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精选12篇)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1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建立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之上。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部分考查的正是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进行英语写作的这一技能。它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英语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 并具有一定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想象力等。
一直以来, 英语写作都是让考生头疼的一个难题, 很多考生都觉得写作复习既耗费时问和精力, 又不易见成效。在进行写作时, 他们或是语法错误频频出现, 或是无话可写, 或是使用汉语式英语, 或是不能正确使用英文格式, 等等。一篇好的英语文章, 要具备用词正确、语句通畅、文意优美、书写规范、文字清晰、结构合理等。要完成一篇合格的英语作文, 既要学生掌握规定的英语知识, 又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 还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保持思维细致、表达清晰。初中生大多还不具备上述能力, 所以, 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规范学生的写作步骤, 使其既能任意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 又能保证写作的质量和效率。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总结了以下写作步骤:
一、审题细
明确题目要求。其中包括:审人称, 时态, 体裁。
二、要点全
围绕中心列提纲, 找要点, 明确必须要表达的要点, 不漏掉任何一个要求。列出可能用到的短语, 句型, 打草稿。以2013版新目标英语八年上Unit3 Section B--3a为例。Wang Lingling and Liu Lili are best friends. Look at the chart below and compare them.
根据提示内容, 所给出的Wang Lingling and Liu Lili, 分析本篇作文为第三人称, 结合提示词汇分为长相, 爱好, 性格及学习品质。所以本篇应使用一般现在时态, 记叙文体裁。
根据要点提示:列出可以使用的短语、句型:如:介绍发型时使用has … hair;介绍爱好使用likes …;介绍性格或长相时使用be + 形容词, 进行两人个性对比时, 使用比较级句型:A +be+比较级+than+ B。
三、分段合, 首尾呼应
一般采用三段式。
第一段:开门见山, 言简意赅, 不啰嗦, 引入主题。
第二段:要点说明, 基本没有重复使用某一个词, 短语或句型等。
第三段:总结——结论升华。
四、逻辑清晰, 思路明确
合理使用表示递进的词。如:also, too, again, first等, 转折的词: but, yet, however, 总结性词语:in a word, in genera等。来体现文章的思路。
五、修改草稿, 改正错误, 制造亮点句式
1) 检查草稿中的语法;时态, 句法, 词法等。
2) 制造亮点句式就是给作文润色, 添加亮点;要学会在作文中适当使用倒装句、强调句、从句等特殊句式, 这样才能使文章富于变化, 充满生气。在语言上必须有出彩点, 尤其是开头和结尾部分, 在遣词造句上要做到准确地道, 要能够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要使用高级词汇。
如:beautiful替换成good looking , first换成to begin with ,
I think换成in my opinion.等等。
另外, 能够恰当的使用格言、谚语修饰手法, 来为文章添彩。
如教材中出现的: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Practice makes perfect.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Don’t put off what should be done today till tomorrow.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需要强调的是:要想提高文章档次, 必须会采用一些技巧。如: (1) 恰当使用合适的过渡词、插入语、连接词and及but和各种固定词组、短语等, 增加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过渡与衔接, 尽可能使文章前后连贯, 行文自然流畅。 (2) 运用熟悉的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使语言运用富于变化。避免重复使用单一的句式。 (3) 尽量用自己熟悉的英语句式表达, 避免生造或强硬直译的“中式”英语现象。 (4) 仔细检查, 力求无误。 (5) 书写规范, 卷面整洁。很少涂改。
总之, 初中生的英语基础较弱, 词汇、语法知识严重不足、写作方式方法掌握得不够、经验较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踏踏实实巩固学生英语知识, 同时结合大量的写作训练, 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2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马爱民
现在的考试,作文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大,教师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学生却视写作文为苦差事,总感觉没有东西写,无从下手,写出来的文章有的文不对题,有的空洞无物,有的语句不通,层次不清……在考试中一直拿不到高分。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1注重广泛的阅读与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鲁迅先生也提倡多读书,为此,我每教一个班,都要在班上建立一个读书角,推荐学生阅读适合的文学作品、优秀作文选以及科普读物等,让学生自己利用每天中午上课前十分钟和晚自习前十分钟阅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要求他们阅读时要把文章读懂,要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和形式来表达中心意思的,要把那些优美动人、感人的词语、语段、名言、警句摘录下来并分类整理,同时写上简要的阅读批注或感想。比如,对于文中的优美语句指导学生去鉴赏品位,并用”我发现用得好,好在……“的句式说说哪些词语句子用得好,好在哪里,并且做好摘抄笔记、自制书签等。每月要求学生交出一篇书评。日积月累,学生就能积累许多的语文材料,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同时,要求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并学会迁移,能运用到作文中去。
2注重细微的观察与体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也会写成什么样的文章。“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学会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第一要素。所以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非常重视观察,重视写作素材的真实性。因此,每个星期的作文课,我都利用一定的时间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写作,有时在校园里观察校园植物,观察竹子、树木、花草,有时在周末时间到野外写作,领略秀美的自然风光。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陶冶道德情操,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3注重多样的形式与兴趣
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有兴趣作文,这是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不仅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更要让他们喜欢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才能”言为心声“,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
