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精选12篇)
小学生合作学习方式 篇1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习方式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合作学习方式不仅能促使小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还可以使小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养成积极主动、勇于创新的精神。但在目前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下面,我就小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生合作学习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生合作学习缺乏技巧和方法,合作学习拘泥于形式。
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常常拘泥于形式,而忽略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限于将学生按人数分成小组,局限于“分组”形式,尽管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却没能真正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少之又少。另外,小学生之间具有很大差异性,不会与他人交流和互动,每个人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都不一样,由于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规则的讲述, 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分歧,对小组内的讨论没有自己的看法,缺乏独立思考,无法解决问题。
2.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合作时间过少。
很多教师对于合作学习这一环节还存在角色定位上的误区,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不能适时有效地指导,大大降低小学课堂教学效率。部分教师看似关注整个合作过程,却没有给学生真正有效的指导,只是在做无用功,而有的教师则是把合作学习时间全部留给学生, 自己只是在一旁等待,到了预定时间,就迅速结束合作学习,仅在合作学习完成后进行评价,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失去意义。另外,有的教师为了完成预设教案的进程,限制学生合作时间,没有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进而影响了合作学习效果,制约了学生合作学习深入。
3.合作学习不能因人而异,学生参与不均衡。
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都不相同, 部分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过分关注和重视优秀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而忽视了落后生, 导致学生参与不均衡的状况,同时脱离了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团结协作的真正意义。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合理组织合作学习。
要增强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教师首先要做到转变教学观念,这也是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教师应当准确定位自己在课堂中充当的角色,合理组织合作学习,给学生适时有效的指导。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的职责更多的是给学生及时指导和帮助,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促进者,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身份的变换,在科学的原则下给学生及时的指导,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每一环节,全面把握合作学习的重点,立足学生实际情况,设置目标,讲究策略,下达任务,以保证合作学习顺利开展,教师要在一旁进行观察和指导, 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但要注意保证学生的独立思考,不要过多干预,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实际完成情况及他们的合作参与情况, 适时介入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为他们提供有效指导和必要提示,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提炼和概括,综合各种观点,使学生能够发散思维,运用新知识。
2.传授合作技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传授基本合作技巧, 培养合作意识对小学生的合作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学生掌握良好的交往技能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合作学习。首先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简介, 还要培养小学生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学会分析他人的观点,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形成优势互补。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让其他学生准确理解自己表达的内容, 鼓励学生学会质疑。再次,教育学生学会互相欣赏对合作学习非常重要,只有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才能形成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保持积极自信的态度,能够吸取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自己。
2.保证合作时间,引导学生均衡参与。
保证合作时间是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足时间进行讨论,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之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每个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良好的合作学习需要足够的合作时间,如果合作时间不够就会导致学生的讨论停留在表面,影响教学效果。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均衡参与合作学习,正确处理优秀生与落后生的关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思维状况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使每个人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实现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落后的学生不断进步的最终目标,进而逐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引导学生共同进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可以让落后生优先发言,并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使他们享受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结语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在小学课堂教学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进行合作学习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还需要教师不断实践,总结经验,发挥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小学课堂焕发活力。
摘要:未来社会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人才,因此,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颠覆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选择最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合作学习作为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更适用于小学教学,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使小学生形成集体观念,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收获良好教学效果。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合作学习方式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
关键词:小学生,合作学习,学习方式
小学生合作学习方式 篇2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
内容摘要:“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把这一新的课程理念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科学协调合理分组,既能让学生感到强烈的个人责任,又能让他们认识到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具体指导,教会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索、讨论交流的具体方法和策略。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正文:“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的那种传道、授业、解惑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学生了。教师要把开放的课堂还给学生,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学习语文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我们教师应深刻认识“自主、合作、探究”在学习语文中的意义和作用,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入课堂。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新的课程理念呢?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需求
1、落实新课标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的作品和价值只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还有,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另外,同样要重视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作为探究的对象,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采访、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2、教育新形势的需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变得日益重要,学生的头脑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应是知识和信息的处理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是我们每位教育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开创一种开放、民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适应新形势对我们的要求。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将语文研究的主题定为: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
(一)、自主求知
自主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自能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崔恋教师指出:“阅读是
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由此可见,学生所有的技能都不可能靠老师的讲解而学会,它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
践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反复练习方可掌握。我们的做法是:
1、保证自主学习的时间。(1)、还小学生活动的时空。教学时,充分给予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个体学习为主进行自主学习,让小学生亲身参
与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动机,激起求索热情,切切
实实地去阅读,自学未知的知识,直接感受与吸收课文语言,实现真情体验、真
情交流。在课堂上要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读书质疑、讨论答
问、演讲、互评等,注意不让少数的尖子生垄断课堂,尽量让那些所谓的差生参
与回答,耐心点拨,循循善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省时高
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学生似懂非懂的,教师要引
