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教学反思

2024-07-30

如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教学反思(共9篇)

如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教学反思 篇1

如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教学反思

从事语文教学有六个年头了,一直为一件事困惑。我们的课文教学与习作教学似乎就是两条平行线,不能相互影响。按理来说,学生从课文中领悟了作者的无数表达方法,背诵了不少名家名篇,积累了许多四字词、名言、歇后语、谚语等等,写起作文来还不是小菜一碟。可事实不是如此。每当布置学生写作文时,我就发现不少学生都是愁眉苦脸的。有的学生甚至苦着脸、红着眼圈说:“我不会写。”那感觉如同上刑场。写出来的作文总是三言两语,干巴巴的,显得非常平淡,不能吸引人。“到底什么是作文啊?”他们很困惑。作文给孩子们的印象过于高深莫测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传达出作文教学特别注重倡导“从生活中取材”这一先进教学理念,也就是说,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通过日常生活搜集、积累和发掘习作素材,提倡写出生活的真实面目。我们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真实的人、事、物,强调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但在学生习作时本来写得是真实的事,老师却觉得写得不够生动,具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又缺少老师的具体指导,而只是说写得不够具体,没有给学生正面的引导,学生为了写得具体,就去抄袭优秀的作文,又缺少了写作时的真实性。其实习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点急功近利,作文前缺少铺垫,习作中缺少个别指导,习作后的评价流于形式。所以学生做了无数次文,水平还难以提高。

去年冬天多雪,一天下午的语文课正上着,天阴了下来,往窗外一看,下雪了,多久没见过这么大的雪花了?不由的呆了呆,回过神来一看,学生都在赏雪呢!灵机一动,“孩子们,我们来说说与雪有关的四字词吧?”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课内学的,课外积累的,发言的积极性特别高。“再说句描写雪的古诗名句吧。”趁热打铁,我继续让学生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句式描述大雪,窗外的雪花给孩子们注入了灵感,孩子们的发言精彩纷呈,我从来不知道学生的想象力如此丰富,表达能力如此强。眨眼间,下课了,我要求学生在放学的路上继续观察雪,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学会用耳朵倾听雪花的声音,有皮肤感受雪花的温度,以《一场大雪》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用上本节课的好词好句。第二天作业一本不少的交上来,没有一本抄袭的,虽然部分同学的语句还不够通顺,有些描写有点杂乱,但也可以从中品出学生对雪的热爱,每一篇习作都是活的,生动了起来。

如果我们能在激发孩子写作兴趣的基础上,抓住一些契机点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多进行片段练习,相信学生的习作水平一定会有提高的。有人说,花完全绽开时最美的。但每一朵花开都经历了一个孕育过程。孕育的过程也许艰辛,也许漫长,但同样是自然赋予的神奇。我会一直用心思索,我相信,有了经验的积累,有了时间的考验,我因为努力,因为用心,终究是能够开出最美的鲜花,从而灿烂我的教育事业,灿烂孩子们的天空!

如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教学反思 篇2

一、于教材中捕捉习作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应从何完成课标提出的要求?毋庸质疑,当然从课内课外两方面入手。

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引发表情达意的心理冲动。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学生对文中圆明园辉煌的描述甚是陶醉。此时,我出示了英法联军罪恶行经的图片资料,学生的怒火一下被点燃了。我又顺势引导:“假如你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最想说什么?”你一言,我一语,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我又说:“现在就把你们想说的写在日记本上。”于是一篇篇成功的日记跃然纸上,有的写到:“英法联军啊,你们真是惨无人道!你们的良心何在?你们这些强盗、刽子手,等着吧,我长大会来收拾你们的!”还有的写到:“清朝政府怎么这么无能?军队、枪炮、皇帝都去哪里了?你们怎么忍心置园林在烈火中呻吟于不顾呢?真让中国人脸上无光!”看到他们一篇篇发自肺腑之言,我欣慰了。

学习《秋天的怀念》想到妈妈对自己的爱,学习《她是我的朋友》想到朋友间相处的事,学习《倔强的小红军》想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习作欲望,既教给了读书方法,又达到练笔目的,还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真可谓一举多得,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于活动中积累习作素材

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解决无啥可写?

1. 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于拓展视野中积累语言。

A.利用好班级图书角。每个同学每天找一篇喜欢的文章放到书橱内,并在旁边注明喜欢的原因,班上的学生可自由拿来读。

B.读书汇报。每周利用班会,组织1-2次。或朗诵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谈读书心得。

C.好书推荐。每周组织一次“好书推荐”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另外,诗歌擂台赛、成语故事大赛和读书笔记展览等活动,都让学生拓展了视野,提高了兴趣,积累了语言,为作文奠定了文字基础。

2. 组织喜闻乐见的活动,积累写作素材,产生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

A.利用班队会,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展开讨论。如“假如我是盲人”体验到了残疾人的苦衷,激发其爱心。“闯红灯”、“由战争所想到的……”等讨论活动使学生认识社会问题。

B.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体验生活美,激发写作灵性。课外活动时间,组织“我是小小导游员”、“购物讲价”……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也增长了见识。“郊游”“野炊”等活动,拉近了学生与自然的距离,提高了审美情趣,激发了表达美的欲望。喜欢上写作就理所当然了。

三、于指导评价中明确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给予方法比只传授知识更重要。

1. 指导到位,打开思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在指导时,让学生认真读题,明白习作要求,区别本次习作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怎样写出新意,不流于俗套。

例如:在指导写读后感时,让学生认真研读原文,整体感知什么是读后感,然后细读要求,进一步明白写时要注意什么,应怎么写。然后指导写法:A.要起个好题目。正题用一句话或一个词点明读后感的主要内容;副题指出所读文章的名称。B.要有好的开头。C.要重点写好感想。抓住体会最深的一、二点展开,深入、细致地写出心得体会。重点要落在“感”上,结合实际写出心得、感受。联系实际,要由此及彼,层层深入,把看到、想到、听到的写出来。