为此,在作文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一句句轻轻的赞美、一段段激励性的点评、一次次作文竞赛的墙报公示、向杂志社推荐发表或在学校广播上播出等方法,都是促进他们写作成功的契机和驱动力。
因此,教师不能把学生作文说得一无是处,特别是对那些写作水平很低的学生,否则,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大大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对作文更产生了畏惧和厌烦心理,提高写作水平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4注重写作的氛围与激情
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一次,我让学生写一篇《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的文章,开始没让他们动笔写,先问一个学生:”你平时有一些想对你父母说而又不愿说或不敢说的话吗?“那学生不好意思地看了看其他同学说:”有,我想让我爸少打我。“”为什么?“”因为我只要成绩不行或做错了,哪怕是一件小事,他都能大发雷霆。“”你有说服他的理由吗?“”有……“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位学生竟然义愤填膺地说了五六分钟,结果班里其他同学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了,他们都跃跃欲试,想倾吐自己的心声,于是我趁热打铁,又叫了几名同字谈自己的经历,最后我说”也许还有其他同学也想倾吐自己的心声,可由于时间不够,那我们就把自己最想说的用笔写出来。“同学们就带着激动的神情,投入了写作。
尽管这节课只剩下二十分钟,但下课时,绝大部分同学都写完了草稿,大多数同学作文感情真挚,字字句句都是肺腑之言。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于提高作文水平效果极佳。
5注重片断的训练与观察
谚语说得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勤写片断,多记日记,以及写心得体会之类的小练笔。
茅盾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因此,我们要训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做,让学生多记日记,多写片段,从身边具体的事物入手,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触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强调观察要仔细,更要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并坚持写观察笔记,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内容可以是景物描写,也可以记述自己的心路历程,还可以是记述班里或家里发生的一件事,不一定要多深刻,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就可以,这样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3
一、注意观察,挖掘生活,积累素材。
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没有积累的习惯和写作兴趣造成的。当然,这也是由于孩子们眼中的“生活过于简单”。在他们眼中,生活无非就是“上学、回家、吃饭、写作业、睡觉”等。所以一旦布置写作文,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愁眉苦脸地说“写什么”,而老师们也常抱怨“一写作文就满脑子是空白,半天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来。”我们引导学生把这些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录下来,学生以后写作时就会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了。如在春天来临之际,为了让学生写好《春天来了》。我就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让学生去观察、体会、并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于是“温暖的春风像只温和的大手,抚摸着万物……”也从三年级学生的笔下悄然出现了。
二、借助教材,读写结合,提高兴趣。
“兴趣是读写的前提”,培养良好的读写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读写结合,达到练笔的目的,让学生学完文章后,利用缩写、扩写、续写、改写、写读后感等形式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比如:在学完《虎门销烟》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写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这样既提高了写作的兴趣,又达到了巩固课文内容的目的。再如,在学完《泉城》一课后,引导学生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收集有关的材料,写导游词。也可以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介绍同类书目,让学生去阅读,去摘抄,去体会,学生兴趣很高,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三、拓宽空间,自主拟题,加强练笔。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总是过高地看重作文内容的思想性,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有意义的好人好事自然可以引导学生去写,但实际上,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生活经验,没有那么多的生活题材可以挖掘。于是“让位子、推车子、抱孩子、捡票子、收谷子”等“五子”现象屡见不鲜,成了“千篇一律”的作文。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四、有效引导,多元评价,增强信心。
学生习作的进步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这时教师的评价标准就必须由单一走向多元,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尤其是在肯定的基础上,给予发展性评价,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从而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和习作兴趣。如果教师只是例行公事地写上“中心明确,语句通顺,意思连贯,想象丰富”等类似的苍白无力的评语,对学生而言则一点收获也没有。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一两个形象的词语,一两句鲜活的句子,一段富有情趣的描写或富有见地的阐述,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肯定。学生看到老师对他的肯定评价,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对写作充满了信心。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可以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方法,但目的只有一个——让习作成为孩子们心灵的乐园,让习作成为他们展现自我、传递信息、交流感情、驰骋想象、憧憬未来的平台。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 篇4
一.模仿是我们人类走向成熟的基本经验之一。小孩子模仿成人, 才学会了说话、走路;学生模仿老师, 才学会写字, 解题;人类模仿大自然, 才有了多种多样的创造。瓦特不是模仿蒸气冲开水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吗?仿生甚至还把模仿当作自己的金字招牌, 是人类成功的模仿, 都是从全模仿到半模仿, 再到难于看出模仿, 即所谓:“不模仿”, 也就是所谓的“创造”。提供写作例文, 最好是老师与学生同题作文。就像游泳一样, 教练亲身下水游给学生看, 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因此这种写作示例, 称为“教师下水”。叶圣陶说: “这 (指老师下水作文) 无非希望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 无论取材布局, 遣词造句, 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而且非常熟练, 具有敏感, 几乎不假思索, 自然也就左右逢源。教师“下水”经常练笔, 还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为教学科研打下基础。
