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智力

2024-06-18

学生智力(通用12篇)

学生智力 篇1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儿童的情绪生活是与儿童的独立、探索性思维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伴随学习和思考而来的是兴奋、激动。对发现真理的诧异、惊讶, 产生的愉快体验, 那么这种非智力因素就能强化人的智力活动, 促进智力发展。”在多年的实践中也经常发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带有情感, 由于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缺乏, 他们不善于用理智支配情感, 却常常以情感支配、影响理智。学生对某学科感兴趣, 对某老师的好感或情绪高涨时, 学习的劲头就足, 掌握知识的质量也就好, 反之则差。因此,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 积极的利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创造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 以取得发展学生智力的最佳效果。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 为培养学生情感, 发展学生智力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主线, 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精心安排的, 有的教学内容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单调、抽象, 过多或过难的内容, 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将枯燥的材料生动化,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使他们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痕迹。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 先播放一段录像:一天, 爸爸买回了一个大西瓜, 儿子见到爸爸买回来的大西瓜非常高兴, 要求爸爸破西瓜。爸爸说:“要吃西瓜可以, 得先回答我一个问题。”儿子高兴的说:“行啊, 你出题嘛?”爸爸说:“注意听:如果我买6个西瓜, 平均分给我、你和妈妈三个人说, 每人分得几个?再写出这个数。”儿子哈哈大笑说:“太简单了”, 高兴的拿出笔写出了“2”字, “没问题, 可以吃了吧”。爸爸接着说:“可我今天只买了一个大西瓜, 要平均分给我们三个人, 每人分得多少?又该怎么写呢?”儿子竖起眼睛不知所措, 爸爸说:“怎么?不会?”“要吃西瓜快请哥哥姐姐们帮忙吧!”爸爸指着同学们对儿子说。这位可爱的小朋友用恳请的目光望着大家说:“哥哥姐姐们帮帮我, 好吗?”

导入新课:同学们, 你们愿意帮帮这位小弟弟吗?大家想一想: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1、2、3……这些数来表示吗?像这样人们在分东西的时候, 有时分得的结果不能用整数来表示, 因为每人分得的一份不够1, 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分得的结果。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种新数——分数 (板书) 。学了分数, 你们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就能帮助这位小弟弟的忙啦。此时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和愿望去听课, 去学习, 记忆非常深刻。

二、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诱发情感因素

实践证明, 凡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的教学活动, 情感就会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发挥惊人的作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辟分析也能使学生动情。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实验、讨论、教学活动, 练习等等都可以点燃他们求知的欲火, 它不仅激发调动了学生认识过程的积极性, 而且培养了他们朴实和纯真的感情。例如, 我在组织一年级学生联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40页练习六第3小题时。内容在“△、、○、□”四图中找出不同的是什么。要感知他们的不同, 可用视觉、味觉、听觉、触觉来感知。于是, 我在练习前制作了这四种图形共八组。上课时, 将这四种图形分组发个学生, 让他们闭上眼睛摸各个图形, 让他们感知不同的是那种图形。结果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论:一是正方体是不同的。其理由是正方体是立体图形, 其余三种是平面图形。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这是教材编排想要达到的教学、练习的目的。而第二种结论是圆是不同的。其理由是: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其余三种图形是由直线 (线段) 围成的。由于区分的标准不一样, 结论也不一样, 当然这个结论也是正确的。作为六七岁的小朋友能做到 (感知到) 这一点是很不容易, 当然教材中的习题出现多大个答案也是超纲的。但小朋友做到了, 无不是精心设计和组织的结果, 充分说明了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学习活动能够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 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在学生中进行情感交流

在教学活动中, 当教师以充沛的精力, 生动的语言, 深切的情感讲课时, 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态度, 对学生的无私奉献, 都会感染学生。这方面许多教师是深有体会的, 在这里无需举例说明。

学生有自己独体的心理世界。教师如果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缺乏兴趣, 没有情感, 不肯下功夫去琢磨他们的认识特点, 认识方法, 那么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就很难理解。目前, 学生的厌学情绪比较严重, 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的心灵大门不是向任何人都开放的, 埋藏在心底的秘密, 只会向他们信任的人倾吐, 因此, 我们教师只要对我们的学生有强烈兴趣、深厚感情, 多多调查, 探索学生心理奥妙, 然后满腔热情的去帮助、爱护他们, 多给他们体贴和温暖。要知道热爱学生是取得学生信任的基础, 取得了学生信任之后进行交流, 学生有许多真心话, 藏在心底的秘密就向我倾吐, 让我们去揭开, 我们在对症下帮助、关心、爱护、奉献的“良药”, 师生情感油然而生且越来越深。情感桥梁建立起来了, 师生之间应该水乳交融, 彼此之间取得了理解。这样, 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一定能活跃起来, 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和配合, 并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摘要:情感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在教材、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中发展。在教材中挖掘情感, 在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中诱发情感, 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中产生情感, 注重学生的个别情感, 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增强教育教学效果作用非常大。

关键词:培养情感,发展智力

学生智力 篇2

你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这学期你有了很大的进步,集体课上你对学习内容的接受度提高了,课堂上也比过去专心了,你的进步让老师很欣慰。假期里你要多练习自己的口语,让说话时表达更清晰些。老师还希望你在遵守纪律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下学期老师期待看到一个听话、懂事的周恒宇。

你是一个很能干的好孩子,能帮爸爸妈妈、老师做很多家务事。现在的你也比以前会听指令了,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的程度和次数都有所下降。老师希望你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假期里加强自己自控力、意志力的训练,规定的学习任务,即使自己不感兴趣也要认认真真完成,老师期待着下学期能看到一个上课更专心、进步更大的你。

你可任性了,不听指令,不劳动,喜欢抓着别人不放,会坐地上哭闹。可是现在,你学会了帮老师拿东西,学会了收拾书包,学会了和同学手拉手游戏,点名时你会起立举手答到,你还学会了拿笔画画„„ 你的表现越来越棒,下学期要继续加油哦!

