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课程大纲

2024-09-26

国防教育课程大纲(精选8篇)

国防教育课程大纲 篇1

《创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创业管理》是经济与管理学院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该课程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市场变化及其趋势为背景,从企业微观角度出发,运用企业管理新观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让学生掌握小企业开办与管理全过程的理论和实务的一门创业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挑战、勇于创新的能力,为其就业开拓广阔的空间。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挑战、勇于创新能力。(2)为学生将来开办和从事小企业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掌握一定实际操作技能。(3)学生个人创业能力培养。掌握个人进行创业选择、用人、决断、应变、承担风险、品格等能力方面的知识。

(4)帮助学生了解小企业开办的程序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5)帮助学生掌握市场环境因素以及存在的机会和威胁,掌握企业经营计划、生产布局、质量工艺、资金筹措、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组合、厂(店)址选择等方法与程序;(6)教会学生初步撰写创业计划和模拟创业。

三、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认识创业及其本质(2课时)

1、主要内容

创业活动主要做什么,创业发生在哪里,创业存在哪些类型,创业的本质是什么。

2、学习目的

了解创业活动的本质及独特性,了解创业活动的一般过程,了解创业活动产生的情境,分析创业热潮产生的环境因素

第二章决定成为创业者(2课时)

1、主要内容

创业者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吗?他们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成为创业者,决定成为创业者要考虑哪些主要内容。

2、学习目的

分析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及其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分析归纳创业者的独特技能和素质,注重从创业神话中识别创业活动的理性因素 第三章识别与评价创业机会(2课时)

1、主要内容

什么是创业机会,创业机会来自哪里,如何才能更容易地识别出创业机会,怎么判断某个机会是个好机会,如何判断机会的价值,是不是所有的机会都适合个体创业者

2、学习目的

掌握机会识别和判断的基本方法,把握判断适合个体创业者的机会特性,了解创业机会评价的目的和方法,提升机会识别能力的途径,学习创意产生的主要技术 第4章开发商业模式(2课时)

1、主要内容

商业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商业模式的赚钱逻辑是什么,商业模式开发的分析方法,如何开发有效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能模仿吗

2、学习目的 了解商业模式的内涵,了解商业模式的逻辑性,了解商业模式的思维方法,学习商业模式的设计,了解商业模式的独特性

第五章组建优秀的创业团队(2课时)

1、主要内容

团队和群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风险投资家总是特别重视创业团队?组建创业团队只是为了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么?组建创业团队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创业团队?

2、学习目的

了解创业团队对创业成功的重要性,了解团队组建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了解创业团队演变的一般规律,掌握优秀创业团队的标准。第六章创业融资(2课时)

1、主要内容

创业者为什么难以融到资金,创业者可以从哪里获得资金,如何确定融资的需求量,为什么要准备创业计划书。

2、学习目的

了解创业融资难的相关理论,掌握创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及差异,了解融资的过程 第七章成立新企业(2课时)

1、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注册成为一个企业,政府为什么鼓励创业但同时又对企业注册设定了那么多的限制,成立新企业要考虑哪些问题,除了成立新企业,还有哪些途径能够开展业务。

2、学习目的

了解创业者可以选择的几种企业法律形式及其特点,了解新创企业选址的各种影响因素,熟悉选址的评估过程及步骤,把握新企业创建的程序和步骤,认识新企业获得社会认同的必要性和方式。

第八章为顾客创造价值(2课时)

1、主要内容

新企业生存的前提是什么,如何赢得顾客,什么是顾客价值,如何创造顾客价值,如何传递顾客价值

2、学习目的

了解创新企业生存的主要任务,把握新企业获取并服务顾客的基本策略,熟悉向顾客传递价值的营销战略。

第九章管理新企业(2课时)

1、主要内容

为什么很多新企业销售收入增长很快但没有利润,新企业如何提升自身价值,如何管理并留住核心员工,为什么很多新企业都渴望上市。

2、学习目的

了解创业期企业的特征及其管理,了解成长期却的特点和管理重点,把握新企业增加价值的途径。

第十章新企业的持续发展(2课时)

1、主要内容

企业成长存在一般性的规律吗,如何保持企业的持续成长,创业者应该如何培养接班人。

2、学习目的

了解影响新企业持续发展的因素,掌握企业成长的一般规律,把握新事业管理的重点,认识企业传承的重要性。第十一章公司创业(2课时)

1、主要内容 已存在企业、大公司甚至是非营利组织为什么也十分重视创业,公司创业与个体创业活动存在显著的差异吗,公司创业活动开展得如何,公司创业活动会对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什么影响。

2、学习目的

了解公司创业实践的背景,理解创业精神和技能对适应社会发展和提升竞争优势的作用,比较创业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异同。

第十二章创业的普遍性与职业发展(2课时)

1、主要内容

不准备创业也需要学习和掌握创业技能吗,通过创业教育学习什么,创业与个人职业发展有关系吗。

2、学习目的

对全书内容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把握创业精神和技能的本质,理解创业精神与创业技能对个人职业发展的作用。

第十三章创业成功的基石(2课时)

1、基本内容:

积极心态的力量,积极心态的基本原则,培养积极心态的途径

2、学习目的

认识和重视积极心态对创业的重要,心态和行为的辨证关系,培养积极心态,排除消极情绪。第十四章创业者能力培养

(一)(2课时)

1、基本内容:

成为一个创业者,创业者的品格魅力。

2、学习目的

创业准备,选择合适的创业方式,创业者的品格。第十五章创业者能力培养

(二)(2课时)

1、基本内容:

创业者的创新能力,创业者的应变能力,创业者的决断能力,创业者的领导能力。

2、学习目的

创新能力培养,应变能力培养,决断能力培养,领导能力培养。第十六章成功创办与经营(2课时)

1、基本内容:

小企业准确定位,小企业创办准备。

2、基本要求:

看清环境再投资,选择创业行业的诀窍,市场分析、资金筹措。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

1、电化教学

课程教学过程采用电化教学,一方面可以大大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加快教学进程;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将教学内容部分制成PowerPoint片自动播放,部分制成投影片进行投影,并录制一些音像资料作为教学片段,以丰富多彩的文字、图表、声音令学生容易接受,极大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专题讨论

将课程中重点内容、热门话题、发展方向等进行专题讨论,一方面让学生更深了解掌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看到更多的学习背景知识,扩大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每两周预先设定一个专题,进行全班讨论。每次讨论论题在前两周给出,由一个小组做准备,每人独立完成一篇有观点的小论文,讨论时该小组同学作专题发言,其它同学以组的形式集体参与询问或回答问题。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不断补充引用新的或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对学生的发言、讨论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从而提高他们的个人能力。

五、学时分配(共计30学时)序 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授

实践

习题课

讨论课

其它

小计

认识创业及其本质

决定成为创业者

识别与评价创业机会

开发商业模式

组建优秀的创业团队

创业融资

成立新企业

为顾客创造价值

管理新企业 新企业的持续发展

公司创业

创业的普遍性与职业发展

创业成功的基石

创业者能力培养

(一)创业者能力培养

(二)成功创办与经营

合计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创业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美)布鲁斯R.巴林格/R.杜安·爱尔兰,译者:杨俊,(二)教学参考书

1、《积极心态的力量》四川人民出版社拿破仑.西尔著刘进译

2、《挑战生涯富裕人生》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宋昊编著

3、《最成功的创业者》中国华侨出版社何君编著

国防教育课程大纲 篇2

墨守成规、照本宣科是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因而在教学中如何把二者相融是对一线教师的挑战。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 是在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标准的背景下, 根据学校的具体办学目标, 结合学生兴趣, 充分利用学校及地方资源, 一线教师具体制订的教学内容。如何做到二者的相融,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略有所感。

