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安全

2024-07-26

国防安全(通用12篇)

国防安全 篇1

清朝前期,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 国势强大的国家, 领土面积达1300余万平方公里。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 帝国主义列强相继入侵, 用坚船利炮先后打开了中国海疆和陆疆的大门。而中国历史上某些王朝由强盛走向衰败, 固然有多种原因, 但其中无一不与思想麻痹、放松警惕、忽视国防有直接关系。而今, 中国的非传统威胁, 主要来自恐怖主义的挑战。江泽民主席曾多次强调指出:“越是和平时期, 越要宣传国防建设的意义, 克服和平麻痹思想, 增强人民国防观念。”为了我国的长治久安、繁荣富强;为了使我们的人民居安思危, 振奋精神, 从法律和制度上给国防教育以明确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01年4月2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 是增强民族凝聚力, 提高全民素质的途径。国防教育时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防建设领域中的系统工程, 在国家安全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现代国防教育是以现代国防建设为基础,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和江泽民关于现代化国防建设的一系列指示为指导, 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为目的, 从政治、经济、军事、利益、教育、法律、道德等诸方面, 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体公民中灌输国防知识, 强化国防观念, 培养国防精神, 提高全民国防素质的活动。我们应站在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的角度, 认真分析世界局势变化, 正视我国国防教育面临的现实, 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性国防教育, 加强和巩固我国的国防建设。

强大的国防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保证, 也是国家发展经济, 进行对外贸易和开展外交的重要支撑, 没有强大的国防, 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即使目标实现了也难以长久保持。古今中外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 维护国家安全长远发展, 必须强大国防加以保障, 这被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们视为立国之本, 也是绝大多数国家谋求生存发展的基本国策。因此, 为了从容应对国家可能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 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尊严与荣誉, 为了保证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 也要加快国防和军队建设步伐,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逐步增加国防投入, 保障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实现国富与强军相统一, 使中国的国防更加坚强巩固。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60年给民族复兴提供的基本经验及启示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 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 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依靠人民群众的路线观点, 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任务, 改革制度创新。2014 年9 月28 日发生的香港“占中”事件, 也关乎我国的国防安全及其教育问题。“占中”是指在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的“占领中环”非法集会, 是社会部分公众尤其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学生表达政治诉求的主要手段, 表现出更强的对抗性, 甚至导致流血冲突和社会动荡。由此可见, 加强高等院校及国防科技大学的思想政治及国防理论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全面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教育观点, 有助于克服人们的国防观念淡漠的现象, 有助于增强人们巩固国防、保卫国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有助于提高人们履行国防义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就需要国防提供安全保障。国防教育为国防安全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当代有思想有素质的大学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人才储备, 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有利于培养国防后备人才, 促进国防现代化让类似于香港“占中”事件不再发生, 不再妨害国家安全及社会秩序。

由此可见, 中华兴衰背后所折射出的国防安全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 我们要不断加强国防, 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要想实现民族复兴, 我觉得就要保证综合国力的提升, 要加强国防的力量, 捍卫自身主权利益。而要加强国防的力量, 就要完善国防教育体系, 更好地利用经济、军事、科技、政治、文化的力量来武装国防军队。总的来说, 就是要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民族复兴、国防及国防教育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主要浅析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及加强国防教育为实现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国防教育,民族复兴,国防安全

参考文献

[1]傅景云, 高鸿春.《国防教育论》.军事科技出版社, 2003.

[2]贾云生.《新时期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

[3]刘源, 刘成军.《新中国国防和军队6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4]姚延进, 王传友.《论国防科学发展观》.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

[5]张民.《中国不怕:国防安全新威胁与我们的战略应对》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6]高宁, 张小兰.《高校国防教育新编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国防安全 篇2

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与兴衰荣辱的根本大计。进入新世纪以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主题,我国周边安全环境虽然表面缓和,但潜在的安全威胁却从来没有消除,“天下仍很不太平”,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所以,必须居安思危,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这是我们青年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赢得战争、维护和平,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一、国防的含义

“国防”一词最早出现于《后汉书﹒孔融传》。孔融在给皇帝上书时说:“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孔融针对当时国内可能发生**的征候,向汉献帝进谏说,国家要减少祭祀等大规模的集会活动,以维护安定,巩固政权)这里的“国防”是指为维护国体,严明礼义而采取的防禁措施。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国防已与古代所说的国防有了根本的变化。也就是说,国防是国家防务的简称,是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和抵御外来侵略、颠覆,而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有国才有防,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源于“或”,“或”者,“邦”也,“邦”者,“国”也。“或”字结构中,“口”代表着人口,一横代表着土地,“戈”字代表着武力。它寓意着:一邦或一国,有人口、有土地、还需要有武力保卫。到春秋时期,在“或”字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代表着一定疆域“□”,“就形成了会意兼形声的“國”字,于是战国时期便有了 “诸候治疆域为国,大夫治疆域为家”的说法。1955年简化汉字,以“玉”代“或”而形成现代的“国”字。“玉”字既是吉祥美好的象征,也称“玉玺”,“玉玺”代表着国家的权力。

什么是国防?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一组材料:1842年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了的清政府,被迫与英帝国主义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把香港岛这一主权领土割让给英国,还要赔偿他们用来攻打中国的军费2100万银元。这一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1997年7月1日,在全世界瞩目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飘扬了一个世纪的“米”字旗,被五星红旗所取代,香港这块紫荆花盛开的地方,又回到了祖**亲的怀抱,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履行香港防务职责。1999年12月20日,离开我们四百多年的澳门,也顺利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几百年沧桑,被人家夺走了的香港和澳门,今天我们又收了回来,我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国家的富强,但只有富强,英国人能痛痛快快地把香港交还给我们吗?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我国国防的强大!大家可能会问,国富民强了,国防不就自然而然强大了吗?我们再来翻翻宋史。两宋之际,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较汉唐大幅增加,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基础较前朝提升了一个量级,国家财政和民间财富的聚集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来看一个数字:宋代煤炭广泛使用,使钢铁产量猛增,单是铁一项,据美国宋代经济史专家罗伯特·哈特威尔估算,神宗时期年产量达到约15万吨,相当于整个欧洲18世纪初时的年产量总和。而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北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汇票性质的准纸币——交子,南宋发行了真正的纸币——会子,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金融创新,也是经济发达的直接证据。然而,由于宋朝创立者赵匡胤是兵变起家,为维护统治基础,对武将极其不信任,将“崇文抑武”作为家训传承,军事无能,军威不振,处处防范将帅,处处分兵防守,使兵虽多而战力弱,国虽富而兵不强。当面临辽、西夏、金的外患时,又采取消极防御,输送岁币的办法,换取暂时的和平。及到靖康之耻,徽钦二宗北俘而去,南宋建立,高宗偏安杭州,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与金议和,杀掉正准备直捣黄龙的岳飞。在强大的外敌连续打击下,作为一个先进的政权和文明,宋朝终于被元蒙所灭,只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一声叹息。

由此可见,富国不强兵,终究一场空。国防是国家和民族安全利益的根本保证,它维系着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尊严和社会的进步,甚至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说,“国防,乃国家生死存亡之道”,有了国家就必须有国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将国防的概念界定为: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政策决定国防的性质。通过这一概念,我们应该明确,国防行为的主体是国家。国防是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为自身的根本目的。它是以确保国家的生存为基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保障国家的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的重要的国家行为。国防是以军事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总体防务活动。

什么是国防呢?1997年3月14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二条规定:“三句话概括”:“

1、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

2、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

3、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这条规定界定了我国“国防”概念的基本含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防的基本类型

国防作为国家的防务,其根本职能就是保卫国家的安全,国家的安全利益是国防行为至高无上的准则。也正因为如此,不同性质、不同制度、不同政策和不同利益标准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国防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类型”:

一是扩张型。奉行霸权主义侵略扩张政策的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在世界许多地区的利益、打着防卫的幌子,对其它国家进行侵略、和渗透。如美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300多个军事基地,以实现其军事力量的对其它国家进行牵制。足见其侵略扩张和全球霸权主义的野心。

二是联盟型。也就是以结盟形式,联合一部分国家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从联盟国之间的关系来看,还可分为一元体联盟和多元体联盟。所谓一元体联盟,就是有一个大国处于盟主地位,其他国家则从属于他,目前的日本、韩国的国防属于此种类型,都是以美国为盟主建立的国防。所谓多元体联盟,则是各国基本处于伙伴关系,共同协商防卫大计,如北约组织和独联体组织。

三是中立型。就是采取和平中立的国防和外交政策,制定总体防御战略,建立相应国防体系,以保障本国的安全。如瑞士、瑞典,就属于典型的中立型国防。

重视国防战略中的经济安全 篇3

经济安全是国防安全的重要方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古以来,国防安全就包含着经济安全的内容。在农耕文明时代,军事安全之所以从国防安全中凸显出来,是因为土地是经济安全的第一要素,只要用武力守住国门,便可以将经济安全的威胁拒之门外。如古代的国家战争多以争夺国土为目的,而又以秦王朝的长城为典型,其国防即守住国土,也即维护了自己的经济安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交往活动的增加,商贸经济的出现,一些具有威胁经济安全的因素逐渐为各国所重视。如唐朝对于河西走廊的关切,奥斯曼帝国对黑海海峡的强力控制等。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以掠夺他国原料和抢夺销售市场来保证本国的经济安全利益。19世纪中叶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正是这一表现。然而,当时的清朝廷并未认清殖民国家对中国经济安全的严重威胁,大量白银外流,原有的经济被冲击,这也成为清王朝最终走向灭亡的经济因素。殖民国家在进行经济扩张的同时,把关系到自身经济安全的战略要地也收入自己囊中,并严加控制,如好望角、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

在现代战争中,通过破坏对方的经济安全进而迫使对方屈服逐步成为军事战略的关注焦点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和德、意等国之间为破坏对方的经济安全,围绕大西洋交通线和对方的工业生产基地进行了激烈的对抗,并对战争进程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美军的打击下,日本的1000万吨商船到战争结束时损失殆尽,致使工业原料断绝,几乎扼杀了整个日本经济。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对南联盟的工业基础设施、电力系统和运输系统的打击,有效地阻遏了南联盟的经济运转,成为南联盟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海湾战争后,美国对伊拉克的长期封锁使伊拉克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导致伊拉克国力急剧下降,最终使伊拉克战争成为“一边倒”的战争。二战前日本大将山本五十六在考察美国后认为,如果日美开战日本必败无疑,其根据就在于日本无法破坏美国的经济安全。

