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文字写作水平(精选8篇)
如何提高文字写作水平 篇1
如何提高文字材料写作水平
办文特别是写稿子,比较清苦,也比较艰苦,为了把领导讲话稿写好,挖空心思去思考、去分析、去研究、去琢磨,放弃了与家人团聚、与朋友的聚会,没有节假日、没有礼拜天、经常加班加点,原来研究室主任吴昊同志概括为“三无”非常形象,即“无权、无钱、无闲”。
一、领导讲话稿的类型
所谓领导讲话稿,是指领导人在各种会议和活动上所作的讲话文稿。我们经常遇到讲话稿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报告类。比如党代会、人代会、市委全会等工作报告。内容一般是对上一届或上一次会议以来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和对今后工作进行部署安排,要求内容要全面,表述要严谨、语言要庄重。二是礼仪类。一般用在比较隆重的大型活动和接待,比如致辞、欢迎辞、祝酒词等,要求内容简练、高度概括、短小精悍、语言生动。三是工作部署类。对某一阶段、某一项或几项工作进行部署,提出要求、作出安排,比如“大干一百天、决战四季度”大会、经济形势分析会等。要求讲得重点要明确、分析要透彻、措施要扎实。四是动员类。就某一项工作或活动进行动员发动,要讲清楚该项工作或活动的目的意义、重要性,并做出具体部署安排。这类讲话稿要讲得入情入理,振奋人心,鼓舞斗志。五是庆功表彰类。比如“七一表彰大会”等。主要是概括、总结、肯定受表彰单位或个人的成绩和经验,对其进行表彰、鼓励,提出学习、推广的要求,要富有激情和感召力。六是现场会、经-1-
验交流会。充分运用与会人员看到和听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要求学习、推广,促进工作开展。这类讲话稿要有较强的说服力、号召力。当然,还有各种碰头会、调度会、座谈会、汇报会、纪念会、交流发言等等,不作一一表述。
二、如何写好领导讲话稿
我认为,应重点把握住六个方面。
第一,要把握好领导讲话的“三个特征”,即权威性、思想性、号召性。
第二,要把握好“三字真言”,即想、悟、抄。
第三,要搜集好“三个方面素材”,即上级政策、基层意见和平时积累。
第四,要把握好“三个环节”,即搭框架、充内容、多打磨。
第五,要切实做到“三个新颖”,即观点新、内容新、语言新。
第六,要把好“三道关口”,即把好政策关、数字关、文字关。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三、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我本身是学经济的,记得刚到市委办的时候,感觉工作无从下手,不知道文章从何写起,后来经老同志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逐步从不会写向摸索着写,从当配角向当主角的转变。感受很深,对提升写作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就是“六个多”:
1、多学习。搞文字的秘书如果不坚持学习,不断学习,就无法干好工作。既要进行看书看报看文件等一般性的学习,又要进行特殊的学习。
2、多留心。领导讲什么,注意听,有火花记下来,写的时候就用上去了。他今天一句,明天一句,如果集中起来就是好文章。现在有些秘书,领导讲话不记,开会不听,这样不好,稿子写得好的人都是记个不停。
3、多积累。在信息时代,作为文字工作人员,更是离不开信息、资料和知识的积累。从一定意义上讲,离开了积累,不仅干不好工作,而且无法开展工作。要养成勤奋读书、阅报、看文件、记笔记和思考的好习惯,过去是剪报纸,现在都有电脑,有些好的语言、好的想法要随时记录下来。积累一些与文稿写作有关的公文,包括法规、政策、文件、讲话、纪要等,甚至收集一些古今中外的精辟议论,作为形成文稿观点和进行综合分析的依据,或直接引证所用。我年龄比较大,记忆力比较差,靠的是多记笔记、多积累。
4、多借鉴。主要看外地的有关文稿,看看与本地实际是否符合,有的可以启发思路,有的可以稍加改造,拿来就用。
5、多思考。人最宝贵的资源是头脑,思考是高级劳动。写稿更需要思考,水平高低,关键看你在什么层次上进行思考,想不想思考,能不能钻进去。在高层次上思考的人,就会不断进步;在低层次上思考的人,就会停滞不前。
6、多奉献。文字秘书工作是一项重要的辅助决策活动,是一种代言行为,是一种信任、一份责任、一种义务,很清
苦、很艰苦、很枯燥,劳心、费神、熬夜,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也很少抛头露面,写好了很少有人表扬,写不好让你改来改去,可能还要受批评,这是正常的事情。既然从事文字工作,就要不急不躁不烦,勇于吃苦奉献,做到文稿写不好,就夜不能寐、食不甘味。
最后,在网上抄了人家两篇诗词与大家共勉。第一篇,“清灯孤影苦思寻,字斟句酌撰公文,暑寒饥渴浑不顾,错把晨曦当黄昏”。第二篇,“耐得寂寞与清贫,虽苦犹荣坦荡心,蛰身栖居文秘苑,耗尽青春亦无恨”。能达到这两篇诗词的境界,就说明你的个人修养和敬业精神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就能把工作干得更好。
如何提高文字写作水平 篇2
1.能根据写作要求 ,收集、准备素材 ;
2 . 能独立起 草短文、 短信等 , 并在教师 指导下进 行修改;
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
4.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
5.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为了达到标准对学生写作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写作技能练习,如填空、造句、句型变换、连词成句、连句成段,以及阅读后写摘要、改写、缩写和指导性写作训练等。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使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一、遵循写作原则
(一 )渐进性原则。要坚持“句 —段—篇 ”的训练程序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英语写作的初始阶段,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狠抓基础训练。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句型并能写出简单句子后,再要求学生根据一些体例写出小段的文章。在段落写作中要引导学生分析段落的结构、段落的逻辑关系及写作手法等, 这样有利于下一步一篇文章的写作。在文章写作中要教会学生如何构思文章、如何运用正确的写作技巧等。
(二 )多样性原则。要坚持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及写作文体的多样性。从形式上讲,可以用回答提问的口头作文,也可以用续写故事;可以改写课文,仿写课文;可以写提纲训练谋篇布局,也可以写拓展段训练发散思维。从文体上讲,可以写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也可以写书信等。
(三 )结合性原则。要坚持听说读训练和写训练相结合。 根据语言习得理论, 学习者在学习时常先通过听和读吸取语言知识,从而了解别人的思想,用写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别人了解自己,大量的听说训练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因此,写与听说读紧密结合, 进行多元化的能力训练, 可使学生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写作训练模式
(一 )口语铺垫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在学习textbook每个单元的warming-up,speaking部分时,我们可以用师生问答的方式,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尽可能地用自己的话回答老师的提问。比如在Unit 10 Lesson 3“your mon-ey”中 , 我结合实际引入教学 :Ask them if they and their friendsoften talk about money.How much pocket money do they have?And ask whether they save their monthly pocket money?How tosave money?Tell them“when less is more”.然后要求学生将其回答串联起来,使之成为一篇口头作文。
(二 )夯实语句 ,抓好基础写作训练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应从句子入手, 抓好基础训练。每当学到新的单词、结构或句子时,我都要求学生进行训练,如可将简单句改为并列句、复合句、强调句、倒装句等。例如:She didn’t go to bed until her mother arrived home.要求学生改为强调句和倒装句:
It was not until her mother arrived home that she went to bed.
Not until her mother arrived home did she go to bed.
这样使句子表达出更丰富多彩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三 )课外阅读拓展 ,增加语言信息的摄入
“Nothing should be written before it has been read.”(无所读便无所写。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书面表达题,从环保、上网、出国留学到和谐社会等,我们可以看到书面表达的话题越来越广泛。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上既保持量的增加,又注重面的扩大,增加信息输入。每天坚持阅读各种题材和体裁的文章一到两篇,通过不断消化和吸收材料,不仅可以扩大阅读量,丰富语言背景知识,而且可以从中接触和掌握各种体裁文章的写作规律。教师则应关注社会热点、学生心理等的变化,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及时收集整理一些紧扣时代、紧扣社会、紧扣学生的阅读材料,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鲜活的话题和素材。
(四 )书面落实 ,提高学生的表达式能力
学生的写作能力最终要通过他们的文章表现, 所以坚持每周写一篇作文必不可少。但如果只是单纯布置一个题目,让学生写了交上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产生厌倦心理。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一方面,同一个作文题目,在文章体裁上“变戏法”,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叫他们用议论文、记叙文、书信给报社投稿或会议发言等形式写出来, 然后选择几篇学生作品放到一起讲评,这样既使学生保持新鲜感谢,又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各种文体间的差异。
另一方面,注意采用多种训练形式,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每周一篇的写作,我这个周叫“书面表达”,下一周可以改一个名称,叫“同题日记”或“同题作文”,等等。教师可以采用日记、黑板报、手抄报、创作大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一次,一道书面表达题要求学生写一封电子邮件,我将E-mail地址告诉学生, 要求他们在上计算机课时将这篇作文发送到我的邮箱里。后来我发现,每个学生都认真完成了这一任务,而且很多学生精心设计,进行了排版和装饰,插入了许多精美图案。我就挑选了其中一部分作品,用彩色打印机把它们打印出来,装订了几册,学生看到自己的“书”出版了,都非常高兴,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三、创设写作评价方式
(一 )建立 “以学生为主体 ”的作文评价理念
新课程的评价观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评价学生,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上,通过作文评价搭建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通过沟通和协商、理解和激励,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教师的评价结果,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 )评价方式多样化
在评价方式上,要改变“教师评,学生看”一单一的评价方式,实行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师生评价的时候应该注重情感交流、合作协商,学生互评实质上就是一种同伴反馈,学生相互阅读同伴的作文,指出同伴作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这种知己知彼、共同进步的方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三 )创设写作评价档案袋
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作文档案袋, 把自己认为满意的作文、平时积累的写作素材、自我总结和教师评语存放在写作档案袋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过程加以回顾和反思。采用写作档案袋评价法, 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一个持续的过程对待,注重学生对自己的进步作出判断,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负责,从而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教育意义。
如何提高英文写作水平 篇3
[关键词]英文 写作