一、教师要站在课程的高度上审视大纲教材

长期以来, 由于课程设计上的封闭性, 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应有的主体地位被消解了, 他们的生活、经验、问题、困惑、理解、智慧、意愿、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统统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之外, 原本十分丰富的教学过程缩减成为单一的传授书本知识和解题技能的过程。一种狭义的“双基”成为教和学的客观对象与目标, 教师、学生在课程和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束缚了。在地理教学中, 地理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是让学生“划重点、背重点”, 然后“考重点”, 在一次次的考试中强化“双基”。例如“地球的运动”这一难点内容, 教师不厌其烦地让学生做题;对于“昼夜半球的分布图”, 教师则绞尽脑汁地画着各式各样的图, 让学生去分析。试问一下我们的地理教师, 课程目标对这部分内容是个什么要求?反复地训练这部分内容对学生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我们的学生是不是每次都考100分才是好学生?实施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 地理教师就应该自然地站在课程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通过学习课程论, 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课程意识。教师站在课程的高度上去审视教学, 就会考虑要制订怎样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这样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什么积极的作用?用什么教学手段去实现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这样的手段是否合理?对于教学活动, 教师就要考虑学生应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学到什么程度合适等问题。例如, 对于“地球运动”这一难点内容, 站在课程的立场上去审视这个问题, 我们就会考虑, 它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今后发展有什么作用?掌握这个知识应掌握到什么程度?先前的题海战术是否合理?通过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 地理教师可以“居高临下”地剖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成为“临床专家型”教师, 可以积极地参加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并撰写教育教学研究报告和论文, 成为反思型实践者或实践反思者。如这部分知识我是先让学生查阅资料找出榆次所在经度———113o E, 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北京的经纬度位置的, 同时我还要求他们通过讨论搞清楚北京时间的含义。这样我的问题就可以出示给学生了, 在中午12点放学时, 抬头看看太阳, 低头看看自己的影子, 太阳是否悬挂中天, 影子是否垂直最短, 学生会很好奇地完成这个简单的任务, 但同时也会有疑问出现, 这样地方时和区时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而不用苦口婆心, 更不用搞题海战术。

二、在具体教学中注重与乡土地理教材的结合

长期以来,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一直重视现成的结论, 重视已有知识的接受, 忽视科学精神和态度的培养。就此而言, 虽然始终提倡重视科学, 但从思想基础上与一百多年前开始接触自然科学时仍然表现出相似性。国家地理课程许多科学的结论、规律直接表述出来,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不经过自己的验证就被迫地接受下来, 并在一次次的考试中巩固、强化。如此, 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和现成的结论, 但却束缚了科学精神的成长。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测量、标本制作等手段,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在“做中学”,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求真求实等科学精神。天文观测、气象测量、地形地貌、地质构造、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等内容需要学生的参与, 学生要亲自动手去做、去观察、去记录、去分析、做结论。在这个过程中, 没有现成的答案和结论, 对于数据都需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互助合作才能得到, 结论需要学生综合各类数据, 或独立思考, 或小组合作, 或请教前辈, 仔细分析研究, 才能作出结论, 并与大纲教材理论相结合, 分析其价值和实用性。

榆次是历史底蕴较深厚的古城, 它的历史要从战国时说起。尤其近代明清时期, 晋商文化享誉全球, 因此榆次打造明清晋商文化的旅游产业有很丰富的旅游资源, 所以, 在学习选修课程《旅游地理》时, 带学生去榆次老城寻找古人的足迹, 如, 素有世界百座古建筑之美誉的榆次悬鉴楼, 传说为鲁班一夜之间用榆次所有骡、马、牛建起的南阁, 后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才得以让世人一睹其壮观的瓮城, 常家庄园品赏北方私家园林的建筑风格, 后沟古村2000年前的祖先如何因势造村落, 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对这些旅游景点的访问, 让学生自己评价榆次发展旅游的条件, 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并有待提高。

国防教育课程大纲 篇3

关键词:澳大利亚;基础教育;课程大纲

澳大利亚全国基础教育国家统一课程大纲的发布是其教育史上重大的课程体制改革举措。发布之时恰逢笔者在澳大利亚访学,这一事件引起了笔者的关注。

一、澳大利亚国家统一课程大纲的发布背景

为将澳大利亚教育提升至世界级水平,澳大利亚政府积极致力于教育改革。2010年3月1日,时任澳联邦政府副总理兼教育部长的吉拉德发布了澳大利亚百年来首部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国家课程大纲(以下简称“国家课程大纲”)。该大纲将成为规范其中小学数学、历史、科学、英语等科目的法定文件。各州及领地从2011年起便逐步遵循该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至2013年,全澳学生都将在此统一课程框架下学习。这将对所涉学科教育的发展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关系到澳大利亚基础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澳大利亚“国家课程大纲”的发布是时任总理陆克文“教育革命”的一项核心策略;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国家重大改革之一;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1]

(一)旧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受到挑战

由于历史原因,澳大利亚法律规定,教育管理是各州和领地的权力和义务,因此形成了各州和领地间各具特色的教育体系[2]。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这种地方拥有法定权责的管理体制的批判也愈加严厉[3]。90年代开始,各州政府部门在管理上简政放权,强调学校的自我管理,校长被赋予运作课程自我管理机制的重任。此后,澳大利亚掀起了中小学课程改革运动,近二十多年来的教育改革浪潮正是从突破州集权的体制开始的。

(二)历届政府对大纲制定工作的重视

新近一轮的澳大利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围绕 “国家课程大纲”进行的。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就成立了如社会科学委员会、全国英语教学委员会等机构,用以协调联邦和各州及领地政府间的课程管理工作。1975年成立的“课程发展中心”更加表明了联邦政府在课程领域的掌控意图。1986年“国家课程大纲”进入计划操作阶段。1993年6月,随着“国家结果指标”和“课程概况”编写的完稿,该大纲基本成型。[4]

澳大利亚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国家课程大纲”的制定工作。霍华德政府曾于2004年提出教育改革方案,但遭到了各州及领地政府的拒绝。2007年1月24日,赢得大选的陆克文用行动证明了对“国家课程大纲”的重视,他在上台后数周就任命著名教育学家、墨尔本大学的麦克高教授为“国家课程委员会”主席,领导制定工作。2008年4月,“国家课程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此项工作的正式启动。2009年秋天,澳大利亚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将联邦教育经费与“国家课程大纲”的实施及统考进行挂钩,为“国家课程大纲”的出台拉开了序幕。正如在墨尔本的一所教育支持机构的执行主席曼恩所说,“遇到了一个好机会”。[5]

二、国家统一课程大纲改革的必要性

(一)全球化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的推动

进入20世纪后,经济全球化对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世界各国纷纷进行课改,而且改革的力度不断增大。在国际课程改革大趋势的推动下,澳大利亚政府努力实现在《澳大利亚年轻人教育目标墨尔本宣言》中的承诺:“澳大利亚课程将使所有年轻的澳大利亚人,不论其社会、经济背景或他们就读的学校怎样,都具备在全球化的世界里竞争的基本技能、知识和能力”,并认识到澳大利亚的教育需经历从观念、态度、内容、形式、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彻底变革来顺应客观的必然。另外,澳大利亚的教育产业是其经济的第三大支柱,海外学生每年为澳大利亚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至少150亿澳币的收入。因受到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教育产业在留学生生源、跨国教育质量等方面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很明显,作为教育改革核心部分的课程改革自然应该率先实施,通过课程改革来进一步实现教育目标,增强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二)整个社会生产生活变化的需要

长期以来,澳大利亚各州独立负责制定本州的中小学课程。因此,各州之间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都不尽相同,各州及领地之间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阅读、算术、科学等学科成绩差异很大;据报道,澳大利亚每年有8万多由于父母工作变动而需要跨州转学的学生[6],各州之间的课程差异使转学生难以适应;另外,非英语母语的移民学生的增多等现实问题使各自为政的局面难以维持。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的变化急需结束分而治之的局面。

