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现代学习方式

2024-08-08

大学生的现代学习方式(通用10篇)

大学生的现代学习方式 篇1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重在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要实现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课学习方式的现代化, 提高教学质量, 就应关注教与学的关系, 从学生学习方式这一根本点入手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这样既符合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 又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课学习方式现代化的内涵和目标界定入手, 探析当前现代化学习方式所面临的困境和革新之路。

关键词:现代化,高职教育,专业课,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形式、程序和定势, 它包括学习的动机、态度和方法等等。学习方式决定了学习效果。“相对稳定”绝不是“绝对稳定”, 它意味着学习方式是可以动态调整和变化的, 即在某一学习阶段, 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及由此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是稳定的, 但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方式包括学习动机、态度和方法是可以不断修正和变化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重在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学生对专业课采用的学习方式不同, 将导致学习结果质的差别。要使学生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 我们应建立现代化的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课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 提高学习质量,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也有利于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

一、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课学习方式现代化的内涵和目标界定

郝贵生先生指出, 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与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相联系的, 其主要特点包括: (1) 创新性。指学习的出发点是为变革创新, 推动社会和整个人类的进步。 (2) 主体性。指学习主体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学习。 (3) 进取性。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 (4) 科学性。学习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由此, 我们可以确定如下专业课学习方式现代化的内涵和目标。

1. 自主学习与个人特色发展目标

专业课的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当学生在学习专业课过程中产生兴趣, 获得成就感, 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 身心处于专业课学习的最佳状态, 这样能够展现学生的个性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

2. 合作学习与团队共同发展目标

专业课和技能课程的学习往往具有模块化的特征, 我们可以将整门专业课的内容按照工作任务模块化, 甚或将整门课的知识点碎片化, 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 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既要有明确且相对独立的责任分工, 又要通过合作解决重点疑难, 完成整个任务。这种互助性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

3. 探究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专业课的学习不仅仅限于“学”, 更希望学习者能将所学的专业服务和技能学以致用, 并且能为提高专业服务和专业技能, 引发个人思考, 提出自己的独特创见。学习中学习内容应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强调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学习程序应以培养学生收集、综合、分析和运用信息的探究性能力为目标;学习内容还应以学生自身的兴趣, 进行个性化的探究活动, 自主选择内容。探究精神促使学生产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倡导现代化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二、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课学习方式现代化面临的困境

笔者通过访谈方式和问卷调查, 对我校的学生和兄弟院校的一些学生及教师进行了解, 总结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存在尚待解决的几个难题。

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1) 专业课学习欠缺计划性。有的学生只有大致的学习方向和安排, 有的学生甚至不做计划;不会合理利用时间;学习比较拖沓、上课迟到;学习被动地跟着老师走, 老师教到哪里就跟着学到哪里。

(2) 专业课学习欠缺目的性。学习缺乏目标和计划, 具有盲目性。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找一份好工作, 而并非出于对知识的憧憬和渴望。自主学习的内心感受很盲目, 不知如何下手。

(3) 专业课学习欠缺主动性。不爱做笔记、做作业缺乏自主性, 抄袭、上网搜索, 很少独立思考, 产生自己的见解。很少对考试、测验、任务的不足进行总结补漏。

2. 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不强

(1)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时“搭便车”现象严重。有的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时, 完全依赖小组成员, 什么工作都不做, 坐享学习果实。

(2) 有的学生竞争意识较强, 不喜欢参与合作, 往往独自一人完成工作任务, 或虽参加了小组活动, 却在完成任务时, 我行我素, 将所有的工作任务大包大揽。缺乏“三人行, 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 未能实现小组学习和集体学习的意义。

3. 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不强

(1)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 学生大多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和技能, 很少问“为什么”, 往往是“知其然”, 但并“不知其所以然”, 缺乏探究精神。

(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目的就是培养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无论生产、经营还是管理的进步都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之上, 学生在专业课的项目学习中大多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仅限于弄懂课堂学习内容, 缺乏创新精神, 所思考的答案大多禁锢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 很难突破陈规, 产生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三、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课学习方式现代化面临困境的原因剖析

1. 社会环境因素

中国的高考生走进高职院校往往多是出于无奈, 考不上本科、专科院校, 只好找一所职业院校过渡一下, 拿个文凭, 其实这是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错误理解造成的。当然, 时代在进步, 发达国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误区也在慢慢扭转, 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要获得社会的理解和重视, 仍然需要时间。

2. 专业课程因素

相对其他的公共课或人文素质课来说, 专业课显得比较枯燥, 缺乏趣味性, 它既要注重技能实操, 又要为理论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有很多学生对公选课和人文素质课比较感兴趣, 而且大都是基于个人的兴趣选修的, 如礼仪课、商务谈判、化妆技巧等。另外, 高职的专业课侧重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技能, 在提升技能、创新服务方面需要钻研精神、需要学习兴趣。因此, 在专业课学习方面, 相对于其他人文素质课程, 学生还缺乏自主和探究的学习精神。

3. 学生学习因素

(1) 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学生在高考后专业选择的过程就很茫然;有的学生步入大学校门后对未来定位不准, 不知道以后能不能“专业对口”;有的学生认为学习这些专业知识可能没有用;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大致的学习方向和安排, 缺乏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小目标。

(2)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欲望不强烈。有的学生遇到问题没能及时解决, 日积月累, 不懂的问题越来越多, 逐渐失去学好专业课的信心和勇气;有的学生认为专业课太枯燥, 兴趣不高, 久而久之, 演变成学习效果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有的学生存在惰性, 依赖性强, 学习不主动, 课前不预习, 课后不复习, 课内不做笔记。

(3) 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不科学。有的学生有心好好学习, 也愿意付出勤奋努力, 苦于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收效甚微;有的学生做笔记, 可只是对老师授课内容的照搬照抄, 没做真正有价值的笔记;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专业课阅读习惯, 读书仅限于课本知识;有的学生机械地学习教材, 死记硬背, 却不能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技能。努力学习了却遭遇挫败的经历造成学生学习方式无所适从。

(4) 学生的学习功底———学习功底不扎实。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比较欠缺, 知识连续性不够, 知识的迁移能力不强, 有个别同学甚至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

4. 教师教学因素

(1) 教学科研的片面性。既不能脱离教师的“教”, 研究学生的“学”, 又不能脱离学生的“学”, 而孤立地研究教师的“教”。所谓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互相促进。目前, 有很多教师在研究教学方法的同时, 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功底到底能不能接受这样的教学、能接受多少知识、能否产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能否切合学生的自身需要和市场的需求。某些教师一门心思钻研自己的教学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关注, 脱离教学实际, 使学生学得枯燥无味。

