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论文]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4-09-26

[美术论文]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精选12篇)

[美术论文]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1

创新

--学生美术素养提高的不竭动力

美术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任务之一,它的本质在于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基础。唤醒少儿对艺术的兴趣感受生活,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其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创造的热情,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同时,作为新式理念教育下的教师要主动引导和培养他们淳朴自然的表现,大胆创造的能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现代的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特个性的展示有着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莫过于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又在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1、欣赏优秀的儿童画作品,激发学生创作兴趣。由于小学生对同龄人的画感到亲切,可以消除他们对创作的畏惧感,同时又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开拓视野。

2、满足学生自我展示的愿望。常让学生到黑板上用粉笔画画,对于优秀作品要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其他学生对画画的兴趣。

3、针对儿童喜欢讲故事的特点,在绘画之前,教师可以请学生根据所画内容编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或者教师自己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之,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在于创造,教师要保护他们的这种创新精神,尊重他们的创造成果,使之自由发挥,保持对艺术的浓厚兴趣。

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

培养和发展想象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相对来说,知识有限的,而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

一切优秀的作品,在创作时,都需要灵感,而想象与幻想则是迸发灵感的原因。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及创作欲望,就得鼓励学生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创造。

例如:我在教学生画一幅《未来的学校》时,多数学生画出了自己心中美丽的校园,可是有一个学生把未来的学校建在了月球上。我问他为什么?他理直气壮的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总有一天地球会承受不了的·····”。我首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想法,表扬他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还有一次,我让学生画自己喜爱的玩具。有个小朋友把大熊猫画成了蓝色,其他孩子看了都偷偷的笑,因为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黑白色的。于是我把这个学生的本子举起来。向全班展示后,问:“你们觉得他画的大熊猫可爱不可爱”?然后又说:“只要是我们喜欢的颜色都可以用到绘画中来”。并表扬了这位同学。结果,这堂课交上来的作业颜色特别丰富。实践证明: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绘画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积极正确引导

教师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学生绘画的理论知识,并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指导学习和操作。

1、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怎样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如何发现美好的,有意义的事物。围绕生活情节,观察人物的形态,动作和思想感情色彩,为绘画创作作铺垫。

2、教师在学生的构思阶段要引导学生回忆、联想,开阔他们的思路,根据学生的思路去帮助他们,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

3、构想好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图画,然后再在纸上或黑板上画出来,在画的时候,对造型、设色等问题上要进一步指导,使构图完美,意境充实。

总之,在教学上运用多种灵活、多变的手段和各种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方面地推进人文素质的发展。

创新

--学生美术素养提高的不竭动力

[美术论文]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2

一、实践活动是发展创造能力的必要途径

儿童的绘画创造能力不是靠教, 而是在个体绘画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只有坚持陶行知先生说过的:“生活教育必须是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内之教与学, 必是以作为中心。”儿童把创造活动作为一种游戏, 他们在涂涂、画画、玩玩、做做中发展视觉感受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创造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他们尝试运用各种材料, 逐渐了解和掌握材料性能和表现技法。因此, 知识和技能是儿童在“做”中积累的。

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活动, 特别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视觉感官, 因为形象的认识、记忆、想象和创造都离不开观察生活。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语言, 可以发挥文字的评议无法替代的灵性和触动。如蒙宇辰小朋友的作品《救救我的家》, 画面中的小鱼对河水的污染发出了呼救。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儿童参加创造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对美术的兴趣, 而且还可以培养观察和动手创造的习惯, 并从中得到满足。

二、启发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催化剂

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 人自身都具有一定的潜能, 而且都能在发展中得以施展或实现。因此, 重视学习者自身存在的自发性和主动性, 用激活的方法启发学生通过积极发现和主动探索进行美术活动, 是美术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 在命题画中发展求异思维, 启发幼儿从不同方向思考问题, 扩大绘画的创作空间。

如课题《小树快快长》, 首先通过观看电视录像, 激发幼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创作愿望。其次讨论:你将怎样保护小树?让幼儿畅所欲言, 充实创作内容。最后深化主题。经过启发, 幼儿创作出作品《绿色的南极》、《小树长大了》......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激情, 更让孩子得到情感的升华。

(2) 设计想象画课题, 启发幼儿创作的自由空间。善于幻想可以说是儿童的天性, 所以儿童想象画是最自由不受限制的创作。为了激活儿童创造思维, 我在进行想象画课题设计时, 根据幼儿好奇的心理特点, 设计了活动《手形画》。启发提问:“手可以变成什么?怎么变的?”幼儿通过想象幼儿创作出了作品《美丽的孔雀》、《可爱的小兔》、《爷爷的茶壶》……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尽量给儿童自由发挥的余地, 让儿童自己决定画什么, 怎么画, 这样教学就容易收到好的效果。

三、发展个性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独立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个性的精华是他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就个人发展而言, 养成独立的个性是形成创造性的原动力。中国的父母都要学富兰克林的父亲和爱迪生的母亲。任凭自己的小孩子去玩把戏, 或许在其中可以走出一个爱迪生来。其中“任凭自己的孩子去玩把戏”就是要充分发挥幼儿个性。了解幼儿个性特点, 尊重幼儿个性创造是培养创造性才能的前提。

(1) 幼儿不同的气质往往流露在画面上, 我们能从他们画面表现的情感、情节、造型特点和色彩、线条的运用等方面去感受和分析。发展个性还应注重尊重学生, 尊重他们的艺术创作, 对他们的创作给予和鼓励。幼儿年龄虽小也有自尊, 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竭力, 才能恰当地提出建议和给予合适的帮助。

