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共10篇)
浅谈农村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篇1
浅谈农村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文西中学 唐南能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学校外因素,家庭的误导: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学校内部因素: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很大转变,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 2
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2.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长了也呆板,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
每当走上讲台,面对一双双期盼的眼神,我都有点底气不足的感觉。我能满足他们的希望吗?最怕看到这样的眼神蒙上失望与不满。是啊,他们一星期只有一节美术课,我也想使这宝贵的一节美术课象潘多拉盒一样精彩纷呈,让他们期待的眼光大放异彩。但从学生的表情上我读懂师生共有的心声——美术课想说爱你不容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事与愿违的局面呢?笔者以为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问题。
(一)学生程度不一
现在很多乡村小学,学生生活很单调,很多学校根本就不开设音、体、美课程,升入初中后中心中学招上来的来是来自各个乡、镇办小学的学生,这些乡村学生程度千差万别,造成教师在授课上有很大难度。例如:初一美术课本一、二册第一单元欣赏课,让学生欣赏、中外名画,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小学很少接触美术,哪怕是很浅显的儿童画也没见到过几幅,象《维纳斯的诞生》„„等这样的西方名画,他们又以怎样 的心态和感情去欣赏呢?记的我讲这课时,刚翻到这一页,学生就嘿嘿的怪笑,有个学生干脆直接的嚷嚷“老师,是不是不穿衣服就是美„„”,让我好不尴尬;再比如初一第一册第二单元,《校园伙伴》中《写生与表现》一课,他们连最基本的造型都不会,一节课怎么能画出他们的小伙伴?画完后无论怎么看都不会象“人型” 4 的,有少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但如不兼顾大多数,“目中无人”的将课程一味开展下去,又怎不会使众多期盼的眼神蒙灰呢?(二)学生没有学具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术课 很多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动手绘制,而无论是绘画还是制作都需要必要的材料,如颜料、画笔、剪刀、多种纸张等,几乎每堂课的要求往往都不一样,很多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有限,或家长不予支持,或学生不予配合,或因家、校偏僻,无处购买等等原因,要什么没什么,使得美术课也难以开展。记的有一次区里开展听课活动,实行不定班级抽签,我讲课的内容是《面具的制作》,在要求学生面具制作时,学生没有纸,没有剪刀,甚至一个班连一盒常用的画笔也没有,幸好我随身带了一大盒油画棒让他们传递使用,否则这节课真是没法开展下去,剩下的大部分制作时间就只能干瞪眼,更别说什么作业展示、灵动涌现的场景出现了。二.学校问题
其实,学生问题说到底也就是学校问题。如若诸多的乡镇办小学一直有序的开设着美术课程,学生受着良好的熏陶,就会有一定的美术素养,积攒一点美术底蕴,也不会说出上文那种粗鲁的“大白话”。如若学校能提供一些必备的简单的学具,以上学生问题就不成问题了。
一个学校美术教学器材不足,也是无法上好美术课的。美术教师连画架、画板、画笔都没有,怎么练习基本功,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学校图书室关于美术方面的书籍太少,或是干脆没有,无异于斩断教师的营养活水;学校对美术教师的评价不讲“方式”,也会造成美术教师心情懈怠„„
在学生辍学相当严重的今天,各学校也都对艺体这一块引起很大关注,以此吸引学生,让他们在学校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发展空间,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而美术学科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一个新的理念:“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意在告诉我们一点,美术学科不在是单纯的技能学科,而是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是一种文化学习。它不但承担着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价值观,并内化地陶冶其人格情操的 5
教育任务,而且又承担着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扬的教育任务。学校应该充分认识美术学科的重要性,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确实能引起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踏实顺利的开展这门课程,而不是流于形式。
三、教材问题
新课标下的初中美术课本有了很大的变化,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以便学生自主选择,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以及多元,突出现代意识和中国特色。不可否认教材的指导思想很好,但你想啊,薄薄的一本美术课本,要“面向全体学生”谈何容易!“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能有多大!太普及了,就往往缺乏针对性,例如,初一下册课本第四单元的活动四《表演插花大赛》,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他们不可能买来这么多的鲜花、花泥、花盆来试插(除非他们家是开花店的),教师也没法准备这么昂贵的、多的教具,这样的活动也只好选择放弃了。编者可谓用心良苦,总想用有限的纸张向学生展现一个超越时空的无限丰富多彩的艺术长廊,什么都想涉及,什么都是蜻蜓点水,甚至有些课页连“水”也沾不上,更不要再奢求“甚解”了,例如,初二下册《设计、实践、体验》课中,要求学生在多次修改和调整的基础上,绘制完成室内效果图,不要说学生一节课根本无法完成,就是几节课也难以完成。这样的课专业性太强了,没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的教师授课就会有很大困难,学生更会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如果这一课由“绘制课”改为“口头设计课”,让学生互相交流怎样设计自己的房间,学生对此既感兴趣又能畅所欲言、心情愉悦,又怎么会出现“绘制”中的恐惧与“强人所难”之色呢?再一方面,美术课属“精简”、“超薄型”,但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图片空洞无用,或展示别的学校学生制作场景,或出现某种氛围,学生从课本上对所学的内容仅仅停留在一个很肤浅的、概念型的认识层面上。编者能不能多展示一些学生作品,或增加一些有关历史背景知识的介绍及相关图片资料,能不 6
能把书编的再细一些,更有针对性一些,或者可选择、可参考的空间大一些,更能体现地域性,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教师问题
美术课开展的是否顺利、丰富、吸引学生,虽然有许多客观的条件,重要的一点还是取决于上课的教师。
(一)美术教师应关注交叉学科知识的渗透。在中学教育朝着知识的多元化和立体化方向发展的今天,从美术学科的特点来看,其知识内容具有广泛的隐形性。孤立学科的教学不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缺少知识的延伸性,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例如,我们在介绍古埃及的金字塔时,如不了解它的历史、宗教、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史,我们几乎无法解读古埃及的辉煌艺术。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合格美术教师,就应不断汲取各学科的知识来不断充实自己的“数据库”,以适应新的挑战。
(二)美术教师应丰富美术课程教学的内容,竭尽所能的开发课程资源。如若教师在上课前没有认真备课,仅凭自己狭隘的经验或个人意识来罗列和组织内容,略知皮毛,便仓促上阵,会导致课程开发质量不高。所以教师要想上好美术课,就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不辞辛苦的收集很多资料,获取与课程相关的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如若这几个问题都能引起重视,上下齐心,相互协调,不断改善,农村美术课就能顺利的开展下去,切实能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麽再上美术课时,师生共同的心声就会是:美术课,想说多麽
