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写作业的兴趣

2024-08-17

提高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共8篇)

提高学生写作业的兴趣 篇1

每当我看到学生背着重重的书包, 面对着种种作业抓耳挠腮的时候, 心里总是多了几分矛盾, 究竟怎样才能改进我们的作业呢?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写作业、写出有质量的作业呢?

一、课前的扩展性作业不可少

每每学习新课时, 教师们总是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可是总是有偷懒的孩子, 课堂效果总不能如愿以偿。因此, 本学期通过不定期检查、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书面预习每一课。开始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情况, 例如组词, 能力较强的学生就组两到三个词, 能力较弱的学生开始只能组一个, 教师则进行鼓励, 让他们和字典交朋友, 不会的或者拿不准的字就查字典, 寻找正确答案。久而久之, 学生们对生字词的掌握, 距离已经渐渐拉近。对于新课中的泡泡, 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用铅笔在旁边, 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不写。课堂上, 教师点拨, 学生谈谈体会, 再把答案逐渐完善, 使其步调统一, 整个班级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另外, 课前的收集资料也很重要, 例如:三年级语文第二组课文中涉及许多名人, 应当给学生课前充分的预习时间收集这些名人的资料, 从列宁、李四光、宋庆龄身上我们能学习到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学生们通过搜集、整理、编排、出手抄报等形式, 了解到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 为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开学不到两个月, 学生们的进步很大, 学会了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这不仅仅是预习课文, 而是一种荣誉。他们对待新课十分乐于接受, 从字词入手, 有的在课文中还找到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等。例如, 在学习鼓励、鼓舞、两个词时, 本身就是一组近义词, 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 知道什么时候用上哪一个词, 还能用这些词写句子。在教师教授新课时, 常常看到许多同学脸上露出了笑容。此时, 我真正感觉到自己不是领导者, 而是引导者, 我正在和我的“伙伴们”一起学习, 一起探讨。

二、作业时机的把握也很重要

注意抓住作业的练习时间。例如, 一直以来语文基础训练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个难关, 学生写的时候容易错, 教师批改的时候总烦恼。那么, 在学习新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基础训练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渗透进去讲解。例如, 在学习《听听, 秋的声音》一课时, 以诗歌的形式写出了美丽的秋天, 描述秋天的动物、植物不同的“姿态”, 学生们读起来朗朗上口。抓住这一时机, 让学生也来仿照这种形式, 接着写几句话。真没想到学生们的小脑袋里还真是丰富, 有的写出了可爱的小知了:“知了, 知了, 是秋天告别的话音。”有的写出了美丽的枫叶:“飘呀, 飘呀, 在秋风中舞蹈。”同学们读着自己的作品, 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教室里飘着浓浓的秋意。

三、课后延伸性作业不可忽视

学习课文之后, 并不意味着学习就结束了。例如, 学习《小摄影师》一课, 课后的小练笔“当小摄影师再次回来了”是重点, 对于三年级学生的写作应当认真对待, 先让学生展开讨论, 说说自己的想法, 再动笔写一写。读一读他们的想法, 不必统一, 让他们大胆写, 大胆说。

四、积累从点滴开始

新课程目标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各类成语、谚语、诗句、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及精彩句段等。摘抄本的运用可以灵活化、机动化, 三年级起步状态, 学生可以从好词、好句、课内课外入手, 每单元有重点的进行摘抄。例如, 第二单元写人的习作, 我就让学生抄写有关人物外貌的句子, 切记不需要统一, 写完之后在上作文课的时候个别读给大家听, 这样每个人都能获得新的作文素材, 对本人的写作也很有时效性。不定期地交换学习其他同学的摘抄也是我班的特色, 这类作业可以充实学生的语言素材, 加厚文化底蕴,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学生从别人身上可以汲取更多的知识。

五、开放性的家庭作业

千万别让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 对于布置作业我也想了很多办法, 既要完成教学任务, 又要在考试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基础作业外, 我把作业扩展分为两种:小组合作型作业、实践体验型作业。

1. 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让学生带动学生一起来完成作业。

例如, 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中, 有一个词是“帝国主义列强”, 很多学生根本不理解其意思, 通过小组学习, 很快找到了答案, 学生通过词典、网络搜集查询词语的意思, 我甚至惊奇地发现有一组学生竟然有两名男生演绎出当时“帝国主义列强”的嘴脸。课堂上我就让他们这一小组表演了一番, 另一个女生进行词语讲解。同学们恍然大悟, 对于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 这一小组同学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好评。我也不禁感叹, 其实学生的潜能有很多, 我们不要扼杀这些还未发现的优点, 就让他们尽情地施展吧。

2. 那么什么是实践体验型作业呢?