(2) 因材施教是发展个性, 培养创造才能的重要原则。美术教育中发展个性, 培养创造能力必须因材施教, 以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身原有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 从而使每个人都得以发展。因材施教最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幼儿个性差异的认识上, 幼儿的个性千差万别, 影响着儿童的发展方式和发展倾向。教师要对所有幼儿进行全面的了解, 教学中应考虑孩子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个性表现, 以及审美趣味的不同。根据幼儿性格、能力偏向, 进行个别引导创作。根据兴趣偏向, 结合幼儿兴奋点进行创作。帮助幼儿发展个性优势, 应顺其自然地推动他们向前发展。因此, 教学要求不能整齐划一, 需要具有弹性和灵活性, 要给每个学生留有各自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就会使每个孩子画出各不相同的作品, 使每个孩子最大限度的得到发展。

[美术论文]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3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水平的高低、创新能力的强弱、创新人才的多寡,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和决定性因素。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其灵魂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是知识教育基础上的更高要求。重在使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核心。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要鼓励学生敢想敢画,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一、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如“用画笔美化我们的校园”活动,号召学生在教室外的瓷砖墙壁上绘出美妙的图画,美化我们的环境。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都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大家有了施展才能的天地了!一到课间,走廊里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手挥画笔尽情地用画笔创造着美、展现着美,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豪情,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施展了他们的美术才能,而且乐此不疲。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创新能力

如何在学习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意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新的教学理念做为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认为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实际上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其次,教师要从观念上改变教师独占讲台满堂灌的做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局面,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再次,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有良好素质的教师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扎实,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对自如。作为一名高素质的教师,要像一台钻井机一样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潜能非常大,取之不尽,俗话说艺不压身,你有一瓶水才能给学生半瓶。所以艺术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的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美术论文]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4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把创新教育和学科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本文从初中美术教学的实际出发,浅谈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_展,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关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各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美术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复合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多年,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教学中充分利用和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是要求在教学时要根据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自由、灵活、开放,选择学生身边的、最熟悉的、最喜爱的题材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学生经验,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这样的教学才可能深入人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欲望,使学生内在的发展要求和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这种灵活、开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零距离接触的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真正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位学生。这种充满兴趣与激情的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生创新能力的生发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积极学习勇于探索的动力。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绘画兴趣与教学形式创新相结合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是从培养兴趣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兴趣是进取和创造的内驱力,也是创造性教育模式操作的第一个环节。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呢?笔者的做法是,除了注重教学过程的艺术和方法外,还要重视对教学对象的了解和对教材的选择处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相关知识的储备和课余活动的兴趣中心,以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新颖而有创意的目标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手段,促进了学生多维的流畅的创造性思维生发,使学生的头脑在课堂教学中随时处于一种兴奋活跃的状态。

(二)绘画兴趣与文学作品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是我国古代诗与画的突出特点。古典诗歌不仅是那个时代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精神的积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将诗词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呢?唐诗中有一首《枫桥夜泊》,在教学中,笔者先请学生诵读,然后再根据诗词的内容创造出不同的诗词配画。由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角度不同,因而他们构思出的画面,有的注重情的表达,有的注重景的表达。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绘画兴趣与工艺制作相结合

绘画是美术课中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唯一的内容。实践证明,绘画与工艺美术制作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观念。例如,通过设计,废旧的易拉罐能被制作成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动物。这种变废为宝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这种形式的学习和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开启学生的创新灵感,丰富学生的想象。美术活动需要脑、手、眼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在训练感觉和想象等方面都是十分有益的,而且还能极大的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而综合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内核。

创新是最富于激情的活动。在情感的驱动下,审美想象力就会得到自由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情感的投入,鼓励学生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举一反三,真正进入自由联想的空间。学生一旦进入了自由联想的空间,就能创造出无数富有情趣而又奇妙的画面。

四、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实践证明,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更能激发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的人格,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创造能力的提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我们应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营造适合培养创造力的良好氛围,并积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开放、自由、民主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论文]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5

【摘要】中职美术教学既应该具有美术课程的艺术性,同时也需要具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当前,中职美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美术教学的职业效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导致目前中职当中美术专业的学生本身的创新性缺乏。本文主要以中职的美术教学为探究点,对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 美术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45-02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中职美术教学中,也注意到了社会需求的变化,在教学中不断结合实际,面向社会职场,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美术学生的职业性。但是这种纯市场目的性的教学手段,也存在诸多弊端,其中最主要的不足之处,就是难以培养出创新型美术人才。美术说到底,其本质还是一种艺术,维持艺术的生命力就是创造。而目前中职美术教学的这种状态,很难培养出创造型人才,有悖于艺术的发展。美术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需要在教学中加以理论和实践结合教学,利用开放式教学思维,不断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性。

一、中职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1.创新实践不足,审美能力欠缺

美术这门学科本身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有着较高的需求,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更多的需要依赖自己的主观思想和主观判断。另外,要知道美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创作者赋予丰富的情感内涵。因此,美术教学对创新和实践要求较高。反观当前的中职美术教学,教学模式单一,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造成了很大的束缚。学生在美术创作中,难以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情感,自由创作。在日常教学中,许多学生还缺乏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最基本的,是美术创作的前提。导致审美能力缺乏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实践经验的缺乏。而实践性的不足,归根结底还是美术教学模式的束缚性,过于依赖课堂讲授,缺少走出去的课外实践,学生对美术作品缺乏更为深层次的理解。

2.教师缺乏创新教学,教学效果不佳

中职中的美术教学,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指导,特别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学利用有效的手段,加强创新教学。而在中职美术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的创新上是不足的。当今国内诸多中职院校中,教师资源相对较匮乏,有限的教师资源,只有发挥效益最大性,才能足够保障教学效果。这对教师本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着更高的要求。日常教学中,教师多数只是照本宣科,没有进行启发式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难以发挥出来,长此以往,教学效果难以保障。

3.创新教学理论缺乏,美术创新欠缺

美术的创新式教学,必然要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理论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美术教学的思想指导。而在教学实际中,理论的创新性较为缺乏,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对美术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低水平,无法对美术正确审美,自然也无法创造出好的美术作品。创新的理论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还要不断反思,如何将个人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使学生拥有创新能力。

