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残疾学生

2024-08-18

大学生残疾学生(精选12篇)

大学生残疾学生 篇1

残疾人大学生论文: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目前我国整体就业形势严峻,残疾人大学生作为同时具有残疾人和大学生属性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以“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为主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中的弱势地位日益明显。同时,残疾人高等教育和残疾人大学生就业作为体现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未受到全社会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因此,如何解决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难题是目前残疾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需要集社会、政府、高校合力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现状、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现状、政府法律法规制定和社会责任感等问题探讨形成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并通过社会排斥理论、就业能力不充分理论和就业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困难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困难与高等教育缺乏就业指导、政府法律法规笼统不细化、社会歧视和残疾人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有关,并指出制度层面的社会排斥、资源配置的社会排斥和文化认知层面的社会排斥是其深层次原因。本研究通过探讨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困境和原因,并结合发达国家对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有益经验和方法,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完善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引导社会消除对残疾人大学生的歧视和偏见、加强残疾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加强专业的就业中介机构建设是解决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主要途径。

【英文摘要】At present, the overall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great burden to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especially the employment of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most difficult.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disabled students, a special group of society, is symbol of improving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policies.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give special and sustained attention to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observed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China’s disabled students, the status of higher education to disabled students, government laws and policie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n analyzes the plight of employment of disabled students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lack of career guidance, short of government laws and policies, social discrimination and disabled students themselves.And through social exclusion theory, human capital theory to explain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eeper reasons for the

phenomenon of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disabled students in China, the results pointed out that the institution, resources and cultural awareness social exclusion play a key role.After research of the plight of employment of disabled students and the useful experience and methods of developed country, the paper show that improving of related preferential policies, guiding to the community to eliminate discrimination,enhanc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agencies are best methods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of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关键词】残疾人大学生 就业 社会排斥

【英文关键词】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Social exclusion 【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加好友:139938848.....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

【目录】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3-4

问题7ABSTRACT

4一、导论7-11中文摘要(一)研究背景与(三)研究现状与理

(一)(二)研究目的与意义7-8论综述8-1

1二、我国残疾人大学生现状描述11-17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概述11-13

等教育的主要形式

述14-17

17-24

17-1813-14(二)我国残疾人接受高(三)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情况描

三、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一)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对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二)从社会排斥理论视角探讨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困难

(三)高校与残疾人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其

(四)就业中介服务机构对残疾人大学生就

四、国外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措施借鉴

(二)国的成因18-20就业的影响20-22业的影响22-2424-27(一)国外残疾人相关政策法规24-25

外促进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的措施25-27

五、解决我国残疾人大

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及建议27-32

业的相关优惠政策27-28(一)完善残疾人大学生就(二)引导社会消除对残疾人大学生

(三)加强残疾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六、的歧视和偏见28-2929-30

结论32-33(四)加强专业的就业中介机构建设30-32(一)研究结论32(二)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32(三)进一步研究方向32-33

33-36致谢36 参考文献

大学生残疾学生 篇2

“你好, 吴建同学, 我们来接你到创业培训点学习。”5月26日, 接送残疾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的各路专车, 按时到达预定地点接送残疾大学生。当天, 为期10天的四川省残疾人大学生“DSB (残疾人创办企业) 创业培训计划”在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启动。来自成都大专院校的56名川籍在校大学生参加了培训。

四川省残疾人大学生“DSB创业培训计划”是专门针对残疾人创业改进和创业的培训。培训采用互动式教学, 案例分析和个性化指导等方式, 课程包括残疾人社会心理调查、残疾人职业潜能评价与开发等内容。据介绍, 参加培训的残疾大学生将享受很好的服务, 往返培训点的交通、饮食、休息等都由专车和专人定点帮助, 以确保创业培训顺利完成。四川省内高校现有川籍残疾大学生近千名, 四川省将陆续对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川籍残疾大学生开展一次创业培训。 (江维) ■

对待残疾学生要用心、关心 篇3

我的班里,有一个肢体残疾的学生。记得刚开学时,她来到我们这个班里时,完全不跟别的同学讲话,总是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和她试着讲话时,她也好像不太愿意和我说话,这种情况,使得班内的其他同学都用一些异样的眼光“打量”她,久而久之,她竟不跟我说话,不愿意和我交流了,同时她也逐渐被班内其他的同学“疏远”了,因为别的同学主动和她说,她也不愿意和别的同学交流。有时上活动课时,我看见她一个人静静地站在学校墙根的一个角落里,低着头好像在想什么。我便轻轻地走过去,问她怎么了,但是她什么话都不说,好像还非常怕我,不愿意与我多交流。

这究竟是怎么了?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我来到了该同学的家里,进行了家访,通过与其妈妈沟通、交流,才知道她从小就得了小儿麻痹症,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因为经常有同学取笑她,使得她的性格变得非常内向,她自己也产生了一定的自卑心理。现在的这种自闭心理及在上幼儿园时候就形成了。

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她自信、活泼起来呢?我想了一个办法:首先,在班内组织了一次班会,主题是“残疾人同样很可爱”。班会上,我准备了大量的关于残疾人取得成功的资料和图片一起展示给他们看,学生对这个主题表现得异常兴奋,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虽然他们身体残疾,但他们意志更坚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比一般人都要强大,他们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以他们为榜样,战胜困难,做一个散发着璀璨光芒的生命……

这个主题班会使得全班学生热情高涨,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冲动。期间,我悄悄地观察了这位不说话的学生,她听得非常认真,好像还流了泪水……总之,我能感受到班会上同学们的发言对她起到了一定的震撼作用。

