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语言的艺术功能(共6篇)
舞蹈语言的艺术功能 篇1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 是通过造型、节奏和情节对人们生活中美的联想、对美的愿望及对美的感受的反映和体现。探讨舞蹈艺术功能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 推广发展舞蹈事业的发展。
一、审美功能
舞蹈艺术都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 也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审美反映。“所谓审美反映, 就是它不是客观生活本来的、直接的反映, 不是像照镜子那样, 现实生活什么样, 照出来的还是什么样;而是人们按照艺术的规律, 根据人们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对生活进行概括、提炼、加工、想象的一种创造性的反映。”舞蹈艺术具有可供人们欣赏愉悦, 从而达到陶冶人们情操的审美功能。尤其是优秀的舞蹈作品, 在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方面, 有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 从古到今均有一部分舞蹈作品主要是供人们审美欣赏的, 如汉、唐时代的《七盘舞》、《霓裳羽衣舞》以及来自民间的“胡旋舞”、“灯舞”、“花舞”、“鼓舞”等等, 它们由于富于美感、技艺性强, 适应了观众进行健康的审美欣赏的精神需求, 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二、娱乐功能
舞蹈艺术除了具有审美功能之外的又一大功能就是娱乐功能。具体也可以分三个方面:
(一) 自娱自乐放松心情
当今社会发展如此之快, 人们的生活步伐和工作节奏也是那样的紧张, 然而, 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 竟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跳舞者的行列。如果问他 (她) :时间这么紧张, 为什么还来跳舞啊?他们的回答却是:正因为紧张, 所以才来放松放松, 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舞蹈, 特别是当人们处于欢乐的时候, 舞蹈就是表达这种心情的最佳手段。用舞蹈来表达内心的心情是人类共同的现象, 它不分时间和空间。中国人这样, 外国人也这样。每逢节庆假日, 在公园, 在湖边, 在广场, 在空地, 舞潮涌动;时值大典, 北京天安门前, 宛如歌舞的海洋。放眼全球:巴西的狂欢节是《桑巴舞》的世界, 坦桑尼亚群众集会时必跳《塞洛舞》, 而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农民收割小麦时则要跳《芦迪干》。现在的人这样, 古时候的人也这样。几十万年前的原始人类, 无论他们狩猎时还是狩猎结束后, 他们都会用舞蹈 (或许是几个简单的动作) 来表达内心的恐惧或喜悦。当历史的车轮已经向前滚动了千万年后的今天, 舞蹈的娱乐功能并未消失和减退。
(二) 互相交流增进感情
抒情性是舞蹈艺术的内在本质属性, 一部舞蹈作品从外部形态上看, 是各种动作和姿态的交替展现, 可是从外部结构上看, 它则是人的各种情绪和情感的合乎逻辑发展的倾诉和迸发。舞蹈是为了表现人们的情感而被创造出来的, 它是一种以人类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因此, 舞蹈语言是一种通过人体律动来传达人类信息的情感语言, 它具有强烈的传感作用, 含有浓厚的情感因素。由于舞蹈文化是一种非语言文字的人体动态文化, 所以, 它可以逾越语言、文字的障碍, 突破民族和国度的限制, 四海通行, 五洲共赏, 成为全人类交流情感、增进友谊的手段。舞蹈不仅能超越地域、语言、文字的限制, 以形象的人体语言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增加了解、增进友谊;而且它在青年男女的相识、相爱、择偶方面, 更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除了祭奠祖先和神灵、祈求和庆祝丰收等内容外, 青年男女结识和择偶往往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进行这项激动人心的活动时, 跳舞是绝对不可少的。贵州地区有个少数民族, 他们青年男女的爱恋方式称为“踩姑娘”。每逢月夜, 这个族的青年男女就聚集在一起跳舞, 通过跳舞来观察对方、增进了解、交流情感, 进而表露心曲, 通过舞蹈来增进青年男女的情爱, 并非中华民族的发明。“美国纽约有家舞厅的墙上挂着一张本舞厅的‘成绩单’, 那上面竟然列出了一千多对因在该舞厅相识而结为伉俪的名字。”因此我们说, 在相互爱慕、情有所钟的青年男女之间, 在试探、暗示、和互通心曲方面, 作为人体情感语言的舞蹈, 至少要比文字语言快捷、敏感、准确的多。舞蹈, 作为一种形象的情感语言, 发挥了任何语言文字都无法比拟的交流传感作用。
(三) 增强体质保持青春