我国经济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

2004年底通过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有效防范和应对经济领域的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的经济安全,这是基于我国经济安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而采取的应对之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能源危机、金融风险、高科技核心技术的匮乏和经济对外高依存度的风险不断扩大,而我国经济不断持续快速发展对外能源、原料的需求仍将不断增加,所以这一问题将会变得越来越严峻。2004年石油价格一路飙升,引发国内经济的震荡,这是由于当前我国已经成为能源纯进口国,国内石油产品价格伴随着国际油价波动。有消息称美国准备用军队保护马六甲海峡通道时,国人产生了“马六甲困局”的忧虑,于是泰国克拉地峡、缅甸输油管道、巴基斯坦港口都成为这一忧虑的突破口。中日在俄石油管线上的争夺,更加警示了我国经济安全不能依附于任何一个国家,只有自力更生,能源渠道多元化才能确保我国的经济安全。美元大幅贬值,引发了国际金融动荡,并使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中美、中日关系中新的热点,直接关系到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核心利益。有资料显示,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由1981年的约18%增加到2004年的50%。多年来,对外贸易和外资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40%到50%左右。据有关专家估计,到2020年前后,我国石油的进口量将接近2亿吨,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接近50%。今后20年,我国的一些重要的战略矿物资源也将处于短缺状况:短缺铁矿近30亿吨,铜矿5亿吨,铅矿1亿吨。

近些年频繁发生的国际贸易商业纠纷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温州鞋在西班牙被烧、在俄罗斯被扣,美国对华家电反倾销,欧盟对我国纺织品设限,这些对刚成为制造大国的我国经济将产生很大影响,也将会对经济发展的进程产生阻碍。改革开放后我国面对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实力上的差距,实行了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然而这一策略至今未取得明显效果,相反是使国外产品大肆入侵占领甚至垄断国内市场,迫使国内同类企业纷纷倒闭或是投入其门下。乐凯是个被国人称道的民族品牌,在经过几十年后,仍然是寄于美国柯达名下,中国市场被柯达充分占领了,然而乐凯得到的仅是一些淘汰过时的技术,竞争力无从谈起。对于这种情况,近年政府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走出去,通过并购等方式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已经初步有了一定成效。如TCL集团的国际并购,迅速使其成为首屈一指的彩电巨头,研发创新实力大大增强。联想与IBM的PC部门交易,虽然美国政府以经济安全为由进行干涉,但最终还是放行。当然,这样的方式是否最为合理有效,还需时间去验证,但毕竟这是对于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的一种科学探索。正如TCL集团董事局主席李东生所言:“大不一定强,不大一定不强!”

此外,未来经济要素在战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它既是诱发战争的动因,也是被攻击的主要目标,对面临祖国统一大业的中国来讲,尤其要注意经济安全问题。在去年的“汉光19号”演习中,陈水扁提出了所谓的“先期反制”的战略,其图谋就是通过预先打击大陆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区、长三角区来阻止大陆对“台独”分裂势力实施军事打击。这些都对经济安全构成了一种战略性的威胁。

维护经济安全是我国国防战略的新重点

近些年的一系列关系经济安全的事件,让我们不得不重视经济安全。1993年,是中国人难以忘记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成为能源净进口国,其后,每年石油进口量平均递增1000万吨左右;这一年,美军在公海上公然拦截了中国货轮“银河号”,“银河号”事件凸现了中国对海外经济利益维护的“软肋”。事实迫使中国对海外视角开始关注经济安全问题。作为一个实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得不综合采取外交、军事措施以保障经济安全。

自上世纪90年代后,为维护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和强化经济安全,在积极深化中美、中日、中欧经济交流的同时,中国加大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设力度,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加入了WTO,奠定了经济安全的国际基础,在亚太地区,积极维护业已存在的由中、日、美、俄、东盟等多极均势结构,强化了与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东盟10+3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东北亚磋商机制、欧亚首脑会议等多边机制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在经济上发挥了负责任的大国作用,也有效地维护了自身的经济安全。为了确保能源安全,中国政府确立了新的能源战略,通过强化多元化的海外石油供应,增加多元化的石油运输通道来应对能源安全。

虽然我国的经济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但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地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加以保护。去年,我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一支强大的海军不但是巩固海上疆土,保护海洋权益的需要,也是确保我国外贸船只安全的需要,由近年我国海军建设发展速度不难看出其意义所在。中国商品在国外频频受阻后,中国商会组织功能的日渐完善,以及政府的出面协调都使一次次商业纠纷合理解决。此外,中央还出台相应文件鼓励名牌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乃至实行并购。以上这些,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华为与思科的庭外和解,海信索回商标权,海尔走出去战略,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集团的铁矿石价格让步,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文化安全视阈中的高校国防教育 篇4

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在讲“中国周边安全”这一内容时都会讲到美国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威胁, 并指出这一威胁的一系列具体表现:经济上的封锁、军事上的包围等等, 但其实美国对中国的威胁还有在文化上的进攻。同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相比, 文化进攻显得更为隐蔽, 似乎是在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战场上悄悄发生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对中国的文化进攻完全无迹可寻,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研究者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作出了精辟的论述:“美国的文化渗透战略对中国的文化安全、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美国力图通过对华文化渗透, 控制中国民众的思想、意志、价值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 动摇中国政府的执政基础, 弱化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从长远看, 美国对华文化渗透不但有损于中国的文化安全, 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 也有损于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1]

虽然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硬实力让世界为之侧目, 但美国从未放弃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文化软实力的注重。1990年,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首次提出的软权力 (soft power) 概念, 其实质和核心就是指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无形的力量, 他认为, “从观念上, 感情上, 心理上去影响别国人民, 这是一种代价小而收获明显的软力量资源。这种无形的力量没有导弹驱逐舰护卫下的货轮那样气势汹汹, 但是, 它却能够散布在全球性的广阔空间, 影响千百万人的思想感情, 从而最终改变导弹和货轮的归属。”[2]美国也确曾多次利用文化上的渗透成功摧垮对手或达到自己的目的:冷战时期对付前苏联, 冷战后对俄罗斯周边国家策动的颜色革命, 冷战后东南亚一些国家纷纷效仿美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 其实都是美国文化软力量对这些国家产生影响的结果。

美国通过这些文化战争实践, 一方面, 形成了自己扩张型的文化安全战略。和一般的防御型的安全观不同, 美国认为, 确保本国文化安全的最佳途径是向外进行文化进攻, 把异质性文化以及建立在异质文化基础之上的对美国有威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都消灭了, 美国文化和美国就安全了。美国有关部门2000年发布的《美国国家利益》报告当中提到的许多美国实施的文化安全战略的具体措施, 就清楚地表明了美国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的扩张性, 如:“在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国家里, 促进多元化、自由和民主的发展”、“在全球信息传播中保持领先地位, 确保美国价值观继续积极地影响其他国家文化”、“促进民主制度在全世界的发展”[3]等等, 无怪乎有研究者指出:“美国文化安全战略的核心, 就是向全球输出以美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为基础的意识形态。”[4]另一方面, 美国在这些文化战争实践中积累了文化战争的经验和方法, 形成了一套完整且有效的文化战争方法体系。但这套体系又是“无形”的。美国没有文化部, 没有正式的文化立法, 没有成体系的文化政策, 但是美国有许多的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在共同进行文化战争的战略筹划和具体实施, 这些部门和组织至少包括:美国国土文化安全局、中央情报局 (CIA) ,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等等。他们从事文化战争的手段也非常高明, 英国女作家桑德斯曾揭露过大名鼎鼎的中央情报局在冷战时期进行文化战争的一些手段:收买文化名人、改变影视剧作品并资助其放映、资助作家出版著作但要按照美国的文化战略意图修改……[5]。

冷战结束后, 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 同时也把文化战争的战略重点转向了中国。即使只作一个很粗略的分析也不难发现, 美国对中国的文化渗透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大肆向中国出口其文化产品 (这里说的文化产品是指

包括影视、广播、网络、图书、报刊甚至包括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在内的广义概念) 。就以电影为例吧, 已经有研究者指出, 美国非常重视电影产品的出口, 美国擅长于将一些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内容隐藏在影视文化产品当中, 借助声音、影响、图画、语言等象征符号悄无声息地植入人们的头脑当中。而目前电影的生产总量虽然仅占世界总产量的6%~7%, 然而这些美国生产的电影却占了全球电影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以中国为例, 2003年中国电影全年电影总票房仅为10亿元, 在放映场次上受到一定限制的20部进口电影的总票房就高达5亿元, 占了大半个市场。从2004年来看, 中国电影全年电影票房虽有提高, 达到15亿元, 但国产电影总票房的收入也就占55%”[6]在中国进口的电影当中, 美国生产的影片的数量、放映的时间都占了绝大部分。近年来, 美国好莱坞影片席卷全球, 也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迷倒了无数中国观众。好莱坞影片当中有许多都是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 这样的主题在中国的“80后”、“90后”独生子女群体那里有很强的亲和力, 很容易被习惯了以个人为中心的“80后”、“90后”群体所认同。在这个过程中, 美国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内容也非常隐蔽地影响到了中国观众。这其实是延续了冷战时期对付苏联的办法:向目标国输出文化产品。美国输出文化产品其实是为输出美国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等内容服务的。美国一直认为, 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进口外国文化产品的同时, 把外国的思想排斥在外。 (1)

2. 在中国民众心目中树立美国及美国文化的正面形象, 并尽可能贬毁中国及中国文化的形象。

就以美国近年来打入中国市场的战争题材的影片为例吧, 这些影片无一例外地极力宣扬、大力鼓吹美国文化中看重个人生命这一积极因素, 其中最为甚者莫过于《拯救大兵瑞恩》, 该影片讲述了为了营救一个普通士兵而不惜一切代价的故事, 看过该影片的人都会对影片中所宣扬的“个人生命高于一切”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一些国产的战争题材电影, 个人生命的价值在影片当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 (2) 如果这一点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力量所利用, 会不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后果呢?其实, 至少可以说美国在树立自己正面文化形象这方面做得很成功。比如, 在前些年中国竟然有高校教师对科索沃战争发表了这样的观点:美国发动的战争是正义的, 南联盟的米洛舍维奇是个人渣。原因是米洛舍维奇发动南斯拉夫人民站在桥上用身体、生命保卫大桥, 而美国没有轰炸那座桥, 因此, 美国人是重视人的生命的, 而米洛舍维奇则是肆意践踏人民的生命。在后来的伊拉克战争中, 这位高校教师又发表言论公开支持美国发动的对伊战争, 其判断依据仍然是美国重视人的生命, 包括敌国人民的生命, 为了尽量避免误伤民众, 美国不惜增加战争成本, 使用造价昂贵的精确制导武器[7]。 (3) 身为高校教师的高级知识分子怎么会得出如此荒谬的结论呢?这背后所折射出的正是美国文化已经在一部分人心目当中树立了极其正面的形象。