浅谈农村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篇2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地哄孩子玩。学生对于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批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要让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动物。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得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爸爸是他最熟悉的,画得更为形象;要求画动物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出发,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获得进步。只有教师了解学生心理,正确地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 改革教学方法。
有些教师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教法简单化,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致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比如在初一人物的课程中,就可以用贴的方法,把人的躯体分成各个部份,把手臂、腿,做成几种动作,根据要求,贴出人体的形态,使他们在游戏中了解人体的各个部分的关系,掌握人体的比例关系。因为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很多课程不能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是简单地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就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教师本身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思路活跃、方法新颖,让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时间长了也呆板,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
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色彩效果差,图片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地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创造能力。比如在欣赏课上,学生不清楚油画、水彩、雕塑的创作过程,我们就可以用视频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老师的负担。
3. 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当然一个班也可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根据能力做不同类型的作业,做到遍地开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 放手让学生自己开设新课程,自主地学。
只有感兴趣,学生才愿意学,才学得更好。所以,要让他们提出要求,放手自己找资料,自己组织教学。比如有学生提出要画漫画和卡通画,那么就让他们找相关的知识,当然老师也可以帮他们找,让在这方面有专长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演示,老师再帮他们作补充作总结。这样才能切合学生实际,才能使学生更愿意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浅谈农村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 美术课 兴趣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级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课程教育,许多学校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笔者对所在农村小学、初中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座谈,针对农村学生对美术的爱好、认识、理解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调查,发现:从孩子会用笔到幼儿园期间,孩子喜欢画画的占调查人数的99%;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下降到90%;再到五年级下降到70%;到了初中出现了严重的分化,对美术有兴趣的只占60%。
经过调查分析,作者认为导致以上结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学校外因素,家庭的误导:多数家长认为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才是重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二、学校的内部因素: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在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许多学校对美术课意识没有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设计呆板,气氛低沉,这是使得学生失去画画兴趣的重要原因。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呢?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应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維表现特点。美术是学生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学生需要对事物进行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教师要求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小熊猫。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得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得更像;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如果教师对此不满意,学生的绘画热情就会受到挫伤。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创作的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和知识水平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要看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要对学生给予肯定。认为美术课是副科和美术课是不重要的课程,这两种观念都是不正确的。教师要转变这一落后的思想观念,要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 改革教学方法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它有独特的优势。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初一人物头像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美术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的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枯燥的课堂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学生才能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课堂教学中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对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如果要求太高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更加仔细认真。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 篇4
大自然是美丽的,世界是美好的。每个幼儿天生就爱美,而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幼儿更好地认识美和表达美。
