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军队建设的新时代

2024-07-25

中国国防、军队建设的新时代(精选7篇)

中国国防、军队建设的新时代 篇1

中国国防、军队建设的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亮点解读之军队建设

吴 波

一支军队要跻身世界一流,不能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在多个章节提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相关内容。

“中国军队进入新时代”是报告中一个最重要的亮点。经过五年建设,我们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发生了四个新变化: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人民军队制定了新的军事战略方针;二是重塑了人民军队新的政治生态;三是人民军队有了新的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四是国防和军队建设进程中,武器装备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对于“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有五点意义:一是能坚决捍卫国家领土的完整;二是能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三是能粉碎一切外来侵略和武装挑衅;四是能有效维护我国在海外的利益;五是能成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报告指出,“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将“军队是准备打仗的”写入报告,就是再次向全党全军明确军队和军人的历史使命。中国几十年的和平时期使一些军人的打仗意识有所淡薄,有所弱化。而目前中国尚未统一,领土和领海主权不时会受到侵犯和挑衅,军人要有保家卫国的思想准备,忘战必忧,忘战必败。同时只有牢固树立军人准备打仗的意识才能实现军队新时代的战略目标,为国家建设提供可靠的战略支撑。”

中国国防、军队建设的新时代 篇2

1.信息时代下军队图书馆建设和提供信息服务的基本措施

(1) 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军队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建设是保证军队顺利获取相关信息资源的物质基础, 是现代化图书馆的创建条件, 也是当前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重点。所以在实践中必须加大对数字图书馆专用服务和存储设备的建设投入, 保证硬件设施的实际质量。[1]同时, 由于大数据的存储和分享都以网络为依托, 所以信息的流畅性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极其重要, 因此要保证军队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 就必须加大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投入, 真正搭建起信息高速公路, 促进军队图书馆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2) 积极引进专业技术和高素质人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专业素质较高的综合性人才, 也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 所以军队在图书馆建设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对当前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技术培训, 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第二, 出于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需要, 军队应该积极引进数据分析和软件开发方面的专家学者, 共同组建信息系统, 明确数据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 具体指出应该被保留或者被舍弃的数据, 进而对数据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为图书馆建设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保障。

(3) 对信息数据进行加工, 积极改变图书馆服务模式。现阶段, 我国绝大多数事物型数据库只具备数据查询、记录和统计方面的功能, 无法在使用过程中及时发现数据中存在的有价值信息, 也不能通过数据分析对数据的潜在价值进行挖掘, 对数据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2]所以, 在对军队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应该增加检索日志和读者借阅记录等能够对文献利用率和读者借阅状况进行研究的功能, 探寻不同数据的基本模式和发展特征, 提升军队图书馆资源的使用率, 并为军队科研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情报支持。

2.军队图书馆建设未来展望

(1) 军队图书馆在未来社会的信息建设。军队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与各地高校和国外相关数据库进行有机整合,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提升我国图书馆的实际发展水平。现阶段, 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步进入高度分化和综合信息时代, 能够在战争中使用多兵种进行协同作战, 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军事科研和理论研究方面的联系愈加紧密, 高科技多兵种立体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这就必然需要军队图书馆能够为全军的教育和科研工作提供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所以, 在保证军队信息安全的基础上, 军队图书馆应该加强馆际合作, 实现信息化资源的全面共享, 构建高效情报网络体系。

(2) 服务人员的未来转型。军队图书馆受到军队特殊性质的影响, 因而具有一定的保密性。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军队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规模也必然随之不断扩大, 使每一个信息资源的使用者都转变为图书馆的实际建设者。同时, 由于军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 所以每一个相关信息的使用者在完成信息的获取后, 都应该对信息进行适当的评价和修正, 以提升其适用性, 这符合当前我国军队的实际发展情况;而现有的图书馆管理者也将转换为数据信息的维护者, 实现服务转型, 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军队图书馆的建设应该结合军队的实际发展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有针对性地为军队的发展提供最佳数据信息支持, 进而提升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促使军队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冠裙.信息时代下的军队图书馆建设与信息服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4, (2) :145-146.

