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研组“小组合作互助学习”课题实验方案

2024-09-14

小学语文教研组“小组合作互助学习”课题实验方案(通用6篇)

小学语文教研组“小组合作互助学习”课题实验方案 篇1

阿房路三校语文教研组

“小组合作互助学习”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般来说,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个体差异较大。在传统的“齐步走”的授课模式下,所有学生“一刀切”,教学时同一内容,同一要求,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消”。最终导致尖子不尖,差生更差的现象。要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充分发展,我们教师应该钻研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从当前中小学课堂所采用的合作学习方式来看,还存在着理解与执行上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一些教师误认为新课程改革中课堂秩序混乱是由于新的学习方式引起的,进而抵触与否定新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堂学习方式的研究,反思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论对教师的观念与意识,还是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我们主要研究班内分层合作学习。所谓班内分层合作教学,就是将全班学生依个性化特征、心理倾向、认知结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合为多个学习小组,这是教师既重视分层次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又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

不仅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的水平,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而且对于改善和调动课堂教学时学生的心理气氛,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合作学习强调人际关系的教育教学功能是顺应教改潮流的。目前改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不仅作为一种有效手段,而成为一种目的。传统教学只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作用,忽视师生互动及同伴关系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合作学习则以同学之间的协作带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师成为组织者、指导者而不再是绝对权威,这样便充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教学的感情效应,传统教学中学生习惯于各自开展学习,缺乏社交能力,而信息社会的人才规格提出了对合作技能的要求,合作学习则为改变现状提供了契机

三、研究内容

1、合作小组构建策略

2、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选择

3、学生合作技能的养成策略

4、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研究

5、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

6、小组合作学习的奖励机制

四、研究过程设计1、9月上旬成立课题实施小组,负责领导课题实施工作。在1――6年级中确定课题实施班,挑出工作责任感,业务素质好,教学教研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担任各年级课题实施班教师,并各自制定出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学校对课题实施班实行“人力、物力、财力”三倾斜政策,为开展课题实施给予全力支持。

阶段负责人:杨爱玲王小红2、9月中旬到10月组织学习,统一思想认识。要真正做到变革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首先要组织教师加强学习教育理论,创新教学观念,确立新的语文教学观。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语文课程标准》“合作学习”理论等,读懂,读透,让教师们懂得改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改变的实质内涵。我们还组织课题实施小组成员外出听课学习和组织观看优秀课录像,从中吸取新的教学理念,改进自己的研究。

阶段负责人;杜小梅季志萍3、10月下旬到11月开展专项研讨,探索“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基地,让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上研讨课。为了保证研讨课的质量,我们遵循“功在课前,利在课堂”的原则,狠抓课前准备,进行集体备课,以确保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实施。再

通过听课,评课,总结与反思的方式,共同探索“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阶段负责人:邵会敏何雪艳4、12月组织考评,推广经验成果,在上述研讨课的基础上,评选两节精品课制成VCD,进行交流和推广。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末,根据实施情况撰写教育故事,课题研究论文,,争取发表.。结题时,撰写实验报告,编辑实验论文集,表彰课题组先进教师。

阶段负责人;杨英花李雪梅

五、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给予学生良好的合作环境。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尊重,信任,鼓励学生,允许学生出错,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在课外,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拉近距离,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

2、给予学生有价值的合作内容。教师要提供具有合作价值的内容让学生合作学习,如那些具有思考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需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还有那些具有开放性,有较大的探究空间,答案又不止一种的问题,而对于大多数学生都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还是要让学生自主解决.3、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时间。合作学习前,必须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合作学习时,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及聆听别人的意见。通过充分的讨

论,获得对问题的共识。合作学习后,仍要给足学生发言,补充,辩论的时间,这个时候是学生思维擦出创造性火花的时候.4、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帮助。合作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参与,调控是否得法。在实际教学中,免不了有些小组因组长的组织能力偏低,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教师就要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及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

六、预期研究成果

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能够合作学习,有一定特色的优质课及创新性作业。估计12月底有一定成效。

阿房路三校语文教研组

2009年9月

小学语文教研组“小组合作互助学习”课题实验方案 篇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标准作了重新的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2.课程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

