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舞蹈艺术

2024-08-29

新舞蹈艺术(精选12篇)

新舞蹈艺术 篇1

在新媒体视角里舞蹈艺术的发展是随着科技急速发展产生而来的, 和以往舞蹈相较, 它具备自己特殊的本质。新媒体视角下的舞蹈在创建过程、表达言语和审美成效是和传统舞蹈模式完全不一样, 能够成为单独的舞蹈艺术类别。新媒体技能参与到舞蹈艺术里为其提供了更加多的呈现形式、技能援助和创新的发展, 让舞蹈艺术的呈现模式从实质上发生了转变, 让新媒体舞蹈变成一个备受瞩目的事实。新媒体舞蹈特殊的表现形式, 能够传达出有关于舞蹈演出与它所蕴藏观念的多样领悟, 让舞蹈演员的身体动作充分具有视觉成效与戏曲表现力。这恰好是新媒体舞蹈艺术引人入胜之处。

一、新媒体舞蹈艺术概述

1. 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概念

起始于20世纪的后半部分, 外国的多媒体讯息科技迅速发展, 在加上受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感染, 艺术范围内开始试行和新科学技术相互结合, 新媒体艺术观念在这时候被逐步创立出来。在踏入数字化时代以后, 舞蹈同样在持续发展, 新媒体舞蹈艺术在以往舞蹈演出艺术的基点上, 多方面、多范围汲取媒体艺术与视觉艺术的特色。一种情形是把新媒体艺术融合在舞蹈的边缘里, 凭借新媒体增进舞蹈艺术的张力, 能够让舞蹈艺术达到愈发激动人心的视觉影响。另一种情形是把新媒体艺术作为媒介, 为其增加更广泛的宣传与表达方式, 把舞蹈艺术迁移出传统的表演场所。

2. 新媒体舞蹈艺术的特点

新媒体舞蹈艺术共有三个特点。首先是表达方式的丰富性。新媒体舞蹈艺术所采用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变化多端。第一, 新媒体舞蹈艺术通过科学技术方法模仿现实, 把曾经不能够表达的事物, 运用模仿变幻成客观真实的舞蹈平台, 把许多无法运用肢体语言直接表现的感情要素, 具体形象化的表现出来, 能够使观赏者更加真切的感觉出舞蹈所要表现出的感情。第二, 在新媒体舞蹈艺术表现形式里, 交流化的沟通方式亦是其中一个非常显眼的特征。交流通常分为两种, 一种是观赏者和舞蹈作品两者的交流, 另一种是舞蹈表演者和多媒体设施两者之间的交流。通过多媒体科学技术独有的、声响感应、距离感应、碰触感应、等功能完成了舞蹈艺术里的交流, 能够让新媒体舞蹈艺术具备更高一层次的欣赏价值。

其次是把舞蹈的肢体语言与科学技术相结合作为媒介。新媒体舞蹈艺术打破了原有舞蹈艺术单调的表达形式, 表演者的肢体不再是舞蹈独有的媒介, 科学技术正逐步变成舞蹈艺术的新媒介, 然而更侧重的是把舞蹈肢体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新媒体艺术里, 表演者已然再不是唯一的表演主角, 作为新时代的舞蹈表演者必定要懂得和新媒体科学技术相协调, 重点是对于虚构的舞台背景的驾驭, 要懂得与舞台背景共同起舞。

再次是多角度范围的审美追寻。新媒体舞蹈艺术在舞台空间的张力大大超越了以往的舞蹈艺术, 新媒体技术里虚构在重现的方法不仅能够打破舞台空间原来就有的时空, 还能创造舞台的背景和气氛, 打破了舞蹈演绎时间和舞蹈演绎空间的制约, 在某些时分, 舞蹈演绎者以至于竟然能够和观赏者分别处在不一样的空间里。

二、新媒体视域下舞蹈艺术的发展现状

1. 多媒体剧场舞蹈

(1) 全息剧场。舞蹈是将肢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视觉艺术, 当今的21世纪, 新舞蹈艺术和以往艺术相比较来说, 人们仍旧寻求视觉的享用与刺激, 在舞蹈艺术和全息技能相结合时候就形成所谓的全息剧场, 全息剧场是将舞台中所使用的原有的照明用具更换为计算机操作程序, 相对停止不动的舞台平面替换成360度流动的动态空间, 幻想里笼统的事情和物体变换成舞台上具体的可知的全息影像。活灵活现、感同身受等这类的词语就能应用在感受舞蹈艺术里。新媒体舞蹈诗《极境》里, 聚集了舞蹈和许多种媒体影像使他们融为一个整体, 叙述了南极极地世界里令人感动的事迹。在新媒体相互交流中整体作品得到了全面的突破。例如作品里, 编制导演不但把舞蹈和情景完美的结合, 而且在情景的设计里, 全部通过全息技术虚构的360度成像来展现情景, 应用高清解像度的射影呈现出一幅极具吸引力的、纯洁的、干净的极境空间, 给人以无限的亲切感和灵动感。人和阳光照射下的阴影是最好的色彩和最美丽的布局, 不但能够让观赏者真切的感受到南极极点世界的气氛, 还能够让其欣赏到变幻多彩的舞蹈世界。到此时, 我国的全息剧场舞蹈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2) 荧光舞。所谓荧光舞就是舞蹈者利用荧光棒、荧光服装等器物同街舞完美融合所产生的一类舞蹈, 它来源于西方世界的Rave派对。荧光舞的舞台不需要过多的光线, 舞蹈者置身于漆黑之中, 全凭靠荧光从事景物的勾画。在荧光舞演绎中, 对舞台整体光束、整体色彩的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一些荧光舞所要表达的主旨形象是侧重于描绘事物, 就像《天鹅湖记》里的荧光腿, 还有中央电视第五届舞蹈比赛里现代舞《茉莉花》也是充分引用荧光技术, 利用一帮美女手里的荧光扇子拼凑出一朵又一朵美丽动人的茉莉花。

2. 装置舞蹈

在特殊设置的空间和情景里形成的艺术作品就是装置舞蹈, 它的特殊之处是在对情景和空间的特殊设置必然能够产生不同的审美感, 给观赏者一种仿佛身临其境和新颖奇妙的感觉。我国依据它表现形式的不同, 将装置舞蹈分为屋内装置舞蹈与实际景物表演。众所周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里的舞蹈部分《画卷》就是具有代表性的装置舞蹈艺术。在舞台上缓缓打开的画幅, 经过画轴装置将中国文化内涵源源不断的融入到其中, 画幅中央的方形空间里, 一帮身着黑衣的舞蹈表演者纵情表演, 一会儿与画轴上的山水画卷融合成一个整体, 一会儿又和丰富有力的字体声气相通。这个时候的舞蹈艺术已然摆脱过去固有时空的限定, 为观赏者提供了猛烈的视觉抨击。还有就是典型的实际景物表演《印象西湖》, 它重要特征就是把浓厚的西湖文化与古色古香自然风景相契形成实景环境, 把西湖的文化、背景、和民族习性融合在一起当做是创造作品的根源, 与此同时凭借高等科学技术手段制造雨幕装置, 经过光束与雨水的相结合, 创造出一幅出众的、温婉动人的西湖作品。舞台整体仿佛是一个经过安装后的器皿, 一会儿表演人员行走在铺好的湖面上, 一会儿小船驶过湖面, 一会儿湖面下又突然升起雨幕, 整个场景栩栩如生, 与白素贞和许仙那段民间爱情典故相互衬托。

3. 虚拟舞蹈

虚拟舞蹈就是通过虚构客观事实的形式展现出的舞蹈作品, 我们在着手进行审视这种新媒体舞蹈的时刻, 发觉到虚构和客观事实只有咫尺之遥, 而这一尺之便是新媒体技能。所谓“虚够”是指通过计算机创造形成一种与客观事实极为相似的虚构境界, 而“客观事实”是指理论意义上或者效能意义上存留在宇宙里的全部事物或者所有环境。目前虚构客观事实的技能早已被应用到军队事物和各种生活的范畴内, 它不仅能够在电脑上实现虚构客观事实, 同时还能够在客观事实空间里运用电脑技能完成虚构客观事实, 前一种情况呈现的是“动画舞蹈”与“网络编舞”, 后一种情况呈现的是在舞台上展现一些虚构情景与虚构人物。就以动画舞蹈《爱·别离》来说, 它是外国的编导师和电脑程序师共同合作完成的, 这部舞蹈采用具体人物与动态叙述事情的方式抒发了男主角对去世的女主角的想念与忏悔之情, 其中动态叙述通过复合托举、双人托举等动态方式直接进行模仿, 对女主角的想念则是运用单一线条勾画出它的动态和情感, 通过虚实化一的创造方法, 来叙述作品的剧情, 能够填补舞蹈拙笨叙述故事的弊病。

三、新媒体视域下舞蹈艺术创新发展的有效对策

1. 肯定新媒体舞蹈的艺术价值

近些年来多媒体舞蹈的发展日新月异, 能够很好的证明它在多个方面的发挥的积极作用与价值。根据真实情况来说, 第一, 使观赏者的审美感受实现多样化。尽管舞蹈艺术的重要表达形式是人体的肢体语言, 然而整体舞台的情景和气氛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媒体技术的产生, 使得舞蹈演绎的空间在实质上拓宽了, 更进一步创造出切和实际和贴近主题的景况和气氛, 同时也迎合了当今观赏者新颖的审美需求。并且它还在某种角度上提高了舞蹈的易懂性和意义性, 还对普遍推广舞蹈艺术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第二, 促使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相结合。科学技术工作者和艺术工作者一起寻求的宗旨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新媒体舞蹈艺术的产生, 可以称之为是一个丰硕果实和珍贵成果。并伴随时代的发展, 科学技术和艺术的融合会愈加密切和周详, 不但让舞蹈表演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而且进一步推动了多种行业的发展, 例如:科学技术行业和艺术行业。这也可以说成是多方互惠互利的成果。因而我们要用赞成的态度来对待媒体舞蹈艺术的产生。意识到它独有的作用和价值。

2. 把握好新媒体舞蹈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不管是哪种表现方式的艺术作品, 它都是通过表达方式和本质这两个方面构成的。以舞蹈为例, 它的表达方式就是为达到本质表现所选取的种种方法, 它的本质则是整个舞蹈所需要表达出的想法和感情。显而易见, 普遍应用的新媒体技术是隶属于艺术表达方式的范围。由于艺术表达方式易于让创作的人在认识表达方式和本质二者间的关系上产生误差, 所以我们在对艺术表达方式上的创新感到高兴的同时也要警觉这种艺术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呈现本质, 本质又决定表达方式, 这就是艺术创作的一般定律, 所有表达方式的选取与应用, 一切以表达本质为中心来开展的, 假如背离了这一根本, 那么在表达方式的革新亦变成一类丝毫没有价值的追求。就像文章前面所提及的山水实景演绎, 已然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偏向。创作的主导方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应用了许多高等科学技术的表现方法, 然而所取得的成果却不能让人满意。大多数的观赏者吐露出作品给他们带来了特别强烈的视觉体会, 然而对于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却又特别含糊。这恰好就是一种重视表达方式而忽视本质造成的后果。因此创作的人, 一定要清楚的了解舞蹈艺术的本质, 掌握好艺术本质与表达方式之间的联系, 规避落入唯物主义形式解释论的陷阱, 这样才能使表达方式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而完成表达方式与本质的全面结合。

