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术的价值

2024-06-18

微创术的价值(精选7篇)

微创术的价值 篇1

MPCNL手术是一项腔内泌尿外科较常使用的手术, 其具有较高的结石取净率、患者恢复较快、出血较少、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等优点。研究发现, 在彩超引导穿刺下实行MPCNL手术, 能够取得更高的结石取净率[1]。为进一步研究彩超引导穿刺在MPCNL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我院对20例肾结石患者实施了在彩超引导下MPCNL手术, 并对常规肾结石取石手术效果做了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实行手术治疗的40例肾结石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证实为肾结石, 且知情同意研究治疗,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中男13例, 女7例;年龄27~64 (40.23±11.32) 岁。对照组中男14例, 女6例;年龄28~65 (40.73±11.42)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肾切开取石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MPCNL术, 具体操作如下: (1) 全麻后取截石位, 置入逆行输尿管并留置, 换健侧卧位, 垫高腰部10~15cm, 将彩超探头放置在患者肾区, 并实行不同切面扫描; (2) 在其引导下对患者肾区实行穿刺, 并将穿刺针刺入结石小盏区; (3) 之后将斑马导丝置入其中, 在其引导下使用筋膜扩张器对通道进行依次扩张, 同时将Peel-away鞘置入其中; (4) 通过Peel-away鞘将输尿管镜置入肾结石部位, 对结石进行钬激光击碎, 使用异物钳将碎石取出; (5) 完成后, 留置双J管, 同时实施肾造瘘。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需时、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 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一期取石和二期取石共取净19例, 残留1例, 结石取净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一期取石和二期取石共取净12例, 残留8例, 结石取净率为6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需时、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患者,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肾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 临床上对于较大体积的结石实行开放式手术作为其早期治疗, 但该手术方式可对患者肾脏和生理结构造成较大损伤, 术后可产生诸多并发症, 严重损害至患者肾功能, 使得患者术后引发肾衰竭的几率增高[2]。在我国医疗技术日渐完善的情况下, MPCNL手术应运而生, 并且逐渐在泌尿系统疾病手术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开放式手术相比, 该手术方式具有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结石取净率较高、并发症较少、操作较为安全、患者恢复较快等优点, 在肾结石手术治疗患者中获得较大认可。

MPCNL手术在实行肾穿刺时, 其操作难易程度可会对手术进程产生直接影响。在以往临床上对于MPCNL手术中的肾穿刺, 主要通过术前实行腹部CT、术中使用X线机等方法实行, 虽然能够对选取穿刺点、定位结石起到较大一定作用, 但仍然存在不足[3]。而在彩超引导下实行穿刺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治疗手段, 其在肾穿刺方面更具优势。彩超引导穿刺具有操作简单、可作出最佳穿刺点定位、快速形成最佳通道、可重复利用、实时清晰等优点, 并且术中能够有效避免对患者大血管和腹部脏器造成损伤, 从而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患者痛苦。另外, 彩超引导穿刺, 还能够避免X线机的使用, 从而使患者和医生免于受到X线的辐射, 确保手术更安全、有效。研究发现, 在实行MPCNL手术时, 通过彩超引导实行肾穿刺, 其结石取净率较高, 且对患者造成术中出血量较少, 手术需时较短, 可促使患者及早恢复[4]。

我院在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肾切开取石手术治疗, 观察组在彩超引导穿刺下实行MPCNL术治疗。结果显示, 观察组结石取净率高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手术需时、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 与其他研究相同[5]。由此提示, 对肾结石患者在彩超引导穿刺下行MPCNL术治疗, 能够有效提升结石取净率, 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 加快患者恢复出院时间。

综上所述, 在彩超引导穿刺下行MPCNL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术操作手段,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杰, 李春茂, 李大平, 等.彩超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285例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4, 36 (1) :1586-1590.

[2]刘波, 何长海, 王鸿.彩超引导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双导管碎石清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32) :98-99.

[3]靳忠民, 王萍, 唐智勇, 等.彩超引导建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前通道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12) :64-66.

[4]王海东, 李贵忠, 王建伟,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学龄前儿童肾结石[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3, 34 (6) :430-433.

[5]叶纯, 王健, 苏晓程, 等.彩超引导穿刺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 (13) :1931-1932.

微创取卵术的护理 篇2

1 术前护理

1.1 术前心理护理

病人对手术知识缺乏,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技术目前还不是很普及的治疗方法, 接受治疗的病人不了解手术过程, 有恐惧感。对此, 应了解病人在取卵前期治疗过程中对接受辅助生育技术治疗的认知程度, 制订教育计划。告知病人取卵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的重要性, 手术的疼痛程度及医疗手段能够达到减轻疼痛的程度。

1.2 术前准备

术前1 d晚上应保证病人的睡眠, 必要的情况下可服用安眠药。术日晨禁食, 术前排尿。用温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前5 min进行阴道冲洗。术前测血压、脉搏, 肌肉注射哌替啶50 mg。给予舒适的体位, 尽量少暴露身体。