你是一个“静”孩子。上课安静地坐在位置上,不吵不闹少发言;大课间在操场上当“观众”看其他同学玩游戏;放学了静悄悄地回家。下学期老师希望你能更积极主动一点,课间能大胆地加入同学们的游戏,下学期老师期待看到一个活泼、好动的许义,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你性格活泼,喜欢运动,是个体力充沛的“假小子”。自从你加入羽毛球队,每天都能早早来到学校参加训练,老师很高心你能坚持!课堂上,你能很快学会老师教的知识,所有老师都觉得你非常棒!老师希望你在遵守纪律方面能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帮助能力弱的同学,争取成为同学们的榜样。这学期你在听指令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课堂上你能按老师要求静息、坐正;能模仿老师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课间你还会和同学们手拉手玩开火车、吹泡泡呢,非常棒!不过老师希望你在学习上更积极一些,还要加强自控能力,不高兴的时候不要拍打桌子了噢。

乖巧、懂事的你一直是老师的得力小帮手,你每天都能坚持为班级领牛奶鸡蛋,主动帮助能力弱的同学,这学期你还继续担任学校的小理事,老师为你感到骄傲!课堂上,你的学习也更认真了,口语有点弱的你还能积极的表达。下学期老师希望你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个干干净净的小理事。

你是一个文静、懂事的小女孩,在学校不吵不闹,认认真真的完成老师给你的每一项任务。这学期你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进步,上课能认真听讲,有时还能主动发言。老师希望你以后更勇敢些,能主动与老师说说话,课间能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做个自信、大方的好孩子。

老师们都很喜欢大方、可爱、热情的你,在课堂上,你能积极参与教学,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在课间,你爱劳动、讲卫生,主动帮助同学,是老师的得力小帮手。不过,老师希望你在学习方面能更认真、努力,按时完成作业。老师还希望你假期里多锻炼身体,多吃米饭和蔬菜水果,让身体变得更棒,这样才不会生病噢。

你爱唱爱跳,喜欢和人交流,能大方的展现自己,老师们都很喜欢可爱的你。这学期你的静坐能力也进步了很多,真棒!不过,老师希望你在大小便自理方面能做得更好,要学会主动上厕所,便后能自己提裤子,假期里要多练习噢!期望你能成为一个会听指令、不尿裤子的好孩子,加油!

这学期你在学习方面进步很大,老师教的东西你基本都学会了,真为你骄傲!这学期你还被选为小理事,老师希望你能更严格的要求自己,改掉懒散、乱发脾气的坏习惯。另外奶奶身体不好,在家你要多帮奶奶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下学期,老师期待看到一个懂事、有礼貌、能干的杨仔豪。

你是一个漂亮、可爱的女孩子,这学期你有了 较大的进步,你听指令的能力增强了,老师还发现你会和同学们一起玩滑梯、开火车、吹泡泡,真棒!老师希望你能改掉随地小便的坏习惯,能学会自己上厕所;能做到上课不脱鞋子、不吃泥土;在家规律作息,早上按时到校。下学期老师期待看到一个干净、讲卫生的陈俊玲。

依托历史教材 开发学生智力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8(B)—0031—01

就中学历史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当有个依托或依据,其主要依托应是历史教材。新编历史教材寓能力培养于历史讲述之中。

一、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要通过历史教材的启示,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学科显著的特点就是史论结合。这一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科书在记述具体史实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分析概括,这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把握正确的结论。如钜鹿之战后,项羽势力雄厚,只有项羽四分之一兵力的刘邦为什么在楚汉之争中,最终战胜项羽,建立汉王朝呢?教材进行了分析:刘邦得到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辅佐,项羽骄傲自大,不听取意见,纵兵烧杀抢掠,大失民心,所以垓下之战,刘邦战胜了项羽,统一了中国。这不仅使学生知道了刘邦战胜项羽的主要原因,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只有对获得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才能转化为能力。教材上介绍了一些有成就的历史人物,在他们创造性的工作中蕴涵着灵活运用知识的哲理。如“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一课中有一段说:“他亲率工程队勘测实践,然后同铁路员工一起,克服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这段内容包含了詹天佑在三个地方灵活运用了知识:其一,在开凿八达岭、居庸关隧道时,他创造了从中间开井与两端相对开凿的方法,加快了工程的进度;其二,为了克服陡坡的险阻,他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依着山腰设计了一条“人”字形轨道,来降低坡度;其三,用两台大马力机车调头互相推的方法,解决了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这是灵活运用知识的范例,学生可从中受到启迪,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培养学生的预见能力

历史教学的一个独特功能是了解过去,展望未来。教材蕴涵着无数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事实,可让学生选择应用。如:我们可以用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来教育学生。在讲“红色政权的建立”一课时,可先提出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有没有胜利的希望?怎样才能转败为胜?然后说明毛泽东对革命前途作出预测,并坚定地领导了中国革命。在八七会议上,他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观点,随即领导了秋收起义,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土地革命,建立了红色政权,并预见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于预见正确,使党把工作重点由城市向农村转移,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中国革命的胜利证实了毛泽东的预见是科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史料,培养学生预见未来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革新的能力

革新能力,就是要求人们有改革现实的创新能力。教材中介绍了许多有革新精神的历史人物,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名人效应,启发学生分析他们是如何摆脱旧知识、旧经验的约束,创造出新观念、新事物的,从而培养学生的革新能力和独创精神。如在“名闻世界的都江堰”一课中,介绍了李冰在岷江采取中流作堰,用竹篓装鹅卵石投入江心急流,建起一道分水堰的创造性工程,灌溉了大片田地,使川西平原变成了千里沃野,两千多年一直造福于人民。这种工艺革新,成为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典范,使我们引以自豪。

五、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能力

历史教材对历史上有作为的人都大书特书。秦始皇是封建时代开拓能力极强的皇帝,他统一六国,建立专制集权统治,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长城,抗匈奴,开发越族地区,这些都是史无前例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陈胜、吴广领导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建立了张楚政权,焕发出革命首创精神,对历代农民革命都产生了启发作用。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培养学生开拓能力的沃土。我们要充分运用好这些材料,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开拓能力。

学生智力 篇4

一、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通过历史教材的启示,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科学显著的特点就是史论结合。这一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科书在记述具体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把握正确的结论。如钜鹿之战后,项羽势力雄厚,只有项羽四分之一兵力的刘邦为什么能在楚汉之争中最终战胜项羽,建立汉王朝呢?教材进行了分析:刘邦知人重任,得到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辅佐;项羽骄傲自大,不听取意见,纵兵烧杀抢掠,大失民心。所以垓下之战,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这不仅使学生知道了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而且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如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教材具体写出了革命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原因是16、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广泛深入地发展。革命过程包括苏格兰人民起义,克伦威尔议会军战胜王军,成立共和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封建复辟王朝,结果建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分析,学生了解到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在君权神授下的英国,封建的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历史过程体现了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学习这一段,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

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获得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才能转化为能力。教材上介绍了一些有成就的历史人物,在他们创造性的工作中蕴含着灵活运用知识的哲理。《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中有一段说:“他亲率工程队勘测实践,然后同铁路员工一起,克服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这段内容孕伏了詹天佑在三个地方灵活运用了知识:其一,在开凿八达岭、居庸关隧道时,他创造了从中间开井与两端相对开凿的方法,加快了工程的进度;其二,为了克服陡坡的险阻,保证列车安全地爬上八达岭,他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从青龙桥起,依着山腰设计了一条“人”字形轨道,来降低坡度;其三,用两台大马力机车调头互相推挽的方法,解决了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这是灵活运用知识的范例,学生可从中受到启迪,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培养学生的预见能力

