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安全教育心得

2024-08-12

国防安全教育心得(共8篇)

国防安全教育心得 篇1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灿烂的阳光伴随我们走进道德讲堂。我们倾听了一节国防知识讲座。

一进道德讲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十六个醒目的大字“太平盛世居安思危,心系国防从我做起”。这力重千钧的两句话瞬间让我正襟危坐。瞄一眼身旁的同学们,也呈现出一派挺拔的少年朝气。

讲座开始了!给我们普及知识的是人武部的黄叔叔。首先黄叔叔简单介绍了国防两字的概念:“古人视礼义为维护社会国家的.安全力量,必须严格遵行,防止逾越,称为国防。今日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斗争。”我们若有所悟地点点头。黄叔叔继续介绍:“国防包括海陆空以及火箭军等部队。”为了增强趣味性,黄叔叔突然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目前中国有几大战区吗?”杨轩马上举手,响亮地回答:“应该是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我觉得不可能这么简单,没想到黄叔叔却肯定地说:“完全正确!”我对咱班的军事迷杨轩佩服不已。

接着,黄叔叔又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国防知识——“国防要不战而胜,要么战之必胜,要时刻防备外来侵略……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两张照片的鲜明对比。在叙利亚战场,记者举起相机为一位小女孩拍照,女孩误以为对方拿着枪,条件反射似的举起了双手,她惊恐的眼神瞬间被永远定格。而在利比亚撤侨现场,一位中国小女孩和一位中国海军阿姨手牵着手向前走着,镜头前,她们洋溢着自信的微笑。我不禁感叹道:“是啊,弱国无外交,我们身后是强大的祖国。”

听完讲座,我仍然心潮澎湃,军人是最神圣的,最富有牺牲精神,也最需要社会尊崇的最可爱的人!

国防安全教育心得 篇2

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在讲“中国周边安全”这一内容时都会讲到美国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威胁, 并指出这一威胁的一系列具体表现:经济上的封锁、军事上的包围等等, 但其实美国对中国的威胁还有在文化上的进攻。同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相比, 文化进攻显得更为隐蔽, 似乎是在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战场上悄悄发生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对中国的文化进攻完全无迹可寻,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研究者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作出了精辟的论述:“美国的文化渗透战略对中国的文化安全、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美国力图通过对华文化渗透, 控制中国民众的思想、意志、价值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 动摇中国政府的执政基础, 弱化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从长远看, 美国对华文化渗透不但有损于中国的文化安全, 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 也有损于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1]

虽然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硬实力让世界为之侧目, 但美国从未放弃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文化软实力的注重。1990年,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首次提出的软权力 (soft power) 概念, 其实质和核心就是指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无形的力量, 他认为, “从观念上, 感情上, 心理上去影响别国人民, 这是一种代价小而收获明显的软力量资源。这种无形的力量没有导弹驱逐舰护卫下的货轮那样气势汹汹, 但是, 它却能够散布在全球性的广阔空间, 影响千百万人的思想感情, 从而最终改变导弹和货轮的归属。”[2]美国也确曾多次利用文化上的渗透成功摧垮对手或达到自己的目的:冷战时期对付前苏联, 冷战后对俄罗斯周边国家策动的颜色革命, 冷战后东南亚一些国家纷纷效仿美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 其实都是美国文化软力量对这些国家产生影响的结果。

美国通过这些文化战争实践, 一方面, 形成了自己扩张型的文化安全战略。和一般的防御型的安全观不同, 美国认为, 确保本国文化安全的最佳途径是向外进行文化进攻, 把异质性文化以及建立在异质文化基础之上的对美国有威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都消灭了, 美国文化和美国就安全了。美国有关部门2000年发布的《美国国家利益》报告当中提到的许多美国实施的文化安全战略的具体措施, 就清楚地表明了美国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的扩张性, 如:“在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国家里, 促进多元化、自由和民主的发展”、“在全球信息传播中保持领先地位, 确保美国价值观继续积极地影响其他国家文化”、“促进民主制度在全世界的发展”[3]等等, 无怪乎有研究者指出:“美国文化安全战略的核心, 就是向全球输出以美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为基础的意识形态。”[4]另一方面, 美国在这些文化战争实践中积累了文化战争的经验和方法, 形成了一套完整且有效的文化战争方法体系。但这套体系又是“无形”的。美国没有文化部, 没有正式的文化立法, 没有成体系的文化政策, 但是美国有许多的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在共同进行文化战争的战略筹划和具体实施, 这些部门和组织至少包括:美国国土文化安全局、中央情报局 (CIA) ,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等等。他们从事文化战争的手段也非常高明, 英国女作家桑德斯曾揭露过大名鼎鼎的中央情报局在冷战时期进行文化战争的一些手段:收买文化名人、改变影视剧作品并资助其放映、资助作家出版著作但要按照美国的文化战略意图修改……[5]。

冷战结束后, 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 同时也把文化战争的战略重点转向了中国。即使只作一个很粗略的分析也不难发现, 美国对中国的文化渗透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大肆向中国出口其文化产品 (这里说的文化产品是指

