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学习(共12篇)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 篇1
主题阅读是根据教材中的主题开展的课外阅读工作, 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外阅读与课堂紧密地联系起来, 提高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程度, 有效促进学生主动阅读能力的发展, 全面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成效。
一、主题阅读概述
主题阅读就是通过明确的阅读主题, 围绕学生的阅读特点、教学内容等因素开展的阅读活动。 主题阅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最初通过对文章关键词进行提取的静态形式开展, 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为根据课堂具体内容开展的动态形式。 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书本、同学及教师的沟通自主选择阅读的主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选取合适的主题阅读, 在进行主题选择的过程中要充分遵循开放性的基础原则, 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提高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具体方法
1.整合课堂教学主要内容, 提高学生的主题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把教材作为基础的内容, 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把教材作为基础材料, 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发展学生的文章阅读能力, 通过特定主题的设定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 如教师在教授《称象》一文的时候, 可以把曹冲作为阅读的主题, 通过对其相关资料的阅读, 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引导,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开阔学生的视野,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 结合教学单元主题, 开展主题阅读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可以把单元主题作为阅读主题, 通过对相同类别的文章进行总结, 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一定的思路。 如在进行《汤姆·索亚历险记》 (小学生人教版六年级的第四单元) 的课程教授过程中, 可以以单元主题为单位, 开展课外名著的主题阅读活动。 例如通过“名著世界”的主题阅读活动, 组织学生通过校园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及同学之间的互相借阅等形式进行名著阅读。 学生在阅读之后可以对自己阅读的名著进行总结, 表达自己阅读名著之后的感受, 自己最喜欢哪本名著、哪个作者等, 通过学生的交流沟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3.创设情境, 加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实际教学过中,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效的情景, 加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 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及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关的音频资料等方法, 点明主题, 提高学生的感染能力。 例如在教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时, 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比萨斜塔的具体状况、倾斜角度等实际状况, 通过将其图片悬挂在教室中, 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后, 教师通过视频播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视频, 让学生真切地了解这一物理现象。 这种情景带入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题阅读兴趣。
4.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 提高学生对主题阅读内涵的理解能力。 主题阅读主要是通过对文章进行阅读, 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与内涵。 教师在实际阅读课堂中, 要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实践能力。 在实际阅读过程中, 要根据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阅读模式, 通过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认知能力。 如在进行《触摸春天》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在朗读课文的同时, 让学生闭着眼睛感受文章中要传达的思想与感受, 通过朗读的抑扬顿挫让学生深切地感觉到盲童的内心情感。
5.根据生活情景, 设置阅读主题。 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教学资源与生活案例进行总结,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教师可以根据我国传统民俗、假日等生活元素开展主题阅读。 以端午节为例, 教师可以开展“端午”主题阅读, 让学生通过对端午节追根溯源, 了解其历史知识、关键人物、相关诗词及端午民俗等, 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 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可以得出端午节的关键人物是屈原, 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屈原著有《离骚》等经典诗词等相关知识。 这样具有民族性质的主题阅读间接地起到文化传承的教育意义, 为培养学生的精神面貌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主题阅读活动, 可以通过特定的主体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 提高学生的知识累积程度,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主题阅读模式可以通过优美的文字、浓重的民族精神、高质量的文学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手写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主题阅读模式将课内外阅读充分结合,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主题阅读模式, 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知识存储能力。
关键词:主题阅读,小学语文,阅读学习
参考文献
[1]朱琳.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想[J].教师博览 (科研版) , 2011 (10) :12.13.
[2]陈霞.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研穴[J].小学教学参考, 2011 (36) :45.46.
[3]郑洁.让主题阅读引领儿童精神成长.语文教学通讯学术, 2015 (6) :45.46.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 篇2
发布者:邓永强 发布时间: 6/12/2011 PM 5:33:4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学习心得
12月,我参加了2011年广东韶关市义务教育教师全员培训(第三期)。听了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二小学老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全过程。
王爱东校长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从以下六方面进行介绍:
1、什么是阅读;
2、阅读行为的描述;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4、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体例;
5、实用;
6、文学文本(名家名篇)文本教学策略。
本课程突出特点在于,把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分为实用文本和文学文本两类,分别就实用文本和文学文本阅读教学到底需要教什么,怎样教等问题进行具体的介绍。对于文学文本的教学策略,核心观点是:文学文本的教学要摒弃琐碎的分析和讲解,要淡化语言文字训练功能,重点做好两方面的教学:一是给孩子一颗诗心。让孩子品读文本、感悟文本,走进诗情画意的文本,陶醉于文本,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的语感。二是学生通过阅读一篇篇经典文本,走进一个个名家、一本本名著,让孩子打开一扇窗户,走进一个美丽的文学世界,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我重点谈谈其中点心得体会
一、告诉什么是阅读
阅读也就是吸收;筛选与思考;领会—获取—认识;构建意义的全过程。
二、她对阅读行为的描述
阅读是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好的读者能够利用从文本中学到的思想和信息,扩展他们对主旨的思考,从事特殊的任务,或者从读过的内容得出某种结论或进行总结。所以在整个学校教育阶段,阅读始终是他们学习所有课程的关键技能。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低、中、高三个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如下:
1、低年级是小学生学习阅读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阅读的基础阶段。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到①激发阅读兴趣;②培养朗读能力;③落实字词句训练;④学习默读,重视语言积累。
2、中年级的阅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巩固与发展,同时又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重点要求:①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③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④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⑤突出段落训练。
3、高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提高阶段。具体的指标是:①学会预习课文,养成预习的习惯;②领悟文本的表达方式;③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④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⑤学习浏览,拓展阅读。
三、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体例
举例分析不同版本教材(以人教版、北师大版重点分析)选文类型、主题建构、知识要求等不同特色,指出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背后的教育教学思想,从而体现语文课程思想的不同侧重。