(三)课程自身发展的需求

过去30年间,在知识领域的学习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的不同意见皆引起澳大利亚各州在国家层面上的激烈争论。首先,在课程内容方面,由于各州课程标准的多样化,很容易遗漏对一些必要知识的学习;相关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不够,造成了课程内容的严重超载;教学内容充满了晦涩的术语,有时就是教师也难解其意。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围绕如何教授英语与历史的讨论不断升级,最终爆发了所谓的“读写战”与“历史战”。“读写战”是指在2005年,由一项阅读调查引发的对应该使用何种阅读教学方法的争论,当时一方倾向于使用“看字读音”教学法,而另一方坚持认为当前的主流方法“整体语言”是正确的。“历史战”的争论则集中在对欧洲殖民的解释以及它对原住民的影响等方面[7]。最后,在考核方面,全国也没有设立统一的标准,不利于学质量的比较和提高,也不利于大学的录取工作。近年来,这一系列日渐激烈的争议和分歧,更加坚定了澳大利亚政府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进行统一化课改的决心。

(四)学生家长对课改的不满

2003年的《家长和社区对基础教育的态度》调查报告显示,在对“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中,选择“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性”问题的比例为83.3%。这说明家长和社区对国家课程大纲重要性的认识要高于一些其他的认识。另外,调查结果也显示,在2001年至2007年间,对学校工作表示满意的家长比例下降,近6成的家长认为“课程的质量和内容需要提高”。显然,澳大利亚家长对课程大纲重要性的认识和对学校满意度的降低成为大纲改革的另一推动因素。

(五)优化组合庞大教育机构的必需

2008年4月澳大利亚“国家课程委员会”的成立意味着联邦政府从地方政府手中收回了教育大权。长期以来,澳大利亚教育机构重复设置,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据报道,澳大利亚的6个州和2个领地的教育机构,不论是课程制定及考核委员会、教学大纲委员会,还是研究咨询委员会等都各自为政,且机构庞大。比如,全澳共有34个分布在各州的独立的课程机构,他们组编的高中历史和英语教材就有18种不同的版本;新南威尔士州教育和培训部共有5万多名工作人员,比军队的人数还多,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政府机构,每年的预算高达93亿澳元[8]。全新的“国家课程大纲”所带来的教育改革将有效地整合、优化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三、澳大利亚国家统一课程大纲的制定

(一)制定机构及工作进度

2008年4月“国家课程委员会”成立后,由总负责人麦克高教授带领的12人智囊团,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国家课程大纲”的制定工作。2009年5月“澳大利亚课程、评估与报告局”(ACARA)正式成立。该机构由13位领导并来自各州和地区政府、天主教会与独立学校机构以及联邦政府提名的专家构成,负责监督“国家课程大纲”的制定。该机构的成立首次将课程、评估与报告的管理提到国家层面[9]。“国家课程大纲”的制定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制定英语、数学、科学及历史课程大纲;第二阶段,制定语言、地理和艺术课程大纲;第三阶段,制定健康与体育、信息与通讯技术、设计与技术、经济学、贸易学、公民与公民责任课程大纲。[10]

(二)制定方式

大纲总设计师麦克高教授为每门学科的大纲制定工作聘请了一位主笔专家,每位主笔专家都配有一个顾问团,团里一定有持反对意见的成员。对于主笔专家完成的草案,顾问团会提出各种意见,再由主笔专家进行修改。然后,分别代表各个群体的13位委员会领导会对每一份草案进行审议,针对疏漏和晦涩的术语提出修改要求[11]。澳大利亚此次课改汲取了国外及国内各州和领地的先进经验,组成了最强的教育专家、学者阵容,并广泛征求意见,集各方智慧,以达到世界一流标准。

(三)内容框架

根据澳大利亚课程、评估与报告局公布的“课程设计”,大纲针对的对象为基础教育阶段,即从幼儿园学前班到高中12年级的学生,课程覆盖英语、数学、体育、经济等13个学科。各学科的大纲包含“理念概述”、“目标概述”、“结构概述”、“学科内容”和“成绩标准”等部分[12]。“学科内容”除规定了相应学科应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和理论外,还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大量相关的内容说明、实例列举、教学方法建议、教学情景描述等指导,并为各地发展地方特色预留了空间。“成绩标准” 用5个级别来描述学生在所学习的领域中取得的成就。

(四)组织方式

“国家课程大纲”是按科目设立的,是一个广泛的框架,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具有很强的指令性,它汲取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课改领先国家的课改精华[13],并在英语、数学等13个学科课程大纲的制定过程中融入了“十大综合能力”和“三大跨学科主题”思想。澳大利亚课程、评估与报告局制定了这“十大能力”和“三大主题”所需知识、技术、技能和理论各方面的联合标准,用于对各学科课程大纲的评估和渗透[14] 。时任教育部长吉拉德评价说,“它不仅仅是一个课程‘指导’或各州及领地现行课程的补充,它是一个焕然一新的课程,它为高质量的教学提供了平台。”

四、澳大利亚国家统一课程大纲的特色

(一)凸显十大综合能力和三大跨学科主题

“国家课程大纲”明确要求各门学科的教学都要融入“十大综合能力”和“三大跨学科主题”。这十大综合能力是:听说读写、算术、信息与通讯技术、思考、符合道德规范的品行、创造性、自我管理、团队精神、跨文化理解和社交。三大跨学科主题是:原住民的历史和文化、亚洲及澳大利亚与亚洲的交往、可持续性发展。[15]

(二)回归基础知识

时任总理陆克文表示,澳大利亚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回到拼写、认读、加减的基础”。“国家课程大纲”使各科课程最基本的知识和教学法重返课堂,此举被陆克文称为“回归基础”[16]。比如,英语课程强调了学生的读写能力,注重语法与发音;历史课程不刻意回避澳大利亚历史的黑暗面,而是以一种平衡、中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其历史,包括国庆日、澳纽军团日、原住民及向“被偷走的一代”正式道歉的意义等;算术与科学的课程培养幼儿园学生从1数到20以及使用初级计算机的能力,教导高年级的学生学习代数、三角等基本课程。总之,改革后的学科内容更具吸引力,更能启发学生的自我思考,也更加简洁明了。

(三)重视多元文化

2007年,澳大利亚58%的商贸出口目的地都集中在东亚。前总理霍华德表示,“澳大利亚未来的主要经济利益将在亚洲,这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地区,不仅在地理上,在战略上与经济上皆如此。”这也是澳大利亚朝野两党达成共识的外交政策。时任总理陆克文于2008年提出参照“欧洲同盟”模式设立“亚太同盟”,他强调“工党决心与亚洲国家建立强固、密切与合作的关系”,还呼吁更多澳大利亚人学习亚洲语言和文化,并予以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如拨款6240万澳元在3年内开展全国性的“学校亚洲语言教育计划”。与各州自行实施的课程不同,新背景下出台的大纲尤其强调了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及学习亚洲历史和文化、与亚洲国家保持友好关系的重要性。同时,各个学科的课程都融入了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的内容。比如,在科学课程大纲的237个内容描述中,有10个涉及到原住人的视角,平均每学年一个;在有关历史的234个内容描述中,有39个涉及原住史、原住民和殖民者对欧洲人来澳的看法等内容;大纲中还包括了中医及针灸知识等多元文化内容。[17]

