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创新发展

2024-07-16

论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创新发展(精选3篇)

论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创新发展 篇1

论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其创新发展前言:舞蹈是一种以有节奏的动作为表现形式,配以音乐来完成的艺术,在表达情感、祭祀、娱乐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舞蹈艺术是伴随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劳动生产而同步产生的,并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作为一个具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民族舞蹈也在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源远流长的文化。中国舞蹈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艺术积累,在世界舞蹈文化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西藏是歌舞的海洋,这海洋遍及西藏的城市乡村、农区牧场。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上千年历史中形成发展并延续下来的,是藏族艺术形式的典型代表之一。面对恒久而丰厚的舞蹈文化,藏族舞蹈作为中华民族舞蹈的分支,在民族心理素质和审美理想的基础上,伴随着藏民族的形成发展而成为如今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审美内容。而在文化形态多元化的今天,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藏族舞蹈文化非但没有因此没落,反而在挑战中改革与发展,从而屹立于世界舞蹈文化之林。本文将通过对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其创新发展的研究来发现藏族舞蹈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对其他民族舞蹈的借鉴意义。进而启发人们如何进行发展与创新才能让我国的舞蹈文化甚至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更具有生机与活力,更具有感染力。

一、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一)藏族舞蹈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发展

舞蹈艺术是每个民族开创时间最早,历史持续时间最长,并且流传范围最广、最为人民所喜爱与接收、最能直观的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早在五千年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舞蹈,产生于奴隶社会,到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一定特色。民族舞蹈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积累、总结而成的结晶,这种形式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并广泛流传。它成为人民群众直接表达情感与愿望的方式。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舞蹈动作和舞蹈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或悲或喜的情感。而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域、各民族间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民风民俗的差异也直接导致了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的缩影,是西藏千年历史进程的文化缩影和文化沉淀。藏族舞蹈作为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审美艺术形式,表现了高原人顽强的生命力和他们面对生命的勇气。从古至今歌舞艺术伴随着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而演变成形式各异的舞蹈。我们在欣赏藏族舞蹈的同时,不仅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还可以感受到藏族人民的生活气息。1.藏族舞蹈的起源

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会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一套反映民族生活和思想感情并且具备有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藏族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历史悠久并具有高度文化艺术传统的古老民族。在中国,藏族被誉为能歌善舞的民族。而藏族舞蹈就是藏族人民在他们的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带有藏族文化烙印的艺术。藏族歌舞是藏族传统文化中较为显著的部分。它是征服“世界屋脊”的高原人类的生命与情怀,是西藏社会发展变革的体态节奏,凝聚着藏族人民的聪明才智。西藏的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并与汉族文化相互交流,也与周边民族与国家的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舞蹈文化。从远古舞蹈萌发开创时期到中古近代舞蹈发展繁荣时期,再到现代舞蹈兴旺发展,内外交流,走向世界的新时期,藏族舞蹈的发展前后经历了一千多年。高原特有的自然环境、宗教文化,哺育陶冶着藏族人民的审美心理,形成融合农、牧、宗教三者为一体的藏族民间舞蹈形式。藏族舞蹈种类甚多,风格迥异且普遍流行,许多舞蹈已有好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历史。因浓郁的民族风格、高度的艺术涵养,使得藏族民间舞蹈在民族舞蹈中占有突出的地位。除宫廷舞蹈外,藏族的舞蹈大多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肢体语言的最直接的反映,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自成体系的藏族舞蹈艺术。藏族民间舞蹈形式是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的融合,它是以独特的民族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民族情感、深刻的民族思想、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藏族民族生活形象。其风格特点体现在舞蹈形象的刻画与伴唱曲调的旋律特征和歌词上.而藏族宗教祭祀舞蹈则是伴随着宗教的产生而诞生,随宗教的改变而发展的舞蹈形式