一、要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安全、适宜的绘画环境
我们发现,当幼儿还不会握笔的时候,他就喜欢拿着笔到处乱涂乱划。这个时候的大人往往不能意识到这是幼儿发展的需要,而把这种行为定义为“搞破坏”。实际上,幼儿这时是无意识地进行手部肌肉的锻炼,为今后对线条的控制能力的发展创设条件。家长可以为幼儿提供一张纸(纸要比较大),一支笔,让他随意地自由涂画。幼儿对此活动持续时间的长短、作品是否精彩并不重要,家长不需要加以过多干涉。刚开始幼儿使用的笔最好是水彩笔。第一,它不容易断;第二,它有丰富的色彩,可以促进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家长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陪在幼儿身边,但是千万不要去示范,去教他如何画。因为一岁多的幼儿独立性已经开始发展,他们很喜欢独立做事情,对别人的干涉很反感。家长只要陪在他身边,鼓励他,给他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即可。
二、多带领幼儿到自然世界中去观察和感受,为幼儿绘画提供素材
幼儿是好奇的,他们对外界环境的敏感程度要比成人高许多倍。幼儿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但是有的幼儿却无法将自己的所见用画纸表现出来,或者说他们所表现的与他们自己所看见的会出现很大偏差。这些主要是因为幼儿虽然爱看,但他们的观察与记忆都是无意识的,保留的时间不长,即使事后有记忆也是零碎的、片断的,甚至会有所偏差。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观察与记忆的方法。如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可以问幼儿:“这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叫什么名字?”
三、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培养幼儿对于颜色的喜爱,使其大胆地运用多种颜色作画
让幼儿自由作画时,一些幼儿经常喜欢用黑色,把人涂成黑色,把天空涂成黑色,把小草涂成黑色,一张本来构图比较好的图画被涂得一片漆黑。问他为什么涂成黑色,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针对这个情况,我开始通过一些活动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颜色。首先,我们开展玩色的游戏,目的是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颜色,感受各种颜色带来的不同的视觉冲击力。我们把各种五彩缤纷的颜色调到一个个盆里,让幼儿玩手掌印画。他们只需要把手掌或者是脚掌放进盆里,就可以在纸上印出各种各样的手印或脚印,还可以使用一些玩具进行印画。这些都是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颜色,以一种最简单、最快乐的方式将他们引入艺术殿堂。
四、重视观察欣赏,提高幼儿对颜色的感知力
现在大部分美术教学只注重幼儿操作部分,而很少让幼儿去观察与欣赏。幼儿对颜色的感知力,只通过操作获得的感受片面的,我们还要让幼儿去观察、欣赏、点评。很多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关心自己而很少去关注别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能力的发展。他们以游戏为主,只注重过程而忽视结果,换句话说,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用什么样的颜色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重要,他们只是从涂色的这个过程中获得满足,所以涂任何一种颜色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这也限制了他们对色彩的认识。因此更需要成人有意识地去引导,带他们去观察,去评价,提高他们对于颜色的感知力。我们可以将幼儿的作品全部挂起来,和幼儿一起点评,重点放在各种颜色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同时要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观注入这一过程中来。
五、与游戏结合,练习基本的线条与图形,为构图做准备
我们可以结合颜色进行简单线条的学习与练习。刚开始由于幼儿小,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是很强,所以,我们可以从一些短线条开始练习。例如,可以画五彩缤纷的小雨,添画牙刷上的毛,从而引导幼儿画一些短的斜线或直线,加强他们手部的控制能力,然后再有目的地练习曲线和圆,为构图做基本准备。
六、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让幼儿知道将重点内容摆在突出的位置
我们经常发现,在一张大画纸上,幼儿画的图画经常会跑到拐角上,或者画得只有芝麻粒一般大小,也有的??得出奇的大,整个画面看起来很不舒服。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欣赏画来促进他们对这一要求的认识。这些画可以是名画,也可以是幼儿自己的画,可以让他们通过欣赏与比较来认识构图的重要性,从而认识到主要内容应放在一个比较突出的位置,并且尽可能大些。
七、要重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语言活动
艺术作品是人的思想的反应,一些优秀的作品,除了技法上的娴熟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们所表达的内在思想。幼儿思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和语言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一些幼儿的画很简单甚至不易让人看得出画的是什么,如果不让幼儿解释他画的是什么内容的话,也许就会错过一幅精彩的作品。
浅谈农村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篇5
挖掘美术潜能,陶冶艺术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人生底色,是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可是,中高考的长期影响,使得美术教育一度被边缘化,虽然如今素质教育理念已被大多数人接纳,美术教育地位亦得以合理的回归,然而,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美术教育在城乡的受重视程度仍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城市的学生大多能在艺术萌芽时期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农村学生则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美术潜能开发滞缓现象较为普遍。
农村美术教育如何发展?在多年的农村美术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建立美术兴趣小组是有效整合农村美术资源,发现培养美术特长生的最佳路径。美术兴趣小组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增强学生的欣赏和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因此,在农村更显得有必要建立美术兴趣小组,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砥砺学生的学习品质。
下面我就农村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开展的些许探索和尝试作一简述。
首先,遴选学生组建兴趣小组。
为确保参加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与几位美术特长生一道制作了一份精美的简章,较为全面的介绍了本团体的表现形式,活动内容以及作用。在众多的报名者中,我通过面试和笔试遴选了其中的20名学生作为小组成员,在我的指导下,他们民主选出组长,并制定了具体的活动规则作为活动开展的制度保证。
其次,精心合理安排活动内容。
一、体验民俗民风,传承民间艺术
我的家乡民间手工艺品制作历史源远流长,为了能够零距离感受民间手工艺品的魅力,我把他们分成五个小分队,利用休息时间深入乡村学习各种民间手工艺制作,并举行了一次手工艺制作展览,看着展览室里红通通的大纸灯笼、昂首挺胸的木雕雄狮、层次复杂的塑料管编制小鱼、色彩缤纷的手链、朴素大方的泥塑娃娃等等,小作者们脸上荡漾着得意的神情,当看到别的同学对自己的作品啧啧称赞时就更心花怒放了。在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环境中,不仅陶冶了他们的个性和情操,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为美术创作增添了不少素材。
二、利用乡土资源,贴近学生实际
结合原有教材进行适度增、改,努力挖掘农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
