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论文

2024-07-06

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论文(精选11篇)

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论文 篇1

摘 要:针对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有效,部分优秀学生因英语成绩较差而导致发展受限的学习情况,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整理出了针对大学生的高效可行的英语学习方法.在介绍了英语学习由积累和表达组成的学习结构后,笔者针对如何提高积累水平说明了具体方法.笔者在单词记忆上提出了深度重复配合高频联想和方法,听力训练上提出了先精听后泛听的方法,并在阅读上提出了泛读和精读配合训练的方法.本文旨在帮助努力学习英语的同学更快地提升水平.

关 键 词:学习结构深度重复高频联想听力训练阅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1.112

1学习背景

对于大学生而言英语学习已经有十年之久,但是很多学生仍然受到它的困扰.从四、六级考试到雅思、托福考试,几乎每项考试都会成为部分学生难以跨越的障碍,而因为英语成绩不好而导致自身发展受限的学生并不在少数.

根据调查显示,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并不科学有效,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每天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在0-30的分钟有52%,120分钟以上只有7%[1].针对学习时间短的现象笔者也做了相应调查,发现课余活动多和课程任务重是导致英语学习时间较少的两大主要原因.

针对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不够高效,过度依赖市场上以盈利为目的的辅导机构的现象,笔者对自身经验以及采访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整理出了针对大学生的高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并在对英语学习结构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具体的学习建议.

2学习结构

英语的学习结构分为积累和表达,这二者的关系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积累的体现.

积累的水平主要体现在听力和阅读上的能力上,学生们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来提高.听力训练一般采用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的方法,只要选好素材用此方法认真练习,一定能增强听力水平;阅读能力则需要在单词和本土化素材上大量积累,可以通过背经典单词书和背诵《新概念》等经典教材提高.

表达是积累水平的体现,表达能力重点体现在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上.据统计显示,口语和写作是大部分学生的弱项,英语学习中最差的项目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口语交际37%、听力27%以及写作17%[2].但是表达能力既是衡量英语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生活中相比听力和阅读更实用的技能.口语是中国学生的普遍弱项,除了缺乏训练外,表达素材的缺乏也是重要原因,但日常训练的听力原文中正存在着大量实际情景的对话,当学生们在听力上的积累发生质变时,口语一定也会得到提高.在写作上,当学生们在单词量和阅读素材上积累足够时,也不会再需要背套路背范文来针对应试,而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了.

表达能力的提高是基于积累水平的提高的,学生应当从基本功开始训练,逐步进步,使分数自然提高.不宜因为针对考试得分而本末倒置,在缺乏积累的时候通过背记套路和模板来提高自己的分数.

3学习方法

积累是表达的基础,本文将重点讲述如何在通过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们的积累水平,提高学生们的单词量、听力能力以及阅读能力.

3.1单词记忆

市场上的单词书种类繁多,以单词排列顺序即可分为顺序、倒序、乱序、分类等类别.学生在选择好适用于自身的单词书后,应按照深度重复配合高频联想的方法来记忆单词.

深度重复指的是滚动式记忆.关于背单词的宏观计划,笔者推荐采用滚动式多次记忆,一本单词书用时一月,反复记忆四遍,分别用时15天、7天、3天和2天.其中前两遍的背诵较为困难,各位学生在背第一本单词书的时候可以将这个时间适当延长,但要以完成为目的.以新东方的单词书为例,四、六级是30个单元,雅思和考研大概50个单元,按照每周背诵六天,每天记忆3至4个单元的计划,两周时间可以完成第一遍的背诵.关于背单词的具体方法,听写结合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方法.听力素材来源于书后的光盘,按照光盘的阅读速度先快速浏览一遍一个单元的单词,再通过反复抄写来记忆.这样会比阅读式记忆更快更深刻.关于这四遍背记总共一个月的学习时间的选择也十分重要,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实际上是背单词的黄金时间.这个月学习任务不重,没有竞赛和其他大型课余活动,计划的可执行度很高.

高频联想指的是单词的联想式记忆,这个过程一般在背单词书的第三遍之后开始进行.当学生对一本书的大部分单词做到熟识之后,容易出现形近词相混的情况.很多词会因为词根相同,或者只是少数字母的顺序不同,对学生在背诵中造成非常严重的困扰.但这种情况下学生必须克服畏难心理,战胜困难,否则并不算掌握了单词书中的单词.联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利用单词书最后的单词列表不断地去追踪一个词的所有易混词,在书中来回翻阅,然后列成表帮助记忆.也可以自己在写出一个单词后联想所有与其意义相关或拼写相近的单词,最终目标是可以当别人提一个汉语时可以把英语书中所有对应这个意义的单词都列出来.

3.2听力训练

听力在国内外的各项考试中均占有很高的比重,它的训练提高的过程应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精听,精听的目的是训练学生从听力中快速提取信息、听关 键 词的能力,也是做听力题的基础.这一步的原则是一定要先听录音,听懂了再看原文.听不懂原文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语速太快导致信息缺失,二是因为没有掌握原文中单词的发音而导致信息缺失.对于一种情况,学生要训练自己的听力能力,就要反复听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如果听了三遍以上依然不懂,可以看原文素材寻找自己听不懂的地方.对于第二种情况,学生应重新温习单词,掌握单词发音,提高单词上的积累.听力的第二个提高阶段是泛听,这时需要广泛听取不同的题材,依靠长期积累培养出自然反应出听力原文含义的能力,而不再是培养自己听取关 键 词的能力.