适当的运动对人体大为有益:运动调节心神, 加强其对个脏腑组织的协调功能;运动能增强“心主血脉”和“肺主气”的功能;运动能增强脾胃功能, 有助于饮食的消化和吸收;运动能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运动是促进代偿功能恢复最积极的措施。我国古代有“神医”之称的华佗, 为了使人们舒筋活络、增强体质, 编创了一套模拟飞禽、走兽动态的五禽戏 (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 那么, 舞蹈的健身功能也就顺理成章了。因为, 舞蹈不仅是一种运动, 而且是一种更为高级的艺术化的运动, 参与者可以在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伴奏下跳舞, 充分感受到自我的存在, 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感受到自我显示的形体之美、气质神韵之美、节律之美和力量之美;这样不仅能达到健身的目的, 而且还能在自娱自乐的同时, 在内外情的运动过程中, 进入身心合一、内外交融的美妙境界。在某种程度上进入艺术表现的境界, 身心两个方面都能得到愉悦和满足。在如今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 人们健康意识日益增强, 封建意识不断消除, 神州大地涌起了一股以健身为主的舞潮。任何一位舞蹈家如果身临其境, 都会为之感动、有所启迪:这不正是人的生命活力、生存本能最直接、最充足的流露和抒发吗?通过调查烟台市, 比较正规的健身场所大大小小就有40多家, 参与者多达万人, 其中就包括老、中、青、幼。舞蹈的增强体质、延长青春的功能已在全民范围内形成共识, 用舞蹈健身, 用舞蹈健美, 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推崇。
三、认识教育功能
从原始社会起人们就用舞蹈强身健体, 表现人们的喜怒哀乐, 到如今的舞蹈多元化发展。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舞蹈所带给我们与其它艺术门类的不同感受。原始舞蹈的生命的情调, 汉代舞蹈的古朴粗犷, 唐代舞蹈的刚柔并济以及明清戏曲舞蹈高度程式化的发展, 可以看出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舞蹈的认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舞蹈艺术在新时期赋予了它新的功能和意义, 大量讴歌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舞蹈作品以及揭示当下社会各个阶层所发生的是是非非的一系列作品层出不穷。充分发挥了舞蹈的艺术功能赋予了它新的时代精神, 这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如:舞蹈《酥油飘香》、《进城》、《也许是要飞翔》等等, 都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 通过舞蹈的艺术功能道出编导心中想要说的话。这些优秀的舞蹈作品通过精妙的构思, 优美的艺术造型, 悦耳动听的音乐旋律让我们认识生活、热爱生活, 在潜移默化中使人们得到教育, 受到启迪。
总之, 要以人为本, 大力推广发展舞蹈事业, 使舞蹈艺术的功能在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摘要:舞蹈, 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 在社会中应有自己的功能、作用和影响。它除了具有一般的艺术功能之外, 还有其自己的特殊功能。大致说来, 舞蹈艺术对人们有自娱自乐、抒发情怀、交流感情、增强体质、欣赏愉悦、陶冶情操、了解社会、认识世界等功能。具体说来可归纳为三点, 即审美功能、娱乐功能和认识教育功能。
关键词:舞蹈艺术,审美功能,娱乐功能,认识教育功能
语言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 篇2
从艺术发展的规律看,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结合是一个自然的趋势。我们知道,原始歌舞是诗词、音乐和舞蹈的结合,现代的舞蹈藝术为什么不能有更多的语言因素参与呢?事实上,许多理由可以把舞蹈艺术和语言艺术结合起来。西方的现代舞蹈家们已经重新认识了语言的功能,他们大胆探索语言在舞蹈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在我国,除了歌舞结合中的歌词之外,比较单纯的语言形式参与舞蹈表现的作品还不多见,这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开发。
在我国的舞蹈作品中,语言和舞蹈的结合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语言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1、歌编舞
以歌编舞,舞尽曲意。歌编舞是以歌曲的旋律、风格和歌词的意境为基础创编的舞蹈。语言在这里是以歌词的形式出现。歌词加上音乐的翅膀,使歌声在所有乐声中最富于表情和魅力。用歌声作为舞蹈的伴奏最为自然、和谐。所以,用歌曲编舞这种形式极为多见,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当然,其中自然少不了歌词这个语言因素的作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往往成为舞蹈创编者选择的对象。有的直接选用完整的歌曲,有的把歌曲做一些改变;有的选择歌曲的一个片断,有的则重新创作一首或一个歌曲片断。
