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析论文

2024-08-23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析论文(共13篇)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析论文 篇1

2.1丰富课堂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在小学合作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学有所得,才能更有学习和进步的动力。为此,教师应该丰富课堂活动,让课堂内容介绍丰富多彩,比如教学中小组为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学习语文课文时运用朗读教学法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思,在同学的相互配合间调动课堂氛围,是语文教学应该采取的有效方法。与此同时,合作教学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知识抢答等环节都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语文课堂带来的乐趣,并且有积极向上的动力。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活动以及教学节奏需要老师进行把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将面临的种种问题,这样才会使得小组合作教学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

2.2控制课堂节奏和进度,引导学生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最为重要的就是控制教学的节奏,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完全自主的进行讨论和合作,教师应该起到统筹兼顾的调节作用,应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及时的纠正学生的问题和错误,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课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收获知识完成教学目标。这就需要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才会让合作教学沿着和谐有效的方向顺利进行,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新鲜的教学形式,而不能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当学生讨论过程中交头接耳,教师也应该及时的加以制止,再比如,当学生探究的问题与真正文章的主题有很大出入,教师也应该予以讲解和解释。

2.3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合作是在我们当今社会中经常出现的词语,也是做好工作的良好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很好的活跃课堂氛围,丰富学生们的课堂生活,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小组内进行交流,加深了学生们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学生们团结合作进行学习。良好的小组成员分配是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能够合理的分配小组成员,培养学生们之间的合作意识,老师们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将学生们的行为习惯特点掌握,更加有利于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

3结束语

语文作为我们学生的一门主要课程,不仅是为了成绩和应试,学好语文才能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了能够给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国学素养,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燕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2]杨权友.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J].科教导刊(下旬),2015,06:150-151.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析论文 篇2

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 小组合作学习被大量引入小学语文的课堂, 使得小学语文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徒有形式, 收效甚微。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因其自身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 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却发现, 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 绝非易事。小组合作学习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一) 流于形式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大多是只侧重表面形式, 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热闹, 尤其是在公开课上这一现象更明显。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不管要讲的内容合不合适, 都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展开。教师错误地认为, 只要让学生相对而坐或将课桌摆成一定的形状就是合作教学。如此生搬硬套, 只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内容的合作形式, 不仅不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 各自为政, 教学秩序混乱

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中,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 满教室都是嗡嗡声, 小组里每人都在张嘴, 谁也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 还有的小组可能会争执起来。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停, 学生立刻就安静了下来, 教师要学生汇报学习小组讨论成果, 即使同一个小组的回答也五花八门, 造成课堂秩序混乱, 教师无法有效控制。

(三) 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小学合作学习的确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 但是小组间并不是全员参与, 成绩好的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多, 往往是小组讨论中的主角, 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成为了听众, 过分依赖、盲从好学生, 得不到独立思考和发言的机会。甚至一些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机会开小差, 不认真讨论教师布置下的任务, 而是利用此机会和其他同学说闲话, 而教师无法及时、全面地对各个小组活动进行指导, 无法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对于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来说, 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以上的问题实属正常, 我们要研究的是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 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 小组合作学习既要重形式又要重内容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小组合作学习也不能只重形式, 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方面的学习。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要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与人合作的技能, 还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 使每个小组成员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 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但它并不是万能的, 教师在运用的时候要恰当选择学习的内容。对于一些学生通过个人独立思考和阅读课文就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采取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传统的全班教学即可。而开展合作学习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 学生个体解决有一定困难, 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比个体学习更有效率, 更有质量。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鹿的玫瑰花》一文时, 教师可组织学生就“小鹿的玫瑰花有没有白栽”这一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 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矛盾和冲突, 最后全班进行交流, 形成统一意见。这样, 既突破重点, 又解决了难点, 而且提高了合作质量。

(二)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组织和激励

没有教师的组织、引导、参与和促进, 就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要让学生做好小组学习的准备, 并指导他们进行分组, 指导学生应该如何开展交流, 指导学生如何汇报小组研究成果等;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小组, 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 适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学生遇到讨论的难点无法进行解时, 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以促进学生开阔思路, 深入思考;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结果汇报后, 教师要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适时、适当地给予评价和奖赏, 不但要评价小组整体, 还要注意对小组个体成员进行评价。教师的鼓励和表扬, 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总之,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有序地进行下去。

(三) 明确的角色分工, 形成积极的角色相互依赖

语文合作学习中, 若无明确的角色分工会使合作效率低下, 无法达到合作学习的目标。所以为了更好地完成小组任务,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各小组应明确角色分工。首先要合理组建讨论小组, 成员的构成要考虑学生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 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感情等非智力因素, 创造有效学习的组织基础。其次, 小组成员要明确分工, 各司其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由谁负责记录, 由谁任组长, 由谁担任报告员等都要有明确的分工, 而且要实行轮换制,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实践, 人人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 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学生参与合作的可能性, 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与合作效率。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析论文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学习:团体合作:问题及对策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从其命名就可以看出,此种学习形式重视团队合作精神,要求团体成员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而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解释是,“其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和团结、合作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使得学生和教师相互间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但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且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我国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时间不长,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完善还需要广大学者对此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取得的成效