(2) 教学方式的传统性。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过多的知识点, 为了把握好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 不少教师只能用传统的“授—受”的教学方式掌控课堂。权威的教学环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导致学习方式机械, 造成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没有兴趣和动力。尽管我们提出分层教学, 然而目前仍然大班上课的方式限制了学生个体学习方式的发挥;尽管我们提出互动教学, 然而灌输式教学摧毁了学生对学习方式的感悟, 沉闷的学习氛围影响了学习方式的发展。尽管有很多好的教学方法的提出, 但真正每门专业课、每堂课都能将这些好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其中却很难。

(3) 实训条件的局限性。专业课中的技能实训是必不可少的, 以往的实训、特别是考证实训以比较单一的做题训练为主, 造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僵化。目前市场开发了许多相关专业的实训软件, 学校也为此购置了相关的软件, 但有些实训软件的使用与教学、甚至与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存在脱节、或是更新滞后。尽管现在通过建立校企合作, 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的基地, 但能落到实处的并不多。有的企业因涉及自身的商业机密和正常运作, 不太愿意接纳学生参观实训。这些原因导致了学校的实训成本大大增加。

四、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课学习方式现代化实现的路径

社会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认知的转变, 教学制度市场基因的引入, 等等, 有赖于政府的管理者的睿智决策和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作为教者, 我们要做的就是, 为实现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课学习方式现代化的目标, 必须以“学”为根本, 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这三个方面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现代化。

1. 学习动机转变路径

(1) 帮助学生明确专业课学习目标。作为专业课要把动机的激发, 强化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尤其在第一节课专业课的说课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学习专业技术的必要性, 然后让学生明白他所学专业的内容的重要性, 从而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2) 帮助学生有计划地学习。应从学生的兴趣和自身学习情况出发制定目标;既要有长远目标又要有短期目标。

(3) 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在帮助学生合理规划专业课学习的前提下, 避免学生不走或少走弯路, 使学生更容易接近成功。只有当学生完成了自己设立的目标, 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就会受到极大的鼓舞, 学习的信心也会随之增强。

2. 学习态度转变路径

(1) 传授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专业课的学习需求。教者要力争把每一堂课都做成精品课, 学习内容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用人单位的要求, 学生基于需求对学习产生兴趣, 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态度也会随之转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要辅导学生制定近期和远期目标, 经常检查学习效果, 督促其实现目标, 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讲究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学界提出了许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案例讨论法。教师应将好的教学方法落到实处, 具体落实到专业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专业课教案、专业课的课堂管理、专业课课前课后辅导、专业课案例题库等, 体现专业课教学的重点, 突破专业课教学的难点, 结合专业特点, 选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专业课教学。

(3) 端正教学态度,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往往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某门课程, 学生对教师的好恶往往影响到他对该课程的好恶。教师要真诚地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能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 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自身应不断提高综合职业素养, 让学生信服。作为引路人的教师, 应帮助学生及时处理专业课学习障碍, 确保每个学习项目知识的积累, 让学生不至于因缺漏太多而丧失学习兴趣。

(4) 转变学生学习评价的侧重点。淡化学生考试成绩的重要性, 聚焦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 强化平时成绩的重要性, 优化评价机制,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习策略转变路径

教师应以传授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为主要任务。运用现在当下流行MOOC教学, 开放课堂、开放课本,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运用小组学习法, 鼓励学生分工合作, 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运用情景教学法, 创设情境, 激发探究兴趣;运用模拟实操法, 让学生有如职业体验的亲身感受, 找准学习的方向, 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 合理计划。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学习, 为每个阶段的学习确立一个小目标, 并且要为之不断努力, 毫不松懈, 形成学习方式与学习效果的良性循环。

(2) 广泛阅读。选择有意义或配套的专业书籍阅读, 帮助理解教材中的难点, 进行必要的习题训练, 最好能选择与专业相关的报纸杂志, 了解最新的热点资讯和研究观点,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3) 认真记笔记。不但要记笔记, 而且要记有价值的笔记;不仅要记下老师课堂所授的内容, 而且要把预习中遇到的难题记下来, 总结课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多渠道地解决难题, 包括查阅资料、书籍、网上搜索、询问同学或老师等。

参考文献

[1]郝贵生.论学习方式的现代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4 (5) .

[2]张军红, 常允艳, 徐义萍, 王文鑫.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课学习障碍研究[J].时代教育, 2014 (7) .

[3]刘春玲.国内外有关学习方式的研究综述及对我国教学发展的启示[J].教育理论研究, 2004 (2) .

[4]张红艳.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方式的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 (4) .

[5]曾文英.基于兴趣导向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1) .

[6]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眼里的中美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

[7]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8]黄黎明, 高凌飚.学习方式研究对我国教学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 2002 (2) .

大学生的现代学习方式 篇2

合作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行道树》这篇课文时,就采用了这种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我首先让学生自读文本,用不同的方式读文本,以前后四人小组为单位研究读法。结果学生发现,以前后或左右一排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分工合作朗读课文的效果最佳。只见他们一字站立,正符合了一列行道树的形象,首尾两段四人齐读,突出了“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的情感力度,第2、3、4、5段分别由四位同学轮读,既抒发了行道树不同的心声,又展示了学生不同的阅读的情感体验。当然也有就以前后两排为单位进行朗读表演的,也有两人一组的、三人一组的。学生的这种自主组合选择朗读模式,合作进行表演,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朗读激情。最后,有四个学生主动要求站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诵出全文,那神态、那气势仿佛就是一列行道树站在那里,向大家诉说心声,这组学生的表演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此时,学生已经将自己与行道树融为了一体,如果学生没有走进文本、没有对文本的深入准确的研究和理解,是不可能读出那意境的。

在此基础上,学生仍然以四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是一片写景的散文,文章先总写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再从山和水两个方面分别写济南的冬天,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抓住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通过对山和水的描绘,来抒发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之前学过了朱自清的《春》,学生大致掌握了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安排了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之情,运用自己在《春》这一课中学到的写景的方法,自学这一课,然后,做一个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其他的同学。我整体课堂的设计是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的安排是:美读课文,整体感受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理清文章的结构:总—分,然后是学生回忆在《春》中学习到的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自己选取2,3,4,三段中的最喜欢的一节,写一篇小教案。第二课时:讲清楚讲课的规则,开展“教师大比武”比赛,由学生点评,最后老师总评,总结这节课的得与失。

从教学设计上看,这节课的设计完全遵守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传授给学生文章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在小组合作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最后,形成自己的研讨成果,在课堂上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以便取他人所长,补比自己之短,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个人的课堂调控能力有限,没能很好地进行课堂调控,以致于出现了一发难收的局面。气氛之热烈,效果之显著,固然让人欣喜,但个人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山市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11-10-13 03:11:23 论坛转帖 教学反思:

1、较好地落实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不懈地训练及反复的强调,使学生养成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本节课学生就在这方面表现得很好,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基本能口译课文,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字词教学时间,为课堂上进行多种能力训练提供了时间的保证。具体授课过程中,又十分注意将学生的独创性融入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对一些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无关,但又不能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则留给学生自行探究,培养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的习惯。

2、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

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平等对话,探究气氛浓郁,学生个性才能获得发展,潜能才能得到开发。教学中,围绕教学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纵横驰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放有收,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诵读与积累是我的文言文教学的两个基本理念。在这节课中,除了强调诵读外,我还十分注意指导同学们对知识进行积累,归纳整理,对学生在课堂上能自觉“温故而知新”的大加赞赏,意在让学生们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4、多种能力训练渗透其中。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节课,但注意了各种知识的综合,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与语感的培养,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如“说”的训练,就有让学生讲故事,复述故事,谈感想等。《月亮上的足迹》教学感想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语言生动形象,真实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科林斯登月的全过程,人类登月的梦想从此变成了现实。按照教参的要求,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体会生动语言的特点,学会如何将一件事情叙述的生动完整。我认真分析了一下课文,文章写的确实不错,将美国登月的过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呈现给了广大读者,其文学功底深厚,文章引人入胜,也能够让学生深深记住那句名言“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我认为,完成以上教学任务还是不够的,因为本课可以成为一篇绝好的爱国教育的题材,我们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传授,让学生在了解美国登月计划的同时,关注我们中国的航天发展情况,初步感知我们中国国情,认真扎实学习,茁壮成长,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做好准备。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初一正是播种梦想的最佳时刻。

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稍微做了一点调整,在完成教参上规定的教学计划的同时,我向学生们大体讲述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状况。在完成这个教学任务之后,我问他们:“同学们,美国人在月亮上踩下了第一个脚印,你认为是真的么?”,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怎么不是真的呢?有学生提出网上盛传的美国登月计划是造假,同学们又议论纷纷,我没有去评论他们观点的正误。稍做停顿之后我问道:“你们今生有机会去月亮上看看美国人登月是否是真实的”。同学们立刻停止了他们的议论,都带着疑问瞪着小眼珠子看着我。

我接着说到“不久以前,我们的国家将中国人送上了太空,相信不久的将来就有能力将我们中国人送上月亮,这个不是梦想,是肯定能够实现的,而你们则有可能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中国人,亲自验证一下美国人登上月亮是否是真的。”......荷叶母亲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11-09-27 08:01:02 论坛转帖

《荷叶母亲》教学反思

荷叶,莲花的叶子。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书写心中的感触,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文章语言清新自然,隽永淡雅,显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前教课,我都是采用解题、了解作者、梳理情节、划分段落、归纳中心等传统教学模式,讲得多,分析细,结果往往是老师累、学生烦、效果很差。

在讲授《荷叶母亲》这节课时,我决心把课堂交给学生,按照“朗读——探究——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篇课文的文质之美,探究诗文的构思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

新课程强调学生要“读”,朗读、诵读、默读、精读……总之要多读。在课堂上,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运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借助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受到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表现力,又提高审美情趣。

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感悟出荷叶对红莲的荫蔽也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庇护,从而清楚地认识借物抒情的写法。在课堂上学生动脑还动手,运用同类写法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抒发对母亲的爱。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要求尽最大可能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这堂课之后,我自己觉的轻松,学生也学的愉快。我深切地感悟到,做为教育者,要跟上时代步伐,转变教学观念,使教与学成为一种生命的活力。

大学生的现代学习方式 篇3

教学方式的改变

教学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 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学校的教学打破了传统固定的模式,场所、人员、教材等走向开放、多元的时代。课堂管理模式、教学内容呈现形式以及教学评价形式等等都发生了不少改变。

课堂管理模式多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教师由主导者变成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等。

内容呈现形式多样。传统的教学呈现形式多数是借助粉笔与黑板或者是教师自身的示范等,有一定的盲区与局限性。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学校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变得多样。

教学评价方式多元。传统教学中,对学生课堂表现与老师的授课方式、方法等往往只能由亲临现场的人员参与评价。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人们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教师的授课形式等可以进行多角度的评价。

由关注知识转向为终身学习服务 由于当前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重点也发生了倾斜。从关注知识的掌握情况走向关注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这种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式从呆板走向灵动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主要以讲授为主,形式单一,对学生坐姿都有明确严格的要求。而信息技术介入到教学中后,学习场地有了更多选择,学习方式也更加灵活。

课堂教学从高耗低效走向低耗高效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得借助简单的教具进行知识的传授,无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而信息技术的介入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网络中许多天南海北、古今中外资料任教师筛选、使用。在短短的一堂课中教师就能根据所授内容提供出丰富翔实的材料供学生选择、使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容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无法及时获得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进度,在因材施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而信息技术的介入,就有效地改变了这一局面,老师能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放作业,及时跟进点评、沟通等等。

学习方式的改变

与传统的口传耳闻的学习方式比较,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从被动走向自主 传统方式的学习,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单一,学习视野小,大部分的学习都是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步进行,学习积极性受到限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学习视野开阔,学习随时随地可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与需要,通过网络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有了自主选择权与决定权。很多学生因为尝到网络学习的甜头——先习得知识,课堂上表现自信,知识掌握得牢靠等等,往往会积极自觉地学习,也更愿意与同伴交流所习得的知识,促进了个人发展的良性循环。

从独立走向合作 传统的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是独立思考、独自探究,偶尔交流也并不一定能获得解决困惑的方法,所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很多学生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所得,就会渴望交流,期望赢得老师及同伴的肯定,小组交流频繁有效,学生乐意相互合作。而且信息时代可以询问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受时空限制,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远程的合作、探究等,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从等待走向探究 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而信息技术的介入,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很多,乐意探究所学知识。

科技改变世界,也在改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方式,作为教育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让教育与科技同步。

大学生的现代学习方式 篇4

●●通过整合, 把“被动学习”改变为“自主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信息工具所营造的认知环境中, 学生可以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去认识物理概念的本质, 理解物理规律的含义。

我校初二某班级在年级中比较“出名”, 除了少数几个学生能坚持正常学习之外,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垫底。我接手了这个班的物理教学, 开始阶段教学效果很差。一个月后, 我利用他们喜欢上网的心理特点, 布置了学习《水循环》资料查找任务, 内容是各小组分别搜集有关水循环方面的知识, 并在下次的物理课上找代表发言。结果各小组代表的发言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因为他们搜集的资料不仅广泛而且还更加深入, 能用很多现象来解释, 我及时表扬了他们, 赞扬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为小组争光的责任心, 在这之后大多数学生就慢慢地喜欢上了物理课, 现在他们已经习惯利用网络进行物理资料收集、课前预习、课后论坛交流等等, 利用网络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走向了“自主学习”。班级的学习成绩正处于上升轨道中。从某种角度上讲, 网络既为这些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也为他们的合作能力发展提供了契机。