(四)注重对知识深度的学习

负责起草课程大纲的专家发现,澳大利亚现有的课程犹如蜻蜓点水,涉及面广,深度却不够,学生对知识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正如麦克高教授所说:与日本初中数学教学录像的比较显示,日本学生有80%的课堂时间用于解决难题,而澳大利亚学生只有20%的课堂时间用于解决复杂问题。不仅如此,对于那些掌握较快的学生,澳大利亚的教师并没有让他们解决涉及当前主题的更复杂的问题,而是倾向于让他们进行下一个主题的预习。据此,新大纲窄化了各学科的学习内容,但提高了对知识难度的要求。

五、实施澳大利亚国家统一课程

大纲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2010年3月1日公布的“国家课程大纲”属草拟的方案,广征民意至同年5月31日。最终方案从2011年1月开始,在约150所学校试验推行,而全国所有学校将从2013年起全面实施该课程大纲。澳大利亚目前共有约350万名学生、25万名教师、1万所学校,实施国家统一课程大纲任务艰巨,影响既深且广,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与发展。

新大纲在实施中将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首先是观念转变问题。“国家课程大纲”是一次课程体制的重大调整,也是一次机构体制的重大调整。中央集权式的控制正在通过“国家课程大纲”、国家和州一级的统一考试、国家标准和能力指标以及教师评估和课程审查等一系列方式得到增强。这样各州教育部在考虑课程政策的大部分重要因素时就会变得更具指令性,在评价主要教育成果时也会更具审问性[18]。如此就彻底改变了沿用100多年的教学管理传统,将涉及各州各职能部门的整合调整、衔接配合。这就需要建立合理的沟通机制,使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对这一改革的实施达到基本认可和共识;还需要各州的教育部门、学校和个人在面临调整时,能从国家教育长远发展的整体利益出发,看待局部的得失,能从国家整体的战略高度着眼,看待此次教育体制改革。其次是资金问题。师资培训、教学资料和器材的相应调整都需要大量资金迅速到位。资金紧张将成为今后几年实施教育改革无法回避的问题。最后是师资方面的困扰。“国家课程大纲”其核心问题在于执行,即教学的实施,它与以教师为主体的整个教学系统息息相关。近年来,澳大利亚中小学无论在教师数量还是在教师能力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全国统一课程的提案批评了教师能力的不足,并提出了以教学成果决定薪资的建议。师资培训、各领域专业人员的配合及合作是目前最需解决的问题。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核心,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为应对国际教育竞争,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澳大利亚将结束百年来各州自行制定课程标准的状况,制定全国统一的课程大纲,汲取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课改经验,用3年时间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小学课程。这一举措表明澳大利亚基础教育重视课程设置和学科建设,注重借鉴国际上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学科建设经验。另外,澳大利亚在教育改革中勇于突破常规,实施深层次改革的一系列思路和做法也值得我国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Hawley,David Mark.Draft National Curriculum Unveiled By Samantha,ABCNews Australia[EB/OL].http://www.abc.net.au/news/stories/2010/03/01/2832549.htm?site=brisbane,2012—01—01.

[2][4][18]谢少华.澳大利亚“国家课程”论战评述[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3(8).

[3]王桂.教育改革的浪潮与趋势[M].当代外国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5]李茂编译.澳大利亚课改:要深度,不要广度[N].中国教师报,2009—06—05.

[6]姜超,任利娟.澳大利亚中小学实施全国统一课程的背景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9(8).

[7]周慧,罗剑平.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高考体系及其意义[J].世界教育信息,2007(5).

[8][9][11]ACARA.Curriculum Development Process Version 4.0 May 2010[EB/OL].http://www.acara.edu.au/verve/_resources/ACARA_Curriculum_Development_Process_Paper_v4_June_ 2010.pdf,2012—03—03.

[10]ACARA.The Shape of the Australian Curriculum May 2009[EB/OL].http://www.acara.edu.au/verve/_resources/Shape_of_ the_Australian_Curriculum.pdf,2012—06—23.

[12][14]ACARA.Curriculum Design[EB/OL].http://www.acara.edu.au/verve/_resources/Curriculum_Design_Paper_.pdf,2012—05—16.

[13]李茂编译.汲取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课改经验,用三年时间打造世界一流课程[N].中国教师报,2008—02—27.

[15]ACARA .What Makes the Australian Curriculum a World—class Curriculum?[EB/OL].http://www.acara.edu.au/verve/_resources/What_makes_AC_a_world_class_curriculum.pdf,2012—06—01.

[16]Rudd ABC News. New National Curriculum to Fix Patchy Standards, Australia, 1 Mar 2010 [EB/OL].http://www.abc.net.au/pm/content/2010/s2833407.htm,2012—02—01.

[17]Henderson,Deborah J.The Apology, the Aboriginal Dimension of Australian History and a National History Curriculum: Beginning a New Chapter[J]. Qhistory,2008(12):pp.8—22.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篇4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师范专科教育管理专业或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的要求

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要求

1.以科学教育观为指导,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认真完成作业,逐步掌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操作技能和形成教育科研的能力。(具体详细内容见各章的教学要求)

2.教育科研方法是一门方法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主动参加教育科研实践,并在教育科研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内容,结合工作,进行教育科研的选题、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实际操作,提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的能力。

3.要求学生从“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高度,认识学习教育科研方法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作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开展教育科研”的意识,逐步树立科研治校的思想,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4.课程内容应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当超前意识的先进性,同时根据学生在职的特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知识范围选择适当,突出应用性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部分 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初步方案

一、本课程学分为5分、课内学时数为90学时。

函授进修

教 学 内 容

离职进修 业余进修

面授 自学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

第三章 教育科研的设计

第四章 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

第五章 调查法

第六章 观察法

第七章 实验法

第八章 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第九章 研究假设的统计推断

第十章 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

第十一章 研究的评价

二、教材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采用一体式。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和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根据远程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电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文字教材包括课程的专业系统知识内容、小结内容、作业内容、学习目标和标注配有录音带教材的说明符号。文字教材中,对概念的叙述要直观无误、阐述清楚,对各章节内容的学习目标要提出明确要求,要适合成人业余学习为主的特点,便于自学。

2.录音带教材

在电大多年声像教材的基础上,依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多媒体一体化设计。录音带教材以精讲和部分内容系统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讲要点、讲方法、或解答疑难问题。

三、教学环节

1.录音课和网上辅导

录音课和网上辅导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和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辅助途径之一。录音课每章内容两学时(40’×2),网上辅导每月一次,每学期5次。

2.自学

自学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要途径,自学能力培养也是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由于本专业是以开放方式办学,自学的地位更为重要。除录音课中注意对自学进行辅导和介绍自学的有关知识技能外,学员自己应重视个人自学和自学能力的养成。

3.课程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要求中,有关定义、概念、性质等内容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程序内容、操作、运用等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4.考试

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考试题目要符合大纲要求,同时做到体现重点,难度适中,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应按教学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对未做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考试由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学员的本课程成绩期末考试占70%,平时作业占30%。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

第一章 概述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教育科研的对象、特点和意义

2.了解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基础

3.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和主要组成内容

4.了解教育科研方法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二、内容要点

1.教育科研的对象、特点和意义

2.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思路(认识论、因果论、、归纳和演绎方法、数理方法等)

3.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

4.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和类型

三、重点难点

教育科研的特点、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过程、基本方法和类型

第二章 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发现研究问题的意义和基本前提条件

2.掌握发现研究问题的思维策略

3.了解选择研究课题的意义和研究课题的类型

4.了解选择课题的一般程序

5.掌握选择研究课题的策略

6.了解假设的特征、功能和基本类型

7.掌握提出假设的方法和了解其评价标准

8.掌握论证报告的撰写方法

二、内容要点

1.发现研究问题的前提和策略

2.选择研究课题的策略

3.假设的提出和表述

4.研究课题的论证

三、重点难点

发现研究问题、选择研究课题的策略和提出假设的方法

第三章 教育科研的设计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过程(明确目的和选择对象、选择研究方法和它的设计方式、确定研究变量和观测指标、选择工具和材料、选择研究环境和步骤、选择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2.理解信度和效度的意义,掌握设计中保证研究信度和效度的基本方法

