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数学兴趣培养

2024-09-02

初中学生数学兴趣培养(精选12篇)

初中学生数学兴趣培养 篇1

摘要:长期以来, 数学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过程方法、重知识灌输轻情感态度培养, 使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诱发学习动机, 充分调动各种感官, 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从而集中注意力, 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学生,数学教学,兴趣培养

一、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目标过于狭窄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以期达成的结果或标准, 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初中数学教学三维目标不仅包括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 而且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部分教师一方面目标制订过于狭窄, 仅提出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目标制定过于草率, 不分析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2.脱离实际生活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 部分数学教师脱离了生活实际, 仅考虑形式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到数学学习抽象难懂、枯燥乏味, 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而学习缺乏主动性, 导致丧失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 接受式学习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 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接受式学习背景下, 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 忽视了“以生为本”教学理念, 学生陷入了机械训练、被动学习;接受式学习在方法上重视知识的灌输, 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活动;接受式学习重视知识的记忆, 而忽视科学的方法指导。

4.教学手段落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知之甚少, 底气不足, 存在畏难情绪, 教学满足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或为了炫耀技术, 整合流于形式, 片面地认为使用电脑、投影, 就是一堂好的整合课;或沦为幻灯片的播放员, 大量呈现教学素材, 把“人灌”演变成“机灌”。

5.评价方式单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变教学实践的功能。”部分数学教师缺乏多元化的评价, 以考试评价为主;评价内容以培养技能为主, 缺乏对学生发展的评价;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 缺乏小组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评价的出发点是以学科为本位, 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缺乏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二、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郭沫若认为, “兴趣出勤奋, 勤奋出天才。”因此, 教师要调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 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科学实验表明, 人类大脑的利用率在10%~20%左右, 尚有大部分潜能有待开发, 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时, 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内容上, 大脑迅速达到兴奋中心, 使大脑潜能得到开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也有利于减轻学习压力, 消除焦虑, 唤发情感, 改变不良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初中生数学兴趣培养的策略

1.以境激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通过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 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于一体, 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具体情境, 能刺激学生多种感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苏科版“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教学中, 教师通过建筑、国旗、脸谱等图片创设情境, 引领学生观察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片, 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 让学生看到数学、摸到数学, 不再觉得数学遥不可及。

2.以情激趣

教师应注重学生兴趣、意志、习惯、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做到以情感人, 以情育人。教师要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要关爱学生, 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要为学生营造富有魅力的教学氛围, 用饱满的精神、清晰的思路、自然的教态、风趣的语言感染学生, 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处于愉悦的情境中, 快乐地学习。

3.以美激趣

数学教学中蕴含着内容丰富的美, 有对称美、简洁美、和谐美、符号美、奇异美、创新美、统一美、类比美。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内在美, 让学生从抽象的符号、公式、性质和图形中体会到数学美, 领悟数学美的神韵、美的内涵, 以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将美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引领学生从各个角度欣赏、感受、创造数学美,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如在“丰富的图形世界”中, 教师通过呈现东方明珠、北京天坛建筑物的图片, 让学生欣赏五彩缤纷的图形世界, 感受数学之美。在“图形的变化”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欣赏旋转的硬币, 感受图形的变化之美。在“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的图形”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 为班级的学习园地设计刊头。

4.以用激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搜集生活素材, 把具体的情境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树立应用的意识, 体验应用乐趣。如“人民商场因换季准备将某种服装打折销售, 每件服装如果按标价的五折出售将亏150元, 而按标价的八折出售将赚30元, 问:每件服装的标价是多少?每件服装的成本是多少?为保证不亏本, 最多能打几折?

5.以疑激趣

陈白沙曾说:“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不疑则不悟。”质疑是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前提, 是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的兴趣,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教师要在教学的关键之处巧设疑问, 使学生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体验成功的喜悦。

6.以评激趣

教师应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 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性、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以生动的话语去激励孩子,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情况给予评价, 鼓励和肯定进步学生, 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 体验成功的快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 以敏锐地眼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多鼓励, 少批评。一句鼓励的话, 竖起拇指的赞许, 拍拍臂膀的激励, 都能给他们很大的力量,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决心和信心。

初中学生数学兴趣培养 篇2

关于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个问题,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我在参加电大本科数学教育专业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中学数学教学概论》这门课程中,对这个问题有一些新的认识。所以,我不揣简陋,从下面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作以论述,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肤浅的认识,以期与我的同行进行交流,如能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指点,那将是我更大的幸运。

学习兴趣对学习一门课程非常重要。因为强烈的学习兴趣会产生指向目标的有益态度,这种态度反过来以更强烈的积极方式导致或加强学习的愿望。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成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学习数学尤其重要,因为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目前,“讨厌数学”,“不愿意学数学”的学生越来越多。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初中,每年有不少学生因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而辍学。所以,在如此背景下,关于对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个问题的探讨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加以论述。

一、数学史和数学的美学价值等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一)列举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学习研究数学的趣闻轶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选的例子当然是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高斯10岁时,教师出了计算1+2+3+4+„„+100等于多少?这个题目,高斯很快举起了小手,并脱口说出了正确的答案。高斯不是用常规的方法计算,而是采用新的算法,将左右两端处于相对称的两个数相加,所得的和都是101,由于100个数可以组成50个对称组,所以,101乘以50,结果就是5050了。

还可以举出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张广厚的事例。

华罗庚只有初中肄业的学历,业余钻研高等数学,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求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华罗庚被聘为清华大学的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终生潜心钻研数学,对歌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创立了“陈氏定理”,被外国数学家誉为“撼动了群山。”

著名数学家张广厚,小学六年级因数学成绩不及格而留级。后来刻苦地钻研,终成一代数学大家。这个事例对农村初中很多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能起到激励作用。

数学史上还有很多著名的有趣的事例。

例如,哥尼斯大桥问题。18世纪,东普士哥尼斯堡有条莱格尔河,这条河有两个支流,在城中心汇成大河,中间是岛区,河上有7座桥。问能否从某地出发,经过岛一座桥一次且仅一次,然后返回出发地?这个问题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解决,后来在1738年瑞士数学家欧拉利用数学抽象方法,给出了否定回答,成功地作出了解答。

中外数学史上有趣的问题还有很多。如“蜂房问题”“四色问题”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极好素材。

