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美育素质(共9篇)
提高学生的美育素质 篇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必须培养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培育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是我们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更是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中国人素讲智、德、体三育;近人更倡群育、美育,而并称为五育。美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蔡元培先生眼中的美育
所谓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在我国已经将“美育”列入了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美学纲要》中写道“美学的历史很短,不过才产生了一百多年;中国之有美学,实以蔡元培先生提倡为最早。”美育在现今人们的思想和教育活动中一直起着积极的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蔡元培先生对于“美育”的倡导,并不只是从学科角度进行研究,他着眼的其实是更为根本的文化建设和道德拯救之道,他的一生都是在力劝国人,在美育的倡导和呼吁中,包含着挽救国人的文化没落和危亡的努力。他的教育救国理念中认为:当今社会是“科学万能时代”。对科学在当今社会的统治地位有着充分的认识。一直把科学的推广与教育作为国之发展的重要目标。他认为“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而这种现象世界到实体世界的过渡,也正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美育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也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用美育洗涤学生的心灵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事物的追求与热爱是人本能的反应。在生活中,美的事物就如同沙漠中的绿洲,若缺少了就没有了生机。自人类有了文明至今,每个时代都留有美的足迹,绘画美的倩影,探索美的奥秘,谱写美的篇章,憧憬美的蓝图。人们追求美的行为,体现在每一社会,每个人的生活当中,同样也时刻存在于学校里每一个学生的行为当中。无论是咿呀学语的幼儿还是琅琅书声的中小学生都喜欢漂亮的衣物和赞美的话语,都有意或无意地欣赏和表现他们心中的偶像美,都无处不体现着“美”的力量。积极正确的美育可以在这些懵懂的孩子们人生进程中起到指引和加速的作用。
在我国,美育之源头可追溯到古代。周公的礼、乐是继承夏、商两代的统治经验,并将礼乐制度的教化更加系统而完善。按《周礼》规定,“以乐德教国子”,即培养学生在礼仪方面具有忠、和、敬、五常、孝、悌等美德;“以乐语教国子”,即在诗辞方面教育学生学习和运用诗辞的能力,掌握诗的美育作用,培养辞令;“以乐舞教国子”,即在舞蹈表演方面表现古圣先王的丰功伟业,达到歌功颂德的目的。礼乐相济,既是社会制度,又是道德规范,同时也是一种审美教育方式。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艺术论》)
从美学角度来讲,教育应该是通过说服、教育、感化、影响、管理等多种方式来发掘和塑造学生的美,使他们既具有相貌、服饰、风度、行为、体态等方面的外在美,并具有精神、品质、心灵和情操等方面的内在美,其中培养学生的内在美应是美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由此看来,学生爱美之天性和教育的主目标是一致的,与美育的目标也是一致的。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将美育结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有的学生喜欢打架滋事,屡禁不止,其中并非因为这些学生在打斗中会得到什么益处或愉快,究其原因主要是他觉得这是一种勇敢而无畏的表现,可以让自己在同学面前有面子、有风度。这一点充分说明这些学生错误地将以打架解决矛盾的形式看作是一种美的行为去追求;另外,校园中常会见到男学生聚众吸烟,甚至有时还有女生,他们并非爱好或是能得到快感,而是觉得吸烟时很有“魅力”;还有的学生为了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课上不停的找老师的话茬,搞恶作剧,引起大家的哄堂大笑,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有的学生喜欢浓妆艳抹,有的学生喜欢奇装异服等等。不同的人对美的认识、感受的能力是不同的,因而美育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美的能力,能正确地鉴别美和丑,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朴素大方”、“坦诚相待”、“乐于助人”等都是崇高的人格美,在处理学生的错误行为时,教师的任务不应仅仅局限于谈心、批评或定规矩,禁止他们做什么,而最好应将美育与思想教育联姻,用美来引起学生心灵的沉醉与神往。
教师在美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正如康德的话,“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对一切美的创造,将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让人具有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同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中去,并且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这一点是其他教育无法做到的。
美育是对学生美的心灵的塑造。因此,美育能从更高的角度体现人的本质要求和理想。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讲:“美育,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通过美育教学,可以使学生陶养感情,使人日趋高尚;可以去私忘我,超脱利害;可以使人寄托于美的享受,去掉生活恶习,从而美化人生。
三、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体现美育思想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向学生系统的传授文化知识,其中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发掘“美”。教师所实施的审美教育,就是通过美的情感、美的气度、美的理性、美的言辞揭示新的思想和科学知识,从而点燃学生的好学乐学的热情,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培养学生的对科学和真理的追求热情,开发学生的良好智商,用礼仪教学课程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通过形体、行为、语言等教学内容,尽情感受美、感知美、理解美,培养美的气质,形成美的素质,在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同时,发展学生鉴别美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们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即审美的能力,把美育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而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育是通向人类共同追求的至上理想的路径。美育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也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新一代新生力量的重任,我们该如何能合理且有效的将美育渗透到教学当中呢?