包括影视、广播、网络、图书、报刊甚至包括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在内的广义概念) 。就以电影为例吧, 已经有研究者指出, 美国非常重视电影产品的出口, 美国擅长于将一些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内容隐藏在影视文化产品当中, 借助声音、影响、图画、语言等象征符号悄无声息地植入人们的头脑当中。而目前电影的生产总量虽然仅占世界总产量的6%~7%, 然而这些美国生产的电影却占了全球电影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以中国为例, 2003年中国电影全年电影总票房仅为10亿元, 在放映场次上受到一定限制的20部进口电影的总票房就高达5亿元, 占了大半个市场。从2004年来看, 中国电影全年电影票房虽有提高, 达到15亿元, 但国产电影总票房的收入也就占55%”[6]在中国进口的电影当中, 美国生产的影片的数量、放映的时间都占了绝大部分。近年来, 美国好莱坞影片席卷全球, 也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迷倒了无数中国观众。好莱坞影片当中有许多都是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 这样的主题在中国的“80后”、“90后”独生子女群体那里有很强的亲和力, 很容易被习惯了以个人为中心的“80后”、“90后”群体所认同。在这个过程中, 美国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内容也非常隐蔽地影响到了中国观众。这其实是延续了冷战时期对付苏联的办法:向目标国输出文化产品。美国输出文化产品其实是为输出美国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等内容服务的。美国一直认为, 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进口外国文化产品的同时, 把外国的思想排斥在外。 (1)

2. 在中国民众心目中树立美国及美国文化的正面形象, 并尽可能贬毁中国及中国文化的形象。

就以美国近年来打入中国市场的战争题材的影片为例吧, 这些影片无一例外地极力宣扬、大力鼓吹美国文化中看重个人生命这一积极因素, 其中最为甚者莫过于《拯救大兵瑞恩》, 该影片讲述了为了营救一个普通士兵而不惜一切代价的故事, 看过该影片的人都会对影片中所宣扬的“个人生命高于一切”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一些国产的战争题材电影, 个人生命的价值在影片当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 (2) 如果这一点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力量所利用, 会不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后果呢?其实, 至少可以说美国在树立自己正面文化形象这方面做得很成功。比如, 在前些年中国竟然有高校教师对科索沃战争发表了这样的观点:美国发动的战争是正义的, 南联盟的米洛舍维奇是个人渣。原因是米洛舍维奇发动南斯拉夫人民站在桥上用身体、生命保卫大桥, 而美国没有轰炸那座桥, 因此, 美国人是重视人的生命的, 而米洛舍维奇则是肆意践踏人民的生命。在后来的伊拉克战争中, 这位高校教师又发表言论公开支持美国发动的对伊战争, 其判断依据仍然是美国重视人的生命, 包括敌国人民的生命, 为了尽量避免误伤民众, 美国不惜增加战争成本, 使用造价昂贵的精确制导武器[7]。 (3) 身为高校教师的高级知识分子怎么会得出如此荒谬的结论呢?这背后所折射出的正是美国文化已经在一部分人心目当中树立了极其正面的形象。

3. 美国还通过和中国进行的一系列官方的和民间的活

动, 比如政治、经济、外交、学术交流等来宣扬美国的意识形态, 树立美国的正面形象。比如许多中国人所熟知的“亚洲基金会 (Asia Foundation) ”, 这个组织成立于1951年, 总部设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市, 以加深美、亚两洲之间的文化和知识上的交流为目的。从表面上看起来, 这似乎是一个纯粹的民间组织, 但其实这个组织和冷战期间臭名昭著的“法弗德基金会 (Farfield Foundationg) ”一样, 是中央情报局设立的幌子基金会。中央情报局不便公开拿钱来赞助它的重点宣传对象, 不便公开做一些收买人心的善举, 因此便通过一些幌子基金会来达成其不可见人的目的, 从而保证其隐秘性。2008年, 奥巴马和麦凯恩正在竞选美国总统时, 亚洲基金会向这两位竞选人递交了一份长达310页的报告, 建议接替布什担任美国总统的白宫继任人将更多的精力投向亚洲, 以应对中国、印度等亚洲大国的崛起。这一举动无疑证明了亚基会绝非是一个纯粹的从事民间文化、教育、学术交流的机构。近年来, 亚基会对中国捐赠、资助的力度不断增加, 亚基会2000年创办“赠与亚洲”项目, 目的是为北美的捐赠者和中国的寻求资助者牵线搭桥。据有关媒体报道, 2003年通过该项目投放在中国的资金还只有16.6万美元, 2005年就达到了120万美元, 2006年则高达235万美元[8]。亚基会的另一个重点活动是向中国的图书馆赠书, 许多中国高校图书馆把能够获得亚基会的赠书作为非常荣耀的事情。其实这些举动是否可以被看做是冷战时期美国对付苏东的文化渗透手段在中国的故技重施呢?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从以上所述可见, 美国已经采取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 这对中国的文化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二、中国的国防教育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应对美国对中国的文化进攻, 有效地维护我们国家的文化安全, 需要从整体上制定一个积极防御的文化安全系统工程,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 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中国文化在国际文化环境当中的竞争力。很显然, 这项工作绝不仅仅是单靠国防教育就能完成得了的, 但是, 国防教育应该且也能够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发挥自己不可或缺的作用。事实上,

