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现代国防(共8篇)
大学生与现代国防 篇1
大学生与现代国防
自从进入大学以来,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军训教育,从上学期的军事技能训练到这学期的军事理论课程,以此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军事素质。而作为受教育者的我,也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和提高,汗水与欢笑、感动与深思、激动与忧虑以及一股不可遏制的爱国激情冲击着我的心,在其中我受益匪浅。在短暂而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我第一次与祖**亲贴得那么近,由衷地体会到对她的爱,深切地感受到她的脉动,也真心地为她的安危担忧。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学习军事理论,就大的方面来说,是让我们以一种居安思危的心态来认识国防,汲取各种军事理论的精华,放眼世界,立足当今。对个人而言,学习国防教育能加强我们的修养,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胸怀。因而,我深刻的感受到在高校开展学生军训教学工作的必要性,它既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当今的中国,其安全可谓是隐患重重。内部台湾问题尚未解决,西藏又进行大起义暴动;外部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占,中日东海和钓鱼岛争端也日益升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超级大国在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日渐衰微的情况下,把中国看成是其二十一世纪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开始以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处境。可以说,现在我国的国防形式不容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藏着波涛汹涌,战争的威胁时刻存在,再加上“一超多强”的国际大环境,我们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
对于国防的内涵,大学生应该有一定的认识。国防就是一个统治阶级或国家为了捍卫自己阶级或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采取的所有防卫措施以及由此进行的一切相关活动的统称。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组织者或实行者,通常是指统治阶级或国家。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国防的手段,是指为了达到国防的目的而采取的一切方法和措施,而主要手段就是军事。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要防备、抵抗的外来侵略势力和要制止的内部反动势力破坏的一切行为。
大学生通过学习国防知识,增强了国防观念,但这只是停留在高谈阔论的理论层面上,而每年新生报到后的短期时间军事训练,则给大学生们提供了直接体验国防实质的机会。军事训练是大学生必须履行的兵役义务,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举措,是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军事训练可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强健体魄,培养优良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意识,练就艰苦奋斗作风和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战斗精神,使其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除此之外,大学生军事训练可以为国家储备大量的军事后备人才,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奠定建设的基础,造就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优秀人才。
学习国防知识,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表现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科学文化、悠久历史、优良传统的热爱,对祖国、对人民的总称和对国
家前途命运的关心。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祖国无限的爱,才能对侵略者刻骨的恨,才能为建设祖国积极献身,才能为保卫祖国流血牺牲。我们大学生承担着建设未来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比前辈具有更多的文化科学知识,更高尚的品德,更刻苦的奋斗精神,和更文明的行为习惯。
作为未来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的高校大学生,虽然目前暂时还用不着我们去扛枪上战场,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没有事情可做,而且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还很重要。一个国家,知识分子是国防力量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战争年代,今天的高校大学生就是明天的高技术兵种之优秀战士。随着时代的前进,今天的战争已经是科技和知识的较量,最终体现为人才的较量,而高校大学生就是技术人才队伍的主体。因而我们必须注意到,高校大学生学习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对国防力量的加强。
由于全球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国家在和平年代的较量已经由军备竞赛变成了经济竞赛。而高校大学生毕业后首先为国防做贡献的方向可能就是经济方面。接受了较好的国防素质教育,就可能会感受到商业机密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就可能会意识到在同等条件下购买国货对于国家经济的意义;就可能会理解二十一世纪的经济较量对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通过国防课程的开设,从思想、理论到实践,我对当今国防从宏观上有了一定的认识,感觉到了自己身上沉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认清了自己的义务,知道了每天努力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国家。我想,如果所有大学生都能站在国家的高度和立场上,将国防理念与平时的科学文化的学习结合起来,开始关心国家大事,而不是每天只局限于自己的一小片天地,长此以往,我相信,我们每天的学习会更加有动力,我们每天的精神状态将更饱满。
大学生与现代国防 篇2
国无防不立, 民无防不安。国防是维护一个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核心力量, 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荣辱兴衰与生死存亡的大事。如果说国防是国家民族生存之盾, 而国防意识则是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魂。
国防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任何国家的振兴都需要把国民振奋起来, 把力量凝聚起来, 从而实现伟大的奋斗目标。
1 开展国防教育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高等院校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平台, 在高校国防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 增强学生的国防知识和技能, 更要发挥国防教育学科的特点和优势, 在综合育人上下功夫, 以促进学生文化知识和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从而提高学生在各种场合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
1.1 国防教育促进学生爱国意识的提升
国防精神是一个国家的民众, 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支持国防的巩固与强大, 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的民族意识及心理素质。国防精神主要表现在这样四个方面:一是爱国主义精神;二是尚武精神;三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四是国际主义精神。
把国防教育搬进高校, 就是要将军人应该具备的这些品质灌输给当代大学生, 培养他们的国防精神, 让广大学生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 凝聚智慧和力量, 统一思想和行动,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1.2 国防教育促进学习知识水平的提升
国防知识往往凝结着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因军事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 孕育了军事思维的创造性特点, 而创造性思维正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源泉和动力。
