升华后的创造, 也是动静结合、节奏美的最高体现。

5. 韵律美。

舞蹈像诗, 也有和诗歌一样的韵律美。但它不是语言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 而是表演者通过身体表现出来的神韵和动律。舞蹈动作若没有韵律, 就变得枯干、单调, 失去生气。韵律美像神奇的彩笔, 用刚柔相济、浓挥淡抹的艺术手法, 把表演渲染得五光十色, 光彩照人。表演中形神美、节奏美、韵律美的融合, 深化了意境美, 体现了宗旨美。人体语言魅力的这五种要素, 相辅相成, 使表演者的感情浓缩、升华;使诗意凝练, 发挥了语言文字所没有的最直接、最深邃的立体作用。

朝鲜族民间舞蹈是以潇洒、典雅的韵律美著称于世的, 这种特有的韵律美是怎样形成的呢?朝鲜族勤劳、坚韧的民族性格、仙鹤般高雅的心态, 融为刚柔相济的神韵体现在优美的舞姿中, 较好的乐舞文化修养在表演中体现出来, 增强了韵律美。即便是技巧性很强的“象帽舞”, 同样洋溢着别致的风韵。

朝鲜族民间舞蹈的韵律美, 有阳刚之美、阴柔之美, 还有刚柔相济之美。根据不同的舞蹈、不同的意境的需要充分地运用和发挥。

朝鲜族民间舞蹈是比较难掌握的舞蹈之一, 深邃的朝鲜族乐舞的文化背景及节奏“长短”的含义等, 都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弄清楚源流的。

然而, 通过上述宗旨美、形神美、意境美、节奏美、韵律美的初步分析, 可以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人体语言魅力的奥秘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人民音乐出版社舞蹈组.舞蹈的基本训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8.

[2]孙景琛.舞蹈艺术浅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7.

舞蹈艺术审美特征的探讨 篇11

关键字:舞蹈艺术;审美特征;分析

舞蹈起源于远古人类劳动生产、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仿再现,是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礼活动和表现情感、思想、意识等内在精神世界的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舞蹈是一门悠久的文化艺术,在我国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舞蹈又与其他文化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它是以人体动作为基础,借助于音乐、表情等形式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及人物的内心世界。舞蹈艺术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一种极为重要的交流方式,是文化艺术的精华。

舞蹈来源于生活,是对日常生活加以艺术化的创作,是一种既通俗又高雅的艺术形式。因此舞蹈艺术在审美方面具有以下特征:

1.视觉美感。舞蹈这门悠久的艺术与其他艺术具有的相同之处就是都有视觉性的审美特征。观众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欣赏舞蹈,对其优劣进行直观的判断,也可以通过眼睛直接对其舞台上演员的舞蹈动作进行感知。我们不仅能对舞蹈动作进行直观感受,还可以对灯光、布景、服装等对舞蹈性质进行判定,例如穿白纱蓬蓬裙就知道是芭蕾舞。同时,随着演员动作的变化及音乐的旋律,观众可以很自然的通过自己的眼睛等器官直接把舞台上的信息输入到大脑,对其进行直观的感知,让我们对舞蹈艺术进行审美。

2.节奏感。舞蹈与音乐是密切相关的,几乎所有的舞蹈作品都需要音乐的衬托,因为舞蹈作品主要由人体动作及音乐节奏组成的。通过音乐节奏,可以对舞蹈表演过程中动作的快慢以及不同动作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有节奏的控制,在舞蹈表达情感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只有有了音乐节奏,舞蹈才能更好地表达人类的感情,反之,舞蹈就会失去表达情感的价值。如哑剧虽有其独特的魅力,但离开音乐的衬托,其很难使观众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因此音乐节奏是舞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

3.情感的升华。情感在舞蹈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情感可以使人从欣赏舞蹈转化为对舞蹈精神的思考,可以使人通过情感感知舞蹈的美。舞蹈艺术的创造主要来源于生活,是通过人体动作来对情感进行充分的表达,如果不能够让欣赏者产生情感共鸣,那么就不能称之为好的艺术。舞蹈是通过人体不间断的连续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因此,它可以将人内心深处错综复杂的感情表达的尤为细腻。如《千手观音》是残疾人用生命的感悟创造的完美艺术,舞蹈演员们听不到乐曲,掌握不了节奏,无法在舞曲的引导下演绎舞蹈语汇和音乐语言,然而她们用身体的其他感官来感受震动、接受信号、按照边幕外的手语指挥,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极富韵律感和表现力的动作,她们用优美的身姿和婀娜的体态表现无声世界的韵律与美感,用端庄的容貌和天使的微笑透出心灵深处的祥和与美德,实现了体态与灵魂、形式与内容、人为与人格的完美结合,让广大观众产生强烈共鸣,这远远超出了观世音文化原有的内涵,凝结成了使人们感动和向往的独特魅力。千手观音真善美的情感内涵是姑娘们战胜残疾的精神力量,这样的舞蹈艺术有助于人们荡涤浅薄、浮躁、纷烦和杂念,使人的情感得到升华。

4.民族韵味。民族的即是世界的,舞蹈一般是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中形成的,因此舞蹈艺术具有民族性。舞蹈艺术的民族性主要是指舞蹈作品中将其所在民族的文化、生活、语言等多种内容融入其中,不同民族的人对舞蹈艺术的审美方式也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受民族文化的影响。舞蹈不仅要表达出丰富的情感还要在思想方面蕴意深刻,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思考,如《千手观音》演绎的以善为核心的观世音文化,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中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对佛教文化的传承具有广泛的民俗特色和厚重的文化蕴涵。《千手观音》与时俱进的将观世音文化推陈出新,它虽取材于民俗却又与一些以通俗为名而媚俗、庸俗、粗俗、低俗的作品不同,使带有衍生迷信色彩的观音民俗脱胎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大雅,从而超出艺术的范畴,达到一种高尚的境界,让我们在对民族文化感叹、解读的同时,又能得到精神的陶冶和升华,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对舞蹈艺术的全面审美,达到了最高的审美境界。

综上所述,本文对舞蹈艺术审美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思考,舞蹈这门艺术归结起来就是人们通过肢体动作及音乐节奏的配合进行的表演,表达出人类的某种思想情感,使人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的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章娟.中西舞蹈艺术审美不同之我见[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1).

