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2024-06-04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共12篇)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篇1

摘要:写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可在教学中, 我们发现, 不少教师怕辅导学生写作, 而许多学生也害怕上写作课。作为教师如何让学生从怕写到爱写作文呢?应当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 拨动他们爱好作文的心弦。

关键词:阅读,写作,兴趣

一、留心观察, 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往往害怕上作文课, 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作文该如何去写, 不明白要写些什么, 于是教师就要用心去给他们讲解, 可是往往写出的作品却是大同小异, 缺少新意。究其原因, 是因为学生缺乏观察生活的意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因此, 教师应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以生活为源泉、情感为纽带、活动为中心, 放眼看世界, 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 丰富写作素材, 才能将文章写好。

例如, 现在是春季, 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呢?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用眼睛仔细去看, 春天的花草树木、人的着装有哪些变化;用感官认真感受, 春天的风还是那么猛烈吗;用耳朵去倾听, 春天的雨又有什么特点……正因为学生有了如此开阔的视野和针对性的观察, 写起作文来才会行如流水、独树一帜。

二、加强阅读, 学习写作方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以及在课外阅读与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因此, 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一些名人、名篇, 比如影响至深的经典的童话故事, 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等等。这样, 不仅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写作能力。如果长期坚持不懈地阅读, 日积月累, 那么贮藏于大脑中的妙词佳句就会自然地流露于笔端。同时, 教师也应重视语文教科书, 因为书中所选的课文有不少是经典名篇, 文质精美, 充满着智慧的哲理, 给学生以精神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再说, 学生一边读, 一边品尝, 就会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语言美、形象美、结构美, 从而产生喜爱好文章的情趣, 写作的积极性就激发起来了。

三、创设情境, 激发写作愿望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各种爱好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 教师应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家庭内外活动巧妙地把作文训练寓于饶有兴味的活动之中, 激发、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比如说:为了让学生写课间十分钟, 让学生到操场上仔细观察, 用眼睛去看, 用耳朵去听, 用心去想。课堂上, 让他们相互诉说自己的观察结果:玩的最多的游戏是什么, 哪些游戏有益健康, 哪些游戏存在着危险, 你最喜欢哪些游戏, 它们又是如何进行的?因为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去体验, 通过亲身实践, 感悟才会更深刻, 才更好地激发他们积极思维, 进而产生表达的愿意。通过这一环节, 学生写的是有板有眼, 有模有样, 正所谓情动而辞发。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创设写作情境, 让学生亲临活动, 走进习作, 激发他们的写作愿望。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 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 我有说话的愿望, 便想倾吐, 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因此, 只要我们教师能抓住时机, 适时点拨, 让孩子乐于表达, 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 保持这种热情、这种兴趣、这种自信,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成为一个小作家!

参考文献

于永正.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9.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篇2

董爱萍

潍坊市寒亭区朱里街道周家庄小学

2012年09月08

浅谈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潍坊市寒亭区朱里街道周家庄小学 董爱萍

内容摘要:

一、多读书,读好书,从模仿开始;

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三、用好教材;

四、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关键词:多读书关注生活用好教材积累习惯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但是新课改进行了这么多年,学生不喜欢作文、作文时笔下无物、语言干涩的现象仍大面积地存在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小,阅读的优秀作品更少,缺少必要的积累;二是平时的写作课多为命题作文,有些题目学生并不熟悉,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三是农村小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生活相对单调,见识面窄,有时真的是无话可说。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自然得很。”因此,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 “乐于书面表达”,愉快地习作。为此,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多读书,读好书,从模仿开始

欧阳修在回答“如何写好文章”时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且多为之,自工。”这就是要求学生多读书,多练习,在阅读中净精神、拓视野、活思想,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习作时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其中优秀范文可以为学生习作的创造性想象注入无穷无尽的活力,就像一位作家不是横空出世,也同样是“饱读经书”后来才成为作家。所以,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优秀范文,让学生在阅读中练习,在阅读中模仿,同时,还可利用这些优秀范文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许多学生的头脑中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只是说说而已的空洞抽象的事物,其实优秀的习作都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一旦能熟练掌握运用就是一种熟能生巧的写作技能。如:饱览了石林的奇妙景色,当我们踏上归途时,由衷地感叹道:“石林啊,大自然的杰作,你就像镶钳在祖国锦锈山河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这种寓情于景的写法,学生积累多了自然就懂得了,运用起来如行云流水般的顺畅。当然,写作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只要按教师定向指导,学生练习,反馈强化等步骤有序进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自已的写作技巧和风格,切不可操之过急。

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因此在习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例如学生在描写四季时,常常按照所接触到的文章经验来写,千篇一律地写成“春天的新枝,夏天的骄阳,秋天的落叶,冬天的白雪„„”这些和我们周围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还有,河里什么时候涨水了、各种花儿开在什么季节,平常能看到什么鸟儿等等,学生并不十分清楚,这些除了随着年级的升高会从课本中学到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河流山川、花草树木,并作好详细的记载,定期交流,学生有了这些经验,才不会在习作时信口开河,张冠李戴。

三、用好教材

1.用好教材,培养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会到人家的经验,接触到人家的心情。”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流淌着真挚情感的文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去感悟这些感情,培养他们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我们在教学第五册《可贵的沉默》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回报他们的爱”这句话,并且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谈体会,说看法,及时给予正确的导向,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记在积累本上。事实证明这样做是有利于学生的写作的。因为在后来写关于家庭的习作时,许多同学以《我的爸爸》、《我的妈妈》为题,感情真挚地描述了他们是如何感受爸爸妈妈的爱,以后要怎样报答他们的爱。有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片肥沃、空旷的土地,往里种啥便长啥。既然这样,我们为何不种下一颗情感的种子呢?

