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的审美

2024-07-23

舞蹈表演的审美(共11篇)

舞蹈表演的审美 篇1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并符合人们日渐提高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态度,应该创造出更多地形式和风格。同时最重要的是要拥有鲜明的特色。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文化中,每个民族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和独立的品格。民族特征是民族地区的文化、宗教信仰、性格精神以及风俗习惯,同时包括该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生态环境的综合表现。所以民族风格,其实是指民间舞蹈韵律。为表现这个韵律,就需要舞蹈者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这就对舞蹈者本身的素质以及文化有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一个民族的文化。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含义

古典舞是我国的传统舞蹈,作为我国艺术文化的典型代表,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符号。古典舞的根基是民族民间舞,然后再经过一些专业人士的打磨、改善、提炼和创新形成的,其中加入了一些中华武术、戏曲和芭蕾的成分,但是它既不是古代舞蹈,也不是戏曲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观赏性和审美性。而“身韵”则是中国古典舞蹈的典型特色。

“身韵”的出现使得中国古典舞更具有识别性和独立性,使得中国古典舞摆脱了戏曲的束缚,成为了一项独立的舞蹈种类。至于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其含义是显而易见的,“身”就是表演的身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舞蹈的外部表现技法,而“韵”则是韵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质,身韵的出现和发展大大促进了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使得古典舞形成了自身的舞蹈模式和表现手法,具备了较为明显的特征,身韵的存在也使得中国古典舞的创作和表演更规范,更能彰显其中的艺术美。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具有自身的特性,比如神似的形体动作、神形兼备的审美观点等。

二、古典舞身韵与步法的和谐

在古典舞表演中,“窜、蹦、跳、跃”这四个字给人一种快速的闪电式的印象,古典舞的蓄力和沉气正是借助这种地面反作用力,以及速度的转化才能出现爆发在空中的一瞬间的力,以及速度的转化才能出现爆发在空中的一瞬间的力的刚健洒脱,圆场的灵活多变,慢步的抒情性以及要求完美的造型性。同一步伐也会展现不一样的风格,这些步伐可以很好地展现出舞者的不同情绪和性格特点。这些流动的势态就是古典舞独有的风格特点并通过步伐体现出来。

人们常用“行云流水”、“闪展腾挪”等赞扬古典舞,而这形象性的描述离不开中国古典舞“身法”的千变万化。以“身”带“步”就形成了上下身的走和留的力的延续,如:圆场步,蚓国圈上做横拧,再逐步加旁提,然后变为旁提拧,这时要寻找“向心力”的运动感觉;这种上身旁提拧的动律足使脚下的动律也是向心的,在大圆中找小圆,让后背去感受脚下步伐的线路,使全身在顺势的动律下流动起来。又如罢扣步,要求上下身相互配合。走下留上的动势,一虚一实内转换;走为实留为虚,走是动势的延续、留是动势的放射。头身带步,简单讲就是运用身法带动步伐,这种“子午相衬”、互立统一、协调与反衬的概念,突出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观,也适应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要求。

三、在古典舞表演中思想性与技能性的完美统一

舞蹈表演要求思想性与技能性的统一,训练思想性是文学作品和舞蹈作品的灵魂,是其主题的根本体现。开展思想性与技能性的统一训练,对培养创作舞蹈的能力,以及创作思想性鲜明的舞蹈作品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训练实践中第一要对舞蹈技能进行取舍与规范。思想性作为文学素养的首要元素之一,对文学与舞蹈艺术有着严格要求。为了确保舞蹈的整体美,会对那些相对拖沓、多余甚至不够完美的技能动作作出取舍,对那些表达相对模糊或不够明确的技能动作作出修正与完善等,以追求单项舞蹈技能动作与整个舞蹈剧情的统一。这样既烘托了主题,也充分开展了思想性的教育,实现文学素养的艺术化及文学与舞蹈艺术的统一。第二,不同思想性的舞蹈题材有着不同的舞蹈技能要求,会以力量美、速度美与姿态美等表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文学素养对文学作品要求的统一性会作用于舞蹈编导的创作中,要求舞蹈技能具有整体性和一致性。如抗洪救灾的舞蹈就会以速度美与力量美来侧重体现其思想性。

因此可以说,舞蹈艺术是以其审美属性满足人们审美要求的,只有掌握审美属性的人,才能达到舞蹈欣赏的新水平。

摘要:舞蹈是以人体为媒介的艺术,人体的动作姿态是舞蹈艺术的最基本的元素,在舞蹈艺术中,表演者、表现手段和创作成果是三位一体的,舞蹈艺术的美是在动作中展现的人体的姿态节律的美,舞蹈动作美通过丰富细腻的情感增强舞蹈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舞蹈表演,古典舞,审美

舞蹈表演的审美 篇2

舞蹈表演人员的获奖感言

成绩是我经过拼搏而来的,我爱舞蹈,因为我不善言语,而舞蹈又是一种表达内心情怀肢体语言,是美的化身。但其中的苦与乐,只有自己知道,日复一日,枯燥的练功,身体由内而外的痛,我都能忍住,因为我爱舞蹈,所以要练好基本功。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容易,很辛苦的,但我能挺住。成绩的突出虽然是我个人努力的结果,但更有专业老师的辛勤栽培,是他们不辞辛苦地指引着我,帮助着我,使我看到了光明的前途。

俗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学习,所以再大的困难我也不怕。只有经过磨练,经过流汗,流泪,才知道放出灿烂的光芒,所有的伤痛,挫折,失意,失败,都只是天空中阴暗的一部分,我咬着牙,忍着,忍着,一切的困难都会过去,那后面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功了就把昨天忘在脑后,明天将又要从零开始拼搏。

舞蹈表演的审美 篇3

关键词:舞蹈表演;舞蹈动作;关系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78-01

舞蹈表演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通过肢体语言向观众传达情感,使观众感受到舞蹈的艺术美;第二部分是通过丰富的动作表演和面部表情向观众讲述故事。只有兼具这两部内容的舞蹈才能称之为成功的艺术表演。如我们较为熟悉的《天鹅湖》《孔雀舞》等,都是成功的舞蹈表演的典范。舞蹈表演过程就是无数个舞蹈动作拼接的过程,舞蹈演员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使这个拼接过程更加连贯、更具艺术美。下文将具体介绍舞蹈表演中的一些舞蹈动作的处理方法。分析舞蹈动作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一、身躯中段的处理与舞蹈表演

身躯中段是指演员的腰部。在舞蹈表演中,腰部力量对于确保演员整体的协调性具有重要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有很多托举、旋转的动作,这些动作对于舞蹈演员腰部力量的要求较高,需要演员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格外注意身躯中段力量的练习。并且身躯中段的练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确保舞蹈表演时演员肢体动作的美观性和流畅性。在平时进行训练时,舞蹈演员需要加强在身体协调性以及腰部力量训练方面的力度,避免出现驼背、哈腰等现象,以免影响舞蹈表演时整体的观赏性。此外,由于在日常训练时舞蹈演员的训练方法都不相同,养成的习惯也就大不相同,这就会导致有些舞蹈演员出现一些不良的习惯、如松垮、翘臀等,这些都会影响舞蹈演员身躯中段的美观性和协调性。因此,舞蹈演员应认识到身躯中段与舞蹈表演之间的关系,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要加强身躯中段的训练,努力提高身躯中段的柔韧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身躯中段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作用,使舞蹈表演呈现出美感。

