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和军队建设论述

2024-09-02

国防和军队建设论述(共6篇)

国防和军队建设论述 篇1

实现强军目标,必须牢记坚决听党指挥的强军之魂,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之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强军之基,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党在新形势下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对于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国防和军队改革,军委主席习近平召开了多次军队会议,多次深入解放军、军队院校和武警部队进行视察,系统总结了我们党建军治军成功经验,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考量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发展变化,积极开创军事外交实践,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安全保障。

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内容思路

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在军队和国防建设中推进改革,就是要强化改革创新理念,不仅在武器装备上升级换代,更要看军事力量体系的架构重组。在军队改革中,军事技术是根基,军事理论构想是蓝图,军事力量体系重构则是主体建筑,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整体性和决定性意义。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有助于解决军队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力量支撑和坚强安全保障。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伟大梦想的实现,离不开具体的改革思路作指导。第一,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以强军为改革目标。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时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改革、以强军目标引领改革、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改革。围绕强军这一目标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和统筹,牢牢把握坚持改革正确方向这个根本。第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的优越性。为了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的优势,要不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改革就是要更好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更好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三,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要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坚持问题导向,把改革主攻方向放在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上,放在战斗力建设的薄弱环节上。第四,牢牢把握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这个指向。没有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就没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深入推进领导指挥体制、力量结构、政策制度等方面改革,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提供有力制度支撑。此外,还需把握好积极稳妥这个总要求。该改的就要抓紧改、大胆改、坚决改,在重大举措牵一发而动全身进行改革时,则须稳妥审慎。改革举措出台之前,必须反复论证和科学评估,力求行之有效。

国防和军队改革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领导部门和军队干部身上,落实改革以军队各级党委班子和高中级干部为抓手。习近平同志强调:“在学习贯彻强军目标中要注重抓党委班子和高中级干部这个重点。”军委班子和军队高级干部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肩负着重大历史责任和重大政治责任,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担当,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从个人进退得失和瞻前顾后中解放出来,切实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中面临的改革难题。习近平要求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强化集中统一领导,搞好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导落实,确保各项改革工作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要坚持科学议事决策,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这些要求不仅是对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全军领导干部落实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的具体要求。各级领导部门要珍惜一代代官兵不懈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好总体设计,忠心耿耿为党和人民工作,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强军目标

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充分体现了战略谋划、建设标准、发展路径与价值导向的高度统一。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改革、以强军目标引领改革、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改革。强军目标集中体现了我军的根本原则、根本职能、根本性质和宗旨,明确了加强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扎扎实实做好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篇大文章”。实现强军目标,必须牢记坚决听党指挥的强军之魂,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之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强军之基,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确保部队坚决听党指挥,这是强军之魂。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军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把听党指挥作为军队建设的首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系我军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建军之魂,是我军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此外,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绝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在行动上。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国防和军队各项改革建设的首位,着力打牢部队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基,增进信党爱党的思想情感,锤炼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始终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安全保障。

打造一支能打仗、能打胜仗的军队,这是强军之要。习近平同志指出:“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必须坚持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胜仗聚焦。”军队的使命任务是准备战争、遏制战争、打赢战争。“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是人民军队经过历史检验总结出来的。战斗力是检验部队一切建设和工作的试金石。在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要求下,破除阻力,打破藩篱,理清制约部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瓶颈短板和主要症结,推动军队建设的所有资源向提高战斗力聚焦。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军队建设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工作都要向“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聚焦。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坚决纠正军事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官兵实战演练意识,注重平时训练考核,求真求实,提高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

大力弘扬我军优良作风,推进军队组织形态优化,这是强军之基。习近平同志指出:“作风优良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永葆人民军队政治本色。”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必须保持严明的作风和铁的纪律,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发挥军队领导干部带头表率作用,廉洁自律,带头遵守各项规定,弘扬优良作风,为实干强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在国防和军队深化改革中,军队领导干部能跳出个人得失的利益小圈子,着眼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局,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钻研新形势下战争的制胜机理和决胜之道,营造实干强军、实干兴军的浓厚氛围。同时,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建立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联合训练体制、联合保障体制,优化作战力量结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外交体现

军事外交工作服务于军队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将军事外交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部分的重要内容。自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军事外交思路的导引下,从推进大国军事关系到构建有利周边环境,从为提升战斗力创造平台到争取国际舆论斗争主动权,国防和军队改革在对外交往和形象展示上表现出一种全新的风格。

习近平强调,“做好外交工作,胸中要装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加速发展,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变化,改变着国际政治和军事格局,也挑战着我国国防和军队的建设发展。习主席要求军事外交要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这三种意识是应对复杂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迫切需要,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努力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国防和军队,“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良好国际环境”。

习近平任军委主席以来,发展全方位对外军事关系。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大国合作,增进战略互信,与俄罗斯、美国和欧盟集团主要国家等建立加强了军事交往。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原则,与周边国家防务部门和军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注重与周边国家发展军事互信关系。习近平先后出访非洲三国与拉美三国,强调中国要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特别是军事援助,在非洲习近平首次提出,“13亿多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还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习近平重视海上军事力量,海上军事力量既是开展和平军事外交的窗口,又是维护国家海洋主权的重要力量。自2013年以来,中国海军开展多次海洋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救援、海上安全合作等军事外交,先后派出了哈尔滨舰、兰州舰、临沂舰等16艘舰艇,出访了美国、智利、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24个国家,加深了其他国家与我国海军之间的理解互信,双方海上合作和海军友好关系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在钓鱼岛、南海等涉及国家领土主权的问题上,绝不松口,派出巡海船队,有力遏制了日本、菲律宾等个别国家侵犯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非法行径,明确宣示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意志。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多边对话与合作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作用显著上升。首先,我国军队广泛参与多边机制,与欧盟、非盟、北约等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交流,积极发挥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的作用,展现大国担当。中国军队全面参与东盟防长扩大会(10+8),开展与东盟国家的军事合作。其次,向国际社会阐释中国和平安全理念,越来越多的中国军队领导人及军队专家学者借助香格里拉对话会、亚太合作理事会、雅加达国际防务对话会等国际讲台,宣传我国防御性国防政策,宣传和谐亚太理念,回应外界对中国军力发展的关切。第三,积极参与维护国际安全事务和人道主义救援。十八大以来,中国军事外交主要体现为在维护国际安全事务中承担大国责任。中国已连续向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派遣了17批、40艘次舰船执行护航任务,为维护国际航道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总之,适应时代发展和历史国情的理念可以产生吸引力、凝聚力,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阐述,为新世纪新阶段凝聚全军官兵意志和力量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首先,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军队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把从严治军真正落到实处。在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下功夫,在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功夫。其次,坚持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强军目标为改革动力,将战斗力作为检验国防和军队的唯一标准,能打仗、打胜仗,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力量支撑和坚强安全保障。第三,在军事外交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放弃国家的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的核心利益。全方位开展军事外交,发展海洋力量,通过多边对话和平台,宣传我国和平发展理念,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互信,开展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援助,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了我国“军事软实力”。最后,在习近平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在充分认识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统筹处理好国防和军队改革中的重大关系,逐步构建好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国防和军队建设论述 篇2

2015年12月, 习主席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强调, 对新闻媒体来说, 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 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确,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现。没有好的内容, 即使有再好的形式、手段、技术也是不行的。因此, 做好典型报道的关键是创新典型报道的内容。

一、凝聚共识, 挖掘典型报道的感召性

国防和军队改革背景下的典型报道的内容创新, 首先就要立足“基层”做文章, 围绕“实”字来创新, 从而起到凝聚共识、引领舆论、指导实践的使命。

(一) 走进基层, 讲述官兵自己的故事

习主席视察解放军报社时鲜明指出:“读者在哪里, 受众在哪里, 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 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军队典型报道的读者就是广大的基层官兵。军队媒体要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官兵, 了解第一手材料。同时要善于观察, 在众多材料中发现好材料, 找到反映时代精神、反映官兵面貌、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材料。采编人员要善于思考, 深入挖掘好材料的内涵, 梳理和阐发好材料中蕴含的隽永的精神和深刻的道理, 运用丰富的新闻语言、形式、方法、技巧创作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2015年新春, 《解放军报》推出“点赞新一代革命军人 •习主席接见过的基层官兵”系列专稿。该组系列报道中的12位人物就是生活在广大基层官兵中的代表。北疆某边防团下士张伟、“红四连”连长章星、雷锋连指导员谢正谊、中国“北斗人”王飞雪……经过报道, 他们立足本职岗位, 结合工作实际, 以实际行动争做新“四有”革命军人的先进事迹持续在全军和武警部队引起反响, 成为广大基层官兵学习的榜样。

(二) 加强互动, 让官兵参与创作报道

全媒体背景下军队的典型宣传要改变以往“传者本位”的思想, 确立以用户为主体的报道理念, 重视与官兵的互动, 让官兵参与创作报道内容, 以此促使官兵对报道内容产生更强的共鸣和信任。

首先, 发动受众参与发现与挖掘典型事迹和人物。可以在全军政工网以及各单位的政工网设立网页和平台, 接受广大官兵的推荐和自荐, 寻找典型线索。其次, 让官兵确立典型。宣传主管单位应该充分尊重官兵的意愿, 充分发挥他们的选择典型自主权。最后, 让受众参与典型报道。宣传单位可以开辟网络、报刊等媒体公众平台, 让官兵投票, 发表感想和评论, 组成一个丰富多样的报道拼盘。[2]

二、联结当下, 凸显典型报道的时代性

典型人物或事迹是时代的产物, 它不但要体现时代精神, 而且要符合时代要求, 符合新时期的新闻传播规律。军事典型报道要着眼全党全军全国的大局, 精心选择, 精心组织, 以典型的鲜明个性特征揭示时代主题。

(一) 结合社会环境, 传递时代精神

结合当下社会环境和军队环境, 传递时代精神、体现时代意蕴是军事典型报道创新的必由之路。

著名军事记者江永红在20世纪80年代初采写的长篇报道《“蓝军司令”越演越狡猾“红军司令”越练越过硬》犹如平地惊雷, 引起了巨大反响。十年文化大革命, “左”倾思想泛滥, 我军军事演习中“红军一打就胜, 蓝军一触即溃”的固有模式严重制约了军队的战斗力的提升。王聚生的出现向全军敲响了一记警钟, 训练要突破“左”的思想束缚, 首要的问题是改变本本主义的练兵模式, 必须真打实抗, 不能自欺欺人。经过军报的宣传和推广后, “蓝军司令”这一典型在全军上下掀起了方兴未艾的“蓝军”热, 为当时军事训练注入了新鲜血液, 对后来全军军事变革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 利用融媒体, 打造多样化报道内容