(二)数学的美学价值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很多学生眼里,数学只是枯燥的数字和图形。其实,数学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正如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所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厉的美。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满的境地。”数学之所以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力量,就在于秩序、和谐、对称、整齐、结构、简洁、奇异,这些都是人们产生美感的客观基础,而数学恰恰集中了美的这些特点,并以纯粹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此,我想起了一句美学的命题:美在于发现。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美”的眼睛。例如:射影几何的对偶原理,数学中自然对数的引进都是基于对称美的追求,二进制的建立是对简单美的追求,集合论中的悖论是对奇异美的追求。同时,我们还可以在人们津津乐道的古诗词中找到数学的美。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前者描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形象,后者表现出直线与圆相切的画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是一个活脱脱的孤帆运动的极限过程。只有教会学生用“美”的眼睛发现数学美,就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通过这些事例使学生领悟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使学生明确数学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时事热点问题:嫦娥一号的成功绕月飞行,“神七”成功地升空和返回,这些都必须有数学作为支撑。著名数学家杨乐说他作为一个数学家,参与了国家很多重大的科研活动,有的还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科研项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的认识,加深对数学学习重要性的理解,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我还要提到利用包含数学问题的故事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曹冲称象这个故事里面就包含着数学里面的等量代换的问题。

二、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果想让学生获得持久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教师要摒除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师要力求转变角色,变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体。教师要激励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而切忌责怪学生。教师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意志和自信心。当学生不能解决所提问时,可先设计一些他们当时能解的问题让他们做,并在他们取得初步成功时积极鼓励他们。当一些学生不想解题,甚至不愿正确理解这个问题时,教师要设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给他某种解题愿望。当学生求解那些对他们来讲并不太容易的问题时,要让他们学会败而不馁,学会开拓思路并积极进取。

(二)一定要摒除非传统的“满堂灌”或“满堂问”的教学模式,而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满堂灌”的讲授法导致学生的机械学习,而机械学生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正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务必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记》中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一个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数学”,还必须帮助学生“会学数学”。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在自主学习中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同时,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中体会创新和发现的快乐,让学生保持对学习数学持久兴趣。至于新的教学模式,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和经验。流行的说法是“初中学洋思”,洋思的经验概括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这种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满堂灌”和“题海战术”的问题。我们不妨作以借鉴。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坚决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一)为了激发学生持久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必须坚持直观性教学原则,这是初中生心理发展阶段决定的。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对具体的直观性有很强的依赖性,或者说初中生抽象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巴甫洛夫关于人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学说,大到了少年期,脑联络神经纤维大量增加,脑神经细胞的分化机能达到了成人水平,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有显著的提高。但是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主要属于经验型,思维的理论性还不发达,教师选择与抽象概念有关的正确的直观形象作为支柱,就能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这些概念。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进行直观教学。要充分运用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图形直观、言语直观,以形成学生鲜明的表象,为他们掌握基础理论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一定要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这样可以使较为抽象的数量关系通过直观的几何图形将其性质反映出来,使抽象的概念关系得以直观化、形象化,有利于分析、发现和理解它们。同时,教师还应该重视教学手段改革,运用幻灯、投影仪、电视、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教学设备,加强直观教学。关于这一点,我在下文还要作较为详细的论述。

(二)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探究的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务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在我国教学史上,曾有不少教育家提倡教学中“知”与“行”相结合的问题。诸如“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知与行常相须,如日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朱子语类辑略》),“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理,则履者又未知其果为何事也”(《性理精义》等等,都是至理名言。在外国教育史上,也有些教育家比较重视知与行的联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空洞的亳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没有的,就像无理想作先导,又无理想作准绳,因而不能引;申出任何思想的事实和经验一样。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又必须联系实际,从具体事物和现象入手。事实表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式的讲授,是不能达到教学目的;联系实际问题的讲授,情况就大不相同。

例如,引入有理数概念,尤其是正、负数概念时,可以结合“表示零上5度和零下5度的气温”、“表示东行10千米和西行10千米”等实际问题进行阐述。

下面,我列举两个教学实例加以说明。A、《数轴》的新课导入。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1:在一条东西走向的马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米和7.5米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米和4.8米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你能画图表示这一情景吗?

学生会画一条直线表示马路,并在直线的左、右侧分别标上西、东,在直线上取一点O表示车站的位置,规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米,于是点O的右边距离O点3个和7.5个单位的点A和点B,分别表示柳树和杨树的位置;点O的左边距离O点3米和4.8个单位的点C和点D,分别表示槐树和电线杆的位置.3 问题2:怎样用数轴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呢?(有数轴体现出方向、距离的不同)

规定从左向右表示由西向东,把点O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负数和正数表示,由此可见,正数、0和负数可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问题3:你还能从生活中举出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例子吗?

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后可得出,例如:温度计、称杆、门牌号码„„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温度计(显示不同的度数),让学生体验读取,并比较各温度计上所显示的温度的高低,使学生充分体验和认识温度计的设计特点,让学生再次体会数与形的对应关系.B、《有理数的加法(第二课时)》的新课导入.问题1:宋国有一个非常喜欢猴的老人.他养了一群猴子,整天与猴子在一起,因此能够懂得猴子们的心意.因为粮食缺乏,老人想限制口粮.那天,他故意先对猴子们说:“猴子们,给你们吃橡子,早晨三颗晚上四颗,好不好?”众猴子听了都很愤怒,老人马上改口说:“那就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吧,够了吗?”众猴子非常高兴,大蹦大跳起来,大家听完故事,请说说你的看法.学生回答,可能有以下情形:

1:猴子们很笨,老人很聪明.因为老人一天之内给的橡子数目是一样的,都是7个.2:猴子性子急,他先收到多的就高兴了.3:那老人为什么不早五颗晚两颗,猴子不是更高兴了?

4:人家老人聪明的就在这里,早5晚2相差太多,会造成晚饭不饱,老人是利用了数学的加法交换律,满足了猴子们的欲望.教师归纳并引入新课.问题2: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问题3:谁能用字母来表示呢?

