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的功能与价值(精选9篇)
舞蹈艺术的功能与价值 篇1
在当今纷繁的社会中我们每天都会听到看到许多人为的费尽心机、层出不穷的假冒伪劣产品和行迹不轨的不法商贩以及贪官污吏。如安徽大头娃娃奶粉 (资本家制造的无任何营养的奶粉) , 河北三鹿毒奶粉, 致死性疫苗 (山西杀人疫苗导致无数儿童死亡) , 之后更触目惊心的问题是, 奶粉和其他食品的大量有毒, 资本家和政府监管能力的全面丧失和间歇性休克。还有最近的“瘦肉精”, “达芬奇家居”等等, 官商勾结、圈地运动、司法官员腐败呈现广泛化中国社会已经彻底进入了无序无法无道德的境地, 今天, 我们不能不说,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舞蹈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从舞蹈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来看, 她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是一种社会现象, 和其他艺术一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舞蹈, 并反作用于社会, 反映社会现实。真、善、美是舞蹈艺术的本质体现, 而在通常的情况下, 舞蹈艺术也总是作为真善美的统一整体来对人和社会发生作用的。但今天作为艺术的舞蹈, 有不少舞蹈似乎成了歌颂社会不正之风的工具, 贪官污吏宴请的豪华晚宴。不仅玷污了艺术的真谛, 更亵渎了舞蹈的社会意义与功能价值。
一、当代舞蹈作品中社会意义和功能价值的缺失
当前, 舞蹈已从狭小的舞台上走了出来, 特别是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 电视电影网络等现代视频技术的传播为舞蹈艺术的流传插上了一双无形的翅膀, 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成为社会生活中最为活跃、最为普通的一种群众舞蹈文化现象。但是在当今浮躁的社会现实中, 社会各方面不和谐因素的凸显, 作为张扬正义道德之气、饱含传统思想品格精神的中国舞蹈, 在当代似乎沦丧了它的此项功能和对社会的窥视。而在曾经许多优秀的舞蹈、舞剧作品中, 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舞蹈艺术审美的价值更能体会到舞蹈的社会意义与功能价值。
1、德国现代舞蹈家库特·尤斯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表演的现代舞剧《绿桌》, 开场和结尾两场很出色地表现了政客们在绿色的谈判桌两侧, 打着“和平”的幌子, 谋划以罪恶的战争手段瓜分世界的阴谋。中间六场舞蹈所表现的全是这个“绿桌”会议所带来的后果:人民妻离子散, 死神夺去了一个个年轻的生命, 而资本家们——战争贩子却大发横财。战争, 它使英勇的战士投入死神的怀抱, 它摧残了如花似玉的少女, 它毁灭了温文尔雅的母亲们, 它破坏了一切和平, 幸福和安宁, 它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作品强调的戏剧张力与人物刻画, 内容则综合了舞蹈本身, 允许舞者说话, 唱念以及名?声响。它的艺术成就以及战争观念, 成为舞蹈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 为后世效仿, 获得巴黎国际编舞金奖。以象征主义手法, 唤醒仇恨, 警惕, 阐释“战争”于“死神”的本质关系, 唤醒人物对战争的警惕和仇视。《绿桌》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国联的政治家们不断在会议桌上争论, 而人民却在遭受战争的灾难。他用现代题材, 表现政治斗争, 不仅让观者体会到了舞蹈编创的独特视觉与表现手法、舞蹈气质, 更让观者体会到舞蹈的社会意义与功能价值。
2、美国现代舞蹈家艾尔文·艾利的《启示录》同样也是在黑人一直受到不公平待遇和艰难的社会现实背景下, 以浓缩了的黑人的口常生活点滴为基础而编创的。作品由生活中提炼出的黑人的朝圣开始以真实的朝圣舞蹈场面表现着黑人的苦难与命运。在第二部分把我带到水边当中大量表现现实生活的动作动机得到全面而凝练的展示这里集中表现了黑人举行洗礼时的舞蹈场面带着浓郁黑人舞蹈特征的舞蹈动作被大量的吸收和采纳。在兄弟们行动起来的第三部分艾尔文·艾利更是不惜笔墨真实的描写着黑人悠闲纳凉热烈交谈, 以歌舞即兴娱乐等细致入微的生活场景表达着黑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启示录》这样饱满的生活热情充盈的生活写照带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震撼着每一位到场的观众。作品中所展现的黑人对宗教的虔诚、幽默而充满活力的黑人文化, 以及震撼人心的黑人灵歌, 征服了每一位观看过《启示录》的观众。《启示录》的弥足珍贵就在于, 它以黑人特有的原始冲动与爵士动律为看家本领, 广泛地吸收了芭蕾的线条美和现代舞的力度美, 从而成功地浓缩了美国黑人这个伟大种族无论遭遇何等的艰难困苦和非人待遇, 依然昂扬乐观并积极进取的生命欢歌, 而黑人灵歌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则自始至终地伴随着他们求生存谋发展的全过程, 并以宗教特有的精神力量, 愈合着他们那遍体鳞伤的肉体, 更抚着他们那常年压抑的心灵。
3、还有, 1949年著名舞蹈编导家吉罗姆·罗宾斯看到报纸上刊登的纽约东区街头青年团伙们打架斗殴造成悲剧的报道, 心里很有感触, 他觉得艺术家有责任把这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反映出来, 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于是才有了百老汇音乐剧歌舞表演史上里程碑的音乐剧《西区故事》。根据音乐剧《西区故事》改编的同名电影还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一个优秀的舞剧或舞蹈作品之所以能感动每一位观众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不仅仅是舞蹈中技巧的超越和美轮美奂的场景, 更为重要的是该作品中所折射出对人类社会的关照, 和给予人们心理的鞭策与洗涤。
二、当代舞蹈编导的社会责任和艺术品格追求漠然
1、艺术家必须有所担当。著名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冯远说:“艺术家必须始终关注社会, ”“艺术家可以追求不同的风格面貌, 既可以对现代艺术包括前卫的样式进行探索和寻求, 也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和创新, 但是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必须关注和追求, 比如社会的进步、人类共同的理想追求。”目前确实有相当多的艺术家缺乏参与社会的意识和主动关注社会的意识, 尤其鼓励艺术多元化、创作氛围相对自由和轻松的今天, 我们面临很多瓦解崇高、远离生活、沉迷于眼前一个狭小天地的人, 他们过度追求个性化、私密化的东西, 而那些体现理想、抱负、公众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东西越来越少。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这是今天的艺术家应该警醒和反思的现象。任何一个成功的艺术家, 他的传世之作中, 必然有他在文化艺术技艺方面的贡献, 但更重要的一定是他对自己所处时代人们普遍追求的东西的关注和思考, 离开了人类和社会这些厚重内涵, 很容易沦落为一种炫技派, 或者追求一得之见, 或者满足于一种技术语言的翻新, 而这样的人, 距离一个大艺术家还是比较远的。