●●通过整合, 把“个人学习”改变为“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与交流, 因为只有与他人交流才能撞击出思维的火花, 才能打破原有不合理的知识结构, 建立更新更合理的知识结构, 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进行交流, 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学习成绩。但是, 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往往都是由教师来布置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独立去完成。同时由于学生作业负担太重, 学生完成作业之后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进行探讨。再者, 由于学习任务繁重, 学生很少去花多余的时间进行同学间的交流, 在这种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交流障碍、惧怕交流和恐惧。信息技术在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尤其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 学生可以打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 相互进行讨论与交流。例如:对物理科学家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 第一堂课安排在网络教室, 有一个环节就是查牛顿资料, 他们把学生分组, 先通过网络、数字图书馆等查阅资料, 整理搜集信息, 这种小组合作整合资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分工与合作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 还培养了他们利用网络、图书馆进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扩大了他们获取知识的空间, 同时培养了他们走向社会, 与社会交流的能力。通过该事例可进一步说明,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通过整合, 把“接受式学习”改变为“探究式学习”

与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 传统的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 而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和接受学习相比, 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它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探究式教学模式分为四个阶段, 即确定问题情境, 提出解决方案, 搜集资料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信息技术的参与, 使抽象的内容变成了模拟实验的课件呈现出来, 比如将电流推动电灯工作类比成水流推动水轮机工作的动画, 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电流的兴趣, 这样的课不胜枚举。可以利用虚拟实验, 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开放型环境, 如光学中的一些实脸, 颜料的混合、色光的混合, 学生只能去做有限的两三种色光和颜料的混合, 而通过相关实验教学软件可以使各种色光都能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 学生的兴趣更浓, 内容也更具有科学性。如在模拟力的合成, 凸透镜的成像等实验中将现代传感技术引入到实验, 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在虚拟世界中的真实体验, 让学生在实验室中接触现代科技, 丰富物理课程资源。同时在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科学探究过程中, 要教会学生会问、会猜、会做、会想以及相互合作。可以看出, 信息技术不但为学生的认知、思考、交流提供了工具, 而且还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大学的学习方式 篇5

要科学安排学习、劳动、娱乐、锻炼、交往等活动。要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时间:包括每天的阶段性安排、每周的较大活动安排、考试复习和双休日、寒暑假的专题安排等。做到该学学、该玩玩,该学习时不用别人督促主动学习,该活动时快快乐乐去活动。

2课前预习的习惯

现在很多学生,不到考试不看书,不预习,上课就是听天书。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并且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3认真听课的习惯

大学老师,基本只是讲一些大致思路,重点大学,不会像高中一个一个知识点讲一节课。会听课是搞好学习、提高素质的关键。听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

4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地记也只能掌握50% ,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5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上课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增长知识,有所创造,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6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习惯

不唯上、不唯书、敢于怀疑、敢于突破旧观点,敢于对问题进行讨论、争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据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声音要宏亮,表述要准确,逻辑要清楚,要先把问题想好。“想”是“说” 的先导,只有“想”的周密,“说”得才有条理,才透彻。

7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的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8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方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不迁就、不谅解,不拖延时间。

9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可以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知识的整体建构。

10协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要学会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要善于帮助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学习,通过协作研讨,使自己在叙述、解释、验证事实、解决矛盾等方面调整看法,实现对知识的科学建构。

11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对每一个实验,每一件学具都要亲自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既锻炼了手和脑,又能帮助理解,使知识记忆深刻。而不要将实验都打酱油打过去了。

1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大学生的现代学习方式 篇6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中共十七大报告,思想丰富,求真务实,催人奋发。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必须认真地、系统地学习好十七大精神,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不断提高运用和创新理论的水平。

一、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这一部署,对于加快形成市场配置资源的各项制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明确提出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宏伟目标和前进方向。这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制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工作部署,并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自身建设的新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给党的建设注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必须通过加强自身建设的改革创新,更好地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从政治上、领导上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从而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当代中国发展不断进步。

(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新使命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这是我党在50多年的执政过程中形成的一条重要经验。这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树立和弘扬优良学风的根本要求。在我们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党中央总是把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与创新放在突出的位置,号召并率先身体力行地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

报告要求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富于创意地提出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探索与把握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三大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真正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二、明确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由“快”字当头到“好”字为先,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升华,使我们对新阶段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全面,指导发展的方针更加符合实际,破解发展难题的途径更加明确。报告明确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指明了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的方向和任务。

新世纪新阶段,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主要包括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和以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为重点深化价格改革两个重点。

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必须深化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使它们的价格能很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有许多资源产品的开采和使用,往往会损害环境和破坏生态,所以它们的价格还要反映环境损害和生态破坏成本。国内外经验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最灵敏的手段,运用价格杠杆,能最有效地迫使生产企业和消费者节约使用生产要素和资源,并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加快形成现代市场体系,还要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要发展现代化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促进营销方式转变,培育各类市场流通主体,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提高国际竞争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联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增收能力。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方面,当前要特别注意维护食品、药品安全,打击各种商业欺诈活动和哄抬物价行为。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设和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立有效的信用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强化全社会信用意识和诚信行为,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建立推进与保证基层党建创新发展的新机制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根基之所在。要建立推进与保证基层党建创新发展的新机制应做到以下两方面。

(一)对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提出的要求

1. 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

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学习、遵守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

2. 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推广先进性教育活动阶段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积极服务群众的经验,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3.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制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二)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提出的要求

1.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报告指出,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2. 建立健全城乡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和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注重解决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等问题。

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才能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进步。广西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区,广西农垦则是面向农业的单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科技进步

在人均耕地、淡水等自然资源数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条件下,我国农业受到自然资源的制约日益突显,继续靠增加自然资源投入来增加农产品产出的余地已越来越小。

要打破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提高资源和投入品的利用效率。

广西农垦土地资源优势十分突出,且规模连片,土地承载量相对较低,有利于开发利用,有利于使土地资源变成资产、资本。农垦要重新审视自身优势,在大力发展机械化、科技化、现代化农业的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发展工业,把农垦建设成为广西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广西农垦应抢抓机遇,千方百计发展壮大自己,增强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促进职工、农民增收;充分发挥农垦资源、组织和专业化、规模化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努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农业经济向第二、三产业经济转变,国有单一投资主体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转变,资源优势向资本优势转变,自主发展向扩大开放转变。