接下来,我便常常主动接近这位学生,跟她聊一些快乐、轻松的话题,进一步引导她化解心中的疑虑和自卑感。在上课时,我都会在提问中特意设置一些风趣、生动的话题引导这位学生来回答。刚开始时,她比较胆怯,头也不敢抬,声音更是小得像蚊子一般,回答问题语无伦次。我并没有因此而批评她,而是用平和的语气鼓励她,并且让全班同学给予她肯定的掌声。课间,我还找其他学生交流,让他们多接近这位学生,跟他们一起探讨问题,一起做游戏。

久而久之,这位学生在课堂上渐渐地喜欢举手发言了,头也能自信地抬起来了,回答问题时声音也洪亮了。她不仅仅是在我的课堂上如此,在其他教师的课堂上也能积极参与进去,有时还能把自己想法和意见说出来跟同学们一起探讨。

渐渐地,我发现这位学生变得开朗起来了,自己有事或班级有什么事还主动找我。后来,我又到他们家进行了一次家访。听到她妈妈说她喜欢自己的班主任,我心里暖暖的。我直接感觉到,是那次班会给她树立起了顽强拼搏的精神和自信心。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也想了很多: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用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特别是一些残疾的学生(无论是肢残还是智残)。我们要努力在他们身上找到可以引导他们成长的突破口,努力发现他们的长处,对他们给予支持和鼓励,进一步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努力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这个班集体不可缺少的重要一员,同时让她们感受到自己和正常学生是一样的。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我们要想收获一枚好的种子,必须在沃野上播下辛勤、诚心,同时在爱的厚土上耕耘不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硕果。

残疾学生帮扶资料 篇4

为了切实解决我校贫困残疾儿童学习生活等困难,为些我校开展了残疾学生帮扶计划。目的是解决残疾儿童康复、就学等实际困难为重点,切实增强残疾儿童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残疾儿童的学习生活水平,改善残疾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促进残疾儿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促进我校的和谐发展。

帮扶措施:

1、在思想上帮扶。主动做好残疾儿童家长的思想工作,通过座谈、家访等形式宣传政策、讲解形势,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思想,引导其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带领孩子积极配合治疗。要结合帮扶对象的特点,主动做好在校残疾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其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塑造自强、自爱、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2、在学业上帮扶。对失学、辍学的适龄残疾儿童,要仔细查清原因,多形式多渠道帮助他们改善学习条件,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优先享受国家的相关政策,确保其顺利完成学业。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学龄前残疾儿童的启蒙教育。

3、在生活上帮扶。要经常关心和看望帮扶对象,原则上每月走访不少于一次。要从实际出发,各尽所能,协调解决残疾儿童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脑瘫、肢残儿童,要及时提供康

复训练信息,帮助接受智力、肢体功能恢复训练;对有听力言语和视力障碍,需要借助辅助器具进行治疗的,要协调帮助解决辅助器具;对家庭经济困难的要给予一定的经济扶助,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

国检 学校帮扶残疾学生总结 篇5

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切实解决我校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学习生活等困难,学校开展了残疾学生帮扶计划,使残疾学生心志得到健康发展,切实增强残疾儿童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残疾儿童的学习生活水平,为他们创造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环境及教育形式和方法,以促进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下面,就一学年来残疾学生帮扶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建立残疾学生特别档案

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情感沟通,习惯养成。注意他的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随时关注残疾学生的动态。

二、安排适当的座位

安排在光线比较充足,有利于教师辅导、学生帮助的合适座位。将肢残学生安排在有利于出行和教师辅导的合适座位。

三、照顾差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听残生、弱智生存在着与正常声的生理差异,因而不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这无疑是阻碍他们前进的最大困难,而照顾他们与正常生的差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学校首先为他们安排了助学伙伴,并通过助学伙伴建立与家长联系的通道。这不仅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方便,使得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随时得到解决。而且也为他们的家长创造了配合教育的条件,进而使他们的教育更有针对性。

四、在思想上帮扶

主动做好残疾儿童家长的思想工作,通过座谈、家访等形式宣传政策、讲解形势,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思想,引导其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带领孩子积极配合治疗。结合帮扶对象的特点,主动做好在校残疾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其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塑造自强、自爱、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五、在学业上帮扶

学习上优先辅导。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 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残疾学生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六、在生活上帮扶

学校教师经常关心和看望帮扶对象,原则上每月走访不少于一次。从实际出发,各尽所能,协调解决残疾儿童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脑瘫、肢残儿童,要及时提供康复训练信息,帮助接受智力、肢体功能恢复训练;对有听力言语和视力障碍,需要借助辅助器具进行治疗的,坚持对他们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保证其真正得到健康发展。

七、照顾差异,为残疾学生营造展示自我的机会 残疾学生随班就读,这就意味着他们与正常学生一样,要面对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教学进度,同样的教学要求。“表现自我”,是小学生突出的心理个性之一。根据学生的这一个性特点,学校适时给他们以表扬,及时请学生为他们伸出大拇指,送上掌声。他们在掌声、鼓励声中逐渐树立起自信。渐渐地他们课上敢发言了,作业中的“优”连续出现,课下默默主动作好事,老师、同学对他们不断的给予表扬。他们在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同时增强了自信心、自尊心,这成为推动他们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学校的特殊教育对象,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他们以自己的潜能缩小了与同学的差距。可见,这些残疾生帮扶工作的开展,切实增强了残疾儿童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了残疾儿童的学习生活水平,改善了残疾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促进了残疾儿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促进了班级以及校园的和谐发展。

关爱帮扶贫困残疾学生活动方案 篇6

为进一步形成关爱残疾人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按照县教育局相关通知要求,我校决定开展“关爱帮扶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教育活动,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进一步加强对我校对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帮扶工作,依法保障残疾儿童的教育权利,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精神上援助,使他们不因身体缺陷而失去求学机会。通过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和残疾学生自己的努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工作措施