文选类文本教材的独特教育价值,(根据我国国情)不同选文体现的不同理念必须通过语文“教学内容”呈现;而语文教学内容不同于语文教材内容,它是在对语文教材内容“筛选”的基础上形成的。要求老师做到“用教材教”和“教教材”的辩证统一,既要“尊重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不能偏离文本,但又不能完全依照文本,要做到教材“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的辩证统一。
解读小语文本,可以分为文章体(实用文)文本和文学文本。文章体(实用文)文本教学思想内涵主要是促进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世界,丰富学生的客观知识。而文学文本(名家名篇)教学重视思想内容分析,也不能忽视人物情感的体验,语言风格的欣赏,经典片段的赏析,重在情感熏陶和积累。如《三打白骨精》、《将相和》、《草船借箭》等从经典名著中节选的故事,更要注意课内课外的结合,拓展到对原著的欣赏,可以通过读书会等活动交流读书心得、赏析精彩片段,关键是在读书和讨论中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启迪心智、净化灵魂,提高和深化学生的审美能力,汲取人类精神文化的营养。而不成为“迷信”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探析 篇3
古语“读书使人明智”,对于增长知识来说,阅读无疑是最见效的一种方式,能丰富自身的素养和内涵,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更是如此。只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主动阅读,主动学习。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环境的好与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态度,创造一个温馨亲切的语言环境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位置,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在学生进行阅读的选择过程中,给予一些建议,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这种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不是传统的硬式灌输。人的一生很短,在长大了之后才明白其实上学的时候是美好的,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进行学习和阅读。如果只是一味的贪玩而忽略了学习,那么未来的自己是不会原谅现在的自己的,只会落得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以说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要主张自我学习意识,主张兴趣意识,主张心与心交流的意识,感受在文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心、信心、孝心,学习一些健康阳光的文字,这样才能够在精神层次上给学生一些肯定、鼓励和一个更好的未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虽说有些夸张,但是阅读真的能够给予学生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和健康的身心,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 探究自主阅读氛围
为了实现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氛围,某实验小学进行了情景模式的训练。在小学一年级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当中,张老师选取了《小小的船》进行了语文阅读的训练。首先,张老师在进行《小小的船》阅读训练的前一天,让伊雯、洛奇(化名)等学生进行了熟读和背诵。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张老师就问“谁能够领着大家一起把这个美美的诗歌阅读一遍呢”,伊雯勇敢地举起了手,走到讲台上,然后大声地阅读,坐在座位上的同学们看到伊雯同学读得这么好,纷纷举起手来,跃跃欲试。张老师让学生们一个一个地读起来,最后让大家一起朗读。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张老师开始了提问:“还有没有谁知道相关的诗歌?”洛奇勇敢地说了关于月亮的传说的故事,其他学生也都相应地说出了一些故事,学生们都鼓起了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好地融入大集体当中,然后进行阅读和学习,通过学生的扩展、自主查阅等手段,充沛了知识和内涵,最终达到了丰富知识的目的。
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会出现这种“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的问题。学生会说爸爸妈妈没有给自己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学习环境太复杂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进行的阅读,都是一些表面性的,没有真正从心底想要进行学习。文章素材的积累都是在阅读中实现的,换句话来讲,想要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发展,不能够靠教师灌输硬式的经验,应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自身的经验,能够更好地接受文化。教师应该在学生身上狠下功夫,研究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根据其特点,研究出适合其学生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认真读书,读好书,从读书的过程中体会快乐,寻找成就感,不再让学生觉得读书是一种折磨,而是一种游戏,一种他们喜欢玩的游戏,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强调阅读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学习的目的在于学生主动地汲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纳知识。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过程,学生享受阅读的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成为其学习主体的一个过程,他们是能够从中自主地获得知识的。所以在教学活动当中,自主阅读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阅读教育的时候,应该充分地把学生作为其阅读的主体,以学生的实际感受为主要感受,以学生的思想为主要思想,学生以自我实践为经验,进行自我阅读和学习,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使学生成为阅读过程中真正的主人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应该营造一个好的课堂,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的空间,在进行阅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如喜欢这本书的哪一个部分、从中学习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体会等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阅读,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和好处。从无声到有声的一种转变,从而把僵硬的书本语言变成了自己的语言,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能够和作者有一个心灵沟通,能够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通过文字感受世界。在逐渐增多的阅读过程中,一定能够积累一定的素材,能够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长此以往,就真的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阅读策略 篇4
阅读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读、理解、表达、总结等环节。要让注意力不够集中、以形象记忆为主的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阅读是一项较为艰苦的任务。但老师不应坐视不理,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来减少小学生们学习阅读的兴趣,也不宜将答案标准化使学生们的阅读理解受到束缚和限制。这些做法不但会让小学生们缺乏自主学习阅读的兴趣,更会使他们丧失自主学习阅读的动力。
1.目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阅读的状况
1.1自主学习语文阅读的主体被忽略
因为小学生们还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所以他们经常会出现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现象,而且抽象记忆能力差。因此大多数的学校采取老师满堂灌的方式,即通过老师在课堂上一人进行全部的讲解,小学生们则因此只能被动接受阅读的知识根本得不到思考的机会,更不用提阅读之后的理解和感受了。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小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被剥夺,老师的指导权力被放大。因而会导致虽然语文阅读占据了小学课程的大部分课时,小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却不见提高的情况。
1.2 自主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被扼杀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小学生们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才能驱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来,才能发挥出他们的创造力。然而,对于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却被怠慢了。老师在教授语文阅读时从来没考虑过怎样才能让这些小学生们的兴趣问题,而是过于注重课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小学生们对于这种毫无乐趣的课堂更加厌烦,严重的还可能是学生们放弃语文阅读,偏废语文阅读的能力。
1.3 自主学习语文阅读的评价被统一
在这个速度领先的时代,社会对创造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突出强调创造力的重要性,要求创造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小学生的课程设置要渗透创造力的培养内容。然而,这种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压制着小学生们的创造力,小学生的个性根本得不到凸显,每个人都处于统一的标准之下,创造力的积极性被打消,创造力也根本发挥不出来,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可能因此而提高。
2.加强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阅读的策略
2.1 还原主体,加以引导
既然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就应该充分尊重主体的自主学习的地位。老师要注重小学生们的对于文章的朗读,而学生在朗读文章中的主体性就表现为老师的朗读作为范本,同时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自己想象和感受文章中包含的情感,老师只需发挥引导的作用。老师更要关注学生自己对于篇章的理解,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阅读之后的看法和观点,这样才能注重于学生的想法,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主体性也显现了出来。由此,学生们在语文阅读课上的主体性就充分展示出来,学生们也会觉得此事关己,会认真地对待,才会自主地参与到语文阅读课堂中。