2、在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慕羽的《当代舞蹈编导类群的价值定位——兼谈舞蹈编导的社会责任问题》一文中, 对当代舞蹈编导类群进行了划分, 划分标准主要依据其价值取向而非舞种风格、社会角色等其他指标, 即“主流话语型编导”、“技术型编导”、“经济型编导”、“人文型编导”。作者说在转型期, 中国舞蹈编导的价值取向选择变得十分重要。并分别对四种编导类群作了具体的阐释和定位;“主流话语型编导”主要为中心话语的利益服务, 以中心话语作为思考和写作的出发点, 其职能政府的喉舌, 为现实政治服务, 体现了一种官方话语的社会 (政治) 关怀。“技术型编导”有两重含义, 一方面指的是以编舞技法为第一创作出发点的编导, 强调他们所认可的狭窄的“本体论”艺术观。另一方面, “技术型编导”还指主动或被动沉迷于“自我宣泄”的编导, 他们“有话要说”, 而产生“说”的欲望。“经济型编导”是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转型最快的一类人。他们中又有两种人, 一种是“大歌舞晚会速食群”, 这是制造“伴舞”的一群人;另一种是“巨型舞剧快餐群”, 或许是时代的转型, 或许是地位的变化, 他们面对经济大潮很快完成了“求真”的“理想化”进程, 而向“务实”的“现实化”转变, 毅然决然地投入到并不成熟的舞蹈市场化的大潮中, 他们的变化已经使他们恍若隔世, 判若两人, 仿佛变成了快餐厅的厨子。而在“人文型编导”类群中作者强调是目前中国舞蹈界最为缺乏的人才群体。这类编导的作品中体现着人类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他们从个体出发去体察社会, 从“小我”之中去反映人类“大我”。在社会功能上, 人文编导不依附他人或任何专业院团, 他在思想上是独立的, 依凭独立不倚、特立独行的人格精神完成价值判断和对社会的批判。“人文型编导”维护独立思考的本性, 不做或少做“遵命作品”, 则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体制内”, 还是处江湖之远的“体制外”, 都能创作出对观众有益的东西, 对国家有益的东西。如此这般, 对所谓“体制内”与“体制外”的人为划界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因此这种类型的编导更体现了一种独立的社会 (政治) 关怀、文化 (价值) 关怀和知识 (专业) 关怀, 这些关怀实际上都是社会责任意识。可见, 舞蹈编导在精神定位上应该跨越体制内外, 不以狭隘的专业为思想的界限, 让职业不仅仅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本事, 更应该在这个岗位上成为更有社会良心和责任感的“人文型”艺术工作者。
社会责任感并不是一句空话。如今的舞蹈界与大众几乎是隔绝的, 对大众而言处于“无语”状态, 这其中有没有“说话”欲望的, 也有“无话可说”的, 也有缺乏“话语权”的。舞蹈编导肩负着承前启后的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者的神圣职责。为此, 编导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审美创造的坐标:要为舞蹈文化的历史延续创造些什么?传播些什么?准备将当代舞蹈文化引向何方?中国目前的舞蹈舞剧创作在舞蹈发展史上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力?对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力?不论编导自身的自觉程度如何, 其结果都应具有一定的精神意识的文化指向性。这正是一个编导应该具有的, 并须加以严肃思考的文化观念的问题。
三、结语
舞蹈艺术以超越审美活动陶冶人们的心灵, 塑造人们一种超越的人生境界, 赋予人们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发挥舞蹈艺术功能的社会价值, 旨在为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建设先进文化、借艺术的功能起到鼓舞人、团结人、教育人、服务于人的作用。由此, 舞蹈艺术功能在形成一种全社会广为传播、全民参与的文化现象时, 它必将能承担起建设和谐社会的新使命。
摘要:在现今纷繁的社会中我们每天都会听到看到许多人为的费尽心机、层出不穷的假冒伪劣产品和行迹不轨的不法商贩以及贪官污吏, 而文学艺术作品中一贯所宣扬的社会教育功效总是消失的无影无踪, 作为最古老的艺术之一的舞蹈, 在当代似乎也独善其身, 远离现实社会, 其作品在当代的社会意义与功能价值又何在。
关键词:当代,舞蹈作品,社会意义,功能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青弋.中外舞蹈作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2]慕羽.当代舞蹈编导类群的价值定位——兼谈舞蹈编导的社会责任问题[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5, (4) .
[3]欧建平.现代舞欣赏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6.
浅论体育舞蹈的价值功能 篇2
关键词:体育舞蹈;体育价值;舞蹈功能
体育舞蹈起兴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以欧洲的宫廷舞蹈和南美的土风舞为蓝本,所引发的一种新式舞蹈,而传入我国则是通过海归人士在上流社会出现的一种交谊舞,这一种舞蹈艺术形式,在我国民间得以迅速的传播和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运动项目,其音乐的伴奏也很轻快,对于人数上要求不大,即可以多人又可以单人进行表演,且姿态万千,其表现形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的流派形式,对于整体来说,能够让人们更容易接受。下面我们通过对体育舞蹈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方面进行讨论。
一、体育舞蹈的风格特点
(一)体育舞蹈的分类。新兴的体育舞蹈,以男女双人联系位主要的基本形式进行表演。一边极具文化艺术内涵,同时又能够以一种体育竞赛的形式来表现出一种内在的意识,对于现阶段的社会生活来说,也是一种有国际性特色的体育运动形式。而我们在进行体育舞蹈的分类过程中,可以根据其风格和技术特点进行相应的分类,按照风格和技术结构来分类的话,一般可以分为标准舞(也做摩登舞)和拉丁舞。但是按照竞赛的竞技性来分的话,则可以分为摩登舞、团体舞和拉丁舞三类,而摩登舞通常包括了探戈、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狐步舞和快步舞。而拉丁舞通常就以恰恰、桑巴、牛仔舞、斗牛舞和伦巴为主。在团体舞中主要则以拉丁团体舞和摩登团体舞为主。