3. 有效规避新媒体舞蹈艺术出现个性丧失等问题

所有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我们不仅要看到新舞蹈艺术积极影响的一面的, 而且同时也要充分注重它所形成的消极影响的一面, 由此来避免若干问题的产生。详细来说, 舞蹈艺术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艺术特性的丢失和文化领域的趋俗性两个方面。在艺术特性丢失的方面, 随着众多新的科学技术的运用, 使得艺术的特性逐渐消失。新媒体舞蹈具有巨大的商业文化色彩, 导致了许多创作的人都有实用主义的私心, 这才致使剽窃、模仿的风气被广泛流行, 使得新媒体舞蹈艺术作品相似化的情况变得非常严峻。在文化领域的趋俗性方面, 两种文化都需要在一定的标准和范畴里的文化雅俗之争已然有了论断。然而新媒体舞蹈的产生, 使得观赏者无意识的忽视了高雅文化的一面, 只是单方面的寻求一种感官刺激, 扰乱了寻常的审美规则, 因此艺术创作的人要足够注重这类问题, 以舞蹈艺术本质的定律为出发点, 避免此类困扰的发生。

4. 将网络技术创新应用于新媒体舞蹈艺术的编导中

普通化的互连网舞蹈游戏的风靡充分的展现了互连网技能与舞蹈艺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从节奏强烈有力的劲舞团再到超级舞者这个舞蹈毯游戏的盛行, 是商业化互连网技能和舞蹈艺术开始正式融合在一起。舞蹈在互连网游戏的创造里变成游戏创造人的创作题材, 与此同时舞蹈在美化游戏里虚构人物发挥重要的功效。互连网给舞蹈创造了一个虚构的展示平台。在虚构的互联网平台里虚构的互联网人物全部是由计算机编制程序所操纵的。互联网技术进入舞蹈创作中, 数字化技术仿佛像是把舞蹈创作孤立了, 所以作为舞蹈编制人员要在互联网空间里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挖掘具备艺术渲染力和创作热情的舞蹈艺术。舞蹈编制人员首先要在互联网的交流平台上共同分享舞蹈艺术所取得的成效和成绩。运用互联网相互交流平台能够让舞蹈创作的人员和外部世界进行交流、商榷和讯息回馈, 进而使原有的脱离客观实际只凭借主观意识进行创作的创作作风得以改变, 使得舞蹈创作流程透澈化、多方化、和公然化, 让舞蹈创作的人和舞蹈的表演人员二者密切衔接, 并通过互联网相互交流平台可以更快更便捷的完成资源的同享、艺术的商讨与沟通。接下来运用互联网科学技术创建舞蹈图像的赛博空间。实际舞蹈表演者的表演和虚构展现的创作形式是经过演绎者身体动作作为感应器衔接的, 这样的创作形式被普遍的运用到网络舞蹈游戏里, 能促使舞蹈编制者用一种全新的视域去创造和表演舞蹈作品, 还能体验客观世界和虚构世界中作品身后的内容。

四、结语

新媒体舞蹈通过自我突破, 凭借现代科学技术, 完成了自身的跨界流动, 把自己发展成一门具有艺术性的科目, 这种艺术性科目是融合多类科目的性能广泛的、内里踊跃协作的学科。它不但顺应目前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 而且是当今大众的审美和文化需求, 伴随着社会的逐步深化和发展, 新媒体舞蹈在不久的以后就变成现代社会艺术潮流方式的一种, 它将凭借多样化的方式、高尚的品质、演绎空间的延性和展性等特点而得到人民大众的喜欢, 人民大众在网络所虚构的空间里凭借讯息技能方法, 消除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达到异地共演, 使得新媒体舞蹈大范围的被人民群众所知道。

摘要: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一种新式的舞蹈应运而生, 它就是新媒体舞蹈, 在一定范围内我们能够把它诠释成科技急速发展的衍生文化。就当前新媒体舞蹈的发展情况看, 它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必须通过新媒体舞蹈艺术价值的确信、艺术实质与角度的关联掌握、避免舞蹈艺术特性的丢失还有互联技术的运用等角度开展创新发展, 让新媒体视角下的舞蹈艺术发展愈发富含朝气。

关键词:新媒体视域,舞蹈艺术,创新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盛敏, 胡仁荣, 黄学通.虚拟现实技术在舞台控制的应用及前景[J].演艺设备与科技, 2013 (05) :123-125.

[2]蒋浩.“多媒体技术”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及作用[J].大舞台, 2010 (11) :162-164.

[3]苏树培, 白雪峧, 廖大勇.论舞蹈艺术在影视媒体传播中的现状及展望[J].商业文化 (下半月) , 2011, (01) :200-203.

新舞蹈艺术 篇2

2012年2月12 日,我大学生艺术团舞蹈节目《丰碑》代表西华师大参加第三届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荣获一等奖。新的一年里,为了提高艺术团的总体水平,充实中坚力量,在今后更多活动与比赛中创造佳绩,张扬新一代大学生风采,兹决定在各学院招收新成员,以壮大我舞蹈队队伍,为艺术团今后发展做好充实准备。

一、招新要求及方向

1、方向:面向全校并针对各院系有志参与舞蹈学习与表演的女生

2、要求:身高160cm以上,五官端正,身材匀称,肢体协调度高。有舞蹈功底者优先。课程不紧,能够保证按时参加艺术团组织的培训课。

活泼开朗、有责任心、有团队合作精神。

二、招新时间

2012年2月27日到3月4日

三、招新途径

1、张贴海报

在一期综合楼和食堂出口处、二期大学生活动中心和食堂处张贴大海报

在各女生公寓下张贴宣传单页

2、学院上联系筛选

根据课表及学院组成情况,与各院系文娱部负责人沟通后到文娱部内部挑选适合的人。

3、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

大致以宣传单页为准,联系校园广播站为我们宣传。

4、深入寝室宣传

各办公室干事根据所处区域分工深入各寝室进行宣传,争取招到适合条件的同学。

5、私人推荐

由艺术团成员的交往圈子中推荐出确实符合招新条件的人选,并争取直接纳入我团

四、具体安排

1、从下周一(即27日)开始正式进入招新阶段,在此前应做好通讯录收集和海报、宣

传单页制作等准备工作。

2、制作及张贴海报:4人

3、学院上联系筛选:分三批,分工负责联系相应的学院文娱部负责人,在洽谈好时间

后分别由梅朵、王灵义及邹倩分别陪同前往招新。

4、深入寝室宣传

办公室干事分别佩戴工作证利用空暇时间下达各寝室宣传并发掘可能适合招新条件的人。

5、本周五(24日)或周日(26日)召开准备会议,将各项工作分工具体安排到人,需

要用钱的地方把钱发放到相关负责人手中。准备会议之后立即落实以上第一条。

五、注意事项

1、工作过程中须有责任心,不怕苦不怕累,认真确保每一环节均落实进行到位,保证

招新工作顺利进行。

2、秉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切不可降低招新条件

3、在宣传招新过程中,注意言行举止,尊重他人。

校大学生艺术团办公室2012/2/23

新舞蹈艺术 篇3

摘 要:现今,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进步,舞蹈艺术也不再停留在传统舞蹈状态上,现在新型的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中,传统的舞蹈艺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革。而当舞蹈艺术与新媒体技术相遇时,舞蹈艺术从原来的形式逐渐地转变,它让舞蹈艺术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效地为欣赏者打造一种新型的视觉体验和情感感受,呈现了多姿多彩的舞蹈艺术。本文就对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现今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发展现状进行讨论,提出有效的新媒体舞蹈艺术发展策略,推动多媒体舞蹈艺术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视域;舞蹈艺术;创新发展

基于新媒体视角下,舞蹈艺术不仅要在艺术形式上进行改革,也要在情感的表达、主体的思想、审美的标准上进行有效的创新。而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表达舞蹈艺术,不仅可以提升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还有效提升了舞蹈艺术的视觉冲击力,让舞蹈艺术更加形象化,也能让更多的人理解和认识舞蹈艺术。舞蹈艺术借助新媒体技术后,其艺术形式也变得多样化,而且其传播的范围也变得开阔起来,将舞蹈艺术的发展空间有效地进行扩展,促进舞蹈艺术在未来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1 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1.1 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概念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人们的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生活有效地进行了改变,它也将人们生活的环境有效地进行了改变,并且还有效地推动了舞蹈艺术的良好发展。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到来,给新媒体技术发展带来了很多的机会,新媒体艺术逐渐被舞蹈艺术所接受,它有效地提升了舞蹈艺术的多方面和多范围发展,也吸收了视觉艺术和媒体艺术的精髓,让舞蹈艺术变得更加具有特点。随着现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有效地丰富和充足了新媒体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新媒体舞蹈艺术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动画、虚拟技术和装置等技术来表达舞蹈艺术内容,它也可以通过网络、数字电影、电视等形式进行传播。新媒体舞蹈艺术与传统舞蹈艺术相比,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视听艺术。

1.2 新媒体舞蹈艺术的特点

新媒体舞蹈艺术的特点有以下几点:其一,新媒体舞蹈艺术的表现方式更加具有虚拟化和互动化特点。对于传统的舞蹈艺术来说,只是通过舞者在舞台上来完成表演任务,多数是运用肢体语言来完成舞蹈内容。而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出现,有效地将传统只用肢体表达的艺术内容,通过虚拟化、信息化、数字化等技术来表达出来,有效地实现了现实空间形成舞台空间的技术,并在屏幕上良好地展示出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新媒体舞蹈艺术所带来的艺术魅力,有效地将舞蹈艺术的中心思想传递出来。其二,多维度空间特点。对于传统的舞蹈表演来说,表达三维空间时,是通过道具、灯光和背景等内容进行表达,可是在表达多为空间时却显得特别杂乱无章。现今,新媒体舞蹈运用良好的技术,可以有效地营造良好的舞蹈氛围和环境,表达舞蹈中的时空性只需要运用虚拟技术来实现,并且真实的人物也可以运用虚拟技术来呈现,而这种舞蹈可以通过人影直接的互动和相关的信息技术来实现。同时,舞者在表演时间上,拥有可选择性的特点,如果舞蹈人员不在舞台上时,就可以运用虚拟技术来实现完美的舞蹈内容。并且,舞蹈的时空和时间也可以进行良好的扩展,这样可以出现多维度的审美特点,良好的表达舞蹈艺术的美。其三,新媒体舞蹈艺术将舞蹈的肢体语言有效地结合科学技术。新媒体舞蹈艺术将传统的、单一的舞蹈艺术表达形式进行改变,舞蹈表达的媒介也不再是简单的舞者的肢体语言,而是通过以科学技术作为媒介形成的新媒体舞蹈艺术,这一形式可以让舞蹈艺术变得更加丰富。并且,在新媒体艺术中,舞者也不再是唯一的主角,舞者也要与新媒体科学技术进行良好的融合,有效地对虚拟的舞蹈背景进行良好的驾驭,良好地协调新型的舞蹈形式,让新媒体舞蹈艺术变得更加具有视觉感,提升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发展速度。其四,形式重于内容的特点。舞者一般都是通过舞蹈作品来表达一个故事、情感或是思想,通过肢体来表达是外在表达形式。对于传统的舞蹈艺术来说,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的重要性都是相同的,而新媒体舞蹈艺术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结合舞蹈艺术,比较注重视觉效果的突出,舞蹈表现形式要重于舞蹈表达的内容。