2.2 培养兴趣,主动学习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是很多教育机构忽略的问题,而以母语为基础的阅读课普遍让小学生觉得过于容易,根本提不起学生们自主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更不会关注老师讲课的内容,对此老师应该采取相应手段,增加课堂的乐趣。例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选择性的教学,征求学生们的意见,再加上自己的挑选的内容进行教授,让学生们更加关注教学内容。更好的办法就是情境教学,例如在教授故事性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分组进行表演或者直接让每个同学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总之语文阅读老师应尽力而为,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利用各种现代科技让孩子们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产生自主学习语文阅读的愿望。
2.3 标准多元,发展个性
圆是最完美的图形,然而在当今这个个性突出的时代里,圆形需要被改造成棱角鲜明的形状。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教师经常会做出明确的教学评价,用“错”和“对”这样的标准,让小学们的思路受到限制,他们的发散思维得不到发展,而标准答案的概念深深植根于他们的心目中。对此,老师们应该意识到要增加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并积极鼓励学生们多角度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们的创造力,小学生才会自主地投入到思考中来。
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 篇5
众所周知,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就小学生而言,学会阅读既有利于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相关研究表明,小学语文教学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是很难帮助学生掌握技巧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不断地去探索,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法的意义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至关重要,笔者主要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以及树立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这两方面展开论述。
1.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
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会显得陈旧、古板,这时教师往往是先带领学生将文章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就不同的层次进行讲解,最后再总结出文章的主旨大意,这种 “半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由于是教师带领着学生,学生就会认为不用思考,反正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也会告诉我们结果,这就使得学生理解的内容不断减少,也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学生阅读的效果始终得不到提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只有积极的融入到大集体中去,不断地与他人交流、共享知识,才能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力,不断的增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生就能够在教学以及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及看法,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以及不能理解的部分告诉老师或者同学,让大家一起进行深入的思考,最终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实现共赢。
2.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世纪的今天,我们身处于一个合作与竞争共存的社会,学生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而这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合作学习这种科学的学习方式。众所周知,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地倾听他人意见的过程,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自己的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还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中去。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 从教材资源出发,切实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受兴趣爱好、年龄等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较为低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的利用教材,全面地挖掘教材中有可能存在的各种积极的因素,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也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运用合作学习这中全新的学习方式时,教师要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不断地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理解,最终纠正学生在阅读理解上有可能存在的各种偏差。在点拨学生的观点时,教师也不能过度的夸张,相反的,应坚持适时适度和鼓励的原则,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如果一味地责怪学生,不仅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还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的课文 《孔子拜师》时,教师就要深入地挖掘文章的教育寓意,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去感悟孔子孜孜向学的好学精神以及老子诲人不倦的教育理念,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态度。
2.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具体教学中,小学生会显得比较好动、好学,他们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拥有较强的自控能力,教学中存在很多这样的学生,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思想很容易开小差,这对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十分不利。为此,教师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地的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还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此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师教学中去,从而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值得重视的是,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时,必须坚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的相关活动以及相关比赛不能超出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范围。比如课文 《画杨桃》,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观感。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实践来提升学生对于课文主旨的认知。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选择一个物品如苹果、香蕉等,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去画出自己观察到的物品形象,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此外,在小组活动中,那些表现不积极的同学也会被带动。最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将自己的画册展示在大家的面前,并作出适当的点评。
3.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为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到教师的教学中去,笔者指出,教师在教学前就必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方法有很多,但这些方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一系列与阅读材料有关的游戏,不断的拉进组与组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学习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合理分组而言,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或认知角度入手来进行, 比如在课文 《夸父追日》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夸父这种徒劳无功的追日行为可取吗? 说说你们的看法”这就自然地将学生分成了两个不同的小组。教师要引导小组之间展开讨论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必须有专门的学生负责记录学生感受最深的句子,在讨论结束之后就可以将这些句子与同学一起分享。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与学习,最后做出总结: “人都是有目标的,无论这个目标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只要你认真去实践,那你的人生就是圆满的,我们可以不认同夸父的行为,但我们必须赞赏夸父的精神。”三、结语。
一言以蔽之,合作学习法作为新形势下教学模式的一种主流,已然成为素质教育不断加深的历史必然。就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要不断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将合作学习法运用到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存在的潜能。此外,合作学习法的运用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以及竞争意识,最终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丽华。 探讨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现[J]. 才智,,09: 3.