前不久禹会区退休干部刘爷爷来给学生们讲课, 内容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学生们小小年纪听得却很认真, 纷纷拿出笔和纸进行记录, 并写出了听后感, 我还选择几篇在班级诵读, 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一种体验, 教师要及时加以指导, 抓住时间让学生进行练笔,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此外, 还有学校的活动, 例如“校园冬季长跑、小记者119体验”等。

让学生真正愿意去写作业, 写出有质量的作业, 相信是教师们的毕生追求, 我也将会不断完善自我, 让语文作业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 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为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提高学生写作业的兴趣 篇2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甚至往往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可见,写作能力是多么的重要。然而,有很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痛,苦于没内容可写,不知道该怎么写。现在小学作文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学生怕写作文,学生在作文中经常说空话、假话、大话,而不说实话、真话、心里话,以致学生作文内容虚假,言之无物,言之无情。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小学作文过程中重视模仿范文,甚至抄袭同步作文,不重视体验创作,学生经常虚构事实;只重视作文数量,而不重视文章质量。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根据自己二十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觉得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写作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写作初始阶段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们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而要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首先要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知道,写作就是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下来,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能写好。不断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使这种浓浓的兴趣得以天长日久地保持。从小学生学会写字那天起,就鼓励他们写话。对一个好的词语、一句通顺的话都给予表扬、夸奖。这样必定会使他们越写越爱写,越写越想写,越写越丰富。如果他们不断得到肯定,就会不断增强自信,不断地期待下一次的成功。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当学生把作文看作一种需要,他们就不会觉得作文是难事了。自然而然,就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充满自信。

其次,要少写命题作文。对八九岁的孩子来说,刚刚学习写作文,就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怎样好,怎样不好……无异于给学生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使学生感到可怕,困难重重,并渐渐丧失对写作的信心和兴趣。相反,如果减少了对作文的要求,让他们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一定会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注重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要写出好作文,必须注重日常生活和语言的积累。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是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就会产生写作的冲动。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作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菜……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著名作家孙梨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有意识地组织各类活动,使学生能积累较典型的材料。比如庆“六一”游艺会,迎“元旦”亲子登山,庆“国庆”知识竞赛等。利用中队活动召开“谈天说地”、“畅想未来”、“中国伟人介绍”、“著名风景区导游”等。平时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参观、采访等。只要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充实的内心感受,怎愁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言?此外,广泛阅读也是积累的重要途径。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在读的过程中收集妙词佳句。有了丰富的感知和积累,在写作中就不愁无话可写了。

三、追求个性,轻松愉快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老师可让学生放开思路,自由行文。想说什么就写 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大胆放手,不要怕不上规矩。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让学生真切地反映自己的见闻,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

同时,要追求个性化,还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比如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就要多鼓励学生通过图画内容展开想象。这种想象也能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才华。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既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又让他们写起来感到轻松愉快,写作也就成了一件乐事。

四、创设情景,注重写作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特别强调写作教学要重实践,重过程,要把注意力放在写作的实践上,主张多写,多改,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在写作前,教师要意识地给学生创设写作情景,让学生参与活动。

五、分享习作,体验成功乐趣

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而这一点往往被忽略。《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的学段都分别提出这样的要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等。因此,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师应及时组织交流,在同学们的互动中感受和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教师就应多创造一些学生作品展示的机会,比如周记交流、学习园地展示、黑板报刊登、班级小报发表、向各级刊物推荐等。对于优秀的习作,教师要及时在班上讲评、表扬,给以充分肯定,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提高学生写作业的兴趣 篇3

一、强化写作意识,培养阅读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努力将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深植于学生的意识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能力是个人因素的重要体现,是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使学生的写作意识不断增强。但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让学生多阅读。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本里众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它们中的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学生也很熟悉,要让学生多读课本,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同时要求学生从课本中多做摘记,甚至养成背名句名篇的习惯,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正所谓水到渠成。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古今中外名家名篇,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感受写作乐趣,激发写作兴趣