3.我们义乌市课堂教学实践的需要。根据义乌市教研提出的“半小时”课堂的理念,结合本校主省级主攻课题“基于学生学习性状的有效教学研究”,我们课题组提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分析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因素,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能更好地落实“半小时课堂”的理念,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核心概念解说及理论依据

“合作”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

合作学习的内涵(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4)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

理论依据

心理学理论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合作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交往理论认为,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受课堂教学氛围的影响很大。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之间信息交流量增大,交流方式增多,这样有利于生动活泼课堂气氛的形成,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相处、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心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宝贵的教育资源的。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合作学习起源于西方,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都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合作学习已经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西方的研究者与教师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开发了小组成绩分享法、小组一游戏一竞赛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小组调查法、合作辩论等多样化的实施策略,以及对于学术表现的双重评价、学习与合作技巧合计评分等评价方法。这些实施策略与评价方法随着合作学习在美国、英国、以色列等国的广泛开展而不断丰富、完善。

在我国,合作学习的研究起步晚,但现在已形成如火如荼之势,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专门提到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教育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十分重视。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创造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环境,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形成学生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附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合作学习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我们现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

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学习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到目前小组合作化学习虽然有好多专家专门立项研究,也有比较先进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支持,但是有很多听起来很有说服力的理论,在实践落实层面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像“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合作学习表热实冷,合作淡然”、“合作学习过程中能者独尊,弱者失趣”等实践层面的问题还很多,有些学校甚至只改变一下教室布局,学生座次等表面上的文章就叫搞“小组合作化学习”,在小组运用上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所以本次着手研究的内容就是重点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以使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使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的更充分,使它能更好的服务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堂教学环节以“关注学生生命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为重点,改变旧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课型结构,努力创设一个“指导自学——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强化训练”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有稠城三校特色的创新型教学体系。创设快乐学习的情境,提高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培养新世纪有合作意识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

具体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2.加强对学生尤其是对小组长的培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技巧。

3.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培养小组长合作意识。

4.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通过有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完善,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机会更多,更适合差异教学。

6.通过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

(二)研究的内容

盛群力教授的观点:“单干是自羸、竞争是单羸、合作是双羸”,“学生是最了解同伴需求的,因此同伴的帮助是最有效的”。通过探索性、研究性、自主性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唯学习结果,而强调学习过程,改变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主动的探索式学习,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一)通过研究和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有一定普遍性的小组化合作学习模式,既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又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解决有效的小组化合作学习问题回答“什么是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怎样进行?”

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好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激发弱势群体的学习热情。合作学习是一种尝试探究的过程,更是一种组内展示交流的过程。它的运用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思维,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弱势群体。在合作后的反馈中,即使让一个差生去反馈问题的答案,他也不至于无话可说,因为它可以把讨论时听到的说出来。这时,老师如果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也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会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课外实践活动等教学活动中来。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学习素养也会提高。

(三)通过学生参与式的学习交流,培养探究与科学精神,学会与人交往,形成团队精神的能力。

(四)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交流模式。观察学生的参与面及交流质量。多角度、多侧面地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

(五)构建新的评价模式。重视探究性评价,重视互助、协作性评价,重视多元化、多样化评价,使学生在鼓励中获得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学会学习;使学生在交谈、倾听、思考、反思中学会评价。

(六)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做出个人努力,对小组内成员的互助合作进行良性制约,从而顺利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

(七)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使自己的课堂角色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形成一支教学能力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八)通过研究使课堂较多的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生学习方式开始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成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能形成新的课堂环境。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课题研究的思路与过程

课题研究全过程的阶段安排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计划用二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1月)

①课题组成员充分论证这一课题在我校及数学这一学科开展的可行性。②参加教育研讨班的培训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掌握教育的理论,用于指导实验。③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2)研究阶段(2015年2月—2016年6月)

①具体落实研究计划。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落实到位。

②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长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客观性与真实性。

③示范课汇报,专家、同行点评等手段,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④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方法,应用于教学中,并不断完善。

⑤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形成书面材料。

⑥积极争取科研部门有关专家、学校领导、相关任课教师和的指导和支持。(3)课题的总结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0月)

在资料原始积累和每一个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汇总分析研究过程和结果,撰写研

究报告和专题论文。

2、课题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针对某一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

(2)行动研究法:针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修改、总结。

(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来建构数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校本、地方特色的教学经验。

