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与策略

2024-10-14

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与策略(精选10篇)

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与策略 篇1

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与策略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习近平几年在我国班级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老师普遍的接纳,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使课堂教学的气氛得到了活跃,也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学到了东西,但是我在平时的教学及听课中发现,目前的小组学习或多或少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常见问题和问题消除的策略作了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

解决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1、各抒己见,各走各路

许多学生认为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就是合作,只顾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懂合作,各做各的,各说各的。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合作交流,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甚至在谈论题外话。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样。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的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建设性地解决矛盾冲突。

2、不能人人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一个学习小组内的成员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必然会有好中差之分。对于同一个问题,好的学生会主动思考,发表自己看法,而差一点的学生则不会思考,或懒于思考,没有自己的观点,只能跟着别人走,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或者是做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不主动参与,好像整个课堂跟他没有什么关系,自己是个名符其实的旁观者。这样导致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同时也使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3、教师缺乏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少必要的讲述和指导。由于在课堂中,一有问题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或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有的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同样由于缺少必要的讲述,无法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结果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4、片面追求合作形式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助、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地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造成:一是由于不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而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由于单一方式方法的刺激,学生逐渐感到厌倦。二是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值得讨论的问题充斥其中,使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三是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还浪费学生的时间。

二、小组合作学习常见问题消除策略

一、明确目的

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亲手实践、自主探究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全球化将成为21世纪重要特征,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互相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共处)成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与此一致,新课程也体现了诸如国家意识、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民主与法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等新的培养目标,同时在课程实施改革中提出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这些正是合作学习的实质所在。因此,倡导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地延续从前我们进行过的小组学习(这种小组学习往往是为了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服务的),而要把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和内容。合作学习的目的还在于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要关注有效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进行有效的思考,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有效的发展。

二、小组合作

1、组建小组。我们现行学校课堂中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显然这种让前后桌4人为一组,展开讨论的合作学习形式是不适合的。那么应该如何恰当地构建合作小组呢?实践中,我在编排座位时就作了充分考虑,合作小组的成员在教室里的座位应当集中,不要分散,那么,在编排座位时我就充分优先考虑学习小组的组建,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智力状况、学习成绩等方面;小组人数一般是3~4人,组建原则是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相当,这样就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如以4人小组为例,组内有1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1名学困生。组间同质有利于班级小组间公平竞争,组内异质有利于组内学生相互合作。平时教学中我经常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随时进行座位编排(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的竞争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争取学生共同进步。

2、重视小组长。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我建议学生每组选出小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汇报员。小组长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权力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助于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学生发言的要点,中心发言人负责提出讨论的问题,汇报员负责将小组讨论结果汇报,这样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还经常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互换,让他们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全面锻炼每一个小组成员的能力。

3、分工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应是小组讨论式学习的主人。但如何使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教师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分角色朗读、课本剧、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来承担,使人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要让每个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促进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允许”每个学生都承担责任,能增加低能力学生的参与,降低高能力学生的统治。教师可以帮助小组将总任务分成几个子任务,让每个学生轮流完成一项子任务。为了使学习小组更有效地开展活动,教师需从小组中选一个学生当组织者,用来收集小组的观察资料和参考资料等。例如,学完了古诗《暮江吟》,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共同作二幅画,画哪些景物,着什么样的色彩,均由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而定。又如学习完一些情节性的故事,像《会摇尾巴的狼》、《西门豹》等,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改编课文内容,自导自演课本剧,进行表演,角色分配由学生自己定,但要求每人都要参与。这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从而产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4、评价评比。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使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鼓励性的评价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如一个小组在展示自已的学习结果,其他小组通过讨论进行初步评价,然后老师参与再进行点评,与学生一起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被点评的小组记录员要做好情况记录工作。每周、每月评选周冠军、月冠军,加以奖励、引导。在期末的时候,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与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默契组、最具潜力组、最佳创意组等奖顶。尽量做到各组都有奖,保持小组的积极性,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精选内容

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因素,就学生特别感兴趣,乐于探讨的问题设计和安排合作学习,不能泛泛进行。在教学新知时,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学习的疑点,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共同解决突破,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内容有探究价值。有一定探究价值的内容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如在教学《敦煌莫高窟》时,一名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为什么说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教师及时调整预设的教案,把该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先让每位学生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想法。由于是学生关心的问题,他们有兴趣参与讨论,每位学生都能谈出一两点,效果显著。