二、加强中职美术创新教学的方法

1.增加创新实践

职业教育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美术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课堂中,尽量让学生多讲,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比如在《蒙娜丽莎》的评析当中,可以首先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这幅作品。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听取观点与教学组织的形象。在学生各个观点进行阐述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创新实践性被凸显出来,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了自己的观点,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提升。

2.强化师资力量

首先,作为中职学校,学校的师资力量本身就是一个薄弱环节,美术专业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能?蚴と蔚慕淌ι僦?又少。其次,美术教学需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目前大多数的教师教学思想仍然比较落后,创新性不足。因此,美术教学师资力量的建设是当前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师资力量的引入,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理论创新性。在中职教育中,可以建立对教师的评价机构,推动教师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另外,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3.完善教学理论

虽然美术教学的实践性较强,但是理论仍然是实践创新的基础。当前,许多中职院校为了迎合社会市场,越来越忽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另外,中职美术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存在照本宣科的情况,没有创新的理论教学,创新性和专业性都存在不足。因此,中职院校一定要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在美术教学当中,创新理论十分重要。中职美术教学的教学理论,除了要进行基本的美术理论知识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实践,开展创新式教学。比如在进行美术作品环境取景时,思想要开放,取景颜色要灵活变化,没有环境的颜色是一成不变的,要利用创新的理论思想,培养学生的灵活创作思维,使之不被教学模式所束缚。[3]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中职美术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缺乏创新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理论教学、缺乏强大的师资力量。而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必然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中职院校的美术教学亟需进行改进。不断加强创新实践,强化师资力量,完善教学理论,才是完好的出路,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美术人才,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季小枫.试析中职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35:182

[2]卢洁宁.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03:37-39

[美术论文]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6

池屏雁

(福建省宁德市高级中学)

摘 要:合情推理已走进了高中数学新课程,作为一个专题内容“推理与证明”纳入高中数学新课程教材中。合情推理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谈了如何在数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关键词:合情推理;数学过程;数学教学

一、什么是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包括经验和实践的结果)以及个人的经验和直觉等推测某些结果的推理过程。这种推理的途径是从观察、实验入手,凭数学直觉,通过类比而产生联想、归纳而提出猜想。高中阶段合情推理常用的思维方法为: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步骤和方法,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二、什么是数学过程

数学过程是指“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索及概括总结过程以及用数学的过程”。

三、在数学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一)在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妙趣横生,充满了合情推理的精彩案例。数学教学中可以将数学家们的发现过程经过精心加工,让学生重走数学家的“发现之路”,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扮演“数学家”,在一个简化的理想模式下直面数学家的困惑,亲历数学家当年的探索与发现过程,给学生创造“发现”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机会,学生通过不断的思维冲突、归纳、类比、细心观察、提出猜想,逐步掌握合情推理的方法。

例如,在《频率与概率》的概念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

1.全体学生4人一组,每组投一枚硬币80次,一人负责记录。

(1)统计正面朝上的频率,问各小组结果是否相同,均为0.5吗?

(2)对全班结果进行累计,正面朝上的频率有何规律,如何描述?

让学生重回概念原始发现、提出过程,在做试验中亲历发现过程,亲自感受概率概念的提出。

2.用程序实现掷硬币模拟实验。

3.回顾当年数学家的试验。

层层推进,学生很快就能猜想正面朝上的频率接近某个值,进而得到概率的概念以及概率和频率的关系。整个过程学生利用合情推理,动手试验,大胆猜想,归纳总结,揭示概念的产生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二)在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认真对待定理、公式等结论的形成过程,在探索定理、公式等结论的形成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观察、试验、归纳、类比、猜测和反思,培养了他们的合情推理能力。

如,在《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一课中,椭圆用离心率来刻画其扁平程度,椭圆的离心率e→0,椭圆越接近圆;e→1,椭圆越扁。这个结论使很多学生难以透彻理解,笔者在处理时极力展现该结论的形成过程。

1.问题: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不同椭圆后,学生发现椭圆有圆有扁。引导他们思考:椭圆的扁平程度怎么表示,用什么样的数学表达式表示,用什么量来表示?

学生大胆猜想,其中有些提到用a、b、c这3个量来刻画,其直觉已经逼近结论。

2.动手实验。

准备好细绳,两人一组把绳子的两端点固定在两钉子(焦点)处,用铅笔尖绷紧绳子画一个椭圆,然后变换绳子的长度,画椭圆,观察椭圆“扁平”的程度,描述其变化规律;再让绳子的长度固定不变,将两钉子距离(焦距)变化,继续画椭圆,观察椭圆的“扁平”的程度,描述其变化规律。

3.变化规律。

学生热烈讨论,发现c/a→0时,椭圆变得越“圆”,当c/a→1时,椭圆变得越“扁”。

学生找到规律的同时,有学生运用类比思想猜想:a、b或者b、c两个量可以不可以也能来刻画椭圆的扁平程度呢?如果可以,选哪两个量来刻画呢?让他们带着猜想设计验证方法。教师见机引导,得出结论。

4.展示“椭圆的离心率”Flash动画。

5.给出椭圆离心率定义。

用离心率来刻画椭圆的扁平程度

规律:e→0,椭圆越圆;e→1,椭圆越扁。

此时上面关于离心率结论的形成已经水到渠成,期间学生经历了凭数学直觉大胆猜想、动手试验、亲自体验的数学过程,得到初步结论,进而类比猜想,产生新困惑,继续验证,得出最终结论,在此过程中,他们的`合情推理能力得到培养。

(三)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索及概括总结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精髓,它铺设了知识到能力的大道,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索及概括总结过程中,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比如,在使用数形结合的探索过程中,以现有的知识为基础,运用数学直觉,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对象并对其结构快速识别,做出判断,大胆猜测,合理假设,并给出试探性的结论。它具有顿悟、飞跃的特征。

例1.n个半圆的圆心共线,圆心在直线l上,这n个半圆每两个都相交,且都在直线l的同侧,问这些半圆被所有的交点最多分成多少段圆弧?