(1) 尼克松在1989年就讲过这样的意思。关于这一点请参阅曹泽林的《国家文化安全论》, 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这和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有关系。中国的战争文学作品向来不重视写战争环境当中的个人生命状态, 对个体生命的存亡向来不重视。比如《三国演义》、《水浒》等都重视展示宏观层面的战争谋略、义气等内容, 却几乎都不注重普通士兵的生存状态。不过,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军事和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3) 其实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 从作战效费比的角度讲, 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是节约战争成本的。中国的国防教育在这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的国防教育一直以培养全体公民, 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凝聚民族精神为主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 “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 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 掌握国防知识,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自觉履行爱国主义义务。”[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在《总则》中写道:“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 是增强民族凝聚力, 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 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 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 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 激发爱国热情。”[10]从国家的法律条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 我们国家是强调要把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作为国防教育的主线, 把民族精神的凝聚作为国防教育的主旋律。而中国的国防教育在实践当中也确实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就以高校的国防教育为例吧, 教育部、总参谋部联合下发的《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当中规定了高校军事理论课所讲授的知识范围, 在大纲所规定的那些内容当中, 有许多都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精神的。比如有一些是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像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当中精深的谋略艺术、高超的斗争技巧、奇崛的思维方式完全能够使得青年学生加深对自己国家文化的热爱, 并产生文化上的民族自豪感。另外, 相信许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 在讲到中国的战略打击力量、军事航天技术等内容时, 往往会引来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共鸣, 在此基础上如稍加引导, 常会使得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爆发出来。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民族精神的凝聚对于抵御国外势力的文化进攻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前文所述, 外国势力在对中国进行文化进攻所采用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在中国人心目中树立美国和中国一正一反两种截然相反的形象, 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恰恰对此方法具有免疫力。一个具有很厚爱国主义和强烈民族精神的人是绝对不会认同那些可以贬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言论及思想的。

2. 中国许多高校将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进行, 也有高校把国防教育看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

有的高校还聘任学生思政辅导员作为兼职的军事理论课教师。实际上, 这样的思路和方法是为国防教育抵抗国外势力文化入侵提供了一个更为宽阔的平台,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工程, 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内容: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政治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而且思政教育的形式和传统的课堂知识教育不同, 他是有学生思政教师 (辅导员) 在课堂之外, 把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的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当中。应该说这样的教育无论是对学生的信仰、观念还是具体的生活行为方式等都能产生影响。国防教育能够在这样的一个宽广的舞台上进行, 一方面, 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培养获得了更加深刻和丰富的承载形态, 事实也正是如此, 有的高校的军训是由学工办牵头作为思政教育来开展的。在开展学生集中军事技能训练的过程当中, 常常要穿插几场由学工办精心组织、策划的讲座,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这些讲座包括革命传统教育、当前国际形势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国防知识讲座等等, 由于国防教育和思政教育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这些讲座都得到了学生们强烈的反响, 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另一方面, 这也使得国防教育能使得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产生对本民族文化产生认同, 从多个方面抵御外来文化的思想入侵。

3. 还应提及的是, 近年来, 中国的国防教育在多个层面上

通过多种载体形式展开, 有效地从各个方面增强了防御文化入侵的“文化抵抗力”。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 中国国防教育较为突出的载体就有:节日载体、场地载体、媒介载体、实践载体等, “它们单独或联合发挥作用, 推动民族精神教育。”[11]具体说, 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的国防教育利用“全民国防教育日”以及其他重大节日、纪念日的活动,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中国的国防教育充分利用一些场地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 “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和其他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场所, 应当为公民接受国防教育提供便利”、“被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的, 应当对有组织的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在全民国防教育日向社会免费开放”; (3) 中国国防教育非常重视新闻报道、影视广播等媒介的作用。国防教育法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应当开设国际教育节目或者栏目, 普及国防知识。”[10] (4) 中国的国防教育非常重视实践载体的运用。军事机关经常协助学校开展国防教育, 通过军事训练等具体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 使学生多读与国防活动有直接感性的认识的资料, 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通过这些载体, 国防教育伸展到了文化较量可能存在的各个层面, 因而能够在多个层面有效地应对文化入侵。而且, 因了这许多载体, 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培育没有成为空洞的口号、理念, 而是在一系列具体的载体形态当中得以贯彻。

从以上所述可见, 中国的国防教育实际上已经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核心, 以思政教育及其他一系列载体为平台, 在意识形态, 思想信仰、行为方式、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培育青年学生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 使得接受国防教育的对象热爱中华民族, 从内心产生对中华民族本土传统文化的真切认同,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外势力的文化入侵产生了一定的防御和抵抗。

三、中国国防教育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方面尚需加强科学性和艺术性

中国的国防教育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方面也还存在这一些尚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的问题。

本文认为这当中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是科学性有待加强。为了更切实有效地开展国防教育, 中国各高校近年来纷纷成立了军事教研室, 配备了专门的师资力量从事国防、军事以及国防教育等内容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要想有效地维护中国的文化安全, 至少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 当前中国文化安全形势研究:中国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国际文化环境当中, 面临哪些文化方面的安全威胁, 中国的文化竞争力如何等等; (2) 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研究:面对严峻的国际文化环境, 应制定怎样的文化安全战略才能在错综复杂、波诡云谲的文化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美国的文化扩张战略及对外文化扩张的手段研究。知彼知己, 方能百战百胜, 只有充分了解对手, 才能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法。 (4) 国防教育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研究:这既是维护文化安全的具体路径研究, 也是对国防教育的功用研究, 是具体的应用型研究。