新课改对学生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重新界定了有益于学生学习的方式,即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对所学课文知识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并在同学问相互进行交流,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有序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不仅能够使得教师的教学取得显著成效,也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1、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锻炼他们的团体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激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间对一个问题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既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也锻炼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2、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学生间相互理解,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加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为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做好铺垫;3、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使得他们更加清醒的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然后加以改正。同时,小组成员间能够相互学习彼此的优点和长处,进行优势互补,以便更好地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当前,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普遍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也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所存在的问题。1、现代学生的个性较为自我。由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代的小学生接触的新事物多,因此对事物的理解都有自己的看法,且很难认同别的同学的观点。鉴于此,尽管建立了学习小组,可能小组成员间也只是独自学习,而不是相互学习,这就违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不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不利于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也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2、个别学生不参与小组学习。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班上较为孤僻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去,这也为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推行设置了障碍;3、教师在教学时没有积极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而以他们目前的知识水平,是不能独自理解和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重视培养和引导学生相互问养成合作学习的思维。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在学生间进行分组,然后给每个学习小组布置问题,这样是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精神的

三、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鉴于当前在实践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存在诸多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应对策略。1、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来进行分组。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要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各自特点来进行分组,要做到分组合理,因人制宜,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同学间能够进行优势互补,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为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取得显著成效做好铺垫;2、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要尽可能把每一位同学都纳入到学习小组中去,对于个性孤僻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关注,并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形式;3、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提高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要主动地引导、锻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中怎样学习,重视提高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并鼓励小组成员间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各个小组间的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相互间的团队合作意识;4、学校和教师要加大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视,在教学时要做到真正地应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并取得显著效果,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四、结语

简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处于新课改的大环境下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此种学习形式有利于推进学生间相互协作,增进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但任何新事物适用的显著成效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在施行中不断地完善,然后取得良好地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在施行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不断地改进,其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教育改革的脚步,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改进,促进我国教育发展。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论文提纲 篇4

前言

一、第一章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理论基础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1、小组合作学习概念界定

(1)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3、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二)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方面

2、心理学方面

二、第二章小学语文低段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二)原因分析

1、教师方面

(1)知识储备

(2)实际操作

2、学生方面

(1)学生年龄心理特征

(2)学生个体性格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析论文 篇5

教师活动: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读书。然后,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都会读了,都会读的小组,将得到一面小红旗。

学生活动:已经会读得学生任小组长,先带大家读。然后,逐个检查。组内一名成员在读书评价卡上作记录。检查一个,合格的打对勾;不合格的再教,然后让他独立读,直到过关。教师随即抽查各小组读书情况,对小组进行评价,在黑板上,画小红旗的标志。写字教学

教师将字的学习交给每一个小组,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想出一种记字的方法,组员独立想好后,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总结出最形象、最有代表性的记字方法,可以说这是小组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有效地把握了合作学习的形式。

课堂授课

1、授课开始教师出示问题,学生针对问题先自找答案,一个人找不到的,可以同桌两个人

找,两个人找不到的可以四个人找,最后都找不到的则交由老师讲解。

2、授课中,对于某些有难度的问题,可以让小组成员讨论各抒己见,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

维的作用。

3、对于某一个教学问题,怎样能有效的知道学生掌握的如何呢?可以让同桌两个人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说给对方听,他(她)给别人说明白了也就证明这个问题他(她)掌握了。

4、二年级的语文课标要求孩子能把课文有感情的分角色表演,这就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表演。小组内的同学怎么分?怎么演?各小组先讨论,然后小组进行排练。最后出示成品。

小学语文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篇6

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其要求2到7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模式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在小组之间,成员们通过相互的帮助,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勇于提出问题,使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分组,能够充分的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主体作用、互助作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乐于与人合作,树立正确的与人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2.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合作意愿

人的行为往往是受到观念意识的支配的。所以,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必须先要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合作学习的观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文章中的积极合作的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合作的意义;然后在积极的组织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通过组织这些积极地合作学习的活动,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小学生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自身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要以一个管理者、促进者的身份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参与到学生们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2.2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与时间要恰当安排

丰富的话语内涵是语文学科特点,小学生在对语文学习的过程,必然会形成不同的理解模式与感悟角度,学生在理解时需要适当的分析、综合的过程,因此在开展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安排小组学习模式。

合理安排时间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合作时间可以依据需要适当延长或缩短,教师可以在较集中的情况下多时间的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式的学习,也可以就一个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短时间的辩论。无论是何种小组合作形式,教师都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发表意见,实现学生思维的充分表达。

2.3做好小组分工与合作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合理的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例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资料搜集员以及记录者和发言人等;在一定的时间后,小组的人员之间需要进行角色转换,这样能够使得小组成员在每一角色中都得到锻炼,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各项素质。同时,优化分组还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起到一个切磋、交流的目的,有利于小组间进行公平的竞争。在这样一个小组中优等生能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才能,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则能够从优等生那里得到帮助提高学习成绩。

2.4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探究激发学生小组合作的兴趣的方法。例如,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学生的兴趣点,对他们进行提问,或者选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在愉快的、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2.5通过有效的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自始至终都做好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身份。虽然是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但是教师切不可置身事外,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有时候对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指导小组分工,时刻监督者小组的合作的情况,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思考、讨论和交流。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课程的安排合理的调整教学的计划,根据课文资源组织一些学习情景,给学生提供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和平台。此外,教师还需要及时的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合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保证语文学习的质量。