中学时代是一个有许多美好的愿望、浪漫的遐想、有独立意识,对外部事物有怀疑和批判精神的时代。他们逐渐认识到“一个人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教师可以通过必要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们放开手脚,自由写作,进而使他们认识到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心”,让他们体会到写作是心灵的写真,从而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要激发写作热情,必须使学生在写作中持续地感受到成功喜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的最大难题莫过于自身素材的匮乏,所以说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保证写作激情的前提。于是,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广开渠道,涉猎多方面的知识,多读、多听、多看、多说,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

三、深入社会实践,激活灵感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借助闭路电视、多媒体教学定期向学生播放优秀影视作品。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罗马假日》等,借助影视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增加学生的人生体验。我们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资料,组织学生讨论评说,写出观后感影评。利用学生的兴趣提高其作文水平。

四、积极开展作文活动,保持旺盛的写作兴趣

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得到长时间的保持呢?首先举办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是激发和保持他们兴趣的有效补充。可以开展欣赏学生优秀作品的朗读比赛可以开展评比班级小作家的竞赛活动,还可以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围绕一个主题,办一份手抄报,在教室里展出。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学习语文的氛围。其次,积极鼓励,巧用评语,遍洒甘露,滋润激情。只要我们用“放大镜”来寻找孩子们作文中的优点,他们的作文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语文教学进入了更广阔更活跃的天地。作文教学也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迈入创新时代,发生巨大的变化。让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让他们“飞舞着兴趣的翅膀”在作文的天空自由翱翔,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篇4

提起作文, 学生恐怕多半是“愁”、“怕”、“厌”的感觉, 一直以来, 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却收效甚微。有的学生在教师不厌其烦的训练下, 甚至对写作产生了厌烦情绪, 一说作文就头痛, 哪里还能写出好的作文。

关于如何写好一篇作文, 我们会教育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 要增加阅读积累, 要收集好词佳句……但是却忽略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有了兴趣, 学生才会有求知欲, 才能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才会主动去观察, 去阅读, 去积累。学习如此, 作文亦如此。所以, 要想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 应该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那么,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不吝赞美

(一) 肯定学生作文中的精妙词句

心理学告诉我们: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 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肯定。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不宜过多、过高。面对学生也许还很幼稚的作文, 教师要尽量发现其闪光点, 以正面肯定、鼓励为主, 不求全责备, 不扼杀学生创造的火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学生作文中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 都应找出来, 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即使学生作文中有一点进步, 包括字体的端正、字词的使用等, 都可以予以肯定和表扬, 从而让学生得到一种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事实是, 学生只要用心去写了, 在一篇作文中, 总会有那么一些字词使用得比较恰当, 总会有那么几个句子写得比较精彩。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在相应的地方作重点批注, 并在作文讲评课上予以赏析、肯定和褒扬, 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 肯定学生作文中的巧妙构思

学生思维活跃, 视角独特, 作文时经常会有巧妙构思出现。虽然有的作文整体水平不高, 甚至可能写偏了题, 但在作文构思上只要有新意, 都可以给予肯定。好的构思能给作文增色不少。所谓构思是指在动笔写作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它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具体来是说文章构思就是对映在头脑中的材料作进一步的扩充、延伸、分解、组装, 使之有序化最优化。如有学生在写《我的老师》时, 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把自己的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相对照, 写出了自己喜欢的老师和不喜欢的老师各自具有的特点。这既是一篇作文, 也是对老师的一个提醒, 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在学生心中, 怎样的老师才是他们喜欢的老师。另外一个学生则写了一个很老套的故事:假期自己在路上捡到了一个皮包, 包里有现钞和各类银行卡和身份证, 最后交给到了派出所。如果文章只写下这个过程, 无非就是记叙了一件好人好事而已。但这个学生却写了家人对是否交皮包给派出所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是捡到东西要交给派出所, 一种是自己要了, 反正交上去也是白交了!这样两种思想斗争的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我在讲评时特意突出了这两个同学文章巧妙构思的好处, 强调一篇作文是否成功, 构思是否巧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二、不吝劳作