因而学习、掌握和运用国防知识、国防科技, 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 扩大知识面, 而且有利于学生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式, 拓展思维空间, 有利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科技水平、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促进智育的发展。
1.3 国防教育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军训包含了多种体能训练项目, 从队列训练、行军跑步, 到“摸、爬、滚、打”, 实施和完成规范化、科学化、严格的体能训练项目。它不但可以直接增强学生体魄, 强化身体素质, 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许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方法、技能和技巧, 弘扬时代体育精神。
因此, 大学的军训起到了很好的补充和推动作用, 通过大量军事训练和体能锻炼, 让学生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然而国防教育的时间毕竟有限, 高校还要通过必要的措施, 如冬季阳光体育运动, 让大学生树立终身运动、锻炼的意识, 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打好良好的身体基础。
1.4 国防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就整体而言, 我国当代大学生淳朴可爱, 积极上进, 但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是独生子女, 往往在受表扬、得到荣誉时容易忘乎所以, 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不可避免的具有一些比较突出的弱点。在碰到困难、挫折时会情绪低落。
国防教育中的训练, 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磨练意毅力和提高能力、正确积极的面对困难和问题的心、铸就坚强的意志, 包括野外训练、集体生活、内务整理以及一些评比竞赛等, 培养团结和协作的精神。一旦成功跨越了这个阶段, 适应了军训生活, 就能对他们的思想、心态与未来行动上将产生的巨大影响, 锻造出自信心、磨炼出坚韧心, 以积极的态度对军训和自身价值进行重新认识和再定位。
2 当代教育对大学生国民精神教育的欠缺
国民精神与民族精神是相近的概念, 学术界对国民精神的界定是:指一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历史生活和实践基础上不断提炼所形成的, 能代表国家精神的、为大多数成员所强烈认同的、以公共道德规范、国家民族意识、气质品格、价值观念、理想信仰、社会责任感为代表的精神因素的总和。
按照个人、公共、国家三个层面, 我们可以将基本的国民精神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民族、国家层面的国民精神。
忠勇为国家之本、热爱祖国与人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民族、国家层面的国民精神主要是民族、社会、国家意识, 集体主义精神、必要时可以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强烈的社会正义感、追求社会公平公正。
第二, 公民层面的国民精神。
国民精神主要是公共道德:待人友善、宽容与嫉恶如仇, 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尊重和理解他人, 讲究信义与和平, 讲究礼节、珍视友谊、重视合作、注意团结, 重视人道, 重视仁爱、慈善和博爱。
第三, 个体层面的国民精神。
个体层面的国民精神主要是个人品格:保持自尊与戒骄戒躁、充分自信与经常自醒、自律自治与自由放达、独立自主与至真至诚、临深履薄与淡泊乐观、刚毅坚强与理智节制、追求理想与脚踏实地、追求真理与实事求是、立志向上与自强不息。
而今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国家之盛, 民族之兴, 均取决于国民精神。优则胜, 劣则汰。中国, 要以现代文明成果, 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中华民族, 要以泱泱正气和昂扬精神,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国际形势下, 一条古训切不可忘:天下虽安, 忘战必危。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一再昭示我们:国无防不立, 防不固则国不安, 国不安则民不聊生。
如今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国民精神视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性工程, 把国防观念视为最高的社会公德来培养, 并以法制措施加以保障。他们把国防教育看作是“精神防务”、“心理防务”以及“首要社会勤务”, 并通过设立“国耻日”、“殉难日”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教育全民增强国防意识。
基于建国后一桩桩血的教训, 证明我们的学校对学生国民精神的教育非常欠缺, 而社会道德的沦丧也让学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残暴, 一个令人恐怖发指的词而今却高频率地出现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徐力弑母”、“刘海洋伤熊”、“马加爵事件”、“药家鑫悲剧”都让人触目惊心。
还有一些青少年不知道解放军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在他们眼中影视明星才是心中的偶像, 有的学生甚至在清明节扫墓时面对革命英雄纪念碑嬉笑打闹, 更有少多的青少年居然“哈韩哈日”, 这是多么危险的事!而要培养他们的国民精神, 唯有依靠教育来实现。
3 通过军训重塑大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 高校义不容辞
有调查显示, 当代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已滑落到二十世纪以来的谷底, 很多大学生缺乏起码的国防安全意识和常识。如果说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 那么国防意识就是民族生存之魂。强烈的国防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是制止战争、威慑敌人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
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其道何在?精神为也。”民族精神, 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结晶,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是激励人民为国家、民族振兴而英勇奋斗的强大思想动力。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除了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外, 还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这已成为各高校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课题。
因此, 为了重塑大学生的国民精神, 高校就要用好国防教育这个载体, 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 陶冶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国防教育的开展紧密围绕“自强、求富、御侮”这个主题, 在价值取向、人才培养观等方面体现出高校国防教育的根本要求和历史使命, 为当代大学生更好的认识现阶段中国国情,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从而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鼓励他们把祖国的复兴大业为己业, 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使我们的民族国富民强, 社会主义祖国固若金汤!
4 结语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表现。而今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都在警示我们: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 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校大学生是国防建设的未来, 对他们加强国民精神教育, 使他们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 不断增强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 对于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国际背景下, 全民包括大学生只有保持高度的国防警觉, 增强国防观念, 用正义战争消灭非正义战争, 用敏锐的洞察力和识别力, 粉碎敌人的和平演变阴谋;不断提高一寸山河一寸金、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爱国卫国的思想觉悟, 不断增强国家利益至上的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 才能让国防精神长城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中。
参考文献
[1]陈至立 (教育部部长)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中国教育和科研教育网.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C].1999-06颁布.
[3]张海萍.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内蒙古新闻网, 2004-09-24.