1.3 新媒体舞蹈创作中,有效进行跨界融合

创新是对传统的形式加以继承和改革,形成一种新的形式,符合现今社会发展的形式。在对新媒体舞蹈艺术进行创作中,也要将创新理念融入其中,并且在创作中也可以进行跨界融合,不要局限于某种形式,要大胆尝试,但在创作中不要失去舞蹈艺术的理念和原则。在新媒体舞蹈艺术创作中,要有一定的个性思维、立体思维和逆向思维,这样可以更好地打破传统理念,将个性和具有特点的内容良好地展示出来。舞蹈主要是以人体来表达主题和情绪的形式,而在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出现,这一理念却成为了传统的舞蹈理念,新媒体舞蹈艺术通过多种多样形式,更好地诠释了舞蹈艺术的魅力。新媒体舞蹈艺术也将舞蹈营造的形式进行了创新,让舞蹈表达内容更加具有活力、更加丰富多彩,将舞蹈作品的意境有效地进行了升华,让舞蹈艺术作品变得更加立体化和多元化。并且,新媒体舞蹈艺术也将传统的审美评价形式进行了转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提升,对于传统的舞蹈艺术作品,人们的欣赏和评价都只是对人体的美感、舞姿的美感、情感的表达和舞蹈语言等内容。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舞蹈作品也逐渐地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人们不仅仅只关注这些内容,更多的是关注开放性、多样化的美,使审美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包括个性美、另类美、艺术美、技术美等。并且,也有很多作品将这几点有效地进行融合,形成更加具有特殊的多媒体舞蹈艺术作品,比较让作品更加有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形成更加具有特色的审美内容。

2 新媒体视域下舞蹈艺术的现状

2.1 多媒体剧场舞蹈形式

多媒体剧场主要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数字音频技术、LED视频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形式,有效地将传统的舞蹈技能进行良好的结合,最后所形成的整体性的舞蹈艺术。通过这种技术创作出来的舞蹈艺术,背景氛围相对比较新颖,科技感也相对比较强,再通过良好的和声和灯光等多媒体技术,有效地统一了舞台形式和舞蹈内容,让舞蹈艺术变得更加完整和丰富。并且通过运用激光技术、不同的场景效果和荧光灯会,使舞蹈场景更加虚拟化,给人们特别的视觉冲击。

2.2 虚拟舞蹈形式与装置舞蹈形式

虚拟舞蹈形式主要是通过运用虚构客观事实来实现舞蹈作品的表现,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展示出虚拟的舞蹈画面。虚构就是利用计算机创造形成的与客观事实极其相似的虚拟空间,客观事实是实际意义上存在于宇宙中的事物或环境。虚拟舞蹈形式多数是通过网络技术来形成的,主要包括动画舞蹈或是网络编舞等,而且在舞台上也可以运用虚拟舞蹈来表达虚拟场景和虚拟的人物。对于装置舞蹈来说,它是由特殊的设置空间和情景中形式的意思作品,他有效地让情景和空间变的具有特殊性,让欣赏者感受到新的审美感受。舞蹈表演者通过不同的装置来表达不同的舞蹈内容,这让舞蹈艺术的表达形式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多彩。

2.3 人影互动舞蹈形式

这一形式主要是利用了录像投影技术进行的新媒体舞蹈艺术形式,而在舞蹈表演中,主要是通过舞蹈演员和舞蹈影像投影进行良好的结合,实现录像的影像内容和舞蹈者的互动,其视觉效果相当特殊。近几年流行的墨舞形式就是借着影像来进行跳舞,通过事先准备好的特效书法影像,舞蹈演员要根据影像的变化进行舞蹈,这样的形式形成了人与屏幕的一种互动的艺术形式。并且人影互动的技术也是通过影像完成,通过电脑设备和多媒体技术呈现舞蹈,这样会使舞蹈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 新媒体视域下舞蹈艺术良好发展的有效策略

3.1 推动新媒体舞蹈艺术自由的发展,并实现舞蹈艺术的价值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它有效地实现了舞蹈艺术不同方面上的价值和作用,新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推动舞蹈艺术的发展,让新媒体舞蹈艺术更好地适应于社会发展。新媒体舞蹈艺术可以有效地实现欣赏者多样化的审美感受,新媒体技术使艺术体系与科学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相关科学技术人员和艺术观众人员,一直在找寻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的完美形式。然而,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形成,它可以有效地将科学技术和艺术进行良好的融合,它不仅让舞蹈艺术的表演内容变得更加新颖,也有效地促进了舞蹈艺术的稳定发展和进步。

3.2 将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展现出来

艺术作品无论是运用那种形式来表达,其主要都是由表达形式和本质两种组建而成。在舞蹈中,主要是为了表达本质内容,所以才选择不同的表达形式,而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和想法就是由舞蹈的本质所展示。艺术的表达方式中,舞蹈的表达形式和本质的关系是会产生一定问题,所以在对艺术的表达形式上进行创新时,也要对这种艺术表达形式进行警觉。在艺术创作中,其定律就是由表达形式来呈现本质内容,而本质则决定了艺术的表达形式。因此,在进行选取和运用表达形式时,一定要以本质为中心,这样才能有效地把握两种之间的关系,将更完美的舞蹈艺术表达出来。

3.3 找到影响新媒体舞蹈艺术良好发展因素,并有效进行预防

所有的事物发展中都会有两个不同的面,所以在对新媒体舞蹈艺术进行研究时,人们不仅要研究新媒体舞蹈艺术积极的一面,也要对新媒体舞蹈艺术消极的一面进行良好的分析,对其形成的因素进行良好的研究,并良好地避免相关问题影响新媒体舞蹈艺术健康稳定的发展。在新媒体舞蹈艺术中,形成舞蹈艺术的消极因素主要有两种,即舞蹈艺术丢失自身的特性和欠缺良好的文化领域两个方面。而现今,科学技术在逐渐发展,新媒体舞蹈艺术运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这样很容易使艺术丢失自身的特性。同时,新媒体舞蹈的商业文化色彩也相对比较重,这样会使很多创作人员有不同的私心,这就会导致剽窃和模仿等风气的出现,这也会导致新媒体舞蹈艺术作品在创作时出现很多相似的内容,完全没有艺术的创新可言。这就是导致艺术丢失自身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且这一因素会严重影响新媒体舞蹈艺术未来的发展。舞蹈艺术中的文化内容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文化雅俗非常明确,而新媒体舞蹈的形成,导致很多欣赏者却忽视可高雅文化的内容,有些欣赏者只关注视觉感官的刺激,却忽视了高雅文化的重要性,这样会导致欣赏者失去寻常和审美原则。所以,创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一定要很好地分析以上问题,遵循舞蹈艺术的定律,将新媒体舞蹈艺术的负面问题有效避免,将积极的一面更好地展示出来,并发挥其本质作用,将更加具有特色的新媒体舞蹈艺术作品呈现给观众,实现新媒体舞蹈艺术良好发展的目标。

3.4 互联网技术的良好融入

随着现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网络舞蹈游戏都很受人们的欢迎,它可以体现网络技术和舞蹈艺术的完美结合,这也是商业化互联网技术与舞蹈艺术的完美结合。游戏创作人将舞蹈艺术良好地融入网络游戏中,而且网络游戏中的舞蹈有效地美化了游戏中的虚拟人物。通过网络技术可以给舞蹈创造营造虚拟的展示空间,在网络平台中,虚拟的人物都是由计算机编制程序进行操作。因此,舞蹈编制人员一定要有效地借助互联网技术,将舞蹈艺术的感染力更好地发挥出来。舞蹈创作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交流平台与外界世界进行良好的交流,这样可以让舞蹈创作人员开阔自己的视野,有效改变创作风格,将舞蹈创作人员和舞蹈表演人员进行良好的衔接,将更好的舞蹈艺术和舞蹈作品通过网络技术传递出来,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新媒体舞蹈艺术可以良好的发展下去。

4 结语

我国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也逐渐融入舞蹈艺术中。新媒体舞蹈艺术有效开拓了舞蹈艺术的发展空间,也为舞蹈艺术发展带来良好的条件。新媒体视域下舞蹈艺术要想良好发展,首先,要对新媒体舞蹈艺术做出良好的肯定,也要把握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新媒体舞蹈艺术也要避免个性丧失等问题的有效。并且,新媒体舞蹈艺术还要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这样才能保障新媒体舞蹈创作能够更加新颖,更加具有特色,也能有效保障新媒体舞蹈艺术在未来可以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滔,郁婷.新媒体视域下舞蹈艺术创新发展的有效对策[J].大众文艺,2016(7):185-186.

[2]张扬.科技与艺术的碰撞——新媒体舞蹈发展现状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3]王晓杰,吕敏.论新媒体下舞蹈艺术的发展[J].音乐时空,2016(3):106-107.

[4]王璐.跨界与超越——浅谈新媒体时代下舞蹈艺术的发展[J].艺术品鉴,2015(12):122.

[5]吴婷.新媒体舞蹈艺术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13.

作者简介:李滔(1979—),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文艺理论。

新舞蹈艺术 篇4

关键词:新媒体舞蹈诗,新媒体艺术,意象,解读

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实践活动形式,新媒体艺术在艺术谱系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但是艺术领域似乎只把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技术的研究对象,只是将其区别于传统的艺术结构与艺术范式,而没有在精神层面与审美思维下对其进行阐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技术至上的驱使,也有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走向,这样必然忽略了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内在统一。在新媒体的发展中,新媒体技术层面下的深层内容应该是一种艺术精神层面或者是艺术形象的展现。新媒体艺术的诗意维度与构建是关乎一种新的艺术场域与艺术秩序,因此对新媒体艺术的意象研究是对艺术的开放解读与避免形而上的重新建构。在新媒体舞蹈诗中,对于新媒体艺术的意象研究不仅是对舞蹈诗的重新解读,也是对新媒体艺术的重新解读。

一、技术层面中的艺术调值

克莱夫·贝尔曾经说过:“我称之为物质美的东西(例如蝴蝶的翅膀)绝不会像艺术品那样感动大多数人。物质美虽然是美的形式,却不是有意味的形式。尽管它能感动我们,却不能从审美上感动我们。这就需要我们对有意味的形式和美的两个概念加以区分并作出解释。”形式是需要具有意味的,这样才能得以尽美的传播。传统舞蹈诗重在写意,但是其诗意的传达需要审美主体具有较丰富的审美经验与审美技巧,再加上传统舞台的布局与舞蹈自身的虚拟性,使得舞蹈诗在进行艺术传播的过程中难以充分达到其诗意维度的呈现。但是,随着新媒体的介入,舞蹈诗在舞台上的“诗情画意”通过数字技术与3D等科技元素的支撑便表现得惟妙惟肖,计算机系统操控下数字技术与LED屏幕的结合,变幻多姿的背景视频与图片的变幻,以及光影的推动与3D、LED屏幕的构造,都在舞蹈诗中营造了一种真实可感的诗意美。新媒体舞蹈诗《文明图腾》中,采用立体全息成像的方式再现了新媒体舞蹈诗《文明·图腾》中的“拓印”段落。《拓印》段落主要表现人类文明发展中 , 活字印刷阶段的文字衍变过程。该剧整合当代舞蹈艺术的精华和现代数字影象艺术的元素,创新性地将舞蹈语汇、数字影像、空间造型、环绕音效与光色变化融为一体,形成了一部戏剧、电影、舞蹈、动画、文字、声音等多种媒介元素交互叙事的新媒体观念舞剧。国内首部以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为脉络的舞台剧《大长安》,在舞台上安装了目前国内室内剧目最大的LED屏幕,总面积超过300平米,加之一流的3D画面的运用,让它成为了观众视觉绝佳享受的舞台。舞蹈诗以《天地混沌》拉开序幕,从“嫘祖始蚕”、“秦俑魂”到“汉服大风”、“长恨歌”再到“丝绸之路”,最后以“服饰之都”收尾。在每个环节、7部分2段舞蹈中,新媒体贯穿了该剧始终,新媒体艺术所营造的意境与诗意是这部作品的神来之笔,LED屏幕中的盘虬卧龙的枝干、秦王宫殿的气派威严、万里长城的缠绵蜿蜒、乌江自刎时的桃花飘落、丝绸之路上的夕阳大漠都无一不展示这新媒体艺术的美学意境。这是依托于数字技术与光电技术生产的艺术作品,在该作品中欣赏主体能依据自身的审美经验与审美目的对艺术作品进行解读与重新解读,得以在机械复制时代获得灵动与柔美的审美意蕴。

