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能力培养

2024-10-16

初中美术课能力培养(精选12篇)

初中美术课能力培养 篇1

初中美术受到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 教学模式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 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扩展, 学生的想象能力、自由创造能力一直受到压抑。在《新课程标准》下, 初中美术被列为初中学生的必修课, 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外, 更多地注重对学生思想、情绪、创造与实践,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 教师追求初中美术高效课堂就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依靠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式。

(1) 衔接新旧知识, 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新知识, 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存在较大问题, 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 调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方法来掌握新知识。例如在教学伦勃朗《自画像》一课时, 学生对这幅作品的造型、表现手法等概念都十分模糊, 而且分析起来十分困难。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蒙娜丽莎》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感染力。通过回顾旧知识, 不仅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 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制定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提高学生兴趣。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因此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都不强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目标, 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掌握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例如在教学《设计制作请柬》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设计一份请柬。每组内部都应该有明确的分工, 保证每位学生都充分参与到请柬的设计当中。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 就会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 让他们充分享受目标达成的喜悦。

(3) 实施联想教学, 帮助激发学生创造力。所谓的联想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联想能力, 使得美术教学不局限于课本知识, 而是与丰富多彩的生活联系起来。联想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把书本内容和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联系起来, 从而让课堂更为生动丰富多彩。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尽量让学生对自己所熟悉的东西进行描绘, 常见的花瓶、桌椅、人物都可以成为教学素材, 以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4) 利用实物教学, 帮助学生实现快乐学习。以往教师的教学素材都是通过书本或者PPT等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的, 事实上这种方法远远不如实物带给学生的直观感强。高效的美术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动手实践, 学生只有亲自体验过, 才会有深刻的感受, 更好地掌握新知识。例如在《袜子娃娃的制作》一课时, 教师就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几个成品, 然后要求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袜子娃娃的制作, 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互相讨论或者是询问老师。这种直观性的教学能最大程度地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

二、教学案例示范

以《标志设计》一颗教学为例来说明如何打造初中美术高校课堂。

首先在课前教师必须明确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要使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标志的设计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平面设计能力。确定教学难点即帮助学生设计出主题明确且外表美观的标志。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复习旧知识,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平面构成一共有几种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教师的素质、学生的基础、家庭、社会环境、教学设备、教学内容等。因此, 教师要开拓创新, 不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一、有效备课, 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参考资料, 一是备教材, 教材是教学之本, 教师要精通教材, 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深广度, 并把每一堂课的知识备全备细。教师必须在全面细致的基础上, 对自己的课进行精细加工:哪些知识是自己要储备的, 哪些是要讲给学生听的;讲给学生的哪些是需要了解的, 哪些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哪些是学困生需要掌握的, 哪些是中间生需要掌握的, 哪些是优等生需要掌握的, 都应该有分门别类的要求。教师经常会听到有一些学生说:我们的老师很负责, 上课讲的可多了, 但是就是不知道哪些是重点, 该记住哪一个。这就需要我们提取精华, 突出重点, 让学生听课时做到心中有数,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了解学生在认知、情感、动作技能领域的发展水平。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教师要创设条件, 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三是备方法,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点。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及目标要求, 教师都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 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此外,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课型, 精心设计板书提纲、课题导入、内容过渡以及课堂提问、讨论等。任何一堂成功的课, 离不开课前认真细致的备课, 而备课的充分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上课的自信程度、讲课效果、学生听课的效果。所以, 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二、设计教学流程应遵守的原则

(1) 科学性要求。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中, 如教材的组织、教法和学法的选择等, 都要注意科学性,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 循序渐进, 逐步深化。

(2) 逻辑性要求。教学流程的设计和推理、分析、综合等方法的运用要合乎学生的认知过程, 要从具体到抽象, 从个别到一

类型?让学生采用简单的线条展现出一个平面, 或者展现一个曲面, 并让学生回顾图案设计的要素有哪些?

(2) 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向学生阐述这节课需要掌握的新知识, 以及需要完成的标志——为班级设计一个标志;在此之前, 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当前比较成熟的商标, 如李宁商标、耐克商标或者学校的标志等, 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进行参考, 在参考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引领。

(3) 讲解新知识:教师需要向学生阐明标志的作用、分类以及其各自的艺术特点, 如线条的应用、曲线的应用等。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传授标志设计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结合意与型, 进行设计。

(4) 学生练习:要求学生2人~3人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班级标志的设计。当然, 对于班级标志的设计, 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 这是学生进行标志设计的目标。

(5) 课堂小结: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评议, 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标志设计》, 笔者在评价的过程中, 先让各小组自己对本组所设计的标志进行般, 从简单到复杂, 并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3) 启发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循循善诱, 层层深化, 灵活地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这样, 学生学习情绪高涨, 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过程活而有序, 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再者, 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带动钻研劲头, 学生学习的心机炽热起来, 就有了对英语学习的好奇心, 就有了学好的基础。

(4) 针对性要求。根据教学内容, 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做到因材施教。遇到有的单元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可以多采用讨论式, 尽可能让学生互动来完成。而题材及内容较难理解的, 教师应提供足够的相关资料, 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 可行性要求。根据一般的教学原则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和学生实际情况等, 通常采用的教法有讲解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常用的学法有阅读、讨论、观察等。上述诸法, 各有其优越性和针对性, 但对于不同的教学要求, 又各有其不尽完善或兼顾不及之处。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优选教学方法, 合理组合,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 教师要以教学目标的要求为依据, 随时进行调整控制, 及时进行全面检测、反馈, 矫正检测与反馈越及时, 教学效果越好。