(一) 摘抄学生习作中的精美语句

由于时间关系, 教师不可能在讲评课上对每一位学生的作文中的精美词句都一一赏析, 但又不能对这些好的句子或段落置之不理, 因为那样就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这样就适得其反了。因此,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一旦发现了用得好的字词、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就可以采取摘抄学生作文中精美语句的方法, 采用一些切实可行的方式让所有的同学都知道这些美词妙句的作者,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比如:教师把所有作文中的精美语句抄写在黑板报上, 每句话的后面注明班级、姓名, 这样就可以让全班同学都看到。也可以作为好词佳句的课外积累, 让学生把这些语句抄写在专门的摘抄本上。看到自己的词句被同学抄录, 学生心里一定美滋滋的, 觉得特别骄傲和自豪, 从而激发起他们写作的激情。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还可以把这些精美的语句打印出来, 在全年级进行交流, 提高学生知名度的同时, 也就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 编辑优秀作文集或者张贴优秀作文

学生中好的作文对全班同学的示范作用甚至可能超过书店出售的优秀作文, 因为作者就在自己身边, 就是朝夕相处的同学。他们有着共同的学习体验和相似的生活经历, 作文内容就更能引起同学的共鸣。

如果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作文的话, 我们就不难发现班上也有不少优秀作文, 这些作文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 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水平, 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我们可以在每次作文后, 把写得好的文章挑选出几篇, 经过教师修改后, 让学生工整地誊写在作文纸上, 然后编上目录, 注明作者的班级、姓名, 并装订成册, 作为优秀作文书在学生中传阅。每次作文就一小册, 一个学期下来, 就可以订成一大本。这些优秀作文不仅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过程, 同时也为教学积累了资料。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们可以在放假前把一学期来同学们入选作文的篇数统计出来, 对进步最快或入选作文最多的同学进行表彰奖励。同时, 利用学校召开家长会的机会, 在教室墙上办“优秀作文展”, 向家长展示学生的写作成果, 让家长也能从中体验到孩子成功的喜悦。这样一来,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自然就调动起来了, 写作水平也就会有较大幅度提高,

不过, 为了强化学生阅读的效果, 教师应要求学生传阅作文后写读后感、写心得体会, 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文册和作品展的作用。实践证明, 同学们利用互相学习的机会, 能更有效地启迪思维、开阔思路、对提高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三、舍得放手

对于学生的习作, 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全批全改, 这样才能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写作情况, 我们自己心里也觉得更踏实, 更放心。但是, 对于我们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 认认真真写下的评语, 学生真正能去反思并从中有所获的并不太多。所以, 我们要学会在作文批改中“放手”, 那就是让学生相互批改习作。

从心理学的角度不难想象, 学生批改别人的作文, 会比老师更认真、更仔细, 而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评语的关注程度也会远远超过对老师的评语的关注度。学生互相批改作文, 不仅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而且在不断批改的过程中, 学生也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 自然也会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为了给同学留下好印象, 学生就会更加努力把作文写好了。

当然, 在学生互相批改作文之前, 我们要充分指导他们批改方法, 明确批改要求。开头一两次批改我们也要进行复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相互批改作文的质量。

此外,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还应该选取切合他们实际的话题, 题目最好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或者是他们身边经常接触的人和事, 这样他们作文的素材才多, 才更有写作的积极性。

总之, 只要我们能在作文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法, 发现并利用学生作文的闪光点, 让学生体会到被肯定和褒扬后带来的满足感和荣誉感, 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的写作水平, 提高我们作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但方志《利用学生优秀习作,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语文教学通讯, 2002.3.

[2]林冬《阅读写作周计划》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8版.

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篇5

一、欲写先说,以说促写

遇到一些难写的作文,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对难写的内容各抒己见。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说,而且要善于利用提问来引导学生说,围绕作文题目进行说,这时候教师的提问应面向所有学生愿意回答的问题。当然,教师出于某种特殊原因,如要某个学生参与说,或要他来“带路”,可以向个别学生提问;然后让学生博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完时,教师点评,点评时要从作文的思想、内容、形式等方面严格要求,应确切指出学生讨论成功部分,充分肯定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同时也要耐心指导和纠正他们讨论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目的是使他们说有长进,说有收获。

有些作文内容比较复杂,如介绍某一生产过程的说明文。如果硬让学生坐在教室里“死想”,即使是学生见过或做过的事,都不一定能介绍清楚。这是因为当时学生没考虑如何把它写成作文,所以观察和实践时很少思考,记的也只是大概轮廓或简略过程,这样即使写出来,内容也不具体。最好是先把作文题告诉学生,然后叫学生带着“问题”去写,这样学生就比较用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个是关键,哪个是重点,哪个是难点,在做的过程中就注意留心了,做了以后再回教室对所做内容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就能把所要的内容写清楚。