二、艺术传播下的诗意显像

新媒体舞蹈诗是一种复合的艺术形式,因此在艺术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审美是一种复调审美。新媒体舞蹈诗是一种形式表现,是一种物象层,而新媒体舞蹈诗又是一种艺术作品形式,它需要传达的是一种审美关照、诗意营造。新媒体艺术是新媒体舞蹈诗中复调审美中的一种形态,它在外在形式下具有内在意蕴与诗意。艺术作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才能真正有意义。而此时的接受者并非被动而是以主体的方式积极参与再创作。通过“编码”与“解码”这一交互过程,真正的艺术传播才得以完成。传播主体与接受主体都在艺术传播过程中得以审美的自我实现。无论是《文明图腾》表现的历史深邃,还是《大长安》中传达的文明缅怀,都在某种程度上传达了集体无意识的民族情结。不可否认若非在新媒体的操控下,是难以达到“认同”的传播效果。新媒体艺术渲染下的舞蹈诗更灵动,舞蹈诗衬托下的新媒体艺术拥有诗意。苏珊·朗格认为:“艺术首先是符号体系,其次是一种特殊的符号体系。所谓艺术符号,也就是表现性形式,他并不等同于我们所熟悉的那种符号,因为它并不传达某种超出了它自身的意义。它所包含的真正是东西是一种意味。”新媒体艺术的形象是由无数个数字符码与艺术符号组成的,它自身也传达着与生俱来的意蕴与美感。新媒体舞蹈诗中的新媒体艺术是一种符号,他代表了作品的情感,也构造了世界,自身代表了符号的含义。整个新媒体舞蹈诗作品的情感就是符号的含义,就是艺术家在世界中发现的实在,艺术家打算把它的清新概念展示给自己的同代人的实在。新媒体舞蹈诗传达的情感等同于自身的生命力,等同于动态形式。尽管这种数字化艺术存在的方式是抽象的数字单元与艺术符码,但一旦还原为一种感性的存在,则又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现场感与真实感,可使欣赏者打破那种因为时空限制所特有的认识论与“旁观者式”的局限,而是直接由欣赏主体自己操控并自由领受不同时空的社会事相,从而获得某种“亲临其境”的感受。因此新媒体艺术这种数字化艺术不仅仅是符号表征,更有其深层指代。正如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来临》一书中描述的科技对人类生活的第五种影响,那就是形成新的时间感和空间感,从而导致一种新的美学感觉,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审美技术文化。

三、舞蹈诗中新媒体艺术的复调意象

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提出复调说理论,他说:“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这里恰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联通他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之中,而互相之间不发生融合”。他借用了音乐作曲理论中的术语“复调”来说明这种小说创作中的多声部关系。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作为能指的符号和作为所指的意义的结合。两者具有一种对应的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必然的,一个符号可以表达不一样的意义,一个意义也可由不同的符号来表达。新媒体舞蹈诗是一种艺术编码,它的传播需要受众进行艺术解码,而构成新媒体舞蹈诗的完整形态的是一个个的“符号”和“符码”。每一个符号的意义解读都不具有同一性,每一种意义的能指也不单单是一种符号和符码。因此,新媒体艺术自身的诗意与审美是多维度的复调,自身的构成也是复合结构的形态。不同于新媒体的其他表现形式,诸如“视觉刺激”、“触觉震撼”中的审美平面化或者审美漂泊化,新媒体舞蹈诗中新媒体艺术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成文本,从艺术与时代的角度去进行分析,这种文本实际上是一种接受主体与接受客体的媒介中转或者是承载者。在舞蹈诗中新媒体艺术作为现代新媒介语境中的一种言说方式,它以全新的方式获得了对社会生活、对民族文化新的体验与意识,它建构了新的社会镜像也重构了可感的历史镜像。在新媒体舞蹈诗中,新媒体艺术的意象深化了审美客体对于生命意义与美的创造性理解,达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可能。在舞蹈诗营造的空间背景下,审美主体依托舞台美术可以从中体会到多重意象。从诗学的层面而言,新媒体艺术阐释了艺术创作与审美的自由性与创造性。新媒体舞蹈诗表达了一种来自内心的渴望,优雅的舞姿与光电技术的融合产生了一种艺术与科技的完美展现,在灵动变换中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蕴。新媒体舞蹈诗在传达主题时,欣赏主题根据自身的审美经验进行二度创作,在二度创作中意象的诠释产生了多角度化。

四、新媒体舞蹈诗的新感性功能

舞蹈艺术鉴赏 篇5

三个月的舞蹈鉴赏课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记得第一节课开始时自己在想一个问题:舞蹈是什么?或者舞蹈包含着什么?此刻,经过12周的学习,我终于能解答这个疑问了。

观看过“舞动无界”的两个节目后,不难发现,这些节目和以前课上欣赏的芭蕾舞,现代舞是有很大的不同。提起舞蹈,总要纠结形式和内容哪方面更重要。可是正如老师所说,这两个节目里并没有明显透露出想表现的内容,可是我确也看的很入神,这其中的原因确实值得深究一番。

《北京水桶布鲁斯》汇聚了水桶,水,演员,音乐和灯光五个元素。随着音乐和灯光的缓缓展开,我能亲切的感受到水的灵性;仿佛水自己富含生命,仿佛水花自己在舒展舞蹈,片片点点水花碰撞在舞台上,那片刻的清脆乐声惹人停留。当整瓢整瓢的水浇灌在演员身上,那刺骨寒冷就如同透过人的感官感受真真实实的传递给自己,仿佛将将过去的一切都是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而那混杂着水声的碰撞声,此刻显得那么有序而又嘈杂,但是你却感觉这声音将将好,恰与这环境相互映衬。

灯光越来越暗,但那轻快清脆的钢琴声和那淅淅沥沥的水声却依旧清晰,仿佛在引导着观众剧情的继续。四处行进的演员们,像是在寻找那生命的元素--水。

音乐终究是由轻巧变得沉重舒缓,时而显现的人影,则更是为整个舞蹈画面添出不小朦胧之感。在这一片朦胧中,这舞蹈终是缓缓收尾。

这个节目确是不含内容的,官方给出的总结是:《北京水桶布鲁斯》讲述舞者们一边往自己身上浇水一边随音乐和水流的节奏起舞。但正是这种没有内容,让我们作为观众和这个舞蹈不再是单一的欣赏过程,而是一种探索中欣赏的方式。我们可以根据舞蹈中的各个元素自己在脑海中构建出不同的情景,极大的赋予这个舞蹈以想象空间。不同于芭蕾或者现代舞的感觉自己难以理解其表达内容,这个节目反而深深抓住自己了的兴趣切入点。

另一出节目是《面具》,借鉴湘西民俗文化中的“傩戏”精神内涵,配合谭盾音乐《鬼戏》。

出场;滴答的水声,整个舞台尽显幽暗,如同让人置身于一个巨大寂静空幽的峡谷中。伴随着音乐的响起和灯光的亮起,台上六位演员以一种飘忽轻柔的动作再现那种乡村的神秘之美,那是一种幽幻而出的美吧,不时穿插出尖锐的声响,却烘托出一种奇幻惊奇之境,动人心弦。

随着演员急促的呐喊声,整个舞蹈节奏随之加快,仿佛是一场古老的狂欢盛典,欢快简明却不失神秘感。

伴随着灯光的继续加强,多种乐器混合发声,身披面具的演员用舒展柔美的动作表现出那古***俗的整齐,庄严之美,令人不忍呼吸,仿佛随时这一切都可能被之破坏。

暗淡下的灯光,断点式的音乐,整个舞蹈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落下帷幕。相比第一个节目,这个节目我是更爱一点的。我能从中体会到那古***俗的神秘和美,我觉得这就很好的表达了这只舞蹈的内容。

也许是之前没有用心体会。今晚这些比起那些精美的芭蕾,现代舞,虽然名气和演员可能差的不止一点点,可就是在这两个舞蹈中,我自己感受到了属于自己感官美。

如今终于能给自己的疑问一个答案了。舞蹈包含着什么?形式和内容?以前可能会这么想,但是今晚发现原来没有内容也是可以通过引导观众从而达到一个特定的目的。舞蹈,可能就是集形体之美,融情趣之雅。形体美只是它的一个载体,通过这一点来吸引观众,来引导观众,来给观众带来一种美的感官体验。而观众和舞蹈表演者在舞蹈这个过程中,升华出一种高雅的情趣。用一种美的眼光也感受生活。

新舞蹈艺术 篇6

关键词:舞蹈服饰 民族舞蹈 相融性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30-01

随着民族舞蹈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舞蹈服饰也在打破和革新民族盛装中。在这个过程中,为适应艺术创新民族舞全力打造民族舞蹈艺术形象的要求,民族舞蹈服饰设计总是在民族盛装的基础上,对其款式、色彩、面料、饰品、材质、图案纹样等服饰语言,做全方位的艺术筛选、解析、重构、演化和兑换等,从而富有创意地设计出既有利于舞蹈肢体活动和动作表情的、又蕴涵着舞蹈作品形象精神话语的、同时还具有新鲜视觉艺术效果的民族舞蹈服饰。

一、舞蹈服饰的概念

在探究舞蹈服饰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服饰的一些基本问题,而服饰也存在着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服饰,即指服装上的装饰,诸如服装上的饰品、色彩、图案纹样等。广义的服饰是服装和装饰的总称[1]。

服装,我们众所周知是指穿戴于整个人体的衣物,其中既包括遮身蔽体的衣服,也包含人的帽子和鞋子。装饰,则是指对人的整体外形进行全面的修饰打扮,其中既包括各种饰品、色彩、图案纹样等对人进行的装扮和点缀,也包含对人的头发、脸面等所进行的发型、化妆等修饰打扮。

所以,广义的服饰概念内涵,事实上是与人的整体形象相关联,它既包括对人进行全面包装的服饰,又包括对人的整体外形进行全面修饰的装饰。

这里所谈及的舞蹈服饰概念内涵,不言而喻是与塑造整体舞蹈艺术形象相关联的。用书面语言来讲,它既包含使用首服、足服和各种躯体服,又包括对舞蹈演员的整体外形进行全面修饰的装饰概念,如使用头饰、腰饰、足饰等各种饰品、图案花样、色彩搭配和各色珠片等对舞蹈演员进行装饰点缀的部分;还包括对舞蹈演员的头發、面容等所进行的发型、化妆等修饰打扮的部分。

概括的来讲,舞蹈服饰的内涵,实际上包含着服装与装饰两个部分。通常iii我们的平常演出为塑造舞蹈作品的艺术形象,在舞蹈表演开始前我们总要根据舞蹈角色造型要求,使用既定的舞蹈的服装和装饰,来对自己进行全面的修饰和装扮,从而使自己由生活的状态,更好的跨越到舞蹈作品中的角色状态。

