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中的表演艺术

2024-05-29

舞蹈中的表演艺术(共12篇)

舞蹈中的表演艺术 篇1

摘要:舞蹈表演, 是一种身体动作与内心情况的相结合的艺术, 舞蹈人员在展现舞蹈的过程中也会传达很强烈的个人情感, 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舞蹈的质量, 本文先分析舞者与舞蹈的关系, 进而研究舞者的训练方式, 希望能为相关人员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舞蹈表演,表演技巧,感情

林肯·科尔斯坦是最杰出的舞蹈史学家兼最伟大的舞蹈理论家之一, 他研究发现, 在19世纪享有盛誉的芭蕾实际上与舞者的声誉密不可分;尽管当时有知名的舞蹈编导 (代表者为彼季帕) 和卓越的舞蹈配乐家 (亚当、德里布和柴可夫斯基等) , 广大的剧院观众仍几乎完全依靠杰出舞者的个性和精湛技艺来品鉴舞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受大牌明星云集而富有异国情调的俄罗斯芭蕾的影响, 芭蕾的舞蹈风格和观众阶层发生巨大变化。在俄国艺术活动家佳吉列夫组织下, 舞蹈界以外的主流革新艺术家们被导入舞蹈领域, 以此增强令人震撼的剧场效果。史特拉文斯基有可能配乐, 毕加索会布置舞台背景, 夏奈尔来化装, 谷克多则撰写剧本。但是压倒众人的高潮是由某个尼金斯基或某个卡莎维娜带来的——是由舞者带来的。在舞蹈表演中 , 舞蹈所包含的意蕴只有通过舞者才能够展现 , 因此舞者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研究舞蹈表演中舞者与舞蹈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舞者的表演能力 ,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们经常说舞蹈是想象的产物, 例如, 想象一个轻如鸿毛的身体。 (这还可以进一步被想象成永不疲倦的幽灵躯体。) 但更准确地称呼是一种变形美化的表演。舞蹈由身体完全地展示, 而又超越身体。最终, 它仿佛达到了注意力的更高境界, 人类肉体和精神的注意力在那个层次里合二为一。每个认真的舞者都应抱有追求完美的念头—完美的表现力, 完美的技巧。本文指出了如何提高舞者的即兴表演能力。

一、舞者与舞蹈的关系论证

一部舞蹈作品的组成包括了剧本、舞者以及编导等组成, 把舞蹈剧本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展现需要通过舞者才能够实现, 在舞蹈的整个展现过程中, 舞者处在舞蹈的最后的环节部分, 值得提出的是舞者并不意味着舞蹈。若是舞者有一天从事了其他行业, 那么这个人就不再是舞蹈作品的载体, 仅仅是生活中的一个现实人。也就是说舞者是在特定时间、空间和条件下的舞蹈剧本与表演的结合品, 是舞蹈的载体, 所有的舞蹈作品只有通过舞者才能实现, 舞者的表演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剧本的表演质量, 当然舞蹈剧本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舞者的表演质量, 只有舞者的表演与剧本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舞蹈作品的成功。

舞者与舞蹈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矛盾或者统一, 在舞台作品的表演中, 舞者通过优雅的姿态来进行展现舞蹈, 在这个表演过程中, 舞者就是舞蹈, 舞者能够成功的完成舞蹈作品的展现, 舞蹈的内涵和外延完全由舞者的表演来决定。而舞者只有得到人们的认可, 才能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实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舞者就是舞蹈。舞蹈的展现通过舞者来进行展现, 并达到无限扩大, 但是舞者也会受到舞蹈的影响。

舞蹈表演的训练技巧, 舞蹈中的表演并不是一个部分, 而是包含了表和演两种含义, 表代表舞者通过自身的情感以及肢体表现来表现舞蹈, 而演则是代表舞蹈作品情节的模拟。舞蹈的表演能够获得自身的存在感包括了两种情况, 一种是首演, 另一种是复演, 首演情况下, 舞者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作品, 整个舞蹈的创作以及表演否是前所未有的作品, 舞者的表演就是舞蹈的最终定型。而复演情况下, 与首演不太一样, 在之前已经存在了舞蹈表演, 原有作品的解释已经经过了舞者的表演, 舞蹈的含义已经形成, 因此舞蹈的复演需要在现有的舞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也就是舞蹈的第二次创作。剧本是已经存在的。每次上演时的不同之处是表演者们所带来的新鲜感, 是演出的重点或表演技巧的变化。他们如何做到另辟蹊径, 带来更好或更糟的演出效果。剧本与演出者的关系类似于音乐结构:主题和变奏。一个已知的剧本, 或是歌剧, 或是奏鸣曲或是主题:在某种程度上, 所有围绕它的表演都将是变奏。

在复演情况下, 若是做得非常好, 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出演形式, 主要是因为舞蹈在初演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 不具有权威性, 又或者没有保存下来, 也就是说初演没有形成形成完美的有影响力的原始作品, 对于舞蹈仅仅有一些抽象的主题以及环节、动作等, 这些为以后舞蹈的编导和舞者的表演提供一些基础。舞蹈首演的作用相当于创作出发点。在舞蹈的表演中, 要求舞者能够忠实于作品, 但是舞者忠实的年代是现在, 舞蹈表演的效果需要根据现在的审美观进行判断。如在《天鹅之死》的舞蹈表演中, 针对天鹅生命枯竭的表演中, 不同舞者的表演方式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完全依赖传统, 会造成舞蹈的落后, 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在舞蹈的表演中包含了各种表演专业要素

如肢体语言的使用、情感的表演以及音乐等, 舞蹈的表演虽然来源于生活, 但是也高于生活, 采用曲线、力度等进行表现, 在表演中甚至还采用各种夸张进行表现。在舞蹈的表演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一) 内心感情的训练。舞蹈情感的表达是关键性因素, 若是没有自身感情的投入, 舞者的表演就是一种单纯动作的叠加, 因此在训练中需要注意内心心理技术的训练, 在内心感情的训练中, 话剧的训练方法比较完整, 舞蹈的训练可以借鉴话剧的训练进行内心感情的训练。

(二) 舞蹈表情的训练。在舞蹈表演中, 嘴、鼻及眉毛等都具有非常独特的表演效果, 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在面部感情的训练中眼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项目, 因袭需要将眼睛的训练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如在戏曲的舞蹈表演中, 可以说面部感情的表现是整个舞蹈表演中表现生活情感的重要环境, 民族特色非常强烈, 面部感情的展现是传达感情的关键所在, 这对于一些需要采用大动作幅度的表演而言可以提供参考, 这个特点在塑造古代人物中更加显著。

(三) 形体表现力的训练。在舞蹈艺术表演中, 内涵通过舞者的各个身体部分进行展现, 关注舞者各个不同部位的表演含义, 可以得出人体的上半身在舞蹈表演中主要是表现一些细微深情的感情, 而人体的下半部肢体在舞蹈表演中主要是展现舞者的各种心情。人体的各个不同肢体环境都具有自身所包含的表演含义, 因此在舞蹈的表演中需要重点训练肢体的表达, 善于使用自己的肢体来表现舞蹈, 配合面部情感变化, 来灵活的展现舞蹈含义。

(四) 舞蹈感情与音乐的训练。音乐可以说是舞蹈的灵魂所在, 舞者在平时的训练中需要注意锻炼自己的音乐底蕴, 保证自己能够在表演中能够充分结合情感、音乐和动作, 使自身的表演既包含内心体验还包括外部体验。在这里所说的感情的训练就是舞者自身内心心理技术的训练, 感情的训练内容需要按照舞蹈的特点进行组织, 保证舞蹈工作与音乐完美的结合, 灵活利用肢体来展现自身的情感变化。

(五) 严谨的训练态度。尽管舞者与一个剧本的所有表演者们同样地演出, 舞蹈还是有别于其他表演艺术。因为舞者们衡量自己演出水平的标准, 不仅仅是演员们、歌唱者们和乐手们采用的最优秀之类的标准。他们的标准是一丝不苟的完美水平。

舞者需要象巴瑞什尼可夫那样善于开展自我批评。时常抱怨在表演中出现的失误:漏掉了一次空中双腿拍打, 一只足尖没有正确点地, 在某个复杂的配合动作中差点跌倒。而毫不关心也许我们这些观众根本就没有看出这些纰漏。

成为一个舞者需要时不时严格而又客观地针对自身、自己的缺点进行自我惩罚, 以一个理想监督者的立场来审视自己, 只有对自己比任何现实的监督者都要严格的人才有可能跳出完美无缺的舞蹈。

结束语

综上所述 , 本文先分析了舞者与舞蹈的关系, 重点研究演绎完美表演的训练方式, 浓厚的感情是舞蹈表演中不可缺少的灵魂, 除了本文舞蹈训练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外, 还需要在舞蹈表演中渗透丰富的想象力, 真正实现舞者与舞蹈的真正统一。

参考文献

[1]罗列诗.论舞蹈表演中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的和谐统一[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11:240-242.

[2]黄玫瑰.论舞蹈表演中的情感因素[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11:121-122.

[3]翦建.论舞蹈表演中音乐的重要性[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05:127-130.

舞蹈中的表演艺术 篇2

事实上,在中国新舞蹈艺术语言体系的时代建构中,思想启蒙的功能在抗战时期很自然地让位于拯救民族危亡的政治宣传功能。而这种社会文化功能的实现,终于使舞蹈在一定的时期内上升为一种比较重要的艺术形式。

其中,“边疆舞运动”在当时负有特殊的政治使命,并迅速传遍全国。这种舞蹈文化运动开始于戴爱莲、彭松等人旨在搜集传统民间舞蹈素材的采风活动,并通过传习等手段迅速将其传播给广大民众和大学生群体。正是在这些中国舞蹈艺术拓荒者的努力下,民族舞蹈语言超越了艺术的范畴而成为对社会发展有实际效果的文化运动。这种文化运动带有明显的自我性质,是一个古老民族走出殖民地半殖民社会阶段的集体性文化冲动的自然流露。艺术家贴近自然、贴近民间的舞蹈语言采风行为不仅为中国舞蹈艺术语言建构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及动作素材,而且还以新的舞蹈方式鼓舞了全国人民行动起来拯救中国的政治激情。在那个民族情绪高涨的救亡运动时期,中国舞蹈以其独特的语言方式让许多中国人找到了一种表达和沟通的工具。此文由才子城毕业论文网搜集整理

事实上,无论是这种“边疆舞运动”,还是曾经风行一时的“新秧歌运动”,其实质都是政治性的文化运动。对于舞蹈艺术的本体语言建构来说,这种艺术与社会的直接互动都在某种程度遮蔽了中国舞蹈艺术语言自身的创造。值得庆幸的是,自20世纪中国舞蹈艺术语言的本体建构工程自发启动以来,中国舞蹈人始终以一种高度的使命感在推动着这种民族艺术的本体发展。

这种高度的使命感与一个时代的身份政治意识相结合,最终促使中国舞蹈的第一批实践者开始了以艺术语言鼓励社会进步的艺术创作实践。这就是关于舞蹈艺术语言本体的“新舞蹈艺术运动”。这一运动包括两个主要层次:一个是新舞蹈艺术的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另一个就是新舞蹈艺术的创作实践。

舞蹈中的表演艺术 篇3

【关键词】舞蹈技术;舞蹈表演;运用

舞蹈技术技巧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人物、表达剧情、烘托观赏气氛不可缺少的表演手段,它不但可以进一步增强舞蹈的可看性,提高舞蹈的层次,而且在舞蹈作品中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令舞蹈不断闪烁出奇光异彩。