随着改革探索的不断深入,农垦的发展路子越走越宽了,思路也越来越开阔。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广西农垦将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建立,特别是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的历史机遇,着手突破资金、人才、文化、机制、产业结构等深层次障碍,为广西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这是我国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现实出发点,同时也决定了我国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广西农垦更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广西农垦的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有力的保障。

1. 整合资源注重开发效益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广西农垦将从发展战略出发,在符合国家土地政策的前提下,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注重开发效益,使农垦从“地主”变成拥有财富的“财主”,再成为拥有产业的“业主”。

产业集群优势是广西农垦的另一大优势。农垦系统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主导产业链,打造了6个专业化集团,培育了2个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0个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两条年产30万吨精制糖生产线,还拥有全国最大的剑麻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木薯变性淀粉生产加工基地以及华南地区最大的种猪生产基地。

2. 狠下工夫打造新经济增长点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所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在产业形态方面,广西农垦将延伸产业链,融合相关产业。制糖是广西农垦的重要支柱产业,农垦将加快技术开发,大力发展精制糖、酒精、复合肥、纸浆及畜牧业等相关产业,提高原料的综合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在木薯产业上,将分别建设一个年产30万吨的木薯淀粉厂和一个年产30万吨的燃料酒精厂。

在企业形态方面,广西农垦将与大企业联手,实行股份制改造,促进集资多元化,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筹集更多发展资金,以促进企业管理与国际接轨。通过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促进广西农垦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众日报,2007-11-02.

[3]陈锡文.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

大学生的现代学习方式 篇7

大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集中表现在:饮食习惯, 生活规律, 言行举止, 余暇时间的度过, 个别的还有个人卫生习惯和消费等方面的问题。调查还显示, 现在一些大学生吸烟、喝酒、打扑克、通宵打游戏的现象较多, 导致晚睡, 严重影响了睡眠, 从而对生活习惯、学习、体育锻炼和社会交往造成影响, 而对于生活习惯较好的一些同学都保持着经常性规律性地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

二、现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状况的关系

1、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 各高校都实行教育教学的改革, 拓宽就业渠道, 增加了选修课的门类, 这些在给大学生带来知识更新的同时, 频繁的新异刺激无形中也增添了许多压力, 导致身体严重缺乏运动, 出现“新陈代谢低下”、“适应能力降低”、“神经性衰弱”等疾病。现在, 大学生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 改变了大学生以往的生活习惯, 使他们在体力劳动和生活技能方面让位于自动控制系统, 这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运动不足, 肢体肌肉力量也明显减小, 加之营养过剩等因素导致他们身体机能明显下降, 随之出现了脂肪肝、高血压等疾病。

2、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调查显示, 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的学生心理方面相对健康于没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学生。随着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加之来自于环境转变、家庭、经济、就业、考研、爱情、人际等方面的压力, 都对大学生心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给其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就高校目前大学生生活方式而言, 除了与社会普遍生活方式有众多共通因素之外, 不少大学生生活习惯问题严重, 从具体的运动习惯来看, 大学生普遍缺乏运动, 女生尤其突出, 男生在每周有氧练习、力量练习活动频率、利用余暇时间活动方面显著多于女生, 女生只是想通过体育课来满足身体健康的需要, 事实上只是通过上体育课是无法满足促进健康的需要。

3、体育养生的内涵

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从未拘泥于一法一术, 而是形成了以自身修持实践为基础, 涉及科技、哲学、宗教等诸多学科的文化系统。它具有自己的传统风格和文化特色, 它的基本内涵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 通过调形、调息、调意的运动表现形式, 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共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体系, 对人们的身心修养和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体育锻炼养生之道与现代大学生的健康分析

传统观念认为健康标准就是“无病即健康”, 随着科学的进步, 人类对自己身体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化, 日益全面, 受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 还可能有更新更具体的健康标准出现。中国现当代大学生健康的基本标准应具有:身体发育良好, 生理器官和系统完整、机能正常, 心理状态积极, 有较好的心理自控、平衡能力, 学习和工作效率高, 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对自然界和社会界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由于认识的不足, 久而久之,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降, 相应引起记忆力衰退, 精神不振, 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心理障碍发生。下体质健康的增进如同逆水行舟, 是不进则退的。而体育锻炼能有效的促进身体正常发育, 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 有效的改善生理机能, 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逐渐改善健康状况。

三、大学生自我健康体育锻炼方法

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 积极参加体育。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 带来了许多副作用:城市中的污浊的空气、噪音、被污染的河流、自然生活节奏被破坏、尼古丁与酒精及化学物质的毒害、生活和生产中身体活动过少。所有这些因素, 都在破坏现代人的适应能力和损害着人的健康, 所以自认为身体好, 不用锻炼就能维持健康的认识是不科学的。要持之以恒, 坚持健康体育锻炼, 对于自己健康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为健康体育奠定了认识上的基础, 但要付诸实践, 需要更大的意志力。大学期间, 不能自觉进行健康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持之以恒, 无论来自主观还是客观, 都需要大学生自觉坚持健康体育锻炼, 科学的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 形成一种生活规律, 持之以恒的进行健康体育锻炼, 随时保持大学期间健康。

四、结论

养生是一门学问, 是一门中国的传统学问, 有理论也有方法。这门古老的学问目前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也越来越受到今人的重视。中医认为, 喜、怒、忧、思、悲、恐、惊, 这七种正常的对精神才刺激的情绪反应就简称“七情”。七情变化与脏腑功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大学生应该注意消除情绪的波动或持续低落, 确保人体正常的免疫力。保持乐观的情绪, 开朗的性格, 遇事多看事物的光明面, 对生活充满希望;处事待人有幽默感, 自会平添无限乐趣;知足常乐, 笑口常开。以己身的自制力制止怒气的过分发泄, 化羞怒为力量, 变压力为动力, 奋发进取, 宽于待人, 以动治思。根据四季的变化特点, 各个季节都有养生之道。加强身体锻炼, 注意劳逸结合, 增进营养, 以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而体育运动恰好具备了以上的功能。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本世纪的主力军, 也是社会不同领域中各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 大学生的培养质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大学生校园的生活方式、体育行为及社会交往方面, 阐明了体育养生对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的形成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通过体育养生可以调摄身心、强健体魄、健全情志, 进而缓解、治愈亚健康症状, 在大学生中推广体育养生非常必要。

关键词:体育养生,大学生,生活方式,影响

参考文献

[1]蔡鸣:《大学生自我保健》, 金盾出版社, 2006.6。

[2]刘永祥:《健康体育与养生保健》,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10。

[3]郭建丽:《大学生健康教育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7。

[4]徐虎泼、吴绪东、巫兰英:《体育锻炼与欣赏——运动·休闲·养生》,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6.8。

[5]王新明:《大学生体育养生知识水平的调查报告》,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6。

大学生的现代学习方式 篇8

一、诗歌、散文类:配乐朗诵是这类课文比较适合的活动方法

如《只有一个地球》《匆匆》等课文, 必须通过反复朗读, 才能领悟出课文中的情感。传统的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 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 干脆把课堂变成排练大厅, 根据学生的意愿, 现场指导编排各种形式的朗诵表演, 有个人朗诵、男女合作朗诵、集体朗诵等, 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 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伙伴获得体验, 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他们怎能不兴趣高涨呢?