(二)体育舞蹈的风格特点。因为体育舞蹈的分值比较多,同时因为各自不同的发源地的习俗不同,也就导致了其特征上有一些不同的风格特点。但是即便舞蹈的风格迥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体育舞蹈对于人们的生活影响来说,也将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在针对体育舞蹈的体现形式上来说,是能够让人更多的感受到舞蹈者的内心美感,同时也是促使体育舞蹈能够成为一种优雅的形式,让日益流行的形式更为普及。
二、体育舞蹈的价值
体育舞蹈的价值方面,我们可以从生理学价值、心理学价//艺术价值和运动价值上来进行分析和描述,除此之外体育舞蹈对于社会的贡献价值也不容忽视。
(一)生理学价值。首先我们要说的就是在运动生理学上对人的运动反应所呈现的科学研究上,是可以根据对运动的负荷价值问题进行一定的理论学术研究,而这也是对学术上的一种认知。简单的说,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心率110次/分的情况下,人体的血压、血液等生理特征都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即健身的价值不是很大;当心率达到130次/分的时候,此时的每搏输出量就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对于整体的机构来说,是一种最佳的运动状态,也是健身的最佳效果;当心率达到170次/分的时候,虽然无明显不良反应,但也没有出现相应的健身效果。但是当超过这个数据以后,对于人的生理机构影响方面,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通过研究的数据分析之后,普遍认为当人以每分钟120-140次的心率活动,是对人体的内部组织方面的理想状态。而我们通过检测也发现,不同体育舞蹈的最高平均心率分别如下:华尔兹142.8次/分,恰恰145.2次/分,探戈142.6次/分,牛仔舞172.8次/分。而这四种舞蹈对于健身效果也比较明显,是具有良好的生理价值的。同时也有资料表明,相同的90分钟体育舞蹈锻炼中,男女的平均心率大概可以保持在135-170的浮动范围之中,而男女的能量消耗也分别达到了4350kj和2850kj,而这样的能量消耗,相当于人的
100g体内脂肪。所以经常进行体育舞蹈的锻炼,是能够更好的保持身形的一种良好形式。
(二)心理学价值。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是大脑对客观动态事物的思索。古语有云“动则不衰,乐则长寿。”其实这就暗合了人的行为态度价值观念。只有良好的心理态度,才能够更好的保障人体自身的生理运动机制。当人在进行舞蹈运动的过程中,会以一种开朗的心境进行自我体态上的欣赏,在优雅的舞曲之中,就可以按照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去抒发情感。而体育舞蹈大多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感受生活,所以这就能够更好的把观赏者和舞者带到一种更为空灵的境界之中,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之中,这样对于心理学价值来说,也就具有了更为重要的价值。
(三)美学价值。体育舞蹈的本质是一种类似于体育的舞
蹈,它通过音乐来呈现一种艺术,所以是一种极富美学价值的肢体艺术表现。第一,在肢体艺术上说,体育舞蹈通过不同的节奏动作来表达人的情感,通过优美的肢体动作,来展示自我的内心情感,让人感觉到舞蹈的一种内在修养气质,这样也能够更好地额表达其练习过程中的各类控制形式,对于整体的结构来说,不仅能够大幅的改善人体的协调能力,更是一种让人发掘人体协调美的肢体艺术。第二,在运动的美学上来说,体育舞蹈通过丰富的动作表现,来营造一种有规律的动态没。在通过有序的肢体运动过程中,利用移动和静止的体态结构来营造一种跨越立体结构之外的艺术境界。与此同时,在运动的过程中,通过爆发、对比和转折等特性来展现舞蹈过程中的独特美感。所以其结构是运动美学的完美体现。第三,音乐美感方面,这是舞蹈的灵魂所在。体育舞蹈作为舞蹈的一种形式,再对音乐的择取方面,一般是以旋律节奏方面进行自身的扩展,这对于体育舞蹈的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来说,更能让人了解其中的内心背景状况。首先可以从不同的节奏中释放自我的情感,同时可以通过音乐来和空间角色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这样在舞蹈过程中和音乐的本质给人展现出一种协调的韵律之美。
(四)运动学价值。我们在针对体育舞蹈的运动学价值分析中,主要是通过人体解剖学上进行的,在音乐的伴奏下,舞蹈者通过有节奏的对身体进行相应的变化,这样不仅塑造出了不同的体态变化,对于自身的造型和表现上,都是对自身情感技艺的一种升华,对于提高自身的表现形式来说,是能够更好的展现自我的一种新形式。而这对于我们进行运动学上的研究来说,更具科研价值。
从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兴起来看,其实已经通过实践证明了其作为体育项目来表现,是能够更为全面发挥其运动竞技上的优势的。而同时作为舞蹈来说,对于个体的练习方面,都是能够很好的表现出个体的特色的一种新形式。
(五)社会价值。对于社会价值上来说,体育舞蹈通过人们对自身思想的表达,成为了一种跨国交流上的一种新形势。与此同时通过优美的肢体表现,也成为伴随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标志,不同国家的人,不同年龄阶层的人,通过自身对舞蹈的热爱和对舞蹈的理解,将自己的思想通过舞蹈表现出来。所以这一舞蹈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的交流。
结语: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很明确的了解到体育舞蹈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十分广泛的使用价值,不论是情感上的抒发还是在对生活的感悟上,或者是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上,都能够很好的表现出自我的一种思想态度,这样对于现代紧张的社会生活来说,都是具有一定的改善的一项有效的舒缓策略。所以体育舞蹈对于社会的使用价值来说,是具有很好的应用效益的,是一种更为合理的体育竞技形式。
参考文献:
[1] 邬凤.体育舞蹈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价值[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214-215.
[2]李林峰.淮阳民间体育舞蹈——担经挑考究[J].兰台世界,2012,(25):167-168.
[3] 姜丽.体育舞蹈运动的项目特点及价值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3):92-93,126.