二、舞蹈服饰的萌芽

注视舞蹈服饰,我们会不由得为那些“模拟与奇幻、写实与浪漫”交织整合成的造型语言和造型方式怦然心动。在这里,人类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精神景观等,几乎都能以舞蹈服饰自有的造型语言和造型方式得到体现。从自然界的宇宙星辰、山川兽石、花鸟鱼虫,到人类社会的精神情感、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地位身份等等,都能做成头饰戴在舞蹈者头上,或调用色彩绘绣、镶嵌成图案饰在舞者的衣服上,或制成某种形式的衣服穿在舞蹈者的身上,或做成饰品戴在舞蹈者的身上,等等。而探究这些问题的由来,我们探索的视线便会被引向舞蹈的起源。

在最原始的生活中,人们为了生存,就要通过劳动来获得食物。最开始的劳动指的是狩猎,以狩猎为生存方式的原始人,从本能地模仿狩猎对象中,发现了披戴兽皮兽角、挂饰鸟羽等,装扮成鸟兽模样、做出鸟兽动作所带来的神奇效果——它使得不易被原始人靠近和捕获的鸟兽,由于被原始人的模样形象所迷惑而变得容易靠近和捕获。狩猎成功率的提高,生存利益的获得,又给他们以舞蹈的激情。这种身着兽皮鸟羽的行为,就是最初原始人舞蹈中的舞蹈服饰。

随着生活水平的渐渐提高,原始人开始有了自己的信仰和崇拜。于是,有些自然体,诸如动植物等,被看做是与某氏族有着亲属或其它特殊关系的,则被尊崇为本氏族的图腾神、保护神,而有了图腾崇拜。而原始人落实崇拜所采取的具体步骤手段,往往是以“原始宗教舞蹈”为重头戏的宗教祭祀仪式[2]。为了感应和召唤神灵以降,仪式的展开总是伴随着带有自觉角色意识特征的对各路神灵以及与神灵有关的多种角色的装扮、模拟、迎送、取悦、求祷和借助神力打鬼驱疫的种种舞蹈情节。

显而易见,就在这种明确的、有意识的角色扮演中,舞蹈服饰不仅悄然萌芽,形成了自己的原始造型特征,并且这些原始造型特征,还将舞蹈服饰引向了创造发展之途。后来的舞蹈服饰就是在它的基础上,跟随者社会历史的发展步伐,滋润着舞蹈文化的阳光雨露,而逐渐成长为舞蹈服饰的参天大树。

结语

通过本篇论文我们不难了解到舞蹈服饰是舞蹈形象最外显的形象造型。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首先它的舞蹈服饰就应是成功的。幻想当大幕升起,舞蹈形象开始的一刹那,首先闯入观众视线的往往是舞蹈演员的身体着装,演员妙曼的身姿与服装揉为一体,令人不禁叹为观止。随着民族舞蹈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舞蹈服饰也在不断地“弃旧创新”,它不仅是作为舞蹈作品的包装品,它也在一定的基础上点缀着整个舞蹈作品,适当的遮盖弱点,突出着舞蹈者的优势,为整个舞蹈作品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琬麟.舞蹈服饰论 [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8

[2]隆荫培 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 [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新舞蹈艺术 篇7

一、民族舞蹈服饰的艺术特征

民族盛装是指参与民族舞蹈的人们所穿戴的节日服装, 这些服装因其款式、色彩、装饰、造型等方面都有鲜明的民族风采, 是各族人民在重要的节日场合所穿用的服饰, 而民族舞蹈服饰就是在民族盛装的基础上演化改进而来的。民族舞蹈服饰去除民族盛装中那些随意性和不合时宜的设计, 然后进行全方位的筛选、重构和演化, 设计出既具有鲜明视觉效果, 又蕴含形象精神的舞蹈服饰。民族舞蹈服饰有着舞蹈化、符号化、审美化和精神化的艺术特征。

(一) 舞蹈化。

舞蹈化是民族舞蹈服饰的基本艺术特征。舞蹈是从多层次、多视角表现人类精神世界的艺术形式, 要求充分发挥四肢、腰部、手部等方面的表现潜力, 捕捉人体的细腻情感变化, 开发舞蹈服饰的韵味, 揭示肌肉运动线条变化的表情性。在民族舞蹈中经常会见到将衣袖、裤口或裙摆特意放大超宽设计, 以发挥这些丰沛余量面料的作用, 营造神韵美妙的“衣装舞”。例如在彝族舞蹈《凉山儿子》中, 男裙裤口的宽度被扩展到2至3米, 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男裙裤口的两倍, 这种超宽的裤口既能够表现挥舞出山的造型、飞舞的鹰的雄姿, 刻画出民族精神, 还能够营造出奇妙无比、妙曼抒情的视幻效果。

(二) 符号化。

随着民族舞蹈发展的需要, 民族盛装中不合时宜的装饰性图案和饰品被解构, 而一些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符号元素则作为民族文化和形象的象征被保留在民族舞蹈服饰中, 成为民族舞蹈服饰的符号化艺术特征。巴珠头饰、藏袍款式是最具藏族民族服饰特色的符号元素, 这些元素被充分地运用到民族舞蹈《牛背摇篮》中的女服设计中, 体现出藏族舞蹈服饰设计的审美追求, 体现了藏族少女天真烂漫的性格特征, 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作品中的舞蹈服饰缩短藏袍袍摆、删去衣身, 只留下饰于后腰部位的两只袍袖作为藏袍的象征符号, 这种消减式设计在外观上与传统的藏袍仍具有相似性。

(三) 审美化。

民族舞蹈服饰与民族盛装相比更注重服饰的视觉冲击力和赏心悦目性, 虽然民族盛装在款式、色彩、图案等设计上也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赏心悦目性, 但这种设计是约定俗成的、具有稳定性、随意性、重复性和繁杂性, 既与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不相适应, 又与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形式不相适应, 更与民族舞蹈服饰的舞蹈化和符号化特征不相吻合。因此, 还要对民族盛装进行审美化改造, 在设计舞蹈服饰时不仅注重服饰的审美化, 还将服饰的舞蹈化和符号化同时融入审美理念中。如哈萨克族群舞《一朵可爱的玫瑰花》为配合舞蹈立意该舞蹈服饰在民族盛装的继承上做了大胆的裁剪, 不仅裁去了衣袖和肩部的衣料, 还将膝盖以上部分设计成合体的吊带式样式, 既使得服装适合民族舞蹈表演, 又突出了演员婀娜多姿的身姿曲线。

(四) 精神化。

在设计时民族舞蹈服饰并不能只注重形式的简约以及款式、色彩等的鲜艳奇特, 而应根据舞蹈主题与内容的实际需要、舞蹈形象的塑造以及舞蹈作品的精神内涵来设计的。民族舞蹈服饰的精神化是舞蹈服饰舞蹈化和符号化的核心, 支撑漂亮、新颖、独特的民族舞蹈服饰的精神是舞蹈作品的内在情感、民族文化和审美理念。如朝鲜族舞蹈中的服饰多以素净、淡雅和轻盈为主, 短衣长裙的服饰风格反映的是她们温顺、善良、勤劳和淳朴的美德。而羌族舞蹈《尔玛姑娘》中的服饰绚丽多彩, 白色的羌袍、玫红的裙裤、翠绿的滚边以及红绿相间的装饰图案, 表现了羌族姑娘的美丽、善良。

二、民族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相融的艺术分析

(一) 民族舞蹈节奏与民族舞蹈服饰的相融。

民族舞蹈与民族舞蹈服饰之间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关系, 每场民族舞蹈演出就是一场色彩斑斓的服饰展览。舞蹈中的民族服饰不仅是直观的视觉元素, 也是舞蹈本身的一种诠释, 在民族舞蹈中服饰与演员的心理节奏、舞蹈韵律内涵具有一致性, 呈现出极强的生命力。

节奏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是人类情感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只要是舞蹈就一定具备节奏性, 节奏性是舞蹈动作与生活动作的根本区别, 舞蹈服饰必须与舞蹈的节奏性相吻合, 如简洁精短的舞蹈服饰应与欢快活跃的节奏相匹配。民族舞蹈中为主题服务的舞蹈服饰必须与舞蹈节奏保持一致, 如朝鲜舞蹈《顶水舞》中演员的服饰与舞蹈欢快的节奏共同演绎了水之色、人之形、天地共融的艺术特色。舞蹈节奏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内在节奏就是人的情绪与情感所引起的不同的节奏变化, 如朝鲜舞蹈的韵律核心———柔性律动, 即内外气韵彼此连接又彼此对抗的组合;再如《桔梗花》中腰间飘动的蓝色结带如同随风摆动的蓝色桔梗花在舞蹈韵律中翩翩起舞, 体现出含蓄柔韧的舞姿和由内而外的气韵, 也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舞蹈风格和情感特色。外在节奏主要是指舞蹈动作的力度和速度。力度强、速度快的节奏要求服饰必须简洁、短小, 而力度弱、速度较慢的节奏则适合宽衣阔袖, 如舞蹈《小溪·江河·大海》中柔美的音乐旋律与多层硕大裙摆和波光闪烁的吊带连衣裙融合起来, 创造出小溪柔弱的、奔流不息的生动形象。

(二) 民族舞蹈形象与民族舞蹈服饰的相融。

民族舞蹈服饰必须与舞蹈作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相吻合。舞蹈服饰依附于人体因而具有直观的造型意义, 服饰的运用能够强化演员的肢体造型、展现演员动作的自由性, 同时还能使艺术形象更精炼、更典型、更真实, 能打动人心, 引起观众情感共鸣。如《白毛女》第四场中依靠服装语言的转换在几分钟之内就展现了喜儿从一个黑发的少女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白毛女的漫长岁月转变, 刚躲入深山时喜儿是黑辫、红衣、绿裤, 随后依次转变为灰披发、灰衣、灰裤, 最后变为白披发、灰白色的衣裤, 使岁月变化在服装变化中真切地体现出来。朝鲜舞《鹤》以长裙和头饰来塑造鹤的形象, 表演者头戴红冠、身穿白衣鹤尾服、脚蹬红头船形鞋, 栩栩如生的鹤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

(三) 民族舞蹈动作与民族舞蹈服饰的相融。

服装对于表演者来说不仅有助于展现演员的体态美, 还有助于展现动态美, 因而舞蹈服饰必须与舞蹈动作的幅度相协调。如《淘米舞》中主要运用的是上肢动作, 因而上身服饰选用了无纽扣的宽袖上衣, 下身服饰为长裙和围裙;维吾尔族的《顶碗舞》中细碎的舞步和旋转的身体是舞蹈的主要动作, 为使舞蹈发出优雅、多情和神秘的情调, 在舞蹈服装的内外裙摆上饰上了金质亮片, 而蒙古族的《顶碗舞》在维吾尔族舞蹈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蒙古风格的揉肩和抖肩动作, 所以在亮片的基础上还特意在肩部装饰上金色流苏, 增添舞蹈的感染力。

三、结语

舞蹈服饰不仅是一种外在的穿着服饰, 更是一种传达信息、表达主题的媒介。舞蹈与服饰紧密相连, 二者既是迷你组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舞蹈表演中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民族舞蹈的不断发展, 舞蹈创作不仅呈现出多层面的样式, 也形成了形态别致、丰富多彩的舞蹈语汇, 而民族舞蹈服饰在运用典型符号元素时不仅注重舞蹈主题与形象的定位, 更注重在最大限度上对动作表情的辅助作用。一部成功的舞蹈演出既需要有优秀的演员和动人的音乐, 还需要有优秀的舞编和恰当的服饰, 由此可见, 舞蹈服饰对舞蹈成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崔清.民族服饰对民族舞蹈功能之分析[J].科教文汇, 2008, 11

[2] .余艳.民族舞蹈服饰: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4, 3

舞蹈课与舞蹈艺术实践相结合 篇8

舞蹈是表演艺术, 是人体内在的爱与外在的美、神韵的再现, 也是内外统一的协奏曲, 随着舞蹈艺术实践的不断发展, 为什么舞蹈课要与舞蹈艺术实践相结合?舞蹈课在舞蹈艺术实践中又有怎样的重要性?