1.3 手术环境和器械的准备

①按照卫生部《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和人类辅助生育技术规范要求, 需在万级层流净化手术室进行取卵术。实行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室内达到洁净手术室Ⅱ级标准。②检查负压吸卵泵是否工作正常, 将负压调至16 kPa。③根据卵泡数量准备卵泡液收集试管, 于术前10 min置于消毒干燥加热器中预热37 ℃保温。所有接触卵泡液的器械均采用无毒、无害、灭菌物品。④手术时关闭照明灯, 因取出的卵子需避光。

2 术中配合

2.1 手术器械及台上配合

①待医生B超检查盆腔情况后, 确定阴道穿刺部位, 协助医生将穿刺针、卵泡液收集试管与负压泵连接。吸卵时始终保持吸卵泵、卵泡收集管、吸卵针连接紧密、不漏气。②医生每穿刺1个卵泡, 即将收集到的卵泡液完好地送至胚胎培养室, 由实验室医生检出卵子培养。吸出的卵泡液需保温, 因为室温中6 min可造成卵细胞纺锤体的永久伤害, 使卵子不能受精, 所以在运送卵泡液时避免震动。③在收集卵泡液时, 一般一个试管收集一个卵泡液, 如果要同时收集两个以上卵泡液, 要目测试管剩余容量, 避免在吸1个卵泡时中途换管。

2.2 观察病人术中情况及意外情况的配合

①每次穿刺前, 告知病人使其有心理准备, 并不断询问有何不适, 提示医生暂停手术, 术中偶有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反应, 出现晕厥、出汗、面色苍白及脉搏、血压下降, 出现这种情况时, 让病人平卧, 遵医嘱肌肉注射阿托品, 吸氧, 必要时静脉输液, 待症状缓解后再行手术。②因卵巢周围血管丛多, 穿刺易误伤血管, 术中如出现盆腔内出血, 需立即停止手术, 并尽快查找出血原因, 先用纱布阴道填塞压迫止血, 并记录纱布数量。并测血压、脉搏, 预计有可能造成失血性休克, 需立即开放静脉给药通路, 并做好输血、配血准备。

3 术后观察护理

将病人送至休息室, 卧床休息4 h, 病人如主诉有小腹坠胀感, 需检查有无阴道及盆腔出血情况。如术中无异常, 术后半小时可进食、进水, 下地小便。术中出血较多者, 且阴道有纱布填塞压迫止血, 需密切观察出血情况, 待B超观察腹腔无内出血征象, 且阴道无活动性出血才可取出阴道纱布, 并清点纱布数量。要向病人交代术后注意休息, 特别是取出卵子超过20个的病人, 注意有无腹胀, 卵巢过度刺激症状, 需及时复诊。因不孕病人的不孕原因往往是多因素, 卵子的发育受卵巢功能影响, 一部分病人卵子发育不好, 即使用了促排卵药, 发育的卵子也很少或卵子质量很差, 不能受精, 有的甚至取不到卵子。当手术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 病人会产生抑郁、失望等心理。护士应耐心细致配合医生向病人交代病情, 使病人有心理准备以免对手术结果不能接受。多向病人介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技术的发展现状, 对手术的预期目标, 应从生理、病理知识的角度, 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使病人增强治疗信心, 解除疑虑, 从而加强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4 体会

脑出血行微创术的护理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9例患者中男37例, 女22例, 年龄23岁~81岁, 平均年龄60.1岁。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 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出血量30~110 ml, 有原发性高血压史5年~35年, 平均23年。5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偏瘫35例, 一侧瞳孔散大27例, 双侧瞳孔散大15例, 双侧瞳孔缩小9例, 去大脑强直抽搐6例。

1.2 治疗方法

首先经头颅CT测量定位, 以出血量最多和接近颅骨最小距离的CT层面, 避开大的血管、静脉窦等重要解剖部位, 标记出头皮钻颅点, 测出血肿中心到钻颅点的距离, 选用合适长度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头皮常规消毒、局麻、钻透颅骨后, 用塑料钝头针芯替换金属钻头, 缓缓插入至血肿中心, 拔去钻芯, 密封穿刺针顶口, 从侧孔流管中用20 ml注射器抽吸血肿, 将液态部分抽出。再从顶口插入血肿粉碎针, 经粉碎针用一定压力注入5 ml生理盐水 (0~4℃) 利用射流作用击碎胶胨状血凝块, 从引流管流出, 可反复冲洗直到引流液由暗红色转为清亮 (冲洗原则为等量置换) 。最后注入含尿激酶2万U的生理盐水5 ml, 夹管2 h~4 h后开放引流。可反复多次, 直到血肿清除。术后第1, 3, 7天复查头颅CT, 直至证实血肿全部或大部清除后, 拔除穿刺针。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的目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消除恐惧心理, 以取得治疗上的积极配合。对紧张及烦躁的患者术前给予必要的镇静药物, 颅内压增高者术前给予20%的甘露醇125 ml快速静脉滴注,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区域的准备, 给患者剃头, 彻底刮掉头发, 并用碘伏纱布覆盖头皮, 避免颅内感染。