学生回答:加法交换律是a+b=b+a;加法结合律是(a+b)+c=a+(b+c)

教师归纳:我们已知知道,小学所学的有些规律,在初中由于负数的引起而就得不成立.以上的两个例子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当然,在教学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很多.例如,在设置练习题的时候,多出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如计算金融储藏的利率,商业利润等。当前,我们要认真上好数学综合实践课。在我们农村初中,我们还可以将学生带进乡村、田野、山地、河流、湖泊去学习数学。经验证明,以上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他们深入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形成他们的基本技能,也能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四、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利用幻灯和投影教学。

幻灯和投影设备简单,制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容易,成本低廉,能够提供大量色彩鲜艳而真实的图像画面,教师能灵活地控制教学信息的传递,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二)电影、电视教学媒体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

事实上,青少年都比较爱看电影、电视,一些好的电影、电视片看过之后,长久不忘。在放电影或电视时,学生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集中到屏幕上,由于画面、色彩、解说、音响及其变化,都会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上引起兴奋,因此,学生的注意力也就特别集中

(三)计算机和辅助教学。

计算机还可以与电视、投影仪、幻灯机等其他教学设备接在一起使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事实上,由于近些年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尽快地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我们反复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然而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过程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出学生积极操作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我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的展示了圆与圆相离、相切、相交、内切、内含的位置关系,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通过举办丰富的数学课外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指导学生学写数学小论文。

我们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外开展课题研究。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必须自学有关的书籍,广泛地收集与课题有关的信息和数据,并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去粗取精、去伪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提炼和概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最后才能形成文字写成论文。事实证明,指导学生写数学下论文,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二)数学游戏。

经常开展数学游戏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我让学生任意写一个与结尾的数字,我都能够立即说出其平方的结果,学生都认为我是神算,我告诉学生规律,只要将5前的数字与其大1的数字相乘在其后补上25,即得结果。数学游戏将科学知识和游戏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寓教于乐,效果非常好。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3

一、抓好初一第一学期的教学

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有趣、生动,对学生很有吸引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初一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都感觉新奇、有趣,有想学好数学的欲望。因此我就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初中的开始阶段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北京师大版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时,充分利用现实情境以及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物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发现”图形。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自主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活动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实践性,帮助学生积累有关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获得一定的成功体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生动活泼地展示图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有关数学史料培养学生兴趣

从表面上看,数学似乎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问,但如果把它同相关的历史知识、故事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对它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通过与学生们的交谈了解到,学生喜欢听老师在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小故事或历史知识,可以令他们对所学习的内容留下更深刻、具体的印象,感觉数学是很容易学好的。结合教材,在教学上适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古今中外数学家故事以及数学趣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如讲一元一次方程时介绍方程小史:14世纪初,元朝数学家朱世杰创立了“四元术”(四元指天、地、人、物,相当于四个未知数,如x,y,z,w),这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一次飞跃。在我国,“方程”一词最早出现于东汉初年(公元前后)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的第八章“方程”,到唐、宋时期,对方程的研究达到鼎盛阶段。这时所创立的用“天元术”解题,从设未知数到列方程都和现代数学十分相似。也就是在这段时期,方程的知识从中国传入日本。通过数学史的学习,不仅可用数学家的勤奋治学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且还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公式、概念等理论的创始与发展过程,特别是数学思维方法的形成,更有利于今后在学习中借鉴。

三、利用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的学生特别是初一的学生仍保留一些小学阶段较为直观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他们通过平常接触到的事物去理解记忆所学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心理上越来越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同,又喜欢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问题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例如学习“黄金分割”时,指出自古希腊以来,黄金分割就被视为最美丽的几何学比率,并广泛地应用于建造神殿和雕刻中。但在比古希腊还早2000多年所建的金字塔中,它就已被采用了。文明古国埃及的金字塔,形似方锥,大小各异。但这些金字塔的高与底面的边长的比都接近于0.618。不仅在建筑和艺术中,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黄金分割也处处可见。如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站在黄金分割点上,台下的观众看上去感觉最好。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经历“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架设起一座通向数学宫殿的兴趣之桥,使学生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去发现兴趣的源泉,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所取得的成就,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欢乐。

四、利用实物、模型、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助模型、实物、多媒体、电教手段或运用语言直观创造教学情境,唤起情感活动,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带进与教学相关的氛围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的思维“铺路搭桥”。

传统的几何教学中,只凭教师口头的说教和黑板上的板书是很难体现出情境创设中的悬疑性、疑虑效果,也就是说不可能产生强烈的轰动效果和视觉反差,不能给学生留下难忘印象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的多彩的图像,动态的影像和声音,可以使创设的情境更生动逼真接近生活,使原本抽象的几何概念,更接近实际,更能体现几何概念的实用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比如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用《几何画板》使直线移动,产生与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的动态位置关系,并在旁边显示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量关系,学生们可以直观看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量关系。

五、创设情境把问题故事化、生活化

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中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

如讲“反证法”时,我先讲“路边苦李”的故事:古时候有个七岁的小孩王戎,与一群小朋友在路边玩,看见一棵李树,树上结满了李子,树枝都快压断了。其他的小朋友看见后都跑过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小朋友问他为什么不去摘,他说:“树长在路边,李子那么多,肯定是苦的,不然,李子早就没有了。”小朋友们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不能吃。我讲完故事后,引导学生讨论其中的原因,用“反证法”的思维方式分析出王戎判断“李子是苦的”道理,理出个“因为”“所以”之后,然后点题“反证法”。这样学生对“反证法”的证明步骤就容易接受,体会反证法的思想。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4

一、善于观擦学生, 注重教学实践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数学教师要善于观察课堂的整体动态, 把教和学两者紧紧联系起来, 这样教学才有实效。部分数学教师, 尤其是已经多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老教师, 他们对数学课本内容再熟悉不过, 对所有数学习题都了如指掌, 他们讲起课来滔滔不绝、游刃有余, 但却很少观察学生的表情, 忽视学生参与课堂的动态, 总觉得自己讲得津津有味、重难点突出, 可是教学效果却不一定会好。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师要善于观察留心每一个学生, 从而正确判断出学生是否参与课堂, 是否积极思考, 思维是否跟着教师走, 授课内容学生是否能听懂, 是否在认真记教师总结的方法和结论。数学教师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发现问题, 才能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共同学习知识,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上课走神、无精打采的学生要多用目光去示意, 可突然提出简单的问题和与授课内容有关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引起他们的注意, 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要正确引导学生, 及时巩固知识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掌握知识和巩固所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 许多数学教师单一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或让学生通过做大量数学练习来巩固知识, 这样单一的方法, 效果不够明显。巩固数学知识最好要当堂巩固, 在教师的引导下当堂消化, 巩固好所学知识。数学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组织同桌之间相互练习。具体做法就是同桌之间你给我一道数学题, 我给你一道数学题, 如果同桌完成做对了练习, 要相互鼓励, 然后继续互相练习。这样在给对方设置练习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提高了自己。如果做错了, 同桌之间要耐心给对方机会, 这样容易形成互相学习、相互指导、相互比较的学习氛围, 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学过的数学重点、难点、公式、概念、定理、法则和方法, 同桌之间通过互相提问的方式, 共同讨论, 共同进步, 这种方法我用了好几年, 教学效果明显良好。