2. 在赏识中体验成功,在评改中不断进步。

“欣赏出天才。”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老师赞美学生是一种感情投入,是促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对每个学生的习作,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

讲评时,面向全体学生。先自评,画出好词、好句、好段。然后小组评,把自己最满意的词、句、段或新颖的开头和结尾读给小组成员听。最后,集体讲评。对于内容新颖、语句优美的习作,集体赏评。有进步、认真修改习作的学生,也予以肯定。

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篇3

丰富学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离开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学生没有对真实事物的感知和体验,便会觉得腹中空空,无话可说,只是疲于应付老师出的题目,没有写作兴趣,这样,就写不出好文章来,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氛围,引导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广泛积累写作素材,以达到激发写作兴趣的目的。可采取以下方法:

1、巧活动。抓住时机有意识地组织有益的活动。如学校可组织诸如校园文化艺术节、花卉展、野游、故事大王比赛、手工制作比赛、成立红领巾小记者团等。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年段特点,组织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这样,学生生活得充实,就自然激起内心的感受,从而就有了说、写的依据和兴趣。

2、多观察。这里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的方法。一是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校园内外、家庭社会、邻里之间、各种悲欢喜乐,都要注意观察思考,从中发现可供写作的素材;二是对大自然的观察,花草鱼虫、山水日月,要对大自然充满情感,以美的眼光,发现美的所在。

3、勤练笔。在学生对周围事物有了观察和感受的同时,要求学生把所做、所见、所见、所想及时记录下来,低年级可以写几句话,中高年级可以写一段话或几段话,根据学生年段特点,确定具体的语言训练重点,从用词造句、片断练习,到篇章训练,通过生活写句、日记周记、随文练笔等多种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技艺。这样,学生将能够引起他们激动、想象、回味、印象较深的人和事采取不同方式及时写下来,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同时,也解决了习作“言之有物”的问题。

4、多动手。学生可以亲手办报,通过写写画画、剪剪贴贴、摘摘抄抄,在动手创作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的优秀作品还可以结集“出版”,使其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样以来,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为学生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正如叶老所说:“事事物物,与学生接触而引起其思想情感者,均可为方题之材料。”习作的“材料”解决了,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便自然对习作消除了畏惧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采取多种形式,强化语言训练

习作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有了好的写作素材,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这种“水壶煮饺子”的现象,正是由于学生语言贫乏所至。针对这种现象,就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强化学生的语言训练。

1、开展大量阅读,丰富学生语言

在以课内阅读为基础,重视读写对应训练的同时,我们树立“大读写结合观”,即打破课内结合的封闭体系,强调读写结合的开放性,引导学生从大量课外阅读中丰富语言,学习写作。学生学习课文固然重要,但只限于课本知识还是不够的。学生在习作中,很多语言是课本中找不到的。因此,从学生知识需要的角度看,开展大量阅读,是十分必要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们主要采取以下途径:一是充分得用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阵地,进行统一时间阅读和自由阅读,统一时间阅读可由教师提供或推荐书目,自由阅读则给予学生真正的阅读自由;二是利用学生手中的课外读物,让他们互相借阅,扩大阅读量。比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方圆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魅力阅读》,就是大家很喜欢的,风靡全国校园的畅销阅读品牌。如何从“读”中悟“写”,从“读”中学“写”,《小学生魅力阅读》在这一点上作了可喜的探索,本书选文优美,篇篇感动,从每篇美文中都在“如何写”、“写什么”方面搭了一个“桥”,学生们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如何写”、“写什么”的启迪。孩子们利用人手一册的《小学生魅力阅读》,边阅读边写读书笔记,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发展了语言,丰富了知识,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取得了丰硕的收获。。

2、重视说话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叶老曾经说过,作文就是说话,用笔来说话,日常生活中,一个人连话也不会说是不行的。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说与写的关系。从语言的发展看,先有口头语言,后有书面语言,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延续,若说时能达到“我中说我心”,写时就能实现“我手写我口”。因此,重视小学生的说话训练,以口语的发展促进书面语和思维的发展,实行文语并重,是是习作教学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喜说好动是儿童的特点,但常常见到位数不少的儿童,却不能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说。针对这种现象,就要以提高兴趣为主旨,能过创设说的环境,提供说的机会,诱导儿童说。首先要求敢说,然后要求说得完整、说得具体、说得规范。说话训练要贯穿整个小学阶段,要选取不同的话题上好口语交际课,还要通过日常开展的一些活动,为学生搭建说的舞台。高年级可以结合班级管理中的值日班长与值周班长就职演说、故事会、演讲会等形式,另外,我们配合校园文化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学生每人确立一条励志格言,并要求每天课前轮流五分钟演讲,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开辟“听读训练”项目,丰富学生语言

所谓“听读训练”就是通过选取合适的听读材料,借助形象生动的手段,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上好语言实验课。听教材要力求丰富多样,如古诗词、散文、童话、寓言、儿歌、优美词句等,配乐录音、课件播放、感情朗读等形式,听后要求学生速记或记忆。这样,既积累了语言、词汇,丰富了学生语言,又培养了学生的听记能力。

建立目标序列,抓“早”字,促“快”字,提高习作教学效率

在学生的语言和各方面的知识有了较大发展的同时,学校及教师本着“整体设计,循序训练”的原则,制定自己的“习作教学目标序列”,我们把习作教学分为看图说(写)话、片断练习、简单的记叙文、常用的应用文四大类,每类分为若干个训练专题,每个专题又包括若干个训练点,并对小学1—6年级每个学段的教学内容、习作目标、习作次数按《课标》要求进行了分解细化,并提出了明确细致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目标序列的要求,提出更为具体细化的年段习作要求,在教学中,我们狠抓了一个“早”字,突出了一个“快”字,努力开创“有序、高效”的习作教学新路子。

1、提早训练,起步成篇。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和新课标对低年级说(写)话训练的要求,我们向学生提出“提早训练,起步成篇”的要求,要求一年级上学期办说不写,下学期由说到写,一年级结束时能写150字左右,到了二年级就要求开口成篇,下笔成文,平均写300字以上。