三、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人格形象、仪态仪表和气质风度, 对学生起着表率作用。教师只有建立既精深又广博的知识结构, 才能在教学上博采众长, 旁征博引, 得心应手。教师渊博的知识、宽大的胸怀, 加上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心, 能时时激励着学生。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节奏, 把握学生心理状态, 调节课堂气氛, 上课时全身心投入, 声情并茂, 富于激情, 时时感染学生, 使之处于高度亢奋的积极思维状态, 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 相互融合, 教学相长, 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探索教学规律, 改进教学法, 把教学当成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开拓创新, 才能不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解说, 再结合学生的解说, 继而进行评价。

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 我们能明显看到学生们的进步。学生们从以往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化成了课堂的主体, 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学生通过主动学习, 不仅掌握了标志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而且对于班级文化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以后的教学理念。在课后, 教师对这节课作进一步的总结, 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创建真正的美术高效课堂。

总之, 初中美术的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充分准备和精彩的课堂发挥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构建初中美术高效课堂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采用灵活的形式但不过分追求新颖, 在原则上还是应当坚持朴实、简易、高效、简单。同时, 教师应把构建高效课堂当作自己的一份责任, 积极探索、不断实践,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断努力。

(山东省莒南县道口镇初级中学)

初中美术课能力培养 篇2

摘要:初中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的学科, 在培养学生基本艺术素质的过程中, 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美术教学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并在教学理念方面与时俱进, 还要发挥初中美术教育特长, 以有效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 创新思维; 美术教学; 美术素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美术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同时也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整合能力。因此, 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学习这门学科,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创新教育是指发明和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 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 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培养创新思维就是要使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五个特征。因此, 围绕这五个特征的创新思维训练, 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 更加高效地解决眼前的问题。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 迅速地迁移到问题情境中, 使得问题解决的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因此初中美术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重要基地。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概述分析

在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中, 教师忽视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将教学重点放在美术学科基础的概念技法的教学上。然而从长远来看, 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比较单一的, 也是比较薄弱的, 为了使学生将来有更好的发展, 为了祖国的强盛, 我们需要在创新能力方面多付出一些心力, 让学生不仅学习这些基础的概念和技法, 同时也能够进行创新的组合, 有更多的创新创造。所以, 初中美术教学可以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 体现出自身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让学生都能够通过美术学习, 发挥出自己的个性,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初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包括美术教育, 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审美观念是初中美术教育的目标, 而培养学生的实践绘画能力、理论知识掌握能力是初中美术教育的核心, 所以, 学生首先要正确认识美术这门学科的自身特点, 让学生学会审美的标准, 能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领之下去面对生活中的美与丑的评判。而且教师也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美术这门学科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二、初中美术教学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一门学科的兴趣是学生进行创新创造的一个重要前提, 兴趣代表着热情, 代表着动力, 所以,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美术这门学科可以从学生的内在情感上激发起或是温馨, 或是幸福的感受, 甚至也可能会有一些消极的情绪感受出来。正是因为它直达人的内心, 所以, 这门学科充满了无限的魅力。教师要让学生正确地发挥这门学科的优势, 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学习的快乐。态度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 所以面对同样的事物, 学生们产生了或是一致或是不一致的情感体验, 这些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公开的分享和讨论, 从而在价值观方面进行一定的渗透教育。

与其他学科相比, 美术的直观生动性和色彩形象的丰富性, 使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浓浓的趣味和快乐。所以,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热情。要从专业的角度带领学生欣赏和解读教材中经典的作品, 让学生带着发展、辩证的眼光去理解这些艺术作品,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艺术作品所传递出来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三、初中美术教师要在教学理念方面与时俱进, 进行创新

素质教育改革正不断推进, 可是很多教师对于课程改革还抱有很多的疑虑, 他们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所以, 在教学方式的.创新方面故步自封, 表现得过于被动。一个新时代的初中美术教师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的教师, 要在教学理念方面不断接受新鲜的事物, 要用新的理念来代替旧的理念, 在实践中去体会哪些理念是正确的, 是有价值的。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束手束脚, 没有足够的信心以及勇气来面对、创新更加美丽的空间, 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传统的教育体制所引起的, 因为传统的教育体制使得教师的教学手法和思想观念都比较陈旧, 面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分不清层次和目标, 要求得不够具体, 另外很多教师自身的思维定式, 也限制了他们在理念接受方面的速度, 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实践性。所以, 教师只有不断变革, 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增强的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四、发挥初中美术教育特长, 有效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初中美术这门学科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当这样一门艺术类的学科与人的情感、态度、思想等联系起来的时候, 学生整个身心都被激活了。所以, 这门学科与其他的抽象性、理论性、知识性的学科有着完全的不同, 这门学科理论和实践并重,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左右脑的开发来说, 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学生们的想象力, 学生们最大的乐趣也是在于幻想, 即便到了初中, 学生们也能够徜徉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之中, 感受到自由想象的快乐。所以, 围绕着任何一个主题, 学生们都能够从自己的角度自由地创造,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原则。所以, 要给学生这样创作的自由, 给他们自由自在创造的快乐。

总之,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可以得到积极的促进和发展, 要紧密结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善于创新和创造, 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创新型的初中美术课堂上, 给学生带去更多有益的精神财富。教师也要善于创新, 善于整合, 给学生带去不一样的课堂, 带去创新而有趣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郭璇.初中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 .