二.要用心说话, 要说真话, 要诉真情。写作就是要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 要坦白, 不能隐瞒。但是在学生的作文当中, 却很少能这样。许多学生的作文内容是假的, 人是假的, 事也是假的。相应地, 感情自然不会真实。长此下去也便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动人心者, 莫于情也”, 有些文章内容写得很好, 很有文采, 但没有真实的感情流露贯穿其中, 那是很难吸引读者的。“斯读者能生情, 必先作者心有情”这就是说, 只有你吐露了真情, 文章也就有了真情, 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才能使文章产生波澜起伏, 读后让人荡气回肠, 流连忘返, 文章也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要善于观察, 善于积累。有些害怕写作文的学生常常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 原因之一就是对生活缺乏观察, 缺少对生活的体验。所谓观察, 就是要用眼睛去看, 用心去想。因此, 要做到“事事”留心, “时时”注意。“事事留心皆学问”, 一种昆虫, 一株植物或一个小动物都是写作的好材料, 好样本, 只要你平时多留心、多观察。有句话说的好,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所以首先必须热爱生活, 只有热爱生活, 才能妙笔生辉; 其次是观察生活, 只有观察生活, 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最后是要有自己的思想, 对生活中周围的点点滴滴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只要我们善于观察, 写作的源泉就会滔滔不绝。不是有这样一首诗,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要汲取生活的源泉。
除了善于观察以外, 还要善于积累。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这就是说, 积累在写作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要重视训练学生修改文章。修改文章应该从三方面来进行:首先, 从表现主题的方面来看。主题表现得如何, 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头等大事。在修改文章的时候, 应该首先看看文章的主题与材料是不是十分吻合;结构安排得是否合理;各重点部分是否都很好地突出了主题。这些方面没有问题或者修改好了, 文章在大的方面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接下来, 应该从文章的几个重点部分来看。文章的每个重点部分, 都有它相对独立的中心, 也有一个中心与材料是否吻合的问题、材料安排得是否合理的问题。除此之外, 还要看各部分是不是写得具体生动, 哪些地方应该突出一点, 哪些地方应该删去, 直到各方面都不存在问题为止。最后, 再从文章的段落、句子来看。段落和句子, 是文章内容的基本单位, 它们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 所以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进行认真的修改。这一阶段的工作, 主要是看段意是否表达得具体清晰, 是否有条有理;还要看各个句子衔接得如何, 以及有没有语法方面的错误, 等等。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都完成了, 文章的修改工作才可以说基本上结束了。这样学生会掌握思考过程的基本知识。通过修改别人的文章, 看看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效果。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5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吸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谈中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因此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首先要学好教材,奠定写作基础。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况,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能够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并且能顽强地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能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我认为,情绪是推动学生写作的巨大动力,它需要我们精心地培养。因此我在作文课中努力创设愉快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当中,使学生入境生情,与学生的兴趣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激发作文的动力。因此在我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出优秀作文进行发表。为了能写出更多优秀作文,我首先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人和事,记录新人新事,从班内到校外,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园到社会,然后进行合理的选材,写出优秀作文,再送学校广播室,这样会极大地刺激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的感到作文的份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
2.在赏识中体验成功,在评议中不断进步
有句话说的好,“欣赏出天才。”也就是说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作为老师更为重要,老师赞美学生是一种感情投入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在课堂进行讲评时,我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信心,从而不断进步。对于内容新颖,语句畅通且有个性的写作在班集体中赞赏,以启发全班学生,并从中感悟到写作的好经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那些颇有进步的习作,以及经过老师的指导帮助的学生认真修改的写作在全班赏析,效果很好。
3.坚持多读勤写
平时靠积累,用时靠发挥,多读和勤写是平时积累,阅读可以扩大人的知识,增强人是知识素养,多读书,不断积累知识,使人博学多识,阅读是分开主次,要分清哪些应该精读,哪些应该略读,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范围,体验社会生活,了解和熟悉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各种各样的生活和人生,同样为我们提供无法亲自接触到的写作实践和写作训练,这就要求我们要勤写、多练。古谚曰:“读十篇不如做一篇“。常写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坚持勤写,首先要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阶梯,长期坚持,写作能力大幅度地会提高。
4.持续激励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特别是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励学生自查进步,所以对学生在作文中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劣作中的某一“闪光点“经常用给予夸奖,加以鼓励,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从而克服惧怕作文的心理,引导他们把生活体验,写作素材和写作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促使形成技能,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6