2、进行限时大量训练,培养快速习作的能力。提出“快速习作”的要求,就必须为“快速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的作法是,教师根据每次习作训练的要求,提供若干命题供学生自己选择,也可以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写作任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积累、搜集素材、思考酝酿,也可以在与其他同学交流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的写作内容,教师要适时给学生指导搜集和筛选的方法。这样,学生的习作便真正实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避免了写作课上学生因缺乏写作素材,而造成空想、空写的现象,为学生快速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快速写作的过程,教师可指导学生分三步进行。1、快速思维。包括快速命题、立意、选材、谋篇等环节,主要理解题目要求,弄清写什么和怎么写,分清主次,列好提纲。本环节已在写作课前作了大量准备。2、快速表达。要求开头叫响,详略得当,结尾有余音,书写认真、工整,一气呵成。3、快速修改。要求删多补少,改正错误,审查中心、内容、详略有无纰漏,并做到斟词酌句、加工润色。这时,写出的文章是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真实反映。通过学生互相“赏读”、“赏议”,再到教师“赏读”、“赏评”,引导学生再次修改,这样信息反馈迅速及时,矫正有的放矢,便于学生语言的发展和对文章鉴赏水平的提高。

通过快速习作,减少了写作时间,增加了写作量,经过反复大量训练,学生熟中生巧,写作水平必然产生质的飞跃。

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论文 篇4

我们习作教学要打破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沿袭了几十年的做法,而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要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回归生活 ,寻找活水源头,积累丰富素材。

关键字:习作 教学 生活化 创设契机 关注情感

《课标》中“课程标准”部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就是点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学生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只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就会有话可写,有情可发。

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着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再加之由于教材有城市化的倾向,所以,有人把这一差距归结为农村小学的作文条件比城市小学差所致。而我认为,这关键是学生对生活认识不足,发现不多,感受不深。

要想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就必须让学生去体验生活。而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

一、利用优势,激发情感

1、亲近自然,寻找活水源头,积累丰富素材。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让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丛中体验到大自然之美,孩童生活的乐趣。春天里,我经常带领孩子们去田野里踏青。那成片成片的油菜花,金黄金黄的,灿烂、夺目。花间,无数勤劳的小蜜蜂在忙碌着。绿油油的麦田涌起层层波浪,红花草开出紫红的典雅的花朵。看着美景,嗅着花香,我们都陶醉了,性情也在这大自然的怀抱中受到了陶冶。我让大家选一块草地,在上面尽情释放自己的情绪,有的高兴地打滚,有的仰望着蓝天,悠闲地闭上眼睛,什么也不想,有的三五成群,捉各种各样的小昆虫,还有的兴高采烈地采摘五彩缤纷的小野花。当学生们恋恋不舍地回到教室后,就有了写作的内容。四月份,我还组织了一项活动,就是采茶叶,或采金银花,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学生写下了许多精彩的语句,如有的同学仔细观察了金银花的外行,把不同形态的金银花写得极为细腻:我们兴致勃勃地骑上自行车向烟山驶去。山路边,那一片片、一丛丛的白色小花,就是金银花。金银花的枝条纵横交错,有的攀附在小树上,有的缠绕在高高的枝条上,那花就星星点点地散落其中。我们找到一颗可以够得着的。采什么样的呢?我不禁细细打量起它来。它的花是一簇簇的,每簇上大约有几十朵呢,挨挨挤挤的,且亭亭玉立于枝头,显得十分精神。一株枝条上,有的还是花骨朵,绿中透白,像一根根小豆芽,两两对生,像一对可爱的双胞胎;有的含苞欲放,银光闪闪,像一群紧抿着嘴的小姑娘;有的完全绽放,像一只只小喇叭挂在枝头。又细又长的花蕊丝丝缕缕,缀满了金黄色的花粉。一株金银花仿佛就是一个大家族,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多美丽的花呀!有的同学还发现了金银花的颜色很特别,这样写到:我发现一株金银花上有两种颜色的花,一种是纯白,不夹一丝杂色,如白雪,似纯银,花朵欣长而高贵,如玉琢冰雕般玲珑剔透。白花丛中还有几朵金黄色的,灿烂、夺目,给人以富贵、祥和的感觉,听有的同学介绍,原来金银花初开时是银白色的,盛开几天后,就变成了金黄色的。一株金银花上,有“金”有“银”,这大概就是它名字的由来吧。多么奇特的花呀!由此可见,只要有真实的体验,学生是能够写好作文的。

生活是写作的惟一源泉。因此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摄取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学生由于生活在农村,星期天、假期常常可以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田间活动,这正是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种玉米,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锄草,施肥,收获,并且把所观察到的记录下来。我们地处烟山边,很多同学都参加过采茶劳动,在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劳动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给茶园施肥、锄草、叶面喷肥等过程中你又学到了什么?最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学到了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的范围。

农村的人与事也具有独特性和典型性,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神态外貌,听听他们的语言;观察有意义的事,有趣味的事,新鲜的事等等,通过耳闻目睹去体会生活的无穷乐趣,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假恶丑,从而积累丰富的素材,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堂习作课。于是小学传统的一篇作文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于教室完成,指导拟稿,修改、誊写。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况且“倚马可待”的奇才自古以来有几个?更何况刚刚学写的小学生。这样看来,学生在习作指导的课堂“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应是情理之中。从这个角度看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是我们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所以我们习作教学要打破“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沿袭了几十年的做法,而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因此,一篇习作的练习的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2、放飞心灵,倡导自由表达。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的事与物,在我们不经意之时,从我们的眼前滑过。学生更因年龄小,对周围的一切更会显得不在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视无睹”。其实,很多不起眼的东西,如果你带着发现的目光去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具有一双慧眼。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生活,观察生活,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求新奇,并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有利于写作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支点,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写自己拿手的文体,展示自己的个性,进行自主创意地表达,让学生的个性在习作中得以张扬。这样,学生不但觉得有话可写,而且还体会到了写作的乐趣,把写作当作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上学期,我发现学校连廊瓷砖上的彩釉剥落,形成了一块块的斑纹,特别难看!但仔细瞧瞧,这些斑纹形状各异,相似各类动物,植物。我灵机一动,就带着学生来到连廊,让他们仔细看这些瓷砖,说说自己的感受。开始时,每个同学都说难看死了,要建议校长换掉。我没说什么,只是请班长拿来一支绿粉笔,在一块剥落处涂起来。涂完后,学生惊奇地叫起来:“水藻!”我笑着说:“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此时,他们已经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那班驳的痕迹,已经不在是丑陋的,而是一副副美丽的图案。看到大家说得如此热烈,我建议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为它们涂上色彩。同学们争着拿起粉笔,开始涂抹起来。不一会,墙上已是色彩斑斓。等大家画完,我再次引导他们来观察。此时的连廊,已经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同学们兴奋极了,一个个抢着发言。回到教室,一篇篇精彩的作文不一会就顺利诞生了。