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围绕“关爱帮残疾学生”这一主题,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国旗下讲话”主题宣传活动,办一期黑板报,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号召学生在不增加家庭负担和自愿的前提下,节约自己的零花钱,向残疾学生献爱心,教育学生学会关爱,学会帮扶。

2、加强领导,强力推进

为加强对对残疾学生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特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德育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余全体老师为组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残疾学生帮扶的方案、协调和总体部署。

三、帮扶方式 由全体教师与贫困残疾学生结对帮扶,以班级为单位与残疾学生结对帮扶,每班扶助一名残疾学生。

四、帮扶内容

1、思想上解惑

鉴于残疾学生的特殊,因而资助方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许多残疾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帮扶者平时要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或弟妹一样看待,平时多与班主任、任课老师联系,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

2、生活上资助

残疾学生平时的生活费用都很低,往往不能满足他们最低的生活需要,因而扶助方要适当的资助,每学期开学都要给贫困生购买学习用品及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安心地投入学习。

3、学习上帮助提高

残疾学生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往往成绩不如人意,为未来人生打好底色,就必须培养他们自己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在未来社会立足,有所建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党员要发挥“先锋岗”作用,要从学习上去帮助,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学好功课,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

大学生残疾学生 篇7

关键词:音乐舞蹈教育,心理与文化素质,校园文化,残疾大学生

音乐与舞蹈作为伴随人类成长的古老艺术形式,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音乐通过人的听觉意象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是最能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 而舞蹈则是借助于音乐或其他的道具, 通过人体动作、造型, 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反映某种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音乐舞蹈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更成为国内各大高校普遍开展的艺术课程, 而随着国家对于特殊教育的重视及音乐舞蹈对残疾学生教育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逐渐被人们发现, 各特殊教育职业院校通过文艺汇演、艺术节等各种形式对残疾大学生进行音乐舞蹈文化教育。本文将从音乐舞蹈教育能提升残疾大学生个体的审美与文化素质;增进残疾学生个体心理健康;架起与健全人沟通的桥梁;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 分析音乐舞蹈教育对残疾大学生的特殊意义与重要价值。

一、音乐舞蹈教育能提升残疾学生个体的审美与文化素质。

残疾学生由于某一方面的缺陷, 导致接收外界信息的不便, 审美与文化素质通常与健全人有差距。盲生因为视觉障碍, 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受限, 所以对外界美的感知基本借助于听觉或触觉。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 盲生通过听力感知乐调的优美, 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 随着乐曲的婉转展开丰富的联想, 从而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盲人艺术家阿炳演奏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 旋律动听而又质朴苍劲, 音乐感人但更促人激愤, 充分展现阿炳的生活感悟和内心情感。而舞蹈教育则借助音乐或其他道具相结合, 以通过人体动作、造型, 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反映某种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对盲生开展舞蹈教育, 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 可以增强盲生对外界的感知, 对生活的感悟, 使盲生在亲身体验中自己的审美意识得到提升。

聋生虽然无法感受音乐的韵律, 但舞蹈教育一样能够使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体会舞蹈的节奏、韵律、步伐对于正常人来说可能不是难事, 但对于聋生来说, 要使舞蹈动作与舞蹈的节奏、韵律相符合却十分困难, 必须经过大量的练习与摸索才能达到随乐起舞的水平。而舞蹈教育之于聋生的重要意义在于, 在长久的练习当中, 可以使他们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掌握优美的舞蹈动作, 提升体验美和创造美的意识;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聋人舞蹈《千手观音》闻名于中外, 21位聋人舞蹈演员中, 不少是在校的聋人大学生, 排练过程中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高强度的训练让他们领悟到“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尽管上帝关上了一扇窗, 但同时也打开了另外一扇门, 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开阔了视野, 培养了学生积极乐观生活态度, 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肢残生大多数是后天的事故或意外导致的身体残疾, 音乐舞蹈教育可以让肢残生在享受音乐的美感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可以展现肢残生对音乐舞蹈独特的理解力和表现力, 因为生命的代偿性功能, 肢残生在某一方面的残疾也使生命的其他潜质有惊人的发展。因为失去了部分肢体, 肢残生在舞蹈表现上通常能更突出其他部分肢体, 从而使舞蹈的表现元素更丰富, 更具特色, 增强特殊的美感, 促使他们审美及文化品位的提升。

二、音乐舞蹈教育增进残疾学生个体心理健康, 促使残疾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

残疾学生通常都有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 部分残疾学生会表现出怨天尤人的悲观情怀, 他们不愿接受自身残疾的事实, 内心排斥自己, 将自己的生理缺陷不断放大, 而看不到自身的优势, 常担心其他人轻视自己而有自卑情绪, 并将自己封闭起来。由于肢体残疾带来的不便使他们常常因为一些动作不能像常人一样完成而苦恼甚至焦虑, 残疾所带来的不便通常使他们进行文化学习时效果不够理想。盲生通过自己学习音乐舞蹈, 借音乐舞蹈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反应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增强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盲人阿炳正是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和深切感人的音乐内涵而闻名国内外, 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民间音乐家。聋生在练习舞蹈过程中对生活产生更多的感悟, 增强他们面对生活的信心, 心理素质得到提高。邰丽华的经历就为聋生们传达了一个重要信念, 音乐舞蹈文化一样能够传达聋生们的情感体悟, 只要自己努力, 甚至可以比健全人做得更好。

肢残生舞蹈的代偿功能使其他肢体展现的优秀表现力得到人们的称赞, 将给予肢残生生活的自信, 1998年, 在日本国际现代舞大赛上, 来自肢残人表演的舞蹈《生命之翼》获得了大赛唯一的“最优秀奖”, 让在场的所有健全人刮目相看。在一些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肢残学生抱着吉他, 坐在校园的草坪上唱着自己想唱的歌, 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他们在音乐中找到了自信, 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不良的情绪情感也在歌声中得到了排解, 在校园中拥有了自己的粉丝。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 经常看到他们充满自信的笑容, 非常自在地弹着吉他唱着自己的歌。在一次活动中, 肢残学生周鑫滔对笔者说:“是音乐让他树立了信心, 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三、音乐舞蹈教育能增强残疾学生个体的集体协作意识。

