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

2024-10-18

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共12篇)

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 篇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写作打基础的阶段,从低年级的说话、写话,到高年级的学写篇章都需要认真对待。而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这是教师和学生内心的真实写照。为了打破这种束缚,我善于在思索中摸索、在摸索中探索、在探索中改进。

一、克服畏惧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主动需要。当这种主动需要产生时,学生就不再恐惧习作了。也正如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激发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是作文教学的良好开端。在培养兴趣的前提下,带着情境的情感对人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

二、注重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生写作文最苦恼的莫过于“无米下锅”。的确,没有米做不出饭, 没有豆子榨不出油。那么,“下锅之米”要从何而来呢?小学生积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径:

1.多读,积累语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鲁迅先生也曾告诫文学青年,好文章是靠读好书熏出来的。的确,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有重大意义,正所谓“厚积才能薄发”。所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要把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同时考虑在内。

而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采用 “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我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2.厚积生活,积累写作素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丰富的生活积累,也是学生写作无从下笔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强写作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学生作文做好“开源”工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利用课余时间遍访名山大川,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丰富人生阅历。让学生游览泉州的名胜古迹,观察它们的特点,例如崇武古城、清源山、开元寺、洛阳桥等,让学生真正地贴近生活,使生活成为学生自己创作源泉吧。

3.多练笔,积累写作经验。积累语言、积累写作素材,这是将他人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这仅仅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第一步。能否灵活运用这些材料才是关键所在。多练笔,就是让以往所积累的语言,写作素材能够被纯熟地运用。从而积累写作技巧,丰富写作经验,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是充满兴趣的,但又往往是一时的。所以茅盾说: “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因此我平时采用指导学生写日记的形式,及时感悟,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比如,一次难忘的班委竞选、别开生面的插花比赛、“红领巾” 跳蚤市场上第一次当小贩、星期日在父母的陪同下去少年宫学习、为受伤的小鸟包扎伤口、教师节为敬爱的老师献一份礼物等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似大似小,似浅似深,我都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下来,让他们在实践中加强体验,感悟人物的心灵,讴歌人物的真善美。这样,一天记录一件事, 一年就是几百件事。学生的写作素材自然也就有了丰厚的积淀,写起作文来也就水到渠成信手沾来,全不费工夫。

三、独抒性灵,从个性化角度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所以我们非常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为他们创造契机,让他们自己尝试设计生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我尝试让学生设计未来的学校:他们认为未来学校的操场可以升降,教室可以旋转,黑板可以透视, 书桌可以监控……在他们眼里,大千世界,变换莫测,无所不能。正所谓:“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总之,如何行之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以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并非一件易事,还需要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求、摸索、 前进。

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 篇2

探寻科学写作路径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作者/ 孙向红

很多中学语文教师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只要进行一些材料积累,让学生熟记几则名人故事就可以了。其实,未必如此简单。

一、初中生写作现状和主要问题

初中生写作存在的问题是,他们不知道如何进行写作,或者说对于写作的理念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写作就是将自己看到的写下来,没有情感的加工和创造。而且,由于学校教育的不同,有些学生对于写作体裁、写作方法没有清楚的掌握和认识,也为写作能力的提升造成了一些困难,但是总的来说,中学生写作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的教学理念,主要是教给学生“应付”考试的技巧,因此,语文课上对于学生作文的要求也主要是以“考场作文”为主要目标。为了在考试中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成绩,教师对于写作的创新往往不提倡,而是教给学生一套“模板”,以保证写作的“质量”,这是当前写作教学的主要问题。

其次,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重视不够。作文教学一般安排为每周两节课,这两节课之外,教师很少针对学生写作进行教学,课文讲授和写作课程的严重失调,让学生产生厚此薄彼的心理。

再次,很多语文教师缺乏对学生写作的指导能力,有一部分教师不能承担学生的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对写作有专业认识。但是,很多一线教师缺少相关理论素养,在教学中无从下手,造成了写作教学的缺失。

以上分析的几个方面是目前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普遍问题,因此,写作教学改革要针对以上具体问题进行,从“教”人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科学路径

1.加强教师自己的写作素养

教育学生首先就要从教育自己做起。教师对写作的理解直接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发挥。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写作能力,不论是写作感受还是写作原理,都要进行一些学习。不妨利用业余时间练笔,体会写作的奥秘。作为教师还要学习作文的指导技巧,以便更加有效地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专业的建议。

比如,在一次写作实践课上,我给学生布置的是一个关于“自立”的话题作文。在这堂写作课之前,我首先在备课阶段对材料进行了分析,找出学生一般会审错题意的几个关键点,然后自己动手进行写作,体会在文章的衔接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然后将自己体会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利用资料寻找相关的教学方法以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因为增强了针对性,这节作文课上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而且一些写作策略也在自己的写作中得到了应用,实现了写作课的教学目的。

2.将写作渗透到课文教学中

这个方法不难理解,所谓的渗透就是让写作能力的培养进入一般的课堂,成为课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材每一个单元的后面,都会根据这个单元的课文编排设置相关的写作训练,而教师就要理解这些写作训练设置的目的,然后融汇到自己的日常课文教学之中。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篇目都是著名作家的著名作品,因此将写作练习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学生跟着著名作家“学习”写作,体会大家的妙手和技巧,然后进行模拟,以提高写作水平。

宗璞女士的《紫藤萝瀑布》用细腻的笔法将自己的情感和对于生命的感悟融汇到对一树紫藤萝花的描写中。结合背景学习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在写作方面体会到一种寄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学习到写作是要将自己的真实的情感和生命体验融汇到文字之中的。

因此,我为学生布置的课下写作练习是模仿文章中的表现手段,写一个关于曾经给过自己启发的风景的小文章,也可以寻找这种蕴藏着生命哲学的景物进行表现。

学生经过细致的学习,对于将感情寄托在景物身上的表现方法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再加上有一个优秀的作文样板,因此作业完成的情况很好,不少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的创新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精选课外读物,为学生写作开拓空间