传统国防意识与现代国防意识浅论 篇3
关键词:传统国防现代国防意识内涵
0引言
国防意识是伴随着国防的产生而产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社会形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在不同阶级专政的国家,国防和国防意识具有不同的特征。处在不同社会地位上的各个阶级、阶层,具有不同的国防观和国防意识,但一切国防意识的核心实质是为了捍卫和扩大国家利益,国防意识实质上是一种国家利益意识。
1传统国防意识及其狭隘性
根据国防和国防意识的发展演变可知,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分界点,一战以前的看待国防的观点更多倾向于单一的军事行动,主要表现为武装力量为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采取的军事行动。其组成要素主要是:军队、战争或军事行动,是指直接武装力量的“显对抗”,其他国防相关领域关注较少。而在这种纯军事观的传统国防观的影响下,形成了传统国防意识。因而传统国防意识是那种“随时准备打仗”的战备意识,在体制上没有纳入到国家教育的大系统。传统国防意识的局限性源于对国防认识的局限性,将国防与战备、国防与军队等同看待,仅仅看到了国防与军事的关系,将军事替代了国防,忽视了国防与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关系的深入认识。
传统的纯军事观点的国防意识很容易僵化人们对于国防建设认识。会导致部分公民片面地认为国防就是守卫边疆,一旦有战争才有国防的必要,国防是军队和军人的事,与我们日常生活和我们个人联系不大,形成片面的国防认知,影响民众对于国防的情感,导致忽视或漠视国防的行为倾向,从而直接影响了现代国防意识的形成。
2现代国防意识及其新内涵
2.1现代国防的内涵通过分析纯军事的传统国防观和国防意识的狭隘性,我们知道,现代国防不只是单纯的军事斗争,而是国家综合力量的全面较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对于国防的定义: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这个定义充分体现了现代国防的特点和传统国防的区别。现代国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主要内容由:国防体制、武装力量、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国防科技、国防法规、国防工业、国防经济、国防外交、国防工程、战场建设、军事交通等方面组成。
现代国防不只是传统的保证主权、领土完整,而是要放眼海洋大陆架、公海、极地和、电磁空间、外层空间以维护国家权益;现代国防不只是有战时打赢战争的功能,而且有平时遏制战争的威慑功能;现代国防不只是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又具有对经济促进的”增殖”功能:现代国防不只是为了应付、抵御外敌入侵的局部、短期行为,而是为了至高无尚的国家利益的全局、长期经常性的神圣事业。由此可见,现代国防不单是军队或某个部门或某些人的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全民的大事。
2.2现代国防意识的内涵现代国防意识是建立在深刻理解现代国防内涵基础上的一种理性思维,绝不仅仅是现代军事意识、战争意识,而且还应包括现代竞争意识、科学意识、自强意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意识。现代国防意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是建立在现代国防基础上对维护国家利益为目标的一种理性思维。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就是以建立在强烈的爱国主义基础上,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标的,对于现代国防观念的一种肯定性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积极的群众性心态。
现代国防意识是对传统国防意识的继承和发展,体现着 新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大学生培养现代国防意识至关重要在于对现代国防特点的科学理解,对于现代国防的理解要立足于以下三个方面:
2.2.1 综合国力日益成为较量的基础现代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形式呈现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军事武力较量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如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科技较量、外交谈判、军备控制等非武力方式进行角逐。现代国防绝非单纯的武力较量,而是在综合国力的基础上,以军事手段为主,在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等多种手段配合下进行的总体较量。综合国力主要由人力、自然力、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精神力和国防力等组成。其中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经济实力是基础,国防实力是支柱,民族凝聚力是灵魂。事实证明,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国防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美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无视联合国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反对,抛开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凭借的是他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
此外,国防不仅依赖于国家的现实实力,而且还依赖于国家的潜力,以及将潜力转化为现实实力的能力。在科索沃战争的中后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打击军事目标到向民用基础设施开火,以主要力量轰炸南联盟的制造工厂、炼油厂、发电厂、道路和桥梁等,其目的就是摧毁南联盟的战争潜力。
2.2.2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现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发展,把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安全与发展利益同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日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国家在本国领域以来的利益越来越多,并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国家的安全与发展离不开有利的国际环境,国际政治、经济的有序发展也依赖于各国国防的巩固。现代国防不仅仅是一种国家行为。而且日益成为一种国际行为。
2.2.3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体系国际政治、经济对现代国防的影响程度不断加上,使现代国防呈现出了多层次的目标体系。从国防的范围上,可以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和全球目标;从内涵上分可以分为生存目标和发展目标。
大学生军训与国防建设 篇4
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国防不仅仅是政府、军队的事情,更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心头的大事。因为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我们的安宁;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民族的尊严!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因此学生军训具有了重要的意义.首先, 学生军训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学生军训,除了学习初级军官和士兵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要进行政治教育,组织他们学习我国近代史,了解革命先驱奋斗的道路和英勇事迹,同时,由于军事本事也是一门科学,有着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并且包含了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学习军事,也可以促进其他专业的学习。其次, 学生军训是加速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的需要,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这就需要成千上万具有较高军事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去掌握。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经过一段军事训练以后,挑选一部分适合服现役的学生入伍,这对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是有好处的。对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实施军事训练,使他们牢固树立国防观念,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就能为我军实行战时快速动员,储备基层指挥军官、技术军官和后备兵员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 学生军训是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需要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弱兴衰与国民国防意识的强弱有密切的联系。大、中学生既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年轻力壮,他们是国家最有希望的一代,是国防兵员的主要来源。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首选要加强学生的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提高他们的国防观念。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 从而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崇勇尚武的传统美德,使全体公民都树立起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有备无患的国防观念 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人在市场多元化的影响下,只顾追求经济利益,对国防教育的思想认识日趋淡化,主动接受国防教育的自觉性不高。因此,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有义务在这里澄清——当今世界的太平只是假和平,事实上战争的硝烟远未散尽,民族、宗教、领土争端从未停歇,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台独”势力依然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国防观念的培养,并付诸行动.对大学生的军训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军训有利于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学生组织性、纪律性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在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国防观念的同时,带动家庭和社会,提高全民国防意识。