2.藏族舞蹈的种类

藏族舞蹈种类繁多且各具特色。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衍生出不同的舞蹈类别。藏族舞蹈在具有统一性的同时,不同区域的舞蹈也有着一定的差异。由于人们所居住地的气候差异、宗教影响、服饰差异,不同区域的藏区人民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多姿多彩且地域分布广泛的藏族舞蹈。藏民族的舞蹈有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民娱性歌舞《果谐》、《果卓》、《谐》等;有专供上层社会享乐的《卡尔》(《嘎尔》)歌舞;也有专为宗教祭祀礼仪所创编的《羌姆》舞蹈、《家把》舞蹈以及众多门派的藏戏舞蹈《拉姆》、《格萨尔》等。藏族舞蹈,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划分为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两大类。这两大类舞蹈都拥有着各自丰富的文化底蕴、优美而流畅的舞步以及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同时,这两大类舞蹈又有各自的分支。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以分为“谐”和“卓”两大类。“谐”主要是流传在藏族民间的集体歌舞,其中又分为四类:《果谐》、《果卓》(又称《锅庄》)、《堆谐》和《谐》。其中的《果卓》因流行地域广阔最为人们所熟知。因不同区域的称谓不同,《果卓》也被叫做《锅庄》,在藏北牧区人们也称之为《卓》。《果卓》是古时藏族人民围着篝火、锅台起舞的圆圈形自娱性歌舞形式,现在我们大多数人所了解的藏族舞蹈指的就是《果卓》,农区、牧区的舞蹈风格不同并各有特色,舞蹈时男女分站,拉手或是勾肩,舞者分别轮流伴唱,歌声嘹亮高亢,不时加入呼号声,这是《果谐》融入羌族原始舞蹈形式最鲜明的特点。在《果卓》的舞蹈表演中,牧区色彩浓郁。藏族舞蹈中的《果卓》是以有舞必歌为特点的。《果卓》舞蹈动作多以摆手、转身、转胯为主,整体情感活泼而热情。而《谐》则是以歌为主,歌舞结合的表演。《谐》,也叫“叶”,俗称为“弦子”,属于农区的舞蹈

。形式。表演时,由一名操“必班”(藏式二弦琴)的人领舞,参加者随着琴声边歌边舞,曲调悠扬,舞姿优美,充分发挥了“长袖善舞”的特长。《果谐》流传于西藏的日喀则、山南等地。舞蹈者围成大的圆圈,随着领舞者边歌边舞,沿着顺时针方向前进。每首歌曲都有着一定的跳法,并分为慢曲和快曲两部分。舞蹈者在慢曲部分时高歌缓步;而在曲调转快之后就情绪激昂,美学特征由此更为突出。此外,除了民间自娱性舞蹈之外,宗教舞蹈中还衍生出寺庙祭祀性舞蹈《羌姆》,这种类型的舞蹈就是宗教舞蹈的典型代表。《羌姆》是人们在祭祀礼仪中所创编的使用神袛面具和各种道具并包含有藏族宗教成分的舞蹈形式,它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藏传佛教的流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是祭祀性舞蹈,《羌姆》在舞蹈的表演形式、舞蹈演员的装扮等方面与其他民娱性舞蹈有着很大的差别。《羌姆》在表演时用鼓、跋、铜号等乐器伴奏,伴有喇嘛诵经,气势壮观,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民娱性舞蹈讲究载歌载舞、热情奔放,而《羌姆》等祭祀性舞蹈在表演时则很少歌唱,气氛讲究肃穆庄严。

3.藏族舞蹈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

藏族舞蹈是藏族文化组成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她在宣传和弘扬藏族文化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西藏的历史上,《羌姆》等舞蹈大多数不仅配有用文字所记 录的“舞谱”,还有着用“线条”所记录的“舞曲”,《卡尔》舞蹈的音乐“藏文古谱”流传至今。如此可见,藏族舞蹈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意义。它不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慢慢演变为一种直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现今在西藏的各大喇嘛寺院内,还保留着专供跳《羌姆》所使用的神袛面具,在宗教节日时,表演者戴神袛面具跳《羌姆》进行祭祀礼仪。

(二)藏族舞蹈的美学特点

藏族舞蹈从产生流传至今,经过了诸多改编与沉淀。在藏族历史上,人们也吸收了不少相关的艺术理论与技法。这一发现有力的证明了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与本土艺术的审美相结合,以严格的民族审美的需要和创新创造出了富有美感且符合本民族审美的舞蹈理论。