一、舞蹈技术技巧分类

1.舞蹈本身所蕴含的某种技术技巧。这种技术技巧与舞蹈本身的特性有着极大的关系,例如我国风格各异的民族舞蹈,其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技术技巧,这种有着强烈民族风格的技术技巧是在本民族独特的社会生活的背景下形成的,舞者要想把握这种舞蹈技术技巧,除了要需要身体的协调性、对于音乐的乐感以及对于舞蹈和音乐的悟性之外,还需要对舞蹈所属民族的文化生活有着一定的了解,这一才能够全面的提升自身的舞蹈技术技巧。例如学习蒙古族的舞蹈,就要掌握蒙古民族舞蹈的技术技巧,这主要表现为蒙古舞蹈中常用到的揉肩、耸肩、碎抖肩以及提腕、压腕等,这些舞蹈技术技巧就是蒙古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所在,舞者不仅要通过刻苦的练习这些动作技巧,还要学习了解蒙古族的文化,才能对这些技巧加深了解,例如蒙古族舞蹈的抖肩这一动作就是模仿鹰翱翔时挥动翅膀的动作,因为蒙古族在游牧生活中形成了对鹰的崇拜,因而其很大舞蹈动作都是在模仿鹰飞翔的动作,了解了这些文化背景后,舞者才更能把握蒙古族舞蹈技术技巧的实质,进而在表演时不仅是形似更能做到神似,从而提高舞蹈水平。

2.舞蹈表演中的动作技巧。这种技巧往往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往往是一个舞蹈作品较为关键之处,这种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表现中被用来表现特定的人物形象、人物内心的情绪以及特定的情节等,对于整个舞蹈编排来说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类舞蹈技能技巧主要表现为跳跃、旋转、翻身、翻腾,还有一些转叉、跪转、绞柱等地面类动作,这类动作往往观赏性比较强,而且往往会是人物塑造的标志性动作,或是舞蹈内容的高潮、转折等动作,具有强烈的情感意味。

二、舞蹈技术技巧的作用

1.技巧与舞蹈教学的关系。舞蹈技巧的训练水平,是衡量学生和演员专业水准的重要标志,是舞蹈艺术形式美高水平的体现,可以全面提升舞蹈艺术的观赏价值。因此,重视学生舞蹈技巧课程教学训练水平的提高、强化艺术体能的开发,全面打好舞蹈专业基础,使学生将来能在舞蹈艺术的舞台上有所作为,这正是舞蹈技巧课程的价值所在。

2.技巧与舞蹈表演的交融。在舞蹈表演镇南关,出色的技巧与完美的艺术表现是相辅相成、互不可少的两个方面。没有技能技巧根本谈不到艺术表演;脱离了艺术表演,技能技巧也将失去它自身的存在价值。二者的完美统一,是舞蹈表演的重要美学原则。

三、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

1.根据舞蹈的风格种类来加入技巧。现在的舞蹈大赛中有许许多多很好的作品,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当代舞。基本上每一类舞蹈都有自己独特的技巧。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舞的技巧是在借鉴了戏曲、武术和芭蕾等艺术门类的某些技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中国民间舞中的许多技艺性舞蹈也是吸收了武术、戏曲、杂技中的营养后发展形成的。现代舞技巧则是以开发肢体潜能为主要目标,讲求的是以肢体作为传达喜、怒、哀、乐的工具。我们应当明确这些技巧的分类如飞脚、蹦子、旋子、扫蹬、扑虎、叠肩、赞步等技巧,它们都是古典舞与民问舞所共有的。虽说是共有的,我们也不能盲目的加入技巧。比如在维族技巧中我们总不能把小翻和空翻加进去吧,维族舞的技巧通常是以多变的舞步和灵快的旋转作为自己的技巧的。而在安徽花鼓灯中要是加入了一些翻腾的技巧则是非常恰当的。在如,把现代舞的技巧加进了传统的古典舞中那有会是多么的滑稽等。因此我们在选择技巧的同时应当根据舞蹈风格和种类来考虑。

2.根据舞蹈要求和演员的水平来加入技巧。一部好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者在舞台上的技能技巧展示,换句话说,技能技巧在整个舞蹈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孟艳的舞蹈是拒绝技巧的,如转多少圈,转多么快;跳多么高,跳多么远;翻多少跟头,翻得多么利索等,因为它们不适合学生,不适合向普及方向发展的校园文化。所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群体来看,并不是每一个舞蹈都需要加入多么高超的技巧,而是要通过演员水平和舞蹈的要求等反面来考虑技巧的比重。

四、舞蹈技术技巧的发展趋势

技巧为舞蹈而存在,运用技巧是为了更加形象、更加生动地来表现舞蹈作品中的一些情绪场景。技术技巧是舞蹈表演的一种情感的延伸,也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手段。合理的运用才会使技巧更好的发展、更好的更充分的为舞蹈服务,更加贴近舞蹈。使舞蹈更好的展现他应有的风采。舞蹈技巧并不是舞蹈的必要元素它在舞蹈中只是起到增加舞蹈视觉效果的作用。舞蹈技巧不加则已要加入技巧就要合理加入合理运用。也可根据舞蹈需要来发展变化现有技巧总之就是想让技巧更充分地为舞蹈这一综合艺术而服务更加贴近舞蹈。因此,在今后的舞蹈编创实践中我们应发扬前辈老师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们的探索、钻研精神。尽可能在舞蹈编创方面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艺术性与欣赏性相结合诗意性与大众化相结合民族特色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为让舞蹈这一艺术门类得到广阔和深远的发展为舞蹈这一悠久的艺术门类奉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舞蹈技术技巧对于舞蹈表演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并不是最主要的,在应用时,要坚持适用原则,结合舞蹈表演的内容和人物性格特征,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要正确应用和理解技术技巧,使其更好地为舞蹈服务。

参考文献:

[1]万孝辉.试论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11).

[2]张瑶.浅谈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3).

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应用 篇4

一、注重细节——提高舞蹈表演的质量

舞蹈是表达情感的艺术,不同的舞蹈就有不一样的舞姿和表现力。细节决定成败,一套完整的舞蹈表演,是由很多个细小的动作和步伐相结合完成的,表演者只有把每个动作展现得淋漓尽致,才能完美地释放动作,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中,让表演富有灵活感和动感。水滴石穿,舞者要想熟悉地掌握舞蹈的正确要领,就必须严格地按照舞蹈的正确步骤,每天都辛勤练习,勤学苦练,方能掌握技术技巧。积少成多,只要每天都熟悉一个动作,把一个步骤掌握到位,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就能在舞台上展现出惊人的舞姿。细节是很重要的,完美的舞蹈要求舞者的手、眼睛、身体、步法都能完美地融合在舞台上,让观众感觉浑然天成、神采飞扬。所以,只有把每个动作做到位了,才能展现舞蹈的灵气,引人入胜。

跳舞者在练习舞蹈和熟悉动作时,可以注重每个动作的接触点和时间点,从而准确把握肢体的运作准确度。在挥舞手臂时,要牢记手臂挥舞的正确高度和与肢体的接触点,以便达到和团队其他舞者协调一致,才能让观众觉得整个舞台有一致性和完美性。在记住舞蹈的步骤时,还应该记住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正确顺序,一个很小的动作细节就可能影响整套舞蹈的美感。

二、运用技巧——丰富舞蹈表演的内容

表演者想要展示出一场活灵活现的舞蹈盛宴,就要让观众看完舞蹈后有视觉冲击和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个时候就要灵活地运用舞蹈当中的技能和技巧,来丰富表演的内容。自古以来,舞蹈和武术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舞蹈是武术的优美版,而武术又是舞蹈的强韧版。从另一种角度看舞蹈,可以看到武术的坚韧和气魄;而从另一种情调欣赏武术,又可以发现舞蹈之中的灵魂和气质。舞者想要灵活学习运用舞蹈之中的技巧和技能,首先要了解舞蹈的历史和灵魂,适当的时候可以将舞蹈与武术相结合,以武术里的刚劲之感和魄力,赋予舞蹈生命的力量,并且保留舞蹈本身的柔和优美,才能把舞姿展现得更生动,让观众眼前一亮。如果舞蹈没有其灵魂所支撑,整个团队就会显得零零散散,没有核心精神和舞蹈魄力,也就不能显现出舞蹈的生命力。

一场完美的表演,是需要全体舞者极力配合的,所以在舞台上一定要有固定的表演中心。舞者们可以在训练和演练的时候就形成以舞台为中心的习惯,并时刻把握好自己所在的位置,不能偏离舞台中心和团队整体,才能有足够的空间施展动作,才能让舞蹈展现出更轻松的姿态和最自然的动作,表演者必能展现出精气神和灵气。找好固定点这个方法是很重要的,因为舞蹈中常常含有进步、花步、变换步等步调,人身体的位置就会随着身体的摆动而改变,找好跳舞的中心点,才能让舞者的肢体最大程度地舒展开来,才能在肢体的协调性中让舞蹈和舞台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韵律感。

三、培养协调——完善舞蹈表演的节奏

舞蹈中全部身体部位一起灵活运作,才能表现舞蹈的艺术性。敏捷的动作和轻快的步伐能增加舞蹈的吸引力,让动作更协调和富有节奏感,让舞姿看起来更优美。舞蹈是心灵艺术的象征,是表演者纯洁心灵的展现。在跳舞的过程中,有时候会由于重心不稳而失去平衡,偏离舞蹈的正确动作,如果身体协调一致的话就能摆正姿态,扭转局面。而且,高难度的舞蹈动作要求舞者在表演时达到快、稳、准等特点,这对于身体的协调性和步伐的一致性有较高的要求。一次旋转、一次跳跃都有可能对舞蹈的表演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舞蹈在运动中加入了弹性的变化,还要求舞者时刻保持身心结合,全身心投入到跳舞中,才能进一步控制自己的节奏感。因此,培养全身的协调性对于舞蹈是很重要的。

例如,在舞蹈表演中,许多高难度的动作要求表演者手和脚同时运作,甚至全身一起舞动,只有经常练习肢体的协调性,才能在适当的时候把每天练习的舞蹈技巧派上用场,把表演展示得活灵活现。舞者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注重身体协调性的培养,在空闲的时间多按摩肌肉,适当的时候可以跑跑步,加强体育锻炼,增加筋骨的柔韧性。

舞蹈是有生命和有灵魂的艺术产物,其技术和技巧在表演中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舞者全身的肢体协调一致,合理地运用自己的技术技巧,把身体自由地舒展开来,才能在舞台上表演得灵活自如、轻盈而富有美感,达到心灵和身体的完美融合,给观众带来完美的视觉盛宴。

参考文献

[1]夏立颖.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探讨[J].北方音乐,2015(24).