还有其他的做法来提高我们的国防意识与爱国情怀.例如,我们可以学习历史,缅怀先烈,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全民国防素质。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通过对那些惨痛历史的回忆,让我们的心灵再一次经历惨痛的煎熬,让煎熬过后的我们好好地痛定思痛,时刻激励我们牢记“加强国防建设”,鞭策我们树立“国防意识”。其次, 保护好有关的历史遗址,建造必要的纪念馆、纪念物,拍摄必要的题材片.让我们在观摩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先知们深刻的爱国思想与热忱.等等.类似的做法.我们是祖国国防建设的后备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纵观国际形式,我们需要培养一种世界的眼光,现代战争告诉我们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必须依靠人们的力
大学生与现代国防 篇5
自古以来,无论国家的形态和性质如何变化,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利益纠纷总是避无可避。强国欺凌弱国,大国吞并小国,在人类的社会发展史上揭开了一幕又一幕的战争,成为战争史的一部分。所有,有国家就会有国防,一个国家要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自身拥有的主权和其具有的保护领土完整的能力密不可分。国无防不立,民无军不安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可靠的国防,就无法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就会在政治上、经济上受制于人。
一、中国的周边环境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各国对于和平、合作、发展的呼声日益响亮,这已经成为不可抵挡的历史潮流。国际安全的形势在总体上趋于缓和,但隐含威胁的局势却仍然不能令人掉以轻心。尤其是在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步伐,是各大国之间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在新的国际安全环境中,世界多数国家在注重运用政治、经济和外交手段解决争端的同时,军事手段以及加强军事力量作为维护自身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许多国家纷纷调整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以适应新的形势,争取有利地位。
然而,我们国家的周边环境却仍然存在威胁,需要我们为此敲响警钟。九十年代以来,日本一直保持着高额的国防费用支出,并且已经完全掌握了核弹技术,一个强大的军事大国已然形成;马来西亚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实现空军现代化;美国采取的强硬措施使国际局势趋于全面紧张„„另外,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时起时伏,同时,国际恐怖势力活动频繁,环境污染、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分析
团中央曾对上海大学生做过一次抽样调查,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版图只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只有不到10%能够说出我国主张海域面积为300多万平方公里,许多大学生不清楚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海洋国土的基本概念。北京、上海部分高校里的一些大学生对“海洋问题”并没显示出太多的兴趣。有学生认为,南沙群岛距离大陆那么远,产生争议也很正常,甚至还有学生反问:“中国国土面积那么大,争几个小岛有意义吗?”这说明了我国国民对海洋国防意识淡薄。而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的对大学生国防意识调查的情况也证明当代大学生对于国防方面的了解存在问题,国防教育的针对性还不够强,渠道还比较单一,教育的效果还有待提高,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隐患。
首先,大部分学生虽然对于和平时期的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但是有认为这些事情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认为国防精神是某一个行业或者领域的职业道德,而不是把国防看作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这些情况说明,近年来我国的国防教育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
其次,广大的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国防知识,但是却没有系统性,非常笼统。这些导致了少数学生对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必要性存在模糊的认识,把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认为加强国防建设必然影响经济建设中心地位。这些情况说明,不管当今的青少年对于国防建设持何态度,都不是建立在可靠的国防知识基础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这不仅说明了高校对国防教育的不足,更说明了国家主导作用未能充分体现,有些国防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差。
另外,当代青年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但坚强的意志不足,对于国防劳动的艰苦性谈虎色变。坚强的意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资源成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环境动力。而我国青少年的这种精神环境动力在不断减弱,直接表现就是青少年从军的职业理想在不断走低。这说明了个人价值观会影响到对国防的看法,而且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因素,各种文化入侵及对军队、国防等的负面消息也让大学生在潜意识里对国防有所抵制。
三、大学生对国防的责任和思考
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之后的一百余年,我们的国家饱经风霜,遍尝战乱,顽强抵抗着帝国列强一次又一次的侵略与掠夺。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民对和平、稳定和繁荣万分渴求和依赖。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认清当今世界的国际形势,全面认真了解国防的知识,加深对国防意义的理解,加强国防意识。这不仅仅是大学生的责任,同时也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要求,能够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为了保卫祖国的和平,积极投身于国防事业中去。
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是学习、掌握知识和将来接替国家重任的接班人,更要明确国防建设的重要性。世界的形势非常复杂,只要有霸权主义和军备竞赛存在,国防建设的重任我们决不能放弃。回首过去,我们取得累累硕果,展望未来我们深感肩负重任。我们将在国防建设中,继承和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自强不息,认真履行好学生军事训练的义务,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是应该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让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知国情、受锻炼、增阅历、长才干,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是具有时代特点的举措。以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到西部去,了解国情、磨练意志、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自身素质,既为祖国建设做出了贡献,也是一种十分需要的锻炼,为我们的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只有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强盛、人民的幸福紧紧相联,努力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他的那个时代,生命才有意义,青春的岁月才会更显生动、精彩。
大学生与现代国防 篇6
——浅谈学生军训与国防教育
庆阳长庆中学
余国梁
刘生萍
【摘要】:国防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国防观念,而且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身心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培养国防后备人才,促进国防现代化。而军训则是实践国防教育的必要途径。为此,各个学校必须提高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军事训练,增强青少年的国防意识。
【关键词】:国防教育
素质教育
军训
学校国防教育是按照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国防教育的一系列法规、政策下进行的,学校国防教育的重点内容就是学生军训,以军训为主要载体,以课堂为主渠道,把国防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大力营造国防教育的环境氛围,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
一、国防教育引发的思考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国防教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对全体公民进行的一种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教育活动。学校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开展学生军训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激发学生的报国热情。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应该重点思考以下三个战略性问题。
(一)学校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
改革开放,中国人以前所未有的勇气打开了国门,大踏步走向世界。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使许许多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活跃在了世界舞台上。如果说在中国之内中国人没觉得他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当他身处异国,在与各种语言、肤色的人打交道时,他必然面临这样的角色定位:“你是一个中国人!”但我们看到有两种中国人:一种是有中国身有中国心的中国人;另一种是有中国身没有中国心的中国人。发达与发展的差距,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击,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的热情,使一部分人失去了清醒的头脑,有的青年人甚至迷失了自己。他们知道美国如何、英国如何、日本如何,就是不知道中国如何;他们知道“自己”如何,却不知道一个“中国人”应 1 当如何;他们津津乐道外国,却没有心情了解中国。他们不知道在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是利益的激烈争夺,在和平发展的背后掩藏着霸权和野心!面对世界风云,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通过多年的思索、探寻,最终我们认识到,培养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一个有“中国心、中国魂、中国梦”的中国人。只有把“中国”放在心上的中国人,才会知道脚下的土地是立国的根本,才会懂得国家的主权是民族尊严的基石,才会痛切地感到国家的防御是国存民生的重要保障!