四、给足时间

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没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要求学生讨论;有时合作未能深入,教师已要求各组派代表汇报,草草收场,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发言,从而丧失讨论的积极性。

我认为,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后,不能立即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准备的空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能保证学生在讨论时有话可说。小组讨论前,学生要先进行独立学习,自学质疑,搜集信息……但每个学生的起点和条件是不一样的。如个人知识的储备量,能力的强弱,藏书量的多少,获取信息的途径……在各方面都拥有优势的学生毕竟不多,这样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时,有部分同学就会因种种因素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给每个学生预留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准备发言内容,必要时要求学生按讨论题目写出发言提纲,这样在小组讨论时,他们就会有话可说了。试想,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怎么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呢?

在讨论和回报成果时,我采用多种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确保尽可能的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讨论,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将本组讨论的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只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自然就能讨论出深度,讨论出成果,讨论出积极性。

五、教师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种现象,当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仍然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做自己的事,或在教室里走一圈就回到讲台上等待学生讨论结束,教师不介入合作学习的进程,或者只需看一看学生活动情况,不参与其中讨论,出现这样现象,问题在于教师对自己在合作学习中应该起什么作用还不很清楚。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

1、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2、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形成积极的学习气氛;

3、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筛选问题,或由老师提出问题,围绕重点思考讨论真实的问题;

4、参与学习对话,与学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有效评价。可见,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适时指导与参与分不开的,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的有效指导,比如: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小组的任务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可以给予小范围重申;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如果是正确完成了任务,可帮助其他组完成;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理念下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只要我们在新的课程环境下,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适时把握合作的时机,教师们积极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真抓实干,课改定能走向成功的。

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与策略 篇2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1. 各持己见,各行其是

不少学生认为,合作即是做好自我职责以内的事,而不注重与他人进行合作,各持己见,各行其是。通常只要教师安排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所有的学生都会兴奋地进行讨论,甚至会讨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在教师说停止自由讨论,学生才能从喧哗当中变得安静。有学生发言时即说:“我认为应该如何去进行思考,如何去实施。”这样就反映出小组的组员之间不具备交流合作的能力,缺乏合作意识,使得学生之间难以开展有效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之间难以进行交流沟通,并取得相互信任后再来进行有效的交流;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当小组成员对于某个问题出现不同意见时,因为彼此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因此未能较好的来化解存在的学习矛盾。

2. 未能做到全员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但是由于在一个学习小组当中,其成员自身的素质具有着差异性,因此会形成优秀、中等、后进等分层次的状况。在面对相同的问题时,优秀的学生会进行自主性的积极思考,并能将自我的见解发述出来。而后进的学生不想进行思考,不具有自我的个人见解,只会随波逐流的人云亦云;或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不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好像自己是一个局外人。如此一来,就会形成积极主动的学生会拥有较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而后进学生仅仅是成为了旁观者,由于这些后进学生不主动进行自主思考,而是会从优秀学生那里直接获取思考结果,导致了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后进学生获得的进步较少,同时也会让小组合作学习不再具有共同进步的意义。

3. 教师缺乏指导

如果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不进行预先讲述与指导。在课堂教学当中,只要遇到困难与问题就立即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或是安排一些简单的教学任务,使得学生未能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时有部分问题也难以让学生去进行关注,导致了学生不知道需要学习那些内容,并如何来开展学习;因为缺乏教师的指导,难以让学生将已有经验与未知信息快速的结合到一起,来寻找学习的最佳切入点,以及寻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刚出现问题时,倘若教师不去先指导学生深入研究、全面思考,就匆忙安排小组进行研讨。当学生未能经过冥思苦想,就立即进行研讨,其结果即是是不劳而获,或者是随声附和,面对学习小组当中所出现的不同见解,无从提出认同与不认同的观点,也难以从中获得进步。如果是这样的合作学习,既无法做到真正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不具备自主思考的意识,并不能真正体现出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4. 片面追求合作形式

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已受到了教师的普遍认同。全部学生参与、学习小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经过各种的思想冲突所出现的“灵感”,通常由于灵感的出现都可以可给予学生一些启发。有部分教师为强调“全员参与”,只要遇到问题,无论问题的难易度如何?也无论是否合适?都会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单纯的认为唯有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即可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此一来,就直接导致了:一是因为不能按照各种不同的教学目标而应用与之相适合的学习方式,就不能达到预期学习效果。因为采用单一化的方式方法,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二是部分不具备思想性,或是出现部分没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难以体现出教学效率与质量。三是无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让学生获益较少。

