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学生

2024-10-20

藏族学生(共12篇)

藏族学生 篇1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其特色的民族音乐。藏族歌曲不仅体现了藏民族的气质和精神, 是我国少数民族文明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也是音乐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大量融入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技术、新观念使人们眼花缭乱, 在学习这些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 有些人完全无视艺术与技术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本质差异, 甚至在艺术掀起了一股奉舶来品为圣明, 不重视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潮流, 一股股“赶时髦”的模仿风对民族音乐的保存和健康发展, 也产生了一次又一次或大或小的冲击。通过学习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拓宽审美视野, 认识各民族音乐文知识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关键词:藏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学校,音乐教育

一、藏族传统音乐种类

藏族艺术也包括文学、音乐、舞蹈、藏戏、绘画、雕塑、建筑等方面, 能歌善舞是藏族人的天性。这个马背上的民族, 时刻流露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音乐就是他们宣泄的窗口。唱着山歌, 他们在牧场上巡逻;每逢收获, 谷场上的“打青稞”总是一遍遍回响;小伙姑娘的终身大事也在对歌时决定;最后在僧人的经文颂唱声中离开尘世。

早在12、13世纪前后, 即出现了论述藏民族音乐的专著, 如萨迦班达智·贡格坚赞的《论西藏音乐》等。寺庙中至今保存并使用藏族的古老图形乐谱——央移谱。藏族传统音乐特色鲜明, 品种多样, 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3大类。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等5类。卫藏、康、安多3大方言区的民间音乐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别, 乐种亦不尽相同。宗教音乐包括诵经音乐、宗教仪式乐舞羌姆、寺院器乐;宫廷乐舞嘎尔只传于拉萨布达拉宫及日喀则扎什仑布寺。民间音乐在传统音乐中居主要地位。

(一) 民歌:央移谱民歌包括山歌 (牧歌) 、劳动歌、爱情歌、风俗歌、颂经调等

1、山歌:卫藏地区称“拉噜”、康地区称“噜”、安多地区称“勒”, 是在山野间自由演唱的歌曲。

2、劳动歌:藏语称“勒谐”, 种类甚多, 几乎在各种劳动中都有特定的歌曲。

3、爱情歌:包括情歌、情茶歌等。情歌安多地区称“拉伊”, 卫藏地区称“嘎噜”。

4、风俗歌:包括酒歌、猜情对歌、婚礼歌、箭歌、告别歌等。

5、颂经调:亦称六字真言歌。藏语称“玛乃”, 是信佛群众在寺院朝拜神佛时唱的, 各地有不同曲调。

(二) 民族歌舞

藏族民间歌舞形式多样, 特色鲜明。歌舞曲的唱词内容广泛, 如歌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 赞美妇女的容貌服饰, 思念亲人, 祝福相会, 祝颂吉祥如意以及宗教信仰等内容。主要有果谐、堆谐、弦子、热巴谐等

(三) 说唱音乐

藏族说唱音乐有仲谐、折嘎、嘛玛尼等数种, 多由民间艺人和僧人演唱。

(四) 戏曲音乐

藏戏:藏戏包括西藏藏戏 (阿吉拉姆) 、安多藏戏 (南木特) 、德格藏戏、昌都藏戏等4个剧种, 各剧种的唱腔、音乐、表演、服饰等具有不同特色。

(五) 器乐

藏族民族乐器种类繁多, 弹拨乐器有札木聂、扬琴;弓弦乐器有牛角胡、贴琴、根卡、胡琴、热玛琴等;吹管乐器有竖笛、骨笛、大号、号、唢呐、铜笛、海螺、口弦、竹笛、泥笛等;打击乐器有大鼓、热巴鼓、达玛鼓、巴郎鼓、锣、镲、串铃等。

二、传统藏族音乐传承调查分析

(一) 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学生基本情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自治州之一, 在这片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 生活着藏、汉、回、蒙、土族等24个少数民族, 其中有些民族是甘南地区特有民族。甘南州总人口66.43万, 其中藏族33.93万, 占总人口的49.7%;在这些少数民族中, 藏族占70%的比例, 在州、市、县、乡、村等各级各类学校中, 藏族学生占有很大比例。以2008至2009学年为例, 全甘南州学校在校学生数为140978人, 少数民族学生数为86603人占总人数的61.4%, 在这些少数民族学生中, 藏族有64130人, 占少数民族学生总人数的74.1%, 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45.5%。从这一数据就能看出, 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藏族学生在甘南地区占有很大比重。甘南州藏族分布广泛, 主要集中在以合作市为文化中心的七县一市。笔者就以合作市为代表, 进行了中小学问卷调查和教育部门文档调查两种方式, 用以了解和分析当前藏族音乐在学校藏族学生中的传承方式和现状。主要调查民族学生的学校为:合作市藏族小学、合作市那依藏小、合作市藏族中学、合作市第三中学民族班。涉及十一至十八岁的藏族学生300名。

(二) 藏族传统音乐传承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基本态度

年轻的一代无论是对何种形式的藏族音乐, 都有着与生俱来的敏锐和喜欢。但是人们感兴趣的大多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 在众多的藏族传统音乐中, 时常唱诵流传的就只有山歌 (牧歌) 、劳动歌、爱情歌、风俗歌。像诵经调也是在特定的时间或地点才唱, 而且主题为宗教性歌曲, 各地都有不同的曲调的, 一般不会变成流行歌曲的主流。所以曲调来自于民歌的山歌、爱情歌这两大类的歌曲, 由于曲风轻快, 内容活泼受到广大群众喜爱, 流行藏歌的选材也大都偏向此类歌曲。

2、流传途径

在选择“你喜欢哪一类音乐”问卷调查列举出的十一类音乐里, 有75.6%的人选择流行藏歌, 31.1%选择原生态藏族民歌, 其中48%同时选择了这两项, 而舞蹈音乐、摇滚乐和民族器乐也紧随其后。而且青少年对于流行音乐的学习以看电视学的为主, 这种学习途径占70%, 听录音带学习的占16%, 老师教的和家教的人以及其他占14%。由此结果不难看出, 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 使电视、电脑、电影、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媒介, 青少年的娱乐和交往方式随之也发生着多元化的变化, 传统的民族生活方式已离年轻一代越来越远, 甚至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于他们而言已经成为了“他者”的文化, 或是祖辈们叙说中遥远的回忆。

3、传承结果

一种文化的传承过程, 就是一个民族的前进过程, 只有有选择有发展的传承, 才能适应这个世界。但是这并不代表就要丢弃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在被调查的学校中, 能唱全歌词十首以上藏歌的孩子, 仅占全部调查者的12%, 这些学校里音乐老师大都由音乐专业毕业生担任, 这样做可以使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正规的音乐系统知识, 认识音符, 唱准音高, 按拍值击打节奏, 可以接触和掌握学校教程里多元化的音乐教材, 学习别的民族、其他地方的歌曲, 使学生的音乐体验日趋丰富。

三、对保存和发展藏族传统音乐的构想

(一) 全面搜索、整理甘南藏族传统音乐

力争在民间乐师还健在之际, 把包括民间音乐、古典音乐、宗教音乐在内的多种传统音乐统统留下影像资料, 并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和记录传统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产生和衍变、传播的历史, 以及目前的主要流传区域和不同地区的变异情况, 内容、形式、演唱 (演奏) 者的层次, 表演的场合及其主要功能等一系列有关的背景材料。与此同时, 应加强学术交流与信息交流, 学习国内外保存与发展传统音乐的好经验, 并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前提条件下有计划的实施。