3. 美国还通过和中国进行的一系列官方的和民间的活

动, 比如政治、经济、外交、学术交流等来宣扬美国的意识形态, 树立美国的正面形象。比如许多中国人所熟知的“亚洲基金会 (Asia Foundation) ”, 这个组织成立于1951年, 总部设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市, 以加深美、亚两洲之间的文化和知识上的交流为目的。从表面上看起来, 这似乎是一个纯粹的民间组织, 但其实这个组织和冷战期间臭名昭著的“法弗德基金会 (Farfield Foundationg) ”一样, 是中央情报局设立的幌子基金会。中央情报局不便公开拿钱来赞助它的重点宣传对象, 不便公开做一些收买人心的善举, 因此便通过一些幌子基金会来达成其不可见人的目的, 从而保证其隐秘性。2008年, 奥巴马和麦凯恩正在竞选美国总统时, 亚洲基金会向这两位竞选人递交了一份长达310页的报告, 建议接替布什担任美国总统的白宫继任人将更多的精力投向亚洲, 以应对中国、印度等亚洲大国的崛起。这一举动无疑证明了亚基会绝非是一个纯粹的从事民间文化、教育、学术交流的机构。近年来, 亚基会对中国捐赠、资助的力度不断增加, 亚基会2000年创办“赠与亚洲”项目, 目的是为北美的捐赠者和中国的寻求资助者牵线搭桥。据有关媒体报道, 2003年通过该项目投放在中国的资金还只有16.6万美元, 2005年就达到了120万美元, 2006年则高达235万美元[8]。亚基会的另一个重点活动是向中国的图书馆赠书, 许多中国高校图书馆把能够获得亚基会的赠书作为非常荣耀的事情。其实这些举动是否可以被看做是冷战时期美国对付苏东的文化渗透手段在中国的故技重施呢?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从以上所述可见, 美国已经采取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 这对中国的文化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二、中国的国防教育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应对美国对中国的文化进攻, 有效地维护我们国家的文化安全, 需要从整体上制定一个积极防御的文化安全系统工程,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 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中国文化在国际文化环境当中的竞争力。很显然, 这项工作绝不仅仅是单靠国防教育就能完成得了的, 但是, 国防教育应该且也能够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发挥自己不可或缺的作用。事实上,

(1) 尼克松在1989年就讲过这样的意思。关于这一点请参阅曹泽林的《国家文化安全论》, 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这和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有关系。中国的战争文学作品向来不重视写战争环境当中的个人生命状态, 对个体生命的存亡向来不重视。比如《三国演义》、《水浒》等都重视展示宏观层面的战争谋略、义气等内容, 却几乎都不注重普通士兵的生存状态。不过,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军事和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3) 其实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 从作战效费比的角度讲, 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是节约战争成本的。中国的国防教育在这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的国防教育一直以培养全体公民, 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凝聚民族精神为主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 “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 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 掌握国防知识,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自觉履行爱国主义义务。”[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在《总则》中写道:“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 是增强民族凝聚力, 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 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 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 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 激发爱国热情。”[10]从国家的法律条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 我们国家是强调要把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作为国防教育的主线, 把民族精神的凝聚作为国防教育的主旋律。而中国的国防教育在实践当中也确实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就以高校的国防教育为例吧, 教育部、总参谋部联合下发的《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当中规定了高校军事理论课所讲授的知识范围, 在大纲所规定的那些内容当中, 有许多都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精神的。比如有一些是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像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当中精深的谋略艺术、高超的斗争技巧、奇崛的思维方式完全能够使得青年学生加深对自己国家文化的热爱, 并产生文化上的民族自豪感。另外, 相信许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 在讲到中国的战略打击力量、军事航天技术等内容时, 往往会引来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共鸣, 在此基础上如稍加引导, 常会使得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爆发出来。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民族精神的凝聚对于抵御国外势力的文化进攻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前文所述, 外国势力在对中国进行文化进攻所采用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在中国人心目中树立美国和中国一正一反两种截然相反的形象, 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恰恰对此方法具有免疫力。一个具有很厚爱国主义和强烈民族精神的人是绝对不会认同那些可以贬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言论及思想的。

2. 中国许多高校将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进行, 也有高校把国防教育看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

有的高校还聘任学生思政辅导员作为兼职的军事理论课教师。实际上, 这样的思路和方法是为国防教育抵抗国外势力文化入侵提供了一个更为宽阔的平台,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工程, 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内容: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政治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而且思政教育的形式和传统的课堂知识教育不同, 他是有学生思政教师 (辅导员) 在课堂之外, 把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的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当中。应该说这样的教育无论是对学生的信仰、观念还是具体的生活行为方式等都能产生影响。国防教育能够在这样的一个宽广的舞台上进行, 一方面, 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培养获得了更加深刻和丰富的承载形态, 事实也正是如此, 有的高校的军训是由学工办牵头作为思政教育来开展的。在开展学生集中军事技能训练的过程当中, 常常要穿插几场由学工办精心组织、策划的讲座,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这些讲座包括革命传统教育、当前国际形势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国防知识讲座等等, 由于国防教育和思政教育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这些讲座都得到了学生们强烈的反响, 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另一方面, 这也使得国防教育能使得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产生对本民族文化产生认同, 从多个方面抵御外来文化的思想入侵。

3. 还应提及的是, 近年来, 中国的国防教育在多个层面上

通过多种载体形式展开, 有效地从各个方面增强了防御文化入侵的“文化抵抗力”。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 中国国防教育较为突出的载体就有:节日载体、场地载体、媒介载体、实践载体等, “它们单独或联合发挥作用, 推动民族精神教育。”[11]具体说, 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的国防教育利用“全民国防教育日”以及其他重大节日、纪念日的活动,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中国的国防教育充分利用一些场地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 “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和其他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场所, 应当为公民接受国防教育提供便利”、“被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的, 应当对有组织的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在全民国防教育日向社会免费开放”; (3) 中国国防教育非常重视新闻报道、影视广播等媒介的作用。国防教育法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应当开设国际教育节目或者栏目, 普及国防知识。”[10] (4) 中国的国防教育非常重视实践载体的运用。军事机关经常协助学校开展国防教育, 通过军事训练等具体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 使学生多读与国防活动有直接感性的认识的资料, 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通过这些载体, 国防教育伸展到了文化较量可能存在的各个层面, 因而能够在多个层面有效地应对文化入侵。而且, 因了这许多载体, 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培育没有成为空洞的口号、理念, 而是在一系列具体的载体形态当中得以贯彻。

从以上所述可见, 中国的国防教育实际上已经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核心, 以思政教育及其他一系列载体为平台, 在意识形态, 思想信仰、行为方式、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培育青年学生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 使得接受国防教育的对象热爱中华民族, 从内心产生对中华民族本土传统文化的真切认同,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外势力的文化入侵产生了一定的防御和抵抗。

三、中国国防教育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方面尚需加强科学性和艺术性

中国的国防教育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方面也还存在这一些尚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的问题。

本文认为这当中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是科学性有待加强。为了更切实有效地开展国防教育, 中国各高校近年来纷纷成立了军事教研室, 配备了专门的师资力量从事国防、军事以及国防教育等内容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要想有效地维护中国的文化安全, 至少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 当前中国文化安全形势研究:中国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国际文化环境当中, 面临哪些文化方面的安全威胁, 中国的文化竞争力如何等等; (2) 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研究:面对严峻的国际文化环境, 应制定怎样的文化安全战略才能在错综复杂、波诡云谲的文化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美国的文化扩张战略及对外文化扩张的手段研究。知彼知己, 方能百战百胜, 只有充分了解对手, 才能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法。 (4) 国防教育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研究:这既是维护文化安全的具体路径研究, 也是对国防教育的功用研究, 是具体的应用型研究。

毋庸讳言, 目前中国国防教育领域内的研究能力尚显不够。目前, 中国学术研究界已经产生了一批关于文化安全的研究成果, 本论文的第一部分对此也多有述及和引用、参考, 但那些研究成果的作者大都不是来自国防教育界, 而是各高校的其他专业领域内的研究或教学人员。国防教育应该有自己关于文化安全方面的研究成果, 惟其如此, 才能使得国防教育有明确的针对性, 才能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引导学生自觉抵御西方文化入侵。同时也只有在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之后, 才有可能把研究成果中的一部分转化为教学内容, 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安全形势, 这也会为教学大纲中“中国周边安全”这一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要解决国防教育在应对文化安全形势方面研究能力不足的问题, 或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注重对研究主体的培养, 可以培养或引进一批具有研究能力的师资;二是国家和有关部门应当给各高校军事理论教研室提供科研经费的支持, 具体的支持方法和力度可以参照高校其他学科的科研项目审批、立项, 科研经费下发、管理、使用的方法;三是可以同其他相关学科联合开展研究,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此外, 还应提及的是通过国防教育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这项工作既是科学, 也是艺术。它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 还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这首先表现为要有足够的智慧和一定的技巧、策略, 不能一味蛮干。比如面对美国通过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宣扬美国文化的优点而可以丑化中国文化时, 切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简单地贬低美国, 那样做常常适得其反。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中、美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差异, 并联系两国文化形成的历史传统及历史环境, 帮助学生在一定的历史深度上把握这两种文化的差异, 正确认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消极和积极的因素, 并引导学生建立“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和谐”理念上来, 或许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打破美国的文化进攻。

另外, 国防教育的艺术性还表现在对“度”的把握上。辩证法的规律告诉我们:事物发展过了头就会走向反面, 真理往前多跨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国防教育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上尤须注意这一点。要想切实维护中国的文化安全, 就必须有效地阻止美国文化对中国的渗透, 但切不可因此而走上另一个极端:拒绝同外来文化接触交流, 一概敌视外来文化, 那样就会导致狭隘的文化交流上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正常的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前进的良好推动力, 一种文化要想始终保持先进性, 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正确面对、消化、吸收外来异质文化, 如果一味拒斥外来的异质文化, 本土文化也就会因失去新鲜养料而慢慢衰老。中国历史上就曾经有封闭自守结果导致落后挨打的惨痛例子, 这里说的封闭自守和落后, 既包括经济上的, 也包括文化上的。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又有上扬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 国防教育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 在爱国主义教育的道路上, 左、右两边都是陷阱,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其中, 铸成大错, 万劫不复。