二、小组合作学习常见问题消除策略

1. 明确目的

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以成员的实际操作、合作研究并进行交流互动的整个过程,是一种协作性的互动学习。开展合作学习,并非是沿用以往开展过的小组学习方式,而是要将重点的教学目标锁定到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等方面。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使得“全员参与”学习。并需要注重学习的实效性,使得所有的学生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在深入思考的前提下来解决实际问题。

2. 精选内容

通常而言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关键点是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来作为讨论学习的议题,这就需要深入了解课程标准,立足于新教学理念来应用教材内容。应由教师就学生较为关注的问题来进行合作学习。在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让学生借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决知识的难点与重点,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敦煌莫高窟》时,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请问为何会选在敦煌来建造莫高窟这一佛教艺术宝库?”教师应将此问题来设计到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议题。首先安排所有学生自主学习,并作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当中讲述自我的见解,和学习他人的见解。经过这样的集体性讨论,能够收获较好的效果。

3. 给予充裕的时间

笔者认为,在教师引出相关的讨论议题时,应该预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先经过思考之后再来进行小组讨论,如此一来,不但使得学生具有着自主学习的时间,又可让学生能够言之有物的进行讨论。在进行小组讨论之前,学生应首先开展自主学习,由于每一个学生在获取知识、累积知识、技能强弱方面都具有差异性,而具有整体优势的学生较少,因此教师需要预留给每个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主动进行发言,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就能够言之有物。如果学生未能进行自主思考,就不能够在表述自我的见解与想法。笔者会在学生进行成果总结时,鼓励学生应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发言,最大化的让更多学生参与讨论并积极发言,这样就能够增加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4. 教师指导

通常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之时,不少教师无所事事,教师不参与进行合作学习,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状况,是因为教师没能对自己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准确定位。在进行合作学习时,会出现各种问题,倘若不能适时解决这些问题,合作学习就难以正常推进实施,因此教师应细致观察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来给予适时的指导。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之时,教师应进行表扬;而出现各种问题之时,教师则应适时进行指导;在小组完成学习目标任务之后,教师需要验证其完成的准确性,当小组讨论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进行正确指导,确实推进小组讨论的实施进度。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学习的一种重点学习方式,良好的合作学习既可促进学生的潜能,也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因此广大教师应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主动构建起适合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采用合适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安排,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学习,以此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真正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摘要: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具有着较多的优越性。小组合作学习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也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与理解知识并真正从中获益。

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与策略 篇3

【关键词】小组 合作学习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115-01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或多或少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多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小组活动停留在肤浅的你说我讲的层面上,没有实现学习伙伴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本人多年来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对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作了一些探索,现对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一)教师缺少必要的讲述和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少必要的讲述和指导。由于在课堂中,一有问题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或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有的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同样由于缺少必要的讲述,无法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结果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己的观点。

(二)各抒己见,合作能力差。

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合作交流,前排学生唰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甚至在谈论题外话。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

(三)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刚开始时,学生觉得讨论这种形式比较新鲜,于是每个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好的同学慢慢地成了小组内的“权威”,基础差的同学受到了排挤,没有了自己的观点,只能跟着别人走,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或者是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渐渐地也失去了发言的勇气,这样导致优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优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同时也使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四)讨论时间给得不够。

小组合作刚一开始,就草草收场,教师急于归纳总结。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教师观念陈旧,怕耽误教学时间,完成不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任务。这样一来,合作学习只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插花点缀,学生没有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

(五)片面追求合作形式。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助、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地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造成:一是由于不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而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由于单一方式方法的刺激,学生逐渐感到厌倦。二是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值得讨论的问题充斥其中,使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三是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还浪费学生的时间。

二、小组合作学习常见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教师要做好合作学习的有效指导。

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并对操作程序给予说明。要向学生交代清楚活动的意图、要求、方法、步骤等,以免学生无所适从。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并观察各小组的行为,注意工作完成或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应检查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发现小组讨论混乱无序时,要耐心讲解,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讨论偏离主题时,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学生引回到任务中来;讨论受阻时,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

(二)培养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学习习惯。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这对于刚刚开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尤为重要。