[4] 于庆霞.体育舞蹈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运用价值[J].安徽文学(评论研究),2008,(1):142-143
舞蹈艺术的功能与价值 篇3
一、舞蹈艺术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一)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当前大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 因为只有具备美的眼光, 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发现美、创造美。而舞蹈艺术教育则从塑造学生美感入手, 主动去挖掘培育学生的内在美, 因而, 经常接受舞蹈艺术教育的大学生, 其个性、气质、举止、形体都得到不断的锤炼, 进而使学生自内到外的气质得以不断升华。
(二) 有利于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提升
当前社会的生活和工作节奏都越来越快, 个人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因生活重压而导致的疾病也越来越多, 甚至每年因不堪重压而自杀的例子也举不胜举。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 由于要面对学业、生活乃至今后的就业压力, 所以心理普遍承压较大。根据北京大学所做的一项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心理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当前大学生中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在67%, 其中有23%的学生曾经考虑过自杀, 54%的学生则表示不知道该如何调节心理, 以利于压力的释放。由于舞蹈是一项集聚了力与美的较强的体力活动, 因而当人心理产生压力的时候, 可以借助舞蹈时的高频、大幅动作转移注意力, 同时, 舞蹈时需要身体动作和音乐的协调配合也会使学生将注意力完全转移到舞蹈动作中来, 通过实现注意力转移, 使心理压力得以释放。
(三) 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舞蹈对身体的协调性要求极高, 学生不仅要听着不同的舞蹈音乐节奏做出各种伸展, 跳跃, 旋转, 肌肉松弛, 紧张的动作, 而且还要考虑和团队或者其他舞伴的配合, 因此, 对于学生身体协调机能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此外, 一个舞蹈从头跳到尾短则几分钟, 长的甚至要几十分钟, 所以一个舞蹈下来, 身体的消耗是比较剧烈的, 因此, 对于学生身体的耐力及其他机能要求极高, 所以, 开展舞蹈艺术教育, 有利于提升学生身体机能的持久性, 有利于增强学生心肺的扩张力, 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具有明显作用。
(四) 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 创新型人才是当前社会最大的人才需求。因此, 高校一定要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当前,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说,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不成功, 偏重智育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如果大学阶段这一状况仍不加以改变的话, 则“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就将沦为一句空话。那么,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靠什么, 不是靠书本的知识理论, 不是靠教师的说教, 而是靠艺术教育的潜力激发, 是靠艺术教育时学生的灵感顿悟。而学生在表演舞蹈艺术的时候, 通过一系列动作激发其听觉, 动感, 同时通过舞蹈时的情感自由宣泄, 可以使学生完全突破旧有思想的束缚, 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从而为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提供可能。
二、大学生开展舞蹈艺术教育的措施
(一) 以机制为抓手, 综合构建大学校园舞蹈艺术教育的长效驱动机制
当前, 大学生舞蹈艺术教育已经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为此, 高校一定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 以综合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指针, 综合构建大学校园舞蹈艺术教育长效驱动机制。首先高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高校领导要改变过去偏重智育的传统教学思维, 向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协同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观念转变。要从高校发展的高度, 为各院系的学生谋划一个合乎各自实际的专业设置和开展办法。其次要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充裕的师资力量是高校舞蹈艺术教育课程综合开展的保障, 当前不少高校舞蹈艺术教师匮乏, 现有的师资力量完全无法满足正常的授课需要, 从而使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沦为空话。高校一方面应加大舞蹈艺术教育教师的引入, 通过注入“活水”, 扩充师资力量;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 使其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
(二) 以教学质量提升为切入点, 综合丰富教学手段
舞蹈艺术课程不同于其他文化课, 课程首先在设置上应以趣味性、科学性为主, 要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狠抓教学质量的提升, 不能使授课流于形式。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丰富教学手段, 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除了可以采用传统的“言传身教”, “教师示范”的形式外, 还可以考虑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通过提供画面、声音相配合的教学形式, 帮助学生对舞蹈动作的领会。
(三) 以提升审美能力为着眼点, 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为综合增进大学生素质, 在正常授课之外, 教师可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适当增加一些舞蹈鉴赏知识的学习, 通过帮助大学生对古今中外、传统现代舞蹈的鉴赏, 加深学生对舞蹈所内蕴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传统习俗等知识的更深地理解, 从而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增厚学生的知识积淀, 尝试舞蹈带来的心身愉悦的感受, 进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献群.我国高校形体舞蹈课程价值分析及改革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02.
[2]闻慧莲.我国普通高校形体舞蹈课程价值分析及改革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管理研究) , 2011, 09.
舞蹈艺术的功能与价值 篇4
关键词:土家族 舞蹈文化 审美价值 社会功能
舞蹈文化是文化复合体中最基础、最恒定、最有承传性的精神物化形态,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审美情操、风尚习俗、礼仪道德的综合反映,因其产生的历史之悠远和兼容量之弘大,故有“人类文化之母”之称。由于创造舞蹈文化的人种、民族不同和各个民族社会结构及风俗习性的迥异,各民族的舞蹈文化无不打上各自民族色彩的明显烙印。素以“天性劲勇、锐气喜舞”而著称的中国土家族,其舞蹈文化更是独树一帜,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民族特点和文化现象,以史诗般的结构和连环相扣的程序,为我们研究该民族的精神生态环境和相关物质生态环境的发展和变化提供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和实据。