1.藏族舞蹈之服饰美

藏族精美的舞蹈服饰给藏族舞蹈增添了很多色彩。由于藏族民间舞蹈多以歌舞为主,而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穿着的藏式长袍在舞蹈中更是添加了一种柔顺的美丽;藏区不同区域人们的穿着都有所差异,但总体上来说,藏族服饰都有着腰肥、长袖、大襟、长裙、编发、金银珠玉饰品、色彩浓烈鲜艳等共同特征。广袍宽袖的服饰,不单单满足了草原牧民生产劳动、活动自由的需要,而且也给舞蹈动作的灵活、豪放、伸展自如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样的服饰特点,使得人民在舞蹈时能将藏族舞蹈的女性的柔美和汉子的潇洒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女性发型以编发为主西边的阿里普兰地区有着最为精美独特的妇女服饰“孔雀装”,在当地,孔雀是美丽与吉祥的象征,为了使孔雀所寓示的吉祥永驻,妇女们便模仿孔雀来制衣。妇女戴的帽子叫“町玛”,独特的帽子及耳坠象征着孔雀的头冠,而妇女在背部系背部围裙——“改巴”,用毛色纯白且光滑的山羊皮制作而成,“改巴”的正中部镶嵌着带有花纹的总蓝色氆氇,寓作孔雀婀娜多姿的翅膀。在舞蹈时,就像是开屏孔雀翩迁起舞,美不胜收。由于昼夜温差,可以将其中的一只袖子脱下或是穿上的衣着方式,形成了藏族服饰与舞蹈的一大特色。当众多舞者长袖齐出时,我们能够感受到藏族人民像雄鹰一样热爱自由,像格萨尔王一样英勇威猛以及那草原一样广阔的胸怀。这样浓烈、质朴的气氛,服饰功不可没。2.藏族舞蹈之动作美

不同地区的舞蹈,舞蹈动作的力度、幅度、柔软度以及律动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有的民族舞蹈侧重于用上身动作来体现;有的民族舞蹈则侧重于用下肢来展现动作,上身的动作甚少;有的民族舞蹈以洒脱有力的舞蹈动作为特色;而有的民族舞蹈特色则用轻柔含蓄的舞蹈动作来体现。不同的表现形式正是诸多舞蹈中所蕴藏的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特征。在琳琅满目、繁花似锦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藏族舞蹈,虽然它们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固有的审美要求,但它们又都包含共同的精髓元素,以及共同的动作规律。这种精髓元素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审美概念。

“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一般称之为‘美感’”。藏族舞蹈家阿旺克村将藏族舞蹈动作主要分为“颤”、“开”、“顺”、“左”、“绕”五大元素,这是不同类别的藏族舞蹈所具备的共同特点。除此五大元素外,藏族舞蹈在律动上还存在着“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在这些共同规律之上再变幻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部手势的变换、不同的音乐以及韵律构成了不同的舞蹈风格。在民谣古籍《中国歌谣集——西藏卷“打开歌门”》章节中记录着大量传唱舞蹈者优美舞姿的歌谣,如林芝地区《果谐》“祝歌舞者门面三层高”中唱到:

胸部是锅庄的仓库,今日要打开仓库门; 胳膊是卓舞的翅膀,今日我要炫耀翼力; 腰部是歌舞摇摆处,今日我要放松放松; 膝盖是锅庄的风轮,今日我要转动转动; 双脚是锅庄的滚球,今日我要滚一滚它。

另外,在藏文古籍中对舞蹈者的形态有以下要求:

上身动作像雄狮,腰间动作要妖娆; 四肢关节要灵巧,肌腱活动要松弛; 全身姿态要柔软,表演表情要傲慢; 举止要像流水缓步,膝窝曲节要颤动; 脚步脚尖要灵活,普遍要求英姿雄壮; „„