2.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1)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2)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3.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善于动手操作的习惯,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

(三)要合理搭配成员结构。

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结构应合理搭配,搭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

(四)实施评价,保持学生的积极性。

合作学习评价方式是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系统调节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间的积极互动关系,促使学生尽一切努力达到共同学习目标。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使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总之,合作、交往、共享、共处是21世纪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学会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如何使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更上一个层次,只有认真分析影响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和探讨,并进行再一次反思和总结,再付诸于实践,如此循环往复,持之以恒,才能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与策略 篇4

摘 要:设置的问题应该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不能过于简单或复杂,必须难易结合,既要使学生能达到而又不能轻易达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布置完合作任务后,深入到各组中去,对小组合作遇到的问题适时点拨,偏离主题的合理引导,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学生合作;分工明确;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251-01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教师的角色、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地位、学习方式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新知生成过程之中,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积极主动的探索、合作交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改善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分别就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分工组合情况、参与度、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如下:目前数学课堂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比较普遍,几乎每节课采用和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28%,不采用的只占5%,且有82%的学生喜欢这一学习方式,说明这种方式很受学生欢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有提高的占68%,与人协作、交流能力有提高的占74%,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偏差。现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加以分析,浅谈个人的见解。

一、小组合作存在的误区

1、小组成员搭配、分工不够合理

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考虑不周,随意让学生组合,有的小组中都是尖子生,而有的小组整体实力相对较差,造成反馈、交流成为个别小组的汇报会,影响了其他组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小组中成员分工不明确,小组活动无计划,无核心领导人物,造成局面混乱,费时过多,达不到预期结果。

2、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偏低

为了深入了解,通过对课堂中的许多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思考或解决问题成为小组少数学生的“专利”。虽然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马上在小组展开激烈讨论,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只有个别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多数学生在等结论中度过合作时间。

3、学习任务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符

有的教师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合作学习环节,所提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不大,要么所提问题过于复杂,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无从下手。笔者听过一节“100以内数的认识”的课,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数100根小棒,要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捆成一捆,数出10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应该多交流,说一说10个一是

十、10个十是一百,理解为什么把10根拥成一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感知100的大小,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数100以内的数;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学生6个人一组合作数出100根小棒后,成员间没有什么交流,然后让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数了多少根小棒,都是怎么数的。学生花了很多时间汇报自己是1根1根地数、2根2根地数、5根5根地数……然后教师发现时间不够了,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学生没有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4、教师指导不力,评价不到位

多数教师还不能完全放下权威的架子,还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活动时,只是走下讲台象征性的到各组转转、看看,指导作用不明显。此外,由于教师的评价能力、应变能力低,对小组反馈有创意的答案,缺少明确的、鼓励性的评价。对不切合实际的答案,也没有及时提出质疑和引导学生自我否定,一语带过,甚至连错误的答案都差点漏过去。

二、小组合作的合理措施

1、合理搭配,形成最佳组合

在学生自由搭配的基础上,教师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要考虑性别、性格、学习成绩等,合理安排,这样可体现小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在合作的过程中达到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过一段时间后,合作学习人员组合的各种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教师应随时充分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分析原因进行重组。

2、提供适当的材料,设置合理的问题

设置的问题应该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不能过于简单或复杂,必须难易结合,既要使学生能达到而又不能轻易达到。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内需,让学生感到只有合作交流才能解决问题,最终让其感受到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喜悦。

3、给予帮助,让学生学会思考、解决问题

讨论前先独立思考,对发挥个体的积极性、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布置完合作任务后,深入到各组中去,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讨论的热点、解决问题的过程、合作的结果,对有困难的小组提供适当的援助,观察、倾听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对小组合作遇到的问题适时点拨,偏离主题的合理引导,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4、正确、及时地评价