三、数学教师提问问题明确清楚, 纠错表亲温和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提问的问题一定要明确清楚, 有些教师提问时, 会先提出问题, 然后再叫一位学生站起回答, 有时学生或许没有听清问题, 但也不好再问, 所以容易形成学生答非所问或闭口不答的情况。因此, 教师有必要给学生重复问题, 让学生听清问题后再做回答, 或者教师提问时, 可先叫学生, 再说问题, 待学生听清问题后, 再让他回答当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要用鼓励的目光和温和的表情来面对学生, 不要带着鄙视的目光让学生回答问题, 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紧张情绪, 对学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使问题回答得更全面和完美。学生回答问题不管对错, 数学教师都要细心倾听, 让学生把话说完。当学生忘记时, 教师可以适当提示, 促使学生思考, 当学生回答问题完毕后, 教师要对症下药及时纠正。教师温和的表情和语调是激发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催化剂, 教师严厉的表情有时候容易让学生产生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 导致学生小心翼翼, 心里有话没有勇气说出来, 自己的想法完全不敢表达, 自己的解题歩骤不敢书写到黑板上或练习本上, 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解题出现错误时, 教师不应严厉批评学生, 更不该体罚和辱骂学生, 以防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的情绪, 从而影响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师要区别对待学生,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而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教师面对的班级有五六十名学生, 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千差万别的。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师应细心留意和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 包括性格爱好、学习基础等。只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才可区别对待、对症下药。有些学生数学基础好, 有些学生数学基础差;有些同学热爱学数学但成绩不理想, 有些学生聪明但又不热爱数学, 要使所有学生都热爱学习数学,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要区分对待, 培养学生的兴趣。

首先, 在班级数学教学中, 对待基础好的学生, 在设置课堂练习、提问、作业时, 要设置一些比较有难度和抽象的问题让他们完成, 这样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基础差的学生可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练习和作业让他们完成, 这样能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能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

其次, 数学教师要恰当地表扬和鼓励学生, 在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练习正确、作业完成正确时, 不管是基础好坏的学生都要及时表扬, 当场表扬, 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如果学生产生成就感。他们会逐步加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回答问题不正确、练习不正确、作业不正确的, 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 使学生羞耻感,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浅谈初中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篇5

蒋文杰

(贵州市贵阳市观山湖区冒沙学校)

从教几年以来的经验来看,要想提高教学成绩,我认为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要怎么才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呢?我认为应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所讲的问题永远都是对的,学生没有反对的理由。课堂上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学生只是听,所有的问题都是教师一个人解决,作业按照教师所讲的模式做。统一的问题、统一的观点,追求全班一致的思路,为了追求唯一的标准答案,教师扼杀了学生的真实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学生完全没有反驳的思路和自己的借鉴。于是,学生没有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敢表现自己,不敢有自己的主张,不敢有与教师相反的意见,不敢相信教师也会出现错误。学生没有发言权,没有创新思路。这样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感,没有积极性,枯燥无味。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那就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要有发言权,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路,要多听学生的想法,多与他们沟通,要尊重他们,这样才能真正和学生做朋友。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偏重优生,不歧视后进生。要特别注意说话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更不能体罚学生。努力让他们喜欢你,因为很多学生可能因为喜欢教师而喜欢他的课。努力营造师生间良好的氛围,融洽师生感情。

二、以课堂气氛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着名的数学家保罗・埃尔德什说过:“为何数学美丽呢?这就像是在问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为什么会美丽一般。若你不知道为什么,其他人也没办法告诉你为什么。我知道数学是美丽的。若它们不是美丽的话,世上也没有事物会是美丽的了。”数学有它的美丽之处。让学生体会数学中数字、图形的美,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美,数学之美在于写生活之间的联系。例如,在讲初一年级的打折销售这堂课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谈谈逛商城的感受,买打折衣服的喜悦心情,然后叫学生当一下老板买商品,先提高价钱,最后打折卖出,经过计算自己能获得的利润,这样的方法可以调动全班学生参与,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概率的时候,可以用乒乓球作为教具,让全班学生做摸球游戏进行比赛,让学生自己定规则,让他们讨论公平和不公平的地方,让他们有说话的权利,这样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有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

三、结合内容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有趣的故事之中,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故事情节制成课件,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初三讲“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时候,在课件上做一个太阳慢慢地从地平面上升,很形象地看到圆与直线相交、相切、相离的位置,学生也很容易接受,让他们知道在电脑上也可以学习数学,很好地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生天性好动,我们要抓住这些特点。上课的时候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适当地运用游戏的办法,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游戏、操作活动都是一种主动学习前提,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总而言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非认知因素,指导学生认知学习,可推动学生趋向学习的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用实际的行动激发学生,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接触,学生才不会疏远你,才有亲情感。如,在每年的运动会中参与学生的比赛活动,学生才能感到教师与他们平等,这样可以更好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比较喜欢你,推动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浅析初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策略 篇6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兴趣;培养策略

G633.6

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其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知识和智力培养,只强调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高,严重制约了学生长远的发展。泰戈尔曾经说,激情是点燃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去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本文基于当前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对初中生学习兴趣进行分析,注重初中学生数学兴趣的提高与培养。

一、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

初中阶段数学包括代数和几何两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是特别高,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往往只注重学习成绩的多与少,对于数学的学习更多的是基于一种无可奈何的学习状态,在“题海战术”的感染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被消耗殆尽,不利于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长远发展,具体说来,初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主要如下:

1.学生学习兴趣持续下降

从学生的学习现状看,初一时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教高,专心听讲和注意力保持的时间较长,能够对基本的数学知识保持好的学习状态。从初二开始,由于数学的学习难度加大,逻辑性和知识性更强,部分学生往往对其失去了学习兴趣,一知半解和似懂非懂的学生居多。初三以后,很多学生对于数学课没有了期待,课堂上教师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机依然较低。从整体上上看,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畏难心理,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到较难的数学方法与数学公式,往往懒于理解和掌握,对其不够用心,使得自身的學习状态越来越差,兴趣越来越低,长期发展,导致形成了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是由于初中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难以突破和提高。

2.数学学习功利心加强

好的学习系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鼓励。由于很多初中学生家长对于学生成绩的过分关注,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很强的功利心。学生往往只是注重那些考试会考的题目,一味的追求难题。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显得比较急功近利,对于学习数学的纯粹的兴趣减弱。一旦在考试的过程中,由于一次考试失利,就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家长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功利性追求,又会进一步影响教师的数学教学。一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讲述了与中考无关的数学内容与知识点,学生家长就会质问教师,影响教师的教学心态,进而使得这种功利心的数学求学思想愈来愈严重。 学生、教师和家长式数学学习的一个完整的整体,脱离任何一方都将会导致整个教育系统变态发展。功利性教学与功利性学习的存在,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严重受挫。笔者对部分教师和部分初中学生进行访谈分析,发现有90%的教师和学生反映出来了功利性的心理。考试看成绩,教学看排名,中考看升学率。教师和学生在这种指挥棒的引领下,呈现出一些不健康的教学追求。

3.教师职业倦怠感突出

当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强烈的教学职业倦怠感。在这种职业倦怠感的影响下,教师往往不求上进,教学方法千遍一律,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教学过程不求创新与突破。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从小到大的灌输使得学生对其保持了一个重要高度。但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陈旧,教学理念的落后,使得“满堂灌”的形式成为普遍现象。作为教研员,很多学生向笔者反映,教师上课为了赶进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讲的太快。还有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会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只是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从而使得学生非常被动。部分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年代久远,脱离了学生的学习时代,使得学生不感兴趣。事实上,题目的设置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要大量的做题却没有时间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只记得了题目,却没有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还有些学生反映,教师缺乏耐心,一旦题目做错,就会挖苦打击学生,使得学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信心随之瓦解。教师上课气氛沉闷,过于敷衍,使得少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二、初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学习的内容不多,正处于打基础的过程与阶段。一般而言,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都较为简单,学生对负数、概率与统计图等知识比较有兴趣,对求有理数、二次根式、分式方程、动点问题、标准差较为困难。但无论是代数还是几何,这些都与学生今后的学习息息相关。教师要尽量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家长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心态,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自身数学学习质量的提高。

1.培养幽默教学方式

幽默是一种力量,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应用幽默语言,提高自己教学的艺术,不断与人沟通交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每一个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要培养自己的幽默教学方式,注重自身教学语言的修炼与提高,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常说来,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利用课堂前几分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从心理学上来说,学生学习最佳状态一般持续15到25分钟,数学知识比较难以理解,如果教师讲的索然无味,就会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分散,从而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因此,培养自己的幽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这是当前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重要一环。

2.构建数学学习策略

初中数学看似内容复杂,但归根到底是一个数学学习建构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利用学到的知识构建新的学习知识建构网络。在“双主体”论的引导下,学生和教师都是主体,教师以教学组织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以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获得合理的个人经验,引起数学认知矛盾,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机,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的学习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起联系。例如,学生学会了一元一次方程以后,就能够搭建起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当其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就能够借助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进行分析,这种认知矛盾是推动学生数学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发展。又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节中,先用多媒体演示,在同学们平常喝的酸奶中,酸奶中乳酸菌杆在 0℃ ~ 7℃的环境下生存,但是随着温度的提高,乳酸菌会快速死亡。那么假设,每升酸在0℃ ~ 7℃时含有活性乳酸杆菌321个,在 10℃时,死亡了107个,在 12℃时,又死亡了89个,那么此时活性乳酸杆菌还剩多少个? 请列出算式,并化简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处在一个知其可为,但不知如何为的境地,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了良好的情绪状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通过自身的协调与重组,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与提高。

3.师生共建健康课堂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树立健康的数学学习观念,真正培养其自身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不是仅仅出于考试和升学的目的,保持对知识学习的纯粹性,这是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关键。另一方面,教师要克服自身的职业倦怠感,保持终生学习的心态,挖掘和展现数学教学内容的情感内容。把数学教学内容经过自己的加工、提炼,从而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收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和提高,实现自身知识能力的建构。数学的学习也离不开生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归纳,利用生活中的例子為学生的学习提供素材和思路。例如,在代数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入车费、水费、电费问题;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入利润利率、浓度、行程问题;在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门框、窗框等问题,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加深学生学习的兴起,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正确心态,营造良好的健康课堂。

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需要学生的努力,家长的引导和教师的付出。毫无疑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持续下降、数学学习功利心加强以及教师职业倦怠感突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培养幽默的教学方式、构建数学学习策略、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健康课堂。总之,教学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学习数学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兴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它在较为抽象的数学教学中作用尤为重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还是一个长远的话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参与进来,共同打造更好的数学教学未来。

参考文献:

[1]阎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

[2]覃胜贤.高中生数学学习情感的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3]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汪洪海.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数学教学,2009

[5]李光强.浅谈对初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J].数学教研,2010

[6]陈朝云. 新课标下关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思考[J]. 科技创新导报,2011

浅谈初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篇7

一、创设教学情境

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看, 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数学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 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敢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 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 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 并运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

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 我两脚并拢站直, 水平伸开两手, 问学生:从整体来看, 我这个人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又在哪里?我左手与右手的中指尖到对称轴的距离等不等?随后还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案, 让学生从中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在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中, 我这样引入新课:“老师很想知道教学楼前那棵大树的高度, 谁能告诉我大树有多高?”学生听后议论纷纷, 很多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但谁也不敢肯定自己说的是正确的.我因势诱导:“只要大家认真学好这节课, 每个人都能测量出大树的高度.想不想知道如何测量?”一堂课就这样开始了, 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 注意力就特别集中, 学习兴趣非常高涨.