关键词:写作 写作能力 作文
一、效法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采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关于写作形式与写作技巧的深刻启示。例如,巧合与悬念,往往是某些生活事件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固有形式或“手法”;对比与映衬,常常是构成大自然优美景观及“艺术”美感的重要因素和“手段”;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人生和自然的规律中寓含着曲折美、变化美、节奏美;“蝉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常见的景象中包含着动与静相反相成的艺术辨证法则……因此,我们学习写作技巧,必须首先向生活学习。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深入体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寫作技巧真正得到提高。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是文章写作的源泉。文章的内容及其表达,和作者的生活知识储备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阅历浅,知识贫乏,很难写出好文章。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广博的知识,不仅给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写作信息,而且可以激发作者的写作欲望,充分调动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文章写得更充实,更准确,更生动,更优美。我们要积极地投身生活,在生活的感知中积累经验,拓展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自己的头脑,为灵感的触发和文思的活跃提供更多的水源或燃料。
二、阅读、借鉴 即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以及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凡优秀的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程度都较高,其写作技巧往往是娴熟而又富于创造性。多读优秀的文章,在注意思想内容的同时,注意其写作技巧,看作者是运用哪些来表现思想内容,实现写作意图的,并且分析这些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其所取得的写作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实际(写作者自身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的实际与题材和表现对象的实际)进一步思考,看哪些手法可以“拿来”,经过改造为我所用。这样,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自己的写作技巧,自然会有所提高。
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维,活跃文思。陆机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他认为观察事物可激发文思,研读古籍也可以丰富文思。有些人写文章如行云流水,笔到之处,文意丰富,言辞自然,这和他读书多有极大关系。其次,阅读还可以吸取和丰富写作材料。从根本上说,写作中的材料都是取自社会生活,但一个人的阅历有限,不可能对宇宙间过去和现在的所有事物都去直接观察和感受。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不可能亲自去接触、认知的生活和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第三,阅读又是掌握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别人的好文章读得多了,耳濡目染,便会懂得文章作法。鲁迅先生也特别提倡这一点。他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他称这为“实物教授法”。熟读名篇佳作,往往会从写法上加以效仿。读多了,效仿的次数多了,慢慢主会变成自己的方法,并能有所改进和创造。 三、经常练笔 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靠自己的实践。凡是有成就的作者在谈写作经验时,没有一个不强调“做”字。清人唐彪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已功夫,其曾益相去远也。人之不乐多做者,大抵因艰难费力之故;不知艰难费力者,由于手笔不熟也。若荒蔬之后作文艰难,每日即一篇半篇无不可;渐演至熟,自然易矣。”他在另一段话里又说:“谚云,’读十篇不如作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做。’”这些话讲得都是极为中肯的。 练习写作,要端正态度,防止和克服一些不正确的思想。首先要有信心。初学写作,可能写不好,如同小孩子学走路,开始时总是要摔跤的,但走着走着,也就学会了。写作也是一样,开始写不好是正常的,关键是不要因此失掉信心。只要持之以恒,慢慢就会上路。一些写作上很有成就的文章家、作家,他们的文化程度原来并不高,开始时也写不好。但他们不怕失败,不怕别人讥笑,能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摸索,终而取得成功。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7
学生作文不高分, 原因有很多, 其一是审错题, 对作文要求理解错误, 导致偏题、脱题, 到最后好不容易完成了, 却只能得到较低的不尽如人意的分数。其二是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差, 常常在作文里表现出题材单一, 素材单薄, 人物呆板, 景物静止, 语言直白, 缺乏新意等不足。即使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了作文, 文章也缺少亮点, 总是千篇一律。产生这种现象, 主要是由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够透彻。其三是学生根本不愿意写, 甚至是不会写, 拿作文一点办法也没有, 因此在考试时东拼西凑, 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 达到相应的作文要求。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 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应对中考上, 教师常常为了应对考试, 注重作文训练的短期效应, 而忽视了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的客观过程。在指导作文时, 教师往往只注重表达和技巧的训练, 让学生牢记各种表达方式, 忽视了学生对客观事物、广阔社会的观察、思维和理解训练, 忽视了学生写作潜力的挖掘和开发。这样, 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 便无从下手, 记得再多的技巧也用不上。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首先从教师出发, 教师必须改变之前光是让学生背记语言运用的表达技巧之类的教法, 应明确作文教学目标, 在初中三年作文训练中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重点。作文训练不能急于求成, 要制定短期目标, 在每一个阶段确定训练内容, 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其次对于学生而言, 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急于求成, 在平时要多积累素材, 细致深入地观察、了解、拓展、延伸。学生对人、事、物的观察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 缺少对各种事物之间联系的归纳和概括, 感性知识强于理性思考;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基础知识、名言警句、精美短语的积累也不够;课外阅读少, 缺乏写作的材料;习作方法单一, 对各种表达方法的运用缺乏整体把握, 即使心里有很多想说的话, 能理出思路, 但受限于表达, 也不能清楚、有序、完整地表达出来。这样的作文, 总给人零乱的感觉, 语言枯燥, 内容单调而毫无生趣。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有针对性地训练和解决。