[2] 王利峰。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3.
让“阅读”引领小学语文学习 篇6
一、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和其他知识的学习一样,阅读也是有它独特规律的。教师要引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文章的规律,并逐步掌握这种规律,这样才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阅读文章必须按照“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进行。
教学学家朱熹曾经说过:“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一下:读的时候要认真读、用心想。因为阅读的关键不是读一下故事情节,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讨、推测,并逐步获得新知识。具体方法是在每次上新课时,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先自己阅读课文,把文章“读通”,获得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一要让学生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中的词语,说清文章概况,弄清课文大意。能划分段落层次,理解文章思路,记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要让学生学会查资料,了解课文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课文中涉及的重大问题,将生字、新词、关键词句、好词佳句、段落层次以及有感想、有疑问的地方分别用符号标记出来,并将自学所得及存在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
三要让学生学会通过阅读“析题目,抓要素”,从整体着眼紧扣文题与文章内容的联系,根据文章的体裁特点,抓住诸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用简洁的语句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 相互质疑
学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自主阅读后,他们就会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许多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解决这些问题,阅读其他材料或者问上网查询都可以。当学生自己解决不了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解决,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提出意见,并最终解决问题。
经过自读阶段,每个学生都有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先在四人(前后两桌)小组中提出,大家共同切磋商议。提出相同问题的学生可以归为一个独立小组,集中大家的力量,共同阅读思考,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家都要充分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每个人都能从讨论中获得新的认识。对于那些在小组内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交全班学生讨论解决,最后请教师给予指导。在深入的讨论中,既可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意识,锻炼他们开口表达的能力,又能通过讨论使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
三、学以致用
在通过“摸顺序、探思路”后,对每个学生来说,一方面能从整体着眼,抓住节与节、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弄清全篇文章脉络,探寻作者成文的整个思路,明确成文的主要线索;另一方面又能综观全篇文章,在掌握分段依据的基础上再去划分层次,并弄清重点部分的小层次。
完成了这样的自读,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学就形成了一个对照、比较、思索、吸收的思维过程,通过“细对比、品词句”,弄清文章围绕主题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及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细心品味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领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进而消化吸收。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对学生的写作提供一个学习借鉴的平台。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这个核心,使学生认识到“问”是为了引“思”,“思”又能够导“读”,而“读”更能促“写”这一必然联系。首先要把文章“读活”,再从整体着眼,围绕重点,从自身实际出发,以所学文章为范例,进行基本功综合训练,由读学写,以读促写,掌握规律,逐步提高。如此一来,就可以在学习一篇文章的过程中逐渐引向深入,最后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 与文本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进行阅读时,学生与文本之间要有一定的交流,即与文本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在独立自主的状态下与作者进行交流,充分品味文章中的语言,领悟其丰富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要鼓励他们提问,让他们在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完成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进行深层次地心灵沟通,让文本的意义得到更好的体现。
小学生都爱说,也都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分析自己的阅读体验,也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下,形成自己的阅读成果。可以写成读后感,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段话,形式多种多样。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学生受到鼓舞,也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进行交流与沟通。学生充分享受了阅读的乐趣,还从别人那里得到了更多的阅读经验,他们的阅读能够就会得到更好提升。
五、体验感悟,促进自我内化
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联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想象,通过形象的生活场面、生动的人物形象、曲折的精彩故事,促进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阅读感悟,增强阅读体验,从而实现阅读内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使用一系列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
(一)创设情境,引发想象
我们的语文教材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有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有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也有充满神秘色彩的神话故事。教师可以结合这些课文的特点来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让他们在不同的氛围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从情感上与文章产生共鸣,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让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提升。
(二)图画描摹,丰富想象
绘画是一种形象化的学习手段,它可以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具体。适度运用这一手段,可以诱发灵感,丰富学生的想象。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我就安排了绘图描摹、想象的环节:即引导学生画出青蛙跳出井沿后,看到的大千世界的美妙景象。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体验青蛙对自己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反思与羞愧之情,从而领悟文章的主旨。
总之,自主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载体,教师只有扎实抓好阅读指导环节,才能让语文学习突出其特有而闪亮的学科性质,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高效地学习语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探讨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
新课程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课堂上实施自主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教材,通过自主学习, 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一、引导学生从读懂到善读
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不但要提高朗读能力, 还要能读懂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感。那么,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自读,使学生不仅读懂,而且善读?