历史教育的一个独特功能是了解过去,展望未来。教材蕴涵着无数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事实,可供教学上选择应用,如我们可以用毛泽东的革命实践来教育学生。讲《红色政权的建立》时,可先提出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有没有胜利的希望?怎样才能转败为胜?然后说明毛泽东对革命前途作出预测,并坚定地领导了中国革命。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观点,随即领导了秋收起义,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土地革命,建立了红色政权,并预见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于预见正确,我党把工作重点由城市向农村转移,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中国革命的胜利证实了毛泽东的预见是科学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史料,培养学生预见未来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革新能力

革新能力,就是改革现实的创新能力。教材中介绍了许多有革新精神的历史人物,教学时,可利用名人效应,引导学生分析他们是如何摆脱旧知识、旧经验的约束,创造出新观念、新事物的,从而培养学生的革新能力和独创精神。如《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介绍了“二五”计划期间,苏联全国掀起的斯达哈诺夫运动,顿巴斯煤矿的一位矿工斯达哈诺夫6小时挖了102吨煤,超过定额13倍。这位年轻工人的革新精神带动全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这一事例对学生的未来很有教育启发意义。又如在《名闻世界的都江堰》中,介绍了李冰在岷江采取中流作堰,用竹篓装鹅卵石投入江心急流,建起一道分水堰的创造性工程,灌溉了大片田地,使川西平原变成了千里沃野,两千多年一直造福于人民。这种工艺革新,成为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典范,使我们引以自豪。

商鞅是著名的改革家,他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舌战群儒,说服了秦孝公,改革土地制度,奖励耕战,建立县制,剥夺旧贵族的特权。这种将旧制度转变为新制度的改革,使秦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这对今天改革开放仍有借鉴作用。

五、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能力

历史教材对历史上有作为的人都大书特书。秦始皇是封建时代开拓能力极强的皇帝,他统一六国,建立专制集权统治,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长城,抗匈奴,开发越族地区,这些都是史无前例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陈胜、吴广领导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建立了张楚政权,焕发出革命首创精神,对历代农民革命都产生了启导作用。又如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为了挽救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开拓了革命的新道路,创立了一批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红色政权。这种革命的开拓精神更是光辉典范。这方面的内容都是培养学生开拓能力的沃土。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些好材料,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开拓能力。

小学生智力急转弯 篇5

2. 老刘一个人睡觉,醒来为什么屁股上竟出现深深的牙印?【 答案:睡在自己的假牙上了 】

3. 一只蚂蚁从几百万米高的山峰落下来会怎么死?【 答案:饿死 】

4. 在一个寒冷冬日清晨,有一位西装革履的先生在河里拼命游水,你说这是为什么? 【 答案:不小心掉下去的 】

5. 为什么买一头牛只要一万元,而买三头牛却要五万元? 【 答案:三头牛当然比一头牛贵 】

6. 最坚固的锁怕什么? 【 答案:钥匙 】

7. 一个离过五十次婚的女人,应该怎么形容她? 【 答案:前“公”尽弃 】

8. 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 【 答案:先有男人,因为男人是先生 】

9. 报纸上登的消息不一定百分之百是真的,但什么消息绝对假不了? 【 答案:报纸上的年,月,日 】

用成功智力点亮学生的人生 篇6

[关键词]成功智力 数学教学 分析性智力 创造性智力 实践性智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1-072

智力是人认识和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关于智力的理论有许多,成功智力就是众多理论中的超越传统智力观念的代表性智力理论。提出成功智力理论的美国耶鲁大学的斯滕伯格认为:“人的成功主要不是靠智商,而是取决于成功智力。”成功智力是一种为实现个人或群体的目标而能够适应环境、改变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它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要素。成功智力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完全可以加以培养。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培养分析技能、创造力与实践性智力的课程,或者通过相关现有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成功智力。受成功智力理论的影响,我在日常数学教学实践中热衷于学生成功智力的开发与培养,积极探索开发和培养学生成功智力的途径。

一、着眼分析训练,提高分析技能,滋养分析性智力

每个学生都拥有多种智力,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善于发现和挖掘,精心培养他们的成功智力。具有成功智力的人可以从辩证性、创造性和可行性这三个维度进行思维活动,而利用分析性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和判断思维成果的质量,是成功智力的标志。分析性思维与数学学习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学生的分析技能,我在数学教学中着眼于分析训练,以滋养学生的分析性智力。

分析性智力体现在善于分析并能够有效地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从而为今后相关问题的解决积淀分析技能,积累学习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相关素材,开展分析性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掌握分析技巧,促进学生分析智力的发展。分析问题的技巧在于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和应用合适的方法去理解和分析,便捷、高效地解决问题。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的“解决问题”时,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暑假期间,小飞每天都去游泳,他每天要在长50米的游泳池内游完5个来回,请问他一个星期一共游了多少米?我故意没有给该题配上情境图,只出示了文字,让学生自主理解分析,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让学生4人一组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全班汇报交流中,有的小组展示了他们的解题方法,通过直观的示意图将题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准确地表示了“5个来回”的含义:1个来回是2个50米,5个来回就是10个50米。示意图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使学生能有效地分析、提取出数量关系,快捷地解决了问题:每天游的路程=50×2×5=500米,一个星期游的总路程=每天游的路程×7,即500×7=3500米。我对利用画图策略分析解决问题的学生予以赞扬后,引导全班学生进一步比较、感受和领悟画图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鼓励他们今后积极使用画图的策略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

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许多,如列表法、列举法、假设法、倒推法等,教师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有意渗透各种分析策略,加强分析训练,让学生在比较、判断、推理、分析中发展分析思维,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分析智力。

二、着力创造练习,提炼创新思维,滋生创造性智力

自由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功能,创造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创造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创造的能力可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要发展学生创造性智力首先得了解拥有创造性智力的人具备的特征,做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具有创造智力的人具有如下特征:具有创新意识、敢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具有质疑精神、善于对假设提出批判质疑,敢于冒险和尝试,具有攻坚克难的精神,不畏惧困难,坚持不懈。