很多学生抱怨写作文的时候无话可说, 那么怎样积累素材呢?其实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处处有文章, 只要耐心、细心, 就会收获不菲。之前我看到过关于积累素材的一篇报道, 说的是有一个女孩子在如厕的时候随手拿上一张报纸, 便细细地看起来。报纸中有一则关于一个自强的男子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故事, 女孩看后觉得很受鼓舞, 便将这个励志的故事记下来, 以便激励自己。没想到那年高考作文, 刚好就考到了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题目, 女孩便稍加工将这则激励她的素材用上。那年她的高考成绩很好, 特别是语文成绩。她说这都归功于平时用心地积累知识, 积累素材。所以说, 语文无处不在, 只要学生用心, 就会在生活中学到知识。此外, 学生还应该加大自己的阅读量, 平时积累各种好词好句, 让自己行文更加流畅, 更加有文采。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还要特别注意教给学生审题的技巧, 仔细反复去研读题目, 弄懂题目的意图, 再用凝练的语言提炼标题, 组织行文, 最后精辟地收尾。当然, 要真正地做到这几点并不容易, 教师需要在平时加大训练的力度, 旨在以质取胜, 而不是盲目增多训练次数。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探索 篇8
一、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让学生涉猎一些精彩而有意义的故事、趣闻、先进人物的事迹、古今佳话和名言警句等, 并要求学生写摘要或做剪报, 把需要保存的资料分门别类地积累起来, 以便写作时随时查阅。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时, 要指导学生仔细地品读那些优秀的文章, 潜心揣摩, 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合理地安排材料、布局谋篇的, 鼓励学生将文章中好的章节、句段熟记于心, 以备不时之需。同时, 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勤动手, 多写读书笔记。学生读书读得越多, 积累的知识就会越丰厚, 眼界就会更开阔, 语言就会更丰富, 在写作时就会更加如鱼得水。
二、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其实, 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 最主要的是写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知道, 积累写作素材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更多的是靠生活中的积累。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提出了这样的写作要求:“留心周围的事物, 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因此,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要注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包括校园内甘为人梯、呕心沥血的教师, 许许多多勤奋好学、勇于攀登、聪明活泼的学生;校园外各行各业、不辞辛劳、乐于奉献的叔叔阿姨, 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事件, 以及日月山川、花草树木和飞禽走兽等, 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时的素材。
三、加强仿写练习, 掌握写作技巧
“从来不借鉴范例, 不玩味名篇而能下笔琳琅的天才, 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这句话道出了仿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所谓仿写, 绝不是对文章的生搬硬套, 而是通过对文章的阅读, 从作者的构思与写作技巧上得到启示, 充分发挥文章的示范作用,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仿写, 其实就是把一些典型的课文构段、构篇的方法, 准确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用我手写我心, 用我手写我事的过程。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 教师应加强学生的仿写训练, 让学生学习优秀文章的写作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四、开展实践活动, 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求知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 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 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主动需要。所以,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 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写作训练时, 培养学生先说后写的能力, 先让学生构思, 鼓励学生把要写的内容说出来, 说好了以后再将其写成作文。为此, 笔者在班级开展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活动,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 让学生说说写写, 写写说说,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能力, 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做到中心明确, 条理清楚。
五、坚持写好讲评, 树立写作信心
一堂好的作文讲评课可以使学生受到极大的启发, 甚至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通过构思和修改完成一篇作文, 一定渴望得到好的评价。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多写多练, 而不愿意花时间去欣赏学生的劳动成果, 必将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找出学生作文的优点, 尽量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文, 增强每一位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使学生感到写好作文并不是难如登天的一件事, 只要努力就能写好。为了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教师可以在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 让全班同学共评得失, 对于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 教师还可以将其推荐到校报或一些期刊发表。这样, 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写作的成就感, 而且也能增强学生积极写作的信心, 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9
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听说需先行
科学研究表明, 三岁以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在此年龄阶段, 教育千方百计为儿童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环境和语言刺激, 以培养其语感, 激发其表达的强烈欲望。同时, 教育者也要耐下性子, 认真听他们不太熟练、连贯、表义清楚的口语表达, 实时交流, 适时鼓励, 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养成积极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