1、充分利用形象引导学生读懂
学生自读课文时,把课文描绘的形象与日常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披文以入情,才能领悟课文的传神之笔,真正将其读懂。为此, 教师要借助教学媒体创设形象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在《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讲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两次使用电教媒体,借助形象, 强化学生感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教师播放课文录像,让学生边看边想: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普罗米修斯为什么盗火?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体会普罗米修斯的英勇无畏的品质时,教师又一次借助多媒体播放课文插图,启发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此时又是怎么想的?此外,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把学生带入课文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更深刻体会普罗米修斯的英勇行为, 从而产生敬佩之情。
2、多读细品,进行自主地阅读获取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 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 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收到熏陶。如在引导朗读《燕子》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 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了第二自然段: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读时声音有高有低,语调舒缓轻快,将美丽的春光渲染得淋漓尽致,这时不用急于让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学着读一读,闭上眼睛去体会体会,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将你看到的画面细细地说给大家听听。这样让学生在浅唱低吟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和情味,自由地表达感受。
3、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中掌握学法,做到善读
例如《公仪修拒收礼物》一文,教学的指导包括:(1)课前预习性自读,从中弄清什么叫独幕剧?独幕剧有什么特点?圈画难懂词句自查字典解决生字新词。(2)课内理解性读书,引导学生速读和精读结合,读后说说读懂了什么,用什么方法读。(3) 课内探究性细读,用多种方法分段,概括课文表达顺序,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向促进发展的转变。
二、教会质疑,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其疑。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在每篇课文教学之前,可让学生读读课题,再说说自己读了题目有哪些疑问。在教学课文时也可以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例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在最后一部分的阅读时,学生提问:高尔基的儿子不是将花栽在院子里吗, 为什么高尔基在信中说:“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你要知道“给”永远要比“拿”愉快,这里的“给”和“拿” 是什么意思?这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读书,互相议论, 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即真正达到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锲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教学就十分有效和积极。
三、拓宽渠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语文教学应着力于课堂,夯实学生语文的基本功――最基础的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础知识, 但发展语言能力“功夫在课外”。在教学中我们应树立大课堂观、 大语文观,冲出课堂的小圈子,拓宽学生语言能力锻炼实践的课外天地。
1、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夯实创新底蕴
从古到今,凡语文功底深,能力强的人,无一不是博览群书、 反复吟诵名家名篇的。仅靠课内几十篇课文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远远不够。低年级儿童爱看影视,我们引导他们看少儿节目,动画故事;爱听故事,经常给他们讲有趣的故事,鼓励他们把看到的或听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去看书中的故事、童话、寓言等。这样就会从小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增强读书的信心和能力。到了高年级,让他们去读通俗的科普读物、民间故事、儿童小说、诗歌,甚至名家名著。此外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找《安徒生童话选》读;教《太阳》一课,介绍学生读一读《十万个为什么》,并创设机会,在课内进行简单的讲述,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展示他们的读书成果。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积淀创新素养
我们还要想方设法拓宽语文学习内容,运用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积淀创新素养。
(1)编创手抄报。手抄报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其融语文、 美术、书法和各学科知识于一“报”的综合实践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提高。
(2)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投身于社会生活。可以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教师要注意将学生的视线引向自然,引向社会,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接触社会和生活,获取新鲜的写作素材,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赏自然风光,领略各处的风土人情,陶冶情操;让学生到城市、农村、工厂、商场去参观、 访问,在言谈交往活动中,学习运用语言;让学生自己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开展活动,学习合作相处,做人的思想和能力,从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的迁移学习与阅读写作 篇8
学习语文, 并将语文运用于文章的阅读理解和写作, 要先学会课文中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 然后运用到日常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中去。下面就我对小学语文迁移学习与阅读写作的关系提几点看法。
课文一般分为:写景文章、状物文章、写人叙事类文章、童话、科技文等。下面我就常见的三类文章的教法与学法进行归纳分析。
一、文本教材对于写景类文章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的迁移应用
(一) 按时间顺序描写的课文的理解与运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 这是一篇极好的语文写景文章的阅读理解学习和写作训练的素材范本,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孩子们很顺利地在课文中找出了“春夏秋冬”四个词语, 接着引导学生发现这四个词语是按季节顺序在课文中依次出现的, 接着我就告诉学生这种按季节顺序写作的文章可以统称为按时间顺序, 这是我让孩子们对课文写作顺序的初步体会。接着, 我让学生思考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和其他自然段的关系以及发现了什么?其实这一步骤的语文学习是让孩子明白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关系。引导孩子们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结构后, 我才引领孩子们跟随春夏秋冬的脚步走进课文中去体会小兴安岭四季的美, 课文中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 也让学生明白, 要想写好写景文章, 仅仅按顺序还是不够, 还要做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追求语言的生动与优美, 让大自然中花草树木以及各种动物在自己的笔下鲜活起来。
两个课时的学习, 学生基本是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结束的, 也让学生明白了语文是一门活学的课程, 不是死记硬背的课程。
类似的课文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观潮》也是一篇极好的按时间顺序写景的范文, 只不过它不是按照季节顺序, 而是从表示时间推移的词句中得知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的。
(二) 按游览顺序描写的课文的理解与运用
按游览顺序描写也是我们常见的写作方法之一。按游览顺序也是我们常说的移步换景, 比较典型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 一课。课文中的“进了颐和园大门, 绕过大殿”“走完了长廊, 就来到……”“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等句子很明显可以看出是按照游览顺序进行写作。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可以做一做相类似的短文以巩固训练。如果说课外短文阅读是考察学生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那么写作应该算是更高层次的运用了, 可以再让学生按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的文章。
相类似的课文如《长城》《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等课文, 都是不错的文本训练素材。
(三) 抓特点分类写作的写景类文章
在我们的教材中, 有一类按照总分或总分总结构来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写作的课文, 这类课文作为学生的学习范本, 就必须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找出过渡句以及了解过渡句的作用的前提下, 再进行课文词句的理解比较适合。