论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建设 篇3

关键词 国防建设 军队现代化 国家安全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并强调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国防建设体现了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它是一个国家和平安定的保证。中国位于亚洲的东方,与许多大的内陆国家领土相接壤。中国一直处于是发展中国家,但在近几年有了飞速的发展,它的发展影响着亚洲以及全世界,因此我国需要有个健全的外交政策及其强大的国防实力,来捍卫我们领土完整、保证祖国统一以及专属海域的掌控权。所以国防建设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今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而在这个时期加强国防建设将更加有重要性。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它拥有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力量。随着我国综合国力逐渐提升,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地区安全上的合作也逐渐增加,在外交方面也逐渐成熟起来,现在的中国在全世界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处理重大国防问题中,中国的声音尤为重要。然而还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在时刻考验着中国,如”台独”分子,日本右翼,美国霸权主义等,因此中国在未来的道路上还要面临许多挑战。当今国际政治军事形势越来越严峻,要加强国防建设来保护我国的领土。

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军队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上提出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胡锦涛同志是着眼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家发展战略的新需要,对我军地位作用和职能任务做出的新概括,为我军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当今的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上强调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進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在当今这个如新月异的时代,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战争的来临,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辟了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道路,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这些都是始终坚持以党的军事理论指导,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的结果。

在当今这个时代,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预防国家主权的威胁、维护海洋权益以及捍卫领土完整的需要。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顺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战略举措。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世界几个主要的军事国家都在发展新型武器,目的是为了抢占军事竞争的制高点,这给维护和平和国家安全带来新的威胁和挑战。我国虽然不与任何国家进行竞赛,但我们必须认清现阶段的军事形势,面对挑战,努力发展我国现代国防体系,提高军队的威慑能力和实战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把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联系起来,并重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同志提出了“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和“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是社会主义建设两件迫切要做的事情。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强调我党要把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并指导军队建设向思想战略性转变,使我国军队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军建之路。而后,江泽民同志根据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构想和建设信息化军队和战争战略目标,全面提高了我军的防卫作战能力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十八大,胡锦涛同志提出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只有这样我们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上,才能够有坚实的后盾保障我国持续稳定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之,只有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建设,才能使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大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国共产党第十大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黄宏.程卫华.走向现代化的人民军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章沁生.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2

作者简介:

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篇4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党在新形势下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对于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国防和军队改革,军委主席习近平召开了多次军队会议,多次深入解放军、军队院校和武警部队进行视察,系统总结了我们党建军治军成功经验,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考量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发展变化,积极开创军事外交实践,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安全保障。

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内容思路

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在军队和国防建设中推进改革,就是要强化改革创新理念,不仅在武器装备上升级换代,更要看军事力量体系的架构重组。在军队改革中,军事技术是根基,军事理论构想是蓝图,军事力量体系重构则是主体建筑,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整体性和决定性意义。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有助于解决军队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力量支撑和坚强安全保障。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伟大梦想的实现,离不开具体的改革思路作指导。第一,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以强军为改革目标。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时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改革、以强军目标引领改革、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改革。围绕强军这一目标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和统筹,牢牢把握坚持改革正确方向这个根本。第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的优越性。为了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的优势,要不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改革就是要更好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更好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三,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要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坚持问题导向,把改革主攻方向放在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上,放在战斗力建设的薄弱环节上。第四,牢牢把握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这个指向。没有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就没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深入推进领导指挥体制、力量结构、政策制度等方面改革,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提供有力制度支撑。此外,还需把握好积极稳妥这个总要求。该改的就要抓紧改、大胆改、坚决改,在重大举措牵一发而动全身进行改革时,则须稳妥审慎。改革举措出台之前,必须反复论证和科学评估,力求行之有效。