舞蹈中的表演艺术 篇5

浅论舞蹈教学在服装表演专业中的重要性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1.舞蹈的定义.分类与历史.............................................1 1.1 舞蹈的定义......................................................1 1.2 舞蹈的分类......................................................1 2.舞蹈教学的必要性..................................................2 2.1 改善身体结构、提高身体机能......................................3 2.2 形成健康心理、建立健全人格......................................3 2.3 引导相互交流、树立协作意识......................................3 2.4 加强审美认识、提高文化修养......................................4 2.5 美感训练........................................................4 2.6强调表现力和思想性的培养.........................................5 2.7舞蹈可以塑造模特的形体...........................................5 2.8服装表演专业中舞蹈的体现.........................................5 2.8.1 表演与舞蹈的区别..............................................6 2.8.2 秀上的舞蹈元素................................................6 3.舞蹈教学的注意事项................................................6 3.1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7 3.1.1基本功训练是舞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7 3.1.2可以利用传播媒介和教师的展示...................................7 3.2.舞蹈教学安排...................................................7

4、结论.............................................................8 鸣 谢................................................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4摘要

舞蹈教育可以实现学会审美、开发智能、锻炼体能等一系列美育功效,从而得出在普通中学开展了舞蹈课成为了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舞蹈教育让学生了解运用艺术,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并且接受了美的艺术及知识,让青少年不再觉得学生时代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可以体现充分自己最美。舞蹈教育进入中学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育;艺术教育;舞蹈教育

浅论舞蹈教学在服装表演专业中的重要性

前言

舞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对于表演专业的学生,仅有匀称的身材与美好的五官形象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具有良好气质的模特,才能烘托出服装的艺术设计之美。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在表演专业教学中要着重以舞蹈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表演的感受,提高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把握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也是服装表演专业课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以遵循学生身心规律,培养健美的体型与优美的线条,良好的姿态、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激发表演专业学生对美的领悟能力和表现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唤起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来更好的演绎服装。舞蹈的定义、分类

1.1 舞蹈的定义

舞蹈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与其他艺术有所不同,它是表现人体美的一门艺术,它讲求形象美、动作美、流动美及造型美,通过人体的动,形象地表达人的思想内涵和广博的艺术底蕴,给人以美的享受。

舞蹈是人类一切文化艺术之母,是人体动作的艺术,是人类舞蹈文化的基础理论。人们首先做出的反映,往往是情不自禁的动作或伴有声音的动作。所以,当语言(甚至喊叫)不足以表现人的强烈感情的时候,作为舞蹈的特殊手段——人体动作——却具有鲜明而又有力的艺术表现能力。在欧美,舞蹈一词源于高地日耳曼语的DANS这个词,意即“伸展拔体”。在亚洲,日本、朝鲜都称舞蹈为“舞踊”。“踊”即跳的意思。我国古代称上肢体的动为“舞”,下肢体的动为“蹈”,配合起来称为“舞蹈”[1]。

广义舞蹈的概念:宇宙中所有以自身的形体,构成有韵律、有意境的活动或形态的事物,我们都可以认成舞蹈。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的人体动作姿态为表演手段,来表演审美感情和反映生活审美属性的艺术形式。

1.2 舞蹈的分类

舞蹈按其社会作用的不同可概括为两大类:一是自娱性舞蹈;而是表演性舞蹈。自娱性舞蹈顾名思义就是不需编排为了自我娱乐而跳的舞蹈。不是为了表演,是为了交流。在表演中也需要这种舞蹈,像都市、运动、田园等等,在表演中也许需要模特跟随音乐节奏摆动表现丰富服装。表演性舞蹈可单项舞蹈、组舞、分群舞等,以表演风格可分为古典舞蹈、民族舞蹈和现代舞蹈,而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以这些形式学习的主要是基训、民族舞蹈、健美操[2]。

众所周知,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舞台美术、色彩、灯光和情节于一体,主要依靠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舞蹈艺术所要求的人体动作不是自然形态或单纯生理状态的,而是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经过美化的极富于感情色彩的动作。所以人们把舞蹈的构成归纳为三大要素:即动作(空间)、节奏(时间)、表情(感情),其中缺一不可。空间:舞台、场地;时间:音乐,一定的时间;舞蹈的艺术特征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用身体的动作表达感情的艺术。由于这种艺术手段上的特征,也决定了舞蹈是以“抒情”见长的[3]。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舞蹈讲求形象美、动作美、流动美及造型美,通过人体的动,形象地表达人的思想内涵和广博的艺术底蕴,给人以美的享受、道德情操的陶冶和思想情感的升华。表演专业学生通过有素的形体艺术的展现,可以真实地感受生活,鉴别人体举止行为和道德情操的美与丑。舞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形体,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有效形式。

2.1 改善身体结构、提高身体机能

舞蹈的教学有益于肌肉、骨骼、关节的匀称与和谐发展,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体态和健美的形体。

进行舞蹈的练习可使肌纤维变粗而且坚韧有力,使其中所含蛋白质及糖元等储量增加,血管变丰富,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改变,使骨外层的密质增厚,骨质更加坚固,从而提高骨骼系统抗折断、弯曲、压拉、扭转的能力,加强了关节的韧性,提高关节的弹性和灵活性。使身体变得强壮有力,改变心脏本身的循环,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改善肾脏的血液供应,增加皮肤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从而加强人体的防御能力。舞蹈教学中的姿态、礼仪、柔韧、形体操、矫正操等都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而发展,培养健康的体魄、健美的体型、良好的姿态、高雅的气质和风度,使他们动作优美、体态矫健,使畸形不良和不正确姿态得以纠正,塑造自己理想的健美形体[5]。

2.2 形成健康心理、建立健全人格

在当今社会不少人对于模特这一行业有许多的误解,所以摆正自己健康的心理是相当重要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人类健康的最终标准。学校需要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和谐的个性。无形之中也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所以,舞蹈训练有着许多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独特功能。

舞蹈教学中的“歌表演”“集体舞”“健美操”等通过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对舞蹈的理解,结合生活、情感的体验,用自己的肢体作为语言来抒发情感,宣泄情绪。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在学习,生活中充满限制,紧张等情绪得到宣泄的一个时机,减缓压抑情绪,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特效剂”。有实践证明当机体处于舞蹈情绪状态中时,生理唤醒水平会逐渐下降,机体的紧张状态能得到缓解。所以,情绪平衡就是心理的平衡,情绪的健全形成完美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6]。

2.3 引导相互交流、树立协作意识

在舞蹈中不乏同学之间的合作,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愿意与更多同学交流的,但也有极个别相对高傲的,这些同学对于表演专业的学生的信誉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表演专业的舞蹈教案中的组合很多需要同学之间的协作。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在学习中可增强同学之间的友情和合作精神。通过课堂教学的交际活动和倡导从审美以多样化友谊促进成,帮助学生友谊中的相互接纳,彼此意识的沟通,感情的交流,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愉快。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形成了积极团结协作的精神,友爱,信任的良好风气。

2.4 加强审美认识、提高文化修养

舞蹈的教学是审美活动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学习舞蹈、欣赏活动、创编表演。服装表演中,个人审美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在拿到服装时,个人对服装的理解,用怎样的感觉演绎服装,都要依靠审美。而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审美活动是促进学生各种审美要素发展的根本途经。它的促进作用主要在于审美经验的积累和提升,使学生吸收审美文化的营养,从而内化为个体自身的人格素质,这必须通过他们身心投入其中的审美经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情感表现成为可能,而且使他们在具体的审美感受中,接受全人类优秀的审美成果。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积淀过程,它是通过不

断积累审美经验,从而促使心理结构和人格素质逐渐变化发展而实现的。

在欣赏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组织用中外著名的音乐、舞蹈、文化历史知识进行赏析活动,帮助他们理解作品内涵,满足学生渴望追求美的欲望,表现内心情感的需要,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文化素养。

创编表演是让学生用自己充分体现了他们智慧、情感和才能,激发学生审美的创造兴趣和热情。

[7]2.5 美感训练

美是一切艺术的本质特征,也是舞蹈与表演艺术的精华,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是要体现美,就要学习如何表现美。美感是人们在生活中通过眼睛和耳朵等器官感觉到美的存在,并通过他们头脑的表演达到“以美益德、以美促智”。因此,舞蹈教学中美感训练,及时训练一种表演能力,也是训练一种美的表现力。

当今社会对模特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了标准的体形和端正的容貌,不一定能完全将服装精品的美好印象留给观众,直观的美感是外在的,而更大的吸引力在于内在的精神反映。舞蹈是表现人体美的一门艺术,它讲究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姿态美等无声的美。通过这些无声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感情,所以美是舞蹈的本质,失去美的特征,舞蹈与表演也就失去它本质的品格和艺术功能。在基本训练中,教师要注意用生动、形象的示范展示动作美,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活动中欣赏美、感受美的存在,让表演专业的学生在作动作时举手投足都能表现美。[8]2.6 强调表现力和思想性的培养

强调思想性和表现力的培养,是舞蹈教学的要点,也是服装表演专业的重点。在舞蹈艺术中,任何动作符号都是可变的,只有表现力是检验舞蹈优秀与否的惟一标准,也是服装表演的灵魂。在表演过程中,表现力除了借助气氛的烘托,光的运用,角度的调整,视点的切入外,模特的主观表达意识和客观情绪的流露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熟悉并挖掘各种表现手法模特需具备展现多种有表情的能力,瞬间即可表现出不同种类的喜怒哀乐,并能够基于自身的特质形成独自的风格。认识自身的与众不同之处特质是模特不流于贫庸,能吸引众多视线的决定性因素。仅仅是美并不足以形成强大的冲击力。自身涵养的体现轻浮浅露不能令一幅作品有过人之处,才是是模特的大忌。所以,拥有表现力才能与众不同。

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要迎合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人

才,使他们能够在人生和艺术这两大舞台上情境交融。在学习中,逐渐意识到“灵感”与“创意”的重要性,开始以开发人脑的潜力为主,在舞蹈领域尤其如此,这对的表演发展方向产生了很大影响。从过去的“苦练”、“严练”向启发灵感、提高理解能力过渡,如诺维尔所说“不要光迈舞步而要研究内心激情。”人的身体开发是有限的,但人的思想创造是无穷无尽的,强调表现力和思想性既是舞蹈大势所趋,更是必由之路。这也就是我们学习舞蹈的主要原因[10]。

[9]2.7 舞蹈可以塑造模特的形体

表演专业的学生的形体美是非常重要的,但形体美不能完全依赖先天条件,而需要接受形体的培育。舞蹈通过柔韧、力量、节奏与速度的综合训练,使人的身心在愉快中接受美的熏陶,从生理上能锻炼出匀称健美的肌肉与优美的线条,防止和矫正身体的畸形发育,有助于学生获得形体美[11]。学生拥有优美的身段、健康的身体不但可以提高防范疾病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自信,敢于接受学习和生活中的更大挑战。

2.8 服装表演中舞蹈的体现

服装表演是最接近于生活的舞台艺术。这样讲不仅仅是指时装对人们生活中着装、服饰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模特们在台上表演服装时,为了表现服装的灵性和内涵,需要将个人良好的气质风度融于服装的展示动作中,需要将服装在不同环境中的风韵、特点表现在动作上。此时就体现出舞蹈的重要性了。

2.8.1 表演与舞蹈的区别

时装表演中的动作虽然高于生活,但不同于舞蹈。二者相比较,舞蹈的形体语言更夸张、更浪漫一些,也更丰富。时装表演更忠实于生活、更贴近于生活。舞蹈中的动作和服装,是为更好地表现舞蹈的内容服务的,而时装表演中的动作是为了表现服装,是服务于服装的。时装表演与舞蹈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表演技能是为服装的艺术效果服务的,而不是为某个故事或情节服务的。因此,表演动作的创意和分寸的把握,都应是以表现服装内涵为前提的,都应带有明显的展示服装的意识特征。

2.8.2 秀上的舞蹈元素

在当前的多元化的社会,T形台上的表演越来越丰富多彩,设计师们不仅只是提高对服装和模特的要求,对舞台的特色编排也越来越用心,希望让世人看一场让人过目不忘的时装秀,舞蹈表演就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了,服装发布会也少不了舞蹈的表演来充实

