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与军队改革

2024-08-11

国防与军队改革(共7篇)

国防与军队改革 篇1

思想政治教育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同时也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手段之一。尤其在我国深化国防与军队改革的当口, 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越发凸显。提升我军军事力量以及鼓舞官兵士气都可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 具体实施办法在下文中有所展示。

一、深化国防与军队改革要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

( 一) 加强理论武装

理论指导实践, 深化国防与军队改革必须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 军队改革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习主席在会上做出了重要的批示, 指出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更迭官兵头脑, 确保官兵充分意识到深化国防与军队改革对提升我国国防力量和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同时他还进一步指出要思想政治教育要确保所有官兵都能认识到深化国防与军队改革进程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哪些属于政策性问题, 哪些属于结构性问题, 哪些有属于体制性问题。在这三者之间要做好明确的区分。只有在充分掌握以上问题的情况下, 才能成功摸索到一条快速而畅通的改革之路。

军校要在正常教学期间, 以强军作为军队改革的目标, 每一位官兵要争做新一代革命军人, 切实开展“三严三实”主体教育活动。在分析改革效果时, 应将军队战斗力是否得到提升作为考核标准。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 设置科学性的研究课题, 邀请专家学者莅临军校慰问, 并向官兵讲解深化国防与军队改革的根本目的以及如何做好深化国防与军队改革。同时还要邀请拥有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政治教员担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讲师, 详细指导官兵国防深化以及军队改革。

( 二) 注重思想碰撞

首先要组织讨论会成员, 比如军队改革研究专家、精英教学能手等;其次规划好讨论方式, 或以会议室讨论方式, 或以网上研讨方式将如何将进行深化国防与军队改革提出科学可行性方案。具体划分每一项任务, 拟定好改革的每一个步骤与流程, 时时刻刻以党中央一些列会议精神以及习主席的讲话精神作为指导思想, 保证大方向的正确性; 然后是各基层部队要向官兵渗透深化国防与军队改革的指导思想、详细内容以及具体目标。加强全员参与, 让每一位官兵有机会述说自己的想法供与会讨论, 使得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全面, 更有针对性。

( 三) 强化氛围营造

首先作为军队领导干部, 要充分起到带头作用, 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的指示, 自觉践行深化国防与军队改革; 其次要借助电视广播等传媒机构的作用, 在电视台军事频道和政工网站上大力宣传深化国防与军队改革, 时刻更新改革新动态新成效新收获, 为改革营造和谐而良好的氛围; 然后是树立模范, 以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感染广大官兵, 并起到模范引导作用; 最后是建立奖励机制, 通过对表现优异的官兵给予奖励, 来调动官兵的改革积极性, 确保所有官兵全部参与到深化国防与军队改革中来。

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贴实际、创新方法

( 一) 深化党风廉政建设, 提高政治工作威信

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模范带头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前我军有少数领导干部表里不一、品行不端, 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直接影响到我军的政治工作威信力。比方说, 有的在作讲话时昂首挺胸、头头是道, 在私下里却频频过线, 见不得光, 教育别人要多做实事少走关系, 自己却投机钻营, 溜须拍马, 教育别人要勤奋刻苦、艰苦奋斗, 自己却贪图享乐、纸醉金迷, 教育别人要严格自我要求, 自己却放纵娇惯自我。少数领导干部的不良行为严重危害了党的风气建设, 危害极大。为此, 在中共十八届中央纪律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强调要深化纪律检查机制改革, 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制度, 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而在我军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要摆脱传统观念, 紧紧围绕新时代的特点, 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思想观念彻底改变的情况下, 才有可能吸收的知识与理念, 严惩军队内部官兵腐败行为, 清除害群之马, 才有可能推动深化国防与军队改革的进程。

( 二) 提高思想警觉, 固守精神高地

目前, 我们处在深化国防与军队改革的攻坚阶段, 不仅人民群众, 甚至我军部分官兵的情绪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不良行为。为解决我军信仰危机, 笔者认为应坚定不移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固守精神高低,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真理来信仰。同时, 要长期积极开展实施批评与自我批评, 主动坦白, 军政之间, 军民之间出现任何不良行为都要实实在在摆在桌面上来谈, 以消除官兵的消极态度。处理好将领与士兵之间的关系和士兵与士兵之间关系, 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 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严肃军纪, 严厉打击任何毁谤、污蔑或肆意煽动的行为, 及时将不良之风扼杀在扩散之前。

三、结束语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下, 提升官兵的军事技术素质, 为未来战争做好准备。要充分领会老一辈军事革命家的军事思想和作战方式。同时充分吸收信息化战争作战思维, 为己所用。另一方面,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改变某些官兵的陋习, 端正其态度, 约束其行为, 避免官兵误入歧途而涉及到作风性问题。作为部队官兵要警言慎行, 提升自我辨识能力, 依法办事, 听党指挥, 跟党走, 共同推进我国深化国防与军队改革。

摘要:军事力量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一种体现, 在社会经济日益繁荣的情况下, 军事力量也不甘于后, 为此党中央提出了国防深化与军队改革。而如何落实, 笔者认为还应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入手。俗话说思想就是武器, 我军官兵只有在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基础上, 才会有足够的热情投身于军队改革与国防深化中, 我国的军事力量才有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国际影响力也会相应提高。

关键词:国防,军队,改革,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董学栋.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普洱学院学报, 2014 (06) .