融媒体摒弃了简单复制各种媒介的内容的方式, 强调从采编到传播各个环节要互融互通。换言之, 即实现一次综合采集、多种内容生成、多元渠道传播。[3]融媒体时代的典型报道, 要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 既可以有文字、图片、视频等传统形式报道, 也要有专门为微博、微信、网络等“量身定制”的新媒体内容。

以《解放军报》对27集团军移防报道为例。军报在2015年2月25日的头版刊发长篇通讯《当那一天真的来临:第27集团军从河北移防山西》。作为全军第一个因改革而进行部署调整的军级单位, 文章深度挖掘了27集团军在移防过程前后遭遇的困难与考验, 表现了全军官兵“听党话、跟党走”的赤胆忠心, 描绘了官兵义无反顾地投入改革洪流的坚毅形象。此外, 解放军报客户端、解放军报官方微博和微信等平台利用新媒体的巨大传播优势和语言特色, 推出视频 “27集团军移防独家影像记”、后续报道《部队移防到哪里, 哪里就是咱的家》、《照片里的故事激扬过硬精神气》等, 与传统媒体相互配合, 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三、立足平凡, 强调典型报道的亲切性

多年以来, 我军的典型报道存在“高大全”“脸谱化”“同质化”“标签化”等弊端。这样的典型人物只能让官兵当作传奇人物来敬仰却不能引起官兵的共鸣。如何把典型报道做得有血有肉有温度, 使人物可亲、形象生动、亲切感人, 是当前典型报道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 用动人的细节触摸受众心灵

正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情。记者只有捕捉生动有趣、富有人情味的细节才能使笔下的典型人物更加栩栩如生、打动人心。

2014年, 《解放军报》在报道中国陆军第一蓝旅旅长满广志时就采用了丰富、鲜活的细节来刻画这一神秘部队的“狼头”, “眸子一闪, 他站起身——1分钟之内, 连续下达3道命令”, 连用三个数字, 充分表现了满广志的机智果敢。“驾驶员开玩笑说, 团长搬家就是‘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这一细节采取幽默的笔法, 使满广志潜心钻研兵法, 在学习上充满紧迫感的形象跃然纸上。

对细节的捕捉还体现在典型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上。“胡扯!要是打仗, 能叫暂停吗”“军人为国捐躯固然悲壮, 可如果牺牲换不来胜利, 那就是悲剧”这是他的话语, 看似严苛, 却也体现了他胸怀使命、不惧风险的个性。

(二) 展现立体化的人物形象

霍夫兰说服理论中的“两面提示”原则是指, 在较为开放的传播环境下, 或是面对理性程度较高的对象, 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 也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 说服的效果更佳。秉持这一原则, 典型人物报道可以在坚持正面宣传总方向不变的前提下, 有意识地挖掘人物的个性特点, 展示一个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有血有肉的立体化人物形象。[1]

以兵棋专家张国春的报道为例, 军报采用客观平实的视角, 真实还原典型人物的本来风貌, 不搞所谓的高大全。系列报道中既写张国春推让评职称和立功指标的淡泊名利, 又写他错失经济适用房的遗憾纠结;既写张国春成就他人的坦然欣慰, 也写他面对病魔的忐忑不安。[4]一个真实、本色的张国春呈现在读者面前, 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这样会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总而言之, 创新是媒体实践的灵魂, 新时期的军队典型报道需要改变和发展, 使其更加符合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当今时代, 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已经发生深刻变化, 广大军事新闻工作者要以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 不断创新军事典型报道, 进一步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宋照强.让典型报道为社会正能量传播助力——从河南电视台的典型报道说起[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5 (9) :109-112.

[2]顾黎, 李海龙.新媒体环境下典型报道的改进策略[J].军事记者, 2014 (9) :6-7.

[3]秦建莉.融媒体时代典型报道的创新策略[J].青年记者, 2015 (29) :26.

国防和军队建设论述 篇3

3月4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傅莹例外地没有直接谈及2013年军费的具体数额,而是强调,观察一国国防力量的方向,主要是要看其国防政策的内涵、政策的性质,而中国的国防政策一贯是“和平的,防御性的”。

“像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保卫自己的安全,这对世界不会是一个好消息。”她說。

如何看待军费问题,如何看待武器装备与人的关系,应该树立怎样的现代战争理念——围绕这些话题,本刊记者专访了战略学者、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余爱水少将。

中国军费应继续调高增幅

《瞭望东方周刊》: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军费开支都会成为关注焦点。军费规模是否适度事关重大,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国家利益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如何从战略高度科学理性地加以把握?

余爱水:军费规模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根据诸因素对军费进行调整很正常,也是军事与经济互动规律的内在要求。

军费的增减是军费存在的基本趋势。但是,军费增减的幅度及持续时间,必须依据理性原则来确定。在极特殊情况下,诸如经济严重衰退或安全压力增大,迫于生存需要,采取偏重一方的政策,以解危机、危亡,是完全必要的。但这种偏重应是短时期的,而不能成为长期的政策稳固下来,待到危机、危亡基本消除,必须迅速转入正常状态,即同步、协调、平衡发展状态。同时,对未偏重的另一方要实行弥补性举措,使之大力加快追赶步伐,以适应国际综合竞争的形势,保持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世界大多数国家军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都在2%~5%之间,而中国则大大低于这个比例,其军费规模在较长时间内一直处于底线状态。对中国而言,需要深入思考、总结军费规模变迁历程中的经验教训。

军事与经济不是单向服从服务关系,不仅军事要服从服务于经济,经济也要服务于军事,必要时,经济还得服从于军事,两者相依互动,共同服从服务于国家最高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整体利益最大化。

在一定历史阶段,军事可以而且必须有所削减、压缩,以确保、促进经济更快发展;同时在特定背景和条件具备情况下,经济某些方面也有必要控制、紧缩,以向军事领域大幅倾斜,强力超速推进军力跃升。

目前,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已到了迫切需要加倍补偿和强化的关键时期。如果错过这个时期,不仅与一些国家军事实力对比会出现更大差距,同时给国家整个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也将是无法挽回的。中国军费近几年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还很不够,今后还应继续调高增幅。这既是经济决定军事的直接体现,又是军事驱动经济的客观要求。

根据需要与可能,在今后5~7年内,中国的军费占GDP比例可控制在4. 5%左右。此后,再逐步回落到3%~3. 5%。因为现在是军费补偿期,而不是正常期、发展期,按照军事与经济互动原理,军费投入需要经历一个正常加弥补的过程,然后再转入正常状态,才能获得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综合利益最大化,使国家保持可持续发展。

不能用牺牲生命的思路节省军费

《瞭望东方周刊》:怎么看军队的职能?和平时期,军队的职能似乎增加了。

余爱水:解放军为人民服务的最高表现就是保卫和平,为国家和人民提供和平的劳动生活环境,这是军人最神圣、最崇高的使命,其他方面做多少事都无法与之相比。能打仗、打胜仗是军队和军人的根本职责和职能所在。

在信息化战争中,不可沿袭以大量牺牲将士生命来换取胜利的作战思想。牺牲了几十万甚至百万人换取战争的“胜利”,这是不可思议的。军人的生命也应珍惜,也要得到保护,哪怕是在战争中,也需要尽一切可能把伤亡降到最低。这就需要对作战理论和指导原则进行重大调整,使之产生革命性变化。

《瞭望东方周刊》:解放军的光荣传统是不怕牺牲,怎么看“为了胜利不惜伤亡代价”的观念?美军强调“零伤亡”,我们能做到吗?

余爱水:零伤亡不是美国人的专利,是战争发展的规律,是我们应该谋求的一个思想,也是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

我们的零伤亡不仅要体现在战争中、战场上,更要表现在推迟战争的发生、延长和平时间上。推迟战争发生、延长和平时间,要靠我们具备打赢的能力。打赢的能力越强,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就越低,和平持续的时间就越长。

要用经费换生命,用投入换信念。要用加大国防投入、大力发展先进武器装备来换取和平,从而换取低伤亡、零伤亡,而决不能用勇于牺牲生命的思路和办法来节省军费投入,那样太残酷了。

再勇敢的人也比不上无人武器装备的“勇敢”

《瞭望东方周刊》:如果一个国家、一个军队武器装备很好、很先进,军人的素质很高,在世人心目中这支军队很强大,可能它永远不会打仗。

余爱水:军队可以起到慑战、止战、消战的作用。

人和武器的关系,要科学理性加以分析。从即时和现实的角度讲,当作战双方武器装备先进程度比较接近的时候,人的决定性因素就显示得更充分。当武器装备差距拉大特别是出现代差甚至隔代差时,人的决定性因素就会发生明显而重大的变化。武器装备处于明显劣势的一方,企图用所谓人的决定性因素去改变战争的结局几乎不可能,尤其在信息化战争的背景下。

相反地,武器装备明显占优势的一方,其意志力将会随着装备的强势而增强,智慧力也必然增强,因而取胜的把握更大。这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的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个战争规律。

我们不能把人的决定作用变成一种幻想,拔高到一个不切实际的状态。不能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要拿到战争规律中来检验,拿到战争游戏规则中来考验。

nlc202309011219

《瞭望东方周刊》:这个时候的武器已经不是单纯物质性的了,已经把人的智慧凝结在里面了?

余爱水:这个时候的武器已经成为“超人”,武器上已经附着了人的“灵魂”,已经展现出人性、人格,装进了人的智慧、人的意志,其意志力、智慧力远远超过了人本身的意志力和智慧力。再勇敢的人也比不上无人武器装备那样的“勇敢”。

新的军事革命首先是人的革命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对人的决定作用、决定因素,多年来大家都是认可的。但具体到推进军事变革,如何关注人,如何充分发挥人的决定作用,有人认为推进军事变革是一种物质的变化,一种体制编制的变化,一种武器装备的变化。那么,人在其中是怎样变化的?

余爱水: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目前存在的一个最大的误区。

新军事革命或叫新军事变革,首先是理论上的变革、思想上的变革、观念上的变革,所有这些都直接来源于人。理论和思想观念上的革命是一切革命的先导,科技革命、装备上的革命、物质上的革命,都是思想理论革命的执行者、落实者、体现者。一切革命都发生在人的身上,都是由人引发的,都是人的意志的体现,都是由人操作的、评估的。新的军事革命第一位是人的革命。

《瞭望东方周刊》:历史上,中国人最强调人的因素第一。你怎么看?