服装,更好的表现服装

[12]。

其中有两种常见的舞蹈表演。一是开场或结束时的舞蹈表演,它时单独的作为节目出现在T台上的。表演者大多会穿着与发布会有关的服装。二是是由服装的个性所决定的,如运动装,需要活泼点的运动动作,中华民族服需要写优雅的动作,印度民族服需要印度舞动作等。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参加模特比赛时,开场舞和特长表演时,会舞蹈就会在选手中出类拔萃。模特在拿到服装后,就要把感觉进入到服装的穿戴环境中去,在心里树立起这一服装角色的最佳形象,并在表演中把握住这一形象的感觉,学习了舞蹈就使表演更加出色。只有能够艺术性地创造产品的完美形象时,才能真正体现模特职业的真正价值[13]。舞蹈教学的注意事项

对于表演专业的舞蹈教学,相对舞蹈专业教材较为简单,它的教材要针对本专业的学生,要与服装表演相联系。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活动必须有计划的进行。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是教学大纲和教材。首先,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并不断深入研究,以其正确地理解本年级的教学任务及应达到的程度。此外,教师要了解教学对象目前的专业水准、专业条件、学习方法及学习的心理状态,使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避免执教过程中的主观性及盲目性。

3.1 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3.1.1 基本功训练是舞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基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同时也是舞蹈艺术表现的基础。但由于内容枯燥,且又苦又累,比如压腿、下腰等,对天性活泼、忍耐性较差的学生们来说,坚持下来很不容易,往往打退堂鼓的较多。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基本功训练中的要求不会特别严厉,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组织,让学生愉悦学习,快乐提高,不要求学生舞蹈的专业性过强,但要抓住舞蹈的精髓。起初学生是由兴趣而学舞蹈的,在教学过程中,把基本功训练和舞蹈联系起来,使他们克服了心理和生理的障碍,品尝了舞蹈带给他们的酸甜苦辣。他们所学到的不只是技能技巧,更是一种意志力的的磨练,实现了由兴趣向内在需要的转变。在学习中自觉性的提高,舞蹈基本功也日渐扎实。

3.1.2 可以利用传播媒介和教师的示范。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舞蹈的优美,激发学生的舞蹈情趣,让优美的舞姿吸引学生,以艺术化的语言来激发学生们对舞蹈的兴趣。可以经常带学生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感知艺术美,久而久之,学生一定会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最准确、最优美的形象显示给学生,让艺术的魅力去感染他们,所以教师的素质也要不断提高[15]。

3.2 舞蹈教学安排

在学习的安排上,可将民族舞蹈、芭蕾舞、体操等交叉进行,以便使学生有新鲜感,有利于学生对舞蹈艺术的融会贯通。

芭蕾的训练既科学又规范,尤其是力量的训练,能使学生的气质线条和力量得到提高。中华民族舞蹈对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以及掌握舞蹈的丰富表现力有极大的好处。民族舞蹈以传授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底蕴及民间流传的舞蹈风情为核心,使学生掌握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多种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蹈基础教材,教学方法和表演技能。在舞蹈学习中,民间舞的文化熏陶,会让学生体会到含蓄、内敛、豪迈、直率的民族气质,接触了各民族舞蹈的同时,也丰富了模特的表演,将各种种类的服装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要想在有限的四年时间里全部学完是不可能的。着重本地区民间舞教学,保证足够课时,将其学好学透。在选择性地学习其它具有代表意义的民族民间舞蹈,可以不过于追求纵深教学,以掌握其正确的风格特点和体态动律为目的[11]。

教学目的与任务:使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以提高灵活性、增强可塑性为目的,通过形体素质的基本训练和技巧训练,修饰、改善和矫正身体的不良姿态,提高对正确姿态的控制能力,塑造健康、健美的体形;通过对音乐的节奏感、韵律性的反复感受,提高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初步培养动作表现力,培养表演学生高雅的气质和风度[8]。

教学要求:在36学时课堂教学时间内,了解和掌握形体与舞蹈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2-3套舞蹈的成套动作。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养成终身锻练的习惯[8]。

结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社会需要具有全面发展的优秀素质的人才。在教育领域中,舞蹈教学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审美能力和形体的塑造产生着巨大影响;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于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仅仅拥有外在是不够的,要能够准确理解服装,感知服饰时尚的能力;要有对服装及编导意图的理解力及表现能力;要有演绎服饰、驾驭环境能力;要有运用肢体语言展示优美人体曲线的能力;具有拓展服装美感与内涵的潜力,因此,舞蹈教学在表演专业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2]。

舞蹈这种表演艺术也将不断地发展,要体现时代风貌和文化内涵,还要不断探索和寻求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层次,让服装表演获得更多的艺术生命活力,让舞蹈在服装表演中去显示它那独具魅力的光彩。

参 考 文 献

舞蹈艺术中的形态与意境 篇6

舞蹈艺术中的形态美主要由四个方面来具体表现:一、舞蹈的造型美,是一种以人体为主要内容的形式美。舞蹈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各种信息、情感和思想交流,而舞蹈作品中的形象,就是该作品在展现时所呈现给观众的具体的形态和意象的总和。造型美是舞蹈艺术美感的基础,舞蹈既似雕塑,因而有“活动的雕塑”之称。舞蹈的动作造型并不是简单的生活动作,是经过艺术家进行艺术加工后的造型性“舞姿”,正是这些优美造型的舞姿,按其表达内容的需要,通过舞蹈动作过程连接起来,成为传情达意的“语言”去诱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就像在文物中的舞俑,表现舞蹈的壁画以及今天的舞蹈速写、摄影等都选取了舞蹈动作中最美、最典型的舞蹈静态瞬间。比如出自于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的舞蹈彩陶盆,在盆的圆形内壁上绘着三组五人连臂舞蹈图案,生动反映了新时期时代羌人的舞蹈娱乐形象,人们借助手舞足蹈的形式,把想象的、观念的、整合着多种文化因素的东西化成形象的、象征性的舞蹈动作来叙述对生命及自然规律的认知。还有,由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先生创作的男子独舞《海浪》,表演者用臂膀模仿海燕的翅膀,彷佛是抵过大海的浪峰一般,双臂一会儿柔若春柳,一会儿又棱角分明;同一双臂又形象地模仿翻卷的、柔软的、滚动的浪花,时而风高浪涌,时而落地有声。在《海浪》里,人们能够充分感受到舞蹈语汇所特有的视觉形态冲击力,这就说明了舞蹈造型是观念的外向化,人们籍动作达到美好愿望,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二、舞蹈的动态美,能让人产生一种超越现实的感觉,原因在于舞蹈中的人体动态主要是超乎平常人的人体动态,舞蹈演艺人员通过培训,获得较之普通人体更强的能力。当舞蹈者通过,轻捷的跳跃、急速的旋转来创造超乎常人的人体动态时,我们就会在一种超现实的感觉中感受到这种理想的动态美。舞蹈是有形可见的,内在激情通过动作语言予以表达,流动持续。读柳永的词《柳腰轻》,从他描写的舞姿中,我们就能感受到这一点,如“倚清风,佩环微颤,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客千变。”一开始是轻妙歌舞之状,乐曲渐终,檀板催柏,而其舞步亦由缓转急促,彩袖轻垂、莲步急趋、快慢交错、或进或退、奇幻千变,可见舞姿的变化多端。可是,在词中并没有直接描写眼睛的神态,眼神是受舞蹈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驱使表达的结果,是情感的流露,再加以婆娑的身姿和优美的舞姿,使舞蹈美达到了美的顶峰。

三、舞蹈的节奏美,是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舞蹈作品中,音乐与舞蹈是难舍难分的,它通过音乐塑造的时空和舞蹈形体动作逞珠联璧合状。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对于音乐和舞蹈这一类表情艺术来讲,节奏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把节奏看作是表情艺术的生命力。在舞蹈表演中,动作的基础就是节奏,节奏同样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舞蹈节奏通常表现为人体的律动,即人体动作的力度强弱、速度快慢、以及动作幅度能量的大小等。因此,舞蹈节奏也常常体现为人体动作的韵律美,没有成功的韵就没有完美的舞蹈,而节奏正是它们结合的纽带。用现代舞蹈家玛丽·魏格曼的话说:“音乐家在数拍子,舞蹈家也在数拍子,音乐家是沿着音乐线数谱,而舞蹈家是通过动作的节奏来记数的。”舞蹈节奏是时间的格式,是动作的力度、速度、幅度的变化,是“本于心”的内在内容,是作用于大脑皮层有“意味的形式”。舞蹈的节奏是在肢体语言的变化中,转化成特有的高级艺术语言形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总而言之,舞蹈节奏中的“力”有着“情”的强烈因素,舞蹈节奏的“情”有着“力”的广泛含义,力随情而发,情因力而形成,在节奏中形成的合力铸造出了舞蹈艺术的审美精神。

四、舞蹈的神韵美,简单的说就是舞蹈的身韵和气息的结合。神韵美绝对不是单纯风格、单纯形式、单纯技巧,更主要的是要表现人的精神中最宝贵的东西。要表现一种意境,一种神韵的美,在舞蹈中特别要注意精、气、神,尤其要特别注意眼睛的传神。强调表演过程中意到、气到、神到、手到、眼到、心到。每个动作的表现、造型,不光是形态,更重要的是神态。要有精神的贯注,才有生命力的体现。对于中国古典舞而言,无论是一个掌 或是剑指,或是拉个山膀、提襟或冲掌等,都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神韵,即形神兼备。舞蹈以动作作为载体,动作则以情感为依托,那么韵律就与气息动作气脉相连,犹如运笔行书般气脉贯于一线,就能使舞蹈产生秒不可言的韵律美。

以上是舞蹈艺术中的形态,下面就说说舞蹈的意境。一件成功的舞蹈作品,总会令人赏心悦目,能给观众情感上的震撼,一句话“有意境”。舞蹈作品的意境,从字面上解释,意是指作品所表现的感情和思想;境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是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共同创造的多层次、整体的、动态的空间意象,是作者得于心、观者会于意的产物,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超越言象之外,体现整体意境、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美的意境不但需要独特的创造性,还要注重其中的闪光点,于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舞蹈作品就脱颖而出了,既起到了深化作用,也调动了观众的想象力,使之有着身临其境的感受。当舞者的意境达到这种境界时,作品才容易被观众所接受并受欢迎。

舞蹈的意境有很多。首先就是舞蹈的心态意境,所谓心态,就是指人们心理活动的状态。就比如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表达舞者内心感情的阐述。

第二、舞蹈的生态意境。舞蹈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原始状态起,就利用各种物体击打出各种节奏,从而随着节拍舞动来传情达意。这就是最初的舞蹈与音乐原始状态的产生。在这里,音乐和舞蹈巧妙融合在一起,好的音乐衬托出好的舞蹈,好的音乐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使观众同时从听觉和视觉两条审美通道体会到由自然、社会和文化所构成的感与美的追求。

第三、情态意境。顾名思义情态就是“情”和“景”的融合。情世人所为;景是客观存在的。由两者综合形成了动态情境。当人和景融为一体时,更在其中自然结合,起到承上启下妙笔生花的作用。所以,在舞蹈中,意境美是舞蹈的灵魂,用“心灵的眼睛”去体会形式美中所蕴含的情绪与意境,去欣赏只有舞蹈才能呈现出的情感符号,大凡具有意境的舞蹈佳作,我们时常会听到诸如“像一首抒情诗”或“像一幅美妙写意的画”之类的赞美之词,这说明人们在有意无意间已经将诗情画意作为衡量舞蹈品味标准,将历史形态与意境这两对相生相对的虚实关系融入到舞蹈作品中,让人不知到底身在何地。