叶圣陶说过:“作文源于生活。”观察是人们摄取客观事物的第一扇窗口, 观察与写作的关系很密切, 它可以获取第一手材料, 是人们获得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指导学生多观察, 体味生活, 激发学生情感, 使写作成为有源之水。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就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物入手, 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触摸, 并坚持写观察笔记。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提及自己年少时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特定情景中留下的深刻印象。这样, 学生才能真切感受到观察的趣味和重要, 才懂得只有心到, 方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在观察中要求学生首先要做到从“小”察起, 全面细致。一说观察, 有人就只想到那精彩的场面、感人的事例, 似乎只有这些才值得观察。其实不然, 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风云变化、鸟叫蝉鸣, 都是观察的对象。父母兄弟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老师同学的音容笑貌、兴趣爱好等都是观察的内容。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不能“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总之, 要从“小”察起, 这样, 会觉得生活中有永远观察不完的内容, 会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 提高观察能力。当然, 观察还要做到全面细致, 即对事物的全貌、事物的全过程、事物构成部分, 以及事物彼此之间的关系, 从头至尾、由此及彼地进行观察 (如对于人, 可以从外貌、行动、语言等方面去观察) 。从不同的侧面、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 并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发现其内部, 把握住事物的个体特征 (如对于景物, 可以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的感觉器官去观察) 。
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以读促写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 “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 以至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理科书”, 平时很少课外阅读, 缺乏写作材料, 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有物可写, 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 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 书读得多, 知识才厚实, 才能博古通今, 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 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 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 没有读的“耕耘”, 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 融会贯通, 积累材料, 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 学会迁移, 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 吾意所欲言, 无不随意所欲, 内容应笔而生, 如泉之涌, 滔滔不竭。
四、提倡模仿, 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 有法可循, 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 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 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 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 往往古有是作, 而后人则仿而为之, 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
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 成为一代风范, 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廋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 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 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 但不能一味地模仿, 开始求“与古人合”, 其后必须“与古人离”, 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 培养好文风。
五、多写片段, 多记日记
一般地说, 学生课外时间有限, 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 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 多记日记。如能坚持下来, 将会让你的写作有丰富的素材。抓住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情或感受来写, 把过程写清楚, 情节写具体, 就不会成流水账了。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 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刚开始写日记时, 总觉得没东西可写。因此, 有时像流水账一样写上一大串, 有时寥寥几笔了事。在父母的帮助下, 我们就渐渐学会了如何做生活的有心人, 去发现和挖掘生活的素材。哪怕是不起眼的小事, 都会引发一连串的思考, 悟出小事背后所蕴含的道理。
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 平时多记日记, 多写片段, 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 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 在平时作文教学中, 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 大至对时政国事的述评, 小至遣词造句, 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 笔头熟了, 素材也丰富了, 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 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总之, “文如其人”, 作文如做人, 作文要拒绝平庸, 落笔不凡, 自然要求做人要上进, 要踏实实在。“处处留心皆学问”, 要善于发现, 勤于思考, 痴于读书, 乐于动笔, 文以载道, 见解独到, 自会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写作能力自会不断提高。
摘要: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具体表现, 作文要拒绝平庸, 落笔不凡, 自然要求做人要上进, 要踏实实在。要善于发现, 勤于思考, 痴于读书, 乐于动笔, 文以载道, 见解独到, 自会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写作能力自会不断提高。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10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要写出成功的文章绝非易事。那么,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 本人就教学实践, 谈几点认识, 与语文界同仁探讨。
一、观察生活, 抒写真情