(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哪里?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民族,也是一个历经风雨、多灾多难的民族。她有惊骇世界的辉煌,也有不堪回首的屈辱。一个有热血的中国人谁能忘记丧权辱国的辛酸,沦为亡国奴的滋味?谁愿意历史的悲剧在不远的将来重演?但看看现实生活,市场经济的大潮汹涌澎湃,人们想得多的是如何挣钱致富,学生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升学就业,国家的利益安危、国防的强大与否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渐淡化。和平年代,没有外敌的威胁,远离战争的硝烟,歌舞升平,有的人甚至整日追逐的是纸醉金迷,快意的是及时行乐,谁还操心国家未来的强弱生死?常此下去,谁能保证割地赔款、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的悲剧不会重演?教育就是为国家的未来奠基,国防教育就是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国家未来负责。这是一个灵魂工程师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光荣使命。
(三)如何提高当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是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怀。国防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有着其它途径无法比拟的优势,它通过军事、军队、军人的有关知识和事迹以及保卫疆土、抵御外来侵略的战争和历史,最直接、最生动地体现着爱国主义的精神和情感。所以,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可以使学生学到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学到革命军人的军容风纪,提高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学习军人的良好风纪,可以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学习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可以激发学生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献身的豪情壮志;学习人民军队抢险救灾、拥政爱民的崇高品质,可以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帮助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以军训为主要载体,大力开展国防教育
学生军训是国防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对中学生进行军训,不仅能使学生集中了解和学习国防知识,2 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增强身体素质,更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品德得到陶冶、意志得到磨炼。有利于提高学生严于律己、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有利于克服自由散漫、不求上进和怕苦怕累、贪图享乐等不良行为习惯。要搞好学生军训工作,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健全机构,严密组织。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完善高效的运行机制,能保证军训工作的全面落实。军训的指导思想是“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年级组、班主任配合抓,局武装部具体组织实施”,以此加大对学生军训工作组织领导和贯彻实施的力度。
(二)军政结合,寓教于训。
军训是一项实践性、教育性很强的活动。学生军训,不仅仅是走走队列、整整内务、摸摸枪、打打靶,更重要的是通过军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献身国防的热情,培养学生立志成才、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军训中,通过对学生的队列训练、体能拉练和内务管理,既能培养学生不怕吃苦,顽强勇敢的意志品质,又能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军训中,通过大唱军旅歌曲,观看国防教育影视片,开展国防知识竞赛,野营拉练野炊,请老红军、老八路作报告,请乡村干部畅谈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帮老百姓挑水、扫院、推车子,为贫困小学失学儿童捐款捐物献爱心等等,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既丰富了军训内容,又活跃了军训气氛,学生既亲身体验了军旅生活,又受到了生动的国防、传统教育。
(三)强化管理,科学施训。
每期学生军训,学校一是专门成立“学管组”,负责对学生的军政训练、内务卫生、集体活动、文娱生活、就餐秩序、作息纪律、思想表现等进行量化考核,以量化结果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让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认真对待,从而有力地保证和促进了军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采取“封闭式”管理。军训期间,要求参训学生不许回家,吃、住一律在校,平时谢绝家长探望,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军训期间,学生训练、吃饭、集体活动、就寝、生活料理,样样都由自己动手。买饭、洗碗、叠被子等等正是这些看似寻常的生活琐事,也成了一种艰苦的锻炼,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大大提高了军训的质量。三是科学施训。军训要贯穿两个“贴近”:〈1〉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现今的中学生,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知识面广,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但自私、懒怠、贪图享乐、自理自律能力差,据此军训营合 3 理安排时间,调整训练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贴近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训练不同于军人训练,既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又要关心爱护、帮助教育,做到严爱相济。〈3〉贴近学生的军训生活。参加军训的学生大都是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老师和教官的悉心指导和帮助,特别是老师和教官的示范表率作用,不管是烈日当头,还是疾风暴雨,训练场上,野营路上,他们的身边始终有老师和教官的身影。
三、构建学生军训教育基地,拓展学校德育工作途径
自新中国成立,我国便十分注重在普通高中开展学生国防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建设成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情的变化,目前学校学生以90后独生子女居多,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意志力薄弱。因此,军训作为学校国防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努力营造学生军训教育环境,把学校当成学生国防教育的基地,通过军训要让学生明白,军训能锻炼和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心、艰苦奋斗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军训是学校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参加军训是学生自己成长的需要,也是建设和保卫祖国的需要。
(一)军训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学生军训,除了学习初级军官和士兵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要进行政治教育,组织他们学习我国近代史,了解革命先驱奋斗的道路和英勇事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同党中央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保持一致的自觉性;组织他们到农村、工厂、部队搞社会调查,体验生活,了解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现实。同时,由于军事本身也是一门科学,有着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并且包含了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学习军事,也可以促进其它专业的学习。
(二)军训是增强学生忧患意识和民族使命感的需要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广大青少年,对于战争的了解仅限于教科书和电影中的描述,战争彷佛也是很遥远很模糊的事情,战火硝烟都是曾经的往事了。虽然短短十几天的军旅生活并不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战斗素养,但重要的是,通过军训所有参训的学生都能体会到 4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患意识,看到了和平年代中战士们的朴实和无私,感受到了士兵朴实的奉献精神。军训会让他们懂得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从76年震惊世界的唐山地震到98年的举国抗洪再到后来03年的SARS瘟疫,再到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为什么每一次在中华民族面临危机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保卫家园的总是我们的战士!通过军训,学生们才会真正明白了几百年来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些优良传统的含义。
(三)军训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
坚持走精干的常备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这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对中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是党中央、中央军委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对中学生实施军事训练,使他们牢固树立国防观念,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就能为我军实行战时快速动员,储备基层指挥军官、技术军官和后备兵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弱兴衰与国民国防意识的强弱有密切的联系。国防建设在新时代依然任重道远,年轻一代要清楚自己的使命,积极参与军训,在军训中加强对自己的国防教育,增强自己的国防意识。