分析:设这些半圆最多互相分成f(n)段圆弧,画出图形,观察(此时应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进行猜想和论证。

由此猜想满足条件的n个半圆互相分成圆弧段有f(n)=n2。

(四)在“用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1.在日常解题训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合情推理。

“用数学”是数学价值的真正所在,数学的生命力也源自于此,“用数学”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在日常解题训练中,注重解题思路产生过程那一刹那的灵感,在探究问题的结论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中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2.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数学巧妙地融入在生活中,基于应用和问题的数学过程教学,教师必须关注生活中热点问题,挖掘生活素材,设法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四溅,猜想连连,热烈讨论,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何良仆,何燕妮。落实“过程性”与“结构性”原则是实现数学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何良仆,何燕妮。论数学教学的过程性原则[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2)。

[3]朱雪兴。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应用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

[4]邓胜兴。例谈合情推理中的高考试题[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

[5]肖海燕。数学归纳法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4)。

[美术论文]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7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事实上向我们指出了创新思维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同时这也就是在告诫我们不能照搬照抄, 要有所创新。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和高中生的需求, 如何更好地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教学方法, 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满足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高中教学中也在逐渐深入, 新课改的理念强调要更加尊重学生的实际和需求, 切实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需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 那就是变死板的课堂真正成为动态生成的过程, 教师经过巧妙的设计和安排给学生去参与、交流、思考、探究、展示自我的空间, 让他们学会学习和思考, 在思考中感悟美术的魅力所在。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敢于放手, 不要因为害怕学生出现问题而去刻意约束学生, 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 同时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对于学生的创意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 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 在学生感受美术学科魅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对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推动作用非常重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同时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据此,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来落实教学目标, 以探究式、讨论式、小组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更好地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这样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会提高, 思维也较为容易地被调动起来, 在此过程中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 美术生活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生活处处有美术, 就像生活处处有美一样,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同时,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是学生能够感知到的, 也是他们较为感兴趣的。因此, 教师要利用好这一切入点, 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 把相对抽象的美术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 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会深刻得多, 又能使学生在这种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来体验美术的魅力所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平等互动, 学生热情度往往很高, 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二、重视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

艺术作品都是作者浓厚的情感的倾注, 因此, 每一件美术作品实际上都蕴涵着浓厚的生命力和情感, 因此, 在美术课进行作品赏析的过程更是情感体验的过程,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赏析美术作品过程中, 要重视情感的体验, 这无论是对于中小学美术爱好者, 还是对于大学生都比较适用。

所以, 在进行美术课教学中要告知学生, 任何一幅作品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 它通过美术特有的方式来表现, 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 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 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美术形象中的情感因素,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 去体验美术中的情感, 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美术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感受美、鉴赏美, 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美和创造美, 在审美实践过程中, 教师应将美术创造渗透到欣赏、造型、表现、综合探索等教学活动中, 巧妙地唤起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 引导学生在观摩、想象、联想的基础上把对美的感受、鉴赏能力, 转化成对美的表达、创造的能力, 从而最终提高审美创造能力。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呈现所学的相关知识, 使学生通过文字、视频等多种途径, 丰富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 形成学生自己的一种认知。引导学生进行“渐进式”创作, 这样就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比较优秀的绘画作品带到课堂。引导学生用心去感知、体验美术的美, 丰富学生的美术审美体验, 让学生不仅能在美术的殿堂中拥有怡人的绘画感, 学会用心弦感受平凡的美, 同时在难以比拟的美术内涵中自觉地发现和追求美。

美术是一门追求造型、空间、色彩和视觉效果的艺术表达形式。在授课策略方面, 首先要强调直觉。所以美术欣赏课同样需要遵循这个内在特点, 强调以欣赏美术作品作为欣赏的起点, 注重学生直觉印象的产生。其次要联系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在美术欣赏课中, 要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起来, 以此来创设一个宏观意义上的美学情境。

总之, 美术是美的艺术, 美术教师是美的传播者,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美术的殿堂, 让他们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 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 让学生热爱美术、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 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 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术教学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从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等几个方面实施。

关键词:创新能力,想象力,兴趣,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继武.学生的审美倾向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 1999 (3) .

[2]孙明.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 (3) .

[3]许瑞娟.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 (10) .

[美术论文]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基础教学

一、引言

在美术的教学中我们都知道其教育目的即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审美的能力从而不断促进学生自身才能与智力的发展,最终以实现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对于个体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代美术教育的不断深化与改革即是着眼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基础美术教育将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了首要的位置。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提升学生创造意识方面,美术教学发挥着独特的功效。美术教学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与进步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具体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培养其创新能力。

1、转变小学美术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小学美术的授课过程中,我们主要是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陶冶情操,不断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深入了解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对于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也不能以成人眼光来看待。应该深入了解小学生的美术作品有无反应其真实的内心,是否具有新颖与独特之处。由于教师水平以及教学条件的差异,使得美术教育的成果参差不齐,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积极引导学生使其能够进行自由地创作。美术教师自身应该对小学美术这门学科有足够的重视,不应该将其看作是“副科”而不加以重视。美术这门课程与其他学科都存在有一定的联系且其能够体现与反应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学科观念,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去培养学生,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在对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时,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对不同的物体有认知与分辨的能力。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常见的水果进行写生,如香蕉、桃子、苹果等。可以先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这些水果的颜色、结构以及明暗进行有步骤的观察,这样的反复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能力。对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可以运用默写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先给学生出示一个物件,让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再将其拿走,让学生对刚刚出示的物件进行默写。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养成一种整体意识,能够抓住事物的整体特征不断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同时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时候,可以多做一些对于基本图形的添加与变形的练习。如对基本图形长方形进行的一些添加与变形联系。