导学生自读自悟,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着讲;学生确实不懂的,教师就应适时、适当点拨,要精讲,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朗读,以读导悟,悟其义、悟其情、悟其理,使学生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2)、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遵循天性,遵从差异,从培养兴趣的角度着重,让小学生自选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或简画、或剪贴、或随笔、或眉批,自搜、自解、自思,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实施自主性学习。(3)、还学生一个
展示的机会。教师要利用阅读课文以活动促发展。如,游戏活动、课堂即兴表演、实验操作、朗读竞赛、小博士答辩、课后沙龙、答记者问等形式可让小学生兴趣 盎然,乐学、爱学、会学,事倍功半地完成了阅读课文教学。
2、培养自学能力。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借助自己已
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可见,自主学习最关键的
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是种综合能力,包括对信息反应敏捷的能力;掌握听、说、读、写基本方法的能力;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运用的能力以及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心理能力等。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个逐渐的过程,应从一年级开始培养。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尊重学生差异,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其已有知识,行动自主、讲究合作,巧妙识字。例如,课前,闫老师布置自主性作业,让小学生画出自己眼中的春天,并写上一个有关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既尊重了小学生的差异,又体现了层次性,学生有了自主权,课中小组交流,分层展示:“春暖花开”、“我喜欢五彩缤纷的春天”、“春天来了,小鸟飞来了,花朵开放了,小雨沙沙下,我笑了。”成功的喜悦激荡起继续探究的情趣和勇气。又如,识字时,闫老师开门见山引学生尽兴读自己认识的字,接着不经意一问:“还没学呢,你们怎么认识的?”孩子们自豪而言:“我自己预习的。”“妈妈教的。”巧妙一点,展示了课外识字方法、途径,潜移默化学会了学习方法,推动了自主性学习。
3、教给自主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任何教学方式,都要有一个习
惯的过程。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的做到主动地学习。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在上新课之前,要求学生把课文读熟。借助拼音、字典并结合上下文学会生字、新词,中高年级还应根据预习提示的要求和课后问题读懂课文,把教材中容易解决的问题先解决掉,疑难问题做上记号。对于学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在大脑中长久地保持。课后,要让学生把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回忆一遍,并要学生每天临睡之前把当天所学的知识复习一遍,把所学的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二)、互动合作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它是自主、探究的形式和途径。未来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等。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他们具有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1、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动”而不乱,“动”中有序。学生要在这种互动状态下的合作学习逐渐学会以下几点:(1)、学会倾听。能专心听取别人的观点,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并做出判断评价。(2)、学会质疑。存在疑问时,能有礼貌地请对方作进一步讲解。(3)、学会表述。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善于表述自己的看法。(4)、学会交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
2、科学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小组学习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特别是在小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成员之间交流、竞争,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为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在教学《三只白鹤》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还是以《三只白鹤》为例,由于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画出你心中的太阳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设计了一些表格进行每月评价,在学期结束对每月评价制作统计表来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结果。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三)、质疑探究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
往来自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景,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思考,才能有学习的动 机,才能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愿望。看似乎平淡的语文教材往往蕴涵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主动、大胆地围绕课文题目、课文中关键词语、句段、课文插图、课文标点、课文空白、课文结尾等内容提出疑问。例如: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圆明园怎么毁灭的?它是被谁毁灭的?圆明园是什么时候毁灭的?为什么要毁灭它?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更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真正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人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学生问:“课题为什么以狐狸和乌鸦为题?”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课文写的是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与爱听好话有什么联系?”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提示课题后,学生问:“课题中的“我”是谁?‘我’想去看什么?”等等。他们正用问“?”来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再如我在教四年级《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有位同学提出:“老师,课题中的‘借’用的不恰当,我认为应该用‘骗’。因为借按一般理解该是在征得别人的同意的情况下,拿别人东西再归还。可课文中诸葛亮借的箭并没有经过曹操的同意,也没有归还。”说得真好,我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我灵机一动何不来个辩论赛,分正方反方,正方说出“借箭”的理由,反方说出“骗箭”的理由。学生共分两组进行辩论赛,双方讨论激烈,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3、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对观察到的事物常常会提出许多问题,这是他们探索真理的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愉悦、和谐的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增强质疑求异的信心,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另外,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作有的放矢的处理。对天真幼稚的发问,教师要耐心地给以解释,不可挫伤学生的好奇心。对与众不同的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发学生各抒己见,由于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探究的结果就不同,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以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对问题积极探索的精神。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的收获
(一)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素质。
1、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掌握了多种自主学习方法,这使得学生对识字、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识字、阅读中去,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学生读完之后,他们的收获,他们的情感又能在小组中与同龄人交流,他们的自我学习价值得以体现,这反过来又促进了他们的再次学习。再加上我们经常组织开展识字大王比赛、故事会、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有趣的活动,所以,这一课题的开展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校中也形成了人人都学习,人人都乐学的良好氛围。
2、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通过反复的指导和课内外的巩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如:习字识字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勾、画、圈、点、批,以笔助思的习惯;品词评句的习惯;善于联系的习惯;想象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终身学习都大有好处。
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指导,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学生掌握了许多自主学习的方法。如: 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几种读书方法;“查——定——找——释——分——结——疑”七步预习法;将阅读与讲述、画图画、表演、思考、比较、写作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会记眉批笔记、摘录笔记、提纲笔记;会写读后感。运用这些读书方法,学生就能更好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有所转变,教学得到优化。
经过指导与实践,教师走出了以往的教学误区:注重数量,忽视质量;指令性太多,自由性太少;注重过程,忽略结果;流于形式,忽略实质;放羊式教学太多,指导性太少,旧的教学观念有所转变,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使得教学得到优化,教师也从中受益。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反思 现代性的教育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学校、教师及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准则,关注素质全面提高,立足于发展。为此,我们务须对教育和教学作以下经常性的反思,才能创造出适应学生的教育,适应学生的教学。
1、教师走进新课程,如何创造适应学生的教育和教学。
2、怎样“把人当成人来培养”,“把人当成人来教育”,注重人的潜能开发。
3、如何科学操作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学生好学、喜学、乐学、会学,教师爱教、乐教、会教的良好氛围,师生得以共同发展。
4、教师何以变经验型为科研型,靠科研提高教学质量;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教育事业,撒在学生心田;变重“知”轻能为“知”“能”并重,教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生存”,“美好生活”。
小学生合作学习方式 篇3
【关键词】主体;主导;拓延;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将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共同学习的过程,并将教学的重心从学习知识转移到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上,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将过程、实践、感悟都融洽统一的方法,它既要求有丰厚的内容,又要求有趣的过程。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都将会是非常有益的。因而,进行探究性语文学习是提高小学小语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抓住主要矛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角度进行启发。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角度为基点,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和精神得到放松和满足,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有必要在学生与老师之间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自由、民主的交互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大胆探索。