“双脚是锅庄的滚球”、“脚步脚尖要灵活”要求舞蹈者的脚像“滚球”一样灵活多变,舞步灵活轻巧,节奏鲜明,脚步整齐。比如说,“踢踏舞”要求舞步活泼清爽,节奏鲜明热烈;“果谐”是典型的集体舞要求在粗犷的歌声中踏出整齐而富有生命力的舞步;从中不难看出藏族舞蹈对形体要求的规范程度。在藏族舞蹈中对腰部的动作要求也非常丰富,“腰部是歌舞摇摆处”“腰间动作要妖娆”不论是男性或是女性舞蹈者,藏族舞蹈要求对腰部的运用非常讲究。“堆谐”是以脚的节拍为主的藏族舞蹈,“谐”是讲究富有动感线条的舞蹈形式,在这两种舞蹈形式中都要求腰部轻柔摆动。在似动非动之中来展现人体结构的线条美。尤其是女子在“果卓”和“热巴”中对腰部的展示更为丰富,在翻身、侧腰、下腰等动作中将腰部的柔软完美的展示了出来。“妖娆”的腰部动作是藏族舞蹈中较为突出的一个审美特征。另外,“膝盖是锅庄的风轮”、“膝窝曲节要颤动”在藏族的众多舞蹈中,膝盖处的动作是最具典型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动作之一,由于藏族人民生活在高海拔、低氧气的青藏高原,加上藏族人民经常需要背负重物上山,形成了他们以下半身为发力点的主要动律同即膝关节有规律的颤动和屈伸。膝关节在舞蹈动作中连绵不断、有韧性的上下颤动给了观众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这种训练往往与“踢踏舞”相结合,表现了藏族人民天生乐观、开朗、遇事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通过脚和膝盖的迅速颤动而表演的踢踏步,在给观众带来无限娱乐的同时,也使人轻松自在,顿感身心舒畅。同时这也是最能表现内心情感、体现舞蹈动感的表现手法之一。另外,藏族舞蹈还特别强调协调美。在藏族舞蹈中,有很多动作是通过同手同脚来完成的。如果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同手同脚是极其别扭的,是肢体不协调的表现。然而从舞蹈学审美角度来说,藏族舞蹈中所体现的同手同脚的动作非常富有协调美。此外,藏族舞蹈对头部、四肢、面部等方面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规范。头部有绕头、甩头、前后甩动、左右甩动等多种形式。其次,藏族舞蹈在落脚和出腿的动作中常常会出现外开的基本脚型,像抬腿、踢腿、跨腿、抛腿等均以勾脚外开为美。这凸显出了藏族人民性格豁达、自信的特点。曲背、弓腰也是藏族舞蹈中常见的基本动作。最后,藏舞舞袖有绕、撩、摆、甩等多种形式,但以“绕”为核心,有内绕外绕、单手绕外手绕、双手同方向绕异方向绕,白色的衣袖象征着青藏高原上的白云,给观众带来了高原上蓝天白云的美景这些动作与藏族人民的风俗、宗教信仰以及劳动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舞蹈者在跳舞时很自然地将自身的情感用肢体动作所体现出来。随着民俗民风、劳作方式、宗教礼仪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面貌与内心情感发生着改变,但这些舞蹈的动作、风格却慢慢保留了下来,成为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同时,从以上歌词和古籍中舞蹈时对人体各个部位的要求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藏族舞蹈的基本美学思想。形体、韵律、动作和谐搭配是舞蹈美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在藏族舞蹈中非常强调头部、肩膀、手、胸部、腰肢、膝盖、脚步的配合与统一。这在众多藏族古老民歌和典籍中都有所记载,这的确是藏族人民对舞蹈形态与舞姿的共同的审美感受。这并不是空泛的谈论,而是至今的藏族舞蹈中都有所体现的。3.藏族舞蹈之形体美

形体是舞蹈艺术的表现工具。但是对于形体美的看法,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在藏文古籍中对藏族舞蹈的形体美也有一定的规范。如“热巴”、“果卓”等舞蹈中,对男性舞蹈者的上身动作非常讲究,无论其手中是否执有道具,“上身动作像雄狮”要求舞者威猛雄壮,将高原人身形彪壮的气质体现出来,形成豪放、粗犷之美,给人以一种无所不能、可以克服一切困境、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而对于女性舞蹈者则要求上身动作含蓄且典雅,给人以一种柔美舒适的感觉。另外,在“果卓”和“果谐”等不少的舞蹈中要求男女舞者的上身或者是前身的动作稍向前倾,从舞蹈学的角度分析,向前微倾的幅度与动作的大小、强弱以及高低对比等关系密切。