总而言之,促进学生之间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每一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还能够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因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程中,要准确的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积极的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宽松愉悦自由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会平.浅谈对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J].学周刊.2010(6):146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析论文 篇7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集中在一起, 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活动, 以小组完成总体目标为目的, 用小组的总体成绩衡量活动小组的优劣程度。在小学当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 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活动, 给学生进行研究和探索的机会, 争取全部学生的共同提高。自从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出现以来, 普遍受到师生的欢迎, 并逐步得以发展完善, 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 并据此出现了许多新型教学方法。笔者去年参加一个英语培训学习, 英语教师就大量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使学生们自由合作, 争相表现自己, 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不再运用传统教学模式, 小组学习方式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 使教学效果突出。这种教学模式提倡充分尊重全体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力争全体成员得到提高, 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构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主要具有下面几个特点:

第一, 小组合作的要求。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明确下面几点要求:限于本组内的成员合作, 交流讨论老师确定的问题;平等合作, 自由结组;积极发表个人意见;交流互助, 确保本组目标的顺利达成;小组内的成员要做到人人发言, 认真听取他人意见, 积极向他人学习。要求学生做到以上几点, 则可保障小组合作学习获得成功。

第二, 小组结构问题。建造合理的小组结构, 则会有利于小组学习目标的顺利实现, 保证小组内每一位成员的发展。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有近20种, 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活泼好动, 所以不适合运用多种分组形式,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小学生已经认可的小组合作形式, 也尽量不要经常更换, 假如经常更换小组合作形式, 会使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产生分散, 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非常不利。根据人们的实际应用经验, 以二人或四人分为一组较为合适。

第三, 小组奖励形式。素质教育要求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 合作学习在小组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 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提高。为了充分发挥奖品的作用, 老师要精心设置奖项, 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 设置级别不同的奖项, 不但要重视物质方面的奖励, 如笔、本和文具盒等, 也要重视精神方面的鼓励, 如流动红旗和奖状, 对于表现尤为突出的小组, 可给予一定的时间自由活动。

第四, 要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有专家指出, 研究目标不同, 则学习效果不同。因此, 教师在设置小组学习目标时, 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 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 使全体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顺利完成,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 小组成员构成。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区别不大, 那么就不必在小组成员的分配上浪费时间。如果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则在分配小组成员时, 要注意分别对待, 可按下面结构进行分组;二人的小组可以是“中等对中等”或“优等对差等”。四个人的小组可以是“差等和优等在中间, 中等在两旁”, 也可以“前面坐中等, 后面两个是优等和差等”。

第六, 小组学习的时间安排。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学习时间, 分为下面几个阶段:自己学习阶段, 具有自己的观点;每个小组成员发言的时间;小组成员集中讨论, 形成结论的时间。

第七, 教师的指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掌控水平, 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随时把握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适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发挥导向作用, 确保小组研究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措施

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学, 小学生的身体生长发育较快, 所以有着活泼好动的本色, 都喜欢争相表现自己, 针对这种现象,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运用下面这些做法:

1. 生字学习

实际教学中, 教师在讲完生字以后, 让学生两人一组开展小组学习, 检查刚刚学习的生字, 采取合作方式, 一人解释, 一人检查, 遇有错误及时纠正。然后默写, 一人提字, 一人默写, 结束后进行角色互换。最后修改, 对出现错误的生字要加强记忆。

2. 词语学习

练习各种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造句, 或者用新学的词语造句。例如人教版语文第八册基础训练中就有类似的练习:要求写出意思相近的词, 如果让学生单独回答的话, 每个学生可以说出两三个甚至四五个, 如果让他们组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就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想到词语最多的小组竟然想出了十个!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词语。

3、朗读练习

在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时, 也要依据课文的结构特点来确定小组合作的形式。比如, 《陶罐和铁罐》一文中, 在陶罐与铁罐对话时, 可以先让学生分组练习, 然后选出优胜小组在班上展示;没有对话的内容, 可以两人一组, 一个读, 一个听, 发现错字错词和停顿错误的地方要及时纠正, 然后互换角色, 争取达到互助共进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总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运作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值得提倡与推广,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兴超.以读促悟,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J].现代阅读 (教育版) .2012 (05)

[2]吴丽芬.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意识教育[J].青年与社会.2012 (02)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析论文 篇8

【关键词】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71-01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共同的学习任务为目标,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适合小学生教学。孔子曾为后代学习者留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学习借鉴,其中体现的就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就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而言,引入合作学习可以启发小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释放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语文是一个具有拓展性的教学科目,而合作学习适应语文学习的这一特点,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具体应用策略包括:

1.加大合作学习情境创设

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普遍倾向于阅读材料模式,并将语文知识有机的融入到阅读材料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小学语文开展合作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创设情境的方式也具有多样化。情境创设是为了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小学生进入教学内容,进而为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小学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创设情境。首先,教师可以问学生:“中国地大物博,风景名胜数不胜数,你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城市呢?”经过预习,学生会说到“桂林”。教师继续追问:“桂林美吗,你们想了解它吗?”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一定的故事传说来创设情境,例如嫦娥取桂花树种来装点桂林。总之,创设情境是为了营造合作学习氛围,将学生导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设置不同的情境创设方式。