余爱水:我们以往讲人的因素第一,一个很大的偏差和误区,主要是讲人的精神、人的思想政治因素的第一,而没有很好地包含甚至排除了人的智力因素的第一,人的综合素质的第一。

在信息化背景下,人的科技素质、文化素质、战略素质往往是占主导地位的,同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构成人的综合素质。我们用人的勇敢精神、牺牲精神、吃苦精神来包容和替代人的所有因素,这就发生了偏差。人的因素第一,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在当今世界,乃至未来、永远的未来,都是一个始终不变的定律。人类社会的一切社会历史,都是围着人来展开和运动的,人不能成为第一因素,就没有人类历史的运动。

失去智慧的勇敢精神将一事无成

《瞭望东方周刊》:在今天新军事变革不断深入、不断掀起高潮的时代,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从来没有这样高过,仅有一种吃苦的精神、不怕死的精神,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今天军事变革的需要。

余爱水:是的,它们甚至会成为负面的东西。人在没有获得科学素质之前的牺牲精神、吃苦精神,往往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人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综合素质不高的情况下,越不怕吃苦、不怕死,越容易打败仗,越容易给事业和建设带来损失。这种吃苦和不怕死精神,只有在智慧的力量主导下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挥正确作用。

武器装备处于机械化状态之前,以人力为主的时代,不怕死、不怕苦的精神,对战争的胜利具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装备比较差的时候。越是武器装备现代化、信息化程度高的时候,人的勇敢精神与智慧相比,其份量就越来越显现衰减,而智慧的力量越来越上升。

勇敢精神要寄托在智慧上,以智慧为平台、为载体。失去智慧的勇敢精神,将一事无成、茫然无措、无能为力。

以劣胜优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瞭望东方周刊》:怎么看现在的武器装备?

余爱水:武器装备是人的意志力、智慧力的結晶。很难想象,一个国家武器装备长期落后,能说明这个国家军人的创造力、积极性和人的第一因素、人的决定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一个军队人的决定因素得到很好发挥,既使现在武器装备有些落后,未来的武器装备也一定会是先进的。

人类战争的规律,主体方向从来不是以劣胜优,以劣胜优是违背客观规律和竞争规律的。我们可以找到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战例,但是这种战例在所有战例中所占比例很小很小。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过去批判唯武器论,但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唯意志论,好像一强调以劣胜优,就不需要发展武器装备。

余爱水:我们过去曾经以劣势装备打败过优势装备的敌人,但那是无奈的选择。如果我们能够获取优势装备,再加上人的第一因素和决定作用,是不是比劣势装备取胜的把握更大?

人和武器有四种关系,第一种是武器优人也优,第二种是武器优人不优,第三种是武器劣人优,第四种是武器劣人也不优。作为一个国家进行战略策划的时候,一定要谋求双赢,武器优人也优。只有这样,才有全胜的把握,对于中国来说尤其如此。

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 篇4

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

党的十七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了科学筹划和总体部署,进一步突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地位,充分反映了全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时代要求。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必须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高度的负责精神、优良的工作作风,全面落实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部署要求,努力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十七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理论、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军队建设发展带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推进军事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充分反映了当代军事发展的客观规律,既是兴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新任务新要求,表明党和人民对我们高度信任并寄予厚望。重任在肩,使命神圣,责无旁贷。全军官兵只有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清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时代要求,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七大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理论和方针原则。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这些年来,我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力地推动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真正搞清楚为什么要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强广大官兵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的能力素质,进一步分析和解决影响贯彻落实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切实把军队的各项建设和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必须把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要求落实到军队的各项建设和工作中。十七大报告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一系列部署,强调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强军队全面建设,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等;还指出,“台独”分裂势力加紧进行分裂活动,严重危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我们说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搞的就是这些建设,谋的就是这些发展,从而担负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神圣职责。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就要紧紧围绕这些具体工作来展开,一步一步筹划这些工作,一项一项落实这些工作。把这些工作一件一件做好了,就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军事领域是最具创新活力也最需要创新的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形态的演变和改革开放的深入,部队建设中一些不适应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日益显现。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创新就没有发展。十七大报告在标题中强调“开创”和“新局面”,表明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不能沿袭旧观念、旧模式、旧思路。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以创新的精神推动实践,以改革的思路谋划工作,以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切实清除头脑中与时代和实践发展不相适应的东西,把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转变到十七大的要求上来,下功夫研究解决那些制约部队建设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是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基础上的继续前行,是站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加速推进,特别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全军官兵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十七大精神指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立新思路,明确新标准,完成新任务,取得新成效,为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国防和军队建设论述 篇5

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

梁光烈,四川三台人,1940年12月出生,1958年1月入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司令部作训科参谋、武汉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师长、集团军军长,北京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等职。上将军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60年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军经过艰苦奋斗,逐步由过去单一军种发展到现在的诸军兵种合成,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为祖国安宁、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梁光烈说,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些成就表现在6个方面:

一是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我军与西方国家军队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有党的领导、有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特有优势。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确保我军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始终保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幅跃升。我们十分注重适应形势的发展,依据国家安全的需要,加强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近几年,针对战争形态的演变,军委明确提出,要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进一步转到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上来,实现了军事战略指导的与时俱进。我军遵循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要求,大力提高核心军事能力,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三是体制编制不断调整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军总员额550万,后来最多时达600多万。经过多次调整改革,我军朝着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不断迈出新的步伐。目前,我军总员额230万,军兵种部队比例趋于合理,部队编成结构得到优化。

四是武器装备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军陆军装备大多是从敌人手中缴获的“ 杂牌”,海、空军装备数量很少,性能也很落后。现在,我们在天上有军事卫星、先进战机,地面有新型主战坦克、各种火炮、导弹,海上有先进舰艇、潜艇,可以说西方发达国家拥有的各类装备,我军基本都有了,而且不少装备的性能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既体现了我军现代化水平,也反映了国家科技实力的巨大变化。

五是军事外交成果丰硕,较好地服务了国家政治外交大局,服务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六是国防动员建设全面推进,国防动员能力显著增强,国防动员体系在平时服务、急时应急中发挥了特殊的优势和作用。

不断丰富和创新的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

梁光烈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归根结底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正确指引。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新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强大思想武器。

梁光烈说,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指引我们建设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实行人民战争,夺取全国胜利的基础上,又指引我们正确解决了取得全国政权后建立现代国防的重大课题。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指引我们正确解决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重大课题。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指引我们正确解决了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兴起、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保证人民军队打得赢、不变质的重大课题。胡锦涛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主要回答了在世界战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我军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重大课题。实践证明,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一切成就和进步,都是认真学习实践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结果。

我军武器装备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军队的装备发展历来备受瞩目。梁光烈在接受采访时专门介绍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军装备发展的历程。

梁光烈说,60年来,我军装备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世纪50年代末,通过引进仿制,基本实现了我军武器装备制式化。二是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坚定不移走自力更生之路,成功研制出歼8、强5飞机和导弹、驱逐舰等大批常规武器装备,创造出“两弹一星”的奇迹。三是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后期,军队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装备建设收缩战线,多研制、少生产。同时有重点地启动一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为后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四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军由半机械化向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转变,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形成了以二代装备为主体、三代装备为骨干的现代武器装备体系。

“目前,三代主战坦克、歼10飞机、预警机、巡航导弹、新型驱逐舰和新型战略核导弹等高新技术装备已在一些部队列装。”梁光烈强调,“我们还将适应国家安全需要,继续发展更先进的武器装备,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支撑。”

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战略威慑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

武器装备与军队的战斗力息息相关。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能力如何?梁光烈说:“军队建设就是要提高战斗力,这是一个基本要求。我军经过战争年代的千锤百炼及和平时期的长期建设,在衡量战斗力最基本的人和物这两个方面建设上都有很大提高。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我军是有强大战斗力的。特别是近年来,我军围绕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大力提高官兵素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扎实开展实战化训练,信息化条件下的战略威慑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尤其是战略预警能力、机动能力、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和信息化对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陆海空军和第二炮兵的联合作战能力明显增强,确保了有效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谈到近期举行的“跨越-2009”军事演习时,梁光烈介绍说,演习是和平时期部队的“磨刀石”,通过演习,能够检验部队的训练成果、提高部队战斗力。这次大规模跨区实兵检验性演习,沈阳、兰州、济南、广州4个军区有数万名官兵参加,机动距离远,演练课目多,设置的电磁环境复杂,对抗难度较大,既检验各级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又全面检验部队的远程机动、火力打击、信息对抗和综合保障能力,对部队是一次很大的锻炼和提高。类似的机动检验性演习,近几年各军区、军兵种都组织过,特别是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演练活动开展得比较活跃,标志着我军进一步兴起了大抓军事训练的热潮,正在加速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

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将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良好形象

即将举行的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国内外十分关注。梁光烈介绍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14次国庆首都阅兵。届时,数十个徒步和装备方队、上百架飞机、数百件新型主战装备,将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

“受阅人员和装备方队训练水平很高,场面壮观,气势雄伟,令人振奋。”已经到阅兵村看过2次合练的梁光烈认为这次阅兵主要有4个特点:

——参阅力量齐全。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武警、民兵预备役部队都有方队参加,涵盖了我国武装力量体系的各个方面。

——参阅装备先进。全部是中国自主研制,其中大多数是新型主战装备,技术战术性能先进,有的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阅兵准备充分。从5月份受阅人员和装备进驻阅兵村起,阅兵方队至今已进行了4个多月的封闭式训练,经过多次合练。

——官兵精神面貌好。尽管天气炎热,但受阅官兵士气高昂,训练非常严格,在单个动作、方队排面和整体协调等方面始终坚持了最高标准。

“我们相信,这次阅兵,一定能够向党和人民汇报好,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壮我国威、军威。”

在参加抢险救灾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60年来,人民子弟兵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哪里有重大险情和灾害,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其中两件亲身经历的事情,梁光烈印象深刻。“一是1998年抗洪,当时我在沈阳军区任司令员,军区参加抗洪的部队,有的已被确定撤编,有的拟由师改为旅,但命令一下,从军师团领导干部到普通士兵,都冲到抗洪第一线,哈尔滨市一些复员退伍的老兵也纷纷赶回连队,参加抢险救灾。在松花江大堤出现管涌的危急时刻,那些十八九岁的战士,背着一两百斤的填塞物堵管涌,谁也不甘落后,一干就是一昼夜,提前完成了堵管涌的任务。”