创造性智力要从小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相机开展创造练习,提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滋生他们的创造智力。我着重开展求异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涵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后,为了巩固学生刚刚掌握的关于植树问题的规律,使之能够熟练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我设计了类型丰富的练习题,如基础题、拓展提高题、单项训练和综合运用等。其中有这样一道题:国庆节到了,学校为了装饰校园,购进了100盆菊花。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出菊花摆放的具体方案,并计算出花盆摆放的长度。这是一道综合性开放题,我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在设计中应用所学,同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提炼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的创造智力。果不其然,学生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和设计。其中一个小组汇报:“我们计划从学校大门口摆起,两侧各摆一排,每隔20厘米摆一盆,每边摆放50盆,这样两边花盆摆放的长度各大约是9米80厘米。”另一个小组说:“我们计划将100盆花围成正方形摆放在学校广场四周,每隔2米放1盆,每条边上摆放26盆,周长约200米。”还有一个小组汇报:“我们想将这100盆菊花围成两个同心圆摆放在广场中间,每两盆之间相隔1米,里面的小圆大概用40盆菊花,外面的大圆用60盆菊花,可是我们还不知道怎么计算圆的周长。”“你们的想法很有创意,关于圆的知识安排在六年级,现在我们还不知道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先行预习,想办法解决这一难题,老师相信你们的实力。”听了他们的想法后,我先肯定了他们的想法,然后趁机鼓励他们对圆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究。

我在平时的练习中尽可能减少封闭性练习,增加开放性练习,设计一些答案不唯一、一题多解的发散型题目,甚至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习题,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滋生学生创造性智力。

三、着手实践应用,提拓解题能力,滋润实践智力

俗话说:“烈火炼真金,实践验真理。”实践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实践智力的摇篮。成功的实践性智力可以让人想出解决生活问题的好方法。实践的能力可以使思想和分析的结果得以有效地利用,实现学以致用。没有实践经历何来实践经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较多的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历实践过程,自主探究,提高和拓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滋润实践性智力。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更是实践的园地,教师在教学中要不能空洞说教,纸上谈兵,而要以生活为学习基地,着手实践应用。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时,我先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带领学生认识东、西方向,利用指南针指示南北的性质认识南、北方向。在学生充分认识生活中的四个方向以及东西相对、南北相对后,我引领学生从感性的认识迁移到比较抽象的理解中。在生活经验的作用下,学生很快理解了地图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四种方向的认识和感悟,我又组织学生来到操场中间,辨认东、西、南、北,观察操场四周的物体所在的位置,通过亲自实践、体验,从而更深刻地领会四个方位之间的联系。最后,我让学生回到教室根据室外的体验在白纸上以操场为中心,画出操场的南、北、西、东四个方向上的物体。学生在亲手绘画中再次认识到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绘制规则。结合生活实际,从书本到生活,从生活到书本,从学习到实践,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抽象,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

再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时,在学生初步学习和认识了对称、平移和旋转等概念后,我出示了一道开放性习题:用卡纸剪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选择的方法画出精美的图案。这种实践性学习活动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在亲手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应用所学的知识,设计、裁剪、绘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实践性智力。

四、着重三者协调,提升综合素养,获取成功智力

“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在培养成功智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以实现分析、创造和实践智力的有机整合,使这三者达到完美平衡,内化为真正的成功智力。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问题为载体,以数学实验等实践操作为手段,融分析问题、实践操作、解决问题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学活动,它是有效培养学生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的多种功能平台,是实现分析、创造、实践完美结合的有效载体。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是一个综合实践内容,旨在以“找次品”问题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测和实验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该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滋养学生成功智力的机会。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找缺失钙片瓶子”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找次品”问题,在讨论中感受解决该类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接下来,我着重组织学生围绕“找次品零件”这一问题展开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找次品零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后,我为他们提供了天平,让他们根据方案进行实验,通过亲手实践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分享了各自的方法:有的将9个零件分成3份,称量3次能找出次品;有的将9个零件也分成3份,但只需称量2次就能找出次品;还有的小组把9个零件分成4份,称量3次找出了次品。最后,我组织学生比较各种方法,让他们在感受方法多样性的同时提升方法优化思想。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以综合实践为主线,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手脑并用,使成功智力等要素得以协调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滋养成功智力。

“只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成功智力,并加以灵活运用,孩子就可以轻松坐拥成功!”让我们坚信斯滕伯格所说的成功智力的魅力,在数学教学中开发每一个孩子的成功智力,点亮他们的人生。

学生智力评价形式多样化探析 篇7

一、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学生智力评价提出的挑战

近二十年来, 多元智力理论方面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力指的是“个体用于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智力并不是单一的一元结构, 而是由多种智力构成的。这种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八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 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这八种智力, 但在外在表现上有很大差异, 即使一个人有很高的某种智力, 却不一定有同种程度的其他智力。斯腾伯格认为人的智力是复杂的而且是多层面的, 所以三元智力理论把智力看成一个整体从情景、经验和成分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于是形成了三个亚理论即: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情境亚理论。三元智力理论是以主体的内部世界、现实的外部世界以及联系内、外世界的主体的经验世界三个维度来分析、描述智力的。

1.挑战一:评价学生的智能是一元的, 还是多元的

传统评价观认为, 在人的智能中, 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是最重要的, 而这两种智力所需要的只是语言和逻辑分析技巧。评价学生, 首先要看这两种智能是否得到充分发展。而“多元智能”理论则认为, 智能不是少数人拥有的, 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智能, 并表现为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能力。能够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 并有所创造, 这就是智能。人类至少有八种智能, 而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如果仅凭一、两种智能是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的。从某种意义上讲, 解决问题的过程, 是各种智能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过程。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 各种智能所起的作用不同。因此, 各种智能无高低贵贱之分, 它们在对学生智力评价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2.挑战二:

评价学生的方式是通过智力测验和考试, 还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学生的传统方法主要是通过智力测验或考试来进行的, 取得高分, 就代表学生智能发展得高;反之, 则水平低。它关注的问题是“你的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有多高”, 是用典型线性思维的方式来审视学生智能发展的。而“多元智能”理论则认为, 人的智能就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 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或生产及制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是以能否解决现实问题或生产制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为核心和衡量标准的。也就是说, 传统评价学生所得的智力商数IQ, 只能说明学生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发展的状况, 而不能说明其他的智能发展水平, 只有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 才有利于观察学生展示的各种智能, 从而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它关注的问题是“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评价学生的方式应通过展示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评价其各种智能的发展状况。

3.挑战三:评价学生的目的是进行鉴别、选拔, 还是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传统评价观常常使用终结性评价来判断学生的优劣, 其目的就是为了对学生进行鉴别和选拔。如:通过中高考及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考试鉴别出来的“好”学生, 进一步学习;而对学困生, 则认为没有深造的基础, 进而剥夺其进一步学习的权利。“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评价学生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智能, 评价有责任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 使学生认识自己智能的优劣, 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 弥补自己的劣势, 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由于在解决特定问题时各种智能都起一定的作用, 是靠整体智能水平完成的, 因此, 评价目的不仅要促进学生各种智能的发展, 更要促进学生智能组合的整体提高。