这样在创设教学情境中, 将知识性与应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一个主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将合作学习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 同时也给了学生自主与合作的机会, 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作为老师, 在新课改背景下, 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 让他们多一点创造的信心, 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

三、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手段

众所周知,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通过文字、符号、声音、动画等进行实时处理, 它改变以往“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 延伸了学生的各种感官, 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 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应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 研究教学策略, 自制与之配套的高质量教学软件, 通过逼真的造型、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 学习一次函数“y=kx+b”, 学生对函数图像随着k、b的值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的了解有一定难度.我便借助于电脑, 应用《几何画板》这个动态几何软件, 画出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函数图像的动态变化, 看参数k和b对函数图像的影响.这样学生容易理解, 印象深刻,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发起来.

四、通过传授记忆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学习知识点多, 需要学生记忆的量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若能时刻为学生着想, 多动脑子, 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记忆的方法, 学生就会感到学习不再是沉重的负担, 经过努力, 自然能将数学学好.比如, 类比记忆法、歌诀记忆法等.像歌诀记忆法就是把识记材料编成“顺口溜”, 或合辙押韵的句子, 通过歌诀形式来加以记忆的方法.歌诀记忆趣味性强、易于诵读、方便记忆, 自然、简洁, 容易上口, 有节奏感、音乐感, 学生很喜欢.如, 在有理数加法中, 我就教学生“同号相加一边倒, 异号相加‘大’减‘小’, 符号跟着‘大’的跑”.再如, 学了完全平方公式就教他们“首平方, 尾平方, 首尾的二倍放中央”.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一种轻松的愉悦感, 感到学习其实是很个很轻松的事情.

五、加强课外实践, 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手脑双全, 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他这句话道出了实践的重要性.所以老师不能只重视课内而忽视课外, 要坚持让学生进行课外实践,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努力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曾引导学生综合运用长方体的知识及生活常识, 设计出多种美观实用的长方体包装纸盒;让学生设计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 适当地用在黑板报、联欢会或晚会的布景上, 或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在这个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 就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科的喜爱之情.

初中学生数学兴趣培养 篇8

一、利用生活中的中的例子, 创设情境, 培养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 利用数学知识又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往往对身边的事物会感兴趣, 所以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多从生活入手, 创设问题情境。如教学“数轴”时可以出示温度计, 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数字排序, 通过观察, 学生能直观地把小学学到的用直线的点表示数的方法推广到有理数上, 从而建立数轴的概念。再如教学“负数”时, 可以从存款和借款入手。

二、利用数学故事, 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古今中外有很多数学故事, 适当地讲给学生听, 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高斯10岁就能速算出1+2+3+4+……+99+100;华罗庚初中肄业, 但他刻苦钻研高等数学, 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求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被清华大学聘为大学教授, 最后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三、利用数学本身的美, 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是由数和形组成的, 数学的图形有对称美、形态美;数学表达式具有简洁美、有序美。每一个图形, 每一个数学公式, 每一种数学方法, 都蕴藏着无限的美。数学之所以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力量, 就在于秩序、和谐、对称、整齐、结构、简洁、奇异, 这些都是人们产生美感的客观基础。教学中, 我们就要尽量地展示数学中的美, 让学生感受、体验、享受数学的美, 由美产生兴趣。

四、利用数学游戏, 激发学生兴趣

经常开展数学游戏, 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编制一些游戏, 将科学知识和游戏结合起来, 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又寓教于乐, 效果非常好。如让学生任写一个三位数 (三个数字不要相同) , 不要让老师看到, 将个位数与百位数对换, 组成一个新的三位数, 用大的数减去小的数, 只要你告诉我个位数, 我就能知道差是多少?验证后, 学生感到很神秘, 兴趣极高, 接下来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规律。

五、利用多媒体手段, 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对直观的事物很感兴趣, 因此, 教学中教师就要尽量使用幻灯片、投影仪、电视、电影或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电影、电视教学媒体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集中学生注意力。

事实上, 青少年都比较爱看电影、电视, 一些好的电影、电视片看过之后, 学生会长久不忘。在放电影或电视时, 学生的注意力会不约而同地集中到屏幕上, 画面、色彩、解说、音响都会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上引起兴奋。因此,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可使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 从而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形象、直观, 让学生久记不忘。例如, 我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形象地展示了圆与圆相离、相切、相交、内切、内含的位置关系,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学生数学兴趣培养 篇9

一是社会因素的影响;二是家庭因素的影响;三是学校因素的影响。针对以上影响因素, 我们应如何诱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社会层面上要想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条件, 就应改革教育评价机制特别是考试制度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紧迫感, 当然不是取消考试制度。我认为, 考试制度的改革可以借签国外好的经验, 特别是美国, 真正把考试当作了手段而不是目的, 最终建立起多元、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与评价体制, 作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保障。另外, 应加大对网络信息、网络游戏的管理力度。执法部门应经常性地对网吧、游戏室进行监督检查, 对有违反国家规定的一律查处, 绝不能讲情面。从思想上加强对全民的正面引导, 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让大家认识到如今的社会是迅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 是知识、经济、信息的时代, 只有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有所作为,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 作为农村家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必须改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和教育孩子的方式。父母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固然重要, 但不能因此父母双双外出打工, 而留下年幼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教育, 不但起不了教育作用, 反而被溺爱。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越来越生疏, 脾气也越来越怪异。因此, 父母应与子女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父母应经常性地与子女在一起, 加强沟通与交流, 以唤醒、保持并激励孩子兴趣的发展。同时, 父母不但要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 更重要的是关心孩子的思想与情感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了解孩子在不同时段的想法和帮助, 转变粗暴的教育方法。另外, 父母还应加强学习, 做好榜样, 以提升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为孩子提供和谐、上进的家庭环境, 为学生兴趣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第三, 作为学校应发挥激励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体作用。