2.用好教材,巧妙补白

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空白”,即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词、句、画中,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或扩展情节,再造想象;或续写结尾,延伸想象等等。这样,以习作的形式把“空白”补充出来。既充分利用手头的教材,又能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感和欲望,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每个人都有惰性,特别是小学生,经常会不自觉的遗忘,没有督促,没有引导,明知有意义的事也会轻易放弃。为此,教师可采用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规定每位学生收集若干优秀习作,每个星期进行检查、批阅、既强化又鼓励,这样持之以恒,反复训练,积累就将成为大部分学生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二、《叶圣陶谈小学语文》

三、《欧阳修论作文》

怎样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篇3

一、让学生勤于练笔,训练能力。

有些学生怕作文,遇上作文,笔头咬烂了还是写不出几行字,这是因为学生手里的笔不熟练的缘故。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写,大胆写,勤于写,这样学生的笔就会越练越熟,思路就会舒畅。

除了课本中要求写的作文外,还应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加强日常练笔。如发生了一件新鲜事,班里来了一位新同学,考试成绩差了,竞赛获奖了,下雨了,刮风了……凡是学生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以记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关键是要有随时记录的意识,记下对人、对事、对物的见解,点滴。

二、让学生敢于模仿,想象创新。

学会模仿,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因为模仿是学生走向自我创作的一种捷径。而想象却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才能轻松地进行创新。所以,我们还应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学会模仿,学会想象,学会创新。

如有学生仿歌曲《新鸳鸯蝴蝶梦》这样写道:“昨日像那东流水,低分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好好学习低分依旧,以泪消愁愁更愁,次次的低分赶不走。由来只有优生笑,有谁听到差生哭。‘学习’两个字好辛苦,是要问一个明白,还是要装作糊涂?考多考少难知足。看似像学习最好,是不应该的心理。可是谁又能摆脱中考落榜的悲哀?花花世界,学生要学习,在人间学习十几年,何苦要逃得远远?不如苦乐同眠。今后的日子长的很,摆脱低分和烦忧。

三、让学生将学过的课文篇名加以有机地组合,用一条完整的中心意思贯穿,连缀成一条有情节,有感受的文章片段。学生按写作能力搭配分组,共同商讨选择篇名,构思短文,并由一人执笔完成。课堂形成热烈的讨论气氛,感染着每个同学,大家很快便完成了各组的片段写作。文章片段写得各有特色,不乏哲理,情感充溢:

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忧郁,因为人生原本就是一条《未选择的路》,需要我们用青春的画笔描绘生命的《色彩》,不管前进的路上有急流险滩,有荆棘峭壁,都应坚定《我的信念》,用一往无前的勇气破浪扬帆,奋力登攀。”

四:抓住时机,情境教育融入作文教学中。

曾记得在上议论文单元的时候,有一位学生特调皮,老师多次督促他学习,使他产生了反感心理,想给这位老师制造一点难堪。我知道他有这一想法后,临时改变了计划,上了一节作文课,让所有的学生都讨论他这种想法会产生那些后果?最后得出:这样只能适得其反,让老师感到寒心,学生越变越坏,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理出了这样几个题目:《不该发生的事》、《谈“互相理解”》、《要“爱生”、更要“尊师”》等等。事后,作文收上来一阅,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爱憎分明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分析问题有理有据,十分透彻。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怎样去写议文论,而且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情境演示也能够激起学生的写作源泉。在这种情境演示中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训练学生描写细节的能力。这种训练方法最直观、最形象。学生会在这种活动中乐学、乐写。因为面对他们的是直观展示,只要细心观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和无话可写。

总之,作文教学费时又费力,老师如不加以及时指导,学生只会做些徒劳无功的事情。为此,提倡教师要千方百计想办法,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指导,让学生对作文的苦痛感渐渐转化为愉悦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篇4

几年来, 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 令教师棘手, 令学生头痛。实践中, 我逐渐认识到:从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入手, 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

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也是从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过渡的, 这个发展过程与教师的引导有很大关系, 以下几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重视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要写出好文章, 必须博览群书, 吸取书中之精华。出自诗人杜甫笔下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的诗句, 它道出了读和写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表现。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时, 必须高度重视阅读教学。

二、留心观察生活, 厚积薄发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留心观察生活、深入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锻炼,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三、指导练笔、竞赛, 品味习作的无穷乐趣, 给学生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作文竞赛和练笔活动, 这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佳时机, 抓住这个机会, 重点指导学生练笔, 参与竞赛, 让学生在成功中品味习作的无穷乐趣的同时也增强自信心, 从而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

四、认真评改, 鼓励积极性

有人说:“一篇成功的作文, 也是改出来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经过多次改动才“出炉”的, 这样的修改, 把诗写活了。认真评改习作, 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认真讲评学生作文, 恰当指点, 还要注重学生写作的个性训练, 更要向学生传授修改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使学生自改能力、作文写作能力逐渐提高, 这样, 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就得到了培养。

以上几点是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浅见, 我深信,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只要我们潜心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 探索写作奥秘, 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能有所提高。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网友来稿) 篇5

作质量》 ---实验方案

凤县双石铺小学 彭安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在作文课堂上让学生写他们感兴趣的文题,在写作之前进行激励,在批改中多肯定优点,作文讲评生动有趣,作文指导有章有法,作文活动不拘一格,经过三至四年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人才的写作能力是关键。对于语文的多年讨论大多集中在阅读和写作上。越来越多的专家指出:学生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如果能在作文教学中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培养兴趣的方法,将对语文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来说,写作能力是一种基础能力,写作的提高有助其他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口语表达,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实施实验的过程中,经过三到四年的培养,在教学中形成作文教学的有序,有法,高效的运作模式,就能达到教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学,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目的的最终目标。