四、结语

虽然“文化”看不见、摸不着, 但它的影响真实地存在着。从某种意义上说, 文化的影响力相较军事、经济而言是更为根本的。对一个国家发动文化上的进攻, 是更为釜底抽薪的, 外来文化的入侵, 也是更为凶险的, 保住了文化安全, 也就保住了一个国家的根底。汉民族在历史上曾被异族以武力征服, 但最终均能以自己强大的文化优势, 融化异族文化, 从而使得汉文化始终如水流不断。文化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理应是国防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撰此一文, 唯愿唤起国防教育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方面的自觉意识。

摘要:中国的文化安全正面临着来自美国文化扩张战略的严重威胁。冷战结束后美国把中国视为战略对手, 采取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大肆向中国出口文化产品, 传播其意识形态, 通过各种渠道树立美国文化的正面形象。中国的国防教育为维护中国的文化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国防教育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主线, 这对文化渗透能产生一定的防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 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平台, 在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都能对抵抗文化渗透产生一定的作用。中国国防教育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方面尚需加强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是指国防教育要建立在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 艺术性主要指要注意方法和策略并掌握好“度”, 避免走上极端。

关键词:文化安全视阈,高校,国防教育

参考文献

[1]佟军.美国文化渗透战略及其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 2008, (9) :51.

[2][美]约瑟夫·奈.美国定能独霸世界吗[M].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 1992.

[3]美国国家利益 (2002年) [EB/OL].http://www.nixoncenter.org.

[4]黄旭东.美国文化安全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42.

[5][英]桑德斯.谁承担后果——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M].曹大鹏, 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2.

[6]于洪卿.论文化安全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求实, 2006, (6) :83.

[7]葛红兵.轻快的柔版[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2.

[8]胡丽波.亚洲基金会:为中国引入海外善款[EB/OL].http://www.ben.com.cn/cppd/csgy/200710/t20071025_368648.htm.

[9]教育部国防教育办公室.学校国防教育文献选编[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中国21世纪国防安全 篇5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军事课教程》的学习,使我的国防的观念有了更深更加广阔的了解与认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皮之不复,毛将焉存。国防是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利益的盾与剑。国防安全关系到我们切身的利益,国家国家,先国后家,没有国哪有家可言,就如同二战前犹太人,在这世界上可以说是无家可归的,自从成立了复国者联盟,找到了国家的归属感才在中东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结束了被别人驱赶的命运。作为新一代的中国人,我们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担,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任务,我们就必须了解或者深知国防教育的重要作用。

国防教育是按照国家捍卫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的目的和要求,对公民的品德智力和体力等各方面有计划地实施以影响的活动。我国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全社会的教育。党和国家应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重视国防教育,从而提高公民的素质,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有效的保卫国家安全。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强国防建设,尤其是在二战后,形成了两极分化,两大阵营都在积蓄自己的力量,虽然当时世界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但局部也发生热战。随着两大阵营的对立,或走向消失。其中衍生出了恐怖主义,民族极端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影响世界的不稳定因素。自美国911事件以来恐怖主义越来越成为影响世界和平的毒瘤。

中国自古以来都具有很深的国防观念,不管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都为了维护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而付出巨大的努力,使得中华文明及文化可以源远流长,不至于中道衰落,这是中国成为五大文明古国中可以保存下来的原因之一。在清末以前,中国一直都是东亚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所学习的榜样,但荣耀与昌盛的历史已成为过去,清帝国的余辉已经挽不住历史滚滚的车轮,屈辱与衰败,抗争与自强将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带来新的生机。1840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国防败弛,以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变,经济的面临崩溃,政治的腐败,外来文化的冲击以使这个国家千疮百孔。1949年那礼炮声打碎了百年的屈辱,使中国人可以站起来了,大大加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是中国可以赢取更多的时间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从无到有,这为改革开放创造了先觉的条件。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防正在大步迈向现代化,不断提高全军的素质,培养一支能打仗打赢仗的高素质现代化军队。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国防安全是一个巨大的提醒,提醒我们加强国防建设。

进入21世纪,美国成为单级,世界警察,但世界也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尤其是在奥巴马伊拉克撤军后,提出了再战亚太的军事部署,这将是对中国的一种军事牵制,近几年中日钓鱼岛之争,越南菲律宾中国南海问题等海洋权利问题,使得中国的国防转向外围防御,以此来制衡对手,维护自己的海权。在内地各种恐怖主义,分裂分子也蠢蠢欲动,例如东突分子,藏独,台独分子都在威胁社会及国家的安全。就在今年,昆明的砍杀事件和乌鲁木齐的恐暴事件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他们的行为简直令人发指。这一个一个的问题正在挑战我国国防安全。

为了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加强国防安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武装力量有效履行新的历史使命,不断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有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和重大战备演训活动,赢得了人民的高度信赖和赞誉。

对国防生学员队安全管理的思考 篇6

关键字: 国防生 学员队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工作是学员队一项基础性、综合性、经常性的工作,是实现学员队管理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国防生学员作为任职教育的重要培训主体,在安全管理方面有许多新的特点和规律,这就要求学员队适应国防生学员的发展要求,选准“切入点”,研究新情况,制订新对策,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安全管理的新路子。

一、国防生学员的特点

国防生学员经过四年地方大学的本科学历教育,具有知识结构层次高、思想较成熟、独立思考较强、有一定的分析鉴别问题能力的特点。同时国防生学员兼有学生、军人和社会人三者的特征,呈现以下特点:

1.思想观念开放,思新求变,但理性意识欠缺、是非观念模糊。

国防生学员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强、接受事物快,身上充满着浓烈的时代气息。从调查情况看,他们普遍对国际热点、社会焦点、舆论聚焦问题兴趣浓、关注多;对新思想、新观点、新概念接纳快、思考深,喜欢参与讨论,愿意发表看法,不满足定论,不盲从权威。但有的存在看问题、办事情缺乏客观、理智,对一些复杂问题的认识容易片面、简单,甚至主观臆断、盲目跟风、良莠不分。

2.行为方式自我,敢想敢干,但服从观念淡薄、缺少集体认同。

国防生学员成长环境宽松,外界约束少,敢于展现自我,善于表达自我,敢说敢讲、敢作敢为。但由于他们过于强调自我,导致责任感较为缺乏,纪律意识、军人意识不强,集体观念和互助意识相对弱化,对部队高度集中统一的特殊要求认识不够深刻。如在活动中喜欢当主角,不愿做配角;只想干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而不愿意参与集体,配合他人。

3.个人目标明确,渴望成功,但角色转换偏慢、全心投入不够充分。

国防生学员敢于大胆追求自己目标和利益,希望在军营中出类拔萃,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欲望。但他们的工作方法、生活方式带有“学生气”,习惯用“校园规则”处理问题,在人际交往上多数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对他人的困难缺乏同志式的患难与共,对别人的错误缺乏军人式的正义感和战斗性,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根本的角色已是军校学员,不再是地方大学生。

4.性格特征鲜明,情感细腻,但抗挫折能力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国防生学员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部队这个强调独立的环境中,暴露出心理依赖性强、承受能力较弱、意志力缺乏的弱点。一些学员遇到难题,不善于向他人和队干部、战友请教,而是寄希望于家人和朋友;有的训练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挫折,就萎靡不振,产生孤独、失落、自卑的情绪。另外,单亲和离异家庭数量逐年递增,这部分家庭成长出来的学员大多存在性格缺陷,对陌生环境的适应期长,适应性差。

二、加强国防生学员队安全管理的对策

1.加强安全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不可避免地给在校学员的思想带来影响,加之少数国防生学员辨别是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在行为上出现偏差。因此,必须强化教育,强基固本。一是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打牢思想政治基础。始终抓好宗旨使命和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学员的思想觉悟,不断强化旗帜意识、军魂意识、服从意识、忧患意识,增强是非辨别能力。二是搞好安全理论学习。组织学员学习条令、《安全条例》,采用多种形式使学员理解、记忆,筑牢学员的安全防线。三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刚入学的学员,采用理论宣讲、板报宣传、安全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教育,让他们知安全、懂安全、讲安全;利用各种安全教育场合与时机,进行实地教育,通过对安全事件的讨论分析,让学员畅所欲言,切实感受到事故的危害,以及如何才能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使学员在内心深处绷紧安全这根弦。

2.健全安全组织,强化责任意识。

责任是安全的保证,没有责任的安全管理,只会停留在口头上,落不到实处。一是统一领导,各级负责。要设立安全领导小组,由学员队主官主抓,各级骨干学员分工负责,形成安全工作的组织基础;各班设立安全员,把安全工作作为职责的重要部分,及时发现事故的隐患与苗头。二是按级管理,逐级负责。学员队主官要对党组织负责,认真抓好安全工作,发生事故要首先承担责任;各级骨干对党支部负责,充分发挥能动性,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工作安排,保证所有人员都在安全工作、活动的序列中。三是树立安全管理人人有责的意识。安全是权利,也是义务,必须人人讲,集体抓,让“安全责任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使每个学员都懂得“个人安全我负责、他人安全我有责,全队安全我尽责”的基本道理,自觉地把“想安全、抓安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3.注重方法手段,提高管理实效。

实施科学管理,把密切与学员的关系作为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途径,依法管理、文明管理,从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方面面关心爱护学员。一是抓好“个别人”的管理。管理学原理表明,管理者80%的精力往往用在20%的“个别人”身上。对于学员队来说,管好了“个别人”,安全工作就做了一大半。对这类人员,要多观察,多关心,多交流,多引导,及时发现不良思想苗头,切实解决现实问题,使其卸下思想包袱。二是采用疏堵结合的管理方式。“疏”是疏渠道,引导学员正确释放压力,增强“堵”的效果;“堵”是堵漏洞,避免学员犯错,发挥“疏”的作用,要把握安全重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创造机会满足学员正当的需求,使学员相信组织,有事愿意找组织,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营造学员队干部和学员“双轻松”的和谐氛围。