1、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培养, 营造和主谐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与意志和他们的认知活动。学生只有在无压力的情况下, 为学生所喜欢的教师的前提下, 才会乐于学习, 课堂气氛也就会显得活跃, 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 教师积极转变角色, 与学生多沟通交流, 跟他们交朋友, 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 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 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从而激起学生对数学的爱。同时, 教师的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 特别对基础较差的学生,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加以表扬和鼓励, 对不足的加以帮助, 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不怕出错, 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 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积极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学习, 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支撑点。因此, 教师应想方设法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性, 教学内容应贴近生活实际, 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 即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引入中, 教师应设计各种形式, 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 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 激发其参与动机, 提高其参与兴趣。而对于不积极参与和有畏难情绪的学生, 教师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帮助、辅导, 促使其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说、议、做、练等活动的机会, 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努力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和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浓厚氛围。相信在这样轻松、快乐的环境下, 学生对学习数学会兴趣盎然,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也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为学生树立数学信心, 激发其数学潜能。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 普遍存在着压抑感, 自卑心理严重, 深感前途渺茫, 具有较强的厌学情绪。因此, 作为教师应主动关爱他们, 了解他们,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课堂要饱含真情, 多对学生进行鼓励, 要用“很好”“不错”“真棒”等激励、鼓舞、亲切的话语使学生在一种温暖、祥和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教师所教知识, 感受着学习的快乐。切忌采取不理不睬或动不动就大发雷霆, 主样会削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加重学生失败的归因感, 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4、理论联系实际, 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 又用于实际生活。我们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在创造情景时, 就应当从身边的实例入手,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并且我们时时都在运用数学知识。比如:教学利率问题时, 首先应要求学生收集信息, 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利率问题其实就是应用等比数列解决应用题。由此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齐朋华.积极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及其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8 (8)

初中学生数学兴趣培养 篇10

当前农村学校大多偏远, 学校基本上都是一些农民的孩子, 这些孩子中许多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据统计有近一半的父母都外出打工, 孩子们就寄养在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 或是亲戚家, 管理十分差, 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 许多还从小就宠惯着。这些孩子行为习惯差, 自立、自理能力差, 学习能力差, 特别是数学能力差, 学校教育由于相对滞后。这就让我们这些从事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们面临着许多艰难。如何培养这些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呢?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 对学生进行古今中外数学史的教育

教师要对学生讲解中外数学家的小史及趣闻轶事, 数学发展史, 数学领域内的各类奇闻典故。同时, 也注意将授课内容中涉及到的数学发展史。如勾股定理、圆周率、黄金分割等介绍给学生, 特别是我国古代祖冲之的圆周率。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 刘徽的割圆术和扬辉三角等对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近代的华罗庚, 陈省身, 苏步青, 陈景润, 丘成桐等著名数学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激励学生, 不但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而且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能站在这些巨人的肩上, 为我国数学水平的进步提高做出应有的努力。适当介绍相关内容所涉及的课外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若每位数学教师对我国数学史中的瑰宝如数家珍、津津乐道,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信心, 而且可在学生心目中树起民族自尊的丰碑而达到学习的自豪感。

(二) 教师要善用自己人格魅力

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的言语、行为、情趣、人品是影响学生发展成长的关键因素,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首先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一个不热爱自己学生的教师, 学生是不会对他讲授的知识感兴趣的。相反, 如果教师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 学生不但会尊敬老师, 而且会对老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其次, 教学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 有时一个贴切的比喻、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无声的手势都会像童话里的魔棒一样, 使学生全神贯注, 饶有兴趣。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 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学科的情趣及广阔的知识, 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 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

(三)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加强教师教法研究

精心设计一些课堂教学情景, 将学生置于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中。通过教师诱导, 能愉快地听、说、做, 使学生产生一种好奇、轻松的感受。如教师在课堂上用多种电教手段把设计的习题、插图、模型等表现出来, 或者在讲解中引入生动感人的故事, 或者用一个幽默生动的比喻等。这样, 既感到易记。又妙趣横生, 让学生轻松、愉快、不知不觉中走进神奇的数学天地。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从心理学角度和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规律看, 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引用实例和使用教具, 化抽象为直观, 加强知识的联系,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很有趣味性和实践性。这给学生扫清了“数学很神秘”、“畏惧数学”的心理障碍, 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产生了学习热情, 使学生把“惧学”转化为“好学”。

二、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使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主动地学习

数学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应用性、生活化, 只有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主动运用于生活实际, 才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可以是举办数学知识墙报、做数学游戏、举行数学知识竞赛等活动, 使学生在一个特定的角色中承担某种责任, 完成某项任务。因此, 在取得成功后获得精神满足, 不仅树立了自信心, 更增强学习的兴趣感。

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情况下, 学习方法是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而学习成效往往直接影响学习兴趣。因此, 学习数学的方法与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息息相关。笔者赞成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合作。”首先, 即对待一个问题自己先独立分析思考。如果自己能解决, 并得出正确易行的方法。这对解题人而言, 是一种成就感和自信心的体验, 这不仅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和自我能力的提高。其次,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实在无法解决或解决方法比较烦琐, 便可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结果, 互相点拨, 找到自己的思维漏洞, 进而得出结果。这样, 可以使同学门体会到在数学问题营造氛围中团结协作的乐趣。

四、良好习惯的培养, 巩固和深化学习数学的兴趣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生”。古今中外, 习惯培养始终是教育界备受瞩目的问题。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 简单的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习习惯同学习兴趣相互影响, 学习兴趣会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有利于兴趣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为此, 教学中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新课, 对新内容大致了解, 课堂上采取讨论、质疑等多种方法交替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课后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反复练习, 并进行知识的小结和归纳, 以便灵活应用。

对于农村初中来讲, 生源差, 小学成绩好的学生多数都是到单设中学去读书, 剩下的学生就读农村初中, 基础特别差, 习惯也特别差, 教师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疏导,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预习习惯、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习惯、积极思考讨论习惯、认真参与课堂训练习惯、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习惯、课后及时复习习惯、不耻下问习惯等。教师要在平时多表扬习惯好的学生。如利用口头表扬、优秀作业展等形式, 让他们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同时, 要激励习惯差的学生, 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 学习, 找他们亲切谈心等。看到他们的进步, 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让他们一步一步养成良好习惯。

五、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必须十分清楚数学学科的特点, 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 重视我们的主导地位, 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让数学课焕发出魅力, 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所谓“享受快乐, 享受成功”, 指的是教师充分发挥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巧思妙想,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享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 从而, 喜欢数学, 享受数学, 发展数学。它体现以人为本, 关注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教育新要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享受快乐, 他们才会更有兴趣。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 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就不能不重视学生的反应。