[2]董学栋.加强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01) .

国防与军队改革 篇2

化学化工学院

2012级制药工程

闫合顺

*** 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任务。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科学筹划、全面推进军队各项建设,不断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一、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深入抓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工作,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大力弘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不断强化军魂意识,确保广大官兵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巩固深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不断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军委部署要求,以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大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党的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适应世界军事变革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筹划,推动各项建设有机衔接、有序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领导管理,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和有机融合。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提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提高后勤供应保障质量和水平。

三、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推进军事训练转变,深化训练模式、训练方法和训练管理改革,大力加强全系统全要素联合训练,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适应性、研究性、检验性训练,不断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坚持战斗力标准和战训一致原则,紧贴实战要求和使命任务,扎实抓好新大纲贯彻落实,强化实战化训练,加强技战术基础训练、使命课题训练、首长机关训练和新装备训练,统筹抓好反恐维稳、国际维和、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

四、进一步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加强军事立法工作,推进军事法制建设,严格按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管理教育部队、开展工作、规范行为,保持部队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不断提高部队正规化水平。把纪律建设作为正规化建设的核心,采取有力措施增强官兵严守纪律的自觉性,做到严守纪律、令行禁止、赏罚严明。

五、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适应我国安全环境的新形势和维护发展利益的新要求,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突出科技参战支前,突出综合动员保障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努力提升核心动员能力、体系动员能力。推进国防动员立法进程,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进一步优化后备力量的规模结构和力量布局,加强预备役部队和民兵骨干队伍建设,造就一支精干高效、可靠管用的强大后备力量,不断提高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能力。

国防与军队改革 篇3

2015年12月, 习主席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强调, 对新闻媒体来说, 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 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确,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现。没有好的内容, 即使有再好的形式、手段、技术也是不行的。因此, 做好典型报道的关键是创新典型报道的内容。

一、凝聚共识, 挖掘典型报道的感召性

国防和军队改革背景下的典型报道的内容创新, 首先就要立足“基层”做文章, 围绕“实”字来创新, 从而起到凝聚共识、引领舆论、指导实践的使命。

(一) 走进基层, 讲述官兵自己的故事

习主席视察解放军报社时鲜明指出:“读者在哪里, 受众在哪里, 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 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军队典型报道的读者就是广大的基层官兵。军队媒体要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官兵, 了解第一手材料。同时要善于观察, 在众多材料中发现好材料, 找到反映时代精神、反映官兵面貌、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材料。采编人员要善于思考, 深入挖掘好材料的内涵, 梳理和阐发好材料中蕴含的隽永的精神和深刻的道理, 运用丰富的新闻语言、形式、方法、技巧创作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2015年新春, 《解放军报》推出“点赞新一代革命军人 •习主席接见过的基层官兵”系列专稿。该组系列报道中的12位人物就是生活在广大基层官兵中的代表。北疆某边防团下士张伟、“红四连”连长章星、雷锋连指导员谢正谊、中国“北斗人”王飞雪……经过报道, 他们立足本职岗位, 结合工作实际, 以实际行动争做新“四有”革命军人的先进事迹持续在全军和武警部队引起反响, 成为广大基层官兵学习的榜样。

(二) 加强互动, 让官兵参与创作报道

全媒体背景下军队的典型宣传要改变以往“传者本位”的思想, 确立以用户为主体的报道理念, 重视与官兵的互动, 让官兵参与创作报道内容, 以此促使官兵对报道内容产生更强的共鸣和信任。

首先, 发动受众参与发现与挖掘典型事迹和人物。可以在全军政工网以及各单位的政工网设立网页和平台, 接受广大官兵的推荐和自荐, 寻找典型线索。其次, 让官兵确立典型。宣传主管单位应该充分尊重官兵的意愿, 充分发挥他们的选择典型自主权。最后, 让受众参与典型报道。宣传单位可以开辟网络、报刊等媒体公众平台, 让官兵投票, 发表感想和评论, 组成一个丰富多样的报道拼盘。[2]

二、联结当下, 凸显典型报道的时代性

典型人物或事迹是时代的产物, 它不但要体现时代精神, 而且要符合时代要求, 符合新时期的新闻传播规律。军事典型报道要着眼全党全军全国的大局, 精心选择, 精心组织, 以典型的鲜明个性特征揭示时代主题。

(一) 结合社会环境, 传递时代精神

结合当下社会环境和军队环境, 传递时代精神、体现时代意蕴是军事典型报道创新的必由之路。

著名军事记者江永红在20世纪80年代初采写的长篇报道《“蓝军司令”越演越狡猾“红军司令”越练越过硬》犹如平地惊雷, 引起了巨大反响。十年文化大革命, “左”倾思想泛滥, 我军军事演习中“红军一打就胜, 蓝军一触即溃”的固有模式严重制约了军队的战斗力的提升。王聚生的出现向全军敲响了一记警钟, 训练要突破“左”的思想束缚, 首要的问题是改变本本主义的练兵模式, 必须真打实抗, 不能自欺欺人。经过军报的宣传和推广后, “蓝军司令”这一典型在全军上下掀起了方兴未艾的“蓝军”热, 为当时军事训练注入了新鲜血液, 对后来全军军事变革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 利用融媒体, 打造多样化报道内容