2.结合教材制定合作学习目标

每篇阅读材料所包含的内容都很丰富,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模式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深入挖掘阅读材料的内容,将有深度、有价值、重点型的阅读材料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切入点。例如四年级下册《幸福是什么》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性问题: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难以达到有效统一,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分组来进行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但是,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没有认知的状态下,仓促的开展合作学习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文章的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提前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例如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前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书籍、走访、影视等方式来感受中国建国的艰辛历程。这样的话,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有一个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对文章的内容也会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3.注重展现学生合作学习成果

学生展示自己合作学习的成果是合作学习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每一个学生都是拥有独立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合作学习的成果是集体学生智慧的结晶。在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的时候,学生的不同思维就会出现激烈碰撞,而在此碰撞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就会提高,创新思维也会被激发,对文章也会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交流和回报学习成果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实行分组合作搜集资料的方法,以举行辩论赛的形式来展示小组的合作成果。论题的切入点有很多:例如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科技进步的两面性等。就此,学生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文本内容,通过辩论来提升思辨能力。再如对《颐和园》这类文章的教学,教师可以用播放影片的方式来开展合作学习成果的汇总活动,让学生通过赏析影片,再安排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多角度切入展示自己的合作成果。再如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文章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表演的形式来回报成果。总之,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的方式多种多样,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确保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4.引导学生深化合作学习感悟

就学生而言,知识能力毕竟有限,在合作学习之后,学生仍然会有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对知识进行补充和归纳,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感悟。另外,教师在对合作学习进行总结的时候,要重视合作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进步都要进行肯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情感体验。总结的时候还要注意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例如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单独总结,也可以是学生发表见解,让学生通过知识总结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此外,合作学习中,学生会由于观点不一致而产生冲突,此时,教师不应求全苛责,而应及时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沟通,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综合来说,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将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语文高尚情操的培养。因此,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合作学习模式,通过设置“创设情境,营造合作学习氛围、紧扣重点,制定合作学习目标、合作交流,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点播引导,深化合作学习感悟”的教学环节,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桂霞.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 11(11):197-198.

[2]徐建灵.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J]. 快乐阅读旬刊, 2012,9(11):44-45.

[3]潘海娟.浅析小组合作学习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读与写:上,下旬, 2015,10(18):102-103.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析论文 篇9

吉林省图们市一小 刘翠玲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中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主的理想,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我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得到了一些认识。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能力

新课改伊始,许多学生尚未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都有些措手不及。但是合作将个人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标》中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等内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热烈讨论,对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作用,与传统教学中比,无疑是巨大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苏赫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以满足其展示自己的愿望,让他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有利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现在我校实行小班制,一个班级二三十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老师教浅显的,语文素养好的不满足,老师传授难度大的,语文素养差的,又不能接受,如何处理一堂课的难易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积极性,让老师很难把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就会做到互教互学,互相切磋,形成“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的氛围。

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

目前,我已经有意识地把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引入课堂。但是,我仔细观察发现,在部分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误区之一:分组即合作

现在,有些老师上课,出几道思考题,划分下小组,前后桌,或邻近几桌为小组,让他们合作学习,结果有的小组,根本没有人讨论,有的小组说一些与题目无关的话,等几分钟后,请小组汇报,结果问题没有解决,老师把答案说出来,其实这不是小组合作人,导致耽误了时间,学习效率低下。

误区之二:参与即合作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同时应注意两种现象:其一:无效参与。在轰轰烈烈的讨论争辩中,很多学生由于达不到教师设想的高度,在参与过程中并未真实获得,而以一种虚假表象掩饰自己内心的无助。其二,小组“一言堂”。合作小组中由于学生层次的参差不齐,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成为了小组长,他的表达也决定小组整体学习的方向和过程,这就形成了小组的“一言堂”的局面。

无论是无效参与者还是小组的“一言堂”,出现如此现象,其中暗含着合作学习缺乏教师的有效监管,或者为了求全求美,让合作学习走向一种形式化。

误区之三:结论即合作

一堂课学生讨论的时间不过十分钟,其余时间被无情地分割成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这并不是新课标提倡的合作学习,这是一种披着合作外衣的教师的“一言堂”。

合作学习应在于对问题的合作探索,合作不回避结论,但合作学习应着眼于在结论的追求中所获得的方法与乐趣。合作学习不应仅是教室内热闹,更应将语文教学范围扩展到更广阔的天地。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但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条件。合作小组的人数,国外研究一般建设4人。4人相邻合作学习,2人同桌,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

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三件事:

①确立一个小组长。实践告诉我们,选取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全面负责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②拟定一个核心目标。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蹉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作为一个核心目标,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③制定一个合作方案。使学生人人参与,须制定一个合作方案,确定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明确。如,小组长负责主持组内的交流,协调成员间的关系,调动成员参与的积极性,记录员负责记录发言的内容。第一发言人综合本组的发言内容,代表小组长在全班交流;第二发言人作补充完善。监督员对成员的表现作以评定并记载,作为以后评优的依据,每个角色要定期轮换。