如八年级《设计社区模型》一课,学生对城市的高楼大厦印象模糊,思路便过多的`依赖课本图片,我便把题目改成《我的新农村设计模型》,这下学生的思路一下打开了,许多生动的作品随即诞生了,有的同学把自己的家园设计成一座座别墅,房顶的瓦全用太阳能电池板代替了,地下设计了沼气池,房前屋后都是大花园,开满了颜色形态各异的花朵,晴朗的天空,新型的能源,对未来的家园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在上欣赏课时,也会根据材料的特点灵活开设诸如《竹根造型》、《玉米根艺造型》、《有趣的叶子》、《家乡的泥人》、等课程,丰富课堂内容,弥补课本不足。
三、巧用环保材料,培养创新能力
经过人们巧妙的构思,精心的制作,有些“废品”也可以变成可观赏、有价值的艺术品。像这类的环保工艺教学对于农村教学来说更具有优越性,各种各样的树叶是贴画教材的好材料,学生随处可采,既经济又实惠。与此相同的布贴画,黄豆、绿豆、红豆等植物种子、树皮、树根、石子、瓷砖、易拉罐、旧报纸等都是绝好的美术创作资源,在学生的手中都可以变成一幅幅漂亮的画或一个个有用的东西。课后我们还举办了“环保手工艺制作比赛”,获奖者全校公布表扬。像这类美术活动不但能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动手能力,而且还培养锻炼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有助学生想象力和创作思维的发展。
四、利用地域风情,拓展创作源泉
在我们农村,古祠堂、庙宇、中西混合式屋等较为常见。这些建筑采用砖木结构,其外形非常讲究。柱的形状各异,而且还刻有龙纹图案,有些则雕刻书法对联。连柱础雕刻的图案纹理各异,精巧别致。墙壁上也雕刻了形态各异的浮雕。在鉴赏这些作品时,我先通过拍摄录像、照片收集把乡镇的部分古建筑展示给同学们欣赏。然后让他们分小组就近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学生可以通过采访探讨、拍照片、速写记录等方法,把这些古建筑与人文历史故事也一起收集、记录。回来后作汇报时,每个小组都踊跃发言,把自己收集到的古建筑的资料通过照片、录像、速写等方式展示在大家面前,并结合小组成员的绘声绘色的讲解、陈述。小组成员一下子都变成了讲故事专家,把村里当年的历史故事讲解得栩栩如生。
五、利用校园环境,锻炼实践技能
我校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这样优越的条件为我们提供了环境美育的前提条件,于是我在小组内有目的的增设了一些写生课,包括风景写生、静物写生等等。而写生的形式是多样的,可采取素描、钢笔、水彩、水粉、蜡笔、钢笔淡彩、线描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以欣赏、交流、探讨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风景画的魅力,感受自己与校园的深厚感情。让学生明白风景画不仅是画面美的享受,而且还是艺术家感情的流露。还通过范画的展示,教师的示范,把简单的风景画画法演示给同学们看,让学生有个参考的方向,并了解简单的美术知识,同时通过学生的讨论把他们对校园的深厚感情流露出来。然后把他们带到大自然中,辅之以适当的引导,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表现造型能力,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学生那一幅幅形式不一而又流露自然感情的画面上表现出来,当有学生提议要举办一个画展时,我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们,而我只给他们提供了展览的场地和展板,还有一些经验的介绍。整个过程学生们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一个星期后,各班的画展都展现在师生面前,受到了各科老师的关注和好评。
浅谈农村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篇6
合山市实验初级中学
张红芬
美术是人类表达感情的一种艺术方式,追求直觉和潜意识活动,把人的内心的情感、认识、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应遵循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规律,给予合乎人性的教育,将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
学习兴趣是指在美术学习中,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心理倾向。它是美术学习中最大的情绪力量。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有了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和学习。美术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让学生体验美术,而不是纯粹学习技法,丰子恺曾说:“普通教育中的各科,都是以精神修养为目的,而以技法传授为副目的。”只有这样让学生重在参与重在体验就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师生才能处在友好、积极、活跃、主动的学习状态 真正进入学生乐于学习,教师爱教的境界。同时美术课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课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课程,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我们全力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这对学生学好美术具有很重要作用。通过美术课的教学,可以培养、激励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的手、脑的同时得到锻炼,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根本任务。美术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低段学美术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情感的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要在课堂上 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学生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得更好;要求画 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像;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
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的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 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地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审美意识
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致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比如在初一人物头像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了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
2、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长了也呆板,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例如:在初二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就可以通过视频教学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3、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浅谈农村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篇7
兴趣并非是一个人与身俱有的, 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持续地倾注极多情感的认识活动。《初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功之一。要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初中美术赋予了学生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 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而且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对于陶冶情操, 启迪智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有重要作用。