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一想到英语写作就头“大”,常常苦思冥想,然后草草而就。只求按时“交差”,别的就顾不上了。这种状态下炮制出来的“大作”,其质量可想而知。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提高英文写作水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通过积累词汇量,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犹如土木砖石是建筑的材料一样,词汇是说话写作的必需材料,也是制约写作能力提高的瓶颈。可以想象,如果要写一个句子,10个单词有8个单词拼写错误或拼写不出,有2 个单词用法不当,又怎么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呢?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记忆单词,记住单词的拼读、用法、意思等。记忆单词的方法有很多,各人有各人的记忆方法和习惯。教师可通过要求学生朗读单词、听写单词、默写单词、遣词造句、词汇竞赛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记单词。记忆单词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要长期地坚持下去,才能不断积累大量的词汇,为英语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句子是写文章的基础,必须加强对句子表达能力的训练
1.以动词为核心,进行组句训练。动词是句子的灵魂,没有动词的句子就不能表达意思。多年来,我一直抓住动词这个核心,对学生进行造句训练。
(1)分清词义,避免出现词不达意的错误。如弄清fall与drop,lend与borrow,hope与wish,get used to与be used to等含义与用法上的区别。
(2)突出抓好动词形式变化。这是培养学生语句表达能力的核心。不掌握动词的形式变化,则无法正确表达时态、语态、语气。
(3)注意动词的搭配形式。不同的动词有不同的搭配形式,如steal sth.from sb.与rob sb.of sth;get in touch with与1ose touch with等。而同一动词的不同搭配则含义不同,这样的例子也很多。
(4)除了要抓好动词的使用之外,还有两个不可忽视的词类:介词和冠词。这两类词虽为虚词,但使用频率相当高,几乎造句必用。
2.加强基本句型训练。从词到句,由句到篇,句子可谓是最重要的一环。句子写得好与差,直接影响到语篇的效果。所以,为了提高写作档次,平时应多进行以下方面的训练:
(1)适当地使用一些词组、习语来代替一些单词,以增加文采,丰富语句的表现力。
(2)尽量避免过多地重复使用某一单词,必要时应选择使用其它恰当的同义词或词组来代替。
(3)注意使用不同结构、不同长度的句子,尽量使句型多样化,避免 单调。这样做既可以突出重点,又能丰富表达,增加文采。
(4)多使用一些主从复合句来代替简单句,能使写作行文更加流畅有力。
(5)改变句子开头方式,不要都用主语开头,接着是谓语、宾语,最后再在句未加上一个状语。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成分(如状语)提前位于句于的开头,使整个句子读起来有点跌宕起伏,增加写作的表现力。
(6)通过合句,将意义相关的几个句于用一定的连接方式连接起来,或通过紧缩,去掉一些多余的成分,避免冗长累赘、松散无力,以增强句于的连贯性,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7)在整篇文章众多的主谓宾句子结构中,可适当地打破常规,用一些倒装句、强调句或感叹句,可以为文义的表达增添一点新意。
(8)连接成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语义关系过渡的桥梁。有效地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可使全文结构紧凑、层次清楚、过渡自然。但一定要注意分寸,应根据文章内容和篇章结构而定,千万不要弄巧成拙。
(三)通过扩大阅读量,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汉语的一种学习方法,英语写作也可以借鉴。多阅读是学生增加接触英语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一种好方法,有利于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在阅读训练中,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指导阅读方法,分析文章结构、中心思想、段落中心句、写作方法等,帮助学生掌握各类文章的结构及写作方法。二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通过推敲优秀的文章来学会写作方法和选词用词;通过大量的泛读来吸取信息量,扩大词汇量。三要扩大阅读量。提供阅读的材料涉及面要广,才能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适应各种题材的写作。
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阅读应该是学习写作的基础和源泉。通过阅读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词语、句型和篇章结构等知识,从而提高写作的技巧和技能。另一方面,写作要求学生用词准确、造句规范、文字连贯,表达思想清楚。因此,写作体现阅读效果,也是提高阅读效果的最好途径。语言阅读“输入”(input)量的不断扩大,必然意味着语言“输出”(output)即写的能力的提高。
(四)通过提高听说能力,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英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提高听说能力必定会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听说能力关键在于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教师要尽可能地用英语授课,多开展专门的听说训练,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让学生沉浸在英语海洋中去领略、去体会、去使用。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能使用正确的、地道的英语进行交谈与写作。
(五)通过提高词汇的精雕细作能力,恰当运用修辞能力,选择具有表达力的主题句能力的训练,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此外,文章写得好或不好,并不只是语言掌握的问题。思想、观点、观察和分析能力、知识和生活体验等也至关重要。所以出学习语言外,还应在多方面下工夫。
如何提高信息写作水平 篇4
信息写作工作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话题,同时也是我局高度重视,大家在这方面下功夫比较多的,取得成果也比较显著的工作。关于信息写作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我想大家通过近几年的实践都有了很好的把握,所以今天我与大家探讨的就不是简单地“写”的问题,而是抛开信息写作的具体技巧,就自己从事信息工作的认识和体会,跟大家探讨下如何进一步提高信息写作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为什么要高度重视信息写作工作 信息工作非常重要,信息工作是经济工作的侦察兵,是领导决策的参谋长;审计信息工作是审计工作的一部分等等,这些大的道理如果让大家说,谁都能说个一二三,所以,这方面今天我不准备罗嗦,重点想从贴近工作、贴近个人的角度谈两点体会。首先,从提升审计机关形象,营造良好的审计执法环境的角度上认识信息写作的重要性。大家知道,审计机关是监督机关,我们平日工作中面临着许多不容回避的矛盾,我们的成绩往往是别人的“不是”,广大审计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审了那么多的项目,干了那么多工作,往往为大多数人所不知,往往不能为大多数领导和基层所了解。因此,为了争取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关心,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提升审计机关的形象,办法只有一个搞好信息宣传。其次,从提高大家自身素质这个角度来认识信息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局党组对大家提出了“会写、会说、会干”的三会要求,其中,“会写、会说、会干”各占到三分之一,其实“会写”这三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作用。所谓“会写”,就是对事物总体把握得准,认识问题的水平高,思考问题的程度深;所谓“会说”,不一定是那种伶牙利齿,而是能用朴实生动的语言把事情说明白;所谓会干,是指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真正能干出工作实绩来。“写”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思考使言谈更得体,使行动更正确。实践中,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在想一个问题时,直到用文字把所想的东西凝定下来之后,才能对这个问题想得比较透,比较全面,比较系统。我们发言的时候、做总结的时候,没有谁张口便讲,而是先写个草稿。我想我们局党组制定了“三个一”的学习制度,她的初衷并不是把大家都培养成作家,而是想通过“写”来锻炼提高大家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大家的综合素质,所以大家要庆幸局党组这样重视信息写作工作,庆幸为我们提供了锻炼提高综合素质的机会,使我们的素质近年来都得到了提高。也许大家不觉得,我尽管来得晚,但对大家综合素质提高是深有体会的。实践证明,长期坚持开展信息工作,不但能增强审计人员的宏观服务意识,还能有效提高其查账水平、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分析水平和写作水平,有助于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信息写作工作过程是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认识的过程,“一个人能否进步和进步大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于能否善于使自己的感性认识变成理性认识,使具体经验上升到一般经验,能否在理论指导下实践,能否用理论总结实践经验,赋予工作经验以理论的意义,这是所有人能否做好工作,不断进步、提高的一个共性问题”,这段话是李瑞环主席在《学哲学 用哲学》一书中讲到的,我相信这是他的经验之谈。我们审计机关本身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大工厂,我们就是这个大工厂里的职工,审计文书、审计结果报告、审计调查、审计建议书等都是我们的产品,我们审计工作的过程就是信息生产、加工、处理的过程。李金华审计长说,不会计算机就不能吃审计这碗饭,那么我要说,不会信息写作也不能吃审计这碗饭。
二、抓住“重点、难点、热点、亮点”,搞好审计信息材料的搜集工作 认识和意识问题解决好以后,就要解决写什么东西的问题。实际当中,不少同志觉得无东西可写,为什么?就是平日没有搞好素材的搜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四点”解决“无米下锅”的问题。一是抓重点。所谓重点,是指党委、政府、审计系统某个阶段举足轻重、影响大局的工作。这就需要大家平常就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了解地方政府落实上级政府指示精神情况,了解地方的工作重点。特别是要对全市经济发展效益问题、经济结构调整问题、企业破产重组和下岗职工安臵、企业纳税问题等。另外,还要贴近我局的工作目标找重点,即围绕“**大争创”目标等各项工作找重点。二是抓难点。所谓难点,是指长期难以解决而又影响整个工作的主要问题。如国有资产管理不善、财务管理不规范、“三乱”等问题,抓住这些问题开展信息工作,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对策,这对推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三是抓热点。所谓热点,是指社会各界比较关注、党政领导又急于解决的一些问题。如房地产问题、“三农”问题、农村税费改革问题、廉政建设问题等、教育管理问题、医疗单位管理问题等。四是抓亮点。所谓亮点,就是工作经验和成果。
要善于进行挖掘。我局机关绩效考核管理、机关文化建设、人才的引进培养以及企业纳税审计、超前预防机制的建立等都是我局的亮点。近几年通过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查出的问题基本固定化,新问题是什么?我市的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内部审计等比外地创新的东西在哪,要善于挖掘;同级审中的财政预算没细化问题,个别单位收入预算偏低等问题这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何解决?有没有更高的招,能不能变事后发现为关口前移,在预算编制时就加强审计,从源头和起始环节规范预算管理。这方面隋总很早通过论文就开始致力这方面研究,我们在这方面如果有所突破就是很大的亮点。上述四点,可以说是审计信息搜集目标的聚焦点,抓住了以上六点,可以说就抓住了搜集信息的牛鼻子。
如何提高公安新闻写作水平 篇5
尊敬的领导、同志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研究的题目是:《如何提高公安新闻写作水平》。