写作是对生活的另一种情感表达,优秀的作品往往离不开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但是,作为中学生来讲,生活的环境比较单纯,对于人生没有深刻的理解,接触的社会面相对来说比较狭窄,这也限制了学生的写作视野和生活感受力。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间接经验的积累,而这种间接经验就来自于学生的`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的要求进行,首先要选择经典作品,特别是思想性比较强的作品来作为课外阅读对象,因为现阶段学生主要是思想感受不足,因此,思想性强、感情真挚的作品往往可以给学生一种灵魂上的净化。与此同时,通过阅读这类作品,可以扩展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针对这样的实际需求,我为学生选择的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命若琴弦》等。这些作品不仅包含着作者的深厚感情,而且蕴含着一种人生的感悟,在写作技巧上也可以给学生直接的影响和指导,让学生通过这些经典作品来理解更为深刻的人生哲学,学习怎样将自己的语言组织成文章。同时还可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很多学生对我反映,读书的时候会自觉不自觉地拿起笔来写下自己心中的想法和对这本书的感受,这就是阅读的有益效果。

三、让学生参与到点评环节中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参与点评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一般而言,在作文的点评环节中,唱主角的都是老师,学生只是被点评的对象。这样的课堂设置很容易造成一个缺陷,学生只是认真的听取自己的问题,但是对于其他人的点评就没有很大的耐心,而且在课下学生之间也缺少彼此间的写作交流,无法学习到别人写作上的一些优点和长处。

针对这种情况,我的做法是将学生带入到点评的环节中来,自己作为一个评判者来评价别人的文章。这样的角色设置要求学生对相关写作原则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知道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或者知道一篇文章的缺点在哪些方面,也促进了学生作文素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比如,将作文作业打乱顺序发给学生,然后请学生进行评判,写下评语,将这篇文章的优点和缺点找出来,然后提出改进的建议。为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教师要在课上随机的抽取一些作文和点评进行阅读,让大家分析评判者的评语是不是恰当合理。

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要的工作就是找到写作问题的关键所在,然后根据这些问题进行科学的改进和管理,让学生喜欢上写作。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篇3

关键词:兴趣;信心;愉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283-01

学生作文水平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自身的原因才是主要的。有的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是写作文的材料”、“榆木疙瘩”;有的在作文课上心理空虚,害怕自己写不好,害怕老师拿自己的作文当反面教材引起别人的嘲讽;有的则不愿在作文中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思想,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更有甚者因从未得到过老师的表扬而心灰意冷……

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应首先排除学生自身的病态心理,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不吐不快”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作文教学的一把钥匙,用它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学生作文不是简单的让他们在空白稿纸上涂划一番,而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打开自己的心扉,把埋藏在心灵深处的喜、怒、哀、乐、爱、恨、愁、苦一一倾诉,让读者和自己一同欢乐,一起哭泣,一块爱恋,一道忧伤。

学生的内心都会有真情的积蓄,这就需要教师要有爱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他们拨动心灵的琴弦,奏出美妙的乐曲。

有一次,我让同学们写一篇《我的老师》,多数的同学就象套公式一样写道:“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却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写的这些都是社会给教师的这个职业的最高赞誉,这些荣誉的得来都是教师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孜孜不倦的工作的结果。同学们不要只停留在赞扬、口号上,教师也是平凡的人,多写一些自己耳闻目睹的、亲身感受的身边小事,多写一些和你们同学习、共游戏的动人情形不是更好吗?”我接着补充道:“这个题目的侧重点是让同学们说实话,可以写老师的优点,也可以写老师的缺点……”结果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不但文思泉涌,而且情真意切。收到了另人满意的效果。

二、鼓励同学们树立“一定能写好作文”的信心

对待每一位学生作文都要一视同仁,不能褒此贬彼,对写得好的同学大加赞赏,对写得差些的同学当众批评,甚至嘲讽。这样做只能更加刺伤其自尊心,使其失去写好作文的信心,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我是这样做的,首先给予差的作文以肯定,即使是一点点的可取之处,也不能忽视对其鼓励。哪怕是漏洞百出的地方,我也要语气温和委婉的指出。例如“这句话……这样写是不是更通顺呀?”“这段文字……这样描述是不是更能抒发情感呢?”千万不能在评语中写道:“词句不通”、“中心不突出”、“感情不真切”、“错字连篇”……后来许多学生在毕业留言上写道:“正是老师的亲切关怀、谆谆教导、热情鼓励才使我的作文水平逐步提高,并最终热衷于写作的。”

我还经常采用师批和生批相结合的方法。“五四”以来,语文界的前辈已经关注作文的批改。罗农夫提出“面批”,刘半农采用“二次批”,叶圣陶强调“自批”。因此,一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不但要让他们投身生活、大胆表现,还必须让他们积极参与批改自己的写作。学生参与评改自己的作文,强调了独立自主性,突出了学生作文的自我活动,我手写我心;学生参与评改自己的作文,重视了感情的真实性和思维的多向性、创造性,不是“为文而造情”,而是“为情而造文”。

学生参与评改自己的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可扫除学生的“无病呻吟”,而是“言为心声”。学生参与评改自己的作文,1、文不厌改,越改越好。2、学生亲尝改文的甘甜,并学到改文方法,既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又加强了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因材施教,让学生享受“我也有进步”的愉悦

俗话说“十个手指不一样齐”,学生因受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和接受学校不同,写作能力也就不等。

存在差距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教师采用统一标准,不“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就不能使所有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致使写作好的学生“泯然众焉”;写作差的学生自暴自弃。因此,我平时辅导、批改作文时区别对待,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写作能力了然于胸。

写作时,对他们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既不能要求过高,也不能太低,更不应“恨铁不成钢”;批改时,也要针对其水平和能力有所侧重,有针对性。对水平较差的就要“放宽政策”。有的同学经常写错别字,我就侧重批改他的的错别字;有的同学经常说话有语病,我就侧重批改他的语病;有的同学平铺直叙写“流水帐”;我就侧重批改他的内容空洞等。这样适当的放低尺度,让他们都能尽力而为,一步步走向成功,让他们也有“我也有进步”的愉悦。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 篇4

一、加强自身朗读水平, 重视学生作文基本功的练习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内容, 由于诸多原因造成的教师表现方式和方法的局限性, 难以达到语文教育资源的信息传递效果。只有加强教师的朗读教学, 提高教师的朗读水平, 才能恰到好处地再现语言、节奏、格调乃至文翰的情趣、意味, 能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气和语调等各方面的示范。同时, 重视练习学生作文的基本功。

1. 说。在写作文前, 让学生先用口说出自己写的作文内容, 然后再写。

2. 写。

让学生抄写要求背诵的课文, 做到一举多得, 一是写字工整;二是写字正确;三是可以训练写作的分段,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四是词类的积累。