审美价值的观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并受阶级性和民族性的制约,凡使各民族生活得美好和有助于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东西,对于各民族都有审美价值。能够经得起历史的长期考验,具有着超越时代、超越民族、超越阶级的审美价值的舞蹈文化,更会久盛不衰的为人们所传袭,为人们所欣赏。土家族地区能形成“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的社会文化现象,正是其舞蹈文化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也是其舞蹈文化能够得以世代传袭并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
土家族舞蹈文化十分丰富,流传较广的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梅嫦舞、跳丧舞及形式多样的花灯舞。其主要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有:
一、原始宗教意识的传承
任何一个民族或长或短都有过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的历史,当人类还处于文化落后、科学贫乏的蛮荒时代,土家族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他们对周围世界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不可思议亦无法理解,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还有依赖于自然界的一面,对于那些不可思议不可理喻的自然现象,只能从当时人们的经验出发,进行种种假设、幻想,把各种自然都人格化、社会化,使自然涂上了一层超自然的神灵色彩,于是便产生了自然崇拜,人为的塑造出土地、山、河、石、林、风、雷、水、火等等神灵。同时,原始人对人类本身的身体构造如人的大脑皮层神经活动所引起的种种生理现象如梦幻等也无法理喻,认为每个人除了“肉体的我”以外还有一个“精神的我”,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认为这种不死的灵魂仍与他们维持着一定的关系,仍然监视着他们的行动,人们的善恶报应全凭冥冥一念中的祖先,从而产生了祖先崇拜,并逐渐形成原始宗教意识及与之而来的巫傩文化。
例之一:《八宝铜铃舞》
这是流传在土家族“梯玛跳神”活动中的一种祭祀性舞蹈。梯玛,是土家语的音译,意即敬神的人。他们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是人神合一的统一体。在行法事时,梯玛时而是威灵灵、气煞煞如神降世,成为神的代言人,表达神的旨意;时而又是活泼、洒脱的凡人,能够面神表达人的祈求。它既带有宗教的仪式性亦带有表演的艺术性,正如《尚书·伊训篇》所载:“巫以歌舞事神,故歌舞为巫觋之风俗也”。郑玄在《诗谱》中亦指出:“古代之巫,实以歌舞为职”。土家族《八宝铜铃舞》便是源于古代原始宗教,以娱人娱神,禳灾祈祷为目的的傩文化现象。
土家族《八宝铜铃舞》从形式上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与伴唱性的舞蹈,其主要舞具是铜铃与司刀,在《杰洛方》《宋母吐》等舞段中亦有用钱纸幡作舞具的,铜铃既是舞具,又是主要乐器,它与牛角,司刀配合有制,组成独特的舞蹈旋律。其舞蹈语汇极为丰富,主要动作有踩十字、踩罡步、踩八卦、坐马、奔马、旋转及舞司刀、舞铜铃等,均以写意性动作为主,富有浓重的浪漫色彩和飘逸感,并有一定的阴阳学规律和独特的舞蹈功夫。如龙山县隆头镇杉树村的梯玛艺人彭世学,能在一圈直径不过40公分的枯井上左右旋转,习习生风,身上的八幅罗裙形成一圈球状的彩环,旋至九九八百一十圈而头不晕,目不眩,仍潇洒自如的继续下个舞段,其功夫可谓深矣。内溪乡雙坪村梯玛艺人彭武庚,年过七旬仍功夫不减。只要他穿上八幅罗裙,便能神采飞扬地在香烟缭绕的福安前踩罡步斗,轻摇漫舞地做出风情万种的俏趣之态,把手中的铜铃、司刀舞得出神入化(铜铃是用响铜铸制的马口挂铃,鸡蛋大小,原系八颗,串在一根约40公分长的马头形木棍上。传说土家人给苗族、汉族人各送了一颗,只剩六颗了,但仍习惯称为“八宝铜铃”;司刀,系铁制环形,铁环上安有9至24个小铁环片,刀柄上刻有南星北斗字样)。在铜铃铛铛、司刀沙沙声中,透出飘逸、神骏之气。在踩罡步斗时,有严格的规程,它是以八卦为方位,以东木、西金、南火、北水、中土即五行为定向,以阴阳为气韵的舞步图式结构,这与《抱朴子·内篇》所载的“禹步”频有相似之处,是原始宗教文化世代传袭之精髓。
二、爱国主义精神和“骁勇尚武”的民族性格之传承
舞蹈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的综合展现,是识别一个民族的显著标志之一。马蹄寨土家族具有“天性劲勇,锐气喜舞”的民族性格和“遇征战,辄愿荷戈为前驱”的爱国情操。
马蹄寨的土家族大摆手具有强烈的“军前舞”色彩,一是队伍庞大,县以旗、以排为建制,这与土司时期的军事编制是一致的。据清乾隆《永顺府志》卷二十四所载:“旗各有长管辖,有事则调集为军,以备战斗;无事则散处为民,以司耕凿”。现在土家族举行大摆手活动的组队形式仍尚用这种古老的建制,旗为一个摆手群体,排为一支摆手队伍。每排下设祭祀队、旗队、鼓乐队、炮仗队、披甲队、舞队等,人数多达数百乃逾千众。二是装束英武。凡参加大摆手活动的男人,皆身穿琵琶襟或排扣对襟衣,脚穿布鞋或多耳麻草鞋,挎着弓、驽等舞具,透出一股英武神骏的阳刚之气;披甲队身披五色斑斓的土家锦被面,俨然一副甲胄在身的古代武士打扮。三是场面壮观,气势磅礴。每支摆手队伍置皂、白、红、兰、黄五面龙凤大旗,每户置一面小旗,于是摆手堂前旌旗飘扬,鼓角震天,再加上由近百支乌铳、三眼铳组成的炮仗队不时放响一排排土炮,与鼓声、锣声、牛角声响在一起,撼天动地,组成土家族“刚勇生其方,风谣尚其武”的雄浑旋律。四是有成套的古战舞动作,舞者手上持有齐眉棍、长刀、藤牌之类的“武器”,在击鼓鸣钲中,舞者先将“武器”斜拿,再以三摆一跃的方式向对方刺去,双方形成对阵拼刺,然后以插花摆的方式组成两个五重方阵。这与《明史》及《永顺府志》所载十分相似。《明史》载称:“永、保诸宣慰世序富强,每遇征战,辄荷戈为前驱。”《永顺府志》卷24载:“士兵作战时,队形每旗分为五排,其余皆置后,欢呼助阵,若在前者败,则二重居中进补,两翼亦然,胜负以五重为限,若皆败,则无望矣。”在明朝嘉庆年间,永保土司就靠这种“射骑长枪甲盾弓弩”的独特战术,在东南抗倭前线屡战告捷,荣立东南抗倭第一功,《筹海图编》等史籍称“永、保土家军,其兵天下莫强焉。”土家族世崇武功以精忠报国的崇高精神,用舞蹈文化世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浩然长存的民族正气,这正是舞蹈文化之功能。
nlc202309081224
三、净化民俗,正德扶道的社会教育功能
舞蹈作为以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既有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功能,也具有联络人们感情,净化社会风尚的教育作用。土家族作为中华民族中优秀的一员,其舞蹈文化不仅展示了该民族的“劲勇尚武,锐气喜舞”的民族性格,也充分表现了土家族崇祖、和群、睦邻善处的古敦民风和勤俭、质朴、耿直、刚正、重情、顺理的民族品质。
例之二:土家族《跳丧舞》
“跳喪舞”是流于在土家族地区的一种较原始的吊唁舞蹈,各地称谓不一,有以性质相称的为“跳丧舞”;有以形式相称的,如“散花”“打绕棺”等;有以“丧歌”中的衬词相称的,如鄂西一带所称的“萨尔嗬”、“萨忧尔嗬”。跳的时候,舞众头上均包着白布孝帕,由一长者司鼓,伴以锣、钹,众踏鼓为节,先由二人或四人对舞灵前,再以对渐次进入舞圈,插花交错成环形绕棺而舞,锣鼓烟花杂其间,还伴有以领唱为主,众合以衬词的“散花歌”。至高潮,舞众越来越多,逐移至堂前宽敞处,或晒场,或院坝。其舞蹈的基本特征是:脚成八字,膝带弧形,手半举,指张开,臀稍沉,具有显著的古祭祀舞色彩。二人相对而舞,时而相互击掌,时而绕背穿肘,触地衔物,时而踮脚旋转,气氛粗犷热烈,颇具“伐鼓以祀,叫啸以兴衰”的民族古风。
土家族民风古敦,素有“父母逝,击鼓踏歌”“亲属饮宴舞戏,击鼓以道哀”的习俗,土家人俗言:“人死饭甑开,不请自然来”,一是吊唁死者,二是慰籍生者,在以歌舞治丧中,缅怀死者,抚恤生者,有子女对父母的切切哀思,有夫妻对亡偶的依依思念,有亲邻对死者的栩栩追述,有长辈对亡人遗属的谆谆扶慰,融亲情乡情人情于一体,构成一种美好、仁慈的艺术氛围。这种独特丧俗中所表现出的舞蹈文化,对抑恶扬善、正德扶道、净化风尚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随着社会与民族的发展,历史总是以新的文化成果来替代旧的文化传统,长期积淀而成的土家族舞蹈文化,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接受大浪淘沙般的艺术洗礼。只有以真善美的尺度,去其糟粕,存其精华,把批判地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同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其超越时空,超越民族,随着社会文明进程,走向开放,走向先进,走向更高文化层次。这样,我们舞蹈工作者才能前不愧古人,后不负来者,我等当以此而自勉自励。