(一)用转换角色的方式拉近师生距离
在新教改的号召下,“将课堂还给学生”成为今天课堂教学的形式,改变传统的“传道、授业”的旧模式,将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让学生不要形成“上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创作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中将自己坐到学生中去”的教学模式,参与实践和讨论。在形式上拉近师生的距离,在课堂中营造一个愉快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轻松愉快地去感受知识中美的体验。
(二)用合理公正的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学生无论是完成作业还是思考问题, 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而作为教师首先要赞赏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之后对其回答和作业要做出具体的分析和科学、合理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帮助他们提高了思考分析能力与实践能力。合理公正的评价可以建立学生对教师强烈的信任感,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评价中,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同时结合教师的点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再用礼仪课程为例,如在练习站姿、坐姿、蹲姿等形体训练时,首先让学生分组演示,肯定会有很多不正确的动作,甚至有些同学怕人笑话扭捏不做,此时,教师应该鼓舞这些学生的勇气,建立彼此信任的信心。当同学们通过好奇心热情积极的参与活动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正确与不正确的动作给予分析和有选择性的建议,从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在这里,教师用提意见或建议的方式可以更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能建立和保持自信的学习态度。
(三)用倾听心声的方式教学相长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在大力提倡美育教学的今天,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互动”成为课堂中的主要模式,即相互间交流、沟通和总结。通常在上课结束前几分钟,我会让学生针对本课中内容的理解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对本课的看法;可以讨论如何改进如何提高等等具体想法。这种放松的交流,会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备课中的思路和想法,抱着“这是我的课”的态度,更加积极热情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教师的尊重也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及与教师的亲近感。而作为教师也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从而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获得双赢互利的作用。
综上所述,美育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美育,大力提倡和积极实施美育,把它作为一件长远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教育工作来抓紧抓好。
摘要:美育, 亦称审美教育, 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 以形象为手段, 以情感为核心,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在我国已经将“美育”列为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美育,洗涤心灵,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聂在垠.美育民族素质的提高[J].湖北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8) .
[2]让心灵去沉醉与神往——谈学校美育与德育[EB/DL].人民教育网.
提高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实效性 篇2
才,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美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举措。然而在中学教育阶段,美育的滞后甚至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中学美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规范性不够
与其他学科相比,美育缺乏硬性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学校和教师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很大,有的学校甚至为了追求学习成绩,把美育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有的教师也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想上什么就上什么。同时,美育作为情感教育,也难以像语文、数学那样进行量化学习、考核,这就增加了美育教学的弹性。
2.情感引导力不足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开展美育,就是要通过艺术的引领与宣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只注重了美育知识、美育技法的学习,忽视了美育的情感引导、培养和宣泄功能,导致美育在情感引导与培养上作用发挥不够。
3.教法创新性不强
美育是一种认知教育、情感教学,与时代气息紧密相连。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主动接受新生事物,善于把时下一些流行的、时髦的事物融入教学活动中,并运用多媒体、情感体验课等新设备、新教法对学生的情绪、认知进行积极引导。但在初中教学中,很多美术教学还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听完练习的阶段,教法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二、提高美育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美育。在素质教育中,要不断加大对美育的重视力度,发挥美育在学生情感引导与培养上的作用,提高美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强化素质教育意识,提升美育的规范性
良好的美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让学生远离低俗,集中精力,对于知识教育也有积极推进作用的。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意识,科学规划美育教学活动。在结合教学大纲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结合不同时期学生的成长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美术教学,对学生情绪、情感进行有目的地引导与培养,让学生正确认知“真善美”、远离“假丑恶”。同时,作为美育教师,也要主动把美育教学融入全校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美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2.发挥美育积极作用,增强美育的引导力