3. 积。积累词汇和佳句。

4. 改。

形成自改、互改的习惯。大家读自己的文章, 易于找到错别字、病句, 以及文章的不连贯处, 互改可以触发学生的灵感, 拓展视野, 并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丰富知识, 扩大阅读, 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 没有丰厚的知识, 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 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 要多读课外书籍, 特别是那些名著, 甚至自然科学知识, 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巧意, 数学使人精微, 博物使人深沉, 伦理使人庄重, 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 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 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 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学生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 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 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 学生视野开阔了, 知识丰富了, 思维活跃了, 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三、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 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

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 不要忘了教师也应写作。学生的表达欲望, 是决定他们的作文成败的重要因素。教师光说不练, 把学生一次次“赶下水”, 自己却从不“湿鞋”。学生难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老师不一定能写好, 老师都写不好, 我们又怎么能写好?久而久之, 学生哪还会有写作的主动性呢?反之, 教师以作文为乐, 认真写好习作, 以习作作为激励学生的写作的一种兴奋剂, 让学生找到作文的乐趣和自信, 每到作文时, 学生自然会有跃跃欲试、不吐不快之感, 学生有发强烈的表达欲望, 无疑为写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

四、作文训练从写句子、写话到写片段再到写成篇的作文, 由易到难

低年级主要练习写句子、写话。包括: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观察简单事物或图画以后写几句话;用句子可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感受或祝福, 能写条据, 能写简单的日记。低年级最重要的是“对写话有兴趣”, 乐于通过写话, 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小学生写句子、写话?既要依据教材的编排, 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 只要学生有这方面的愿望, 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小学一般从中年级开始学习写作, 而低年级的写话可以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兴趣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金钥匙, 教学中要做到激发和保护学生写话的热情与愿望, 时时保护着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培养他们的写话能力。

五、随意选题, 引导学生写下真实的生活

我们的教育应该少一点“我要学生怎么做”, 多一点“我能帮助他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成长”。有一位哲学家说:“如果在确立主动的学习态度上无效, 那么任何教授都是无意义的。”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将所见、所闻、所做之事真实地写下来, 这样才能产生某种思想。所以, 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 笔者让学生随意选题:

1. 让10名左右的学生说一下想写的题目, 教师要对他们所说的题目报以肯定的微笑, 不做其他指导, 让学生自己去选择。

2. 通读学生作文后, 谈谈自己的感受, 包括优秀的作文, 较好的地方、不够的地方。

3. 朗读几篇优秀的、有新意的、有个别特点的作文, 提示其他学生修改的方向。

4. 每次作文后, 教师要对几个学生的作文进行细评, 具体指

出文章的优点和缺点, 作出订正, 并指出欣赏的角度, 以提高学生欣赏、评价、推敲文章的能力。

5. 学生根据教师的细评, 修改自己的文章。

在这样广阔的空间中, 学生写出的文章是真实的, 当我们阅读的时候会有种在内心深处回响的东西, 而且这种回响是十分新鲜、切实、健康的东西, 同时, 我们能感受到学生所特有的单纯的美。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要全面提高小学作文写作水平, 需要语文教师更新观念, 积极探索, 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 从而使学生爱写作文、写好作文, 让“作文难”永远成为过去。

摘要: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 既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 又是对学生进行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训练。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它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 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本文具体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浅析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篇5

桃江县灰山港镇中心校 苏乐良

语文水平主要从“听、说、读、写”四方面来衡量,无疑,写作水平的高低更是直接反映语文功底扎实与否的最重要一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一直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工作的核心问题。下面就结合我平时的教学情况谈几点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成诗也会吟。”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卷如有神。”试问,古今中外享誉文坛的作者有谁不是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人?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文章和片断,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形象生动,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这些经典课文,我们应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还应努力拓宽学生阅读面,引导他们阅读大量报刊,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的写作营养。这样广泛积累,到写作时,优美的词句才能象涓涓细流,从笔尖“流淌”出来。

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事事留心皆学问,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所闻所感用恰当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离开了生活,作文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应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野炊、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样长期坚持,学生俄文时,就能记实事,写真人,抒发内心感受,而不

至于空洞无物,这样能有效祛除对写作的畏怯心理。

三、提倡互评互改的作文批改方法

传统的作文评价方法是教师对全班同学作文进行批改,这样,老师劳神费力,但效果却并不理想。在平时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采取互评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逐句读,找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恰当符号标出,最后写上简评。这样,学生可从中得到启发或教训,有利于提高写作兴趣。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对学生作文多加鼓励对水平不高的学生,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提高一点要求。让他们既看到自己长处,又认识到作文的不足。让所有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学习兴趣。我常在作文讲评课时,读同学们的优美句子或段落,课后则将优秀习作张贴,让学生相互阅读。鼓励他们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向报社投稿等,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水平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另外,教师自己也要坚持写下水作文,平常注意多写文章,适当的时候将自己的论文获奖证书,发表的文章让学生看一下,也可以让学生更信服教师。为学生树立标杆,从而增加学生写作兴趣。

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除了上述几种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外,还应当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下功夫。

一、命题要注意创新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新颖别致的作文标题,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吸引学生。作文题目就好比一篇文章传神达意的眼睛,它可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命题时要注意多样性,尽量达到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新颖、奇特、活泼、有趣,如《一种有趣的游戏》等;

2、难易程度要适中,如《那次,我哭了》;

3、与学生生活较为接近,《假如我是灰太狼》;

4、具有时代感谢;

5、结合歌词命题,如《***,想说爱你不容易》、《又是一年春好处》。这样的命题作文学生感兴趣,更容易激活创作思维。

二、立意时注意新突破

一篇文章确立一个什么中心,这就是立意。立意的优劣关系到文章的成败,立意要做到鲜明、深刻、新颖,就要变换立意角度。尽量避免与别人的立意角度相同,要敢于另辟蹊径,言人所未尝言,这样才能独具匠心,标新立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云写作当“唯陈言之务去。”

三、注意拓展新题材

有位文学大量说过,文学艺术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毛泽东主席是一位文坛巨匠,很难想象,如果他没有那么丰富的生活阅历,能写下那么气势磅礴的壮丽篇章,享誉文坛?离开了生活,创作也就如同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应引导学生练就一双能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火眼金睛,如真正能做到“我手写我心”,又何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作文内容要生活化,越贴近生活,学生就会越觉得有东西可写,写作时也不至于言之无物,空洞虚泛。教师要通过课内向课外开放,重视开拓中学生的社会生活视野,培养他们勤于思考,面向社会,接触实际的良好意识和能力,力求做到写作题材和学生生活合拍,从而使作文内容生活化。

四、布局谋篇时注意做到构思新颖

文章最忌讳的便是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如果采用构思法则可能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使读者有不读完不忍释卷之感。