2、一般来说,歌编舞有以下几种创作形式:
(1)用完整的歌曲编舞。选定一首歌曲,不加任何改变,以歌曲的旋律、歌词和风格为依据来编舞。过去,人们常常选用《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传统歌曲创编舞蹈。改革开放以来,《在希望的田野上》、《父老乡亲》、《春天的故事》、《辣妹子》、《中国娃》等一批优秀的歌曲又成了主要的对象。
选用完整的歌曲编舞是比较常见的创作形式。其原因:一是流行的群众歌曲比较多,选择范围大;二是这些歌曲的旋律优美,适合舞蹈;三是音乐磁带、光盘比较容易获得,创编者不用为了请人创作或录音花钱费力;四是流行的群众歌曲大家都比较熟悉,用这样的歌曲作为舞蹈音乐有助于观众对舞蹈内容的理解和产生共鸣。这种创作形式比较适合基层群众性的舞蹈创作。但采用完整歌曲编舞,在创作的自由和发挥上有一定的限制,因为创编者只能完全按照歌词的内容和音乐的节奏特点来构思和设计舞蹈动作。
(2)用改编歌曲编舞。以某首歌曲为基础,根据舞蹈表现的需要,重新组织和改编歌曲。用改编歌曲创编舞蹈,编舞者可以根据舞蹈内容和表现的需要改编或重新创作新的音乐部分,使舞蹈音乐既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又有一定的新鲜感,同时还给舞蹈创编者留下更多的自由创作空间。不过,改编歌曲不像完整歌曲那样容易获取,它是要有作曲家、演唱家、演奏家和录音师的一系列创作活动才能最终获得满意的结果。
(3)选用歌曲片断。根据舞蹈内容表现的需要,从某首歌曲当中节选一个段落,安插于舞蹈音乐之中,起到烘托气氛、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个歌曲片断通常用在舞蹈作品的高潮或结束之处,一般作为主题歌出现。人们可以通过歌曲片断的歌词来联想舞蹈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加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歌曲片段的突然出现还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把观众的情绪推到高潮。歌曲片断也可以放在舞蹈的开始部分,通过歌词把观众带入特定的环境和意境之中,起到点缀和烘托的作用。戴爱莲在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荷花舞》,就选用了歌曲片断,歌词的内容加深了人们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人声的伴唱更是富于情感,把人们带入美的境界。
(4)创作歌曲片断。根据舞蹈内容表现的需要,创作独唱或合唱的歌曲片段,安插于舞蹈的某个部分,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表现效果。舞蹈《飞夺泸定桥》在表现红军战士冒着烈火冲向敌人,舞蹈到达高潮的时候,只用舞蹈已无能为力,这时,采用了歌声来代替真实生活中的口号和呐喊声。当桥头火起,红军战士突然静下来构成一幅持戈待发的画面时,响起了高昂的人声伴唱:“啊!熊熊的烈火,阻挡不了我们前进!冲上去!冲上去!冲上去!冲上去!把敌人消灭光!”雄壮的歌声表达了红军战士的决心。在这里,歌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舞之不足,以歌咏之。用舞蹈难以表现的东西,可以借助语言来表达。
二、语言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
1、歌伴舞
歌伴舞是以演唱为主、舞蹈为辅的表演形式。它的特点是歌舞结合密切,歌词比较朴实、通俗易懂,歌词的语言音调和音乐曲调结合紧密。它的舞蹈动作比较简单,只是为了烘托气氛。这种形式以通俗歌曲和流行歌手的表演为多。
2、说、唱、舞
这种表演形式在90年代越来越普及。表演者一边舞蹈一边用快速多变的节奏和抑扬高低的音调配合着音乐喊说出较长的语言段落,然后再以边唱边跳的形式把同一语言段落表演出来。用词大多表述简单、具体的事物或直接表达情绪和感觉。重要的歌词常处理为重音,并常以切分音的节奏出现。歌词一般不用抽象、费解的文字,尽量选用易于快速理解的语言。音乐一般根据语言本身的节奏和音调进行夸张和强调,大多采用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组合搭配。有时语言的选用并不是为了它的内涵,而是为了其动听的节奏效果。如“咱们那个老百姓,今个儿真高兴”。演员用切分音的节奏和着音乐说出,其结果不仅给听觉增加了新颖的成分,也为内容的强调增加了分量。这种表演形式一般是舞蹈演员自己演唱,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表演形式。
3、号子加吆喝
劳动号子在舞蹈中的使用较为多见,效果很好。它可以让观众迅速理解舞蹈表现的内容,明确舞蹈动作的表现意义,通过号子声还可以告诉观众关于舞蹈表现的地域和地方特色等等。号子很容易配合舞蹈动作,烘托气氛,把情绪推向高潮。除了号子外,短短几个字的吆喝声对舞蹈表现也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手段。如一声“过年了!”可以马上把你带入春节的环境和气氛当中。一声具有地方特色的吆喝,可以让观众知道这是哪个民族。是山区还是草原,是塞北还是江南;也可以告诉你是什么节日,或是什么样的场面。这种声音对烘托某些特别气氛十分有效,颇引人入胜。
除以上所说的创作和表演形式外,还有一些尚待开发的新的创作方法。
三、语言参与舞蹈的新方式
1、配解说。利用解说词介绍背景,贯穿剧情,语言在这里的功能是提供时间、地点、年代、人物及其目的等背景信息。