以上是我對舞蹈艺术中的形态与意境的浅解。众所周知,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呈现着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它必须用生动传神的舞蹈语言塑造出生动的舞蹈形象,还要注重场面来丰富舞蹈变化的和谐,并且还要借助服饰、道具、灯光、舞美设计,特别是音乐的烘托渲染形成多层次的美感效应,综合体现多方面的舞蹈美感视觉。世上情意无价,而使人的情感得以升华的就是舞蹈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舞蹈又是流动的时间艺术,但又靠人体语言的动作创造空间,使之朴实的灵魂藉由舞蹈的律动表现内心世界,故而展现人们真、善、美的情感,一举手,一投足,都代表着永恒与旺盛的生命力。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舞蹈与人类的生存现实都存在着本质上的关联,人们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的陈述,除了反映内心情感以外,还可以通过舞蹈形式迅速了解一个国家或地方的民俗民情和文化差异,这就是舞蹈所提供的附加价值所在。舞蹈艺术,是在不断的追求和探索中获得感悟,在掌握了舞蹈本质要求前提下,进一步去探寻其审美特点和规律,带给观众美的享受。

舞蹈艺术在杂技表演中的作用 篇7

一、舞蹈艺术与杂技的联系与区别

杂技与舞蹈艺术二者相互联系, 也有区别。杂技与舞蹈同属形体运动的艺术范畴, 它们都使用人体作为载体, 靠肢体与相应器官的柔韧、灵敏度来完成, 二者在发展历程中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如舞台上的蒙古舞蹈中的顶碗、东北秧歌中飞手绢等舞蹈所使用的道具以及特技, 都带有杂技的影子, 而杂技表演在风格韵律、形体特性以及形态动作上有舞蹈的影子。

杂技表演险中寓美, 通过人体的技巧来创造奇迹, 通过挑战极限来表现人类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真实本领与超常能力, 强调的是力与勇、巧与智的英雄主义品质。但是杂技艺术也因此具有局限性, 当各种技巧与难度达到一定极限后, 人类暂时无法超越, 那么其可观赏性就大为降低, 除了数量增加或高度增加等手段外, 无法应用更多的手法来表现生活、反映生活, 其创意和构思也就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为了扩大杂技艺术的表现力, 必须借鉴其它艺术的要素, 扬长避短。而舞蹈是一种流动的、多维活动的、寄予情感的变化的人体艺术, 相对擅长塑造人物形象, 着重表现人物细腻的情感并、鲜明个性以及相关剧情发展的展现。

二、舞蹈艺术在杂技表演中的作用

( 一) 舞蹈艺术可以增强杂技的艺术感染力

杂技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合理融合, 可以增加杂技艺术的形式美, 使演员的艺术表现力和节目的技巧感染力得到充分展示。如大连杂技团的杂技剧《玉兰·爱的世界》, 以寓意美好的中国“玉兰”为象征, 以全世界、全人类对“和平、和谐与爱”的渴望为主题, 赋予中华五千年文明以国际化的现代解读, 融合了音乐、杂技、芭蕾、现代舞、体操、高空特技和多媒体特效等多种艺术形式, 呈现出一一场视听盛宴。多媒体特效映出宇宙银河系、烈火、海水、冰川等3D影像, 让人们仿佛回到了远古, 见证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杂技演员用高超的舞技诠释着人类对和平、和谐与爱的渴望, 剧中以电子合成的现场演奏方式, 同时融合中国乐器二胡、古筝等元素, 将大家熟悉的《茉莉花》夹杂其中, 让人们在危急中重燃希望之火。一个杂技节目要想成为经典, 除了要有精湛和高超的杂技技巧外, 还要在表演中借鉴其它艺术样式如舞蹈等, 从而赋予杂技更多的思想与文化内涵。

( 二) 舞蹈艺术有助于拓宽杂技题材的选择范围

传统杂技的题材多是从日常物品中寻找灵感, 在进行提炼、加工之后, 使其转变为杂技演员发挥技巧、凸显能力的道具, 从而使观众产生惊奇感。而舞蹈艺术也是采用人体的动作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 但在追求技巧的同时, 更注重内在的表现力, 通过塑造柔美、典雅的形象, 将丰富的情感、深刻的人文内涵传递给观众, 其表现范围和选择题材相对宽泛。多年来, 杂技艺术工作者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 吸收舞蹈艺术的特长, 创新了许多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风貌的优秀杂技节目, 如“狮子舞”“抖空竹”“顶碗”“转碟”“滚杯”“蹬板凳”等, 将舞蹈和技巧有机结合, 美化了杂技艺术, 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 三) 舞蹈艺术有助于提升杂技表演中人体动作的审美性

演员是综合艺术的体现者, 任何舞台艺术手段的运用, 都必须通过演员的表演体现出来。舞蹈与杂技的共同特点是通过人自身的形体动作来完成各种技艺, 二者各有所长。在杂技节目中, 舞蹈并不独立地表现自己的优美, 而是要为烘托杂技的美、升华杂技的文化内涵而服务。在杂技节目中, 杂技是主体, 舞蹈的创作与运用要遵循和符合杂技的规律, 舞蹈要根据杂技节目的构思立意与技巧动作的衔接来恰到好处地表达内容、烘托技巧, 需要和杂技的主题立意融为一体, 而不是硬性的拼接、堆砌、套用来喧宾夺主和哗众取宠。杂技借鉴舞蹈的目的就是为了既发挥舞蹈的艺术魅力, 也烘托出杂技艺术的品格, 从而塑造美的形象, 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在一切艺术中, 对艺术美的感受首先在于艺术创造者自身。一个优秀的演员既要深刻理解杂技的惊险之美, 也要感悟舞蹈的温柔之美, 并将这种内在的感悟转化为外在的动作来展现, 才能较好地使自己的形态、动作、体态、技巧与舞蹈美交织于一体, 体现出具体情景和表达意图, 表现节目的意境和境界。

摘要:杂技与舞蹈相结合成为杂技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舞蹈为杂技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舞蹈有助于增强杂技的艺术感染力, 有助于拓宽杂技题材的选择范围, 有助于提升杂技表演中人体动作的审美性。

舞蹈中的表演艺术 篇8

一、使学生掌握表演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学生学习并掌握舞蹈表演技艺的规律, 有助于加深对舞蹈表演基本技术的理解, 有助于指导舞蹈表演实践。在舞蹈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授课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要结合舞蹈表演技术训练讲授理论知识。在表演技术训练的基础上, 学生有了一定实际感受, 教师可讲授如下内容:舞蹈表演艺术与生活, 怎样观察生活、积累生活;舞台情感的性质、特点及其一般规律;舞蹈表演的艺术特征及舞台情感的体验方法;心理素质;内心情感同外部动作的关系;节奏与气氛, 心理节奏、形体节奏与音乐节奏;什么是感觉;人物形象的构思和塑造;民族传统表演艺术的继承与借鉴等。

二、表演技艺训练

舞蹈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 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舞蹈表演是艺术性、技巧性、科学性相结合的体系, 内涵丰富。舞蹈者只能用表情、动作、造型和各种技巧等手段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舞蹈表演对身体技能的要求十分严格, 不经长期艰苦的基本训练, 就无法进入创造实践。因此, 在舞蹈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表演技艺的训练, 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掌握舞蹈表演的技术技巧, 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从而深刻体验舞蹈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并通过外部动作表现作品情感和主题, 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为之动容。舞蹈的技术技巧的训练与一般身体锻炼不同, 因为舞蹈动作必须负荷思想、传达感情、塑造性格, 为表现作品的主题服务。舞蹈技术技巧有多种表现形式和表演手段, 不仅包括动作技巧, 还包括气息、神韵和表情、情感投入等。首先, 掌握动作技巧, 动作要规范。学舞蹈时, 基本功是必须掌握的, 学生要掌握各种动作技巧, 动作要规范, 不然一旦形成不规范的动作, 再改就难了。其次, 动感气息。气息对舞蹈来说尤为重要, 不会运用气息, 跳舞就没有动感, 没有起伏, 呆板难看, 舞韵就体现不出来。再次, 神韵和表情。表情是肢体语言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跳舞时如果绷着脸, 再熟练的动作, 再优美的线条, 给人的感觉也是无情感、无味道的。神韵是体现舞蹈美感的要领, 眼神和面部表情也能体现舞韵。最后, 情感投入。舞蹈表演中的情感投入影响着舞蹈的神韵, 情感投入恰到好处能提高舞蹈的观赏性。学生对舞蹈作品要有很好的理解, 并要带着感情跳。社会阅历越深, 对音乐和作品的理解越深, 就能很好地投入情感。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舞蹈作品, 在舞蹈表演中投入情感, 表达情感。

三、心理素质和体验技巧训练

高度适应、可塑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体验技巧是舞蹈演员“情动于中”的保证, 内心情感是外部动作表现力的内在基础。在舞蹈表演教学中, 每个部分的训练都离不开心理素质、体验技巧。舞蹈表演具有音乐性、舞蹈性、虚拟写意性等特征, 不仅表现在外部技术上, 也表现在内部技巧上。首先, 舞蹈表演的音乐性要求演员要理解乐曲, 对乐曲中的情感、意境进行深刻体验, 体验得越深刻, 跳舞时乐感越好。所以, 舞蹈表演的乐感包含着体验技巧。其次, 舞蹈表演中, 情感的发展和动作的完成都有一个过程, 动作过程既起稳定、体现情感的作用, 又起孕育、激发和推动情感的作用, 因此, 舞蹈表演的舞蹈性要求演员掌握在舞蹈动作中体验情感、发展情感的方法与技巧。舞蹈表演的虚拟性、写意性特征要求演员的舞台情感具有诗情画意的色彩, 有既“空灵”又“充实’’的心理素质以及凝炼、深化与升华舞台情感的能力。心里素质、体验技巧训练, 并不是单纯的内部技术训练, 它是着眼于心理素质、体验技巧的一种内外结合的训练, 主要包括想象、意识、心境的单一练习;真听、真看、真想的单一练习;在音乐中训练想象、专注、体验、感受能力;在音乐舞蹈中训练真听、真看、真想、行动、判断、交流、组织内心矛盾、内心独白、内心节奏等;体验、发展舞台情感的能力与技巧训练;训练“动中静、静中动”“虚与实”“美与真”的心理素质及凝练、深化、升华舞台情感的能力;创造舞台节奏、气氛的方法与技巧;内心节奏、形体节奏的突变与渐变的技术方法;正确把握演员与角色, 演员与观众, 感受力与自制力, 情感与动作、呼吸、意识、韵律的关系。

四、表演技能训练

艺术来源于生活, 舞蹈是表现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的。生活是广阔的, 人们的思想情感及其外部表现形式也千差万别。而在舞蹈教学中, 我们要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舞蹈表演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第一, 眼睛表演素质训练。准确凝炼的眼神可以有力地增强演员对角色的信念, 推动角色情感的发展, 增强动作的语言性和感染力, 在全身的动作中起领补和拢补的作用。眼睛的表演不但取决于内心体验的准确性、深刻性, 而且有赖于眼睛的表演技能。在舞蹈教学中, 眼睛要同音乐、动作相结合训练, 还要从生活中捕捉眼神, 提炼眼睛的表现手段, 要注重“眼灵精用力, 面状心中生”, 避免面部表情脸谱化。第二, 手部表演素质训练, 舞蹈表演的精髓在于手部的姿势。只有通过手来表现舞蹈之美, 才是最为经典和优美的。无论是纤细的兰花指, 还是刚劲有力的拳掌, 都能表现出舞蹈之美, 让人领悟舞蹈的内涵。舞蹈的手部表演训练包括手、臂的意识、能力训练和手、臂表演素质训练:各种指法练习。第三, 步法表演素质训练, 包括步法的意识、能力训练和步法表演素质训练。表演技能训练要始终同内部技术训练相结合, 使学生理解如何通过外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 掌握“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技术和规律。