[2]范海燕.青少年舞蹈艺术审美现状分析与研究对策[J].科教文汇,2007(14).

[3]袁禾.中国舞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63.

[4]李秀梅.舞蹈艺术审美特点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5]王朝元.文学艺术与审美[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90.

[6]刘永红,于芳.艺术审美与高等舞蹈专业教育[J].时代文学,2009(10).

| 作者单位:太原工学院

数字时代的舞蹈艺术 篇12

一、数字化的舞蹈艺术

数字化舞蹈艺术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数字化舞蹈艺术是指数字化的舞蹈创作, 也就是不再让舞蹈真真正正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而是依靠计算机中的编程等手段使自己心中所想展现出来的舞蹈依靠这种方式虚拟化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使得舞蹈爱好者不再单单依靠自己的体力在舞台上将自己心目中的舞蹈展现给大家, 而是可以不耗费体力将自己心目中的舞蹈创作出来。广义的数字化舞蹈艺术可以说是狭义的数字化舞蹈艺术的下一步, 只有在狭义的数字化舞蹈艺术有了较好发展的情况下, 广义的数字化舞蹈艺术才有可能达到它所要达到的目的。但是在今天, 数字化舞蹈艺术暂时还只处于初级阶段, 它的主要形态就是游戏舞蹈, 因此它暂时只是在舞蹈的趣味性、表演的方式及观念上发生了一些改变, 舞蹈欣赏及教育还未发生巨大改变。

二、数字化舞蹈艺术的特征

(一) 自娱性和娱乐性

舞蹈原来只是特定的表演者向特定的观众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 它逐渐从一种仪式性的小众艺术发展成为了借助信息网络技术而向大部分人予以分享的大众艺术。舞蹈艺术的数字化让心目中具有自己的舞蹈创作思想的人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 他们完全可以以一种自娱自乐的心态在计算机前利用编程等技术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屏幕中跳动的人物, 在发挥自己思想的同时, 还可以使得大众借助舞蹈创作者的创作进行娱乐。在数字化的影响下, 舞蹈逐渐成为了使得舞蹈创作者及欣赏者都可以得到放松的一种艺术。

(二) 互动性和即时性

舞蹈艺术的数字化给予了舞蹈创作者创作舞蹈所需的空间, 并且无需舞蹈创作者自身进行尝试, 仅需在计算机上让自己鼠标下的人物按自己的想法转动、跳跃, 通过不断变化鼠标下人物的动作, 创作出舞蹈创作者自己想要的舞蹈。但是, 当舞蹈不再是单纯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艺术, 而是在网络上进行反复的呈现, 那么, 舞蹈创作者在某种程度上就应该吸取观众以及其他舞蹈创作者的意见, 让自己的舞蹈变得更好。而即时性就是指舞蹈创作者一有自己的新想法就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创作, 并且将自己的作品和观众及时分享, 这就保证了人们随时随地观看舞蹈表演及舞蹈创作者随时随地分享自己创作的需要。

三、数字化舞蹈艺术的优点

(一) 减少进行舞蹈编排浪费的资源

舞蹈创作者如果要将自己心目中构思好的舞蹈表现出来, 舞蹈编排就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舞蹈的编排需要大量人力物力, 并且还需要有进行舞蹈编排的场地。这首先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其次, 舞蹈编排过程中, 舞蹈创作者需要让舞蹈人员都懂得你所想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 只有他们所有人都懂得了之后才有可能把你想要的舞蹈展现在你的面前, 而这恰恰是最难的。不说舞蹈人员知道你所想要的有多难, 仅仅让他们在舞蹈中配合协调就是一个不小的难处。而数字化的舞蹈编排使得舞蹈创作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自己创作的舞蹈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感受, 更有利于创造出好的舞蹈。

(二) 提供了新的舞蹈教育方法

舞蹈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是需要有进行表演的人的, 而为了有人可以进行表演, 且表演得到位, 是需要老师进行指导的。实际舞蹈教学过程中, 往往学生多, 老师少, 这就使得学生没有办法得到老师较多的帮助, 更多的只能自己去琢磨。因此对于数字化的舞蹈艺术来说, 其为舞蹈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及效率,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舞蹈自学, 而且对于自己的错误动作可以在计算机的监控下得以指出并纠正, 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效率及动作的标准性, 减少老师的工作量, 还可以使得社会上喜好舞蹈而没有条件的人也可以得到舞蹈学习的机会, 这无疑为舞蹈的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为舞蹈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四、结束语

科技的发展给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发展, 数字化的舞蹈艺术就是其中之一。舞蹈艺术的数字化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些娱乐性, 并且为人们可以创作出更好的舞蹈提供了一个机会, 还为舞蹈的教育提供了一定的途径。总之, 数字化的舞蹈艺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有益之处。

参考文献

[1]李雪.数字舞蹈艺术初探[J].戏剧之家, 2015 (01) .

上一篇: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下一篇:痛风性关节炎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