3.了解取样设计的意义和原则,了解取样设计的一般程序,会使用五种基本的取样方法

4.了解取样样本大小的确定方法和取样误差的计算方法

5.了解研究变量的基本类型和操作性定义的意义,会正确选择研究变量和使用操作性定义的方法

6.会撰写研究计划和申报书

二、内容要点

1.研究设计概述

2.研究标准、研究取样和研究指标的设计

3.研究变量的确定和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

4.研究计划和申报书的制定

三、重点难点

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和程序,研究信度和研究效度的类型和设计方法,取样设计的一般程序和五种基本的取样方法,操作性定义的方法和研究计划和申报书的制定

第四章 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研究文献的类别、特点和文献查阅、搜集的原则与渠道

2.掌握文献阅读、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3.掌握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

4.了解内容分析的用途

5.掌握内容分析法的操作过程和模式

二、内容要点

1.文献的类别和研究特点

2.文献的搜集和鉴别

3.文献的分析与综述

4.内容分析法的意义和用途

5.内容分析法的操作过程和模式

三、重点难点

文献阅读和记录的原则、方法,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内容分析法的操作过程和模式

第五章 调查法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教育调查方法的基本内容、方法和特征

2.了解调查问卷法的特点和类型

3.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和问卷法实施的技术,4.了解访谈调查的一般程序和相关因素

5.了解访谈调查的设计方法,会用其操作技能技巧

6.了解测验的功能和类型,会编制测验和运用测验进行调查和评估

二、内容要点

1.教育调查方法的特征和适用范围

2.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与问卷法的实施技术

3.访谈调查的概念和类型

4.访谈调查的设计方法和实施技术

5.测验的功能和类型

6.测验的编制、运用和评估

三、重点难点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访谈调查的设计和实施,测验的编制、运用和评估

第六章 观察法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观察法的作用、特点和使用观察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2.掌握观察的主要策略方法

3.掌握设计通过观察法收集数据的方法

4.了解观察法与调查法在教育科研中的综合运用(总结、考察、预测)

二、内容要点

1.观察法概述

2.观察的策略

3.观察法的设计和实施

4.观察法与调查法在教育科研中的综合运用

三、重点难点

观察法的设计与实施,观察的主要策略,观察法与调查法在教育科研中的综合运用

第七章 实验法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实验法的特点、类型、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2.了解实验研究中自变量、因变量的选择确定方法和实验类型的选择步骤方法

3.了解实验室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4.了解现场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二、内容要点

1.实验研究概述

2.实验室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

3.现场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

4.实验研究的评价(优点、局限性)

三、重点难点

实验研究中自变量、因变量的选择确定方法和实验类型的选择,实验室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现场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

第八章 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研究数据、资料的整理方法和制作统计图表的操作方法

2.了解统计分析的作用和基本内容,了解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依据,并能根据需要正确选择统计分析方法

3.会计算常用的集中量、差异量、相关量

4.能使用相关关系分析法进行变量分析

二、内容要求

1.研究数据、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图表

2.统计分析的功能和基本内容

3.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4.集中量(集中趋势)、差异量(离散程度)、相关量(一致程度)的计算

5.相关关系分析法

三、重点难点

统计分析的功能和基本内容,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集中趋势、离散趋势、相关量的计算和相关关系分析法

第九章 研究假设的统计推断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

2.了解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

23.会用假设检验(Z检验、T检验、X检验、F检验)的方法

4.了解样本检验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二、内容要求

1.统计推断的意义、内容和概念

2.参数的估计

3.假设检验

4.非参数统计

三、重点难点

2参数估计,假设检验(Z检验、T检验、X检验、F检验),非参数统计

第十章 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研究结果解释的内容和原则,掌握研究结果解释的方法

2.了解研究结果解释与理论建构的意义和因果分析的基本方法

3.了解研究报告撰写的意义和特点

4.掌握研究报告的撰写程序和行文格式要求

二、内容要点

1.研究结果解释的内容和方法(意义、内容、方法和原则)

2.研究结果解释的概括性和理论建构

3.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

三、重点难点

研究结果解释的内容和方法(意义、内容、方法和原则),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

第十一章 研究的评价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评价的内容、方法

2.掌握对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阅读和评价方法

3.了解元分析的特点、方法和评价

二、内容要点

1.研究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2.研究报告的阅读与评价

3.研究的元分析

三、重点难点

评价的内容、方法,对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阅读和评价方法

第四部分课程教学建议

一、教学组织形式

面授辅导为辅,自学为主。自学完成主要的学习任务,面授辅导用于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在适当时间组织的解答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学习方法指导和重点讲授、。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国防教育课程大纲 篇5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是电大学前教育专业(幼教专业)一门选修的教育理论课程,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该课程为省开课,在第四学期开设,课内学时为72学时,占4学分。

二、课程的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理解幼儿科学教育的一般规律,能采用正确的科学教育策略,引导和帮助幼儿主动学习,提高学员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与要求

导论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80年代幼儿常识课的教育目标和90年代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了解二者的承袭性及90年代科学教育目标的变化。

2.理解社会的发展对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3.理解传统的教育目标的三级层次与新的教育目标的三级层次,以及不同年代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对情感态度、知识经验等的排位顺序。

4.理解为什么教育的变革要求把幼儿科学教育的组织策略由向幼儿传授知识转变为支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

二、教学内容

1.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面临新挑战

社会的法展要求重新确定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的重心教育的变革要求改革幼儿科学教育的组织策略

2.科学教育实践中的难题

第一章 幼儿科学教育的概念与特性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科学作为认识活动所包括的三个基本要素,理解科学的内涵。2.了解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关于幼儿思维所处的两个阶段的论述。3.理解为什么说每一个幼儿都是天生的科学家。

4.理解幼儿认识事物的四个特点,以及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5.了解现代科学教育的三个特点,理解幼儿科学教育的内涵和幼儿科学教育的特性。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科学

科学即知识体系科学即认识活动科学具有多重性

2.幼儿的认识特点

每一个幼儿都是天生的科学家幼儿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幼儿的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性”

3.幼儿科学教育的概念与特性

现代科学教育的特征幼儿科学教育的概念幼儿科学教育的特性

第二章 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构成一、教学要求

1.理解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的内涵,理解由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经验三个要素构成的教育目标。

2.理解教育目标中情感态度要素的内涵。

3.理解教育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内涵,着重理解幼儿科学方法目标的演进。

4.理解在科学方法的教育中要注意发展幼儿探究未知的能力与技术设计的能力以及如何发展这两方面的能力。

5.理解教育目标中知识经验要素的内涵,了解幼儿可能获得的知识经验。

二、教学内容

1.情感态度——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有初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创造精神关爱和保护周围环境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尊重他人,乐于合作、分享与交流

2.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感性认识

科学教育从以科学知识为重心向以科学方法为重心转轨幼儿科学方法目标的演进科学方法的真正内涵

3.知识经验——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的倾向

幼儿期不可能有真正的概念经验性的知识是幼儿能够获得的最有价值的知识强调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

第三章 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是幼儿主动探究和有意义学习的基本前提。

2.理解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的途径:

(1)结合实例理解顺应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开发和利用幼儿需求和兴趣中的教育价值的方法。

(2)结合实例理解如何将教育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幼儿的需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是幼儿主动探究和有意义学习的基本前提

2.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的途径

(1)顺应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开发和利用需求和兴趣中的教育价值

顺应、支持幼儿提出的问题和疑问,生成科学教育

支持幼儿的需求和想法,利用和实现其中已有的教育价值

在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上不断开发,生成和深化教育

顺应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开发和利用其教育价值的关键因素

(2)将教育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幼儿的需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不断提供易于引发幼儿产生问题和探究行为的、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新材料