评价具有激励与改进的功能,能否正确恰当的运用评价这种手段,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让学生经受挫折,更要让学生感受教师的信任和赞赏,体验成功的快乐。小组合作学习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巡视和学生问答进行合作过程评价。在汇报合作学习结果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明确的判断,有时判断要委婉或延缓一些。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与策略 篇5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广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的首要选择。由于初中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阶段,而这时的学生已经对数学的学习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因此,我们不能再以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强迫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发扬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之间对知识的交流与探索。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课堂导入;重难点解析;知识拓展;课堂评价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所谓“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就是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各个小组的学生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学习的方法。此外,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注重科学分配,要将不同性格,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分在一起,这样才能对小组内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使同一小组的学生可以在互补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一、小组合作+课堂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将这句话同样应用于数学课堂当中,其实就是良好的课堂导入是一节数学课成功的关键。采用小组讨论法来进行课堂导入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快速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也可以使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问题进行探讨,找出学生之间共同的疑难点,对提高课堂效率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进行新课《全等三角形》的课堂导入时,为了使学生可以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都相等。)有更清晰、更深入的了解,我选择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导入。首先,为了方便互相配合操作,我们以6人为一个小组,小组中每2人组成对学搭档。其次,在对学过程中,一个学生负责在课桌上铺一张比较大的纸,另一个学生负责制作一个小三角形。然后,制作三角形的学生将制作好的三角形在大纸上平移和翻转,另一位学生拿剪刀在大纸上剪下平移翻转后的三角形,得到一个与之前制作的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最后,在群学过程中小组长对小组合作探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引出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个概念。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很好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还能够快速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增强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二、小组合作+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解析是初中数学课程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目标中需要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小组讨论法是初中数学课程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讲解重难点内容时采用小组讨论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重难点的讨论当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主动思考、交流合作的意识,对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重难点解析环节,为了学生可以主动地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我依然采用了合作学习来对课程进行重难点解析。首先,我先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以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为:小红本子上的三角形不小心被墨水给染了,你能帮他画一个和原来一模一样的三角形吗?其次,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学生可以相互合作对讨论的方法进行验证,最后,每一小组选一个代表来对自己小组选择的判定方法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样,每个小组都会积极地去思考如何才能做一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来解决问题,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重难点进行解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对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有重要作用。

三、小组合作+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是对教材内容的延伸,是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眼界,开阔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合作学习是进行知识拓展的有效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知识拓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灵感,形成学生对问题独特的认知。

例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拓展时,为了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拓展。首先,我出了一道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数学题目来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其次,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具体的解题方法,然后,我发现解不出答案的小组大多都是卡在了拓展的辅助线这一点上的问题,最后,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我可以发现学生对上一节讲的判定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我只需要?c拨学生加一条辅助线来证明就可以了,如果学生加了辅助线还不会,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拓展是开阔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小组之间对问题的探讨和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四、小组合作+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课程的最后一项内容,是学生进行课后总结,发表课程感悟的环节。在课堂评价环节运用小组讨论法可以使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对解决课堂遗留问题,帮助教师进行课堂反馈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这一节的最后,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自在这节课程中学到了什么,对哪个知识点还有所欠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还在请教学习好的学生重难点解析的问题,学习好的学生也充当小老师给不会的学生做讲解。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课堂评价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在课堂当中遗留的疑难问题,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对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地将合作学习贯穿于数学课程当中,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殷菊巧.浅析讨论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中华少年,2016.[2]陈世章.初中数学如何开展问题讨论教学法[J].新课程(上),2016.作者简介:

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与策略 篇6

(辽宁省建平县第三小学,辽宁

建平

122400)

【摘 要】立足新课程改革,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关键词】合作学习

实效

教学

提高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8—2462(2010)04—0064—01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师所采用。它的生命就是互助性和发展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能够生动、主动、活泼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基础。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情况下,前后桌4人组成一个小组,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比较容易实现。组织学生民主选举1名组长,1名记录员,负责组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民主推荐1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或老师汇报合作学习情况,本组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这样组内每人都有角色,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轮流担任角色,人人都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提出合作学习目标,合作交流方式,教会学生合作学习技巧,当小组合作学习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可以参与到小组中去,和学生一起研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应是在和学生处于平等位置的前提下进行合作交流的。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更加愉悦、亲切,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合作学习,要在学生个

体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参加小组合作学习。因此,小组讨论交流时要采用轮流发言的方式,即小组群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讨论,不要只听少数人发言,要让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共享小组合作学习的收获与快乐。例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去体会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让学生自学课文,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句子进行合作学习,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讨论、交流。从而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收到理想的合作学习效果。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踊跃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那些不善于言谈的学生说出对所讨论的内容的见解,要把焦点引向弱势群体,使弱势群体彰显团队精神。