课堂上,在教师对学生进行问题解答,或对某一内容进行详尽的解说、评价时,有可能遇到学生插话,或学生对于教师的某一观点有不同意见而进行提问,这都是非常好的表现,这代表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接受,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为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土壤,是学生从依赖学习走到自主学习的表现。作为教师,要从当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提出的好的意见要虚心接受;对学生的不对的想法要表扬其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同时以理服人对学生进行讲解,而非强词夺理、打击污蔑。长期如此,学生就敢于在课堂上大胆质疑、发表见解。其次,在课堂上,允许学生犯错、提倡学生“标新”、采用正面的评价语言等都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妙语点拨巧主导,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性学习将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活动,自主解决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管,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历程,这更需要教师巧妙的指导。
(一)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看了有名的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的课堂纪录,对支老师的精致构想,感慨颇深。在讲《西门豹》这堂课时,支老师首先安排学生全文阅读后,然后给出以下五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阅读了这篇文章,你是否感到痛快?你是否佩服?你心中有没有愤恨?你心中有没有同情?文章中是不是有稀奇的地方?它可以慢慢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引擎,为学生的独立学习产生指向的作用。特别值得注重的是,这种教学方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独立感悟的空间,给学生自主发展留下了情感、思维发挥的余地。
(二)优化合作学习过程,创造学生相互探讨机会
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与互相交流,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在合作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彼此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首先,指导学生独立思考,为小组学习打下根基。其次,引导学生互相合作,确保小组学习到位。最后,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展示合作学习成果。
三、拓延时空融课外,拓展学生探究空间
语文探究学习不应局限在教室,囿于教材,闭门造车,而应增强和教室外的联系融合,使“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交汇”。融入课外广阔的实践天地、千姿百态的社会活动,拓展探究学习的立体空间。
(一)向课后读写开放
课后延伸阅读,凭借课内“例子”,要大力进行联想拓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的语文领域。如学习完《少年闰土》以后,可以向学生推荐鲁迅的另一篇文章《故乡》;读完《飞夺泸定桥》后,可阅读反映红军战士看淡个人得失和不畏牺牲的故事等等。同时,要适当安排课外的作业,如:仿写和扩写、见后闻、读后感等
(二)向各科教学开放
语文课内容体系非常广大,和其他课程的联系非常密切,我们充分认识语文课基础性这个点上,以课文语言为凭借,将各学科有机地融入大语文的学习教育中,实现相互提高,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成才的目的。
(三)向校外世界开放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 这类看法是非常有见地的。教师鼓励学生不要拘泥教材,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外生活中去体味语文:带学生野外体验生活,在野外学习语文,参观访问,开阔视野;调查考察、了解实情;体验生活、丰富知识等。其次鼓励家长带学生出去看看,增加学生感悟生活的途径。
四、注重发展优选择,提高学生独立探究
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是一个渐变、长期的过程。让学生有针对性、选择性地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体现。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自身的情况出发,选择和自身条件相适应的学习内容、方法、进度等方面的自觉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
(一)鼓励学生选择“内容”主动阅读
在通常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内容的结构是很固定的,而且内容的理解难度也不大。在这种类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开手脚,让学生从自身的语文理解知识水平和对内容的兴趣出发,选择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
(二)鼓励学生选择“理解”主动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因为一些文章的特定内容、表现的意思是模糊性的,学生可以对这部分进行多维度的理解、阐述。我们应当允许学生对相同的语句有差异的理解,支持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感悟文章,在文章的各处关键点,用自己的逻辑串起来,将书的化为我的,实现个性色彩的阅读。
(三)鼓励学生选择“学法”主动思考
学习心理学认为,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各有特色的。这本质上存在着一个学法选择的系统问题。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在学习中不断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提高学习效率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选择“练习”主动适应
学生之间存在差别是不容教师忽视的,在课堂练习时,一概而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因材施教。在把握教学要求中“底线”的同时,又追求教学要求的更高要求,使不同起点的学生在同一次练习过程中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国家教委颁布.
[3]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4]崔峦,陈先云.小学阅读教学改革与创新[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朱杭宁,女,1989年生,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义亭小学教师。
对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思考 篇4
一、考虑适合的问题情境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团体性任务,任务所要求的资源最好是单个学习者不可能全部具有的,离开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凭个人很难实现的任务目标”。
例如,一些数学建模问题就是比较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建模可以采用课题组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寻求帮助。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和参谋。而在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中也提到了类似的例子,如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解析、数列在利息计算中的应用等。再比如一些关于数学规律的探索性问题,我认为也比较适合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多让学生去观察、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当然,这个过程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实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相互启发、质疑、争论和评价,并经历从发现不成熟规律到最终获得准确的规律的探索过程。教师应把“发现过程中的数学”这一学习目标交给学生,使学生学会用探究的科学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如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中有关三角函数的周期性与奇偶性、单调性的数形结合,类似潮汐现象与三角函数结合的数学模型在码头建设中的应用等,都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素材。
二、重视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搜集资料、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评价等,因为这些技能不仅对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成功来说是最基本的,而且对于让其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成功来说也是最基本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能够有计划地通过媒体、书籍、网络,甚至家长、教师来收集一些有利于主题的资料,能够为他人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建议,清楚地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观点;能够总结资料等。同时,教师还应告诉学生要以有序礼仪的方式开展小组讨论,压低声音说话,表现出兴趣和参与的热情,要服从示意安静的信号,要鼓励其他学生参与,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并且在合适的时候分享知识。此外,在小组学习尾声,教师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展示思考过程。在评价他人思考过程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提问要具有深刻的批判性和创造性,要对事不对人。最后,教师还应把学生的不同观念加以总结和整合。
三、重视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引导与参与
首先,教师应该指导合作小组分工合作,每个角色最好能轮流让学生担任以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其次,教师要督促并鼓励学生讨论前一定要独立思考,切忌人云亦云。作为教师,他要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甚至应细致到每一个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还要全程把握合作过程的展开和评估,随时处理并解决意外问题,以防阻碍学生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小学生合作学习方式 篇5
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三、实验课题的目标
四、课题结构
五、实验任务
六、实验内容
七、实验对象
八、实验程序
九、实验结果报告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新的课程任务要求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的过程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的课程实施要求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提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的实验课题也就应运而生。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1、学习是一门科学,而任何科学离不开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的极端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因此,方法和技能便成了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经验,很难自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系统指导便成了学生能否掌握和运用科学学习方法的关键所在。