3.3阅读训练

当学生们单词积累发生质变后,阅读能力会有大幅提高.但是针对阅读专项训练,笔者也将提供具体的提高方法.阅读的训练提高也分两步,第一步要泛读,要涉猎不同题材的文章,对于大学生21世纪英文报是很好的选择.由于每一领域的文章都有相对固定的词汇库和表达方式,学生在熟悉分类之后就容易在各项考试中高效率地提取信息,快速阅读.第二步是精读,精读能力是在做题过程中训练的.无论先看题还是先看文章,同学们做题的时候都会需要针对性地理解一段内容或一句话,这时就是精读能力的体现.精读能力依靠单词、语法的掌握,对倒装、省略等语法技巧要熟练掌握.学生们可以通过针对性地挖掘各类考试的题型和侧重点来增强自己的精读能力.

参考文献:

[1]HelenSolorzano&LaurieFrazier.朗文英语听说教程[M].南开大学出版社,.

[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论文 篇2

一、培养新型人才需要不断改进学法

2000年, 在瑞士达沃斯举行世界经济论坛, 各国专家坦言, 新世纪将迎来信息网络革命和生物基因革命。这两大革命将极大地改变社会组织结构和人类活动方式、思维方式, 对人类社会发展将产生远远超过19世纪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力。可以说, 一场社会经济形态更新的无声革命正在世界范围悄然兴起。仅以信息网络化为例, 它就熔铸了计算机、微电子、光电传输、卫星技术、自动化、半导体多媒体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因此, 经济全球化呼唤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应该热爱社会主义, 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有一个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 胸怀共产主义大目标;有一个为实现四化而奋斗的志向, 并把这种抱负同自己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 刻苦学习, 勇于创新, 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具有建设四化的真才实学;有一个兢兢业业、埋头苦干, 勤奋踏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出最大的光和热, 做出重大的贡献。创新人才应该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激情, 富于怀疑性批评性的追根究底的求索精神, 而又有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并能在经济、科研、军事、文化等领域不断有新发明、新发现、新创意、新开拓。他们绝不人云亦云, 亦步亦趋, 不以仿效、复制为满足, 而是充满探索欲、求知欲、进取欲, 敢于独立思考, 勇向权威挑战, 有着永不停息的求新求变勇气和锲而不舍、不畏艰险的意志和毅力。

因此, 青年学生一定要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 一定要努力学习前人积累的各种知识, 继承前人创造的一切科学成果, 这是将来有所作为的前提和基础。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 都是向前人和他人学习的勤奋者。比如英国十七世纪的大科学家牛顿, 曾经借助于万有引力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 借助于对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 借助于二项式定理和无穷级数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 借助于对力的本性的认识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比起他的前辈, 的确他是“胜于蓝”的。他之所以能够如此, 是虚心学习刻卜勒、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理论, 在前辈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的结果。所以, 牛顿在1727年2月临终前深有体会地说:“假如我看得远些, 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这是他发自肺腑的实事求是的真知灼见。所以, 我们要面对今天的现实, 认真改进学法, 沿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路不断前进, 才能谱写出更多又新又美的诗篇。

二、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基础差的因素很多, 究其原因, 主要是自制能力差、不勤奋刻苦、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不得法, 等等。就其中的主要因素, 又是听课、记忆、学习、思考、作业等方法不科学, 没有学习计划或者不按计划进行学习, 这就成为学习成绩差的必然。根据国外研究的资料表明, 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尤其是学生到了大学阶段, 虽然有学生自身成长、社交、身心等方面突出发展和变化的原因, 但其学习方法仍然是影响他们学习的重要原因。

过去, 教师很少把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加以研究, 并对学生进行认真和具体的指导。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苦学”, 极少要求他们“巧学”。有的学生“活读书, 读活书, 读书活”, 学得愉快, 负担又不重;有的学生, “死读书, 读死书, 读书死”, 学得思路不通, 越学越笨。正因为这样, 致使“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盛行, 学生负担过重、压力很大, 提高成绩十分困难。所以, 教师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 采取相应措施, 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 认真研究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搞好教学、提高学习成绩和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每个学生都不要为失败找理由, 而要为成功找方法, 特别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 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三、影响学习方法的因素是多样化的

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为和操作。这些行为与操作的发生并不是随意的, 而是受一些因素的制约和决定的。

首先, 学习方法取决于人们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学习内部的心理过程经历着各个发展阶段, 产生出一系列的学习事项, 相对应地也将在教学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教学事项。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即行为和操作, 应有利于学习事项的发生, 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和方法配合教学事项。例如, 教学事项是激励回忆和指向, 教师就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 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 以产生相应的学习事项即学习内部的心理过程。相应地学生也应在预习中发现新知识的认知前提, 在听课中通过回忆、联想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怎样在预习中发现, 怎样在课堂中把听讲、回忆和联想结合起来, 也就是以怎样的学习方式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 这就是学习方法。