毋庸讳言, 目前中国国防教育领域内的研究能力尚显不够。目前, 中国学术研究界已经产生了一批关于文化安全的研究成果, 本论文的第一部分对此也多有述及和引用、参考, 但那些研究成果的作者大都不是来自国防教育界, 而是各高校的其他专业领域内的研究或教学人员。国防教育应该有自己关于文化安全方面的研究成果, 惟其如此, 才能使得国防教育有明确的针对性, 才能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引导学生自觉抵御西方文化入侵。同时也只有在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之后, 才有可能把研究成果中的一部分转化为教学内容, 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安全形势, 这也会为教学大纲中“中国周边安全”这一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要解决国防教育在应对文化安全形势方面研究能力不足的问题, 或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注重对研究主体的培养, 可以培养或引进一批具有研究能力的师资;二是国家和有关部门应当给各高校军事理论教研室提供科研经费的支持, 具体的支持方法和力度可以参照高校其他学科的科研项目审批、立项, 科研经费下发、管理、使用的方法;三是可以同其他相关学科联合开展研究,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此外, 还应提及的是通过国防教育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这项工作既是科学, 也是艺术。它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 还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这首先表现为要有足够的智慧和一定的技巧、策略, 不能一味蛮干。比如面对美国通过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宣扬美国文化的优点而可以丑化中国文化时, 切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简单地贬低美国, 那样做常常适得其反。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中、美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差异, 并联系两国文化形成的历史传统及历史环境, 帮助学生在一定的历史深度上把握这两种文化的差异, 正确认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消极和积极的因素, 并引导学生建立“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和谐”理念上来, 或许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打破美国的文化进攻。

另外, 国防教育的艺术性还表现在对“度”的把握上。辩证法的规律告诉我们:事物发展过了头就会走向反面, 真理往前多跨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国防教育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上尤须注意这一点。要想切实维护中国的文化安全, 就必须有效地阻止美国文化对中国的渗透, 但切不可因此而走上另一个极端:拒绝同外来文化接触交流, 一概敌视外来文化, 那样就会导致狭隘的文化交流上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正常的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前进的良好推动力, 一种文化要想始终保持先进性, 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正确面对、消化、吸收外来异质文化, 如果一味拒斥外来的异质文化, 本土文化也就会因失去新鲜养料而慢慢衰老。中国历史上就曾经有封闭自守结果导致落后挨打的惨痛例子, 这里说的封闭自守和落后, 既包括经济上的, 也包括文化上的。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又有上扬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 国防教育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 在爱国主义教育的道路上, 左、右两边都是陷阱,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其中, 铸成大错, 万劫不复。

四、结语

虽然“文化”看不见、摸不着, 但它的影响真实地存在着。从某种意义上说, 文化的影响力相较军事、经济而言是更为根本的。对一个国家发动文化上的进攻, 是更为釜底抽薪的, 外来文化的入侵, 也是更为凶险的, 保住了文化安全, 也就保住了一个国家的根底。汉民族在历史上曾被异族以武力征服, 但最终均能以自己强大的文化优势, 融化异族文化, 从而使得汉文化始终如水流不断。文化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理应是国防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撰此一文, 唯愿唤起国防教育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方面的自觉意识。

摘要:中国的文化安全正面临着来自美国文化扩张战略的严重威胁。冷战结束后美国把中国视为战略对手, 采取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大肆向中国出口文化产品, 传播其意识形态, 通过各种渠道树立美国文化的正面形象。中国的国防教育为维护中国的文化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国防教育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主线, 这对文化渗透能产生一定的防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 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平台, 在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都能对抵抗文化渗透产生一定的作用。中国国防教育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方面尚需加强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是指国防教育要建立在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 艺术性主要指要注意方法和策略并掌握好“度”, 避免走上极端。

关键词:文化安全视阈,高校,国防教育

参考文献

[1]佟军.美国文化渗透战略及其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 2008, (9) :51.

[2][美]约瑟夫·奈.美国定能独霸世界吗[M].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 1992.

[3]美国国家利益 (2002年) [EB/OL].http://www.nixoncenter.org.

[4]黄旭东.美国文化安全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42.

[5][英]桑德斯.谁承担后果——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M].曹大鹏, 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2.

[6]于洪卿.论文化安全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求实, 2006, (6) :83.

[7]葛红兵.轻快的柔版[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2.

[8]胡丽波.亚洲基金会:为中国引入海外善款[EB/OL].http://www.ben.com.cn/cppd/csgy/200710/t20071025_368648.htm.

[9]教育部国防教育办公室.学校国防教育文献选编[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国防安全教育心得 篇3

关键词:非传统安全威胁;应对;国防教育;军事课;平战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一、非传统安全威胁概述

非传统安全威胁是相对传统安全威胁因素而言的,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危害不可低估的,必须高度重视。

传统安全威胁从萌芽、酝酿、激化到导致武装冲突,往往会通过一个矛盾不断积聚、性质逐渐演变的渐进过程,往往会表现出许多征兆,人们可据此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然而,许多非传统安全威胁却经常会以突如其来的形式迅速爆发出来。中国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由来已久,只是在过去各自相对封闭独立的环境中,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从“9?11”事件到现在,中国明确了非传统安全威胁包括的领域和特点,并颁布了相应文件,正式将非传统安全提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并在各种国际场合强调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上升。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出现“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的提法,在随后于12月20日颁布的《2002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再次强调了防止非传统安全是中国国防的任务。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入指出“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

二、高校国防教育内容设置上拓展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内容的意义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到“深化国防教育改革”。就我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来看,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内容基础上,可以思考纳入教导学生如何应对可能会遇到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教学内容。

从21世纪以来的发展情况看,我国遇到和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有经济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技术安全、恐怖主义问题等威胁。作为普通高校的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安全和暴力恐怖主义问题、信息安全等方面。

在生态环境问题上,比如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2010年的“甘肃舟曲泥石流”和2014年的“云南鲁甸地震”等。在暴力恐怖主义问题上,比如新疆地区的若干次暴力事件、2013年北京天安门金水桥的冲撞暴力事件、2014年昆明火车站暴力砍杀人群事件等。在信息安全问题上,出现了多起高校学生当黑客违法和高校学生无意识地在网络上传播谣言违法的案例。