二、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学, 注重与学生的沟通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黄金阶段, 对新奇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很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与对知识接受能力的高低, 允许学生对不同的东西感兴趣, 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 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例如, 在教授学生中国画的时候, 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临摹书中一幅简单的中国画。有的学生想画荷花, 有的学生想画竹子, 对于这些要求, 我爽快地答应了, 因为我认为如果硬要他们统一作业, 虽然他们会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 但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丧失了一些对美术的兴趣, 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
在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有的学生握着毛笔手就发抖, 不敢动笔, 我就用鼓励的话语激励他们, 并告诉他们学习美术的目的不在于画得好坏, 而是在于让学生从美术中体验到乐趣,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活力。全班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交了作业, 尽管有的学生画得不是很好, 但也可看出他们的确从中得到了快乐, 因而, 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
三、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 一部分教师教书非常“认真”, 这种方式虽然会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提高认识, 但是由于只把课堂教学当成了传授知识的场所, 致使学生思想僵化, 不开窍, 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不利于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 长期下去必然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教育的目的不是在于让学生机械地掌握知识, 而是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长进, 有所创新。在雕塑课上, 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挖红泥, 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由于有了实践环节, 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 对雕塑充满了极大的兴趣, 他们小组合作, 充分发挥想象力。有的学生做的是变形金刚, 有的学生做的是奥特曼, 还有的学生做的是灰太狼等等,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种实践教学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还让课堂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更让学生懂得了团结合作、团队精神, 这正是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所需要的品质。
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 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 所以教师不应该死板地传授知识, 而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 利用实践教学模式达到美育的目的。
四、重视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正是在初中阶段培养出来的, 这是一个人创造能力产生的基础, 对个人未来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上美术鉴赏课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作品, 以达到欣赏的目的。例如, 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让他们能够领略到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我先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 然后让学生来体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通过诗与画之间的对比与联系,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想象画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每次开学回来, 在课堂上我总会让学生描绘假期的生活, 这样有利于学生绘画语言的表达。当我要求学生绘画出他们假期的生活的时候, 学生充分发挥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 画出了麦田、远山、道路、汽车和忙碌的人群等, 内容丰富, 形体正确, 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也得到了初步体现。
五、学会利用多媒体教学, 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 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的,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直观教学。以往的教学方法形式单调、枯燥无味, 无法让学生产生兴趣、开阔眼界, 如果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 可使教学媒体多样化, 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 增强教学效果。
发挥多媒体辅助手段在欣赏课教学中的优势, 扩大欣赏容量, 可使学生更多地吸收与内容相关的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情感因素, 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产生兴趣、激发潜能,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 我在讲各国的建筑时播放了相关视频, 学生不但可以从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或内部构造, 而且可以做动感显示, 让建筑物旋转起来, 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在短短的一堂课上, 让学生从“知识型”转变为“智慧型”发展, 加大了关键处的讲授力度, 提高了知识的传播密度, 绚烂流畅的画面与娓娓动听的解说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六、结束语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美术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 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美术教学活动, 快乐地学习美术, 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 从而领悟美术的魅力, 实现其全面发展。
摘要: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广大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 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意志、喜恶以及人的精神世界, 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初中美术课程作为艺术的基础性课程,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物质载体和有效途径, 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
关键词:初中美术,新课标,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文娟.艺术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理论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9 (6) .