二、四肢的处理与舞蹈表演

四肢的处理是指舞蹈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对于手、胳膊、腿以及脚四个身体部位的处理。大部分的舞蹈演员都是四肢健全的,只有小部分舞蹈演员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四肢致残,但这些肢体的残缺基本上是不会对舞蹈表演造成影响的,只是会使得舞蹈演员的日常训练更加辛苦。因为,四肢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很多舞蹈表演中的细节部分都需要通过四肢的配合来完成,这就要求四肢要与身体之间具有很好的协调性。比较经典的案例就是《千手观音》,这个舞蹈表演基本上就是通过演员四肢的配合呈现出来的,强调的是整体的高度一致性。还有就是我们更加熟悉的《孔雀舞》,同样是通过四肢的伸展来形象的表现孔雀的灵动。由此可见,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四肢的处理关系到最终舞蹈表演的成败。因此,一个成功的舞蹈演员必须要掌握四肢处理的方法,处理好四肢与身体其它部分之间的关系,以确保舞蹈表演整体的美观性。

三、舞蹈动作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一)细节处理是舞蹈表演的关键

舞蹈表演过程不仅要注意舞蹈动作的整体连贯性和美观性,同时还应注意一些细节的处理,这些细节部分往往看似比较简单,实际上却是影响舞蹈表演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舞蹈演员专业水平的体现。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很容易被演员忽视的细节是末梢神经的处理,如脚踝、四肢末端等部位。如果这些细节不处理好,就会显得舞蹈表演的水准较低、不能全面呈现出舞蹈表演的艺术性,还很容易导致舞蹈演员受伤。此外,舞蹈表演本身就是追求完美的过程,强调的是整体表演都要符合精益求精的思想。这就要求舞蹈演员的一举一动都要细节化处理,从而确保舞蹈表演整体的完美。

(二)舞蹈动作腋下的空间预留是舞蹈表演完美的体现

舞蹈表演对于演员动作的要求较高,只有确保演员的每个舞蹈动作的准确性才能保证舞蹈表演的完美,才能充分展现舞蹈的精髓。舞蹈表演是一个三维空间运动的过程,要求演员身体各个部位之间默契度要高,要将舞蹈动作以最舒展的状态表现出来。尤其是舞蹈动作腋下空间的预留,对于舞蹈立体性的影响更大。我们常见对于舞蹈动作腋下空间预留要求较为严格的当属蒙古舞和新疆舞,预留空间太小会影响舞蹈的艺术表现能力,让人感觉表演过于拘束,动作不舒展。因此,要根据舞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腋下预留空间,让舞蹈表演更具张力,使其能更好地展示舞蹈表演的魅力。

(三)舞蹈气息的处理是舞蹈表演顺利完成的基础

舞蹈气息处理是舞蹈表演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舞蹈演员专业素养的体现形式之一。舞蹈演员入行之初,最先学习的就是气息调节,这是舞蹈演员的基础课程,对于日后的舞蹈表演具有重要作用。舞蹈气息处理的宗旨就是要学会运用气息,让气息随着舞蹈动作的变化而变化,确保气息与舞蹈动作的一致性。此外,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演员处理好气息,也会增加舞蹈的观赏性,如果演员气息处理不当使胸部出现明显起伏,就会影响表演的节奏,进而影响观众的观赏心理。舞蹈气息处理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不同的舞蹈动作对于气息处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演员需要根据自己的训练经验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以确保气息能与舞蹈动作相协调。

(四)无意识状态与舞蹈表演的创新体现

无意识就是指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突发情况,演员要能凭借自身多年训练的经验在瞬间做出快速的反应,处理好突发情况,避免影响舞蹈表演的整体节奏性。如在要摔倒的瞬间随机应变做出舞蹈动作,使观赏者难以看出其中的漏洞,这就是无意识状态下的舞蹈表演创新,也可称之为“二度创作”。这对舞蹈演员自身的素养要求较高。

四、总结

总之,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动作与表演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舞蹈演员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舞蹈动作的训练,同时也应思考舞蹈动作与表演之间的关系,发挥舞蹈动作与表演相辅相成的作用,完美展现舞蹈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环.浅谈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与表演的关系[J].东方企业文化,2011,(6).

[2]杨曦.舞蹈表演中的情感世界研究[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7:227-228.

[3]李娜.探讨舞蹈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几个环节及与舞蹈的关系[J].文教资料.2011,8:43-44.

舞蹈表演的审美 篇4

一、莆仙戏旦角的基本体态方面的审美特征

根据我国莆仙戏曲旦角舞蹈表演的情况来看, 莆仙戏旦角的剧本体态身边特征是:双手自然下垂, 放置在身体的两侧, 以正步站立, 双脚要合拢, 并且成平行的姿式, 胸部微微含起, 下巴微微收拢。与此同时, 双眼要平视前方, 神情必须含蓄、委婉和温柔, 以调节好心理状态, 做好表演的充分准备。

二、莆仙戏曲旦角舞蹈表演手工动作方面的审美特征

在莆仙戏的舞蹈表演中, 以手为主的动作叫做手工, 一般包括“香橼手”、“三节手”、“姜萼手”和“兰花手”等, 并且, 眼睛和手工要相互结合者表演。与此同时, 旦角的主要手工动作有“分手”、“折手”和“拱手”等, 其中, “拱手”是用来体现尊敬的意思;“分手”中的“上分手”用来展示人物的喜乐和悲伤, “中分手”用来表现怀疑的心理, “下分手”用来体现事情办得不好的意思。

在表演过程中, 旦角的手工动作的最大特点是“前四后五”、“簇手”和“上眉下肚”的相关要求, 其中, “簇手”的动作是表演时需要各伸出双手的四指, 将其并列放在表演者的胸前, 以做好表演前的充分准备;“前四后五”的动作是用于表演者出场时的手式。在旦角准备出场时, 表演者的大拇指必须紧贴手掌掌心, 然后摆放在表演者的胸前, 而另外四指要向上伸直, 手掌向外放置, 与此同时, 背在表演者身上的手必须将五指伸直, 手掌向外并下垂放置。接着, 以碟步的姿式上场。根据实际表演情况, “前四后五”的动作在运用中, 表演者都要将手指的四指伸, 然后放置在胸前, 同时大拇指必须紧贴手掌心, 另外四指向上并伸直。根据莆仙戏曲旦角舞蹈表演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 莆仙戏旦角舞蹈表演在人体上肢动作方面的运动幅度比较小, 表演者的手部动作与步伐必须保持一致, 在保证小幅度的手工运动时, 要确保表演的温婉、细腻。

三、莆仙戏曲旦角舞蹈表演脚棋方面的审美特征

在莆仙戏中, 莆仙戏旦角舞蹈表演的步伐动作被称作为“脚棋”, 一般情况下, 分为正旦和贴旦两个人物, 正旦的脚棋主要有“雀鸟步”、“碟步”和“双摇步”等, 而贴旦的脚棋主要有“摇步”和“千斤坠”等。一般“雀鸟步”是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悦心情;“碟步”是充分展示古代客人的三寸金莲, 从而体现古代女子走路婀娜多姿的特点;“千斤坠”是用来展示劳动妇女欢快工作的情景, 其中, “碟步”是展现莆仙戏步伐最具代表意义的脚棋。

在莆仙戏中, “碟步”可以分为粗、中和细三种长短步幅, 粗碟是两脚相连, 中碟是五寸一步, 细碟是一寸一步, 而莆仙戏旦角舞蹈表演中, 细碟要两脚并拢, 两个膝盖必须夹紧, 同时, 两脚的前内侧轮换必须摩擦, 两脚尖要抓地而起, 整个表演过程中要左右交替着以搓挪的姿式行进。因此, 莆仙戏中的细碟是以两脚尖用力、一翘一落为主要特点, 与中碟和粗碟相比, 更能代表莆仙戏曲旦角舞蹈表演的审美特征。