四、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择和重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所选择的内容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内容太难,容易使弱势群体产生依赖性,不利于合作交流。如果内容过于简单,容易使学生轻视合作交流,降低合作学习效果。所以,合作学习的内容确定,要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水平,性格特征等进行选择。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的重组和运用,使学生产生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

五、给学生充分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已被广大教师所采用。但我们也发现,有些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停留于形式,有的教师为了确保四十分钟的教学内容的完成,合作学习的时间少,甚至小组成员不能人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草草收场。因此,我认为教师不要吝啬小组合作讨论的时间,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交流时间充足了,才能使学生把想说的说出来,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我在教学《匆匆》一课时,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很充分。首先,让学生精读课文体会优美语句,感受“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优美的语句,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加深理解“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深刻体会这篇散文的作者用这些优美句子写出燕子还会再来,杨柳还会再青,桃花还会再开,描绘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六、让学生学会关注

让学生学会关注,是扎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一是让学生关注别人的发言,学会倾听。组内每一个同学的发言,都有其自己的见解,意见和观点。因此,要让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同时也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共鸣,促进小组合作交流,从中受益。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二是让学生关注别人的成果,学会共享,学会创新。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人人发言,畅所欲言,很多同学发表的个人见解,提出的不同问题,包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等都是创新的成果。所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问题中的中心点,给予学生极大的热情和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大胆创新,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促进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效益。

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与策略 篇7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1. 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不完善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但在实际生活中,因为学生没有从小培养合作的习惯,又对新式的教学方案不了解,致使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并不受学生的欢迎,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的应用只对学习优异的学生有所启发,而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则仅仅在这其中起到充数的作用,在团队合作学习的时候并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导致很多不会的学生还是不会,很难学到新的学习技能,从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不完善。

2. 学生在合作学习时过于形式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模式,同时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形式,加速了教师对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但是,在现阶段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同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像有的学生在运用的时候太过于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在意接受知识的多少。从现阶段的应用实例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太过于注重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没有学到更多的知识和学习技巧。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 提升学生的热情和教师的教学技能

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进行学习的关键,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是学习的良好开始,有趣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现实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生活环境合理地设计问题,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有效的问题激发出来。让学生认识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案。当然需要提升的不仅是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还有教师的教学技能。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教学理念,而对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教师而言,就需要更多的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技巧。举例说明,每年学校都为教师创造进修的机会,如,去其他学校学习、去教师院校进行知识的更新或是学校自身创建的培训班,都可以定期地选择几名教师去进修,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还为学生的学习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教学平台。

2. 创造完善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就需要教师随着教学的结果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地改变,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有一部分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需要教师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例如,在进行小组探讨时,教师要求学生将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同时将讨论的结果与另一小组进行分析,最后将不明白的问题告诉教师,教师通过这些问题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一同进行讲解,这样就加大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3. 营造有利于小组合作的教学格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改变教室的布局,有助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布局就是教师安排的,没有新鲜感,不利于学生小组合作的探讨。例如,教师可以就近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员,一般根据班级的总体人数分为一组五个人,并将这五个同学的桌子和椅子围成一个大的桌子,这样不仅方便了学生的探讨,还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从而保证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由此可见,合理改变教室布局是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与结构、思维方式与方法、数学思想与观念。而这些应该在每堂课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因而,我们的每一堂课就必须都实现有效教学。而新课标的数学教学理念就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学习。由此可见,只要教师探究有趣的教学方式,数学课就再也不会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学生也可以学得轻松,学得牢固。

参考文献

[1]苗春雷.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讨论方法的思考和实践[J].新课程:中,2011(3).

[2]许秀聪.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探微[J].中国校外教育,2010(9).

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与策略 篇8

一、小组合作学习简介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习能力、成绩、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有4-6名学生,而且小组的划分要遵循“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有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助于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取长补短,而且通过组间竞争和比赛发挥了各组的群体智慧,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总体来看,小组合作学习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2)小组合作学习考虑到了学生间的差异;(3)突出了学习的活动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常见问题

虽然当前的小组合作形式在各个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却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效。在当前的小学数学合作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无法发挥良好的作用。

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模式,但是,我们教师不能追求课堂上的热闹而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找规律》一节内容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道开放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涂画有规律的图案。之后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白色卡片,接下来的时间每个学生都在忙着“创作”。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学生“各自为营”,没有真正的讨论和交流,小组合作学习也就名不副实。