二.本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在实验过程中采取措施激发兴趣是本实验的关键。我们从写作的几个方面来具体操作:

1. 模仿范文、学习技巧

《朱子语类》云:“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吕叔湘论语文教育学》中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要让学生掌握这种技能、技巧,模仿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以范文引路,使学生在模仿中探求作文技巧,揣摩大师们的匠心,由模仿走向创造。当然,模仿绝对不是生搬硬套或抄袭,教师在指导学生模仿时一定要讲清楚他们之间的区别。

2.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活动即让学生亲自做,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写作方法,再让学生自由写,学生耳闻目睹,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且平添了许多写作趣味。

3.熟读多背,厚积薄发

熟读和背诵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语文教学经验。苏轼曾言:“为学之道在厚积薄发”,熟读和背诵的过程就是“厚积”的过程,“厚积”还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但熟读和背诵是最

简单快捷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读和写的关系。其实,读和背是语文能力训练与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读和背的过程中,能感知语文文字的知识和规律,“历练”文章的条理结构,又在读和背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训练了思维,增长了知识。所以,每讲一篇课文,都让学生熟读或背诵,而且还建立了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开办了读书角,每星期开一次故事会,让学生自编自演,或讲故事、背作文、或说笑话、谈见闻,不拘一格,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只有有了一定的读和背的量的积累,才会在写作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4. 课外练笔、深化兴趣

长期以来,学生在作文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老师命题、学生写作、老师批改、讲评。课外练笔和命题作文不同,写什么,怎样写,写得长,写得短,但凭学生自由选择和掌握,一件小事,一点感受,一次实验,皆可成为练笔的题材,而此举确实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深化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所以,每年开学初,让学生准备课外练笔本,让他们学着写日记或读书笔记,每周两篇,内容不限,亦可摘抄。开启了学生思维,强化了学生作文兴趣,切实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作文水平普遍提高。

5、通过师生协作,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不稳定的,他们对某个学科的兴趣往往随着对这个学科教师的情感变化而变动,喜欢这个教师,就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反之亦然。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素质,使教学受学生欢迎。另一方面要关心、爱护、帮助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消除教师与学生的不信任感,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使学生了解教师,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从而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同时,当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后,就会把思想活动告诉教师,跟教师交流思想,就会认真完成作业任务。我所任教的班级,师生关系融洽,许多学生暗下决心:“写好作文,为老师争光。”因此,通过增进师生情感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6、以改代教,引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对教师过于精细的批改,往往是不屑一顾的,甚至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批改作文“徒劳无效”,吕淑湘先生说教师批改作文是“无效劳动”。他们都不赞成教师精批细改。好作文是学生做出来的,不是教师改出来的,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修改,做了两点尝试。一是将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自改。叶圣陶先生说过:“养成自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修改作文不必拘泥于局部的精雕细刻,而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可能影响作文成败的关键问题上。古人说得好:“举网提纲,振裘拮领,纲领既理,毛目自张。”我在作文的批改中,首先示范批改一篇有典型错误的学生习作,教给学生自改的知识和方法,指出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如何修改;修改后与原文相比较好在哪里,使学生领悟到去其修改作文的要领和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并同桌互评,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评改”。 二是增加师生面批的次数。教师向学生当面提出习作的优缺点,并提出应怎样修改的建议。这样学生心通,文通,教师也减少了大量的无谓的劳动,使广大语文教师从作文堆里解放出来。一般情况下,每次习作,对三分之一的学生实行面批,并以此比例实行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教师当面指点的机遇,面批后,学生重新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帮互学,让学生体味到了当“先生”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文成于改”,作文批改,能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与鼓舞,能有效地纠正学生作文中的漏误;作文批改,能给教师提供实际例证,帮助教师积累、总结批改作文的经验。可见,作文批改不仅是提高学生认识、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教师作文教学水平的重要一步。

7、分组指导,巩固兴趣。

传统的作文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使学生厌写作文,怕写作文,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单班层次教学”的规律,将学生分成A 、B两个小组,分别予以指导,让学生“小以小成,大以大成”,变厌写作文,怕写作文为爱写作文,想写作文。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优生,重点放在训练他们的思维,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展开联想,拓展思路,一题多作,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写作的适应性。对于后进生的作文,要适当增设台阶,减少坡度,降低难度,首先是提供材料,然后是提供范文,再是提出要求。材料要丰富,范文应作讲解,要求要具体单一。由于难度小,要求具体,这部分学生也会觉得有东西可写。

这样分组指导,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不断遵循动态分组的原则,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状况,随时进行调整,以巩固不断调动起来的作文兴趣。

三.实验中的三种变量。

1.自变量

本实验是探索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因此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各种手段是自变量。这一自变量具有可操作性,但必须是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广泛的教学经验。更有为教育实验献身的精神。

2.明确因变量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作文能力的提高。通过实验应在写作水平上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对作文的兴趣增加。视作文为快乐。

3.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为探求作文教学和学生写作兴趣之间的关系,我们根据实验的三大原则,对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外的无关变量严格控制。

(1).随机化原则确定实验对象,使实验班与对比班在学生原有作文能力上基本一致。

(2).用消除法使无关因子消失。除实验所用的措施之外,不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其他方面的指导和驯练。

四.实验的基本措施。

1制定周密的激发兴趣的措施。

2教师精心设计教案。

3在激发兴趣过程中教师要保证足够的热情和信心。

4作好情况反馈,优秀作文装订成册。

五.研究方法。

利用每周的两节作文课进行。一节讲评交流,一节写作。利用课外活动进行交流,列出比较表。

六.阶段和进程

1.准备阶段

10月下旬--月上旬。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新课改,校本教研理论文章,实践经验。制订实验方案。