军训是学校一项十分重要的国防教育教学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国防观念发挥着其它教育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通过开展军训,让学生深入了解国防,尤其是现代国防。军训教育对中学生确立人生目标起到了导向作用,通过严格系统的军事训练,使学生亲身体会到自己能在较优越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同时也感受到了军营里千千万万的军人在祖国需要的时刻,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危害时,用自己的汗水、鲜血甚至生命铸造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保证着我们的和平、幸福生活和安宁,从而唤起学生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和责任感,把树立随时准备保卫祖国义务的思想上升为无穷的动力和志向。
作者:余国梁
联系电话:*** 通信地址:庆阳市长庆中学
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逻辑趋向 篇7
国防教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 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 对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它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为增进全民的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 以及有利于形成和增强国防观念、国防能力的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1] 。
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了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而以法律的形式将国防教育与高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历史使命结合了起来。作为知识性群体的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逻辑趋向直接关联到全民国防教育的优劣乃至国防的成败。审视国家新世纪以来在大学生国防教育方面的各项举措以及国家领导人在各种场合、会议上的精辟阐释和论断, 不难凝炼出大学生国防教育有四大逻辑趋向。
一、坚定理想信念, 明确历史使命
2007年,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 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 单边主义倾向有新的发展, 局部冲突不断, 国际恐怖主义活动频繁, 南北差距拉大, 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 给各国人民带来严峻挑战。”
温总理的讲话告诉我们, 尽管现在正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但是和平发展并不等于不存在战争特别是局部战争的危险。改革开放30年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发展, 正在微妙地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的既有格局, 但是国际经贸冲突不断, 紧缺资源争夺激烈, 别有用心的少数外媒到处散布“中国威胁论”, 不得人心的国际反华势力甚至把黑手伸向中国境内, 鼓噪民族分裂, 危及国家安全。因此, 保家卫国不仅是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也是坚守我们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 从而为打造建设和谐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利环境奠定坚实基础。此所谓“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战争是政治的表现形式, 国防意识是爱国主义观念的必然延伸。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强化爱国主义精神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在中小学时期, 青年学生对务虚的爱国主义教育可能未形成强烈的意识, 但对军人、军队的崇敬之情一直是他们难以释怀的情结。基于此, 以国防教育为载体, 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正确把握时代特征, 认清所应承担的历史责任, 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明确报效祖国的历史使命[2] 。
二、抵御文化侵略, 形成“新国安观”
我们无法回避也不可以回避的一个问题是, 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导致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淡漠, 国防观念模糊。同时, 不可忽视的是, “文化侵略”也是助推这一令人揪心弊端的另一个重要祸根。
对于“文化侵略”这一概念, 到目前为止学界仍然存有争议。有人认为文化各异, 百国争鸣, 谈不上侵略;有人认为非我的东西即是糟粕, 占领了我的思想阵地, 当然是侵略。笔者觉得必须搞清楚知晓与盲从的区别, 在民众“哈日哈韩”、“圣诞狂欢”、大谈特谈西方的物质文明之时, 如果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一无所知, 这是盲从, 是一个很危险的现象。先人龚自珍的一句警言“灭人之国, 必先去其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文化上我们成了俘虏, 那我们将不再有自己的方向和理想, 对适合我们民族的道路将会迷茫, 等我们意识到“文化侵略”像一把无形的剑, 已经刺入我们的心脏之时, 为时已晚, 国家安全就无从谈起。对待异域文化, 我们既不能当头一棒, 亦不能盲目跟从成其附庸, 我们要了解它们, 这是对别的国家和民族的尊重, 但我们要扬善弃恶, 扬长抑短, 更要从国家政治独立、民族存亡的高度加强文化战略研究、继承和弘扬我们自己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精髓, 这是我们的立生之本、国防之基。
在大学生群体中实施国防教育正是抵御文化侵略的最好形式, 因为国防文化形态涵盖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全民国防观念和国家主权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事实证明, 经过国防文化洗礼的国家和民族, 往往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国家防御意识和忧患意识, 甚至具有超过其军事硬实力之上的文化影响力。
实施国防教育在这一领域的又一逻辑趋向是形成新的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和文化安全, 理论上, 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国家安全观经历了1969年之前的以“防御外敌入侵和政治颠覆为主”的对抗型国家安全观、1969—1982年间的以“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型国家安全观、1983—1996年间的以“军事防御和经济支撑为重点”的务实型国家安全观和1996年至今以“合作安全和相互安全”为核心的共赢型国家安全观四个历史阶段的变迁。2001年7月,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全面阐述了中国新国家安全观, 标志着中国新国家安全观的正式形成[3] 。新的国家安全观与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了很大扩展, 对大学生实施国防教育应从国家安全方面给予时代诠释, 使大学生准确掌握并形成新的国家安全观。
三、尚武磨砺意志, 团队协同协作
大学生国防教育离不开军事技能训练, 军事技能训练一般采取在校内集中组织实施或在训练基地分批轮训的形式。军事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解放军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和综合训练。
通过对比数据, 我们发现, 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滑坡严重, 令人堪忧。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教育、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不少学校因此不得不在军训项目上降低标准, 而这样做弱化了军训目的, 其实并不可取。青年强, 则国家强。强国必须健壮青年的体魄、磨砺青年的意志。军事训练不仅是军事技能的学习、军营生活的体验, 更是意志、体能、纪律、作风的训练。即使是高科技战争, 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 也需要体能的支撑。军训时间虽然不长, 但国防教育使学生们从理论到实践上认识到健康体魄的重要性, 有助于养成长期坚持身体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 只要高校精心准备, 军训所营造的军营氛围必然激发起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崇军尚武精神。尚武非穷兵黩武、好勇斗狠, 而是要崇尚军事职业, 重视国防建设, 在国家需要之时, 敢于挺身而出, 勇于牺牲一切, 捍卫国家的利益和安全[4] 。大学生在充分认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地位作用, 学习人民军队的优良品质和战斗作风后, 自然会积极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 并能以履行兵役义务为光荣。民族尚武精神也定会代代相传, 成为国家长盛不衰的灵魂。
通过直观的具体训练使大学生了解掌握武器装备、技术器材工作原理及性能, 队列训练、内务训练、军体拳等科目使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得到磨炼, 进一步增强组织纪律性, 提高团队协同协作能力。
四、强健心脑体魄, 储备军队后备
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需要军人具有前瞻的战略意识、科学的思维方法、复合的科学技术应用能力, 军人的知识面要迅速提高以及应用范围要逐步拓展, 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军队后备人才是一个极佳途径。但矛盾的是, 现今大学生绝大部分都处于衣食无忧的状态, 体质健康测试比较结果令人堪忧, 掌握现代化知识的头脑缺乏强健的体魄支撑。在大学新生入学即进行国防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队列、射击训练可以迅速提高心理素质, 体能训练可以迅速提高身体素质, 只要训练科学、准确、到位, 通过一定周期的训练, 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心脑体魄一定符合军人或者是准军人的身体素质要求, 成为适应新时期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另一方面, 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发展, 国家通过招收国防定向生、在高校选拔国防生、军队与地方高校联合培养军事人才、直接接收高校毕业生担任军队干部等形式为军队补给人才, 为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奠定人才基础。除了招收国防定向生是面向高中生以外, 其余三种形式皆是面向高校大学生, 因此, 大学生国防教育是为部队输送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保证, 同时, 未能直接进入部队的大学生由于接受了系统的国防教育训练, 学习了必要的军事技能, 掌握了基本的国防知识, 战时能迅速完成向预备役再向现役军人的转变, 他们是军队后备的重要储备力量。