初中美术课能力培养 篇3

【关键词】初中美术 培养兴趣 审美意识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233-01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从而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由于学生的自身发展情况和认知事物有着重要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展示自身的知觉能力、感情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美术也是学生对世界认知的一种表现形式,当期对事物的认知有着一种想描述的冲突,看到具有干人力的事情的时候,就想描述出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很好的引导学生,从而更好的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初中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画自己的头像的时候,则有的学生会想画自己的爸爸,有的则像画同学的头像,我們分析一下学生这样想的原因,可能有一部分学生的处于对自己的不自信,有一部分学生和家长的关系比较和谐,而有的学生主要是因为和同桌的关系比价密切。如果教师这个时候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意图去画,对于那些没有按照自己要求来操作的学生予以批评的话,这就就会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受挫折。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给予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爱来画。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能够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动向,对于表现比较友谊的学生,要予以适当的鼓励,对于不少很理想的学生,我们也应该予以鼓励。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只有能够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心里,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来进行学习,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造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由于农村教学存在着许多的条件的制约,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就使得农村美术教学存在着许多的差异,我们的美术教学不是要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美术家、画家,也不是仅仅为了能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放松。在学生的世界里,他们的世界观和我们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对事物的表现形式也就不完全一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加,知识的越来越丰富,这就使得他们在绘画技巧得到了更好的提升,才能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的去绘画创作,这就要求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陶冶情操,能够更好的提高其审美能力。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不能以一个太高的要求来要求学生,而应该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着自己独特性和新颖性,对于学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而不应该以为的指责。改变观念是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首先,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有美术是副科的这样的意思,从而使得教学的时候不注重教学过程,美术能够很好的看出学生的世界观,也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意思,才能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

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因为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不能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

2.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长了也呆板,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有的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3.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廖琛琳.初中美术教学中人文素养教学方法的浅析[J].新课程(中),2016,04:27-28

[2]包亚君.让美术教学在情感教育中绽放光彩——浅谈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情感读本,2014,08:31-33+36

[3]王修远.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次教学与实践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09:125-126

初中美术课能力培养 篇4

一、培养学生观察的意识

在教学中, 我发现有很多学生总是没有看清事物的全部就盲目地开始下笔, 结果画出来的东西和实际的事物形态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要想很好地完成这幅作品, 需要经过很多次的修改才能完成。究其原因, 就是学生心里没有树立观察的意识, 对待作画比较盲从。因此, 教师, 要想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首先就要引导学生建立起观察的意识, 进而养成凡事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要想真正地培养起学生的观察意识, 就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学生们都比较感兴趣的故事来进行说明, 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来体会。比如, 讲盲人摸象的故事或者画一组画,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这样学生就会充分地感知到:只有仔细观察, 才可以准确、完整、全面、透彻地看清事物的本质。认识到这一点, 学生的观察意识逐渐就会形成。

二、明确美术教学中主要的观察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 主要的观察能力有三种, 即对事物特征的观察能力, 对事物个性与共性、区别与联系的观察能力以及观察美也称发现美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只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才能避免混沌不清和粗枝大叶, 才能创造出既不脱离概念主题又个性鲜明的作品。在美术教学中, 事物的基本特征以及主要的结构方式, 色彩的明暗调子, 空间的虚实关系, 事物的意境或者情感等都是我们在学习中要抓住的事物的主要特征。在抓住这些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再对此进行细致而又深入的观察, 对于提高我们对事物特征的观察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观察事物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地对其共性进行观察, 那么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就会千篇一。但是如果只是对事物的个性进行观察, 那么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就会是孤立的、片面的。并且因为只是看到了事物与众不同的一部分, 而没有从整体和全局上对事物进行观察, 在艺术表现上就不能掌握共同的规律。因此, 在美术教学中, 个性和共性、区别和联系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以上四点的能力。

美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表现美或者创造美的事物, 或者是具有运用美的能力。用眼睛对事物进行观察, 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 但是说到艺术观察, 只有在美术教育中受到专业的教育才能够获得。要想让学生掌握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就需要我们教师对其孜孜不倦地培养, 而学生本身又会很好地把自己的智力功能和创造功能发挥出来。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1. 整体观察法。

这是美术教学中最基本的观察方法, 也称第一观察法。所谓整体观察法, 就是对待一个事物, 首先要观察它的整体关系, 然后再分别观察这个事物的各分部, 最后再回到事物的整体进行系统观察。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的方法。先进行整体观察使为了从全局看物质本身, 局部是为了更深入地把握事物的个性特征, 再回到整体是为了正确处理个性和总体的关系。这种观察方法是艺术家们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得出的科学的观察方法。

2. 对比观察法。

事物之间只有进行比较, 才能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也才能发现各自所具有的特性, 所以, 在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观察法。比如, 在教学透视关系、明暗关系时, 可以让学生们画两个规格完全相同的长方体, 我们把其中一个长方体的位置进行改变或者是作为画者的学生改变自己所处的位置, 这样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运动对比观察法。

3. 形体观察法。

有些学生的作品会出现形体支离破碎的问题, 线条勾勒死板或者物体呈现不具有立体感等缺陷, 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形体观察法。因此, 形体观察法对表现对象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 要想让学生掌握形体规律, 学会观察事物的形状、比例以及体和面的关系, 必须要教会学生运用直线法去观察认识事物的形体特征。