在一次“六一”庆祝前夕,在与学生交谈后我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便举行一次“六一”应这样庆祝的习作练习,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豹尾”,洋洋洒洒三页多,且言辞中肯,感情强烈。反省我们的传统习作教学伊始,教师便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哪些材料可用,是最合适的,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讲得越透彻,越细致,学生受到的束缚越多。学生情感如一潭死水,而完成一篇佳作,必须有情感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内在的词汇若没有情感驱动只能永远保持沉默,只有学生进入了激活状态,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壮丽的浪涛,才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高度活跃起来,这样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所写之作有血有肉。若忽视了“情感”激发,那么再丰富的生活积累,也永远沉睡不醒,其习作仅是提纲陈述式而己,更不用说具有个性,那么学生内部语言的生成,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便会索然无味,逐渐产生厌作情绪,甚至形成轻微心理障碍,

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拄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这样习作练习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动。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习作水平

1、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好多学生都是凭着感觉走笔,一个环节该写与否,该详与否,全然不知,这无疑给我们教者敲响警钟――习作指导不得法,或者说教师的习作指导学生消化不了,更谈不上领悟运用,回忆一下我们农村小学一般习作指导流程,审题指导→选材指导→表达方式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练习。不难发现,这种流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而削弱学生的主体,从审题到选材,甚至如何表达,都被我们“辛苦”的教师所代替,习作思路被教者所匡定,学生接触到题目后,还没有来得及有自己充分的思考,教者就“及时”作指导,这样使学生在习作时都努力体现教者的思路,表达出教者的理解,导致学生习作“千篇 一律”,而学生的创造性在这“千篇 一律”中被扼杀,这样的习作练习学生能不怕吗?学得能不累吗?对习作能感兴趣吗?

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在实践中,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成互改→誊写→再改……,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甚至在校外,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创造性。

2、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让学生乐写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求我们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当前习作评价应注意以下四点。

(1)尊重主体的独立感受:评阅学生的习作时,我们不能以成人眼光或教者的生活经验来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这方面李吉林老师曾经介绍一个例子:她任教的班上有个学生写了句:“原来阿姨是女的”这句话,这句话不是一句大废话吗?但李老师在批改时并没要求该学生删去。她说,因为这个孩子以前并不知道阿姨是女的,现在她发现了,并要将这个发现与同学老师一同分享,这难道错了吗?多么细心的呵护啊,孩子当然愿望对李老师写自己心里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在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中击得粉碎。因此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②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的,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3)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

从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批阅作为一篇作文教学的终节环节,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几乎没有收获,仅得优者受到鼓励而己,而低等第者反而再次受到打击,削弱习作的信心。

那么“批阅”这一环节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

批阅这个习作教学环节应是:根据习作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形式予以再指导,然后,让学生根据指导、再改、再练、再提高的过程,而不是对习作作个简单的评定而己,更不能为了保持作文本的“清楚”“清洁”而使学生的习作失去质量再提高。

那么这种“恰当的形式”一般有哪些呢?最普遍是通过批注,指导学生再修,再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批注面对学生,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而那些“中心突出,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话,学生看了不知所措,也得不到任何受益更不能激发学生去思考与行动的评语早就该销声匿迹了。再一种形式就是面批,当面指导。其次就是再次对具有典型性的习作进行集体点评。

(4)动态评定,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希望。

习作等第的评定不能一锤定音,应实施动态性的等第评定,促进优生更“优”,差生变优,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习作,经学生成功的修改后,我们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良+”或“优+”,学生若再作修改,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这样动态性的评定,对于后进生来说,给了他们很容易的“得优”的机会,他们就会对自己的习作充满希望与信心。

如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教学反思 篇5

一、对课题研究的问题进行论证和反思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60%的生源来自于本地,其余40%大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本地生源中,有15%左右属留守儿童。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基本上都是早出晚归,孩子基本都是早晚才见得上父母的面。平时,能得到家长辅导学习的孩子不到30%,大部分孩子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在我校,中年级孩子习作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要么没啥可写,一篇文章寥寥数语,100多字算是中等水平,有的才几十个字;要么写不具体、生动,平铺直叙,读来没啥味道;还有的写作技能差、语病多、不会使用标点符号。更有甚者,学生一听说上作文课就“哎哟”声一片,老师也不知如何是好。

2009年开始,我校8个班的教室均配备了电视+电脑的多媒体设备(目前,已有4个班级安装了电子白板设备),为各科教学注入了活力。近几年,我一直从事三、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孩子习作水平?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现状以及自己教学的实际,为解决我校中年级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几经思索,拟定了《信息化环境下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这一研究课题。

二、对课题研究的目标进行论证和反思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的课程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依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我制定了此次课题研究的目标是:

1.利用网络,展示学生习作,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2.利用多媒体再现生活情景,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激活学生的记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3.利用网络优势,开展读书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 4.充分利用网络,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作水平;

5、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

6、全面锻炼我校师资队伍,切实提高我校教师将信息技术同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能力;促进我校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培养一批语文教学创新型人才。