音乐舞蹈教育可以通过优美的音乐感染残疾学生, 使残疾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视频中的音乐或舞蹈,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模仿学习, 理解和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体现音乐的情绪, 使动作与音乐感情合一。这样, 可以培养残疾学生开朗的性格及欣赏美、体现美的能力。音乐舞蹈尤其是舞蹈讲究协调配合, 通过人与人的身体接触和交流, 让残疾学生懂得彼此尊重和欣赏, 具有明显的社交功能, 在促进残疾学生和谐共处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统一的动作, 要求学习舞蹈的残疾学生必须顾全大局, 学会容忍和理解, 有利于残疾学生养成精诚协作、平等互助的品质, 有利于消除残疾学生的孤独感, 有利于培养残疾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有利于培养残疾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四、音乐舞蹈教育能架起残疾大学生与健全人沟通的桥梁。

残疾大学生内心十分渴望与健全人交流沟通, 融入社会的大环境中。但由于生理的缺陷, 交流上的不方便, 往往将残疾学生边缘化, 生活在各自的特殊环境中, 极少与健全人交流。另外, 由于残疾学生自卑、敏感、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 不善于主动地与健全人交流与沟通, 而音乐舞蹈这独特的艺术形式架起了残疾大学生与健全人沟通的桥梁, 通过文艺汇演、音乐沙龙、舞会等形式, 残疾学生的文艺节目走进普通大学生, 走进社区, 让健全人刮目相看, 了解残疾学生的生活, 学习残疾学生身上自强不息闪光的一面, 同时残疾学生通过文艺表演, 不断克服自身自卑、自我封闭的心理, 主动走进社会, 搭建起一个能与健全人沟通交流的平台。音乐舞蹈无国界、无贫贱、无残缺之分, 只要你爱好音乐、爱好唱歌, 盲人学生、肢残学生、健全学生可以随着音乐尽情地欣赏交流心得, 尽情地歌唱。聋人学生可以与健全学生尽情地舞蹈, 欢快的舞步让他们的心走得更近, 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音乐舞蹈为残疾大学生创造了机会, 让他们融入了社会, 成为与健全人交流沟通的桥梁。

五、音乐舞蹈教育对特殊教育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殊意义。

1. 特殊教育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特色。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是传承大学文化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风貌, 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行为方式。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颐养身心, 提高综合素质。以培养残疾学生为特色的特殊教育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 除了具有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所有的一切要素外, 还必须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残疾人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 努力结合办学实际、残疾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殊性, 以最易于接受的方式让残疾学生和健全学生一样共沐文化发展繁荣的阳光, 让残疾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文化修养, 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

2. 音乐舞蹈教育对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校园文化整体建设的影响。

(1) 音乐舞蹈教育是开展校园集体活动特别是文娱活动的基础

任何校园文化活动如果没有音乐舞蹈的成分, 其活动必然是单调沉闷, 不能激起活动参与者的兴趣。音乐舞蹈教育就像一杯调和剂, 能使集体活动的开展有声有色, 轻松活泼。音乐舞蹈是文娱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特殊教育学院, 音乐舞蹈是残疾学生易于接受和喜爱的艺术形式, 能够增强残疾学生的人文精神, 提高残疾学生的心理素质, 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而残疾学生在音乐舞蹈的学习中, 所培养的集体协作精神, 是校园内各项集体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

(2) 音乐舞蹈教育是建立良好校风的动力

良好的校风必然营造出积极向上、勤勉好学、互帮互助、文明和谐的氛围。音乐舞蹈教育能够使残疾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对美的向往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音乐舞蹈的魅力促使他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去学习每一个音符, 研究每一个舞蹈动作, 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音乐舞蹈集体排练使残疾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得到培养, 互帮互助的默契得以建立, 进而使残疾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多, 彼此间的人际关系会变得十分融洽。在这种背景下, 必然会促进文明和谐的校园风气进一步发展。

(3) 音乐舞蹈教育是榜样教育的重要载体

榜样可以把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具体化、形象化、人格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好的榜样可以给予残疾学生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残疾学生由于部分功能或肢体的丧失, 通过代偿作用, 其他功能一般比健全人更灵敏, 像盲生、聋生大多具有更强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对于健全人功能的向往使残疾学生十分崇拜取得了和健全人一样甚至比健全人更多成绩的和自己一样的残疾人。榜样对形成残疾学生良好习惯和风气具有特殊的作用。榜样还有矫正作用, 它像一面镜子, 可以使残疾学生经常对照检查, 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作风。从某种意义上说, 先进榜样的传播扩大过程, 就是促使残疾学生自立自强, 完善自身的过程。残疾人的榜样通常是艺术领域具有某一特长的残疾人的典型, 如在音乐方面有极高造诣的盲人阿炳, 智障的天才指挥家舟舟, 聋人舞蹈家邰丽华、肢残舞蹈家李力东等。这些榜样使残疾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通过学习音乐舞蹈, 残疾学生可以认识到先进模范人物不是高不可攀, 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 挖掘自己的闪光点, 不懈地追求, 自己就可以成为别人的榜样, 成为身残志不残的生活强者。这样, 开展音乐舞蹈教育, 介绍残疾艺术家的榜样事迹, 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展现音乐舞蹈的魅力, 促使残疾学生人人学榜样, 个个争先进, 逐步形成良好校风,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文洁.舞蹈教育:让聋生感悟生命创造完美[J].现代特殊教育, 2006 (3) .

[2]康尔.放谈在综合性大学中普遍开展的音乐舞蹈教育[J].艺术百家, 2005 (5) .

