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共2篇)
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 篇1
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
引自国家教委教基(1994)21号文
本纲要根据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和有关规定,针对中度智力残疾学生的特点和教育上的特殊需要制定。供实施义务教育的弱智学校(班)及其他教育康复机构对中度智力残疾学生进行教育训练时研究试行。
一、教育训练的目的和任务
中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是儿童少年的一个部分。应当通过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与训练,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补偿其缺陷,使其掌握生活中实用的知识,形成基本的实用能力和必要的良好习惯,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成为社会平等的公民打下基础。
全面发展的任务,是指应使每个中度智力残疾学生在基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初步文化知识、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适合其特点与水平的发展与进步。
补偿缺陷的任务,是根据每个中度智力残疾学生的运动、感知、言语、思维、个性等方面的主要缺陷,采取各种教育训练措施,使其各方面的潜在能力发展到尽可能高的水平,达到康复的最佳效果。准备进入社会的任务,是指培养中度智力残疾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与人友好相处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为其成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劳动者打下基础。
二、教育训练对象和学制
1、教育训练对象及其鉴定:教育对象为适龄中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应严格按照经国务院批准、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印发的智力残疾的定义及标准来确定中度智力残疾教育训练对象。中度智力残疾分级标准是:IQ值在40-55(韦氏量表)之间,适应行为中度落后。
对中度智力残疾儿童的诊断与鉴定需要:(1)由合格的专业的员进行严格的智商测定和社会适应行为的测定;(2)有心理学工作者、儿科或精神医生的检查;(3)入学后有3-4周的观察。对难于确定是中度或轻度的儿童可暂按“轻度”进行观察,不要轻易判定为中度。在家庭环境或学校条件下继续观察一段时间(不超过3个月),再由专家、家长、教师等研究确定。对于由轻度弱智班或普通小学转入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更应慎重研究。
2、入学年龄一般与当地义务教育入学年龄相同,特殊情况可适当推迟,但最大不得超过9岁。
3.适龄中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限一般与当地实施义务教育年限相同。
三、确定教育训练纲要的原则
除根据中度残疾学生的特点,坚持贯彻思想性、科学性、可接受性等普通教育共性的原则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原则:
1、共性和个性统一的原则:中度智力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和轻度智力残疾儿童的发展规律上有共性,但在发展程度和潜在可能性上有差别;要对这几类儿童的共性和特殊性进行深入研究,准确地认识和掌握中度智力残疾儿童认识活动、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2.应用性原则:教给中度智力残疾学生的知识、培养的能力与习惯,应是他们现实生活及未来劳动所需要的。
3.实践活动性原则:应使中度智力残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掌握知识和养成习惯。
4.补偿原则:教育训练内容及活动均应有补偿功能缺陷、挖掘并发挥其潜能,促进康复和适应社会需要的作用。
5.弹性原则:规定的教育训练内容、进度和要求,允许依当地和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安排或有所增减。
四、教育训练的内容
本纲要把中度智力残疾学生的教育训练内容分为生活适应、活动训练和实用语算三个方面。在教育训练过程中可根据中度智力残疾学生的特点,实行综合化教学。
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和所占比例为: 1、生活适应:包括个人、家庭、社会和劳动生活适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每个年级均有,由低年级到高年级课时比例逐渐增加(附录一);
2、活动训练:包括大小肌肉、运动能力训练、体育、美术、音乐、手工、游戏、观察认识世界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各年级均设,由低到高课时比例渐减(附录二);
3、实用语算:包括最基本的语文、算术知识和技能。即言语交往能力的发展,当地常用汉字的认识和应用,简单阅读和书写日常生活中的算术知识及运用,货币、常用计量单位、时间的初步知识和应用等(附录三)。
每周的上课时数、每节课的时间等,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五、教育训练工作的几个问题
1、安臵形式:中度智力残疾学生应在弱智学校或普通学校特教班中就读。生源较少的偏远地区,可以试行在普通班中随班就读(一般1-2人为宜)。不论哪种安臵形式,都要针对中度智力残疾学生的特点安排教育训练与活动。