其次, 学习方法还取决于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学习成功与否同人的智力和特殊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人的智力发展又与人的生理发展有关, 例如与人脑的发展和遗传关系密切。人脑的工作有它自己的规律, 学习必须根据智力发展的情况和大脑工作能力的特点而进行。例如, 何时学习效率最高, 何时最低, 这对于安排学习计划和具体进行学习是有着直接关系的。上海市静安区防疫站葛存洁医生对学生一天时间内学习效率的高低进行了测定。他在四所中小学校内测定了学生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大脑工作能力, 随机抽样选择两所中学的初二和高二学生共92人, 在每星期三进行学习能力变化的测试。他采用凝视法、阅读法和反应速度法, 对大脑工作能力连续进行了七个星期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 尽管学生学习成绩有差异, 但每天学习能力的高低变化基本上是相同的:白天学习效率只有两个高峰, 即上午8时和10时左右, 而在一天的学习时间里, 最高峰是傍晚19时前后持续两个小时。所以, 人必须遵循这样的规律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按照这个规律, 有早读的学校, 上午第一节课可安排较难的课程;没有早读的学校, 较难的课程应安排在第二节课进行;经过大休息, 上午还会有第二个高峰;下午一般不宜安排较难的课程。

学习要经历一个内部心理过程, 因此人的心理特点会影响到学习的方法和效率。例如, 人的思维是一个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交替过程。在学生学习中要建立概念, 掌握规律, 学会应用, 就必须进行思维。然而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 小学生、初中低年级学生从形象的东西开始自己的思维, 而初中高年级学生和高中学生则从抽象的东西开始自己的思维, 大学生则更是从概念、规律开始思维。不同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不同, 教学方法不同, 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

再次, 由于人与人之间生理、心理特点存在着差异, 因此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生理、心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有其共同的特点, 但就某个具体的学生来说, 它只具有参考意义, 不能随便认为它就具有确定的意义。每个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策略、身心状态、生活习惯、过去的经验都带有个人的特点, 因此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 而都带有个人的特色。例如, 我们讲的一天学习效率最高峰时间, 它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关, 上面讲的那些规律是一般学校和学生学习生活下得出的概括, 如果有的学生有特殊的学习生活习惯, 那他的学习效率高峰时间也就会随之改变。如, 记忆方法,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记忆方法。有的人习惯于默记, 有的人要出声阅读才能记住, 有的人喜欢用口诀, 有的人又要在相互联系中才能记得牢。

学习方法既有一个普遍的原则, 即一般规律, 又有学习者个人所具有的特点。不同的学习内容, 所采取的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学习数学与学习语文、外语的方法也是不相同的。就是同一学科, 章节内容不同, 学习方法也有一些差异。因此, 不会存在一个对每位学生都适用的具体的学习方法。每位学生必须在通晓学习方法普遍原则和一般规律的情况下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最后, 学习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策略指导下, 通过自己的行为与操作实现一系列的教学事项。教师在教学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学事项应与学生学习内部心理过程相对应, 那就是说教师的行为和操作与学生的行为和操作要相互配合和协调。例如, 当教师启发学生对某个现象归纳讨论时, 学生应当积极思考并参加讨论, 只有产生这样相互配合和协调的行为和操作, 教学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当教师采取另外的行为和操作时, 学生应当以相应的行为和操作给以相应的配合, 以使教学取得成功。在这个意义上, 教学的成功是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 必须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与之相配合。所以说, 学习有法, 而无定法。

参考文献

[1]谢德民.论学习[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433.

浅谈大学生的学习方法 篇3

关键词:预习 注意 复习

一、预习是学习注意的好管家

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主要途径是课堂听讲,听讲主要依仗大学生自我的学习注意。什么是学习注意?它是认识主题在接受教育、听取释疑、渴望知识时,大脑集中兴奋的心理现象和认知重组的心理活动。

大脑集中兴奋,不仅使兴奋离开一切与活动无关的对象,而且也对与之干扰的刺激进行抑制,使注意的对象能够得到比较鲜明和清晰的反应。所以,学习注意是听课效益的心理保证。在早期的心理学研究中,注意被定义为有意的觉察。

学习过程充满了选择、指向、思考等心理活动,在所有的学习活动中,最为忌讳的是注意缺失和紊乱。有这种毛病,便容易分心,不能恪守目标与完成一件事情;或者容易产生行为冲突,不待方案思考成型便慌忙行动;或者表现活动过度,不能保持安静而烦躁。注意缺失和紊乱是学习的对敌,预习是制服这个对敌的一种方法。

那么,什么叫预习?预习是正式进入学习之前寻找引起学习兴趣的一种演练。尝过甜头便思念去咬甘蔗,打湿了裤脚便会跳下水去学游泳,有过第一次享受便会继续寻找乐趣。生活中的这些体验是关于预习能集中学习注意这一观点的旁证。