目前,在学校教育体系中,有一般性的入学教育中的安全教育内容,但缺少对上述非传统安全威胁性质的突发事件防护的系统知识教育。目前的《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课程目标提出,“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2013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下发了《关于全面提高学生军事训练质量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拓展学生军训内容,结合各地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包括规避灾害、防空逃生、自救互救等课目训练,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巩固国防的需要,拓展平战结合的实用性训练内容。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思考如何拓展军事课教学内容以满足上述需要。

此外,发挥国防教育的广泛性,在教育内容上增设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教育,可以为社会培育具备应急组织指挥能力的学生群体。高校学生是未来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在校期间如果经历了系统的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教育,毕业后就可以成为各行各业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尤其是突发事件的骨干力量。

三、贯彻“平战结合”思想,拓展军事课教学中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内容

(一)应对自然灾害

近年来的历次重大自然灾害,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例如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因而,应对自然灾害,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可以设计学习如何防震、如何应对洪水灾害等技能。如设计关注地震前兆,检查房屋结构是否符合抗震要求,在住所附近物色好较空旷、远离高大建筑的安全区、选定疏散线路,准备好脱水食物、饮用水、急救药物、手电筒以及锹、锤等备用工具,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搬运等方法。

(二)应对恐怖暴力事件

近几年的暴力恐怖袭击,尤其是北京天安门金水桥和昆明火车站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再次用生命提醒我们,危险就在身边,在公共场所要时刻注意安全防范,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尽管我们遇到这样的恐怖袭击事件的几率不大,但要做到有备无患,要具备自我保护能力,一旦遭遇袭击,也可将损失降到最低。

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先行做了相应的演练,成立了相应的大学生防爆防恐组织。例如,2014年6月,成都东星航空旅游专修学院成立了大学生校园反恐防暴队并举行了反恐防暴演练。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还可以设置或演练针对处于公共场所恐怖暴力袭击现场的应对措施。如紧急判断自身位置和逃生方向;第一时间远离事发场所中心抛弃一切妨碍行动的随身物品;不要逆着人群流动,防止被挤倒、踩踏;尽量选择临近的店铺等狭窄封闭空间躲避,利用手边可作武器的物品抱团抵抗,边报警边等待救援。

(三)应对网络信息安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其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我国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与此同时,境内外的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进行犯罪、干扰、渗透、反动宣传等破坏活动,给我国的国家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几次恐怖暴力事件中,互联网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敌对分裂势力利用网络进行猖獗的犯罪活动今后将是一种常态,网络已经成为敌对分裂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的重要工具。这些网络舆论攻击,不但损害我国政权和政治制度的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团结和谐,而且恶化我国的政治外交环境。具体做法有:制造反动网络舆论,攻击我国的政治制度;发布虚假网络信息,影响我国的政权稳定;策划网上反动宣传活动,煽动闹事等。

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可以在《信息化战争》章节中,设置拓展应对网络安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到网络已经成为敌对分裂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的重要工具,树立不利用网络发送有害信息或进行反动、色情、迷信等宣传活动以及不窃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保密信息的牢固意识。通过设计一些案例,教育学生要提高警惕,自觉抵制,不浏览,不复制,更不能参与其中。不为境外窃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不从事非法获取国家秘密、非法获取军事秘密、泄露军事秘密、破坏我们国家安全的活动。一旦国家的保密信息被窃,将造成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影响战争胜负,对国防、经济、政治局面的安定和国家声誉皆会造成重大的影响。

(四) 更新安全观念,增强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意识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武力不能缔造和平,强权不能确保安全。只有树立全新的安全观念,才能应对日益增多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在军事理论课《战略环境》教学中,可以结合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内容设计新安全观的教学。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等新的安全观念,妥善应对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

参考文献

[1]张保国等.汶川大地震对高校国防教育内容设置的再思考[A].高校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C].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国防教育心得 篇4

流,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人不犯我、我...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中国政府在对外政策上采取了灵活的外交措施,使的周边一些国家感到了震动,一些和中国关系比较紧张的国家纷纷加紧了扩军备战的步伐,加剧了国际形势的紧张局面,应而我们加强学习邓小平新时期国防教育思想是相当必要的。

一、周边形势 九十年代以来﹐日本一直保持防务(国防)费用总额世界第二﹑人均防务(国防)费用世界首位的状态。日本已完全掌握了核弹技术。近十年来日本受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经济一直萎靡不振﹐可是在军备建设方面却并未松懈﹐一个强大的军事大国已然形成。

印度为了对付中国。利用“和平核装置”为掩护,秘密研制真正的原子弹!美国政府希望印度获得核技术来抵消中国原子弹的影响,试图直接向印度提供核武器来对付中国。

马来西亚声称为了对付因与该国有领土争端而引起的挑战,必须使空军力量比“现在强大得多和有效得多”,因而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实现空军现代化。

二、国际形势

以小布什为首的美国新政府的诞生和采取的强硬措施,更使国际局势趋于全面紧张。1.在巴以中东和谈问题上,美国明显偏袒以色列;2.对伊拉克采取强硬措施,进行大规模空袭;3.俄美关系进一步紧张。美国和俄罗斯下令驱逐外交官,美国还宣布将退出美俄共同签过字的《反弹道导弹试验条约》,俄美关系再次跌入低谷;4.美国海军间谍飞机(EP—3E)入侵我国领海领空,并撞毁我新型战机,我优秀飞行员王伟同志壮烈牺牲;5.美国政府批准新一轮对台武器出售,向台湾出售价值40多亿美元的进攻性先进武器装备,是目前对台最大一笔军售。:

新时期的国防建设,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和适应国际形势的需要,我们要加强国防建设,运用先进的军事武器和设施,增强国家的防御力量,增加和友好国家的政治来往和军事技术的交流,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们加强武装力量是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我国政府始终强调我们的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侵略,我们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我国政府始终强调彻底禁止生产和彻底销毁核武器,让世界处在和平的环境中。

我们机关干部,是学习、掌握知识和将来教育下一代的重要人选,更要明确国防建设的重要性。世界的形势非常复杂,只要有霸权主义和军备竞赛存在,国防建设的重任我们决不能放弃。

————艾力沙拉

国防教育知识学习心得体会

国防,即国家的防务,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国家的兴衰和国防密切相关,因为过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及社会的发展。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唯一家园,我们要心连着心,手牵着手去保护我们的家园,最重要的是世界的和谐、稳定,而决定世界是否和谐、稳定地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国与国之间是否和平发展,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否和睦相处。

有这么一句话“要想别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别人”。国家与国家的发展如果想和平的进行,首先这两个国家必须互相尊重,不用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土,争夺不属于自己的资源,而使用霸权主义进行军事威胁,或者扩大军事集团,强化军事同盟。相反的,一个国家应该拥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对需要帮助的国家伸出援助之手,为大家的共同利益而奋斗!

为了保护我们的国家,保护我们的人民,就必须要国防,然而,过方式对外进行的,要想国家长盛不衰、飞黄腾达,最重要的是所有人民站在同一战线上,齐心协力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因此,人与人之间必须和睦相处,不要勾心斗角,不要明争暗斗,不要四分五裂,而是要一视同仁,要友善待人,要有大国国防观念。因为人类社会的一切都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之上,社会诸方面已经成为一个紧

密相连的有机整体,国防只有成为这个有机整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能具有更大的威力。因此,我们要树立大国国防观,把国防建设纳入整个国家大系统中进行思考和规划。

“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们,只有国家稳定发展,我们才能安居乐业,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理应加强我们的国防意识,加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民族使命。一“羊有跪母之恩,鸦有反哺之情”国家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里,我们更要担当起保卫国家,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俗话说“居安思危”,因此,我们要加强我们的国防意识,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保卫我们的祖国!

国防教育心得作文 篇5

每年九月第三个星期六是全民“国防教育日”,这是和平年代对现实的警醒。这一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主要任务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国防观念。只有掌握强大的本领,才能制造出世界上一流的武器装备,震撼“垂涎三尺”的“强盗”,来扞卫国家的尊严!虽然在和平时代我们没有经历过硝烟战火的洗礼,但也能通过模拟战场,来感受国防演练的真实感!为了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我们的国防民防意识,提高自身安全防护意识,我校特此开展了国防教育活动……

听!广播里传来了几分钟凄厉的预备紧报,我校同学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奔到各班教室门口集中。每个人的脸上没有了往日的活泼与快乐,死气沉沉的氛围立刻围绕在整个学校里。不知不觉中,广播里传来了急促有序的紧急警报。我们的体育委员听到警报,带着我们像离弦的剑一样向大操场奔去。队伍有条不紊,像一条巨大的长龙在草原上奔驰。每个人严肃的表情不禁让我看到了同学们对国防教育的重视,似乎一场大灾难就在我们的面前。等到同学们都到齐后,领导给我们上了一堂课——国防的发展和意义。在这之中,我了解到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残酷战争的磨练,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培育了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精神,最终变成一头东方的雄狮。不一会儿,广播里传来了悠扬的解除警报。同学们被吊在嘴边的心又轻松了许多。“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演习啊!”我暗暗感慨道……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们。只有国家稳定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我们才能安心学习。作为新时代的莘莘学子,我们更应该加强国防意识,加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民族使命。“羊有跪母之恩,鸦有反哺之情。”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我们应顺应时代的需求,用青春和热血筑起一道坚固的国防之墙,以报效伟大的祖国!

国防教育心得体会 篇6

在这次国防教育中,我担任了寝室室长、女生排长,让我有机会认识更多的同学,结识更多的知己。除此之外,还让我体会到了,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人在关心我,也有更多的人需要我的关心!我很高兴参加这次国防教育!

在这次国防教育中,我们还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在这之前我还担心自我会被分到差班,但当考试当天丰主任跟我们解释这次模拟考试是一次复习考试、学校均衡分班时我的心才真正的平静下来!我很高兴能来观音桥中学上学!