美育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精神文化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美育的积极作用,提高美育的渗透力。要与德育结合,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要与智育结合,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放松学生的身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和良好的学习情绪。同时,美育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对智育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与体育结合,以健康向上的形象,引导学生热爱体育、锻炼身体。
3.创新美育教学活动,提高美育的实效性
要创新教学理念,提高责任感与使命感,真正使美育成为“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要丰富教学内容,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既要学习传统的民俗文化,又要学习现代的科技知识;既要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又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又要注意学生情感的引导;既要保持相对独立性,又要主动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既要注重传统的写写画画,又要运用现代多媒体等新技术开展艺术展示课、野外写生实践课。总之,要使美育的最终价值指向“至高的善”。
提高学生的美育素质 篇3
一、欣赏自然美
自然美就是现实生活中自然物的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等都属于自然美。人们说, 美育像春风, 无处不在, 令万物充满生机;美育又像春雨, 润物无声, 深刻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美之韵》教材无论是低年级, 还是中、高年级, 都是以单元的形式, 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从《美丽的四季》到《诱人的瓜果》, 从《花儿芬芳》《奇石美》到《神秘的星空》, 图片的选取形象逼真, 语段的描写生动具体, 根据低、中、高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 设计了“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等环节, 能触发学生的想象, 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教师教学中可抓住作品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美, 唤起学生美感、陶冶学生情操。
二、关注生活美
生活美是美的现象形态之一。指人类社会创造事物的美以及人类精神、行为的美, 是一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现在的小学生, 正处在儿童与青年的过渡阶段, 他们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对较高层次的美感到枯燥无味, 由于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 常常善恶不辨。因此, 教师要通过综合活动校本课程中美的教学, 引导他们提高辨别美丑的能力, 引导他们鉴赏含蓄的美, 联系生活实际, 让他们懂得劳动的美、助人为乐的美, 体验亲情美、友爱美、成功美, 爱护身边美的环境。如高年级《亲情美》一课, 教学时在《爱的奉献》的音乐背景下, 学生欣赏一组亲情照片, 其中有一幅画面十分感人:汶川地震时, 一位母亲在灾难降临时紧紧抱住孩子……救援官兵挖出他们时仍保持着这个姿势。此时, 每一名学生都会深深体会到美就是人间真情, 美就是和谐, 就是和睦相处。这动人的情景怎能不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呢?
三、感知艺术美
艺术美是指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美, 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目标、审美实践要求和审美理想的指引, 根据美的规律所创造的一种综合美。《美之韵》通过剪纸、根雕等艺术作品的欣赏, 使学生感知那些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所焕发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而对学生进行发现美、感知美、鉴赏美的教育。如《变换的线条》一课,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线条的形状、体验线条的性格、表现线条的美感、拓展线条的作用, 使学生感知线条疏密、粗细、刚柔的艺术感染力。再如《精美的贺卡》《可爱的泥娃娃》等课, 通过读一读、赏一赏、做一做等环节, 使学生感知艺术之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唤起人类行为的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可见, 教师准确地把握教材并积极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 对学生自觉感知艺术之美、接受审美情感教育, 具有现实的意义。
四、体验成长美
有人曾说, 成长美是竹笋露出地面的欣喜, 是花开刹那的艳丽, 是树木参天的超越, 是海纳百川的气势。当然也有风雨的打击, 蜕变的痛苦, 变化的不适。一个人的成长不也是如此吗?小学生每天都在亲人的呵护下、在老师的关爱下慢慢地成长。他们又该如何体验成长之美呢?校本课程《美之韵》通过《我的身体》 一课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的奥秘; 《我会学习了》《学会感恩》《在实践中成长》《在规则中生活》等内容则引领小学生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冷静地选择、坦然地面对生活, 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学会在军训实践中锻炼自己, 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每个人都有梦想, 人生没有梦想将是空虚的, 就如同飞机失去航标, 船只失去灯塔, 终将被社会所淘汰。为了引导学生心怀崇高的梦想, 《美之韵》校本课程分不同年段对学生进行系列教育:低年级, 教师通过《长大了做什么》一课, 让学生互相述说童年的梦想;中年级, 《我的理想》一课给孩子们搭建畅想未来的平台;高年级, 《我的梦想》一课中, 首先展示宇航员太空授课的画面和运动健将刘翔飞腿跨栏的瞬间, 然后, 学生展开讨论: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的教学, 学生不仅懂得了梦想是美好的, 还深深地领会到要想实现伟大的梦想, 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 好好学习,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将来实现光辉而灿烂的梦想!