3、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其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要培养学生进行创新的意识,对学生的独特个性进行有效尊重与保护,给予其自由的空间与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在小学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内心世界以自我独特的方式来进行表现,同时,鼓励学生对于他人的作品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这样就需要教师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课程氛围。因此,美术教师亲切和蔼的教学态度以及温和真诚的语言指导会非常有利于学生忠于内心的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对于学生的鼓励或批评也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学生美术作品中值得赞扬的地方要毫不吝啬的给予鼓励,而需要去积极改进的学生作品,教师也需要耐心地给予帮助与疏导。因此,这样的课堂教学会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很大帮助,也会对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形成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从而为学生个性的完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国新课改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认知和发展的主体。教育教学活动应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作为主体,由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服务于学生。每个人对于美术的理解有着不同的概念,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决定着其有着特殊的想象力,作为教师不能对其强加限制,要對学生进行合理、正确地引导。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有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价值观。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课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进而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进行审美的情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进行想象与创作的能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要进行大胆地尝试与改革,要对教师有高素质的要求,使其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教材有深入的挖掘找出其中蕴含的创新因素来不断地去引导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能够在这一美术课堂中获得更多的新能量。这就要求学生与教师都要树立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及创新能力,不断展现出美术教学独具的艺术魅力。

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美术教学之中 篇9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江总书记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从容面对国际竞争,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但根据现况看来,人类的智力潜能至今大部分仍尚未开发利用。并且,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学不仅仅教给学生绘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而且应包含技能、技巧在内的涉及更为广泛的美术文化。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寓创新能力的培养”呢?这是美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优化课堂气氛。

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以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融洽的师生情感,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在教学中,我们要设法为学生提供时间和机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发现,自由提问,质疑问难。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代替。如教学第三册记忆画《各式各样的汽车》一课:

首先,我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计算机“画板”教(记忆画)。用电脑幻灯片展示现实中的各式各样的汽车,要求学生看过后说出自己曾经见过的汽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汽车的结构、款式、色彩等。由于动画的效果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利用“组合――分解――组合”的电脑动画,剖析客车、货车、小轿车等车的结构,让学生自己分析、发现、讨论,总结汽车的.基本结构:每一部汽车基本上都有车头、车厢、车轮三个部分。学生热烈讨论,主动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活跃。

本来到此为止,“记忆画”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但是,我不局限于教学生会画“记忆画”,我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电脑画板上画出自己理想(想象)中的汽车。要求从社会的需要,或学生凭个人的兴趣,从汽车的外形、功能、色彩等方面大胆构思,勇于创新。

由于前面学了画汽车的基本技能,掌握了汽车均有三个部分组成的“共性”,加上小学生没有什么顾忌,思维活跃,因此学生们想象设计出有羽翼的汽车;有从能源上设计用太阳能保护环境的汽车;有从颜色上设计绿色的汽车;有变废为宝用垃圾做能源的汽车。这样,不仅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而且优化了课堂气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同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以欣赏者的角色,以微笑的面容,鼓励的眼神,启发性的语言,拉近师生距离,进而转化为对学生的支持,促其自主、积极地去学。这样做,学生获得的成功感强,挫折感少,就会逐步形成大家争想争画,勇于创新的良好课堂气氛。

二、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由“学、思、习、行”四个环节组成的。我在教学中,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开展“自主――创新”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实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状态。让学生在学习中探求新知,在应用中理解、巩固、掌握知识。如教学第十册《黑体美术字》一课,该课既是工艺制作课,又是基础知识课。根据这一特征,经过一番研究,我这样设计了该课的教学:

⒈借助“黑体字”的环境布设,让学生初步领略黑体字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⒉教师直接利用排笔“板示”黑体字,发挥排笔的特殊功能,突破黑体字笔划粗细基本一致的难点;通过板示,化难为易,使学生明确黑体字的结构安排,书写方法。

⒊指导欣赏图文结合的作品,通过欣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黑体字应用的广泛,又为作业设计打好铺垫。

⒋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这一环节,我这样进行:

①落实任务。运用这节课学习的有关黑体字知识,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各人创作一张图文结合的作品。

②分析要求,一定要突出黑体字。

③提供题材。如:设计一本日记、笔记本的封面;创设一个报头之类的《学习园地》;书写一条横联、标语,如:庆祝六一节、学生表彰大会等,及其它的内容。要求学生最好是自由发挥,体现积极向上风貌。

这样,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的自主活动。结果,学生的作业有:心形中的“心中有祖国”、和平鸽的“和平”、高楼大厦的“潮汕”、奖状中的“三好学生”、封面中的“美术”、花墙纸中的数字、拼音等等。从学生的作业可见,在仅有的40分钟,学生不仅学会写几个黑体字,而且是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而该课被推为汕头市美术公开课,得到市领导、行家的好评,并被评为优质课。

又如,上第五册《原色与间色》,本课属于绘画知识课,在对最基本的色彩知识的了解过程中,使学生们开始从盲目的随意涂抹颜色到有一定理论依据的运用颜色。开始习惯以科学的方法认识和理解色彩世界了。通过认识原色、间色,使学生们从未知开始走向已知,开始走进色彩的世界,开始了解色彩系统。发掘教材该特点,所以,我是这样进行教学:

㈠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⒈指导欣赏,让学生从中了解到丰富多彩的色彩世界中,最主要的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接着是橙、绿、紫三种。

⒉观察实物,进一步对红、黄、蓝三种色相的认识,点破这三种颜色是色彩中的“三原色”。

⒊巩固练习,自己在十二色水彩颜料中,找出以上三种颜色,并做好徒手练习。

㈡调配,认识橙、绿、紫三间色:

⒈教师做好调色示范,让学生说说每两种色彩等量调配,得出的色彩(名称)。

⒉让学生自己动手调色练习,进一步认识、体验橙、绿、紫的来因及三原色和这三种色彩的关系。

⒊色纸拼图,从理性到感性的认识,归纳总结出橙、绿、紫三种色彩就是“三间色”。

㈢原色与间色的加强认识,实际应用:

⒈出示《我们未来的美丽校园》草稿,及各人的简笔画,要求运用本课学习的色彩知识,原色与间色给它们加以色彩装饰表现,色彩的选择,可以根据该事物的固有色,也可以大胆的构思,表现更美观的色彩,谁调得既准又快的,到黑板上涂一涂集体创作,也可以在下面为自己的简笔画装饰表现,最后把集体、个人作品点缀在我们三年⑴班教室里,美化我们的班级。

⒉学生自主动手练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训练学生大胆地用色、调色、涂色能力。

⒊展示作业,教师以肯定、鼓励为主,开展学生的自主活动,所以,学生的作业效果甚佳。本课的教学注重以生为主体,师为主导,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因而本课被推荐为镇性美术公开课。

三、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浓,记忆力好,又富于联想,能够初步做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训练,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想象力,培养学生接受和运用知识的敏捷性、变通性、创造性,不断发展学生创造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在学习第七册《孙悟空在今天》(想象画)这一课题时,我十分注意做到:

㈠创设环境。搜集《孙悟空开采地下宝库》、《孙悟空为火车开路》、《孙悟空送飞船到太空》等等,指导学生欣赏,并结合挂图、幻灯片、录像,引导学生编造故事。

㈡提供线索。“孙悟空在今天可以为人类做出什么贡献”,“孙悟空有何特殊功能”,“孙悟空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如果在今天,孙悟空能为建设现代化社会做什么?”“哪一种建设项目可让孙悟空大显神通?”……以此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扩散思维。

㈢突出重点。给学生提供直观、借鉴材料。因主体是孙悟空,为了突出主题,做到主次有别,因而教师紧接着出示几个不同角度的主角,引导学生观赏主体,发表见解,说说它的动态变化、表现方法,让学生自己找到表现的主题及手法。

这样,学生创作起来胸有成竹,题意盎然,构图完整,主题突出。为了鼓励、培养、提高学生绘画水平,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当评委,评出好的作品,让优秀作品的小画家谈谈自己的想象过程,并颁发有关“孙悟空形象”的资料为奖品,予以鼓励。结果,四年⑶班的杨少青同学作品《哇!它们也在庆祝》获“北京紫荆花杯第一届二星奖”;林挺同学创作的《孙悟空摘下满天星――分给我们与港友一起玩耍》获得深圳市举办的书画大赛优秀奖;四年⑷班的王淑君同学《妙趣多多》荣获汕头市“庆‘六一’儿童书画大赛”三等奖,六年级林佩贤等四位同学都获得“北京紫荆花杯第三届三星奖”……。

[美术论文]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10

【关键词】美术课教育;创新能力

为了适应学生的发展和心理需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和提高,利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的前提下,运用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使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进而培养积极的思考方式,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一、小学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使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提高美术素养,增强美术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达到一定的美术教育目的。就目前大多数的美术教学课程中,教师扮演着主要角色,“教师讲,学生听”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缺少主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环节,这就使得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创新能力了。所以,只有处理好老师和同学的关系,积极沟通,互动式的学习,才能够促进学生美术课程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术是一门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艺术。由于受到小学升学的压力,还有家长和学校不够重视等问题,很多学生或者老师认为上美术课是在浪费时间,缺乏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有助于走出误区,切实的完成好小学美术的教育实践。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美术课程上极为重要。

二、小学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和方法

1.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动力,它直接反应在学生学习一件事物的主动性上。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疑问。这时,学习兴趣就显得极为重要,只有激发起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才能让学生主动创新,主动学习。进而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创新性的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素养,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培养观察思考能力

美术的教育不仅是简单的教给学生绘画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美术的教育就是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全面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进一步使学生善于发现美,抓住美的瞬间。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满了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而且会发现生活的乐趣,塑造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

3.构建轻松快乐的课堂环境

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课堂氛围过于严肃、紧张。美术是一门艺术,艺术是需要灵感的,过于严肃的气氛不仅违背了美术学习的本质,而且不利于开发学生想象思维。在我国的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总是占据主体地位,这种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僵化,学生永远都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记忆知识,很少去主动思考,这与美术教学宗旨是背道而驰的。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还不完善,这就更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构建轻松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创新能力,快乐学习。

4.多媒体教学

传统教学只能通过课本来传授美术知识,而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包含书本上的内容,而且能够以图像,声音,图表等形式,更加直观形象的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特别是美术课程,多以图像为主,这就更加需要多媒体的教学方式。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这种教学方式创造了硬件条件。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形象、生动、具体的将教学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可以创建逼真的教学环境,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中的资源,来满足学生创新思维的需求,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注重实践

生活素材的积累,对美术的学习也极为重要。在课堂上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课下的实践活动。生活是美的源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只有将艺术放于实践中,艺术才会是拥有灵魂的艺术。美术的授课场所不一定只能在教室,教师应该走出教室,到生活中去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三、总结

美术是一门艺术,美术的教育不仅能够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最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极为重要,它不仅只是为了学好美术知识,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崔兰香.小学美术课上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2):24-24,25.