“二是2008年我到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一线慰问部队,亲眼目睹了广大官兵全力救助群众的感人场面。在德阳受灾群众安置点,一位老大娘拉着我的手,连声感谢解放军,最后泣不成声。这个场景,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军还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支援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军各大单位积极筹措资金,为西部地区对口支援了105所县级医院,沿长征路援建了112所‘八一爱民学校’等。”

军事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格局

近年来,我军军事外交十分活跃,人们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多看到人民解放军的身影。对此,梁光烈认为,军事外交是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坚持军事外交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的原则,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军事关系,为国家外交作出了应有贡献。

梁光烈说,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我军军事外交工作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一是广泛开展高层交往和互访,加深友谊,增进军事互信。二是不断深化与外军务实性交流与合作,互派留学人员、专业团组考察,学习借鉴有益经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是积极参与多边安全对话,宣示政策,扩大影响。特别是在军事透明问题上,我们做了许多增信释疑的工作,先后发表了6版国防白皮书,建立了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制度,最近又开通了国防部网站,这些都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四是认真履行国际义务,坚定支持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和人道主义救援活动,先后派出官兵1.3万多人次参加了联合国18项维和行动,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之一。从2008年12月开始,我们先后组织3批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为700多艘船舶实施了护航,成功救援了9艘遇袭外国船只。

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展望国防和军队建设,梁光烈说,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高瞻远瞩,准确把握我国安全环境的发展变化,敏锐洞察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及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国防和军队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梁光烈强调,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强大人民军队,建设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强大国防。

“我们要坚持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全面加强、协调推进军队各项建设。尤其要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我军的性质、本色和作风。”

梁光烈说:“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按照‘三步走’的战略构想,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基本实现机械化并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根据这一战略构想,陆军要从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海军要具备较强近海防御能力以及一定的远海作战手段,空军要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第二炮兵要真正成为一支精干有效、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

“我们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国防和军队建设论述 篇6

欢迎参观《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馆》。这里是序厅,中心雕塑和两侧巨幅照片分别反映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光辉历程与崭新风貌。

画外音:

《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馆》,是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和解放军四总部为纪念建军80周年联合主办的《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展览的基础之上,修改调整并重新开放,目的在于展示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大力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积极参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保卫国家安全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旨在激励全军官兵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团结奋斗!

请看第一部分——战略决策辉煌历程。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照片),我军的使命由武装夺取政权转变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为了适应这一历史性转变,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了一系列战略决策。

确定军队建设的总方针总任务,制定积极防御军事战略。1953年12月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明确把“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作为军队建设的总方针、总任务。这是朱德总司令致开幕词(照片)。1956年3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确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这是国防部长彭德怀在会上作的报告(文献),这是会议签到簿(文物)。

确立党和国家军事领导体制,实现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转变。1954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党的军事委员会(文件),作为军队最高领导机构,由毛泽东同志任主席(表)。

“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制字)。从1949年11月起,空军、海军、第二炮兵等军兵种相继成立(滚动片)。这是1950年12月,朱德总司令为工兵组建问题写给周恩来总理的信(文献)。

实行军事整编,编制体制逐步合理化正规化。1950年5月,全军参谋会议确定整编(照片),使陆军初步完成由分散领导向集中统一指挥、从单一步兵体制向诸兵种合成体制的转变(图表)。

1954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实行军衔制、薪金制、义务兵役制(标题)。1955年9月,毛泽东主席为元帅授衔(照片),周恩来总理为大将授衔(照片)。这是毛泽东主席授予罗荣桓、贺龙元帅军衔命令(文物)。

1955年1月,毛泽东主席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核武器。这是刘少奇等同志接见国防科技人员(照片)。1962年12月,中共中央成立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专门委员会。这是毛泽东主席为此做出的批示(文照)。

1958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军事科学院,开展军事理论研究(文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决定实现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1981年9月,邓小平主席(照片)提出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而奋斗,确立了新时期军队建设总目标(题词)。

1985年5月,中央军委确定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照片)。

1985年6月,邓小平主席宣布裁军100万(照片)。我军走上精兵合成、质量建军之路(图表)。陆军组建了诸兵种合成的集团军,增强了现代条件下作战能力(照片)。这是新组建的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照片)。

上世纪90年代,世界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党中央审时度势,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1990年12月,江泽民主席(照片)提出军队建设总要求(题词),后来又确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文摘)。这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研究国防和军队建设(照片)。

1995年12月,中央军委提出科技强军方针。这是江泽民主席和军委其他领导观看训练模拟器材(照片)。这是中央军委关于组建总装备部的决定(文件)。

积极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制字)。空军逐步实现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照片)、海军由近岸防御型向近海防卫型转变(照片)、第二炮兵由单一核力量向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转变(照片)。

进入新世纪,中央军委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以及世界军事发展走向,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明确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中央政治局常委研究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问题(照片)。

举办战略问题研究班,探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照片)。

胡锦涛主席强调,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努力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照片)。这是全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照片)。

人民解放军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这是部队官兵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现场(照片)。

2008年12月,胡锦涛同志提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是2009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讨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问题(照片)。

2004年12月,着眼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利益,胡锦涛主席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题词)。人民解放军忠实履行新使命,努力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照片)。

请看第二部分——军事过硬钢铁长城

履行使命,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组标)。新中国成立之初,仍有140余万国民党军队占据西南、中南、西北、华东部分地区及东南沿海部分岛屿,另有260万土匪分散在各地。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党中央做出“向全国进军”的战略部署。这是朱德总司令在开国大典上宣读命令(照片)。我军以摧枯拉朽的磅礴气势,实施战略追歼(照片),解放了除台湾等岛屿以外的国土。1955年2月,我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油画)。这是插上203高地的红旗(文物)。

同时,我军先后抽调150余万兵力,展开大规模剿匪作战。至1953年末,在全国范围内清除了匪患(组照)。

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内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直接威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存亡和我国的安全。应朝鲜领导人请求(文献),党中央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毅然作出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油画、文献)。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战部队不畏强敌、浴血奋战,与朝鲜人民军一道,经过五次战略性战役和一系列攻防作战,共毙伤俘敌109.3万人(图表),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彻底粉碎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企图(组照)。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文献)。这是缴获的美军军旗和手枪(文物)。

建国初期至60年代末,我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粉碎了台湾国民党军队一系列窜扰破坏。1965年8月6日,我海军在东山岛海域进行了新中国成立后最大的一次海上歼灭战,一举击沉国民党海军猎潜舰“剑门号”和“章江号”(照片)。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了“八·六”海战有功人员代表(照片)。1958年7月29日,我空军在汕头上空击落敌机2架,击伤1架,取得“三比○”的战绩(示意图),毛泽东主席高兴地对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说:“祝贺你们旗开得胜!”1959年10月7日,空军某营击落国民党军新型高空侦察机一架,在世界防空作战史上首开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先例(照片)。

在反窜扰斗争中,我军共进行陆地战斗近1400次,歼敌3万余人;海上战斗241次,击沉击伤舰船141艘,缴获207艘;击落飞机150多架(照片)。

根据国际形势和台湾海峡局势,为粉碎敌对势力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1958年8月,党中央决定炮击金门(照片)。这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拟定的关于炮击金门的广播稿(文献)。

“敌人从哪里来,就把他从哪里赶出去”。我军牢记神圣使命,给入侵者以沉重打击。上个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共击落入侵我国领空的美军飞机48架,击伤75架(照片)。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先后进行了多次边境自卫防御作战,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组照)。

近年来,我军大力加强边海空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战备执勤水平,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显著增强(组照)。

我军坚决履行宪法赋予的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职能使命(标题)。1989年,军队参与制止北京政治**后,邓小平主席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照片)。新世纪新阶段,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着眼应对“三股势力”给国家安全稳定带来的现实威胁,积极开展以反恐为重点的演习演练,有效提高了遂行多种任务的能力(组照)。

我军坚决制止分裂国家的武装叛乱(标题)。1959年3月,驻西藏部队平息了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照片、文献、文物)。我军进驻香港、澳门,是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象征和标志。1997年7月1日零时,五星红旗在添马舰等营区冉冉升起(照片)。1999年12月20日,进驻澳门部队受到热烈欢迎(照片)。为维护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驻港澳部队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树立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照片)。这是驻香港、澳门部队进驻先导军旗、首次在营区升起的国旗和港澳各界赠送的牌匾、锦旗(文物)。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标题)。新世纪新阶段,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积极应对多种安全威胁,不断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这是执行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国际维和、奥运安保、反恐维稳任务的情况(照片)。

加强军事训练,提高作战能力(组标)。军事训练是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以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依据(制字),始终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地位,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促进了军队全面建设。

1964年6月,毛泽东主席视察全军大比武时,站在训练用的沙袋前说,我也来打一打(照片)。半个多世纪以来,全军部队坚持把军事训练作为和平时期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党委议训(照片)、主官上阵(照片)、机关合力(照片)、官兵苦练(照片),确保了军事训练的有效落实。军委首长深入一线指导军事训练。这是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参加“砺剑——2005”演习(照片)。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根据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我军不断发展和完善军事训练指导方针和训练内容,坚持从难从严苦练精兵,掀起波澜壮阔的练兵热潮。这是叶剑英元帅检查参谋“六会”训练(照片)。

无论是上世纪50年代的正规化训练、60年代的“大比武”(照片)、70年代的“三打三防”训练(组照、实物),、80年代的合同战役战术训练、90年代以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目标的训练(组照),还是新世纪新阶段打赢信息化战争训练,都紧扣时代脉搏、紧随战争演变、紧贴使命任务,实现了一次又一次历史性的跨越。

这是1981年9月,邓小平主席观看华北大演习时,检阅参演部队(照片)。

战争是流血的训练,训练是战争的预演。我军几十年如一日,在复杂困难环境下摔打磨炼部队,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组照),摆难局、布僵局、设危局,练技术战术、练指挥协同、练谋略战法、练综合保障,全面提高了官兵的整体素质和部队的实战能力。这是1996年7月,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傅全有检查部队训法改革(照片)。

强军必须兴训,治训务必从严。这是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梁光烈检查远程数据传输系统(照片)。我军严格依法治训、按纲施训,完善训练法规体系(实物)、建立训练评估系统(示意图)、健全训练奖惩机制(实物),强化训练全过程全要素精细管理,建立起了战斗力生成的有效机制。这是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和四总部领导接见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的代表(照片)。

“科技大练兵,一切为打赢”。90年代,我军紧盯高技术战争发展趋向,把科技兴训、科技练兵作为军事训练的主旋律。在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深刻变革中,广大官兵充分发挥创造精神(组照),学科技、用科技、谋打赢、求发展。这是江泽民主席和军委其他领导参观全军高科技模拟训练器材展览(照片)。