[2]李媛.简论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J].中学教育, 2003 (11) .
浅谈农村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篇8
【关键词】初中美术 培养兴趣 审美意识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233-01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从而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由于学生的自身发展情况和认知事物有着重要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展示自身的知觉能力、感情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美术也是学生对世界认知的一种表现形式,当期对事物的认知有着一种想描述的冲突,看到具有干人力的事情的时候,就想描述出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很好的引导学生,从而更好的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初中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画自己的头像的时候,则有的学生会想画自己的爸爸,有的则像画同学的头像,我們分析一下学生这样想的原因,可能有一部分学生的处于对自己的不自信,有一部分学生和家长的关系比较和谐,而有的学生主要是因为和同桌的关系比价密切。如果教师这个时候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意图去画,对于那些没有按照自己要求来操作的学生予以批评的话,这就就会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受挫折。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给予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爱来画。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能够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动向,对于表现比较友谊的学生,要予以适当的鼓励,对于不少很理想的学生,我们也应该予以鼓励。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只有能够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心里,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来进行学习,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造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由于农村教学存在着许多的条件的制约,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就使得农村美术教学存在着许多的差异,我们的美术教学不是要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美术家、画家,也不是仅仅为了能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放松。在学生的世界里,他们的世界观和我们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对事物的表现形式也就不完全一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加,知识的越来越丰富,这就使得他们在绘画技巧得到了更好的提升,才能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的去绘画创作,这就要求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陶冶情操,能够更好的提高其审美能力。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不能以一个太高的要求来要求学生,而应该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着自己独特性和新颖性,对于学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而不应该以为的指责。改变观念是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首先,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有美术是副科的这样的意思,从而使得教学的时候不注重教学过程,美术能够很好的看出学生的世界观,也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意思,才能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
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因为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不能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
2.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长了也呆板,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有的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3.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廖琛琳.初中美术教学中人文素养教学方法的浅析[J].新课程(中),2016,04:27-28
[2]包亚君.让美术教学在情感教育中绽放光彩——浅谈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情感读本,2014,08:31-33+36
[3]王修远.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次教学与实践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09:125-126
如何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篇9
如何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昆山市机关幼儿园王燕青
摘要:美术活动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开发幼儿心智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也培养了幼儿表现美的能力,而美术活动就是这些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爱好与探求,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兴趣有一种特殊的指向性,是幼儿学习入门的向导。美术活动中兴趣非常重要,幼儿有了兴趣,才有作画的愿望,但是幼儿美术的兴趣不是说有就有的,它需要我们长期地、多方面地进行培养。