如在《丰碑》这篇文章中,写在长征途中一位红军战士因衣着单薄而被活活冻死,部队领导人责成部下把军需处长叫来问罪,当被叫战士告诉领导冻死的人正是军需处长时,那位领导的泪水夺眶而出,并恭恭敬敬地向他行了军礼……行文至此,作者止住文笔,收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读者至此仿佛看到了一位舍己为人、大公无么的公仆形象,令人肃然起敬。

还可以运用欲扬先抑或者欲抑先扬法,或者是误会法,设臵悬念法,如古典小说在每章末尾总是写句“欲知事如何,请听下文分解”之类的话,让读者欲罢不能。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 篇6

1 加强阅读,诱发写作兴趣

古往今来,国内国外,多少文人墨客无一不是得益于他们丰富得人生阅历及 “读书破万卷”的饱学积累。而我们的小学生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高涨的求知欲?为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我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我发动孩子们捐献大量有益的课外读物,在教室里设立了一个“小小图书室”,为孩子们开辟一个阅读的天地。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许多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我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但有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贪多图快,囫囵吞枣,结果是一无所得。我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把在阅读过程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一一摘记下来。再在一周一节的阅读课上,采用“讲”(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展”(读书笔记)“赛”(知识竞赛)的形式,激发同学们阅读的热情,巩固阅读成果,推动了课外阅读的步步深入,从而积累丰富了语言。

2 重视实践,增加写作兴趣

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平时,我十分重视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经常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制作贺年卡、小书签,举行各种比赛,参观浏览等,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生活,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社会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在平凡中发现不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如指导学生写春天,我带领学生寻找春天的足迹。一位同学这样描写春天:“教学楼前,嫩绿嫩绿的小草又从地底下钻了出来,在春天中使劲地长。月季花长出了淡红色的新叶子。冬青树更是生机勃勃,碧绿的老叶子中间长出了黄绿的新叶子,没长开的叶子像个小花苞,长开的叶子像一朵朵绿色地小花。下课了,同学们纷纷涌出教室,来到操场上,操场上立刻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小学生有着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极大的创造力,通过外界的新鲜事物不断刺激,调动了他们内在的潜质,引发了作文动机。”

3 培养想象,延伸写作兴趣

一位哲人说:想象就是创造力。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力越丰富,他的创造思维性就越强.作文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1 锻炼思维,关注想象。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观察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更要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如写《××的小伙伴》作文的片段练习,课堂上,教师设计学生喜欢的动画课件,,要求学生想象他们之间会说什么话?会做什么动作?有什么表情和心理活动?接着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4_ 6人为一组,共同编写故事,集体创造,把想象的内容具体地讲出来,给大家听,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让每一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锻炼的机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锻炼了思维和想象能力。

3.2 培养想象,锻炼能力。我国现行教学大纲提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说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的创造激发想象的情境,启发学生写想象作文,不拘一格地大胆去写,大胆去想。把他们的情感都释放出来,这样就大大激发出他们的写作兴趣。例如写作文《长大我要当××》,因为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理想、生活环境不同,所写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少给学生过多的限制,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敞开心怀说出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当宇航员、画家、警察……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创造。甲说:我要当医生,来解除病人的痛苦,让他们都有健康的身体;乙说:我要当演员,把欢歌笑语带给千家万户;丁说:我要当人民解放军,保卫自己的美丽祖国,让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和平的阳光……用孩子们自己的话语来表达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激发出学生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

4 指导方法,提升写作兴趣

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而困难又会使学生的习作兴趣消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排除困难,调动积极性,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首先,我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做到命题新、趣、活,适合儿童年龄特点,顺应儿童心理需要,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激起习作的激情和欲望。如《妈妈,请听我说》、《那一次,我真开心》等。俗话说:“好题一半文。”好的题目确实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激活思维,使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其次,我引导学习进行严格地审题训练,要求学生申请题目要求、要求的人称、规定的时间范围、空间范围、题眼。接着引导学生确定文章的中心,并根据确定的中心选择安排材料。然后要求学生准确地用词造句,表达出具体实感。最后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要求他们把写得不具体的地方写得具体,把多余的词句删掉,把不合适的地方改正过来。引导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认识成功的“诀窍”,体验作文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起学习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作文“四步走”,每一环节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兴趣浓厚,主动参与,是他们在阅读、构思、修改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

5 精心评改,巩固写作兴趣

精心评改学生的作文,也是培养学生爱作文的重要一环。小学生作文,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创造。他们成文一篇,也非易事。在他们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评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因此学生的作文交给老师之后,他们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鼓励,得到信心。评语便是教师的观点,这观点对学生是具有导向作用的,有影响力的。因而,我们要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学生所写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意、所运用的语言、方法等,要看到他们的突出成绩或个性。我们只有站在儿童的角度去审视他们的作文,把握他们的知、情、意、行的脉搏跳动,才能有分寸有说服力地批改他们的作文。在批改作文时,我们要时时处处怀着一种愉快的心情,带着一种“找宝”的心情,一种准备欣赏精彩节目的情绪去“读”学生,用心去体会。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使学生在对作文评析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不断得到赞许,这些都会使他们期望在下一次的作文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成为他们写好作文的需要。

提高写作兴趣,并非易事,尤其是小学生更使我们为难,但也并不是高不可攀。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以上这五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很重要,这几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写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篇7

选材平淡, 立意不佳。选材偏离话题或材料平庸陈旧。语言贫乏, 无话可说等情况。

学生的作文水平为什么会如此低下呢?笔者认为, 除了学生个人因素之外, 和教师的教学方面也有很大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态度, 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着学生们的写作水平。以下是我个人的教学经验, 提出来和大家共勉。

一.提高和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根本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 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 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只要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 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要设立多种教学情景激发他们的情感, 才会使他们的心理处于积极亢奋状态, 使平时积累的素材, 名人名言, 优美的句子等会一股脑儿地“迸发”出来。多次进行这样的训练, 久而久之, 学生们对写作的兴趣会越来越高涨。

二.强化学生的写作训练过程是途径

写作训练过程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个繁杂的过程,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务必高度重视它。