我们的大学学习生活有过这般经验,一些于己有兴趣的课程,每当老师登台讲授时,能做到专心致志,令些兴趣不大但又重要的课程,虽然也强迫自己集中注意认真听讲,可是仍然神不守舍。后来,采用课前预习的办法,先从自学中领略一二,引起兴趣,再听老师课堂讲解,深入析题,结果心随师转、思伴学走,不仅成集中学习注意,而且有事半功倍的效益。心理学的先贤已有成果,说:引起注意的条件,或是客观事物的重复刺激,或是主体本身的已有知识体验的联系。预习能集中注意,其原因来自“已有知识经验”对兴奋点的牵涉。由学习的愿望或意向体验表现出来的兴奋,较学习内驱力,这是学习活动的内部推动因素。既然是“内部驱动”,因此可以说预习不仅能调动注意,而且能管理注意。也就是说,它能引导注意选择目标、坚守阵地、排除干扰、直到胜利。从这些意义上我们认为,预习是学习注意的“好管家”。

矫治注意缺失和紊乱有药的方法、心理方法、体育方法。预习作为方法,既不涉及药物、体育,也不能简单归结为心理,它是一种特殊方法,是以“提前学习”或“及早学习”为特征的学习方法。“及早”就是“先行一步”。以此類推,上小学前先入学前班,上学前先上幼儿园,上幼儿园前先接受父母的“故事讲述”和“手指点数”教育……这都是先走一步。这种方法,不仅能为下阶段学习提供集中学习注意的心理保证,而且会养成“未雨绸缪”的良好习惯。

在羊群中先走一步的叫带头羊,在人群中领先一步的叫先进者。预习功课,走在授业之前,有鹤在鸡群、先占鳌头的功能,这种功能进而会产生学习自信的连锁效应,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由此可见,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这种一条龙的学习程序是在校大学生最好的学习模式。

二、弄明道理写作业

“理在事先”,我国思想史中理学家的这一命题,就其关于世界本源的揭示而言,是客观唯心论的观点,因此成了现代哲学家批判的对象。但是,如果借用这个命题去表达知与行、思与事的关系,他就不是谬误了。他诠释和演绎了“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这一经典,可以换而言之成“事成于理而毁于蛮”。没有弄清事物的道理,没有认识事物的规律而盲目蛮干,没有不失败的。做事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

学而释疑,学而习之。凡疑问必须通过弄清道理才可解释,写作业必须明白了道理才可以动手。所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成为了成功的学习者严格遵循的学习程序。

现在,学习教育面临着“考试”的挑战,初中毕业要“会考”,高中毕业要“统考”,大学生要参加“等级考”,毕业参加工作后还有“职称外语考”……“应试教育”成为无法躲避和改变的现状。于是,题海战术成为潮流。在这种背景下,教与学难免走入误区。教的重视例证胜于论证,学的奔命作业忽视复习。

抓住了根本才可认识本质,理论才揭示根本,因此历来学者都重视理论,特别是基础理论。科学与工程、学人与艺人,区别的针尖处是在理论的掌握上。理工之间固然因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和要求不同而相别,其实文科中也有“文理”与“文工”的区别,文、史、哲是文科的基础,是文科中的理科,是“文理”类,经、商、法是“文理”的应用,是文科中的工科,是“文工”类。当今的理工大学,向文理综合渗透,多数都开设经管、商法专业,这是关于“文工”的发展,离“文理”和“人文”甚远。应用出效益,理论出耐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急功近利,不花大力气发展和培植基础理论科学,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规划自然科学建设要有这个大局,规划人文科学建设也要有这个大局。

从基础教育开始,应该把讲清道理、原理、定理、公理作为学校教学的重点。评价一堂课的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这样。在一堂课中,如果故事讲一堆,解题几黑板,而没有讲清道理、原理、定理、公理,学生是理不清头绪而会乱如麻团的。任何事例都具有片面性的弊端,只有理论才是深刻和全面的。什么叫科学?科学就是由一系列概念按照客观规律的逻辑发展而构成的理论体系。没有理论则没有科学,不会理论思维也不可能登上科学的峰峦。理论是思维抽象的成果,学习理论也是提高思维抽象能力的途径。

所以,先师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思想是什么?它是运用概念做素材,在大脑中组合成判断和进行推理的心理活动。概念是思想赖以运作的元素,也是构成理论的细胞。先师把思和学联系起来考察,讲的是学了理论,有了素材而不思想,等于惘然无所收获;只顾思考而无理论做支撑,思考的清流也会枯竭。教师的使命是传道授业解惑。这里的“传道”就是讲清道理,弄清道脉。“传道”是授业解惑的前提和基础。

由此可见,教书者要以理为先,“理在教先”;读者要把明理摆在首位,“理在学先”。我们绝对不否定“可”的重要,不否定练习,不否定写作业。光说不练是假把式,不能应用的理论不是好理论,学习的要求是精通,精通的目的在于应用。冷静的思考,全面的运筹,学生在学习中理解理论,习练运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理论——学习——实地习练,才是完整的过程。鉴于此,我们可以评定那些以练代学,以干代学,课后不复习、只顾写作业的现象,是学习的不良之举,应该革除和扬弃。

参考文献:

[1] 刘典平、于云才. 人的发展与学习[M] .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2] 沈怡文.学习方法[M] .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3] 赵秀路. 素质创新教育与医学教学论[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

