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美育对学生右脑和智力的开发功能(通用3篇)
试论美育对学生右脑和智力的开发功能 篇1
试论美育对学生右脑和智力的开发功能
人的右脑是一个亟待开发的智力世界。这一智力世界的开发,美育的有效实施是一项重要的措施。现代脑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约占全脑的四分之三,分为左右两半球。两个半球具有同样的高级智力功能。左半球 控制右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侧重于抽象、分析、计算和求同,是人脑处理语言、数字,进行逻辑思维、分析 思维、辐合思维等的智力活动控制中枢,被称为“优势半球”。它支配着人们的说话、阅读、写作、计算、排 列、分类、语言回忆和时间观念,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分析性等功能,因而形成语言的、分析的、数字的、程序的、符号的、直线的思维模式;而右半球则控制着左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着重于想象、虚构、感受和求 异,是人脑处理表象、知觉,进行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的智力活动控制中枢,被称为“次要半球” 或“艺术型半球”。它支配着人们的图形识别、音乐感知、形象记忆、情绪调节、艺术欣赏等完形知觉以及想 象、梦幻、摹仿、感受等,具有不连续性、弥漫性、整体性等功能,因而形成非语言的、形象的、直觉的、具 体的思维模式。可见,理论思维主要定位于左半球,形象思维则主要定位于右半球。如下图所示[
医学临床实验也证明了大脑两半球的不同功能:左脑的损伤会引起感觉性或运动性失语症、文字不识症和 抽象逻辑思维方面的障碍;而右脑的损伤则会造成相貌不识、结构性失认等现象和空间定向思维方面的障碍。如果将“铅笔”两个字分别投射在病人左、右眼半视野内,铅在左,笔在右,那么病人能说出“笔”,不能说 出“铅”,这是因为“笔”投射在左半球,所以能命名,而“铅”投射在右半球,因而不能用言语描述。如果 把一支铅笔放在病人左手上,他可以用动作表示铅笔的用途,但不能用语言描述它。如果把铅笔换到右手上,病人马上就能用言语做出报告。如果让病人根据积木的颜色来排列某种图形,那么他可以用左手而不能用右手 完成任务。[(2)]这说明,两半球确有不同的功能。但从系统论角度来看,二者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比如,语言虽然主要由左脑管其词义和连续性,但右脑也分管其情感和声调;而图案设计虽然主要依赖于右 脑的视觉和想象,但也依赖于左脑的分析和排列。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由于教学内容的偏颇,人们对 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较为重视,使之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对右脑的开发则始终未能落到实处,所以 忽视甚至压抑了右半球的“能动性”,使其潜在功能长期以来未被人们所充分了解。而美育,则可以激发和调 动“右半球”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使两个半球平衡协调地发展,充分挖掘大脑的潜力,全面开发学生的智能,特别是注重开发学生的右脑智力潜能。美国著名教育家艾德勒教授曾设想了本世纪末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模型。他特别强调设置“美育”课程,以提高学生对人类艺术活动作品的观察力、理解力、鉴赏力,最大限度地拓 展儿童智力活动的广阔空间。[(3)]加拿大温哥华教育委员会研究员拉脱尔也指出:人的左脑管抽象逻辑 思维,右脑管具体形象思维。他在如何训练大脑的研究中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长时间坐在教室左侧座位上 而不得不经常把头和眼珠转向右侧的学生,在那些语言和分析能力起作用的课程中,学习成绩较为出色。反之,坐在教室右侧的学生,在那些形象化和整体性能力起作用的课程中,学习成绩高出一筹。这是大脑左右两半 球活动不均匀、发展不平衡的一种必然结果,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开发右脑、善用左脑,使两半球协调开发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
试论美育对学生右脑和智力的开发功能 篇2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幼儿脑机能的可塑性极强, 发展潜力巨大。“三岁看老”说的就是婴幼儿教育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人类的感知、身体的协调, 语言的形成等最基本能力的学习, 都是在幼儿时期完成。因此, 在幼儿阶段, 合理、全面地进行智力开发, 对人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对于儿童智力的开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儿童对于美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儿童在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或是优秀的艺术品时, 并不像成人一样, 欣赏作品构图的精妙, 线条的流畅, 在他们眼中, 图上的某个圆圈很圆, 某个颜色很鲜艳或正是他们喜欢的颜色, 就会让他们喜欢。但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 他们可以感受丰富的色彩, 感知各种形式的艺术, 在潜意识中提高了审美能力, 提高了对艺术的欣赏能力。通过美术实践活动, 进一步促进儿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培养提高儿童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儿童对于艺术和美的感受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促进了对儿童潜在智力的开发。
二、美术教育能发展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 美育对儿童观察能力的提高