4.挑战四:学生评价能否正确地预测学生未来的发展

传统评价主要测试学生的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水平, 很少估计其他智能的发展, 因而必然缺少科学的预见性。许多在校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在踏上工作岗位后, 却业绩平平;而不少当年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事业上却成为开拓者和成功者。“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见学生未来的发展。从“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基础看, 它是从解决现实问题开始的, 它探讨人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具有的智能, 并通过研究这些智能, 对学生智能的发展给予恰当的预测, 通过预测, 为学生提供更适合“我”的课程, 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同时, “多元智能”理论反对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学生或许具有发展某种智能的潜能, 或许还没遇到适宜的环境, 一旦条件成熟, 曾经表现平平的某种智能可能就会迅速发展成为优势智能。

二、多元智力理论对学生智力评价的启示

1.两种智力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加德纳和斯腾伯格的多元智力理论在教育界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加德纳认为,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八种智力, 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 学校里不存在差生, 只是说在哪些方面聪明而已。因此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根据多元智力评价学生可以用“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所谓因材施教在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针对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对症下药。二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以, 对所有学生都采用同样的教材和教法是不合理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就是以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的发展。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 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 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 使其扬长避短, 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 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

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对教育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斯腾伯格指出智力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数量, 而在于平衡, 在于什么时候, 如何运用分析能力, 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目前教育体制都强调分析性的能力, 而忽视创造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 所以学生在这方面的技能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导致学业出众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却表现平平, 不能获得成功。因此在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 都应该考虑如何将分析、创造和实践三方面的能力结合起来培养和发展, 如何营造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能使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环境等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所以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对于学生的智力评价则起到一个方法指导的作用。

2.开发学生的优势智力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发挥学生的优势智力, 让每一个正常的学生成为其优势智力的拥有者, 这一目标应当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向导。每一个人都希望达成自己人生中的一些重要目标, 因而发展优势智力是每一个人的内在需要和愿望。与传统智力观不同,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正常的人都具有发展的潜能, 而优势智力最具发展的可能性。也就是说, 发展学生的优势智力不仅是必要的, 也是可能的。教育作为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 对每一位受教育者来说, 智力的评价形式也是教育中的一部分。多元智力理论可以让每一位受教育者知道, 人人都是平等的, 没有优劣之分, 只是个人智力发展的方向不同而已, 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3.课程内容形式多样化与学生智力评价形式多样化相结合

从多元智力理论来看, 课程设计应使八个智力都能得到相应的发挥。课程要适应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活动类型, 就得使课程内容形式多样化。加德纳也有与此相同的认识, 他说:“对于统一的课程或必修课, 学生的倾向信息同等重要。因为即使课程本身是强制性的, 也没有理由必须用同一种方法去教每一个人。”他又认为, “按照多重智力理论, 智力既可以是教学的内容, 又可以是与教学内容沟通的手段或媒体。”这里所谓的“媒体”是指信息的载体, 是表达信息所使用的各种形式。如:一名数学逻辑智力并不好的儿童在学习某种数学原理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学习者 (并无数学天份) 和问题 (数学难题) 无法协调时, 就应当设法找到另外一条通向数学内容的途径, 例如运用另外一种媒体做比喻或翻译。当课程内容在运用另外的媒体作为信息表达的中介物来做比喻或翻译时, 课程内容形式就多样化了。因此, 所谓课程内容形式多样化是指:在课程设计时, 为了能适应不同学习者不同学习类型的需要, 以最大限度挖掘学习者的智力潜能, 要使相同的课程内容在信息表达时以多种方式展现, 包括语言、逻辑、视觉、听觉、动觉或情感的形式。如:历史学科可由语言、逻辑、空间或个人理解的形式作为形式来呈现;几何学科可用空间、逻辑、语言或数字等方面作为展现模式。这是继考虑了作为教学内容的“学问的知识结构、系统、逻辑”与不同发展阶段学习者的认知方式、结构、过程不同以后, 要进行阐述课程内容时的一个环节, 只有使课程内容形式多样化与学生智力评价形式多样化相结合, 学习者才能按自己获取信息的方式有效地获取人类文化遗产, 促进自身智力的全面发展, 尤其是优势智力的发展, 最终得到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当然, 课程内容形式多样化也应考虑学科的特点。例如:英文、语文和历史看重语言智力;数学依靠逻辑智力和视觉空间智力;体育重在身体动觉智力;音乐重视音乐智力。所以, 在课程内容形式多样化时, 要根据具体的学科确定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智力表现形式。这样更有利于与学生智力评价形式多样化相结合和适应。

与学生智力相符合的智力评价形式,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不仅可以促进其自身的智力发展, 还可以根据其特有的智力类型进行有目的性的培养和塑造, 进一步开发其智力潜能, 成为智力上的自信者, 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错误的智力评价形式或是主观的智力评价, 对于学习者来说只会产生不良暗示, 学习者自认为无法成为优秀者, 没有成功感作为学习动力, 这样, 不良评价就会阻碍其发展, 且是无目的性的发展。所以辩证地评价学生, 树立多元化的智力评价形式, 对学生使用形成性评价而不是总结性评价, 最终启发其创造力才会使每个学生在评价中体验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多元智能”理论还带给我们新型的能力观、德力观和人才观。它认为真正的“能力”应表现为“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 这是实践的能力观, 与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理念正相一致;“多元智能”将自我认识和人际交往这样的道德修养内容列入了智能的范畴, 从理论上实现了“智力”和“德力”的统一, 将给我们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创造新的范式;它还指出“人才”绝不仅指少数的精英, “能够成功地解决复杂问题的人”都是人才, 这就沟通了人才教育与大众教育, 对开发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人力资源, 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动,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就是要创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教育, 把对学生负责的理念贯穿于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教育活动中, 让学生在学校的每一天都充分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真正实现教育尊重学生、适合学生、促进学生的本质功能。

摘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学生个体的智力潜能, 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使命。传统智力理论认为:个体的智力是一元的, 用一元智力理论来评价千万个不同的学生。而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学习者的智力是多元的, 因而评价能否成功的促进学习者智力的发展, 取决于对学习者的智力评价形式。根据多元智力理论, 学生智力评价形式应多样化。

关键词:多元智力,智力三元论,评价形式

参考文献

[1]禇惠萍.智力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 :31-33.

[2]加德纳.谁拥有智力[J].李茵, 译.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 (1) :63-70.

[3]黄荣怀, 郑兰琴.解读“多元”智力:多元智力理论与智力三元论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 2004 (3) :25-28.

[4]翟秀军.浅析斯腾伯格的人类智力三元理论[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2 (5) :86-89.