四、莆仙戏曲旦角舞蹈表演肩部动作方面的审美特征

在莆仙戏曲旦角舞蹈表演的审美特征分析中, 莆仙戏在肩部动作方面也具有很多特点, 而“停肩”和“旋肩”等则是莆仙戏曲旦角表演中特有的身段, 具有典型审美特征。一般情况下, “停肩”是表演者将两手交叉放置在肩前, 用来展示人物耐不住寒冷的心理动作。最实际表演中, 具体的动作是充分运用表演者两肩肩头的力气, 不断向前后两个方向旋转。例如:在莆仙戏《拜月亭·瑞兰走雨》的表演中, 旦角要表现出瑞兰母女冒雨赶路的情节, 在这一段舞蹈表演中, “推伞”需要旦角的脚走用“碟步”表演, 同时双肩在腰的带动下要表现出“俘肩”的动作。因此, “赶路”这一段的表演中, 旦角需要将脚步和上肢充分协调起来, 使“手、步和肩”三部分的动作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根据上述动作可以看出, 莆仙戏旦角在表演过程中, 充分展示出了肩部动作柔美的特点, 与旦角表演中的步伐和上肢的动作完美配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整体, 从而充分展示出旦角舞蹈表演的细腻、典雅的特征。

五、结束语

在实际表演中, 莆仙戏曲旦角舞蹈表演, 是通过基本体态、手工、步伐和肩部动作共同展示的, 从而展现出莆仙戏曲旦角舞蹈表演独特、温婉、细腻和典雅等审美特征。对莆仙戏曲旦角舞蹈表演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 从而推动我国戏曲文化艺术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铃.莆仙戏曲旦角舞蹈表演的审美特征[J].艺术研究, 2007 (4) :93-95.

[2]唐雪莲.浅谈戏曲旦角表演[J].黄梅戏艺术, 2013 (2) :37.

[3]林虹霞.莆仙戏表演艺术简论[D].福建师范大学, 2011.

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应用探析 篇5

关键词: 舞蹈技巧;舞蹈表演;探析

舞蹈技巧的教学更是提高学生舞蹈素养的手段之一,舞蹈技巧与舞蹈艺术的结合成就完美的舞蹈艺术。为什么要不断的探析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应用呢?因为在当代社会中,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当前的艺术审美,所以在人们大幅度提高对艺术审美的要求,所以舞蹈艺术也要跟随时代的脚步,那就对舞蹈技巧的要求也更进一步,要求在其基础上有更多的改革创新,大幅度提升舞蹈的表现力,让舞蹈情绪的变化感染观众,达到更好的舞蹈表演效果。

一、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应用中所存在问题

本人在长期实践中观察到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存在问题有以下两点:

1.固定单一的艺术形式使舞蹈不能很好的表现其舞蹈中人物的真实情感,往往生硬而显得乏味不已,所以舞蹈技巧仅有固定式来表现,这样的舞蹈表演千篇一律、对观众没有感染力,舞者也没有完成舞蹈作品的自豪感。

2.舞蹈技巧对于舞蹈表演是重要,但是单单有舞蹈技巧还不行,还要能较好的结合舞蹈艺术,才能表现出符合人们想要的审美追求,舞蹈表演不能有框架而无内容,这样的舞蹈表演无人问津。

舞蹈技巧的表现在舞蹈表演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舞蹈技巧与舞蹈技术是相铺相成的,两者是舞蹈表演中两个重要方面,舞蹈艺术烘托舞蹈技巧,舞蹈技巧表达舞蹈艺术,两者的完美结合能最大程度的表现出舞蹈的无限魅力。

二、优化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应用

(一)舞蹈技巧的特点及其应用

舞蹈的种类繁多,在世界舞林中每一种舞蹈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技巧,就像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舞蹈,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傣族的孔雀舞,黎族的竹竿舞等等,这些舞蹈都有别具一格的舞蹈技巧,如此丰富多彩的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能生动形象的表现舞蹈作品的情绪,极力感染观众。

1.舞蹈技巧表达情感

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例如武术,杂技等,舞蹈是具有情感的,它于其他艺术形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武术是生硬的,杂技更多表达的是技巧,而舞蹈最能表达人的七情六欲,最能表达大然的奇妙,如果一个舞者没有加以情感,那么他的舞蹈只能被称为最普通的舞蹈,一个好的舞蹈家,在表演的同时感情也会有所表达,他要表达一滴露水,就要想象自己是一个在荷叶上翩翩起舞的水滴,太阳出来,夜幕降临了,升华了,蒸发了,冷凝了,能要表达自己的种种情感,让观众看到后能意会出是水的三态变化。

2.合理安排舞蹈技巧时间

掌握舞蹈技巧是一个舞者最基础的技能,但是合理安排运用舞蹈技巧的时间也是一个好舞者需要学会的技能,在舞台上舞者要根据音乐节奏来表达舞蹈技巧和感情。音乐节奏有快有慢,音乐要表达的内容也是跌宕起伏,如果一个舞者不随音乐的节奏来表达舞蹈技巧,就不能表达出舞蹈该有的渲染力,观众没有感觉到足够强烈的舞蹈表演的冲击力,对舞蹈艺术失望,所以想要舞蹈作品好就必须在舞蹈表演的适当时间加入舞蹈技巧的表演,在舞蹈作品的开头给予精炼的舞蹈技巧,让观众眼前一亮,有了看下去的欲望。

3.舞蹈技巧升华舞蹈

舞蹈技巧跟唱歌技巧一样,是通过后天学习掌握的,一个舞者有舞蹈表演的天赋,但是没有舞蹈的技巧就会使舞者的舞蹈表演有灵魂却没有躯壳,也就没有观赏性了。但是,如果舞者有良好的舞蹈技巧,即使舞蹈天赋不足,但是舞者的舞蹈表演也会让人感觉到自然流畅,如果有良好的天赋,那么舞蹈表演就会触动人心,从而达到升华舞蹈表演的目的,就能成为一个成熟的舞者。

(二)巧用舞蹈技巧

舞蹈技巧是一门艺术技能,学会了它,还要巧妙的运用才能使舞者的舞蹈的到升华。舞蹈技巧不可盲目运用,也不能一味的追求过于的运用技巧,技巧是穿插在舞蹈中的,而不是舞蹈的主体,舞者在运用技巧时要切记。舞蹈技巧的选择对于舞蹈作品十分重要,对于不同舞蹈作品表达不同舞蹈表演者的情绪就要选择适合舞蹈技巧,就像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一样,巧用舞蹈技巧来体现舞蹈表演的情感,让观众能深感其舞蹈表演带来的感染力和冲击力。任何技巧的使用都要先根据舞蹈作品的变化发展来构思合适的情节,再合理运用舞蹈技巧,使舞蹈作品锦上添花,使舞台效果达到最佳,万不可为了显示技巧而使用技巧,最终弄巧成拙。

(三)将舞蹈技巧艺术化、整体化

每部优秀的舞蹈作品都具有符合当今时代的艺术审美要求,也就是舞蹈技巧结合舞蹈艺术结合所表达的舞蹈效果及其反应出极具感染力的舞台氛围,成就高品质、高质量得舞蹈作品。优秀的舞蹈是通过舞蹈技巧来展现人类的喜怒哀乐。所以编排舞蹈应将舞蹈技巧艺术化、整体化,使舞者和观众达到一种心理上的沟通和思想上的共鸣,即舞蹈技巧与舞蹈艺术相融合,达到舞蹈艺术的最高境界。

三、结语

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能力,帮助每位同学成为有艺术修养的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成为成熟的舞蹈表演人员,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形成热爱本民族舞蹈传统文化,尊重外国舞蹈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党.浅谈舞蹈作品中舞蹈技巧的恰当运用——以《秋海棠》舞蹈作品为例[J].中华少年,2015(24).

[2]张文婷.舞蹈表演中的技巧初探[J].大众文艺,2015(03).

[3]贾芳.“技术技巧”在舞蹈作品中的合理运用[J].大舞台,2014(10).

[4]赵丽敏.浅谈舞蹈作品中舞蹈技巧的恰当运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03).

[5]何甲麒.对央视舞蹈大赛“技巧性”现象的思考[J].音乐大观,2014(06).

[6]周里.论舞蹈技巧课教学的发展方向[J].戏剧之家,2016(08).