五、激励创造美
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美, 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通过美育培养起来的感受美和鉴赏美都是为了创造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如在教学《我们的小城》时, 可设计如下环节:1.歌曲导入:请随着歌曲唱一唱《小城故事》, 听后说一说我们家乡的古城有什么特点?2.读一读:读完“兴城古城”介绍之后, 你有什么感想?小组内互相交流。3.规划未来:画一画未来的家乡或写一写未来的古城。通过画面或文字的再创造,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家乡美,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美育素质 篇4
关键词:美育教育 音乐欣赏 创新教学 评价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在积极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通过音乐欣赏来熏陶情操,开发智慧,促进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进行美育教学,成为音乐教学需要深入探究和思考的问题。在进行美育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还需要音乐教师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用丰富的音乐知识来感染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和教师的积极互动过程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小学音乐教学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中展现实现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一、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实现美育教学,教师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在新颖有趣的教学中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需要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主的音乐素养,用丰富的音乐知识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美育教学,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净化学生的心灵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用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体会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在脑海中充分想象音乐中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净化和熏陶,实现对学生的心灵和情感的教育。
(一)发挥学校和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同时,学校也要注重小学音乐教学的美育教育,使教师的教学面对全部学生,让学生在动人的音符中获得教育,促进他们高尚情操的建立。学校还要成立美育教育教研组,通过探讨和协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美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在教学实践中加强美育教育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作为艺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教师要深入探究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创新,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发挥音乐潜能,促进他们音乐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新的教学模式中,音乐教学要实现美育教学,需要教师从教学实践中获取经验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在音乐教学中加强美育教育。
二、创设开放性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就达到了育人的目的。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音乐文化知识,还要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他们的学习能力,用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学生已有的音乐认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知识来激发他们的认知矛盾,让学生在自觉的探究过程中完成音乐知识的构建,激发他们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例如: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大雁大雁天上飞》和集体舞《东北秧歌》。前者音乐旋律抒展优美、节奏相对稳定,其动作形态显得平稳、圆滑、轻柔、舒展大方,显现出学生从小要学习大雁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本质,后者音乐旋律奔放,节奏活泼、兴奋、红火热烈。其动作形态则跳跃、顿挫、轻快、情绪欢快激昂,呈现出集体性的广场民间艺术那欢快热烈的场面。在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音乐节奏中,让学生把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舞蹈动作展现出来,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倾听和表演过程中对音乐所表达的情境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让他们在趣味性的学习中培养了音乐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在积极的互动过程中,学生在对音乐探究活动中能够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以美塑形。
三、创新评价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般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在单一的评价方式中,教师对学生没有全面的了解,对他们不能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具有片面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评价模式进行创新,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做到以下几点:(1)以综合性评价取代量化评价;(2)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3)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4)强调评价问题的真实性、情景性;(5)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让所有学生都能从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对创新评价方式进行探究,通过多样性的评价活动对学生课堂中小组合作活动进行评价,形式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参评等等,使用等级制进行评价。为了体现激励机制,采用多种趣味性较强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在新的评价方式中,学生对自己有了综合全面的认识,能够激发他们产生学习音乐的强烈动机,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知识的探究,促进他们音乐素质的有效提高。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下去。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让学生用心去体会和感受音乐中的意境美,培养他们观察美和发现美的能力,最终达到美化学生心灵和情操的作用,实现真正的小学音乐美育教学。
参考文献:
[1]盛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2006,(05).