国防和军队改革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领导部门和军队干部身上,落实改革以军队各级党委班子和高中级干部为抓手。习近平同志强调:“在学习贯彻强军目标中要注重抓党委班子和高中级干部这个重点。”军委班子和军队高级干部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肩负着重大历史责任和重大政治责任,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担当,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从个人进退得失和瞻前顾后中解放出来,切实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中面临的改革难题。习近平要求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强化集中统一领导,搞好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导落实,确保各项改革工作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要坚持科学议事决策,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这些要求不仅是对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全军领导干部落实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的具体要求。各级领导部门要珍惜一代代官兵不懈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好总体设计,忠心耿耿为党和人民工作,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强军目标

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充分体现了战略谋划、建设标准、发展路径与价值导向的高度统一。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改革、以强军目标引领改革、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改革。强军目标集中体现了我军的根本原则、根本职能、根本性质和宗旨,明确了加强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扎扎实实做好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篇大文章”。实现强军目标,必须牢记坚决听党指挥的强军之魂,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之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强军之基,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确保部队坚决听党指挥,这是强军之魂。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军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把听党指挥作为军队建设的首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系我军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建军之魂,是我军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此外,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绝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在行动上。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国防和军队各项改革建设的首位,着力打牢部队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基,增进信党爱党的思想情感,锤炼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始终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安全保障。

打造一支能打仗、能打胜仗的军队,这是强军之要。习近平同志指出:“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必须坚持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胜仗聚焦。”军队的使命任务是准备战争、遏制战争、打赢战争。“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是人民军队经过历史检验总结出来的。战斗力是检验部队一切建设和工作的试金石。在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要求下,破除阻力,打破藩篱,理清制约部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瓶颈短板和主要症结,推动军队建设的所有资源向提高战斗力聚焦。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军队建设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工作都要向“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聚焦。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坚决纠正军事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官兵实战演练意识,注重平时训练考核,求真求实,提高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

大力弘扬我军优良作风,推进军队组织形态优化,这是强军之基。习近平同志指出:“作风优良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永葆人民军队政治本色。”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必须保持严明的作风和铁的纪律,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发挥军队领导干部带头表率作用,廉洁自律,带头遵守各项规定,弘扬优良作风,为实干强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在国防和军队深化改革中,军队领导干部能跳出个人得失的利益小圈子,着眼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局,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钻研新形势下战争的制胜机理和决胜之道,营造实干强军、实干兴军的浓厚氛围。同时,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建立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联合训练体制、联合保障体制,优化作战力量结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外交体现

军事外交工作服务于军队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将军事外交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部分的重要内容。自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军事外交思路的导引下,从推进大国军事关系到构建有利周边环境,从为提升战斗力创造平台到争取国际舆论斗争主动权,国防和军队改革在对外交往和形象展示上表现出一种全新的风格。

习近平强调,“做好外交工作,胸中要装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加速发展,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变化,改变着国际政治和军事格局,也挑战着我国国防和军队的建设发展。习主席要求军事外交要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这三种意识是应对复杂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迫切需要,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努力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国防和军队,“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良好国际环境”。