对于舞蹈者的全身要求在藏族民谣与古籍中同样也有较多的论述,如女性“全身姿态要柔软”、“体态轻盈如身上无肉,舞姿柔软如腰上无骨”,男性舞者则普遍要求“英姿雄壮”。藏族人民把鹰和孔雀都视为神鸟,所以男子的舞姿拟鹰的较多,而女子的舞姿更多的是模仿孔雀可以说在当时藏族舞蹈对于舞者形体上的要求是理想化的,但这同时也反映出了藏族人民的审美愿望与舞蹈艺术的基本要求相契合,体现了当时藏族人民所讲究的匀称的美学思想。由此看来,在藏文古籍和古谣中所体现出的藏族舞蹈对于舞者的形体要求就反映出藏民族的审美意识,同样这也是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之一。

二、藏族舞蹈的创新与发展

如上所述,藏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符合广大民众审美特征和舞蹈理论体系,但这一理论体系还在伴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审美能力和角度的改变与提升中不断地完善与创新。藏族舞蹈所具有的美学特征,是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诸多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也是藏民族的舞蹈风格及特点形成的根基。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是继承优秀藏族舞蹈艺术,发展符合民族审美情趣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藏民族舞蹈不仅是西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表达民族思想情感最有力的“形象语言”。我们应当更好地、更精确地分析藏族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预测遥远灿烂、神秘莫测的未来,尤其是藏族舞蹈文化在社会迅猛变革中舞蹈本体演变过程的价值及其未来的趋向。

(一)藏族舞蹈的发展之与现代舞的融合

时代洪流正在奔流着向前,所有的艺术都在自己的殿堂里寻找新的发展道路,以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以满足不断前进的人民的脚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诞生出许多新的舞蹈类别。我国社会转型的加速,促进了我国传统民间舞蹈文化的变迁。藏族舞蹈也同样面临着创新发展的需要,只有发展创新,它才能在缤繁绚丽的艺术世界里散发出耀眼独特的民族之光。

我国正处于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不断融合、相互借鉴而又相互排斥的特殊阶段。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使得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包括藏族舞蹈。这种冲击带来的审美欣赏方面的变化对藏族舞蹈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人们的审美意识逐渐走向多样化。将西方现代舞蹈与中国传统民间舞蹈相融,这无疑是藏族民间舞蹈现代审美意识的一个突出的表现。藏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蹈的融合,它一方面保持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另一方面为了满足人民在大时代中形成的多样化的审美观念,吸取了现代舞的编创方式、表现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现代人的眼球,采用新的动作来展现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的主题、新的思想,试图在融合中寻求新的发展。藏族舞蹈与现代舞的融合,不仅仅体现了人们审美意识形态的多样化,而且也是西藏舞蹈审美意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推动藏族舞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西藏舞蹈的发展之创新途径

1.创新发展之人才培养

要保证西藏舞蹈的创新发展,首先要从人才培养出发。只有培养出高素质高标准的专业的舞蹈人才尤其是舞蹈编导,才能为藏族舞蹈的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便是教育事业。要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首先要在校园里积极推广藏族舞蹈知识,开设藏族舞蹈课程,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藏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当中。将藏族舞蹈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此调动学生对于藏族舞蹈创新发展的积极性,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发展专业的藏族舞蹈团队,培养全面发展的有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藏族舞蹈人才。

2.创新发展之提高影响力

其次,要发扬藏族舞蹈的影响力,借助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来增大观众影响力;组织一些关于藏族舞蹈的大赛,积极帮助与支持对藏族舞蹈有热忱的人,关注和扶持民间的热爱藏族舞蹈的团体,通过举办活动的方式使更多的人了解藏族舞蹈,喜爱藏族舞蹈,从而为藏族舞蹈的传播与发展做出贡献。要利用好媒体的影响力,例如,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媒体中大力宣传藏族舞蹈文化,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去接触并体会藏族舞蹈的魅力所在。