作为一名公安机关基层的通讯员,会写新闻不难,难的是如何写好公安新闻?如今,我从事新闻工作已经30余年,深知要写好公安新闻必须打心眼里热爱这项事业。有一句话讲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你就会热爱它。作为基层通讯员,从事宣传报道工作是件苦差事,有时为了一篇稿件,经常会深夜伏案,绞尽脑汁,结果呢,辛辛苦苦写出的稿件,也可能投出去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如何提高公安新闻写作水平,增强稿件的命中率?下面,我就我多年的写作经验简单谈一谈,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第一、好题材要紧抓不放,反复提炼 好的题材是要靠自己去挖掘的,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事。一件极具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看不出它是新闻,而你却能慧眼识珠,这就叫新闻敏感。经常听到基层一些通讯员抱怨公安机关老是“新瓶装旧酒”,没有什么新东西可写。其实我们每个单位、每个人的身边值得写的东西相当多,关键在于缺少发现新闻素材的眼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新闻敏感性,养成善于观察、深刻思考的好习惯。在别人眼里可能认为是一件不足为奇的小事,和新闻完全挂不上钩、靠不上谱,但一滴水可以折射出阳光,所谓“情人眼中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
这些年,正是多亏善于观察,我才从“小”中见“大”,因而获得了很多第一手的好材料。1989年**之后,全国兴起“大拜年”之风,从党的主席到农村村社长无不在新春佳节走门窜户给老百姓“拜年”,融洽干群关系。由于天安门广场事件影响,老百姓开始对党的富民政策不理解。很多当地农民认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要紧缩了,都不敢在城里摆摊设点,纷纷回家种田。当时我正在一家地方党报当编辑、记者,一位县长邀请我和他在新年之际深入农户家里“拜年”,我便跟去了,县长“拜年” 不是像上层领导们“相逢点头笑、握手问个好”那样问寒问暖,而是大讲党的富民政策,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在老百姓开始对党的富民政策不理解这个特定大环境下,我觉得是个绝好的新闻点子,我连夜写成了《县长新年上门安人心》一文,该稿很快被新华社采用,并向全国发了通稿,当年还被评为新华社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我也成为了该市建国以来第一次获此殊荣的人。
对于好题材的采访更要深入细致,不放过任何新闻线索和细节。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我的座右铭,也希望这句话成为你们的座右铭。因为新闻是要用客观事实来向读者“发言”的,没有调查就不可能正确地准确地“发言”,新闻写作要从深入采访做起,调查就是深入细致采访的过程,没了这过程,就没有了丰富的内容和鲜活的素材,再好的题材也让人食之无味。
比如在我写作“资阳公安为民说事”一文,题材很好,但最初写成的稿件没有经过深入采访,只是简单的表述了资阳市公安局在促进警民和谐关系上又干了什么之类的空话套话,略显淡薄无力,对读者没有说服力,多亏了领导不厌其烦地指导我们如何写文章,该稿才得以最终成型。
那是2008年11月下旬的一天,曾厅长再一次会上强调“资阳公安做了不少实事,有不少值得向全省推广的‘资阳经验’”,会后,他要求我立即前往资阳采访。我一到资阳,资阳公安局里马上组织指挥中心、政治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我们写作组进行了座谈。经过一天短暂的采访和两个通宵的点灯熬油,初稿《资阳:打造人民满意的“公共安全产品”》写出来了。第二天下午3点,我赶回厅里,曾厅长组织了省厅办公室、宣传、治安、交警、信访等部门的领导、资阳市公安局与《四川日报》、《法制日报》的相关编辑、记者老师对文章进行了初评。我不禁有些羞愧,因为自觉时间紧迫,初稿不免有些粗糙。接下来,大家集思广益,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形成了初步的修改线条。会后当天下午,我们再次赶赴资阳,结合省厅公认的“大笔杆子“、时任办公室副主任的付全忠提出的“向违法犯罪说事、为合法权益说事、听人民群众说事,说事中的说事”的思路,对稿件的架构重新进行了分析、讨论。博采众长后,我们将稿件重新敲定为以为民“说事”为主线,并拟定了详细的采访计划。接下来的两天里,我们深入采访,认真思考。单和资阳市公安局相关人员分别深入到各基层单位采访,就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特别是在与领导交流、与民警交谈、与群众互动的过程中,就收集了一大批生动活泼、具体翔实的新闻素材,收获颇丰。虽然是周末,但我们又连夜对新闻素材进行集体汇总、讨论,对稿件进行了二次综合,深度加工。最终,我们将稿件确定为“保民安、对违法犯罪‘说事’,解民忧、到百姓家门口‘说事’,化民怨、为合法权益‘说事’,民乐道、‘说事’中的启示”四个部分。第二天一大早,我们立即赶回厅里。下午,曾厅长又组织办公室、宣传处、治安总队等部门及《四川日报》等新闻媒体的老师,对稿件进行了第二次评论。厅长说:“这次稿件较之前有了很大进步,基本上已成型,但离发表还有一定差距,主题还应进一步深化提炼,语言还应进一步理顺。”随后,厅长就稿件改写与大家再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厅长的高度重视下,在厅各有关部门与资阳市公安局的指正下,我们再次对稿件进行了深入调研采访和反复的锤炼、打磨,终于形成了较为成型的文字。后来,该稿刊发在《人民公安报》的头版头条,当年还被评为人民公安报社好新闻。
如今,每当我翻开那份报纸,看到那篇文章,其中十易其稿的修改过程还是令我久久不能忘怀。这就是我的一次详细的写稿过程,希望借此与大家共勉。
第二、主题要生动扼要,简洁鲜明
清代诗人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得很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散落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我们写任何东西,心中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如果心中没数,就会信笔涂鸦,不知所云,无病呻吟。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挖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特别是面对通讯写作或份量较重的题材,有时我们很容易写成工作总结式的新闻稿,这种大而全的稿件很难被媒体采用。只有在认真采访的基础上提炼出主题,段落层次鲜明了,中心突出了,主题集中了,稿件才会富有生命力。同时,要有自己独特鲜明的构思和语言,切忌十个孩子一张脸,写来写去都是一个模样。
在这方面我也有过失败的教训,去年我曾经写过一篇反映公安基层建设的稿件,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无所不包,但投出去以后杳无音信。为此,我在进一步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重新选取角度和定位,重新提炼和耐心修改,运用翔实的数字和生动的事例,反映我省基层公安机关从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渴求的问题入手。这篇稿件不久就见报了,并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另外,一些通讯员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关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我感到,就像刚才举的例子那样,必须要多用数字和事例说话,少讲空话套话。
这里我要特别说一下图片新闻。很多人都不注重图片新闻,其实,新闻图片在新闻宣传中占有相当的价值和分量。有人说,新闻图片是会说话的报道,一张交待清楚、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图片胜过千言万语的描述,一张好的新闻图片再配几句简短的解说,就是一篇很好的新闻,而且图文并茂,很容易得到编辑的青睐和读者的喜爱。我也认为,一张好的图片能直接明了地再现事发现场所发生的一切,读者能从图片上获取文字稿所不能表达的信息。同时,再生动的文字都很难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一张现场感强的图片恰恰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加上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事件的突发性,各位通讯员更要注意拍摄具有震撼力的现场新闻图片。
第三、学会放弃一些看似有价值却没有价值的题材
有一家外国报社设奖征求世界上最短的诗,其中有一首名为“生活”的诗夺走了大奖,因为这首诗不愧为世界上最短的诗,全诗只有一个字:网。这首诗虽然只有一个字,但贴切地形容了生活的繁综错杂,可谓妙不可言。由此可见,好的文章选择题材不是大而全,而是短而精,才能获得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我们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像奸商“贪得无厌”,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选择材料时却一定要像相亲那样“横挑鼻子竖挑眼”,抓住要害,以最少的字数、最少的事例,反映最丰富的内涵。凡报刊文章,无论何种体裁,一般都有字数限制。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放弃、勇于放弃一些看似有价值却没有价值的题材。特别是在进行公安新闻写作时,务必进行必要的浓缩和提炼,删除繁枝冗叶,突出主要枝干,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即便素材再好,也一定要施以大刀阔斧。
第四、标题要鲜明新颖,抓人眼球
看书先看报,看报先看题。标题好比人的眼睛,好的标题,酷似一把认识生活的钥匙,一个窥探信息的窗口,能牢牢抓住编者和读者的心,“逼”得他们把文章看完。当然,要想制作出好的标题,不下一番呕心沥血的功夫是不行的。新闻稿的标题新颖别致,就能象磁铁一样牢牢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什么样的标题,就决定新闻的布局、语调、基调、结构,甚至决定新闻采用的文体。在新闻标题上下功夫,既是学问更是艺术。
2009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案件报道,说的是在我省广元市苍溪县侦破一起恶性投放危险物质、放火案,并在案发地的大山深处农家小院里举办了新闻发布会的事。如果用《广元警方破获一起恶性投放危险物质、放火案》之类的标题,就让人感到很平常很平淡,有的编辑甚至会连看都不看,不用说全国,就是在全省来说,这样的案例实在太多了,稿件也将 “石沉大海”。但我抓住了这场新闻发布会地点的“特殊”性,为这篇文章取名为《农家院里的公安新闻发布会》,这就让人不禁眼前一亮,奔走相告:农家园里也能举行公安新闻发布会?最后这篇文章不仅刊登在了人民公安报的三版头条上,还成为了2009年人民公安报社优秀稿件之一。其次,选择标题时一定要寻找最贴近基层、贴近民警生活、贴近百姓生活、最显著的变化为切入点,一语点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第五、下笔要有的放矢,增强稿件的时效性、命中率
有句话形容得好:“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几天发生的新闻是沙子”。在一篇新闻写好后,还要迅速投稿,事不过夜,如果不抢时间,很可能会让别人抢占先机或者错过了新闻时效。因为公安新闻要吸引读者,其时效性和独家性是关健。为此,许多报纸都只发3天内的公安新闻,最好是24小时内发生的公安新闻和独家新闻,不少报纸还设有“新闻热线”、“新闻110”,24小时专人值班。我有一个经验:每个大长假、小长假,都是编辑缺少稿源之时,在假期前一两天投稿是实现作者与编辑“双赢”的良好选择。还记得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不顾个人安危,当晚便去到了北川震区,亲历了灾区民警第一时间抢救受灾人民的动人场景,此后,我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汶川、德阳、青川等重灾区,一直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掌握了四川省公安机关抗震救灾的第一手材料。总是熬更守夜第一时间写出了不少关于四川公安机关抗震救灾的好文章,又第一时间发往新闻单位。地震后,我因此也获得了很高的殊荣: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立一等功,被人民公安报社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优秀记者站站长。
从事那么多年公安新闻写作,我感觉写文章有时就像嫁自己的女儿。经过一盘精心培养和打扮,“女儿”漂亮了,问题又来了,如何选好婆家,顺利“嫁出去”才是关键。当然,“嫁女儿”不能乱嫁,投稿也不能盲目投稿。每次下笔之前,我们首先要判断所要写的对象到底是不是新闻,有没有报道的价值,如果不弄清楚这点,就算你花费了大量心血和汗水,效果不一定好,稿件投出去估计大海沉石的几率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做工作生活中的有心人,超前思维,时时处处以“无事不新”的眼光,留心观察、细心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提高稿件命中率。比如我们往《人民公安报》上投稿,一定要认真研究她的版式结构、栏目设置、报道风格、编辑姓名及通联方式等。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她的用稿特点,引导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拿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稿件的命中率。
下面,我为大家主要介绍下《人民公安报》。《人民公安报》是公安部党委的机关报。人民公安报社报系有: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消防周刊、《人民公安》杂志、《警察文摘》、公安内参、中国警察网、中国警察图片网。《人民公安报》内容安排主要有:综合新闻、特别报道、正方反方、要案实录、重要言论、卫士风采、议论风生、经验交流、大家聊吧、博文精选、图片新闻、警坛科技、警察文苑、武警方队、热门话题、生活空间、国际警讯、消防新闻、交通新闻、政法新闻等。