融媒体摒弃了简单复制各种媒介的内容的方式, 强调从采编到传播各个环节要互融互通。换言之, 即实现一次综合采集、多种内容生成、多元渠道传播。[3]融媒体时代的典型报道, 要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 既可以有文字、图片、视频等传统形式报道, 也要有专门为微博、微信、网络等“量身定制”的新媒体内容。

以《解放军报》对27集团军移防报道为例。军报在2015年2月25日的头版刊发长篇通讯《当那一天真的来临:第27集团军从河北移防山西》。作为全军第一个因改革而进行部署调整的军级单位, 文章深度挖掘了27集团军在移防过程前后遭遇的困难与考验, 表现了全军官兵“听党话、跟党走”的赤胆忠心, 描绘了官兵义无反顾地投入改革洪流的坚毅形象。此外, 解放军报客户端、解放军报官方微博和微信等平台利用新媒体的巨大传播优势和语言特色, 推出视频 “27集团军移防独家影像记”、后续报道《部队移防到哪里, 哪里就是咱的家》、《照片里的故事激扬过硬精神气》等, 与传统媒体相互配合, 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三、立足平凡, 强调典型报道的亲切性

多年以来, 我军的典型报道存在“高大全”“脸谱化”“同质化”“标签化”等弊端。这样的典型人物只能让官兵当作传奇人物来敬仰却不能引起官兵的共鸣。如何把典型报道做得有血有肉有温度, 使人物可亲、形象生动、亲切感人, 是当前典型报道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 用动人的细节触摸受众心灵

正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情。记者只有捕捉生动有趣、富有人情味的细节才能使笔下的典型人物更加栩栩如生、打动人心。

2014年, 《解放军报》在报道中国陆军第一蓝旅旅长满广志时就采用了丰富、鲜活的细节来刻画这一神秘部队的“狼头”, “眸子一闪, 他站起身——1分钟之内, 连续下达3道命令”, 连用三个数字, 充分表现了满广志的机智果敢。“驾驶员开玩笑说, 团长搬家就是‘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这一细节采取幽默的笔法, 使满广志潜心钻研兵法, 在学习上充满紧迫感的形象跃然纸上。

对细节的捕捉还体现在典型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上。“胡扯!要是打仗, 能叫暂停吗”“军人为国捐躯固然悲壮, 可如果牺牲换不来胜利, 那就是悲剧”这是他的话语, 看似严苛, 却也体现了他胸怀使命、不惧风险的个性。

(二) 展现立体化的人物形象

霍夫兰说服理论中的“两面提示”原则是指, 在较为开放的传播环境下, 或是面对理性程度较高的对象, 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 也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 说服的效果更佳。秉持这一原则, 典型人物报道可以在坚持正面宣传总方向不变的前提下, 有意识地挖掘人物的个性特点, 展示一个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有血有肉的立体化人物形象。[1]

以兵棋专家张国春的报道为例, 军报采用客观平实的视角, 真实还原典型人物的本来风貌, 不搞所谓的高大全。系列报道中既写张国春推让评职称和立功指标的淡泊名利, 又写他错失经济适用房的遗憾纠结;既写张国春成就他人的坦然欣慰, 也写他面对病魔的忐忑不安。[4]一个真实、本色的张国春呈现在读者面前, 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这样会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总而言之, 创新是媒体实践的灵魂, 新时期的军队典型报道需要改变和发展, 使其更加符合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当今时代, 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已经发生深刻变化, 广大军事新闻工作者要以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 不断创新军事典型报道, 进一步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宋照强.让典型报道为社会正能量传播助力——从河南电视台的典型报道说起[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5 (9) :109-112.

[2]顾黎, 李海龙.新媒体环境下典型报道的改进策略[J].军事记者, 2014 (9) :6-7.

[3]秦建莉.融媒体时代典型报道的创新策略[J].青年记者, 2015 (29) :26.

国防与军队建设 篇4

国防与军队建设

陈剑楠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09级商学系电子商务(1)班 240994315 福建福州 邮编:350015)

摘要:国防和军队建设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以一日不防”,由此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面对并不太平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并不断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进一步推进我军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建设和军事斗争各项准备。因此本文以下五方面论述。一是学习中国化马克思军事理论。二是建设人民军队。三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四是国防和军队建设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五是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人民军队 绝对领导 协调发展 精兵之路

前言

国防和军队建设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面对并不太平的国际形势必须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并不断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进一步推进我军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建设和军事斗争各项准备。以促进现代化国防建设。

我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毛泽东和我军其他领导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借鉴列宁、斯大林领导人民战争的经验,带领全体军民创造了别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人民战争的新形式和新经验。他们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提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指导思想;强调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和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斗争和其他各条战线的非武装斗争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敌人;制定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灵活机动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指出要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正确地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等等。这些理论,形成了一整套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上的战略战术,创造性地解决了如何以劣势装备的人民军队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的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人民战争思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多次指出,我赞成毛主席制定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只是历史条件不同,人民战争的手段、打法和表现形式也将会有不同。江泽民强调,人民战争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的真正力量所在,但要根据新形势新条件,研究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形式、新战法,发展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胡锦涛同志强调,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和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其综合素质和主观能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有13亿人民的团结一致,有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我们不畏惧任何强敌干预,完全有能力应对军事上的各种挑战。