比较典型的课文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赵州桥》, 文章分别从赵州桥外型雄伟壮观、坚固、美观三个方面进行写作, “这座桥不但坚固, 而且美观”这是一句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过渡句的作用。最后要让学生明白, 写景的文章要写好, 必须做到按顺序写作、多用修辞方法、抓特点三个方法。
二、文本教材对于状物类文章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的迁移应用
做好状物类的课外阅读理解, 写好一篇状物类文章, 看似简单, 实际对孩子而言是一个难题, 对于这个难题, 我们也可以利用描写状物的课文作为武器将其击破!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燕子》一课, 就是一篇极其不错的学习范本。《燕子》一课开篇就用加一加的方法介绍了小燕子的外形特点, 第一自然段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 首先可以训练学生在文本中寻找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以补充填空的形式找一找小燕子外形的特点, 接着也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用加一加的方法写一写它的外形特点。接下来, 这篇课文又从小燕子的行动来介绍燕子, 介绍燕子的行动上又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 这也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模仿的一个知识点。
类似的状物描写的课文如, 《猫》, 《鹅》, 《白公鹅》等都是极好的阅读理解和写作学习的素材。
三、文本教材对于写人叙事类文章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的迁移应用
这一类的文章是我们最常见的文章, 写人和叙事常常不能分离, 人物品质的体现需要通过一定的事例进行表现。要想做好这类的阅读理解和作文, 就必须要明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以及人物描写的方法。 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并通过和主人公有关的事例进行体现人物品质, 体会字里行间的意义。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课文《她是我的朋友》, 就抓住了主人公阮恒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来表现小主人公的勇敢以及对朋友真挚的友情和那份可贵的助人为乐的精神。此类的文章在小学阶段的课文中是极其常见的, 我想只要教师抓住人物的各类描写结合事情经过进行理解, 孩子的阅读理解水平一定会上一个台阶的。而习作的训练只要抓住六要素的描写和按事情发展顺序的描写, 流露出真情实感, 作文基本上不会成为孩子们太大的思想负担。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 篇9
一、建立相应的情景,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小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要是老师能够比较成功的创建各种相应的教学情景, 同时渗透相关的情感教育, 那么小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从而使得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在进行新知识讲解之前, 可以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技术为小学生播放相关的录像或者语音, 让学生能够有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只有营造一个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学习情景, 学生才能够有继续学习的欲望或者动力, 与此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同时根据相关的录像或者语音及时的提出问题, 让学生进行思考或者回答, 其中问题的设置时刻与文章有关, 从而非常顺利的引出要想讲解的知识或者文章。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同时也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提出疑问
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 阅读是学生比较有个性化的行为。所以小学的语文教学老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突出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 经常鼓励学生动脑或者动口, 最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对各种事物或者知识都能够存有一个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对于阅读的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 所以现在他们对于阅读的主要方式方法还在探索的过程, 这就使得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学习眼光或者角度来进行相关书籍的阅读, 与此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胆的提问,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小学的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调动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 老师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找资料或者思考, 最终找到答案的过程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 从而正确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的整个过程。
三、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采用各种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在学习的过程中正是比较活泼的阶段, 所以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可以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具体的方式就是, 老师可以布置任务之后, 让学生可以采用同桌进行交流, 或者组成小组进行交流, 也可以全班交流, 甚至可以是老师和学生共同进行交流等很多方式, 采用相互交流的方式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小学生大胆的提出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问或者困难, 进行沟通交流, 最终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或者难题。如果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采用的是组成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 已经解决的问题可以向语文老师进行汇报, 其他小组可以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答案或者想法, 从而能够达到交流的目的, 经过小组的挑选, 提出这个小组的疑问, 简单的问题或者地方可以进行简单的解决, 其中比较重要的问题或者比较困难的问题, 需要经过小组的不断讨论或者研究之后, 提出不同的意见或者想法, 最终经过全班同学以及老师的研究或者讨论决定。比如, 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如“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 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可是此时, 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 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等这些句子不能够理解透彻, 甚至有些同学不能够正确的理解, 这个时候就应该由语文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疑问进行解答, 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这种类型的句子或者文章, 从而使得小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
四、将学生提出的各种进行归纳总结, 同时提出自己的解释或者见解
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语文老师作为一名老师不仅需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小学生, 更要成为小学学生的朋友, 从而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或者学习。小学的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相关的教学老师需要学生多提供讨论或者交流的机会, 能够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或者想法,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获取知识或者技能, 与此同时体验成功的兴趣或者热情。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让语文老师的讲解知识的教学方式改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相关知识或者技能, 通俗来讲就是指语文老师的教学目的不再是将现成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是能够非常准确的引导学生进行进行思维创新, 使得小学生能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与此同时, 我们需要关注或者重视学生的自己的感受或者体验, 鼓励小学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或者见解。
除了上面讲到的这些, 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对学习方式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改善学习方法, 提升学习效率, 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上一层楼。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进行说明, 在教学《青海湖, 梦幻般的湖》一文时, 教学老师可以让学生沟通或者交流自己喜欢的部分或者内容, 并且说出为什么喜欢它。
只要小学的语文老师能够按照上面讲述的这个步骤以及方式进行小学生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不久的将来肯定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营造出创新学习的模式。
参考文献
[1]陈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D].华中科技大学, 2011.