2.实施阶段

年11月上旬--4月。在实验班进行实验。

3.结题阶段

205月--年7月。全面总结实验工作,积累整理资料,撰写论文。

七.实验预期成果。

1. 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掌握作文的技巧和门道,能独立完成任何形式的作文。

2.将好的学生习作装订成册,学生有习作发表,登载。

3.使教师的习作教学形成自己的特色。

4.撰写论文,总结经验。

凤县双石铺小学彭安治

二OO四年十一月

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篇6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164-01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提起作文,不少教师感到头痛,学生们更是绞尽脑汁,抓耳挠腮,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于是乎,作文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拦路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 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近年来,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消除畏难情绪,培养写作信心

许多学生一到作文课就怕,作文时总是思想紧张,不知从何下笔。如何克服这种心理,解除学生畏难情绪,赶走困扰作文教学中的“拦路虎”,我们应该让学生树立起写作信心。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要一味地责怪、批评学生,要耐心地开导:作文不是什么难事,其实作文只不过是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经历过的事用文字叙述出来罢了,只要围绕中心完整而通顺地写下来,就是一篇不错的作文。

二、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激活表达以说促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 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怎能灵活运用呢?我们可以将写作训练融入听说训练中,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同时让学生参与评议,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如果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也能感受到口头作文的乐趣。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增加了写作的兴趣。

三、巧设撩拨情思之题,诱发学生创作欲望

长期来,我们在命题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脱离学生写作实际。题目不是太大就是太空,学生无所适从。其实,好的文题不仅要具有可写性,更应具有新颖性、启发性、勃情性。这样的命题,唯陈言之务去,令人耳目一新,使学生心灵受到震颤,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起强烈的表达欲望,从而将学生引进写作激情之中。比如《我的家乡》是被公认的传统题目,学生并不喜欢。假如改成《请到我的家乡来》,题目就有了写作兴趣的诱惑力。这样,把文题命得巧妙灵活,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写作欲望也因此被诱发。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注意学生圈里的热点问题、关注问题,把文题出在他们关心的焦点上,从而达到既有利于写作,又有利于引导的目的,这应是我们命题的又一思路。例如《关于追星族的思考》、《谈中学生早恋》等,这类文题所涉及的问题,几乎每个学生都关注过,思考过:什么是真正的星,对待星的正确态度是什么;身边有同学早恋了,该怎样认识和对待……这类问题,他们乐于思考,这样的文题,他们乐于做,并迫切希望得到正确引导。

四、引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激活体验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让学生写《夸夸我的好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但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安排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从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

五、推荐发表佳作,享受“成功”喜悦

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以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每次被选上的同学都兴奋不已,脸上流露出自豪和自信。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写作兴趣也提高。有许多同学除了写老师规定的作文外,还自己找一些题材来写,学生美其名曰:“得意之作”。我还经常在班上开展得意之作竞赛,写得好的选来在班上出墙报,甚至编写 作文 专刊,并推荐发表。同时,在课堂上大加渲染,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7

一、牢牢抓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兴趣带动学生们深入写作

兴趣是做任何事情的动力, 只有产生了兴趣, 才能积累知识, 培养能力。写作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 它不只是字、词、句、篇语文知识的反映, 还与阅历、思维、志趣、爱好等有关。提高写作水平, 是提高多种能力的总和。但首先教师要告诉学生们, 让他们明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打开第一扇大门的金钥匙就是“兴趣”。

据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天赋———所谓智力因素是没多大差别的。那么成绩卓著的奥妙在哪里呢?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当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时, 他总是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 一点也不感到疲倦和厌烦。兴趣还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 激发思维活动, 主动获取知识, 提高认识能力, 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兴趣是成功的起点, 兴趣是开启成功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这样的例子很多, 举不胜举:牛顿从小对各种自然现象非常感兴趣, 凡事要问个为什么, 正是凭借这种精神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使他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瓦特由水开后而吹走壶盖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这些都说明了兴趣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非常值得我们在教学当中牢牢地抓住培养学生们兴趣这一关键因素,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就必须把培养兴趣放在首位, 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兴趣, 即使教师不扬鞭, “小马”也会自奋蹄, 更何况一个教师的知识范围毕竟是有限的, “兴趣”这位老师, 则会使学生探索到你所不能给予的一切。

二、教师要善于利用情感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要知道, 小学生获取知识有两个突出特点: (1) 惰性。 (2) 依赖性。这两个特点顽固地表现在学生写作中, 比如, 模仿他人写作文, 写出的文章没有创新, 缺乏标新立异的内容。教师统一指导, 学生文章千篇一律。上学期我布置了一篇作文, 题目是:《我的×××》。结果作文交上来以后, 我发现有五名学生写的都是《我的妈妈》, 文章当中的妈妈都是勤劳、善良、朴实并且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 只注重考试分数, 不关心学生们的生活和兴趣爱好。五位妈妈如出一辙, 连例子也是惊人的相似, 通过分析我发现, 这根本不是学生创作欲望的表达, 只是抄袭和套用别人的文章罢了。