2、教师的引导和组织策略

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和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如果没有教师有效的组织,没有教师渐入佳境的引导和因势而发的促进,学生囿于自身的水平,就不能在较高层面上把握文本,这样的合作必然是无序和低效的。

(1)要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合作学习目标应包括两类,即学术性上目标和合作技能目标。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十分重视学术性目标,而往往忽视学生交往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而在合作课堂中,对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否则学生因缺乏合作意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学习的顺利进行。合作学习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倾听、质疑,坚持自我,互相帮助,加强整体意识,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案例:教师在教学《爬天都峰》时的一个环节

分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提出学习目标是:能有感情朗读全文。合作技能目标是:同学们在听同组同学朗读时,要注意听出朗读同学的感情。读完后,小组内同学要交流,这样的话小组内的同学读得更认真,听的也会认真。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2)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流程

问题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它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讨论的问题,然后由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讨论完后让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和补充。合作学习过程的基本流程可以这样设计:确定合作目标和任务——独立思考、个体学习——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呈现小组学习活动成果——总结和评价。

(3)要创设情境——合作学习的前提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创设学生欲知、欲究、欲得、欲进的良好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为合作学习创造一个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更多选择,思考余地,为探究提供了思维空间,为合作探究提供了条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用音乐创设情境。如教《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一课时,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歌曲,学生都熟悉,使学生容易进入到的故事情节中来。b、用故事创设情境。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动画故事,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c、用图画创设情境。《富饶的西沙群岛》可用西沙群岛的图片,促进他们研讨西沙群岛特点的激情。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体会 篇10

郭 洋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课堂教学是改革的重要途径。新课改将学生推上课堂主人的位置,还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是一种创新变革。但教师并不能退居一旁,正如于漪老师说的教师应是“平等中的首席”,那现在我们有义务好好的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形式中获得更多乐趣。以下是我们需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做的:

一、巧妙优化小组结构。

课堂活动应该是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的过程。组别的划分,组员的搭配也是一个需要精心设计的步骤。当然我们可以说一句,让学生自由组合,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长此以往,或许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知道他们谁更喜欢和谁玩,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却不一定理想。所以小组应该是全班学生学习时效果最佳的一个最优化整合。针对每个学生之间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素质的差异,课采用“好+中+差”的搭配模式。这样做到优势互补,三类学生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与反作用。当然老师们也可以结合自己班级的具体的情况,灵活的安排。这种编排法定主旨就是:将学生的优势最大化,劣势最小化。

1、灵活安排发言人。

在具体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经过一番热列的讨论之后,真正愿意或敢于站起来发言时,相对于讨论时代激烈,则更显冷清。一个学习小组中,发言人往往集中表现为某一个人或某两三个,剩余的两三名便渐渐的变为小组中的听众,一不小心,还有变为小组活动发言时的隐形人的可能。即使被老师强行要求发言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不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算作应付,便是站着一言不发,呆若木鸡,当然,这是有违“小 组合作学习”的本意的。学生不愿发言,除了前面提到的社会地区观念差异,更多的是学习习惯的强化不够。对此,我觉得一旦出现这种情形,教师要提前尽快实施“首席”的权利,灵活发言人机制。按时间划分(每周、次或者每天轮换发言人);按性别来划分(男女轮换);按学号划分(单双轮换)等等。总之,在灵活的变换中,督促指挥,养成学生发言的吸干,渐渐化被动为主动,使每个学生都保持一种学习上的适度紧张感:说不定下一个发言人就是我!老师们,充分发挥你们精彩的点子,和学生身上的“惰性”因子斗争到底,努力使“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在你的课堂上大放光彩。

2、创设场景,变平板为生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利用好语文学科本身的特色,想办法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逐渐浓厚,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提问文字语言的魅力,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指引,那引导之后,教师不妨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呼吸。,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略谈一二,苏教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内容和主题对学生而言不难把握,对于整个故事中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我尝试着让学生们按小组分配分角色演绎的方法。毕竟想要把人物演好,首先必须要去了解人物的行为,然后还要揣摩这个人物形象当时的内心以及神情,动作等等。任务布置下去后,各个小组都忙的热火朝天,连平时被提问到后站起来一言不发的学生也全力以赴,结果当然出人意料到精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演绎,对人物的理解更加的具体深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大增,组员之间增进了友情。当然,通过这次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小组的形式也进一步的巩固了。爱玩是每个学生,或者说每个孩子的天性,“小组合作学习”使玩有趣的同时又有了意义,做到了两全其美。