2、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本身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教法源于学法,学法又依赖于教法,教与学都是辩证的统一。教法与学法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学是主体,学是目的,教是手段,学是内因,学是根本,有学才有教。学习归根结底要靠学生的自我努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谁也不能包办代替。教师的教不仅是教会,还要会教,只有教得有方,学的才会得法,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其特有的长处。因此,在中师各科教学中必须做到以教乐学,以学促教,使教与学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首先是会学,然后才是善学,从而培养学生的优秀学习品质,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通过自己的自觉活动去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复杂而又艰苦的脑力劳动,是由“移置”到“裂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再从现代教育技术角度上讲,它以全新的科技视角,寓教于乐,感染力强,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在保留师生信息交流的双向特点的基础上,开通了学生与现代媒体进行信息交流的渠道,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领域;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信息具体化,能启迪思维,充分发展学生智能,培养能力,并开拓创新;现代教育技术中现代高新技术设备的运用,更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促使其勤奋学习,广泛获取知识信息。因此,在中师各科教学过程中,在加大学习内躯力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现代教育技
1术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的学习符合认知规律,记忆规律和思维规律,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4、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体的共同参与过程。教学媒体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提高,也制约着学生学习品质的养成。而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直观、形象、生动地再现客观事物和现象。其新颖性,多样化,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促进知识理解和智能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诱因。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可以更有效地构建教育的问题情景,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从根本上改变那种以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大量练习或简单机械重复的落后教学模式。因此,由于现代教育媒体的参与为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逐步启发和诱导学生把学习过程变为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
三、实验课题的目标
我们选择“学会学习”作为整个实验的突破口,拟定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研究目标。
四、课题结构
根据本课题目标体系,构建子课题和具体课题。
五、实验任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获得知识与发展智能,能动地实现与教育目的要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以保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实验研究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媒体采用下列七种方法进实验。
1、实验法: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的实验,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
2、调查法;设计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问卷调查题表,对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
3、观察法:对实验学生采取个别观察的方法,了解学生在接受实验过程中的学习变化情况。
4、对比法: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实验效果。
5、测试法;每学期期末采用统一试题,通过学业成绩评估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各种能力的形成情况。
6、分析法:即作品分析法,对每学年进行一次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作业、考卷、学习心得体会以及实验教师的典型课例、教案、CAI课件、教研论文等进行分析。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培养情况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情况。另一方面掌握实验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深入情况并评价其成果。
7、文献法:通过对有关本课题的现有理论及实践进行研究,形成课题研究的理论模式和操作模式。
六、实验内容
1、教师教的方面:
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按学习、研究、实践、总结四步完成的。
(1)学习。采取了三种形式;第一,普及理论学习。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先进理论,如《教师实用心理学》、《现代教师指导》等。从多理论角度探讨学法指导,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迁移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模糊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等。第二,指导研究学习。我们特别组织了教学骨干深入学习学法指导方面的专门知识,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现代学习原理与学法指导》等有关资料。第三,结合课题学习。各学科教师结合自己研究的学科课题,认真学习了相应的一些专门理论。
(2)研究。在学科学法指导的研究上采取了四个“两结合”的方式:第一,学校和科研部门相结合。我们和县电教馆建立了联系,得到了他们的指导。第二,科研和教研相结合。我们既组成“学法指导”课题组进行科研,又发动教研组搞专题教研,并把两种形式结合起来。第三,教师和学生相结合。把学生纳入研究活动,发动他们写总结,与他们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第四,教法与指导学生的学法相结合。教师以教法带学法,给学生做出科学的学习方法示范;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
(3)实验。实验的具体形式有开设学法指导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方法指导;学科教育中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向纵深发展;在班组工作中开展学法指导等。
(4)总结。学校定期总结,分析情况,进行调整;教研组进行总结,研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教师通过备课、评课、考试等形式进行总结,对实践情况进行系统思考,从而把教会学生学习活动提高到新的层次。
2、学生学的方面;
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抓了教育、指导、总结、激励四个环节。
(1)教育。第一,通过校会、年级会、校刊以及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认识学习科学化的重要性。第二,班级举办各种活动进行学习指导的教育。如举行主题班会、知识竞赛、名人谈学习等,把学习教育作为班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三,把学法、学风教育和优秀生表彰会、学习总结会结合起来,激励学生锤炼自己的优良学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2)指导。我校经反复实践,总结的方法指导有如下方式;第一,课堂渗透法:通过教法渗透学法,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意地传授学习方法,把“指导”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以便从教法中悟出学法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二,课程传授法:在各教学班,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上学习指导课。第三,举办讲座法:分年级开设指导讲座。通过讲座,系统传授学习规律的知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养成预习习惯,提高听课效率;提高阅读能力;认真完成作业;改进复习方法;做好学习笔记;提高应试技能;学会检索方法;丰富见习内容;掌握实习要领及分科学习方法指导等。第四,随时指导法: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学生的预习、复习、练习等随时加以指导。第五,相互交流法:组织学生交流自学方法和自学经验,选择获得成功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作典型带动。充分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沟通交流的渠道,以便相互学习和借鉴。第六,积极参与法;着重于诱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的内驱力,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第七,及时调整法: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并对教与学的方法及计划做及时的调整。第八,择优选择法:选用适合自身特点的学法,学会选择,这是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第九,分组分类法;在了解学生学习及运用学习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分组分类指导或通过专门训练达到学习方法指导的目的。第十,群体“共生”法:通过建立一个积极、主动、乐学、向上的小群体或班集体,促使部分已形成不良习惯学生的转化。第十一,谈心了解法:针对各类型心理素质的学生,通过谈心,加强个别指导。第十二,经验推广法;把成功的经验向校内外推广,促进各种教学的发展。
(3)总结。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要靠教师的指导,尤其要靠学生自己积累。积累在学会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积累的方法和途径就是总结。
(4)激励。建立学法总结的激励机制,以推动学法指导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七、实验对象
本实验周期为一年,参加实验的有三个班(共120余人),其余的一个班为比对班。参加实验的学生均按上学期考分对等编班,同时还考虑到年龄、性别家庭环境的比例基本对等,未加任何选择。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师的教学水平基本相等。
八、实验程序
整个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1、基础发展阶段(2009年3月——2009年7月)
主要任务培训实验执教老师,为全面开展实验作准备工作,同时边调查边充实完善方案边实验,实验一开始我们就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知两个方面开展实验研究。积累资料撰写出高质量的经验总结论文。写出阶段实验总结报告。
2、深化发展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月)
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的情况和实验目的、实施方案,积累资料,分析实验情况。撰写出高质量的经验总结论文。写出阶段实验总结报告。
3、分析总结阶段(2010年3月——2010年7月)
主要任务是检测实验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全面进行鉴定。撰写出高质量的经验总结论文,撰写出实验总结报告,编辑《实验单项研究成果汇编》
九、实验结果报告
(一)学生各科成绩稳定的显著提高
实验班(组)学生各科成绩明显高于全级(对照班)学生各科成绩。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比较
由此可见,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学习的本质、学习的概念、学习的原则、学习的特点、学习的规律、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艺术、学习的卫生、学习效率、学习环境,以及特殊学法、记忆方法、科学用脑等诸方面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实验班(组)学生各成绩稳定,均优于全校同年级学生。
(二)围绕课题研究,构建多媒体教学模式
围绕课题研究,不少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构建了符合本学科教学特点的最优化教学模式。
(三)通过实验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在学生中由于开展“学习指导”,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使被动学习局面转变为自主学习、自主探知的局面。
(四)学生诸方面的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五)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增强,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全组教师撰写了多篇高质量论文。
(六)通过实验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
小学生合作学习方式 篇6