如何才能消除这些问题,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 教师要明白:“作文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东西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对学生作文的第一位要求就是“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想说的话”。语文课本中的这样的例子很多。如鲁迅的《三味书屋》《少年闰土》这是真实生活的再现, 再如老舍的《草原》和《养花》也是这样写的, 这些文章经久不衰, 大家都喜闻乐见。大作家况且如此, 这些在写作上处于萌芽状态的学生们, 我们不可以要求他们写出什么名篇大作。不可以, 也不能, 我们应该客观地、冷静地正视学生的基础, 循序渐进地渗透写作知识, 加强写作技能的训练。过深, 理解不了, 学生厌烦, 不会感兴趣;过浅, 学生一看即懂, 调动不了积极性, 总之, 过深或者过浅, 都不会让学生引起创作兴趣。其次, 要敢于对学生作出正确的、公正的评价。好的文章要作为范文全班朗读, 并且大张旗鼓地表扬, 形成一种比、学、干、超的氛围。再次, 还要从学生作文的一字、一词、一句中找出闪光的东西, 使学生认识到好的作文就在我们学生中间, 从而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不是把作文看成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敬而远之。只有这样在写作文时才能克服写作困难, 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不会惰性地依赖、等待、退却。

三、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 加强学生感知、感觉的刺激, 激发学生情感, 向写作迁移兴趣。

一方面在学生接受刺激时发出明确的指令,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例如, 看菊花展览, 如果没有明确指令, 学生感知感觉的反映就是“许多菊花”而已, 如果有明确指令, 请看菊花的颜色、形态、大小等。学生感知感觉的反映就是清晰具体, 不仅是反映许多菊花, 而且可以反映出许多具体的种类、颜色等。另外还要加强学生接受外界东西刺激的机会, 通过看、读、听、说、做等活动增强感性认识。

2. 用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激发兴趣。

小学生一个典型的特点是:好奇心特别大, 喜欢问“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肯花大力气和时间去寻找答案, 甚至不怕冒险。一位学生说, 他小时候听到大人说, 冬天早晨用舌头舔铁东西, 舌头就会粘在铁东西上, 当时他既感到有趣却又不太相信, 竟偷偷地用舌头舔铁门, 结果粘去一层皮。这种好奇心是激发兴趣的最得力助手, 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它, 激发学生写作上的兴趣。

3. 利用名篇佳作进行赏析,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 从欣赏中借鉴, 通过借鉴发展提高。课程表要设专门的阅读课, 教师指导学生去阅读大量的作文, 学习一些表达规律, 掌握一些写作方法, 如果这时学生有感而发, 主动同自己作文比较, 做自我修改, 这就是欣赏和借鉴。借鉴的过程是学生认识能力由低到高的质变过程。欣赏的方法是由学生先主讲, 主讲的学生把文章朗读完后再作评论, 教师和其他学生然后作评论, 大家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气氛和谐又融洽, 学生保持轻松自然的心理, 容易获得知识。我们对名人名作的欣赏就是需要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种影响能有力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学生写作兴趣培养策略探析 篇8

1. 脱口秀——课堂前五分钟的表演。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作文是说的延续, 人人要写作, 正如人人要说话一样, 岂不是极平常———把无形的语言写下来成为有形的文字, 只要会写字, 谁又不会呢?”笔者在教学中, 充分利用了课前五分钟进行说话训练, 学生采用演讲或讲故事的形式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谈论热点话题, 说明一个道理, 然后, 同学点评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每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日积月累, 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并且在其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和教育。同时, 教师稍加引导, 让学生将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表达, 有这样丰富的材料, 借助幻想与想象, 学生就会有“米”下锅, 达到不吐不快的境界, 这样, 抓耳挠腮、搜肠刮肚, 咬笔杆子的现象就不会出现了。

2. 日记——心灵的伙伴。

日记是一个人心灵的记录, 通过日记, 随时记下心灵的火花, 久而久之, 这些火花就会闪现出智慧的光芒。教师可以抓住机会, 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假日里与同学们游山玩水, 兴致盎然, 惬意而归;与朋友谈天说地, 非常投机, 非常契合;看了一本书, 或看电视电影产生了感想, 甚至学习进步, 意气风发;偶遇不顺, 灰心丧气, 等等, 都可写入日记。

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 生活背景千差万别, 日记是他们忠实的心灵伙伴, 可以让学生在日记中不断回味, 在日记中不断成长。同时, 日记也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培养了观察能力, 培养了“我手写我心”的技能和诚实品质, 写作技能也在知识的积淀中不断提高。

3. 阅读课——打开知识宝藏的钥匙。

只有经过大量读写, 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这是在实践中被反复验证了的真理。学生的课内阅读毕竟是有限的, 为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拓展他们知识面, 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 就要利用阅读课。每周阅读课, 如同打开知识宝藏的钥匙, 给学生展现的是全新的世界。学生往往手不释卷, 如饥似渴般贪婪地汲取营养。同时, 在每节阅读课后五分钟请同学们将自己在阅读课的心得体会, 互相交流或将自己读的好书, 通过声情并茂或铿锵有力的朗读推荐给大家。在互相交流和思想碰撞中, 学生的阅读激情被点燃, 写作兴趣自然膨胀。另外, 指导学生从阅读的作品中, 分类摘取写作材料, 如景物描写、人物肖像描写、人物心灵美描写、自然现象描写等, 也可以在读书笔记中谈其感想, 写其体会。

4. 校园生活, 社会实践——知识的源泉。

叶老曾形象地说, “生活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校园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身边的素材俯拾皆是, 但又如同一些散落的珍珠, 教师应给他们一双发现的眼睛, 引导观察, 将珍珠串连起来。

例如, 兴趣小组活动。铃声一响, 各种小组热闹非凡, 跑道上你追我赶热火朝天, 篮球场上你抢我夺, 比分交替上升;田径赛场中, 你投我掷, 龙腾虎跃;教室前载歌载舞, 书画小组张张画栩栩如生……活动时, 指导学生定向观察, 观察师生在活动中的动作、神态、风度等特征, 使之善于发现身边的“珍珠”, 并且在玩中学到知识。