二、故事类:讲故事、课本剧、评书是这类课文比较适合的活动方法

《将相和》《草船借箭》等课文, 因为有较强的故事情节, 学生对于课文主要内容还是比较容易读懂的, 但是这类课文的思想性又很强, 而思想往往就在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当中, 学生不易体会得到, 如果靠老师的分析讲解, 学生不会感兴趣, 那么, 课本剧就是最佳的选择, 学生要想演得形神兼备, 就要反复咀嚼玩味, 也许有商讨, 也许有争论, 也许会有短兵相接, 也许会有面红耳赤, 这就是我们新课程下的教学成果:有了思维的碰撞, 才会产生火花。

三、游记类:“我是小导游”是学习这类课文的好方法

《索溪峪的“野”》《雅鲁藏布大峡谷》等课文, 语言生动, 意境优美, 但因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容易被调动。因此, 在课堂上, 直接把学习课文变成学生导游的形式, 新颖有趣, 每个孩子的表现欲望和参与新鲜事物的心情都是很强烈的。于是, 为了当好这个小导游, 学生在课前就要做好准备, 如:查找景点资料、熟读课文、访问亲友、写导游词等, 这样,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主动的、探究的、创造性的, 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

四、口语交际:辩论赛、情景模拟是学生比较欢迎的方式

“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这个话题, 采取以老师为中心的讨论式、合作式教学方式, 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也不能给学生创设出能充分地发表自己观点的情境。我们可以平时组织学生收看辩论会录像, 让学生了解辩论会的模式、程序, 让学生从辩论队员的发言当中体会到语言的魅力。课堂上我们采取辩论赛的方式, 学生的兴致是高昂的, 他们会充分做好准备, 查找相关资料, 为自己的观点寻找依据, 写好辩论稿, 甚至提前练习, 把自己在辩论场上的声音、语速、表情、动作都策划好, 这就是辩论赛的课堂之所以热烈、难忘的原因, 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大学生的现代学习方式 篇9

一、中学阶段问题学生相关情况的简析

目前,广大中学生需要面对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两考”,即中考和高考,因此,在实际教学与学习实践过程中,都以这两考为导向,而且,在目前甚至是很长一段时期内,这两考显然是无法取代的,那么,在无法改变的现实前提下,我们如何去全面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无疑是一个摆在广大师生面前的当务之急。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家庭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的自我优越意识越发强烈,另外,又由于中学生正处在身心亟待完善的阶段,在“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看来,基本处在本我与自我的过渡阶段,好奇心理和叛逆心理表现突出,因此关于中学生的问题也比较普遍。

据调查显示,自然班级的学生中优秀的只占少数(人为特殊分班的除外),至少1/2以上是中等偏差的学生,历年来最高的高考录取率是2008年57%(包括各类专科),因此,许多教师在分享成功学子的光环和喜悦之后,这些被”淘汰”的学生似乎被他们所遗忘。

学校是育人之地,它的性质有别于任何组织和单位,教师在学校不仅要充当传道授业的工具,而且更要成为学生成人成才的孵化工具,不仅要倡优,而且要普及,每个中学生都有获得老师帮扶发展的权利。然而,整体学生的状况反应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具体看来不甚理想,导致学生成绩不理想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弱化,包括学习兴趣狭窄、自主性薄弱、认真程度不够等;

(二)客观环境影响(包括物质环境过于优越),包括各种家庭社会学校的意外事项的发生,青春期相关问题和对教师的个人偏好等;

(三)惯性因素,包括基础较差,迷恋游戏,长期偏科和心理问题等;

(四)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手段和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等。

除此之外,一般多数学生都有这样一个习惯规律,即遵循“鲁迅三定则”——呐喊、彷徨、朝花夕拾,低年级时候人人都为自己远大抱负和理想而呐喊(问题学生更是如此),中间年级时候因自己的境况感到有些迷茫而彷徨,高年级的时候,为了顺利毕业和晋升而惋惜往日学习不足的同时逼迫自己拾起旧书重新一搏(不仅中学生这样,大学生更是如此),因此,这一点值得我们深入分析以防微杜渐。

二、对策措施

没有不希望自己成绩优异和出色的学生,因此,掌握这一心态规律,似乎也就意味着驾驭了成功引导学生的缰绳,以往的老师对待学生基本都是扬长避短,其实,这是一个埋没人才的漏洞隐患,良师当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原则理念,对学生更重要的则是要扬长“补”短,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同时,这也是对全体教师提出一个更加严格的要求和挑战。以下提供六种具体的肤浅方案:

(一)陈旧方式新鲜化,因为中学老师和教室比较固定,所以,绝大多数中学生都比较渴望新鲜感,在无法改变其它物质条件的前提下,老师的灵活作为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课堂时间和方式的设置和安排,课堂开场白要突出,能够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讲到重要的复杂的知识点的时候,要注意“诱导”,不妨讲个小故事或一段插话,这样能够让学生记忆更加牢固。

(二)呆板知识活跃化,包括公式定理人格化、史实诗词故事化、生活资料理论化,变通形式增强生动性。中学生由于长期接受灌输式教学,对生硬知识兴趣退化,对灵活知识难以驾驭而不愿接受,例如(X+Y)^2=X^2+2XY+Y^2,可以形象的比喻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组合为一个家庭,婚后生育两子,这样公式很快就在学生心目中根深蒂固了,如此既不乏趣味,又起到良好效果;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家电、生活用具等要引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思考等,如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三)引射化教学,(“引射”本是流体力学一词,指流体高速流动时,由于速度较周围的流体快而带动周围的流体一起流动,高速流体周边压力的变化对周围的流体产生引流作用)教师在同一段时间内面对不同的学生,这样产生的教学效果必定是参差不齐的,然而这也是无法避免,因此,需要老师营造良好环境,组织学生无意识的去互相“帮扶”,例如,调整座位搭配,课堂讨论以好生差生参半为主,中学生往往有好强和表现心理,所以往往先掌握知识的学生积极乐意奉献自己的理解,而暂时对知识理解不够全面的学生迫于压力和方便也愿意接受同学的指点,故往往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感恩性引导。普天之下,没有一个父母不爱护自己子女的,同样,人之初性本善,中学生年龄小,还未收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因而比较淳朴,父母的辛酸泪都播撒在子女的身上,子女们也有目共睹、感同身受,对父母的孝顺心理应该毋庸置疑,因此,掌握这一点,用感恩的事例和精神去刺激出于各种原因而导致成绩不理想又不努力的学生,绝大多数是能收效丰盛的,这一点可视为是一种心理公关疗法而普遍适用的。