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 而舞蹈课就是为舞蹈艺术实践而服务的。“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这句话说明了舞蹈课与舞蹈艺术实践是相辅相承的。

1. 为什么舞蹈课要与舞蹈艺术实践相结合?

舞蹈教学主要是传授舞蹈的表演素材, 因此舞蹈院校一般都将教学与舞台实践作为自己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人们把舞蹈排练与演出看作是“组装车间”, 舞蹈教育应尽早、尽多安排演出, 采取各种方式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把课堂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用实践促进教学的再提高。舞蹈课是学生积累知识、为舞蹈艺术实践积累经验的重要过程。舞蹈课不仅仅要培养他们的肢体动作, 还要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智力素质和体能素质。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因此, 舞蹈课与舞蹈实践相结合, 来促进舞蹈知识的掌握和升华。

2. 舞蹈课在舞蹈艺术实践中的重要性。

(1) 舞蹈教育可以提高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

舞蹈教育是知识性教育, 素养性教育, 是提高审美能力, 提高艺术鉴赏力, 提高舞蹈欣赏水平。通过舞蹈教育, 使新的一代人能成为起码的舞蹈欣赏者, 成为鉴赏家和批评家。能否实现这一目的, 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有很重要的意义。舞蹈教育要使受教育者懂得舞蹈艺术的特性, 了解舞蹈艺术所具有的时间的、空间的和力的特征, 要能使用自己的视觉与听觉器官, 增强对人体动态的感应能力和敏感性。为此, 尽可能使受教育者参与舞蹈活动, 增强自己的舞蹈感知能力。

(2) 舞蹈教育可以为社会培养舞蹈专门人才。

舞蹈专门人才, 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种专业人才, 他们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艺术教育中, 舞蹈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系统。

(3) 舞蹈教育对审美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家中,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已成为共识。从王国维的“美育即情育”到蔡元培的“美育是情感的性质, ”现代美育家们更注重美育情感教育作用的现实效果, 它能通过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渗透人们的心田, 感染人们的思想, 陶冶人们的情操。当舞蹈作为美育手段时, 应充分发挥这一功能, 从情入手, 以情带形, 以形显情, 要致力于通过美的舞蹈形式手段, 激发人的情绪和情感交流, 达到振奋情绪, 净化心灵的目的。因此, 舞蹈课在舞蹈艺术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舞蹈课与舞蹈实践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艺术的提高都离不开实践, 由此可见, 舞蹈课必须与舞蹈艺术实践挂钩。离开了实践, 任何艺术和技巧都等于纸上谈兵。注重实践就是强调锻炼, 这种艺术锻炼和实践, 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舞蹈课所学的知识要通过实践这个平台得到检验和提高。“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舞蹈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其实就是如此, 它们是相辅相承, 是不能割舍的血脉。

三、以舞蹈实践来促进舞蹈知识的学习, 以舞蹈学习来促进艺术实践的质量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 唯物辩证法早已把理论与实践的应有关系分析得淋漓透彻, 但要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因此, 实践应为理论提供基础和依据, 理论反过来再指导实践达至“二次飞跃。”舞蹈的艺术实践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知识得以应用和展示, 不仅能演, 而且也能编。让学生共同体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使学生的创造能力、表演能力、模仿能力得以发挥。舞蹈课只是艺术知识的吸取, 而舞蹈的艺术实践则是舞蹈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提高。

四、谈谈舞蹈课与舞蹈实践相结合的自身体会

刚学舞蹈时, 我对“舞蹈”的理解是很肤浅的。虽然以前也接触过舞蹈, 但认为“蹦蹦跳跳”就是舞蹈的全部。学校开设了芭蕾舞舞集训课。这也是我在舞蹈方面成长的第一步, 那时我根本不知道舞蹈需要基本功, 不知道舞蹈需要表现力、眼神……更多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去表现舞蹈的内涵, 身体比较僵硬, 动作不到位, 表情也很不自然。在台上也只是勉强能把舞蹈动作做出来。针对这些不足的地方, 在芭蕾集训课上, 从基本的站立姿势开始, 通过芭蕾集训我发现自己能舒展的做舞蹈动作, 走路时能保持亭亭玉立的姿态, 基本功也有了渐长, 对舞蹈的学习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对舞蹈的理解与感受, 使我有了很大进步和提高。经过多次在台上的实践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 因此舞蹈课对舞蹈实践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把课上学到的知识, 展现给大家, 再通过表演去寻找欠缺的知识, 再通过课堂去掌握。这是进步很大、提高很快的方法。这些都要归功于舞蹈艺术课的教育和实践。舞蹈艺术是无限的, 而舞蹈课是有限的, 时间长了, 所学的知识是不够用的, 那么就要不断的再去学习、去运用。相反, 没有实践, 学再多的知识也不会有更好的升华。

摘要:为了使学生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 本文从舞蹈课对舞蹈艺术实践的重要性、舞蹈艺术实践对舞蹈课的指导性中分析了它们之间相辅相承的关系, 并结合自身体会阐述了舞蹈课与舞蹈艺术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舞蹈课,舞蹈实践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中国戏剧出版社.

[2]魏传义主编, 《艺术教育学》, 重庆出版社, 1990年版.

[3]参考北京舞蹈学院资料.《中国舞蹈教学》.

[4]于平.《舞蹈形态学》.

[5]赵丽敏.中国古典舞神韵在教学训练中的价值.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9.

新舞蹈艺术 篇9

一、舞蹈技术动作的选择要合乎舞蹈内容

(一)舞蹈要有自己的思想

无论是何种舞蹈,都应该有自己的主题思想,因为对于舞蹈艺术来说,创新式的舞蹈将会带给人们更多的积极影响。舞蹈艺术离不开创新式的表现手法和技艺。舞蹈对于技术的要求比较高,但是更高的则是舞蹈艺术的思想层面,舞蹈艺术是由心而引发出的一种新式理念。在传统的舞蹈发展中,很多人对技术方面过于注重,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生硬的舞蹈表现形式。而实际上,舞蹈要想更好地彰显出自身的价值,就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如果一场舞蹈表演中没有涉及任何的心理活动,那么这场舞蹈表演必定是失败的,没有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不会创作出优秀艺术作品的。舞蹈一定要有着自己的思想,这样才会令舞蹈变得活灵活现,而在现代化的艺术表演中,人们过于注重将情感融入舞蹈,所以也就会导致舞蹈出现了弊端。一个舞蹈演员必须掌握好的技巧,好的技巧主要就是让观众看到舞蹈表演的时候感觉更舒心,如果一整套舞蹈都是生硬的技巧,而没有融入表演者的情感,那么这样的舞蹈必将是死板的,强迫让观众看的舞蹈一定不会受人欢迎。所以在实际的创作中,要想让舞蹈技术能够达到顶峰,就应该让表演者将自己的内心活动和情绪融入到舞蹈之中,让舞蹈技术与舞蹈艺术完美的融入到一起,这样所创作出来的舞蹈艺术才会更加具有视觉性和情感性,也会更受观众的喜爱。通常情况下舞蹈中的人物和主题要紧紧相扣,只有能够打动人的艺术作品,才堪称好的艺术作品,而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高超。[2]无论是任何的舞蹈都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否则舞蹈必将会成为空谈,没有思想的舞蹈就犹如一些空壳,只有融入思想的舞蹈才会更好地彰显出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很多时候一些舞蹈编导在实际的舞蹈编辑中,过于注重对舞蹈技术和舞蹈形态的表现,而忽视了舞蹈艺术的表演,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舞蹈表演变得非常枯燥。为了促使表演者能够更好地展现自身舞蹈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关表演者可以将舞蹈技术科学合理地融入到实际的舞蹈创作中。

(二)避免因为“技术而技术”的舞蹈创作形式

如果因为“技术而技术”所衍生出的舞蹈,那么必将会成为死板的舞蹈。就是因为人们过于看重舞蹈技术技巧的独立价值,将技术技巧作为舞蹈表现的最终目的,然而这样最终只能够导致其走向灭亡。舞蹈是艺术的展现,更是情绪的表达。仅仅因为“技术而技术”的舞蹈创作形式必将导致舞蹈走向绝境。例如在古典芭蕾舞的发展史上,就曾经因为“技术而技术”导致舞蹈创作形式变得枯燥乏味。舞蹈形式之所以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就是因为舞蹈具有自身的优美性,不仅能够让表演者与观众之间有着心灵的碰撞,还能够让表演者将舞蹈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是一定要注意舞蹈不能够一味地追求技术上的卓越,也应该追求艺术上的创新。早在18世纪的时候,巴洛克与其难兄难弟洛可可对芭蕾舞进行了“洗礼”,此后,芭蕾舞的舞姿变得更加拘谨,并且舞蹈的质量也有所下降。可见,对于任何一种舞蹈都不能够采取强加式的改革,一定要将表演者的情感与艺术完美的地融合到一起,只有这样所创作出的舞蹈艺术才会具有更好的观赏价值。[3]很多时候,一些舞蹈过于强调舞蹈技术,而忽视了舞蹈艺术,这样的舞蹈必将会令人感到空洞无味。有时候,舞蹈编导在设计舞蹈的时候,也会存在错误的思想,认为尽可能多地运用舞蹈技术会更好地凸显出舞蹈的难度,进而可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舞蹈的优美程度在于自身所蕴含的艺术价值,而不在于舞蹈技术运用的多少,如果表演者可以将自身的情感与舞蹈艺术紧密地融合在一起,那么这样所表现出的舞蹈必将会具有自身的艺术价值,也会更好地凸显出舞蹈的多样性和艺术性。

二、舞蹈技术动作的数量使用不能喧宾夺主

(一)避免出现繁多的舞蹈动作

有舞蹈表演者曾经一度认为,在舞蹈表演中,丰富多彩的动作可以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是人们却忽略了其中一点,就是动作如果过多就会导致视觉上的冲突,让观众感受不到其中所要表达的重点内容。所以在实际的舞蹈表演中,表演者一定要避免出现繁多的舞蹈动作。不仅如此,如果舞蹈动作过于繁琐,就会令观众感觉是在欣赏舞蹈技术,而不是舞蹈艺术。这样的舞蹈语言就是人文内涵降低而沦为娱乐和杂耍的舞蹈。所以在与观众进行舞蹈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表演方法,不要过度地注重舞蹈技术,而忽视了舞蹈表演艺术。站在宏观的角度上来看,舞蹈表现艺术与舞蹈技术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舞蹈表演者来说,舞蹈技术与舞蹈艺术是不能够单独存在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之间有着一定的依托关系。舞蹈表演技术应该融入舞蹈艺术当中,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否则即使再精彩的舞蹈技术也只是枯燥无味的表现形式,能够带给观众的也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而不是心灵上的交织和碰撞。有些时候繁多的舞蹈动作会令观众眼花缭乱,失去了观赏的重点,所以在实际的舞蹈艺术表演中,表演者一定要对自身的艺术形式有着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只有不断的创造出新式的舞蹈表演形式,才会更好地与观众实现心灵上的沟通[4]。