[3]张菡.浅议在特殊教育中开展舞蹈课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07 (12) .

[4]李伟宁.浅谈残疾人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 (学术教育) , 2009 (05) .

[5]梁子贞.论音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艺术研究, 2007 (03) .

大学生残疾学生 篇8

关键词:残疾运动员;心理技能

中图分类号:G80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2-1636-03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心理技能的测量,探索他们的心理技能特征,为残疾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和选材提供一定的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30名残疾大学生运动员为调查对象,其中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包括男运动员18人,女运动员12人,平均年龄为20.60岁,他们从事的项目主要包括田径、举重、游泳等,训练年限从3~10年不等,平均训练年限为4.35年。运动员的残疾类型主要为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和听力残疾等。为了进行比较,我们还测量了30名我院健全人大学生运动员,平均年龄为19.81岁,平均训练年限为5.18年,所从事的运动项目包括田径、篮球、游泳等。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残疾人体育,残疾人大学生运动员以及运动员心理技能等方面的书籍、论文、报刊、资料共22篇。

1.2.2访谈法走访有关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健全大学生运动员以及他们的教练,向其了解相关情况,如赛前,赛中以及赛后不同运动员所反应出的不同心理技能表现,教练员对运动员心理技能的关注程度,以及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对运动员心理技能的训练情况。

1.2.3问卷调查法论文选用美国学者Smith等人在1995年编制的《运动员应对技能问卷》(Athletic Coping Skills Inventory,ACSI-28)[5]。该问卷共有28个题目,分为七个分量表,亦即七种心理技能,这七种心理技能分别是应对逆境(coping with adversity)、承受压力(peaking under pressure)、目标设置(goal setting)、集中注意(concentration)、摆脱担心(freedom from worry)、自信心和成就动机(confidence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接受教练指导的能力(coachability),每个题目后面有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从0(非常不符合)到3(非常符合),其中有5个题目为反向计分,即回答非常不符合得3分,非常符合得0分。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

分别对30名残疾大学生和30名健全人大学生进行施测,施测前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指导,由受测者独立完成。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100%,回收实际有效问卷60份,占回收问卷的100%。

1.2.4数理统计法对所有数据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残疾大学生运动员的描述性统计

表1显示的是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在七种心理技能上的描述性统计,主要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平均数、标准差,以及有效被试人数。

2.2不同性别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在心理技能上的得分比较

表2显示的是不同性别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在心理技能各分量表上的得分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在接受教练指导的能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承受压力、应对逆境、自信心和成就动机、目标设置、集中注意和摆脱担心等6个指标上的差异不存在显著性。

2.3不同运动等级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在心理技能上的得分比较

表3显示的是不同运动等级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在心理技能各分量表上的得分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运动等级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在承受压力和集中注意两个指标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在应对逆境、自信心和成就动机、接受教练指导的能力、目标设置和摆脱担心5个指标上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2.4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和健全人大学生运动员在心理技能上的得分比较

表4显示的是残疾大学生运动员与健全人大学生运动员在心理技能各指标上的得分比较,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残疾大学生运动员与健全人大学生运动员在承受压力、自信心和成就动机、集中注意,以及目标设置四个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应对逆境、接受教练指导的能力和摆脱担心三个指标上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3讨论

3.1不同性别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技能从研究结果看,不同性别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只在接受教练指导的能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男女的个性差异有关系,曾有研究中指出,女运动员更喜欢专职的教练员,可能和这有关系,女性残疾大学生运动员能够更客观地接受教练的指导,男性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可能更多地喜欢自己指导自己的训练。但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2不同运动等级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技能 从研究结果看,不同运动等级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在承受压力和集中注意两个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运动等级高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比运动等级低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能够承受更多的压力,更能够集中注意。

较好的集中注意能力与优异运动成绩的获得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训练和比赛中,我们时常听到教练员要求运动员注意集中,在各种竞技运动比赛中,我们也时常发现一些因注意不稳定、不集中而造成比赛失利的现象,保持高度、持续的集中注意是比赛获胜的重要保证。

3.3残疾大学生运动员与健全人大学生运动员心理技能的比较从对残疾大学生运动员与健全人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技能的特征比较来看,两者在承受压力、自信心和成就动机、集中注意和目标设置四个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残疾大学生运动员的得分在这四个指标上都高于健全人大学生运动员。

大多数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认为自信在他们的成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些研究也指出自信心是最能够一致性地区分成功与不成功运动员的因素[6]。如果运动员的自信心不强,心理压力就特别大,就会影响到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自信心也是运动潜力得以发挥的重要心理因素,运动员在比赛中信心不强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 不同性别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在接受教练指导的能力上存在差异。

2) 不同运动等级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在承受压力和集中注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 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和健全人大学生运动员在承受压力、自信心和成就动机、集中注意和目标设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4.2建议

1) 残疾人大学生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实施过程。残疾人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图1)。

2) 残疾人大学生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对于残疾人大学生而言,他们比健全人大学生有更大的心理压力及负担,因此就更需要在心理技能方面给予其更大的关注及训练,以帮助他们可以取得更好的运动训练成绩。

在掌握了放松技巧之后,下一步就要训练控制紧张的情绪如:(1)缓和身体状态或身体活动——散步、缓慢的活动、减慢说话的速度等。(2)独自重新集中思想和注意力,排除外界的干扰——如不看记分牌,检查鞋带等。(3)深呼吸,将注意力集中于吸气、呼气。(4)双手放松,双肩自然放松下垂。(5)要意识到自己和身体正在平稳下来,呼吸开始变得深沉缓慢。

除了放松训练和控制紧张之外,自我调节,心理演练和集中注意力训练对于残疾人大学生运动员心理技能的训练也都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

总之,培养残疾人大学生运动员具备高水平比赛所必需的心理技能是使之成为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关键。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必须认识到心理技能训练对于运动表现有着重要的正面影响,进而将运动心理技能训练视为整体训练计划中的一环。心理技能训练是一种技术,必须经过有计划和系统的训练与练习,才能对运动表现有所帮助。因此,教练员或运动员在日常的练习中,除了进行体能与技术训练外,也不可忽略心理技能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残疾人大学生运动员克服自身的缺陷,通过刻苦的训练、顽强的拼搏,取得优异的竞技运动成绩,实现残疾人大学生运动员的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力为,任未多,主编.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Smith RE, Schultz RW, Smoll FL,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measure of sport-specific psychological skill: the athletic coping skill inventory -28[J],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1995,1:379-398.