在这次国防教育中,我的体能提高了,我的身体更结实了,虽然还是经常生病,但我已经学会了忍耐,更加学会了坚强地应对困难与疼痛。

大国防观下的国防意识教育 篇7

关键词:国防,意识,教育

一、正确认识国防教育

提到国防, 很多民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国防是军队的事, 是军人的事”, 这就是传统的国防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 很多人看待国防都等同于军事行动。这种传统国防意识的局限性源于对国防认识的局限性, 将国防看做军事、看做战争, 仅仅看到了国防与军事的关系, 忽视了国防的基础, 强大的国防需要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支撑。时至今日, 仍有很多民众还是这么认为, 这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大学生、研究生, 甚至很多高等教育的工作者。纯军事观点的国防导致公民对国防建设的忽视和漠视, 导致人们缺乏爱国奉献的精神和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 从而直接影响了现代国防意识的形成。

我国国防法指出:“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 制止武装颠覆, 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 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这就是大国防观, 是建立在国家综合实力基础上的国防。国防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力量。

二、夯实国防教育基础

现代国防不只是传统的保证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抵御侵略, 而是要放眼世界、外太空, 脱离空间、地域的局限, 以维护国家权益;现代国防不是简单的打赢战争, 而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及遏制战争的威慑;现代国防不是指战争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消耗, 而是对科技、经济、军事理论等方面的发展有更好的促进作用;现代国防不只是为了应付、抵御外敌入侵的局部、短期行为, 而是为了至高无尚的国家利益的全局、长期经常性的神圣事业。由此可见, 现代国防不单是军队或某个部门或某些人的事, 而是一个国家、社会、全民的大事。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根基。现代国防绝非单纯的武力较量, 而是在综合国力的基础上, 以军事手段为主, 在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等多种手段配合下进行的总体较量。综合国力主要由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政治影响力、军事实力、人口数量、文化软实力、民族凝聚力等多方面组成。其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 经济实力是基础;军事实力是支柱;民族凝聚力是灵魂。

经济实力是国防发展的基础。没有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 一切无从谈起, 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同志提出,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军队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优先发展经济, 夯实国家发展的基础。以经济建设带动国防建设。富国才能强军!通过30多年的发展, 中国经济平均增长9.4%, 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9万亿元。超越日本, 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强大的国民经济就像“强壮的身躯”支撑着中国的国防实力。同时, 国民经济建设的任何一个方面, 都在直接或间接的为国防做贡献。

现代化的科技是国家发展的先导, 也是国防进步的标志。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四个现代化, 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没有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国防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战争形式的转变, 同时, 也就衍生出很多新的、现代的战术思想和理论。如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 几乎改变传统的战争形式。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 先进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对战争胜负的影响越来越大, 几乎到了“武器决定战术的使用”“武器决定战争的胜负”的地步。很多的民用科技, 对国防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一旦发生战争, 很多的民用工业, 也会转化为军用工业。尤其是高科技的电子、航空、航天、仪器加工、机械制造等。有很多国家在这方面做的很好, 比如日本等。日本三菱汽车公司的汽车生产线, 发生战争时, 在数周的时间内, 就可以改造成坦克生产线。日本的很多造船厂、机械厂都具备在战时转化为军工厂的能力。

在战争中, 国家的一切都是为了国防服务的。众多的军事行动必须依靠民用基础来完成。比如兵力的运输、物资保障、安全保密等多方面。这就需要全民团结, 支持国防建设, 需要民众良好的国防意识, 需要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如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作战物资全部通过空中和海上运往前线阵地, 美军拥有大量军用运输机, 但是远远不够, 在战争中, 美国国防部与22家国内航空公司达成的协议, 美国军方第一阶段就征用了47架民用飞机、31架宽体运输机。不仅租用国内客机, 美国还租用很多外国飞机, 如美军就租用了俄制安212大型运输机。在伊拉克战争中, 美军作战物资的绝大部分是靠大型远洋船队运送的。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拥有19艘大型滚装船, 但是这远远不够, 美国防部还征集了约50艘大型商船进行坦克、弹药及直升机等军用物资的运输。在整个战争中, 作战物资的80%是由民用飞机和船只来完成的。由此可见, 民用工业在战时对国防的重要性。

因此, 一个国家的每一行业、每一个公民都有建设国防的职责。比如海关保卫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往来的利益;意识形态部门保卫国家的价值观安全;金融机构保卫国家的资本安全;卫生防疫部门保卫国家生存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规避疾病风险等等;安全部门、公安部门更是这样专职的保卫系统。广义地说, 每个行业和部门, 每一个公民都有保卫国家的义务, 平时的工作也是在履行这些职责, 也就是为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强化全民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

孙子曰:“道者, 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 可以与之生, 而不畏危。”令民与上同意, 就是让民众接受国家的意志, 接受国防意识。当民众接受了国家的意志, 将自身的命运和发展同国家连为一体, 就能自觉地遵从国家法令, 维护国家的利益, 献身国家的事业, 而无二心。这就是国防教育的根本。它不仅仅是让民众掌握多少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 更重要的是让民众心中有多少国家意识, 有多少爱国情怀和献身精神。

当今, 我国民众的国防意识非常淡薄, 包括我们的工人、农民、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 很多人都感觉国防与自己无关, 尤其是教师国防意识的淡薄会害了一代人!有一位高校教师这样说:“现在又不打仗, 要这么多军队干嘛?有那么多的军费可以给我们涨工资啊!”很可怕啊!有这样的教育工作者, 我们年青一代人的国防意识如何能提高啊!所以, 强化全民国防意识迫在眉睫。国防意识的提高需要全民参与, 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令民与上同意”。

1. 教育是根本

强化院校国防知识教育。国防教育需要从小抓起, 需要在小学生的启蒙教育中就将爱国、为国家强大做贡献、努力学习就是建设国防的理念灌输其中。在小学、中学、大学的学科教育中普遍开展国防知识学习, 将学科教育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联系起来, 与国防力量建设联系起来, 与国家的安全联系起来。从而让教师、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责任和重要性, 自觉地将学科教育和知识学习融入国防教育中, 使之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行动之一。使整个教育就像是“健康的血液”将“爱国、卫国、建国”的“养分”输送进每一个人的心坎。激励起每一个青年学子的爱国热情, 走上正确的爱国之路。