小学语文教研组“小组合作互助学习”课题实验方案 篇3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其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多的被教师引进课堂, 这种形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也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更多的互相交流的机会,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有效的小组合作讨论的确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的1、分析目前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

(一)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对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除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外,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体系。

(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五、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2月~2007年4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07年5月~2007年8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8年1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积累资料台帐。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08年2月)

1、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小学语文教研组“小组合作互助学习”课题实验方案 篇4

裕中中学韦广玉

摘要:现代课改背景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而良好的合作习惯培养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高效教学追求的不仅是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的显著提高,还有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相互协作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不一样,能力强的也许不用导学案也能实现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即使有导学案也很难落实自主学习。长此以往,小组开放的教学,会使两极分化更为严重。采用师友互助两人学习的组织形式,不仅解决了学困生有人帮的问题,更主要在班级教学制度下,小组越多,同一时间内获得发言的人数就越多,制造了更多的个性发展空间,同时也便于师友间监督、检查学习落实情况,起到及时督促学生成为主人的作用。所以“师友互助”与“小组合作”两种学习模式的有效融合将是强强合作的又一种好的学习模式,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成绩。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师友互助、小组合作、成绩影响

正文:现代课改背景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而良好的合作习惯培养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高效教学追求的不仅是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的显著提高,还有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相互协作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学生的能力水平不一样,能力强的也许不用导学案也能实现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即使有导学案也很难落实自主学习。长此以往,开放的小组教学,也许会使两极分化更为严重,组员间也会产生更大的差距甚至矛盾。采用师友互助两人学习的组织形式,不仅解决了学困生有人帮的问题,更主要在班级教学制度下,小组越多,同一时间内获得发言的人数就越多,制造了更多的个性发展空间,同时也便于师友间监督、检查学习落实情况,起到及时督促学生成为主人的作用。所以“师友互助”与“小组合作”两种学习模式的有效融合将是强强合作的又一种好的学习模式,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成绩。

本学期我在本人的教学班级开始尝试“师友互助”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师友互助”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师友两人为一个单元学习组,学习优秀的做师傅,学习较弱的当学友,课堂上通过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亦师亦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就是把全班学生按照人数、成绩平均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中按照语文学习成绩进行编号,一号是成绩优秀者,二号次之,三号再次之,末号为本组成绩最差者。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走了一些弯路:

第一阶段:先“小组合作”再组内“师友互助”

因为之前的小组活动曾取得过一些成绩,所以用起来比较顺手,但是加上“师友互助”的模式,竟然出现了前两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歧视”后两个成绩差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觉得对牛弹琴,浪费时间,甚至出现了“他的学习我管不着”的想法和做法;成绩差的学生感到压力,提出退出;中等的学生比较轻松,乐得在旁边看热闹„„所以每到师友互助的环节,小组内自动结合(即使老师要求强弱结合,学生也不情愿),强强联合,弱弱联手。根本达不到“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亦师亦友”的教学效果,甚至破坏了学生的友谊和课堂氛围,就更别谈成绩的有效提高了。

第二阶段:先“师友互助”再“小组合作”

针对第一阶段的问题,我觉得要让学生有责任感,“师友”必须固定下来,由此按照学生语文成绩“折中分组”(如全班20人,按照成绩第一名与第十一名一组;第二名与第十二

名一组„„以此类推第十名和第二十名一组。)这样一来,师傅的责任心确实大大提高了,学友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并且师友的“同质”使得师友互助交流障碍变小了,之前的“歧视”基本消失了。师友互助两人学习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正如:“小老师”所说:“在帮助小学友讲题过程中,不仅自己复习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表达能力,还帮助了同学,因此,感觉特别快乐。”在询问“小学友”喜欢老师或同学谁帮助时,孩子们更喜欢同学。他们说:“和同学一起学习、讨论更放得开,更容易交流、理解,学习效果也就更好。”课堂上学生“兵教兵,兵督兵,兵练兵”整体呈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成绩也确实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一段时间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师友固定,一些存在性格差异,“三观”差异,或者平时就有这样那样矛盾的师友小组在取得一点儿成绩的条件下,纷纷提出不愿意和甲一组,要和乙一组的要求,开始我还尽量满足学生提出的要求,但是这样一来,不仅出现了自由说话,课堂散漫现象,而且管理起来麻烦混乱,成绩也大打折扣,而且小组间进行评比显然也有失公平,不可能顺利进行。