论舞蹈作品结尾的艺术功能 篇5
完美的舞蹈结尾处理, 对作品人物形象的丰满、主题思想的深化, 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因此, 充分发挥舞蹈作品结尾的艺术功能, 寻找新颖、特异的独特结尾方式, 让流动的舞姿、震撼人心的情节、充满魅力的舞蹈形象,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带给人们一种回味无穷的美的享受。
一、变化式、还原式处理方法
所谓变化式方法, 即舞蹈开头采用“舞姿造型”或“逆光剪影”手法, 而结束时采用另一种不同的艺术手法。所谓还原式手法, 即舞蹈开头采用的手法, 在结尾再次表现。如古典舞群舞《舞越潇湘》以一组高山流水, 水波荡漾的人物造型开幕, 而以婉绵起伏的山水造型, 并回到依山傍水的情境中落幕。
无论是“变化式”还是“还原式”, 决不是在形式和表演手法的简单重复和再现, 而是根据主题的深化、情节的推进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对原有开头手法, 进行发展和促新, 使“还原”和“变化”富有新的寓意。
二、切光处理手法
利用光线在视觉中明与暗的变化而产生的艺术效果, 使本来沉浸在舞蹈动态、人体形象感觉、舞蹈细节和情节气氛之中的观众, 在进行意味深长的思维体验时, 由于灯光的变化, 改变了视觉感觉和思维趋向, 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不是前面富有实体的人体场景, 而是一个特殊的艺术空间。
以切光作为舞蹈结束的处理方法有多种, 除了结束在舞姿造型上, 如古典舞《黄河》, 切光在全体演员单腿突跪, 成往前仰望舞姿造型上作为结尾, 表现性格刚强的炎黄子孙, 为追求幸福、顽强拼搏的精神。还可以切光在情节情绪发展最激烈的时候, 切光在动态流动的高潮中, 使流动舞蹈一刹间化为静止造型, 还可以切光在矛盾焦点外, 给人以想像和悬念。
舞台灯光一瞬间的切光变化, 发人深省, 同时得到一个新奇的艺术享受。
三、综合处理方法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外, 还可以采用综合性的几种结尾处理方法同时运用, 在选用还原式结束手法时, 还可以增加慢收灯光, 或切光处理, 以及行进发展式等方法, 几种结尾方法相结合, 大大增加了结尾的力度, 达到预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优秀作品《荷花舞》歌颂荷花出于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德, 舞蹈中朵朵荷花连贯流畅, 富有诗意的舞姿, 在优美动听的乐曲伴奏中, 在观众的视觉面前飘动。结尾采用了行进发展和灯光处理相结合的方法, 群荷在白荷的率领下, 以图案式队形逐渐退场, 使观众在舞蹈中产生联想, 虽然舞蹈已经结束, 但审美情感仍然向远延伸, 使之产生深爱荷花、敬仰荷花、追求荷花的高尚品质的审美冲动。
《瞧!这些东北妮儿》结束时, 东北妮儿踏着欢板节奏, 翻绕如蝶飞舞的手绢, 掀起热烈欢快的起伏场面, 最后灯光渐暗, 幕落结束, 两种处理方法的结合使用, 更加突出地表现了东北妮儿那股泼辣劲儿和对黑土地热爱的舞蹈形象。
四、行进发展处理方法
行进发展的结尾方法, 即舞蹈的主题已经提示, 舞蹈的高潮已到了一定的火候, 但节目没有就此收回, 延续流动的舞姿仍然在舞台空间起伏激昂, 不断向前推进, 虽然情绪、情节已告一段落, 但观众的情感仍然伴随着舞姿的流动而翻滚。
傣族独舞《水》, 从不同的情绪、情节要求出发, 同各种不同性格的流动动作, 映着火红的晚霞, 踏上归途, 抒发了傣族少女对美、对生活的热爱。这种处理方法, 达到了锦上添花的特殊效果, 使主题突出, 使舞蹈形象更完美, 具有拨动心弦, 振奋精神的艺术魅力。
舞蹈结尾处理方法, 不是一个随意形式, 它是作品的添加剂, 起着强有力的加强和补充作用。结尾方法的选择, 必须从内容出发, 为展示人物思感情、塑造舞蹈形象、挖掘主题、烘托气氛服务。精美的结尾艺术处理方法, 是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可缺少的有力手段。
谈舞蹈的审美艺术价值 篇6
1. 实施美育。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 它是在引导鉴赏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的过程中, 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功能。特别是在当今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社会, 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其实质是知识和科技创新的竞争。推进全民素质教育, 是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必由之路, 而美育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全的教育。正如德国美学家席勒所说:“有促进健康的教育, 有促进人事的教育, 还有提高鉴赏力和审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如果说爱美是人的天性, 那么在人生中精力最充沛的学生时代, 青少年热爱美、渴望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心愿是最强烈、最迫切的。舞蹈教育就是一种美育。通过学习优秀的舞蹈作品, 可以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热爱和对假、恶、丑的憎恨, 使人在情感上得到愉悦和升华, 在思想道德上得到净化和提高。舞蹈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要靠长期积累, 不断熏陶, 在不知不觉中日积月累, 久而久之在掌握了技艺的同时也熔铸了美好的心灵。舞蹈本身就是综合艺术形式, 它与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元素融为一体, 生动地表达人类的思想和情感, 可极大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开发智力。
一个人的智力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模仿能力、创造力、注意力等诸多方面构成。舞蹈训练从手、眼、身、法、步、韵等方面着手, 首先解决学生原有的不良体态, 使其形体发育健康、匀称、挺拔, 姿态优美, 气质高雅。因为舞蹈艺术的载体是人体, 没有体态的美, 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条件, 所以首先要进行形体训练。其次是开发学生的舞蹈表演潜能。当代中国舞蹈是在吸收提炼传统舞蹈元素的基础上, 借鉴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 经过长期的积累实践而形成的, 它有着我们民族特有的舞蹈形体技能训练体系。其实, 对于接受素质教育的学生, 舞蹈训练不必要求腿踢多高、腰有多软, 而在于适当对学生身体的各韧带、肌肉进行延展训练, 造就其挺拔、优雅、协调的体态, 加强其对身体的支配力, 使学生亲身体会人体语言的美妙, 在形态、动作规律及精确的表达方式上具备自己民族的风格特色, 从内到外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感教育。同时, 芭蕾的基础训练也有一套科学的要求和法则开、绷、直、立是芭蕾艺术的精髓。在进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舞蹈基础训练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博大精深的芭蕾艺术,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化、体系化的技术训练, 就能使学生发育健康、体态匀称, 不但体形、举止优雅, 而且还提高了对舞蹈的鉴赏能力。
通过舞蹈训练的课程, 学生在训练中有效地提高了对时间、节奏节拍的感知和空间形象、动静状态等的判断、观察及想象力, 同时通过训练还提高了身体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做不同动作的注意力分配的能力、身体平衡协调的能力, 创造力和想象力也由此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3. 锻炼体能。