4.把住训练安全,突出工作难点。

武器装备操作安全是训练安全的重点、难点。国防生学员在武器装备操作上的特点与心理状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刚接触武器装备,表现出异常的好奇和惊喜,学习积极性高,注意力集中到武器装备上,容易忽视武器装备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的安全隐患。第二阶段,对武器装备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比较熟练,常常引起自满情绪,产生麻痹思想,忽视安全问题发生在自身的可能性。第三阶段,考核期间,有的表现出紧张的心理状态,操作武器装备慌乱,导致安全事故。因此,要针对学员心理特点科学施训,有效防范安全事件:在初期接触武器装备的阶段,组训者要严格要求学员按照学习的内容、步骤、规程逐步操作;在学员厌烦阶段,组训者要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采取小竞赛、小考核等方式激发学员的操作热情;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组训者要对学员多练多考、多操作多指导,练就其过硬的心理素质,避免在考核阶段出现问题。

5.严格落实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一要严守规章。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是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了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必须严格遵守。切实把工夫下在执行条令条例和抓落实上,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的规范性。二要防患未然。要落实风险评估制度,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科学制订防范预案,将“意想不到”变成“意料之中”,切实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要强化隐患排查,把“安全隐患大家查”作为班务会、队务会的重要内容,力求隐患早排查、早发现、早消除。三要奖惩分明。对及时发现事故苗头、采取方法排除隐患、临机处置避免事故等在安全工作方面突出的个人要给予奖励,树立榜样;对违纪造成后果的要坚决予以严肃处理,维护法规制度的权威性,真正做到“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对违纪者未处理不放过,没有提出进一步的防范措施不放过”。

三、结语

安全管理工作,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对国防生学员队的安全管理工作,要摸清国防生学员的现实思想变化,掌握客观的思想规律,以思想上更加重视、行动上更自觉、工作上更扎实的态度,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切实提高安全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鲁强,张坤.浅谈军校学员队的安全管理工作[J].军事电子教育,2010,(1).

[2]章新建.构建任职培训分流学员安全管理的三层长效机制[J].南昌陆军学院学报,2012,(6).

国防安全 篇7

一、高校国防安全教育的现状

(一)国防安全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国防安全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能像其他课一样,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理论。国防安全课程涉及面很广,常常需要借鉴事实案例,很多学生在老师讲解的时候理解不透彻,在生活或实习工作中就很容易受到伤害。这些安全隐患不论给学校还是给家长学生,在经济和精神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最近从一些新闻报道中看到,如今大学教学、生活或实习过程中人身伤害、等安全事故频发,老师家长对簿公堂,家校关系一度紧张、恶化。

(二)国防安全教学中学生依旧处于被动地位

一直以来,我国的国防安全教育与普通课程很相似,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很少有学生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导致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几乎为零。这种教育方式磨平了学生的棱角,掩盖了他们活泼可爱的本性,也同样没有达到开设国防安全教育课的初衷和意义。

(三)国防安全教学内容不全面

国防安全教学一直秉承着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应试教育为主要方针,教学内容很不全面,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微学习模式下,学生国防安全教育的高效方法

(一)将安全教育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需要扩大教学课堂,充分利用食堂、宿舍等学生必去的生活区,处处展现安全理念,让学生能随时随地学到安全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加强自我保护理念;学校应该多为学生开展一些活动课,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老师应该要根据实际环境制定教学计划。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安全知识运动

现如今,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很多职位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了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适应社会,就必须有很强的综合能力。所以高校在培养学生时,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也要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在进行体育教育时,老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目标,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在很多学生都想要减肥,体育教育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减肥运动,避免学生为了减肥进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注意到每一个学生,如果有些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于其他人,就得在课后单独与其进行交流。

(三)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要摆脱传统的教育理念,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扩大学习的范围,让学生摆脱教学内容的限制,自由自在的去学习、去感悟。把繁文缛节变换成学生喜欢的内容,不对学生做规定,给足学生自由,让他们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比如,可以设立选修课,安排校园舞蹈、啦啦操等一些有活力的课程,让学生进行选择学习。

三、以微学习模式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性

(一)微学习模式下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在国防安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使课堂气氛变得愉悦轻松,到正式教学练习时,老师及时改变了教学计划,让学生自己选择容易接受的学习方法,这样就让学生觉得老师时刻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会让他们更加喜欢国防安全教学。

(二)增强学生互帮互助、交流借鉴

新的教育理念倡导的是让学生主宰课堂,老师从旁协助。老师可以在班里为学生划分小组,为每个学生找搭档,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不愿意专门去找老师时,就可以去找自己的搭档一起商量、一起探讨。学生的天性就是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强,这种学习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的机会。

(三)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后备力量,国家日后的繁荣富强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相连。高校在培养学生时,要不断地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鼓励学生放宽眼界,大胆想象;放开手脚,去拼去搏。老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些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来对原始课堂进行创新,打开学生的思维。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就是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突破旧观念,突破旧想法。

(四)爱护学生,改善师生关系

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开展的活动既要起到锻炼学生的目的,又要让学生感到容易接受。配合老师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老师要和学生交朋友,善于听取学生的有利意见,在课堂教育中扬长避短。有些模范老师很受学生喜爱,因为他给予了学生很多关爱。作为老师,就要多为学生考虑,把学生喜欢的内容加到教学中去,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

四、结束语

综合以上所述,大学国防安全教学是大学教育的重要部分,但是现在的大学国防安全教学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普及国防知识、强化国防观念、增强国防素质、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对于我们整个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至关重要。它是国防之要、国之大事,对于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微学习模式下,根据现在大学国防安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研究有效教学措施,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发展,并有效提升大学国防安全教育的教学质量。

摘要:大学国防安全教学是现在大学综合素质提升主要方式,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大学生的发展了,因此,在微学习模式的影响下,探索有效的国防安全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生的国防安全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等学校,新课改模式,国防安全教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洪渠.《大学生安全警示教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08.

[2]《国防教育学习读本》.湖北教育出版社,ISBN:9787535150585,2012.01.

国防安全 篇8

鉴于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 我们将缩小重点讨论的范围, 以飞机或船舶上的健康状况监测ªö用“机载或舰载”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为研究对象。此类网络通常具有低数据速率的特点, 其中传感器被安放在固定和有可能不易接近的位置, 负责测量诸如振动、温度、压力、应变和加速度等物理条件。现行的有线传感器解决方案提供了一定的传感器覆盖率, 可是, 电线安装成本高昂, 而且布线会造成重量增加, 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传感器的使用范围仅限于期望覆盖区域的一小部分。无线解决方案要想切实可行, 就必须满足这种苛刻环境的严格要求。

理想情况下, 典型传感器网络在设备中的寿命将达10年, 而设备本身在30年或更长的时间里也许需要进行数次整修或升级。传感器和无线电线路应当是免维护的, 而且最好是具有非常低的功耗以便采用电池和能量收集技术来供电, 从而实现“无电缆式”安装。

保密和安全自然是非常重要;如果无线传感器网络要取代有线网络, 则其必须具备安全的消息传递能力以及针对非法入侵和欺诈式外部攻击¦Ó§@¥X防护能力。

消息传递的可靠性也是至关紧要;具有错综复杂的金属舱和密闭空间的典型机载或舰载军事环境对无线传输提出了一些重大的挑战。众所周知, 点对点无线电通信具有不可预知性, 而且将受到RF干扰、多径衰落、路径阻塞以及特殊情况下节点彻底失效的影响。当节点以网格配置时, 如果采用多个频道以避开干扰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而且能识别阻塞的路径和缺失的节点, 并自动重新配置传送路径。

如果可以利用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来满足上述要求, 带来的好处将是巨大的。单单是安装成本的节省常常就足以证明使用无线技术的合理性, 因为电缆的铺设成本可达传感器自身成本的10倍以上。此外, 随着传感器覆盖区域的扩大, 机器健康状况监测可大幅缩减系统故障停机时间、改善机械效率并实现可预知的维护。

无线技术选择

可供考虑的技术选择有几种;卫星和蜂窝技术可适用于传感器间距很大的户外应用, 但在封闭的机载或舰载环境中则不适合。另外, 它们还具有最高的每数据包能量成本, 而且或许要求数据通过第三方网络运营商, 这可能使安全问题复杂化。

另一种选择是Wi Fi (IEEE 802.11b, g) , 其提供的每数据包能量成本比卫星或蜂窝技术低得多, 但与传统的移动数据使用相比, 它通常需要较高的接入点密度以利用固定传感器实现可靠的通信。作为折衷, 在采用较少数¥Ø¦Ó较高功率节点比采用大量的低功率节点更为可取时, 此类解决方案会很适合。

还有不少基于LR-WPAN (低速率无线个人局域网) 标准IEEE 802.15.4的解决方案, 包括凌力尔特的Dust Networks®产品线。802.15.4标准非常适合于具有相对较低数据速率 (250kbps以下) 和短数据包长度的低功耗、短程传感器网络运作。

各种呈竞争态势的IEEE 802.15.4解决方案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利用互连节点网络, 即O可通过不同的路径传送数据包, 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Dust Net work s产品在传统的网格配置基础上做了改进, 并率先运用了一种时间同步化通道跳频 (TSCH) 网络协议, 该协议已经成为诸如IEC62591 (Wireless HART) 和IEEE802.15.4E等主要无线网格标准的基础。Zig Bee Pro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 但其不能在末端节点上支持完整的网格实施方案, 而且CSMA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技术的使用必然导致数据包冲突, 因为消息在同一个时域中竞争。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 这将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而且由于节点在一个随机延迟周期之后必须重新尝试消息传送, 所以会造成能量的浪费。Zig Bee Pro并非专为在所有节点上实现超低功耗而优化, 而且稍后我们将会看到, 被称为“Snap”和“DigiMesh” (Zig Bee Pro的变种) 的替代解决方案虽然试图克服这一问题, 但无法与Smart Mesh IP解决方案的性能或安全性相匹敌。

Dust Networks解决方案

Smart Mesh网络由一个自形成的多跳节点网格和一个网络管理器组成, 前者被称为“微尘” (mote) , 负责收集和转发数据;后者则用于监视和管理网络性能和安全性, 并与主机应用程序交换数据。

Smar t Mesh微尘和管理器是完整的嵌入式无线传感器网络解决方案。它们把基于Dust Networks Eterna®片上系统技术的硬件与一个时间同步通道跳频链路层及完整的网络软件相组合, 以在最严苛的RF环境中提供>99.999%的数据可靠性, 并为网络中的每个节点 (包括路由节点) 提供10年以上的电池寿命。