第六、写作水平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
好题材固然是写好公安新闻稿件的一个方面,但我体会,还必须要不断提高公安新闻写作水平。如何提高写作水平,不是简单的看看、说说、写写,而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踏实做起:
一、我认为是要善拜能者为师。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善于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对领导或请人改过的文章,一定要仔细揣摩,领悟改稿人的高明之处。一般来说,文章改动的地方,总是存在某些缺陷和毛病。改动的意图,有的是为了深化主题、突出思想性,有的是为了理清叙述层次、使结构更紧凑,有的是为让表达更准确、叙述更清楚,有的是为了使文字更生动、更优美,使文章更精练。我体会,这是提高写作水平和技巧的极好方法。旁观者清。有时自己写的东西,自己看不出问题,旁观者清嘛,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经人一指点,你就会有“顿悟”的感觉。因为高手对你文稿的改动之处,往往是你思维受限、容易忽视的问题,或者是你语言、文字运用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二、勤学求真知。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对好书、好文章要反复阅读,多思考,广泛涉猎各方面的书籍、文章,对拓宽知识面很有益处,对能启发人思维的观点、内容或新知识也很有提高。比如,多看中外名著,让我们从文学巨匠们精湛的写作功底之中充分学习如何运用语言运用技巧和人物刻画、情景描写等多方面的知识,品味它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三、激情出动力。从事公安新闻写作,一定要有写作激情。公安工作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都很强,容易使人产生新闻线索少,难找新闻亮点的感觉。但是,如果你热爱公安工作,且有强烈的写作激情和新闻意识,同样可以发现新闻亮点,创作出好的新闻作品。二十多年前,我在部队当记者的时候,奉命采访兰州军区守备第一师通信营位于中蒙边境沙漠戈壁深处的有限联。还记得联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兵是一个地方官员的女儿,但被分到到炊事班养猪。一开始,这位千金小姐很不高兴,但是没办法,她便干一行爱一行,后来也干得很好。那个地方很少有记者去,我一去,连里便决定杀一头猪来犒劳我。当时杀猪的时候,女兵亲自持刀,杀得干净利落。开始领导叫我去采访的并不是这件事,结果我在采访中,发现这个很有特色、很有味道。在我眼里,一个领导的千金小姐居然来养猪,而且还会杀猪?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而且也有一定“特色”。于是,这件事就激发了我的写作灵感,很快写出了一篇《谁说女儿不如男,请看我军营女猪倌》,相继刊发在当地军报和的省级报刊。
四、勤思找亮点。初学公安新闻写作的同志,最大的困惑是发现新闻事实后却找不到灵感,选不好角度,抓不住主题,虽有创作冲动,但往往像老虎吃天无处下手,提起笔又不知所云。对人们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事物,为什么有的人却能得出独到的见解,写出漂亮的文章?这里面就有一个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问题。我们一定要培养新闻敏锐力,培养锻炼对事物的观察力,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捕捉新闻亮点。如果你对认为是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产生了兴趣和创作冲动,就要锲而不舍地去琢磨思考。也许在你反复思考中,往往就产生创作灵感。
最后,勤练必生巧。古人说,勤能补拙,熟能生巧。知识是靠学习积累得来的。通过多练笔,就可以逐渐摸索、积累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名作者、名记者成名之初,大都有投稿屡投不用的经历。我年轻的时候写最初写稿,曾经投出了261篇之多,稿件才被采用。一旦你的稿件被采用,对你就会产生激励作用,你就会产生成就感,激发出创作积极性。功夫不负有心人,从事公安新闻创作的同志们,只要辛勤耕耘,不断积累创作经验,就一定会有回报,就一定会有收获。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这是《劝学》中的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写作,特别是公安新闻写作,一定站在理论的高度、走在时代大潮流的前沿,踏实做人,用心作文,拥有“敢立潮头唱大风,且看今朝踏歌行”的大气魄和大智慧,写出的文章才能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一呼百应。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各位领导、同志们,以上本着向大家学习、汇报的态度,谈了谈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粗浅认识和体会,可能有不妥之处,也可能有以偏盖全之处,但我诚恳地希望借此机会抛砖引玉,同时衷心祝愿广大的通讯员在各自岗位上辛勤耕耘、事业有成,用手中的笔、手下的键盘,为我省的公安新闻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如何提高英语论文写作水平 篇6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是与同行交流、取得国际影响的必经之路。有些国内的科学家,实验做得很漂亮,但常常苦恼于论文的写作力不从心,成为国际交流的一大障碍。本文从博主的亲身体验出发,给博士生、博士后、以及年轻的PI提供一个借鉴。文章最后做简短总结。
我大学时的同班同学都知道,那时我的英语不算好(英语四级考试仅为“良”),写作尤其糟糕。初到美国之时,对英文环境适应得很差,读一篇JBC的文章要五、六个小时,还常常不理解其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心里压力极大。
很幸运,我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时,1991年4月遇到了学兄和启蒙老师John Desjarlais。听了我的苦恼后,John告诉我,“Spend 45 minutes every day reading Washington Post, and you will be cruising with your written English in two years”(每天花45分钟读《华盛顿邮报》,两年后你的写作能力会得心应手)。这条建议正合我意-我原本就对新闻感兴趣!于是,我每天上午安排完第一批实验后,都会在十点左右花一小时的时间阅读《华盛顿邮报》,主要看A版(新闻版)。刚开始,我一个小时只能读两、三个短消息或一个长篇报道,中间还不得不经常查字典看生词。但不知不觉间,我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1992年老布什与克林顿竞选总统,我跟踪新闻,常常一个小时能读上几个版面的消息或四、五个长篇报道,有时还把刚看到的新闻绘声绘色地讲给师兄师姐听。
阅读直接提升了我的英文写作能力。看完一些新闻后,我常常产生动笔写自己感想的冲动。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游泳队取得了四金五银的好成绩,美国主要媒体纷纷指责这是中国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但没有任何检测的证据,完全凭美国运动员的感觉。此事让我很气愤,我生平第一次给《华盛顿邮报》和《巴尔的摩太阳报》(The Baltimore Sun)各写了一封信,评论报道的不公平。没想到两天后《巴尔的摩太阳报》居然原封不动的把我的信刊登在“读者来信”栏目,同事祝贺,我也洋洋得意。受到此事鼓励,我在此后三年多的日子里,常常动笔,有些文章发表在报刊上(大部分投稿石沉大海),也曾代表中国留学生写信向校方争取过中国学生的利益。有时还有意外的惊喜。95年的一天,一位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今天出版的《巴尔的摩太阳报》上有我的评论文章!我急匆匆赶到街头买来5份报纸,果然,在A版的倒数第二页,以15x15厘米的篇幅发表了我一个多星期前寄给报社、本以为不会发表的一篇抨击吴宏达的文章。
以上是简述我个人英文写作提升的一段过程。但是,科研论文不同于读者来信,有其专业特点、甚至是固定格式。1994年,我第一次完整地写科研论文,感觉很差。好不容易写完的文章,连我自己都不愿意读第二遍;勉强修改之后,交给了老板Jeremy Berg。他拖了三周没看我的文章,我实在忍不住了、去催他,上午9点,Jeremy告诉我:今天看!11点,我去他办公室催,秘书拦住我,说Jeremy正在办理重要事务,两点前不得打扰。我心里惴惴,不知Jeremy在干什么。下午一点半,Jeremy急匆匆过来找我,拿了一叠纸,“This is the draft.Please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We can aim for a Science report.”(这是初稿,你看看如何,我们可以试试《科学》)我仔细一看,天啊!一共7页,四个多小时Jeremy已经把文章的整体写完了,只是缺少Method和 references。让我郁闷的是,他根本没有用我的初稿。
【其实,写文章贵在一气呵成。我也沿袭了Jeremy的风格。2006年10月,在我们处于劣势的激烈竞争中,有两个课题面临被 scoop的危险,我曾经两次、一晚上赶一篇文章。10月15日,傍晚8点左右开始写、通宵,第二天早晨10点完成一篇按照《细胞》杂志格式的论文,包括abstract, introduction, results, discussion,仔细阅读一遍后于下午4点半完成网上投稿。这篇文章最终发表在12月份《自然》的子刊《结构与分子生物学》上(电子版于11月10日发表)。另一篇,10月18日,晚6点开始写、通宵,第二天早晨8点完成,上午9点半完成投稿,最终发表在12月15日的《细胞》上。当然,能通宵完成一篇文章,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研究领域非常熟悉,对文章整体的大概思路已经深思熟虑,所有的Figures都事先做好了。这些前期工作即使全身心投入也需要3-4天。】
从1994年自己写第一篇科研论文的艰难到现在写起来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我总结出如下经验:
1.要写好科研论文,必须先养成读英文文章的习惯,争取每天30-60分钟。刚开始可以选择以读英文报纸、英文新闻为主,逐渐转为读专业杂志。我会在近期专门写一篇博客文章介绍一套行之有效的增强读专业杂志能力的办法。
2.写科研论文,最重要的是逻辑。逻辑的形成来自对实验数据的总体分析。必须先讨论出一套清晰的思路,然后按照思路来做图(Figures),最后才能执笔。
3.具体写作时,先按照思路(即Figures)写一个以subheading为主的框架,然后开始具体写作。第一稿,切忌追求每一句话的完美,更不要追求词语的华丽,而主要留心逻辑(logic flow),注意前后句的逻辑关系、相邻两段的逻辑关系。写作时,全力以赴,尽可能不受外界事情干扰(关闭手机、座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拿出第一稿。还要注意:一句话不可太长。
4.学会照葫芦画瓢。没有人天生会写优秀的科研论文,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学习别人的文章要注意专业领域的不同,有些领域(包括我所在的结构生物学)有它内在的写作规律。科研文章里的一些话是定式,比如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 we performed …”,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former, but not the latter, hypothesis …”, “Despite recent progress, how …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 等等。用两次以后,就逐渐学会灵活运用了。在向别人学习时,切忌抄袭。在美国一些机构,连续7个英文单词在一起和别人的完全一样,原则上就被认为抄袭(plagiarism)。
5.第一稿写完后,给自己不要超过一天的休息时间,开始修改第二稿。修改时,还是以逻辑为主,但对每一句话都要推敲一下,对abstract和正文中的关键语句要字斟句酌。学会用“Thesaurus”(同义词替换)以避免过多重复。第二稿的修改极为关键,再往后就不会大改了。
6.第二稿以后的修改,主要注重具体的字句,不会改变整体逻辑了。投稿前,一定要整体读一遍,对个别词句略作改动。记住:学术期刊一般不会因为具体的语法错误拒绝一篇文章,但一定会因为逻辑混乱而拒绝一篇文章。
这套方法行之有效,我对所有的学生和博士后都会如此教导。我的第一个博士后是柴继杰,1999年加入我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实验室。继杰当时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很差。我对他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每天花半小时读英文报纸”。难能可贵的是:他坚持下来了!经过几年的努力,2004年继杰已经能写出不错的grant proposal,2006年他的第一篇独立科研论文发表在《Molecular Cell》上,随后相继在《自然》发表两篇、在其它一流学术期刊发表十多篇论文。写作能力开始成熟。
发表论文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要明白:论文只是一个载体,是为了向同行们宣告你的科研发现,是科学领域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在科研论文写作时,一定要谨记于心的就是:用最简单的话表达最明白的意思,但一定要逻辑严谨!其实,中文和英文论文皆如此!