试论智力落后学生的识字教学 篇8

智力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汉字的学习与掌握。汉字符号是由不同的笔画按照一定的数量、度量和一定的空间配置组合而成的。由于汉字数量多, 结构复杂, 笔型多变, 字形结构间的差异小, 给学习者感知和分析综合汉字字形带来了诸多困难。辨识汉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 它需要准确而完整地观察、牢固地记忆、合理的联想相关汉字;又需要精密的分析和综合, 是一个观察、记忆、联想和思维的复杂心理过程。智力落后学生在认知上的障碍, 导致他们要完成如此复杂而精细的思维活动有一定的困难。实践表明, 智力落后学生由于其智力的障碍程度比较严重, 因此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汉字的识别。

二、智力落后学生识字困难的原因

1. 感知觉特点影响其对汉字的识别

感觉和知觉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 是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其他复杂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基础。而智力落后学生的知觉速度缓慢, 容量小, 知觉理解不全面、不深刻、不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同时, 其感知过程中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缺少知觉的积极性。智力落后学生的这些感知觉特点对其汉字识别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 汉字复杂的字形必须经过仔细观察、比较、推理和结合生活体验才能掌握, 这就涉及知觉能力。而智力落后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视觉障碍、知觉障碍以及观察粗陋等问题, 这些问题将影响学生在汉字字形学习中的有效视觉刺激。

2. 思维影响其对汉字的识别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智力落后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有限, 事物表象能力十分贫乏, 尤其是语言发展水平相当低。这些缺陷都不可避免地在思维上表现出来。一般来说, 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发展不会超越具体运算期的表象思维阶段, 中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发展不会超过直觉思维阶段, 重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发展则停留在感觉运动期。当学生对汉字有了初步的运用能力后, 生字的学习多为学习者在阅读中, 根据字理、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自己获得的。而这个自由获得的前提是学习者对汉字有足够的分析综合能力。而智力落后学生分析综合思维能力差的特点严重制约着他们的汉字识别能力和水平的发展。另一方面, 智力落后学生的思维缺乏灵活性, 他们已经形成的心理定势不容易改变。

三、对智力落后学生的识字教学的建议

(1) 智力落后学生感知觉、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障碍己经被国内外的研究证明。智力落后学生信息加工的过程中编码加工不完善, 输入的信息只能停留在短时记忆系统, 很难进入长时记忆。智力落后学生对事物的再认,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呈现的目标字与干扰刺激之间的区分难易程度。从中启示教师平时教学时一方面可以通过反复复习加强智力落后学生对以前学过的汉字的巩固程度, 以减少对学习新汉字的干扰;另一方面, 在学习新事物时, 可以先让他们识别各种不同汉字, 加深印象, 然后再在各种相似的事物中进行识别, 以加深理解。

(2) 在智力落后学生中进行识字教学时, 应尽可能多地提供字形的信息, 加强字形的分析, 注意强调字形的细节, 增强学生对汉字字形辨认能力的培养。目前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只是针对学生作业书写错误或误用部分进行纠正还是不够的, 与此同时, 还应该增加一些辨认错字、别字的练习, 只有提高学生字形的辨认能力, 他们才能正确使用这些汉字。

(3) 运用多种手段帮助其认识、识记字形。在低年级学生掌握字形时, 可以强调笔画和基本结构的教学, 使学生熟悉笔画并对汉字字形的基本结构形成正确的认识, 使学生更熟练、更牢固地掌握一些基本的字形;到了中高年级, 在具有一定的字形基本结构认知的基础上, 多采用部件分析和结构分析教学法, 以提高他们对相近字形的分析与辨认能力。

(4) 结合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强调空间知觉的先期训练和注意力、观察力的培养, 加强其空间方位概念的掌握, 为智障儿童汉字字形的掌握提供帮助。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智力落后学生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继而分析了智力落后学生识字困难的原因, 最后针对智力落后学生提出一些识字教学的建议, 以期对我国当前智力落后学生的识字教学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智力落后,识字教学,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茅于燕.怎样教弱智儿童写字.父母必读, 2002 (3) .

[2]周月霞.弱智语文教学方法设计要则 (一) .现代特殊教育, 2005 (1) .

[3]李孝忠.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形成原因.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6 (X6) .

学生智力 篇9

一、观察力的培养

由于中学地理教学以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 往往以宏大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为观察对象, 所以观察方式较其它学科更为全面, 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 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直接观察和实验观察, 解剖观察和对比观察等方式都会被经常运用。在地理学习的感知阶段就应重视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 不仅可以熟练基本技能, 还能提高感知能力。培养观察力的重点是:

⑴提高观察目的性:在观察以前, 教师要明确观察的对象和目的,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 使学生懂得观察要有一定的程序, 如观察地图应该先定方向, 后查比例尺, 再看图例, 然后才能阅读其他内容。

⑵注意全面观察:观察对象越复杂越难以形成整体观念, 如观察普通地图时学生常从兴趣出发, 有的注意地名, 有的注意地形, 有的注意交通线, 却不善于通过全面观察综合区域的总体特征。教师要多加引导和示范, 教给学生依次观察自然和人文要素进而概括区域特征的方法。

⑶善于对比观察:有些地理事物仅凭概念是难以真正区别的, 应用对比观察可以加强理解和应用, 如对于五种地形类型, 仅仅知识概念是没多大意义的, 必须能够在实地加以区别。利用图像同时显示五种地形类型, 进行特征的对照和比较, 要比只观察一种地形更容易感知和理解。

⑷坚持长期观察:许多地理现象的变化是异常缓慢的, 如植物的变化、年气温及降水的变化等, 只有通过长期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坚持长期观察, 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的本领, 而且能锻炼其意志和品格。

⑸加强野外观察:野外观察可以直接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 使认识过程更为合理, 观察也更为全面, 还有利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新课程里有很多实践活动, 如让学生去野外采集岩石标本, 来确认岩石, 了解各种矿物特性的活动, 通过这些野外活动, 有利于学生观察力的全面发展。

二、注意力的培养

通过中学地理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透过复杂的现象注意特定事物的能力, 使注意力在各种事物中集中到所要了解的事物中去。培养注意力时应注意:

⑴适当扩大注意的范围, 如观察”天山牧场”图片时, 不但要注意羊群和草地, 还应注意草地和林带的位置关系, 才能理解高山草场的垂直分布。

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来提高注意力, 如褶被和断层中的部分内容, 涉及到形态和成因, 学生不好理解, 若利用图片、模型、投影和录像交替演示, 可以既通过有意注意, 又通过无意注意进行感知, 同时不断引起兴趣, 使注意力得以保持。

⑶难易要适度, 环境要安静, 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 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三、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在地理学习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对于大量的没有亲历过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要根据图像显示和语言文字描述在头脑中构造出形象, 这是感知的结果, 也是思维的起点。对于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 要进行加工改造, 构造出新的形象, 进而展开形象思维。培养想象力的主要途径是:

⑴加强形象感知:创造各种条件, 使学生能够大量阅读地理景观图片, 丰富地理表像。在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先建立表像再接触概念, 如讲解“什么是山脉”时, 不宜直接给出概念, 应该先让学生观察各种具体的山脉图片或录像, 使其能够想象山脉的特征, 然而再归纳定义。