3、为小组合作学习引入竞争机制。将时尚的因素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更体现了教学的创新意识。在这里,不妨将这种理念二次利用,将PK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教学形式,赋予“小组合作学习”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力争上游的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课堂问答氛围。苏教版教材,每个单元的诵读欣赏,我一直坚持用小组PK的形式去教学。诵读欣赏旨在锻炼学生朗读欣赏的本领,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诗歌主题的体会。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每组组内互相诵读,选出一名代表和其他小组两两PK,得分记为A、B、两等级。然后相同等级的再比赛,最终得A的组别获胜,组内成员都有奖品。由于带有竞争,奖励等因素,所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一人诵读,其他人都聚精会神的默默关注,内心打分,这种适度的竞赛紧张也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形式更加立体丰满。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形式,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但结合具体地区、学校,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班级之后,这种已经渐渐普及的新教学方法,依然闪耀着它独特而璀璨的光芒。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使它灿烂永久。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析论文 篇1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以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合作为基础,合作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以掌握新知,内化运用,信息反馈,延伸升华为主要教学阶段。在所有的运行机制中,又以合作调控机制为保障,不断调整合作思路、形式与方法。在完成教学任务的环节中,至关重要的是掌握新知阶段的合作和内化运用阶段的合作。教学中要充分抓住这两个环节开展实质性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让学生更全面、更多样地开展主体实践活动,从而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以《赠汪伦》(苏教版第十册)一课的教学为例,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环节如下:

一、合作确定教学目标

《赠汪伦》一诗千古传诵,为了激起学生兴趣,课伊始,教者便让学生在古典音乐的渲染中,闭上双眼听录音介绍。录音主要介绍了李白“为民做官”的个性以及在桃花潭这个地方结识友人汪伦的经过。再让学生初读全诗,做到将诗读正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谈“关于这首诗,你最想掌握什么?”然后通过师生合作交流,从许多目标中确立了“能有感情地吟诵这首诗”,“能较深入地理解这首诗”,“能结合语境运用诗句”,“还想再学学其他送别诗”等目标。

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掌握新知——在教学《赠汪伦》时,教者充分发挥了合作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入情入味地朗读全诗,在理解“欲行”、“踏歌”、“不及”等词语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充分质疑,通过不断地引导与筛选,提升问题的质量。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合作情境中,体会分别时的依恋之深,从而触景生情,表情达意,有机地融合了学习小组的“组内”、“组际”资源,教师真正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组织者、服务者。

内化运用——这一阶段是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尝试运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知能相互转化的过程。教学中,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练习运用诗句:

生1:其实,当我们送别亲人、朋友或与朋友、亲人分别的时候,都会有那种浓浓的感情,那就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友人送我情”或是“不及我送友人情”吧!

生2:“上学期末,我的朋友张丽在上海送我上车回家,当时我的心情十分感激,就是想不出符合当时心情的一句话,如果我早学过这首诗的话,就一定能脱口而出了,真遗憾!”

……

信息反馈——教学《赠汪伦》时,教者在学生充分合作学习后,以小组为单位集体汇报合作成果,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展开讨论。在朗读指导中,教者借助打分评价的方式进行:

师:谁尝试着把这首诗读出感情?

生1:(饱含深情地朗读了一遍。)

师:你读得真不错,98分,想听听建议吗?

生1:(很愿意。)

师:如果你能将“忽闻岸上踏歌声”一句读得再惊喜些就更好了!

生1:(再尝试朗读,进步很大!)

生2:(迫不及待地尝试朗读。)

师:你读得真好,还加上了动作,给你110分!

……

显然,学习合作体已充分形成,师生借机点评,既大加褒奖优点,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的合作才是真正的互助交流,才是真正的高效合作。

延伸升华——教者在课尾设计了一个启发谈话,以便让同学们归纳本堂课的收获。

师:同学们,这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1:我知道了“踏歌”一词的意思了,“踏歌”就是边用脚打节拍边唱歌!(说完,他便模仿起来。)

生2:“我与李晓辉一起学得很过瘾!我们一起查阅资料,弄懂了李白离开桃花潭后的去向。”

生3:“诗中借助景物来表达感情,方法很妙!”

……

教师简要小结,肯定优势,指出不足,适当讲解,并进行相应的奖励及评价。应该说这是一个合作有序,学得轻松,议得充分,颇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案例。

一、设定颇具吸引力的激励目标

大量的研究表明,合作教学要想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学生们得朝着共同的组织目标努力,其次是有赖于所有组员都能进行有效的个别学习。

二、培养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

我国学者将合作教学的目标体系分为两部分:“学术性目标(即通常所讲的教学目标)与合作技能目标”。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者通常十分注意学术性目标,往往忽视学生合作交往技能的培养,从而直接影响合作教学的顺利进行甚至严重削弱合作教学效果。

三、树立“有容乃大”的合作理念

像团体赛一样,每个成员都必须表现出最高竞技,才会使团体夺取佳绩。合作教学中,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与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成员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向别人表达观点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自己向别人借鉴提高的需求。

四、选准合作的内容与时机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宜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知识点密集的内容便不太适宜。如《爷爷的芦笛》(苏教版第十一册)一文中,“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永远长不结实”这句话的理解,只要学生认真阅读都会有参与讨论的欲望,很易合作;但若是《清平乐村居》(苏教版第九册)一词要读的有意境、押韵,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便不够现实。同时,合作教学也不是每刻均可用的。合作教学认为组织学生学习的情境有三:合作、竞争、个人,但课堂活动的主流应是学生的合作活动。显然,合作教学并不排斥竞争与单干,“在适合时宜时,竞争和个人活动能增益于合作教学。”

五、优化合作的对象组合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析论文 篇12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条件