[2]徐吉芳.小学音乐鉴赏教学实践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提高学生的美育素质 篇5
一、吟诵咏唱,感受语言音韵之美
我国古代诗歌讲究平仄押韵,对仗工整,节奏分明,读来朗朗上口,兼有“音乐之美”和“建筑之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诵读为根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反复吟咏———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小组读、全体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形式各异,不拘一格,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节奏、韵律,整体感知古诗的意思,培养良好的语感。
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感情朗读有困难的时候,教师的范读则很重要。特别是那些节奏难以划分、重音难以把握、语气难以处理的诗句,教师的示范朗读,既可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又能起到点拨指导的作用。例如在范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时,教师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绵长的余音会让学生领悟诗句中隐含的诗人凄凉、忧伤、孤独、无助、落魄的情绪,也给学生的感情朗读作了指引。
其次还可借助那些已经被谱了曲的古诗录音或一些著名演员朗诵古诗的录音,教学生咏唱、吟诵,让学生在深刻感受古诗与音乐暗含的美的同时,培养学生在音律、节奏、音韵上敏锐的感觉。
二、诗画合璧,领略画面意境之美
古诗一个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讲究意境。一首好诗往往能把人带进一个美妙的境界,给人不同寻常的艺术享受。
诗画结合,是进入诗歌意境的一条道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有不解之缘,好多诗就是一幅情趣盎然、意境深远的画,蕴含了多彩灵动的“绘画之美”。骆宾王的《咏鹅》,短短十八个字中,“白”、“绿”、“红”、“清”四个字描述颜色,“浮”、“拨”、“歌”三个字表示动作,“曲项”、“向天”两个词形容神态,活生生一幅白鹅浮水图。《小儿垂钓》《所见》《江雪》《池上》等一大批教材中的古诗分明就是一幅幅“小儿垂钓图”、“牧童捕蝉图”、“寒江独钓图”、“小娃采莲图”。教学这些诗歌时,我常常引导学生作画,或者与学生合作画画,画完后再说一说。这样,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之美。
三、探究品读,体会哲思理趣之美
好多古诗蕴藏着极为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只要用心去诵读、去体悟,不但能领略到美妙的意境,而且能从中看到哲理的光芒,让思想得到洗礼,灵魂得到升华。因此,在诵读诗歌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用心研读,仔细品味,其趣无穷。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表层意思是说因为身在庐山之中,受到视角的限制,所以难以对庐山有整体的印象。然而诗句蕴含的哲理又岂止这些?它启迪我们:只有全面观察了解事物,才能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它还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是小学生却未必能领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来理解它。譬如因身处某事件之中而是非难辨,待冷静下来回头反思,其实谁是谁非原本清清楚楚。这样联系起来读诗,可以形成理性的思考,养成深入探究的好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古诗教学中,尤其是对那些充满哲理的古诗,我们要结合现实,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多读、反复读,在读中明白道理。当然,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不可能要求他们对每首诗的意境、蕴含的哲理都有清晰的想象和深刻的理解,但是使他们初步领略诗歌的意境之美,享受思辨之趣,为其日后深入理解打下基础仍然是很有必要的。
四、潜情入境,品味真挚情感之美
诗歌的第一特征是其抒情性。情,是诗歌之魂。品读古诗就要敏锐地捕捉诗人的情感,并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紧扣诗眼领悟诗情是我教学古诗的一贯做法。《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漫卷诗书喜欲狂”一个“喜”字将杜甫因祖国再度统一而欣喜若狂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示儿》中“但悲不见九州同”一个“悲”字道出了陆游抱憾终身的缘由,《山行》中杜牧用“停车坐爱枫林晚”的“爱”字直抒胸臆———枫林晚景实乃最爱,《枫桥夜泊》中张继用“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愁”字抒写羁旅之愁、落第之愁,《江雪》中柳宗元写“千万孤独”,《静夜思》中李白对着明月畅谈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诗眼既抓,诗歌的情感必然容易领会。
针对小学生爱表现、爱表演的特点,我会创设情境让他们尽情发挥,在表演中体验诗歌的情感。教学《游园不值》时,我和学生一起踏春游园,体会了诗人由兴致勃勃到稍许扫兴到甚感欣慰的情感历程。《小儿垂钓》《宿新市徐公店》《七步诗》等等这些情节性很强的古诗更适合表演,有的甚至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将之改编为剧本。在表演中,学生如观其景,如临其境。
提高学生的美育素质 篇6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实际上已构成了一座语言艺术的宝库。无论是教材中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还是语言本身都饱含着美学因素。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法中渗透美学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美的感染,形成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可以反作用于语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形成鲜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参与学习的欲望。而这正是素质教育中发挥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的首要条件。在语文教学中传播美的种子,其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巧妙地运用“图画”不失为一种方便、直接的传播美的形式。
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以介绍自然风光的文章,如《黄山奇石》《日月潭》《富饶的西沙群岛》《海底世界》《桂林山水》等。这些文章,大多通过清晰、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景观的优美、迷人。其间,除了优美的语言令人陶醉外,文章所描绘的景色更令人神往。教学这样的课文,如果能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亲眼看见真实的景物,必然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将风光片引入课堂,在满足课堂教学需要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景物的感知,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当然,仅有生动、美丽的画面是不够的,教学这类课文,教师的语言美同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的锤炼此时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日月潭》时,为配合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我安排了一段有关日月潭周围环境的录像片。同时,配以如下的解说词:“日月潭周围群山环绕、树林茂盛、山间还分布着许多亭台、寺庙等建筑。在绿树、红墙、黄瓦的映衬下,日月潭显得更加美丽。”此时,学生不但可以从画面上直接观看到日月潭景色之美,而且从教师的语言中间接感受到意境之美,使学生在加深对景物欣赏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将图画引入课堂教学,不仅仅丰富教学内容,也使学生借助画面加深了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例如,通过观看《日月潭》风光片,学生更形象地感知了“湖的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的具体形状。当薄雾中的日月潭出现在画面中时,对“隐隐约约”的意境的感受也迎刃而解了,与此同时,学生也真实体会到了独具特色的“朦胧美”,真正达到了“借图析文”的目的。