习近平任军委主席以来,发展全方位对外军事关系。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大国合作,增进战略互信,与俄罗斯、美国和欧盟集团主要国家等建立加强了军事交往。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原则,与周边国家防务部门和军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注重与周边国家发展军事互信关系。习近平先后出访非洲三国与拉美三国,强调中国要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特别是军事援助,在非洲习近平首次提出,“13亿多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还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习近平重视海上军事力量,海上军事力量既是开展和平军事外交的窗口,又是维护国家海洋主权的重要力量。自2013年以来,中国海军开展多次海洋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救援、海上安全合作等军事外交,先后派出了哈尔滨舰、兰州舰、临沂舰等16艘舰艇,出访了美国、智利、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24个国家,加深了其他国家与我国海军之间的理解互信,双方海上合作和海军友好关系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在钓鱼岛、南海等涉及国家领土主权的问题上,绝不松口,派出巡海船队,有力遏制了日本、菲律宾等个别国家侵犯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非法行径,明确宣示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意志。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多边对话与合作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作用显著上升。首先,我国军队广泛参与多边机制,与欧盟、非盟、北约等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交流,积极发挥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的作用,展现大国担当。中国军队全面参与东盟防长扩大会(10+8),开展与东盟国家的军事合作。其次,向国际社会阐释中国和平安全理念,越来越多的中国军队领导人及军队专家学者借助香格里拉对话会、亚太合作理事会、雅加达国际防务对话会等国际讲台,宣传我国防御性国防政策,宣传和谐亚太理念,回应外界对中国军力发展的关切。第三,积极参与维护国际安全事务和人道主义救援。十八大以来,中国军事外交主要体现为在维护国际安全事务中承担大国责任。中国已连续向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派遣了17批、40艘次舰船执行护航任务,为维护国际航道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国防、军队建设的新时代 篇5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这是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要求。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必须认真学习胡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胡主席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以来,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有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这些重要的论述和思想,是他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认识成果,是对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特点规律的科学揭示,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军事篇。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地位,进一步促进军事思想的解放,切实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对胡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学习研究,深刻理解和把握他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创新总是适应时代要求的结果。创新的理论,其价值在于回答了时代面临的课题,满足了时代的需求。胡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的根本指导理论的与时俱进,要求军事指导理论的创新发展。二是国家利益的深刻变化,要求军事指导理论的创新发展。三是我军面临的严峻挑战,要求军事指导理论的创新发展。

胡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内容丰富,我在这里初步列举了十个方面。

一、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胡主席提出“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其实质,就是要适应党的根本指导理论的与时俱进,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地位,把军队建设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方针,需要充分发挥它的四个作用: 一是对军心士气的凝聚作用。二是对军队建设的导向作用。三是对领导能力的提升作用。四是对官兵世界观的塑造作用。

二、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胡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为什么要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中国强军的目标。胡主席说:把军队现代化建设搞上去,锻造一支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化军事力量。中国强军的标准。

中国强军的道路。胡主席指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胡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中国面临强军的战略机遇期。胡主席指出:“本世纪头20年,既是国家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机,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机。”我们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的历史使命

胡主席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的历史使命,这就是: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国家利益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军队的历史使命问题,实质上就是军队的历史定位问题。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一支军队的职能和作用,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发展的思路和建设的重点。“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是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定位,标志着我军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和新的境界。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扎根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家利益的坚实基础之上,必须从中国国家利益的与时俱进,去深刻理解我军新的历史使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贯穿着一条红线,这就是“国家利益”四个大字。所谓军队使命,就是国家利益对军队提出的需求和赋予的任务。胡主席指出:军事“是为国家利益全局服务的。”如果“脑子里少了国家利益全局这根弦,迟早是要吃大亏的。”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这一条,是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所必须坚决捍卫的最核心的政治利益,是国家最重要的政治安全利益。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这一条是捍卫中国持续发展的战略利益。为国家利益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是捍卫国家不断拓展的新型利益。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是捍卫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角色和大国形象的利益,中国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本身,就是一种国家利益。

四、坚持不懈地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推向前进

胡主席强调“坚持不懈地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推向前进”。

关于军事变革的战略意义。胡主席在指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能不能胜利完成这项战略任务,关系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全局,关系国家的安全统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关于军事变革的战略目标。胡主席提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新军事变革全面展开、加速发展,国际军事领域的竞争更趋激烈。我们必须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掌握国际军事竞争的战略主动权。胡主席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目标,标定在夺取国际军事竞争的战略主动权上。

关于军事变革的战略途径。胡主席强调要以开拓创新精神推动军队改革和发展。要着力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

关于军事变革的战略统筹。胡主席强调,要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统筹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统筹当前建设与长远建设,统筹主要战略方向建设与其他战略方向建设。五个统筹揭示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五个重大的战略关系。

五、把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作为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

关于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的战略地位。胡主席指出:当前,我军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是要全力以赴地推进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特别是反“台独”应急作战准备。要坚持把它摆在军队建设的龙头地位,在推进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的过程中,把军队现代化建设搞上去。