2.2 术中观察

在行手术过程中, 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面色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血压过高、烦躁不安时, 可适度给予降压药物镇静。术中如发现新鲜出血, 且抽吸量大于术前计算量, 术中患者躁动, 神经症状加重, 或瞳孔散大, 提示病情加重, 为再出血引起, 应立即开放引流, 遵医嘱注入立止血1~2支, 闭管15 min后观察。如无效应用肾上腺素1 mg加入4℃冰盐水250 ml中, 经针形血肿粉碎器反复冲洗, 如不能控制可适当增加肾上腺素浓度。如无效应配合医生果断考虑开颅手术。

2.3 术后护理

(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若患者的意识障碍加重, 头痛剧烈, 瞳孔大小不等, 血压升高, 有再出血及脑疝形成的可能, 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让血压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病室内应保持安静, 避光, 避免患者躁动引起血压升高。让患者保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腹内压升高, 要保持大便通畅, 勿使大便干结, 避免咳嗽。若患者烦躁不安, 应及时给予镇静剂, 必要时给予冬眠及亚冬眠治疗, 使患者血压稳定, 降低脑部耗氧量, 避免再出血。 (2) 血肿首次引流速度不宜过快、过多, 抽吸血肿量不超过50%, 适度降低颅压即可, 而后血肿的冲洗我们遵循等量置换原则, 每次3 ml冲洗液。以求颅压平稳过渡, 抽吸负压 (即注射器空吸) 。不要抽吸速度过快、过多, 以避免有再出血的危险。 (3) 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检查引流管是否扭曲、弯曲、受压, 保持引流通畅。注意引流液的性状、颜色, 观察有无新的出血及血凝块, 如颜色变红且量大, 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 必要时给予血肿腔内止血药物, 更换引流袋时严密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执行, 避免颅内感染的发生。引流液由暗红色转为清亮, 并有CT证实, 才可拔管。拔管时先夹闭远端引流管, 防止引流液倒流, 引起颅内感染。 (4) 预防颅内感染:病室内用紫外线灯每日行空气消毒, 在消毒期间, 严防紫外线对患者及家属的伤害, 教会患者及家属如何保护自身。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 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搬动患者时先夹闭引流管, 防止引流液倒流, 保持引流管低于头部穿刺部位。拔管后要加压包扎穿刺部位, 并患侧卧位, 若敷料渗湿应及时给予更换。 (5) 注意基础护理, 严防并发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数意识不清, 基础护理就显得异常重要。由于患者昏迷等意识障碍, 禁食水或者管饲饮食, 口腔黏膜易溃烂, 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次。留置尿管注意保持通畅, 严格记录尿量, 进行膀胱冲洗, 预防泌尿系感染, 经常按压皮肤受压处, 定时给患者翻身, 避免褥疮。 (6) 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常因急性期过后遗留的肢体与语言功能障碍, 而引起烦躁不安或抑郁, 从而影响治疗, 延误肢体及语言功能的康复, 甚至引起血压增高。作为护理人员首先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 消除不良心理反应。 (7) 康复护理:患者病情稳定, 无再出血倾向, 可向家属及患者讲解发病1周后即开始锻炼, 锻炼越早疗效越好, 并告诉患者许多症状体征可在3年内消失, 避免因心理压力而影响脑细胞的恢复。

3 讨论

微创术能迅速清除血肿, 改变了患者的神经症状。首次抽吸血肿不大于50%, 以后的反复冲洗一般选择在术后的1, 3, 7 d, 冲洗后血肿的大小有CT加以证实。冲洗后注入血肿腔内的尿激酶能溶化液化血肿, 利于抽吸。

YL—1型血肿粉碎针系高新技术产品, 穿刺针直径为3 mm, 损伤微小, 具有不切割神经、不易出血、密封性能好、不渗漏、不易感染等特点。局麻下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操作。针形血肿粉碎器末端有一组微孔, 用注射器推注液体能形成立体水流, 并形成一定压力, 可在血肿范围内各个部位连续地、全方位地进行冲洗、破碎, 使黏稠的血肿不断被稀释, 搅拌后排出, 而尿激酶能使坚密凝血块在数小时内溶解液化, 以利于引流[1]。治疗后复查CT, 证实血肿清除率80%以上, 克服了单纯内科治疗及传统外科开颅清除血肿的不足。我们通过精心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行微创穿刺引流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3月以来, 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59例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后护理的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中治愈28例, 好转19例, 放弃治疗8例, 死亡4例。结论通过对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术后的精心护理, 疗效满意。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术,护理

参考文献

微创术的价值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住院病人39例, 男23例, 女16例;年龄24岁~78岁 (53.5岁±8.6岁) ;急性硬膜外血肿1例, 慢性硬膜外血肿3例, 出血量20 mL~48 mL;脑出血35例, 其中基底核区26例, 丘脑6例, 脑室2例, 颞叶1例, 出血量30 mL~80 mL。入院时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标准评定[1], 中型25例, 重型14例;均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结果:术后复查CT, 血肿清除时间1 d~3 d, 平均2.5 d。独立活动, 无需帮助指导10例, 能活动9例, 但需帮助指导15例, 需具体帮助方能完成活动, 死亡5例 (中枢性衰竭2例、肺部感染2例、肾衰竭1例) 。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