人的大脑信息80%来源于视觉, 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幼儿的知识水平也取决于他们的观察能力。美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儿童对物体形象的注意、观察和识别的能力。儿童的绘画或手工作品内容多来自他们的生活经验, 通常对身边事物、现象和对日常生活细心观察的儿童表达能力比较强, 其绘画或手工作品内容也会更精彩。儿童通过在美术活动中感知与观察, 记忆自己感知到的物体物象, 并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锻炼培养了儿童选择与判断、观察与联想的能力, 进而开发了儿童潜在的智力。
(二) 美育对儿童记忆力的培养
美国的一个科研小组发现, 婴儿只在刚出生的一年内记忆力增长较为缓慢, 而在接下来的12个月, 记忆力就会开始迅速增强。虽然儿童的记忆能力会随着时间和儿童年龄的增长自然发展, 但经过有逻辑思维性的系统教育能更有效的提高幼儿的记忆能力和智力, 为此后智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儿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 形成自己对世间万物的记忆影像, 而在绘画时, 将自己在感受观察外物时储存在大脑的记忆翻找出来, 然后以儿童自己“天真”“稚嫩”的方式表达出来。他们的绘画内容不是虚无的凭空想象, 而是对现实的一种记忆恢复。在儿童回忆这些事物的形象时, 无意中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 完成的美术作品越丰富, 进行的美术活动越多, 对记忆力的提高就越有帮助。
(三) 美育对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我通过自己从事儿童绘画教学工作, 看到了大量的儿童绘画作品, 常常被儿童笔下的那些充满了神秘色彩, 充斥着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生趣盎然的作品所深深吸引。孩子就像一个导游带我领略他画中的世界, 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孩子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对孩子而言, 画纸是一个舞台, 一个可以乱跳乱蹦的舞台, 而画笔就是他们的舞鞋, 帮助他们驰骋遨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 将自己心中的感情淋漓极致的抒发和表达。绘画是发展提高儿童想象力的强有力手段, 更是提高了儿童的艺术修养。
(四) 美育对于儿童创造力的促进
创造力的培养极其需要灵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参与, 而美术教育恰好能利用其优势和特点, 在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 锻炼了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启发了他们的灵感, 能展开其想象的翅膀,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进而逐步培养其创造力, 让儿童在想象与创作的自由天空中翱翔。
创造性是美术学科的显著特征, 而创造力是一种高度发展的智力, 创造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智力发达与否的根本标准。美术活动通过其特有的形象生动性和情感性, 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儿童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三、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情感情绪的表达
儿童美术作品的特性是满足儿童交流和宣泄感情的需要, 更注重于表达内心想法和感情。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文化、思维和情感, 而这些形成先于他们的文字能力, 他们就会选择其他表达方式。美术便成为儿童表达传递自己的一种方式, 使儿童更好地认识理解自己, 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与自身更紧密的结合, 完成了身心的统一。
四、美育对于开发儿童左右脑智力的协调作用
研究表明, 儿童6岁以前是开发右脑的黄金时期, 美国作家贝蒂·爱德华著有《用右脑画画》, 她的方法是在画画时, 暂时不使用有分析能力的左脑, 而让人们有机会使用右脑来表达。这种尝试使学习者的绘画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运用和提高, 因此右脑的运用在美术表现中十分重要。
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条理性的思维, 右脑的开发帮助儿童增强对事物的画面感, 儿童越经常使用右脑, 对事物产生的画面感就越强, 其描绘的画面也会更丰富, 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就得到越多的发展, 对生命的感受和体验将会更完整、完善, 儿童左右脑得到了全面的开发和运用, 智力得到均衡发展, 更易形成健全的人格。
五、总结
对于美术教育, 许多人普遍存在着过于片面的看法, 他们认为美术教育仅仅是一种兴趣爱好或是技能的训练和提高。事实上,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美术有助于发展人的逻辑和形象思维, 是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训练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创造能力和右脑功能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是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艺术审美观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对于启蒙儿童智慧和优秀人格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孙瑜.《早期智力开发与幼儿美术教育》[J].《科教创新》, 2012 (09) .
[2]程守胜.《40条父母必看的智力开发指导》[J/OL].凤凰网亲子, 2010 (07) .
[3]林燕青.《绘画孩子早期智力开发的必修课》[J/OL].妈妈网, 2013 (10) .
[4]陈璃.《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9) .