二、建设人民军队

毛泽东和我军其他领导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借鉴列宁、斯大林领导人民战争的经验,带领全体军民创造了别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人民战争的新形式和新经验。他们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提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指导思想;强调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和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斗争和其他各条战线的非武装斗争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敌人;制定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灵活机动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指出要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正确地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等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多次指出,我赞成毛主席制定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人民战争的战 1

略思想,只是历史条件不同,人民战争的手段、打法和表现形式也将会有不同。江泽民强调,人民战争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的真正力量所在,但要根据新形势新条件,研究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形式、新战法,发展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胡锦涛同志强调,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和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其综合素质和主观能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三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得出的真理性认识,是我军的建军之基、立军之本。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曾产生过各式各样的政党和组织,也曾出现过各式各样的军队和武装,但都没有能够担负起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都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退出了历史舞台。经历史充分证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革命特殊规律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正确抉择。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学说与中国军事斗争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我军区别于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军队的政治优势。实践证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根本原则,有利于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强军队建设,有利于保证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的高度集中统一,有利于发挥军队在保卫和建设国家中的职能和作用,有利于促进国防的现代化,增强我国的国防武装力量。

四、国防和军队建设要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战争与经济、政治关系的一般原理,指出战争考验每个民族的社会制度。列宁、斯大林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强调要“创造一切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必要前提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力量”。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和我军其他领导人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思想,并根据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教训,提出了加强国防,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武装力量的指导方针;作出了独立自主,发展现代化国防科学技术(包括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战略武器装备和现代化尖端科学技术)的重大决策,并且反复强调,要把捍卫我国独立地位放到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任何时候我国的独立和安全都不能受制于人。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著名讲话中,还明确提出:“你对原子弹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要“多搞经济建设”,“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1978年,我们党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接着又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转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的重大决策。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集中起来讲就是经济建设。”一定要抓住当前和平时期这个良机,硬着头皮先把经济搞上去。军队要自觉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并积极搞好军队自身的改革和建设。“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它本身就涉及整个国家建设大局、安全大局。国防建设同经济建设必须协调发展。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实现国防现代化。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两极格局终结和冷战结束,世界处于新的深刻变动之中。在这一背景下,江泽民提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要两头兼顾、协调发展;要逐步加大国防投入,及时地把一部分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的思想;国防建设要讲效益,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把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提到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要求的高度,强调军队各项建设都要从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利益全局出发。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要依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把国防建设融入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统筹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注重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的兼容发展,进一步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一支同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统一。这些重要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关系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开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中心是解决军队现代化问题,即解决军队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的需要还不完全适应的问题,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加强军队质量建设,全面提高军队战斗力;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地位,解决和平时期军队战斗力提高的问题;要十分重视科学

技术和人才对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作用。关于军队建设,他具体阐明了“精兵”、“利器”、“合成”、“高效”四个原则。他反复强调,军队改革不能照搬外军的做法,要把改革同军队的稳定和发展统一起来,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军建设打开了崭新局面,顺利踏上了中国特色精兵之路。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以武器装备和技术的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在世界主要国家加速发展。为了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江泽民提出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和军情出发,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走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道路,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军队建设的整体转型,建设一支能够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他强调,加强军队质量建设,关键在于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大力提高广大官兵的科技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战斗力。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我军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军现代化建设步伐矫健,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以上内容纯属于个人观点,如有论点不足或不妥之处,望老师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大学军事学教程》,陈润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国防与军队改革 篇5

一、开展“资预结合”改革试点工作

为了加强和改进军队资产管理, 探索经费资产一2004年在济南军区某集团军进行了“资预结合”改革试点, 随后各大军区、军兵种都选择了两三个单位进行改革试点。“资预结合”的运行模式大致如图1所示。这项改革开展较早, 且改革试点成效明显, 并形成了特色或带有改革模式性质的试点单位, 主要有济南军区某集团军。下面我们以该集团军改革的做法与成效为案例, 简要介绍“资预结合”改革试点情况。

2004年3月, 该集团军领受了总部赋予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改革试点任务以后, 在总部、军区的有力指导下, 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初步形成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新机制, 实现了资产管理由体化管理的新模式, 进一步提高资产、经费综合保障效益, 根据军委批转的《军队预算编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存量资产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的要求, 总部于静态向动态的转变, 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管钱与管物相脱节的问题, 提高了经费和资产的综合使用效益, 促进了部队的全面建设。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动态管控机制, 准确反映资产存量。

准确掌握资产存量和增减变动情况, 是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以往, 各级各部门尽管都建立了资产账, 但是, 由于存在重钱轻物的思想观念, 加之管理制度不健全, 对资产增减变动不能及时申报登记, 导致资产账面数与实物数严重不符。每年为了编好资产预算, 不得不组织一次实物资产盘点, 但因资产数量多、人员少、时间紧等原因, 多数单位无法摸清资产的真实底数, 致使年度预算资产数额不准确。为改变这一状况, 集团军于2004年3至5月份, 统一组织了资产清查登记, 各级财务部门依据资产账, 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单位事业部门和营连逐个进行清查。在摸清资产底数的基础上, 指导各级各部门重新建立了资产明细账, 所有实物资产都贴了标签, 每个房间都建立了资产登记卡片, 并将所有财产清查登记数据录入计算机, 建立存量资产数据库。现在, 各单位在编制预算时, 不需要再进行繁琐的资产盘点, 所需资产数据可直接从资产账中提取, 不仅保证了资产数据的准确性, 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工作效率, 而且加大了资产管理力度。