五、感觉训练

舞蹈演员在舞台表演中的感觉是他们在生活的基础上虚构的“物质世界”作用于心理感官所引起。舞蹈演员怎样才能在表演中获得良好的舞蹈感觉呢?比如, 演员对花、鸟的视觉是演员想象中花、鸟的具体形象的刺激所引起的, 对声音的听觉是演员想象中具体的声音形象的刺激所引起。因此, 从根本上说, 舞台上真实美好的舞蹈感觉是演员在生活的基础上再创造的结果。在再创造的过程中, 演员没有良好的心理感觉就没有良好的形体感觉。宗白华:“所以一切美的感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行心灵的映射, 是无所谓美的。”此外, 感觉是具体的, 而不是抽象的, 是可知的, 而不是不可知的, 是干变万化的, 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 在舞蹈教学中, 教师要训练学生在舞蹈表演中避免千篇一律的抽象感觉, 要去追求真实具体的舞蹈感觉, 也应力求体现特定的情感色彩和丰富感觉的色调。教师要通过感觉训练, 使学生对舞蹈感觉有正确的理解, 锻炼学生捕捉心理、形体感觉的能力。

六、观察生活的能力训练

生活是舞蹈表演艺术创造的源泉, 如果舞蹈表演脱离生活, 便会“千人一面”, 缺乏个性和创造性。因此, 在舞蹈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生活, 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并勤于思考, 有所感悟, 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得艺术养料。首先, 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兴趣和习惯。有了兴趣和习惯, 学生才能自觉地去观察、体悟生活。其次, 教师还要使学生了解观察生活的内容, 掌握观察生活的方法, 引导学生直接或间接地观察生活。观察生活的内容很广泛, 包括人物、动物、景物、事件等一切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学生可以有题目、有针对性地观察, 也可以自由观察, 还可以结合舞蹈表演技术训练进行观察, 从生活中寻求依据。学生通过观察从生活中获得的感悟是最生动活泼的, 是对舞蹈表演很有帮助的。

七、艺术思维和艺术创造的能力训练

各类艺术精品都是高超而巧妙的艺术思维和艺术创造的结晶。在舞蹈教学中, 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使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舞蹈小品训练是培养学生艺术思维和艺术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包括写实的生活小品、写意的舞蹈小品、单人小品、双人小品、多人小品、即兴小品、模仿小品、情节型的舞蹈小品、情态型的舞蹈小品等。开始从单人写实的生活小品入手比较合适, 它是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初级教学步骤。在写实的生活舞蹈小品训练中, 要着重于捕捉题材、小品构思、形象构思、安排细节、层次结构、小品命名、表演处理等环节, 锻炼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概括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 并获得表演的真实感、信念感。进入舞蹈表演小品训练后, 要进一步训练学生如何从生活中捕捉虚拟写意性的小品题材, 如何寓意构思, 如何处理虚实关系, 如何分析理解乐曲, 如何根据乐曲结构小品, 如何在生活的基础上提炼、规范舞姿动作技巧, 如何处理调度画面, 如何安排层次、节奏、高潮、开头、结尾的艺术处理等。这些训练内容和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艺术创造的能力。训练中, 教师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尽可能不代替学生的创造, 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勇气和创造能力。

此外, 还要进行成品训练。成品训练着重锻炼学生对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人物形象的构思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各种内外部技术塑造舞蹈艺术形象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舞蹈作品进行成品训练。

总之, 舞蹈表演艺术是演员创造角色形象的艺术。舞蹈演员的基本功训练结构是根据舞蹈演员所需要的技术结构而确定的。基本技术重要包括内部技术与外部技术。长期以来, 舞蹈教学的基本功训练多侧重于外部技术训练, 内部技术训练比较缺乏, 内外结合的表现力训练也不够全面、系统, 不能很好地适应舞蹈表演的技术要求。有效地进行系统的舞蹈表演基本功训练, 教师就要研究每一个舞蹈表演元素及其技术方法, 并寻求最佳训练途径、手段, 通过一系列教学步骤、方法, 使学生从根本上懂得每个元素、技术、技巧的来龙去脉及其内在联系, 掌握其技术方法和规律。教师要让学生练好基本功, 掌握舞蹈表演的技术技巧, 并学会观察和体悟生活, 在舞蹈表演艺术中对角色形象进行总体构思, 并通过对角色的情感体验而形成角色情感线, 把各种舞蹈技术因素穿织起来, 进行艺术创造, 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

摘要:舞蹈表演是舞蹈演员以其掌握的舞蹈动作、造型和技巧能力, 结合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手段, 将作品的思想内容转化为可视可感的舞蹈形象, 是舞蹈演员对舞蹈编排艺术构思的创造性舞台体现。舞蹈演员应具备较全面的艺术素养、创造性和表现力。因此, 在舞蹈教学中应加强舞蹈表演基本训练, 包括舞蹈表演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育、心理素质和体验技巧训练、表演技能训练、感觉训练、观察生活和积累生活的能力训练、艺术思维和艺术创造的能力训练、成品训练等。教师要研究每一个舞蹈表演元素和技术方法, 有效地进行系统的表演基本功训练, 寻求最佳训练途径和手段, 培养学生创造角色形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水平。

舞蹈中的语言艺术 篇9

我们知道, 原始歌舞是诗词、音乐和舞蹈的结合, 现代的舞蹈艺术为什么不能有更多的语言因素参与呢?事实上, 有许多理由可以把舞蹈动作与语言艺术结合起来。西方的现代舞蹈家们已经重新认识了语言的功能, 他们大胆探索语言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在国内, 除了歌舞结合中的歌词之外, 以较单纯的语言形式参与舞蹈表现的作品还不多见, 这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开发。

在国内的舞蹈作品中, 语言与舞蹈的结合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 语言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歌编舞以歌编舞, 舞尽曲意。歌编舞是以歌曲的旋律、风格和歌词的意境为基础创编的舞蹈。语言在这里是以歌词的形式出现。歌词加上音乐的翅膀, 使歌声在所有乐声中最富于表情和魅力。用歌声作为舞蹈的伴奏最为自然、和谐。所以, 用歌曲编舞这种形式极为多见, 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当然, 其中自然少不了歌词这个语言因素的作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 往往成为舞蹈创编者选择的对象。有的直接选用完整的歌曲, 有的把歌曲作一些改变;有的选择歌曲的一个片断, 有的则重新创作一首或一个歌曲片断。

2 语言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

1) 歌伴舞是以演唱为主、舞蹈为辅的表演形式。

它的特点是歌舞结合密切, 歌词比较朴实、通俗易懂, 歌词的语言音调和音乐曲调结合紧密。它的舞蹈动作比较简单, 只是为了烘托气氛。这种形式以通俗歌曲和流行歌手的表演为多。

2) 说、唱、舞这种表演形式在90年代越来越普及。

表演者一边舞蹈一边用快速多变的节奏和抑扬高低的音调配合着音乐喊说出较长的语言段落, 然后再以边唱边跳的形式把同一语言段落表演出来。用词大多表述简单、具体的事物或直接表达情绪和感觉。重要的歌词常处理为重音, 并常以切分音的节奏出现。歌词一般不用抽象、费解的文字, 尽量选用易于快速理解的语言。音乐一般根据语言本身的节奏和音调进行夸张和强调, 大多采用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组合搭配。有时语言的选用并不是为了它的内涵, 而是为了其动听的节奏效果。

3) 号子加吆喝劳动号子在舞蹈中的使用较为多见, 效果很好。

它可以让观众迅速理解舞蹈表现的内容, 明确舞蹈动作的表现意义, 通过号子声还可以告诉观众关于舞蹈表现的地域和地方特色等等。号子很容易配合舞蹈动作, 烘托气氛, 把情绪推向高潮。除了号子外, 短短几个字的吆喝声对舞蹈表现也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手段。如一声“过年了!”可以马上把你带入春节的环境和气氛当中。一声具有地方特色的吆喝, 可以让观众知道这是哪个民族, 是山区还是草原, 是塞北还是江南;也可以告诉你是什么节日, 或是什么样的场面。这种声音对烘托某些特别气氛十分有效, 颇引人入胜。除以上所说的创作和表演形式外, 还有一些尚待开发的新的创作方法。

3 语言参与舞蹈的新方式

1) 配解说利用解说词介绍背景, 贯穿剧情。语言在这里的功能是提供时间、地点、年代、人物及其目的等背景信息。舞蹈艺术长于抒情, 拙于叙事, 所以解说词中不要有评论感情的内容, 把感情的表现留给舞蹈去发挥。事性的特定内容或环境, 舞蹈难以说清, 可以交给语言去表达。为了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凡是动作性强的内容应一律留给舞蹈来完成。解说词不必细说事情是怎样做的, 或人们是怎样想的, 只需介绍一下地点、人物和身份就足够了。利用解说词还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 把情绪推向高潮, 或制造一种激动的气氛。所以, 解说不仅可以安排在开始, 也可以用在结尾, 或高潮部分。使用解说词一定要帮助观众加深理解背景材料。解说要简明, 不能压倒舞蹈本身, 或过分地凌驾于其他因素之上。

2) 加吟诵由单人或男女两人有节奏地吟诵诗文, 烘托气氛, 表达感情。可以根据舞蹈内容选择或创作一节诗文, 语言要易于理解, 富有韵律感。要保证观众能够听清、听懂。朗诵的配乐音量要弱或不配乐。

3) 加对话表演者利用对话直接交流, 可以明晰地介绍人物关系和情绪, 帮助观众了解舞蹈内容。这种形式在国外的舞蹈创作中已有尝试, 在国内还是一个尚待开发的领域, 这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挖掘。

4) 插科打浑使用幽默滑稽、妙趣横生的语言, 或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音调, 配上相应的舞蹈动作, 可使二者相得益彰, 情趣盎然。二者的结合给观众带来轻松愉快的美感。这种形式可用在群众性的舞蹈表演中。

语言和舞蹈的结合方式还远不只这些, 有许多新的结合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开发。我们在运用二者的结合时, 必须充分了解和正确区分语言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异同, 既要发挥各自的特长, 又要使二者有机地结合, 相得益彰。语言和舞蹈最主要的差异就是时间拍节的不同。语言可以很快地把一些意象送到观众脑子里, 而且严谨精确。而要求舞蹈演员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这些概念和内涵传达给观众却是不可能的。所以,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是要注重语言的易懂性, 避开艰涩难懂的语言而寻求一些较为舒缓简单的词句;删掉某些词句或段落, 改变语法结构, 只保留最关键的词句, 这样才易于观众理解。二是要仔细选择最有特色的语言, 以体现其易懂性。无论是说还是唱, 传进耳朵的声音要清晰可辨, 标准是让听众毫不费力。

编导不能受充满想象力的优美诗篇的诱惑, 把它们引入舞蹈艺术之中, 以为越多的想象力便会产生越多的神奇力量。人们可以从书本中随意地反复吟诵, 最大限度地品味它的美妙。而在舞蹈过程中, 当观众要想在嘈杂的音乐声中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词句时, 他们多半会茫然若失。所以, 语言必须简炼, 有些适合语言表达的内容, 单靠舞蹈不可能完成, 那就要放手让语言得到尽情发挥。反之, 有些内容用舞蹈表现反比语言更快。只要把握住这些基本原则, 从效果出发, 大胆创新, 定会创作出大家喜闻乐见的舞蹈作品。

摘要: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 舞蹈与其它综合艺术有许多共同点, 也有不同点。在歌剧、音乐剧、戏剧、合唱音乐等舞台表演艺术中, 语言因素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 而在舞蹈艺术中, 语言艺术却很少参与。从艺术发展的规律看, 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结合是一个自然的趋势。着重讨论语言与舞蹈结合的形式, 探索和发展语言和舞蹈的结合方式。

关键词:舞蹈,语言艺术,舞蹈创作,舞蹈表演

参考文献

[1]于平.中国舞蹈艺术[M].