二、欲写先看,以看促写

遇到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时,学生经常头疼的是满目街景,不知从何处下笔。一是抓不住重点,特征不突出;二是搞不清景与景之间的联系,不知道先写哪个景物为好;三是不懂写景和抒情的关系,不知道写景要借以抒发自己的什么思想。如果把他们关在教室里,让他们“闭门造车”,久而久之就使他们对作文产生厌恶感。所以遇到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可以先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把所写的对象看一看,观察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也可适当点拨一下,把观察的角度、顺序、重点必要时提醒一下,同时再提出几个问题:这一景物和那一景物的区别在哪儿?你看到这些景物想到了什么?哪些景物你感受最深?经过写前的这些准备,写景状物自然不会难了。

有些作文是写一个活动的过程或一个活动的场面。遇到这类作文,最好的办法是把活动和作文结合起来,如果觉得某个活动或劳动值得写,就可适当把作文的时间调动一下,在活动之前就把作文题目告诉学生,先活动后写,写起来学生心中有数,自然得心应手。同时,通过活动也可以活跃作文教学气氛,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欲写先演,以演促写

这时的演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演示,可根据作文内容适当演示一下,让学生边看边写;另一个含义是演幻灯、放视频,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有的作文内容比较抽象,很难运用其他方法说清楚,如介绍事例说明文《为什么吸烟有害》。学生光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有的还能说出有害健康的几个表面现象,而对有害健康的原因介绍不清,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把吸烟有害健康制成幻灯片,给学生演一演,或放一些有关视频,让学生先看幻灯、视频后作文,学生就不会感到难写。

同时,也可以以念促写。念的内容就是本班学生优秀的作文、报刊上同龄人的优秀文章或一些各种作文竞赛中获得奖品的文章。学生好胜心特别强,你把别人的作文一念,他就在不服气的心理支配下,恨不得也写一篇比一比,这种比一比的情绪就是写作的欲望。从另一方面来说,念别人的优秀佳作,可以起到引路的作用,学习人家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对提高作文水平很有补益。

也可以以赛促写。这里说的先赛是指整个作文教学过程而说的,不是指某一次作文。欲写先赛,是说在写作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经常参加或举办一些作文竞赛。通过竞赛来提高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在作文竞赛中,如果有一个人得了奖,这不仅对获奖者本人是个鼓励,而且对一个班、一个学校的同学也是个促进。因此要在作文教学中经常组织一些各种形式的作文竞赛,也可组织学生参加其他报纸、杂志举办的作文比赛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给当地报刊、电台写稿,把当地的好人好事及时地反映上去,也可以增强学生的作文兴趣。

兴趣作文的具体方法不仅仅是这个方面,此外还有现场作文、游戏作文等。但无论何种方法,都应把作文课由过去单一写作课变成师生共同活动与写作相关的综合课,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 篇6

一、学会观察, 发现写作素材

观察是一切创作的发端, 是扩大视野、解决题材来源的重要途径, 观察能力是发现问题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引导, 让学生在观察中做到准、深、新。

所谓“准”, 就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如果能找出两片叶子、两个人之间的区别, 那么你的观察就具备了准确性。我曾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我的妈妈”。妈妈是学生最熟悉的人, 可很多学生都写妈妈长的漂亮或普通, 对“我”非常好, 生活中、学习上都很关心“我”。对于这样千篇一律的作文, 我提示学生:“你们的妈妈长得都一样吗?既然不一样, 你们有没有观察过自己的妈妈长相有什么不同?”学生们经过观察, 写出的妈妈都有了个性, 妈妈们有的胖而矮, 有的高而瘦;有的是白白的瓜子脸, 有的是黑里透红的圆盘脸, 还有饱尽沧桑的慈祥的脸……通过观察、比较, 学生抓住了人物的特征。