(二) 培养藏族传统音乐的后继人才

现在校园课本缺乏自主性, 单一的教材局限着本土民歌的传唱;藏族传统音乐没有专门的老师, “口传心授”的传统传承方式也已渐渐在消失;流行音乐的影响与同化作用, 也使得民族音乐的传承受到了很大阻。这些都是制约传统音乐传承的因素, 应该给有代表性、有名望的民间乐师, 物色适合的传承对象, 取文字、符号记录和口传心授相结合的办法, 保障师辈所掌握的传统音乐财富得以全面的继承, 其间, 专业的音乐工作者不宜过多的“指导”和干预。

(三) 倡导健康有益的民俗活动

藏族有许多传统节日, 例如:每年春天的“采花节”;夏天的“赛马”;秋天的“香浪节”;冬天的“藏历年”等。对于这些节日以及相应的传统仪式、歌舞、曲调, 都应给予特别的重视, 要加以有意识的组织。现在甘南州把“锅庄”舞作为一种全民健身舞加以精炼和推广。

(四) 大力培养藏族传统音乐的研究人才

许多民间传承的艺术, 渐渐的销声匿迹, 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科学的指导方法, 使得演唱的“即兴性”和民族音乐内在的神韵逐渐丧失。应努力运用现代音乐理论的科学方法, 进一步总结蕴含在藏族传统音乐之中的乐学规律, 使之成为目前国际通行的音乐理论的补充和修正, 服务于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和普及音乐教育。

当然, 这些工作需要足够的工作人员和物力加以保障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在1959年西藏进行民主改革以后, 藏族音乐文化有了很大发展各地区已先后成立群众艺术馆及专业文艺演出单位。歌唱家才旦卓玛, 作曲家白登朗吉、格桑达吉, 指挥家俄珠多吉等, 是建国后培养出来的专业音乐工作者。汉族作曲家罗念一等长期扎根高原, 为发展民族音乐事业作出可贵贡献。

作为一名教育者, 应该更加清醒的认识到, 唱几首歌、保证几节课时, 远不是音乐教育工作的重点, 应该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怎样通过社会环境加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对本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 使人们意识到自身的音乐需求, 逐步形成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也是少数民族音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武国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 5。

[2]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

藏族学生 篇2

我们先去了青海湖,班车到时,天已经快黑了。我们找了一家帐篷宾馆住下。但我还不困,就跑到宾馆后面的一片草地上玩。这时,我看到了一个藏族小姑娘,大概也就五六岁的.样子,却很有劲,正拽着一只小羊在跑。我能看得出那小羊很不情愿跑,但是为了不摔倒,只能可怜地咩咩叫着,充满愤恨地看着那根被拽得紧绷绷的绳。我佩服地多看了她几眼。她皮肤晒得很黑,脸上还有两抹高原红,一双大眼睛一闪一闪,头发被编成了许多麻花辫,每一根竟然都和铅笔杆差不多细!这编起来得多么费时啊!

这时,小女孩拴好了羊,跑了过来,问:“姐姐,我们一起玩吧!”没想到她还会说汉语,我连忙点了点头,下一秒就被她拽倒了,“你这要干嘛呀?把我当羊啊!”我躺在草地上,气极了。“跑一跑,然后蹦到月亮上玩呀。”小姑娘一脸认真。“月亮跳不上去的,要坐火箭。”我边说边跑到一块泥地上,用小树衩画了一艘火箭,火箭上坐着两个小人,她们一起冲月亮笑。我们也坐到火箭画上,一起冲着月亮笑……

之后我们还一起捉迷藏、看星星、逗小羊,虽然语言上还是有点障碍,但打打手势还是能懂的,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游戏质量。我们玩得又累又开心,实在跑不动了,就在草地上躺着,这一躺就躺到了她妈妈叫她回家。

内地高职藏族学生教育管理初探 篇3

关键词:内地高职 藏族学生 教育工作建议

藏区一般指西藏和四省藏区(主要是指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四省中藏族和其他民族共同聚居的民族自治的区域),是我国藏族同胞的主要聚集地。受多种条件制约,藏区教育相对内地而言,较为落后。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民族地区教育政策,如内地教育援藏,9+3等免费教育计划,促进藏区教育事业发展。从目前藏区整体发展情况来看,这些政策对藏区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藏族学生通过到内地高职院校进行职业技能学习,将学到的先进知识和技能带回藏区,促进地区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虽然内地高职院校中藏族学生所占比例不大,但于藏区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一、内地高职院校藏族学生特点

内地高職藏族学生具有普通大学生积极进取的共性,受地域文化、习俗影响,其又具有明显的特征。研究藏族学生的个性行为特点,应结合藏族独特的文化背景展开。

(一) 个性鲜明,压力多重

首先,受自然环境影响,大部分藏族学生性格豪迈,喜好喝酒。高寒气候影响外化在藏族学生的体貌上,表现出皮肤较黑、头发卷曲、高原红等外貌特征。 其次,由于内地与藏区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很多藏区学生刚到内地时表现出头晕、“醉氧”等不适应现象。加之,内地大部分高职院校未开设民俗餐厅、藏区同学必须习惯内地饮食。饮食和起居的不同,形成多重生活压力,让藏族学生缺乏归属感。

(二) 法制观念较弱,安全教育存隐患

每个民族对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藏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往往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看作是对本民族的尊重,把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轻视,看作是对本民族的歧视。风俗习惯具有非常敏感的特点,一旦藏族学生感觉自己的民俗习惯不受尊重时,易产生情绪波动。藏族学生普遍对本民族的民俗文化具有高度的价值认同。习惯以民俗的视角去评判事物的优劣,法制观念淡薄,由此衍生出很多的矛盾纠纷。信息时代,分裂势力一直活跃,藏独思想、分裂言论通过网络传播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在错综复杂的成长环境下,藏族学生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加之,藏族有佩戴刀具的习俗,给安全教育教育工作带来诸多隐患。

(三)基础知识差,深入学习困难多

进入内地高职学习的藏族同学一般多与汉族学生混合编班,部分藏族学生成绩较差。成绩差的表象是藏族学生无组织无纪律,经常迟到旷课,不按时完成作业。其根源来自藏族学生语言和人际交往障碍。虽然藏区已覆盖双语教学,但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大部分藏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感知能力相对较差。尤其在教学进度一致的高职理工科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藏族学生不仅要学习新知识,还要理解晦涩难懂的文字,学习难度的增大,让藏族学生无所适从。

二、藏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藏族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是难点更是重点。如何在尊重藏族学生民风民俗的前提下,提高藏族学生教育工作是所有教育者一直思索的问题。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出发:

(一)尊重习俗、融入集体

藏族受宗教影响深刻,并外化在社会习俗中。教育者应充分尊重其宗教信仰及其衍生而出的社会习俗,借助宗教的积极的社会属性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尊重藏族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饮食习俗。了解藏族学生民俗节日和宗教节日,对藏族学生特殊的民俗节庆予以关注。如藏历年、望果节、雪顿节等,并将相应民俗知识传递给藏族学生所在班级。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团组织活动等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思想交流活动,让班级同学从正面渠道了解藏族文化、传统,禁忌,避免班级中同学由于猎奇心态过度关注藏族学生,给予藏族学生相对轻松的生活氛围,让藏族学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增强其归属感。