我军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和训练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以新的作战条令、军事训练条例、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军事训练学为标志的作战训练理论体系(实物)。

沈阳军区某集团军的“以劣胜优三两招”活动(照片),是基层官兵立足现有装备主动适应高技术战争的一个创造,军委总部迅速予以推广。全军兴起了新“三打三防”和参谋新“六会”训练热潮(组照、实物),科技练兵之风吹遍陆海空天。

我军一直把锤炼官兵强健体魄和顽强意志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结合作战任务和地域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军事体育训练(组照),官兵个个都像“小老虎”。

在军事体育竞技场上,我军健儿顽强拼搏(组照),夺金牌、创纪录、振军威,捧回了一个又一个耀眼的奖杯(实物),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在五洲高高升起。他们先后夺得431个国际比赛冠军、262个洲际比赛冠军。涌现出了以“英雄军事五项队”为代表的英模群体(组照)。

“治军必先治校”。建国之初,毛泽东主席就作出了创办军事院校、培养建军人才的战略决策,先后选调一批战功卓著的将帅筹建军事院校。几十年来,逐步形成了以初、中、高三级任职教育为主体、以学历教育为基础,军事特色鲜明的院校教育体系。1950年10月,毛泽东主席亲令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创办南京军事学院。这是刘伯承院长和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观摩联合作战演习(照片)。1952年6月,毛泽东主席将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从朝鲜战场调回创办军事工程学院,并亲自颁发了训词(照片)

进入80年代,全军院校积极探索各类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现代化教学体系。进行了“指技合训”(照片)、“中高级军官交叉培训”(照片)、开放办学(照片)等改革试点,着力培养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和联合作战指挥人才。

学科建设成效显著,56个学科增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图表)。国防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在全国名列前茅(照片)。

全军院校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成为军队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照片)和高性能大型程控交换机(照片)。

科技强军,人才为本。几十年来,全军院校不辱使命,励精图治,培养了数十万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成为军队建设的中坚力量(照片)。

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胡锦涛主席在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照片),号召全军“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照片)。全军部队迅速展开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报照),把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作为突破口(组照),一场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热潮正如火如荼全面铺开。

现代化方法手段成为军事训练转变的“助推器”。基地训练磨砺雄师劲旅(组照),模拟训练创设逼真环境(组照),网络训练演练三军联动。

使命决定任务,任务牵引训练。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围绕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在针对传统威胁加强训练的同时,突出维护国家海洋和太空安全训练、反恐维稳和抢险救灾训练、国际维和和应急救援训练,军事训练正向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拓展(组照)。

一体化联合作战是当今作战方式的最高发展阶段。全军部队大力加强联合作战力量建设,强化联合训练,军事斗争准备扎实有效。陆军精干合成,这是陆军航空兵双机编队对地攻击训练(照片);海军灵敏多能,这是近海攻击训练(照片);空军攻防兼备,这是远程轰炸训练;第二炮兵核常兼备,这是常规导弹发射训练(照片)。

陆地猛虎、海上蛟龙、蓝天雄鹰、空中神箭联为一体;战场感知、指挥控制、信息对抗、火力打击高效聚合——实兵、实弹、实装的诸军兵种联合演习,勾画出一幅陆、海、空、天、电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全景图”(组照)。

坚持依法从严治军,推进军队正规化建设(组标)。正规化是建设现代化军队绝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军队正规化建设高度重视。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五统四性”(制字),为我军正规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使我军实现了高度集中统一,走上正规化轨道。

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军事法规体系,为正规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毛泽东主席、邓小平主席、江泽民主席、胡锦涛主席先后签发颁布的军事法规文件(文献)和条令条例(实物)。这是不同时期部队学习贯彻条令条例、统一规范内务秩序和军人行为举止的情景(组照)。

建立和保持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是军队正规化建设的经常性工作。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严格执行各项战备制度(组照),保持了正规的战备秩序。这是战备物资“三分四定”(组照),保证了部队随时拉动,齐装满员。

部队依据训练大纲和训练教案、教范的要求,制定训练计划,规范训练实施,严格训练考核,保持了正规的训练秩序(组照)。

从战备需要出发,严格按条令条例,实施规范化的日常管理,保持了正规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组照)。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是正规化建设的核心。从一举一动严格军人的日常养成,培养了官兵严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军人素质(组照)。这是视纪律重于生命的邱少云烈士牺牲时压在身下的冲锋枪(文物)。

把铁的纪律建立在广大官兵高度自觉的基础之上,做到令行禁止、英勇顽强,确保了战斗胜利和重大任务圆满完成(组照)。98抗洪部队堤上严防死守、堤下秋毫无犯,为使群众安睡家中,宁可自己露宿大堤(照片)。

1999年9月,全军实行了新的士官制度。士官已占士兵总数的一半,成为部队建设的重要力量(组照)。全军部队坚持依法从严治军,积极探索科学管理的特点规律,建立民主和谐的内部关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有力地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推动了军队全面建设的发展(组照)。

坚持人民战争思想,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组标)。国防后备力量是打赢人民战争的坚实基础。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历来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毛泽东主席强调民兵工作要“三落实”,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制字)。这是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首都民兵在一起(照片)。

民兵、预备役部队,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国初期,仅华南、华中就有185万民兵参加了剿匪,歼匪36.4万人(图表)。长期以来,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守卫边海防中发挥了卫士作用(照片)、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突击作用(照片)、振兴当地经济中发挥了骨干作用(照片)。

这座沙盘显示的是青藏铁路建成后,当地民兵不畏高寒缺氧参加铁路护路的场景。目前,整个青藏线上共有1000多名民兵担负着护路任务。

1978年,邓小平主席指出:“民兵就是要提到战略地位”(制字)。经过几次调整改革,总量800万人的基干民兵队伍,已经发展成为专业种类较全、科技含量较高、能够有效担负配合作战、勤务保障和应急维稳任务的强大群众武装(照片)。这是广东深圳民兵应急分队(照片)、江苏南京民兵导弹分队(照片)。

江泽民主席强调:“建设一支训练有素的预备役部队”(制字)。预备役部队不断加强质量建设,初步形成了陆海空军、第二炮兵诸军兵种齐全的力量格局(照片),已经成为配属和支援现役部队作战的重要力量。

近几年来,征兵制度进一步改革,逐步加大了征集大学生入伍比例,开展了从地方青年直接招收士官的试点,建立了退伍军人专业技术兵员储备区(照片),既源源不断地为军队输送了优质兵员,又储备了大批后备兵员(照片)。全国有1600余所高等学校、2.6万余所高级中学施行军训,每年训练学生近1200万人(照片)。

着眼于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需求,胡锦涛主席强调:要“建立健全快速高效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提高后备力量质量,积极探索和发展人民群众参战支前的新途径。”(制字)。国防动员工作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托(照片),不断提高平战转换、快速动员、持续保障和综合防护能力,使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和国防教育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照片),步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轨道。这是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照片)。

请看第三部分——铸牢军魂,永葆本色

我军所以能够成为真正的新型人民军队,所以能够以劣胜优、打败国内外一切敌人;所以能够克服一切艰难困苦、不断发展壮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党在军队中建立了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是我军区别于其他一切军队的根本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进入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变,毛泽东主席在审批第一部政治工作条例时,亲笔加上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照片)。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主席要求:“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制字)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江泽民主席指出:“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制字)

在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主席强调:“思想政治建设是革命化建设的核心,是军队最根本的建设。”(制字)

我军政治工作在继承创新中发展,“生命线”在创新发展中永续。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军始终不渝地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官兵、指导工作,打牢听党指挥的思想基础(组标)。

在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热潮中,涌现出以雷锋(照片)、“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模范红九连”等为代表的先进典型(文物)。

某部在深圳现地教学,学习邓小平理论(照片)。

济南军区某部在训练现场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照片)。空军某部组织开展群众性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照片)。这是军委、总部关于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研究和教学的文件(文献)。

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中,出现了“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方永刚等一大批积极学习、传播、实践科学理论的先进典型(照片)。

军委领导带头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建军、治军理念。这是军委副主席徐才厚看望基层战士(照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点标题)。1953年,面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任务,全军官兵努力学习党在过渡时期

总路线(实物),在思想上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照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军积极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保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照片)。这是邓小平主席在全军政工会上讲话(照片)。

上世纪90年代,全军持续深入地开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坚定了官兵的社会主义信念(照片)。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到部队检查教育情况(照片)。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军之本、强军之道、制胜之源。党中央、中央军委高度重视军队党的建设,在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制度。这是1999年7月,江泽民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大力推进军队党的建设(照片)。

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党领导军队的根本制度。这是某部党委会集体议事(照片)。这是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颁发的党委、支部条例(实物)。

军队各级党组织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照片)。这是某连党支部在军事训练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照片)。

努力加强军队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要点标题)。总政召开全军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座谈会,总结交流教育成果(照片)。航空兵某师党委深入一线进行“三讲”教育(照片)。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深入基层,检查先进性教育(照片)。这是十六大以来获得全国、全军表彰的军队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统计表(图表)。

我军着眼履行职能使命,大力培育战斗精神(组标)。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照片)。1987年,又召开了我军历史上第二次英模表彰大会(照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军普遍开展的争当“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活动,对推动军事训练深入开展、培育战斗精神起了很好的作用。这是“神枪手四连”和“硬骨头六连”(照片)。

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军开展了“四有”、“三讲”、“两不怕”等一系列教育(照片)。2002年3月,军委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王瑞林在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小组会议上就抓好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发言(照片)。

2006年,全军深入开展“我军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了部队的全面建设(照片)。

近年来,在“强素质、练打赢、当尖兵”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这是胡锦涛主席题写的“爱军精武标兵”手迹(实物)。这是首届全军十大爱军精武标兵(照片)。

按照中央军委指示要求,全军广泛开展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活动。这是总政印发全军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宣传画(组画照)。

军委、总部制定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实物),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全面建设。这是成都军区某炮兵团落实纲要、苦练精兵(照片)。前身为“叶挺独立团”的济南军区某师,两次被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师(照片)。

战以才胜,军以才兴。人才是我军第一资源。党中央、中央军委一直把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作为军队建设的重中之重。

1950年,中央确定在全军实施文化教育。这是察哈尔军区速成文化学校开学典礼(照片)。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央军委决定干部提拔必须经过院校培训(照片),大规模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照片)。2003年5月,全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加速人才培养(照片)。形成了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衔接、军事教育与依托国民教育并举、国内培养与国外培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格局(照片)。2004年至2006年,就有20多万人次的干部接受培训(图表)。至2006年底,作战部队军级领导班子成员,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81.7%,本级培训率达到74.3%,有出国留学经历的占10%(图表)。这是具有双硕士学位的某师师长率领部队进行新装备实战演练(照片)。