3.创新发展之拓展市场

最后,任何事物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与物质基础相适应,藏族舞蹈也不例外。藏族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同样需要审美者的关注。我们不仅仅需要做好藏族舞蹈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在商品经济的市场中谋求发展所需的资源,以求得更长久的发展,但是我们要处理好艺术需要与市场需要的关系,不能一味地追逐市场需要而破坏了艺术本身的魅力与内涵,造成舍本逐末的不良后果,但也不能不考虑大众的需要,单纯追求“阳春白雪”的艺术,脱离了群众,舞蹈艺术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总之,藏族舞蹈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继承传统的优秀的文化元素,又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丰富藏族舞蹈的表演元素,与多种现代元素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艺术风格上的高度统一。但要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借鉴外来文化并不是要彻底的抛弃藏族舞蹈的民族文化内涵,而是要在对外来文化的有选择的借鉴中拓展藏族舞蹈的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以更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现代化社会的多样主题。但是也不能固守传统,盲目排外,对于自身文化中的糟粕,和一些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艺术元素,要进行淘汰。藏族舞蹈需要创新,当然,创新并不只是需要有新潮的动作与表演方式,而是要拓展藏族舞蹈更深层的内涵。这样我们才能在舞蹈艺术中,表现不断发展的民族性,才能使藏族舞蹈在发展和完善中不断地成熟,继而达到艺术的完美之境。

结束语:藏族舞蹈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是藏族人民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集体智慧的象征,是藏族人民生产劳动的智慧结晶,并是当地诸多民俗文化现象的集中表现。它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了藏族人民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劳动生产、经济发展、审美观念、意识形态等等,传承着藏族民族的文化,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深受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通过对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的论述,使我们更加了解藏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从而在继承和发展创新藏族舞蹈中 ,把握古老民族的基本审美特征 ,使发展中的藏族舞蹈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我们要认真研究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使其在当代社会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舞蹈艺术的独特功效。对藏族舞蹈创新发展的探讨,不仅仅是继承优秀藏族舞蹈艺术的需要,而且也是为了满足人民不断变化的审美观念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更需要采取措施去推动藏族舞蹈的可持续发展,使藏族民族的舞蹈文化得以 更好的传承,更能推动我国舞蹈文化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应以继往开来的愉悦心态期待着新一代舞蹈人才的诞生和藏族舞蹈艺术的又一个新的高峰的到来。

参考文献:

【1】王朝闻:《美学概论》(M),第6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2】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站:中国舞蹈论坛《舞蹈中国》、《舞蹈者之家》

【3】《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年07期 【4】《艺术科技》第199页,2014年02期 【5】《改革与开放》第198页,2012年06期 【6】东主才让:《藏族舞蹈文化溯源》

论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创新发展 篇2

一、藏族舞蹈相关概念及其分类

(一)藏族舞蹈的含义。藏族舞蹈在普通舞蹈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简单的上肢运动、原地旋转和队形转换等,逐渐演变成一种男性和女性相互交替、以劳动为展示形式的舞蹈。通过人们一次次在舞台上的表演,它逐步演变成了我们国家生产劳动中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藏族舞蹈的分类。全面来看,藏族舞蹈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趣味十足的民间舞蹈;另一类是宗教舞蹈,如“羌”是圣殿敬拜舞,用于祭祀。娱乐性舞蹈与宗教性舞蹈一样,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都能给人们一种优雅而潇洒的感受,但是这两种类型的舞蹈也有许多差异。

二、藏族舞蹈的基本特征

有位著名的藏族舞蹈家,用“颤、开、顺、左、绕”这五个字总结了藏族舞蹈的动态法和形态特征。

(一)藏族舞蹈的基本运动特征。西藏人民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处在海拔高、低氧的环境下,又要携带重物上下山。众所周知,在山上携带重物需要很大的力气,时间长了,西藏人民就习惯了用膝盖发力。所以西藏人民表演踢踏舞时通过脚和膝盖迅速的振动,给观众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同时也使人身心安逸自在。