2.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机会不均衡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小组内总是由一两个学生代表发言,而其他成员则成了陪衬。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但是学习好的学生一直主导者小组的讨论,甚至是小组内的“一言堂”,其他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则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往往会成为“陪衬者”,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这样,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机会不均衡,就无法得到均衡的发展。

3.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不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并非每一节课都要开展合作学习,不少教师把合作学习当成了课堂教学的“灵丹妙药”,在课堂上频繁地使用,有时学生独自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也让他们共同讨论,浪费了课堂时间;有时学生刚讨论了两分钟就让他们发表观点;有时不能有效调控合作学习的过程,使其偏离主题……这些都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合理安排的结果。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1.对小组合作学习做出明确的指导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他们很难独立完成学习活动。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作出清晰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还以人教版第二册《找规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引导他们进入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布置情况,并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哪些布置是漂亮的,然后让学习小组合作思考和探究“漂亮”的因素是什么。这个合作学习以“漂亮的秘密”为研究源,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争议中找出规律,进而进入本课的主题,教学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2.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并没有否认独立学习,二者是不发生冲突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在各自独立思考、探索的前提下进行合作,与组内其他同学一起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合作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先让学生有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待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想法后再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总结出解决方法。这样的安排不仅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独立学习的机会,也使他们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作用。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中独立思考,在独立学习中学会合作。

3.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时间和空间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做保障,因此,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节内容时,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学会人民币间的兑换,教师可以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如,让各个学习小组思考“用5角、2角、1角的人民币换成1元的人民币有几种换法?”不要限制时间,这样会给学生一种紧迫感,使其无法全神贯注地参与合作学习,只有在充裕的时间中,每个小组才可以总结出多种方法。这样的课堂,有充裕的时间使“学生亲历探究”代替“教师讲授”,轻松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以上只是笔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

学方式的初步实践和探索。实际上,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很多问题尚未被发现,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并且要考虑多种因素,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云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新课程:中,2011(7).

[2]季艳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考试周刊,2011(68).

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与策略 篇9

1、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学生主要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所以相比之下就敢说、敢想、敢画,减少了他们学习的焦虑感。一些较难表现的画面,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纠正、取长补短,进步明显。

2、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运用画笔和思维进行交流的机会。多画、多动手体验对美术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合作学习中学生讨论的机会是传统课堂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小组活动时,有多少个小组就有多少个学生同时在讨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3、有利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与人沟通,发现了他人的优点;并学会了宽容,能客观地评价他人;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大了语言信息量,使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所以说,在合作交流中,孩子们灵性的火花在闪烁,情感在升华,思维在自由飞翔,新课堂因之而涌动着生命的活力。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

问题一:合作准备缺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习差的学生要参与,往往被好学生拒绝。很多时候,教师提出合作要求时,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合作。

问题二:合作不合时宜。有的时候,教师提出的合作学习要求不一定适合合作学习,有时候单独学习往往比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

问题三:交流效率偏低。学生在交流中,几乎每个学生的嘴都在动,却给很多学生提供了随便讲话的好机会。即便教师有三头六臂,也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问题四:汇报形式单一。笔者发现,在实际交流汇报时,每个小组几乎都是通过绘画作品来展示学习成果的,形式非常单一。

针对以上出现的一些弊端,我认为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应该追求扎实有效。怎样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呢?这当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成功的,而是要经过挺长的一段时期的磨合与训练。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科学分组,合理安排座位。小组成员搭配要合理,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要搭配开。

同时,每组中必须有一名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强并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主要负责组织本组活动以及解答疑难问题。根据教学活动内容,教师还应注意选拔培养美术骨干,使他们在小组活动中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合作学习。这样,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小组长及骨干就能引导本组美术基础差的同学扫除障碍大胆地去进行创作。同时,改变传统的课桌椅摆放方式,让学生经常有一种新鲜感。他们在不受座位的约束下,充分交流,自由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合作的意识也会慢慢地得到培养。

2、责任到人,分工合理。如《大树的故事》一课中,讨论小组画什么内容时,有一个同学记录小组成员说的话,统一想法,由小组长监督,组员轮流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进行补充,这样避免了学生讨论与上课无关的话题或跑题等现象,人人都有机会发言。在学生绘画和制作环节,如果是合作也要先讨论并明确谁做(画)什么,不能各画各的,避免重复作画及大多数同学完不成任务的现象。