(二)主动交流,敞开心扉

刚到内地高职学习的藏族学生,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很少主动找老师交流,当他们面对生活或者思想上的困境时,一般向本民族同学倾诉和寻求帮助。藏族高职学生入学时这一行为特点,要求高职藏族学生思想教育引领者,必须建立多种信息渠道,及时了解藏族高职学生入学初期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藏族学生开始出现旷课、酗酒、夜不归宿等违反校纪校规的异常行为时,应及时联系学生家长,访谈学生,做好外围调查,对藏族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了解其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并针对具体事件提出解决的方式方法,拉近与藏族学生的距离,构建起与藏族学生之间彼此信任的桥梁。

(三)积极引导,发挥特长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大部分藏族高职学生在文娱、体育方面有一定特长。在班级管理中,应充分发挥藏族学生的优势,鼓励其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竞选学生干部。通过各类活动的组织和参与,提高藏族学生的积极性和班级主人翁责任感。当今形式下,党和国家对藏区加大建设力度,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内培外引。高职院校中的大部分藏族学生毕业后会选择回藏区就业。在就业方面,藏区也给予藏族同学广阔的就业平台,提供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等,让更多的高职藏族大学生参与国家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大多综合素质较高,愿意为祖国边疆事业做贡献的藏族同学,都能找到一个好的就业归宿。教育者应熟悉地方积极的就业政策,及时引导藏族学生。选用藏族学生成长成才的典型事例,对在校的藏族高职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让藏族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四)密切关注,及时干预

藏族高职学生是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群体。在一个地区或者一所高校内都有藏族学生的民间组织,且组织机构较为健全。在这些组织中,一般推选威望较高的高年级藏族学生负责全面事务。在处理藏族学生打架斗殴、违纪处分、旷课、考试、表达诉求时在背后出谋划策,同时也兼顾藏族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作为教育管理者应及时了解掌握这一现象,多渠道获消息,找出藏族学生的民间组织负责人,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机制,密切关注,正面引导。 遇到重大事件时,应及时洞晓藏族学生的行动轨迹,正面引导,及时干预。对藏族学生存在疑惑的地方,重点解析,帮助其正确认识,消除疑虑。

总之,内地高职藏族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事无巨细,需要广大的教育管理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参考文献:

[1]夏雪.高校老乡会的特点、成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J].才智,2014(1).

[2]扎西丹珍.如何加强高职高专藏族大学生管理工作——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藏族学生为例[J].考试周刊,2014,(18):154-155.

[3]王丽丽.内地藏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调试策略——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藏族学生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5):88-89.DOI:10.3969/j.issn.1672-5646.2013.05.041.

[4]赵佳,陈琳,林梅等.浅论内地成人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与服务——以藏区学生为例[J].商情,2013,(7):229.

藏族学生 篇4

1.藏族大学生遇到的“新问题”

内地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只有部分辅导员了解藏族的风俗习惯和禁忌, 某些辅导员及专门从事学生管理的教师对于藏族的禁忌毫无所知, 所以作为藏族大学生的管理者, 不得不否认, 我们的管理还存在一些漏洞。藏族大学生有着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民族信仰, 要了解他们, 必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及禁忌, 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了解他们的习惯, 尊重他们的风俗, 对他们倾注亲情之爱, 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和学习中。

1.1反感起外号。藏族人姓氏比较独特, 一般的藏族是无姓的, 只有名。因其名字的特殊性, 名字与内地学生有所不同, 有时被起各种外号, 让其感觉被人排斥, 从而引发民族间矛盾。

1.2生活禁忌。在藏族生活区, 马肉、驴肉和狗肉是从来不吃的, 有些地方的藏民连鱼肉都不吃。因为藏族人认为狗和马是通人性的, 是不能吃的;而驴被视为一种很不干净的东西, 也不会食用。对于不吃鱼肉, 有两种说法:一是在藏区, 很多平民百姓死后采用水葬, 所以很多老一辈的藏民是不吃鱼的, 二是鱼为高产动物, 一胎多子, 吃鱼就是杀生, 罪孽深重, 藏传佛教中宣扬不得杀生, 所以有些地方的藏族不吃鱼肉。 [1]

1.3反感摸头及双肩 。在藏区 , 很多藏民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极其反感女人抚摸男人头部, 或拍其双肩。这样的行为被认为是非常不礼貌、不友好的, 甚至是有罪的, 会带来晦气。而在内地高校的藏族学生经常会受到其他同学或者女同学善意的“骚扰”, 所以了解和掌握藏族的风俗和习惯, 对于藏族学生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2.藏族大学生在内地高校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困难

2.1语言障碍。因中国地方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藏族大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后, 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语言障碍, 尤其是来自藏区的学生来到内地后, 很难听懂内地各地区的地方语言。这些藏族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 而普通话水平却一般, 所以在与当地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中遇到很大障碍。

2.2性格特点。藏族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后 , 由于独特的民族文化、特殊的成长背景和宗教家庭教育, 其性格豪爽刚烈, 个性鲜明, 思想也相对单纯, 具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并且藏族学生常以本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 加之国家对待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 使之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这种较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表现为对个人的尊重, 而且要求别人同样尊重自己的民族, 遇到矛盾时, 处理方法相对单一。一旦认为自己受到轻视, 部分藏族大学生便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2]。

3.心理障碍

能够进入内地高校学习的藏族学生都是当地教育的佼佼者, 生活在光环之下。但藏区的教育水平总体来说相对于内地偏低, 进入内地后, 藏族大学生在学习中明显感到自身知识的不足, 与内地学生的成绩差异明显。这种落差让他们难以接受, 甚至导致低落、自卑心理障碍。

4.如何解决藏族大学生遇到的“新问题”

4.1一线辅导员应加强学习藏族风俗习惯和禁忌。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战士”, 必须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及禁忌知识, 这样才有利于各民族学生和谐相处, 有利于民族融合与复兴, 而现在内地各个高校还没有关于辅导员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及禁忌的学习和培训, 这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为例, 我校在每年12月份都要举行辅导员培训, 聘请少数民族研究专家及本校少数民族老师, 为全院辅导员教师讲授及探讨我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办法及经验。

4.2给予藏族大学生更多的关心关爱。藏族大学生因其民族特点、成长背景不同, 导致其在对事物的认知、处理问题的方法上与内地学生也不尽相同。藏族大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后, 远离父母和朋友, 容易产生孤僻感, 学校应对藏族学生从生活和心理上给予帮助和安慰, 使其尽快融入学校这个大集体。遇到矛盾时, 教会他们遇到问题应该冷静思考, 正确处理, 使藏族学生的行为更接近于内地学生, 帮助其尽快融入内地的学习生活。我校在藏族人特有的节日里 (如藏历新年) , 组织他们过好本民族的节日, 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4.3学校应建立有效机制与服务平台。内地各高校应建立有效的藏族学生管理机制与服务平台。在内地各高校, 藏族学生被称为“特殊群体学生”, 在管理中仅仅停留在“特别重视”的口号上, 而未建立起真正有效的管理机制与服务平台。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为例, 我校各管理部门对各个少数民族学生建立管理台账及档案。学生处成立“藏族学生管理小组”, 安排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定期为他们进行心理调查与疏导, 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 关心他们的生活, 并对他们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教务处每年都要对藏族学生进行“少数民族师生交流会”, 在教学中了解到, 藏族大学生英语基础差, 部分老师地方口音重等问题, 及时安排专业英语教师对基础薄弱的藏族学生进行无偿辅导, 加大学校教师普通话能力培训, 有效解决藏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后勤部门专设“少数民族大学生关爱小组”, 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爱, 及时了解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并给予及时解决。团委成立“少数民族学生交流协会”, 旨在我校各少数民族间进行文化、音乐、体育等方面的交流, 为各少数民族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提供平台, 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提倡校园文化内涵的多样化发展。

在高校中, 为了维护各个民族学生更团结地学习与生活, 高校教师, 尤其是高校辅导员掌握和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才有利于学校的和谐、团结、发展, 使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笔者建议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多开展关于少数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的课程学习与交流。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41510.htm.