舞蹈表演的审美 篇6

关键词:群众舞蹈表演,专业舞蹈表演,差异,共性

舞蹈表演时一门极具综合性的艺术, 是一种肢体语言的表达, 更是一种情感语言的展现。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 舞蹈表演也由最为原始的思想交换和情感表达升华为一种颇有艺术气息的表演技艺。而群众舞蹈表演与专业舞蹈表演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交织, 呈现差异亦呈现共性。本文就群众舞蹈表演和专业舞蹈表演的概念和特征入手, 针对群众舞蹈表演与专业舞蹈表演的差异和共性进行阐述, 以期能为群众舞蹈表演者和专业舞蹈表演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一、群众舞蹈表演的概念

群众舞蹈表演是一种相对于专业舞蹈表演的群体性舞蹈文化展现。其亦是一种具有业余性、自娱性、群众性、季节性和随意性的舞蹈表演。总的来说, 群众舞蹈表演是属于群众文化范畴的, 也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雅俗共享且普及性极强的复合体。所以, 群众舞蹈表演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参与表演且喜闻乐见的。而且也是一种自娱自乐、自我欣赏、自我创作和具备观赏性质的表演过程。就现阶段群众舞蹈的发展来看, 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类。首先, 诸如现阶段比较流行的广场舞、集体舞和传统的交谊舞、民间舞等具备自娱性的舞蹈表演。其次, 某些活动在城市、各个企事业单位的舞台表演舞蹈, 具备了一定的表演性。但是, 无论哪种群众舞蹈表演都是一种人民群众对于生活的感受和生活内容, 更是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概而言之, 群众舞蹈表演作为舞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在具备多样化社会功能的同时也是一门较为边缘的综合性舞蹈。

二、专业舞蹈表演的概念

同样, 专业舞蹈表演也是舞蹈艺术体系中的重要分支。相较之群众舞蹈表演而言, 专业舞蹈表演更加注重表演过程中的艺术精神融合、表演技术技巧展现、肢体的协调动作等, 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要确保肢体舞蹈动作能够展现艺术核心和艺术美感, 将舞蹈表演更加完美诠释出来。具体来说, 专业舞蹈表演需要在一定的情景、时间、范围内通过骨骼、肌肉、肢体和韧带等协调动作完成跳跃、舞蹈、抛接、翻腾亦或者其他具有静力性和动力性的表演过程, 进而展现一定的艺术精神理念, 传递舞蹈情感和表演内容。所以, 在专业舞蹈表演过程中就需要演员既掌握舞蹈技巧, 又要具备艺术创造能力, 同时还要兼具动作连贯、身体平衡等。

三、群众舞蹈表演与专业舞蹈表演的共性和差异

(一) 群众舞蹈表演与专业舞蹈表演的共性

舞蹈本身就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综合体, 群众舞蹈表演和专业舞蹈表演一样, 都是借助有规律和有组织的肢体动作构建一定的舞蹈形象。所以, 群众舞蹈表演和专业舞蹈表演一样, 都是一门集聚综合性的艺术。二者在表演过程中都是通过肢体语言的组合展现一定的人文风貌、思想情感、鲜明性格亦或者人的自身特性。尽管专业舞蹈表演离不开舞台、剧场或者情节。但是说到底, 专业舞蹈表演和群众舞蹈表演都是一种社会动态和人的心灵动态的真实写照或者艺术加工。而且, 二者在表演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当众性, 即二者在表演过程中都是直接面对观众进行表演。

其次, 群众舞蹈表演和专业舞蹈表演都是舞蹈表演综合学科中的一门分支, 二者都具有一定的技术性, 且涉及面相当丰富。最为重要的是, 二者在发展过程中都充分借鉴了戏剧表演、话剧表演中的某些特点和实践经验。专业舞蹈表演过程中的特定角色情感展现, 群众舞蹈表演过程中自身情感的展现, 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舞姿和技巧堆砌而成。所以,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 群众舞蹈表演和专业舞蹈表演都是有着一定共性的。

情感的展现对于群众舞蹈表演和专业舞蹈表演有差异也有共性。归根结底, 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书法艺术, 是人内心处于欢乐、悲伤、动荡、激动时候的一种形体活动。所以, 群众舞蹈表演和专业舞蹈表演都是抓住了人的个性和情感, 将其与动作结合的最凝练最动人之处展现。也就是说, 群众舞蹈表演和专业舞蹈表现都将人的形象、人的情感、人的想象以及人的动作充分融合在了一起, 进而通过形象的舞蹈化获取情感共鸣获取观众或者自身的心灵美感。只有充分展现舞蹈的情感, 群众舞蹈表演或者专业舞蹈表演才能精美起来。

(二) 群众舞蹈表演与专业舞蹈表演的差异

群众舞蹈表演与专业舞蹈表演都是人类动作艺术的一种, 也是一种舞蹈形象的展现。但是, 尽管群众舞蹈表演和专业舞蹈表演都是一种属于舞蹈范畴的艺术形式, 但是二者也是有着明显差别的。首先, 在参与人群上群众舞蹈表演的主要参与人群是广大人民群众。表演过程既不需要高超的舞蹈表演技艺, 更不需要舞蹈表演知识, 完全是一种自发的自娱自乐的展现社会生活情感和生活感悟的肢体表演。群众舞蹈表演的首要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精神需求和情感表达, 观赏性则是其次的。反之, 专业舞蹈表演对于参与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 不仅需要参演人员有着交稿的舞蹈表演技艺, 也需要丰富的表演经验和肢体协调能力。在专业舞蹈的表演过程中, 参演人员的表演目的是实现观赏性和情感表达, 这与群众舞蹈表演自娱自乐的本质特征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其次, 尽管群众舞蹈表演与专业舞蹈表演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艺术的展现。然而, 专业舞蹈表演的艺术展现要远远超过群众舞蹈表演。这是因为在专业舞蹈表演过程中, 舞台或者情景使得其展现的情感往往是较为抽象的, 是基于一种特定和时间、地点或者外在环境之下的情感表达。而与专业舞蹈表演不同, 群众舞蹈表演更加注重的是一种参演者内心的情感表达, 更是一种最为真实和民间的表演

另一方面, 表演技艺也是群众舞蹈表演和专业舞蹈表演最大的差异。具体来说, 在群众舞蹈表演过程中, 组成表演群体的往往是广大企事业单位职工、干部、教师、工人以及各行各业不同背景的人群。这些人群在进行表演之前往往没有经历过较为专业的表演训练, 更没有相关的表演技艺。而专业舞蹈表演为了保障观赏性, 在具体表演过程中就有大量的技术和技艺展现, 参与演出的演员也大多经过专业化的训练和培养。这样, 在专业舞蹈表演过程中诸如踏步翻身、平转、虎跳、转叉等多种风格和形式的技术就能展现出来, 且与表演内容相互呼应。

结语

舞蹈表演的审美 篇7

一、旋律

如果说什么样的歌曲才能够深入人心, 旋律美这一点想必应该没人来反驳, 美好的旋律是由一串串音符组合而成, 形成了美好的旋律更容易让人听过不忘。旋律某种程度上说成为了音乐的灵魂, 低沉的旋律在沉思、欢快的旋律在歌唱、柔美的旋律在倾听、曲折的旋律在细语、铿锵的旋律在决定……旋律就是这样, 随着音乐的起起伏伏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绪, 一个舞蹈的旋律可以说是表演者的重心所在, 在编舞的过程中, 要好好分析音乐的旋律, 进而使舞蹈的旋律和音乐的旋律统一在一起, 形成完美的融合。