低功耗

在理想的情况下, 无线传感器不应要求外部馈电, 从而实现“即撕即贴型”安装的概念。Smart Mesh IP采用7.5ms的集中管理预定义时隙, 以实现节点之间数据包通信的同步。时隙根据应用的带宽要求进行分配, 但一个>1%的占空比是常见的。节点仅在预定的时间唤醒, 因而提供了超低的功耗。路由节点消耗的平均电流通常<50ìA, 故可依靠两节AA锂电池运行5~10年。

由于路由节点在接收模式中连续供电 (因而需要线路功率级别) , 所以Zig Bee Pro方案的功耗较高。Snap和Digi-Mesh虽然提供了低功耗路由器, 但依赖于IEEE 802.15.4标准里的“信标”特性, 此时是整个网络进入睡眠状态和被唤醒, 从而导致严重的带宽限制。

安全性

Smart Mesh网络中的所有数据包都在每一层上进行鉴定, 并实施端到端加密。在链路层上, 采用一个运行时间密钥和一个基于时间的计数器在每一跳上对数据包进行鉴定。此外, 还采用运行时间会话密钥和一个共享计数器对数据包实施鉴定和端到端加密。这些鉴定层共同提供了针对重放攻击和中间人攻击的防护作用。

利用一种基于会话的128位AES对称密钥加密为数据包载荷提供了窃听保护。新的节点最初采用一个特殊的连接密钥, 然后使用一个随机数发生器将多个密钥分配至该新节点。利用多个此类加密密钥, 一个节点的妥协折衷就不会危及网络其他节点的安全性。Smart Mesh的安全性大大强于Snap和Digi-Mesh解决方案, 后两者都只为整个网络采用了单一的加密密钥。

可靠性

Dust Networks Smart Mesh IP™协议采用16通道FHSS (跳频扩频) 实现了时隙同步消息传送与频率分集的组合, 通常可提供>99.999%的数据可靠性。每对节点采用一个16通道的伪随机序列, 这里, 通道的使用由网络管理器来分配以避免干扰相邻的节点。FHSS不仅实际上使带宽增加了16倍, 而且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消息传递的机会, 即使当大多数频段皆被RF干扰所阻塞的时候也不例外。相比之下, Zig Bee Pro在任何时间点上都使整个网络在单一频道上运作, 因而使其容易遭受多径衰落的不良影响。

结论

Dust Networks Smart Mesh IP产品系列«Ø¥ß¦b IEEE 802.15.4 LR-WPAN标准¤W, 以超低功耗全面实现¤F自愈、自优化时间同步网格网络。

通过将时间同步时隙与跳频和强加密组合起来, 就能实现一个消息传递可靠性>99.999%的安全无线网络, 从而令其成为有线传感器网络的一种现实的替代方案。

国防安全 篇9

《泰晤士报》2009年4月14日的报道说, 这座地下资料库面积达145公顷, 就像石灰岩洞组成的迷宫一般。在110个面积相当于足球场大小的地下室里, 储藏着来自政府机关、公司企业的机密资料。这里有“9·11”事件中坠毁的美联航93号班机的残骸、猫王普莱斯利的原版唱片、爱因斯坦吐舌头的照片等珍贵资料。据报道, 这个地下资料库由美国的数据保护和储存公司“铁山”公司管理, 有2700名员工整日在这暗无天日的地下工作。报道说, 整个地下资料库俨然是一座地下城市, 每天24小时保安值守, 有完善的水处理、供电和消防系统。

该地下资料库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利用当地废弃的石灰岩矿洞修建的, 目的是防止美苏冷战导致的核灾难毁坏商业资料。为防止遭受苏联的导弹攻击, 这里还为商业公司的高管建了宿舍。现在, 资料保存的重点从纸质材料转到电子储存。“铁山”公司在全球托管着100亿份电子邮件, 每天收录的速度以800万份递增。在这座地下资料库里, 2万台服务器和40万台电脑每天做着数据备份。从2005年到2008年, 这里储存的数据增长了6倍。现在“铁山”公司的全球数据服务收入达到了27亿美元。

“9·11”事件、卡特里娜飓风和金融危机等一次次危机强化了资料储存的重要性。报道说, “9·11”事件后, 万豪酒店集团在这里成立了一个灾难恢复系统, 一旦需要, 集团在4小时内就可以得到备份的信息。2002年, 比尔·盖茨把酷比斯影像库的数据中心从曼哈顿搬到了这里。它的资料库保持零下20摄氏度恒温, 相对湿度为35%。在这种条件下, 图片质量的退化速度变为原来的1/500。酷比斯影像库拥有2000多万份图像资料, 其中1100多万张来自著名的贝塔曼资料库。贝塔曼资料库被称为世界相册, 保存了从19世纪起的海量原版照片。

据在该资料库工作了40多年的一位工作人员称, 最近20年来, 这个庞大地下资料库的自然温差从没有超过1摄氏度。科学分析称, 这里是绝好的资料储存库, 这里不会遭受天灾之害, 据测算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为零。该报道最后说, 走在该矿洞外的地面上, 一切似乎如常, 不过旁边巨大的停车场“出卖”了地下的秘密:每天都有数百辆工作人员的车停在这里。

国防安全 篇10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集语音、视频、数据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防网络平台正在形成和完善。但与国防信息化飞速发展不相称的是,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尚处在初级阶段,对敏感数据没有成熟有效的保护措施,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可能会被未授权的用户所窃取,因此需要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能实现可信身份认证和可信授权管理的虚拟专用数据传输通道,从认证管理和数据传输上进一步增加国防网络的安全性。

1 VPN简介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可以利用公网搭建一条虚拟隧道,将本地终端与远程终端的网络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虚拟的扩展网络。将主机连接至VPN,可实现如同所有的主机都在同一网络之中的操作体验。

1.1 VPN的作用与优势

数据在公用网络传输的时候面临着很多安全问题,黑客可以轻松的窃取数据,也可以渗透到局域网内部,对内网计算机实施攻击。VPN技术可以搭建一条安全通道,隔离没有授权进入的用户,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真实性、机密性,同时还具有以下优点:

(1)成本低:与建立DDN等专线方式相比,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

(2)易扩展:需要对VPN的覆盖范围进行扩展时,只需修改软件配置,或增加几台设备即可;

(3)伸缩性强:只需双方配置安全连接信息,用户就能快速连接到远程网络,当不再需要联网时,也很方便拆除连接;

(4)安全性高:VPN由许多国际标准协议构成,发展至今已经比较成熟。VPN不仅能在网络与网络之间建立专用通道,保护网关与网关之间信息传输的安全,而且能在内部用户与网关之间、移动办公用户与网关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建立安全通道,建立全方位的安全保护,保证网络的安全。

1.2 加密技术

1.2.1 对称式与非对称式加密

对称式加密就是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个密钥,常见的加密算法有:DES(Date Encryption Standard)、3DES、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其中3DES是基于DES的,对一块数据用三个不用的密钥进行三次加密,AES是高级加密标准,速度快,安全级别高。3DES与AES的密钥长度都在112位以上,符合军用级标准。

非对称式加密就是加密和解密所使用的不是同一个密钥,通常有两个密钥,称为“公钥”和“私钥”,它们两个必须配对使用。“公钥”是可以对外公布的,“私钥”则只有持有人知道。收件人解密时只要用自己的私钥即可以,这样就很好地避免了密钥的传输安全性问题。这就是非对称式加密的优越性。常见的非对称式加密算法有RSA、ECC等,ECC有着比RSA更高的安全性,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信息安全领域。

1.2.2 摘要函数

为了辨别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有没有被篡改,数据在发送之前要先计算出相应的Hash值,当接收者收到数据后也要对数据计算Hash值,如果发现自己计算的Hash值与数据附带的值不匹配,便认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遭到了篡改,从而拒绝不正确的数据包。常见的Hash算法有MD5(Message Digest 5)、SHA-1(Secure Hash Algorithm 1)等,SHA-1与MD5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摘要比MD5摘要长32比特,虽然运算速度慢于MD5,但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

1.3 Ipsec VPN简介

IPSec(IP Security)是开放的VPN安全协议,应用非常广泛,它对网络层上的数据进行加密,从而保证VPN数据的安全传输。它采取的具体保护形式包括:数据源验证、数据的完整性验证、数据的私密性验证、防止数据被重放等。

为IPsec服务的协议包括:SA(Security Association)、AH(Authentication Header)、ESP(Encapsulating Security Protocol)以及IKE(Internet Key Exchange)。

SA是一组规则,包含了保证数据和密钥安全时必不可少的认证、加密等安全策略。SA并不是只有一个,由于密钥安全和数据安全是分开对待的,所以SA有两个,分别是定义了如何保护密钥和如何保护数据。

AH和ESP主要工作是保护数据安全,是直接对用户数据进行操作的。IPsec对用户数据的保护,靠ESP和AH的封装来实现,封装过程如图1、图2所示。

IKE是一个混合协议,用来保证密钥的安全传输、交换以及存储,主要是对密钥进行操作,并不对用户的实际数据进行操作。IKE的认证方式有三种,分别是PSK、(PKI)using X.509 Digital Certificates以及RSA encrypted nonce。

传统的IPSec-VPN应用方案如图3所示。

1.4 SSL VPN简介

安全套接层协议层(Secure Sockets Layer,SSL),该协议在TCP/IP连接中提供数据加密、服务端身份验证和数据完整性验证,主要用途是在两个通信应用程序之间提供私密性和可靠性。SSL VPN最大的优点是,只要在PC上使用支持HTTPS的网页浏览器就可以链接VPN,摆脱了安装软件的困扰,这就使得SSL VPN在任何环境的PC上都能够建立。

SSL协议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

(1)握手协议:在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建立加密参数,选择协议版本与加密算法,并生成共享密钥;

(2)记录协议:用于交换应用数据;

(3)警告协议:用于传达消息的严重性并描述警告。

1.5 Ipsec VPN与SSL VPN的对比分析

IPSec协议服务于网络层,可确保两个通讯节点间的通讯安全,几乎适用于一切应用程序,但是无法细化访问权限,SSL协议经常被用于在应用层保护Web会话的安全,具有完善的访问权限控制能力,主要对电子邮件系统、文件共享和Web应用程序进行保护。网络安全非常复杂,单一的解决方案并不能适用于整个网络架构,IPSec协议主要用于保护内部网络,而SSL协议主要用于客户端通过Web浏览器实现安全应用,两者结合可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加强网络层与应用层的安全性能。