1、命题

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为什么觉得无话可说, 无字可写呢?此时他们的处境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命题的因素。因为教师所给的题目往往限制了他们的写作自由, 不能和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习惯密切相关, 学生们都是在“被”写作文, 所以, 为了扩大学生写作的空间。我通常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 教师命题, 学生选择。在命题时, 尽可能考虑不同写作水平学生的情况来设置命题, 多层次多角度地命题,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爱好和作文的难易程度来选择符合自己的题目来写作文。 (2) 教师规定范围, 学生命题。教师可选择一则材料, 供学生们阅读,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 确定自己的写作范围和作文题目来写作。另外教师也可给学生讲一个故事, 初中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时可要求学生在此故事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写一篇作文。 (3) 生自由命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 放手让他们根据自己积累的素材自行命题, 自由作文。这样自学生心目中的题目, 贴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也必然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2、素材

宋朝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素材就像人的血肉一样, 没有素材的文章就像没有血肉的人一样, 不丰溢。为了让学生在写作时有丰富的素材, 我在班上特设立了素材奖, 每周要求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素材拿出来供大家共享和评选, 互通有无, 同时选出每周最佳的素材, 在班刊地展览。学生们所搜集的素材有:精彩的写景片段;有精辟独到的哲言;有颇具特色的顺口溜;有民间风情的俗语口语;有幽默风趣的歇后语;有鲜活生动的谚语;有典型的人和事的描写。真是美不胜收。

3、写作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我打破常规的写作模式, 让学生当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把作文写出来。在教师调配平衡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写作伙伴, 一般以6人为一小组, 每组推荐出写作组长, 写作时根据每次作文的要求, 对文章的立意、选材、谋篇等方面展开讨论达成共识。然后限期按序完成各自的写作内容。也还可以让每组围绕一个“话题”, 每人写一段或一篇, 延续下去, 组构成一篇重章迭唱的佳作。学生们在写作时都想把自己的最好一面显露出来, 都不愿服输, 想超越别人, 所以每次写作犹如一场擂台赛, 学生的写作兴趣高涨。同时, 这种分任务的组合方式了督促着学生们时刻要接受后者的监督和检阅, 如语言是否顺畅, 想象是否合理等等;对后者而言, 又学到前者的写作经验和技巧, 拓展了思路, 在构思上不雷同, 书写上又不好意思马虎, 起到鞭策和砥砺的作用。

三.做好学生作文评改工作是保障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改就像一把刀子, 运用不当就会扼杀学生们对写作的兴趣, 所以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在把握好这个尺度。不能挫伤学生们写作的兴趣。要切忌“一刀切”的评改方法。我在评价作文过程中应该因人而异, 分层设标、分层评价, 只要学生有进步, 就可以得高分。同时也让作文有进步的学生也能到讲台上“潇洒走一回”, 展示自己的作文。

双线并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篇8

一.善用教材, 学习教材的写作知识点和利用课后写作习题进行小练笔

(一) .找准课本中的写作知识点, 开发课本的写作资源, “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课本是范例”。遗憾的是很多老师认识了一半, 以为课文只是阅读的范例, 其实课文更是学习写作的范例。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顾振彪先生也认为:“写作与阅读结合, 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联系课文进行写作, 就在应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通过应用把课文内化为自已的知识和能力。二是提高写作能力。以课文为写作材料, 省去搜集材料之苦, 可以直接投入写作训练, 尤其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所以紧扣教材, 把目光聚焦到课文中的典型的写作方法上, 挖掘教材的精妙之处, 指导学生巧借文本, 针对所学课文内容设计典型的小练笔, 就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这种小练笔不要求有严密的结构, 完整的情节, 重在抓住一个片断、一种现象、一点感受, 一点写法写下来即可, 它促使学生乐于表达, 善于写作。

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 课文里有一段生动的动作描写:“他扫开一块雪, 露出地面, 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下面撒些秕谷, 捧上系一条长绳, 人远远地牵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 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 将绳子一拉, 便罩住了”。“扫”、“支”、“牵”、“拉”等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系列的动词能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捕鸟的全过程, 同时也写出“我”在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教师据此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动作描写片段让学生进行练习。如:描写校运会中一个比赛镜头, 突出运动员的动作及精神面貌。

下面笔者就以《核舟记》为例, 谈谈自己在初二上学期教授说明文写作时, 在这方面的尝试。

《核舟记》一文, 很多老师只是把它当作一篇传统的文言文进行教授, 课堂不外乎就是围绕实词、虚词、窜译、梳理大意、分析文章结构进行, 却忽略这是一篇很好的物件 (特别是工艺品) 类说明文的范文。老师们在练习物件类说明文的写作时又到处去课外找范文, 却不知道最好的范文就在课文中。

我在教授完课文之后, 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以《核舟记》为例子, 自己讨论工艺品类的说明文应如何写。因为已经通过几个课时的学习, 学生对课文理解深刻, 所以都能畅所欲言, 点评到位, 最后由老师归纳出工艺品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具体教学过程略) 。

以下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整理、归纳的物品说明文的写作指导。

1、介绍某件工艺品, 必须把握其总特点。

《核舟记》开头一段便将民间艺人王叔远的雕刻技艺评价为“奇巧”, 点明其雕刻技艺的总特点为“因势象形, 各具情态”, 并由此引出说明对象核舟。而结尾作者发出“技亦灵怪矣哉”的赞叹, 不仅照应文章开头, 也进一步突出核舟的“奇巧”、“灵怪”的雕刻特点。

2、要确定一条合理而清晰的说明顺序。

先整体后局部, 先主要后次要, 或由前到后, 或自上而下, 或由外到内等。

《核舟记》在二至五段具体介绍核舟时, 便是按先中间 (船舱) 后两端 (船头、舟尾) 、先主要部分 (船头) 后次要部分 (舟尾、舟背) 的顺序介绍的。这样行文, 层次分明, 便于读者理解。

3、观察要仔细, 遣词用句要能准确描述说明对象的特点。

《核舟记》对人物情态的描绘逼真而生动, 便是得益于观察之仔细及动词选用之恰当。如描绘船头三人用“执”、“抚”、“指”、“现”、“袒”、“露”、“矫”、“卧”、“诎”、“竖”、“倚”等动词。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使得人物形象逼真、活泼生动而充满生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能够通过对人物细微神态的仔细观察, 深入揣摩, 合理想象, 准确揭示人物的情感、心理, 使人物更加生动传神, 使这篇工艺品说明文更生动具体, 更富有情趣。如由鲁直右手指卷等动作揣摩出他“如有所语”的情境;由舟尾楫左者“左手抚炉”、“视端容寂”揣摩出他“若听茶声然”的平静心态。

4、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作者对这件工艺品的思想感情。

课文最后用“嘻, 技亦灵怪矣哉”结束全文, 除了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之外, 还表达了作者的赞叹, 这就说明说明文的写作不一定只是冷冰冰的, 说明文同样可以注入感情色彩, 为文章增色。