(二)藏族舞蹈的基本形态特征。西藏人跳舞的时候出腿或是落脚的动作,都以外开作为美感的衡量标准。例如,在西藏舞蹈中,抬腿、踢腿和交叉腿、抛腿等,都会呈现出一种外开的美感。此外,除了以外开为美之外,藏族舞蹈也强调协调美。例如,在西藏舞蹈中,有许多动作是通过手和脚同时来完成的。也就是说,藏族舞蹈演员在跳舞的过程中,通常手和脚是沿着同一个方向的。如果我们不从舞蹈的审美角度来看,会认为手脚同边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动作,但这就是西藏人民跳舞时保持和谐的一种独特方式。

三、藏族舞蹈的创新发展道路

(一)传统藏族舞蹈和现代舞蹈的集成。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舞蹈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藏族舞蹈是一种传统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新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要想获得更多的发展,应该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因此,传统的藏族舞蹈应该与时俱进,结合现代舞,吸收现代舞蹈中优秀的部分,不断自我完善,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二)藏族传统舞蹈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藏族舞蹈富有韵味,值得人们关注。在今天这样的物质经济时代,藏族舞蹈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就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情感需求。舞蹈需要物质条件来支持可持续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的藏族舞蹈和现代舞的结合过程中,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处理好艺术需求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不能盲目追求市场需求,忽视艺术本身的魅力,但也不能只专注于审美情感。

四、促进藏族传统舞蹈的发展创新的措施

我们将增加对藏族舞蹈团体的支持,培养专业的舞蹈人员。要将藏族舞蹈表演出来,需要舞蹈专业人士和高质量的舞者进行专业培训,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加对藏族舞蹈公司的资本投入。其次,还要扩大藏族舞蹈的影响力。

五、结语

藏族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创新发展 篇3

关键词:藏族舞蹈;基本特征;创新发展

藏族舞蹈是在藏族人民的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不仅具有强烈的审美特征,而且蕴含了藏族丰富的文化。例如,藏族人们的生活历史、性格特征、审美情感等等。我们在欣赏藏族舞蹈的同时,不仅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还可以感受到藏族人们的生活气息。对藏族舞蹈的基本特征进行探讨,并分析它的发展路径,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1 藏族舞蹈相关概念及其分类

(1)藏族舞蹈的含义。我国民间性的舞蹈,大致可分为“谐”和“卓”两种类型。藏族舞蹈就是一种以“谐”的形式流传在藏族民间的一种集体式的歌舞。藏族舞蹈的类型主要又分为四种,即《果谐》《果卓》《堆谐》和《谐》。后来藏族舞蹈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简单的上肢动作、原地旋转以及队形变换等内容。在这些新形势下,藏族舞蹈逐渐发展成了一种男女交替、载歌载舞的,以劳动形式展现出来的歌舞。这种劳动式的歌舞形式发展至今,已经被表演者们搬上了舞台,并逐渐演变成了我国历史上纪念生产劳动的一种艺术形式。

(2)藏族舞蹈的分类。从总体上来看,藏族舞蹈大致可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以自娱自乐为主的民间性舞蹈;另一类就是带有宗教性质的舞蹈。例如,《羌姆》,是寺院用来祭祀的舞蹈,这种类型的舞蹈就是宗教舞蹈的典型代表。这两种类型的舞蹈,有着部分共同的特性,也有着许多不同之处。无论是自娱自乐性的舞蹈,还是带有宗教性质的舞蹈,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并且这两种类型的舞蹈在表演过程中,都能体现出一种优美而潇洒的姿态。但是这两者类型的舞蹈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例如,《羌姆》和《果谐》中的圆圈歌舞或者《堆谐》中的踢踏舞,在舞蹈的表演形式上、道具的使用上以及表演者的装束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2 藏族舞蹈的基本特征

有位著名的藏族舞蹈家,用“颤、开、顺、左、绕”这五个字概括出了藏族舞蹈的动律以及形态特征。

(1)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特征。藏族人民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高原地区属于一种高海拔、低氧气的环境,藏族人们在高原上生活着,就免不了要背着重物上山、下山。众所周知,背着重物上下山是需要很大的力气,时间长了,藏族人们就习惯性地膝关节发力。因此,藏族人们在跳舞的过程中,通过膝关节有韧性、有节奏地上下颤动,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颤动感和韵律感。观众在欣赏这种形式的舞蹈时,会发自内心地体会到一种看似不紧不慢,却又绵绵不断、有条不紊的感觉。这种一张一弛的舞蹈形式,带给人不一样的美的感受。例如,藏族人们通过脚和膝盖的迅速颤动而表演的踢踏步,在给观众带来无限乐趣的同时,也使人轻松自在,顿感身心舒畅。