[2]于平.舞蹈评论教学[M].

[3]隆荫培, 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

舞蹈中的艺术材料 篇10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中的人体动作, 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 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 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所以, 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 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 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 以表达舞蹈作者 (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 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另外, 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 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 (舞台或广场) 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 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 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 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 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

人体的存在及其游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境域下, 舞蹈的选材、表现主题及表达的思想情感等各不相同, 它的存在与发生具有社会性。舞蹈自身所持有的社会性, 单从舞蹈本身, 我们难以直观。我们需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境域中加以关照, 才能获得某种社会性。不同的舞蹈作品相关于特定历史境域中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状态和技术水平。原始舞蹈 (狩猎舞、劳动生产舞等) 敞开的是一个茹毛饮血, 人类与大自然、猛兽搏斗, 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远古时代, 而盘鼓舞、巾舞等的出现则是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世界的反映, 软舞、健舞及龟兹乐舞展示的乃是一个国力强盛、社会充盈、外交发达的社会世界。

舞蹈与音乐一样, 是动态的表情或表现艺术。舞蹈是用规范化了的有组织有节奏的人体动作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它把人体作为艺术材料, 通过有组织有变化的节奏动作和姿态等来构成舞蹈美的形象。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 人们创造了各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的主要区别就是各有其独自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文学的物质载体是语言、文字;美术的物质载体是纸张、画布、颜料、油彩, 它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色彩、线条、构图和造型;音乐的物质载体是声音;戏剧的物质载体是人们在舞台上的行动 (表演活动) , 除舞剧外, 主要以语言、歌唱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电影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的表演通过科学技术的方法摄制在胶片上, 用电光在银幕上放映出来;曲艺的物质载体是一至二、三人在舞台上的表演、其主要表现手段是说和唱。杂技和舞蹈有着共同的物质载体--人的身体是其主要的艺术表现工具, 多数杂技品种和舞蹈一样, 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杂技也是一种表演艺术, 演员也塑造一定的角色, 但是它不像舞蹈那样着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发展过程, 一般不具有情节事件, 而是通过高难度的技巧表演, 表现出一种概括性的勇敢、坚毅、智慧的品格力量。因此, 杂技具有更多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艺性, 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 但是, 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

舞蹈区别于其它艺术门类的最大不同点在于, 它是以展示心灵与情感世界为宗旨的人体文化, 且具有以人体本身为质料的特性.舞蹈是人类历史最悠久的艺术门类之一, 它“以人体为质料, 以动作姿态为语言, 在时间的流程中以占有空间的形式来表达思想与情感”。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上古时代, 她就充当原始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她的起源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劳动而产生的。舞蹈的构成被归纳为三大要素:动作 (空间) 、节奏 (时间) 、表情 (感情) , 缺一不可。舞蹈的艺术特征是在一定的空间 (舞台、场地) 和时间 (一定的音乐) 内用身体动作表达感情的艺术。动作、节奏和劳动是密切相关的, 不管是哪一种劳动, 在人类组织散漫、生活不安定的境况下, 需要有一种社会感召力使大家团结在一起, 舞蹈就是具有这种感召力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狩猎还是战争, 都是整个部落一起行动, 所以原始舞蹈总是集体性的人的手脚总是要活动的, 手用以拍打, 脚用以踩踏, 在某种劳动动作的连续重复过程中, 就产生了有规律的节奏, 再伴以呼喊或敲击木棍、石块, 最原始的舞蹈就出现了。在原始部落里, 舞蹈具有全社会性。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是人体动作。当然, 她所要求的不是自然形态或单纯生理状态的, 而是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 经过美化的极富于感情色彩的动作。也是这种艺术手段上的特征, 决定了舞蹈是“长于抒情, 拙于叙事”的。

(太原理工大学)

摘要:舞蹈把人体作为艺术材料, 通过有组织有变化的节奏动作和姿态等来构成舞蹈美的形象。舞蹈是用规范化了的有组织有节奏的人体动作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

体育舞蹈中的美学艺术教学 篇11

【关键词】体育舞蹈; 美学; 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Abstract】Sports dance is a kind of sports with the art of flexibility and rigidity, which has been deeply loved and followed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sports fans. Sports dance has a very special artistic expression, which gives people a kind of beautiful enjoyment. From a professional point of view, it can help people establish positive aesthetic standard, cultivate the body coordination, form art human feelings and enrich people’s spiritual world. In this paper, the art of aesthetics rendering in sports dance is objectively descript. It highlights the need to focus on art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process of sports dance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applied in sports dance teaching process, so a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s.

【Key words】sports dance; aesthetic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effect

引言

体育舞蹈是一种融合了多种艺术美于一身的体育项目,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专业技术为人们呈现一场极具感官的视觉盛宴。体育往往带有竞技的色彩,舞蹈又具有柔美的特性,而体育舞蹈融合两者的优点,通过连贯的舞蹈动作,将力与美完美地结合起来,将舞者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观众,它是运动、艺术与灵魂三者间经激烈碰撞进而相结合的产物。

1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上网搜查法、关注舞讯网官方微博以及最新赛事了解到最新动态,通过多角度,对体育舞蹈中的美学进行研究。

2研究结果

2.1体育舞蹈中的美学艺术呈现

体育舞蹈凭借舞者优美的舞姿,仿佛描绘出一幅万千变幻的画面,通过极具色彩的呈现形式,带给人们以无尽想象空间的艺术享受,它是一种独特美学艺术的展现。

2.1.1体育舞蹈的含义

体育舞蹈又称国标舞,是一男一女搭配完成的舞蹈艺术。体育舞蹈每支舞种都有它独特的舞蹈风格。男女两人在完成这些舞蹈动作的过程中,能够将舞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展示给观众,是一项艺术和灵魂交相辉映的舞蹈艺术表演〔1〕。

按照体育舞蹈的分类标准、舞蹈特点及不同的技术含量,可以将其分为标准舞和拉丁舞两个类别,其中,标准舞又称为摩登舞,包含的舞种有狐步、华尔兹、探戈等几个看似相似但技术动作和风格截然不同的舞种;拉丁舞包括恰恰、桑巴、伦巴等几个舞种〔2〕。每个舞种都配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再通过不同的舞步呈现出迥异的舞蹈风格。另外,体育舞蹈对服饰、妆容也有具体要求,体育舞蹈的服饰都很华丽。舞者穿着昂贵的舞蹈服饰,伴着不同风格的舞曲,通过男、女二人的动作、技术及舞姿,向人们展示体育舞蹈的艺术特点,将舞蹈动作和音乐旋律相融合,伴随着各舞种的音乐节拍,张弛有度的身体表现,收放自如的舞台魅力,将舞者的内心活动融进舞蹈动作中,通过舞者肢体展现得淋漓尽致〔3〕。

2.2体育舞蹈中的美学艺术表现

2.2.1形体之美

体育舞蹈作为一个舞种的分支,同样也是运用健美的体魄为人们展现出身体和艺术的美感。关于体育舞蹈舞伴的选择,男性多为健硕挺拔,女子相对而言娇小纤瘦,这样的搭配,让刚与柔形成极大的反差,凸显体育舞蹈艺术独特之美。

2.2.2姿态之美

姿态之美通常是通过女性舞伴的角度呈现出来,男性舞伴起到带动与协调的作用。体育舞蹈的女性舞者运用灵活的肢体语言表达,凸显气质与柔美,同时能够将心理活动融入音乐中迸发,有张有弛,优雅大方。

2.2.3精神之美

当一项体育运动的精神内核与艺术表现融为一体时,就能够体现出其精神之美。体育舞蹈通过舞者的舞台表现力与特殊的服饰、乐曲等的共同作用,让其精神之美完美地呈现给观众,获得精神上的极大共鸣,这种舞者与观众间灵魂的契合是其他体育运动可望而不可即的。体育舞蹈既是一种体育运动,让人们通过运动来强身健体,它同时又是一种艺术,人们沉浸舞蹈之美的同时,在其潜移默化的作用之下,养成穿着整洁、朴素的习惯,培养人们端庄大方的艺术气质,让身段愈发凸显美感,例如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出来一个人是否学习过舞蹈,因其具有独特的体态与举止,坚持练习体育舞蹈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培养人们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自尊自强的坚韧品格。在舞蹈的同时给人们深层次的精神享受,其彰显的精神美也是我们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4〕。2.2.4健康之美

经常有规律地进行适量体育运动是人们公认的养生保健常识。体育舞蹈同样能够让人得到一种健康之美,令男性舞者强健体魄,令女性舞者身形健美。另外,体育舞蹈以其独特的韵律感与艺术享受氛围,能强化人体肾脏、肺部等器官的功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体育舞蹈能够愉悦身心、健康体魄,何乐而不为呢?

2.2.5服饰之美

人靠衣装是有一定道理的,衣装是人体外在美的主要体现形式。在体育舞蹈中,雍容华贵的服饰妆容结合舞者健硕的体魄与气质将艺术完美地呈现给观赏者。

2.2.6动作之美

体育舞蹈在其分解动作中,以其专业的技术和造型呈现出舞蹈动作的美感,并且通过肢体的协调、音乐的融合性,将一个个的分解动作形成统一连贯的艺术动作组,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舞者肩颈与四肢配合的默契,让人感觉到舞者自身对艺术的热情投入,进而带动观众感同身受。

3体育舞蹈的美学艺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1体育舞蹈教育者的重要性

3.1.1随着体育舞蹈艺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加深了对于体育舞蹈艺术的关注与研究,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体育舞蹈的队伍中来,可谓老少皆宜的一种全民运动项目。作为体育舞蹈的专业教育者,要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分析体育舞蹈,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挖掘体育舞蹈的核心价值,让这种艺术形式更完整地传承给后人,并在时代的变革中,不断创新与发展体育舞蹈项目,让艺术之美扎根于学生的心灵,通过年轻个体的孕育与训练,让体育舞蹈日益完美。所以,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

3.1.2体育舞蹈教练要确保动作的标准性

体育舞蹈教练是学生在学舞过程中最直观的接触对象和模仿对象,学员把教练尊为艺术学习道路上的楷模。这就要求教练要以身作则,尊重艺术本身的美感与技术,尽量用身体动作与语言表情把舞蹈动作完美地传达给学生。另外,有时学生在出现舞蹈动作问题时并不自知,相对而言,教练通过侧面观察学生动作就能准确发现其动作的缺点与问题,教练要及时地批评纠正,进而培养出优秀舞者。如果遇到复杂的舞步,教练可以通过拆解动作一步一步地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对拆分动作的反复模仿,达到标准,进而做到整体舞蹈动作的连贯与协调。教练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者,其在学生的学舞生涯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包括舞蹈表现的基础动作、表演时与舞蹈所需的心理契合度、与音乐节拍的配合、同舞伴的交流以及表演时的肢体韵味等,都需要教练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5〕。教练也应该注重自身仪容仪表的修饰,从精神面貌中可以窥见其职业性与专业性,富有朝气和指导水平才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学习体育舞蹈这门艺术。