关键词:合作学习;内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45-01
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能否有效地在我国实施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教学策略,并积极投身于实践,做到趋利避弊。
一、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与意义
合作学习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与之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
1、合作学习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搭建舞台,给他们表演的机会。合作学习就给了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舞台,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不仅活了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提醒、指点、鼓励,使思路豁然开朗。
2、合作学习能培养集体意识。班级不等于班集体,作为一个班集体,就一定要有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合作学习就能培养集体意识。合作学习至少两人,一般四人,有时更多。他们要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就必须分工明确,团结一致。
3、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而这些不同的思维火花聚在一起时,就会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
4、合作学习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传统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好学生、个别学生,而合作学习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这就促使小组成员团结一致,促使学习优良的学生自觉地去关心帮助组内学习差的同学,让学习差的同学也得到发展,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优秀生在帮助学习差的学生过程中,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从而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
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基本理念,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的组合上要注意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这里的学习小组宜采用异质小组,各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小组成员在4—6人,男女学生各一半为宜,学生成绩、能力等要基本成比例。这样就能给小组营造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的氛围。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流制,如组长、纪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纪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纪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3、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要注意多样性、适时、适量和确定性。合作学习的形式和内容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质量。一个好的合作学习形式应当是多样化的。首先,可以是课内合作学习,也可以是课外合作学习,其次,可以是规范合作,也可以是简约合作。这里的规范合作就是小组成员相对固定,主要是用在讨论的问题难度大、争论的焦点突出等方面。简约合作就是不规范合作,合作的人数根据合作完成的内容确定,可以是二人或三人,甚至是十来个学生。第三,可以是长期合作,也可以是短期合作,这里的长、短期合作是就一项合作而言的。长期合作需要一周或几周时间,如进行一次语文社会调查活动。而短期合作只需几分钟就可完成,如讨论一个小问题。
4、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个性,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为自己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这些个性有很多独立的成分,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5、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其重要意义前面已有所论述;但是,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每个组长成了小老师,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的、互助的关系,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和个人的学习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而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6、及时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取得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如学习能力上,情感态度方面,学生的合作技能方面等等,然后每个小组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小学生合作学习方式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方式,学习氛围,实践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中极力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中推行小组合作学习, 能充分尊重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较大程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水平。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的基本需要, 设计出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内容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采取切实可行的先进教学策略, 以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在教学实践中, 小组合作学习仍倾向于形式主义的范畴, 其能实现的教育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 必须加强对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实践和思考, 以期探求出一套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
一、积极营造有效的合作学习氛围
新课程标准提出, 一个理想有效的教学课堂, 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与合作, 创造一种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氛围, 以确保切实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1]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营造一种理想有效的合作式学习氛围, 激发起学生主动合作的学习热情。例如, 笔者在讲授《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单元时, 笔者手拿48本作业本走进课堂, 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要将这48本作业本分到四个小组手中, 要求第一小组分到这些本子的1/4, 第二小组分到这些本子的2/8, 第三小组分到这些本子的3/12, 第四小组分到这些本子的6/24, 你们说说谁分到的最多?谁分到的最少?还是一样多?”结果学生们积极踊跃发言, 有的说第二小组分得最多, 有的说第四小组分得最少, 还有的说四个小组分得一样多……这时笔者要求学生们结成小组进行讨论, 各小组通过共同帮助和实际操作, 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答案———每个小组都得到了一样多的份数。通过积极营造理想有效的合作学习氛围, 充分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
二、确定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任何形式的教学均服务于教学任务和目标, 因而一定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小组合作过程中, 小组成员不仅要实现个人目标, 还要极力帮助他人实现目标, 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2]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前, 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化的合作学习目标。例如, 在讲授《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节时, 应首先要求学生独立研究课本内容, 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 明白中位线和中线的区别, 学会三角形中位线的画法, 再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测量角的大小和中位线的关系, 以及三角形中位线与第三边长度的关系, 并把思考和猜想的结果做好记录, 为小组合作学习做好充足准备。这样启发了学生积极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欲望, 构建了一种和平、互动的合作学习情境, 使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得到了有效发挥。
三、恰当选择适宜的合作学习契机
在新课标进一步实施的过程中, 有些教师为谋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同时, 严重脱离于教学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抑制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充分发挥。因此,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等, 恰当选择适宜的合作学习契机, 设计有价值、开放性的内容开展合作学习。比如, 在讲授《长方形的周长》时, 教师可通过图纸演示的形式,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周长的几种计算方法, 学生们能积极踊跃说出正确答案后, 教师便引导学生:“既然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那么我说出周长的长度, 谁能将这个长方形画出来?”学生们便一下沉闷了。于是教师立刻引导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四人一个小组展开交流和讨论, 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助, 在较短时间内便得出了正确答案。教师通过恰当选择适宜的合作学习契机, 产生了较强的实效性,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四、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实施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精心营造一种合作学习的情境, 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和疑难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深入思考, 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 尤其确保留给学生充足的提出质疑和深入思考的时间。比如, 在教授《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时, 笔者不慎疏忽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这一知识点, 直到进行综合训练时才发现, 于是便有效采用质疑问难的形式将这一知识点得以圆满处理。笔者当时问学生们:学到这里我有一个问题搞不明白, 希望同学们能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们便十分诧异, 接下来教师拿出角的模型, 边演示边示问:你们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系吗?如果有那是什么关系?于是学生们便展开了问题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通过这种问题式情境的创设, 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和掌握, 使整个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五、结语
总体来说, 合作学习方式突破了过去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 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综合能力上来。教师应善于利用合作学习方式的技巧, 设计出有价值、有实效的合作学习内容, 有效利用和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以期获得整体数学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瑞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23) :140.