[2]杨周贇.如何加强内地高校藏族学生的管理工作[J].新校园 (理论版) , 2013 (1) :54.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藏族的传统节日小学生作文 篇5

雪顿节是一个有着三四百年历史的藏族传统节日,随着历史的变迁,雪顿节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节日仪式。

在雪顿节当天,拉萨市附近的居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扶老携幼,提上酥油桶,带上酥油茶对来到罗布林卡在繁茂的树荫下,搭起色彩斑斓的帷幕。在花香草肥的绿茵上,铺上新卡垫、地毯,摆上果品佳肴,席地而坐,边饮边谈,载歌载舞,观看藏戏,享受节日的欢乐。下午,各家开始串帷幕做客,主人向来宾一敬三口干一杯的“松准聂塔”(酒礼),唱各种不同曲调的劝酒歌。欲罢,客人将酒三口饮完。敬酒声、祝福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当晚霞染红天际时,人们才踏着暮色离开林卡。

现在雪顿节成为了藏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藏族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藏族文化的特色,现在雪顿节已经成为了一种综合的节日,不仅仅包括晒佛等活动内容,还包括文艺汇演、体育竞技和招商引资等内容,为藏族文化的传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 篇6

[摘 要]藏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主要有个人发展动机、社会责任动机、内在兴趣动机、成绩动机、信息媒介动机等五种。藏族男女学生内在兴趣动机存在显著性差异,英语教师应将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和动机类型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期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藏族大学生 英语学习动机 动机类型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055-03

一、研究背景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被认为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并指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且作为原动力有效地推进语言学习。D?觟rnyei[1]指出学习动机可以引导、协调、扩大、评估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同时,这一过程可以实现动态的选择。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主动程度,以及能否结合其他的个体因素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2]

在我国,以少数民族学生作为样本,尤其是藏族大学生这一特殊的英语学习群体为研究对象的英语学习动机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国外国内的英语学习动机理论为框架,以西藏民族学院的藏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英语学习动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国外学者学习动机类型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Gardner[3]将学习动机归为两大类型,即“工具型(instrumental motivation)”和“融合型(integrative motivation)”,前者通常指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为了达到某种语言能力,实现个人的某种目的,这种学习动机类型将语言视为工具;后者指语言学习者学习某种语言,是为了融入真实的目的语语言环境和文化,会有强烈的意愿同使用目的语的人群交流。Ryan and Deci[4]阐述了另一种动机分类,即“外部动机(extrin?鄄sic motivation)”和“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外部动机说明学习者学习语言来自外部的力量,如学业的要求,内部动机则反映了学习者学习语言来自于内在的兴趣爱好。这两种动机类型一般被认为是相互重叠对应的,即工具型动机可以看做是外部动机,融合型动机是内部动机。

(二)国内学者学习动机类型

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以中国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石永珍[5]调查显示,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多为“证书动机”类型。高一虹等[6]通过问卷因子分析,结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总结出七种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包括内在兴趣、成绩、学习情境、出国、社会责任、个人发展和信息媒介。文秋芳[7]用 “表层动机(motivation)”和“深层动机(deep motivation)”来诠释学习动机的两种类型,其中表层动机来源于外部动力,与外部动机的解释类似;深层动机则类似于内部动机,学习英语的动力来自于学习者对英语语言或文化产生的兴趣。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研究的具体问题如下:(1)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是什么?(2)藏族男女大学生在英语学习动机的类型上是否存在差异?

(二)研究对象

本文以西藏民族学院为研究背景,随机抽取127名藏族大学生为样本,其中男生59人,女生68人,共分布在学院的十个非英语专业里。

(三)研究工具

在本研究中,调查问卷是主要的研究工具,题目选用和改编自高一虹等[6]的动机量表。问卷由30个题目组成,采用Likert五级量表的计分制。

本研究在开展问卷调查之前,对问卷的信度进行了测试,Alpha的数值显示为0.84,说明问卷达到较高的信度。再将问卷的数据量化后,结合SPSS软件进行数据解析,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藏族男女大学生在不同动机类型上的差异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动机类型描述性统计结果与分析

根据高一虹等[6]的动机分类,本研究采用七种动机类型来测量藏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分别是:(1)内在兴趣。(2)成绩。(3)学习情境。(4)出国。(5)社会责任。(6)个人发展。(7)信息媒介。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在各个动机类型上的基本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英语学习动机类型

从表1中可以看出,动机类型(1)(2)(5)(6)和(7)在平均数值上都高于3.00,其中“个人发展动机”在七种动机类型中的统计学数值最大。动机类型“学习情境”和“出国”则低于3.00。整体上,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主要有内在兴趣动机、成绩动机、社会责任动机、个人发展动机、信息媒介动机五种。

“内在兴趣动机”表现出藏族大学生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喜欢,是内在兴趣的体现,是源于学习者主体的一种意愿。这一动机类型和文化相关,与“内部动机”和“融合性动机”有相类似的特征。对于藏族大学生来说,英语是除去母语藏语和汉语之外的第三种语言,英语学习是新鲜的,因此,他们充满了对英语的好奇。郝兴跃[8]的研究结果中也提到,少数民族学生对于英语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成绩动机”与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有关。在大学课程中,英语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对于每个藏族大学生来说,在英语中取得好的成绩是完成学业的重要前提,他们必须关注自己在英语课中的表现。这一动机类型与石永珍[5]提出的“证书型”动机类似,它的平均数值在本研究中不高,反映出藏族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再是盲目的提高成绩,不再是单一的应付考试,而是通过英语的学习,获得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

动机类型(5)是 “社会责任动机”,“通过英语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实现父母对自己在学习上的期望”[6],这一动机反映了藏族大学生有比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自己的祖国和文化有着较强的认知。越来越多的藏族大学生愿意通过英语这一第三种语言来向世界展示中国。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他们意识到作为祖国的一分子,有责任向世界宣传祖国,并流露出他们在英语学习中不辜负父母期望的心声。