小学语文课本中还有一些教材,虽然内容简单,但所描绘的事件或景物具有独特的风格。例如,有这样的一首儿歌: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湖里像玉盘。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吓得鱼儿忙逃走,一直逃到岩石边。回过来看一看,玉盘还是圆又圆。这首儿歌不但讲述了一个极富童趣的故事,而且描绘出一个月朗、湖清、鱼游、风静的美丽、幽静的月夜。面对这样的教材,我没有满足于让学生能看拼音朗读儿歌,理解大意,而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文字转换为图像。一时间,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兴趣浓厚,都在努力将自己脑海中的意象转化为彩色的形象,真正体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于是,全体学生从开关勾勒到色彩的渲染,从环境的设计到意境的构思,真是煞费心思,真正体现了学生参与到既动脑又动手,既理解又欣赏的实践。这样,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及美感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训练,做到了对儿歌内容、意境的感受知,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并非只有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适于“凭文构画、借画析文”,许多题材的作品也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和对图画的赏析培养学生的美育,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以介绍建筑景观为内容的《参观人民大会堂》《赵州桥》《南京长江大桥》等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人民大会堂各厅的图片,感受大会堂的雄伟壮丽;通过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感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雄伟气魄;通过寻赵州桥结构特点的理解,在自己的笔下再现往日赵州桥的风姿。这样,必将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崇敬,加强对中国古往今来的劳动人民的由衷赞叹,从而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心灵。
提高学生的美育素质 篇7
1、体育舞蹈运动项目的美育功能分析
1.1、健身功能
随着体育舞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流行,其健身价值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大学生通过长期的体育舞蹈锻炼,可以对自身的人体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可以提高关节的活动机能,避免骨骼的畸形发展,增强自身的承受能力和运动能力。 同时, 在参与体育舞蹈运动时,可以增加自身的心肌收缩蛋白质数量和肌红蛋白的含量,加快血液的循环,降低各类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长期的体育舞蹈锻炼,还可以增加训练者的呼吸肌,增强呼吸系统气体交换与储存氧气的能力;促进人体各种腺体结构和功能的改进,维持人体正常血糖平衡。
1.2、娱乐功能
首先,体育舞蹈运动具有形式上的优美感,这主要体现在舞蹈和音乐两个方面,借助舞蹈的形体美和音乐的声态美,可以帮助大学生在体育舞蹈课堂上获得更多的快乐体验,和谐大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获取体育舞蹈音乐和运动带来的双重愉悦感,进而达到娱乐学生身心的目的。同时,体育舞蹈的自主性、开放性和人际关系上的补偿性,可以让学生在班级上充分展示自身的形体美,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分享集体运动的快乐。
1.3、教育功能
体育舞蹈作为学校体育的一种手段,是融体操、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运动,可以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德育素质、智力水平和情感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为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例如,在集体舞蹈项目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动作都要与集体保持一致, 这就对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进行了有效培训,建立了学生个人同他人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性发展。
1.4、心理调节功能
目前的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会面临学习、考研、就业等方面的学习压力, 也会面临来自于家庭经济收入和个人感情上的压力,所以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压抑感和不良情绪。而借助体育舞蹈活动的开展,可以舒缓学生的身心,让学生在运动中宣泄自身的不良情绪,在体育舞蹈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调节,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和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
2、体育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2.1、加强对学生的美学教育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贯穿美学教育可使学生抓住体育舞蹈美的本质,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只有学生艺术鉴赏水平及知识储备量达到一定程度时, 才能理解并把握体育舞蹈动作的表现力才能充分诠释体育舞蹈的核心价值,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在加强对学生的美学教育时,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体育舞蹈的实际美,将体育舞蹈和美学一同列入教学计划中,使其认识到体育舞蹈的形态、神态、劲力、节奏、气韵及意境等和谐统一的关系。
2.2、重视教学情景的设计与演绎
教学情景的设计与演绎, 是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单个或组合动作,通过设置不同情景,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舞蹈的积极性,获取更多心理上的愉悦感和快乐体验, 从而达到熟练掌握体育舞蹈技术、提高体育舞蹈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此法通过心理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对体育舞蹈项目的宣传及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个性突出及追求实现自我的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2.3、构建以生为本的快乐课堂
以生为本的快乐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与训练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学到体育舞蹈技能,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体育舞蹈游戏,目的是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为体育舞蹈知识技能教学提供服务,丰富体育舞蹈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对学生在体育舞蹈课堂上的情绪进行适当调节,带来多样化的心理感受和审美体验,并最终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一种审美素质。