诊断明确后, 生命体征基本平稳适合做颅内血肿穿刺术, 立即和家属进行交谈, 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状态和要求。一般病人均有恐惧、焦虑心理, 思想负担较重, 求治心情迫切, 医护人员应抓紧时机向病人和家属讲解疾病的病情发展、变化, 做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方法、效果, 告知预后及术中的注意事项, 使其有心理准备, 昏迷病人要向其家属介绍主治医生、护士, 讲清手术的方法, 告知预后及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让其做好思想准备, 积极配合医护进行抢救, 并让家属签字。

2.1.2 确定血肿部位

在CT扫描诊断为脑出血, 并具备血肿穿刺的条件时, 即在扫描片的比例确定血肿部位及出血量选择穿刺血肿的中心点与头皮表面穿刺点的距离, 做好标记。

2.1.3 物品准备

无菌冰盐水、2%利多卡因、尿激酶、盐酸肾上腺素、肝素、一次性注射器、无菌颅穿术1包、无菌手套等急救物品和药品。选择型号适宜的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1套, 充电电钻具1副, 准备单间病房并行紫外线消毒。

2.2 穿刺方法

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 摆好体位。穿刺方法:严格按照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规范化治疗指南进行操作[1]。常规消毒, 戴无菌手套, 打开颅穿包, 铺洞巾, 用2%利多卡因在穿刺部位行局部麻醉, 根据血肿位置选择进行钻孔术, 手术时, 手术者站立于床头顶侧, 钻头与选定部位垂直, 钻透头皮、颅骨、硬脑膜达血肿部位, 有落空感即停止, 将钻头与钻具分离, 并拧松针体钻盖取下, 接引流管与三通管针体引流口上, 进行血肿引流, 遇有凝血块时, 可用注射器进行轻轻抽吸, 血肿块多时, 用注射器抽取液化剂 (盐水+肝素+尿激酶) , 与引流管上的针形血肿粉碎器连接推注, 经过针形血肿粉碎器上特定分布的微孔喷射药液, 可对血肿空间进行全方位的冲刷、粉碎、溶解, 连续多次交替抽吸及推注冲洗, 至冲洗引流液为淡红色, 即可注入血肿液化剂 (盐水+尿激酶+肝素) , 夹闭引流管保留4 h后开放引流, 取出针体、盖帽, 消毒创口周围皮肤, 盖无菌纱布, 接引流袋引流, 在治疗中为了不使颅内压增高每次冲洗注入量应小于或等于抽出液体量。

2.3 术中护理配合

根据穿刺手术部位摆好体位, 一人扶住头部, 防止晃动, 另一人扶好病人四肢, 避免躁动, 做好多参数心电监护。当颅内血肿穿刺开始时, 配合医生行局部麻醉, 注意无菌操作, 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 在血肿穿刺成功, 血凝块被引流出即将备好的血肿冲洗液抽出注入血肿腔内进行冲洗, 专人记录抽出与注入的液量, 观察引流液的性质, 当引流液呈淡红色时, 即可注入血肿液化剂, 夹住引流管, 保留10 min, 头部再次消毒, 行无菌包扎, 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 保持静脉通道通畅, 如有异常, 立即报告医生, 随即做好抢救的准备。

2.4 术后护理

术后卧于健侧, 静脉快速输注甘露醇,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及穿刺部位, 持续监测瞳孔、意识、血压、脉搏、呼吸, 并做好记录。病房保持清洁、安静, 每日用紫外线照射10 min, 预防感染,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进行口腔护理, 防止口腔溃疡, 定时翻身、叩背,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防止压疮发生, 同时做好泌尿系统的管理;加强营养, 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 昏迷者予鼻饲。护理过程中注意引流管及引流袋不得高出头部, 以免引流液回流引起颅内感染, 每日根据病情和引流液的颜色再次冲洗封管、引流, 用血肿液化剂封管, 创口周围消毒包扎, 术后12 h复查CT。如无新鲜出血, 术后48 h~72 h可考虑拔管。

3 体会

颅内出血是神经科常见急症之一, 单纯药物治疗由于不能从根本上解除血肿所致的占位效应, 因而死亡率和病残率很高[2]。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床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操作简单, 抢救迅速, 确能缓解和解除脑疝压迫, 是一个有效的抢救措施, 且是病人易于接受的手术方法[3]。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根据病人脑出血的部位选择穿刺针型直接穿入血肿部位, 用配制的血肿冲洗液反复冲洗, 再用血肿液化剂封管。护士在抢救过程中, 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生命体征的观察, 备好急救物品, 做好抢救准备。术前做好解释工作, 讲清颅内血肿穿刺的先进性, 以减轻病人和家属的恐惧心理及思想负担。通过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可迅速缓解病情, 穿刺时间约需要10 min~15 min。床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面积小, 血肿清除及时, 减轻血肿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压迫, 因而能有效地促进病人意识清醒和肢体功能恢复, 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4]。

参考文献

[1]胡长林, 吕涌涛, 李志超.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6:111.

[2]严姣.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7) :28.

[3]马少彬, 何燕红.紧急钻颅救治特急性颅内血肿双侧瞳孔散大病人14例[J].广西医学, 2007, 29 (3) :368-369.