“创作来源于生活”,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可是不少学生总觉得没材料可写, 要不就是脱离实际, 随意编造, 用废话凑数, 结果文章内容虚假, 没有真情实感。作文贵在情真, 只有感情真挚, 才能出现心灵与心灵的碰撞, 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捕捉精彩的瞬间、动人的镜头、感人的场面, 写真人真事, 抒真情实感。相信这些真情同样会感染读者、打动读者。如朱自清的《背影》, 作者只选取了父亲爬月台、过铁道为自己买橘子的普通而又典型的事例, 真实地再现了伟大的父爱这一人间真情。正因为如此, 这篇散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让人潸然泪下。这就说明, 作文的许多新颖材料都蕴藏在日常生活中, 等待我们去挖掘。只有我们认真地观察、思考, 才会发现身边每天都有许许多多可供写作的好材料。否则, 脱离了生活, 写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积累素材, 善于运用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意思是说书读得多, 知识才厚实, 才能博古通今, 写起文章来也才能左右逢源, 如有神助。有些学生平时课外阅读少, 知识面窄, 写起作文来, 语言贫乏, 言之无物, 往往词不达意, 语意不明。“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平时大量阅读课外书籍,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才能积累丰富的素材, 成为自己的“源头之水”。要知道, 语言在写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再好的立意和构思都需要恰当、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呈现给读者。如果语言干涩、呆板, 就会影响主题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相反, 把积累的素材恰当地运用到作文中去, 如一些名言、警句、诗句、谚语或用语的技巧等, 这样的文章就会语言美、品位高。
三、经常练笔, 多写日记
在作文教学中发现, 学生开始写作时感到很为难, 不知如何下手。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要求学生至少每天练笔一次, 大至国家大事, 小至遣词造句。俗话说“三天不念口生, 三天不练手生”,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如此。平时多练笔, 多写日记, 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 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茅盾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 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学生经常练笔, 笔头熟了, 写起作文来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关注社会, 贴近时代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时而作”。大凡好的文学作品总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歌颂时代新风, 揭露社会丑恶。所以, 教师应引导学生敏锐地从现实生活中撷取时代的“浪花”, 高扬时代主旋律, 为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我曾在2004年暑假开学的第一节作文课, 给学生留下作文题目《当国旗升起的时候……》, 有个叫李振华的学生, 巧妙地选取雅典奥运期间的人和事, 热情歌颂了我国奥运健儿奋勇拼搏, 勇夺金牌, 为国增光的精神。写了飞人刘翔, 写了圆了二十年金牌梦的女排……小作者跟着奥运健儿随着国旗的冉冉升起一起激动, 一块流泪, 通篇都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激情。这样的学生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让人折服, 这样的文章怎能不让人爱不释手呢?所以, 在我的推荐下, 荣获了省级作文刊物举办的“世纪杯”作文大赛二等奖。
五、教师写作, 带动学生
要学生写, 教师首先要写, 做“写”的榜样,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创作的故事来教育学生, 不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 因为学生总觉得那些名人距离自己太遥远, 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所以教师也应多写,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的熏陶, 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变被动为主动。本人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年, 工作之余常写文章, 而且读给学生听, 学生就会觉得写作原来不那么高不可攀, 因为身边的人就行, 再也不会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 而是跃跃欲试, 想一显身手。
六、多些肯定, 少些否定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鼓励, 所以几乎所有学生拿到作文本后, 首先翻看的是教师的评语。如果学生的作文能力不太好, 每次看到的都是批评的话语和不高的等级, 学生会不会开始厌恶作文而变得心灰意冷呢?答案是肯定的。因此,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 用委婉的语言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千万不能把学生的作文批得一无是处, 否则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打击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是得不偿失的。
七、择优发表, 鼓励创作
尝到成功的喜悦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之一。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而且择优推荐发表。哪个学生不希望自己成功呢?当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他会觉得作文是那么有滋有味。本人推荐的作文已有多篇在省级刊物举办的作文竞赛中获奖, 获奖的学生在喜悦中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未获奖的学生向获奖的学生看齐, 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气氛, 大大推动了作文教学进程。
总之,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 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究、总结。
摘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选取感人的素材, 多阅读课外书籍, 贴近时代, 经常练写, 教师也要起到榜样的作用, 给予学生鼓励,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篇11
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对写作感兴趣了,他们就乐于学习。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笔者对刚刚开始学写作的学生,先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不管他们表达的好还是不好,笔者都对他们的能力给予肯定,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表扬;对于表达的不太理想的学生,笔者会用委婉的语言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让他们懂得该怎么表达才算把事情说清楚,然后再让他们用文字的形式把说的内容有序地写下来,批改时尽量给他们高分,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信,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目的。
其次,让他们学会模仿写。当他们有了写作的兴趣之后,渐渐地培养他们把作文写好,仿写也是教学生写作的重要方法之一。要做到紧扣话题,语体和谐,结构一致,辞格相同。最关键的是把握語境,做到“形神皆像”。