“个人发展动机”是藏族大学生最主要的英语学习动机。这种动机和学生在社会发展中个人的竞争能力相关,例如“学好英语可以在将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可以有助于实现人生目标;可以体现自己的教育程度和修养”[6],英语常被作为一项技能或工具来体现价值。这意味着藏族大学生已经认识到英语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他们有强烈的愿望通过英语来获得社会对其能力的认可。这一调查结果与郝兴跃[8]和周迪芳[9]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类型研究结果相一致。同时,在韩宁[10]和郭泉江[11]的调查研究中,也显示出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注重个人发展。这说明,不论是汉族大学生,还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英语都会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信息媒介动机”将英语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借助英语学好其他专业,或通过英语了解最新的外界信息。作为年轻人,藏族大学生渴求借助英语扩大自己的视野,了解丰富多彩的生活,探索更广阔的、先进的前沿学科。

平均值低于3.00的学习情境动机涉及英语学习者使用的课本、英语课程以及英语教师等。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环境和英语教师满意,他们会在英语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或表现得更积极。本次研究中,藏族大学生对该项动机类型没有表现出较多的倾向,意味着学生不会因外部学习条件的变化而影响英语学习。同样,在“出国”动机中,藏族大学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关注。之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鉴于他们有限的英语知识,出国不是学习英语的唯一和最终目的。

(二)性别与英语学习动机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探讨性别对英语学习动机类型的影响,将藏族男生(N=59)和藏族女生(N=68)分成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只有“内在兴趣”动机表明性别与动机有关系,如下表2所示。

表2   独立样本T检验

从表2中可以看出,内在兴趣方面,P值=0.020,小于0.05的显著水平,表明藏族男女大学生在这个动机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T值为负,说明藏族女大学生英语内在兴趣动机明显强于藏族男大学生。这一结果与韩宁[10]得出的结论一致,女生的内在兴趣高于男生,男生和女生的内在兴趣动机具有显著差异。虽然男女两组学生社会责任、个人发展、信息媒介三个动机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但是藏族女生这三项的数值大于藏族男生,这也更好的解释了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女生比男生更喜欢学习英语,她们乐于积极参与英语课堂上的各项活动。相比男生,女生对语言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和爱好,学习的动力比较足。除去内在兴趣动机,藏族男生和女生在其他的六种动机类型中没有反映出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高一虹等[6]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相似,性别对动机类型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四、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为以藏族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很多启示。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例如结合藏族大学生对英语歌曲的喜爱,通过歌词来讲解英语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将内部兴趣动机转化为学习英语的强大力量,以实现学习者英语自主学习的目的。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使英语课堂丰富多彩。英语教师还可以根据男女学生在学习动机上的不同特点,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西藏民族学院的办学特色,不断保持和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质和学习英语的动力。

[ 参 考 文 献 ]

[1] D?觟rnyei,Z.Teaching and Research Motiv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2] Oxford, R. & Shearin, J.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ex?鄄pand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J].The Modern Lan?鄄guage Journal,1994(1).

[3] Gardner, R. C.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M].London:Edward Arnold,1985.

[4] Ryan, R. M. & Deci, E. L.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鄄tions:classic definitions and new directions[J].Contempo?鄄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0.

[5] 石永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9(4).

[6] 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1).

[7] 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8] 郝兴跃.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实证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9(6).

[9] 周迪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分析[J].教育评论,2013(2).

[10]  韩宁.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调查[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8(6).

[11]  郭泉江.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11(2).

藏族学生 篇7

国外学者对外语学习焦虑的类型、诱因、测量以及与外语学习表现的研究已很深入,涉及了法语、西班牙语等外语教学的研究。国内对英语学习焦虑的研究尚处在模仿和学习阶段,学者展开了理论或实证研究,但对高中阶段文理科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比较研究还不多见,尤其是西藏地区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的研究更少,本研究尝试比较藏族文理科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情况,探讨其对提高藏区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笔者援藏的拉萨江苏实验中学539名高中二年级藏族学生,其中文科学生234名,理科学生305名。研究放在高中二年级学生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后进行,经过高二文理分科后,文理学生的学习特质格已逐渐成型,比较具有代表性。调查者在指导学生填写问卷时,明确告知问卷不记名,只用于研究,不公开任何个人信息,不影响教师对其评价,以此来保证问卷反映信息的真实性。

(二)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Horwitz等人编制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FLCAS)[2],为适应具体情况,FLACAS原始问卷由英文翻译成了中文,其中一些用词作了相应更改,如原始问卷中的foreign language(外语)改成了“英语”。同时,在最后增加了两个开放式问题:(1)我认为在英语课堂上最令我难以放松的原因;(2)为了能够在英语课堂上轻松愉快,我想对英语老师说的话。

问卷采用五级制量表,从“(1)完全同意”到“(5)完全不同意”,依次记为5~1分,否定表述的问项,计分方式相反,即1~5分,得分越高则焦虑指数越高。

(三)数据收集及处理

问卷由授课教师发放,在课堂中填写以保证严肃性,FLCAS的33个选项利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对两个开放式问题则进行摘抄和分类。

二、结果和讨论

(一)数据统计结果

根据FLCAS量表的设计构想,项目可划分出交际焦虑、考试焦虑、负面评价、课堂焦虑四个类别。

利用SPSS10.0对所调查的文理科学生的焦虑总分以及分项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显示,所调查的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焦虑平均值分别为91.363和89.797,处于中等焦虑水平。其中文科生高出理科学生1.566,说明文科生英语学习普遍比理科生焦虑。文科生除在考试焦虑项目上得分略比理科生低(13.406<13.466)外,其他三个项目中均高于理科学生,在负面评价方面文理学生呈现出显著差异。

(二)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的高二学生经过近两年的高中英语学习,学习目标已很清晰,学习思维、学习方法以及情绪调控能力已趋于成熟,他们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排除压力、解决英语学习中的问题,因此焦虑问卷的平均值得分中等。

具体的选项差异反映出,文科生更加关注英语学习的结果,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自信不足,而理科学生只是在无准备的情况下会焦虑。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班级构成有关,文科班中女生占主体,其对教师和同学的评价甚为敏感,渴望得到肯定和认同,因而对负面的反应容易紧张和焦虑。而以男生为多数的理科班则显得更加开放和包容,他们不怕犯错误,对负面的评价也比女生更容易接纳。

在回答“英语课堂最难以放松原因”和“英语课堂如何轻松愉快”两个问题时,被调查者的回答可概括如下:

首先,学生希望教学内容与生活相关,多些笑话和游戏项目。其次,上课尽可能少提问,或提问简单问题。再次,学生希望教师课上多用中文,少用英文,课堂节奏要放慢,让学生有时间理解。另外,学生对课堂听写等测试心存焦虑,总觉得没记牢,有时临场会忘记。

三、对教学的启示

国内外众多学者尝试调查和研究外语学习焦虑,以此为突破口寻求提高外语学习之态的关键。有研究者发现:焦虑是外语学习中最关键的心理因素之一,应当尽量将外语学习焦虑控制在适中的水平,以便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3]文理分科是中国高中阶段的现行做法,文理科学生的选课及职业倾向对其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藏族学生因他们所处的地理和人文环境的特殊性,英语学习焦虑与内地学生相比也有其特殊性,而文理科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差异要求教师必须关注不同选科班级的学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轻学生的过高焦虑,帮助他们消除不利的情感体验,提升英语学习的效果。

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所教授班级的学生构成、男女生比例等班情。针对女生较多的文科班级,教学方法上应注意调整,如尽量减少正面的全班批评,多以鼓励话语加以激励,对于特殊学生可采取课后个别交流的形式帮助。这样,可以降低文科生在负面评价方面过高的焦虑水平,从而鼓励学生更好地投入英语学习中去。