舞蹈艺术擅长于抒情,拙于叙事,所以解说词中不要有评论感情的内容,把感情的表现留给舞蹈去发挥。有些叙事性的特定内容或环境舞蹈难以说清,可以交给语言去表达。为了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特点及其表现力,凡是动作性强的内容应一律留给舞蹈来完成。解说词不必细说事情是怎样做的,或人们是怎样想的,只需介绍一下地点、人物和身份就足够了。利用解说词还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把情绪推向高潮,或制造一种激动的气氛。所以,解说不仅可以安排在开始,也可以用在结尾,或高潮部分。使用解说词一定要帮助观众加深理解背景材料。解说要简明,不能压倒舞蹈本身,或过分地凌驾于其他因素之上。
2、加吟诵。由单人或男女两人有节奏地吟诵诗文,烘托气氛,表达感情。可以根据舞蹈内容选择或创作一节诗文,语言要易于理解,富有韵律感。要保证观众能够听清、听懂。朗诵的配乐音量要弱或不配乐。
3、加对话。表演者利用对话直接交流,可以明晰地介绍人物关系和情绪,帮助观众了解舞蹈内容。这种形式在国外的舞蹈创作中已有尝试,在我国还是一个尚待开发的领域,这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挖掘。
4、插科打诨。使用幽默滑稽、妙趣横生的语言,或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音调,配上相应的舞蹈动作,可使二者相得益彰,情趣盎然。二者的结合给观众带来轻松愉快的美感。这种形式可用在群众性的舞蹈表演中。语言和舞蹈的结合方式还远不止这些,有许多新的结合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开发。我们在运用二者的结合时,必须充分了解和正确区分语言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异同,既要发挥各自的特长,又要使二者有机地结合,相得益彰。
语言和舞蹈最主要的差异就是时间拍节的不同。语言可以很快地把一些意向送到观众脑子里,而且严谨精确。而要求舞蹈演员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这些概念和内涵传达给观众却是不可能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是要注重语言的易懂性,避开艰涩难懂的语言而寻求一些较为舒缓简单的词句;删掉某些词句或段落,改变语法结构,只保留最关键的词句,这样才易于观众理解。二是要仔细选择最有特色的语言,以体现其易懂性。无论是说还是唱,传入耳朵的声音要清晰可辨,标准是让听众毫不费力。编导不要受充满想象力的优美诗篇的诱惑,把他们引入舞蹈艺术之中,以为越多的想象力便会产生越多的神奇力量。人们可以从书本中随意地反复吟诵,最大限度地品味它的美妙。而在舞蹈过程中,当观众想要在嘈杂的音乐声中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词句时,他们多半会茫然若失。所以,语言必须简炼,删去模糊的隐喻,力避华而不实。
有些适合语言表达的内容,单靠舞蹈不可能完成,那就要放手让语言得到尽情发挥。反之,有些内容用舞蹈表现反比语言更快。如人的外貌、性格、仪表,如果用语言来描述则需要几页纸方能说清,那就要用舞蹈来充分表现。
只有把握住这些基本原则,从效果出发,大胆创新,定会创作出大家喜闻乐见的舞蹈作品。
舞蹈中的语言艺术 篇3
我们知道, 原始歌舞是诗词、音乐和舞蹈的结合, 现代的舞蹈艺术为什么不能有更多的语言因素参与呢?事实上, 有许多理由可以把舞蹈动作与语言艺术结合起来。西方的现代舞蹈家们已经重新认识了语言的功能, 他们大胆探索语言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在国内, 除了歌舞结合中的歌词之外, 以较单纯的语言形式参与舞蹈表现的作品还不多见, 这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开发。
在国内的舞蹈作品中, 语言与舞蹈的结合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 语言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歌编舞以歌编舞, 舞尽曲意。歌编舞是以歌曲的旋律、风格和歌词的意境为基础创编的舞蹈。语言在这里是以歌词的形式出现。歌词加上音乐的翅膀, 使歌声在所有乐声中最富于表情和魅力。用歌声作为舞蹈的伴奏最为自然、和谐。所以, 用歌曲编舞这种形式极为多见, 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当然, 其中自然少不了歌词这个语言因素的作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 往往成为舞蹈创编者选择的对象。有的直接选用完整的歌曲, 有的把歌曲作一些改变;有的选择歌曲的一个片断, 有的则重新创作一首或一个歌曲片断。
2 语言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
1) 歌伴舞是以演唱为主、舞蹈为辅的表演形式。
它的特点是歌舞结合密切, 歌词比较朴实、通俗易懂, 歌词的语言音调和音乐曲调结合紧密。它的舞蹈动作比较简单, 只是为了烘托气氛。这种形式以通俗歌曲和流行歌手的表演为多。
2) 说、唱、舞这种表演形式在90年代越来越普及。