二是健全资产编配标准, 为预算编制提供依据。

目前, 只有营房建筑面积、专用设备和部分文体器材全军有统一的编配标准, 其他资产还没有编配标准。在这种情况下, 年度资产预算安排基本上是机关部门自己说了算, 只要有经费来源, 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财务部门对资产该不该购建、购建多少等情况难以进行审核把关, 导致一些单位出现了资产重复购建和闲置浪费的现象, 影响了经费和资产的综合使用效益。为此, 该集团军把健全资产编配标准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在广泛调查了解和反复征求事业部门意见的基础上, 依据人员编制、经费可能和工作需要等因素, 对总部、军区没有标准的资产, 按照“事业部门拟制, 财务部门汇总, 本级党委审议, 报上级后勤部门审批”的程序, 分别制定了军、师、旅、团《实物资产编配标准》。根据工作需要的不同, 按照集团军确定的原则和项目, 制定了不同层次的标准;根据资产性质不同, 确定了不同的使用年限。试点以来, 集团军共压减超标准购建资产项目151项, 节约经费开支217万元。

三是修改完善预算编审办法, 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以往, 由于缺乏软件支持, 资产预算与经费预算是分开编制的, 工作量比较大。为此, 该集团军把完善《军队预算编制系统》及其编审办法作为结合的突破口, 主要做了以下三项工作: (1) 修改完善了预算表格。为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 修改完善了《年度预算总表》、《维持性经费预算表》、《直接支出经费预算明细表》, 增加了《实物资产预算汇总表》、《实物资产预算明细表》。 (2) 规范了操作程序。先摸清经费资产底数, 编制分项预算, 然后审查部门分项预算, 编制单位综合预算, 最后执行预算。 (3) 完善了预算评审内容。该集团军在原有预算评审标准的基础上, 增加了资产评审内容, 这样, 经费开支形成的资产是否超出限量标准, 闲置资产是否及时调剂、充分利用, 资产处置依据是否充分、手续是否齐全, 上级调拨、接受捐赠和调剂的资产是否纳入预算等, 就有了具体的考评依据。

四是建立大项资产项目库, 从宏观上管控部队资产。

以前, 尽管每年都组织预算会审, 对部队大项经费开支和资产购建项目进行审查, 但是因为不掌握所属部队的资产情况, 对部队购建的资产是否合理, 很难提出准确的审核意见。针对这个问题, 2004年, 该集团军指导师、旅以上单位对所属部队5万元以上资产全部建立了项目库。在此基础上, 该集团军以大项资产项目库为信息平台, 研制开发了资产可视系统, 该系统与机关和所属部队资产项目库相联接, 及时进行分析、监督和调控, 实现了资产查询、管理信息化。如2004年, 集团军特种大队计划在所属分队营区新建一个生活服务中心, 在组织预算会审时, 通过项目库很快查询到该营区原来有一个生活服务中心, 修复后可继续使用, 不需要重建, 当时便取消了新建计划, 并建议把此项经费用到了解决基层官兵洗澡的问题上。据统计, 2005年, 集团军师旅以上单位在预算会审中, 依据大项资产项目库共压减所属部队不合理大项资产购建计划78项, 金额908万元。

五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确保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实效。

为确保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 该集团军从经费资产的预算到资产的购建、报销、使用、处置以及管理责任等各个环节加大了对资产和经费的管理力度, 按照“统一领导, 归口管理, 按级负责, 谁用谁管”的原则, 建立健全了资产管理责任制。试点以来, 通过对经费和资产的“联审会签”, 集团军共核减不合理经费开支192万元, 压减不合理资产购建项目151项, 减少经费开支276万元;共核退不合理经费开支15万元, 登记未挂账资产160余件, 价值99万元;依据公示过程中广大官兵提出的调整和压减意见, 集团军共减少资产购置530件, 节约经费119万元。

二、在军以下部队全面推开改革工作

总部于2004年开始在济南军区某集团军进行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改革, 2005年在济南军区不同类型单位扩大试点, 年在济南军区全区范围内推开。从2005年开始, 改革扩大到其他军区、军兵种, 2006年各大军区、军兵种都选择了几个不同类型的单位进行改革试点。2007年8月以总后勤部的名义在济南军区某集团军召开了全军部队资产管理工作会议。在这次大会上传达了总后勤部颁发的《军队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办法 (试行) 》, 济南军区某集团军等10多个改革试点单位通过大会发言或文字材料进行了经验交流, 总部首长到会作出了重要指示。通过这次会议, 进一步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认识, 明确了“资预结合”改革的任务目标, 并对下一步在全军军以下建制部队全面推行“资预结合”改革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根据《军队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办法 (试行) 》, “资预结合”改革于2008年1月1日起在编设独立后勤机构的军以下建制部队施行。这项改革将遵循资产标准与事业任务相结合、资产核算与使用管理相结合、资产处置与有效利用相结合、资产购置与预算安排相结合的原则, 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财务部门与事业部门积极配合协调, 按照建立资产标准、核实资产存量、规范资产处置、编制年度预算的操作程序和方法组织实施。据初步统计, 2008年在军以下部队推行“资预结合”改革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全军军以下建制部队就累计调剂利用各类资产10多亿元, 节约经费数亿元, 军队“资预结合”改革的效果可用图2表示。实践表明, 推行“资预结合”改革, 对于管好用好资产, 发挥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节约资源、缓解经费保障压力, 促进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军以上机关开展改革试点工作