4. 结构观察法。

任何事物都具有自身的外部形态和独有的内部结构, 而事物所展现出来的外部形态主要是由其自身的内部结构所决定的。只有对事物的内部结构有足够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才能更加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外部神态。因此, 在美术教学时, 学生在观察事物时,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结构观察法的充分指导, 不仅让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外在, 而且要让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内在本质。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更加具体地刻画出自己的作品形象。

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观察氛围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观察氛围, 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感染学生的情绪, 调动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创造出更具想象力的作品。当然, 营造观察氛围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 在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时, 可以选择配上一些合适的音乐, 也可以讲一些和所观察事物相关的故事或者在观察事物之前播放一些著名画家的重要作品和作者简介等等。在轻松舒适的氛围中进行创作, 学生的创作激情肯定能得到空前的高涨。

课堂所提供的空间和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 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带领学生深入大自然, 深入我们的社会生活。在学校之外的场所, 学生会见识到更多更宽广的知识, 也会欣赏到更栩栩如生的场景, 这些都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课堂之外的资源, 不仅仅是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而且, 学生的身心也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放松, 这样, 学生对观察事物会具有更高的积极性, 也会更加仔细认真。因此, 为了学生的发展, 我们要把课堂之外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让学生更加自如地进行观察和创作。

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探索 篇5

欧阳绿玉

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是教师的职责,而美术学科则是特别有利于培养、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学科之一,因 此美术教师要把培养与发展儿童创造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在美术课中除了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励、指导儿童大胆创造,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联想、想象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美术课中,在启发儿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要教给儿童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知识越丰富,技 能越熟练,人的视野也越开阔,创造思维也越活跃,作品也越成熟。

在《指纹画》一课教学中,我在两个班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班不讲具体的知识,只要求学生 自己动手创作;另一个班在讲了圆印法、斜印法、侧印法后,再进行创作。结果,前一个班学生的作品虽有创 造性表现但随意性强,由于没有技法指导,画面杂乱。而另一个班学生的作品既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又因 有技法的交融和灵活运用,而使画面美观、耐看。通过这一课的对比教学,我体会到知识和技能是进行创作活 动的一项基础,在体现创造思维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是要使儿童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则要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创造性的富有魅力的课,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有着重大的作用。

初中美术课能力培养 篇6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能力;教学

美术教育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美术教学就是告诉学生该如何去发现美、鉴赏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初中美术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新课改要求,初中教学必须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培养综合性人才,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成为优秀的学生,而美的培养就主要体现在美术教学中对人才的培养。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比如,课堂上可以通过画杨桃的方法来扩散学生的思维,从多个角度来画出杨桃的不同形态,同时也让学生画出他们认为最美的一面,之后再让同学之间互相鉴赏,挑出最美的一幅画送给老师。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扩展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像设计师这类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可想而知,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意义很重大,不能因为中考不考而放弃美术学习,既然在初中课程体系中安排了美术教育,说明其有存在的必要性。在美术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多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做准备,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审美素质的培养

眼睛摄取信息的最大特点是以形象思维过程相伴,对输入形象的“知”与“美”从直觉上做出判断,本能地从心理和情感上作出反应,通过大脑思维反射,留下记忆。

1、教学中,执教者要更新观念,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首先,执教者要树立多元化的美术观,其中包括课题、课型的多元化,教学材料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化。美术教学法中,内容的多元化已被人们公认。但仍有一些美术教师单纯地认为美术就是欣赏、绘画、色彩三大类;至于材料,就是单纯的水彩、水粉、铅笔,学生不能获得各种材料的应用体验与感受,往往由于内容、材料的单调与乏味而失去对美术的兴趣。其次,在场地教學方面应有综合化的概念,不仅要有课室内的学习,更应有课室外的自然美景熏陶。其实,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到郊外、野外写生观察,而且对大自然往往流连忘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他们的感觉特别直观,几乎是一种直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感觉,这种感觉是一种潜意识,是不具体的。在此理论基础上,教师应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敏感性。

2、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内外,加强视觉冲击力,激发审美兴趣。美术教学中审美素质教育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尊重学生的创造过程固然重要,但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它通过视觉引发大脑的感觉、知觉,进而影响思维记忆。笔者每次与石滩一中学生外出写生、参观画展,都有这样的经验:一到现场,学生第一反应就是:“哗!”情境创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创造的角色。

3、欣赏创造相结合,因材施教,培养形式美感和审美意识,激发审美理想。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剖析、欣赏与创作美术作品。学生越是参与讨论和创造过程,其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创造特征越发明显。在讨论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塑造和促进相结合,既可以通过分析让学生分享教师自己的感受与激情,也可以通过问答,诱发学生对美的思考和反应。如,你从画上看到了什么;画中的线条、色彩、形态、构图、空间怎样;你认为画中最主要的部分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画家在画此画时想到了什么;等等。这样通过欣赏和有创造性的问答,不仅有效地调动了课堂的动态教学,又为学生作业留出了想象和创造的余地,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同时,由于天赋的不同,所受的教育和教养不同,每个人的思维特征不同,所以对物象的审美判断、创造也就有所不同。教师应该抓住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思索、勇于表现,培养其个性化的审美创造力。