所谓“深”, 就是要全面细致, 透过表象洞察实质。说全面, 就是即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 又要注意事物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 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事物的过去, 又要看到事物的现在;既要看到事物的本身, 又要看到此事物与彼事物的联系。如果只从一个侧面去看, 就会“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细致, 就是要注意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以及事物构成的某个部分的细致的隐蔽的特征。心理学上把对象外部的、显著的部分或特征称为对象的强成分, 而把那些隐蔽的细节称为对象的弱成分。观察的细致就表现为能够准确的抓住对象的弱成分。透过表象洞察实质, 就是通过全面而细致的观察, 去伪存真, 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从而揭示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如指导学生写雪景, 就可以带领学生在雪地里堆雪人, 打雪仗;指导学生写同学, 可以给一学期的观察时间, 要求学生“不仅观察人的外貌, 也观察人的内心。”“不仅观察人的某一方面的稳定品质, 也观察人的变化。”“由对人的观察延伸到对集体、对社会的观察。”

所谓“新”, 即观察角度要新, 角度新就要角度选得好, 既可观察事物的全貌, 又可把握各个局部, 然后获得别人所没有的独特感受、观点, 从而在认识上产生一个新的飞跃。

这样引导,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习惯, 增加了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自我、观察自然、观察世界的实践机会。观察实践机会的增多与观察习惯的培养, 自然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的增强, 又提高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提炼写作素材的能力。美的生活, 好的写作素材, 不仅存在于惊天动地的事业, 铁马金戈的战场, 更多的还是存在于普普通通的行业、平平凡凡的小事中。学会爱普通、爱平凡, 才会到处都有爱, 时时都有爱, 才会时时处处都有美。学会写普通、写平凡, 才有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 作品也才有更普遍的意义。学生有了敏锐的观察力, 能嗅到生活中新的气息, 能善于发现, 这就像接通了源头活水, 其写作素材就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二、创设情境, 增强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 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 引导学生投入到有趣的活动中去, 在活动中发现并抓住写作材料, 产生写作欲望, 教师因势利导, 指导作文。凡是学生自己熟悉的, 体会又深的活动, 一般写得比较具体活泼, 反之, 就空洞死板。于是, 我在教学中首先着力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办班队活动、课余生活搞得丰富多彩。这样富有情趣的材料, 一个个展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写作时才能有材可选, 有情可抒。如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把读报、看电视、阅读课外书时收集到的好材料, 设计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小报, 每人一张贴在教室墙壁上。英雄故事、读后感、名人名言、介绍美景……全都成了说和写的好材料, 作文课上真可谓个个争先恐后, 滔滔不绝。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最好的老师是最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大多数学生感到写作困难, 谈“文”色变, 产生厌学情绪。如果教师不及时医好这块心病, 那么写作教学将事半功倍。学生厌恶写作, 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 如何写。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比如, 写《一次活动》, 写作之前,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如参观工厂、游览名胜古迹、举行跳绳和拔河比赛等。写作时, 先在班上进行口头训练, 鼓励学生人人参与, 把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讲出来, 让他们无拘无束,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消除对写作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面训练,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作文, 写作兴趣随之而来。

三、抓牢阅读, 培养写作兴趣

多读多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有了写作兴趣以后, 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多读多写, 否则将前功尽弃。要达到多读的目的, 除了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外, 还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 从中吸取写作“营养”。为了让学生能读到更多的课外读物, 我的做法是:首先, 鼓励学生办好借书证, 定期到学校的图书室借书;其次, 每个学期精心设计好“班级图书角”, 为学生订阅《小学生作文选刊》《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创新作文》等, 并号召学生踊跃捐书。除此之外, 还与其他班级友好合作, 定期交换课外读物。平时用一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课外读物, 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 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

读是积累, 写是提高, 只有读写结合, 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要达到多写的目的, 首先是培养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具体做法是:优等生可以写出读过的文章的主要内容, 自己的感受等;中等生可以抄录文章中的精彩片断、优美词句等;后进生则不同, 他们只要能抄录几个好词佳句就应该给予肯定表扬。其次是培养学生写好日记。写日记可以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时就不必为无“米”下“锅”而发愁。日记的内容千变万化, 长短不限, 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可以写。写日记要防止千篇一律, 记“流水帐”, 应该突出新颖。我鼓励学生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或日记, 不定期检查, 对于做得较好的学生给予夸奖, 树立榜样, 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则耐心指导鼓励。再通过举办故事会、朗诵会、主题班会, 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把从课外书中积累的知识展示出来, 给学生创造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 学生的知识就不知不觉地增多了, 口头表达能力也不知不觉地提高了, 更为可喜的是, 写作能力也得到了迅速提高。