2、教育训练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但又要有适当变通。学生基本固定在一个班级学习,有的课可以到适合其程度的其他班去上。为提高教育训练效果,教师在课后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3、教育训练方式方法:应采用综合教学,把课堂教学与每个学生在指导下的或独立的实际活动结合起来。教育训练应生动、活泼,增强游戏性、活动性、趣味性、直观性,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要循序渐进,小步子,多练习,多实际操作。要注意矫正学生的不当行为、巩固正确行为。要多用表扬、鼓励、引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4、学校每位教师和工作人员对学生都有教育训练的责任。要让学生在多种场合学习交往能力和劳动技能。这项工作从学生入校起要一直进行到学生毕业,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进行毕业后的追踪辅导或帮助。
5、区别对待。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为每个学生制订个别教育训练计划。教学中除有全班活动外,还应有分组活动或个别活动,课上或课外均要进行个别作业(包括发展某些才能的作业和矫正缺陷的作业)。教师要处理好全班和个别工作的关系。
6、注意地方特点。学校和教师应仔细研究本地和本班学生情况,结合本纲要精神,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训练计划。学校可以依地方情况增加有地方特色的内容。
7、周围环境和家长的配合。在中度智力残疾学生入学前,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家长以咨询,给儿童以巡回辅导;儿童入学后,应动员家长自始至终地主动地、积极地对其子女进行与学校一致的教育训练,并通过家长会议、学习班、研讨会、家长委员会、咨询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协作。学校还应当争取各种社会组织和周围群众的配合与支持。
8、学生的升级和学生评估。中度智力残疾学生不实行留级制度,不考试,一律逐年升级。加强平时考核,注重本人的实际知识与能力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并以此确定教育训练计划完成的情况。该年的进步作为下一年度教育训练的基础。不强求所有学生的基础和进步划一。视需要个别学生可以调动到合适的班级,但调班不宜频繁。
9、档案材料的记录和积累。学生档案应全面、准确地记载学生的病史和智力、适应性行为发展情况,收入入学时各方面的水平的材料,以后逐月逐学期积累学生身体、心理、学业能力等的变化材料,以利于制订个别教育训练计划、学业译评估和科学研究。
10、班额。中度智力残疾学生特殊班一般以8人左右为宜。
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 篇2
关键词:中度智力障碍;自我意识;方法
笔者所带的班级共有12名中度智力障碍学生,年龄在10~12岁之间。他们不能说出自己的姓名;无法分清“我的”“你的”,经常会为抢夺学习用品和玩具而大哭大闹;口渴时,不管是不是自己的水杯拿起就喝;被老师批评还表现出很愉悦;他们的行为总是随心所欲,不懂得在相应的场合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相应行为。王志超等人认为,以上现象是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低下的表现。自我意识是人社会化形成的核心,只有建立起自我意识,才能区分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还有学者认为,健全的自我意识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能意识到自身的健康状况、生理特点和生理状态。(2)能够体验到内在的心理活动。(3)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对于如何训练中度智力障碍学生的自我意识,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目前,值得一线教师借鉴的方法还比较少。
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在训练中度智力障碍学生自我意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以下是笔者的具体实践和思考。
一、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训练活动
当学生不想参与或对某个教学活动不感兴趣的时候,笔者会反思:这个活动适合他们吗?是太难了,还是太简单了?简单、单调的活动容易使学生失去对活动的坚持性,活动难度太大又会使学生无法理解或无从下手。所以,设计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笔者教学生认识“我的身体状况”时,首先请学生两两结对互相测量对方的身高,然后,将每位学生的身高用相应长度的彩带标定在黑板上,接着,让学生说出“这是我的身高”,之后,让学生比一比谁高谁矮,体验我比××高,我比××矮。借助《量身高》《用彩带制作自己的身高》《和同学比身高》等操作性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高。
二、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意愿
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笔者会发现学生经常出现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或为什么要做某件事情的状况,他们的学习缺乏方向、缺乏目标、没有动力。而自我意识训练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没有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将很难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所以必须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主动意愿。