在军以下建制部队全面推行“资预结合”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 为进一步深化“资预结合”改革, 优化军事资源配置, 提高资产和经费的综合保障效益, 总部又决定从2008年起在包括总部机关在内的军以上机关开展“资预结合”改革。军以上机关“资预结合”工作与军以下部队基本相同, 也是以《军队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办法 (试行) 》为基本依据, 其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工作流程、方法手段也大致相同, 只是涉及到的资产数量范围更大, 单位 (部门) 协调工作更复杂, 改革工作的难度更大。改革的目标, 也是要逐步摸索出资产配置标准化、资产管理动态化、资产处置规范化和统筹资产购置计划与经费预算安排“三化一统筹”的资产管理新模式。

军以上机关“资预结合”改革工作与军以下部队不同, 后者允许在建立资产标准和具体工作流程、方法手段上有自己的特色, 不一定要实行全军统一。而前者就不一样, 总部和大单位机关实行“资预结合”就意味着全军都实行“资预结合”。因此, 其工作流程、资产标准与方法手段应尽可能规范, 目前情况下最好能实现在各大单位系统内的统一规范。也就要求在进行军以上机关“资预结合”方案设计时解决军以下部队出现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并逐步统一全军标准, 规范军队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具体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研究解决: (1) 明确全军资产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手段, 解决目前全军的资产账、资产凭证、资产卡片、资产标签等格式不统一的问题, 建立全军资产目录、编码与数据录入手段的标准体系。 (2) 整合总部机关、大单位及各级部队制定的资产标准, 解决各部门 (单位) 、部队资产标准不一致或相同类型军以下单位的资产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规范全军资产编配标准。 (3) 制订出台适用全军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制度, 明确建立资产科目、资产编配标准、资产处置与评估办法、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等具体内容, 解决目前军队“资预结合”制度不完善, 配套制度缺失, 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4) 完善全军“资预结合”软件和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全军行政事业资产数据库, 并能利用军网实现信息共享、信息查询与实时反映, 解决目前缺乏全军资产数据库、资产数据不能共享、资产底数不能在线查询等问题, 以及目前《军队资产管理系统》中“资预结合”模块功能不全、操作程序复杂等缺陷, 最终实现与军队采购、集中支付、会计核算监督、审计与绩效考核等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和平稳对接。

国防与军队改革 篇6

关键词:军体教学,改革,机遇,挑战

现代训练理论日新月异,在竞技体育和国字号体育队伍训练中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高校,特别是军队的高校应该第一步接受最新的技术和理念,但军队院校相对封闭,走出去,引进来与地方高校还存在差距,再加上部分制定军队院校军体教学训练工作的同志,对新事物接受慢,因此,现在军队院校教学训练理论与理念总是滞后地方与基层部队。现在,军队院校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 如何改变当前面临不利因素,完成院校培养目标,胜任“能打仗,打胜仗”的责任使命,对于我们军校体育教研室工作者来说,就是打好军队院校功能转型的第一仗;打好第二次教学评价的第二仗;打好《军队院校军事共同科目教学基本要求》的颁布学习和执行新的《军人体能标准》训练内容的第三仗。

1军校军体教学面临的挑战

当前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政治与经济的发展状况都会影响到军校体育的改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我军转型改革深入,军校体育教育也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只有通过良好的改革,才能迎接各种新的挑战。军校体育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正确分析军校教育改革的背景,并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应军校体育发展需要的改革之路,是各高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1 . 1军体教员的去留的挑战

军校军体教学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军体教员姓“军”问题——去留问题。国家体制改革中要求最高就是人员精简,军队也出台相应的方案,首先是军队院校的数量;就要我们军体教员有如下的思考与自问,我能为部队做什么,怎么做,结果怎么样,我胜任吗,是去还是留。这不是别人决定的,首先教员自己有清醒认识。

1 . 2军体教学随院校功能转的挑战

军队院校按培养目标不同可分为教育两类:任职教育和学历教育,主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培养模式对军队院校进行的改革。因为培养目标的不同,军体教学内容和任务也不同,如何让培养目标更贴近实战需要是军体教学的主要内容。基础教学内容和要求是全军统一实施,按培养目标的不同,设置特色军体训练内容与专业相一致的教学改革是最大的担当和挑战,教学先行和快速适应是最大的障碍。