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和需求

创设教育情景,使幼儿感到学习对自己的意义

第四章 安全的心理氛围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心理上安全的环境是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活动的前提。

2.了解当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不理解幼儿的探究和认知需要、评价不适当等问题的具体表现。

3.理解创设安全探究氛围的主要策略和原则。

二、教学内容

1.教育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不理解幼儿的探究和认知需要评价不适当

2.创设安全探究氛围的主要策略和原则

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寻求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兴趣、探索、发现和解释挖掘每一个幼儿探究活动的独特价值给予每一个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和具体的反馈

第五章 有意义的材料

一、教学要求

1.理解儿童遗传基因中所具有的能够探索、理解和解释其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的倾向和潜力,必须与有结构的、适宜的环境相互作用才能得以实现。

2.理解材料对幼儿学习者的意义和对教育者的意义。

3.了解材料种类的划分。

4.了解科学教育中材料结构的涵义、材料得逞现方式以及教师在提供材料中的作用。5.了解科学教育中选择材料的标准。

二、教学内容

1.材料的意义

对幼儿学习者的意义对教育者的意义

2.材料的种类

根据内容范畴划分的材料根据性质划分的材料根据功能划分的材料

3.材料的结构

材料的特性材料的变化重要的相互关系

4.材料的呈现方式

开放性呈现材料的投放有明确的主题或任务材料的投放构成问题情景材料分层呈现 5.教师的作用

选择并结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引导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6.选择材料的标准

材料物化着幼儿能够达到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能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材料幼儿可以自己选择有多种组合的可能随时扩展和增加易构成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第六章 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发现式教学

一、教学要求

1.理解为什么要树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幼儿的新的教学观。

2.理解发现法的涵义、理解发现学习的重要意义。

3.了解幼儿发现与科学发现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理解教师在幼儿发现中的作用,理解“引导发现法”的涵义。

二、教学内容

1.主动的学习者需要引导发现式教学

2.发现法有益于幼儿获得科学精神、态度和方法

3.发现法更适合于幼儿学习科学

4.幼儿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发现

(1)在一定结构限制内自由探索,但自由的性质和结构的程度不同

(2)经历了大致相似的探究和发现程序,但每个环节都有程度上甚至是质的差别

5.教师在幼儿发现中的作用

选择适合幼儿发现的知识经验提供结构好的材料不干涉,但给予必要的帮助指出矛盾,引起进一步的探究组织讨论,使幼儿向概念迈进

第七章 指导策略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教师促进幼儿认识的主动建构的策略。

2.理解教师有效的提问和处理幼儿回答的策略。

3.理解如何使用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

二、教学内容

1.促进幼儿认识的主动建构

猜想和解释实验(试验)与操作明显地看到操作的结果记录获得的信息结论与交流 2.有效地提问和处理幼儿的回答

提问有助于引起和促进幼儿的探究提出能引发幼儿思考的问题对幼儿回答的处理应具有激励性和引导性

3.扩展指导方式:直接与间接指导相结合第八章 幼儿科学教育评价

一、教学要求

了解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两个重要的方面:对幼儿发展的评价和对教师的教学组织策略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

1.幼儿发展评价

评价的价值取向——注重态度和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的原则

2.教师的教育组织策略评价

评价指标评价方式

第九章 谢尔曼的科学游戏论极其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一、教学要求

了解谢尔曼科学游戏论的基本观点以及谢尔曼的观点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二、教学内容

1.谢尔曼科学游戏论的基本观点

科学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把科学方法用于人类生活,变成好玩的游戏

2.谢尔曼的观点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我们对科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对幼儿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我们对幼儿科学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第十章 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发及其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一、教学要求

了解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基本观点及其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二、教学内容

1.“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基本观点

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教师、教与学经历与发现意义交流与研讨的作用评价 2.“探究—研讨”教学法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科学教育要使幼儿终生受益教师的作用在于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评价注重幼儿探究过程中的言行

第十一章 各国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基本走向和趋势

一、教学要求

了解各国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基本走向和趋势。

二、教学内容

1.美国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标准

统一的概念和过程作为探究的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科学与技术从个人和社会视角所见的科学科学的历史和本质

2.澳大利亚幼儿园科技课程大纲

知识与理解技能价值观与态度

3.英国幼儿园科学教育大纲

4.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基本走向和趋势

将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作为根本目标强调发展儿童的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教育

结语

一、教学要求

通过结语的学习,应对本书作者的主要观点有一个大致的全面了解。

三、教学内容

1.幼儿科学活动的构成2.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价值

3.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

国防教育课程大纲 篇6

一、学科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课程的价值,掌握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有效地为3——6岁幼儿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并评估教学效果。思想目标: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儿童观、课程观。

二、教学时数:124学时

(一)理论学时

82学时

(二)实践学时

42学时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教学目的: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含义和范畴。掌握幼儿园课程的价值。重点掌握幼儿园课程的结构。

教学时数:2学时(理论2学时)

一、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1、课程的本质

2、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3、幼儿园课程的价值

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

1、课程理念

2、课程目标

3、课程内容

4、课程组织

5、课程评价

三、幼儿园课程的结构

1、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

2、外部课程和内部课程

3、幼儿园整体课程的结构

四、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1、幼儿园课程的设计

2、幼儿园课程的实施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讨论法

第二章

课程计划

教学目的:了解幼儿课程计划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幼儿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及基本的教学原则,重点掌握幼儿园教案的设计程序和方法。教学时数:4学时(理论4学时)

一、课程计划概述

1、课程计划

2、教学大纲(纲要)

3、教案

二、教学大纲(纲要)

1、教学内容的拟定

2、教学内容的编排

3、幼儿园教学的几点原则

三、教案的设计

1、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2、教学方法

3、教学步骤

4、教材及教具的选择

5、教学的评估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第三章

教育环境的创设

教学目的:了解环境及幼儿园环境的含义,掌握创设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基本原则,重点掌握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主要内容及基本技能。教学时数:2学时(理论2学时)

一、教育环境的概述

1、什么是环境及幼儿园环境?

2、创设幼儿园环境的指导思想?

3、创设幼儿园环境的原则?

4、良好的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内容?

二、教育环境的创设

1、墙壁环境的创设

2、活动区的创设

3、学习角的创设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为辅、练习法为主

第四章

教学技巧

教学目的:了解教学技巧的含义和内容范畴,掌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技能,有效提问的技巧,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技巧;重点掌握教室管理的原则、方法和技巧。教学时数:8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4学时)

一、教学技巧的概述

1、教育教学方法

2、教学技巧(学习技巧)

3、教学技巧的内容范畴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意义

2、幼儿园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具体体现

3、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技巧?

三、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1、师生沟通对教学的意义?

2、教师主动与幼儿沟通的技巧?

四、有效的提问

1、何谓提问?

2、提问的方式?

3、提问的作用?

4、提问的技巧和方法?

五、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1、何谓学习动机

2、影响幼儿的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3、按需要引发学习动机

六、教室管理

1、什么是教室管理?

2、教室管理的目的

3、教室管理的基本条件

4、教室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第五章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目的:了解幼儿健康教育的含义、意义,掌握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重点掌握幼儿健康教育的原则。

教学时数:4学时(理论2学时,实践2学时)

一、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概述

1、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

2、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

3、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途径和组织

4、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和原则

二、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

1、具体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创编

2、活动设计

三、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1、实施与指导的一般要求

2、体育课的实施与指导

3、早操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4、户外体育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第六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目的: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含义、价值和条件,掌握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重点掌握幼儿语言技巧的内容及培养。

教学时数:12学时(理论8学时,实践4学时)

一、幼儿语言的概述

1、何谓幼儿语言?