小学生合作学习方式 篇8
首先,要克服阅读教学的模式化倾向。第一,要根据课文的属类确定教学方法。现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把课文分成三类: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三类课文的性质不同,要求不同,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也应有所区别。第二,要根据文章体裁确定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的体裁丰富多样,记叙文、科普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体裁各具特点,教学方法要因文而异。第三,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教学方法。学生掌握知识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积极思维过程,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教师只有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着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去读、去想、去练,才能培养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打好初步的读写基础。
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自主是因为每个孩子个性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比如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喜欢大声朗读,有的学生喜欢默读,还有的喜欢边读边画边作注。这些阅读方法不分对错,只是习惯不同而已,教师不应该厚此薄彼。所以,教师也不必常常下这样司空见惯的指令:下面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三段,请大家一起朗读这首诗等。这样朗朗的读书声貌似达到一定的课堂阅读效果,但实际上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没有多大意义。另外,由于每个孩子的年龄或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对于同一篇课文也必然有不同的理解。当然,孩子们的理解和老师预设的答案也可能有很大不同。这个时候,老师的引导意义在于,千万不要遏制孩子们五彩缤纷的思想果实,只要他们的理解是积极健康的,就要给予充分肯定,这样才能鼓励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本的多角度理解,本来就是正常的。教师千万不要一刀切。
《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核心思想“是以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途径,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合作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包括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以一篇课文而言,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不同,可以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建立小组式学习模式,先是在小组内部互相学习,交流心得。几个学生的思想火花经过碰撞后,说不定能得出更为精彩的观点。因为课文本身都是经过教材编选者精心选择的,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能够为学生语言的积累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而合作学习更强调学生的交际能力、语用能力,更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劳动、共同学习与创造,在互动的对话与交际中更能突出语言的表达,更能理解语言的内涵。
以杜甫的古诗《春望》为例,我先让学生提前预习,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学生们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去图书馆搜集资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介绍搜集来的资料,虽然费时较长,但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所搜资料的认识,同时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一举两得。同学们都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唐朝历史上发生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军攻入长安,长安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安史之乱”导致很多人家破人亡。杜甫在投奔唐肃宗的途中也被叛军抓到长安。757年三月,春回大地,但物是人非,长安城满目荒凉,杜甫触景生情,挥笔写下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
了解背景后,让学生初读古诗文,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朗读或齐读。读时只要做到读准字音,不随意丢字或添字,把诗读正确即可。而对诗中重点字词和整首诗的理解,完全放手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对于首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无奈和凄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中,花为什么会流泪?鸟为什么会心惊?这些都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先去体会。关于首句中的“破”字,有的学生说是“繁华的长安城被叛军烧杀抢掠之后破败不堪”,有的说是“长安城虽然被攻破、占领,但山河依旧壮美”……理解了重点字词,整句诗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查字典、看课后注释、联系前后诗句、和同学交流等等。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接下来,我让学生把感受到的这首诗的情景画成一幅画或写成一首现代诗。这样就要求学生在深刻理解原诗的基础上,把这首诗的意境表达出来,是对诗歌更深一层的理解。
在这首古诗的学习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而无论是重点字词还是每句诗或整首诗的理解,都是学生自主、合作完成的,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中,能够领会到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这对于他们自己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大有裨益。
就合作学习本身而言,它的目标、价值追求和教育理念在不同学科之间都是一致的。因此这种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样适合英语、历史等其他科目。
小学生合作学习方式 篇9
在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的特征”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一组航模,动画显示机翼抽象成四边形,已知AB∥DC,要制作成∠B=60°的一架飞机模型,请你猜一猜,∠A与∠C应制作成几度的角?学生纷纷回答:“我估计∠A=100°,∠C=100°吧!”“∠C=110°,∠A=105°.”“∠C=120°,猜∠A=100°.”……我随即抛问“想知道谁猜对了吗?”
师:当a∥b时,被任意的第三条直线c所截时,各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别有怎样的关系?利用量角器等工具,小组活动,5分钟后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一:我们小组通过量角再比较,得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师:发现的很不错!其他小组还有别的补充吗?
学生二:我们小组任意画了一条直线c,量得的角度与前组有所不同,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
师:别的小组认同这两组的观点吗?
学生:认同(齐声).
师:刚才同学们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很有用的结论,但老师还是想问有没有小组用别的方法得出这个特征?
学生三:(喜悦)有!我们组只量∠1=55°,就可以得到∠2=125°、∠3=55°、∠4=125°、∠5=55°、∠6=125°,∠7=55°,∠8=125°就得那个结论.
师:不错!把本组的实验情况讲述得很清楚,不知同学们是否认同?
学生四:不对,你们怎么去得到∠5=55°的呢?
学生三:(坚定地)同位角相等嘛!∠5=∠1=55°.
学生:愕然!(有的学生笑了)
学生五:我们现在探索平行线的特征,∠1与∠5关系还未明确!
师:应该表扬刘海蕴同学在探索过程中立场坚定,勇敢面对错误的做法,在探索道路上也难免有走错道的时候.他提醒我们只量一个角,探究不能成功.
……
师:嗯!真不错.我们应该为同学的新做法而高兴,敢于创新!
课上至此,显现出从来没有过的充实与激动!我不得不为学生的聪明与智慧而赞叹!
通过猜想、画图、操作验证,多次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融洽的学习气氛中培养了学生主动发现的学习习惯,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一发而不可收,我的教学情绪也被激活起来,掀起了教学高潮.
【反思和分析】
一、营造“问题”背景,鼓励“主动探究”
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习课本所提供的素材上,教师还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学生更多的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如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等,使学生通过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
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问题”背景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有利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学习主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交流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
例如,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师生从共同完成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出发,连接其余各点来分割多边形,得出所分割的三角形与多边形边数的关系是n-2,然后我提问,如果从多边形内一点或边上一点出发,连接其余各顶点,所得三角形与多边形边数有何规律?学生个个都积极投入探究活动中去并相互交流,思维非常活跃,学生主体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许多预想不到的收获.
二、重视以“趣”导学,激发“自主探究”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中“教师不在于要教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入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用一些开放性、探索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有理数混合计算时,让学生编题,使它满足下列条件:(1)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2)结果2002.再如在学习角时,让学生用一副三角板尽可能画出不同度数的角,并问学生是否能发现这些角有什么规律,等等.学生积极性很高,不同的学生可以体验不同的数学,使每位学生享受到“数学”成功乐趣,提高了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活动.