三、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结果进行论证和反思

(一)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习作难的原因。

为了有效开展信息化环境下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有效方法的研究,我们中年级语文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采用集体开卷式,记名问卷的方法,对三年级58名、四年级6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课外阅读和积累,留心观察的品质,勤于动笔和收集资料以及习作的分享与修改等方面着手设计,但又各有侧重,全面科学的了解了我校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并进行了调查分析。三年级问卷反映出学生在作文中存在如下问题:

1.从兴趣爱好上:非常喜欢写作文的只占33%;不太喜欢和因为觉得作文难所以不喜欢的分别占到了24.5%和38.6%,对老师出的作文题目不感兴趣所以不喜欢作文的占24.5%。

2.从课外阅读和积累上:有近乎50%的学生能坚持每天读课外书;有28%的学生读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边读边想,记下疑问并请教别人;经常写日记的15.7%;经常摘抄的只有10.5%。

3.从写作技巧方法上:觉得没东西可写的占到了42%;缺少好词好句的占28%;肚里有话表达不出的占17.5%。

(二)分析思考,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根据对问卷的分析思考,我们制定了如下应对策略: 1.针对学生对作文惧怕的心理,首先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2.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的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创设作文教学的情境。

3.遵循从读、说到写的过程,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4.依照教材的编排体例,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文献法。

1、案例研究法——以真实教学案例的采集、剖析为主要内容,发动教师参与,经过反思、筛选、提炼出不同课型实现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程序,形成稳定的、具有理论支撑的教学结构。

2、行动研究法——引导教师在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3、文献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理解、验证、应用。

五、具体过程: 经过研究,按训练内容,我们将小学中年级作文重点训练项目分成三大类,即“积累奠基”、“仿写导航”、“技巧提升”。三年级课内重点积累好词、好句,课外通过儿童诗、韵文的鉴赏,增强学生语感;仿写上主要通过抄写、听写句子,初步感受表达方法;而在习作上,重点训练状物描写和人物描写,引导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抓住特点描写人物特征的能力。四年级课内重点积累好句、好段,增强学生语言体验,激发语言想象;仿写上主要通过抄写、听写好段,初步感受段的表达方法;而在习作上,重点训练写事,引导学生掌握叙事的方法和技巧。

针对以上的训练目标,以信息技术辅助作文教学,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方法作文训练法。现总结如下:

1、积累语言,为习作奠基

(1)课内积累:主要采用背诵的方法。内容包括:好词、好句、好段,古诗词、名段名篇等内容,通过摘抄、背诵的方法来积累。引导学生归类积累,把自己积累的词语以及精彩的句子和段落背诵下来,形成独特的记忆链。

(2)课外积累:开展“书香满校园”活动,扩大学生阅读量,通过欣赏性的阅读、感受、品评、体味,揣摩表达的方法技巧,汲取艺术营养。

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小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

①给学生推荐合适的读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依据教材训练的重点,给学生推荐适宜的课外读物。这几年,我给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主要有:《草房子》《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昆虫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等。

②师生共同读书,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孩子的天性不一样,特别是农村孩子,每班只有极少数学生是天生就喜欢阅读的。老师推荐买的书,他们也许都买了,但并没有天天坚持读,或者只是走马观花,书中的故事情节、美好情景并没有读进去,自然体会不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因此,在某一时期,我还采取了每天定时给学生读20分钟的方法,引导孩子慢慢喜欢上书中的故事,从而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③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将课外阅读和口语交际有效结合起来。过一段时间,在班上开展一次讲故事、朗读比赛等内容的活动,既督促、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又可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④充分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落实课外阅读活动。为了检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我还采取过将阅读书上的每一课内容,设计一些简便易记的问题,制作成ppt课件,每天抽5分钟,让学生进行抢答,以此考察学生阅读的情况。另外,学生刚升上三年级,阅读《草房子》有一定难度,我在网上搜集了《草房子》这部电影,给学生播放。播放到一定的地方,采取暂停的方式,结合书上的内容进行解读

2、仿写语言,为习作导航

积累是一种内外交互的双向运动,它不能只是机械地吸收,要不断地把积累的东西应用于实践中,因此,在“为积累而实践”中可以采用仿写,就是模仿文本的段落。借鉴优秀文章中在用词、表达,修辞、立意、结构等方面特点在自己写文章时加以模仿借鉴。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仿写训练法降低了习作难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使学生在读中写,写中读,以读代写,以写促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

仿写方法:

利用语文教材,向课文学习语言,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因素;组词、造句形式与方法;构段、谋篇的类型特点,指导学生每课练说,练写一个句式或说写一段话。

3、技巧训练,提升习作能力

教给学生习作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要使学生能写好作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样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我们每学期每单元的教材编排,都体现了一定的主题或是训练重点,作为教师应根据这些训练重点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

①自制PPT课件,指导“怎样写具体”。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训练的内容是:回忆自己学习某一项本领的经过,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针对学生以往作文写不具体的弊病,用一张幻灯片列举了一个写不具体的事例,然后在另一张幻灯片上,将修改过的段落加以展示,让学生从对比中体会怎样才能写具体。接下来,用“链接”的方式,将保存的上一届三、四年级学生的优秀习作展示出来,并指名学生朗读,然后说说这些作文之中写得好的地方,归纳出“从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几方面写具体”的方法——此为“秘诀一”。

②再现“桂花树”的秀美姿态、“桂花”的迷人风姿,指导怎样写生动。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知道怎样写熟悉的景物。我先带领学生实地观察校门口开得正旺的桂花树,让他们自己记录观察所得;自己拿上相机,拍摄一些桂花以及学生们观察桂花时的照片;作文指导时,让大家先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桂花的形状、颜色、气味,并适时展示播放拍摄的照片,引导想象,看见的桂花像什么?这样,引导他们讲所见所闻与恰当的想象相结合,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作文写生动、形象。

③和学生一起做“泡豆子”的实验,教会学生怎样写观察日记,克服作文“寥寥数语”的毛病。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完后,我在教室里和学生一起做了“泡豆子”的实验,并指导学生将自己每天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写成连续观察日记。我自己将指导泡豆子的过程拍成短片,把豆子每天的生长情况拍下来,并制作成ppt课件,作文指导课时,重现当时的情景,一步步指导孩子写观察日记