经鼻内镜鼻眼疾病微创术的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 005年1月至2 01 3年1 2月我院共收治鼻眼疾病患者65例,年龄18~65岁,平均37岁;男36例,女29例;慢性泪囊炎28例(31眼,43.1%),鼻窦囊肿伴有眶内并发症13例(20.0%),外伤性眶内壁骨折、鼻源性蜂窝织炎各8例(各12.3%),内翻性乳头状瘤伴有明显眼部症状5例(7.7%),外伤性视神经损伤3例(4.6%)。

1.2 手术方法及转归

慢性泪囊炎在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鼻窦囊肿在鼻内镜下行鼻窦囊肿切除术,其中2例行鼻侧切开联合径路下进行,1例在联合径路行上颌窦根治术。眶内壁骨折在鼻内镜下行眶内壁骨折整复术。鼻源性蜂窝织炎术前予抗感染治疗,在鼻内镜下行鼻窦开放术,术后采取抗感染、反复用生理盐水鼻腔及鼻窦冲洗等治疗。内翻性乳头状瘤在鼻内镜下行乳头状瘤切除术,其中2例在鼻侧切开联合径路下进行。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在鼻内镜下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结果痊愈43例(66.2%),好转21例(32.3%),无效1例(1.5%)。

2 围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①术前检查及准备:术前做好体格检查和鼻腔、眼部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选择使用有效抗生素(醋酸泼尼松)7~10天,以控制炎症、减少术中出血,有利术后康复。手术前晚做好备皮工作,剪鼻毛、剃胡须,用呋麻滴鼻液滴鼻,以减轻鼻腔黏膜水肿充血。用漱口液漱口,禁食禁水12小时,术前使用阿托品注射,以减少腺体分泌,预防术中呕吐而发生窒息。②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对鼻内窥镜手术不了解,术前都有不同程度心理负担,担心术中疼痛、手术失败等,术前紧张、焦虑会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因此护士应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不良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信心,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

2.2 术后护理

2.2.1 患者术后去枕平卧,禁水、禁食6小时,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呛入气道引起窒息。

6小时后可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以利引流和减轻眼、鼻部肿胀。术后1~2天将鼻腔内填塞的纱条拔除后可进食,宜进食清淡、温凉、易消化食物,餐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2.2.2 密切观察病情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鼻腔和口咽部渗血、渗液情况,鼻腔内的渗血会流向口腔,这时应叮嘱患者不要把血咽下,及时吐出,注意颜色、量、性状的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尤其血压,血压升高是引起鼻腔渗血的主要原因;观察眼结膜充血程度、眼球活动度、眼睛肿胀瘀血、视力、溢泪情况。

2.2.3 加强鼻腔填塞后的护理

由于纱条鼻腔填塞,患者会感到鼻部、面部明显胀痛,告知患者不要自行取出纱条,可用冰块或冷毛巾冷敷,既能减轻疼痛又能止血。鼻腔填塞后患者用口呼吸,可引起口唇干燥,嘱其小口喝水,用棉签蘸水湿润口唇,或用湿纱布覆盖口部,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以减轻口咽部干燥不适。每天餐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拔除纱条后,注意鼻腔局部清理,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两次,以防鼻腔粘连,也利创口愈合。术后第3天可用吸引器吸除血凝块、分泌物、痂皮,但注意不要损伤鼻黏膜。术后1~2周内尽量避免用力擤鼻、打喷嚏、剧烈咳嗽,以防尚未愈合的创面出血。

2.2.4 眼、鼻部的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①视力下降或丧失:主要是由于手术误伤或眶内血肿压迫引起,是眶内壁骨折整复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2],术后视力的恢复也是患者最关心的,要严密监测。方法:关闭室内光源,用两节一号电池接通电路,遮盖健侧眼睛,观察患者有无光感,每天3次,如有视力模糊,及时报告医生。观察术眼瞳孔大小、视野有无变化等。②眶内出血:是鼻内镜术后最常见的眶部并发症,可致盲[3],由术中眶纸样板损伤引起,重者可出现熊猫眼。术后24小时内可冰敷,48小时后可选择湿热敷,有利于血肿吸收;如果出血严重可引起眼压升高,眼部胀痛剧烈,即行前房穿刺或予降眼压药物;如果患者出现复视及眼球活动障碍,叮嘱患者勿担心,与眶内组织肿胀有关,复视是暂时的,等肿胀消退自然好转。本组发生复视8例,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后缓解。③脑脊液鼻漏:常发生于术后1~7天,尤其发生于拔出鼻腔填塞物后。注意观察鼻腔有无清亮液体流出,有无突发剧烈头痛、眼痛。如发生鼻漏,将头抬高15~30°,直到脑脊液漏停止3~5天,及时清除鼻腔污垢,防止液体逆流,禁止做鼻腔填塞、冲洗、滴药,严禁鼻腔插管;避免打喷嚏、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以免脑脊液压力突然升高后又降低使脑脊液逆流。④鼻腔出血:嘱患者及时吐出血液,勿咽下,以免引起胃部不适,注意观察血液的颜色、量、性状变化,如有大口血液吐出应警惕鼻腔出血的发生,及时报告医生。⑤鼻腔粘连:术后抽出纱条后,及时进行鼻腔清创、清痂,加速创面愈合,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进行鼻腔冲洗,每天两次,冲洗时注意观察有无粘连、闭塞,适当使用油性润鼻剂滴鼻,防止鼻腔粘连,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以防水肿及加速创面愈合。