舞蹈是肢体运动。因此, 对青少年进行舞蹈训练, 是让学生们通过娱乐达到健身的最佳方式。科学运用舞蹈训练的方法, 可使学生的肌肉呈条形生长。舞蹈训练中的形体训练, 使学生身体线条优美舒展。欢乐的动律训练和轻松的舞步, 使学生的骨骼、韧带、关节在灵活性和柔韧性等等方面都得到锻炼和发展, 并通过舞蹈训练矫正不良的形体, 改善过于肥胖或瘦弱的形体, 从而使青少年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促进其生理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舞蹈艺术中每一个有血有肉的动作都渗透着真情, 蕴含着思想。它可以教会学生用心去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 从中发现美的真谛。
哈尼族宗教舞蹈艺术的现代价值 篇7
一 、哈尼族宗教舞蹈艺术对我国宗教学发展的价值
哈尼族的宗教舞蹈, 单涉及宗教这一大类内容, 便极富文化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每个民族的文化不同, 其文化的内核也便各不相同, 在众多少数民族群落中, 宗教都是维系民族秩序, 构成民族文化核心的主干, 哈尼族宗教舞蹈, 归根结底也便是对这一文化主干的艺术性的敬畏。
在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把握相关少数民族宗教的异同性和禁忌性, 从而更好地处理宗教事务和宗教关系, 包括更好地处理宗教间关系和汉族与少数民族宗教之间的关系。哈尼族宗教舞蹈所依托的舞蹈形式也是值得借鉴的, 富有现代价值。宗教作为严肃而神圣的意识形态, 需要依托灵活多变的介质和载体来宣扬和传播。
二、 哈尼族宗教舞蹈艺术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
哈尼族宗教舞蹈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此它在其他民族类似文化中起到了良好的导向和榜样的作用, 它对这些民族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所带来的现代价值, 是切实可感且意义重大的。
首先, 哈尼族宗教舞蹈通过其独特的风格, 完美的艺术表现, 贴合乡土贴合民俗的特点, 深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注意, 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可以说, 这给其他民族尚未进入人们视线的文化遗产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一方面, 这些文化遗产可以了解到民俗文化意欲进入人们视野, 一定要扎根本土, 越是民族的, 就越能进入更广阔的视域, 因其具有陌生的景观。另一方面, 这些文化遗产可以从中借鉴到附带传播的方法, 即将本民族文化依附在旅游业、食品加工业等更能吸引眼球的本地产业链条上, 从而借助这些纽带将这种文化遗产推销出去。
其次, 哈尼族宗教舞蹈留存至今, 仍保留着其原汁原味, 可以说, 哈尼族宗教舞蹈为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也提供了优秀的范例, 在文化遗产保护中, 其他尚未进入人们视野的文化遗产需要在向现代化靠拢的过程中, 注意保存其完整性和历史性, 只有完整的、历史的文化遗产, 才称得上是“遗产”。
三、 哈尼族宗教舞蹈艺术对我国舞蹈艺术领域的价值
哈尼族的宗教舞蹈艺术, 作为一种原生态的舞蹈艺术, 在我国舞蹈艺术领域同样是具有现实价值的, 它的这一现实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对舞蹈艺术种类丰富和未来走向方面, 通过哈尼族宗教舞蹈艺术的兴起, 我们可以找到舞蹈艺术未来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和坚持贴近民俗的发展走向。
宗教与舞蹈的结合, 在舞蹈界本身就是有悠久历史的, 然而, 由于不同宗教的差异性较大, 哈尼族宗教舞蹈与其他民族宗教舞蹈的表现也大为迥异, 因此, 这种宗教与舞蹈的结合, 在现实社会仍会被视为舞蹈多元化发展的一种形式, 被视为丰富舞蹈内容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无疑是成功的, 哈尼族宗教舞蹈由于其特有的宗教色彩, 使之打上了人文烙印, 相比之下更能深入人心。
此外, 宗教与舞蹈结合的另一个前提是贴近民俗, 这是我国一贯坚持的舞蹈发展和文化发展走向, 在最新一期的文艺座谈会上, 习近平重申文艺要贴近人民, 这无疑证明哈尼族宗教舞蹈所坚持的发展之路是完全正确的。只有贴近民俗贴近生活, 包括舞蹈在内的文艺作品才会更有韵味, 我国的整个文化群像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总览全文, 我们可以看到哈尼族的宗教舞蹈艺术是具有丰富现代价值的, 这也就意味着, 对这一舞蹈艺术的探索和传承, 还有丰富的成果有待挖掘, 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李国红.现代养生与禅——论明心见性为养生之本[J].兰州学刊, 2007 (05) .
[2]肖瞻.试析佛教的死亡观[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 (06) .
[3]王云梅.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佛教的生态伦理观浅析[J].东南大学学报, 2001 (S2) .
舞蹈艺术的功能与价值 篇8
舞蹈道具可以被视为人体的延伸、扩展、有意的变形,还有的是为了表达感受的冲动,是为舞蹈服务的。舞蹈道具就是舞蹈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所结合的一种或多种的工具或物品。在不同的舞蹈作品当中,它们的艺术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也就不同。道具的运用并不是盲目地强加于作品当中,它必须符合舞蹈的需要,有利于加强效果。它不单将舞蹈表现的炽热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还使得作品更具说服力。
在不同的作品当中,道具所诠释的内容不同,所表达的思想也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它们都不仅仅是简单的一种道具,更多的是成为了舞蹈演员肢体语言的延伸和扩展,成为舞者身体的一部分。道具的种类很多,各式各样,可以是手绢、彩带、桌子、凳子、椅子等。扇子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扇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众多舞蹈道具中的一种,它不但具有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而且在舞蹈艺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扇子在民族民间舞中运用居多,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山东秧歌等。它们都是把扇子运用得丰姿婀娜,为舞蹈增添了许多亮色。扇子作为许多民间舞必备的道具,在地方特色中凸现出了独特的美感。扇子本身也在舞蹈中有了新的变化,增加了许多装饰性很强的东西,如花边和珠片等。尤其是花边,不仅增加了扇子的美感,更使舞蹈具有了那种灵动飘逸的感觉,不仅少了生硬感,而且增加些许柔美,更符合女性那种温婉妩媚的感觉。
当然,在中国古典舞和现代舞中都有扇子的踪影。它们作为舞蹈的辅助,在整个舞蹈作品中也是舞蹈演员身体的一部分。是情绪发展的需要,是更好表达主题的必要手段。2001年荣获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和表演一等奖的作品《扇舞丹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借用了一把延长手臂的折扇,用舞蹈塑造出了一种古雅、端庄,充满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体态形象。该作品将古典舞与中国书法文化、扇文化、剑文化融为一体。这个作品的扇子被舞者挥舞得“似扇非扇,似剑非剑”,充分地表现了作品的思想感情,把中国民族书法艺术的神韵之美完美地演绎出来。
一个舞蹈作品的成功,无外乎是能让观众对它耳目一新,给人难以忘怀、记忆深刻的感受。而《扇舞丹青》正是由于道具扇子的选择和运用的协调,使得备受关注,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该作品选择用扇子来表达该作品的主旨应该是很有道理的。书法气韵,指的是书法作品中映现的节奏、韵味等,是一种韵律。书法家通过自己的领悟与技巧实施,把自然中的节奏、韵律通过书法艺术表现出来。恰巧这种“气韵”需要在中国古典舞中充分表现出来,但光靠古典舞中“拧、倾、圆、曲”的人体形态,往往是不够的。因为舞蹈动作是舞蹈的基础,而道具则可以是舞蹈动作的扩展和形象的外化。编创者选择了用扇子来表达这个作品,就是抓住了舞蹈与书法都有的一个基本要素,那就是它们都是以线条作为基本表现手段的。舞蹈中的线条是以人体为表现工具在动作过程中产生的,它凝结为观赏者头脑中留下的运动路线。我们现在可以想象一下,无论选用水袖等道具,是不是都无法准确地诠释丹青的描绘。而收发自如具有超强表现力的折扇,却恰巧是最适合不过的选择呢?