旋律的有机融合可以为舞蹈带来一个新的生命力, 就好像是充满了激情与活力。跳舞时音乐可以起到一个伴奏的作用, 伴奏影响着人们的思绪, 或悲怆、或激动、或温婉, 一个完整的舞蹈是需要音乐的陪伴才能完美的收场, 任何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都离不开音乐, 就像鱼儿离不开水的道理一样。根据内容编排音乐, 很多好的舞蹈作品都是先有音乐才有舞蹈的, 观众在观看舞蹈时, 更能发现音乐的美, 也说明该音乐和舞蹈的配合恰到好处。观众在观看舞蹈时能够感觉到已经进入了音乐中, 可能就是这样一个融合的完美状态了。我们常常说, 艺术来源于生活, 舞蹈的编排也是这样, 在生活中汲取灵感, 能够更好的贴近生活, 不浮夸、不生硬、不做作。舞蹈的编导可以在编排舞蹈之前静下心来听音乐, 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脑子里形成了一个自己期待的美好的画面, 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其中, 才能够创作出优美的舞蹈来。比如为女性演唱的军旅歌曲来编舞, 可以把那种积极向上、柔中带刚的精神表达出来, 将肢体语言做到一个很好的展现。

二、段落

舞蹈和音乐二者都能够给人们带去快乐, 它们是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延伸中保留下来的东西, 舞蹈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表达, 音乐可以利用空间去传递, 它们有各自的表达途径与方法, 融合到一起也会发现有相似之处, 比如说它们都是有一定的段落结构的, 舞蹈通过合理的段落划分使观众能够更快的融入到舞蹈的情境之中, 进而使舞蹈的变化和延伸更顺其自然, 实现了流畅的转换。音乐的结构是可以通过不同阶段来表达不同的思想, 从音乐和舞蹈出发, 一并表达一个统一的中心思想, 根据不同是音乐来编排不同的舞蹈, 二者呼应。

我国的民间舞蹈与音乐和民间的艺术以及当地的民俗有很大的关系, 举例子来说明, 贵州著名的《采茶歌》就是一首段落特征非常分明的舞蹈, 这个舞蹈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包括上山、采茶和劝茶, 分开来说, 上山这一段说的是中国的十大名茶、风景以及当地人的生活习俗, 那么舞蹈就是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创作, 演员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不断的变换舞蹈动作和队形来向观众展示不同的情况, 这就是舞蹈和音乐进行呼应的一个很好的例证。采茶这一段欢快的令人高兴的舞蹈, 因为采茶是一系列的动作, 所以舞蹈演员在表演时也要将采茶的动作表现出来, 活灵活现的展示给观众, 进而表达了采茶的欣喜之情。劝茶这一段也属于结尾, 表达了人们对于以后的生活有着美好的期许, 伴随着淳朴的乡土气息, 将这种情愫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给人以美感。虽然说该舞蹈中三个分段很鲜明, 容易在衔接的过程中给人突兀的感觉, 但是它设计的很合理, 伴随着流畅的歌曲, 也真实的反应了人们的实际生活, 运用舞蹈演员优美的肢体表演, 将想表达的情感如情景再现般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实现了自然过渡。

三、情感

任何艺术作品的成功都离不开情感的表达, 情感又和舞蹈中运用的音乐息息相关, 会根据音乐或简单或复杂的程度对舞蹈进行编排, 如果想要舞蹈的内容丰富起来, 运用单一的音乐来做背景是万万不可以的。现代舞相对于古典舞来说, 展现给观众的内容更加单一。其实很多舞蹈都是有很多思绪要表达的, 如果表达不完整, 则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很多人都有对于民族舞都有很严重的偏爱, 不仅仅有它的民族情结在里面, 更主要的原因是民族舞能够更全面的表达感情, 每一次情感的转变都会有相应的舞蹈动作, 来形成舞蹈情绪与音乐情绪的一致。每一个舞蹈演员在表演时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放在里面, 所以说一段完整的感情是人们所重视的, 爱上舞蹈, 爱上音乐, 并且乐在其中。

情感的表达从每个人的内心出发, 再通过动作和声音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个人的出发点不同, 也决定了每个人的理解方向不同, 舞蹈也是这样, 只有舞蹈演员尽全力将所思所想所要表达的展现出来, 才能够发人深思, 引起共鸣。

结束语

由上文我们可以看出, 音乐和舞蹈是要融为一体的, 它们的发展和情节要保持同一个步调, 旋律的步调要一致, 段落的步调要一致, 情感的步调更要一致, 只有这样, 才能够使段落之间清晰明了, 内容之间紧凑衔接, 情感按照不同的层次得以深化和表达, 这样的舞蹈作品才能够深入人心, 扣人心弦。舞蹈音乐就是这样必不可少的存在着, 不仅仅反应了舞蹈的自身结构, 更是整个舞蹈的主题, 不容忽视。舞蹈音乐也就是这样决定了这个舞蹈作品的完整性, 不可替代的存在着。

摘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每一个舞蹈作品, 都与音乐相伴。一个可以被人记住的舞蹈作品, 一定会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音乐来衬托, 也可以说舞蹈的音乐最后决定了舞蹈表演的成败。段落和旋律是舞蹈音乐结构的两大要素。在我国的舞蹈的普及, 进而取得很好的成功, 与音乐是密切不可分割的。本文意在说明舞蹈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关键词:舞蹈音乐结构,舞蹈表演,关系

参考文献

[1]白志群.论电视舞蹈创作中的“生活环境”与舞蹈表演的关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2, 02:22-25.

[2]孙力.透视与剖析——1991~2011年音乐与舞蹈关系研究视角的量、性分析[J].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12, 04:331-337.

论舞蹈表演中的舞者与舞蹈 篇8

关键词:舞蹈表演,表演技巧,感情

林肯·科尔斯坦是最杰出的舞蹈史学家兼最伟大的舞蹈理论家之一, 他研究发现, 在19世纪享有盛誉的芭蕾实际上与舞者的声誉密不可分;尽管当时有知名的舞蹈编导 (代表者为彼季帕) 和卓越的舞蹈配乐家 (亚当、德里布和柴可夫斯基等) , 广大的剧院观众仍几乎完全依靠杰出舞者的个性和精湛技艺来品鉴舞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受大牌明星云集而富有异国情调的俄罗斯芭蕾的影响, 芭蕾的舞蹈风格和观众阶层发生巨大变化。在俄国艺术活动家佳吉列夫组织下, 舞蹈界以外的主流革新艺术家们被导入舞蹈领域, 以此增强令人震撼的剧场效果。史特拉文斯基有可能配乐, 毕加索会布置舞台背景, 夏奈尔来化装, 谷克多则撰写剧本。但是压倒众人的高潮是由某个尼金斯基或某个卡莎维娜带来的——是由舞者带来的。在舞蹈表演中 , 舞蹈所包含的意蕴只有通过舞者才能够展现 , 因此舞者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研究舞蹈表演中舞者与舞蹈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舞者的表演能力 ,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们经常说舞蹈是想象的产物, 例如, 想象一个轻如鸿毛的身体。 (这还可以进一步被想象成永不疲倦的幽灵躯体。) 但更准确地称呼是一种变形美化的表演。舞蹈由身体完全地展示, 而又超越身体。最终, 它仿佛达到了注意力的更高境界, 人类肉体和精神的注意力在那个层次里合二为一。每个认真的舞者都应抱有追求完美的念头—完美的表现力, 完美的技巧。本文指出了如何提高舞者的即兴表演能力。

一、舞者与舞蹈的关系论证

一部舞蹈作品的组成包括了剧本、舞者以及编导等组成, 把舞蹈剧本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展现需要通过舞者才能够实现, 在舞蹈的整个展现过程中, 舞者处在舞蹈的最后的环节部分, 值得提出的是舞者并不意味着舞蹈。若是舞者有一天从事了其他行业, 那么这个人就不再是舞蹈作品的载体, 仅仅是生活中的一个现实人。也就是说舞者是在特定时间、空间和条件下的舞蹈剧本与表演的结合品, 是舞蹈的载体, 所有的舞蹈作品只有通过舞者才能实现, 舞者的表演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剧本的表演质量, 当然舞蹈剧本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舞者的表演质量, 只有舞者的表演与剧本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舞蹈作品的成功。