(五)区别化服务。对特差生、调皮生需要针对性引导,他们源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导致成绩不好而被忽视,这是值得遗憾的,总结他们的特点,你会发现,他们的智商也不比其他同学差,他们更加需要呵护,因此,要,利用一切可以实现的手段通过触类旁通的方法去激发他们,例如,老师可以多接触这些学生,让这些学生从内心感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因而周围的学生也会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之中去影响他们,这样也有利益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班集体团结向上氛围的形成。

(六)擅长奖励方式多元化。世界上没有人不乐意得到表扬和奖励,因此,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理”。对于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学校制度上有学期年度评优,在主办活动过程中有排名先后,但是,往往“问题学生”与此无缘,作为老师来说,更应该在制度的缺陷中为他们灵活创造表现机会,例如,在体育和计算机课堂上,可勉励贪玩学生和迷恋游戏的学生模拟讲课,这样既让他们充分的参与,又让他们体悟到老师的重视(组织行为学中称之为激励保健)。另外,由于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具有公定力和权威性,因此,老师在课堂上需要巧妙的运用批评和表扬手段,以达到良好教学目的。例如,在上课期间,后排学生在大声喧哗,老师可假装误认为是对课堂内容的讨论而加以表扬(课后去单独批评指正),这样,往往比直接批评会受到更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从说文解字的角度去看“人”,“人”字由左长撇和右短捺依靠组合而成,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人总是有长处有短处的,所以”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问题;二、人有上坡之时也有下坡之日,每个学生的“开知识”时间段不尽相同,故在同一时期表现也存在差异;三、“人”字由两笔划靠拢组成,说明人是需要依靠和帮助的,那么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也就不足为怪了。如今在客观环境既定的情况下,我们广大教师如何更好的去浇灌这些蓓蕾,关键在于从心理学角度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期望,调整自己的讲授方式,使之能互相了解适应和协调;全面树立学生观,真正为学生服务,充分认识到“他人的子女是自己的子女,自己的子女也会是他人的子女”,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如此,“问题学生”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摘要:中学阶段,是我们人生做出选择的第一个分岔路口,如何做出选择必将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中学生的发展关系祖国的未来,对提高整体国民素质也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全面的把握更广泛学生的发展是我们通常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轻忽的漏洞,往往因此而埋没一些具有发展潜能的而未被重视的人才,因而这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必须及时发现和解决这方面问题,特别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对症下药。

关键词:问题学生,教师,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版.

大学生的现代学习方式 篇10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使得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量的扩张必然要求质的提升。所谓质的提升, 包括教育思想的解放和教育观念的更新, 教育功能的扩大, 教育模式的多样化, 也对高校的学术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模式校园文化提出了新要求。知识的激增和教育规模的扩大, 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走传统教学方式与网络学习方式相结合的道路, 这样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传统社会, 人们凭借一次性获得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可以一劳永逸。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 新知识爆炸式的增长, 而且加速折旧, 因此人们需要不断学习和终身学习。而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 网络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为学生开辟了广阔而自由的学习环境, 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拓延了多维的教学时空。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自主学习, 促进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网络学习方式下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网络学习方式是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网络环境指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 网络教学和学习是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工具, 利用各种教学平台、学习软件和网络数据库资源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在信息时代, 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和培养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网络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 出现了大量的电子教材及各种形式的网校和许多专业网站、网络课程。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是一种新的趋势, 网络的应用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网络的出现, 改变了传统观念下的教育教学, 引起了教育教学模式的三个根本转变:

1.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学校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

传统的教育充分体现了教的原理, 主要表现在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通过教材、教法、教具等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 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当今世界, 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 知识老化加速, 社会变化加剧, 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 而需要终身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教育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打好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的发展, 是终身教育要达到的目的。终身学习是一种社会行为, 是人们的一种生存方式, 它为人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一种新的选择。终身学习不仅拓展了学习的内容范畴与时间范畴, 而且拓展了学习的空间范畴, 使学生真正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从而使人的智力、体力、人格、情趣和社会性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而网络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 自己提出问题, 自己查阅资料并解决问题”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最终实现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网络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了便利, 网络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成为了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2. 从以教师的课堂集体讲授为主向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转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学生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才是“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大学生学习方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下, 学生要理解与接受教师课堂讲授知识, 而很少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在网络学习方式下,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同时, 在网络学习方式下,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合作研究、探索和解决问题, 还可以通过讨论系统, 发表自己的见解, 以求得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这样的协作更有利于学生个体思维能力的发展, 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在此过程中, 教师也从传统意义上的滔滔不绝的讲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生在网络中的学习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教师要依据自己的知识和过去的经验做出决定, 积极利用有效资源引导、帮助、支持学生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 并将这种能力应用于教学设计、教学管理、教学的开发和教育技术的掌握, 只有这样, 才能在网络环境教学中驾轻就熟。

3. 从教师传授既定内容为主向学生主动开拓应用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转变。

在传统学校教育中, 教师对课程的讲授主要是围绕教科书进行的, 由于考虑到课时及其他因素, 对课程的章章节节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网络的出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网络以其大容量的知识存储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而且, 从网络技术本身的发展看,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学习资源, 可以说是图、文、声、像并茂, 动画、视频并存。由于信息渠道越来越多, 信息量越来越大, 信息内容越来越丰富,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涉猎他所关心的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学科、任何一门课程、任何一个知识点, 这极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

从学习环境而言, 在传统教育中, 学生的学习主要局限于学校, 而在网络学习方式下, 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 只要他愿意, 除了参与教师的课堂讲授外, 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中任意地取其所需, 从而实现了传统学校环境与网络环境的有机统一。

二、当前网络学习方式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网络技术和信息具有及时、互动、知识丰富、图文声色并茂等特点, 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个性化自主学习环境, 但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层次不够深入。

网络具有传递信息快、容量大的功能, 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将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满足个性化的要求, 使学生真正做到主动地学、积极地学;但电脑也有不及人脑的地方, 它所设置的学习内容不可能根据学生本身的学习的要求而灵活地作出选择, 也就是说, 它不可能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 动态地生成适合学生个性的学习内容, 而对学生的学习深度缺少主动引导。