汤盛钦等人认为,智力障碍儿童对新鲜事物或任务缺乏主动性,动机不足,求知欲差,很少表现出主动参与活动的欲望,很难将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变成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他们的行为常常受到外在动机所支配,对具体物质奖励比对精神上的奖励更感兴趣、更能促进其行为的改变。为此,在训练的过程中,笔者会清楚地告诉他们“要做什么”“做到了将会有什么样的奖励”,例如,在教“认识自己的所属物——我的水杯”时,笔者会对学生说:“请找到自己的杯子,并告诉老师‘这是我的杯子,能按老师要求做的,老师奖励他一包饼干。”
三、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东西
生活中,学生经常把自己想要或喜欢的东西直接拿来“用”,别人要求他交还时还会非常生气甚至哭闹。其实,这是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低下的具体表现。因为他根本无法分辨出“我的”还是“别人的”。对此,笔者利用学生的所属物,如书包、笔盒、笔等,进行了相应的自我意识训练:第一步,将学生的所属物标上姓名或贴上照片;第二步,让学生清楚地表达“这是我的×××”;第三步,要求学生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如:用过的笔要放回笔盒,笔盒要放进书包等;第四步,让学生评一评、说一说,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有什么不一样,之后,特别强调“这是我的×××,那是他的×××”;第五步,如果想要他人的东西,一定要说“借”,用完之后一定要交还给对方。
四、让学生体会在班集体中的作用
人在某个集体中总要承担和扮演一定的角色,且清楚自己的责任、义务及在集体中发挥了何种作用。对于中度智力障碍学生来说,他们不能正确地表达“我能做些什么?我要做些什么及我可以为他人做些什么?”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作用,笔者利用班级的一切事务,给每位学生设计了相应的任务。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利用班级报道卡,使学生明白,我是×班的学生,我是班上的一分子。第二,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分配任务,如:请腿脚灵便且语言表达清晰的学生负责归还教具、学具,请高个子的学生负责擦黑板,请爱唱歌的学生负责播放课间音乐。第三,当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时,老师给予及时表扬,并向他表示班级有了他的付出,变得更加有序、整洁,如“有你为大家清扫垃圾,我们的教室更干净了”,同时让同学们对他的付出表示感谢。第四,利用班会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第五,某项任务未完成时,教师一定要让负责人将事情做完、做到位。
学生在参与班级事务的过程中,通过“领任务并完成任务—自评、他评—调整自己的行为—获得别人(同伴、老师)肯定—再次领取任务”这个行为循环系统,不断肯定或修正自己的行为,获得别人的肯定,找到自己的位置,提升自我意识水平,明白了在集体中我可以做某事,我能为大家做某事(见下图)。
五、训练学生把握“我和他人、我和环境”的关系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个月都会有一次面向全校师生的看电影活动。笔者利用看电影活动从以下两点对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训练。第一,通过“选同伴”来感知自己和同学的关系,如,我喜欢××,我想和他一起坐,××不喜欢我,他不愿意和我一起坐。第二,通过排队进场、对号入座、安静观影等,感知我和环境的关系。在“电影院”,我要守秩序,做个受欢迎的观众。校运会时,笔者借助“接力赛”项目,让学生明白“我和队友”的合作关系,比赛中鼓励学生“同学间要相互加油、鼓励”等,让学生体会到“我是班上的一分子,有很多同学在关心我、为我呐喊。”
经过多年的自我意识训练,笔者班上的学生建立了规则意识,参加集体活动能主动排队,在公开场合能保持安静不吵闹;生活中学会了使用“我的、他的”,不再争抢别人的东西,能把自己的物品写上自己的名字并保管好不乱丢乱放;更值得肯定的是,学生学会了主动承担班级中的事务,并且能高质量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他们会为一件事情坚持、努力并为达到目标而感到骄傲,也会为错过某个活动而惋惜。最让笔者高兴的是情绪暴躁的张同学、黄同学成了好朋友,他们同时成为同学们眼中助人为乐的大哥哥、大姐姐。
雖然,过去的几年,在训练学生自我意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自我意识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不断发展和前进的,为此,中度智力障碍学生自我意识的训练是一个持续的带着艰巨任务的探索过程。
参考文献:
[1]王志超,梁敏仪,王涛.润物无声学而为人[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2]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897.
【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推荐阅读:
智力残疾人康复08-10
二级精神智力残疾的概念10-07
智力障碍感觉统合训练07-13
数学教学中的智力训练05-24
7岁儿童不同年龄段开发智力游戏 提高孩子的智力的训练办法09-15
2~6岁宝宝左右脑智力的训练06-08
轻、中度痤疮08-20
城市集中度07-01
轻中度痤疮09-21
地区集中度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