2、语言对幼儿的重要性

3、幼儿语言获得良好发展的条件

二、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

1、确定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依据

2、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

三、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般方法

2、对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一般要求。

四、幼儿语言技巧的培养

1、范畴

2、内容与培养

A:听、说、读、写四者之间的关系 B:听的培养 C:说的培养 D:读的培养 E:写的培养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

第七章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目的: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意义,掌握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重点掌握幼儿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数学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时数:12学时(理论8学时,实践4学时)

一、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概述

1、数学教学的目标

2、数学教学的内容

3、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途径和方法

二、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2、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3、数学活动区的设计与指导

三、幼儿园数学教学

1、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逻辑准备及特点

2、幼儿学习数学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第八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目的:了解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掌握幼儿科学教育教学的目标,重点掌握幼儿科学教学的内容和学习科学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时数:12学时(理论8学时,实践4学时)

一、幼儿学习科学的心理特点 1、3-4岁(小班)儿童学习科学的心理特点 2、4-5岁(中班)儿童学习科学的心理特点 3、5-6岁(大班)儿童学习科学的心理特点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选编原则和具体方法

1、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选编原则

(1)科学性和启蒙性(2)时代性和传统性

(3)广泛性、多样性和代表性(4)地方性和季节性

2、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具体方法(1)以季节为主线进行选编(2)采用单元式进行选编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法

1、观察

2、科学小实验

3、劳动

4、测量

5、分类

6、信息交流

7、散步和采集

8、早期科学阅读

9、科学游戏

四、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求

2、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3、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4、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第九章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目的:了解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社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重点掌握幼儿社会教育的基本原则。

教学时数:12学时(理论8学时,实践4学时)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概述

1、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

1、目标

2、内容

3、方法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活动目标的设计与拟定

2、活动的准备

3、活动过程的设计与活动的指导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第十章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目的:了解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含义、意义,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标,重点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活动内容及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12学时(理论8学时,实践4学时)

一、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与幼儿发展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三、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

第十一章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目的: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含义、意义,掌握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重点掌握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活动内容及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12学时(理论8学时,实践4学时)

一、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与幼儿发展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

第十二章

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

教学目的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游戏的基本理论,掌握游戏活动的组织指导方法。2. 教学时数:理论12课时

实践8课时

一.游戏的基础理论

1. 什么是游戏 2. 游戏的特点 3. 游戏的理论 4. 游戏的教育作用 5. 儿童游戏活动的发展 6. 游戏的种类 二.角色游戏

1. 角色游戏的概念 2. 角色游戏的特点 3. 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4. 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

5. 各年龄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求 6. 角色游戏水平的评价 三.表演游戏

1. 表演游戏的概念 2. 表演游戏的特点 3. 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 4. 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

5. 各年龄班表演游戏的指导要求 四.结构游戏

1. 结构游戏的概念 2. 结构游戏的特点 3. 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 4. 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5. 各年龄班结构游戏的指导要求

6. 玩沙,玩水,玩雪等结构游戏的指导要求 五.智力游戏

1. 智力游戏的概念 2. 智力游戏的特点 3. 智力游戏的教育作用 4. 智力游戏的指导方法

5. 各年龄班智力游戏的指导方法

六.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评价游戏的标准

1. 游戏活动的组织 2. 评价游戏的标准 七.玩具

1. 概念

2. 玩具的教育作用 3. 玩具的种类 4. 选择玩具的标准 5. 各年龄班玩具的选择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示范法,评论法

第十三章

综合教学

教学目的:了解综合教学的含义、形式及运用 教学时数:12学时(理论8学时,实践4学时)

一、什么是综合教学?

二、综合教学的意义?

三、综合教学的案例分析?

四、综合教学的案例设计?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实践教学大纲

实践教育目标: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的设计及指导能力,使之熟悉幼儿园教学实际,培养教学实践能力。教学时数:34学时

第四章

教学技巧

一、技能训练目的: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基本技能、技巧。

二、教学时数:课外实践4学时

三、内容

1、了解幼儿园课程教学的环境与状态

2、掌握启发幼儿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动机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掌握有效提问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4、掌握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5、掌握教室管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四、方法与场地

方法:观察法、实习法 场地:模拟教室或幼儿园

第五章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一、技能训练目的:

了解幼儿健康意识和状态,掌握幼儿健康与安全教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

二、教学时数:课外实践2学时

三、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

1、了解幼儿健康意识与现状

2、掌握幼儿健康教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

四、技能训练主要方法:观察法、实习法、场地:幼儿园或模拟教室

第六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一、技能训练目的:观摩幼儿语言发展的状态与过程,掌握幼儿语言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培养方法。

二、教学时数:课外实践4学时

三、内容:

1、掌握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方法

2、掌握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一般要求

3、掌握幼儿听、说、读、写的基本特点及培养途径。

四、方法与场地: 观察法、实习法、场地:幼儿园或模拟教室

第七章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一、技能训练目的:

了解幼儿数概念发展的特点,掌握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二、教学时数:课外实践4学时

三、内容:

1、了解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

2、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3、掌握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五、方法与场地: 观察法、实习法、场地:幼儿园或模拟教室

第八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一、技能训练目的:了解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掌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二、教学时数:课外实践4学时

三、内容:

1、观察了解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

2、掌握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四、方法与场地: 观察法、实习法、场地:幼儿园或模拟教室

第九章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一、技能训练目的:了解幼儿社会性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特点,掌握幼儿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和一般方法。教学时数:课外实践4学时

三、内容:

1、了解幼儿社会性认识形成的过程和特点。

2、掌握幼儿社会教育的主要方式和基本方法。

四、方法与场地: 观察法、实习法、场地:幼儿园或模拟教室

第十章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一、技能训练目的:了解幼儿学习美术的特点,掌握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二、教学时数:课外实践4学时

三、内容:

1、了解幼儿学习美术的特点

2、了解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

3、掌握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四、方法与场地: 观察法、实习法、场地:幼儿园或模拟教室

第十一章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一、技能训练目的:了解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掌握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二、教学时数:课外实践4学时

三、内容:

1、了解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

2、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

3、掌握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四、方法与场地: 观察法、实习法、场地:幼儿园或模拟教室

第十二章

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

一.技能训练目的:

通过观摩幼儿园游戏活动及试教,使学生掌握各种游戏活动的组织指导。二.教学时数:

校内实践:4学时

校外实践:4学时 三.内容:

1掌握幼儿园各种游戏活动的组织指导方法。2掌握幼儿园各种游戏活动的一般要求。

3掌握游戏评价标准及玩具选择和制作的标准。四.方法与场地

方法:实习法,观摩法,练习法,操作法,场地:幼儿园和模拟教室。

第十三章

综合教学

一、技能训练目的:了解和感受幼儿园综合教学,掌握幼儿园综合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二、教学时数:课外实践4学时

三、内容:

1、了解和感受综合教学的课堂状况

2、掌握综合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国防教育课程大纲 篇7

伴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 教育模式就会发生相应变革。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约翰·杜威 (John Dewey1859~1952) 提出“做中学”的学习方法, 影响了美、苏、中、日等多个国家的教育思想改革。上世纪70年代“基于项目的教育”战略计划使得学校培养出理论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获得很高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欧美各国面对工程人才短缺和工程教育质量问题, 积极调查、制定计划、推进工程教育改革。2000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大学组成跨国研究组, 在历经4年的探索后成立了CDIO国际组织并提出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CDIO是 (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 的缩写, 强调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在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中的存在形式, 使学生能够主动实践, 将课程与工程项目能力有机的联合在一起。CDIO工程教育组织成立至今, 成员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的查尔摩斯工业大学等25个国家81所大学。2005年汕头大学工学院率先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中国。同时根据学院教育目标参照CDIO理念, 融入了强调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及系统调控能力的工程教育目标。在实施CDIO改革后, 工学院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平均薪酬从广东省的低位一跃成为第一位。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也成为CDIO国际合作组织亚洲区域中心成员。