四、发挥想象, 放飞写作梦想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类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 作文教学也一样, 必须重视想象力的培养, 给学生营造想象的环境。而学生的想象不会凭空产生, 所以要丰富表象储备, 夯实创新基础。学生的想象不会凭空产生, 而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 用表象做材料。学生的想象水平的高低, 想象的丰富性、合理性和是否有意义, 是随着大脑贮备的表象的数量与质量情况为转移的。可以说, 没有知识的想象往往是空想、胡思乱想;有了知识的想象, 才能展开翱翔的翅膀, 迸发出耀眼的火花。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指导学生博览群书、广泛积累, 就是要求学生有厚实的生活基础、知识基础, 在大脑中贮备丰富的表象信息。茅盾说过:“没有类似的经验基础, 要想象也难以想象。北方人有一生一世没到过南方的, 如果有人告诉他江南一带河道之多, 前门是河, 后门又是河, 甚至拿一个水桶也可以在后门吊水, 他是无论如何想象不出来的。勉强要他‘想象’出来, 一定弄成四不像。”所以, 生活基础越厚实, 大脑中贮备的表象越丰富, 才可能从眼前的事想到更远更多更深的东西。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7

1. 提供写作素材,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 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成什么文章。”生活是作文素材取之不尽的源泉。首先, 要从他们喜欢做的或看的、听的事入手, 为他们提供写作的素材。老师可以抓住学生爱玩这一特点, 也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入手, 在学生玩够了, 游戏所带来的快乐和兴奋还没有消失时, 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那就容易得多了。

2. 创设成功机会, 激发写作兴趣。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抓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加以鼓励, 使学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让学生相信“我能写”。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机会, 让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写作成功的体验, 这样更加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二、要善于引导

由于小学所学的汉字有限, 认识水平有限, 组词造句的能力有限。就其一物, 学生往往能说出许多, 但让他写, 就写不出来。在作文课描写人物外貌特征时我是这样做的。上课前, 我让同学们带上自己的玩具娃娃, 上课时, 先让大家对自己的玩具娃娃做个介绍, 但有一半以上的同学不敢举手, 于是我介绍我带来的布娃娃:她是一位美丽的小公主, 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很自然的垂在肩上, 前额上还停着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 (结) , 碧绿的大眼睛一眨一眨地好像要说什么……“听了我的介绍, 同学们纷纷举手要介绍自己的玩具娃娃。我让他们把刚才想说的话写到本子上, 不会写的自用“О”代替, 很快, 他们就写好了, 我随便看了看, 有十多个同学的一句话中最少有两个“О”, 我读不下去, 让他们自己读, 结果很好, 而且他们把“О”在大脑中译成了字。这时我告诉他们把“О”从字典中找出来。作文交上来以后, 每个同学的作文除了没有错别字外, 语句也很通顺。为什么同学们以前的作文写不好呢?是因为生字卡了关, 往往为查一两个字打断了思路, 而这种方法恰恰补充了这一缺点。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活, 作文的源泉;想象, 作文的翅膀;创新, 作文的生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最大课题, 也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作文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创新, 引导学生在作文时力求别具一格, 切不可千文一面。我们在作文指导时要讲究虚, 作文评点时注重粗, 并适当增加自命题和半命题的练习力度, 给予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露独特的感受和心声, 注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使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去选材, 善于从多个角度去想他人没有想到的问题, 在作文中出现创新的闪光点。

1. 引导学生标新立异, 写出自己的个性。

敢于标新立异, 这本身就是创新。在作文教学中,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学会换位思考。“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样事物, 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人, 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 得出和结论是千差万别的。

2. 鼓励学生创造, 敢于写“大胆文”。

青少年学生思维最活跃, 敢想敢说, 很少保守思想, 对传统观念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最为敏感, 他们对人生、生活、社会的思考有时可能是狭隘的、偏的, 但正是这种活跃的思维却常常使创新的火花四溅。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不难发现, 不少学生对当前的教育体制、素质教育、男女之间的关系的敏感话题很愿意发表他们的见解。我们让学生说他们想说的话, 写他们想写的文章, 写出真情实感, 写出鲜活思想, 写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3. 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作文氛围。