舞者与舞蹈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矛盾或者统一, 在舞台作品的表演中, 舞者通过优雅的姿态来进行展现舞蹈, 在这个表演过程中, 舞者就是舞蹈, 舞者能够成功的完成舞蹈作品的展现, 舞蹈的内涵和外延完全由舞者的表演来决定。而舞者只有得到人们的认可, 才能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实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舞者就是舞蹈。舞蹈的展现通过舞者来进行展现, 并达到无限扩大, 但是舞者也会受到舞蹈的影响。

舞蹈表演的训练技巧, 舞蹈中的表演并不是一个部分, 而是包含了表和演两种含义, 表代表舞者通过自身的情感以及肢体表现来表现舞蹈, 而演则是代表舞蹈作品情节的模拟。舞蹈的表演能够获得自身的存在感包括了两种情况, 一种是首演, 另一种是复演, 首演情况下, 舞者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作品, 整个舞蹈的创作以及表演否是前所未有的作品, 舞者的表演就是舞蹈的最终定型。而复演情况下, 与首演不太一样, 在之前已经存在了舞蹈表演, 原有作品的解释已经经过了舞者的表演, 舞蹈的含义已经形成, 因此舞蹈的复演需要在现有的舞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也就是舞蹈的第二次创作。剧本是已经存在的。每次上演时的不同之处是表演者们所带来的新鲜感, 是演出的重点或表演技巧的变化。他们如何做到另辟蹊径, 带来更好或更糟的演出效果。剧本与演出者的关系类似于音乐结构:主题和变奏。一个已知的剧本, 或是歌剧, 或是奏鸣曲或是主题:在某种程度上, 所有围绕它的表演都将是变奏。

在复演情况下, 若是做得非常好, 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出演形式, 主要是因为舞蹈在初演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 不具有权威性, 又或者没有保存下来, 也就是说初演没有形成形成完美的有影响力的原始作品, 对于舞蹈仅仅有一些抽象的主题以及环节、动作等, 这些为以后舞蹈的编导和舞者的表演提供一些基础。舞蹈首演的作用相当于创作出发点。在舞蹈的表演中, 要求舞者能够忠实于作品, 但是舞者忠实的年代是现在, 舞蹈表演的效果需要根据现在的审美观进行判断。如在《天鹅之死》的舞蹈表演中, 针对天鹅生命枯竭的表演中, 不同舞者的表演方式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完全依赖传统, 会造成舞蹈的落后, 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在舞蹈的表演中包含了各种表演专业要素

如肢体语言的使用、情感的表演以及音乐等, 舞蹈的表演虽然来源于生活, 但是也高于生活, 采用曲线、力度等进行表现, 在表演中甚至还采用各种夸张进行表现。在舞蹈的表演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一) 内心感情的训练。舞蹈情感的表达是关键性因素, 若是没有自身感情的投入, 舞者的表演就是一种单纯动作的叠加, 因此在训练中需要注意内心心理技术的训练, 在内心感情的训练中, 话剧的训练方法比较完整, 舞蹈的训练可以借鉴话剧的训练进行内心感情的训练。

(二) 舞蹈表情的训练。在舞蹈表演中, 嘴、鼻及眉毛等都具有非常独特的表演效果, 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在面部感情的训练中眼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项目, 因袭需要将眼睛的训练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如在戏曲的舞蹈表演中, 可以说面部感情的表现是整个舞蹈表演中表现生活情感的重要环境, 民族特色非常强烈, 面部感情的展现是传达感情的关键所在, 这对于一些需要采用大动作幅度的表演而言可以提供参考, 这个特点在塑造古代人物中更加显著。

(三) 形体表现力的训练。在舞蹈艺术表演中, 内涵通过舞者的各个身体部分进行展现, 关注舞者各个不同部位的表演含义, 可以得出人体的上半身在舞蹈表演中主要是表现一些细微深情的感情, 而人体的下半部肢体在舞蹈表演中主要是展现舞者的各种心情。人体的各个不同肢体环境都具有自身所包含的表演含义, 因此在舞蹈的表演中需要重点训练肢体的表达, 善于使用自己的肢体来表现舞蹈, 配合面部情感变化, 来灵活的展现舞蹈含义。

(四) 舞蹈感情与音乐的训练。音乐可以说是舞蹈的灵魂所在, 舞者在平时的训练中需要注意锻炼自己的音乐底蕴, 保证自己能够在表演中能够充分结合情感、音乐和动作, 使自身的表演既包含内心体验还包括外部体验。在这里所说的感情的训练就是舞者自身内心心理技术的训练, 感情的训练内容需要按照舞蹈的特点进行组织, 保证舞蹈工作与音乐完美的结合, 灵活利用肢体来展现自身的情感变化。

(五) 严谨的训练态度。尽管舞者与一个剧本的所有表演者们同样地演出, 舞蹈还是有别于其他表演艺术。因为舞者们衡量自己演出水平的标准, 不仅仅是演员们、歌唱者们和乐手们采用的最优秀之类的标准。他们的标准是一丝不苟的完美水平。

舞者需要象巴瑞什尼可夫那样善于开展自我批评。时常抱怨在表演中出现的失误:漏掉了一次空中双腿拍打, 一只足尖没有正确点地, 在某个复杂的配合动作中差点跌倒。而毫不关心也许我们这些观众根本就没有看出这些纰漏。

成为一个舞者需要时不时严格而又客观地针对自身、自己的缺点进行自我惩罚, 以一个理想监督者的立场来审视自己, 只有对自己比任何现实的监督者都要严格的人才有可能跳出完美无缺的舞蹈。

结束语

综上所述 , 本文先分析了舞者与舞蹈的关系, 重点研究演绎完美表演的训练方式, 浓厚的感情是舞蹈表演中不可缺少的灵魂, 除了本文舞蹈训练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外, 还需要在舞蹈表演中渗透丰富的想象力, 真正实现舞者与舞蹈的真正统一。

参考文献

[1]罗列诗.论舞蹈表演中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的和谐统一[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11:240-242.

[2]黄玫瑰.论舞蹈表演中的情感因素[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11:121-122.

舞蹈表演的审美 篇9

舞蹈的技术技巧与单纯的舞蹈表演不同, 它不仅从美感的赏析出发, 更带有一定的竞技性质。舞蹈的技巧往往会考察舞蹈表演者的平衡能力, 抛接能力, 以及动态静态动作的配合使用。一般来讲都是在一定时间内, 控制自身的肌肉, 牵引韧带骨骼等身体机构, 唤醒身体机能, 徒手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身形和动作定位, 配合音乐, 灯光等其他舞台效果, 表达感情, 推动舞蹈所要完成的故事情节发展。

舞蹈技巧不仅仅体现了演员对于自身身体的控制能力和独特的艺术创造能力, 更能够逐步融合舞蹈的内容情节和感情变化, 揭示出舞蹈背后所蕴藏的人体美感。一般而言, 高超的舞蹈技巧较为多变, 包括柔顺, 刚烈, 潇洒, 灵活等多种形式, 若想充分结合舞蹈表演, 提高舞蹈技术技巧水平, 往往需要经过基础的动作知识讲解和长期的系统肢体训练。

舞蹈技巧范围广阔, 包括跳跃, 旋转, 翻腾, 转体和诸如腾空等高难度动作, 以及它们的组合。往往针对不同类型的舞蹈表演, 应用的舞蹈技巧也有所不同, 较为柔和强调女子身形美感的汉族舞蹈, 常以扇子或手绢等道具入手, 展示身姿的扭转;而较为热烈强调女子矫健体态的藏族舞则会使用各类大小鼓具, 展现连续的抖肩等动作;再如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旋转, 讲究动静两相宜, 动时多变快速, 静时平稳优雅, 都属于舞蹈技巧的范畴, 往往比单纯的舞蹈表演更能带给人美的感受。