2.3加强眼球运动眼球运动训练是术后康复的重要措施,有利于锻炼眼肌功能,尽快恢复双眼单视,消除复视。练习时先要从慢动作开始,循序渐进。面部放松,嘴微闭,双目平视正前方,眼睑不能下垂,头不转动,眼球进行左右转动、上下转动、环动等动作,每次10分钟,每天3次。

2.4出院健康指导出院后继续按医嘱使用抗炎、止血药物治疗,定期复查,术后1个月内每两周鼻腔清理1次,以后逐渐延长清理时间,直至窦腔完全上皮化。不可用力擤鼻,避免潮湿、寒冷或着凉,保持室内温度恒定,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抽烟、辛辣食物。注意用眼不宜过度疲劳,不要长时间上网,看电视、看书。

参考文献

[1]朱丽珍,欧阳韶华,陈丽萍,等.鼻内镜下鼻眼相关手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9,15(5):386.

[2]刑怡桥,陈长征.眼科疾病并发症鉴别诊断与治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312.

微创术的价值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 脑出血的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CT证实, 根据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脑出血量符合以下条件者进行手术治疗:基底节≥30 ml, 丘脑≥15 ml, 脑叶≥25 ml, 脑室出血为铸型, 或未达到上述标准, 临床症较重者; (2) 发病时间>3 h; (3) 无活动性出血、脑干功能衰竭; (4) 排除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瘤型卒中; (5) 无严重心、肺、肾等脏器功能损害; (6) 无凝血机制障碍及严重出血倾向。

1.2 一般资料

男96例, 女66例;年龄40岁以下5例, 40~60岁78例, 60岁以上79例;出血部位:基底节94例, 基底节-丘脑14例, 丘脑3例, 脑叶48例, 脑室3例, 其中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41例;左侧109例, 右侧53例;术前意识状况:清醒27例, 嗜睡32例, 昏睡31例, 浅昏迷39例, 中度昏14例, 深昏迷18例, 死亡13例。

1.3 手术方法

常规备皮, 手术野消毒, 然后在CT机上定位, 定位时注意避开颅内重要功能区和静脉窦, 162例均在局麻下完成手术, 烦躁不安者适当给予镇静剂。根据CT上出血最大层面测量穿刺点头皮到血肿中心的直线距离选择相应长度的YL-l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用电钻驱动将针钻一体按预定靶点送入血肿中心, 退出针芯, 内径3 mm不锈钢穿刺针即牢固地固定在颅骨上.侧孔接引流管抽吸血肿。见暗红色陈旧血液流出, 为穿刺成功。先用5 ml注射器缓慢抽吸血肿的液态部分, 当抽吸量至血肿的30%~50%时, 停止抽吸, 插入血肿粉碎器, 用0.9%氯化钠注射液经针型血肿粉碎器加压冲洗残余的液态血肿半固态血肿, 冲洗时应等量置换。待排出液变为澄清液后, 注入血肿液化剂 (尿激酶2万U溶于生理盐水3 ml) , 夹管保留4 h后开放引流, 随后每天重复上述冲洗-液化-引流过程二次。术后3 d复查头颅CT, 了解血肿残余量与颅穿针的位置。残余量较多者用针型血肿粉碎器粉碎后液化引流, 当血肿清除80%左右时拔管。一般拔针时间为术后2~7 d。术后处理 (1) 良好控制血压; (2) 预防感染、消化道出血及其他并发症; (3) 加强支持疗法; (4) 尽早行高压氧治疗[1]。

1.4 统计结果

头皮血肿6例, 术中再出血3例, 引流不畅23例, 术后血肿扩大2例, 颅内积气3例 (临床出现相应症状) , 低颅压2例, 脑脊液漏5例, 颅内感染2例, 坠积性肺炎3例, 褥疮4例。

2 讨论

2.1 头皮血肿

为穿刺时损伤局部颞浅动脉, 我院6例患者均无严重后果, 2例可见皮下淤血。我们在进行穿刺前先用手轻触穿刺点及其周围, 遇动脉搏动, 适当调整穿刺点位置即可, 如有血管损伤可局部加压止血。

2.2 术中再出血

是病情恶化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发生率本组为3.10%, 有报道为7.6%[2]。其中5例死于再出血, 经过分析有以下几种原因: (1) 术前血压控制不良, 术后血压波动大, 控制血压的同时还要去除引起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 如烦躁、憋尿等因素。术前血压异常增高者, 说明颅内压过高, 可用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滴, 并适当应用降压药, 可选用硝苯地平舌下含化、硫酸镁肌注等, 一般情况下控制在150~160/90~100 mm Hg以内[3,4]较为理想。如远高出基础血压, 以收缩压降低20%为宜, 血压波动由烦躁不安导致者静脉应用镇静药物; (2) 定位穿刺时未能避开颅内大血管所在位置而损伤血管; (3) 抽吸时用力过大, 形成负压, 压力变化快, 伤及血管和脑组织; (4) 血肿形态不规则, 未铸型; (5) 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障碍; (6) 在病后6 h内手术者, 再出血几率大[5]。当术中发现有新鲜血液呈波动性流出者, 可在冲洗液中加入肾上腺素1 mg及立止血1~2KU并反复冲洗, 病情危重者转脑外科开颅清除血肿。