农村的孩子生活趣事特别多:春天, 沙滩草地, 嬉戏打闹;夏天, 赶海捉蟹, 下河摸鱼;秋天, 随父母在田间劳作, 打枣摘瓜;冬天, 雪地捕鸟, 冰上滑冰。这些都是写作中的生动素材, 璀璨的“珍珠”。

教师还应注意经常开展一些活动, 如朗读比赛、智力比赛、手抄报等。同时,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开展参观、访问、旅游、科技制作、校内外劳动、社会调查等。

总之, 将作文教学寓于有趣味的活动中, 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 既有观察又有体验, 让他们写自己亲身经历或感到有趣的事, 文章也就情真意切、有血有肉了。

5. 鼓励——前进的加油站。

叶圣陶先生曾在《论写作教学》中写到“我们的作文, 呕尽心血, 结果与他所作, 或仅大同小异, 或竟不谋而合, 这种经验差不多大家都有, 因此, 对于学生作文, 标准不易过高, 若论立意必求独创, 前无古人, 言情必求甚深, 感通百世, 那么能文之士, 也只好长期搁笔, 何况学生?”

因此, 我们评判学生作文中的标准不能过高。应提倡分数稍高, 对学生多加鼓励。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和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的维持和发展, 主要依赖于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受别人的重视。任何人对任何一件事, 付出自己的血汗后都希望有成功的喜悦, 而这份成功又能激发他更加努力地投入其中。作文受表扬的同学, 之所以越写越好,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即是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受到教师和同学的重视。

在作文教学中, 笔者运用“好花共赏“的方法。根据学生实际, 开头好的赏开头, 结尾好的赏结尾, 哪怕只有一词一句精彩也可赏析, 同时, 对优秀作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如:在校刊《梅江春》上发表, 在“校园之声”中播出, 在班级中传阅、展览或寄给家长等。在家长与教师的共同鼓励下, 唤醒他们的成就感, 必将激起学生作文的更大兴趣。

另外, 培养学生兴趣还应随时随地地抓住时机。如六年级语文第一节课笔者就安排了作文课, 文题是向老师做自我介绍。生疏的面孔, 寂静的教室, 一下子活跃起来, 你说几句, 我说几句, 一节课我们就成了朋友。同时, 笔者还抓住时机, 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手段。如采用图片、音乐等, 给学生以听觉、视觉的冲击, 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另外, 在批改中采用面批、师生同批等手段, 也可以使创造思维振荡, 让他们在讨论中撞出思想的火花, 激发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例谈 篇9

一、创设情境, 提供素材

小学生的学习更受兴趣的影响,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诱发学生兴趣, 利用作文本身的魅力, 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多数学生作文时感到最难的是提起笔来无话可说, 没有材料可写, 缺乏兴趣。教师应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 让他们写自己的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次有趣的活动》时, 我先带领学生举行“画鼻子”的游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 用一些轻松的语言, 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表演者的动作、语言、神态及“观众们”的情绪等。活动结束后, 我先让学生谈这次活动的感受, 再问是从哪些情节中体会到的。由于这一游戏闹出了许多笑话, 学生玩得很开心, 因此, 大家说话的情绪特别高。一个学生叙述完, 其他学生纷纷举手纠正、补充, 把整个活动场面及表演者的动作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学生敞开心扉, 大胆地说, 自由地说, 生与师、生与生交流, 让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学生既有主见, 有自己的选择, 保留个性, 又不闭门造车, 实现优势互补, 在合作中竞争, 思维自由遨游, 从而开发创新潜能, 写出高质量的作文。要给学生营造自主发表的氛围, 鼓励学生自由自在地进行个性化表达。再让学生把这次有趣的活动写下来。学生玩得痛快, 写得真实, 写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善于发现, 捕捉材料

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 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 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作文真实的内容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要使学生热爱生活, 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从而善于发现, 捕捉材料。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 “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严重, 以致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理科书”, 缺乏写作材料, 对作文望而生畏。要改变这样的现象,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

1.观察生活环境。“大自然是生活的源体”。学生在不同生活环境, 感知不一样。老师始终不能脱离“真情实感”的指导, 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 引导其捕寻作文素材, 拓宽视野, 使其不会感到无话可写。

2.善于发现, 捕捉生活事例。“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学生如果仔细地观察周围事物, 真实地把内容表达出来, 就能克服作文无话可说的困难。例如, 一次家访中, 我了解到一个学生很喜欢小鸭子, 便启发他写一篇关于小鸭子的作文。他这样描写妈妈刚买来的一群小鸭子:“我睁大眼睛, 惊喜地看着这群鸭子, 嘿, 黄的、黑的、白的, 还有花的, 一个个毛茸茸的、活泼泼的, 叫着, 蹦着, 拥挤在一起, 可爱极了。我走上前去, 小心翼翼地捧起一只洁白的小鸭子, 贴在脸颊上, 轻轻地来回蹭了起来。啊! 柔柔和和的, 真舒服啊! 我同它们亲近, 可是它却像一只受惊的小鸟, 在我的手中拼命地挣扎着, 惊恐地叫着。没有办法, 我只好把它放回它的伙伴中。”这个平时作文常咬笔头的孩子, 由于认真细致地观察, 这篇《可爱的小鸭子》的作文描写得真切细致。

三、多加肯定, 激发兴趣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 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春秋时期, 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 叫管仲, 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 缺点是贪财。鲍叔正是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 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 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 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 那么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 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