最后, 将说明文写作归纳为几句话, 易于同学记忆:仔细观察, 抓住特征;着眼全局, 理清主次;注重条理, 安排顺序;运用方法, 准确说明;恰当描写, 表达感情。

在进行这样的学习后, 学生课后进行《我家的一件工艺品 (或物品) 》写作练习, 再安排一节课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评改。学生在比较完整的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去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这种读写结合的方法会比找抽象的理论指导或找课外的例文令学生的记忆更深刻, 收效自然也更好。

(二) .利用课后写作习题, 进行大量“小练笔”

在读写结合理论指导下, 新课标语文教科书增加了不少课外练笔。即:在课文的练习中设计不少续写、扩写、缩写、改写、仿写、读后感, 是具有小作文或作文片段的性质, 并与本节课文紧密联系 (因文而异、一文一得、有所侧重) 的作文训练题。如果能切切实实地训练课后写作习题, 学生就能从各个方面得到写作的收获。

以下是笔者摘录的一些题目和对学生的训练点研究:

1、根据下面的情境, 展开想象, 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 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 透过舷窗, 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七年级上册《月球上的足迹》)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 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八年级上册《老王》) ——引导学生在领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

3、在你的童年生活中, 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七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4、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 200字左右。 (八年级上册《亲爱的爸爸妈妈》)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 探究这个日本人的思想根源, 言论的实质和危害, 训练学生写一点小评论。

5、给雨果写封信, 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运用书信的形式, 引导学生放飞心灵, 与大师平等对话。

6、设想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八年级上册《蜡烛》) ——培养理解和想象能力。这些小练笔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素材积累和多点训练的奠基作用, 滴水穿石, 长此以往, 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加强了情感体验, 强化了语言思维。

二.善用《作文试验教程》, 对学生进行有序、系统的训练

通过日积月累的小练笔, 学生形成了一些积累, 对写作方法也有了一些体会, 但零碎、片段, 学生难于形成系统的知识, 这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科学的作文教学体系来规范、帮助教师的作文教学活动。由郑桂华、冯善亮主编的《作文试验教程》很符合我市学生的实际情况, 《作文试验教程》浅显生动, 易于理解, 既有一定的规律指导 (没有故作高深的理论) , 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作文试验教程》每一单元分为准备活动、我的目标、分解训练、综合训练、反思交流、收藏夹几部分, 排序合理, 特别重视写作过程指导, 而每一册的训练重点既与现行初中课标试验教材的安排基本一致, 又符合初中教学的实际需要, 便于读者将本教程和教材配合使用。单元与单元之间, 册与册之间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能够坚持训练, 就可以改变作文教学内容的无序随意。学生的素材就好像涓涓细流汇入大海, 点点的积累从“量变”到“质变”。

三.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精心备课, 研究教材, 才能找准写作学习点。

不少老师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现在考试不考课文, 于是备课马虎, 课堂随意。素不知新课程标准下对老师的备课要求更高, 教师对每篇教材都要深入钻研, 还要“胸中有丘壑”, 能够对教材纵横联系, 归纳梳理。对各种教学因素能科学地选择取舍, 巧妙地调整组合。

2、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 对课后习题或《作文试验教程》进行恰当地改动。

课后习题和《作文试验教程》虽好, 但教材使用过程中还要照顾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家庭等不同条件下学习成长的学生。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实际, 对课后习题或《作文试验教程》进行恰当的改动。这是发挥课后习题或作文教材功效的重要一环。

3、教师要有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内容。

4、任何一种练笔都要交流、评讲, 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 让学生享受到写作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到:“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 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 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所以各种练笔都要进行同学间的交流, 老师及时评讲, 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 让学生享受到写作的乐趣。”

培养语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篇9

那么,培养学生的语感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什么样的促进作用?实践表明,它能准确地遣词造句,能开拓写作思路,能明晰结构层次,能表达思想情感,所以学生的语感是直接作用于整个作文训练过程中,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活宝”。

学生的语感对提高写作水平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品字词内涵,把握语言运用的分寸感

叶圣陶说:“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杂文、词典,总是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一个字也不能随便对付,就把它的味道辨出来了。”在阅读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掌握词语确切含义的基础上,去体验认识词语和事物之间的深刻联系,例如《飞夺泸定桥》中“红四团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边了”一句中对“抛”字的理解,它的本意是“扔”,而在这句话中,它既含有对红四团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抢先赶到泸定桥的由衷自豪,又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好逸恶劳、贪生怕死的蔑视。这样通过深挖关键字词,再明白它的含义的同时注意引导理解它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分寸感,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二探语法规则,强化语言表述的畅达感

有意进行属对练习,“属对练习是一种不讲语法理论,而实际相当严密的语法训练,经过多次训练之后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词类和造句规律并用于写作”。

有些病句是由于词语使用不当造成的,但这些运用不当的词语和正确的词语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联系,让学生辨析清楚这样的词语的意思及运用范围,并在造句中认识这些词语,正确熟练运用,形成语义感。如病句:“这学期开始,我们就订了学习公约和决心。”先让学生仿同类词语造句“上课前,我们拿出了文具盒和书本”,然后分析比较,使学生明白:“拿出了文具盒”和“拿出书本”都可以,而病句中“学习公约”可以订,“决心”却不能订,找出病句的病因,这样先经过比较、揣摩,在头脑中就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语法规则,强化了语言运用的畅达感。

三揣亲身体验,体味语言流露的情味感

语感也是在长期阅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比较、揣摩、品味而逐渐积累起来的。在阅读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比较,对熟悉的事进行比较,对易懂的事进行比较,而后引导学生多揣摩,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体味出文章包含的情感。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邱少云烈火烧身壮烈牺牲的片段,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比较、揣摩品味的。先让学生细读邱少云烈火烧身的片段,初步理解邱少云的危险处境和崇高品质,再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揣摩,自己被火星溅着,或被火烫伤时是什么滋味,这时,自己通常的反应是什么,或是怎么做。而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多长时间,他又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体味邱少云英勇顽强的献身精神。这样,让学生“披情入文”“将心比心”更易理解人物的品质,并在心中产生一种对英雄的敬佩之情,只要坚持长期训练,就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将相似或相同的情感体验积累成语感,很自然地运用到作文中,丰富了语言的文字情味感。