1. 组建合作小组。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 在组建合作小组时, 最好是4~6人为一组, 尽量使小组成员在性格、才能、个性特征、学业成绩等诸多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 突出它的异质性。小组成员彼此认可, 相互信任、接纳和支持。同时要选一些思想品德好, 学习成绩较好, 具有专长, 口齿清楚, 说话流利, 善于表达, 并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 并进行积极培养。实践证明, 采用4~6人小组的合作形式, 便于小组合作, 也易于操作。

2. 确定合作目标。

美国的一项合作学习实验报告指出, 不同的教学安排将使不同儿童达到不同的目的。因此, 教师必须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定合适的目标, 并据此来改变小组类型, 构建小组结构,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3. 营造合作氛围。

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教材的重点难点, 结合班级学生实际, 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具学具, 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辅助学习, 营造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例如:分角色朗读课文, 编演课本剧, 争星夺旗小练习等。

4. 保证合作时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时间至关重要, 教师要保证学生合作的时间, 尤其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产生见解的时间, 小组成员在小组讨论中陈述自己见解的时间, 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形成代表性意见的时间。

5. 引进激励机制。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 我们采用了一系列的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夺星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最佳合作伙伴等。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 对学生多用“看看哪一组表现最好”, “××小组的同学真会动脑筋”, “××小组可不能落后哟”, “××小组同学进步很大”, “××小组的回答真精彩”等激励性话语, 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把小组合作学习中成果具体量化, 进行评比, 给予公布。每周让同学无记名投票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最佳合作伙伴等, 带动全班同学向他们看齐, 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 完善小组合作, 形成有效合力, 促进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做法

1. 朗读合作。

在指导课文朗读的时候, 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合作的形式和方法。对话的课文, 比如《两只小狮子》3~6自然段, 是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 我们让学生二人合作分角色朗读, 只读对话, 删去中间的提示语不读, 以加快语言的节奏, 让学生尽快进入语言情境。再选出读得好的在全班示范朗读, 读后师生评议, 共同提高。在非对话课文的朗读中, 一般是两人一组, 一个朗读, 一个仔细听, 发现对方读错的字、停顿错的句子及时纠正, 然后再互换角色, 达到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的目的。检测背诵的情况也是先通过小组间进行, 然后再由老师来检查。

2. 问题合作。

在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可能提一些问题, 有的问题可以直接让学生回答, 有的问题却需要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问题的提出, 是在教师深入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后, 通过教学实践反馈出来的。要使合作富有成效, 引起合作的问题就要有价值, 要能引起学生合作的兴趣。

3. 作文合作。

是指在指导作文教学的过程中, 针对题目的要求, 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审题, 再根据要求进行口头作文的合作。在同学们明白了作文要求以后, 先自行选择一件事, 想想清楚, 然后再在小组间, 由一个人先说, 其他三个同学认真听。说完以后, 由三个同学针对作文的要求, 进行评说, 接下来再互换角色, 最后再打草稿。初稿完成后, 小组成员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进行评改, 在组内逐一宣读, 其余听后评议, 提出优点和不足。各小组成员根据组内评议情况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1.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 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相互协作的精神, 由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对于解决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问题有了一定的帮助。

2. 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

合作小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 互相监督, 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 体现出“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 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上交作业时, 规定每个小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作业。在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时, 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争辩、向他人请教, 取长补短, 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由于讨论与作业同步进行, 学困生可随时提出问题, 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 带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作业, 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集体完成作业, 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 加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3.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偏重知识的学习, 这与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注重人的创新能力格格不入, 因而素质教育就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合作学习中, 能够发展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生自我监控等方面的能力。运用讨论法, 可帮助学生进行诸如类推、深层了解和解释正反面的争论、预测情境等较具深层思考意义的活动, 同时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综合能力。

摘要:近几年, 根据我校的实际,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 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使学生同伴群体的资源得到充分重视与开发, 在“一人为大家, 大家为一人”的利益共同体中, 依靠目标、角色、任务、内容、结果等方面的相互依赖, 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真正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体会 篇13

中小学语文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2000到2001年,教育部先后公布和实行了《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这一系列的剧作充满了改革精神,富于时代气息,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新时期的到来。新的语文课程要求体现核心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应该是学生,教师不再是统治者,而是一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由过去的“主导”退居“引导者”的位置。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评价方法都变为以保护和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主,一切的教学形式都以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为前提。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新形势,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便是具有实践精神的一次新的新课标体验形式。如何将这种新的教学手段恰如其分的运用好,相信是所有致力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园丁们,一直在不断探索的问题。在此,结合我自身的一些教学实践,和大家共同学习,希望能把“小组合作学习”这种语文教学的新方法运用的更充分有效。

教育学里提倡“因材施教”,我认为在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时,也应该充分考虑一个类似的因素。我所处的学校地区偏远,以来自各乡各村的农村孩子居多,如果不考虑学生因地区差异造成的差距,而贸然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信不能将这种好 的教学方法优势最大化,终究可能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

在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现代,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也逐渐和教学相结合,农村中学的学生们也不再是不是网络的“信息盲”,相反他们更易于接受新的形式,每个星期两节信息技术课可以让学生们更广阔的了解这个世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但较城区中学的学生而言,乡村中学生们仍然略显内向和羞涩,在语文课堂上,能大胆说出自己心中所想的学生仍然只是个别。其实很多学生有着新颖的观点和强大的理解力,但由于地区观念的差异,绝大部分的学生往往不善于开口去表达,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养成,或者轻易就能改变的。这样看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农村中学生中的开展将有着它的特殊性和必要性。