[美术论文]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11

一、美术教育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具有重要作用

在现如今的社会中, 对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非常重视, 新时代对大学教育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就是要其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 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更大的潜在优势[1]。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意识到美术教育对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在时代的发展中, 人们经济能力提高的同时, 精神追求也进入了高品质的层次, 大学美术教育目标从传统教学目标转向为拓展学生未来的发展空间。时代的发展, 要求美术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 因此, 在时代的发展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美术自身就是对完美的追求, 美术它是一门艺术学科, 可以充分的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出来, 所以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式, 在美术的教育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如何在大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大学教师应完善美术课程的设置, 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内容

在大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通过实践来完成。在美术课程的设置中要体现出创新精神,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让每一节课都实现合理、科学的教学形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有创新意识, 尽量选择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内容, 如, 在平面设计的教学内容上, 对于作品中展现的新颖特点, 一定要紧跟时代的发展, 将传统思想与新思想相结合, 选择最新的时代信息将作品知识传授给学生, 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2]。因此, 高校在美术课程的设置上一定要不断进行创新, 使其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与需求, 提高教学质量。

2、结合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课程自身就具有灵活的特点, 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对于大学美术教学是切实可行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 学生会很容易产生厌倦课堂氛围。要想让学生理解美术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就要想办法来丰富教学内容, 如何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也是每位教师应该考虑的。以美术教学内容为基础, 选择有针对性的不同教学方式, 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明确教学目标与计划, 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 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 通过实践来领会创新精神,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将知识更加生动、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完善评价方式, 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教学看重考试成绩, 这种教学评价方式很容易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 也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此会对美术教学有一此偏见。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并摒弃这种片面的、局限的评价方式。应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改变对美术的偏见, 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的评价方式中一定要体现出创新理念, 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让学生通过美术教育将自已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 高校的评价制度一定要将创新能力列入进去, 这对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完善的评价制度, 是大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不可缺少的[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大学美术的教育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势在必行的,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也能拓宽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也符合我国对综合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 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 对学校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符合目前我国人才强国的需要, 有利于建设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之路。

摘要:创新是一个时代不断发展与前进的灵魂, 创新能力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原动力。随着社会不断改革与创新,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 大学教育为适应现代化人才需求也在积极地进行着教育模式的创新。大学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较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通过美术教育而形成的, 特别是大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对造就现代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大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 以提出有效积极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学美术教育,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田雪.大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学, 2014, 09:118.

[2]焦海龙.试析大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 04:180.

[美术论文]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12

姓名:李志红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旧模式,提出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进行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本文的主要观点,提出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主渠道在课堂,突破口在活动。试从课堂模式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展开阐述:

1、在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渗透创新教育。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形式,大胆创新。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增强创新兴趣。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我们已经跨进21世纪的门槛,我们社会步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必须不间断地创新,人必须不停顿地学习,人的道德素质必须不断地提高。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不断实行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人口素质要求更加优化。因此,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当今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江泽民同志1995年曾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座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先进之林。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江泽民同志以其长期从事科技工作的丰富实践经验,敏锐地把握当今时代创新—特别是教育创新这根主脉,可以说没有教育创新基础的支撑其他创新将是无源之水。①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在各科教学中,重视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突破口在活动。语文是各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那么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新的尝试。

一、在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渗透创新教育。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下,教与学环境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过程结构模式。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在课堂上规规矩矩正襟危坐,老师在讲台上口沫飞溅地侃侃而谈,你讲我听,你记我补,你点我背,加上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考试和评分标准,教师面对的仿佛不是一群活生生的人,而是具有相同智力的一群机器人,随着指挥棒点头或摇头,说‚是‛或‚不是‛。

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特别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推广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

学生是人,是有独立人格的人,而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装的容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将课堂、学校办成学生思维和情感发展的空间,宣泄无穷无尽创造力的场地。改变传统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做你看的刻板做法。

现今的课堂要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气氛,这种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手段现代化,效果明朗化,目的是要达到启思益智,乐教乐学,发展特长,全面提高,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意义学习。显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是认知的主体,学习强调的不再是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和谐平等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完全是可行的。

1、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儿童在学习中产生迫切的求知欲,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发挥,要想方设法点燃心中探求新知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和条件,在此基础上就会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

如教《山中访友》一文时,我对生说,如果你还未读及课文,请展开想象,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呢?(学生可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自圆其说即可。)‚访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叙叙旧。‛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参悟人生。‛ ‚访一位隐居在山林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

……

尽管学生的答案各有千秋,也有些与老师你所望的答案相之甚远,但这些是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迸发。对此,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起学生急欲读文的强烈欲望。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在语文教学中,时文赏析,微型故事命题,哲理诗的创作等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创设一个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明白创新并非登天难事,学生的创新欲望便会大大激发,长此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便会渐渐诱发出来。

2、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动力,这种力来自一个人的好奇心,而好奇心与怀疑精神又是密不可分的。俗话说‚疑为思之始,学之端。‛疑是学生积极创新的诱因。

初中语文教材的讲读课文,大都为名人名作,无论是思想内容的表达,材料的选取还是结构的安排及语言的应用,都具有典范性,值得学习和借鉴。但又必须看到名人也好,大师也好,所写的文章也不可能绝对的完美无缺。如果让学生站在大师的同一台阶,在学习他们优点的同时,对大师的名作大胆质疑,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如教《死海不死》,教学中心目标确定为:要求学生阅读时辨清准确数和约数,理解准确数据的作用。教师在阅读的基础上要有意识设置多处疑问,想方设法组织学生探求、争论,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发生撞击,引起认识冲突,比如:‚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百分之二十三至二十五。‛句中数据是否可改成‚百分之二十四‛或‚大约百分之二十四‛‚百分之二十四左右‛学生经过一番交锋和分析,感到原来阅读时枯燥乏味的数据,在说明中起着那么重要的作用,以后就会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思考、创新。我们在教这一课时,经过这一练习,一个平时成绩很差的学生却从课文中发现问题:‚课文讲到死海的深度时写到:‘海水平均深度一百四十六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四百米,’这个数据不科学。‛他认为:‚既然最深的地方是一个约数,为什么平均深度却是一个确数?‛好一个质问!好一种创新精神!这个就是智慧的闪烁!学生由此沉醉于知识的探索之中。由此可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随机应变,精心设计种种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勇于怀疑,积极创新。