三、创设“问题”空间,激励“合作交流”
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使学生学有“问题”才是成功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问题”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在教师必要的提示、引导下分析“问题”的形成过程,并结合“问题”展开讨论、探索,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交流切磋,学习的动机更加清晰,目的更加明确.例如在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时,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然后相互提问,搞清同类二次根式与最简二次根,通过学生自己相互提问,不仅使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意见,还能了解他人的想法,真正显示出合作交流的作用,教师也能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
四、教师在学生学习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在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过程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方式形成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只有为学生创造一个乐于学习的环境,才能逐渐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十分明确教学过程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合作者;当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引导者.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是重过程、重发现、重参与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己的不断探索、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能力.在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积极培养学生这种学习习惯,这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小学生合作学习方式 篇10
我认为目前的英语教学把握好以下几点, 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一、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深化英语课程改革
1.牢固树立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些教育学家指出: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活力。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外语是教会的, 过分强调教师的“讲”, 造成“一言堂”、“满堂灌”, 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而素质教育则认为:外语是学会的, 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 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任务训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英语教学不仅是教语言知识, 而且要帮助学生发展个性, 开发其潜能。 因此, 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他们参与学习的程度越高, 教学活动就越充满活力;反之, 教学活动就会显得死气沉沉。 实践证明, 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与教学效果成正比。
2.重塑教师角色, 树立 “为学生服务”的师生观。 学生是一个个有感情、有智慧、有个性、有人格的活生生的人。 他们每个人的未来是多元的、多极的, 我们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把他们束缚在同一马车上, 向着同一方向同步前进, 而要尊重学习的差异, 因材施教, 分层要求。 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一张课桌小天地, 一位教师独角戏, 一张课表统全局, 一张试卷定高低的应试教育。 在当今的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 尤其是面对新课改, 我们这些站在课改前沿的一线教师, 应在备课、上课、评价等各个环节, 始终坚持 “以生为本, 为学生服务”。 致力于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 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 寻找学生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最佳结合点, 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3.学习新课标, 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观。 日前, 我国外语教学已摆脱“语言翻译法”进入“任务型”、“交际化”的教学时代。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我们应当“顶天立地”。 所谓“顶天”, 是指教育思想要领先, 新课标精神要真正理解、消化;所谓“立地”, 就是要在“课标”精神的指导下, 一切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着眼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把英语真正当做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用;把语言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活阅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注入时代活水, 真正把英语学会、学活。
二、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生正处于智商、心理和生理成长发育的多变时期, 往往表现出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愿意表现、争强好胜等特点。 学生的这些特点要求教育者采取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因势利导。 在教学中, 我通过四轮驱动, 努力激发学生的乐学之趣。
1.趣味导课, 引人入胜。风趣的开场白、生动的故事、电影剪辑、影视歌曲等, 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生日这个话题时, 在教会学生“When i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 on...”这个句型后, 为了让他们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 我制作了这样的课件:分别把孩子们熟悉的同学和教师的照片打出来。当学生欢呼时, 我问了这样一些简单的问题:Do you know him/her?Who is he/she?Do you like him/her?When is his/her birthday?Guess!His/Her birthday is on...引发学生积极参与, 很轻松自然地教会学生问别人的生日。
2.教唱歌曲, 兴味盎然。 针对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好唱的特点, 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 创造快乐的学习方法。 唱歌曲可以满足学生好奇好玩的心理, 使其注意力保持稳定、持久, 思维活跃。 如在学生记忆“一月”至“十二月”这些单词时, 他们感觉好难, 我把这些单词编成歌曲, 通过教唱这支歌, 学生轻而易举就掌握了这些词汇。
3.组织竞赛。 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 以期到达 “余音绕梁三日未绝”的境地。 我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 用抢答比赛、背诵比赛、表演比赛来复习所学内容, 既调节了课堂气氛, 又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掌握。
4.看英文电影, 扩大知识面, 加强听力。 学生单词默写得好、课文背得好、上课表现好时, 为奖励鼓励他们, 就让他们看看英文电影, 让他们学习许多书上学不到的知识。 看“雾都孤儿”, 教会学生自信, 让学生明白每个人身上所肩负的责任感。 看“阿甘正传”, 让学生明白恒心和毅力能帮助自己取得最后成功。 学生还在电影里学到“Cheers! Shut up! Slow down”等一些书上没有的日常生活用语。 显而易见, 愉快教学注意发挥情感作用,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给学生带来了快乐和满足。
三、创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与环境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先预习后学习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在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 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实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 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 由学生个人自学, 让其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 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在预习单词时, 要求学生先自己拼读单词、练习音标, 然后跟着录音读, 改正自己的发音, 用十几分钟的时间反复朗读。 预习对话和短文的时候, 要求学生先默读课文一到三遍, 达到理解课文意思的目的, 并且能够翻译成汉语。 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生词, 先根据前后句猜测它的意思, 然后查字典确认。预习中还要求学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把它们划下来, 查资料自己解决, 自己解决不了, 再拿到课堂上解决。 预习中还要跟读录音, 反复朗读课文, 力求发音准确, 音调优美。 有时预习还要求学生阅读或上网查询资料, 了解短文或故事的背景, 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
2.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发散、创新思维。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困难或难度, 需要学生意志克服困难, 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为课堂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个兴奋点, “水荡成涟漪, 石击行灵光”。因此, 在交际化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同时鼓励学生质疑, 让学生深刻领悟谚语:“He who questions nothing learns nothing.” (无所问者, 无所获) 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促进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
如在进行八年级上Unit4 Topic 2“How can we protect ourselves from the earthquake?”教学之前, 先提问如下几个问题: (1) Do you hear of any serious earthquake in China? (2) Which is the most serious of all natural disasters? (3) How to protect yourselves from the earthquake?这样使全体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
3.精心组建好合作小组, 发挥小组自主互助学习的作用, 培养学生在探讨中学习的习惯。 学习小组一般由4~6人 (优等生1人, 中等生2人, 后进生1人) 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 每隔一段时间, 小组要重新组成, 保持“同组异质, 异组同质”。 教师提前布置学生预学学习内容, 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各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 主要回答本课的自学目标, 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 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解决这些问题。 在小组讨论后, 全班学生一起交流, 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 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价, 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 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 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后, 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讨论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而不是放任自流, 不管不问, 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 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 突出关键问题。 最后, 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 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 形成一致的意见。
比如学习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时, 先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含有这种形式的句子, 然后让学生讨论归纳, 看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这时老师可提示他们看主语及句子的结构跟以前学过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的构成, 以及它跟主动语态有什么区别, 这样学生就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扎实的记忆与运用。
四、提高教师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
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 要提高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就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 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进行认真设计,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找准切入点, 适时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对合作学习要合理评价, 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从而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和小组歧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教师对合作学习要及时总结, 课后调查、反思与评价对改进教学十分有利。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 反思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 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作分别具体的指导, 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学习和改进, 这样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五、构建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与反思, 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评价具有反馈、调节和激励的功能, 是师生双边活动中的重要一环, 其目的在于师生共同教与学进行反思,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矫正, 以顺利完成阶段性的教学任务, 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因此, 要转变教育与评价观念, 改变过去“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和“一考定终生”的做法。 在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内容、方式、方法过程中, 要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 扩大评价的内涵和范围;既重阶段性、终结性评价, 又重过程性、形成性评价, 形成集民主性、人文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于一体的新型评价体系。
六、结语
就中学英语教学而言, 在新课标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这一教改背景下, 每位教师都面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更适合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 以极大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这一关键问题。 实践证明,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为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提高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促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成为课堂的主人, 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长期以来学生被动的、依赖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 明确提出要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 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对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索学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兴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国家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2001.