(二)采用动静结合的舞蹈演绎技术

动静结合的舞蹈演绎技术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视觉享受,不仅如此,在实际的舞蹈艺术发展中,舞蹈表演并不仅仅需要繁多的技术种类,更多的则是需要舞蹈艺术与舞蹈技术的相互融合。只有技术的舞蹈表现形式是枯燥的,并不会吸引观众的眼球,而如果能够将舞蹈表演中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技艺完美地融合到一起,就会更好地凸显出舞蹈的自身价值和艺术的魅力。例如张继刚编导的巅峰之作《肩上芭蕾———东方天鹅》,该部作品不仅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较高的情感表达性。现如今该部作品已经融入了杂技的行列。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张继刚导演了解杂技与舞蹈的交叉点,并且将舞蹈艺术完美地融入实际的舞蹈表演当中,在带给观众视觉冲击的时候,也让观众的情绪随着舞蹈的表演而发生变化,这样的舞蹈艺术作品是成功的。因为在实际的舞蹈创作中,舞蹈表现形式不仅仅局限于舞蹈的动作的丰富性和多元化,这种舞蹈表现形式也跨越了专业限制,让舞蹈既有芭蕾舞的特点,也有杂技的惊险之处,并且随着舞蹈种类的变化也能够将演员的自身情绪融入到实际的表演中,这样的创作形式是前所未有的。可见《肩上芭蕾———东方天鹅》这部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独特艺术价值。[5]在实际的舞蹈创作中,学会运用动静结合的舞蹈演绎形式,将会更好地提升舞蹈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很多时候人们在创作舞蹈艺术的时候,忽视了其内在的艺术价值,过多地关注观众的情感和视觉享受,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要想令舞蹈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特性,就应该采用动静结合的舞蹈演绎形式,将动静结合的舞蹈表现形式充分融入到实际的舞蹈艺术当中,这样可以更好地凸显出舞蹈的多样性和艺术价值。由此可见,采用动静结合的舞蹈演绎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三、舞蹈技术动作出现的时间要恰到好处

(一)将舞蹈技术运用到舞蹈的“高潮”阶段

将舞蹈技术运用于舞蹈的“高潮”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舞蹈技术虽然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是却不能够随意地乱用,否则将会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也会导致舞蹈表演者的表演疲惫。所以,在实际的舞蹈技术表演中,有关表演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舞蹈表演的重要性,不能够随意滥用舞蹈技术。由于技术性动作存在炫、奇、高难度的特点,所以往往会被舞蹈编导用于推动舞蹈高潮的特殊作用。当舞蹈的高潮快要来的时候,将舞蹈特殊技术融入到其中,必将会令观众感受视觉上有着较强的冲击力。可见舞蹈技术对于提升舞蹈艺术表现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能够将舞蹈技术运用到舞蹈的“高潮”阶段,那么就会给观众带来一种特殊的视觉享受。例如在《天鹅湖》中黑天鹅奥吉利亚的32挥鞭转,只有放入第三幕的特定情节中,才能充分表现奥吉利亚情场获胜的得意心情,进而将整个舞蹈推向巅峰。将舞蹈技术运用到舞蹈的“高潮”阶段是舞蹈艺术表现的最根本特征,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舞蹈技术的运用一定要融入一些情感和艺术表现力。否则所展现出来的舞蹈必将是枯燥、乏味的。将舞蹈技术运用到舞蹈的“高潮”阶段是一种创新式的使用形式,很多时候,人们在演绎舞蹈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舞蹈高潮与舞蹈技术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要想使舞蹈技术能够更好地彰显出自身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就应该学会合理地编辑舞蹈,将舞蹈的高潮与舞蹈技术完美的融入到一起,为了实现舞蹈的创新式发展给予更有力的保障。[6]

(二)舞蹈创作中合理把握舞蹈技术的“度”

舞蹈创作中学会合理把握舞蹈技术的“度”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站在宏观的角度上来看,舞蹈表演者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舞蹈表演与“度”之间的关系,学会充分的运用舞蹈技术,并且将舞蹈技术与舞蹈艺术完美结合到一起,这样才会更好地凸显出舞蹈艺术的最本质价值。在实际的舞蹈创作中,不要整个舞蹈都被舞蹈技术所覆盖,一定要学会灵活地运用舞蹈技术。只有学会灵活地运用舞蹈技术,熟练地掌握舞蹈艺术,才会更好地推动舞蹈行业的发展。[7]舞蹈创作中对于舞蹈技术“度”的把握是一门学问,尤其是技术性动作的把握、数量的把握和出现时间的把握。如果把繁复庞大的技术动作安排得恰到好处,才是能够彰显舞蹈特性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对于任何的舞蹈表演艺术者而言,舞蹈艺术的创作都具有较强的技术价值,只有人们充分地认识到舞蹈技术与舞蹈艺术之间的关系,并且学会良好地把握舞蹈技术“度”的运用,通过努力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最终使得技术性动作能够达到艺术美的完美体现和创新发展。[8]科学合理地掌握舞蹈中“度”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学会科学合理地掌握舞蹈技术的运用,将舞蹈技术与舞蹈艺术完美融合到一起,这样才会更好地彰显出舞蹈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进而为赢得观众的喜爱奠定坚实的基础。[9]学会适当地掌握舞蹈技术运用是推动舞蹈艺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舞蹈艺术快速发展的核心内容,对于我国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而言,创新式的舞蹈表现形式必将会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而如何掌握其中的“度”就是需要编导人员注意的内容。舞蹈技术与舞蹈艺术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何运用舞蹈技术中的“度”已经成为了一项标志性的内容,学会掌握舞蹈技术的“度”,将舞蹈技术更好地展现给观众。[10]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地论述了如何在舞蹈创作中运用舞蹈技术提高舞蹈的艺术性等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舞蹈创作在实际的舞蹈表演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舞蹈艺术与舞蹈技术之间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要想更好地推动舞蹈艺术的发展,就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舞蹈技术的创新式发展和舞蹈技术的合理化运用。[11]近些年我国舞蹈创作中较多地融入了繁多的舞蹈技术,久而久之,这种繁多的舞蹈技术反而会令舞蹈艺术显得枯燥乏味。要想创作出具有价值的舞蹈艺术作品,就应该深入地去了解舞蹈自身所具有的技术特点和艺术价值,并且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舞蹈技术,要适度运用。如果过多地使用舞蹈技术,也会使整个舞蹈缺乏核心内容,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所以在实际的舞蹈创作中,一定要学会融入适当的舞蹈技术,这样才会更好地凸显出舞蹈艺术的自身价值,在带给观众情感表现的同时,也会给予观众更多的视觉享受。

参考文献

[1]谭波,王家华,李梦瑶,张天浩.论舞蹈创作中如何运用舞蹈技术提高舞蹈艺术性[J].大众文艺,2013(9):123-134.

[2]王世斌,张悦悦,李红飞,张天.谈谈体育舞蹈特征[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14(6):134-135.

[3]单亚萍,李绕敏,王岳伦.关于体育舞蹈美术价值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6):113-118.

[4]赵铁春,李张飞,李红刚.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传承与学科定位[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9):116-121.

[5]徐瑞,张洋洋,杜飞,李鹏月.改革开放30年,中国舞蹈创作的发展与繁荣[J].舞蹈杂志,2012(6):145-167.

[6]李顺扬,孙慧佳.关于建立满足舞蹈教学体系的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5):89-90.

[7]王伟,张卫红,张家辉.彰显特色,构建优势——发展中的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J].舞蹈杂志,2014(2):143-156.

[8]苏晓敏,王家宏.论体育舞蹈艺术性特征[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9):109-121.

[9]刘烨,王家华,李妮妮,王鸿飞.从央视舞蹈大赛看中国当代舞蹈创作的转型[J].大舞台,2014(1):189-192.

[10]芦荻.基于我国当代舞蹈发展的“现代性”研究[J].现代交际,2016(7):115-117.

新舞蹈艺术 篇10

一、艺术院校舞蹈教学开展对幼儿舞蹈教学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学前教育也意识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更加注重对幼儿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性与感染力都非常强的学科, 是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培养幼儿舞蹈教师的艺术类职业院校, 是幼儿教师人才的培养基地。艺术类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知识, 还要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 以达到幼儿舞蹈教学的需求与标准, 实现学前教学对幼儿素质培养的目的。显然, 艺术类职业院校的舞蹈教学与幼儿的舞蹈教学工作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开展, 不仅充实了幼儿舞蹈教师的队伍建设, 还推动了幼儿舞蹈教学的发展。

二、学生舞蹈水平为幼儿舞蹈教学实践奠定了基础

艺术院校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 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舞蹈技能和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内容奠定基础, 让学生能够胜任的了将来的教学或者表演工作。很大一部分学生, 在毕业后从事儿童舞蹈教学, 学校的舞蹈教学为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1、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舞蹈技能

长期以来, 应试教育影响到了艺术教育的发展, 大众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 导致很多高中生对舞蹈学科不甚了解, 也未接受过系统的舞蹈培训。从现在的高校招生制度来看, 高职院校招收的大专学生舞蹈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学生舞蹈基础薄弱。所以, 对于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舞蹈教学来说, 扎实学生的舞蹈基本功是教学开展的第一步。那么, 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舞蹈教学开展实践, 幼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所以, 学校舞蹈教学的开展, 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舞蹈技能训练, 加强学生对舞蹈技能的应用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幼儿舞蹈创编, 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舞蹈技能的发展, 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幼儿舞蹈教学提供专业上的保障。

2、学生必须掌握全面的舞蹈知识

新世纪以来, 教育界对学前教育事业更加的关注, 同时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和修养对于艺术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完全胜任舞蹈教师这一职业, 也关系到学生将来是否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科学的传授给幼儿。所以, 在学校的舞蹈教学课堂实践中, 学生不仅要系统地学习舞蹈理论、舞蹈美学、舞蹈教育等知识, 还要对国内外的舞蹈历史和舞蹈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系统的舞蹈课程学习, 有助于艺术院校的舞蹈学生掌握广博的知识, 只有对舞蹈学科知识的全面积累, 学生才能在将来的幼儿舞蹈教学实践中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三、学生综合能力为幼儿舞蹈教学实践提供了保障

艺术类职业院校的舞蹈学生在毕业之后, 一部分从事演出, 一部分从事教学, 尤其是进行幼儿舞蹈教学的学生较多。针对这一点, 学校舞蹈课程设置, 不仅仅只局限于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 而是为了让该专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能够更好的为日后的幼儿舞蹈教学进行实践。显然, 学生的从业能力都是可以在学校的培养的, 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幼师在将来的幼儿教学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才能。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实践, 更应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心理素质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时, 也将对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语言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舞蹈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实践中。艺术类职业院校的舞蹈教学利用三年的时间, 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将来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表达、分析、观察、表演、创作、指导等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舞蹈教学实践中进行充分的锻炼, 在舞蹈教学活动中体验如何进行幼儿舞蹈教学, 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最高“境界”。

现今,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思想的教学实践, 舞蹈教学备受各界关注。艺术院校开展的舞蹈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 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幼儿舞蹈教学工作必备的教学技能。总的来说, 艺术院校的舞蹈学生没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舞蹈教学能力, 是无法满足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开展的。艺术职业院校舞蹈课的良好开展, 是幼儿舞蹈教学实践的基础与保障, 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加强对舞蹈学生的能力培养, 才能使学生更好的从事幼儿的舞蹈教学, 促进我国舞蹈事业的快速发展。■

摘要:本文就艺术院校舞蹈教学与幼儿舞蹈实践二者之间的关联与作用进行探索,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 对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进行探索分析, 以期促进艺术院校舞蹈人才更好的为幼儿舞蹈教学工作服务。

关键词:艺术院校,舞蹈,教学,幼儿,实践

参考文献

[1]谢琼.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之探讨[J].成才之路, 2009, 34.