[2]陈丽蓉.“现代化象意图解识字教学”之可行性研究[D].浙江大学, 2010.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 篇10
激发学习的兴趣, 促进自主学习的热情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满足的情感, 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 我们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 努力调动其积极情绪, 引导学生的兴趣走向稳定。对此, 语文课应根据内容的特点, 努力做到贴近学生实际, 内容生动有趣, 形式灵活多样。《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 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接触过, 感觉非常新鲜。课上, 老师及时介绍了戏剧的相关知识。初读课文之后, 老师就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独幕剧排演出来。一时间, 学生们忙碌起来:研究课文内容, 练习朗读, 琢磨人物的表情、动作、语气, 做道具……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 在个性化的表演中, 学生兴致盎然,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从而领悟了公仪休清正廉洁、机智聪明的美好品质。
借助灵活的教法, 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小学生活泼好动, 其身体和心理特点都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每时每刻都集中精神认真听讲。教学中, 如果借助灵活的教法, 那么学生学得开心, 教师也教得轻松。例如, 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的含义, 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三十年之后, 萨沙、托利亚和爸爸妈妈再次来到这片林中旷地上, 他们又遇上了这样一个雷声大作、大雨滂沱的天气, 他们会怎么做呢?谁是最弱小的呢?”学生马上投入到课文的朗读中去寻找答案。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之后, 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有的学生说:“他们会像原来一样, 把雨衣让给娇嫩纤弱的蔷薇花, 在人类面前, 蔷薇花肯定是弱小的。”有的学生说:“他们会把雨衣让给父母, 因为三十年过去了, 父母老了, 他们变成了弱小的、需要保护的人。”在这样的自主学习、朗读感悟中,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越来越深。
健全激励的机制, 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发挥, 学生在教学中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他们的自信心如何, 都和教师的激励有直接关系。激励是利用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为此, 老师可以运用语言、体态、暗示、情感、需要等多种激励措施, 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小学生好胜心强, 利用多种形式的竞争, 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 运用多角度的评价激励机制。一是进行分层评价,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 必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体状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二是个人内差评价, 包括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横向评价, 即在同一时间内, 对同一学生的所有特性进行比较;纵向评价则是对学生多个时期内的成绩前后比较。
倡导个性化学习, 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不同, 因而认知的方式方法必然会有各自的特点。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 不仅可以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而且有利于加快对文章理解的进程。例如, 预习《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时, 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学习要求:通过自主学习, 我学会的生字有:______;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词语有:____;通过查字典、工具书理解的词语有:____;有了这样的要求, 学生的学习就变得生动活泼而富有个性化起来。
注重阅读的积累, 提高自主学习的成效
阅读量的积累, 是小学生语文能力飞跃的重要前提。因此, 必须加强课外阅读, 让学生有足够多的储备。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开阔视野, 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拓展阅读, 不满足于教师所给的“一杯水”, 而是尝试到大江大河里遨游, 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例如, 四年级有一篇课文《三顾茅庐》, 节选自《三国演义》。在学习课文之前, 老师就向学生讲了《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的复杂关系, 并推荐了这部名著, 并给予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在这期间, 学生的读书的热情很高。一段时间以后, 学生对三国故事、三国成语如数家珍。老师还利用活动课的时间, 请学生欣赏三国人物图片, 举行“三国故事大会”“三国人物评论大会”。从课文到图片到故事再到评论, 学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所感悟的, 所捕捉的, 要比任何时候都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和学生一起, 开拓出一片广阔的语文天地!■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 篇11
一、阅读教学中探究的基本要素
1.积极主动地阅读
教师要通过课堂布局、团队组织、不同的知识分享方式、新颖的开场活动及激励性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积极地参与到阅读的探究活动中来。主要表现为:学生喜欢阅读,把课外阅读作为兴趣爱好的一部分,能通过阅读发现问题,借助相关资料,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写下批注,并主动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
2.主动发现问题
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具有极强的问题意识,通过阅读读懂,并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大胆质疑、在文本的空白处提问、文章的矛盾处提问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师生互动
1、创设氛围,利于互动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比如笔者在学生阅读时提出的教学用语10句就很让人欣赏,像“你们专著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等等。同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经常使用这些教学用语,就一定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能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
2、师生共学,教学相长
《艺概》云:“文,心学也。”作者以生命、心灵去创作,读者同样需要以生命、心灵去解读。而且,每个个体生命都是独特的“这一个”,都有其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舞读者都有自己心中的“这一个”。阅读教学不是要学生找到教师心中的“那一个”,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找到属于自己的“这一个”。
如笔者在教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经典名句时,不是要学生把“绿”字当作炼字的最高境界来崇拜,而是鼓励学生动一动这个“绿”字。結果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学生想出了十几个词语,并能言之成理:如果作者是一个顽皮的小姑娘,用“戏”字就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如果是一对恋人隔江相望用“吻”字则更能刻画人物的性格.....。这种新颖独特且有说服力的见解,大大扩展了教师的认识。如此,教师既在教,同时也在学;学生既在学,同时也在教——“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随之诞生。
3、善于提问,启发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是说不再需要教师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究”教学初探了。叶圣陶曾说过:“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在引导启迪的诸多方法中,提问是重要而常用的手段之一。提问是教师输入信息、传递信息,达到师生交往、和谐共振的一条主要渠道,也是沟通学生与文本的重要媒介。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意图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进一步登上知识的高峰。教师的提问对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师生互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 提问要有针对性