表演者一边舞蹈一边用快速多变的节奏和抑扬高低的音调配合着音乐喊说出较长的语言段落, 然后再以边唱边跳的形式把同一语言段落表演出来。用词大多表述简单、具体的事物或直接表达情绪和感觉。重要的歌词常处理为重音, 并常以切分音的节奏出现。歌词一般不用抽象、费解的文字, 尽量选用易于快速理解的语言。音乐一般根据语言本身的节奏和音调进行夸张和强调, 大多采用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组合搭配。有时语言的选用并不是为了它的内涵, 而是为了其动听的节奏效果。
3) 号子加吆喝劳动号子在舞蹈中的使用较为多见, 效果很好。
它可以让观众迅速理解舞蹈表现的内容, 明确舞蹈动作的表现意义, 通过号子声还可以告诉观众关于舞蹈表现的地域和地方特色等等。号子很容易配合舞蹈动作, 烘托气氛, 把情绪推向高潮。除了号子外, 短短几个字的吆喝声对舞蹈表现也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手段。如一声“过年了!”可以马上把你带入春节的环境和气氛当中。一声具有地方特色的吆喝, 可以让观众知道这是哪个民族, 是山区还是草原, 是塞北还是江南;也可以告诉你是什么节日, 或是什么样的场面。这种声音对烘托某些特别气氛十分有效, 颇引人入胜。除以上所说的创作和表演形式外, 还有一些尚待开发的新的创作方法。
3 语言参与舞蹈的新方式
1) 配解说利用解说词介绍背景, 贯穿剧情。语言在这里的功能是提供时间、地点、年代、人物及其目的等背景信息。舞蹈艺术长于抒情, 拙于叙事, 所以解说词中不要有评论感情的内容, 把感情的表现留给舞蹈去发挥。事性的特定内容或环境, 舞蹈难以说清, 可以交给语言去表达。为了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凡是动作性强的内容应一律留给舞蹈来完成。解说词不必细说事情是怎样做的, 或人们是怎样想的, 只需介绍一下地点、人物和身份就足够了。利用解说词还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 把情绪推向高潮, 或制造一种激动的气氛。所以, 解说不仅可以安排在开始, 也可以用在结尾, 或高潮部分。使用解说词一定要帮助观众加深理解背景材料。解说要简明, 不能压倒舞蹈本身, 或过分地凌驾于其他因素之上。
2) 加吟诵由单人或男女两人有节奏地吟诵诗文, 烘托气氛, 表达感情。可以根据舞蹈内容选择或创作一节诗文, 语言要易于理解, 富有韵律感。要保证观众能够听清、听懂。朗诵的配乐音量要弱或不配乐。
3) 加对话表演者利用对话直接交流, 可以明晰地介绍人物关系和情绪, 帮助观众了解舞蹈内容。这种形式在国外的舞蹈创作中已有尝试, 在国内还是一个尚待开发的领域, 这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挖掘。
4) 插科打浑使用幽默滑稽、妙趣横生的语言, 或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音调, 配上相应的舞蹈动作, 可使二者相得益彰, 情趣盎然。二者的结合给观众带来轻松愉快的美感。这种形式可用在群众性的舞蹈表演中。
语言和舞蹈的结合方式还远不只这些, 有许多新的结合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开发。我们在运用二者的结合时, 必须充分了解和正确区分语言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异同, 既要发挥各自的特长, 又要使二者有机地结合, 相得益彰。语言和舞蹈最主要的差异就是时间拍节的不同。语言可以很快地把一些意象送到观众脑子里, 而且严谨精确。而要求舞蹈演员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这些概念和内涵传达给观众却是不可能的。所以,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是要注重语言的易懂性, 避开艰涩难懂的语言而寻求一些较为舒缓简单的词句;删掉某些词句或段落, 改变语法结构, 只保留最关键的词句, 这样才易于观众理解。二是要仔细选择最有特色的语言, 以体现其易懂性。无论是说还是唱, 传进耳朵的声音要清晰可辨, 标准是让听众毫不费力。
编导不能受充满想象力的优美诗篇的诱惑, 把它们引入舞蹈艺术之中, 以为越多的想象力便会产生越多的神奇力量。人们可以从书本中随意地反复吟诵, 最大限度地品味它的美妙。而在舞蹈过程中, 当观众要想在嘈杂的音乐声中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词句时, 他们多半会茫然若失。所以, 语言必须简炼, 有些适合语言表达的内容, 单靠舞蹈不可能完成, 那就要放手让语言得到尽情发挥。反之, 有些内容用舞蹈表现反比语言更快。只要把握住这些基本原则, 从效果出发, 大胆创新, 定会创作出大家喜闻乐见的舞蹈作品。
摘要: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 舞蹈与其它综合艺术有许多共同点, 也有不同点。在歌剧、音乐剧、戏剧、合唱音乐等舞台表演艺术中, 语言因素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 而在舞蹈艺术中, 语言艺术却很少参与。从艺术发展的规律看, 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结合是一个自然的趋势。着重讨论语言与舞蹈结合的形式, 探索和发展语言和舞蹈的结合方式。
关键词:舞蹈,语言艺术,舞蹈创作,舞蹈表演
参考文献
[1]于平.中国舞蹈艺术[M].
[2]于平.舞蹈评论教学[M].