小学生的作文是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 从仿作开始, 直到学会用一定的方法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种作文的性质和组词、造句等练习是一样的, 是学习语言的一种综合性练习, 好的作文可多加肯定。同样, 在作文中, 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佳, 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些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我们应多给予赞美, 激发其创作兴趣。有一次, 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 及时帮助他人的词“雪中送炭”, 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 认真作好记录, 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 ”如果我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 那样不仅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而且会挫伤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导致他们认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 难以“登堂入室”。

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及时表扬、鼓励, 使学生看到自己作文的进步, 享受到写文章的乐趣, 适时给他们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让他们充满喜和乐,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作文原来是一件有趣而有意义的事。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10

我想先让他们学习别人是怎样写的, 从而模仿别人的写法, 于是开辟“佳作共赏天地”。

具体做法如下:发动全班学生齐动手, 去欣赏别人写的作文, 一旦发现好的作文, 就拿到班上来念, 让大家共同来分享。当然刚开始是这样, 后来要求就越来越高, 要从班级中选出挑得好、朗读得好、分析得好的十位同学, 以后就由这十位同学负责寻找好作文, 并在班上朗读给大家听, 大家再对他们做出评价。当发现这十位同学中有朗读得不好的, 其他同学可以向他们发出挑战, 一旦挑战成功, 你就可以取而代之在班上朗读。当然在开始时, 为了激发广大学生的兴趣, 老师要率先行动, 找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来念给学生听, 而且稍加分析, 让他们从中找出规律, 学会寻找文质兼美的文章。当然必须采用由易到难的顺序,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刚开始只是让他们找好的文章念出来, 后来慢慢要求他们要加以分析其他同学要认真听, 找出弱点, 才能挑战他们。

经过几个星期的锻炼, 每班十位学生都能找出文质兼美的作文让大家欣赏, 由原来的老师强迫变为自己主动去找。朗读起来声音较洪亮, 咬字清楚, 朗读流利, 精神状态极佳, 信心十足, 既培养了他们的朗读能力, 又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 学习积极性高。又从中学习到不少好的写作方法, 这样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活动形式多样。刚开始, 大家还是就朗读而朗读, 后来慢慢就有了变化。就好像在表演, 可以说是声情并茂。更加可喜的是陈华斌和施荣杰俩人竟然配合朗读了一篇文章, 好似在演小品, 再加上他们绘声绘色的表演, 抑扬顿挫的语调, 吸引了很多同学的眼球。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大大地调动起来, 活动的形式也渐渐由单一的朗读变成丰富多彩的表演。

不但形式多样, 而且通过活动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佳作共赏的过程中, 只要认真听, 就很容易发现了某个同学朗读时存在的问题, 也就可以向他发出挑战。施由忠同学是一个学习基础不够扎实、成绩较差的学生, 平时连作业都没能全部做对, 说话也说不好, 课堂上根本没有看到他发言过, 可在这次活动中, 他却是班上第一个发起挑战的人。显然, 他在发起挑战之前, 是下了多么大的决心, 花了很多的时间去找作文, 认真查找字典, 把不懂的字注音, 并且认认真真地阅读, 把文章读熟。当他坚定地举起他的手时, 我真的吃惊不小。一个平时连说话都不流利的学生竟然敢上台挑战, 其他学生更是一脸的震惊。他读完之后, 大家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真是勇气可嘉。事后我给予充分的肯定。连平时不起眼的小角色都能博得老师的肯定和表扬, 许多同学更是纷纷举手挑战, 他们相信自己能朗读得更好, 他们的自信心大大地增强活动更加充满了火药味, 竞争味更浓了, 当然也就更推动学生寻找好的文章。好的作文就越来越多地被发现, 欣赏的水平也就得以提高, 作文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教的是俩班, 前面说的只是其中一班, 令一班更加激烈。开始时这班中的陈秀川挑战陈振森。在朗读的时候, 振森读得有气无力、断断续续, 而且声音很低, 秀川发现他的弱点后, 就大胆地向他发起挑战。轮到她读的时候, 她就读得大声、流利, 内容丰富多彩, 得到大家的肯定:挑战成功。振森也不灰心, 继续下大力气, 苦练内功, 终于他也向秀川提出挑战。同时另外俩位——施金毅、张荣钦也向秀川发起挑战, 陈宏民也发起挑战, 还有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范围在不断扩大, 真是大战在即, 火药味越来越浓, 学习氛围更是越来越浓。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增加难度。在老师的带动下, 寻找好的作文读出来。接下来就不光是读出来, 还得读得声情并茂, 并适当表演。最后, 不但会朗读、表演, 还得会适当分析, 讲出文章好在哪里, 让其他学生能从中吸取养料, 从而化为自己的东西, 这样写起作文来, 就有话可写, 也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一旦写出好的文章来, 就会增长自信心, 也就看到希望, 相信自己可以学好语文。有了信心, 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学好语文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大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和热情, 学起语文来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 效果就显而易见。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11

一、克服心理障碍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前提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会消化不良,影响健康。反之,如果是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意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要让学生有“食欲”,有饥饿感 ,想写作文,其前提条件是必须克服以下心理障碍:a、惧怕作文或抵制作文;b、怀疑自己写好作文的能力;c、对作文的神秘感;d、缺乏效能感;e、缺乏属于自己的思想、结构、语言;f、对周围正在发生的一切既不关心,更不热爱,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这些心理障碍不克服,学生的兴趣就得不到良好的培养,作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成了遥远的梦想。