四窥生活奥秘,丰富语言运用的形象感

语言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步入社会、自然,要多听、多看、多想、多写,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如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千奇百怪的生活趣事、变化多端的自然现象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引导学生注意所观察事物的特点,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并引导学生长期写观察笔记,持之以恒,才能不断地丰富语言认识的形象感。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策略浅析 篇10

一、将写作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 通过多种形式拉近教材和学生的距离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常常将课文的学习和写作截然分开, 使两者之间本应具备的相辅相成关系荡然无存。其实课文皆是精选出来、经历了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无论是在语言上, 还是在写作技巧上, 文章的谋篇布局上, 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典范。而我们的课文教学仅仅局限于对这些文章思想内容的概括, 段落层次的划分, 写作特色的理论分析上, 却很少将课文中精练优美的语句及写作方法学以致用。所以我们要将学习课文的终极目标指向活用, 尽量让每一堂语文课都能让学生在写作中得到一些收获, 品尝成功的喜悦, 有失败后的思考。

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让学生由厌恶写作文到喜欢写作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强有力的动力, 学生对作文有兴趣, 喜欢写, 这无疑就具备了写好作文的内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必须让学生体验到写作上成功的喜悦是前提。记得去年年底听魏书生的报告时, 有这样一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不会写作文, 魏老师带学生去扫墓, 体验生活, 回来之后学生还是不会写, 于是魏老师自己写了一篇, 让学生听读, 然后记录。学生提出字不会写, 魏老师让他们画圈代替, 回去查字典把圈换成字, 学生最终完成了求学时代第一篇作文。可以想见, 魏老师给予他们的这一次成功的经历将使他们不再视作文为畏途。这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 来不得半点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对学生作文中哪怕是一个词语的成功使用, 都要及时指出, 加以肯定。写作就像是建房子, 词语、句子是建筑的基础, 所以我们可以首先从模仿开始, 从模仿一句话, 到模仿一个段落, 再到模仿整篇文章的一些谋篇布局及写作技巧。在模仿中获取成功的喜悦, 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对写作的兴趣。

三、给学生提供一个写作的园地, 可以自由抒发真情的空间

我给学生提供的园地叫随笔。教过的每一届学生对随笔都有一个从抗拒到接受到再也放不下的过程。在这里, 学生可以写自己的所思所想, 可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 当然也可以进行各种不同文体的尝试。我对学生的随笔一般没有任何硬性规定, 最大限度地减少限制和框框, 还给他们写作的自由。如果有要求, 那就是“我手写我心, 我文抒我思”。

随笔的引入, 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益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①积累素材。日积月累, 学生会拥有一个无比丰富的素材库。这就为学生的成功写作提供了前提。②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练就一双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生活表象中发现美的眼睛。③帮助学生保持笔感。写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长期不动笔或动笔较少, 都不利于学生笔头的流畅, 思维的活跃。所以每天必写的随笔给学生记录自己的思想提供了物质基础。④随笔为学生的各种实验性的创作提供了一个乐园。在随笔里, 学生可以写诗歌, 可以写小说, 甚至有学生创作连载小说。那些作品, 也许诗味较淡, 也许文笔还很稚嫩, 人物的性格也没有那么鲜明, 但是这是孩子们对文学的最初的尝试, 保护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勇于实践的积极性对写作教学成功至关重要。

四、通过大量的阅读, 丰富学生的思想, 拓宽他们的思维, 开阔他们的眼界

如果说生活本身是写作的源头, 那么阅读能够开拓这个源头的深度和广度。当然, 并不是进行了阅读, 马上就能立竿见影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鼓舞他们的写作热情。语文素养的养成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再说还有个阅读指导的问题。

五、让学生参与作文的批改过程, 在自批中增强写作能力

作文评改形式多样化, 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提高评改效果。因此教师应尽量避免每次评改总是挑选优秀作文来示范, 还应该经常挑选一些中等生甚至写作水平偏低的学生的作文, 中肯地指出其某一篇中哪怕是非常微小的闪光点, 这样才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方法谈 篇11

可是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开始查阅资料,向老教师请教,并向学生们调查。通过考察,我发现现在的学生普遍畏惧作文,怕写作文。之所以怕,是因为拿起笔来无话可说。那么老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呢?

首先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生活,就是要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的变化,找他们最为熟悉的人或物来写。我把一个学期的作文提前按类别分配好,这周让学生写观察人的,下周写观察景的,再下周写观察事物变化的等等。为了鼓励学生写出优秀作品来,我在教室里开辟了优秀习作展。有一次周末,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以“感恩父母”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从回到家的那一刻起就仔细的观察父亲或母亲,看看他们一天到晚都在忙些什么,他们几点起床,几点睡觉,他们的手是否依然光洁柔滑,他们的脸上是否增添了皱纹,他们的双鬓是否有了白发,他们不辞辛苦的劳作奔波是为了什么等等。那次的作文,几乎每一篇都饱含深情,令人感动。有的学生写“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长满了老茧不说,几乎每个手指上都裂着大大小小的干沟,沟里还嵌着洗不掉的石灰和水泥渣……”有的写“这个周末结束了,我没有像往常一样那么快的入睡,妈妈劳作的身影像放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一幕幕浮现,我该如何报答如此辛苦的深爱我的妈妈啊?我心中坚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争气,下次考试一定要进步,不能让妈妈失望,加油!加油!”我觉得那一次习作是成功的,因为学生们都完成了从眼到心再到倾注于笔尖的过渡,都写出了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真正做到了回归自我,展现出来的是一篇篇个性的灵动的作品。其实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就如同太阳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只要注意观察身边的大小变化,并且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笔下的素材,定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其次,要提高思想和语言素养。叶圣陶先生指出:“假如只知道写出自己的东西……譬如论事,为才力所限,自以为竭尽智能,还是得不到真迹。就此写下来,便成为虚伪或浮夸了。又譬如抒情,为素养所拘,自以为很有价值,但其实近于恶趣。就此写下来,便成为玩戏了。”所以要让学生写好作文,还要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和语言素养。因为学生受阅历所限,提高素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在阅读中借鉴和积累。一是在学习新课时,老师要指导学生理解、欣赏、记忆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借鉴作家的语言和写作技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必要的仿写、改写等写作训练,使其逐步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在写作中灵活运用。二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读书积累的习惯,在常规作业里我布置了摘抄笔记。要求每周都摘抄来自于至少五篇文章和不少于两页纸的内容,并写清楚摘抄好词好句的时间、出处和内容。同时为了提高摘抄质量,每节语文课前我都抽出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背诵自己的摘抄笔记并抽查几位同学背诵。通过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背诵能力,而且真正把积累落在了实处。有的学生在课下和我交流,说都没想到自己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背这么多的内容;有的说某某同学今天背的内容太好了,很受启发;还有的说这次作文就是因为想起了摘抄本上的那组排比句才触发了写作灵感的。总之,通过阅读积累,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别人现成的思想和感情,逐渐培养自己具备高眼光、高胸怀、高境界。更重要的,它会形成一架生产思想感情的机床,能吸纳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从而不断催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达到了提高自己思想素养的目的。