有一首诗精辟地概括,准确地描述了这个作品:“扇起襟飞吟古今,虚实共济舞丹青。气宇冲天柔为济,怜得笔墨叹无赢。丹青传韵韵无行,韵点丹青行在心。提沉冲靠磬是移,却是虚谷传清音。”在整个作品《扇舞丹青》中,我们可以看到舞者随着节奏将扇子“转、甩、开、合、拧、圆、曲”等一系列的动作。它一会儿把扇子比喻成“笔”,一会儿又比喻成“弦”。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气度、气势,因为整个作品里的“拧、倾、圆、曲”,结合扇子的实际运用,充分地表现了古典舞的高雅、高品位,体现了舞者和整个舞蹈作品的人格精神。
在近年的春节晚会中,有个舞蹈作品《小城雨巷》让人记忆犹新。这个舞蹈通过道具和布景的运用,加上现代科技的艺术效果,使它备受关注。作品描述的是一群江南女子雨天打伞在小城的巷子里漫步的情形。舞蹈演员们打着雨伞,不但使舞台更加丰满,更有说服力,还把该表达的剧情一下子让观众一目了然。在整个舞蹈编排工作中,道具和布景的运用使得整个作品中的舞者更加清新,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和注意力。给观众充当参照物的有效物质装置,它将编导的意图最直接地体现出来,也使“构思”具体化。
道具舞蹈凝聚着人们的美好意愿和高度的艺术创造,给人们带来幸福的遐想和美的享受。舞蹈作品《红扇》中扇子的运用,并没有特别的寓意,它只是运用扇子的开合、节奏的不同处理来表达了青少年积极向上、热情如火的青春气息。扇子在整个作品中不但起提高舞蹈难度的作用,促进了舞者技艺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在整个舞蹈作品中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这无疑证明了它超强的实用性。
总之,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虽然有音乐、服装、灯光、布景等辅助手段的支持,但是编创人员和舞蹈演员如果要准确地表达其舞蹈作品,必须借助道具的作用。所以说,道具在舞蹈中起了不可忽视、举足轻重的作用。扇子的运用在许多舞蹈作品中对舞蹈主题的升华、形象的外化、气氛的渲染以及它的协调性和实用性,都充分地证明了它的重要艺术价值。
摘要: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扇子, 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历来有很多成功的舞蹈作品编创者都很好地运用了道具扇子。道具的存在和使用对舞蹈作品来说, 可以大大地丰富和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道具运用得当, 会使舞者更快进入角色, 使观众感同身受、如临其境。本文以具体作品为例, 说明道具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舞蹈,道具,扇子
参考文献
[1]田静.中国舞蹈名作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舞蹈艺术的功能与价值 篇9
关键词:艺术实践,课堂教学,舞蹈教育
在普通高校的舞蹈教学上,艺术实践是检验教师舞蹈课堂教学水平的试金石。在学习上,是学生由课堂模仿走向舞台表演的必经之路。在教育上,是推动师生共同进步的有效途径。
一、舞蹈艺术实践是学生 由课堂走向舞台的必经之路
如果说舞蹈课堂是为舞蹈学子提供了一个基础理论、系统规范动作的学习平台,那么,舞蹈艺术实践就是一个通向更高标准和更多创意的广阔空间。
首先,舞蹈艺术实践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舞蹈感觉力、表现力和驾驭舞台的能力。无论是在舞蹈专业院校还是普通院校都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学生舞台经验的不足和表演艺术的贫乏。尤其是普通院校学生更为普遍。
其次,避免闭门造车,开阔视野, 提高学生舞蹈综合水平。参加一台大型晚会的实践演出,无疑是走进了一所底蕴丰厚的舞蹈知识与经验的大堂。艺术实践能打破教学常规手段,跳出僵化的动作套路,是让学生自我深入领会、揣摩舞蹈的基础,是丰富肢体语汇、累积经验的平台,是开阔视野、与时俱进的源泉。
二、舞蹈艺术实践是提高 学生综合素质的广阔平台
舞蹈艺术实践的发展性决定了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舞蹈艺术实践能够客观地检验学生的发展水平,使教学者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状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认识自身发展需求,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舞蹈艺术实践的自主性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时时刻刻以高标准、高品质、高要求去认真学,积极做,主动承担应有责任。
综合素质,并非是一时的机灵,而是经过长时间的引导和训练,大量的实践和学习,自我沉淀和升华的结果。
三、舞蹈艺术实践是普通 院校舞蹈教学的延伸
1. 舞蹈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最直接的反应
学以致用是教育教学的意义所在, 在课堂上接受系统规范的专业训练就是为了在舞台上更好地表达与展现。
2. 注重动作,忽略表演
舞蹈界发展所需要的不是标准化、模式化的动作机器,而是能用肢体表达内心世界最本真的思想内涵和生命情调的舞蹈演员。没有情感的动作,没有思想的主体,没有生命的艺术,再完美的技能技巧,还有何意义?
3. 队形流动,发现教学“死角”
在舞蹈艺术实践中,队形在硕大的舞台上进行频繁的流动和变化,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可能出现在第一排,甚至是舞台正中心。而这其中,便会有在课堂学习、考试汇课时始终站在或被藏在角落里的学生,教学“死角”便这样暴露无遗。
4. 将舞蹈艺术实践引入教学工作
舞蹈艺术实践活动一直作为舞蹈课堂教学的“附属品”而存在。随着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艺术实践在各高校兴起,有些人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参加艺术实践会影响到教学。
笔者认为,艺术实践非但不会影响教学,反而还会提高教学的质量。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刘敏老师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在系内的教学改革中提出了训练与演出,课堂与舞台紧密相连, “以赛代训”的舞台强化训练法。在教学之余,大量参加艺术实践活动, 由此改变了军艺舞蹈演员在舞蹈中偏重技巧而缺乏情感表现力、缺乏艺术感染力的问题,也改写了军艺十五年来在桃李杯大赛上与金奖无缘的历史。
5. 将舞蹈艺术实践上升为理论指导
“没有文化,舞就跳不好。没有学术,事业就难发展。”舞蹈艺术实践活动进行中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要求, 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相关理论的指导,舞蹈艺术实践活动将进一步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及效益最大化,以促进高等院校舞蹈表演与教学的发展和创新,优化舞蹈知识结构,促进舞蹈事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