学生如何提高专业英文阅读能力
【 序:此文针对本科生和一、二年级的博士、硕士生,对高年级的博士生和博士后也应该有参考价值。该文的一些背景可以参考我此前关于提高英文写作能力的博文:
http://S,你们知道CNS是什么意思,有人说是中枢神经系统(课堂上引起哄笑)。CNS是Cell、Nature、Science, CNS 每周出一期,要养成一个习惯浏览一下文章的目录。我经常会问自己,为什么这篇文章会发表在CNS杂志上,如果能坚持一个学期下来,你必定会有很大的收益。我这个习惯是在读研究生时养成的,每周我与几位同学一起网上浏览,这周Nature、Science上发表了哪些文章,当然很多东西你不懂,偶尔有一个东西你懂,你就会问为什么它可以发表在Nature、Science上,久而久之,你就养成两个习惯,一个是批判精神,很多已经发表在Nature、Science上的文章,都有漏洞,所以要学会批判。过去我念书的时候,老师讲要是能找出论文的错误,你就及格了。有一次生化考试,内容是对发表在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找错误,Scientific American的文章往往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工作,一位非常有名的科学家写在这个杂志上的文章,我们的考试是对发表在这个杂志上的一篇综述找错,这篇文章写错了,叫大家找。结果大家傻了,这有名的大杂志怎么会有错,所以就是要有批判精神。另一种你要养成欣赏别人做得好的工作,如到音乐厅去听音乐或到展览馆去欣赏艺术品一样。其实做科学家是很有趣的,政府给你出钱,让你玩,你如同每天在听音乐,每天在看电影一样,那有什么不开心的。
怎样的科学工作是好的科学工作,如果今天我前面所讲的内容你没有听进去的话,那现在讲的内容是最重要的,这是贯穿于你每天的工作之中,你对人家要有这个要求,对自己更要有这样的要求。没有好的工作,再有写作的技巧,也是没用的。怎样的工作算是好的工作?有三个基本要求,缺一不可。其一,必须被公众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你一说出来大家都点头这是重要的问题。其二,要有创新的概念,DNA的合成过程大家都知道是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在你的工作中体现出来。在蒲先生的实验室里你写实验设计,蒲先生经常会问你两个问题,第一,你想到的问题,你的竞争对手有没有想到,如果他已经想到,那么就扔垃圾筒。第二,他没有想到,是你想到的问题,但能发表在Nature、Science杂志上吗?虽然科学工作不是以发表Nature、Science为目的,但是你的工作达不到这样高的水平,那也要考虑是否要去垃圾筒。所以我们有好多这样情况,文章投Science被拒绝,投Nature被拒绝,投Nature Neuroscience被拒绝,最后投Journal of Neuroscience也被拒绝了,碰到这样的情况蒲先生会说,你有二个选择,第一垃圾筒,第二你自己拿去,我的名字不要放上去。其三,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且别人想不到的,但能否过得了关,要看结果是不是可靠,结果是否被人信得过。这个问题怎么做呢?过去我在国内学习的时候,有一个我们十分崇拜的人,就是张香桐先生,你去看他的文章,他要阐明一个观点,会从三至五个不同的方面来证明。他有一篇文章,发现下丘脑有一些神经元是痛敏感神经元,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工作做得很地道,针刺时放电会不会增加,不痛时放电会不会下降,针刺时,烧烧屁股会不会痛,从方方面面来加以证明。你说他的工作非常innovation或very, very important吧,也不见得,但结果是非常可信的。我见过有的文章做了一种结果就投出去了,人家不会相信的,特别是重要的文章。我在斯坦福大学有位熟人,我知道我的很多文章在他手里败下阵来。我问他,你是怎样审文章的,他告诉我,他评审有一个基本原则,文章一到手第一反应是拒绝,然后再到文章中去找,找到足够的证据来改变我的拒绝,我才考虑去接受,所以你的实验结果一定要用多种方法、从多种角度,反反复复来证明。这是对得起别人,也对得起你自己。不要过二天人家认为你的文章是错的,你会没面子的,所以结果一定要非常可靠。如果你们的文章能符合这三个要求,进不了最好的杂志,那你来找我(笑)。
其实要做这三点对全世界搞科研工作的人来讲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在中国各种条件都比较差的情况下,我的加上第四点,你做的工作要unique and unusual, 就是要独特非凡。你的科研工作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你要能做出来的东西,人家做不来,而且是unusual的科研工作。举例,我在哥仑比亚大学时,生物系有20多位教授,每年要招20多学生,然后学生可以选教授,选来选去,很多是考虑二个实验室。一个实验室,他做的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转录是怎么转录的,他把转录中的二十多个蛋白一个一个都克隆出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他的工作很过硬,没话可说,而且每篇文章都是很扎扎实实的,过硬的文章,发表层次很高。他的基本要求是,到他实验室去的学生要毕业的话,不管你做多少年,要有三篇第一作者的文章,每篇文章的标准都订得很高,所以这三篇文章的量很重。他的实验室还有个基本情况,美国工作日每周五天,这与国内一样,他说他每天晚上11点钟回家,你如果每天要比他早回家的话,就不要到他实验室去。他的lab meeting是星期天早上8:00, 那正好是睡懒觉时候,一开就是半天。他的实验室是靠埋头苦干,拼命用功,每人进实验室时发一件棉袄,实验室有一个很大的冷库,在冷库里一呆就是半天,纯化蛋白。所以这个实验室训练很扎实,保证你有好的文章,如果想要早毕业没门,至少在实验室里要泡上6~7年,出来保证有好的出路,学生要是雄心勃勃的,会选择他的实验室。如果不想work very hard,你就不要去他的实验室。另一个是蒲慕明先生的实验室,这是截然不同的实验室,平均每三个月换一个题目,有很好的idea,做不出来就放弃,连续做到第6或7个题目,做顺了,几个月就结题,发个Nature文章。我后来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些文章,特点不是靠死打死拼,是靠自己有力的新颖的思想而取胜的,很多东西都是人家想不到的,一旦被你做出来一定是个创新性的工作。后来我与蒲先生谈了这个事情,我说为什么你要选这样题目,而不选辛辛苦苦地去做总会有结果的题目,他说做科学有二种人,一种叫纽约马拉松,纽约马拉松是全世界有名的,一年一次,你要赢这个马拉松比赛,你要very good,要work very hard,拼命练习,肌肉很发达,还要起跑快,每个地方都不能失误。这种科学家叫纽约马拉松式的,本身条件好,又work very hard,而且起步快。第二种叫做纽约导游,导游在纽约或上海都有,一帮人后面跟着,他拿着一面小旗子,他指向哪儿,一帮人就跟到那儿。他认为这方向走错了,再朝另一个方向走,大家跟着他走,他不用跑得很快。这种叫做纽约导游,要做一个另路人,要开创新的,不用跑得很快。最后我引用一句杜甫的诗句:语不惊人誓不休。他每个句子都让人拍案叫绝,句句非常精彩。他不是随随便便就写,也不是天才,但他每次想句子就想跟人家不一样。
下面谈一下投稿的基本过程,特别是与Cell、Nature、Science、PNAS等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杂志有关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也许可以打破其神秘感。其实这些杂志的主编,编辑们都经常在介绍其政策,评审标准,过程,等等。他们也经常来中国访问。今天我来代替他们介绍一下。一个系列杂志叫Cell、Neuron、Immunity„..等等,原来都是从Cell分出来的。这个杂志的基本特点是它有一个非常强的编委Editorial Board。怎样的人可以当编委呢?他们往往是有名的科学家,而且也愿意并能够非常快地对投稿做出评估。这些科学家也经常被选来做评审reviewer。大家都知道每篇文章送到杂志社后,都要请该领域的2-3专家看,并匿名写出评审意见给作者。你不知道是谁写的,但这些专家会给你提出批评,哪些地方不好,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做实验,怎么样做,这就叫杂志评审。Cell、Neuron、Immunity等这些杂志的评审不少就是编委做的。因为现在杂志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发表要快,而做编委的专家能很快写出评审意见来。还有一个特点,Cell等杂志主编,编辑有非常大的权利,他们甚至可以象追星族那样去追科学家,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科学会议,当看到你有非常重要的最新成果,他们会去竞争,会问你,你的文章写出来了没有,我保证给你多少时间发表,等等。另一个系列是Nature衍生出来的,这些杂志的特点是没有一个编委,但有一个评审专家库, 也就是说谁来评审,不是乱选的。这些杂志主编,编辑也有相当大的权利。这些是什么人呢?他们一般是读完博士,然后到非常好的实验室做博士后,这些人也许自己没有做出什么特别重大的贡献,没有什么好的文章,但他们欣赏能力特别好,文笔非常好,写得又快。你可不要小看他们,虽然自己没有做出什么伟大的工作来,但他们的思想水平学术水平都相当不错,看得多,写得快,Nature、Science的编辑大同小异,都是这样一批年纪不大的人,很活跃,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和活动。Science杂志的编辑权利相对小些,因为他们还有一个编委会editorial board,有相当大的权利。一般过程是,当你的文章送到Science杂志社后,编辑先做一个初审,看一下是不是基本够格,然后他还要把文章的摘要Abstract送到编委会的某一个人那里,认可以后,才可以拿出去评审。两道关卡,大部分文章一下子就这样被砍掉了。PNAS杂志是美国科学院院刊,文章有好有坏,院士自己投稿就不需要经过评审,叫做contribute。院士原来一年可以五篇,后来减到四篇、三篇,就是院士自己写的文章,只要你投就给你发表,不需要经过评审,相信你是院士,投科学论文应该有责任心的。第二种叫做Communicate,不是院士自己的文章,是你的文章,院士觉得你的文章不错,他来给你通讯,投到PNAS杂志,这文章要评审,但是评审专家由院士自己来选。所以这个也不怎么样。还有一种叫Track C,就象一般杂志,你只要投过去,然后编辑部来给你选一个院士,由他来找评审专家,相对来说,这比较客观些,所以Track C的文章质量就相对好一些。我不是说院士的文章都很差,但院士有特权,可以把在其他杂志发不出去的文章,投到PNAS上去,所以在PNAS上有很多不怎么样的文章。
投稿前先给主编写一个E-mail,投石问路,是一种不错的做法。有些不太出名的科学家,不光是中国,在美国也一样,编辑不认识也没听说过你,有名的科学家评审人也不认识你。先把文章的摘要,用E-mail先给主编送去。他们一般最晚不超过48小时会给你回E-mail,告诉你文章可以或不可以投,省得你浪费很多时间。当你有了一定的名声后,也许就不一定要做这件事情。投稿时,你还要写一个做简单介绍的信,也叫封面信Cover Letters。一般一篇文章会送给2-3名专家评审,评审后你的论文一般有三种命运,接受,拒绝,或要求修改。一般投Nature、Science等杂志的文章,绝对不会一投就接受。最常见的是,你会接到一封信说,感谢你的投稿,但你的文章不是我们所感兴趣的,现在把文章退给你,感谢你对我们感兴趣。这种拒绝是大多数,不拒绝是少数,所以拿到拒绝信也不要太难过,不要灰心。还有一种软拒绝,感谢你的投稿,现在我们不能接受你的文章,假如说你的文章可以做A、B、C的话,我们可以再考虑。虽然是拒绝了,但还是留了一条尾巴,还可以送过来。这第三种情况是最好的,希望你修改,给你每个评审的意见,一般好几页,然后再做些什么样的实验,作修改,这是你运气最好的时候,赶快买瓶酒来庆贺一下。然后你花好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去做实验,做完后,再写一个为自己辩护的材料说,你要求我做这个东西我做了,你要求我做那个东西我也做了,你还要求我做的东西,我为什么做不到,为自己争辩。你把这些材料再送去,他认为还不行,然后再送回来,再修改,再送去。正像毛主席说过的,投-失败-再投-再失败-再投,直至接受。对一流杂志来说,每一百篇文章投过来,65篇文章马上退回去,只由编辑来初审,不用送出去让专家评审,在30-35%的文章才拿去送审,其中又有三分之而被淘汰。最终接受率大概10-12%左右,Science、Nature杂志都是这样。杂志的主编们每天在计算机前做什么事情?多半在写拒绝信。很多杂志收到论文后几周之内就给你回信说不能接受你的文章。主编们是凭什么这样快就做决定的? 第一看文章是不是重要,是不是回答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第二看是不是有普遍意义。有的文章也许对某一专业是重要,但不是大家感兴趣,一百人中只有20人感兴趣,不行。还有,假如你的工作思路,手段,方法非同一般,有与众不同的东西,会让编辑眼睛一亮,那也可以。比如中科院神经所的周专发表一篇文章,众所周知,神经突触传递需要Ca2+,但他的文章认为,神经突触传递不需要Ca2+,我不知道对不对,但至少是出人意料。是有新闻价值的文章。并不是说这类文章都会接受,但送审的机会是很大的。做编辑或主编是个非常不讨人好的事情,一般大家对他们都是咬牙切齿,为什么把我文章拒绝,主编一定是很坏的人。大家都在想最好是我的paper接受,我竞争对手的paper都给他拒绝,其实天下那有这么好的事情,所以编辑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因为他们天天在写拒绝信,天天在把人家的希望便成绝望。大家都在诅咒编辑死后要进地狱。说个笑话。罗马的教皇死后,都要升天堂。有个教皇死了,到天堂去了,看到住在他隔壁的有Nature的主编,他说主编怎么能住在这里,让我来看看,他发现主编的房子不错,装潢也比他的要好。他要打抱不平,就去找上帝,说我是教皇这样对我不公平,上帝告诉他,你不要打抱不平了,到我这边来的教皇少说也有65个,但我还没有见过科学杂志主编,他是第一个呢(笑)。