第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随着年级的增高,作文字数的不断增多,要想写好作文除了要有兴趣,会模仿写之外,还要有广阔的视野。广阔的视野要求学生多看书多摘录才能多积累写作素材。要想写好作文,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不可缺少的,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当他们真正从书中汲取营养的时候,自然就有了快乐感,也就自然而然体现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有了阅读和摘录的好习惯,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留心观察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好方法,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教学中笔者会教小学生热爱生活,只有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才能积累作文素材。在生活中处处有作文素材,只要你留心观察才能有所发现,观察并不是单纯的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鼻子闻、用口问、用手摸、用舌头尝,才能观察得细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身边的人、事、景、物要处处留心。只有热爱生活,并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作文时才有话可写,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随着人的不断长大、观察能力不断增强而逐渐提高。
第五,教会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方法。作文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做到“三分文,七分改”,写得称心,改得如意,使文章增色。通过自改作文,学生学会了修改,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这样就能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自求得之”。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教会学生自改作文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第六,讲评作文。讲评作文时要讲评学生作文的文体,评文辞,评写得是否通顺,然后选几篇好的和几篇不太理想的作文出来读一读,让学生评出每篇作文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并说说好的好在哪里,对不足之处说说自己的想法和你认为应该如何修改。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互相启发,达到取长补短,以优带差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评改的过程中,教师随时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使他们逐步熟悉评改要领,提高修改质量。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互评互改作文,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精神。这与“学生写,教师批”的传统方法相比,在同样的时间内,加大了训练密度,增多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而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作文评改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篇12
一、激发写作欲望
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让学生爱上作文课,爱写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是关键。第一,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学业水平的不同给出不同的题目进行写作训练。题目的选择由易到难,“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语文课程标准》)这样切合实际,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写出自己的水平,认同自己,产生自信心。第二,激励与表扬,人最大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欣赏,不论成人抑或是孩子,所以,在作文写作的指导与讲评中,如果教师多鼓励、多欣赏学生的优点,无疑更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每次作文的讲评,学生最渴望老师能夸奖自己的文章,作文本一拿到手总先看的是老师的评语和分数,因为他们都期待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那么教师可以在评语上下些功夫,多写赏识性、肯定性、富有激励性和人文关怀的评语,尽量发现其文的亮点、闪光点,而不要用训斥或生硬的语言,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等问题也要及时引导。自信心有了,就会越写越主动,有了写作的欲望,才能将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真切地表达出来,才能进行创造性的表述。
二、寻找源头活水
第一,多读书。阅读是积累的基础,积累的东西愈多,写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课外知识丰富多彩,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学校图书积累材料。但农村的学生可阅读的书籍毕竟有限,加之交通不便,无法看到报刊杂志,而课本无疑是最亲近最廉价的资料了。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实际,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选材方法,积累写作素材。并且通过阅读,学生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
第二,观察。新课标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文学作品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我们所写的文章内容也是来源于生活的。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流,文章犹如溪水,泉流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教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留心身边的人、事、物、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写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这些都说明观察是积累材料的捷径。
第三,勤写日记。写日记是一种练笔的好方法,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扉,自由表达,书写真情,将日记作为日后写作的题材。但很多学生写上几天就不写了,也有为应付老师检查,一次写几篇的。所以教师要勤检查,多鼓励,让学生乐写,认真写。
三、培养写作技能技巧
在平常的作文写作与讲评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循序渐进,精讲精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包括审题的能力,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语言运用的能力,构思立意的能力。另外,《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当然,这些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还要融入平常的语文教学之中。
四、修改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11-30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08-14
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06-15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08-13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12-02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06-07
提高学生感悟的能力09-27
提高学生写作业的兴趣08-17
提高小学生的写字能力07-04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