[3]隆荫培, 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
舞蹈语言的艺术功能 篇4
一、舞蹈教学和教学语言基本概念
语言是人们之间进行信息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它由词汇和语法结合而成, 通过声音体现的一种体系, 可以表达人的内部思维和情感。教学是一门通过教学语言表现的艺术, 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单单把理论知识复制, 然后播放出来, 而是需要将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规范的归纳, 并创造性地表达出来。在教学中, 我们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新性的使用语言教授知识称之为教师的语言艺术。舞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参与的活动。舞蹈教学过程中, 学生需要进行肢体动作的练习, 教学内容的每个舞蹈动作都有独立的术语描述, 从而决定了舞蹈教学语言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另外, 舞蹈教学过程中, 学生基本一直处于活动状态, 舞蹈教师需要采取指令性的语言, 例如“左转圈、踮脚、前压腿”等。
二、舞蹈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启发。”在各种不同的教学过程中, 知识的传播、学生能力的培养、记忆素质的提高, 都需要依赖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师的角度来看, 通过教学语言才能将知识传播给学生, 教学语言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需要将要传授的内容和讲解思路通过系统规范化的语言描述出来, 才能达到更好启迪学生的目的。
1. 语言艺术影响舞蹈教学质量。
研究表明, 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质量与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密切的关系。具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是启迪学生和提高学生主动性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不清或者表达太过沉闷、没有生机, 都不利于塑造积极的教学氛围。舞蹈是一门将技巧与艺术紧密结合的教学课程, 舞蹈教师需要通过可视化的动作演示及巧妙的语言艺术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 确保学生可以顺利地学习舞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用形象化的语言将想象的舞蹈意境描述出来。教师需要综合的协调好语言艺术与动作演示的关系, 这对于提高教学的水准具有重要的意义。舞蹈教学是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 舞蹈教师应当将语言艺术融入教学, 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舞蹈的精髓。
2. 语言艺术是舞蹈教学的主要手段。
不管是常规的课程, 还是类似于舞蹈教学这些非常规的课程, 语言教学都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舞蹈教师通过语言艺术保持与学生良好的心灵沟通和交流, 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 从而确保提高教学质量。舞蹈教师也需要通过语言艺术将动作要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确保学生的学习速度和质量。
3. 语言艺术影响舞蹈学生自身能力发展。
舞蹈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不但会对教师自身教学课程的进展和教学成果产生影响, 更重要的是还有可能影响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首先, 学生通过舞蹈教师的语言艺术中探索老师思考问题的方式, 从而能提高自我思维能力。其次, 教师的语言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循序渐进的影响力, 学生长期在教师语言艺术的氛围中, 他们会自然而然的喜欢上语言, 长此以往, 对于学生灵活应用语言具有很大的帮助。再者, 舞蹈教师对于舞蹈意境的优美生动的描述, 使学生从中感受美丽的存在, 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从而确保学习质量。而舞蹈教师就需要具备对事物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以确保他们的语言艺术具备审美价值。
三、舞蹈教师如何正确运用语言艺术
舞蹈是一种通过人体动作体现美的艺术, 舞蹈教师不仅要知道怎么样造就这种魅力, 更重的是了解怎样把体现美的技术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具备非常强的教学修养。舞蹈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正确地运用语言艺术。
1. 教学语言需要清晰准确。
舞蹈教学中存在多种专业名词和术语。舞蹈教师在进行动作解析和理论知识传授的时候, 表达一定要清晰准确, 以避免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偏差, 不能理解核心精髓, 从而导致学习情况差, 甚至有可能给身体带来伤害。因此教师需要深入了解专业知识并做到教学语言准确无误。这需要舞蹈教师熟练地掌握舞蹈专业相关知识, 并能通过语言艺术表达, 让学生尽快学会舞蹈动作。
2. 教学语言需要生动有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 舞蹈教师可以使用诸如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描述舞蹈的动作和精髓, 通过想象描述舞蹈表现的环境和背景, 让学生觉得轻松愉悦。对舞蹈动作生动有趣的描述, 可以渲染学习的氛围,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激情, 同时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总的来讲, 舞蹈教学老师生动的语言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审美和表达能力的作用。
3. 教学语言需要精练。
舞蹈教学的独特性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要精练。舞蹈教学是动作和语言描述同时进行, 如果舞蹈教师语言不精练, 首先会导致教学信息量太大, 学生不能抓住重要内容, 学习质量下降, 延迟教学进度。其次, 舞蹈属于一种艺术性的运动, 学生在学习或者练习舞蹈动作过程中, 精神兴奋度高, 如果教师语言太过烦琐会抑制这种精神状态, 从而造成学生心理和身体上不适, 另外学生还容易产生反感情绪。
4. 教学语言需要亲切。
舞蹈教学过程中, 学生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 甚至会有受伤情况发生。在学生动作不到位或有消极情绪时, 舞蹈教师的语言过于生硬严厉会使学生的情绪更受到打击, 内心产生不良情绪, 影响学习过程。如果舞蹈教师可以采用亲切的态度, 并使用适当的语言安抚、鼓励学生, 可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并提高自信力, 在舞蹈学习方面也可以有所造诣。
5. 教学语言需要富有情感。
舞蹈传递人类的情感不仅依赖于舞蹈造型和动作, 重要的还有情感因素。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展现情感的作品需要融入感情地讲解, 从而创造合适的学习氛围。舞蹈教师需要将语言赋予情感, 使用丰富、生动的词汇将学生带入舞蹈体现的环境中。只有当学生对舞蹈展现的感情有深刻的感触时, 才能更加激发学习舞蹈的激情和学习的质量。另外, 学生在此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审美观念。
四、结论
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艺术对于教学品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语言艺术更多的探索, 可以把舞蹈教学过程进行得更为生动轻松,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其得到全面发展。舞蹈教学老师不仅需要具有高的技术水平, 更要看重语言艺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才可以成为一个具有高教学水平的舞蹈教师。
参考文献
[1]张大鸣.关于舞蹈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J].艺术研究, 2010, (2) .