其次,藏族地区的英语教师必须了解藏族文化,尤其是藏语文化。英语教师肩负着跨文化交流的重任,课堂中能够精确地对比和分析汉语、藏语、英语语言及其文化的差异和相似处。文科班的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思想政治等学科的相关内容,整合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拉近因文化差而引起的距离,学生会更加信任教师,提升学习英语的信心和热情。

再次,教师针对藏族学生能歌善舞的优势,英语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歌舞等手段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降低过高的学习焦虑,让他们喜欢上英语学习并愿意投入努力,从而促进英语学习。笔者援藏的拉萨江苏实验中学英语组在汉藏教师的共同组织下,举办了英语手抄报、英文歌曲大赛等课外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加,掀起了英语学习的高潮。

最后,教师应积极变换文理科班级的英语授课方式,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应努力将来自生活的真实学习资源融入课堂,可以结合本地的学情,整合教材内容,补充校本化的内容,与藏族历史、文化、地理等有效结合,获得学生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交流活动的积极性。

藏族文理科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既具有特殊性,又具有一般性。语言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可以克服的。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一语言学习心理现象,在优化教学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和积极的心态,让他们尽可能地多与同学和老师交流,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可以减轻过重压力,缓解焦虑心理,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Maclntyre P D,Gardner R C.Anxiety and SecondLanguage Learning:Toward a Theoretical Clarification[J].Language Learning,1989(2).

[2]Horwitz E K.Preliminary Evidence for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Scale[J].Tesol Quarterly,1986(3).

藏族学生普通话学习探究 篇8

普通话作为中国这一多民族国家的通用语言, 在普及文化教育, 提高全民族素质, 发展社会经济, 促进各地区、各民族间交流与沟通, 以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学习使用普通话, 对于吸收先进科学文化、转变观念、提高整体素质, 促进民族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少数民族学习普通话, 不仅是掌握一种语言工具, 同时也应通过学习普通话, 将本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融合实现多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 实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现代化。

二藏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现状

我校高中部全部为藏族学生, 大专部有部分藏族学生, 他们在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表达方面存在显著问题。如藏族学生普通话发音多是上声和去声, 语言表达用词错误, 词序混乱, 写作能力普遍低下等。

1. 制约藏族学生用普通话表达的主客观因素

藏区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薄弱, 直接制约了当地教育的发展, 很大一部分藏族学生入学年龄相对较大, 普通话学习起步较内地晚, 其普通话水平与汉族学生相比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 用普通话交流时胆怯、自卑, 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般是缄口不言。即使非说不可, 声音也特别小、断断续续, 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二, 语序混乱, 词汇贫乏, 往往词不达意。很多学生习惯于藏语语序的表达方式, 而忽视了汉藏语序的不同, 词汇量的不足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更加混乱。

第三, 阅读面狭窄。藏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停留在“浅加工”水平, 即译码阶段——忙于思考字词的发音, 很难在阅读时思考其意义。该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第四, 长时间脱离普通话语言环境是藏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障碍。“90后”的藏族学生, 有说普通话的欲望, 但由于环境的制约, 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运用普通话, 很多场合只能用藏语交流。只有在内地学习生活期间才会用到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回家乡后学习普通话的环境缺失, 久而久之, 普通话表达能力就会下降。

第五, 学习普通话的观念相对滞后。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时常会给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 但大部分学生完成质量较差, 有些更是敷衍了事。对学习普通话的意义认识不清是阻碍藏族学生提高普通话水平的重要因素。

第六, 汉藏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相对匮乏。在我校, 语文教师都是汉族教师, 参加工作之前没有接触过藏语。我校藏族学生受本民族语言发音影响, 普通话发音不标准, 内地教师的藏语水平相对低下, 无法利用学生熟悉的藏语给学生深入地解答问题, 造成了师生交流困难, 这就在客观上制约了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

第七, 汉藏语系之间的差异。汉藏语两者都具有以虚词和词序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共同框架, 但是在词序上有宾述和述宾的差别。藏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 学习普通话拼音更困难;母语思维不同, 如普通话中的“肚子痛”“向老师请假”, 藏族学生在初学普通话时容易说成“痛肚子”“请假老师”。他们用的是本民族语言思维, 而普通话教学是用普通话思维, 不仅造成普通话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的困难, 还极大地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2. 我校藏族学生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

由于我校一直鼓励普通话交流, 在校藏族学生普遍能做到在公共场合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学生在与老师对话时, 也基本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有些当下流行词汇还在学生之间广泛传播。但遇到较为复杂的意思表达, 如协调活动、学习专业知识时就显得较为吃力。

3. 造成藏族学生普通话能力弱的其他因素

由于内地西藏班都用普通话授课, 藏族学生上课时需要一边翻译老师的话语, 一边理解深奥的专业知识, 这直接导致藏族学生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差。因此藏族学生的自信心备受打击, 反而减弱了其继续学习普通话的动力, 有意回避与内地其他民族学生交流, 客观上减少了普通话的使用率。经过辅导员和授课教师的积极努力, 这一情况有所改观, 但问题依然存在。

三对藏族学生教习普通话的一些想法

1. 读中文著作, 结合藏族特色

藏族学生从小接受本民族文化熏陶, 因此可以把一些介绍藏族文化的普通话著作推荐给他们, 如《格萨尔王》《江格尔》《尘埃落定》《格桑梅朵》等文学作品。借助藏族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亲切感,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阅读著作后, 让学生写读后感, 锻炼其写作能力。同时, 用藏族作家创作普通话作品的事迹激励学生学习普通话, 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用这种方法辅助课堂教学, 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2. 改进教学手段

第一, 藏族学生比内地学生活泼, 愿意表现自己。作为任课教师应当抓住这一特点, 通过诗歌朗诵、课堂演讲等形式让藏族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第二, 我国现行的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操作被证明是有效的、可行的, 但对藏族学生的教育效果不佳, 其主要原因在于藏族学生的基础较差。因此, 在教学中应当加大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第三, 有必要对藏族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查, 运用语言分析等技术手段获得详尽的数据, 再同内地其他少数民族同龄学生的相关数据进行横向对比, 找出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针对数据所反映出来的客观情况制订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在薄弱环节下工夫, 培养教师的相关业务能力, 进而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

面向藏族学生的中职语文课堂构建 篇9

一、从情感维度构建课堂

中职校的藏族学生远离家乡, 奔赴异地求学, 在情感上会有一定的波动, 虽然同在西藏地区, 但是地理位置偏远的学生可能远离家乡几百公里, 思念家人, 这些客观现实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内心状态。某些时候就产生厌学情绪, 甚至会对于教师和课堂产生抵触与排斥心理。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时, 则应当有意识地从情感维度入手, 营造温馨而融洽的课堂关系。首先, 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密切而融洽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师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者, 还应是学生情感的依赖对象, 在语文课堂中, 教师可以尝试让每一位学生, 在每次上课的时候, 用汉语讲述一个小实例, 说明自己与班级藏族同学, 或者与学校其他民族的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和谐友爱。这种行为既是一种宣传表达积极情感的机会, 也是鼓励学生主动营造团结友爱的行为。此外, 语文课堂本身承载着许多情感教育的内容, 许多课文中都包含着“亲情”“友情”“热爱家乡”“青春励志”等情感类主题。教师可以根据学习主题进行充分的延伸。比如“我的故乡日喀则”“雅鲁藏布江边的美丽家乡” “妈妈做的酥油茶”“牦牛我的好朋友”“从家乡到拉萨的公路”等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 探讨“亲情”“友情”“热爱家乡” “青春励志”等正能量的情感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表达方式, 有哪些是自己目前可以去实现的等等。通过类似的主题活动, 可以为学生营造积极正向的思想认知和情感态度, 知道自己的努力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对于家人、朋友的热爱和支持。通过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热爱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 明确自己的责任, 热爱家乡和祖国也是情感教育的内容之一。