4、多种教学媒介的综合运用。美本教学是形象教学,特别应注意使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故而,执教者应考虑如何采用这些辅助手段。当然,也要与常规教学相结合,以使现代教学手段的媒体介入卓有成效。在美术课中,常用的教具有平面教具、实物、立体演示教具。在平面教具中,主要指教学挂图,它是美术课直观教学的主要教具,包括图片资料、教师范画和示意图三大类。图片资料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启发他们的绘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图片资料一方面源自美术教学,另一方面则为教师平时收集的学生作品、名作、复制品以及画报、画刊上的美术评论或介绍。教师范画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进行的绘画,为学生绘画的范本,使其深入体会教材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立体演示教具,包括电脑、电影机、电视机、幻灯机和各种模型等,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法是一种可以提供多种美术形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5、评价与展示是艺术活动的重要一环。展示评价可以让课堂内外氛围更显生动活泼,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的教学展示与评价由课内外评价组成。课内可在学生作画过程中加以分析引导,或作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展示有班内作业展、校内作品展以及向报刊投寄稿件等,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收获的信心,激发学生对美的兴趣及互相学习的意识习惯。审美意识是伴随学生一生的重要的视觉意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初中美术教师要科学地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创造以多种感官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未谙世事、天真纯朴,教学中有意识的审美导向可以使他们从小就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渐进。职高教师一定要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理解人生,进而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这样才能达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石荣艳.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考试周刊,2013(27).

[2] 张建国.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2014(21).

初中美术课能力培养 篇7

一、引导学生由表及里赏析作品, 丰富审美内涵

利用初中美术课, 增强对学生作品赏析能力和审美能力, 有其深刻的时代意义和内在必然性。21世纪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深入, 美术教学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传统的中学美术教学着眼点大多在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上,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 美术教学需更加专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 着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被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当前形势下,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已经显而易见 (生动形象、图文并茂、方便简洁等) 。在美术教学中, 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我市是文化部命名的“刻纸之乡”, 我校是“刻纸传统学校”。在我校校本教材《刻纸》中, 其中一章《刻纸的意蕴》, 要求学生能品味格调高雅的生活。在此章节的教学中, 美术老师便可以一方面当堂和学生共同参与刻纸手工活动, 让老师和学生在实践里体味刻纸的妙趣。另一方面适时播放一些优秀的有关刻纸艺术的传统文化宣传片, 这样, 学生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进而加强对刻纸艺术的来源、发展、传播等内容的认知。依据这些认知, 学生对于刻纸的评价便不会流于表面, 而将深入文化内核。换言之, 整合多媒体资源, 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开展小组合作模式, 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审美体验

传统的学科教学, 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学, 相对而言, 虽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但从其相对成型的讲练式教学模式及对学生的生活影响来看, 其则更体现了工具性色彩。美术学科本身就被赋予了浓郁的人文气息。美术课堂中, 无论是学生绘图, 还是学生解图, 抑或是教师讲授, 都是个性化思考的结果, 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 美术课上, 学习氛围相对开放、轻松;学生思维相对容易发散;“教”和“学”分工明确, 而且主体地位可以适时转换, 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在新课改形势下,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因操作性、实用性强而拥有广阔的前景。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应用小组合作模式, 可以使不同的学生的灵感聚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探讨中赏析作品, 有利于多元解读作品。就审美意义来讲, 能使学生取长补短, 不同学生就同一作品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 因此, 小组合作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发现自我、发现他人的审美道路上不断学习和进步。

例如:苏教版九年级下教材里的《城市客厅》这课, 要求学生感受体验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的魅力。那么, 在这章的欣赏感悟交流中, 老师不妨采用小组合作法加以探讨。毕竟室内设计是一个相对宽泛的设计, 可以细化到对材质、角度、亮度、连接等细小问题的要求上。学生的赏析大多不可能面面俱到, 此时, 凝结众人的力量意义重大, 无疑能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会审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课堂上, 很多学生之所以不能较好地赏析作品, 完成审美体验, 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留意。在美术课堂上, 老师可以适时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参与趣味性的活动, 观察生活的点滴、细微、真实之美。

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用心灵接触自然》的课堂作业, 老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 画一幅风景画。这看似是一个艺术活, 其实根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教师应自觉不自觉地让学生联系生活, 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如下情境:小明和小强某天到公园里游玩, 看见了满池荷花, 灿然怒放。那么, 小明和小强随即就荷花的生长环境、体态等展开描述, 教师可以要求其他同学通过该描述描摹出公园里荷花的样貌。这样的情境教学, 将把更多学生吸引到课堂上, 使学生逐步学会观察生活, 记录生活, 对学生日后的细微审美有积极意义。如果我们能细致地记录生活, 那么我们在解读生活时就会高于生活, 从而收获审美体验。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审美的独特性

美术教学的人文性质突出体现在它的授课模式上。换言之, 美术课中, 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体现审美的独特性。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例如: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欣赏评述《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赏析《芙蓉锦鸡图》、《墨葡萄图》、《蟹篓图》等名作, 学生往往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要注意启发并尊重学生独特的审美感受, 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思考, 主动发言,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独立审美意识。