“创造性就像种子, 还需要一定的环境来培育, 包括阳光、空气、土壤、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作文教学亦是如此, 许多学生绞尽脑汁, 穷于应付, 除了的确腹内空空, 缺少技巧以外, 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教师没有为他们创设作文的环境, 没有给他们“合适”的条件。所以老师在组织作文教学时, 要充分体现民主思想, 还学生以自由选择读写的自由。作文的命题、指导、评改都要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给学生以自由创作的空间。而作为教师的我们, 就是要去营造和激发学生创造的环境, 这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认识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都是有裨益的。只有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 关注社会热点, 关注现实生活, 积累创作素材, 思考人生价值, 即为学生营造成作文的外部环境, 让学生从他们的视角, 以他们的眼光去认识社会, 思考人生, 即使他们的观察、思考可能是幼稚的, 片面的, 但有了这样的土壤, 希望的种子就会发芽, 有创意的佳作自会破土而出。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篇8

一、找找“怕写”“不会写”的原因

由于中职学生社会阅历浅,缺乏生活的感悟与积累。他们既无法走近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又不能深入社会,了解生活之趣;也没有时间阅读名著,提高文学修养;甚至有些学生迷恋电子产品,沉溺虚拟的网络世界,严重脱离了现实生活。这样自然便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写出来的文章无血无肉、空洞无味。

那么,该如何让学生从“怕写”变为“乐写”,从“不会写”变为“会写”呢?

二、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乐写”

1.学会感受,懂得聆听

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连自己都打动不了,又如何感动他人呢?要写好文章,首先得有真情实感,而这来源于哪里呢?那就是生活。所以,要鼓励学生学会感受,学会聆听。当学生真正走进自然、融入社会,就会挖掘到其中最宝贵也最能打动人心灵的宝藏,并由此产生独特的个人情感活动,进而有了迫切表达的愿望。

2.学会对话,敢于表达

有人提出,写作也是“对话”,是与自我、他人、社会以及自然的对话,是用语言文字向他人、向社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这时,作文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我、探究社会,并在发现中实现生命价值的开发和提升。当学生走进阅览室,拿起名著、报刊,便开始了对话的过程。因为阅读,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与世界对话、与自然对话、与大师对话,所以写作便成了这种对话的最好表达。生活中,有许多人注重积累点点滴滴,写空间日记、写微博、写心情故事等,其实就是因为在生活中有了强烈的对话欲望,自然水到渠成、真情流露。所以,要让学生乐意写文章,就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勤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多些生活积淀,这样“对话”才能通畅可行。

3.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应该尽量肯定他们文章的优点,委婉指出其不足之处。因为学生的作文就如同是幼苗,需要教师的呵护。教师应给以赞美、肯定,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如果教师把学生的文章批得一无是处,不仅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说不定学生会因此远离写作。

三、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会写”

学生克服了害怕写作的畏惧心理,有了自主写作的兴趣和自由表达的欲望,但不等于就能写好文章了。此时,教师必须辅以有效的训练方法加以引导,让学生的情感之源得到很好的培育。教师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会写”文章。

1.积累素材,灵活运用

不少学生平时不知道积累,等到写作时方恨肚中空空,没东西可写,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平时就注重积累素材:读书摘抄、好词妙句、偶然心得、拈来随笔、眼见耳闻、奇闻趣事……只要学生是关心生活的,那就绝对能从生活中“淘”到最有价值的“金子”。

2.允许模仿,大胆创新

对于学生来讲,要允许其模仿,鼓励其借鉴经典之作,这对其文风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笔者在一次作文教学中就训练学生仿鲁迅的文章来写作,并给以适当的点拨。于是学生不仅对鲁迅原文的主旨有了深层的开掘,更注入了自己的个性化创作,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做到了从模仿到创新的质的飞跃。

3.多说多练,下笔成文

学生有时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写作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有些学生把写作看得过于拘谨,以为写作非得构思、酝酿、布局,方可下笔。这样就使得写作远没有说话来得轻松自然,反而是生涩造作。因此,要鼓励学生抛掉这些陈观旧念,把“说”与“写”联系起来,说说写写、写写说说,多加训练。老师应该多提供让学生说与写的机会,比如即兴演讲、话题讨论、辩论赛、作文课让学生互相点评等,帮助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再辅以平时的随笔、摘抄、周记、手抄报等。熟能生巧,只有平时训练多了,才能“敢说”,方可“会写”。

上一篇:状况比较下一篇:生动课堂构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