2. 网络资源丰富, 教学时空灵活, 但缺乏系统的教学活动设计。

网络教学方式虽不及课堂讲授的效果, 却可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为学生提供较大方便。同时, 机器具有强大的存贮功能和重复播放功能, 可使教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又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而网络的交流是通过教师、学生与计算机的交流来完成的, 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是一种“人———机器———人”的教学模式, 即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要经过“机器”这一中间环节。在网络教学中, 人们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意志和品质等方面的因素, 忽视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与交流。师生、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的机会减少, 教师不能通过观察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一名优秀的教师, 往往他的身体语言所传递的信息, 对学生的知、情、意、能全方位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的网络学习仅限于教师的在线答疑, 缺少教师对讨论活动的组织、指导和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关注。

3. 教学手段先进, 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单一, 个性化工具设计不够全面。

目前, 大部分的网页是以静态形式展现, 其组织方式也是线性的, 其更新频率也不够快。有的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界面颜色的个性化按钮, 但是只有少数提供了网络笔记本等个性化认知工具。网络教学的评价方式仅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很少考虑学生自身的评价、同学之间的评价。评价的形式一般是客观题 (选择题、是非题) 和问题简答型的主观题, 缺乏基于案例和问题解决型的练习。目前, 网络教学平台往往给出的仅是答题结果, 而没有给出适当的分析、评语, 学生只能自己猜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4. 学习自主性加大, 但自我监控能力不够 (元认知学习策略缺乏) 。

元认知处理的是学生的内部信息, 是学生对自己的思维的意识, 它对学习起计划、监控和调节作用, 是获得和改善学习技能的关键, 也是任何一组特定学习策略得以成功执行的关键。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 加上网上资源纷繁复杂, 尤其是还有许多不健康网站, 很难保证学生学习不会受到不利资源的影响。有些学生甚至可能沉湎其中不能自拔, 在面对网上的多元价值观时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和获取的便捷性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 另一方面也给自制力差、自我监控能力不强的学生带来了困难, 使之偏离学习的方向、降低学习的效率;同时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他们迷失于网络虚拟空间不能自拔, 导致思维能力下降, 分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更加薄弱。因此,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上网习惯, 增强抵制不良诱惑的意志力, 如何加强学生的自我监控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三、网络学习方式下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学习主动性包含学生自身的主体性、自律性和学生的依赖性、互动性两个方面。作为教育机构与教师而言, 正是基于学生这种对环境的依赖性和与环境的互动性, 才有可能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 促使其最终具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 学生也根据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进行自我调控。可见,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既要充分激发其自身的内在动力, 又要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只有内外动因相互结合, 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管理意识。

奥梅利指出:“不懂得使用管理方法的学生, 从本质上说, 就是没有方向或机会回顾自己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 也没有机会思考未来的目标。”只有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学习才具有主体性, 才会自觉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价, 才能具有独立性, 从而适应现在和未来的学习, 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随着网络的发展, 信息如潮水般涌进学生的大脑, 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迅速的扩大。面对学科之间的不断融合, 学科知识的界限被逐步打破, 教师的权威相对变小, 学生的空间则变大, 这就要求师生关系不应只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还应该是朋友、合作者、伙伴关系。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网络学习方式下, 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的调控外,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非智力因素的努力程度、动机激发、个人性格特点、认知风格等方面的调控, 最终使学生能把对智力

课外科研活动中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探讨

迟妍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湖南长沙

摘要:科研活动是培养和发挥大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途径, 课外科技活动是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主要形式。本文作者在分析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基础上, 分析了课外科技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中的作用, 阐述了对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科研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的能力上不去, 一味靠技术引进, 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 深刻地阐明了创新素质的重要性。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各国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知识、技术的差距, 归根到底体现在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

2. 构建和谐的网络学习环境, 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 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和谐人性化的网络学习环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校应加强大学信息化校园建设, 给学生创造方便、快捷和舒畅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所提供的广阔发展空间, 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 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学习环境。学生应尽可能地掌握网络技术, 学会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获取所需信息。

3. 优化各种学习资源, 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便利。

学习资源是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各种内外因素和条件, 它对学生的主动学习具有支持和促进的作用。目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自己学校的专业、学科网站, 但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 网络资源没有得到适当的整合, 不能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整体影响力。因此, 要改变网络资源不能共享的现状, 加强各专业、学科网站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优化网络学习资源, 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与共享, 形成教育合力。此外, 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为学生提供有助于自主学习的必要的人力资源, 让学生在教师为其创设的自主学习情境中主动学习。

4. 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强化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1) 实现自我监控和评估。没有学生对学习过程所进行的自我观察、自我审视和自我评价, 没有学生根据自我监控所做出的学习反馈、学习计划、学习调整及自我激励、自我强化, 就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多媒体的出现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和检测平台。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的过程中, 可积极利用网络平台, 自我评价

人才, 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差距上。

人才要靠教育。高校作为重要的育人基地, 担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一个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思想比较活跃、思维比较敏捷的特殊群体, 富于青春的活力和发展的潜能。他们既是人类千百年来积累起来的各种专业知识的汲取者, 又是促进知识传承与更新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后备力量。大学生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 课外科研活动是培养和发挥这种潜能的有效途径。高校如何在他们汲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 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科研与创新能力

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学生不仅要掌握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要具有本专业领域坚实学习的结果。可采用在线答题、考试系统等多样化的形式, 进行多方位的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为自我评价能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步负责, 还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现在的水平和预期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从而清楚地了解自身的综合能力。总之, 积极有效的评价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其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 让其在自主评价中学会学习。

(2) 建立新型的课程考评方式。新型考评方式应注重对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考评。它不仅能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更重要的是, 它能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仅应进行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评价, 更应关注自主学习的评价, 给予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权利, 注重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总结性与商讨性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摘要:网络方式下的学习, 引起了教育教学模式的三个根本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学校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转变;从以教师的课堂集体讲授为主向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转变;从教师传授既定内容为主向学生主动开拓应用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转变。网络提供了学生丰富的资源、灵活的时空、鲜活生动的界面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环境。同时网络提供的学习内容杂乱而缺乏主导性和系统性;网络缺少对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主动引导;网络学习缺乏对学习过程的必要管理和有效监控, 因而学习的效果和质量难以保证。因此, 我们要从四个方面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管理意识;构建和谐的网络学习环境, 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优化各种学习资源, 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便利;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强化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关键词:网络,学习方式,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麦小敏.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性学习误区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 2007, (5) .

[2]林小艳, 谈军.浅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学习自主性[J].安徽文学, 2007, (12) .

[3]郭蓉.形势与政策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 .

上一篇:鸟类调查下一篇:写作中张扬学生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