1.教师提问要有层次性。学生兴趣的培养很多都来自于对成功的体验。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挥才能的机会, 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设计问题就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 很容易的问题留给成绩差, 基础差的学生回答。难度大一点的问题则留给成绩好, 智力好的同学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正确的要及时表扬, 回答不正确的要加以鼓励, 给学生以期待的眼神, 希望他大胆发言。千万不能对学生进行语言上的打击, 让他感受到教师心中有他, 教师时刻关心他的进步。这样, 每一位同学有表现的机会, 每一位学生的数学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给每一位学生定学习指标。所谓有目标就有动力, 有目标就有前进的方向,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让学生给自己定下学习的指标。学生学习的基础不同, 智力不同, 每个人学习的效率也会不同。所以, 学生恰如其分地给自己定学习指标, 让学生享受达标成功后的快乐, 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 会朝着下一个更高指标前进。笔者在教学中具体做法是:让学生自己定两层指标, 一是以学生前一次测试成绩为标准, 定的指标一定得高于前一次测试成绩;二是以同学为参照物, 找一个同学做为自己超越的目标, 但这个同学的数学成绩一定比自己略好一些, 也就是用“我最不服气的同学是某某”的形式定标, 因为题的难易程度不同, 所以第二层指标是比较科学的。考试结束后学生两层指标只要达到其中之一就算是学生达标。然后, 教师让达标的学生交流成功的经验, 实际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并定出下次的学习指标;当然, 未达标的学生就要受到一定的惩罚了。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写500字以上的说明书, 认真总结失败的原因, 努力的方向, 并定出下次的学习指标, 力争下次达标。

初中学生数学兴趣培养 篇11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学习 兴趣 策略初探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098-01

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主动发展”着眼于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点明了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因而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极其重要。

一、巧妙设置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要设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注重情境设计,做到教学的直观性。由于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及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探究教学艺术,保持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教学生学数学,就是教他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数学,把数学同生活融为一体,紧密地联系起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從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如在讲授几何中“旋转的性质”时,我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又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又如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对于容易搞混的知识,教师要为学生着想,尽力编成一些口诀或顺口溜之类的方式,让学生记得牢,用得上。如何解决同底数幂的乘法学生掌握容易忘记快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法则的规律,例如: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可以让学生总结底数是乘法,指数就是加法,指数的运算比底数的运算低一级。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用和逆用法则。俗话说:熟能生巧。这样就不会忘记了。

三、创设和谐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标上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型课堂。由于课堂的开放,学生的思维及各方面能力都会相应提高,课堂也会变得不“安分”起来。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有话要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作为教师,应该细心洞察任何一个能给学生乐趣的闪光点,寻找能与学生产生心灵互动的碰撞点,真正达到师生共同研讨、共同学习、让课堂充满情意。

用平等对话构建师生关系,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注重自主探究,品尝学习乐趣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从“书本”到“书本”,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没有体现数学知识的背景和应用,没有体现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缺乏应用意识,缺乏体验探究的学习。

数学教学应当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数学情境,提出问题,构作猜想,形成智力思考场;提供有启发意义的材料,为学生琢磨数学思想提供必要的时间;重视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切磋交流。如我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首先用生活中的小故事导入新课,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当同学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8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3厘米面积也是18平方厘米时,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与底和高有关系呢?如果有的话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猜一猜。这样,教师成功的造成了学生大胆猜想、并急于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

初中学生数学兴趣培养 篇12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体, 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获取的过程, 过于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 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将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单纯的教的过程, 师生之间处于传授者与接收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教者, 学生是静静地在下面接收知识的容器, 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是与现代教育理论背道而驰的。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师生是平等的对话者,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的过程, 更是学生学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学参与者、学习的合作者, 这样才能解放学生的思想, 放飞学生的想象, 释放学生的个性, 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使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来, 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学习体, 一个平等的主体, 让学生不再是直接记忆结果, 而是主动地参与、构建知识的获取过程, 使学生从内心产生一股学习的动力。简单说来就是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积极思考, 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见解, 允许学生的标新立异与独树一帜, 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重在导而不是在堵, 要让学生经过思考与动脑, 主动地解决问题, 获取知识, 这样的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一切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和前提, 树立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 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问题的发现者与解决者。如此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与激情, 才能激起学生学的欲望, 才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 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察。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 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提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门艺术。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能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 针对教学内容提出各种能够引发学生认真思考,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会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解的动机, 会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以高昂的学习情绪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学生自行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了问题, 会产生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并把这种体验转化为更强烈的学习动机与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 设计一系列具有艺术性、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将学生带入“愤悱”状态,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这一节内容时, 我让学生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课前我在准备这节教学时在备课本上画好了一个等腰三角形, 但是由于我的不小心, 打翻了墨水瓶, 墨水把三角形给涂污了, 现在只剩下了底边的一个底角。同学们你们能帮我把这个三角形复原吗?然后将这个残缺的三角形画在了黑板上, 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重新画出这个三角形。这样的问题情境以学生前面所学的三角形知识为基础, 将新知与旧知联系在一起, 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运用所学无法解决时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参与欲, 此时教师再讲解新课,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高, 学习兴趣正浓, 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融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技术, 以丰富的内容, 多样的形式, 强大的处理功能与交互性, 以文字、图像、图片、视频与音频等多种手段来传递信息, 可以将静止、抽象的知识动态化、形象化地展现出来, 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结合, 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多媒体已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并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以一种不可比拟的优势向传统教学手段发起了挑战。我们要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 激起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来进入学习。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具有强大的可控性、针对性和交互性, 可以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将一些教师难以讲清楚的知识点直观、具体、形象地呈现出来, 如将几个正方体摆放成一定的形状, 求这个图形的表面积。诸如此类以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为主的题目。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空间能力尚未形成, 对于此类题采用传统教学手段, 学生很难理解, 但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所摆成的图形各个面用鲜艳的颜色进行着色, 将图形进行旋转, 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图形, 便可有效地突破难点, 使问题得以解决, 同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使学生顺利地解决此类的题目。

实践表明多媒体辅助教学确实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 只要我们结合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科学利用, 合理选择, 一定能让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 成为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与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上一篇:教育近代化下一篇:有机化学及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