浅谈美育对智力的开发功能 篇3
关键词:美育 智力开发 功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185-01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关于对未来教育的发展,美国艾德勒教授认为教育的整体基础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发展,他指出“美育”课程将会作为新的教育方式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艺术、理解和观察等综合能力,从而保证儿童智力的进一步开发。智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决定作用,智力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感受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在这些能力中,思维力和创造力是最为关键的能力。美育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注重关于儿童的认知能力的提高,从而能够在成长中获得智力的提升。美育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智力水平,具体如下。
1 感受力和观察力
感受力,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感受外界事物的能力,对于周围事物发展的敏感程度,对于智力有着重要影响。抽象思维是通过个人借助自身的感知,进行的一种认识事物,发现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著名思想家列宁曾指出:“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人是通过感官进行学习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诸能力使人得以同外界发生交流。我们要强调,少儿刚开始学习画画就必须培养其敏锐的感觉,用眼睛去观察与测量。
观察力与学生的基本观察和感知能力有关,能够通过外界的发展带入自己的认识,获得使自己与外界联系的认知能力。通过自身的观察能力,学生能够在不断的认知中锻炼自己,增加自己对于外界发展客观把握能力,也提高了个人智力水平。美术教学特别强调学生去观察外界环境,感知真实的事物,比如要画一只兔子,就去看看兔子掀动的鼻孔、触摸它的绒毛,了解它的习性,明白了什么是兔子之后,再去画兔子。我们要遵循系统性原则,自始至終教孩子们建立独立的感性语言,无论是学哪一种艺术形式都要严格培养独立观察的习惯,训练感觉的能力。
2 思维力与记忆力
思维力,通常是指在经过不断地积累,具备了对客观规律的分析和推理,并能够决定其思考的关键能力。
美育对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美育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欣赏和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想法,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来了其思维力。尽管美育的形式丰富多彩,但无论何种形式均能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这种充满诗情画意中驰骋,获得身心上的发展。此外,美育能够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力。这种思维能力就是心理学所指的创见思维,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增加发散思维能力,还能够为一般事物的发展提供新的想法,这是一般教育方式所不能及的。
记忆力主要指在经过一定的学习后,对于所接触的事物形成来了客观上的认知,经过一段时间后,所能够呈现在你大脑中的认知程度,所具有的这种再现知识的能力称为记忆力。记忆力是学生学习关键的能力,在记忆力的基础上学生才能不断地积累知识,才能获得进一步的成长,记忆力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水平。传统的智育只是在基本的概念上,强调死板的重复过程,而美育则是通过丰富的教育手段,让学生形象再现事物的过程能力。例如,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猕猴桃的具体特征,通过美育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进行绘制猕猴桃的图画,该过程并无强制性的让学生记忆,但经过锻炼后学生便可以轻松的记住猕猴头的特征。如果能将这种美育的教学方式不断练习,学生的记忆力就可以在隐含的程度撒谎能够得到提高,获得不断的进步。
3 想象力与创造力
想象力是人们在认识一定的问题后,通过主观的憧憬未来事物的发展的能力,它能够有效促进新观念和新想法的形成。拿破仑曾说过:“想象支配着整个世界。”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从孩子们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出发,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图式。培养、调动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大胆创新。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米尔曾说过:“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阿诺德也说过:“无可否认,创造力的运用、自由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在创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证明了这一点。”通过研究,智力水平可以划分为:再现性水平、发现性水平、创造性水平。其中,达到最高要求的为创造性水平。所以,创造性能力应为学生主要获得能力,学校教育也应该注重该方面能力的培养。美育能够促使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思维,为锻炼创造性智力提供“契机”。创造与想象是分不开的,只要我们经常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学生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扩散的形象思维目的,其结果便是创造。
当代社会高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爆炸,信息激增,学校教育日益重视学生才能发展的同时,美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能体现它的重要性。美育是促进智力发展,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为学生一生发展打好基础。美育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右脑,达到使学生的左右大脑同时发展的效果;美育在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上有着独特的作用,在经受过美育培养的学生能够具有比普通学生更强的感受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中国著名的作家和教育郭沫若先生说过,“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入手”。所以,作为承担未来国家建设者培养任务的教师和学校,应该形成以美育引导学生智力提高的观念。在培养学生智力水平过程中,应提供学生更多接触美育知识的机会,为学生的美育素养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应该坚持全面化、多样化和形象化的美育培养原则,是学生能够主动的接受美育,在心理上形成完整的审美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审美的积极性,从而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为早日成果国家中流砥柱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育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美)拉尔夫·史密斯.艺术感觉与美育[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姚军.大学美育[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试论美育对学生右脑和智力的开发功能】推荐阅读:
美育对学生的影响07-05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08-28
提高学生的美育素质11-05
美育与学生素质的提高07-27
绘画艺术的美育功能08-30
体育舞蹈的美育功能09-03
声乐教学的美育功能11-09
浅谈美育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10-16
文学作品的美育功能05-15
美育教育的功能与途径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