国防体系分级较多、小单位分散、大单位相对独立的,信息主要通过局域网和专用网络进行传输。考虑到不同分级的网络应用需求以及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与快捷性,建立基于VPN的安全网络框架,如图4所示。

从上文可以看出,身份认证对于VPN技术至关重要,是实现安全通讯的基础,如果黑客盗用了通信双方任何一端的身份,那么其他的安全防护措施也是形同虚设。而PKI技术可以提供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等服务,国防网络可以借助PKI技术来增强VPN的安全性。

2 PKI简介

PKI(公钥基础设施)提供了一个框架,用户可在框架下实施基于加密的安全服务。PKI可以创建认证过程中所需的身份和相关信任,管理基于公钥/私钥的加密体制。PKI的基础技术包括加密、数字签名、数据完整性机制、数字信封、双重数字签名等。

2.1 PKI的基本组件

(1)认证机构CA:CA制定了一系列规则,用于确认身份和创建数字证书以建立一个身份和一对密钥之间的联系,申请者和证书用户确信该CA所确认的身份是可以信赖的;

(2)注册机构RA:RA负责对申请者进行登记和初始鉴别;

(3)证书服务器:负责根据注册过程中提供的信息生成证书,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4)证书库:通常用LDAP目录来实现,用于保存证书和CRL列表;

(5)证书验证:对用户所需的证书或者证书链进行验证;

(6)密钥备份与恢复:集中保存密钥对,对于丢失的密钥也可以及时恢复。

2.2 授权的作用

PMI(Privilege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即授权管理基础设施,是建立在PKI基础上的,向用户提供权限管理和授权服务,主要负责向业务应用系统提供与应用相关的授权服务管理,提供用户身份到应用授权的映射功能,实现与实际应用处理模式相对应的、与具体应用系统开发和管理无关的访问控制机制。

2.3 PKI的优势

(1)使用PKI的认证可以进行实体强鉴别;

(2)实体可用自己的签名私钥向本地或远程环境的实体认证自己的身份,实现了网络环境身份鉴别;

(3)签名和私钥可以用于数据来源认证:实体用自己的私钥对一段特殊数据进行签名,还可作为不可否认的证据,允许第三方证明该实体确实产生或拥有这些数据。

3 混合型加密机制与PKI-VPN

3.1 混合型加密机制

对称式加密与非对称式加密都有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对称式加密算法的加密速度快,加密后数据大小不会膨胀,但是密钥管理困难,无法实现数字签名;非对称式加密算法的加密速度较慢,密文长度大于明文长度,但是密钥管理较方便,可用于数字签名及身份认证。

混合型加密机制既可以解决密钥管理的问题,又解决了加密速度和签名认证的问题。其核心思想是:用对称式加密算法对明文数据进行加密,用公钥来加密对称式加密算法的密钥,并进行数字签名。对不同的加密算法进行对比研究之后,本文采用了AES作为对称式加密算法,用ECC作为非对称式加密算法,加密、解密流程如图5所示。

发送方加密:

(1)采用AES算法对明文加密,密钥为KEY.A;

(2)用接收方公钥对KEY.A进行加密;

(3)采用ECC算法对明文进行签名;

(4)生成数字信封,并与密文一起发送给接收方。

接收方解密:

(1)用私钥对密钥块解密,得到密钥KEY.A,并用该密钥对密文进行解密,得到明文;

(2)用SHA-1算法对明文进行摘要,得到摘要1;

(3)从签名块中得到摘要2;

(4)将两个摘要进行比较,若相同则说明解密成功。

3.2 基于PKI/PMI体系的VPN

通过VPN进行数据传输之前,服务端与客户端之间要验证数字证书,否则只能使用匿名算法进行密钥交换,安全性较低。为了验证通信端身份,进行安全的密钥交换,需要将PKI与VPN的通信握手过程相结合,这样可以对通信双方进行双向的强鉴别身份认证,其基础框架与握手过程如图6所示。

(1)通信双方(假设客户端是A,服务端是B)首先向CA、AA申请身份证书与属性证书,A的证书可保存在USBKey中以保证其安全性;

(2)A向B发送Client hello信息,信息中包含ClientHello.random(随机数)、VerA(SSL版本号)、SessionID(标识号)、Compression-Method(记录层所需算法),以及CipherSuiteA(密码套件列表);

(3)B收到Client hello之后,回复一个Server Hello信息,信息中包含ServerHello.random(B产生的另一个随机数)、VerB(B同意使用的SSL版本号)以及CipherSuiteB(B选择的密码套件),随后发送B的身份证书;

(4)A通过LDAP获取CRL,对B进行身份验证,验证通过后,A产生一个Pre.Master.Secret(预主密码),并用B的证书当中的公钥对其进行加密,再将生成的密文连同USBKey里面的身份证书一起发送给B;

(5)B对A的身份证书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用自己的私钥对Pre.Master.Secret进行加密,得到双方通信所需的对称密钥;

(6)B通过LDAP获取ACL,对A的属性证书进行验证,获取A的访问权限;

(7)双方发送Finish信息,完成握手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主要完成了身份认证、密钥信息交换、属性认证等工作,在随后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可用对称式加密算法进行安全通信(如图7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根据国防现有网络的结构特点,对不同的VPN技术进行优化组合,采用混合型加密算法,实现了PKI+VPN的安全框架,解决了国防专用网络上,尤其基层小单元,信息安全传输模式单一、安全体系不健壮、身份认证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从认证管理和数据传输上进一步增加了国防网络的安全性。

摘要:网络是信息化时代的基石。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和作战对象,它的安全就成为国防防护的重中之重。而PKI、VPN技术可以在身份认证、授权管理、数据加密等方面为国防网络的信息安全提供可靠保障。通过PKI或PMI进行的授权管理和颁发的安全证书,保证接入人员的正确授权,而后进行IPSec/SSL安全协议基础上VPN的应用,让敏感的数据信息在专用的传输隧道中流动,最大程度上加强国防信息的安全要求。

关键词:PKI,SSLVPN,Ipsec VPN

参考文献

[1]马丽香.IPSec VPN与SSL VPN的对比[J].山西科技.2007.

[2]罗兵.浅谈虚拟专用网络[J].声学与电子工程.2004.

[3]陈娟,魏叉亮.基于IPSecVPN数据安全性的混合加密算法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1.

[4]GB/T20518-2006.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数字证书格式.2006.

[5]谭强,黄蕾.PMI原理及实现初探[J].计算机工程.2002.

[6]于瑞华.SSL协议实现与PKI体系的支持[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

传统国防意识与现代国防意识浅论 篇11

关键词:传统国防现代国防意识内涵

0引言

国防意识是伴随着国防的产生而产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社会形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在不同阶级专政的国家,国防和国防意识具有不同的特征。处在不同社会地位上的各个阶级、阶层,具有不同的国防观和国防意识,但一切国防意识的核心实质是为了捍卫和扩大国家利益,国防意识实质上是一种国家利益意识。

1传统国防意识及其狭隘性

根据国防和国防意识的发展演变可知,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分界点,一战以前的看待国防的观点更多倾向于单一的军事行动,主要表现为武装力量为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采取的军事行动。其组成要素主要是:军队、战争或军事行动,是指直接武装力量的“显对抗”,其他国防相关领域关注较少。而在这种纯军事观的传统国防观的影响下,形成了传统国防意识。因而传统国防意识是那种“随时准备打仗”的战备意识,在体制上没有纳入到国家教育的大系统。传统国防意识的局限性源于对国防认识的局限性,将国防与战备、国防与军队等同看待,仅仅看到了国防与军事的关系,将军事替代了国防,忽视了国防与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关系的深入认识。

传统的纯军事观点的国防意识很容易僵化人们对于国防建设认识。会导致部分公民片面地认为国防就是守卫边疆,一旦有战争才有国防的必要,国防是军队和军人的事,与我们日常生活和我们个人联系不大,形成片面的国防认知,影响民众对于国防的情感,导致忽视或漠视国防的行为倾向,从而直接影响了现代国防意识的形成。

2现代国防意识及其新内涵

2.1现代国防的内涵通过分析纯军事的传统国防观和国防意识的狭隘性,我们知道,现代国防不只是单纯的军事斗争,而是国家综合力量的全面较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对于国防的定义: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这个定义充分体现了现代国防的特点和传统国防的区别。现代国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主要内容由:国防体制、武装力量、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国防科技、国防法规、国防工业、国防经济、国防外交、国防工程、战场建设、军事交通等方面组成。

现代国防不只是传统的保证主权、领土完整,而是要放眼海洋大陆架、公海、极地和、电磁空间、外层空间以维护国家权益;现代国防不只是有战时打赢战争的功能,而且有平时遏制战争的威慑功能;现代国防不只是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又具有对经济促进的”增殖”功能:现代国防不只是为了应付、抵御外敌入侵的局部、短期行为,而是为了至高无尚的国家利益的全局、长期经常性的神圣事业。由此可见,现代国防不单是军队或某个部门或某些人的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全民的大事。

2.2现代国防意识的内涵现代国防意识是建立在深刻理解现代国防内涵基础上的一种理性思维,绝不仅仅是现代军事意识、战争意识,而且还应包括现代竞争意识、科学意识、自强意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意识。现代国防意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是建立在现代国防基础上对维护国家利益为目标的一种理性思维。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就是以建立在强烈的爱国主义基础上,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标的,对于现代国防观念的一种肯定性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积极的群众性心态。

现代国防意识是对传统国防意识的继承和发展,体现着 新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大学生培养现代国防意识至关重要在于对现代国防特点的科学理解,对于现代国防的理解要立足于以下三个方面:

2.2.1 综合国力日益成为较量的基础现代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形式呈现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军事武力较量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如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科技较量、外交谈判、军备控制等非武力方式进行角逐。现代国防绝非单纯的武力较量,而是在综合国力的基础上,以军事手段为主,在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等多种手段配合下进行的总体较量。综合国力主要由人力、自然力、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精神力和国防力等组成。其中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经济实力是基础,国防实力是支柱,民族凝聚力是灵魂。事实证明,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国防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美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无视联合国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反对,抛开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凭借的是他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

此外,国防不仅依赖于国家的现实实力,而且还依赖于国家的潜力,以及将潜力转化为现实实力的能力。在科索沃战争的中后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打击军事目标到向民用基础设施开火,以主要力量轰炸南联盟的制造工厂、炼油厂、发电厂、道路和桥梁等,其目的就是摧毁南联盟的战争潜力。