另外对于和多媒体结合调动学生的兴趣还用了以下方法: ①打印学生优秀习作,张贴在教室,供全班学生欣赏。②利用QQ空间,展示学生的优秀日记、作文,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3.创设作文教学的情境。

①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山、水、动植物,并勤于用笔将它们记录下来。

②提倡学生进行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并将观察所得用相机、手机、U盘等保存,然后进行全班交流,为写作提供素材。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调查周围的环境”;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了解身边的文化历史遗产等等。

如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教学反思 篇6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的课程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信息相对闭塞、教学设施相对不完备的农村小学表现得尤为突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又该怎样才能改善这些现状?最近,我们对部分农村小学学生作文状况作了大量调查与分析,现对调查情况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农村小学生的作文现状

首先表现在作文题材的雷同,单一。

相对城市孩子而言,农村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孩子见得少,听得少,读得也少,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少,生活内容单一。所以学生的作文很多时候题材都是雷同的,内容很单一。如曾经让学生以“我终于学会了。。”为题进行作文,超过一半的学生就写了“我终于学会了做饭”然后是“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和“我终于学会了洗衣服”。全班四十几个学生,内容竟然只限于三个题材,可见学生经历感受之单调、知识容量之匮乏。

其次,作文内容的贫乏,有大、空、抄的弊病,缺乏真情实感。

见识面的狭窄决定了学生作文内容的单调,空洞。学生的作文或者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亲身经历的,就存在空洞的弊病,如写事一类的文章,学生大多用流水帐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难以写具体;或者找来一些作文书,作文刊物照搬照抄,或是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过多的借鉴,根本不是自己亲身经历,长此下去,就会让学生产生依赖的心理,即某天要是不看作文书了,将不知从何处落笔。

再次,学生写作技能差、语病多、不会使用标点符号,作文缺乏创新精神。

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比较单一,教学上存在无计划和脱节的弊病,造成学生的写作技能较差。如高年级的作文学生只知道用三段式来写,具体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列一个自然段,怎样用过渡句过渡段来加强文章内部的衔接,学生无法把握。学生写人的作文里,他们不知道怎样将人物写生动、写活,什么地方用神态、动作来描写,描写人物时可用上哪些学过的生动的词语、句子等。这样。在作文内容的具体上功夫不够就很难妙笔生花,就难以谈作文的创新精神了。同时,学生的句子虽是通顺的,但受农村方言的影响,语病较多。作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也存在诸多问题,有的无区别的乱用,什么地方都用上句号;有的不知在什么地方断句,什么时候想起来就在什么地方点一下,以至写出来的话时断时续等等。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一)学生因素

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个人,受多种因素的限制,知识容量匮乏,视野狭窄。学生的生活除了校园就是家里,接触社会的机会和条件不多。农村小学的校园生活本来就比较单调,学校里开展的活动不多,除了书本上学的知识,学生的课外读物少之又少。就课程来说,从学生到老师,到学校到家长对艺体科目的学习和重视都不够,这就更造成了学生知识的匮乏。学生回到家里要么帮家长干点活,要么和同伴玩耍,周末和节假日大多也只是在家里度过,出门的机会不多。知识的欠缺还造成了学生心理的劣势,那就是胆小、羞怯,尤其怕见生人,不能敢想敢说,这样给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足够的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要让学生写出具体、生动、内容丰富的文章来,对学生来说,无疑是要做“无米之炊”。

(二)教师因素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农村小学教师的见闻、信息也相对匮乏、闭塞。教师们接受新鲜知识、理论的途径有限,对课改的方向不够明确,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理念的领会不够深刻。同样的,对新课程背景下作文的改革理念,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更是只能得到一知半解。教师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其本身的素质成为制约农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三)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

农村小学校园设施的不完备,教学观念落后,再加上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宽裕,农村社会文化背景的落后,都对学生的知识的吸取、能力的培养有重大的影响。如在一些农村小学,校舍简陋、师资紧缺,就不能保证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尤其是艺体科目的教学,更是难以保证。素质教育的理念并没有深入每个教师、家长的内心,有的地方仍然沿袭着应试教育的弊端。家庭经济的不宽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行动乃至思想。整体文化背景的落后,文化氛围的淡薄更是对学生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有些根深蒂固。

三、对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的建议

1、从教师教学的角度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针对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从培养兴趣入手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内在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很清楚的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因此,针对学生对作文的厌恶、恐惧心理,首先培养他们对作文的兴趣。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用富有魅力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鼓励他们大胆的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来。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前奏创设一定的作文情境。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师应善于在作文教学的前奏中下功夫,那就是精心设计,努力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激活学生的记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作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去着力:用教师自身的感受去创设情景;用多彩的活动来创设情境。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的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造成目前学生作文现状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作文环境的单一,可供协作的材料太少,总是写那些司空见惯的事,难以勾起他们的表达欲望。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而流个不息。”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开发利用农村的生活资源、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中去。为学生开拓开发作文的源泉,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这块土壤上吸取知识经验。农村本就是个天地广阔、五彩缤纷的世界。生活本就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还应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活动,如在母亲节里要求学生为妈妈做一件事;顺应节日的变换开展班队活动,如三月的文明礼貌月,组织“献爱心”活动,五月的植树节,组织“多植树,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活动等。其次,作文教学中遵循从说到写的过程。

对学生说写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训练是否扎实。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存在读写脱节的现象,教学程序较为单一,作文教学无序列,无计划,课内与课外不能很好的结合。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看了,听了,有很多想说的话要说,要尽量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机会。同时,还忽略了学生自由练习说的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忽略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给学生习作带来的活力与优势。

再次,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要使学生能写好作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能力,样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当其冲的是要上好阅读课。从阅读教学入手,从中学习写作方法。因为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叶圣陶先生曾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重要。”