初中美术课能力培养 篇8

一、提高学生的观察意识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 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往往在尚未看清事物之前便盲目地下笔, 这便使得所画出的东西与事物的实际形态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而要想将美术作品很好地完成, 就需要经过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将观察意识树立起来, 在作画上存在严重的盲目性。因此, 要想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那么就必须帮助学生提高观察意识, 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具体而言, 教师要让学生切实地认识到在美术学习中观察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来予以阐明, 还可以借助于学生的切身参与来使学生感悟, 举例而言, 教师可以画一组画, 并且讲盲人摸象的故事给学生, 让学生将其中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分别找出, 以此使学生认识到, 只有认真观察, 才能够完整、准确、透彻而又全面地看清事物本质, 这样学生的观察意识便会得以提升。

二、布置观察作业, 对照实物观察

可以说观察能力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周边事物进行感知的过程, 能够迅速、全面、准确、深入地将事物特征把握好。因而组织学生有目的地、长期地观察绘画题材, 可以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 并且正确地理解被观察事物的内在本质。比如, 在讲解“有品格的花卉”的内容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里的树林、竹林中玩耍, 并且鼓励学生在课下多到竹林进行观察, 可以布置这样的观察作业: (1) 观察单个竹子的外形特征与生长规律; (2) 观察竹叶、竹枝的外形特征和声场规律; (3) 观察在不同季节竹子的特征变化。让学生们写观察记录, 并对观察照片加以拍摄。在课堂上教师讲解画竹子的方法前, 可以让学生向全班展示观察结果, 这样学生通过观察会认识到竹子的特性和特征, 进而更好地将竹子坚贞不屈的优秀品格展现在绘画作品中, 最重要的是学生观察能力会由此得以提高。

三、加强观察方法的传授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教师应当详细地向学生讲授有效的观察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 整体观察法。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一项基本观察方法就是整体观察法, 又被称作是第一观察法, 具体指的是对待一个事物, 应当对其整体关系首先进行观察, 然后在对该事物各个分部进行分别观察, 最后在系统性地观察事物的整体。掌握整体观察法, 可以使学生正确地处理好总体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其二, 形体观察法。有些学生的作品会有形体支离破碎的不良问题出现, 还会有物体呈现缺乏立体感、线条勾勒死板等问题, 此类状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不了解且未掌握形体观察法。所以, 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形体规律, 真正学会观察事物的比例、形状等关系, 学会观察事物的形态特征。其三, 对比观察法。往往事物之间只有通过比较, 才能够将二者的异同点发现, 才能够将各自的特性挖掘出来, 因此, 初中美术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掌握及运用对比观察法。比如, 在对明暗关系、透视关系进行讲解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规格完全相同的两个长方体画出来, 改变其中一个长方体的位置, 这样相同的长方体处在不同的位置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 实现多角度的观察

多媒体教学设施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中, 其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及立体性等特征, 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而且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美术教师应当予以高度重视。比如, 在讲解花朵的画法时, 在生活中学生往往不会留意各种花的花蕊、花瓣、枝干等, 而仅仅依靠教师空洞的讲解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成效。所以, 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花的姿态, 让学生们全面细致地进行观察, 并且多角度地进行观察, 对重点部分加以特写, 这样学生便能够更好地抓住绘画的特征, 在绘画时做到心中有数, 再加上教师精细的画法讲解, 课堂教学效率便会得以提高。另外, 课堂提供的时间与空间毕竟是有限的, 为了将更大的创作空间提供给学生, 教师还应当将所有可利用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带领学生深入社会生活, 深入大自然, 让学生观察及欣赏更多生动的场景, 开阔学生的眼界, 进而使学生更加仔细认真地观察事物。

总之,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 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认识特点及教学现状, 积极改变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方法, 强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以便于进一步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中华.初中美术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生之友, 2011 (8) .

[2]原继斌.浅议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教学[J].新一代, 2012 (12) .

[3]刘仕均.初中美术课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初中美术课教学探索与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12 (7) .

初中美术课能力培养 篇9

一、优化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即培养学生对于一个问题能从多方面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在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对于一个问题举一反三, 展现自己独特的见解, 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创造力。

现代美术作品的构思多来源于发散性思维。因此, 在美术课堂中, 教师要注意多采用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内容, 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运用不同材料、不同色彩、不同手法, 去设计新颖的、独特的美术作品。这样可以满足初中学生的表现欲, 也提高了他们的信心, 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 不仅要熟悉教材内容, 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其他课程相比, 美术课更能使学生放松心情, 因此, 教师要有效地利用美术课堂的优势, 从色彩、工具、设计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美术中的潜在元素, 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很多学生由于课业的压力和自身的原因逐渐放弃了对美术的追求,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 对学生积极引导, 并从多方面帮助学生努力追求梦想, 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

三、积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双翼, 也是美术创作中重要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 教师要设定具体的情境, 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激发学生的无限想象力, 并从想象中产生创造性的艺术构思。比如, 利用图片和工具, 引导学生做思维训练, 让他们抛弃传统的思维方式, 运用自身的观察力、感受力、记忆力和思考力, 展开丰富的想象, 并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美术创作对学生的观察力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通过美术教学, 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美, 美的事物能够给人良好的视觉感受, 并可以激发人类对自然的思考。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从心灵深处去感受生活中的“美”, 还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从多方面、多角度去体会“美”的事物, 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对于观察方法, 教师不能局限于美术课堂, 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 比如带学生去室外写生等, 给学生提供清晰、真实的观察对象, 在不同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鼓励学生不断探索求异, 坚持自己的观点

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当中, 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条条框框, 解除传统的思想观念对学生的束缚,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在美术创作过程中, 不要让不必要的因素限制了学生的创作。