(2)藏族舞蹈的基本形态特征。藏族人们在跳舞的时候,无论是落脚还是出腿动作,都以外开为美。例如,藏族舞蹈中的抬腿、踢腿以及跨腿、抛腿等动作,都会出现外开的脚型。另外,除了外开美,藏族舞蹈还具有很强的协调美。例如,在藏族舞蹈中,有不少动作是通过同手同脚来完成的。也就是说,藏族舞蹈的表演者在跳舞过程中,会经常使用手和脚顺边的运动。如果不从舞蹈的审美角度出来,我们会认为同手、同脚是一种很别扭的动作,但实际上,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顺边的运动是藏族人们在跳舞时用来保持协调感的一种方式。另外,在藏族舞蹈的表演过程中,女子比较注重前倾、垂臂等形态特征,力求通过肢体动作语言来给人一种典雅含蓄的美感。而男子则比较注重用懈胯、垂臂等体态特征,来表现一种豪放、粗犷之美。从以上这些特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藏族人们豁达开朗以及充满自信的性格。

3 藏族舞蹈的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

(1)藏族传统舞蹈与现代舞相融合。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新的舞蹈形式不断地产生。藏族舞蹈作为一种传统的舞蹈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新时期,我国传统文化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应该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因此,藏族传统舞蹈就应该与时俱进,与现代舞相结合,吸收现代舞中的优秀成分,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从而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另外,藏族传统舞蹈与现代舞相融合,让现代舞继承藏族舞蹈中的精华部分,这不仅能够弥补现代舞中所缺失的文化内涵,还可以使藏族传统舞蹈中的优秀文化得到继承与发展。总之,藏族传统舞蹈与现代舞相融合,可以帮助藏族舞蹈吸引更多现代人的眼球,从而推动藏族舞蹈的可持续发展。

(2)藏族传统舞蹈与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相融合。藏族舞蹈作为一种有韵味的形式,需要审美者的关注。在当今的物质经济时代,藏族舞蹈要想吸引观众的眼球,就一定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以及人们的审美情感。舞蹈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物质条件来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藏族传统舞蹈与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相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艺术需求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不能一味地追求市场需要而忽略艺术本身的韵味,但也不能将关注的审美情感置之度外。因此,将藏族传统舞蹈与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相融合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4 推动藏族传统舞蹈创新发展的主要措施

(1)加大对藏族舞蹈团体的扶持力度,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藏族舞蹈表演出来,就需要专业的舞蹈人员,而这些高素质的舞蹈人员都需要通过专业的训练培养出来,培养这些舞蹈人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因此,要想培养出更多专业的舞蹈人才,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对藏族舞蹈团的资金投入。其次,要扩大藏族舞蹈的影响力。例如,在各大高校积极开展藏族舞蹈课程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将藏族舞蹈教授给学生。

(2)借助各种媒介,加强对藏族舞蹈的宣传力度。藏族舞蹈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是藏民族人们生产劳动的智慧结晶。藏族人们通过舞蹈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以及传承藏民族的文化。与汉族舞蹈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舞蹈相比,藏族舞蹈具有其独有的特征,象征着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藏族舞蹈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影响力,让藏族文化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例如,借助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传播媒介,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感受到藏族舞蹈的艺术魅力。

5 结语

藏族舞蹈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从藏族舞蹈的基本特征中,感受到藏民族人们的生活状况。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推动藏族舞蹈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我国舞蹈文化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孙婕.藏舞中膝关节发力特征及带来的舞蹈韵律探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04):148149.

[2] 宋瑞江.从《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看藏族舞蹈的現代特征[J].艺术教育,2009(03):97.

[3] 尕藏.浅谈对藏族舞蹈中核心动律“屈伸动律”形成的几点思考[J].文学教育(中),2010(02):4748.

[4] 刘明华.藏族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创新发展[J].大舞台,2011(05):101102.

上一篇:台底DMG小学阅读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下一篇:猫导学案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