[3] Jones, J.G., Hanton, S. & Swain, A.B.J., Intensity and interpretation of anxiety symptoms in elite and non-elite sports performers. Personal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994, 17:657-663.

[4] 施小菊,张华光,张璐斐. 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9):53-56.

[5] 翟丰.运动心理技能的特征及其训练的现状[J].山东体育科技,2001(3):24-25.

[6] 彭聃龄,等.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修订版).

学生演讲:关爱残疾人,从我做起 篇9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同学们,当你走在校园的时候,是否是会驻足观赏那被胡蝶包围着的花朵,是否是会凝听鸟儿那优美的啼声;当你坐在教室的时候,是否是会认真地看老师写下的每个字,认真听老师讲的每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是幸福的,由于我们有美丽的校园,有和蔼的老师,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奇异,我们能用眼睛饱览多彩的世界,能用耳朵欣赏美好的音乐,能用甜蜜的嗓音说话,歌唱,能快乐地游戏,纵情地顽耍。可是,在我们身边也生活着一些不幸的残疾人,身体的残疾让他们没法享受生活的快乐,他们的生活是黑暗的,是无声的,他们从不知道花儿是甚么色采,鸟儿是如何歌唱的,他们不能用话语表达自己的愿看,更不能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快乐,有的因双腿残疾而没法快乐地游戏,有的因双手残疾而没法正常地生活。上天对他们是不公平的,他们本该和我们一样具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跑、能跳、能唱、能看,能纵情地享受生活的乐趣,大自然的美景,上天又是公平的,当他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他必为你打开另外一扇窗。生命是一条河,有时浑浊、有时清澈。只有那弯曲折曲的河道是人生可歌可泣的曲折。生命,是一首永久值得赞美的歌。还记得奥运火把手金晶吗?固然她的一生是在轮椅上度过的,但身残智不残,在火把传递的进程中,三四个躲族份子前来抢火把,金晶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保护好火把,当躲族份子直扑向晶,企图抢走火把时,英勇的金晶低下头,让出自己的被来保护火把,最后,她正是凭着自己的顽强的毅力保住了火把!海伦.凯勒,大家一定很熟习吧!固然她看不见,也听不着,但她的内心因她的勤奋而充实,她凭着自己执着的信念,顽强的毅力,终究成了众所周知的作家,她固然走了,但她将永久活在人们的心中。

小学生关爱残疾人作文500字 篇10

同学们,本周有一个特殊且重要的节日,就是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当你每天迎着朝阳,走向光明的人生时,当你和家人齐聚在电视机旁,共同观赏每一个精彩节目,你可曾想起你周围还有一群人却连聆听鸟语、欣赏蓝天也是一种奢望。同在一片蓝天下,这些残疾人的生活,是如此的艰苦!面对命运的不公平,他们,更需要家人的亲情和世人的温情。

据统计,我国有6000多万残疾人,但他们身残志坚,用坚强的笑容,谱写出一曲曲感人的乐章。有的在残奥会上获得金牌,有的成为音乐家,作家,如:张海迪,她五岁时因患病,腰部以下瘫痪,她无法上学,在家自学了中学课程,又自学了大学英语,还学了日语,德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又如周婷婷,从一位哑女变为了神童,被著名的哈佛大学录取;还有让我们感动的《千手观音》这个节目,表演者也全是聋哑人!

同学们,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第22个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再次关注残疾人的生活。从挪开盲道上的障碍物,到学习一句表达问候的手语,再到耐心听完智障人的艰难表述,给残疾人一个搀扶,爱护他们的专用设施,……给予能给别人送去帮助,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一份快乐。让我们怀有一颗博爱之心,关爱生命,关爱残疾人!让我们用温暖的手握起残疾朋友的手,将真诚的心贴近残疾朋友的心,让和谐之音回响得更深远。

大学生残疾学生 篇11

一阳光体育视野下的高校体育课程变化

1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

阳光体育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与突破口,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高校的体育工作应当尽快加强,对于全体学生,特别是高校残疾学生的健康水平都亟需提高,阳光教育视野下应当认真组织实施创新性体育教学模式。

2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当前高校残疾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较低,应当使得85%以上的高校残疾生做到每天都锻炼45分钟以上,并且应当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体育技能,促使残疾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3变通执行体育课时规定

阳光体育视野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应当在体育课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变通,不得挤占高校残疾学生的体育课时,但同时也要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不以量为衡量标准,而应当引导高校残疾学生积极投入到高质的阳光体育运动中。

4课内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高校残疾大学生的运动处方应当以体育课教学为主,保障他们每个学习日至少有一个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并且在教学计划中重点规划残疾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以一定的制度来推行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形式,促进高校残疾学生融入到体育社团或俱乐部中,鼓励高校残疾生积极组建体育社团。

5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应当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在高校宣传阳光体育运动,传播健康理念,促进高校残疾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对其将来的工作、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阳光体育视野下高校残疾学生运动处方价值取向