2. 如何将舞蹈技术技巧应用到表演中

舞蹈艺术发展至今, 除了道具之外, 演员本身的技巧表现力在美感的展现过程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够流畅的舞蹈技巧在表演中的生搬硬套也会导致舞蹈表演的成熟度不够, 感情无法畅快表达, 从而造成观众的艺术赏析不够完善。如何充分在舞蹈表演中利用舞蹈技术技巧, 配合舞蹈表演本身的剧情和走向, 充分进行感情的渲染, 是舞蹈表演过程中较为关键的问题。因此下面针对一些典型的舞蹈技术技巧应用完美的表演过程, 进行如何将舞蹈技术技巧应用于表演过程中的探讨。

在舞蹈行业中得到众人一致认可的《孔雀舞》, 就将舞蹈技术技巧与表现孔雀优雅身姿和感情经历的剧情相结合, 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例如, 通过表演人员从手掌的立提, 手腕部的略微抖动, 手臂的关节处弯曲, 以及送胯和上半部分整体的颤动, 整体形成孔雀舞非常奇特的曲线形身姿, 从而展现出孔雀的漫步, 拖翅, 点水等动作, 通过舞姿动静态的雕塑, 展现了孔雀含蓄的感情表达, 从而刻画了孔雀骄傲矜持的性格, 通过艺术手段的渲染和服饰鼓点等的烘托, 充分体现出孔雀的窈窕体态和灵动美感。尽管一些高难度的连续转体动作并不常见, 但该舞蹈以民族特色和优雅的技术技巧见长, 收获了很好的舞台效果, 得到了专业性的评委和大众的认可。

由此可见, 舞蹈技巧的应用不一定需要高超的难度或连续的技巧组合, 更重要的是结合本场舞蹈表演的感情线索和故事情节, 将基本的舞蹈技巧进行融合和改进, 将其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必要时配合一些特定的民族色彩和风情, 就能得到较好的观众反馈。

3. 当今舞蹈表演中技术技巧应用的问题

当今舞蹈表演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舞蹈演员为了展现自身实力, 滥用舞蹈技术技巧。好的舞蹈技巧应当为了表现舞蹈表演中对象的性格和经历而存在, 并不是为了展现演员的功力而纯粹进行技巧上的炫耀。当前很多演员对于舞蹈技巧的应用有着错误的观念, 为了技巧而表演, 技巧的展示并不符合故事整体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反而使得感情线索出现矛盾, 大大影响了舞蹈的整体效果。这样的技巧无法和舞蹈的内容相结合, 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感慨, 因此不论其技巧难度多么高, 展现多么流畅, 动作多么具有欣赏价值, 也只能作为失败的技巧应用案例。舞蹈演员应当摆正观念, 深刻理解舞蹈表演的最终目的, 做好技巧与表演内容的配合。

(2) 舞蹈演员对于技巧的控制不够, 展现过于刻意。舞蹈技巧需要长时间的刻苦练习, 通过对肌肉分毫不差的控制和到位的身姿设定, 带给观众流畅自然的表演享受。如果演员无法正确使用其不同位置的肌肉, 就难以作出标准的技巧动作, 只会让舞蹈表演显得非常生硬, 甚至影响原有内容的发挥。高明的技巧表演应当动静得当, 看似平凡但与舞蹈表演的中心思想暗中吻合, 留给观众遐想的空间。

4. 针对当今舞蹈表演趋势的舞蹈技术技巧发展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表达过, 艺术家的技巧是表达丰富感情的重要手段, 对于艺术的创作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和作用。没有技巧的舞蹈显得干瘪无味, 没有艺术美感;没有舞蹈的技巧则显得感情空洞, 没有真情实感。只有运用了合理技巧的舞蹈形式才能够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作品的情绪变化, 从而展现出感情延伸和共鸣的美感。作为一种有效的艺术手段, 应当充分应用舞蹈技巧, 使之为舞蹈表演服务, 展现其动人风姿。

针对当今的舞蹈表演, 可以看到, 舞蹈技巧的要求日益精细, 难度逐步加强。如何在配合舞蹈效果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加强对舞蹈技巧中演员躯体动作的控制, 提升运用的难度和水准, 更加合理具有艺术特征的对源于生活的舞蹈表演进行渲染, 都是舞蹈技术技巧的发展趋势, 从这些角度考虑, 舞蹈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舞蹈表演的观赏性具有重大价值。

结论

舞蹈演员应当充分认识到, 舞蹈技术技巧是为了突出表演对象的个性特征和生活感情内容而存在的, 不仅要有艺术表现力, 更要贴合舞蹈本身。只有适度恰当的舞蹈技巧应用才能够与舞蹈表演进行完美的融合, 渲染出强烈的舞台氛围, 表现出演员的内心世界。

摘要:舞蹈表演者往往在舞蹈表演中擅长应用各种各样的舞蹈技巧。不同的舞蹈技巧根据舞蹈意境的不同有不同的应用场合, 本文对常用的舞蹈技巧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结合当今舞蹈表演中舞蹈技巧应用的一些问题, 针对舞蹈技术技巧的应用发展趋势提出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舞蹈表演,舞蹈技术

参考文献

[1]冯珺.浅析舞蹈表演中技术技巧的运用[J].戏剧之家, 2014 (8) .

[2]张瑶.浅谈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3) .

舞蹈表演的审美 篇10

【关键词】舞蹈技术;舞蹈表演;运用

舞蹈技术技巧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人物、表达剧情、烘托观赏气氛不可缺少的表演手段,它不但可以进一步增强舞蹈的可看性,提高舞蹈的层次,而且在舞蹈作品中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令舞蹈不断闪烁出奇光异彩。

一、舞蹈技术技巧分类

1.舞蹈本身所蕴含的某种技术技巧。这种技术技巧与舞蹈本身的特性有着极大的关系,例如我国风格各异的民族舞蹈,其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技术技巧,这种有着强烈民族风格的技术技巧是在本民族独特的社会生活的背景下形成的,舞者要想把握这种舞蹈技术技巧,除了要需要身体的协调性、对于音乐的乐感以及对于舞蹈和音乐的悟性之外,还需要对舞蹈所属民族的文化生活有着一定的了解,这一才能够全面的提升自身的舞蹈技术技巧。例如学习蒙古族的舞蹈,就要掌握蒙古民族舞蹈的技术技巧,这主要表现为蒙古舞蹈中常用到的揉肩、耸肩、碎抖肩以及提腕、压腕等,这些舞蹈技术技巧就是蒙古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所在,舞者不仅要通过刻苦的练习这些动作技巧,还要学习了解蒙古族的文化,才能对这些技巧加深了解,例如蒙古族舞蹈的抖肩这一动作就是模仿鹰翱翔时挥动翅膀的动作,因为蒙古族在游牧生活中形成了对鹰的崇拜,因而其很大舞蹈动作都是在模仿鹰飞翔的动作,了解了这些文化背景后,舞者才更能把握蒙古族舞蹈技术技巧的实质,进而在表演时不仅是形似更能做到神似,从而提高舞蹈水平。

2.舞蹈表演中的动作技巧。这种技巧往往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往往是一个舞蹈作品较为关键之处,这种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表现中被用来表现特定的人物形象、人物内心的情绪以及特定的情节等,对于整个舞蹈编排来说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类舞蹈技能技巧主要表现为跳跃、旋转、翻身、翻腾,还有一些转叉、跪转、绞柱等地面类动作,这类动作往往观赏性比较强,而且往往会是人物塑造的标志性动作,或是舞蹈内容的高潮、转折等动作,具有强烈的情感意味。

二、舞蹈技术技巧的作用

1.技巧与舞蹈教学的关系。舞蹈技巧的训练水平,是衡量学生和演员专业水准的重要标志,是舞蹈艺术形式美高水平的体现,可以全面提升舞蹈艺术的观赏价值。因此,重视学生舞蹈技巧课程教学训练水平的提高、强化艺术体能的开发,全面打好舞蹈专业基础,使学生将来能在舞蹈艺术的舞台上有所作为,这正是舞蹈技巧课程的价值所在。