加强社会国防教育引导。现代网络技术高速发展, 信息的传递速度越来越快, 覆盖面也越来越广, 广播、媒体、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已经让信息时刻掌握在我们的“手上”, 更让我们时刻参与其中。社会的国防教育需要充分利用影视宣传、微博、微信等这些信息化手段, 强化舆论的引导, 将国家在外交、海外利益、战略空间的发展等国际社会中面对的困难, 在经济、科技、军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快捷的手段, 让民众随时随地可以了解到、、感受到, 唤起民众参与国防、建设国防的欲望和积极性, 让民众时刻感受国防就在自己身边, 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建设, 这才能建立起全民的国防意识。

我国建立以大国防观为指导的国防教育, 国防知识讲座、国民军事训练是国防教育的重要手段, 也是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但不是国防教育的全部。在大国防观的指导下, 国防教育的核心是唤起公民的国防意识, 让大家感受到国防兴衰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每个公民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防做贡献。国防教育的内容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内容、更有效的方法。我们应当学会用抗战的精神、抗战的方法, 将国防意识渗透到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

2. 实践是手段

建立军事交流共建。为更好的激发民众参与国防建设的热情, 强化国防教育实践, 在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岗位中每年定期开展国防知识教育, 组织军事训练, 体验军营文化生活, 开展与军队的座谈交流, 合作共建, 让每个国家行政服务人员尤其是地方领导感受到自己的岗位与国防的关系, 提高工作效率, 转变工作作风, 强化服务意识。改变地方领导干部“只有拥军优属才是国防的观念”, 强化他们的全局观念, 用战略的眼光开展地方经济建设, 让地方科技、工业的发展切实能为国防服务, 将地方的经济建成国防的经济。

开展娱乐影视引导。在科研、企业、文化等部门中开展“我的岗位与国防”“战争与我们的距离”等教育讲座与实践活动, 组织军事夏令营、军事体育竞赛活动、军营生活体验, 开展军事训练, 营造国防、军事建设氛围。通过播放正面的国防教育影视节目, 让民众感受战争的存在, 如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2003的伊拉克战争、2008年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武装冲突, 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 以及美国空袭叙利亚, 沙特等国, 更要让民众明白中国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存在的战争隐患, 让民众感受到世界并不安宁, 和平需要强大的国防来支撑, 激发起每一位民众心中的爱国情怀, 鼓励人们从自身做起, 立足岗位, 献身国防。

建立国防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各地军事博物馆、战争纪念馆及部队军营, 建立国防教育基地, 定期组织参观、展览, 让每个乡镇、社区的民众接收国防教育, 参与国防实践, 引导民众感受国家的命运、国家的意志, 培养朴素的爱国情操, 建立他们对国家的荣誉感、民族的自豪感、对社会的责任感, 激发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把国防教育开展到每一个行业、每一门学科、每一个岗位, 让国防的意识深入每个人的思想、灵魂, 使整个社会都融入国防, 塑造国防的教育、国防的岗位、国防的经济。从而培养起人人有责、人人可为的国防观念。我们的国防就能够时时处处凝聚起每一个行业、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力量, 成为真正的大国防。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军事文集 (第2、3卷) [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2]陈其霆, 李宗植, 李东.邓小平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思想概述[J].集团经济研究, 2005 (4) .

[3]邹小军, 吴鸣.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国防科技工业的寓军于民战略[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07 (2) .

[4]李伯亭.国外推动寓军于民的主要做法[J].航空工业经济研究, 2007 (1) .

[5]王宝坤.国防科技工业应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J].国防科技工业, 2006 (12) .

[6]马杰, 郭朝蕾.2006中国国防白皮书与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J].国防科技工业, 2007 (1) .

[7]苏世忠.国防教育最根本的是构建大国防观[J].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07) .

印度的国防教育 篇8

这所乡村中学的学兵团只是印度国民学兵团的一个小小缩影。

印度国防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建立庞大的国民学兵团组织,加强青少年的国防教育。国民学兵团建立于1943年。它是一个以青少年为重点对象的、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的组织。在印度,青少年主要通过加入国民学兵团来接受军事训练。国民学兵团被纳入二线预备役部队,由国防部直接管理,面向印度在校中学生和大学生招生,司令由一名具有中将军衔的高级军官担任,学生自愿申请加入。

学兵团学员根据年龄和性别被编入初级班(13岁至17岁)或高级班(18岁至26岁),学员还能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加入陆军、空军或海军兵种。目前,印度国民学兵团学员遍布全国各地,总人数达130万。学兵团高级班需培训3年,初级班培训2年。在培训期间,所有学员每周都必须至少参加4个小时的训练课程。此外,每个学员还要至少参加一次为期9至10天的年度训练营。很多学员表示:“共和国日训练营”是最令他们向往的,如果能够入选,就意味着可以参加一年一度在首都新德里举行的国庆阅兵表演,表现出色者还可能获得印度总理颁发的特别优秀学员奖。

为把学员打造成合格的预备役成员,印度政府为学兵团制定了严密的训练大纲,对每一种具体课目都规定了课时。其中普通训练占70%,包括队列操练、武器训练、个性和领导力发展、灾难管理、探险等;特别训练占30%,针对学员所选择的不同兵种而设置,陆军训练包括车辆驾驶、地图判读、电报抄收等,海军训练包括航海、导航、反潜作战等,空军训练则包括飞行导航、气象、无线电通信等。

上一篇:员工年度考核登记表填写说明下一篇:安全知识的演讲比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