[2]钱甜甜.试论舞蹈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才智, 2012, (15) .
舞蹈语言的艺术功能 篇5
关键词:舞蹈,社会功能,多样性
一、舞蹈的娱乐性功能
舞蹈功能的娱乐性可以说是一直存在的, 无论在任何地方、任何国家、任何民族, 也无论是在任何时代, 即使是在远古时代也是存在的, 人们狩猎后的愉悦心情用人们的跳跃、肢体语言、嚎叫声等来表达, 还有在族群和族群的打仗胜利后也会通过肢体来表现胜战后的愉悦, 所有人聚在一起快乐的跳跃、舞蹈。直到现今, 这种娱乐性的功能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 最能因我们注意和熟悉的便是广场舞了。每到黄昏傍晚, 男女老少齐聚一起欢愉起舞, 这无疑不是表达欢乐心情的最佳手段, 不受任何的约束和限制。
二、舞蹈在情感上交流上的作用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世界, 人们对于精神上的追求更加强烈, 而舞蹈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抒情性, 在抒发人类情感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拿现如今的广场舞来说, 人们在手舞足蹈的过程中除了愉悦失身和愉悦身心之外, 通过舞蹈相识, 在共同的舞蹈中欢愉, 交流感情、增进友谊, 增加彼此的了解, 这要比语言更加直至内心, 更能放开, 更容易将两个或多个不认识的人相互认识和熟悉, 更显亲切, 更容易相近。
三、舞蹈具有健身功能
如今物质生活富足的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锻炼,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化了的运动, 发挥着强身健体这项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舞蹈这种艺术化了的运动比一般意义上的运动更为高级, 在这个过程中对身心两个方面也能得到调节和发展。
无论是现在的学生学习舞蹈还是舞蹈老师教授舞蹈或是舞蹈家练习和创新舞蹈以至于人们自娱自乐的舞蹈, 都无不给身体和心理带来诸多益处。研究表明, 很多体质较弱的孩子经过长期学习舞蹈身体逐渐变得强健起来, 很多中老年人每天也会通过舞蹈来强身健体, 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目前, 舞蹈增进体质、延长青春的功能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 以舞健身, 以舞健美, 正在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值得指出的是, 以舞健身对中老年人尤为需要, 在中老年人中开展以舞健身的活动也是十分可取的。以舞健身、以舞健美, 是当今社会人们的普遍追求, 这种功能也将随着人们的生活日渐发展。
四、舞蹈的教育功能
如今很多父母的家长都会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艺术培训班, 通过学习艺术来陶冶情操, 增加活力, 让孩子能够多才多艺。而舞蹈这种艺术通过学校和该培训班这种媒介发挥着教育的功能, 这也是舞蹈的意义所在, 通过舞蹈进行审美教育并且在道德和思想的情操上影响着学舞蹈的人, 这样也能更好的传播舞蹈艺术, 发扬舞蹈艺术这样的情操, 从而在情感上受到感染。通过舞蹈的教育不仅仅传播了舞蹈, 把这门艺术发扬光大,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 磨练毅力, 懂得坚强, 很多学舞蹈的孩子要比不学舞蹈的孩子更有坚强的意志。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 发挥着真、善、美的作用, 很多优良的品质在这项功能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
五、通过舞蹈了解社会、认识世界
舞蹈艺术对于人们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舞蹈是生活的教科书, 反映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不同的地域、民族的舞蹈, 都反映这自己的名族文化, 生活的写照。通过舞蹈这门艺术, 人们可以对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有所了解, 并且感受无限多样的人生和情感变化。拿我国各民族的舞蹈来说, 各民族民间舞十分形象的表现了各自名族人民的性格特征, 而且很多本身也都是个民族人民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很多的舞蹈编导家的很多舞蹈作品都是表现的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 我们在很多比赛中也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作品, 像CCTV舞蹈大赛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作品, 以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反应着社会生活, 传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 产生共鸣。应当说, 发挥舞蹈的认识作用, 让观众通过一场舞蹈欣赏的过程中认识生活、了解社会和世界, 这也是舞蹈这门艺术一项特殊的社会功能。
舞蹈的功能的多样性及其社会作用的问题, 历来都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也有一些偏颇的提法, 这是一个关系舞蹈艺术的大问题。如今, 人们的思想开放, 视野的不断开阔, 生活的丰富多彩, 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使有关所有舞蹈在内的文艺部门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而单纯直接、立竿见影地为政治口号和中心任务服务的狭窄范围也不再是舞蹈社会功能的局限, 而有了比较为开阔的范围。舞蹈逐渐回归其本来面目, 全面发挥了它的娱乐、情感交流、强身健体、愉悦欣赏、认识生活和世界等功能, 而是进一步使舞蹈密切和社会人群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
舞蹈语言的艺术功能 篇6
一、舞蹈艺术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一)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当前大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 因为只有具备美的眼光, 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发现美、创造美。而舞蹈艺术教育则从塑造学生美感入手, 主动去挖掘培育学生的内在美, 因而, 经常接受舞蹈艺术教育的大学生, 其个性、气质、举止、形体都得到不断的锤炼, 进而使学生自内到外的气质得以不断升华。
(二) 有利于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提升