吸引保留高层次人才,为科技强军、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这是胡锦涛主席与军委其他领导亲切接见军队科技人员(照片)。这是空军聘请的地方院士顾问在部队工作(照片)。

从2001年至2006年,全军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3人,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28项。到2007年,全军共有“两院”院士91名,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200余人(图表)。

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我军不断进行调整改革,干部制度日趋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制定、修订政策法规100余部,初步形成了以《现役军官法》等为主干的政策制度体系(实物)。这是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中央军委授予上将军官军衔仪式(照片、实物)。全国各地培养国防生的116所普通高校分布图(照片);

我军实行文职干部(照片)、文职人员(照片)制度,保留和吸收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大力弘扬先进文化,积极传播精神文明(组标),是我军建设的一大特色。这是海军某舰队军史馆(照片),某部业余演出小分队深入基层演出(照片),基层连队的腰鼓表演(照片),全军普遍开展军人道德组歌和“八荣八耻”歌曲演唱活动(照片)。

2004年7月,中央军委批准文化装备列编列装。这是配发部队的野战宣传文化车(照片)。

军事宣传影响广泛,军队媒体成为对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平台。这是军队出版的部分报纸、刊物、图书(照片)。这是某部官兵在全军政工网上查询资料(照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展览,引起轰动(照片)。

这里陈列的是建国以来创作出版的军事题材经典图书(书塔)。

军队文艺工作欣欣向荣,先后创作了《万水千山》、《党的女儿》、《红梅赞》等一大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照片)。

这是部分军事影视作品集锦(电视墙)。这是军旅歌曲点播台(点播设备)。军队竞技体育硕果累累。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军队运动员打破世界纪录和获得世界冠军情况一览表(图表)。这是军队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的部分奖杯、奖牌、奖旗等(实物)。这是为祖国赢得荣誉的我军部分优秀运动员(照片)。

人民军队英雄辈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建设的光辉历程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图表)。这8位是经中央军委批准在全军基层部队挂像的英模。这24位是建国以来全军部队涌现的著名英模。他们是人民军队的突出代表,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这里展示的是建国以来我军各个历史时期颁发的各种勋章、奖章、证章。这是胡锦涛主席题写章名的“中国武警忠诚卫士”奖章(实物)。

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壮丽事业中,我军有数十万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山河永在,浩气长存,共和国永远铭记着烈士的英名!

请看第四部分——勤俭建军保障有力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主席就强调:“对于现代化的军队,组织良好的后方勤务工作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制字),并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我军后勤建设由此逐步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这是1955年,毛泽东主席与国防部长彭德怀,在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的陪同下,审定新军服(照片)。

后勤战线的官兵不负重托、艰苦奋斗,发扬“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光荣传统,立足打赢现代战争,综合保障能力不断跃升(组标)。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形成了与作战力量相匹配、陆海空相衔接、基地与机动相结合、现役与后备相协调的保障体系,形成全时空、全方位的保障能力,圆满完成了党在各个时期赋予的艰巨任务。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主席极为重视后勤保障。1951年,他亲笔致电彭德怀司令员:“在最前线修建多数粮弹储备库,为九月战役储备充分的粮弹,使作战时能随缺随补,此点极关重要”(文献)。

“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为夺取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照片)。上甘岭战役中,某部副排长张全合冲破敌人的狂轰滥炸,往返上万里,用这副背架运送弹药1200多斤,后送伤员13名,被誉为“万里运输员”(文物)。抗击“非典”斗争中,仅用7天时间,就从全军抽调1383名“白衣战士”,组建成小汤山医院(照片)。先后收治680名患者,从死神手里夺回了672个宝贵生命,创造了高治愈率和工作人员零感染的奇迹。

总后青藏线官兵50多年如一日,坚守世界屋脊,保卫西藏、建设西藏、繁荣西藏,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高原精神,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高原兵站部”荣誉称号,成为后勤战线的一面旗帜(照片)。

这是07式军服展台。军服是军队现代化、正规化的标志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10多次调整改革,新配发的07式军服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形成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600多个品种,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增添了新的光彩(景观)。

军港机场功能齐全。多舰种、多机种配套兼容、攻防结合的大中型军港、机场,大大提升了新式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这是能够保障多舰种驻泊、补给、训练的大型军港(照片)。这是可以保障多机种作战的机场(照片)。

阵地设施完善配套,可以有效地保障多弹种导弹作战和通信指控、情报技侦、预警探测、电子对抗等信息作战需要。这是第二炮兵某导弹野战阵地工程(照片),这是海拔5300米的高山雷达观通站(照片)。这是反映南沙礁堡阵地设施更新完善的景观(景观)。

投送手段立体运用。构成了铁路(照片)、公路(照片)、水运(照片)、空运(照片)紧密衔接、指挥调度综合配套的军交运输保障体系,全面提升了我军战略投送和快速反应能力。这是大型运输机实施快速远程投送(照片)。

应急力量快速反应。抽组了一批要素齐全、模块组合、装备精良、机动灵活的后勤应急保障力量,部队打到哪里,就能保障到哪里。

这是部队机动途中实施快速油料补给(照片)、野战装备快速维修(照片)、空运救护队快速救护(照片)、道路紧急抢修(照片)和伴随饮食保障(照片)、防核生化卫勤分队快速检测环境(照片)。这是野战功能全、负荷轻、携行方便的单兵装具,大大提高了单兵作战和防护生存能力(实物)。

保障基地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稳固可靠,具有持续支援能力,构成战略战役保障的可靠依托(要点标题)。这是容量大、收发快的机械化立体仓库(照片)。这是大型导弹洞库(照片)。这是功能先进的直升机机库(照片)。这是现代化的输油管线和泵站(照片),可确保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全天候实施输油保障。

教育训练贴近实战。着眼建设信息化后勤、打赢信息化战争,积极推进教育训练转型,后勤队伍综合素质和保障能力不断跨上新台阶。

全军后勤部队紧紧围绕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广泛开展实战条件下的战略战役后勤支援保障演练。这是全军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后勤保障法集训(照片)。这是空中输送演练(照片)。这是战役后勤保障集群演练和后勤装备综合保障演练(照片)。

面对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邓小平主席强调:“过去是小米加步枪,对后勤依赖还不算很大。现在不同了,无论是军需给养、武器弹药、装备器材,都得靠强大的后方供应。”(制字)这是1987年,邓小平主席接见国防和军队科技专家(照片)。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军委确定大力实施科技兴后勤发展战略,后勤建设逐步走上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道路。后勤装备更新换代,保障效能全面提升。

后勤科研硕果累累。20多年来,全军后勤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02项(图表),军队医药科研成果占全国卫生系统的50%。连续4次举办国际军事后勤装备技术大型展览,有力促进了后勤科技装备的创新发展。

这是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院士荣获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杯(实物)。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成功的特种武器伤害防护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实物)。海空军大型引进装备用油全部实现国产化,彻底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局面,被誉为“争气”工程(实物)。

这是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接见后勤新装备演练人员(照片)。

科研平台位居前沿。目前,全军后勤拥有10个系列的创新基础平台,其中国家和军队重点实验室67个。这是国家生物学分析中心(照片),高气压与潜水生理实验室(照片),特种防护服装(照片)、军用油料(照片)、野营装备检测中心(照片)。这些基础平台在后勤科研创新、装备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领军作用。后勤装备更新换代。保障手段从建国初期主要靠人背、肩扛、马驮,发展到今天具有较高机械化水平和一定信息化含量,成系列、成建制的第二代后勤装备。这是1995年10月,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王克观看后勤新装备(照片)。

这是第二代后勤装备8大系列的模型(景观)。

海上补给和海上救治取得重大突破。可同时实施纵横立体伴随补给,大型医疗救治船能同时展开200张床位、8台手术,被誉为“海上医院”(组照)。

拼装栈桥码头、岸滩机动靠泊平台,构成了岸对舰、舰对岸的保障纽带(组照)。

增压式管道加油车,10分钟就能为苏30战机或伊尔76大型运输机加满油料(照片)。空降作战保障装备,1小时内可完成1个空降团的空投物资收集(照片)。这是便携式海水淡化装置和无电源多功能净水车(照片)。

导弹部队机动伴随保障装备,满足了应急机动、隐蔽待机、阵地发射等需要(照片)。

战役支援保障装备实现集装化、方舱化、野战化。卫勤保障装备,能在2小时内迅速展开一个100张床位的野战医院(照片);自动控制面包加工方舱,一昼夜可加工5000人份主食(照片);一套野战输油管线装备,昼夜输送量达2500吨,全线指挥调度基本实现信息化(照片)。一台大吨位集装化物资装载车,一名司机在40秒内可装卸22吨作战物资,效能是普通运输车的40倍(照片)。

新型生物侦察车,可在20分钟内完成8种生物战剂的检测(照片)。

工程抢修装备具有野战防护、排弹清障和修复构建等多种功能(照片)。新型玻璃钢道面板,抢修一个直径8米的跑道弹坑仅需30分钟,达到美军同类装备水平(照片)。

党中央、中央军委时刻把官兵的冷暖放在心上。这是江泽民主席和其他军委领导考察连队生活情况(照片)。

全军后勤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官兵的根本方向,集中财力物力向基层、向边远艰苦地区、向作战部队倾斜,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增强了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组标)。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投入经费上百亿,实施一系列综合治理工程,彻底解决了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吃水、用电、洗澡、取暖、看病难等问题(照片)。

基层连队炊事设备基本实现机械化,被誉为“厨房革命”;野战炊事车的配备,结束了埋锅造饭的历史(照片)。

先进的取暖设备使驻藏部队不再靠烧牛粪取暖,海拔五千多米的营区冬季室温保持20度,官兵的高原病发生率下降了5个百分点,参训率提高20%(照片)。

这是为高原部队配发的制氧设备和吸氧装具(照片)。这是巍然屹立在“生命禁区”的新疆帕米尔高原神仙湾哨所新貌(照片)。

部队饮食营养丰富,战士伙食标准比改革开放前提高了23倍,达到每人每天11元。这是地处荒漠高原某边防团自建的日光温室,连队能常年吃上新鲜蔬菜(照片)。这是直接为连队服务的生活服务中心(照片)。