[4] 郭全盛、夏嘉恩、杨宗. 中国实用方法大全[M] .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

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论文 篇4

在教学上,老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巩固知识,提高教学学习质量,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快乐的。例如让学生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尝试进行运算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运算方法,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算法和自主选择算法的空间,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算方法。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我让学生模仿书本的统计图并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自己家中每星期的胶袋量、班上同学最喜欢看的书还有学校环保活动所收集到的东西等,并能根据统计图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调查,亲自进行实际的统计活动,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符号记录数据,选择合适的记录、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让他们充分享受统计的快乐。

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论文 篇5

小学生毕竟是成长中的孩子。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适合学生的口味,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要有一颗童心或年轻的心,去感受数学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方式,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计算式题训练当中,如果枯燥乏味地训练式题计算,一味做题、一味教授计算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式题训练产生厌恶感,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这时候我们就要想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训练活动。例如开火车比赛、小组比、男女生对比或者是玩一些小游戏或增加一些小动作,让学生在动中学,在玩中学,这样收到的效果可能是意想不到的。又例如在认识图形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图形,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猜一猜、摸一摸、做一做等游戏,使学生进一步体验“面在体上”。这样,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增长知识,使学习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快乐的事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又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第四册中《辨认方向》一课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有一次,老师到黄山旅游的时候由于只顾着看迷人的风景,竟然一个人迷路了。当时我运用了一些数学知识,找到了出路,你们猜我用了什么方法找到出路的?通过让学生猜从而了解到辨认方向对我们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心重视数学,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再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淘气在超市里指着暑片的包装问机灵狗:这个圆圆的,上下一样粗的是什么图形?机灵狗笑一笑说:“这个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圆柱’。”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由此可见,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有趣的情景中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享受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喜悦。

中考学生的学习方法 篇6

养成题后总结的好习惯 梳理解题规律,将解题心得颗粒归仓;

记题要针对自己的薄弱内容,反复揣摩,酝酿题感;

每天定量做小题 小题不“小”,信息全面,磨砺思维;

分类做题易于把题目啄精啄透,提高做题效率;

会鉴别挑选有价值的习题 题海探“珠”,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做题“刀刃”上;

研究揣透历年中高考试题 提前感受中高考脉搏,积累对中高考试题的题感;

小专题练习集中时间精力打攻弱补差的“歼灭战”;

适当放弃高难度习题,专攻基础题和中档题 弃少抓多,弃一得九,提高中高考成功把握;

做大题时要带有提示或答案 利用透、提示校正思维上的误区;

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论文 篇7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学习动机入手

对于思维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 转变其学习动机, 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首先应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开始,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是对其进行学习指导的开端环节, 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什么东西可以促使学生想学习?学生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行为等。教师的引导应当是发现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他们参加到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去。

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学生将自己形成的需要调动起来, 以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要调动学生的需要, 并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 应从了解、培养、激发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进行。还应结合实际,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 选择适当的方法, 因材施教。

1. 设定适当的目标,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从学生的心理而言, 他们都是希望能很快学会, 并且很快达到要求。但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不同的学生面对困难的方式也各不一样。假设同一目标, 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得心应手, 遇到困难也会迎难而上;但对于学习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 可能会感到十分困难, 甚至退缩, 失败了还会打击自信。因此, 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设立较难的目标, 激发他们的钻研精神, 让他们具有努力解决困难的思想准备, 勇于挑战, 迎难而上, 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达到既定目标。而对于学习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 则设立适合他们的较容易达到的目标,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 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排除学习的畏难情绪, 培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对待成败, 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坦然接受。有些学生看到成绩提升了, 得意扬扬, 喜上眉梢;看到成绩下降了, 万念俱灰, 垂头丧气。这种心态是不好的,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失败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会寻找失败的原因, 寻求进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保持良好的学习内部动机, 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是必须的。

3. 开展学生喜欢的竞赛活动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在竞赛过程中, 学生学习动机会更加强烈, 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 学习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竞赛形式多样, 有个人之间的竞赛, 对照过去与现在的自我竞赛, 团队之间的竞赛等。应多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竞赛, 使他们能从自己的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增进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性, 我尝试开展了课堂小组竞赛, 既比纪律, 又比思维, 在围绕分数和红旗的激烈竞争中, 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 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既锻炼了个人思维, 也锻炼了小组合作能力。

4. 正确使用评价

表扬能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感, 批评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但不能只有表扬, 而忽视批评。把表扬和鼓励有机地结合, 适当地应用, 表扬时指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批评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这样既照顾到学生的心理感受, 又能明确地指出不足, 教育效果更好。

作为教师, 应该尝试摒弃以往陈旧的教授方式, 采用多种方法,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让他们转变学习方式, 做学习的主人, 成为学习的真正强者。

摘要: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刻不容缓。转变方式, 首先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 有了动机, 就随之有了动力。作为教师, 应当恰当地运用各种方法, 让学生设定适当的目标, 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 做学习的主人, 做学习的强者。