2.3 引流不畅

23例颅穿针引流不畅者, 究其原因, 有如下几点, 冲洗次数过少、液化剂单一, 以及血肿部分清除后针体远离血肿残腔等都可出现引流不畅。表现为无引流液或引流液过少, 发病早期, 血肿尚未液化, 此时针体处于血肿位置, 可用粉碎针注入液化剂, 通过液化剂在血肿腔内溶蚀成许多小孔;单一尿激酶液化效果不佳时可在2~3 ml生理盐水中加入肝素12500U及尿激酶2万~4万U冲洗, 此时切忌用力抽吸, 如复查CT见微创针偏离血肿腔, 则需要相应调整针的位置。

2.4 术后血肿扩大

2例患者多由于冲洗过度、负压抽吸, 或机体存在自身凝血机制障碍。临床可见症状好转后又加重, 意识障碍加重, 血压进行性增高, 患者烦躁不安, 复查CT见血肿缩小后又扩大, 或复查血量较术后残存量差距较大。故冲洗时动作宜轻柔, 抽吸时负压在lml以内, 存在自身凝血机制障碍者冲洗液中加入立止血1KU~2KU。如短时间内出血量大, 病情危急则立即转脑外科开颅手术。早期大量使用脱水剂也是其诱因之一。频繁使用高渗性脱水剂如甘露醇可使正常脑组织脱水体积缩小, 导致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压力差增大, 且使组织间液的水份向血浆内转移, 血容量快速增高, 升高血压, 均可诱发出血。另外术后血肿腔内再出血的原因有时并非由于操作损伤所致, 为了避免再出血, 手术过程必须耐心。单次抽吸血肿量不宜过快、过多, 抽吸负压不要过大避免过度抽吸。

2.5 颅内积气

术后较常见且大多无明显症状, 一般7~10d内自然吸收, 无需处理, 其中3例有明显症状, 颅内积气是由于冲洗时将引流管内气体带入颅腔、抽吸过度导致颅内负压, 或长时间低位引流, 以及过度使用脱水剂均可发生。于术后复查CT时发现, 多存在于双侧侧脑室前角、血肿腔顶部、同侧外侧裂区等。大量积气时导致进展性颅内压增高 (即张力性气颅) 而头痛加重、意识障碍以及颅内感染, 积气量可达10~60 ml。生理盐水置换排气, 也可吸人纯氧或高压氧治疗有助于加速吸收, 根据观察, 抬高引流管距穿刺点20 cm左右, 少量积气即可逐渐缓解。

2.6 低颅压

血肿抽吸过多、引流过度、长时间低位引流均可导致脑脊液丢失过多。开管时见脑脊液不但不向外流, 反有管内液体向颅腔回流, 临床可见在症状好转后又头痛加重、烦躁等, 甚至出现浅昏迷状态。应避免过度抽吸、长期低位引流。本文2例患者经上述处理后均在短期内缓解。

2.7 脑脊液漏

5例患者均见于老年人骨质疏松, 针体固定不稳, 脑脊液沿针体流出;或拔针后皮下组织对针孔填充不严, 脑脊液从穿刺孔流出。临床见敷料纱布染湿, 一般不会量大, 合并有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者, 针口愈合慢更容易出现, 在头皮缝合1针即可。

2.8 颅内感染

2例患者均为昏迷且出血量大, 病情重时间紧, 术前准备不充分, 无菌操作不规范, 病房空气不流通以及引流袋内液体向颅腔倒流都可引起感染。引流管放置时间过长, 引流袋更换不及时等。临床可见患者由清醒逐渐嗜睡, 甚至昏迷。体温在下降以后反弹, 为弛张热或稽留热, 患者诉头痛、恶心、呕吐, 出现颈项强直, 脑膜刺激征, 引流液外观浑浊。在术前可加用抗生素预防性用药, 严格无菌操作, 避免引流液倒流, 复查CT见血肿清除80%以上时即可拔管, 避免留管时间过长。同时积极预防和治疗其他感染性疾病如尿路感染、褥疮、呼吸道感染等。

2.9 坠积性肺炎

3例患者中2例肥胖, 1例高龄体质差, 术后未能及时翻身拍背, 积极活动患肢, 湿化痰液, 病房空气定时消毒, 减少探视等。

2.1 0 褥疮

患者长期卧床, 肢体瘫痪, 意识障碍, 加之肥胖, 活动量小, 部分患者甚至卧床不动, 很容易短时间内出现骶尾褥疮形成。定时翻身, 活动患肢, 鼓励意识清醒的患者主动翻身, 积极活动患肢, 配合气垫床等均可避免或延缓褥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松照.微创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2例报告.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2, 7 (5) :76-77.

[2]宁东虎, 孙立基, 冯俊义, 等.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中再出血探讨.山西医药杂志, 2004, 33 (5) :424

[3]朱晓云, 朱文, 许志华, 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10例分析.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 7 (5) :12-13.