这件事给我的反思是:第一阶段相当“三个和尚没水吃”;第二阶段开始相当“两个和尚抬水吃”,劲儿使不到一块儿也是枉然。要民主,也要有集中,不能学生想怎样就怎样。但是,怎样才能做到同学们在相互交往中真正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负责,在探究交流中进行思想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目的。由此我采取了第三阶段的模式。

第三阶段:按照成绩,随时随试“师友互助”,“合作小组”间比进步幅度,不比分数 按照每月大考成绩或者每月小测平均成绩,每月重新分配“师友”,不愿意和原来“师”或“友”合作的可以尽力往上考,争取与成绩更高的“师”或“友”合作,只按成绩说话;小组间按照师友平均成绩提高幅度或者名次平均程度(即师名次与友名次的平均值,实践证明这种比较易于操作)进行竞争比较,结合“棒棒糖策略”进行奖励。

这样一来,“师友互助”有了活动性,调动了所有想学的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每次考试后的期盼,还使每次公布分数后学生分组充满了神秘感,使学生对学习、考试充满了兴趣。合作小组间的进步幅度比较更公平合理,学生也能够更容易接受。

下面是初二二班四位同学在四次年级考试的成绩:(因上级不排名原则,故无班级排名)师:初二二班C同学成绩变化:76、82、74、91 师:初二二班Y同学成绩变化:64、64、73、85 友:初二二班S同学成绩变化:47、44、48、54 友:初二二班Z同学成绩变化:32、48、57、66 可以看出,虽然成绩有起伏,但整体呈上升趋势。“师友互助”、“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为主,教师要变换角色,退隐幕后,只起引领和点播的作用。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调动了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培养了责任感。学优生因为能给别人更多的帮助而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所以人人都努力学习争当“师傅”,既然当了师傅就不能比别的“师傅”差,在责任心上也就丝毫不能松懈,把“学友”的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千方百计的给“学友”讲明白,把“学友”教会了,这样首先自己的知识要很精通,表达能力也要提高,所以通过当一段时间的“师傅”,这些原本就比较优秀的学生就更优秀了。那些“学友”呢,由于各种原因学习比较吃力,成绩不理想,心里本来就着急甚至有些自卑,这时有同学愿意帮助自己了,也就不好意思不努力学习了,再加上是“一对一”的讲解,而且是随时随地地讲,所以会取得比老师讲解更好的效果,不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还提高了他们的自信,也使他们学会了感激帮助他们的人。

但是这种模式也有他的弊端:如师友间一开始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师友合作时优生出现“霸主”地位,互助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差生在合作中无所事事,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师友小组教学成绩的评价问题;有时师友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结

果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师友合作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厌学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回答问题驴唇不对马嘴,浪费课堂时间,导致课堂时间不够用,完不成教学任务等等。

综上,虽然“师友互助”、“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不能墨守成规,“拿来主义”,我们要通过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摸索、研究、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教研组“小组合作互助学习”课题实验方案 篇5

设计英语课堂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田开丽

昌乐县营丘镇阿陀小学

巧用小组合作学习设计英语课堂课题研究

一、课题提出背景: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现实中师资的短缺、所教班级之多、社会要求之高,语言环境的欠缺,使得我们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消耗了大量的脑细胞,却始终收效不高,两极分化情况仍然存在。压力当头,为了使英语教学起死回生,焕发出勃勃生机,我确定了“巧用合作学习设计英语课堂”这样一个研究课题,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开始了行动研究。

二、理论依据 :

合作学习是一种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学形式的前提下,以“合作思想”为灵魂,以“小组教学”为重要组织形式,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形成一个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发展的教学流程。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综合运用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态度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及交际策略,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验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培训,来提高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完成相对稳定地合作小组的分组,并对学生特别是小组长做好合作学习的培训,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或“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向学生渗透互相合作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在学习中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共同进步,要做到互教互学,互相切磋,“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

3、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激发学生兴趣提能力。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正因为如此,通过我有意识地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以满足其展示自己的愿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研究对象:六年级全体同学

五、研究内容:

(一)、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训。

1、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小组的人数要合理,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互助和交流。其次,可以依学生学习成绩、能力倾向、性格、爱好、年龄、性别等特质分组。使组内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使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和截面。这样,既能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又能有利于全班各小组间开展公平的小组竞赛。

2、增强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英语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平时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拓宽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优化课堂教学。

1、小组探究活动

小组探究活动是课堂上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提供的感性材料,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总结出规则,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如六年级同学在学习新单词时,我常让他们先进行小组探索学习,根据已学过的语音规则及单词推测新单词的读音,之后再进行集体交流并给予指导。这样学生学起来更加积极主动,听课也更加认真。

2、小组竞赛活动

竞赛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也为了能更好的组织教学。我给每一小组都取了英文名字,并根据所学内容不断地更改,如学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后,我让他们选择apple、orange、banana、pear、peach、mango等词作为组名,这便让他们在无意识中记住了新单词。比赛中我以得五角星的形式记载小组比赛的成绩,依据学生听课的表现及积极思维回答问题的情况,最后根据得星情况及综合表现评出优胜组和最佳表现奖,并送出小奖品。在小组竞赛活动中,组员们互相帮助、互相监督,组与组之间互相竞争、互相追赶,学生学习兴致极高,学习气氛极浓。

3、小组帮差活动

在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时,让全组学生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辅导他们功课,监督他们及时完成作业。我们英语老师带的班级较多,不可能及时地去帮助每一位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所以只有借助小组的力量给这部分同学提供更好更及时地帮助。

4、小组轮答活动

小组成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轮流回答,或就事先布置的命题发表演讲。一般学得较好的、能力强的学生先发言。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小组交流活动

小组成员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向全组报告自己的学习效果,并从中得到反馈信息,进行校正性复习,交流过程允许对答案、对做题的方法等,但随后应辅之以独立完成的校正性强化练习。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了解当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2、行动研究法: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3、经验总结法:总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收获,并及时反思,总结经验。

八、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4月)

确立课题,拟定课题实施方案,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5月~2012年12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写出九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2年1月~3月)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九、预期研究成果 :

1、通过在英语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学习互助小组方案 篇6

宗旨:为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自觉良好的学习态度,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使各基础层次的学生均有提高。

一、人员组成1.每组6名学生为宜,全班60人,设10个“学习互助小组”;

2.坚持教师引导下的自愿自由组合,便于无障碍沟通,愉快合作;

3.考虑学科的优势互补,小组内各成员至少拥有一门以上本人的优势科目,并为本组的该学科带头人,其中两位成员为双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的职责为本学科的学法指导、预习布置、作业检查、难题突破、学科目标制定等。

4.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组学习的组织、课外自主学习时间安

排、考勤等工作。

二、命名

为表现本组的奋斗目标和学习精神,建议由各组自主命名,本组名字一定要响亮、大气,催人奋进!如: “奋进号”、“超越组”、“拼搏帮”等等;

三、目标制定

1.个人目标:由各小组学科带头人与各成员协商达成一致的切合个人的该

学科的提高目标,各人将本人目标贴在课桌醒目处警示自己,并在班内“学苑栏”公布,接受大家监督。

2.各互助小组将本组奋斗目标、口号、学习计划以及本组成员各人奋斗目

标等自主设计好统一张贴在“学苑栏”,予以公布。

3.小组及个人目标交班主任及相关科任教师一份存档监督。

四、评比

1.每次考试设小组团体进步奖及个人跨越奖(月考、段考、期考),给予授

名(腾飞奖、黑马奖、蜗牛奖等创意授奖名号);

2.评出优秀小组长及优秀学科带头人,均给予一定精神物质奖励(如野外

烧烤活动,班主任电话向家长报喜等)。

3.优秀学科带头人由相关科任教师评选,其他综合奖项由班主任评选。

五、其他

1.座位设置,考虑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异性容易互相吸引,影响学习,每组模式为2+4(2女+4男或者2男+4女),不考虑异性同桌。组长那桌座位居中,其他两桌分别居前后,便以成员间就近交流合作,便于组长组织学习活动;

2.各科任教师熟悉该方案,了解各小组带头人及指导个人学科目标提高的可行性。

上一篇:农村小学幸福教育下一篇:聊天室管理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