⑵根据图像综合出地理特征:引导学生根据地图和景观图片综合出区域特征或景观特征。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学生列出有关特征的条目, 如对于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可根据地形图想象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可根据景观图想象出“雪原冻土、林海茫茫”。

⑶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针对一些有趣的问题, 鼓励学生自由想象, 充分发挥, 教师不急于下结论。如对“大陆漂移说”, 可先说明大洋两侧同种动物的分布, 再引导观察各大洲的轮廓, 接着就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并各抒己见, 然后介绍魏格纳的学说, 鼓励学生继续研究。

四、记忆力的培养和发展记忆对于地理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最简单的例子是, 能否记忆足够的地名, 不但关系到地理知识的掌握, 还直接影响着日常生活和工作。在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等认知阶段, 都应培养和发展记忆力。除了加强理解记忆等意义记忆, 还应注意:

⑴重视机械记忆:对于大量的地名、特产和数据, 还需要机械记忆, 通过反复再现和比较, 尤其储存在大脑中。

⑵充分应用联想:经过理解的知识容易记忆, 如记住”秦岭——淮沙”就可以联想出冬季0℃等温线,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等。

⑶强化对关键特征的记忆:区分主次, 重点记忆关键知识, 如地球的经线很多, 但关键的几条是本初子午线、日界线、西经20°线和东经160°线。记住这几条经线, 就抓住了经度位置的关键。

五、思维力的培养

思维是理解知识的必要心理因素和巩固知识的重要心理条件。只有通过思维感性知识才能上升为理性知识。因此, 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是发展智能的核心和重点。

⑴充分运用地图:地图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 因为地图是形象的, 但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抽象, 某种意义上说地图是抽象化的形象。因此, 经常阅读地图, 综合各种地图要素, 归纳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演变过程, 既有利于形象思维又有利于抽象思维。

⑵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问题:辩证思维的核心是如何正确认识人地关系, 教师应利用地理事实, 充分说明人类既要生存又要发展, 人口既要繁衍又要控制, 资源既要利用又要节约, 环境既要改造又要保护等辩证关系, 使学生的辩证思维得到发展。

⑶提倡自主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探究创新:自主学习过程的设计, 应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刻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同时, 培养求异思维、多端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等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肩负着时代的使命, 国家的重任, 又是教育教学的关键实施者, 在教学实践中, 就要不断总结经验, 探索规律, 改进方法, 培养提高学生的智力, 以迎合时代的脚步。

用表扬的方法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 篇10

积极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了积极的态度, 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 充分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看看成功的学生, 哪一个是在教师的整天训斥下长大的呢? 一味地训斥和强迫能取得老师所期望的效果吗? 在训斥中被迫学习的学生会想:我究竟做错了什么事, 老师要对我这样厉害呢? 这会使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 放弃尝试和努力, 只想怎样逃避老师的训斥, 当然难以发展学生的才能。这时我们就应该耐心细致地体察学生的成长历程, 承认和肯定学生的细微进步。尽管学生没有达到期望, 但总比以前有所进步。重要的是, 把对学生进步的肯定表露出来,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步, 知道老师对自己的成长很高兴。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满足, 就会树立信心, 也会更努力。

用表扬的方法促使学生智力的开发, 一定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是我们更容易看到学生的不足, 那么从哪些方面表扬学生呢?

1.要看到学生的进步

要看到学生比以前有进步, 把某个学生昨天、上星期、上个月、半年前的状况加以对比以发现进步。“你上学期, 连标点符号都不会运用, 现在能准确地用在作文上了”, 这就是善于看到学生的长进。有一位学生, 刚开学时作文都不能写一句通顺的话, 但我批改作文时从来都不用“不好”或“太差”等字眼, 我总是这样说:“如果能准确地运用标点符号, 会是一篇好作文的。”果然下次的作文这位学生特别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我就这样一次找出一点鼓励他, 给他信心, 结果在学期末, 他已能写出很好的好文章。这就是从正面启发, 让学生体会到进步和自信, 让学生认为“只要自己做, 是能够做好的”。当然, 我们不能一天到晚夸奖学生, 可以用间接方式表扬。如要指出学生的不足, 可以告诉学生:数学老师表扬你的数学很棒。这种方法甚至比直接表扬的效果都好。

2.要坦率地向学生表露老师高兴的心情

向学生竖起大拇指“你很棒”。我们都爱板着脸面对学生, 即使他们取得了成绩, 我们也很少向他们露出笑容, 认为这样才有老师的威严, 其实恰恰相反, 他们从心底排斥老师不接受你, 对你这门学科不感兴趣, 更不会积极思考问题。这时不如直接对学生说:“你语文取得了好成绩, 我很高兴, 你真棒。”有一次, 有位学生的作文, 在表扬的名单中没有他, 他在作文中写道:“没有想到, 我的作文竟然退步了, 在小学时, 老师总是读我的作文, 我是怎么啦, 我该怎么办? 我非常苦恼。”我万万没有想到, 这位学生的作文因为字写得不工整, 我没有表扬他, 会给他带来这么大的心理负担, 让我感到很内疚。第二次, 我及时地表扬了他, 这位学生的作文写得很好。果然以后这位学生又有信心地学习语文。这使我意识到表扬学生在他们的 学习中是多么重要。老师高兴的心情会感染他们, 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3.即使学生有缺点, 也要看到长处, 着眼于表扬

学生当然会有缺点, 但与此相对应的总有长处, 如果卷子上错误太多, 就去肯定他好的方面, 某方面掌握得好, 但如其他方面再多加努力, 成绩就会更好。如果纠缠于学生的某个缺点大做文章, 斥责一顿, 弄得学生畏缩紧张, 就会阻碍他们的成长, 使他不敢尝试克服困难。从生活中我们会发现, 常常受到表扬的学生比受到批评的孩子聪明。

数学课堂应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 篇11

一、运用口算训练,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

数学课堂中,老师们习惯于采用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训练方式来活跃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的身心很快地进入数学课堂学习的状态,以保证课堂新授的效果。但需要数学老师们注意的是,口算训练必须防止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对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机械式训练,忽视和淡化了学生思维运转的过程,真正达到口算训练的目的。数学教师可以巧妙地指导学生利用意义记忆法、口诀熟记法、拆分组合法等科学的计算方法进行口算训练活动,以不断提高口算训练的速度和正确率,这些方法的运用能够很好地发展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力。同时,口算训练的方式一定要多样化,灵活化,甚至趣味化,讲究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吻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竭力避免单调枯燥乏味;要能够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以保证口算训练的实际效果。

例如,教学《加法和减法》,我设计了这样一组口算训练:① 7+6=;