3、合作学习的程序要清晰,合作学习的次数和时间要合理。课堂上,小组合作的次数要得当,分组讨论(练习)不宜过多,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集中、深入并获得较高的质量。同时,每次合作的时间也要恰当。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就应对各小组学习的时间、次数做一个大致的估计,做到心中有数。小组合作时,教师应尽力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与讨论之中,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机制,调整学习时间,以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效果。

4、评价得当,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全面而适时的评价,也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评价要适时、全面、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评价的重点也要侧重于学习的过程。教师是一个激励者,当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笔者经常会看到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通过教师的鼓励,出现了很多闪光点,他们的创新思维常使我感到无限惊喜。

5、和谐互动,培养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是否会合作。学会自信与不歧视他人,这样小组所有成员才会协同作战、共同发展;学会倾听,这样才能够明辨别人观点的对与错,以便自己吸纳或改进;学会沟通,真诚谦虚地沟通,合作才会愉快。学生只有这样和谐互动,才可能博采众长、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会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与策略 篇10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分层次教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和分层次教学,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上,是相互协调和统一的,那怎么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下面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层次化分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前提条件。

以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按学生层次分组,确定对应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并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目标。以我现在教学的四(1)班为例,该班44人,按A、B、C以1:2:3的比例分成6个小组,分别为A、B1、B2、C1、C

2、C 3组,每组7到8人。我校要求学生优秀率达到70%,合格率96%以上,为了达到要求,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 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由于小学数学基本分为两大部分:计算和应用题;A组学生要求掌握基础,达到计算准确率100%,应用题测试要求能完成40%——50%;C组要求吃透教材,活学活用;B组则要求掌握基础,稳步提高,以接近C组为目标。

二、层次化讨论,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关键。

课堂教学,要营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氛围,以创设情景、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做到强化要点、降低起点、放缓坡度,揭示规律,勇攀高峰。

1、通过层次化讨论,突破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按A组、B组、C组的不同层次,确定学生的讨论主题,从而突破重难点。

A组: 该组的讨论主题主要围绕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联系和迁移,要降低起点,放缓坡度,循序渐进,由易到较难,再由相对较难到难的,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落差也不宜太大。要保证这部分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B组和C组: 他们的讨论主题是怎样解决问题情景中提出揭示重点的问题,该问题渗透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要点,学习目标,明白主攻方向,着重该部分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针对A组学生的底子差,接受能力弱,思维能力不强的特点,亲自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了解他们的情况并进行小步子小步子的引导。

在汇报过程中,也实行分层次汇报的方法。

优先让A组的同学说出他们的想法,然后让B组的同学进行补充和纠正,再由C组的同学进行总结和概述。

在学生讨论和汇报后,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领导着,要针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简要概述,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2、通过层次化讨论,实现知识的运用。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按A组、B组、C组的不同层次,分配学生的不同层次的习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运用。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熟练运用,教师要分配不同层次的习题。针对A组,有的学生需要教师反复手把手的教,有的学得是懂非懂,需要教师在旁密切指导,这类学生以理解和简单运用的习题为主。在讨论中,以学生质疑为主,同组学生进行讨论回答,在“不懂——质疑——讨论——指导——解决问题”的形式中学习和解决问题。B组学生,以熟练掌握该堂课的知识和方法为主,做强化训练类的习题,略有些简单的综合运用的题型。在强化训练中,相互对照结果,在“不同结果——讨论——总结方法”的形式中学习和强化,有时也让C组的学生当小老师,对B组学生进行检阅和指导。

C组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对本堂课知识重难点的突破训练,主要以较复杂综合应用为主,讨论一些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拓展的题型。当遇到困难时,只要教师稍加点拨,经学生讨论和研究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层次化作业,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保证和有效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何,作业是一种及时而有效的反馈。

实行作业分层次,可以看到A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什么不足能及时进行留堂补课和指导;B组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准确率和熟练程度如何,在此基础上可以加以怎样的提高;C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透彻,并通过解决与拓展题相似的题型来检验课堂讨论的成果。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将学生分层次进行分组,能很好的“面向全体,兼顾两头”。比较之前很热闹的比例式分组的小组合作学习,好学生好的更好,而差学生的掌握情况却不好把握;而层次化分组能有效的把两头,既使好的更好,差的也在老师的严格调控下,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使他们学有所得。

上一篇:春节临时菜单下一篇:班组项目承包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