课文习作范文到读写例话,正好体现了由读到写这一过程。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方法于课内,然后再得方法于课外,实际就是给学生借鉴提供范例。“语文教材编排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离开阅读教学去搞作文教学,必然使学生失去依傍而造成作文难的后果。所以,作文教学经常是以阅读教学开始的,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以及表达方法,从而供自己作文时借鉴和使用。但是,在目前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仅凭课本上的阅读文字是远远不够的。拿小学高段来说,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小学5—6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范文60篇。”可见,课外阅读在作文教学中有相当大的比重。的确,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感知丰富的感性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写作的能力。对于好的精彩的地方画一画,反复的体会好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写?对于典型的好词佳句抄一抄,写一写,用专门准备的练习本积累下来。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对作文也就不会感觉困难了.2、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受地理环境所限,农村学校校舍不完备,师资不齐。学生学习的内容除语数学科之外,其他科目知识欠缺,因此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切实将办学方向转变的素质教育上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规定设置教学科目,并付诸实施。学校应开展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和有意义。如少先队的活动、主体队会、节日的庆祝、纪念活动等。学校还应开辟第二课堂,以增加学生知识容量为目的,提供学生课外阅读的物质条件,充实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改善学生课外阅读“无米之炊”的现状。在班级里教师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充实学生的课外读物,如为学生订阅相应的报刊、读物,还可以办一个班级图书馆,馆里的书籍就是由学生从家里带来的,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交换读物,既经济又让学生收益颇多。

同时还应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开展好校本培训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更主要的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是教师成长的一只方舟。校本培训工作应以学校整体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本,注意培训的系统性,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实用、有效”上作文章。开展校本培训工作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发挥被培训者的主体作用,使参加校本培训变为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针对教师现状,充分考虑教师已有的教育经验,不做重复的培训,学校应随时代不断更新培训内容。一方面着眼于课程、教材、教法、管理中的“问题”,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以“问题的提出为根本,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本着学校缺什么专业教师就培训什么教师,教师缺什么素质就补什么素质的原则开展校本培训。鉴于校本培训主要是以教师在岗培训为主,所以应该做到形式的灵活多样。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可要求教师每年订一本教育杂志和学习一本教育理论著作,并把其中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摘录下来,做好读书笔记,每月写一篇学习心得。学校每学期可举办一次集中培训或邀请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以此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二是信息交流和人员学习交流相结合。针对农村教师知识面相对狭窄,信息来源的速度慢,途径少的不足,学校应为教师接受新知、学习他人经验、拓宽视野仅可能的提供机会和条件,学校除把其他学校的教改信息传递给教师以外,还可以选派教学骨干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增加信息量,吸取丰富的、优秀的教学经验。三是自我钻研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可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围绕学校的主导课题,确定好自己的教研小课题,采取分散研究,集体研讨的形式,以教促研,以研促教。这样,教师教学素质得到提高了,在指导学生写作上也就得心应手了。

如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教学反思 篇7

一、小学生习作训练中存在的困难

小学生在习作训练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具体有: (1) 由于不留心观察生活,觉得无话可写。 (2) 教师对学生习作字数要求太多。 (3) 教师出题脱离学生实际,无法下笔。 (4) 不会开头和结尾,不会想象,写不具体。 (5) 提起习作就头疼,且有懒惰心理,怕动笔。

综合起来看,由于习作教学的不科学,不仅导致了部分小学生害怕写作文,而且还产生了其他一些不良的影响。要想解决小学生存在的这些困难,只靠头痛医头、脚痛医生脚肯定是不行的,我认为必须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些问题。即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而且还要全面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二、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几个环节

学生熟练地运用好祖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是作文教学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让学生写出精彩的作文,作文的起步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多阅读

阅读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可以给学生搭建一个向别人学习的平台,是学生由读到写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书读多了,知识面也就增宽了,文化底蕴就深厚了,语文能力的层次就提高了,习作水平也就得到了提高。

2. 多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名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练习写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摘录好词佳句,并记录到本上。当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一定的量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写话,同时鼓励他们把课本上或自己收集的好词佳句用在自己的习作中,逐步把别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再来要求学生写日记就会容易很多,学生的语言表达也丰富许多。

3. 激发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写作,就得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写他们喜欢的人和事,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引导他们写作,“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例如,大多数学生对动物较有兴趣,教师可根据学生这个特点,让学生多对动物进行观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写观察日记,这样不仅使生兴趣盎然,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4. 勤练习并及时修改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知得失。”因此,教师批改作文时,不要轻易替学生修改,只要给他圈圈点点即可,并加上多想想、动动脑等批语。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便以后能写出更好的作文。

5. 勤于思考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篇8

【关键词】积累 实践 体验 练笔 评改

《新课程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叶圣陶先生还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其实,作文如泉源喷涌,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其他什么。相对于成人来说,学生的生活是单纯的,是真诚的,是快乐的。这就是学生的“真性”生活,这就是学生作文的“泉源”。

一、勤于积累,盈满“巧妇米缸”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而,学生的积累是否充实,是写好习作的前提条件。教学中要充分地指导学生进行积累,盈满“巧妇米缸”,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

1.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杜甫先生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作好读书笔记,摘抄优美词句,增加词句、语汇的储备量。农村孩子图书拥有量少,我一方面把学生的图书集中起来,一方面定期向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形成班级小图书馆,达到扩大学生阅读量的目的。

2.留心观察,积累丰富的素材。如果说丰富的语言是习作的血肉,那么,素材便是习作的骨架了。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管是身边小事,还是时代大事,皆作好记录,写下所思所感;另一方面要联系各科所学,这样即可事半功倍。小学各学科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作文教学要找出学科间的这种联系,使他们为学生习作提供素材、方法等,从而辅助作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第五册语文园地四的习作训练要求学生写“观察中的发现”,这与科学课紧密相联,我经过与科学老师交流发现,科学课中观察蜗牛、蚂蚁等内容的教学几乎与这次习作是同步的。教学中,两科相融合,学生写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二、情境为引,让实践与体验说话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作文教学不能靠说教,灌输知识,生拉硬拽,而是要充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的感悟与体验作文,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习作的灵魂所在。