3、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决定体育舞蹈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对于体育舞蹈教师来说,只有充分认识到体育舞蹈教育的美育价值,积极转变体育舞蹈教学的传统观念,逐步建立起系统、科学、全面的美育教育模式才能确保学生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
摘要:体育舞蹈作为一种具有时代感、节奏感和韵律感的运动项目,近年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设范围在不断扩大,但是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为主,忽略了学生运动审美能力的提升。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体育舞蹈在教育活动中的美育功能,接着就其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进了有针对的探讨。
提高学生的美育素质 篇8
关键词:数学教学,美育,融合,措施
前言
数学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 不仅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 还能够对社会的经济效益产生很大的作用, 因此, 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 一定要能够扎实的掌握相关的知识以及推论, 然而, 数学的学习严谨并且枯燥的, 所以, 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的重要, 而数学的美育教学就是一种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 如何才能够将提升学生在数学美育教学环节中的学习兴趣是本次主要的研究课题。
一、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学的作用
(一) 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家长、学生、甚至教师都会认识数学学习就是机械的解题过程, 无“美”可言, 其实不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美无处不在, 可以应用在数学学习的很多过程, 所以, 教师如果能够正确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更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 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左脑负责逻辑、语言等, 是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的中枢。右脑负责形象识别、艺术欣赏、想象、创造等, 是进行形象思维的中枢。最新脑科学研究表明, 左右脑密切配合能够有效地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审美教育可以扩展学生视野, 全面提高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过程需要逻辑思维, 也需要形象思维。它们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的数学美育教学措施
(一) 通过数学的简洁美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特性之一就是能够对繁杂的事情进行总结和归纳, 将更多条件进行整合, 最终得到一个最简洁的内容———公式, 通过的简单公式, 能够让学生的计算, 学习能力以及归纳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所带来的轻松, 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此外, 要能够帮助学生挖掘出数学中的美, 例如图形的对称美、变换美, 又或者对学生普及数学小故事, 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常识, 例如数学界的黄金分割比例———1:0.618的由来等等。在数学的教学中, 教师要能够尽可能的发现数学内容中的美, 并且让学生懂的这种美的欣赏方式, 这样, 就能够将很多的抽象数学问题更加的形象化, 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 不仅对学生的一些审美观点进行了培养, 同时也达到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
(二) 通过数学的和谐美来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数学中的公式、定理都存在一些必然的联系, 不仅反应了不同对象之间的协调性, 也反应出了些不变性, 这就是数学中的和谐美, 这种和谐美能够很好的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并增加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例如, 教师可以在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等方面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上去认识和理解这些图形, 这样不仅可以辅助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记忆, 还能够增添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数学中的图形是所有艺术美学中的基本, 通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和丑, 让学生在视觉美上升到精神美的高度上。因此,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的同时, 还要能够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 使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内在美, 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 利用数学的奇异美而增加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乐趣
数学还具有一定的奇异性, 即对原有的习惯法则进行突破, 其所带来的结果页是十分的新颖的和独特, 教师如果很好的抓住这种独特性, 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良好的运用到这种独特性, 就能够很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 积极的调动起学生对内容的学习兴趣, 激发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欲望。
(四)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次序美, 增强学习数学中的“法”
数学的学习时一个思维缜密、并且具有很好调理性的一个学科, 其知识内容的学习更像是一张完整的知识结构, 无论是从系统的认识, 还是在空间的建立中, 其知识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次序性, 使其能够感受到这种次序所带来的美, 就能够在保证其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习成绩。
教师首先要能够增加在数学教学中对不和谐内容的教学工作, 即对数学概念中的“当……、其中……”等字眼进行加强教学, 以重点讲解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对此方面的感知度, 减少错误的发生, 还要能够很好的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 不断的进行教学的接触和反思, 使学生能够更加充分的认识到数学的内涵, 进而得到升华。此外, 教师还要能够增强学生对漏题、错题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反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辨别的能力。
结束语
美育教学是将审美和道德教育仅仅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方式, 其在教学环节中能够达到其他教学方式所不能具有的意义, 在数学教学环节中进行美育的教学方式, 能够更好的塑造学生的人格, 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水平, 还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学习兴趣, 提高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阿依古丽·托汗.浅谈高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A].百川利康 (北京) 国际医学研究院.2015年教育探索与实践学术论文集[C].百川利康 (北京) 国际医学研究院, 2015:2.