我国各高校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残疾学生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吸引更多的残疾学生走向体育场所,走到阳光下,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提高高校残疾学生的兴趣,这就是阳光体育的本质。其价值取向应当是阳光、健康、运动和未来,对于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智力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高校残疾大学生建设运动处方的研究应当以体育为手段,以全面发展为依据,全面落实阳光体育的精神,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各高校的深入发展。

1关注高校残疾学生的个性发展

阳光体育视野下的高校残疾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出主体存在的不同,高校残疾学生可能在许多方面存在共同性,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既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社会方面的。特别是对于体育方面的差异,有的比较擅长,而有的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体育课程教学应当以每一个迥异的个体为对象,充分促进每一个参与者的个性发挥,合理的选择课程结构,适应个体差异。

2加大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当前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资源也日新月异,不断地得到扩充,现行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对于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没有充分考虑,对于课程规律的多元化等都没有针对性的措施,也没有现代化的创新。许多课程内容陈旧,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高校残疾学生课程应当进行创新,纳入更多的新知识与内容,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新知识、理论与技术提高体育教材的质量,拓展体育课程的资源,使得残疾学生的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高校残疾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素质、文化教育以及其他技能教育都可以通过体育课程来加以统一综合,健身运动处方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途径,当前健身运动处方的理念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变革,从课程设计、理念等层面上展开,对于所有高校的残疾学生体育运动处方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3建立信息化的高校残疾大学生运动处方管理模式

对于高校残疾学生的健身运动处方管理模式应当以学分制为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性,促进其个性特征的发展,更好的完成高校残疾学生体育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水平、层次以及兴趣进行组合上课,对于残疾学生的运动能力要努力开发,应当提高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开创出能够适合不同残疾学生的可见结构,激发残疾学生自觉锻炼的能力。

三阳光体育视野下健身运动处方对于残疾大学生的影响

当前高校对于残疾大学生的体育活动重视程度逐渐提升,相关的规章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不仅对于高校残疾学生的体育课程结构及考核形式进行规定,并且逐渐涉及到高校残疾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由于残疾学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而高校教师的数量有限,体育课程内容也较为单一,因此从运动项目到运动负荷等多个方面都难以满足残疾大学生的锻炼需求。当前许多高校仍然没有开展专门的残疾学生竞赛项目,为残疾学生开展保健咨询等方面仍然处于空白的状态。

对于高校残疾学生的建设运动处方来说,其科学性仍然有待提高,许多学生在体育锻炼开始前并没有进行热身和放松练习,容易产生运动损伤,难以获得较高的运动效果,运动过程中盲目性与随意性较强。这些现象都提示我们应当及时开展有效的运动健身处方运动,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残疾学生进行监督与指导。

1健身运动处方对于高校残疾学生的生理影响

从众多实践检验可以看出,心肺技能通过健身运动处方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学生在经过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锻炼后可以很大限度的提高吸氧量,对于残疾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着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耐力因素,传统的体育教学对于技术和技能过于重视,忽视了残疾学生个体特征的发展,应当以促进残疾学生体质增强和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endprint

2健身运动处方对残疾学生的心理影响

高校残疾学生由于种种因素,在学习、生活中都较为容易遭受挫折,因此其心理上常常伴随着抑郁、孤独等消极情绪,为了有效的消除这些紧张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可以通过健康运动处方对于残疾大学生的情绪状态进行转变,增强他们的自我认识与评价,培养残疾学生坚持不懈的决心与勇气。

3健身运动处方对于残疾学生社会能力的影响

社会能力是当前高校残疾学生亟待提高的一项素质,也是困扰许多残疾学生的重要心理问题。运动处方可以促进残疾学生提高其社会交际能力,培养残疾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总之,我国高校中存在着一部分特殊群体,就是高校残疾学生,他们无法在现行体育课程规定的教学任务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中阳光体育视野下一个较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朱卫东,叶巍,李文辉.江苏省残疾人体育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5):535-537.

[2]张百宇.残疾学生体育教育问题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2,21(5):57-64 .

[3]顾定倩,王雁.对高校特教学科体育人才培养方向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5,(1)35-37 .

[4]段晓霞.兰州市残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可行性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2.

[5]董亮,吴雪梅.开展残疾学生体育活动的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2003,13(5):115-116.

[6]刘美奋,陈统军,刘建军.我国特殊教育体育师资队伍培养体制与模式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8):78-80.

[7]吴雪萍,金昌龙,周李莉.我国特殊体育师资专业化内涵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3):72-75.

[8]俞继英.残疾人健身[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

[9]楼杭英.开展残疾学生体育活动的思考[J].体育学刊,1998(3):77-78 .

[10]林建彬.残疾学生体育教学与体育健身的若干认识[J].福建体育科技,1999,18(4)):30-32 .

大学生残疾学生 篇12

1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印度人阿里·巴克尔等学者的《残疾:挑战对反应》一书着重介绍了当代印度关于残疾人权利的争论, 论述了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社会各界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而采取的合理措施, 并就如何改变正常人们对残疾人的固有印象和如何向残疾人提供服务和帮助, 使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能够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提出了一些建议。美国人罗尔斯在《正义论》的开头, 就把公平正义提到了极高的高度, 他认为:公平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问题, 而某些法律制度不管其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性, 但是只要它们不公平、不正义, 就必须要改造或者彻底废除。阿玛蒂亚·森也在《正义与世界》一文中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患有严重疾病且需要昂贵医药治疗 (比如得了肾病) 的人可能要比另一个健康人从收入上来说更"贫穷"。但是, 没有疾病的人被剥夺的程度和资源要多得多和高得多。同样的道理, 一个身有疾病的人有特殊的需求, 他有可能需要更多的资源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变得不是那么艰难。总之, 国外涉及到残疾人教育的研究课题和著作较多, 但内容都比较零散, 没有对其进行专门化和系统化的研究。