关键词:幼儿美术兴趣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却是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条件。它是幼儿求知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幼儿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我们求知和成才的起点。我们老师在工作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幼儿对老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都是不理想的。试想,如果老师坚持按准备好的内容去做,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确定的内容上来,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学懂,甚至还可能会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如果我们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那么他们所得到的,除了艺术兴趣的增强和技能的提高外,还能产生成功感、自信心,并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那么,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兴趣呢?我们主要从选择素材、组织形式和指导语言这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研究,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并且是幼儿感兴趣的绘画素材。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往往对日常生活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有绘画和制作的兴趣,因此,选择绘画素材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比如,汉堡包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在大班美术活动中,我们就以画“汉堡包”作为课题,在活动中老师特地准备了一个“汉堡包”,当“汉堡包”呈现在幼儿面前时,孩子们情绪顿时高涨起来,表现出极大的作画兴趣。同时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选择不同的题材,因为小、中、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不同,所以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也不同。比如,小班幼儿比较喜欢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等,他
们还对自己熟悉的人,玩过的玩具,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感兴趣;升入中班幼儿就比较喜欢大老虎、大狮子、熊猫等这类动物,同时对周围的事物也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到了大班,幼儿的知识面不断扩大,这时他们的兴趣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而是开始热衷于电视中的形象,如奥特曼、哪吒等。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从其兴趣出发来选择绘画素材。
二、运用多种多样的游戏形式,提高幼儿的作画兴趣。
游戏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教育最有力的手段,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形式之
一。游戏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可以使其获得积极愉悦的感受。在美术活动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游戏形式:
1.玩色游戏。玩色游戏是让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身体,或看作是玩具的各种材料、工具,在纸上玩,留下颜色,创造出画面,从而发现美,感受美,使自我得到满足。例如,在“蜘蛛网上的昆虫”这一活动中,幼儿将颜料倒在整张大的白纸上,围坐在纸边,玩“池塘边钓鱼”的游戏,用树枝把白纸中间的颜料往外刮,游戏结束时蜘蛛网也画好了,这时幼儿发现沾上颜料的树枝能在纸上留下痕迹,大团的颜色在划动中向四周扩散开来,形成了一个蜘蛛网。在“外婆的澎湖湾”活动中,老师给幼儿提供各色颜料,请幼儿穿着自己的鞋,蘸了自己喜欢的颜料,伴着“外婆的澎湖湾”的优美音乐在“沙滩”上漫步,结果孩子们发现自己五颜六色的小脚印留在了大纸上,一个个都兴奋不已。
2.拓印添加游戏。在拓印添加游戏中,幼儿不仅对鲜艳的水粉颜色有着浓厚的兴趣,更是对拓印的材料爱不释手。在玩玩、印印之后,添上几笔又能变成一样有趣的东西,幼儿更能获得满足。比如,把茨菇竖着一切二,用它的截面蘸了红色水粉颜料印在纸上,在用手指蘸了红色颜料点上金鱼的眼睛,等到颜料干后再用黑色油画棒添画上眼珠子,红色油画棒添画上金鱼的尾巴。还可以把茨菇的小尾巴切去,蘸肉色或咖啡色在纸上印出许多椭圆形后,用油画棒添画上眼睛,鼻子,嘴巴和四肢,就变成了小孩。简单的拓印添画游戏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它能帮助年龄小的幼儿的画面达到更好的效果。中大班幼儿由于想象力已有所发展,绘画技能已掌握较好,还可以进行拓印想象游戏,比如,将各色水粉颜料倒在玻璃上,让幼儿把自己的画纸放在玻璃上印出各种色块,等颜料干后让幼儿根据色块的形状进行想象添画。
3.跟画游戏。跟画游戏是小班美术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创设一个游戏情境,吸引幼儿用笔跟着老师一起画,游戏结束了,画也画好了。如在美术活动“娃娃”中,老师设计了“游公园”的游戏,先找到公园的大门(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点),从大门进去在公园里兜了一大圈回到大门口(从圆点出发画一个大圈),在公园里看到了一座山(画鼻子),山的两旁有两个山洞(画眼睛),我还看到了一个池塘(画嘴巴)。孩子投入在老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跟着老师一起画,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情景中完成了作品。跟画游戏可以把复杂的内容转化为简单、轻松的游戏,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4.变色游戏。变色游戏是为了使画面颜色更丰富,油画棒画完后,用水彩颜料在画面上刷一层,让油与水分离开,产生更好的效果,从而提高幼儿的兴趣。比如,在美术活动“雪娃娃”中,老师先不告诉幼儿画雪娃娃,而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用白色油画棒在纸上学习绕毛线(画雪娃娃的头和身体),再画毛线头(画短线作为雪花),等幼儿画好后,老师用群青色水粉颜料进行油水分离,孩子们看到变出了雪娃娃都欢快地拍起了手,高兴地喊起来:“老师会变戏法,变出了雪娃娃。”
三、运用形象的语言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在美术活动中语言的指导也是很重要的,由于幼儿对直观、形象、生动的事物感兴趣并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运用形象的语言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尤其重要。剪纸活动虽然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老师生动形象的指导语却能化难为易,使幼儿轻松掌握其技巧。在活动中老师形象的将正方形对折出的三角形比喻成一座大山,再请幼儿将大山对折变成一座小山,然后师生一起找到山顶、山脚、山坡,接下来要求幼儿将山顶剪掉,在山脚下剪出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然后在山坡上挖各种形状的坑坑。在老师形象的语言指导下,孩子们的窗花都剪得栩栩如生。
综上所述,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培养,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充分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2.《学前儿童音乐与美术教育》,许卓娅 孔起英编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浅谈农村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篇10
审美意识是人的感知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最先最直接的判断,是个人潜意识思维对客观事物存在的一种“美感”或是“丑感”的认知。美术教育的重要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如何高效地引领学生发现、创造美,是每个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当前美术课堂存在许多问题,如课堂效率低,学生不感兴趣,教师难以控制。理想中的新时期课堂应该是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下,积极参与,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想达到这样的课堂效果,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围绕课堂的组织与引导阐述一下自己的浅显认识。