当前社会的生活和工作节奏都越来越快, 个人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因生活重压而导致的疾病也越来越多, 甚至每年因不堪重压而自杀的例子也举不胜举。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 由于要面对学业、生活乃至今后的就业压力, 所以心理普遍承压较大。根据北京大学所做的一项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心理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当前大学生中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在67%, 其中有23%的学生曾经考虑过自杀, 54%的学生则表示不知道该如何调节心理, 以利于压力的释放。由于舞蹈是一项集聚了力与美的较强的体力活动, 因而当人心理产生压力的时候, 可以借助舞蹈时的高频、大幅动作转移注意力, 同时, 舞蹈时需要身体动作和音乐的协调配合也会使学生将注意力完全转移到舞蹈动作中来, 通过实现注意力转移, 使心理压力得以释放。
(三) 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舞蹈对身体的协调性要求极高, 学生不仅要听着不同的舞蹈音乐节奏做出各种伸展, 跳跃, 旋转, 肌肉松弛, 紧张的动作, 而且还要考虑和团队或者其他舞伴的配合, 因此, 对于学生身体协调机能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此外, 一个舞蹈从头跳到尾短则几分钟, 长的甚至要几十分钟, 所以一个舞蹈下来, 身体的消耗是比较剧烈的, 因此, 对于学生身体的耐力及其他机能要求极高, 所以, 开展舞蹈艺术教育, 有利于提升学生身体机能的持久性, 有利于增强学生心肺的扩张力, 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具有明显作用。
(四) 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 创新型人才是当前社会最大的人才需求。因此, 高校一定要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当前,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说,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不成功, 偏重智育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如果大学阶段这一状况仍不加以改变的话, 则“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就将沦为一句空话。那么,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靠什么, 不是靠书本的知识理论, 不是靠教师的说教, 而是靠艺术教育的潜力激发, 是靠艺术教育时学生的灵感顿悟。而学生在表演舞蹈艺术的时候, 通过一系列动作激发其听觉, 动感, 同时通过舞蹈时的情感自由宣泄, 可以使学生完全突破旧有思想的束缚, 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从而为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提供可能。
二、大学生开展舞蹈艺术教育的措施
(一) 以机制为抓手, 综合构建大学校园舞蹈艺术教育的长效驱动机制
当前, 大学生舞蹈艺术教育已经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为此, 高校一定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 以综合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指针, 综合构建大学校园舞蹈艺术教育长效驱动机制。首先高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高校领导要改变过去偏重智育的传统教学思维, 向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协同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观念转变。要从高校发展的高度, 为各院系的学生谋划一个合乎各自实际的专业设置和开展办法。其次要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充裕的师资力量是高校舞蹈艺术教育课程综合开展的保障, 当前不少高校舞蹈艺术教师匮乏, 现有的师资力量完全无法满足正常的授课需要, 从而使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沦为空话。高校一方面应加大舞蹈艺术教育教师的引入, 通过注入“活水”, 扩充师资力量;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 使其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
(二) 以教学质量提升为切入点, 综合丰富教学手段
舞蹈艺术课程不同于其他文化课, 课程首先在设置上应以趣味性、科学性为主, 要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狠抓教学质量的提升, 不能使授课流于形式。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丰富教学手段, 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除了可以采用传统的“言传身教”, “教师示范”的形式外, 还可以考虑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通过提供画面、声音相配合的教学形式, 帮助学生对舞蹈动作的领会。
(三) 以提升审美能力为着眼点, 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为综合增进大学生素质, 在正常授课之外, 教师可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适当增加一些舞蹈鉴赏知识的学习, 通过帮助大学生对古今中外、传统现代舞蹈的鉴赏, 加深学生对舞蹈所内蕴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传统习俗等知识的更深地理解, 从而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增厚学生的知识积淀, 尝试舞蹈带来的心身愉悦的感受, 进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献群.我国高校形体舞蹈课程价值分析及改革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02.
[2]闻慧莲.我国普通高校形体舞蹈课程价值分析及改革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管理研究) , 2011,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