第三,要把作文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罗杰斯认为:“如果以创造性研究为目标,那么,外部评价大多是无效的。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会得到促进。”以往,我常常自己不舍昼夜的改学生作文,面对两个班级的作文本就像移两座大山一样苦不堪言。对学生而言,短短几行批语,对提高他们写作水平的作用是微弱的。我开始尝试让学生互批互改,发现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自己找最为信任的同学帮自己改。我专门抽出一节作文批改课,在改作文前老师先做好修改作文的指导工作:从作文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的评判到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的用法以及批语的写法,再到学生修改符号的运用等等都讲解清楚,然后学生再动笔改。个人改完后再提交到小组内互相传阅,评出优秀作文和优秀修改者。这种做法,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批改效率,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是让学生找自己最为信任的同学帮着改,所以每个同学都很认真,有的同学的旁批写的很好,还有的同学批语竟然写了整整一张纸,有的批语中鼓励的语言也极大地促进了同学们写作的积极性,还加深了同学间的友情,同时让学生互批互改的方式也解脱了老师批改作文的痛苦,何乐而不为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文的教学之路还很长,我将继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以求得到更好的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

中考信息提取与概括题考点解读与演练

参考答案

1、李娜夺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

2、意大利考古学家将挖掘《蒙娜丽莎》原型骸骨,复原其神秘微笑。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篇12

一、提倡模仿, 培养兴趣

明代黄宗羲说过:“作文虽不贵模仿, 然要使古今体式完备于胸中, 始不为大题目所压倒。”作文教学的一条捷径就是仿写, 只有“学话说”, “学样写”, 才会在模仿中创新, 从模仿中提高。而要仿写, 首先得有样子, 要有范例, 这些样子和范例, 只能通过诵读古今经典文章去储备。学生背读的范文多了, 心中各种体裁的范式也就多了。学生写起作文来, 就不会发愁了。

模仿是借鉴的一种形式, 但模仿不是简单的照搬, 应当是创造性的借鉴。模仿的特点是针对性强, 有法可循, 既能降低写作的难度, 又可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 应积极让其模仿和借鉴范文, 逐步培养其写作兴趣, 使之循序渐进地沿着写作的道路走下去, 逐渐地提高写作能力。即使刚开始时学生只是机械模仿, 教师也应加以表扬和肯定, 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历史上有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 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 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而来的。又如历史上左丘明的《左传》、司马迁的《史记》, 他们的写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 学生学了课文后, 可以模仿写作, 学以致用。例如, 我教郑振铎的《猫》一课, 让学生以另一动物为题模仿写作, 有很多学生就仿写得很成功, 把课文的写法转变成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虽然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第一步, 但也不能一味地模仿, 作文开始起步时, 可以进行模仿, 但入门后必须脱离仿写, 走创新之路, 追求自己的写法, 有自己的特点。

要想干好一件事情, 必须有浓厚的兴趣,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只要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 就会乐此不疲, 持之以恒。为了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写作的灵感,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 点燃其写作热情。写作训练是艰苦的, 然而当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作文水平在提升时, 那感觉又是甜蜜的, 提升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也不是靠纸上谈兵就能提高的, 这需要有一个较为长期的积累和训练过程。

二、帮助学生归纳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

1. 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定靓丽的标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一篇文章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想使文题靓丽新颖, 可引导学生采用如下方法: (1) 引用式。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广告做文章标题, 这类文题比较醒目, 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 写妈妈的作文可引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词。 (2) 修辞式。即用修辞格来拟标题, 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 用这种方法拟定的标题形象传神, 有感染力。例如, 以“环保”为题的作文, 标题可拟为《树的叹息》。 (3) 标点式。标点符号属于无声的语言, 以标点作为文章的标题, 可使文章新颖独特, 能引发读者要看个究竟的兴趣。例如, 《生活———???》。

2. 提供策略方法的指导———写好开头和结尾。

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 把文章的结尾称为“豹尾”。好的开头引人注目, 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好的结尾也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效。那么, 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开头和结尾呢?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方法。例如, 开头的写法有: (1) 巧用修辞, 展示风采。 (2) 悬念入题, 引人入胜。 (3) 抒情开篇, 真情感人。 (4) 转折入题, 生动深刻。 (5) 描写入题, 自然真挚。结尾的方法有: (1) 自然收束式。 (2) 画龙点睛式。 (3) 首尾呼应式。 (4) 名言警句式。 (5) 抒情议论式。

3. 文章增添光彩的方法———锤炼词语, 善用修辞。

孔子说:“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精品佳作一定要“富有文采”, 而那些语言平淡, 索然寡味, “瘦”得难看, 像个“瘪三”的文章, 理所当然地遭人啐弃。中学生写作文一定要先光彩夺目, 然后再平淡自然。作为初中生, 在写作文的时候, 时时刻刻都要以丰富的词汇, 优美的文辞来吸引读者, 博取作文高分。

三、要多修改文章

多练笔固然是关键的一环, 但每次练习之后, 还应该进行认真的修改, 这对写作水平的提高, 也是有着重要作用的。修改可以弥补思维的不足。一般来说, 凡是稍微复杂一点的事, 只考虑一次总是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疏忽和错误的。写文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仅仅思考一次, 疏忽和错误是肯定会有的, 只有反复思考, 不断修改, 才能使文章逐步接近完善, 也才能使我们的写作水平在修改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

四、多些表扬, 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无论学生的作文写得怎样, 都要首先给予其肯定和表扬, 在表扬之后, 再委婉指出不足之处, 让其知道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增强自信, 提高写作兴趣, 使学生乐于多读、多写。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并不太好, 但在用词、造句方面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们也要给予表扬和赞美, 让其产生写作兴趣, 能够勤读多练。如果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 批评的多, 表扬的少, 那无形中就好像给学生泼了一盆冷水, 使学生写作的热情顷刻间便消失, 从而失去了自信, 增加了畏惧感, 这对提高写作水平是非常不利。

上一篇:催化技术下一篇:历史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