二、从文化角度构建生态课堂

从文化的角度构建语文课堂也是一种有效策略。藏族学生在文化理念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这种事实某些时候会为语文教学带来一定阻碍或者困难, 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教育契机和突破口, 尤其对于语文教学来讲, 更是如此。 语文课程中包含“文化比较”类的主题, 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这样的主题进行开放式讨论活动。寻找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相影响的过程。再比如, 在讲述民族团结的主题中, 教师也可以依托“文成公主进藏”等经典史实, 开展“立体课堂”教学活动, 通过角色扮演、任务驱动、诗歌比赛等各种不同形式, 组织构建课堂, 为学生提供文化层面的交流和思考机会。此外, 包括比较《江格尔》《格萨尔王》与《史记》《离骚》等文学经典作品之间的风格差异和相似之处等, 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视野开阔、文化丰富的语文学习环境, 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多元的角度接受语文课堂的信息, 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三、从技能角度构建课堂

语文课堂本身承载着“语言应用交流”的重要职责, 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时, 则需要从实际应用技能的角度构建课堂。藏族学生毕业之后需要具有一定的汉语应用技能, 用以支持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因此, 教师在构建语文课堂的时候则需要从应用技能方面入手, 构建相应的主题和教学环节。比如在课堂中设置“汉语专业知识比赛”等类似活动, 鼓励学生以“形容速度的词”为主题, 进行小组合作, 尽可能多收集相关的词语;或者以“不同味道的描述方式”为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提供自己撰写的汉语作文等。

中职校的藏族语文教学活动可谓任重而道远, 在语言应用和人文素养等多个维度都承担着一定的职责。教师在课堂构建过程中, 需要坚持原则, 弹性指导, 在坚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灵活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黄卓超.内地西藏中职班班主任工作初探[J].广东科技, 2011 (10) .

内地藏族大学生体质动态研究 篇10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以西藏民族学院2008级从事非体育学科学习的931名藏族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进行4 a追踪调查, 其中男生412名, 女生519名;大一学生931名, 大二学生931名, 大三学生922名, 大四学生836名。平均年龄21.2岁。

1. 2方法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3], 选取研究对象4 a中共4次体质测试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握力、台阶试验等7项数据。使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对4次测试的得分等级分布及测试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内地藏族大学生与全国汉族、高原藏族之间比较使用t检验。测试使用中体同方CSTF - 5000型系列测试仪, 安排经过培训的学生测试员测试, 体育教师监督, 并由计算机系统采集数据,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结果

2. 1内地藏族大学生4次体质测试得分等级分布由表1可见, 内地藏族大学生4次体质测试得分均呈正态分布, 50% 以上的学生处于及格水平 (60 ~ 75分) , 其次是不及格 (60分以下) 和良好 (76 ~85分) 各占20%左右。总体来看, 随着年级的增长, 测试的优秀率、良好率和及格率都出现先升后降, 大二时学生体质水平最好;不及格率则先降后升, 但大四时的不及格率仍低于大一。优秀率4 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 良好率大一与大二、大三、大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及格率大一与大二、大三、大四, 大二与大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及格率大一与大二、大三、大四, 大二与大四、大三与大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5) 。

2. 2 4次体质测试结果分析

2. 2. 1身体形态内地藏族大学生的平均身高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长, 男生随着年级的升高, 增长的幅度依次降低;女生在大三阶段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 大二、大四时段则变化不大, 无论男生还是女生4 a的身高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体重方面, 男生的体重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长, 大一与大三、大四, 大二与大三、大四, 大三与大四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5) ;女生体重先减后增, 其中大一与大三、大四, 大二与大三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5) 。见表2。

2. 2. 2身体功能肺活量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 大二与大一相比增长显著, 达到了最高水平, 以后则依次降低, 男生大三时降低较为明显, 女生大四时降低明显, 男生大一与大二, 大二与大三、大四, 女生大一与大二、大三, 大二与大四, 大三与大四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5) 。台阶试验得分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下降, 女生大二时的下降速度最快, 然后开始减缓, 男生的下降则是阶梯式的, 其中男生大一、大二、大三与大四, 女生大一与大二、大三、大四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1) 。见表2。

2. 2. 3身体素质立定跳远方面, 男、女生都是先增后减, 不同的是男生在大三时爆发力快速下降, 而女生在大二、大三保持2 a的增长后快速下降。各年级之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5) 。见表2。

2. 3内地藏族大学生与全国汉族大学生[4]及高原藏族大学生[5]体质水平比较见表3。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注:t1值为内地藏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比较, t2值为内地藏族大学生与高原地区藏族大学生比较;* P <0.05, **P <0.01。

内地藏族大学生与全国汉族大学生相比, 男生在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握力等方面都不及汉族学生, 且身高、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握力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5) ;女生在身高、肺活量、立定跳远等方面均不及汉族学生,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5) , 在体重、坐位体前屈、握力方面优于汉族学生, 其中体重、握力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5) 。与高原藏族大学生相比, 男、女生体重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5) ;女生在肺活量、立定跳远、握力等方面不及高原藏族学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5) 。

3讨论

内地藏族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低于2010年全国汉族水平, 且在多项指标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藏族学生大一时体质水平低, 以后有所提高, 可能是由于从高原到平原后出现脱适应反应引起的变化。男生体重的增长已远远超过了身高的增长, 超重或肥胖比例的大幅攀升应该引起重视。内地藏族大学生自大二开始适应了内地的生活以后, 体质水平也达到了高峰, 以后便逐年下降, 其中心肺功能和力量素质下降明显。内地藏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变化情况与以前的生活、地理环境以及进入大学后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运动不足都有关系, 也可能与三、四年级大学体育课停修有关。