1 . 3军体教员专业特色与目标功能统一的挑战

我军70多所军队院校,大多数由原来的学历教育改成任职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改变,具体教学时数与内容也改变了。作为军体教学的执行者和体育文化传播者的军体教员能否适应这一功能转变,我们的专业还能跟上吗,能与学校转型一致吗,军队专门出台继续教育这一新的措施,但军体教员的继续教育内容和要求基本没有。对《军队院校军事共同科目教学基本要求》和新的《军人体能标准》内容全面深入学习的问题,精确把握每一个细节,并能理解应用。军体教员如能快速适应并跟上时代步伐,反之,必将被改革淘汰,也将被时代抛弃。

2军校体育教育改革挑战中存在的机遇

机遇是自己创造并发现的。首先要发现军体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能及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机遇。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军院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改革与转型的顺利进行, 特别是体育训练理论方面严重滞后。所以,对于军校教育改革而言,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从而加快军校体育教育改革与转型的创新,提高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与军校功能目标合一。

2 . 1军校体育教学训练与部队训练脱节

姓军为战。现代战争怎么打就怎么训练,全军上下已统一思想,但军人体能作为战争储备力量并没有被提到应有的高度和引起重视,特别是现在军校人员和部队形成两个标准。都是军人,有不一样的标准,因此,在军校学员教学训练与部队战士训练存在脱节的现象,形成军校学员到基层部队不能适应和胜任,这与军校上层设置有相关性,必须改革现有不足之处。军校学员在校学习对军体训练有两个目标,一是自己进行锻炼,为完成遂行任务奠定身体基础要求;二是学习身体训练方法和预防运动训练伤。

2 . 2现代体育训练理论缺乏

现代体育训练理论发展日新月异,体育训练理论对军事体育训练也有同曲异工的效果。军校教员缺乏部队基层实践与再培训提高经历。基本理论的缺失是阻碍当前我国军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具体的改革工作中,缺乏良好的思想指导,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系统、有效的思想体系,严重阻碍了改革水平的提高。在改革中,如果仅仅是靠引进那些概念化的东西来完成,是远远达不到实际效果的。在理论知识的缺乏中,没有正确指导思想的改革只能是盲目地进行。

2 . 3军校体育教学理念与内容落后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对青少年教育和养成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如吃苦精神不够、毅志力不强、身体运动能力差等现象。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和军校教学内容和标准,军体教员如何进行教学思考与自身转型是现实存在的问题。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可能还是比较传统的,没有进行必须的创新。在实际教学中,军校体育教师们往往只会注重学员的体育技能教学,而对学员心理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教学,还显得很不足,不注重学员现代特征阳光、勇敢、活泼等,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军校体育教学有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强制实施等特点。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训练的方式来开展,锻炼学员的身体,培养学员的团队协作能力。

3抓住军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机遇

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率先改革,抓住当前军队院校改革的有利时机,对教育的改革与转型进行分析与研究,是提升教员自身能力现水平,提高军校体育教学质量与效果。为了推动我军校院体育的改革与转型,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

3 . 1建立现代体育训练理论指导体系

为了提高军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水平,就必选坚持理论创新、专业特色与遂行任务的终极目标一致的原则,建立现代体育训练理论指导体系。对于军校体育改革的理论体系来说,它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而不应该是盲目的、随意的、无用的。在理论创新过程中,要从现代战争特点上来把握军校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对于那些传统的训练方法与手段进行筛选,在继承的基础上再来推陈出新。运用现代体育训练理论结合部队实际,有效地去指导实践。通过对理论体系的不断创新,逐渐掌握学员身体训练的发展规律,为体育教育的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

3 . 2提高军校体育教师的教育水平

军体教员是军体文化的执行者与传播者,军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在军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转型过程中,军校体育教师在学员体育思想与体育认知的培养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提高教员教育水平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学;其次是军队强制的继续教育;再次是教学交流与研讨。

3 . 3提高军体教学的科研水平

体育教员科研是军队院校军体教员自身严重不足。军体教员利用改革机遇提高科研水平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自我积极投入;二是横向联系联合申请;三是利用现有各种平台由小至大从实践做起。从学会做体育科研方法入手,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学会—掌握—精通的过程是用实践来检验的,军体教员必须通过这一过程,才能提高科研水平。

4结语

国防与军队改革 篇7

20世纪70年代末, 国际局势趋向缓和,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而国防工业基础也随之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调整。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

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国务院、中央军委要求国防科技工业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要执行“缩短战线、突出重点、狠抓科研、加速更新”的方针, 贯彻“成套论证、成套设计、成套试制、成套交付”的原则, 对型号研制普遍实行总设计师负责制的技术指挥线和各级行政调度负责制的行政指挥线。坚决压缩基本建设战线及科研项目, 集中较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 保证重点任务尽快完成。在导弹和航天技术方面, 确定20世纪80年代前期重点任务是研制远程导弹、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和通信卫星以及为这三大任务试验所必须的各型远程测量船。如1980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导弹成功;1982年10月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成功;1984年4月试验通信卫星发射定点成功。

2、1985年中央军委举行扩大会议, 根据对国际形势发展变

化的分析, 对我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做出实行战略性转变的决定

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战备状态, 转入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国防科技工业从主要为国防建设服务转移到为国家的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四个现代化服务。按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 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体制改革, 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国防科研、生产能力, 合理安排军品、民品生产结构, 并腾出力量大力发展民品。国防工业企业进行了产品结构等方面的调整, 大多数企业已开始由过去单一的军用品生产转为多元化的品种生产。