教学方法也要及时更新, 教师在课堂中应提前准备开发学生脑力活动的游戏,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打开思路, 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 不断探索新奇的、罕见的设计方案, 展现自身独特的魅力。

同时, 可以利用好玩有趣的故事, 引导学生打破习惯性的思考模式, 产生无限的遐想, 给学生积极发言的机会, 并对他们的奇特想法给予肯定, 增加他们的信心和动力, 让他们坚持自己的想法, 创造出新颖的作品。

六、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对学生的引导能力

在美术课堂中, 教师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教师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 教师要努力成为一个创造性的教师, 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要吸收中外的优秀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的现状以及自身情况, 制定合适的、独特的教学方法, 运用自身的艺术创造力, 展现自己个性的、有创见的一面, 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七、建立科学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评价机制

学生最在意的当然是自己的作品是否优秀, 是否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所以, 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 不仅要看学生的专业美术技能, 还要评价学生的创造意念和想象力的水平, 全面地评判学生的作品, 给出合理的成绩。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自身创造力的开发,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思考力, 从多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也有很大帮助。由此可见, 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学校和教师都应重视起来, 为我国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总之, 美术教学对开发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校不应只顾学生的文化课考试成绩, 而忽略了美术课带给学生的无限创造力。教师应该意识到美术课带给学生的创造力对其他课程也有很大帮助。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精神享受的同时, 也为初中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帮助, 因此, 我们应该重视美术课堂, 重视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国家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初中美术是青少年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 不仅能够提升艺术素养、陶冶情操, 还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初中阶段是培养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 青少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处于最佳发展时期。而美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通过美术教学的特点, 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黄凯.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09 (25) .

初中美术课能力培养 篇10

一、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有效调动课堂气氛的教学方式, 在美术学习中, 如果不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那么就会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导致美术教学无法顺利地开展。因此, 教师需要利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让学生进入情境当中, 感悟美术的魅力, 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来绘声绘色地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 通过图画或是视频的形式来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更加形象地了解, 通过有趣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比如, 在学习《校园的春天》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多媒体上展示的校园春日的景象, 也可以找来一些关于春天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 或者根据拍摄的校园春日景象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来欣赏这些校园内的春天景色, 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校园春天的美丽, 同时引发学生回忆, 联想校园里的美丽春景, 并且根据教师所展示的描绘春天的美术作品, 从自身的角度进行欣赏, 并发表想法和意见。学生从自身的认知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 在课堂之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以欣赏或以批判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欣赏, 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 并且进行综合归纳和分析, 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逐渐形成欣赏美的意识。

二、结合生活元素,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其实美术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美术素材大多来源于生活, 运用色彩和线条来展现生活之美,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展示着独特的美感, 只是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没有留心观察,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自身审美意识不强导致的, 即学生不能从艺术的角度对自然生活之美进行欣赏。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就要从欣赏生活之美入手,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随时发现美和欣赏美, 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学并不是仅局限在课堂之上的,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到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和欣赏美, 从生活元素中感受和体会艺术美感。

比如, 教师可以在晴朗的天气带着学生去郊游, 去大自然中欣赏绿树红花, 躺在草地上看蓝天白云, 这种惬意的景象能够触动学生的情感, 使其产生创作的灵感, 在这样的自然美景中写生, 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美景用画笔描绘出来, 每个学生的欣赏角度不同, 呈现出来的画面感也会有所不同。通过这样的实际观察, 能够让学生逐渐形成审美意识, 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会努力发现身边具有美感的事物, 如成片的向日葵、秋天满地的落叶等, 使学生具备发现美的眼睛, 从而领悟和感受生活之美。

三、开展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够切实地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融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 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和体会美。这样, 将审美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对于提升美术教学效率有着显著的作用。但在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要适当放手, 尽量将工作交给学生去完成, 在准确和策划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 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起到场外指导的作用, 当学生遇到实际困难的时候, 教师再帮助学生, 使其顺利地完成实践活动。同时, 教师在选择活动的时候可以尽量选择一些能够体现文化氛围的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审美能力, 这样的活动对于美术教学来说更有意义。

比如, 在学习《校园艺术节》时, 可借此为话题开展实践活动, 艺术包含的方面是比较广泛的, 除了美术之外还有歌唱、表演等多种形式, 因此也就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接触更多方面的艺术熏陶, 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在活动准备阶段, 需要设计舞台表演的道具、服装等, 这些都可以交给学生去完成。当然, 文化节的形式、流程, 以及需要参与者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参与表演等这些都可让学生自己组织完成, 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 学生既参与了活动组织又能够参加活动, 不但能从中获得很大的乐趣, 还能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初中美术课能力培养 篇11

关键词:美术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规定必须遵循的教育方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我们必须进行认真思考与探讨。

一、准确理解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的有关概念

美术教学创新是指教师不断更新美术教学观念,树立使学生具有创新人格的学生观、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提出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按照自己的构思进行创作表现,有执著追求的创新精神。在美术学习中创新能力是运用不同于他人方法的能力、独特的美术创作构思和绘制新颖作品的能力,按照自己的构思独立绘制美术作品、美术设计以及非模仿的各种工艺品,欣赏并能发表独立见解的美术能力都是美术创造能力。