主编做出初选后,还有个很重要的工作是选择评审人。那么,他是凭什么去选择呢?很多人在写封面信时,往往会自我推荐3-5位他认为比较友善的人来做评审人,编委有时会选其中的一个人,但绝对不会再选第二个人。而且你认为是你朋友的人,不一定会给你说好话,写好评语。很多资深科学家,审了很多的文章,也有些至少作者认为他是朋友,但他不一定会给作者说好话,他要对科学负责。你的文章实在太烂的话,我不会闭眼说瞎话,我一定会说,你这文章做的不好,我也会拒绝,也会提建议。这跟中国文化不一样,为了朋友往往是两肋插刀,可以不管是对还是错。所以朋友是朋友,在做科研上要有科学道德。最近我有一篇文章要发表,我一看就知道是我朋友写的评审,把我的文章说的一塌糊涂,他说你刚刚发表过一篇好文章,现在把剩下来的数据搞在一起,再来一篇,那儿有这么好的事情,不行。我知道是谁写的,大概能猜出来。我觉得他是我的朋友,他这也是对科学负责,我理解他。象这种文章不要在这么好的杂志再来混一篇。后来我把这篇杂志投到比较差一点的杂志上去。还有一个技巧,就是不让某人做评审。假如说你觉得那个人可能会对你的工作有偏见,会做不公正的评价的话,你写信给编辑时,就指出不要那个人做评审,这是可以的。但你不能写上10个人的名单,这些人都不能评审,这样不行,最多只能3—5个人。什么样的人不能做评审呢?他做的工作与你做的工作非常象,非常近,是你的竞争对手。他往往会失去理智,不会很公平,所以这种人不能做你的评审。刚才我说过比较宽容soft和比较严厉harsh的评审,有些人非常苛刻。任何文章拿来,一概先拒绝。有一位斯坦福的教授对我说,他审文章时,一般先拒绝,然后再去找证据来说服自己来改变主意。另外有些人,特别是一下有名的人,如诺贝尔奖得主,他们见多了,不会为一些细节去很抠门,写的评语往往较短,这些人属于宽容的评审。我猜杂志编辑手里一般有两个名单,一个soft reviewer人的名单,另一个harsh reviewer人的名单。一般取一个soft和一个harsh,所以你的文章老是看到一个说好一个说坏。这大概是故意这样做的,所以说编辑的权利很大。如果两个评审他都选soft你文章接受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他不喜欢的文章,他就选两个harsh。一般主编会兼顾严厉和宽容的评审,而且会尊重评审的意见和建议。评审推荐接受,主编一般不会说不接受的。而评审非常不满的文章,主编也不会轻易地接受。
怎样写封面信?
一般该信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个是主要发现是什么,一个是为什么说这发现是重要的,还有你建议谁来做评审,并告诉哪些人有同行竞争或不公正不公平的嫌疑而不能来做评审。对国内的学者来讲,建议请你认识的比较有名的同行科学家先看一看你的文章,并根据其意见进行修改。这样你就可以在信上说,已经某某科学家审阅,这样可能增加一些你的文章分量,不至于立即被拒绝。多年来,我常常会把文章写完后,请几位非常有名的专家,同事,提一些意见和建议,然后按照他们的建议,做些实验进行修改,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减少文章被拒的几率,实在也是提高了工作的质量。
写封面信有一些讲究,写的不好,文章马上就给你退回。举例一,这是一篇我们实验室在Nature Neuroscience发表的文章,它是这样写的: We would like to submit the enclosed manuscript entitled “GDNF Acutely Modulates Neuronal Excitability and A-type Potassium Channels in Midbrain Dopaminergic Neurons”, which we wish to be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in Nature Neuroscience。接下来说,为什么这个文章是重要的,GDNF has long been thought to be a potent neurotrophic factor for the survival of midbrain dopaminergic neurons, 这是人家过去已经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一直是被认为对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存活起促进作用,接着说,which are degenerated in Parkinson’s disease.任何科学发现,假如跟疾病有关的话那就是很重要的,GDNF一般是调控中脑神经细胞的存活,In this paper, we report an unexpected, acute effect of GDNF on A-type potassium channels, leading to a potentiation of neuronal excitability, in the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culture as well as in adult brain slices.Further, we show that GDNF regulates the K+ channels through a mechanism that involves activation of MAP kinase.Thus, this study has revealed, for the first time, an acute modulation of ion channels by GDNF.这一段讲的是主要发现,接下来我讲为什么是重要的。Our findings challenge the classic view of GDNF as a long-term survival factor for midbrain dopaminergic neurons, 教课书上说GDNF survival factor现在我们来挑战这个传统观念,如有道理将改写教科书,很重要。我又说这个工作suggest that the normal function of GDNF is to regulate neuronal excitability, and consequently dopamine release.这是另外一个重要的贡献。巴金森氏症主要是因为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下降,我们可以通过调控神经兴奋性,来调控多巴胺的释放。These results may also have impl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所以这项工作也有临床意义。接下来是建议:Due to a direct competition and conflict of interest, we request that Drs.XXX of #1 Univ., and YY of #2 Univ.not be considered as reviewers.这些建议也要实事求是,真是觉得这些人是在做类似的工作,有竞争。
这篇文章发表后,有一位做离子通道的科学家来访问NIH时,问我说,为什么这篇文章能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发表? 他说,离子通道的调控文章现在已经很难发了。神经营养因子的快速作用,这也不是第一个。GDNF对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调控,已经有很多文章了。我想他要是读了我的封面信,也许会比较理解这篇文章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一篇文章怎么写,从什么角度,怎么来编排,有时也可以决定一篇文章在那里发表。
举例二,We would like to submit the enclosed manuscript entitled “Ca2+-binding protein frequenin mediates GDNF-induced potentiation of Ca2+ channels and transmitter release”, which we wish to be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in Neuron.We believe that two aspects of this manuscript will make it interesting to general readers of Neuron.First, we report that GDNF has a long-term regulatory effect on neurotransmitter release at the neuromuscular synapses.This provides the first physiological evidence for a role of this new family of neurotrophic factors in functional synaptic transmission.Second, we show that the GDNF effect is mediated by enhancing the expression of the Ca2+-binding protein frequenin.Further, GDNF and frequenin facilitate synaptic transmission by enhancing Ca2+ channel activity, leading to an enhancement of Ca2+ influx.具体科学内容不懂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有没有写清楚意义。Thus, this study has identified, for the first time, a molecular target that mediates the long-term, synaptic action of a neurotrophic factor.Our findings may also have general implications in the cell biology of neurotransmitter release.你需要指出这是第一。这是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而且是第一次报道的新发现,这样才会被重视。
举例三,是1996年发表在Nature上的文章。当时我觉得分量还不够,所以封面信上就写得多一点。Enclosed are copies of a manuscript entitled “BDNF and NT-4/5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the Hippocampus”, which we wish to be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in Nature.As you know,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interest and excitement recently in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neurotrophins in synapse development and plasticity.众所周知,这是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Our manuscript provid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hysiological evidence that neurotrophins regulate long-term potentiation(LTP).The main point of the paper is that the neurotrophins BDNF and NT-4 induce an earlier appearance of LTP in developing hippocampus.In contrast to recent Science article by XX group, 人家刚刚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We did not see that BDNF enhance basal synaptic transmission in adult hippocampus.Nature和Science相互都要竞争的,如果说是Science上发表的文章是错的,一定会引起兴趣。However, we found that in adult hippocampus, inhibition of BDNF/TrkB activity attenuated LTP, and weak tetanus that normally cannot induce LTP produced enduring LTP.这是我们的发现。These findings may have implications in the basic mechanism for regulation of synapse development and long-term modulation of synaptic efficacy.这是我们这项工作的意义。
Because of the rather competitive nature of the field and the important implication of our findings, we have not yet presented this work in any public forum.我们在公共场合没有讲过这个问题。However, confidential discussion with several prominent neuroscientists such as 111 and 222 have generated tremendous excitement.私下我们已经给一些有名的专家看了我们的工作,他们都感到很有意思,增加了分量。Thus, we feel that this work is of general interest and is suitable for publication in Nature。怎样写标题?