2.2.2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现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发展,把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安全与发展利益同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日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国家在本国领域以来的利益越来越多,并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国家的安全与发展离不开有利的国际环境,国际政治、经济的有序发展也依赖于各国国防的巩固。现代国防不仅仅是一种国家行为。而且日益成为一种国际行为。

2.2.3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体系国际政治、经济对现代国防的影响程度不断加上,使现代国防呈现出了多层次的目标体系。从国防的范围上,可以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和全球目标;从内涵上分可以分为生存目标和发展目标。

大国防观下的国防意识教育 篇12

关键词:国防,意识,教育

一、正确认识国防教育

提到国防, 很多民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国防是军队的事, 是军人的事”, 这就是传统的国防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 很多人看待国防都等同于军事行动。这种传统国防意识的局限性源于对国防认识的局限性, 将国防看做军事、看做战争, 仅仅看到了国防与军事的关系, 忽视了国防的基础, 强大的国防需要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支撑。时至今日, 仍有很多民众还是这么认为, 这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大学生、研究生, 甚至很多高等教育的工作者。纯军事观点的国防导致公民对国防建设的忽视和漠视, 导致人们缺乏爱国奉献的精神和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 从而直接影响了现代国防意识的形成。

我国国防法指出:“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 制止武装颠覆, 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 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这就是大国防观, 是建立在国家综合实力基础上的国防。国防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力量。

二、夯实国防教育基础

现代国防不只是传统的保证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抵御侵略, 而是要放眼世界、外太空, 脱离空间、地域的局限, 以维护国家权益;现代国防不是简单的打赢战争, 而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及遏制战争的威慑;现代国防不是指战争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消耗, 而是对科技、经济、军事理论等方面的发展有更好的促进作用;现代国防不只是为了应付、抵御外敌入侵的局部、短期行为, 而是为了至高无尚的国家利益的全局、长期经常性的神圣事业。由此可见, 现代国防不单是军队或某个部门或某些人的事, 而是一个国家、社会、全民的大事。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根基。现代国防绝非单纯的武力较量, 而是在综合国力的基础上, 以军事手段为主, 在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等多种手段配合下进行的总体较量。综合国力主要由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政治影响力、军事实力、人口数量、文化软实力、民族凝聚力等多方面组成。其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 经济实力是基础;军事实力是支柱;民族凝聚力是灵魂。

经济实力是国防发展的基础。没有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 一切无从谈起, 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同志提出,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军队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优先发展经济, 夯实国家发展的基础。以经济建设带动国防建设。富国才能强军!通过30多年的发展, 中国经济平均增长9.4%, 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9万亿元。超越日本, 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强大的国民经济就像“强壮的身躯”支撑着中国的国防实力。同时, 国民经济建设的任何一个方面, 都在直接或间接的为国防做贡献。

现代化的科技是国家发展的先导, 也是国防进步的标志。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四个现代化, 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没有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国防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战争形式的转变, 同时, 也就衍生出很多新的、现代的战术思想和理论。如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 几乎改变传统的战争形式。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 先进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对战争胜负的影响越来越大, 几乎到了“武器决定战术的使用”“武器决定战争的胜负”的地步。很多的民用科技, 对国防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一旦发生战争, 很多的民用工业, 也会转化为军用工业。尤其是高科技的电子、航空、航天、仪器加工、机械制造等。有很多国家在这方面做的很好, 比如日本等。日本三菱汽车公司的汽车生产线, 发生战争时, 在数周的时间内, 就可以改造成坦克生产线。日本的很多造船厂、机械厂都具备在战时转化为军工厂的能力。

在战争中, 国家的一切都是为了国防服务的。众多的军事行动必须依靠民用基础来完成。比如兵力的运输、物资保障、安全保密等多方面。这就需要全民团结, 支持国防建设, 需要民众良好的国防意识, 需要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如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作战物资全部通过空中和海上运往前线阵地, 美军拥有大量军用运输机, 但是远远不够, 在战争中, 美国国防部与22家国内航空公司达成的协议, 美国军方第一阶段就征用了47架民用飞机、31架宽体运输机。不仅租用国内客机, 美国还租用很多外国飞机, 如美军就租用了俄制安212大型运输机。在伊拉克战争中, 美军作战物资的绝大部分是靠大型远洋船队运送的。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拥有19艘大型滚装船, 但是这远远不够, 美国防部还征集了约50艘大型商船进行坦克、弹药及直升机等军用物资的运输。在整个战争中, 作战物资的80%是由民用飞机和船只来完成的。由此可见, 民用工业在战时对国防的重要性。

因此, 一个国家的每一行业、每一个公民都有建设国防的职责。比如海关保卫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往来的利益;意识形态部门保卫国家的价值观安全;金融机构保卫国家的资本安全;卫生防疫部门保卫国家生存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规避疾病风险等等;安全部门、公安部门更是这样专职的保卫系统。广义地说, 每个行业和部门, 每一个公民都有保卫国家的义务, 平时的工作也是在履行这些职责, 也就是为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强化全民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

孙子曰:“道者, 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 可以与之生, 而不畏危。”令民与上同意, 就是让民众接受国家的意志, 接受国防意识。当民众接受了国家的意志, 将自身的命运和发展同国家连为一体, 就能自觉地遵从国家法令, 维护国家的利益, 献身国家的事业, 而无二心。这就是国防教育的根本。它不仅仅是让民众掌握多少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 更重要的是让民众心中有多少国家意识, 有多少爱国情怀和献身精神。

当今, 我国民众的国防意识非常淡薄, 包括我们的工人、农民、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 很多人都感觉国防与自己无关, 尤其是教师国防意识的淡薄会害了一代人!有一位高校教师这样说:“现在又不打仗, 要这么多军队干嘛?有那么多的军费可以给我们涨工资啊!”很可怕啊!有这样的教育工作者, 我们年青一代人的国防意识如何能提高啊!所以, 强化全民国防意识迫在眉睫。国防意识的提高需要全民参与, 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令民与上同意”。

1. 教育是根本

强化院校国防知识教育。国防教育需要从小抓起, 需要在小学生的启蒙教育中就将爱国、为国家强大做贡献、努力学习就是建设国防的理念灌输其中。在小学、中学、大学的学科教育中普遍开展国防知识学习, 将学科教育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联系起来, 与国防力量建设联系起来, 与国家的安全联系起来。从而让教师、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责任和重要性, 自觉地将学科教育和知识学习融入国防教育中, 使之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行动之一。使整个教育就像是“健康的血液”将“爱国、卫国、建国”的“养分”输送进每一个人的心坎。激励起每一个青年学子的爱国热情, 走上正确的爱国之路。

加强社会国防教育引导。现代网络技术高速发展, 信息的传递速度越来越快, 覆盖面也越来越广, 广播、媒体、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已经让信息时刻掌握在我们的“手上”, 更让我们时刻参与其中。社会的国防教育需要充分利用影视宣传、微博、微信等这些信息化手段, 强化舆论的引导, 将国家在外交、海外利益、战略空间的发展等国际社会中面对的困难, 在经济、科技、军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快捷的手段, 让民众随时随地可以了解到、、感受到, 唤起民众参与国防、建设国防的欲望和积极性, 让民众时刻感受国防就在自己身边, 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建设, 这才能建立起全民的国防意识。

我国建立以大国防观为指导的国防教育, 国防知识讲座、国民军事训练是国防教育的重要手段, 也是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但不是国防教育的全部。在大国防观的指导下, 国防教育的核心是唤起公民的国防意识, 让大家感受到国防兴衰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每个公民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防做贡献。国防教育的内容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内容、更有效的方法。我们应当学会用抗战的精神、抗战的方法, 将国防意识渗透到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

2. 实践是手段

建立军事交流共建。为更好的激发民众参与国防建设的热情, 强化国防教育实践, 在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岗位中每年定期开展国防知识教育, 组织军事训练, 体验军营文化生活, 开展与军队的座谈交流, 合作共建, 让每个国家行政服务人员尤其是地方领导感受到自己的岗位与国防的关系, 提高工作效率, 转变工作作风, 强化服务意识。改变地方领导干部“只有拥军优属才是国防的观念”, 强化他们的全局观念, 用战略的眼光开展地方经济建设, 让地方科技、工业的发展切实能为国防服务, 将地方的经济建成国防的经济。

开展娱乐影视引导。在科研、企业、文化等部门中开展“我的岗位与国防”“战争与我们的距离”等教育讲座与实践活动, 组织军事夏令营、军事体育竞赛活动、军营生活体验, 开展军事训练, 营造国防、军事建设氛围。通过播放正面的国防教育影视节目, 让民众感受战争的存在, 如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2003的伊拉克战争、2008年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武装冲突, 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 以及美国空袭叙利亚, 沙特等国, 更要让民众明白中国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存在的战争隐患, 让民众感受到世界并不安宁, 和平需要强大的国防来支撑, 激发起每一位民众心中的爱国情怀, 鼓励人们从自身做起, 立足岗位, 献身国防。

建立国防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各地军事博物馆、战争纪念馆及部队军营, 建立国防教育基地, 定期组织参观、展览, 让每个乡镇、社区的民众接收国防教育, 参与国防实践, 引导民众感受国家的命运、国家的意志, 培养朴素的爱国情操, 建立他们对国家的荣誉感、民族的自豪感、对社会的责任感, 激发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把国防教育开展到每一个行业、每一门学科、每一个岗位, 让国防的意识深入每个人的思想、灵魂, 使整个社会都融入国防, 塑造国防的教育、国防的岗位、国防的经济。从而培养起人人有责、人人可为的国防观念。我们的国防就能够时时处处凝聚起每一个行业、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力量, 成为真正的大国防。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军事文集 (第2、3卷) [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2]陈其霆, 李宗植, 李东.邓小平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思想概述[J].集团经济研究, 2005 (4) .

[3]邹小军, 吴鸣.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国防科技工业的寓军于民战略[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07 (2) .

[4]李伯亭.国外推动寓军于民的主要做法[J].航空工业经济研究, 2007 (1) .

[5]王宝坤.国防科技工业应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J].国防科技工业, 2006 (12) .

[6]马杰, 郭朝蕾.2006中国国防白皮书与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J].国防科技工业, 2007 (1) .

[7]苏世忠.国防教育最根本的是构建大国防观[J].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07) .

上一篇:行政体制创新下一篇:读者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