关键词:激发,学习方式,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 (美) J·布罗菲.激发学习动机[M].陆怡如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论文 篇8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感受,而是主动的获取。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引导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浓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新颖的导语,会引发学生“猎新”的兴趣。如在教学“十几减几”一课时,我用童话故事导入:“星期天小猫咪咪和菲菲从美丽的五彩池里钓回了好多金鱼,并把它们的金鱼放在了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地玩耍,它们高兴极了。咪咪说:”这里共有13条金鱼,我钓的是8条花金鱼,你钓了几条黑金鱼?“可是金鱼游得太快,菲菲眼都数花了,也没有数出来。它无奈地说:”小朋友们,用你们的知识帮帮我吧!“这样导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中激发兴趣

在课堂中,师生的双边活动要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在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的争相发言,有的是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是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我们老师是不时的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可以用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而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20多个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大小分类的;有按形状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三、在游戏教学中创设认知冲突,挖掘教材中”快乐“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和冲突,是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认知冲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的具体性,越具体形象的东西,越能唤起他们的兴趣。因此,直观教学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会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充满情趣;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展示中激发兴趣

学习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数学本身包含了许多枯燥无味的东西,特别是计算题的学习,学生的领悟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同样的计算题,有些学生可能几分钟就学会了,而有些同学可能一节课甚至更长时间还学不会,如果老师不及时去关注这样的学生的话,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课堂对于他们来说就会变得很无聊,在课堂上他们会转移注意力,去干别的事情。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了,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给予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的,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数学产生的兴趣。

五、表扬鼓励为主,在成功中激发兴趣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困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闪烁。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鼓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成绩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 篇9

1、卷子复习法

复习时总是要做大量的卷子(也叫“篇子”),有的孩子做完了,顺手一扔;有的孩子虽说没扔,但也是将卷子打入冷宫。

“卷子复习法”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将自己独立做过的卷子(学校发的或别的途径的)分学科编辑成册,最好编上顺序号,以便查找。

第二,把老师的讲解记录在卷子上。比如有的题做错了,就把正确答案记在边上。有的题做对了,但还有其它解题方法,也可记在旁边。

第三,每隔一段时间,或是模拟考试前,将几大本卷子拿出来,浏览一遍,重点去看有记录、有记号的地方。

2、“符号”复习法

复习时不少孩子都会做大量的习题,然而效果未必很好。有时一道题明明以前做过,却忘得一干二净,又做一遍,白白浪费时间。

考试复习期间,必然要做大量的练习题,怎样才能让每一道题都发挥作用呢?刘钦彦同学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将题目分类,若是一般性的,自己也没错的题目,将其放在一边;自己做对了,但题目设计得很好,打个“O”;由于题目的小陷阱,或是思路有误,做错的题目,打个“△”;自己几乎没有什么思路,一筹莫展的题目,打个“☆”。这样将题目分类以后,再复习时就十分方便了。对于画“☆”的题目,一定要反复研究,仔细推敲其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宁慢勿快,把问题吃透,做到再遇上同类题目能够较快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对于画“△”的题,当时弄懂了以后,隔一段时间再复习一次,下次做同类题时,提醒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最后,在冲刺复习阶段,浏览试题中画“△”和画“☆”的,如果同样类型的题多次被画上符号,则一定要引起重视,必须在该题上好好研究。

符号”复习法对不同的题给予不同的符号,并给予相应的“待遇”,区别对待,效率当然高,收获自然大。

3、“记账”读书法

简单地讲,“记账”读书法就是把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像家庭记财务账一样一本本地记下来。

养成读书记账的习惯。这账目分:读毕日期、书名、作者国籍或朝代、字数等几个栏目。读完一本书,就记下一笔账。他的读书账目从1976年9月1日开始记起(他参加工作之日),至今从未间断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小账本儿已显得越来越珍贵了,每当感到无聊之时,翻开小账本儿玩玩,心中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现在仔细想想,他的“流水账读书法”至少有如下四点好处:

一、它可以促使你勤奋读书。每年年底,他翻开小本子,数一数这一年读了几本书,读了多少字,同前年比一比,是读多了还是读少了,如读少了,则想想为什么少了,来年准备读多少书,读哪些书。这不但总结了上年,还有一个规划来年的意义。

二、它可以给你无比的快慰。每当闲暇无聊或心情不快之时,翻开小本子看看,心理上就有一种满足感、自豪感。别人是万元户、亿元户,他却是个“亿字户”。数一数,近二十年来,他读书1251册,计1.1亿多字。这不也是张明同志的财富吗?当学生向他询问杂七杂八的问题时,他能深入浅出滔滔不绝地解答,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这时,张明同志的心里自然也得到了满足和平衡。于是,他告诫自己:还是要读书,读书,读书!

三、它可以记录下你读书的轨迹。从账本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哪本书是属有计划地读的,哪本书是顺手读的;哪个时候读的是专业书,哪个时候读的是娱乐性的闲书;古今中外名著已读多少,还有哪些没读。比如,从账本上可以看到,张明同志从1976年至1983年,读的是专业书占多数,1984年至1987年,读的气功学方面的书不少,1988年至1991年,主要读的是文学名著,1992年以后,主要读的是地方史书。纵观一千二百多本书中,又是文学书占多。

四、它可以使你警惕骄傲之心。读了一千多本书,有时不免暗暗自喜,但翻开小本子数数,古今中外在文学史上排得上号的书,已读的尚不足一半。于是,张明常常警告自己:书的海洋是广阔无限的,还有好多书正在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着接见呢,骄傲之心不可有啊!