2.技巧与舞蹈表演的交融。在舞蹈表演镇南关,出色的技巧与完美的艺术表现是相辅相成、互不可少的两个方面。没有技能技巧根本谈不到艺术表演;脱离了艺术表演,技能技巧也将失去它自身的存在价值。二者的完美统一,是舞蹈表演的重要美学原则。

三、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

1.根据舞蹈的风格种类来加入技巧。现在的舞蹈大赛中有许许多多很好的作品,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当代舞。基本上每一类舞蹈都有自己独特的技巧。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舞的技巧是在借鉴了戏曲、武术和芭蕾等艺术门类的某些技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中国民间舞中的许多技艺性舞蹈也是吸收了武术、戏曲、杂技中的营养后发展形成的。现代舞技巧则是以开发肢体潜能为主要目标,讲求的是以肢体作为传达喜、怒、哀、乐的工具。我们应当明确这些技巧的分类如飞脚、蹦子、旋子、扫蹬、扑虎、叠肩、赞步等技巧,它们都是古典舞与民问舞所共有的。虽说是共有的,我们也不能盲目的加入技巧。比如在维族技巧中我们总不能把小翻和空翻加进去吧,维族舞的技巧通常是以多变的舞步和灵快的旋转作为自己的技巧的。而在安徽花鼓灯中要是加入了一些翻腾的技巧则是非常恰当的。在如,把现代舞的技巧加进了传统的古典舞中那有会是多么的滑稽等。因此我们在选择技巧的同时应当根据舞蹈风格和种类来考虑。

2.根据舞蹈要求和演员的水平来加入技巧。一部好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者在舞台上的技能技巧展示,换句话说,技能技巧在整个舞蹈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孟艳的舞蹈是拒绝技巧的,如转多少圈,转多么快;跳多么高,跳多么远;翻多少跟头,翻得多么利索等,因为它们不适合学生,不适合向普及方向发展的校园文化。所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群体来看,并不是每一个舞蹈都需要加入多么高超的技巧,而是要通过演员水平和舞蹈的要求等反面来考虑技巧的比重。

四、舞蹈技术技巧的发展趋势

技巧为舞蹈而存在,运用技巧是为了更加形象、更加生动地来表现舞蹈作品中的一些情绪场景。技术技巧是舞蹈表演的一种情感的延伸,也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手段。合理的运用才会使技巧更好的发展、更好的更充分的为舞蹈服务,更加贴近舞蹈。使舞蹈更好的展现他应有的风采。舞蹈技巧并不是舞蹈的必要元素它在舞蹈中只是起到增加舞蹈视觉效果的作用。舞蹈技巧不加则已要加入技巧就要合理加入合理运用。也可根据舞蹈需要来发展变化现有技巧总之就是想让技巧更充分地为舞蹈这一综合艺术而服务更加贴近舞蹈。因此,在今后的舞蹈编创实践中我们应发扬前辈老师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们的探索、钻研精神。尽可能在舞蹈编创方面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艺术性与欣赏性相结合诗意性与大众化相结合民族特色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为让舞蹈这一艺术门类得到广阔和深远的发展为舞蹈这一悠久的艺术门类奉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舞蹈技术技巧对于舞蹈表演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并不是最主要的,在应用时,要坚持适用原则,结合舞蹈表演的内容和人物性格特征,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要正确应用和理解技术技巧,使其更好地为舞蹈服务。

参考文献:

[1]万孝辉.试论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11).

[2]张瑶.浅谈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3).

戏曲神容表演的审美规律 篇11

以传统剧目中情感表现的笑为例, 如:《四进士》中宋士杰于公堂上揭穿顾读受贿证据时候的冷笑;《伐子都》中公孙子都神智错乱的疯笑;《挑滑车》中高宠横枪跨马满怀斗志的长笑;《群英会》中周瑜识破蒋干用意时的讥笑;见诸葛亮与自己破曹之计同是“火”后的狂笑;以及周瑜妒忌诸葛亮才干后, 震惊恐惧后转为的奸笑。同样, “哭”也是因人物性格和规定情境不同而异:《白帝城》中, 刘备抱着灵位祭奠关张的哭, 是君臣之情, 手足之情和对东吴的恨, 悲愤交加的哭;《斩马谡》中, 诸葛亮悲恨悔的哭, 悲的是失去一位大将, 恨的是马谡不遵将令, 悔的是未听先帝之言错用了马谡。以上举例的这些笑与哭的神情表演想要达到传神, 除了演员要有深刻心理体验之外, 还必须通过技巧形式来传达, 具有惟妙惟肖的真实感。

戏曲表演之所以能在人们心中唤起真实感, 是因为长期以来, 戏曲的写意性, 虚拟性等传统美学思想形成了观众对戏曲舞台的另一种真实观。不在于实际生活中能否以歌舞代替说话和行动, 而在于歌舞所表达的情感内容是否能真实反映剧中人物思想情感。戏曲表演程式是从生活中高度提炼而来, 似乎距离真实生活远, 却又非常接近。因为观众的感觉是真实的, 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真实, 是艺术高度夸张提炼的真实, 是比单纯模仿更为有艺术表现力的真实。这种“真实”, 指的是观众的“真实感”并非纯粹的生活“真实性”。表演的结果, 主要是看观众是否相信舞台上发生的一切。戏曲表演真实是艺术的真实, 这是指观众感受的“真实感”。

戏曲表演的夸张性, 也与戏曲艺术的真实感紧密联系一起, 目的就是扩大观众的视觉听觉形象。如《黛玉焚稿》中, 颤抖的手举着诗稿来表现黛玉内心的激愤;《追韩信》萧何得知韩信逃走后, 吸气, 抬肩, 退步, 把心中的焦急和吃惊传达给观众;《挡马》中杨八姐唱“遍番邦寻踪觅影”时, 身体和头部的晃动, 表现她眺望前方的路径等等。可以看到, 这些戏中的诸多表演, 无一不是夸张的, 有节奏的, 这也是构成戏曲表演艺术鲜明、强烈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

戏曲特殊的舞台逻辑有一个重要法则, 即特别重视形象的形式美。戏曲动作的歌舞化, 净行脸谱的图案化等, 就是着意于戏曲特殊的审美标准———形式美。之所以注重形式美, 除了自身规律外, 还由于审美主体———观众欣赏习惯。戏曲观众对戏曲表演的审美要求不同于观赏其它戏剧, 观众对舞台形象的真实感, 是以欣赏形象的形式美为前提的。戏曲观众除了想从演员表演中感受到形象力量外, 还希望演员用美的形式, 把形象最主要的东西———人物精神状态表现出来。所以, 戏曲真实感是离不开形式美的。

在戏曲舞台上, 人物的各种生理情状都要服从于戏曲“寓真于美”和“寓教于美”的规律, 继而来展现性格。如表现酒醉的《醉打山门》中鲁智深的酒后舞拳, 表现出桀骜不驯的刚烈性格;表现疯态的《失子惊疯》中, 以神形痴呆的“真疯”, 表现人物的精神崩溃和神志不清;《打神告庙》中焦桂英怒打神像的“半疯”水袖舞蹈, 表现出她的满腹怨愤无处发泄。这些舞蹈以美的姿态征服观众, 但表演的目的, 则是借此来表达人物精神世界。

演员在戏曲舞台上表现人物的各种情状, 既不能生搬硬套以生活真实为标准, 却又不能违背生活真实而臆造。对它的外部形式进行艺术加工时, 要在不影响真实内容的原则下, 遵循形式美的规律, 这也是戏曲观众的审美要求。演员除了具备对自己即将塑造扮演人物的充沛激情, 更要根据戏曲舞蹈表演的特殊逻辑, 赋予角色情感并结合程式表现出形式美。

上一篇:家庭教育期望下一篇:数据访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