首先特殊性。体现在这种新的教学形式,面对的主体是特殊的。他们所处的相对闭塞和落后的社会环境,让他们保留了更多人性的淳朴,却也抑制了他们张扬个性的自由向往。

其次是必要性。简言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正是由于面临难题,我们的教学变革才更具挑战性。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格外的耐心和细心去启发和引导,致力于培养他们主动,充满阳光的学习精神风貌。

于漪老师曾提倡将语文课上的实惠一些,朴实一些。由此,我也总结自身在实践“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新形式后的经验,提几则优惠小方法,和大家共勉。新课改将学生推上课堂主人的位置,还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是一种创新变革。但教师并不能退居一旁,正如于漪老师说的教师应是“平等中的首席”,那现在我们有义务好好的利用首席的权利,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形式中获得更多乐趣。以下是我们这些首席需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做的:

1,巧妙优化小组结构。

课堂活动应该是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的过程。组别的划分,组员的搭配也是一个需要精心设计的步骤。当然我们可以说一句,让学生自由组合,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长此以往,或许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知道他们谁更喜欢和谁玩,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却不一定理想。所以小组应该是全班学生学习时效果最佳的一个最优化整合。针对每个学生之间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素质的差异,课采用“好+中+差”的搭配模式。一六人组合一组为例,每一组中,三类学生所占比例依次分别是33%、50%、17%;相应的具体人数分别是:2、3、1排列。这样做到优势互补,三类学生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与反作用。当然老师们也可以结合自己班级的具体的情况,灵活的安排。这种编排法定主旨就是:将学生的优势最大化,劣势最小化。

2,灵活安排发言人。

在具体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经过一番热列的讨论之后,真正愿意或敢于站起来发言时,相对于讨论时代激烈,则更显冷清。一个学习小组中,发言人往 往集中表现为某一个人或某两三个,剩余的两三名便渐渐的变为小组中的听众,一不小心,还有变为小组活动发言时的隐形人的可能。即使被老师强行要求发言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不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算作应付,便是站着一言不发,呆若木鸡,当然,这是有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本意的。学生不愿发言,除了前面提到的社会地区观念差异,更多的是学习习惯的强化不够。对此,我觉得一旦出现这种情形,教师要提前尽快实施“首席”的权利,灵活发言人机制。按时间划分(每周、次或者每天轮换发言人);按性别来划分(男女轮换);按学号划分(单双轮换)等等。总之,在灵活的变换中,督促指挥,养成学生发言的吸干,渐渐化被动为主动,使每个学生都保持一种学习上的适度紧张感:说不定下一个发言人就是我!老师们,充分发挥你们精彩的点子,和学生身上的“惰性”因子斗争到底,努力使“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在你的课堂上大放光彩。

3,创设场景,变平板为生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利用好语文学科本身的特色,想办法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逐渐浓厚,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提问文字语言的魅力,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指引,那引导之后,教师不妨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呼吸。,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略谈一二,苏教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内容和主题对学生而言不难把握,对于整个故事中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我尝试着让学生们按小组分配分角色演绎的方法。毕竟想要把人物演好,首先必须要去了解人物的行为,然后还要揣摩这个人物形象当时的内心以及神情,动作等等。任务布置下去后,各个小组都忙的热火朝天,连平时被提问到后站起来一言不发的学生也全力以赴,结果当然出人意料到精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演绎,对人物的理解更加的具体深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大增,组员之间增进了友情。当然,通过这次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小组的形式也进一步的巩固了。爱玩是每个学生,或者说每个孩子的天性,“小组合作学习”使玩有趣的同时又有了意义,做到了两全其美。

4,为小组合作学习引入竞争机制。

曾经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听一位教师提到自己课堂教学的一个细节:让学生进行“PK”。“PK”是“Player Kills”的缩写,在超级女生节目中特指 两人去留问题。将时尚的因素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更体现了教学的创新意识。在这里,不妨将这种理念二次利用,将PK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教学形式,赋予“小组合作学习”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力争上游的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课堂问答氛围。苏教版教材,每个单元的诵读欣赏,我一直坚持用小组PK的形式去教学。诵读欣赏旨在锻炼学生朗读欣赏的本领,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诗歌主题的体会。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每组组内互相诵读,选出一名代表和其他小组两两PK,得分记为A、B、两等级。然后相同等级的再比赛,最终得A的组别获胜,组内成员都有奖品。由于带有竞争,奖励等因素,所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一人诵读,其他人都聚精会神的默默关注,内心打分,这种适度的竞赛紧张也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形式更加立体丰满。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形式,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但结合具体地区、学校,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班级之后,这种已经渐渐普及的新教学方法,依然闪耀着它独特而璀璨的光芒。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使它灿烂永久。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几点我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不能说全面,只是我漫长教学求索路上的一小步,前面的路途还很长,语文这门学科,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热情去诠释和丰富,我们一起努力吧,为了中国人的语文,为了可爱的学生们,还有让人期待的明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小组合作

课 题 总 结

黑河坝小学 张淑萍

上一篇:导购工作思路下一篇:描写迷人的秋天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