学习法是近年来国际流行的一种学习方法

分别是五个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即Revision(复习),Presentation(介绍),Drill(操练),Practice(练习),Consolidation(巩固)。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知识的积累,是再创造的源泉。古话说:“温故而知新。”RPDPC学习法中的第一个步骤——Revision,正是遵循这条古训来进行的。复习的方法可以不拘形式,多种多样。

Presentation,也可译为“知新”。在这一环节中,一般最好尽量让孩子得到最直观的感性认识。由视、听、说入手,进而再到读和写,这对孩子学习新的知识,是大有裨益的。

Drill和Practice这二个环节都含有练习的意思。所不同的是,Drill侧重于在学校练习,在有人指导的情况下练习;而Practice则侧重于在家里练习,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练习。这两步都很重要,用老话讲:熟了才能生巧。

高三学生的备考学习方法 篇10

怎样才能广背博记呢?最好的效果是分散复习材料和复习时间。例如集中复习1小时不如把这1小时分成几次使用好,假如白天学习了50个单词或一段古文,与其晚上集中1小时复习,不如把它分成晚上复习30分钟,第二天复习15分钟,第四天复习10分钟,一周后复习5分钟。这样既针对了遗忘规律,又降低了大脑因时间过长而形成的抑制,还强化了记忆。分散复习材料也是如此。一篇文章整记不如分段记忆。一次记50个单词,不如分两次三次记忆。值得一提的是,采用分散记忆的方法要巧妙安排时间,复习时重复的次数越多,间隔的时间就应越长,每次复习的时间应逐次缩短。

2.应交差复习,因为同一类型知识的单调重复容易降低效率。心理学研究说明,将两种同类材料放在一起复习容易产生互相干扰;将两种不同材料放在一起复习,会产生新异刺激,这种刺激可促使大脑细胞十分活跃,从而增强记忆效果。复习时应该文理交差,长短结合,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3.要多感官协同复习,因为单声道总不如立体声。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要求三组学生记住10幅画的内容,第一组只听别人说画上的内容,第二组只看画上的内容,第三组边听边看。结果第一组记住60%,第二组记住70%,第三组记住89%。这个实验说明,多种感官协同作用于一个对象效果最佳。只看不读,不如既看且读;既看且读不如看读写结合。俗话说“好记性不入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

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论文 篇11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行为主义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大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大学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优良的学习风气是建设优秀大学的必备条件。要搞好高校的学风建设,首先要正视、重视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学风行为,搞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1 高校的学风问题

当前,在生源95后、社会思潮多元化、大学扩招等大背景影响下,在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氛围不浓,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迟到、早退、旷课、讲闲话、看其它书籍、玩手机、打瞌睡等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行为常常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所学课程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就是按照家长的指示或者就业情况来做出选择,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到头来,学生只为了毕业证而学习,没有职业生涯的规划,无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很多高校发现,自主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大量的学生不能合理的安排大学时间。很多学生自理能力、自我控制力较差。从完成高考、踏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他们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不能根据专业课程来制定学习计划,考前临时抱佛脚。有的学生寄希望于补考,补考不过还有重修,总之抱着最后找个工作,学校肯定会发毕业证的想法。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高中阶段学校和家长给予的应试教育压力使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到了大学阶段,没有了高中阶段的外部环境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培养自主、主动学习的习惯,就会造成学习方面的困难。

学术诚信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它也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作业剽窃、利用网络文章粘贴复制,东拼西凑,代写毕业论文、考试作弊、代考等违法乱纪行为时常发生在大学校园、见诸于媒体报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最大原因就是缺乏思想道德、法治教育与正确的学习习惯。试问如果能够通过好的学习习惯达到学习要求,谁又会违反道德甚至法律去破坏学术诚信呢?

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对于学风,我们一般把它定义为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目标、方法、纪律、品德等学习习惯的集合,可以通过日常学习行为来观察和区分好坏,比如考试作弊是不好的行为、上课玩手机是不好的行为、上课守纪律是好的行为、作业按时、按质完成是好的行为等。所以,大学的学风建设要取得的成效就是让学生养成并坚持好的行为,摒弃不好的行为。那么如何做到呢?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行为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行为是外在环境对学习者产生刺激使后者的反应发生可观察到的变化的过程。学习是可以被测量和观察的。行为主义包括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是前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构建者。他的实验以狗为对象。在实验中,他发现狗吃食物会分泌大量唾液,然后又发现狗看到食物会分泌唾液;后来,只要听到喂食者的脚步声,让狗觉得马上可以吃到食物,它也分泌唾液。

通过实验得知,狗吃到食物就按照自然的生理反应分泌唾液,不需要通过学习,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是食物,相对应的生理反应是无条件反应。在实验中,喂食者的脚步声和狗分泌唾液没有必然的关联,是无关刺激(中性刺激);当脚步声和事物同时多次出现以后,狗听到脚步声就分泌唾液,是无关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结合转变成了条件刺激并由此引发分泌唾液形成条件反应。