我举几个写得比较好的和几个我认为不是最好的。写标题一般是要写重要的,我反复强调你做的工作一定要是重要的发现, 非同一般也要反映在标题里。做生命科学的,有两类东西会引起重视的。一类是解决功能问题,假如说你能够发现一种分子的功能,这是比较能引起重视的。另一类机理, 是把机制搞清楚了,往往会被引起重视。这标题一定要写得简单、生动,不要拐弯摸角,不要模棱两可。这里举两个例子,我认为是写得比较好。最近翻阅了Science、Nature.杂志,包括这些不好的标题都是在Science、Nature上的,也不是太坏,相比好的标题要差些。这些是比较好的:
SynCAM, a synaptic adhesion molecule that drives synapse assembly,大家都知道突触形成是一个过程,现在克隆一个分子,这一个分子可以组装突触,一下子就吸引你的注意。
Inhibition of Retroviral RNA production by ZAP, a CCCH-type Zinc finger protein。Zinc finger protein很多都是转录因子,他说Zinc finger protein可以抑制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我现在有一个Zinc finger protein可以抑制它,所以这是很吸引人的。
Protein phosphatase 1 is a molecular constraint for learning and memory, Protein phosphatase 1 是磷酸脂酶,一个酶可以控制学习记忆,很吸引人。
E3 ubiquitin ligase that recognizes sugar chain,酶的底物往往是蛋白,而他认为是sugar chain,就非常有意思。
Single cell gene profile 一个细胞里面我可以把所有的基因的profile都拿出来,这个题目一看就非常吸引人。
Molecular evolution of FOXP2, a gene involved in speech and language。
这篇除了标题好之外,文章也绝对精彩。它说FOXP2基因可以参与人的讲演,语言,能找到这样一个基因可以控制语言,本身就了不起。而这篇文章,一共只有一个手工画出来的图和一个表格。FOXP2是在喉咙肌肉里面表达的基因。该文并没有做实验,而是在已发表文章中分析出来的。譬如说,一个人讲话结结巴巴,讲不出来,是一种疾病。这个遗传基因坏了,提示可能这基因与不会说话有关系。作者去查了基因库数据,猴子、猩猩跟人比较接近的动物,它们不能讲话,比较一下其DNA顺序,跟不会讲话的人的差别怎么样的,结果发现猴子、猩猩的基因与不会讲话的人的基因差不多,说明不会讲话的人的基因坏了,为什么猴子、猩猩不能讲话,就是因为它们的基因没有进化到与人一样。写这篇文章的人绝对是很聪敏。他把人家的文章拿来,做一下不会说话的人的基因,然后与不会说话的猴子、猩猩的基因比较一下,就能出文章。
下面是一些我认为不太好的标题:
Structure, mechanism, an regulation of the Neurospora plasma membrane H+,这是个什么都说,什么都没说清楚的Title,这个文章的标题不够特意,看了题目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只有去看文章才能知道说了些什么。 Modulation of postendocytic sorting of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什么Modulation,是up Modulation,还是down Modulation,没用说清楚。
Distinct molecular mechanism for initiating TRAF6 signaling,拿Distinct这些大字来吓唬人的。
还有我不喜欢的标题用这些词开始:Identification of „;Role of „;Involvement of„,不是很清楚,很直接,像这样的标题,不能一下子吸引人注意。怎样写摘要?
写摘要是最重要的,你的文章是死是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摘要写的好不好。假如写这篇文章化了20个小时话,那么在摘要上化3-5小时也是不冤枉的。Abstract包括几个成分:
Rationale,就是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逻辑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如“„remain unknown”,为什么去做 “To determine„” Summary statement,即简短指明主要发现。如“Here we show„”,“Here we report„”, “Here we describe„”
Body, 很多没有经验的人往往会写很多细节,把我的方法是什么,结果正的方面是什么,反的方面是什么,做很多的详细烦琐的描述, 我觉得没有必要。尽量少用特殊名词,不要用缩写。
Significance,即意义。摘要一定要说明这项工作为什么重要,有什么理论或实际意义,等等。但是不要吹,不能说大话,或。假如是很重要的,轻轻地说一下,不要吹的太厉害,这样反而会被引起重视的。例如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DNA双螺旋,这么伟大的发现J.D.Watson and F.H.C.Crick是这样写的:It has not escaped our attention that the specific pairing we have postulated immediately suggests a possible copying mechanism for the genetic material.他们没有吹的很厉害,没用说我们这个发现有多重要,多伟大。而只是说我们已经注意到它有这个意义,轻轻的说一下,这写得非常精彩。有一本书,叫做“DNA双螺旋“是Watson写的,在书的有一段写到他是如何写这句话的,你们有兴趣可以读一读。
下面这个摘要,我认为写得精彩:Formation of the normal mammalian cerebral cortex requires the migration of GABAergic inhibitory interneurons from an extracortical origin, the lateral ganglionic eminence(LGE).Mechanisms guiding the migratory direction of these neurons, or other neurons in the neocortex, are not well understood.大脑的形成需要某一种neurons神经元迁移,但迁移的机制不太清楚,这是要解决的问题。接下来讲的是科学发现,懂不懂没有关系。We have used an explant assay to study GABAergic neuronal migration and found that the ventricular zone(VZ)of the LGE is repulsive to GABAergic neurons.Furthermore, the secreted protein Slit is a chemorepellent guiding the migratory direction of GABAergic neurons, and blockade of endogenous Slit signaling inhibits the repulsive activity in the VZ.These results have revealed a cellular source of guidance for GABAergic neurons, demonstrated a molecular cue important for cortical development, and suggested a guidance mechanism for the migration of extracortical neurons into the neocortex.最后一句话,用了三个(revealed、demonstrated、suggested)并列的句子把重要性说明清楚,我觉得写得相当不错。
怎样写正文?
正文包括Introduction, Results, Discussion.怎么写,每个人的体会不一样。我是这样写的得: 先不写Body,而是拿一张纸来,把实验结果的图画出来,不一定要画得很好,但要画出来。第一个图,即Fig.1,应该是怎么样的图,Fig.2它应该是怎样,先做图的框架,顺序 Figure layout。然后再写图的注解Figure legend,即Fig.1是怎样做出来,大概是什么意思,Fig.2是怎样做出来,大概是什么意思。然后,先写Results,再写Introduction,最后写Discussion。
写Result比较容易。只要根据图的注解,一个图一个图往下写就可以。每一段要有一个开场白,介绍做下面实验的动机,目的。“To determine„” “To investigate„” 等等。最重要的是逻辑性要强,语言要简练,说清楚为什么要做该实验,怎么做的,有什么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结果是什么,发现是什么。尽量少做解释,推论,不要做猜想。每一段的最后可以有一个简短总结。“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refore, „” “Taken together„”还有一个要注意的是前呼后应。前后段之间要有联络,过度不能太生硬。
Introduction怎么写?主要引导读者按照你的思路去理解文章。所以Introduction大概要写明下面这几点。(1)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subjects? Only relevant information should be provided;don’t write a review.(2)What we don’t know.(3)Rationale:Why you want to do it? Don’t repeat abstract.(4)Approaches:How you are going to do it.(5)Significance Make an appeal to general readers.有一点很重要,不能把Introduction写成综述review,不要把人家已经知道的东西全部写进去。前面我已经讲过,我看人家文章,先不看Introduction,因为是怕被人牵着鼻子走。而我自己在写Introduction,也是牵着你的鼻子走(笑)。开个玩笑。一般Introduction应该是只写与工作相关的,引导人家去理解你的文章。不是牵着人家的鼻子走,而是希望人家按照一定的思路去理解文章。
最后是Discussion,这是最难写的部分,又最不重要,很多评审都不看Discussion,所以我把它放在最后写。一般来说,要写几个方面。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讨论这个工作的意义,对理论方面的贡献,在实际应用上的意义,有那些发现,为什么是重要的。有什么创意,什么新方法,新思路。第二,要解释一下,你的实验结果为什么是可靠的,人家过去的工作有那些跟你是一致的,有那些文献支持你的结论,等等。这里要注意,一定要说清楚你的工作新在那里。如果人家都已经做了那么多了,那你还有什么创新呢?第三,要指出你的工作的不足之处,还有为什么与别人的结果不一样,为什么你有不同的解释,等等。并引用文献来解释。有些实验在现有的条件下,在有限的时间内你不能做,为什么,你要解释。一般来说,我不主张不做实验,只做辩解。你因尽最大努力做,实在不能做,才作解释。
整个正文怎么写,我都有实例。以后有机会详细介绍。有一个事情须要强调的,是反复修改,再多也不过分。写完后请别人,各种各样的人提意见。有时甚至是让领域以外的人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有个美国学生,工作做完后,我让他去写文章,他写完了,自己觉得很得意拿来给我看,我说这不行,他说哪里不行。我还是先讲个故事,美国的国务卿基辛格,他让他的助手去写一份关于中东现在战略形势的报告,基辛格对他的助手说,这份材料很重要,下个星期一一定搞好,给我。这个助手在这周末没有休息,查阅了很多文献,写完后,交给基辛格,他想表功, 这周末没有好好的休息,查阅了很多文献,才写完。基辛格拿在手一看说,不够好That is not great enough。这位助手想,基辛格真是天才,这样看一眼,就知道写的不够好。然后基辛格说,再给你二天时间。他回去又去写,修改。星期三又拿去给基辛格,基辛格看了一下,又说,That is not great enough, 你把材料拿回去。这位助手说,我已经化很大的努力写了。基辛格说,我再给你一天的时间。这位助手只好拿回去连夜写、修改,然后请教别人,修改完后,星期四又去见基辛格,不等基辛格开口就先说,基辛格博士,我已经化了最大的努力了,要是今天你再跟我讲That is not great enough,I quit,我不干了。基辛格说,In that case, I will read it,既然如此,那我去读一下(笑)。所以修改前基辛格根本没有读过,而且也知道助手有潜力可挖,最后基辛格才去读这篇材料。
我没有用同样的方法对付我的学生。我的学生把写好的文章拿来给我看,我说,不行,他说,那怎么写,我说,1,2,3,4,拿回去修改。然后他拿回去写、修改,拿来给我,我说还是不行,按照A、B、C去修改,然后他拿回去写、修改,再拿来给我,我让他把文章放在我这里,我都没看,自己重新写,写完后,给这位学生。他说,你写得真好,但好像你还没有看过我写的文章,当时我也没有承认没有看过他的文章。后来我告诉他,写Result一定要前呼后应,交代清楚。另外一位美国学生也告诉我,你是中国人,文章为什么写的比我们本国人还要好。第三个人再来问我时,我说,我跟你坦白,其实不论哪个国家人都一样,你的中国文章写得好,英文文章也会写得好,因为很多基本的做法是一样的。我考大学是时候,不怕人见笑,考数学、物理、化学、政治、语文五门科,我是靠了语文政治考上的。我报考华东师大,当时录取的分数线是360分,我考了371分,在整个系里倒数第二名。我认识一位政治辅导老师,看了我的成绩,说我真是巧,数学考不及格,物理、化学刚刚及格,政治85分,语文95分,说我是靠政治吃饭的(笑)。政治就是写文章。不是说大家都不要学好数理化,数理化还是要学好。但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并不是说英文怎么样,而是基本语言要交代清楚,一定要有逻辑性,要前呼后应,要有连贯,有交待。
最后讲一下怎样对待评审。假如说一篇文章被拒绝了,或被批评的一塌糊涂,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就是如何正确对待。我到全世界包括在欧洲,特别是到日本讲学,他们说美国人是对我们是有偏见的,照顾美国人,而我们投的文章都打回来了,美国人是不讲道理的。我说你讲的不对,我们大家,包括美国科学家,发文章都要经过一番艰难曲折,我反复强调,第一要工作做的好,第二要搞懂各个杂志的评审录取过程,第三是有一个基本的写作技巧,最后,是要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批评,对待评审。收到严厉的评审时,首先是要冷静下来 be calm,人家把你的文章说的一塌糊涂,这是对事,不对人,他对你没有仇恨,他只是说你的文章不好,不是说你这个人不好。所以不要发火,不要生气,看看评审说得有没有道理,有时候他说的没有道理,或是错的,那就要通过编辑进行解释,说明。在任何时候,要与编辑保持的良好关系,即使评审说的很没道理,也不要与编辑吵。因为你只能跟编辑打交道,而不能与评审直接说,评审是匿名的,你不知道是谁。即使编辑与评审是同样的观点,你也只能与讲道理,最好用事实,用实验来说明你是对的,或有一定道理,争取编辑的理解,最后站在你一边。这样还有可能通过编辑去说服评审。还有,不要与评审争辩,特别是不要感情用事,不要用过激的言辞。千万不要攻击评审,说他不懂。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写的反应,辩解都是要送回评审那儿去的。你说 I agree, I appreciate, 等等。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特别是好的杂志,就是评审叫你做什么,你要尽最大努力去做,这样即使你不能做出来,评审也会有同情感。你辛辛苦苦地做了半年,我再要提很抠门的要求的话就有点不讲道理了,让你通过算了。请不要想出一大堆理由,或者引用一大堆文献来为你不做实验而辩解。你要知道,在很多情况下,评审让你补实验,你做了,这文章的质量也确实大大提高了。最后一点也是比较难一些,就是假如你发现评审有什么地方搞错了,譬如疏忽了一个明明写的非常清楚的发现,或者一个基本观点没搞懂,或者不理解一项新技术,或者逻辑上的明显错误,你应该抓住机会,进行反驳。对编辑私下说,你看评审连这点都没搞懂,也许他不够格,也许他的其他观点也有问题。这时编辑会比较相信你,再给你一次机会。因为明显是评审的错误,既然在这问题他有错,那在其他问题上也会有错。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篇7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我认为, 在课堂上, 除常规的教学论文写作知识的教授外, 更应发挥课堂的自主性, 其形式也可以创新。