3.1.3要对学生进行标准舞姿的训练

事实证明,好的身形与舞姿是可以通过长时间舞蹈训练而得到的,而拥有标准舞姿是跳好体育舞蹈的一个必要条件,舞蹈教练要对学生的舞步进行反复的指导和训练。体育舞蹈强调人体的整体能动性和配合度,基本舞姿涵盖一般基础手脚动作、舞步训练和腰、腿、躯干相互配合的技巧。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基础舞步,适当运用舞蹈技巧,而且要将每个动作都做标准,进而使得舞姿更加舒展、身形更加完美。舞者也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身体是舞蹈艺术呈现的基础,只有身形健美,舞者才能在表演过程中通过这些标准、娴熟的舞蹈动作,通过“手、眼、身、法”以及舞蹈音乐的配合,将体育舞蹈中的形体美和动作美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6〕。因此教练员在教授学生的时候,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标准舞姿的训练,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感受,强化舞者间的默契配合度,循序渐进地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领会到舞蹈的真谛,跳好体育舞蹈,也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体育舞蹈氛围中,并加入个人对舞蹈的理解,将这些美展示给观众〔7〕。

3.1.4加强对学生美学修养的培养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艺术体育运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美学修养,以便其能够深刻理解体育舞蹈中的美学真谛,将体育舞蹈中的美更细腻地呈现出来。因此,教练在对学生训练的时候,要将美学美育教育适时地引入其中,在讲解舞蹈理论时,也应结合一些音乐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及美学修养,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音乐及舞蹈有整体全面的掌握,体会到体育舞蹈中的艺术美,并将这种美通过体育舞蹈动作表现出来〔8〕。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体育舞蹈老师应运用职业态度传承艺术。体育舞蹈中饱含艺术之美,它融合刚与柔进行了一场极具观赏性的身体艺术表演,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人们。作为体育舞蹈的指导教师,应该运用更加职业和专业的态度与技能,把这门艺术传承给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的未来考虑,让学生真正体悟到体育舞蹈的艺术真谛,并且把体育舞蹈文化发扬光大,在未来生活中,让更多的人感知体育舞蹈的艺术之美,且强健国民体魄。

4.2建议

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们多参与体育舞蹈比赛或观摩比赛,通过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重视与完善现有高校体育舞蹈学生的技术水平,举行体育舞蹈比赛,提高体育舞蹈教学水平。学生在学习技能技巧的同时,要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在训练的过程中把每一个动作做到最大限度的完美,积极参加国内外竞赛,在提高自身技巧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体育舞蹈美学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盛昌繁.音乐在体育舞蹈中的运用及其美学特征研究〔J〕.电影文学,2010(03):156-157.

〔2〕李丹.影响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因素及培养方法〔J〕.河南师范大学,2011(08):101-102.

〔3〕王红梅,马卫东.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15):110-111.

〔4〕尹萍.中国民族舞蹈元素在我国女子自由体操中的运用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08):123-124.

〔5〕马鹏涛.国标舞的美学价值与高校体育舞蹈课教学〔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5):198-199.

〔6〕刑菊.民族体育舞蹈“阿细跳月”的艺术特征〔J〕.大舞台,2012(05):126-127.

〔7〕黄希斌.福州市区中老年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2(06):178-179.

〔8〕刘伟校.体育舞蹈专项力量与耐力训练内容的研究〔J〕.湖南学院学报,2012(07):156-157.

舞蹈表演中的技巧初探 篇12

我们在观赏舞蹈表演的时候, 常常会觉得舞蹈演员身体柔韧、灵活、协调, 舞姿优美, 动作和表情也都十分到位, 塑造人物十分形象、丰富。其实, 这些并不仅仅是舞蹈演员具有天赋, 还因为舞蹈演员的舞蹈技巧纯熟、精湛。舞蹈技巧可以使舞蹈具有更加优美、精彩的作用, 是必不可少的舞蹈表演手段。因此舞蹈演员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舞蹈技巧, 掌握技巧动作, 驾驭舞蹈内容, 从而更好地塑造舞蹈中的形象, 唤起观者的共鸣。

从先辈艺术家到今天成长起来的青年舞蹈家, 在对技巧的掌握与运用程度上, 她们不仅具有优美动人的神情、手势和娴熟的身段韵律及雕塑般的舞姿造型, 更有高超的技巧表演做支柱, 才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赞誉。

而且, 通过长期持久的技巧训练, 可以进一步促使演员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状况得到改进, 并能帮助演员提高身体处于无支撑状态或异常姿态在空间确定方向时的能力, 并且还能弥补演员在其他技术训练中不能解决或不能完全解决的素质, 为促进力量、柔韧、速度、灵活性、平衡协调能力、头脑反应等, 进一步提高舞蹈的高难度提供了必备的条件。经验表明:凡是长期坚持技巧训练的演员, 在身体匀称、肌肉实而有力、精力饱满旺盛、头脑反应灵敏、内脏各部分功能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舞蹈技巧的基本特征

1. 舞蹈技巧是一种高难度的动作

舞蹈的技巧不是动作和姿态的简单组合, 而是带有技术性的需要人体机能的高难度发挥才能做出来的动作。在表现过程中, 要夸张动作的力度、幅度、速度、流畅度、软度、稳度、灵活度等, 最大自由的发挥人类肢体各部位在这些方面的机能的两极, 体现着人的智能和体能。作为一种高难度的动作, 舞蹈技巧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人的身体机能的极限, 不断地提高人类自身的能力。舞蹈技巧的难度是舞蹈技巧的一个本质的特征, 也是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的追主要的途径。没有难度, 就不能称之为技巧。

2. 舞蹈的技巧具有形式美

舞蹈的最终目的是带给人美的享受, 而作为彰显舞蹈特色的舞蹈的技巧也必须具有形式美。舞蹈技术的形式美必须给人一种强烈、鲜明、集中、概括的舞蹈语言, 以此深化人们对舞蹈形象的印象, 舞蹈技巧的形式美还是一种概括、抽象的象征, 具有强烈的美感, 给人以诗情画意的体会。每一个舞蹈技巧都具有优美的造型、协调的姿态是舞蹈技术的形式美的首要表现形式。作为一种给人带来美得享受的视觉艺术, 舞蹈在训练和表演时也要坚持美的原则。任何一个动作在做到它应该有的效果的同时, 因为要注意给它美的修饰, 展现出的是一种优美协调的线条。另外, 舞蹈技巧之间的连贯性也是舞蹈技巧形式美的表现形式。每一个舞蹈都是由很多很多的舞蹈技巧组成的, 这些舞蹈技巧表现出来的应该是一个整体, 因此要把这些技巧自然的衔接在一起, 形成一种和谐流动的美感。

3. 舞蹈技巧的目标是表达特定的情感内容

舞蹈技巧不是一种单一的一连贯的动作, 而是要通过这些连贯的动作最终表达出来某种特定的情感和内容, 塑造出了一个完整的全新的人物形象, 并且能够引起观众感情上的共鸣。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步伐越来越快,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 人们内心的请感情内容也会随着越来越丰富, 需要通过某种形式表达出来。因此舞蹈技巧也就承担起了传达感情的任务舞蹈技巧不仅是动作的高度形式, 而且还是表达人们微妙的感情的渠道。舞蹈主体的感情也是舞蹈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的重要形式。

三、舞蹈技巧的内容

1. 耐力

何谓耐力?耐力就是耐性。舞蹈演员在舞台上一般表现每一个动作都是游刃有余, 其实这与幕后的训练是分不开的。舞蹈总会有很多的高难度动作, 即使是日常的训练, 也需要经常保持同一个姿势, 比如芭蕾舞需要立脚尖, 高抬腿等, 这些动作的训练势必需要一定的耐力, 有耐力才可以更好地运用舞蹈技巧, 所以说耐力是舞蹈技巧的首要内容。

2. 弹跳力

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经常会有一些弹跳动作, 这些动作可以使舞蹈演员看上去十分的轻盈, 使舞蹈十分灵动。因此, 掌握舞蹈技巧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弹跳力, 跳的既要高、远, 又要轻松自如, 落地稳健, 使舞蹈富有美感与灵动感。

3. 柔韧度

舞蹈是柔美的, 舞蹈演员身体是柔韧的, 身体各部分需要具备一定的拉伸度和跨度。这是舞蹈技巧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项。练习柔韧度, 我们可以进行毯子功的训练。

4. 眼睛的表演技能训练

虽然说舞蹈是肢体语言, 是身体动作的表现, 可是表情也是必须要完美配合的。表情中,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眼睛, 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可以打动观众, 引起共鸣。多年的表演经验使我懂得, 不同的舞蹈需要配以不同的眼神:铿锵的舞蹈需要坚定的眼神, 柔美的舞蹈需要温柔的眼神, 灵动的舞蹈需要凝练的眼神……眼神可以推动舞蹈角色情感的发展, 加强舞蹈的感染力。

5. 手部与步法

(1) 手部表演素质训练

手、臂的意识, 能力训练;手、臂表演素质训练:各种指法练习。

(2) 步法表演素质训练

步法的意识、能力训练;步法表演素质训练。

6. 其他技巧

舞蹈表演中不仅仅包括以上的这些技巧, 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平转——演员每迈一步即身体进行一百八十度转向, 要呈直线行进;鹞子翻身——演员要象转得象风车一样快;吸腿转二十三圈——脚尖不超过原位三个脚掌的距离;前后空翻, 徒手翻……这些都得益于转、跃、杂技的训练。芭蕾的吸、抬腿、起跳打击得益于软功夫里的立、蹲、控制的训练。这些技巧繁杂而又对舞蹈的完美展现十分有益, 我们在进行舞蹈表演的时候都需要学习这些技巧, 并进行不断的训练, 从而使自己的舞蹈更加精彩。

摘要:社会在不断地发展, 我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地提高, 精神文明成为了人们比较重视的话题, 与此同时, 舞蹈慢慢地也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舞蹈是一种表演同时也是一门艺术, 表演与艺术之间更离不开技巧, 我们在舞蹈表演中, 将技巧运用于舞蹈表演之中, 成为为舞蹈艺术表现的工具, 从而更好的去表现艺术形象。

关键词:舞蹈表演,技巧,基本特征,内容,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延浩.舞蹈技巧教学向深层发展的思考[J].四川戏剧, 2009 (4) .

[2]柳倩.超越局限追求极致——论舞蹈技巧与舞蹈技巧训练[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7 (3) .

[3]修立婷.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的基础训练[J].齐鲁艺苑, 2006 (5) .

[4]彭玉杰.舞蹈基训课能力与技巧训练[J].戏剧文学, 2005 (6) .

[5]陈树德.论体育舞蹈的教学技巧[J].湖北体育科技, 2000 (1) .

[6]柳倩.把握舞蹈技巧课训练质量的关节点关于推动舞蹈技巧教学向深层次发展的思考[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0 (1) .

[7]吕璐.大学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下旬) , 2012 (6) .

[8]吴华.张峥.马巍.浅谈身韵与技巧在古典舞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 2011 (12) .

[9]张哲.论舞蹈表演艺术中“技术技巧”的重要性和适度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11) .

上一篇:乡镇工作下一篇:世界教育领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