关于反“台独”军事斗争的根本性质。胡主席指出:我们围绕台湾问题进行的斗争,既是为保证国家安全统一进行的反分裂斗争,也是为保障国家发展进行的反遏制斗争。关于反“台独”军事斗争的总体布局。

关于反“台独”军事斗争的战斗精神准备。胡主席要求大力加强战斗精神准备。要在全军深入进行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的教育。

六、正确认识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

胡主席科学揭示了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的主要矛盾是“两个不适应”。他指出:目前,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胡主席指出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为五个方面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是武器装备的差距。二是组织体制的差距。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训练体制、保障体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政策制度不够完善,领导管理体制和治军方式需要发展创新。三是力量结构的差距,尤其是军兵种内部结构不够合理。四是人才的差距。五是思想政治建设的差距。胡主席提出了正确解决军队建设矛盾和问题的科学思路。胡主席关于军队建设主要矛盾的思想,是对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主要矛盾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要以得力措施缩小素质差距。要创造我军政策制度优势。要建立新型体制编制。要走开科学管理路子。

七、在全军大抓军事训练 胡主席提出:“在全军大抓军事训练”,“开创军事训练的新局面”。一是认清军事训练的战略意义。胡主席要求全军从战略全局和时代发展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军事训练的重要意义,增强大抓军事训练的自觉性和迫切感。二是实现军事训练的战略转型。胡主席要求全军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转变。他强调要大力加强联合训练。

三是发挥军事训练的战略作用。胡主席要求充分发挥军事训练对军队全面建设的推动作用,通过大抓军事训练推动我军全面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八、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胡主席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一是要看到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时代特征。胡主席指出: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战斗力要素的内涵,从而深刻地改变着战斗力生成模式。要把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上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战斗力提高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是要重视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发展的自主创新。三是要努力提高官兵科技素质。胡主席指出:随着我军武器装备特别是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加速发展,官兵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日益突出,抓紧提高官兵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他强调既要高度重视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又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学技术对军队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

九、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 胡主席指出:“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

一是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胡主席指出: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实现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其中就包括安全发展的要求。要把安全发展作为军队建设的重要理念确立起来。

二是坚持安全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保战斗力与保安全的关系。三是要从根本上掌握防范重大安全问题的主动权。四是要大力推动“军事管理革命”和“军事管理创新”。“积极探索具有我军特色的科学管理模式”,大力提高科学管理的能力。

十、把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

胡主席指出:要“更好地把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要“保证军队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

我军官兵在政治思想上面临的挑战是很严峻的。

在军队政治方向问题上,胡主席提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这三句话,十分重要。这三句话深刻揭示了我军优良传统的精髓,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对军队的根本要求,高度概括了我军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军的性质和方向。

关于“听党指挥”——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都要求我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忠于党。那么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情况下,军队对党的感情和信任容易淡化和动摇呢?有六种情况和时候,考验特别严峻。

关于服务人民。现在人民军队要服务的人民,既包括穷人也包括富人,但是弱势群体是更需要服务的人民。

中国国防、军队建设的新时代 篇6

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第五十九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着眼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以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为根本着力点,深入推进军事训练转变,坚持科技强军,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加紧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加强科学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优化领导管理体制,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推动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执勤处突和反恐维稳能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第六十章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坚持国家主导、制度创新、市场运作、军民兼容原则,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充分依托和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国防实力和军事能力,大力推进军地资源开放共享和军民两用技术相互转移,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满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的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体系。

中国国防、军队建设的新时代 篇7

一、在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正确认识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是国家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关系, 对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面而深远的意义。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我们党对中外历史上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经验总结, 也是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科学认识。

首先, 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概括。在新中国走过的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 中国共产党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富国”与“强军”统一的客观规律进行了积极探索,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建国之初, 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 因此, 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2]“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 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3]这其中蕴涵着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科学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 把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之中, 提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性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从而更深层次、更进一步地阐述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