营区建设逐步走向美观和谐,部队执勤训练和工作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照片)。这是部分作战部队的生态化营区(照片)。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军进入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组标)。胡锦涛主席号召后勤战线,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后勤工作新局面,为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供坚强保障。这是胡锦涛主席接见全军后勤工作会议代表(多媒体)。这是胡锦涛主席和其他军委领导审查07式新军服(照片)。

全军后勤积极谋求科学发展,锐意改革创新,努力推进三军分散保障向一体化保障转变,自我保障向依托社会保障转变,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后勤现代化取得历史性突破。这是部署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报道(实物)。

保障体制向一体化推进。先行改革试点的济南战区大联勤体制(图表),实现了联勤机构三军一体、保障实体统管共用、供应保障统一组织、后勤管理分工协作。减少了保障环节,整合了保障资源,优化了保障力量,提高了保障效能(照片)。在“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经受了检验。这是大联勤保障体制改革前后对比(图表)。

这是反映三军一体保障的一组照片(组照)。保障方式向社会化拓展。胡锦涛主席要求全军“能利用民用资源的就不自己铺摊子,能纳入国家经济科技发展体系的就不另起炉灶,能依托社会保障资源办的事都要实行社会化保障。”(文献)

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必须作好这篇大文章。

这是近年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的关于推进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几个重要文件(文献)。

后勤保障社会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用兵少了,摊子小了,负担轻了,效益高了。这是反映社会化成果的一组照片(组照)。

这是反映全军和武警部队全面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停止一切经商活动战略决策的情况(图表)。

保障手段向信息化迈进。坚持以作战需求为牵引,走复合式发展道路,逐步实现保障需求实时可知、保障资源实时可视、保障活动实时可控。

各项业务管理实现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全军和武警部队的“军财工程”,实现经费供应保障全系统、全过程、全人员的信息管理和监控(照片)。全军汽车运输部队依托卫星和地面网,实现动态监控和精确管理(照片)。军用物资网上招标采购,保证了高效、透明、公正(照片)。700多个远程医疗站点,覆盖了从漠河到西沙的边远艰苦部队,已成功开展远程会诊和手术指导16000多例(图照)。

后勤管理向科学化转变。着眼实现法制化决策、标准化供应、规范化运作和精确化保障,建立起与国家政策制度相衔接、与军队条令条例相配套、覆盖各专业各层次的军事后勤法规框架和集供应、消耗、管理于一体的标准制度体系(图照)。

坚持一保战备、二保生活,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狠抓科学理财,强化审计监督,把有限军费用在刀刃上。

这是反映科学理财的录像(视频)。这是现地审计的情景(照片)。这是反映采购、住房、医疗保障制度和军人保险制度改革成果的一组照片(组照)。

全军部队依靠科技节能降耗,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军营(照片)。这是第二代后勤装备检验性演习的实况(多媒体)。

请看第五部分——自主创新 跨越发展

武器装备是国防和军事实力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指出:“依靠我们过去和较为落后的国内敌人作战的装备和战术是不够的了,我们必须掌握最新的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战术。”“要搞国防工业的建设和军工生产。”

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我国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在较短时间内,武器装备实现由引进向自行研制的历史跨越(组标)。1949年开国大典时,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都是从敌人手中缴获的,号称“万国牌”(照片)。国防工业一穷二白,只能生产维修一般枪械。

为适应抗美援朝战争和军队建设的需要,我国进口了大量苏联装备(照片)。与此同时,抓紧建立自己的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全面开展三军主战装备的仿制。1954年7月,我国成功造出了第一型飞机初教-5教练机(照片)。1956年7月,第一型喷气式飞机歼-5升上蓝天,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制造喷气式飞机的国家之一。这是毛泽东主席在沈阳飞机制造厂观看歼—5飞机(照片)。

海军装备基本完成了苏联提供的鱼雷快艇、鱼雷潜艇、护卫舰、猎潜舰、扫雷舰等装备的转让制造和半成品装配。这是国产第一型巡逻艇(照片)。

1954年成功仿制第一型大口径火炮,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大口径火炮的历史(照片)。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贺信,称赞“这对建立我国的国防工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照片)。1959年,国产第一型中型坦克——59式坦参加了国庆十周年大阅兵(照片)。这是陈云同志、贺龙同志视察国防工业企业(照片)。

广大装备建设者们发扬战争年代“老军工”的光荣传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甘当无名英雄。这是“把一切献给党”的“老军工”杰出代表吴运铎(照片)。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我国紧紧依托逐步建设起来的工业基础,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实现由仿制为主到自行设计研制的转变,自主建成武器装备基本体系(要点标题)。

陆军装备。成功研制改进了步兵战车(照片)、自行加榴炮(照片)、火箭炮(照片)和反坦克导弹(照片)等。上世纪80年代,第二代主战坦克等开始装备部队(照片)。地地导弹装备。形成了近程、中程(照片)、远程(照片)相衔接的弹道导弹系列。

海军装备。研制出导弹护卫舰(照片)、岸舰导弹、常规潜艇(照片)和水上轰炸机(照片)。上世纪70年代,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等开始装备部队(照片)。

空军装备。研制出强击机(照片)、轰炸机(照片)等多型飞机和空空、地空导弹(照片)。上世纪80年代第二代歼击机等开始装备部队(照片)。

上世纪50年代中期,面对国际上的核威胁、核讹诈,毛泽东主席强调指出:“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制字)党中央不失时机,果断决策,开展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尖端武器装备的研制,夺取世界尖端技术领域的战略制高点(要点标题)。

原子弹研制期间,正值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时期,工作和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建设者们在大漠戈壁风餐露宿,艰苦创业。这是在狂风滚沙中建设试验场的情景(照片)。研制人员凭着这样简陋的计算机(实物)和算盘,进行了天文数字般的运算,破解了一道又一道难题。聂荣臻同志曾斩钉截铁地说:“不搞出两弹来,死不瞑目”。这是他与科技工作者们在导弹试验场(照片)。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照片)。这一壮举,打破了少数国家的核垄断,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这是周恩来第一时间听到张爱萍(照片)报告后,在人民大会堂宣布这一消息时激动人心的场面(照片)。

1966年10月27日,地地导弹搭载核弹头飞行试验取得成功(照片)。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照片),成为世界上第4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我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这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模型(模型)。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照片),遥远的太空传来了《东方红》的乐曲,揭开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1982年10月,潜射导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照片)。

回顾“两弹一星”的光辉历程,邓小平主席说:“如果60年代以来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制字)

伟大的事业造就伟大的精神。在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尖端武器装备研制中,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两弹一星”功勋人员(照片)。这23位功臣(照片)是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战线的杰出代表,他们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贡献彪炳史册,祖国永远不会忘记!

进入新时期,面对世界科技革命的汹涌浪潮,邓小平主席强调,要在现有国力下加速改进部队武器装备。针对世界高技术战争发展的新局面,江泽民主席提出要千方百计把武器装备搞上去。为履行我军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胡锦涛主席要求,武器装备建设“要自觉地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服务,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服务,为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服务”。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基本建成了新型主战装备、电子信息装备和保障装备协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组标题)。

这是江泽民主席检阅装备新式坦克的部队(照片)。这是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张万年、迟浩田视察装备(照片)。

陆军装备。着眼进一步增强火力压制、装甲突击、野战防空、立体机动和特种作战能力,重点发展了以99式主战坦克、8×8轮式步兵战车、新型履带步战车为骨干的装甲突击装备(照片);发展了以远程多管火箭炮、大口径自行火炮、重型反坦克导弹为骨干的压制武器装备(照片),发展了以新型防空导弹红旗-713、便携式防空导弹和自行高炮为骨干的野战防空装备(照片),发展了以新型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为骨干的陆军航空兵装备(照片);形成了快速机动、立体突击的陆军装备体系。

这是胡锦涛主席视察海军装备(照片)。这是中央军委委员乔清晨、张定发、靖志远视察武器装备(照片)。

海军装备。着眼建设海空一体、适应近海防卫作战的装备体系(要点标题),重点发展新型导弹驱逐舰(照片)、导弹护卫舰(照片)、大型船坞登陆舰、导弹快艇、新型对海攻击飞机、歼7轰(照片)、海上电子巡逻机、新型核动力潜艇、常规动力潜艇(照片)、新型两栖装甲突击车、两栖步战车(照片),实现了舰载、机载精确打击兵器的升级换代和水下、水面、空中装备的协调发展。夺取制空权对于现代战争至关重要。空军装备着眼进一步增强制空防空和对地攻击能力,重点发展第三代战斗机(照片)、防空武器和各类精确制导弹药,形成了作战飞机和支援保障飞机相配套,空地结合、攻防兼备的装备体系(要点标题)。这是第三代轻型歼击机歼

10、第三代重型歼击机歼

11、第二代改进型歼击机歼8-F(照片)。这是空警2000和空警-200两型预警机,这是战术运输机、新型轰炸机、加油机、空降作战装备(照片)。这是新一代近程、中程、中远程地空导弹(照片)。

地地导弹装备。着眼建设精干有效的战略威慑力量,重点发展新型中远程地地常规导弹东风21丙(照片)、新型地地常规导弹东风11甲和东风15乙、新型远程战略核导弹东风31甲和长剑-10陆基巡航导弹(照片),基本形成了核常兼备、射程衔接的地地导弹装备体系(要点标题),快速反应、突防攻击和远程火力打击能力得到增强。

构建适应外置突发事件、反恐任务需要的武警装备体系。这是防爆装甲车、水炮车、攀登突击车、综合指挥车(照片),这是在奥运安保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信息化士兵作战系统。

这里展示的是陆军、海军、空军和二炮部分新型装备的模型(展台、视频)。太空是国家安全新的战略制高点。1992年,党中央果断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广大工程建设者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谱写了共和国航天事业的壮丽史诗。

1999年11月,首次无人航天试验取得成功。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向太空(照片),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行取得成功(照片),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照片)。这是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常万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检查“飞天”舱外航天服研制情况(照片);这是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使用过的部分用品(实物)。2008年9月25日,神州七号发射成功,圆满完成太空行走和释放伴星等任务。这里是神舟六号轨道舱、工作舱、返回舱的模型(模型)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模型(模型)。

为满足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需要,我国相继建成了信息化程度较高,门类齐全、手段先进的装备科研试验体系(要点标题)。这是信息装备试验室(照片)、舰艇装备试验场(照片)、常规兵器试验场(照片)、航空装备试验场。这是亚洲最大的,为我国科技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特殊贡献的风洞试验基地(照片)。这是航天试验测控网(照片)。