[2]许岩.关于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几点反思[J].辽宁高职学报, 2009, 7.

新舞蹈艺术 篇11

关键词:通俗舞蹈;艺术舞蹈;两个派别;发展程度;融通发展

舞蹈从出现的那一刻起就受到人们的追捧,人们可以通过舞蹈表达心中的真实感情。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舞蹈的内容也得到了很多的补充,人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舞蹈方式,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对舞蹈动作进行创新。舞蹈的两个形式是通俗舞蹈和艺术舞蹈,通俗舞蹈就是适合大众跳的舞蹈,由于舞蹈本来就是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因而很容易学会,且适合跳舞的场地十分容易找到,所以说通俗舞蹈特别受人们的欢迎。而艺术舞蹈就显得有些过于严格,它对跳舞者的要求十分高,动作也都很难,没有经过系统的舞蹈训练,无法跳好艺术舞蹈,所以同属舞蹈在发展上优于艺术舞蹈。两种不同形式的舞蹈要找到融通发展的方法,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对舞蹈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的含义及其共同点

(一)通俗舞蹈的含义

从通俗舞蹈的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其含义,就是简单易学、容易被人接受的舞蹈,它在人们中具有非常高的受欢迎程度。随着现在城市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一天的压力,例如现在广场舞十分流行,不管是晚上还是早上,各大广场上总是能看到通俗舞蹈的身影。歌厅、酒吧等大型娱乐场所也能看到通俗舞蹈的身影,它仿佛不受地点和人群的限制,可见其受欢迎程度有多么的大。

(二)艺术舞蹈的含义

艺术舞蹈则就显得十分高雅,艺术舞蹈都是舞蹈艺术家通过多年的研究创造的,它来源于对生活现状的观察,然后进行艺术加工形成有内涵的舞蹈艺术。艺术舞蹈往往是含有深刻含义的舞蹈,它能反映出客观现实,还能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艺术舞蹈对舞蹈者的要求十分严格,其技术性特别强,所以才能向观众展示出舞蹈的美感。古今中外有很多优秀的艺术舞蹈家将其一生都献给了舞蹈艺术,他们对艺术舞蹈的热爱很好地诠释了舞蹈用来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功能。

(三)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的共同点

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都是人们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一种方式,不管是艺术舞蹈者在舞台上的表演,还是随处可见的通俗舞蹈者,都突显出舞蹈的功能。人们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舞蹈的艺术方式表现出来,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都完好地诠释了这一方面。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都具有特别强的音乐节奏感,跳舞者在背景音乐的韵律下翩翩起舞,有轻柔的舞姿也有重金属音乐下疯狂的舞步。通俗舞蹈的背景音乐一般都是流行音乐,人们很容易被带入到舞蹈的节奏中;艺术舞蹈的背景音乐可以将观众带入到舞蹈者设定好的场景中去,使舞蹈者与观众达到音乐上的共鸣,起到很好的舞蹈渲染效果。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都体现出一种特殊的美,虽然它们的表达方式不一样。艺术舞蹈通过优美的舞姿给观众的心灵上来一次愉悦的旅行,观众或感伤或开心,都是被艺术舞蹈的特殊美所感染。通俗舞蹈往往是以其欢快的舞姿和音乐吸引住人们的,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在向人们展现出生命的活力,这就是通俗舞蹈的特殊美。舞蹈是没有地域限制的,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的追捧者广泛地吸收外来的舞蹈,使全世界的舞蹈有很好的交流和发展。

二、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融合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两者要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通俗舞蹈往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要利用通俗舞蹈这一优势,将艺术舞蹈融合在通俗舞蹈的创作中。由于通俗舞蹈表达不出深层次的情感,使得通俗舞蹈缺少一种内涵美,因此通俗舞蹈的创作者要学习艺术舞蹈的创作灵感,善于观察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进行深入的思考,创作出有内涵的舞蹈。艺术舞蹈的发展要借助于通俗舞蹈的形式,因为人们对于艺术舞蹈的了解还不是很深,借助通俗舞蹈的表现形式将艺术舞蹈展示给更多的人们。

(二)舞蹈家们要转变对通俗舞蹈的思维观念

很多艺术舞蹈家对通俗舞蹈报以嗤之以鼻的态度,他们认为通俗舞蹈没有内涵,不能登上舞蹈表演的舞台,这也就缩小了他们的舞蹈世界观。万物存在即合理,通俗舞蹈的快速发展一定有其一定的道理,艺术舞蹈创作者要学习通俗舞蹈的长处,创作出反映时代发展同时又能被大众所接受的艺术舞蹈,提高人们对艺术舞蹈的喜爱度,让艺术舞蹈更贴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结束语

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是当代主流的舞蹈表现形式。面对它们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的融合发展要从其共同点入手,相互吸取各自的优势,共同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雯丽.对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的融通发展的若干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03:109-110.

[2]朱奕,邓俭.通俗舞蹈与艺术舞蹈的融通发展[J].飞天,2011,02:84-85.

[3]张萍.中国舞蹈著作权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4]李颖.民俗艺术的传播生态研究[D].东南大学,2015.

舞蹈艺术创新论 篇12

一、舞蹈艺术创新的主要内容

舞蹈艺术创新的内容, 是其创新意义的体现和依托。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题材的创新

题材是舞蹈作品的基本材料, 关于题材对文艺作品的重要性, 德国诗人歌德有一段十分明确的话:“还有什么比题材更重要呢?离开题材还有什么艺术学呢?如果题材不适合, 一切才能都会浪费掉。”[1]我国许多文艺家也认为:“题材选准选对, 就成功了一半。”虽然这些说法并不一定精准, “题材决定论”甚至引起过争议, 但是有一点却不能不承认:题材对于文艺作品的基础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 题材的创新便自然成为舞蹈艺术内容创新的支点与力点。在这方面, 有许多成功的典范。例如“中国现代舞之父”吴晓邦创作并主演的舞蹈《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等, 都首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新题材作为整体创新的基础与前提, 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主题的创新

主题是舞蹈作品蕴含的基本思想, 是作品中所有要素的辐射中心和创造虚构的制约点, 主题的创新, 是舞蹈艺术内容创新的闪光点。在这方面, 同样有许多成功的典范。例如民族舞剧《丝路花雨》, 就表现出“世界上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人民创造的”思想和“友好交往, 通商互助, 和睦相处, 国泰民安”的富有文化含量和人文精神的新主题, 使古老的题材具有了全新的立意, 充满了现代意识。

3.形象的创新

形象是舞蹈艺术的主体,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 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 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2]舞蹈艺术中的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和拟人化了的动物形象、植物形象、器物形象等等, 都以创新为整个舞蹈艺术内容创新的主要之点。在这方面, 同样有许多成功的典范。例如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创作的男子独舞《海浪》, 就塑造出海燕与大海融为一体的新的舞蹈形象, 用大写意与比兴的手法, 展示了朝气蓬勃的青春之力与奋进之美。又如房进激、黄玉淑创作的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 也塑造出小溪、江河、大海的新的舞蹈形象, 反映出“小溪汇成江河、江河汇成大海”的深意, 令人联想到树木与森林、小草与草原、个体与群体等种种哲学内涵与文化内蕴。

4.情感的创新

舞蹈是抒情性艺术, 无论是情感舞或情节舞, 都以抒情为主。因此, 舞蹈情感的创新自然成为整个舞蹈艺术内容创新的着力点与动情点。“舞蹈艺术是由内在的心动、情动去驾驭外部的‘形’动的。舞蹈中的高难动作, 也是为了表现一定的情绪, 一定的思绪, 或营造某种环境氛围而存在的。舞蹈的人体, 是由心灵驾驭的人体;舞蹈的心灵, 是由人体外化的心灵。身心一致, 表里透明, 身体与心灵一起飞翔, 这便是舞蹈这种人体艺术所具备的特殊品格。”[3]144在这方面, 更有许多成功的典范。例如山西省歌舞剧院推出的民俗系列舞蹈“黄河三部曲”——《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 就表现出黄土地上的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质朴纯真的思想感情和热烈执著的爱情, 展示出黄河儿女的情感新潮与心路历程。

二、舞蹈艺术创新的必要形式

形式与内容是一对范畴,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为内容服务, 但又反作用于内容。没有无形式的内容, 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 相辅相成, 才能相得益彰。因此, 舞蹈形式的创新, 就成为整个舞蹈艺术创新的有效载体与必要手段。具体而言, 舞蹈形式的创新, 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体裁的创新

体裁指文艺作品的样式和类别, 我国舞蹈艺术, 在体裁上不断创新, 并取得显著的艺术成就。例如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之后, 1987年创作出《中国革命之歌》;2009年又创作出《复兴之路》。这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三部曲”, 在体裁上是融我国各民族舞蹈的精华与西方芭蕾舞的精髓为一炉的全新创造, 它集舞蹈的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为一体, 更使舞蹈、音乐、诗歌“三合一”, 开拓出舞蹈艺术新的体裁领域。又如舞蹈史诗《长城》, 也创造出舞蹈与诗歌合二而一的新体裁, 既具有诗的悲壮之势、深沉之思, 又具有舞的浓烈之情、震撼之力。“它通过‘思兮长城’、‘人兮长城’、‘情兮长城’、‘魂兮长城’四个构段及众多舞段的交织流动, 别出心裁地拆去长城表层厚重冷漠的砖石, 把脚手架上的血与肉、情与思裸现出来, 着重表现人的献身、人的奴役、人的真情及人的变态。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表现人, 而人的状态又来自修筑长城的过程之中, 给人以气势凛然, 重锤敲击之感。”[3]150这种新体裁, 既是诗的舞蹈, 又是舞蹈的诗, 可称为“诗舞”或“舞诗”, 堪为舞蹈与诗歌新的交叉体裁或边缘体裁。

2.结构的创新

结构是文艺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 “作者按照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需要, 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 把一系列人物、事件或意象、旋律等分轻重主次合理而匀称地加以安排和组织, 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没有合适的结构, 就不会有明确的形式, 作品就显得缺乏章法”。[4]因此, 结构的创新, 是舞蹈艺术形式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方面, 成功的典范也比比皆是。例如舞剧《无字碑》的结构, 就借鉴了西方交响乐的结构方式, 全剧四场——“不屈命运”、“母爱升华”、“治世之争”、“女皇超尘”, 组成四个“乐章”, 每个“乐章”, 既可独立成章, 均塑造一个人物的不同形象, 四个“乐章”合起来又完成统一, 塑造出丰富复杂的武则天的舞蹈形象。这种结构样式, 是典型的“块状结构”, 对中国传统的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的“线型结构”样式, 显然是一种突破、一种创新。

3.语言的创新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 语言作为舞蹈艺术的工具与手段, 是其形式创新不可或缺的要素。舞蹈艺术语言, 主要是有韵律的动作语言, 称作“舞蹈语汇”。舞蹈语言的创新, 成功的典范也俯拾皆是。例如《丝路花雨》中“S”形动作的基本韵律, 既活化了敦煌壁画“飞天”的优美动感, 又吸收了芭蕾舞的快速旋转技巧, 被誉为“复活了的敦煌壁画”, 成为闻名全球的舞蹈艺术精品。

可见, 舞蹈艺术的创新, 既是舞蹈艺术的生命和灵魂, 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既需要高度重视, 又需要全面具体地落实。

参考文献

[1][德]爱克曼.歌德谈话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11.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77.

[3]杨辛, 谢孟.艺术赏析概要[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4.

上一篇:小城镇信息化下一篇:综合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