其次, 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经验总结。纵观世界历史上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国兴衰史, 一条基本定律被反复印证:国富才能兵强, 兵强才能安邦, 安邦才能发展。在这点上我们有着深刻的经验教训。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 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威胁、侵略, 以及国内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路线的指导, 我国一直实行优先发展国防建设的方针, 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提出了以备战为主心, 以“三线”建设为重点的发展战略, 造成我国经济建设畸形发展。改革开放后, 为加快经济建设, 国家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的国防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搞上去的同时, 我国的国防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此, 我们既不能脱离国情, 片面搞国防的高投入, 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经济而忽视国防建设, 必须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 协调发展。

第三, 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富国与强军, 是一个国家发展腾飞不可缺少的两翼。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必须要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 还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做后盾。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中国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能否确保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关键还在于能否营造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历史经验证明, 一个国家越是要发展经济, 就越是要巩固国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只有建设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 才能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积极推进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胡锦涛指出:“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深化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是解决包括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内的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 改革开放为推进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奠定物质基础。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而且促进了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中华民族实现了百年的富国之梦。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不仅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首要任务, 也是夯实国防建设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依托。我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 国防投入逐年增加, 武器装备更新换代, 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社会保障全面有力, 军事威慑力显著提升。事实雄辩地证明,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富国之路的必然选择,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强军之路的历史必然, 改革开放为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夯实了物质基础, “富国”与“强军”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根深叶茂, 硕果累累。

第二, 改革开放为推进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提供不竭动力。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也是军队发展的动力, 同样也是建立和完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机制、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推动力。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我国各项建设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 我们也看到我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经济建设领域, 我国的生产力还不够发达, 我们在“富国”之路上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国防建设领域, 我军正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时期, 无论是信息化建设、高技术条件下防卫作战能力还是人才队伍建设、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都存在着较大的军事技术差距, 这也警醒我们在“强军”之路上仍需要加倍的努力, 要以改革开放为推动力, 加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真正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第三, 改革开放为推进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提出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 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对外开放的扩大, 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利益不断拓展, 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 对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出现在世界东方, 总是千方百计地妄图牵制乃至遏制我国的发展。我国周边地缘政治军事环境也相当复杂, 不可预测性因素明显增加。这些都对国家安全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加大了我国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压力。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和多元化的利益格局, 必然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国家发展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作战略支撑, 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 才能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继续稳步推进。

三、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真正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也是指导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仅为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提供了根本思路, 也为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一是在战略思维上, 要树立全局观念, 实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兼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同样也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根本方法。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就是兼顾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使国防建设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融合并相互促进, 共同成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强大保证和坚实基础。要明确“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中心点。“国富”要以“军强”为保障, “军强”要以“国富”为基础。因此, 我们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心一意谋发展, 聚精会神搞建设。从国家角度讲,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国防投入, 高度重视国防建设, 保障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军队角度讲, 要坚决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自觉在大局下行动。

二是在融合模式上, 要树立效能观念, 实现优化整合、兼容发展。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 坚持勤俭建军,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必须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原则, 全方位全过程地把国防建设纳入到经济建设体系之中, 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形成合力的局面。一方面, 军队要充分依托社会资源, 要在国防基本建设、科技发展、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上, 充分统筹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需要, 充分地发挥国民经济对国防建设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另一方面, 军队要积极发挥推动作用, 要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 协助地方完成重大保障任务, 从而使“富国”与“强军”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实现更加科学有序的结合。

三是在政策法规上, 要树立法制观念, 实现科学规划、长远发展。胡锦涛指出:“我们就必须依据科学发展的要求, 站在国防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和设计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 合理确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布局, 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计划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之中, 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国防和军队建设, 都是一个由多个部分构成的复杂的大系统, 要科学确定两个建设相协调的分阶段的目标和重点, 站在国家高度来考虑和设计国防与军队的发展战略, 合理确定国防与军队的建设布局, 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计划, 把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之中, 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 从而真正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解放军报, 2007-10-25 (1) .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271-272.

上一篇:安全科普演讲稿 安全演讲稿300字下一篇:教研组管理的三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