首先,针对性是指教师能紧紧围绕教材的训练重点,突破难点,问到关键之处。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可以抓住课题中的“和”直奔中心,设计这样的提问:①什么叫“将 相和”?“将相和”中“将”和“相”各指谁?②既然是“和”,说明他们有一段不和,为什么不和呢?这样,就能起到“一问而牵动全篇”的作用。其次,是指教师能够在学生理解的关键之处,针对学生理解的偏差或不足,及时提出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如笔者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在总结田忌赛马第二次为什么能胜齐威王时,要学生找出里面的关键人物,同学们回答是“孙膑”。笔者进一步提问孙膑是怎样得出让田忌取胜的策略的,学生们回答是他认真观察了马。笔者接着又问“如果齐威王第二次改变了马的出场顺序,田忌是不是还能取胜呢?”经过老师的提问,同学们意识到孙膑之所以那么有把握会让田忌取胜,是因为他不仅观察了双方马的情况,还观察了双方的人,他确定齐威王第二次不会改变马的出场次序,所以建议田忌采用他提出的出场次序,正是老师在学生的回答中发现他们的思路中不全面的地方,并针对这个地方发问,才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意识到其中的关键因素。否则,学生的思维就局限在表面的理解上对问题的把握并不全面,因而也不能完全理解这其中蕴涵的思维方法和智慧。
(2)提问要有激励性
激励性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学习的动力。对于性格内向和胆小怯声不肯发言的学生,不能使其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要鼓励他们逐步培养“自我意识”和大胆泼辣、勇敢顽强的性格。对于迟缓,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使其逐步掌握学习、思维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参与教学活动。如《草船借箭》一文,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要他三天内造好十万枝箭。如果提问:“诸葛亮是怎样把箭造好的呢?”就不如改为“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太难了,哪位同学能帮诸葛亮完成这项任务?”这种带有激励和挑战性的问题很能檄发他们的兴趣,况且答案就在课文中,所以,无论哪一类学生都会积极投入其中。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 篇12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因此,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而且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的年龄较小, 心理发展还不成熟,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 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 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虽然小学生的年龄较小, 但是却会攀比、求胜, 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的行为,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念。在阅读教学中, 利用合作学习, 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来, 并且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够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 以获得自豪感和满足感。同时, 这种自豪感和满足感, 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三)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是当今时代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之一, 而利用合作学习法,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小学阅读教学中, 语文教师通过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2]。
(四)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任务不再是仅仅传授基础语文知识, 而是在传授基础语文知识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合作学习法, 可以给学生提供讨论、思考的空间,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一) 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需要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讨论, 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确保学生之间能够做到有效交流, 以提高教学效果。在阅读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等, 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来, 引导学生互帮互助, 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
(二) 合理安排阅读任务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 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合理安排阅读任务, 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布置阅读任务时,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确保阅读任务的科学性、针对性, 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例如, 在选择阅读材料时,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 选择一些简单的童话故事, 丰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提高学生识字、认字的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三) 合理创设阅读环境
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合理创设阅读环境,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 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阅读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促使学生自觉地投入阅读教学活动中来。例如, 在学习《鹅》这首古诗时,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画出鹅的形状、特点, 然后共同讨论诗句的意义, 诗歌的内容, 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的印象,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4]。
(四) 合理指导阅读行为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约束能力较差, 不能够长期的集中于一件事情上, 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合理指导学生的阅读行为, 以提高阅读效果。在阅读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及时发现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合理引导学生的阅读行为, 同时,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 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者, 是学生成长的指路灯, 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 采用科学的合作学习方法,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5]。
摘要: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 其中阅读教学更是影响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发展, 因此,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指出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以期能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极作用,方式
参考文献
[1]陈春梅.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 2015 (1) .
[2]王利峰.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S2) .
[3]郑秀文.浅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 2015 (36) .
[4]王佳萍.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 (小学) , 2015 (11) .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推荐阅读:
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07-04
如何激发小学生对语文阅读识字的自主学习07-20
通过学习“《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研究与评价》”,结合“群文阅读”案例,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07-27
小学阅读语文06-24
小学语文阅读试题07-04
高效阅读小学语文07-19
小学语文阅读模式05-19
扩展阅读小学语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