一、备“人”备“神”,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是目前教师在备课中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并值得反思的地方。其一,一味追求形式,忽视备课的内质;其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缺少创意;其三,单纯依赖教参,备课缺少源头活水。可以说是:只备“课”,不备“人”,只备“形”,不备“神”。美术课不同于其他课型,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好许多上课用的材料和工具,教案和课件,教师的作品和参考图例等。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充分利用四十分钟的每一秒,课前准备就显得就尤为重要。
二、激发兴趣点,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才敢于自由想象、标新立异和创新,使个性获得发展。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宰的太多,对于学生的要求太多太高,这样严苛的氛围往往导致学生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顾虑而无法参与其中,也就没有什么学习积极性可言;而如果我们的课堂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被点燃,就会对学习充满兴趣,我们教师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以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增加学生的接触点和参与面。
三、让生活走进课堂
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即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美术学习的外延与生活是相融的,生活就是美术学习的源头活水。用生活的经验来教育,是学生最喜欢的方法,也是教育的最好方法。我们只有把课堂当作生活的缩影,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气氛,为美术教学注入鲜活的社会生活、时代气息,让学生体验学习生活的愉快和乐趣。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贴近学生生活背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激发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缩短新的知识与学生自身的距离。
四、让学生在互助、互动中创造精彩
教与学的过程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了什么,关键是学生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获得了什么。高效课堂中要突出互助,让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启迪学生。通过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
我们的很多美术课内容都可以在“先学后教”的模式上“交”自己的作品后再教,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展示和交流,教师只指导学生提炼有价值的问题,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巧妙引导铺道,在学生遇到困惑时迂回指导,适时点拨。在互助、互动的交流中,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产生碰撞,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五、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引领学生思维
钟启泉教授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必须有生成,不承认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不允许教学出现任何意外、错误,这样的课堂就会缺少生命力。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很多突发事件,我们不仅要沉着应对,还要积极捕捉教学契机,抓住学生的心理,巧妙地将课堂上的意料之外转化为意料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到生命成长拔节的声音。教师要对教学过程做假设,学生会怎么说?我又该如何引?不妨多模拟一些情境,多考虑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这样教师才有可能收获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我们或许可以在不经意间获得新发现,在所谓的问题之中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或者是进一步了解到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调整我们的教学,最大程度地引领学生思维。
六、重视个体差异,让每位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注重自主发展
美术是一门个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我们在安排教材设计、教法安排、教学目标等方面,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等多种角度出发,我相信:中国将诞生出第2个毕加索、第2个马蒂斯。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承认,受到教师或上级的表扬。即便学习很差的学生也不愿听到别人或教师批评自己,最起码不要明确表现出来。在美术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确定“以学为本、因学定教、学教和谐”的思想,这样才更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七、有效的评价,引导学生看到前进的方向
《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指出:“既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所以,在对于学生评价的问题上,我们教师要改变过去单纯参照学生成绩的单一模式,而是要综合地结合学生的表现,对于学生给予准确的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多鼓励、少批评,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评价的把握上,不能采用单一化的评价标准,而要体现出评价的多样化、个性化和创造性,真正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
总之,我们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以科学、高效的课堂组织和引导,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以真诚的态度和热情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尝试都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真诚的关注,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浅谈农村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推荐阅读:
初中美术的兴趣培养10-10
农村初中美术07-22
农村初中美术课11-20
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06-12
农村初中美术教育08-19
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生的美术课10-22
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现状05-27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07-22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