[4]徐育林, 钟志坚, 唐乐剑, 等.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清除术中应用盐水置换法对防治再出血的对比研究.重庆医学, 2004, 33 (10) :1465-1466.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2012年我科行mPCNL280例, 男200例, 女80例, 平均年龄28~55岁, 均为肾结石患者。其中单侧肾结石180例, 双侧肾结石100例;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的98例, 伴有轻度积水53例, 中、重度积水48例。患者术中均留置肾造瘘管, 导尿管及双J管置输尿管内引流。平均住院10~15d。

1.2 治疗方法

于连硬外麻醉下先取截石位, 行患侧逆行插管置入F5输尿管导管至肾盂及留置16号尿管, 再取俯卧位, 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 使用弹道碎石机击碎结石, 取出结石, 置入D-J管。

2 结果

280例mPCNL中, 278例患者1次手术取石成功, 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行2次手术, 1次手术成功率99.3%。

3 护理措施

3.1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患者术前因疾病导致的疼痛而产生怀疑、恐惧、情绪低落, 更因不了解自身疾病愈后情况, 而产生沉闷或急躁心理。此外, 处于病房这个特殊环境时, 患者的心理压力将随之加重, 因此责任护士应向患者介绍手术成功例子, 讲解手术方法及其安全性, 微创性, 热情接待患者, 做好入院宣教, 使患者尽快熟悉病室环境, 适应其住院生活, 增强安全感, 与家属共同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督促患者尽早入睡, 保证睡眠质量, 必要时按医嘱于安定片口服。 (2) 体位训练:mPCNL术中将采取两种手术体位, 一是截石位, 二是俯卧位。其中术中使用俯卧位的时间较长, 该体位对循环呼吸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适应手术时的体位和术中的配合工作, 减轻不适感, 术前1~2d要对患者进行俯卧位训练, 每次30min, 每天3~4次, 练习时可将软枕置于腹部下方, 调整呼吸, 以增强患者对手术中的耐受性[2]。 (3) 做好皮肤准备:手术区备皮, 注意勿划破皮肤造成感染, 最好于术前24h内备皮, 术前一般嘱患者淋浴, 做好准备。 (4) 术前常规准备: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需要了解患者全身情况、结石位置、大小、形状和数目, 肾积水和肾功能情况, 是否合并尿路感染, 积极完善术前的常规准备[3]。除此之外, 术前应告知患者禁食8h, 术前1晚进清淡易消化饮食, 术晨清洁灌肠, 预防术中发生意外[4]。同时应交待患者术前3d应多饮水, 每日1500~2000mL, 增加尿量, 以达到冲洗尿道的目的, 降低感染的发生概率。

3.2 术后护理

(1) 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Q1H测量BP、R、P, 动态监测血压及呼吸情况, 若患者出现呼吸急促、胸闷不适, 注意是否发生气胸。 (2) 术后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鼓励患者床上活动四肢, 多作深呼吸运动, 护士定期协助翻身, 以防发生坠积性肺炎及压疮。 (3) 做好引流管的护理:保持肾造瘘管及尿管的固定通畅, 避免受压、折叠、扭曲, 严密观察肾造瘘管、尿管的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 如在2h内出现大量鲜红色液, 且进行性加深, 立即报告医师, 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医师处理, 由于输尿管留置D-J管, 叮嘱患者不宜做腰部剧烈动作, 避免导致D-J脱落, 并告知患者留置D-J侧腰部会有不适感, 属正常现象, 无需担心。 (4)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a.出血:微创经皮肾碎石取石术术后最多见的并发症是出血, 多为过度活动引起, 因此术后要绝对卧床休息, 发生明显出血时常表现为血尿颜色加深, 尿中伴有血块, 血压下降, 患者脸色苍白, 腹胀, 心慌, 胸闷乏力, 应及时使用止血药, 加快补液, 严格制动, 同时安抚患者, 避免情绪激动加重出血;b.尿外渗:是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主要原因是肾造瘘管或D-J管引流不畅所致, 护士应定期巡视患者, 挤压引流管避免血块堵塞, 引起引流不畅;c.感染:患者体温升高, 腰痛加重, 要及时换药保持伤口敷料干燥,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尿量在2000mL以上;d.邻近器官的损伤:注意胸腹损伤, 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 如有胸痛、呼吸困难及时报告医师作出相应处理。 (5) 其他护理:嘱多饮水, 每天2000mL以上, 以减轻血尿, 起到内冲洗作用, 多吃水果蔬菜, 保持大便通畅, 必要时使用果导口服[5]。

4 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多饮水, 不憋尿, 定时排尿, 防止尿液反流引起尿路感染, 不宜剧烈运动, 避免进食含钙高的食物, 定期复查, 按时回院拨除D-J管。

综上所述, mPCNL不仅微创、安全性高, 而患者恢复快, 而且可一个通道多次手术, 是治疗结石, 尤其是复杂肾结石的重要方法, 因此, 我们护理人员要加强术前心理护理, 特殊体位训练, 术后病情观察及正确的出院指导,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黄健, 李逊.微创泌尿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40.

[2]王振香, 赵林, 奕瑞石.俯卧位手术患者体位导致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1A) :26-27.

[3]缪小菊, 罗映红.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6, 29 (3) :303-304.

[4]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2003:464.

上一篇: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下一篇:学生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