小学生合作学习方式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任务合作方式适配形式
一、知音式
课文中存在的疑问点、探究点,可能会使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理解障碍。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发挥集体智慧,从个人的自身实际出发,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观察、实践、思考,寻找答案。特别是那些涉及较多价值判断和选择取向的文本,更需要将有争议的学习内容或者教学的难点梳理成合作任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在争辩、探讨、质疑中展示学习过程和方法,以求取得智慧的启迪。
“知音式”合作学习方式适合于学生遇到疑难时开展合作。教师可将那些有争议的学习内容或者教学难点设计成探究型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成正反两方,让那些持相同观点的学生自由组合成“知音组”,进行辩论赛。该合作任务的重心侧重于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创设冲突、鼓励冲突并有效地解决冲突,其操作过程如下:①选择任务;②准备论辩;③指定立场;④轮流陈述;⑤自由辩论;⑥达成一致。
这种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合作学习的“直面互动”,促使学生表达得更好、更完善,倾听也更认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协配式
教学任务中往往包含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学生单凭个人能力在一定的时间内可能无法完成,会产生求助他人的需求,这就需采用“协配式”合作学习方式,让小组成员责任分工、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完成任务。这种方式通常由5~6人组成小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同一文本。教师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然后把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或片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门知识”就某个部分或片段学至精熟,成为“专家”。学习同一部分或片段的学生汇集在专家组中开展认知活动,每一名组员都掌握着教师布置的任务的相关信息,每个人获得相关信息的唯一途径就是询问同组成员,最后回到各自小组中将其所学教给他们的小组成员。其具体步骤如下:①分别指定任务,组内每人任务各不相同,组与组之间的任务相同;②各小组中接受相同任务的成员成立专家组,共同讨论,交流看法;③解散专家组,学生回到自己组内,教小组其他成员自己所学的任务。每人依次讲述,然后将每个小任务拼成完整的总任务;④安排独立测试,评估个人与小组成绩。
教学《海底世界》一文,让学生在感受海底景色奇美、物产丰美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海洋、对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探索自然的热情呢?这是一个需要整合的阅读任务,因为它体现了跨学科性、综合性的特点,涉及文学、地理、环保等知识。合作任务可设计成:根据分工分头收集资料并各自成立专家组,课内外收集介绍海底世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互相提供资料,补充信息并进行筛选,和伙伴合作编报并展示成果。
“协配式”合作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积极互依”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奖励上形成了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变得自觉,有责任心。他们会为自己小组的荣誉而认真学习,资源共享。此种方式对转化学困生效果明显,较适用比较高级的认知合作学习任务。
三、配对式
通常是两两合作,一般情况下是同桌组合为主。配对式是以精细加工理论为基础的探索的合作方法。该方法认为,在学习复杂的课本材料时,两人胜过一人,因为回忆、检查、详细阐明和复习等精加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适用于两人的互助学习,如“你说我听,配对检查”,“你来我往,共同分享”等两人互助任务模式。其步骤如下:①两人异质建组,即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结对子关系,力求营造一种轻松有序的气氛;②你我互动。一人读课文(识字、介绍等),另一人认真倾听。读完后,交换角色继续朗读(识字、介绍等);③互相帮助对方改正、扩充、概括讲述内容,被帮助者表示谢意;④如有时间,可以进行第二轮合作。
两人组合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如怎样发表意见,怎样听取别人意见,怎样进行交流,共同研究问题等。这种合作能在课堂中经常性地开展,方便、实用,能够有效地缩短学生间的认知距离,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促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但是,这种合作学习只适用于讨论难度不很大的问题,如初学课文时,对于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用你问我答的方式先行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递交4人小组讨论交流。如此,许多问题就能在热烈讨论中得到解决。
当然,每一种学习方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情景来选择合作的方式,可以对各种合作方式进行优化组合,也可以根据对象和任务的不同创造出新的合作方式。无论采用哪种合作方式,目的在于创设富有激励性的教学情景,促进学习成员间有效互动,最终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目标。
小学生合作学习方式 篇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在各个学段中均安排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个学习领域, 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开放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评价系统的设计, 都应有利于推进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如何帮助学生构建自主、合作、开放的学习方式呢?
一、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 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别, 在智力结构、身心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在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时应该呈现出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学生的定位差异性。低年级孩子兴趣广泛, 但持久性短;对明显的、有趣的事物感兴趣, 但缺乏合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尚未确立, 思想意识水平还很稚嫩。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1~3年级的实践活动提出了三个目标: (1) 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 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 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 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江苏省宝应县城南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在教“人民币的认识”时, 将教室设计成了“文具超市”, 每个孩子进行了角色分工, 拿人民币“买”回了自己所需要的文具, 还有些孩子大胆地讨价还价。这些都是在孩子原有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课堂成了社会的缩影。低年级孩子通过开放、自主的活动, 品尝到了动手动脑探究的成功、愉悦。
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 探究的主动性、持久性有了增强, 逐步形成了合作意识, 有了简单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要求,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活动的策划、研究、探讨直至完成。如在学习了《多边形面积计算》后,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综合题:小明家装修长6米, 宽4.8米的客厅, 请你帮他从以下四种正方形地板砖中选出最合适的:A.边长10厘米B.边长25厘米C.边长40厘米D.边长50厘米, 为什么?另外, 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属于选学内容, 可以结合课本中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测量并计算校园绿化面积。可有的学生提出了质疑:学校花坛、草地的形状是不规则的, 怎么计算呢?于是大家展开了大讨论, 有同学说可以把花坛、草地分成规则的图形, 有学生甚至画了草图, 当场演示:先把花坛添上四角, 补成长方形, 算出长方形面积后在去掉近似三角形的四角……这些方法都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在讨论中, 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已不知不觉被大家所运用。接下来的测量、计算, 大家都能够兴趣盎然, 采用各种方法拿到所需数据。这时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对于这个绿化面积数, 你想问些什么?于是众说纷纭, 有的说绿化面积占全校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有的说人均绿化面积是多少, 还有的说学校新近几年内应该增加多少平方米的绿地……这些观点被我们班学生以“我看绿化”写进了班级报和广播稿中, 并获得了较好的评价。可以看出, 只要给孩子打开一扇窗, 他们必将给你满屋的阳光。
二、根据活动主题分类, 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 而这种综合性表现为数学内容的整合;以掌握技能、学会应用、关注情感和态度、培养创新精神为总体目标;数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与整合;书本学习与社会学习的紧密结合。因此,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从学科延伸和学科综合中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这样的数学学习, 不仅受学生喜欢, 而且从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已远远超越了数学学习本身。
【小学生合作学习方式】推荐阅读:
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是什么10-22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07-19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三法08-11
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05-23
对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再思考07-20
小学数学的合作性学习08-18
小学英语合作性学习09-19
小学合作学习赛课总结07-13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析论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