我国学者也对残疾人教育体系进行了研究, 如长春大学的黄晶梅、王爱国在《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的探析》一文中, 叙述了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正面临着办学层次偏低、投入不足以及师资薄弱等问题。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目前正处于一个上升阶段, 它对弱势群体的素质提高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并对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北京大学的解韬博士在《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中阐述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 教育均衡和效率既有冲突和矛盾, 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具有同等地位的教育追求目标。教育的不公正和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正和不公平。教育公正本身是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教育公平是受教育权利的普遍化问题, 是一个基本人权问题。我国对教育均衡问题的研究吸引了不少不同学科派别的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 这是在世界各地普遍重视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和民主化的前提下, 以及国内教育改革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背景下提出来的。所以, 这一时期国内专家研究课题的内容非常广泛和丰富。但是, 从整体上来看, 一些研究项目缺少了教育的独特性、远见性和创新性, 其基础理论的研究较为薄弱, 尤其是对全体残疾学生等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和公正的研究还有不足之处。

2 建立健全全体残疾学生经济资助体系的研究意义

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公正、实现教育事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是改善和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同时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让全国各地的残疾学生接受不同层次的教育来促进其全面发展, 这对提高其充分参与社会能力, 促进不同阶层的人民群众共同进步, 促进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公平公正发展, 特别是对发展我国特殊教育事业, 对残疾学生充分参与社会活动, 促进社会平等、公正和文明, 发扬社会主义文明精神和增强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整体来看, 我国各级政府和部门仍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不够, 没有从根本上真正关注特殊教育事业。尤其是我国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还停留在基础理论问题层面上, 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仍很有限, 很多研究课题的理论研究水平和程度不高, 缺乏对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研究课题希望通过对建立健全全体残疾学生经济资助体系的研究, 为我国当前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性指导, 同时, 也为形成具有我国本土特色的特殊教育事业及其研究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3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主要观点

(一) 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对国内全体残疾人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研究了我国各类残疾人教育发展存在的不同问题:国家各级有关部门对残疾人教育的经费总量投入不足;由于中国残疾人口众多, 且残疾学生教育起步比较晚、基础也比较薄弱, 对各类不同残疾学生经济资助体系不健全, 残疾学生高中教育阶段与普通高等教育阶段 (包括高等职业教育) 衔接方面也存在矛盾等问题。另外, 再加上我们国家东西南北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特殊教育体系在城乡之间有差距, 全体残疾人教育事业与普通教育事业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残疾人经济贫困, 生活负担较重, 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都容易因贫困而失去求学机会。对于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的学生子女而言, 能否接受学校教育, 决定着他们如何认识和融入这个社会。因此, 为了保障全体残疾人学生和残疾人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 我们必须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残疾学生经济资助体系, 实现了从学龄前教育到全日制高等教育 (包括高等职业教育) 的无缝对接和全程经济资助。

(二) 研究的基本方法

(1) 查阅文献法。查阅网络、微信、杂志、著作、报刊、论文等相关资料, 借鉴国际、国内建立健全全体残疾学生经济资助体系方面的优秀研究成果, 总结建立健全全体残疾学生经济资助体系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以便为今后更好地指导建立健全全体残疾学生资助体系方面作出参考。

(2) 比较研究法。主要是针对建立健全全体残疾学生资助体系方面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对比, 从比较中去分析和归纳大量有关信息。比较研究时注意横向和纵向的对比, 并为解决当下的项目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3) 分析个案法。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个案进行分析研究, 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以便推广使用。

(4) 定量、定性分析法。本文通过对建立健全全体残疾学生资助体系方面研究的实际状况的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对相关数据进行详细分析。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针对不同地区建立健全全体残疾学生资助体系方面自身发展的具体模式以及具体要求, 分析我国建立健全全体残疾学生资助体系方面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因地制宜的提出发展措施与改进建议。

(三) 主要观点

(1) 加大投入力度, 提高特殊教育保障水平。要加大投入力度, 提高生均经费标准, 加大特殊教育的保障力度, 健全囊括全体残疾学生的经济资助体系。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和特教班生均公用经费参考残疾人特教院校的标准执行, 要按照国家规定足额落实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所需资金。

(2) 提高经济资助水平, 建立从学前到高等教育的全程经济资助体系。特别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中小学生的特殊需要, 应该在"两免一补"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经费补助水平。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制度, 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经济资助政策。对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 (学前至高中阶段) , 以及经教育部门审批的由儿童福利机构或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举办的附属幼儿园 (学前教育部) 的学生, 实施"三免两补" (免学杂费、教科书费、住宿费, 补助生活费、交通费) 政策。全国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 对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学生交通费进行补助, 并纳入校车服务方案统筹解决, 保证残疾儿童不因交通问题辍学。有条件的地方要对残疾学生的校服、床上用品等生活必需品予以补助。普通高校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

(3) 为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 扶持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各级财政支持的残疾人康复项目优先资助残疾儿童。各级部门通过向社会募捐等方式筹集资金, 重点用于支持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开展劳动技能训练和教育。大力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搞好公益事业, 捐资助学, 将农村特困残疾人子女和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作为重点补助对象, 专项彩票公积金应该继续支持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4) 实施特殊教育资源建设和"医教结合"实验项目。结合实施薄弱中小学校建设项目, 完善基础设施, 加大对薄弱特殊教育学校配备教育教学和康复设施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争取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生活便利。支持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院校成立特殊教育事业资源配置中心, 配备基本的用于康复训练和教育、教学的专业设备, 实施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城市争取国家实验项目, 建立工作机制, 落实配套政策, 配备专业人员, 为实验学校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和基本的医疗仪器设备, 积极探索康复训练与教育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晶梅, 王爱国.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的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 2008 (12) .

[2]张悦.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 2010 (3) .

[3]解韬.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J].现代大学教育, 2009 (2) .

上一篇:干部管理工作汇报下一篇:物业规章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