1 CDIO大纲

CDIO大纲包含的12项标准是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对这12个环节进行监控、管理、实施才能保障CDIO教育理念的正确执行。12个具项指标有助于采用者实现从能力培养、实施指导到结果检验的全部过程, 如表1所示。

1.1 CDIO大纲对现有教学环境的影响

CDIO的第一项标准是环境和情景而不是内容, 在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联, 着力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做之间的能力, 而不是仅仅完成某个具体项目完成的知识。现有的数据结构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 辅以教学实践, 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结合CDIO思想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让学生提前预习课程内容, 以分组的方式, 逐次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讲解, 学生展示自己对每周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解题思路。教师观察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创新点, 及时进行总结、引导, 扩展学生的学习思路与方法。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指导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室项目、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及各类相关竞赛, 引导学生使用工程实践的方法设计程序和解决问题。

1.2 CDIO大纲对教学目标的影响

CDIO的第二项标准强调基于需求分析制定教学目标, 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应与企业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关联。设计出符合教学要求的项目就变得非常重要, 实践项目的设计要保障CDIO的特色, 即构思 (C) —设计 (D) —实施 (I) —运行 (O) 基础理论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体过程如图1所示。将实践内容分为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4大层次。验证型实验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体现, 侧重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综合型实验强调对多个知识点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的能力;设计型实验是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点去解决特定的应用问题。创新型实验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由旧知识建构新知识。部分项目来自产业第一线, 让学生学到团队合作、与客户沟通、管理、成本控制和市场等技术之外的知识, 同时要确保各个项目有相同的学习目标。

1.3 CDIO大纲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CDIO的第九项标准强调教师要在相应管理措施下具有较强的自身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能力、系统整合的能力, 注重通过加强教师的专业内涵建设从而有能力提供学生的CDIO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学生对自身专业的理解, 有助于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和专业体系的学习。教师备课时必须彻底理解课程内容, 做到教学清晰、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 实践内容能体现相关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有机联系。教学过程中要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精确地选择课程内容,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步骤, 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逐步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程序设计方法, 具备工程师的基本能力。为了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强调培养学生从实际知识中发现问题、主动思考问题并能应用所学知识探索问题规律;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 使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

1.4 CDIO大纲对培养学生能力的影响

CDIO的第十一项标准是对学生在CDIO教学方法中获得的能力进行评价。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期末考试结果进行一次性评价, CDIO的评价方法则注重于学生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多方面能力的全面评估, 使得能力评价的结果更加合理有效。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有平时成绩 (占30%) 与期末成绩 (占70%) 构成, 期末考试以试卷形式难以体现出CDIO在“做中学”的工程设计思想。为了突出实践项目的重要性, 需要对现有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对项目汇报、项目设计引入学生自评、互评模式, 教师作为总裁判员将公平客观的评价结果记录为项目考核成绩 (占10%) ;学生的作业成绩 (占10%) ;根据完成的实践项目难度, 调试结果给出实践成绩 (占40%) ;期末笔试成绩 (占40%) 。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能促进学生自始至终的学习方式, 避免了部分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 期末死记硬背的状况。教师要客观公正的进行考核评价及时公布考核结果, 以考促学, 形成良性互动。建立规范的考核标准与考核制度, 使得教师和学生有章可循。为了确保CDIO思想的正确实施, 还需要对教师建立监督机制。以教学督导、同行教师评价、学生座谈等形式构成对教师工作的监督。此外根据CDIO的人才培养要求, 还要注重增强学生团队意识与学术道德, 培养讲诚信、注重职业道德、富有责任感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所需求的能力。

2 总结

CDIO大纲作为方法论对数据结构课程的设计提供教育指导, 但是对实施运作的细节没有硬性的规则。在CDIO的教学理念中, 培养出具有工程师能力的学生是工程教育的目标, 因此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大纲、目标、培养方案、项目设计等内容需要与时俱进, 适应环境与服务对象的变化,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从而培养出具有工程师能力的毕业生, 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

摘要:为了紧跟国际中工程教育改革的发展浪潮, 本文阐述了自2004年起, 在欧美各国以麻省理工学院为首的多所大学采用CDIO教学模式取得显著的成果, 毕业生广受好评。CDIO的12项标准对教学的改革提供可执行的具体方法与考核评价方法, 将该方法应用于数据结构课程的具体教学环节。对理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项目设计和课程考核方法进行重构, 提高学生以工程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CDIO大纲,数据结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2]Lijia, Wang J, School S D.The C/C++Integrative Teaching Based on CDIO Education Model[J].Ieri Procedia, 2012, 2:299-302.

[3]顾学雍.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清华大学创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 (01) :11-23.

[4]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03) :1-6, 9.

[5]顾佩华, 沈民奋, 李升平, 等.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01) :12-20.

国防教育课程大纲 篇8

【关键词】生物课程标准;生物教学大纲;比较

在中学阶段,新颁布的生物课程标准与现行的生物教学大纲究竟有何区别?为了更好地理解新的生物课程标准,下面将对《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 年)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2000 年)(下面分别简称为《标准》和《大纲》)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结构体系、课程内容、评价理念5个方面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联系与发展。以期对新《标准》的解读有一些帮助,为学校和教师的解读提供一些参考,使生物教师对《标准》能更好的理解并运用于生物教学中。

一、指导思想比较

1.《大纲》的指导思想

反映国家对教学工作做出的规定,主要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要求,使教师较为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近年的教学大纲已对学生的学习和培养个性方面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其出发点主要是着眼于改进教师的教学。

2.《标准》的指导思想

着眼于未来国民的素质。在素质教育目标下注重实现“人的发展”,由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从强调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

二、课程目标比较

课程目标是生物学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价值的集中体现。它指导和制约了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标准》和《大纲》提出的课程目标相比较,主要表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在重视培养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标准》比《大纲》更注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潜在个性的挖掘与开发,全方位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构体系比较

1.《大纲》的结构体系

主要由教学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4部分组成。大纲文本依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系统地安排本学科教材的篇、章、节、目的标题、内容要点或课题,上课时数,实际作业的内容和时数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

2.《标准》的结构体系

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4部分组成。规定本学科教学目标和教材纲要、教学要点和教学时间的分配、应有最底限度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方法和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标准》中前言包括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具体目标;课程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等。《标准》在前言中还阐述了基本理念,并对设计思路作了详细的说明,这有利于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整体把握《标准》,并用了大量的篇幅提出了课程实施建议。

四、课程内容体系比较

为了实现各自的课程目标,《大纲》和《标准》呈现了各自的课程内容。和《大纲》相比,《标准》确定的课程内容体系有比较明显的特色。综合考虑中学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3个方面,《标准》选取了10个主题。教学内容的精简,为开展多种学习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时间,也为各省(区)、市或学校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的开发留有余地。

五、评价理念比较

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系统地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对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以及成果给以评价。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学生学习生物情况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促进自己更好地发展,这是《大纲》与《标准》的共识。但由于二者课程目标的差异,从而导致评价理念的不同。《大纲》中虽提出改进教学测试与评估但比较局限。而《标准》呈现出全新的评价理念,例如评价时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及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个性倾向;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结果比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小结

《标准》是在总结和反思以前生物学教育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保持了《大纲》的一些特色,同时也修正了一些不足之处,这是一种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在创新的前提下继承,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否定。事实上,《大纲》恰恰局限于教学上的目标和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德育要求等方面,在这些方面的要求似乎过于具体,反而有时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而且难以兼顾到不同地区的不同要求。而《标准》呈现出一个开放性体系,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学业评价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9~12

上一篇:教育机构知识管理论文下一篇:[美术论文]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