[2]张碧华.感悟数学之美体验快乐成功——浅谈数学美育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1, 09:194.
促进美育教学需提高学生审美趣味 篇9
关键词:美育教学;激发兴趣;审美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43-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文献中对于美育中谈的最具体的一次。这是对美育定位准确,而且很有针对性,也为我们今后改进美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影响也必将是深远的。
首先,激发兴趣是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许多实践证明,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认识,二是兴趣。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教育学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兴趣又调节着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点上,美术课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学生没兴趣学,只是为学而学。这样,就不能牢固掌握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也不能提高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其次,激发兴趣是增强美术课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西·孛洛维契克曾说:只要有兴趣,好分数自然会来到。小学生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用语言是无法表达的,只能通过绘画,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喜爱画画。但由于很多老师讲课枯燥,学生听来索然无味,有难熬之感。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是激趣,即采用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美术课的吸引力。兴趣是引发学生内在动机的引信,是求知的前提。
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这次美术课程改革中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來。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
三、巧妙设疑,激发兴趣。
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美术课中,巧妙设置疑问,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也才能使学生形成探索的目标,从而推动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
四、教具演示,激发兴趣。
教具的运用,虽然是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但设计巧妙用得恰当,可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根据这一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艺术其实最能给孩子带来快乐,最能为孩子所接受,最需要想象力。每个生命最初的时候都是富有想象力的,随着知识的增加,想象的空间被逐渐压缩,这种知识的积累主要来自科学的教育,所以,艺术教育的存在,也是对科学教育的弥补,是对想象力的挽救,没有了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力,因为创造力的核心就是想象力。
从另一方面想,即便是来不得半点假的科学,其发展也需要想象力去成就,如果没有想象力,就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哥德巴赫猜想”,缺乏想象力的科学家,不可能成为顶级的科学家。所以我们提倡“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语[1]如果你只想到事实,你就不会想象了。艺术教育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从有限的事实中摆脱出来。这就还需要教师的努力。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当好这个角色,美育的实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是教师走进学生情感世界或心灵世界的捷径。所以,美术课的色彩、音乐课的音符、语文课的文字、历史课的回顾,都应是富有情感的,而非单纯的技巧和知识。法国美学家库申说过:“美的特点并非刺激欲望或把它点燃起来,而是使它纯洁化、高尚化。”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
社会主义美育的主要原则是:①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把革命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紧密地结合起来。②美育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美育的内容需富有生活气息,并渗透到学校全部生活中。③情绪体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使学生在感受美和享受美的过程中,焕发高尚的情感,使学生通过逻辑思维来分析作品,加深他们对生活的认识。④艺术内容与表现方法的统一。既要使学生钻研艺术内容,加深理解;又要使他们了解艺术的表现方法,掌握表现的技能、技巧。⑤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要使全体学生都学点绘画、唱歌和其他艺术,有一般的艺术修养;也要适应学生艺术才能和兴趣的不同,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美育教学不但影响着一代人的审美素养还影响着学生们的人文素养,从长远来看对我们整个民族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围绕“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来切实改进美育教学,是美育建设的根本,也是提高美育教学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审美教育书简.百度百科.2015.05.01
【提高学生的美育素质】推荐阅读:
美育与学生素质的提高07-27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09-09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08-28
提高小学生的审美素质08-19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06-03
提高学生素质06-21
学生心理素质提高06-29
提高学生素质理念论文09-20
学生道德素质需提高10-25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论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