2.1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

(1)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是无条件反射,即必须要有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关联,才能产生条件反应。

(2)条件反射是可以习得的,就像实验中狗逐渐认识到了脚步声与食物的关系。

(3)如果无关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不再同时出现,习得的条件反射会消退。如果脚步声与食物不再同时出现,久而久之,即使有脚步声,狗也不会分泌唾液了。

(4)条件反射可以泛化,即形成了条件反射之后,相似的条件刺激也可以激发条件反应。

(5)条件反射还可以分化,即形成条件反射之后,强化特定的条件刺激,只有这种条件刺激发生才做出条件反应。

(6)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可以与新的刺激相结合从而形成二级甚至多级条件反射。

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家, 他设计并依托“迷笼实验”提出了“错误学习理论”。在实验中,他把饥饿的猫关在装有机关的笼子里,把食物放在笼子外面。开始,饿猫在笼子里活动了一段时间,偶然碰到了机关逃出了笼子,吃到了食物。然后,桑代克重复实验并记录每次逃脱的时间,发现猫逐渐掌握了逃脱的方法。最后,他得出结论:在实验中,猫是在尝试错误的学习,它经过种种尝试,学会了利用机关打开牢笼。学习是通过“尝试”建立一定情景与特定反应之间的联结。

2.2 “错误学习理论”认为:

(1)行为的后果是对学习起决定性作用的。行为后果使欲望满足,情景与反应的联结就会加强;行为后果不令人满意,情景与反应的联结就会减弱。

(2)行为是由结果控制的。如果行为得到了强化,证明尝试是正确的,行为就能保留下来,否则就会作为错误尝试而放弃。

(3)学习不是消极的接受,学习者在学习时有某种需要来驱动其进行“尝试”。

(4)通过“尝试”建立的情景-反应之间的联结可以通过不断应用来强化,也可以通过长期不应用来减弱。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迷笼实验”。在他的实验中,设计了更为复杂的机关,动物不仅能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还能学会分化行为。比如,斯金纳设计当灯亮时触碰机关可以得到食物,而灭灯时触碰机关得不到食物,因此动物学会了只在灯亮时触碰机关。

斯金纳认为存在两种类型的学习: 一类是应答性反应,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类似;另一类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即行为不是由刺激情景引发的,而是自发的。影响行为出现的是该行为所得的结果,即“强化”(正强化与负强化)。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结果都是增加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促进行为的发生。

3 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对策

从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出发,如果要鼓励学生实行一种行为我们就要在它发生的时候伴随让学生愉悦的事物,或者让学生知道这种行为将带来令其愉悦的后果。相反的,如果要禁止学生的一种行为,我们就要在它发生的时候伴随让学生厌恶的事物,或者让学生知道这种行为将带来令其厌恶的后果。无论是经典条件反射,还是条件性条件反射,它们的应用都要遵循实事求是、因人而宜的原则。

3.1 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培养

也许他们进校前对专业的选择是盲目的、对所选择的专业是不够了解的、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迷惘的,但是只要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愉悦与成功,就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找到学习方向、更积极的参加学习活动。比如,温馨的学习环境是很重要的,如果每次学习行为伴随着良好的学习环境,会使得学生对每次学习活动都充满期待;比如,邀请往届校友介绍成功经验、以及他们的学习经历,能够使得学生对专业学习、职业生涯充满期待与向往,获得学习的动力从而落实在好的学习行为中;再比如,参加专业 技能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学习的热情,当他们获得奖项、成绩的时候将强化专业学习的动力。

3.2 学生的学习纪律需要严抓

对于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必须及时、严肃的处理,这不仅对当事人是鞭策,对其他的学生也起到警示作用。 比如,对于无视学校纪律,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的行为,就要严肃的给出处分、处罚并公示,让当事人明确后果,不敢再犯,对其他学生也起到警示作用; 比如,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一旦出现就必须要及时制止并严肃批评,使得批评与课堂不良行为始终相伴,让学生对违反纪律的行为产生恐惧与担心;再比如,对于遵守纪律的学生给予相应的鼓励、奖励,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给予批评与课程评价上的扣分,这样强化了遵守纪律的行为。

3.3 学生的优良学习习惯需要按照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塑造

由于学生具有年级、专业、教育经历、个性特点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一步一个脚印。我们要分析不良学习行为是怎么形成的,塑造行为习惯的目的是什么、需要改变哪些行为习惯来达到目的、学生的个性、喜恶是怎样的、可以利用哪些强化措施来引导与鼓励。比如,一个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有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不遵守课堂纪律,特别是经常旷课。经过思想教育,如果他能够改正,就应该在他比较在意的,如班集体荣誉、家长态度、教师重视度等方面给予其正面的反馈,使其行为得到正强化并保持下去;如果他不能改正,那么相反的,就要让他在意的方面给予负面的反馈,使其错误的行为得到控制并逐渐转化。

参考文献

[1]郭志宏.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比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101-103.

[2]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贾红英.环境控制与行为养成——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大学生行为教育中的应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4]文敏.浅述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4).

作者简介

陈俊民,现为上海电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辅导员。

作者单位

上一篇:帆船的造句范文下一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高中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