二、在创新教育中,美术教学及教师的作用

美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完美的人格。中学美术教学从教学内容、方法、组织、材料、学习的思维特点和成果形式等方面,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教师是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师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师生情感上的交流也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師要不断充实自己,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要尽可能先尝试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去考虑,这样对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能有所预见。

三、研究美术学习中学生创造力的特点,提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课堂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多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教师应多了解学生心理,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正确把握学生创造力的特点,对他们提出合适的预期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中学阶段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创作活动,有时为兴趣所致,突发奇想,但瞬时即变,其作品的创作完成需要教师的不断启发和引导。

四、创新美术教学方法的选择实施

美术教学必须研究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正确把握学生创造力的特点,重点在于开其心窍,授其基本方法,使其看到美的成果。

美术教学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适合在探索、讨论、活动和实际操作中进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的讨论研究、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鼓励质疑、善于启迪、热情帮助和耐心辅导,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活跃与创造才能的发挥。要注意保护和发展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不怕困难的学习精神。

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出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作者单位 新疆农五师82团学校)

初中美术课能力培养 篇12

一、通过外国雕塑赏析,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初中美术教材中引入了很多西方雕塑的内容, 雕塑是西方文艺中非常典型的一种创作类型。很多雕塑作品的创作者不仅是雕塑家, 还是大艺术家与知名的哲学家, 因此, 他们的雕塑作品中往往饱含了很深的意蕴与内涵, 是很值得欣赏、品读的。在给学生讲授雕塑时, 除了要能够让学生从外观上领略到雕塑作品的精细与美, 更重要的是要带领学生领会到作品背后作者想要借此表达的深意, 这才是更有价值的部分。

例如, 在赏析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时, 这是一幅作者耗费了三年的时间与心力所打造的作品, 讲授这部作品时我会很清晰地给学生介绍作品的相关创作背景。在那个时代最杰出的雕塑家之一的米开朗基罗看来, 完美的生命艺术体往往早已经存在于一块块的顽石中, 雕塑家的使命就是将他们从顽石中解救出来, 这也正是作者在自家后院看到一块闲置了很久的大理石后欣喜若狂的原因, 米开朗基罗仿佛看到了大卫的雏形, 于是打造出了这部完美的作品。这些相关知识的介绍能够很好地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时代、创作背景。同时, 我还会引导学生对于作品的细节部分展开赏析, 这样, 学生才能发现这具雕塑的和谐与美。

雕塑与诗歌及绘画不同, 它是立体的三维的艺术表现形式, 雕塑往往能给人很直接的触动, 因此, 在带领学生欣赏雕塑作品时, 要善于根据学生的那些动情点, 帮助他们更好地解析艺术作品, 更好地领略艺术作品后深藏的美。

二、通过中国古典水墨画的赏析,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初中美术教材中有很多中国古典画作的赏析部分, 其中最典型的是中国水墨画。水墨画是一种极具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形式, 其中涵盖了很多中国古典文化中道家哲学的意蕴。水墨画往往比较清冷, 画面上只有黑白两色, 用墨迹勾勒出种种形象, 画面很素雅, 有很多留白的地方, 整个画面意境深远, 耐人寻味。欣赏水墨画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可能还有难度, 这个阶段的孩子们更喜欢活泼、明快的画面, 对于简单直接的作品更能够产生共鸣。水墨画正好与之相反, 它看上去并不热闹, 色彩较为单一, 然而它的意境却很深厚,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能够让学生领会到那种意境与内涵。

在给引导学生们进行中国水墨画赏析时, 我会一定程度地介绍相关的知识背景, 很多画作都是由诗作或词作而来, 画面是对于文学作品的一种视觉诠释。如果是这样的情况, 我通常会先和学生们学习与感受这首诗词, 先从文字中领会那个画面与字里行间传达的意蕴, 等学生们头脑中能够充分构筑那个图画后, 我再来向学生展示这幅图画, 看看作者描绘的和学生构想的是否一致。学生们看了画面后往往会觉得很受触动, 因为画面的朦胧和诗作中文字的隽永十分契合, 两者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传递着一种共通的美, 让学生能够领略到那种美, 便是对于画作赏析的意义所在。

三、通过外国风景画赏析,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外国风景画与中国风景画在表达形式上有很本质的区别, 如果说中国画更多的是写虚, 画面上有很多留白, 整个图画留有浓厚的意境, 与之相比, 外国风景画更多的是写实, 画面十分饱满充盈, 描绘的多半是人物很具体的生活状态。外国风景画是一种自然与生活的定格, 通过对于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来描写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因而往往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首先它色彩鲜明, 画面饱满, 描绘的事物或场景很直接, 比如梵高的《向日葵》《星月夜》就是学生们很喜爱的艺术作品, 这两部作品都是梵高的代表作, 学生们从鲜艳的色彩背后看到很有趣的向日葵与繁星夜, 然而梵高的作品并不仅仅是要表达简单的向日葵与星月夜, 想要领会梵高画作后的含义, 需要教师在赏析前和学生们一起分析梵高的生平坎坷的经历和创作手法、这些画面看上去都很浓重、很浑浊, 其实正是和作者创作时内心的情感起伏有关, 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画作的欣赏中领会到, 作者创作一幅作品时, 很多时候是内心情绪或者情怀的表达, 好的作品之所以流传千古, 除了画作本身很精细很美以外, 更重要的是从画作背后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情感通过画面的表达跃然纸上, 才会产生那种耐人寻味的美, 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

上一篇:清热活血方下一篇:煤矿综采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