3、辨异求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包含两个基本成分:一是求同思维,二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新的主体,它要求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度角去思考,力求突破原有知识、经验、思路的局限,创出新意。

传统教法中《愚公移山》这一课,归纳‚智叟不智,愚公不愚‛,表现了一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但有一次我外出学习,受益不浅。上课的老师抓住‚愚公移山‛这一核心问题,放手让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有的学生说:‚老师,干吗一定要移山呢?不就是山挡住了去路吗?移民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比依山容易多了。‛有的学生说:‚实在过不去,也不要移山,打个隧道通到那边不就行了吗?‛还有的学生认为移山破坏了生态平衡。这位老师对同学们大胆冒出的这些想法一一予以肯定,认为有创新精神,然后从两方面引导:一是引导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去认识古代愚公移山的故事,当时人们还未摆脱原始落后的状态,愚公移山表现了人们的理想追求,歌颂了一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二是引导学生做新愚公,奋发努力,掌握科学武器,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这位老师鼓励学生求异质疑,多角度去思考,欢迎标新立异,不囿常规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这样学生就会有突破和创新。

当然,求异并不排除求同,语文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间的相似规律,从而由对规律的认识,掌握而创新,如引导学生寻找各种文体的结构特点,进而进行独立创作等。训练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在比较、分析、联想、综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是语文教学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

4、培养学生坚强的创造意志和毅力,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创造之花需要创造者的血汗浇灌,方能结出智慧之果,而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明白,古今中外的成功者都是凭着扎实的知识和辛勤的劳动而有所建树的。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意志和毅力,良好习惯和正确创新观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5、积累资料,引导学生掌握创新方法。

创新的方法很多,如情报利用法、联想法、逆向创新法等,但无论哪种方法的运用,都需要学生细心的观察、反复的了解、精确的记录,从而掌握信息,积累资料。因为一个人知识愈丰富,生活面越广,引发创新的触点才越多。

一个学生家里有一本郑板桥文集,当他读到‚平生最不喜欢笼中养鸟,我图愉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之性乎‛、‚欲养鸟莫如多植树,使绕屋数万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这些话语时,很有感触。我们指导他运用所学知识,采用资料整理分析法创新,写出了《爱鸟莫若植树》的小论文,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形式,大胆创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启发点拨外,还要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内长肉,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我们可利用语文活动课,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运用课本剧教学,提高审美素质,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在戏剧、小说、寓言教学过程中,我们可适当地运用课本剧这一教学手段,让学生有以表现、实践、创新的机会,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剧作家曹禺曾经说过:‚演课本剧,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读书发生兴趣,从而引起学生想读其它的文学书籍。‛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一些情节简单、表演难度不大、学生有能力完成的课文,都可让他们自己去完成,他们可自编、自导、自演,老师只起点拨的作用。如教完《皇帝的新装》后,我给学生准备了几套服装和道具,让他们完成本课的课本剧练习,让学生自己选配音乐,编排形体动作,设计脸谱,自编自演使作品得以呈现、创新,不仅反馈了教学效果,而且经常训练,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组织讨论、辩论,以‚说‛促进‚想‛,发挥创新能力。说话的过程,是一个思维活动迅速地由口头表达出来的过程。说话人的思维活动处在高度集中和紧张的状态,他必须抓住外界或头脑中的某些表象、概念,展开闪电般的联想、想象、判断、推理,经过中枢神经系统复杂的信息传递,迅速把思维转换成通畅的语言。②这种说与想的联系,如果发生在想互讨论、辩论当中。那就显得更为活跃。

把课堂比作一个舞台,如果教师一味地唱‚独角戏‛,‚观众‛就会产生已觉不新鲜的厌恶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利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竭力将学生推向‚舞台‛,以‚说‛促进‚想‛,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发挥创新能力。基于此,我常常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和辩论赛,让他们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

如八年级上册‚世界何时铸剑为犁‛鼓励学生通过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途径搜集关于战争的资料,联系今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展开演讲比赛。在这次开展的演讲比赛中,有《落后就要挨打》、《不忘历史,珍惜今天》,也有《珍惜吧,朋友》、《我们将牢记》……在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3、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拓展创新空间,加快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形成。

能力的获得需要实践的土壤,创造性的学习能力的形成同样也离不开实践。荀子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之也。‛这充分说明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生中有爱朗诵的、爱表演的、爱书法的、爱写作的,本着自愿的原则,我将不同的爱好、志趣分组,再组织他们开展活动。语文兴趣小组通常可分为演讲团、书法社、文学社、读书会、影剧社、故事组、辩论队、记者团、游艺组等,每组的目的不同,活动内容和方式不同。每次兴趣小组的活动,教师都要精心地准备,好好组织,恰当引导,让他们在自己喜爱的领域里自由驰骋,充分调动他们参加创造性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以加快其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形成。

三、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创新兴趣。

在现代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运用多媒体制作直观形象的电脑课件,能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得到充分调动,收到直观立体效果。

1、把现代技术作为工具。不仅老师的授课、指导、辅助可通过各类媒体进行,而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也可借助于各类媒体来实现。另外,各类计算机网络还构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老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反馈都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这样学生就学得有滋有味,更好地实现创新教育。

2、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磁带音像教材,多媒体教育软件,校园网等等,而且Internet网本身就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学资源库。

3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环境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构造各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校园网,Internet网的远程学习系统等。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显示的学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探索。学生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中去感悟、接受知识,受到启发,增强创新的兴趣,给学生以新的启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教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和学生的特点及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初中语文肩负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① 转引自于立蕾的《江泽民教育创新观研究》文件原始刊号为200005。

上一篇:国防教育课程大纲下一篇:参加活动邀请函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