② 15-9=;③ 8+ =11;④ 17-

=8; ⑤ -5=11,通过以上难度由浅入深的一组口算题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从而为接下来的加法和减法的新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转化新授方式,引导学生的自主发现

新授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也是发展学生智力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数学老师新授的方式应当新颖奇特,善于变通。根据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要积极地创造机会在数学课堂上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这样的新授方式很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不再是被动式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式地获取知识。教师的数学教学过程真正转变成引导、协助学生发现、巩固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体验或经历远远比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来的重要,对于学生综合智力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我为学生准备了一张印有各种长方形的纸和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让学生用摆小正方形的方法来测量面积,学生们很快得出了答案。我问:“用这种方法挺不错,但如果是测量操场、农田的话方便吗?你们能想出其它办法吗?”当学生们疑惑不解时,我引导孩子打开书本自己去寻找答案,很快孩子们发现:只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得出面积,并且总结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以上教学过程巧妙地实现了学生质疑——思考——探究——发现的自主学习过程。

三、搭建练习平台,注重学生的巩固运用

课内练习是数学课堂必须具备的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抓手。但纵观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课上教师讲解得依然太多,教师的例题展示和示范解题占据了课堂的大多数时间,学生真正用以练习的时间少的可怜,而更多的将习题训练留到了课后。其实,数学习题训练不宜多而求于精,选择一些典型的习题,利用有限的课内时间让学生学会了自行解决,课后的习题训练完全可以降低数量甚至完全取消。当然,课内练习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下工夫,不能教什么练什么,要“练新忆旧、新旧结合、相互渗透”,从而有利于智力的发展。

例如,教学《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这一内容,重难点是处理小数点的问题,因此我在课上设计了添加小数点的练习:①1.2×1.2=144;②1.2×0.12=144;③0.12×0.12=144;④0.012×0.012=144,除法练习也是如此。这样将练习的主要方向锁定于小数点的位置上,避免了繁琐的多位数乘除法计算,有效地达到了巩固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新课程提倡“减负增效”,即教师要努力优化课堂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事半功倍。这样使得学生的课外作业量明显减少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明显减轻了,但同时又容易走入另一个误区,学生在家所拥有的时间如何度过呢?教师又能为学生有意义地度过这段时间提供哪些服务呢?笔者认为,数学课外活动应该是一条理想可行的途径。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在内容和形式上提供必要的补充,很好地在实践中巩固数学知识,形成解题技能,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浅谈钢琴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影响 篇12

关键词:钢琴教育,学生,智力

一、前言

钢琴音乐是一种优雅的艺术,在我国的普及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庭都开始注重音乐教育,而钢琴作为一种高雅艺术,自然也成为了家长们的首选。众所周知,钢琴演奏需要身体各个器官的相互配合,主要通过人脑活动,配合手指和脚的动作,演奏出美好的乐章,比如,用眼睛看乐谱,用手指按琴键,同时还需要头脑思考,这样才能让音乐继续演奏下去。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右脑非语言脑神经系统得到刺激,大量的音乐心理活动和手指活动需要右脑来承担,使得人的左右大脑同时运动,人的智力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因此,钢琴教育不仅是学习钢琴演奏技术,也能开发人脑音乐潜能,启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促进智力的协调发展。

智力是人的一种综合性精神能力,是人认识事物并运用各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了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鉴于本文探讨的是钢琴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影响,考虑到本文篇幅,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钢琴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影响。

二、钢琴教育对学生观察力的影响

学习钢琴的过程,就是学生识谱的过程,钢琴分为高音谱和低音谱两部分,由不同的音符构成,为了能够演奏出美妙的旋律,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在弹奏琴键的同时注意高音谱和低音谱中对应的音符音高。同时,在演奏乐谱前,要认真细致的做好乐谱学习,识谱观察能力会直接关系演奏的效果。因此,在钢琴教育学习过程中,通过长期的钢琴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会更加快捷、准确和敏锐,对事物快速做出正确的认识,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三、钢琴教育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

注意力指人脑意识指向某种事物的能力。音乐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时间艺术,在练习、演奏钢琴过程中,需要演奏者注意力高度集中,随着音符的变化,演奏者的情绪和情感也随之变化,因此,钢琴音乐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小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通过钢琴来训练小学生的注意力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要弹奏好钢琴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训练,小学生在练习钢琴弹奏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克服自己好动的天性,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因此,钢琴教育对提高学生注意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有了良好的注意力就能很好地推动学生智力的发展。

四、钢琴教育对学生记忆力的影响

记忆力是认识、再现事物客观内容的能力。记忆力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乐谱的记忆,可以使记忆力可以得到快速提高。学生在练习钢琴演奏时,要通过对乐谱的精确记忆,准确辨别出乐曲的节奏、音色及旋律,才能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因此,学生通过反复的钢琴演奏训练,加强并巩固记忆力,达到钢琴启智的训练效果。此外,钢琴教育有三种记忆方式,肌肉记忆、乐谱记忆以及音乐记忆,学生在学习钢琴过程中,要通过三种记忆方式对音符、旋律进行精确记忆,准备把握乐谱中的各种音符和节奏。

五、钢琴教育对学生想象力的影响

想象力也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人脑在对事物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在人脑中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能力。钢琴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可以调动人的一切感官来感受音乐,并在此基础上,演奏出不同的乐章,比如,钢琴谱上相同的一节音符,或一段旋律,不同的音乐演奏家可以演奏出不同的音乐感受,表达不同的音乐情感。因此,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启动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音乐形象,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比如,教师演奏音乐,在学生聆听音乐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并让学生将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形象画出来。

六、钢琴教育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元素,它是人脑对事物客观直接的反映能力。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灵活、敏锐的反应能力,开拓学生的智力。钢琴演奏从识谱到演奏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很短的,这就需要学生极强的思维能力,识谱是形成思维的最初阶段,在通过人脑的认知活动,形成思维,最终通过手指在钢琴上演奏出优美的乐曲。因此,在钢琴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培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分析、理解音乐的能力。

七、结语

在钢琴教育过程中,我们认识到钢琴对启发学生智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在练习钢琴过程中,通过对乐谱音符的弹、想、听,提升学生的脑、手、脚的协调发展,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等得到全方面的提高,本文通过阐述钢琴教育对学生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影响表达钢琴教育对学生“启智”作用。钢琴教育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种乐器,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演奏钢琴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还能不断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

参考文献

[1]丁倩文.浅析儿童钢琴教育模式优化方案,通俗歌曲,2015年第2期.

[2]汤芳.浅析钢琴学习对儿童未来发展的潜在作用,时代教育,2015年第5期.

[3]赵新宇.儿童钢琴教育探讨,音乐时空,2016年第7期.

上一篇:微创术的价值下一篇:土壤标准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