3、1998年3月, 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和总装备部成立

国防科工委作为国务院主管国防科技工业的部门, 对国防科技工业实施政策、法规、规划、标准、监督等方面的行业管理。总装备部主管武器装备的计划和采购, 它们为国防工业运行机制带来了新的政治影响。1999年7月, 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工业总公司等五个军工总公司改组为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机电集团、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等十大集团公司。通过改革,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逐步优化结构和改革布局, 精干军工队伍, 增强平战转化能力, 努力建立开放式的新军工体系。

4、2008年3月, 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提出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

决定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责, 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责, 整合划入该部。同时, 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这次机构调整, 将从管理体制上更有利于国防科技工业的开放、竞争和发展, 更有利于军民结合、军地融合, 更有利于发挥军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 搞活微观经济, 从而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我国国防工业基础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的战略方针,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推进资源优化重组和产业结构升级, 加强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能力建设, 全面提高国防科技工业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国防科技工业继续深化改革, 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建立精干、高效的科研生产体系

优化产业结构, 形成以军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 以军民两用主导产业为主体, 以军工制造业为基础的产业格局。优先发展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 吸纳各行业的先进民用技术为国防建设服务, 推动军用和民用高技术双向转移。发展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与环保、生命科学、海洋工程等高技术为先导的新兴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军工企业改革调整, 优化军工企业组织结构, 鼓励优势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 按照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原则, 以产品和资产为纽带实施战略性重组。推进军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改制步伐, 建立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2、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

加快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 采用先进生产模式, 推进专业化生产, 提高制造工艺技术水平。优先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 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提高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通过提升重大项目总体及关键分系统等核心科研开发和生产能力, 扩大一般配套和加工能力的竞争范围, 逐步建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社会化大协作体系。重点加强具有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等军工特色的技术、产品和关联产业, 形成对国民经济具有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集群。2005年, 国防科技工业全行业军品和民品的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 总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24.3%、20.7%、21.6%。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完善以总体设计、总装制造和试验验证为龙头, 以核心系统和设备专业化研制为支撑, 以社会化协作配套为依托的武器装备研制创新体系;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骨干、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军民结合高新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组织实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重大科技工程, 带动高技术产业的跨越发展, 实现国防科技的整体跃升。推进武器装备系统研发平台、国防科技实验室体系、先进工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和军工技术基础条件建设, 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效率突出、军民互动的科技基础条件。提高国防科技工业高等教育质量, 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培养和吸引国防科技工业高素质优秀人才。

三、我国国防工业基础改革发展的展望

目前, 我国的国防工业基础虽有明显改观, 但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仍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 大型军工企业集团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军品生产任务, 开放性、社会化协作程度低。军工企业集团“集而不团”, 不能充分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缺乏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军工企业, 产业竞争程度弱;而政府对国防工业各环节的规制在一定程度上也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十一届全国人代会上, 决定对国防工业实行机构改革 (对国防科工委) 和政策调整 (对军工企业) , 从而有助于激励管理者提高效率、提高研发和生产能力, 并在未来几年里会对国防工业现代化产生深远而持久地影响。今后, 我国国防工业基础的发展应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集中军品和民品优势资源, 打造新的创造军工核心能力和抢占国际制高点的跨行业跨国大型军工龙头企业集团

以形成战场导向型的国防工业基础为目标, 以陆、海、空、天、信息战武器系统为主导, 打破军民界限、行业界限, 破除部门观念, 对现有的军工企业集团下属企业进行重组, 以市场手段积极吸纳部分民品高新技术企业加盟军工集团。

2、面向社会加大国防工业的开放度

放松或解除企业的进入壁垒, 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人非核心领域, 鼓励创新性强的民营中小企业的进入。在政策的基础上, 出台相关配套法律法规, 以法律承诺的形式开放国防工业市场。同时, 要加大宣传力度, 消除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国防工业的文化障碍。

3、与国际机构合作, 从而更好地利用全球化带来的益处

欧盟、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是三个最复杂、最成熟和最高层次的国际组织, 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 推进国防工业全球化。国防工业全球化是当今相对和平环境下各国以综合国力为核心而进行合作性竞争的结果。军事的发展需要经济的支持以及科技的推动。和平时期, 各国的军事需求大大减少, 军工生产规模不断萎缩, 国防工业的发展则成为各国政府沉重的负担。面对国际军品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 为了增强本国综合国力, 各国努力通过合作生产、签署协议和合作开发等手段, 不断推进国防工业的全球化。通过联合研制和生产, 共担研发费用和风险, 可使武器的研发更加经济合理;利用国际分工, 可提高生产效益, 降低武器生产成本, 通过合作各方共享技术成果, 促进本国技术进步。这不仅开辟了军品的国际市场, 也带动了非军品的大量出口。

摘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 我国国防工业基础改革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文从我国国防工程基础改革的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两方面进行阐述, 并对我国国防工业基础未来的改革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国防工业,改革,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1]孙广运: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3.

[2]赵景曾:世界军事工业概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0.

[3]托德·桑德勒、基斯·哈特利著, 姜鲁鸣、罗永光译:国防经济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4]姜鲁鸣:现代国防经济学导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分数均衡下一篇:甘肃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