人们由平原进入到2 700 m以上的高原后, 会出现高原反应;久居高原的人群下到平原后, 也会出现反应, 即低原反应或脱适应, 一般表现为疲倦、嗜睡、胸闷、四肢无力、头痛恶心等症状。尤其在下到平原的前3个月最明显, 有的可持续0.5 ~1 a以上[6]。在这种状况下, 测出的学生体质数据均低于其正常水平。通过1 a的适应, 学生的体质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经过2 a的体育必修课和课外体育锻炼, 学生的体质水平达到最高。大三和大四时, 没有强制性的体育课程要求, 大多数学生缺乏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 造成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缺氧、寒冬季漫长、风多沙大;还有一些学生家庭贫穷, 营养单一, 对藏族学生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西藏农牧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条件简陋, 缺乏体育师资, 体育课不规范, 使得藏族学生体育锻炼不足, 体质健康水平较低。另外, 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影响着藏族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如藏族大学生对健康知识及健康态度认知率低, 在食物摄取时偏食较多, 喜好食肉和高脂肪类食物, 蔬菜水果吃得较少, 造成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 导致肥胖学生和心血管病学生的增多等[7,8,9,10,11,12]。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逐渐增加活动量会有效缩短或减轻低原反应的发生[13]。应改善西藏农牧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配备专职体育教师, 完善西藏中小学生营养计划,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 h, 加强学生体质的监测。高校要加强对藏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使其真正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加强对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认识, 控制吸烟率, 减少上网时间[14]。同时, 还要加强对藏族学生的引导工作,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保证每天锻炼1 h;校团委、学工处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 引导学生进行锻炼;学校也要完善体育场地、设施, 添加足够的体育器材;体育场馆要完全开放, 保障学生有场地、有器材进行体育锻炼。此外 , 体育教师应根据藏族大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 转变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内容, 增强学生体质, 课后与学生一起参加体育锻炼[15], 使藏族大学生能尽快适应内地的生活, 进一步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摘要:目的 了解内地藏族大学生4 a生活中的体质状况及变化规律, 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及预防体质下降提供依据。方法 用中体同方CSTF-5000型测试仪, 对931名内地藏族本科生4 a共4次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握力、台阶试验等7项跟踪测试, 并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内地藏族大学生体质测试平均得分50%以上处于及格水平, 不及格和良好各占20%左右。男生大一与大二、大四;大二与大三、大四;大三与大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女生4 a间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与全国汉族大学生相比, 男生在身高、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握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女生在身高、肺活量、立定跳远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与高原藏族大学生相比, 男生在体重方面, 女生在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握力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 。结论 加强对藏族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促其调整生活习惯和膳食结构, 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藏族学生 篇11

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青海藏族地区各方面均比较落后,对藏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尚未进行足够的研究。

本文试图通过调查,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了解藏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究竟如何?引起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二是在了解原因的基础上,寻找维护藏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并引起藏族地区教育工作者对藏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二、调查方法

(一)抽样

按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青海五所民族中学的356名藏族初中生和八所民族完小的470名藏族小学生组成样本。其中,初中男生162名,女生194名,小学男生238名,女生232名。

(二)方法与工具

1.问卷法: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量表),量表共90道题,采用五级评分制,根据症状分为正常、轻微、中度、较重和严重五个等级,分别评为1、2、3、4、5分。需要指出的是,测查时采用汉文量表,同时用藏语对部分学生理解困难的题进行翻译或解释。

2.访谈法:SCL—90量表虽然分为10个因子,能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作较为全面的测评,但对造成某些心理或行为失常的原因却不能有所解释,从而很难了解这些失常心理和行为的原因。因此,我们对SCL—90量表测评所检出的部分对象进行访谈,以期进一步了解和把握这些对象的实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帮助措施提供依据。

三、结果与原因分析

(一)检出率

1.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藏族中学生样本的检出率高达42.5%,大部分属于轻微症状,正常与轻微症状的人数共有309人,占总人数的87%。自述症状为中度和较重人数共47人,占总人数的13%。进一步分析各因子分,发现有中重度症状的因子主要集中在焦虑、偏执、强迫和忧郁四项,人数分别为30、26、24、22,在各项因子中分别占到了8.4%、7.2%、6.7%、6.2%,其中有41名被试有超过两项因子表现为中重度,占总人数的11.5%。

2.从表2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藏族小学生样本的检出率为26.8%,绝大部分属于轻微症状,正常与轻微症状的人数共有443人,占总人数的94.3%。自述症状为中度和较重人数共有27人,占总人数的5.7%。进一步分析各因子分,发现有中重度症状的因子主要集中在焦虑、偏执和强迫三项,人数分别为19、17、16,在各项因子中分别占到了3.9%、3.7%、3.5%,其中有22名被试有超过两项因子表现为中重度,占总人数的4.7%。在忧郁、敌对、恐怖及其他四项中无重度症状反映。

3.从对表1、表2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藏族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藏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藏族小学生的检出率为26.8%,藏族中学生则高达42.5%,较藏族小学生高出15.7%。分别对比各因子,发现藏族中小学生中重度症状的因子大体一致,集中在焦虑、偏执和强迫三项,藏族中学生的三项比例平均高出藏族小学生50%,且多出忧郁一项。中重度症状超过两项的藏族中学生的比例要高出藏族小学生6.8%。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藏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且中学生比小学生存在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看,目前青海藏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原因主要有:

1.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藏族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较普通学校学生要重。他们不仅要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还要学习汉语言文字、外语和其他课程。由于藏族义务教育起点明显低于内地,采用与内地相同的教育模式,简单照搬内地式课程,脱离了藏族地区的实际,人为拔高了课程目标,使学生不堪重负,顾此失彼。加之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我调控能力较差,意志品质薄弱,导致许多学生出现厌学、焦虑、忧郁等心理问题。

2.现行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目前,藏族中小学生现行课程是以原国家教委规定的义务教育教程计划为依据,酌情增减某些学科而设置的,基本上套用了内地普通中小学生的课程结构和科目设置。除藏、汉文课本外,其余课本均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其中藏文课本中除了一些藏文语法和文法的内容外,50%的教材内容是根据汉文课本对译而来的。这种课程内容忽视藏族文化的现象,脱离了藏族儿童的认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学生处于被动的文化适应状态,使藏族中小学生产生疏离感和自卑感,造成人格内部的冲突。

3.认识不够,教育方法失当

藏族地区由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信息相对闭塞,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心理问题尚未形成正确认识,相当一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心理学知识缺乏,对学生许多属于心理困扰、心理异常、心理障碍的问题,简单地划归为思想品德问题,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4.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和人员

青海藏族地区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目前,青海六个藏族自治州中,尚无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各级藏族中小学校中也没有诸如心理辅导站、心理咨询室等机构,也未配备专业人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造成学生对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无从认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无法普及,使有心理问题、心理困惑的学生“有病不能医”,导致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四、建议

针对目前青海藏族中小学的现状,我们应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藏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民族师范教育应加强心理学知识教育

民族师范教育中要有关于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实际运用的知识技能,而不仅仅是理论的空泛介绍,使师范生初步具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测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此,未来的藏区基础教育工作者才有可能将心理学的科学理论、操作方法真正运用到工作中,使每位学生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教育,得到心理发展上的帮助。

(二)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藏族中小学应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会,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在教师观念、教师角色和教师行为上下大力气,真正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帮助者、引导者,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心理健康之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减少因接受性学习方式带给学生心理上的负面影响。要积极开发具有时代特征,民族性、地域性强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增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归属感。

(三)培养一线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鉴于目前青海藏族中小学缺乏心理健康的专门机构和人员的现状,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一线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因此,必须使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学校广泛开展如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课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加强交流,学习经验

藏族学生加油站体验石油与生活 篇12

5月29日,中石化北京石油朝阳区域亚运加油站迎来了北京西藏中学的学生们,藏族学生在加油站内参与到石油与生活体验当中。加油员工为学生们讲解了“石油与生活”、“加油站安全”、“油气回收装置”和“自助加油知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还与藏族学生们进行了采油设备模型拼装、石油加工游戏、加油现场等互动体验活动。通过活动的参与藏族学生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国石化的绿色环保理念。

上一篇:农村社会下一篇:学校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