二、捕捉生活素材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

我在作文指导课中改变了以前那种“教师在黑板写题目,学生在课堂硬头皮写”的做法。写叙事文章时,我让学生先到社会生活中去,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看看那事物有没有可写的东西,想一想这些事物为什么值得写。如写《家乡的变化》,我先提出:“你认为家乡的变化表现在哪些地方?”有的学生说:“多数家庭增添了电视机、音响设备、摩托车......”;有的学生说:“新建楼房处处可见”此时我因势利导,再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些可喜的变化是怎样来的?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这样,同学们的作文就有了材料可写,而且也有了中心。再如写人,过去普通写得空洞,没有特点。一次在练习写作《我敬爱的爸爸》时,我在黑板上列出提纲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回去家里观察,要求写出自己的父亲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当时我找了一位成绩中等的学生谈话,他脱口就说:“父亲关心、爱护子女‘工作负责。”我再启发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不假思索地说:“爸爸的认真劳动,关心儿女学习。“接着我帮助他把这些事例进行构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样,一篇文章就有了层次和主次。

三、鼓励学生写作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催化剂”

1.尽量寻找鼓励的对象和内容,并作适时、充分的鼓励

有的学生的作文全篇都那么好,有的若干段落好,有的只是个别词句用得好。在作文批改过程中,我尽量寻找这些优点,一旦发现,就写上赞语,或画上表示写得好的符号。这些赞语或符号就好象奖给学生的勋章,这是对学生劳动的尊重,它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老师理解我,看重我,我终于遇到了知音。于是,他感奋、喜悦、自豪。如果长期如此得到教师的赏识,它就会成为一种鞭策,一种动力,写作兴趣由此而来,自信心由此而增。有了这种动力,他就不再把作文看成是苦事、负担。相反,会把作文看作一种需要,一种享受。尝到了甜头,他主动地向生活请教,向书本请教,向老师请教。写作水平也就会随之而提高。随着作文水平的逐步提高,作文的优点也就越来越多,写作兴趣也就越来越浓。这样,作文教学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境界。有了这种境界,作文教学也就改变了过去那种学生喊苦、教师叫难的局面,教学质量也就大大提高了。

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鼓励方法和方式

对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的鼓励。对这些学生的鼓励要适量,不要过分,鼓励频繁会降低鼓励的价值。对他们的鼓励应少而精,鼓励要到点子上,同时,对他们的要求也要不断提高。对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的鼓励。这类学生占班内的大多数,他们的作文虽然不是很好,但很有发展潜力。于是我采用了多种方式对他们勤鼓励。课上课后,一有机会便给予鼓励,常拿他们的习作在课堂上朗读,或者在教室里张贴,这些对他们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励。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12

学生害怕写作文,究其原因还是无话可说,缺少一定量的语言积累,缺乏对生活的敏锐认知,再加上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所以当他们面对一个话题时总是无所适从。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逐步养成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必须让学生从阅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当然这种阅读应该是积极的和广泛的,不应仅仅局限在语文这一学科,像文学、历史、科技等方面都可涉猎。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在“读”中学会认知和思考,而这一环恰恰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的。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思,把一些好的独到的精辟的见解记录下来,在不断的积累中达到质的提升,最终将别人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学生在写作文时才会有话可说,语言也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当然,读书也要讲求一定的方式方法,对一些经典名著,应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赏析里面优美的语句并写读书笔记,记录所思所想。而对于一些内容较为浅显的文章大可粗略阅读,知其大意即可。

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的习惯

生活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既有人间百态,又蕴含着无尽的真知。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能将每日生活的点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可以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总是爱听爱看有趣的事情,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每节课前或快结束时留出几分钟的时间,有意识地和他们讨论一些热点问题或社会现象,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既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又可以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让他们在交流中学会反思,在讨论中提高能力。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自然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写出来的作文也不会让人再有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感。

三、学写提纲,明确写作思路

少数学生畏惧写作,一是无话可说,二是不知该从何说起,往往是想到的很多,但缺乏一个明确的叙述思路,这一点表现在作文中就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不是整段整段材料的堆砌,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着边际的胡诌。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认识到书写提纲是正式写作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这一环节就是对所有材料进行加工整合,增删梳理,围绕中心,明确写作思路的过程。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可下笔流畅,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当然,知道怎么写了,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就有了尝试写作的意愿。

四、改变作文传统批改模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长久以来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学生写,教师改。学生写完作文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教师精批细改的内容,学生不看,他们关注的往往只是分数。这样教师的批改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要改变学生只重分数,不重批改的现状,就要让学生转变角色,将他们从作文批改的旁观者变成实实在在的参与者。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如互批互改、小组评阅、集体批改等。并交给他们相应的批改方法,即先通读全篇,看是否符合作文要求;其次看语句是否通顺,标点使用是否恰当,有无错别字;再次,看材料的安排是否恰当,能否为凸显中心服务。最后,要求学生加注自己的批改意见。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学会借鉴,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最终做到扬长避短。实践证明,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写作兴趣。

五、学会赏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每一位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的关注,即使是后进生在内心深处也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许和认可,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格外关注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努力找出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适时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有继续写作的动力;而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尽量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又让他们愉快地接受不足,并能在下一次的作文中有所改进。教师讲授的范文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他们有仿写的目标、超越的对象,从而激发他们的赶超意识和写作热情。也可鼓励作文水平较好的学生积极参与投稿,丰富个人经历,正确定位自我。在失败中缩小差距,在成功中总结经验。

总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目标,这是一个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引导、长期努力的工作。它不仅要求教师有足够的热情,还有正确的方法、足够的耐心。它不可能是一教就会的,尤其是对那些基础本来就差,缺乏兴趣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正确引导与适时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规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付出爱心,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学生畏惧写作的主要原因, 指出了培养写作兴趣的重要性, 并总结了培养中学生写作兴趣的五个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写作兴趣,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淼, 著.当代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

[2]于漪, 著.我和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1.

[3]周庆元, 著.语文教育研究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8.

上一篇:X3D动态交互技术下一篇:凝固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