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武器装备发展需要,加快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基本形成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要点标题)。这是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曹刚川在视察地空导弹生产(照片)。这是现代化的飞机总装车间(照片)、坦克制造厂(照片)、现代化造船厂(照片)。这是1998年以来改组成立的十个集团公司(图表)。

着眼打赢信息化战争,坚持一手抓新装备发展,一手抓现有装备管理,把现有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建设,摆在部队装备工作的中心位置(组标)。

从战时需要出发,全面推进装备战备工作(要点标题)。建立起与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相适应的装备保障指挥体制(照片)。形成了纵深梯次配置、横向调剂支持的弹药和器材储备供应网络(照片)。大力加强保障力量建设,构成以建制保障力量为主、预备役力量为辅、后备力量为补充的装备保障力量体系(照片)。

新装备配套建设成效明显(要点标题)。成套设计、成套研制、成套定型、成套生产、成套交付,实现主战装备和保障装备协调发展,增强了部队装备自主保障能力(照片)。“宁肯让人才等装备,不能让装备等人才”,装备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了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常规型向科技型的转变(照片)。建立了结构合理、科学完整的装备法规体系(实物)。

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建设稳步推进(要点标题),通用装备维修实现了“不出疆”、“不出藏”、“不出岛”(照片)。维修保障技术和手段由基本适应一、二代装备,逐步向适应二、三代装备转变(照片)。新装备修理能力大幅提升,“十五”以前配发的主要装备已形成大修和应急支援保障能力。这是一批新建的装备修理线(照片)。利用现代技术使一大批老旧装备恢复和提高了战技性能。这是强击机升级改造(照片)。

“爱装就是爱生命,管装就是保胜利。”科学管装、科学用装、科学保装成为广大官兵的自觉行动。这是部队进行管装爱装教育(照片)。深化装备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管理,推行装备管理责任制,部队装备管理正规有序(要点标题),管理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一组反映部队装备管理的照片(照片)。我军装备战线和国防科技工业,全面落实胡锦涛主席关于武器装备建设“三个服务”的要求,发扬爱国奉献、顽强拚搏、团结协作、集智攻关、科学求实、创新超越的时代精神,正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武器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照片)。

请看第六部分——牢记宗旨建设祖国

人民军队既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也是建设祖国的重要力量。广大官兵以无私的奉献和牺牲,为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宁做出了重要贡献(导语)。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大批部队迅速转变为国家建设的生力军。这是毛泽东主席同军民一起在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照片)。

1950年到1959年,我军有35个建制师、100多万官兵屯垦边疆(图表)。新疆部队18个师穴地而居,化雪为炊,使荒原变良田,戈壁起工厂(照片)。这是驻疆某部官兵拉起军垦第一犁(照片)。10万官兵艰苦创业,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照片)。这是驻藏官兵帮助群众发展生产(照片)。

修建川藏、青藏公路(照片),贯通陇海、成渝铁路(照片),治理长江、黄河、海河(照片),扩建开发大庆、玉门油田(照片),恢复和建设鞍钢、包钢(照片)等等,部队在一系列重点工程建设中做出了杰出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蜿蜒千里的成昆铁路平均每推进一公里牺牲一名军人。

1984年,邓小平主席要求部队在国家建设大局下行动,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建设(照片),掀起了新一轮参建重点工程的热潮。这是邓小平主席和杨尚昆、余秋里同志在军委座谈会上(照片)。驻湖北10万官兵参加荆江分洪工程。这是时任湖北军区司令员的李先念为工程剪彩(照片)。

这是武警水电部队参与三峡大坝永久船闸工程(照片)。南京军区某部开凿福马公路鼓山隧道(照片)。海军某部援建秦山核电站(照片)。这是武警黄金部队开采的金矿石和金块(实物)。这是部队参与重点工程建设的数字统计(图表)。

为支持国家经济建设,部队开放了一批军港码头(照片)、军用机场(照片)、铁路专线(照片)、输油管道(照片)等设施。

青年官兵积极参加保护母亲河行动(照片)。部队植树造林(照片)。空军飞播造林(照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积极投身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图表);参与西气东输(照片);援建沈阳工业新区(照片);承建小流域治理工程(照片);100所医院对口支援西部105所县、乡医院(照片)。

踊跃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援建农村基础设施(照片);为干旱地区找水打井(照片);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照片);集团扶贫(照片);沿长征路援建112所“八一爱民学校”(地图)。这是云南苦聪族移民新村赠送的锦旗(实物)。

每当灾情发生,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总是抢险救灾的突击队。官兵们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谱写了无数催人泪下的爱国爱民之歌。

98抗洪中,江泽民主席冒雨视察长江大堤(照片)。这组照片反映的是建国后,解放军官兵积极参加湖北、河南、河北、华东等地抗洪抢险的情景(照片)。这是98抗洪中的共产党员突击队队旗、烈士遗物(实物)。请看大型景观《惊天动地战汶川》。

1976年7月,唐山发生7.8级地震,10万大军徒手挖掘废墟,使16400余人绝处逢生,救治伤员百万人次(照片)。

1987年5月,大兴安岭发生森林火灾,当地驻军、武警部队与当地群众一起,奋战28天,扑灭了烈火(照片)。

空军出动飞机在黄河炸凌排险(照片)。这是1980年以来救灾情况统计(图表)。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胡锦涛主席十分关心军政军民团结。维吾尔族老人卡德尔·巴克40年如一日,写下1000余篇日记(实物),记录了驻军的爱民行动。胡锦涛主席两次亲切接见他(照片)。

广大官兵视人民如亲人、把驻地当故乡。2005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接见“国防连着千万家”广播宣传活动会议代表(照片)。行军部队婉拒群众的慰问品(照片)。机械化部队行军途中避让羊群(照片)。这些是爱民模范谢臣、王杰、欧阳海、张华等烈士获得的奖状和他们的遗物(实物)。1991年1月,邓小平主席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亲笔题名(照片)。这是历次命名的双拥模范城(县)统计(图表)。

各地党委、政府为部队排忧解难,送科技文化进军营,免费培训转业干部和退伍士兵,设法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大力支持驻军部队全面建设。这是上海拥军服务车进军营(照片)。这是山东省开办的转业干部培训中心(照片)。

1983年1月,全国兴起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这是率先开展这一活动的河北省保定市召开共建活动座谈会(照片)。这是边疆军民的“千里文明边防线”(照片)。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军民共建千里文化长廊”(照片)。这是武警部队与铁道部的“千里文明铁路线”(照片)。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东南沿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广东、浙江、福建、上海等省市给予了有力支持(照片)。山东渔民主动为中俄联合军演让出黄金养殖海域(照片)。吉林省长春市科技人员为装甲部队野战抢险进行技术指导(照片)。

国家12部委联合转发浙江、福建两省《关于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若干规定的通知》。

请看第七部分——面向世界维护和平

军事外交是党和国家外事工作、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全方位拓展对外军事关系,为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导语)。

目前,我国与150多个国家建立军事交往,设立武官处109个,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军事外交格局。(视频播放、地球仪显示)

毛泽东主席(照片)、邓小平主席(照片)、江泽民主席(照片)、胡锦涛主席(照片)时刻关注国家安全,站在时代的高度,以战略家的胆识、智慧和谋略,从打破封锁、开创局面,到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谱写了军事外交的壮丽史诗。

这是1991年至2001年期间,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张万年、迟浩田分别会见外国防务部门和军队领导人(照片)。这是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照片)、曹刚川(照片)、徐才厚(照片)分别会见外国国防部长。

改革开放的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家对外关系全面发展,军事外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组照)。从新中国派驻莫斯科的第一位驻外武官(照片)到今天,我驻外武官忠于职守,为拓展对外关系做出积极贡献(照片)。这是驻在国授予武官的勋章(实物)。这是总参谋部授予驻南联盟大使馆武官处的锦旗(实物)。

我军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积极推进区域安全合作(要点标题)。我国发起建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国防部长会议”(照片)。这是我国倡导发起的首届“东盟地区论坛安全政策会议”(照片)。

我国军事外交积极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拓展部队教育训练新途径(组标)。

2005年8月,中俄两军成功举行“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照片)。一系列联合演习(图表),提高了我军在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能力。

2004年11月,我军首次组织师旅主官出国考察外军训练(照片)。在我军“北剑-2005”演习中,中外军官实地开展学术研讨。这是24国军事观察员在观摩演习(照片)。

从1985年开始,中国海军走出国门,驶向世界(地图)。2005年,我海军舰艇编队首次环球航行(照片)。

我军广泛开展各个专业技术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要点标题),密切跟踪世界军事变革新动向,努力站在科学技术和军事发展的最前沿(照片)。

我军先后为100多个国家培训了数万名军事人才(组照)。

注重展示我军良好形象,加强国际互信协作,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安全(组标)。这是外军领导人赠送的军徽(军徽柱)。

防务与安全磋商是我国实施安全战略的重要领域和途径(要点标题),在营造我国安全环境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图表)。这是与德国、日本、越南、俄罗斯等国进行防务战略磋商、安全会晤和边境测量(照片)。1996年,我国首次发表《中国的军控与裁军》白皮书。随后每两年一次发表《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实物),全面阐述我国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为增进军事互信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是国防白皮书情况介绍会现场(照片)。

几十年来,开放部队充分地展现了我军文明之师、正义之师、威武之师的形象。这是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梁光烈检查开放部队(照片)。这是驻华武官和外国军事代表团观看开放部队表演(照片)。

大力传播和弘扬中国优秀军事文化,加深了外军对中华文明的了解,拉近了双方的感情距离。这是第七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照片)。我军文化艺术团体赴国外交流数百次。这是解放军军乐团赴加勒比五国访问演出(照片)。

我军积极履行历史使命,参与维和、军控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做出贡献(组标)。

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黎巴嫩视察中国维和部队(照片)。中国维和部队在当地义诊、排除炸弹(照片)。10名中国军事观察员、维和官兵和军控专家,为世界和平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军事观察员杜照宇烈士、军控专家郁建兴烈士生前执行任务(照片)。

中国政府和军队积极参与国际军控进程,切实履行承担的条约义务。这是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总部参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照片)。这是中国军事专家在泰国进行扫雷教学(照片)。这是按照《地雷议定书》销毁的地雷(照片)。

为了维护地区与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应对新挑战新威胁,我军积极参加中国政府组织的对外援助和国际灾难救援。这是我飞行专家在坦桑尼亚指导部队训练(照片)。中国救灾援助物资抵达肯尼亚(照片)。

上一篇:毕业班动员会班主任发言稿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美术优秀教案《刮刮画“深海里的鱼”》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