实施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为国防服务, 只有弄清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逻辑趋向, 我们才能有思想、有目标地抓好大学生军训及国防教育工作, 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让青年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 同时实现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弄清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逻辑趋向, 我们才能探索出新形势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新途径新方法;只有弄清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逻辑趋向, 才能构筑出精干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钢铁长城, 让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科学发展落到实处。
摘要:对大学生群体实施国防教育已经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 似乎已经达成共识, 好像没有探讨的必要, 但通过对一些高校的调研、走访、问卷等形式了解后, 我们看到高校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认识参差不齐, 具体实施的效果也千差万别, 因此, 搞清楚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逻辑趋向将有利于指导实施大学生国防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逻辑趋向,文化侵略
参考文献
[1]余高达.中国军事百科全书 (第二版) 国防教育学科分册[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7:1.
[2]陶然.浅论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养成[J].科技文汇, 2008, (11) .
[3]赵海琳, 吴松, 乔兰波.新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大学生国防意识培育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 2009, (5) .
中国现代国防建设进行时 篇8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來,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安全环境日益复杂,改革发展攻坚推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來自经济、政治和自然领域的风险考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军和武警部队扎实推进部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出了突出贡献,谱写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崭新篇章。
围绕主题主线
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
在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科学把握军队建设历史方位的基础上,胡锦涛鲜明提出“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明确了统领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总纲、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全军和武警部队深入学习贯彻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目标,加速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科学勾画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并实施强有力的战略管理。进一步确立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根本指导地位,明确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持续抓好《2020年前军队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拟制施行军队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目标的路线图。调整成立解放军战略规划部,进一步强化规划计划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顶层设计不断优化。
着眼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目标,积极稳妥推进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调整改革,促进了军队组织形态的现代化和体制机制的科学化。优化部队编成和军兵种内部结构,推进院校和训练机构调整改革,深化装备保障体制和采购体制改革,通过调整改革,官兵比例、作战部队与支援保障部队比例更加科学,领导指挥关系更加顺畅。为使军队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扎实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兵役制度、士官制度、军队转业退伍安置制度等一系列调整改革,极大鼓舞了军心士气,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着眼提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展关键技术科研攻关,以“杀手锏”装备为重点的高新技术武器装备重点建设工程成果丰硕。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军事信息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和信息化支撑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注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兼容推进,一大批高新武器装备陆续列装部队,基本建成了以第二代为主体、第三代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空间交会对接、蛟龙号海底探测、航空母舰试航、嫦娥探月工程等重大科研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大力实施科技兴后勤发展战略,制定《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深化配套各项后勤改革,研发配备成系列、成建制的新型后勤装备,加快保障体制一体化、保障方式社会化、保障手段信息化、后勤管理科学化步伐。完善济南战区大联勤运行机制。不断优化工资、住房、财务、保障、医疗等保障制度和保障条件,较大幅度提高军人工资待遇,换发07式新军服,提高部队日常供应标准,营造了拴心留人的好环境。依靠科技节能降耗,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军营。
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是人民军队的一个鲜明政治优势。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部署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持续兴起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热潮。军委总部编发《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选编》、《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等一系列党的创新理论普及教材。5年里,军委总部多次召开全军性理论研讨会,军以上单位举办理论培训班5000多期,领导干部为部队作辅导报告8万余场。通过学习教育,广大官兵进一步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部队的党课教育、政治教育、理论集训和院校教学,都突出将其作为重要内容,不断强化官兵的军魂意识和宗旨意识。加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学习教育,深刻认识国家、军队、政党及其相互关系,深刻认识西方政治制度、军事制度和治军之道的本质,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解放军绝对领导的科学真理性、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反对和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的影响,把铸牢军魂、服务人民的思想和行动建立在更加理性自觉的基础之上。
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进一步端正了广大官兵的人生价值追求。军委总部先后下发关于开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等5个指导性文件,召开专题研讨会,编写辅导教材,组织电视系列讲座,连年举办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推动了学习培育制度化经常化。2008-2011年,全军先后涌现和集中宣传了191个重大典型,在军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突出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军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新的提高。分三个批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军共有12.4万个党组织的百万党员参加,取得了丰硕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每年都选定1-2个主题、集中专门时间实施教育整顿,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注重在完成军事斗争准备和执行各项重大任务中加强党组织建设、锤炼党员队伍,军队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nlc202309031333
更加凸显
军事斗争准备的龙头地位