1. 学参与纷争。
在课堂上, 可以分组讨论, 之后, 由同学们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发言的内容可以涉及对教学论文写作的各个方面, 如立意、审题、选材、表述、结构等, 意见不同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甚至反驳, 讲其理由, 容许争鸣。当然, 也可以根据讨论内容进行划分, 形成一个系列, 每次针对其中的一个部分来进行讨论发言。这样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 同时也从中悟出写作的规律, 比教师一言堂要好得多, 更能激励学生写作的热情。
2. 互评交流。
该模式类似于“听课—评课”的模式, 所谓自写互评, 即由同学们根据自身能力学写一篇教学论文, 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同时, 作者还应向同学们解释如此谋篇布局的一些想法, 而后由同学们相互评议, 从而发现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3. pk大赛。
即借用打擂的形式, 在每次的课堂中, 由同学们自告奋勇来推荐自己的文章, 经过同学们的互评和老师的点评, 选出优胜的篇章, 供大家学习借鉴。同时, 鼓励同学勇于竞争, 勇于超越, 与优秀作品进行pk。这样, 经过一轮轮的筛选,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反馈批改。
跟踪反馈论文批改模式是针对学生写作的论文“有去无回”的现象提出的。强调老师应在论文评定完成后, 将阅读感受反馈给学生。老师可以把学期末的论文任务分解安排到平时的教学中, 而反馈的形式可以多样, 例如采取反馈单的形式, 或在平时的课堂中, 将阶段性作业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 供大家学习借鉴。同时, 教师自身应该提高其评价质量, 扮演好引导人和点拨者的角色。
二、开展多种形式, 促进写作兴趣
讲座作为课堂讲授的补充形式, 对提升师范生教学论文写作能力也有其独特的作用。讲座相较于课堂教学, 其所涉及的面可能更细, 同时其主讲老师通常是所讲授内容方面的专家, 其先进的研究理念和深刻的分析与见地, 往往能使学生对教学论文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说课堂教学只是普及教学论文写作知识的形式, 那么开设讲座则是进一步有选择地提升同学们教学论文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同时, 还可以组织同学们开设兴趣小组。其实, 很多同学对于教学论文的写作还是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兴趣, 只是很多时候找不到志同道合者, 没有进行集体探讨学术问题的氛围, 因而教学论文写作一事也便就此耽搁。而组织开展兴趣小组, 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把有写作兴趣的同学们聚集到一起, 进行教学论文写作研讨, 不仅会营造良好的学术探讨的氛围, 同时通过交流, 学生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来源, 并分享他人的经验, 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
另外, 学校还可以多组织教学论文写作的比赛, 采取一定的奖励制度, 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论文写作中去。
三、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激发写作兴趣
素材来源于生活, 当然生活更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要培养学生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时感到最难的是提起笔来无话可说, 没材料可写, 不仅是因为缺乏兴趣, 还缺少生活体验。教师就应在平常教学中讲生活故事, 谈生活体验, 然后把说的变成写作的素材, 就形成了写作的原始资本。同时在写作中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 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内外活动, 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让他们写自己的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强调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这是写作客观规律决定的, 没有对生活的观察积累, 学生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米之炊。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从一堂课看教学的设想》时,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没有老套的按习作要求去指导学生, 而是让学生亲自去讲课, 从中得出讲课的成功与失败, 来感悟怎么去讲好一堂课, 从哪些方面去准备它,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探讨得出好的经验。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 若有一些心得体会, 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长期坚持, 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对论文的写法研究, 也就明确了写论文要来源于教学的实践, 不能闭门造车, 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写出有价值的论文来。
四、改革评语, 以激励为主
作为师范生的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 也不可能绝对一无是处。所以对待他们的作文, 应精心抉择, 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 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他们作文中的不足之处, 不求全责备, 每次只须以“希望”的形式指出一至二处, 即使是一无是处的习作, 也力戒“一窍不通”、“一塌糊涂”之类的评价。在学生习作中我常用“叙述清楚”、“形象生动”、“描述传神”、”见解独到”、“发人深省”之类的评语对习作加以肯定之类的评语, 给学生以鼓励。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增强写好作文的内动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篇8
一、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刀是对所学的材料感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兴趣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平常在写作中很多同学提到写作就头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写作丧失了兴趣。为此,在作文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一句句轻轻的赞美、一段段激励性的点评、一次次作文竞赛的墙报公示、向杂志社推荐发表或在学校广播上播出等方法,都是促进他们写作成功的契机和驱动力。
其实学生的好胜心都很强,都希望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美。因此,教师不能把学生作文说得一无是处,特别是对那些写作水平很低的学生,否则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大大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对作文更产生了畏惧和厌烦心理,提高写作
二 、向生活要材料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它是我们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初学写作文的小学生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初看题目,觉得有东西可写,可是一动笔,又觉得写的东西模糊,无从写起,无话可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积累自己的观察所得,逐步学会从生活的海洋中觅取作文的素材。那么,怎样观察周围的事物呢?首先,要带有一定的目的去观察,根据观察目的来确定观察的重点;其次,观察要有顺序,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仔细观察发现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异同点;第三,观察主要是用眼睛看,但光靠眼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运用一切感官去感知事物。如,用耳听,用口问,用鼻闻,用舌尝,用手摸等。第四,观察时还要启发学生展开联想,融汇自己的感情来观察,这样能更深刻地感知了解事物,写出来的习作才能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大纲》还具体指出:教师要结合教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接触实际,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每次习作和练笔的要求,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在这点上我的做法是:1、带学生春游、野炊,让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说事物,写下游记、活动过程。2、少先队开展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活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感人的情景,写下感人的场面。3、学生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写成日记。日记可长可短,但最少不低于50个字。每学期作文练笔不只限于八单元八次习作训练,日记作为学生的家庭作文。4、在作文教学时,我遵循由说到写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讲普通话,避免作文中受方言的限制。在每天早读课上安排五分钟的说话练习,让学生畅所欲言。话题内容都是他们看到或听到的事。在每次下笔之前,让学生说说想写什么,把事情的大致经过概述一遍,学生评议,教师适时指导。
三、培养学生精选素材,争创新意的能力
写作时选材要新、要典型,力求一个“新”字。做到人云亦云的东西基本不云,老生常谈的事例最好不谈;对同一则材料要有自己的主见——合乎逻辑的独立看法,并能够自圆其说,做到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要启发学生,从平凡中发现有价值的素材,从小事情上体会大道理。教会学生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唤起学生对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的重视,通过精心选择,深入开掘,小事也可以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不小的主题来。另外,写作角度要新。在立意深刻的基础上,要看作者的创意是否新颖,即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见解,所抒发的感受,不落俗套,否则人云亦云,则没有新意。因此,在写作训练中,应拓展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独特性,这样就会抓住读者,给人一种新鲜醒目的感觉。
四、多种“形式”练习写作,引导学生多写
清代唐彪曾这样说:“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所以,在实践中,笔者采用多种写作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多写片段,多记日记
茅盾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因此我们要训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做,让学生多记日记,多写片段,从身边具体的事物入手,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触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强调观察要仔细,更要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并坚持写观察笔记,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内容可以是景物描写,也可以记述自己的心路历程,还可以是记述班里或家里发生的一件事,不一定要多深刻,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就可以,这样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笔者强调学生每天要坚持写日记,字数不限。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2.培养学生自评自改作文的能力
多多练笔固然是关键的一环,但每次练习之后,还应该进行认真的修改,这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叶圣陶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尝试着以读写例话为理论指导,教会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和原则,让学生自主去思考,查缺补漏,相互交流认识和想法。事实证明:这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3.体裁的变换
学习完《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后,笔者注意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记叙、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改写。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想象,写出了哀婉动人的新版《天净沙.秋思》;
4.仿写
根据教材仿写,课文是写什么的,怎样写的,就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写一篇同题材、同结构的文章。学完《贝壳》后,笔者就让学生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仿写了一篇文章。
5.人称的变换
如笔者在教《女娲造人》这课后,让学生从女娲的角度或女娲所造出的第一个人的角度来改写故事,这样学生既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又拓展了思维。除此之外,还有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能力的考验和磨练学生想象力的续写。
【如何提高文字写作水平】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英语写作水平11-23
如何提高材料写作水平12-09
如何提高英语四级写作水平09-20
如何提高小学生英语写作水平08-25
浅议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01-09
浅谈基层干部如何提高新闻稿件的写作水平07-15
如何提高即席讲话水平09-03
如何提高英语面试水平12-16
如何提高村民代表履职水平10-05
浅谈如何提高命题水平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