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习作训练,要求学生写一篇“如果你会变,你希望什么的想像作文。当时正值汶川地震发生不久,于是我先组织学习观看有关地震的时事新闻,把他们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学生的心灵一下子被震撼了,波涛汹涌的情感在心中激荡,情不自禁地从心底发出了“四川人民的处境太悲惨了,我要变成无所不能的孙悟空去解救他们”,“解放军叔叔真勇敢,我要变成他们去保家卫国”,“医护人员真伟大,我要变成他们去为伤病者解除痛苦”等充满爱的心愿。

三、练笔作桥,有效衔接阅读与习作

学生进入三年级,由写话训练一下子过渡到段篇训练,难免有些不适应,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仿、补、改、续”的小练笔训练,不仅可以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1.仿写。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小学语文教材是按专题编排单元的,其选编的课文本身就是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如第五册第六组习作训练写的是“风景优美的地方”,而本组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就是可供模仿的最好例子。

2.补写。课文中,作者常常运用“留白”艺术,给读者思维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可贵的沉默》一课,当讲到“‘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 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这沉默的可贵,我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并联系生活实际,抓住孩子们的动作、神情、心理活动写一写。这样,学生既深入理解了文本,又训练了习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3.改写。中国的古诗,语言精炼,感情丰富。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改写练笔,不失为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训练语言,提高习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4.续写。很多课文的结尾写得留有余地,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如《小摄影师》、《风筝》、《七颗钻石》等,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训练习作能力。

四、讲评指路,整体提高学生习作质量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而,习作的讲评显得犹为重要,有效的讲评,才能为学生修改习作指明方向,找到自己习作中的缺陷,这样才能让学生改出好文章来。

1.从语言入手,修正学生的表达。语言是文章的血肉,因此,讲评作文应从语言文字方面入手,辨析学生谴词造句,谋篇布局之优劣,一丝不苟地修正学生的表达。

2.多就少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俗话说的好“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讲评学生作文,应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肯定和激励,尽可能少地改动学生作文,让学生从老师的讲评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更强的写作热情。

3.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想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能够解决问题,讲评作文时必须抓住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或是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力量去解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习作质量。

如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教学反思 篇9

[关键词]农村中学;中学英语;英语听力

听是人们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没有听,就没有说,也就无法进行语言交流。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把听作为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并且放在首位,由此可见听力的重要性。中学生学习英语首先应当从听入手,学习英语如果不具备较好的听力,就无法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口头交际中去,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说、读、写”整体水平的提高。我在数年的外语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共同的弱点,即:听力差。轻者,对听力材料看懂听不懂;重者,连听老师讲课都有困难。

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我发现造成农村中学学生英语听力普遍差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活生生的语言环境,由于受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学校教学条件、家长文化素质等综合因素的限制。

二、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嘴勤、手勤、脑勤”是学好英语的关键。而大量的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使手、嘴、脑协调使用。

三、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课前不预习,教师要讲什么,心里没谱;课上听讲,虽然专心,但不善于思考,不认真记笔记;课后缺乏及时复习巩固。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很难跟上教师的讲课速度,甚至什么也听不懂。

那么,如何利用我们现有的条件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呢?我认为:一方面要对学生加强听力训练,另一方面也要对学生的学法和解题基本技巧给予指导。

一、训练方法

(一) 听

1、平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语音、语调的专门训练,如句子重音、连读、不完全爆破等。使学生逐渐了解和掌握地道的英美国家人士的发音和朗读特点。

2、充分利用语音教室上好每一节听力课,认真完成每单元的听力练习,不仅要求得答案,而且要通过模仿熟悉录音中的原文;坚持每一节早自习用10-15分钟练听力,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及其它难度适当的听力材料。对话课和阅读课,坚持在阅读之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先听一遍课文录音。

3、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多地说英语,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到初一下学期做到基本上运用英语顺利地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只有在能听懂老师讲课的前提下,才能较为容易地听懂英美人士朗读的磁带录音,进而去模仿他们的语音语调。

(二) 说

1、课堂上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张口说,既使说的不好,甚至错误,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在肯定其主动参与的前提下,帮助纠正错误,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2、抓好学生平时的值日报告。每次上英语课时,先让值日生上讲台用英语做值日报告,内容不限,时间长短不限。这样,学生既练习了口语,又锻炼了胆量,还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复述训练。要求学生对较长语言材料(如每个单元的阅读课)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这样做既能检查学生对所学语言材料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 读

1、注重朗读训练。通过读,可以提高语感,有助于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还可以练习辨音。读的形式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跟读,包括跟磁带读和跟老师读,要求学生在跟读时必须模仿其语音、语调、语速及连读。其次,分部分或分角色进行小组练习。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彼此间听力能力的提高。最后,自由朗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人特长。

2、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实用小对话、精彩的句子和片段。背诵不仅能提高记忆力,还能加深理解平时学过的词汇、语法、句型和日常交际用语,为实际运用语言,听懂语言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 写

在学生中进行写的训练,形式上一般分为听写和默写。内容可以是单词、短语,也可以是句型和短文。通过写既能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练习学生的听力能力。

二、学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不仅要知道让学生学什么,更要知道让学生懂得怎么去学。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听力方法的指导。

帮助学生对听力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克服生词、语义的障碍,理解语篇大意;指导学生通过上下文联系、文化背景知识、说话人的语气、句中的关联词等预测下文。例如,听到开头几句话可以得知文章的背景和叙述范围;从第一段的叙述中可以推断下文情节发展的大致脉络。

帮助学生对近年来英语听力测试的基本题型进行分析,教给学生一些解题基本技巧。例如,在听录音材料之前,要先看选择项,要认真搞懂题目的要求,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听,往往会听得更准确。又如,英语听力测试材料一般朗读三遍,但每一遍听的目的都不相同。第一遍泛听,只听录音不答试题;第二遍精听,边听录音边选择答案;第三遍检查,核对所选答案是否正确,及时修正。

上一篇:国内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下一篇:幼儿园主题活动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