加快全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及数字化部队建设,战略预警、信息攻防、远海防卫等一批新型作战力量得到加强,组织实施全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建设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全军部队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大幅提高。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联合训练体制、联合保障体制和领导管理体制日趋健全,有利于遂行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核心的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新型体制编制逐步建立。深入推进军队人才战略工程,部队信息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的人才方阵不断壮大。紧紧扭住重点难点问题求突破,战场基本设施和配套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
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军事斗争准备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全军部队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深化军事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积极开展联合训练、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基地化训练、模拟训练和网络训练更具实效性,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步伐明显加快。围绕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在针对传统威胁加强训练的同时,突出维护国家海洋和太空安全训练、反恐维稳和抢险救灾训练、国际维和和应急救援训练,军事训练正向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拓展。
科学安排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重点抓好8支国家级应急专业力量建设和国际维和力量建设。全军和武警部队出色完成以首都阅兵为重点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高标准做好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有关安保和支援工作,圆满完成汶川特大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以及维护新疆、西藏等地区社会稳定等急难险重任务。2008-2011年,全军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共出动兵力244万人次,组织民兵预备役782万人次,派出飞机6700多架次,既锻炼提高了部队应急行动能力,又赢得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不断提高军队建设
正规化法制化水平
坚持把依法从严治军作为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紧抓不放,加快军事立法进程,制定《国防动员法》、《军人保险法》,修订《兵役法》、《预备役军官法》、《现役士兵服役条例》、《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和我军共同条令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截止目前,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军事法律17部,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布军事行政法规98部,中央军委发布军事法规228部,各军区、军兵种和武警部队发布军事规章3000多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比较完善的军事法规体系,国防和军队建设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加强科学管理,转变管理模式,严格按条令条例管理部队,各级领导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运转、官兵依法行事的局面正在形成,保持了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秩序。重视经常性管理与军事训练、思想工作紧密结合,培养了部队令行禁止、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严明纪律。广泛深入地开展尊干爱兵教育,进一步巩固发展了人民军队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重视预防事故案件特别是防范重大安全问题的工作,保持了部队的安全稳定和集中统一。
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修订颁发并认真贯彻落实新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基层建设始终保持了与时俱进、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好势头。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组织功能,不断提高党支部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领导单位全面建设的能力、带领官兵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建立抓基层协调机制,正规抓基层秩序,克服忙乱现象,集中研究解决长期困扰基层的突出矛盾和困难。加强“小、远、散”等单位建设与管理,基层建设的薄弱环节和“灯下黑”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近4年來,全军涌现出4万多个基层建设先进单位、130万名优秀士兵。
拓宽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是党中央、胡主席总揽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科学运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基本规律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军于民思想的创新和飞跃,是对我们党关于富国强军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有利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也有利于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着眼于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制订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国家级专项规划,完善有利于军民融合的协调机制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军民通用技术标准,初步建成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军队保障体系。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逐步形成在重大基础设施、海洋、空天、信息等关键领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坚持把国防动员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加强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国防交通战备、国防教育和信息动员建设,科学统筹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国防经济与民用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军队人才与地方人才的兼容发展,大大促进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的快速形成。
坚持军民兼容互利,注重发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着力提高和平时期国防资源的社会利用效益,进一步开放一些机场、港口、码头和铁路专线与地方合用,节约了国家总开支和总资源。依托民用信息基础设施,解决军队高速数据宽带业务、多媒体业务以及移动通信等问题,既满足了军队需求,又扩大了民用信息基础设施和运营服务的效益。搞好军地资源综合利用,有效运用市场机制,压缩保障摊子,减少重复建设,既提高军队保障效益,又拓展了民用资源利用空间。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已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发展已步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下一个5年,是实现人民解放军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目标的关键时期。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即,全军和武警部队,将坚决按照党的十八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的全面部署,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积极推进国防与军队建设改革创新,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全面建设,努力提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能力,不断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国防建设研究室副主任)
编者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在世界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正致力于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以实现我国全面的现代化。我们必须看到,国防建设的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在对外政策中,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和平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和交流,另一方面也要有理、有利、有节地回应一些不友善乃至挑衅的行为。因此,国防建设应该得到重视。作为中国科技高地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用科技助力国防乃是当仁不让之举。居安而思危的民族才是一个清醒的民族,愿我们的这组文章能激起大家对中国现代国防建设的关注。
【大学生与现代国防】推荐阅读:
大学生入学教育与国防教育复习题05-09
现代大学与终身教育09-14
北京大学与近现代中国06-08
国防科技大学06-28
国防生大学感悟08-20
关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思考09-02
大学生国防教育讲座心得体会08-22
胡俊杰——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创新研究07-08
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新思考07-10
国防生大学四年感悟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