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

2024-07-13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精选12篇)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 篇1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即通过“主题”整合阅读教学内容, 零散的语言形式因为主题获得内在意义上的链接, 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得对主题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小学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是对阅读教学语言形式孤立、学习内容零散的交际阅读教学法的改进。主题及其相关内容作为发展语言能力的媒介被重点呈现, 学在情景中, 关注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 将语言学习置于丰富而有意义的仿真情景中。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地方, 而且成为学生提高整体素养的地方。

1. 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

基于语言阅读教学理念, 围绕主题进行篇章和段落拓展手法的分析, 归纳、操练语言点, 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快速的阅读速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得体的交际能力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训练, 引导学生从中掌握阅读技巧, 学生就能具备扎实过硬的阅读基本功, 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在语言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语言所承载的内涵, 提倡内容学习与语言学习相结合。

语文语言的意义和语文语言交际功能始终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学生始终关注丰富有序的语言内容而不是没有意义的语言形式, 学习始终发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一个反复刺激、不断加深印象的过程, 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与输出机会。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以主题为中心组织繁琐零乱的语言材料, 从听、读的角度为学生集中提供可观的目的语输入。主题资料库最能集中散乱的语言形式, 配合学生记忆和运用。以主题为中心的语言阅读教学在孤立零散的语文知识间建立起一系列内在联系, 有利于学生获得全面的、整体的、具有一定深度的认识。

3. 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有利于主题式阅读的开展。

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 是以“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 加强整合”为编写思想的, 即各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 如人教版第五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 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 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等。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的观察”, 单元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人们在观察中的发现:有的观察鲜花, 发现鲜花开花的不同时间;有的观察蜜蜂, 发现蜜蜂辨别方向的能力……这就有利于在课题开展中以语文教材为中心, 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 提炼出阅读主题,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课外阅读中引导, 让课外阅读更好地成为课内阅读有力的凭借和依托、扩展和补充。

4. 主题阅读, 是塑造心灵的阅读。

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从哪里来?特级教师于永正很直白地告诉了我们:是从他们的读书中读来的, 并不是依靠老师每天在课堂上讲来的, 并不是依靠老师给他们天天做题目做来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整本的书。”可老师们似乎没有领会到课程标准的最精要的理念主旨。现实中, 语文课堂教学就一直走在“一课一课地教”“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问”“一个点接着一个点地讲”的路上, 课堂上学生们干得最多的事情是“顺着老师的意思满堂回答”, 课后学生干得最多的事情是“完成铺天盖地的试卷”“做完一本又一本的练习册”。当这一叠叠的试卷一本本的练习册完成后, 让学生们下笔写写东西, 会突然发现, 他们笔下凄凉。时间长了, 还会发现学生们原本会发亮的眼睛在语文课堂上已经黯然无光, 这一切是那么的可悲。师生们就这样痛苦地一日复一日地重复上演着“少、慢、差、费”的语文教学悲剧:师生都苦不堪言。

主题阅读找准了学生们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点, 一切从读开始, 多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书。巧妙地以教材主题为主线, 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 让阅读实现“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让学生们在有主题的阅读中, 获得思想, 获得情感, 获得知识体系的生成。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 老师还苦吗?学生还苦吗?不, 不苦, 都在享受, 享受着种种主题带来的情感熏陶;都在吸收, 吸收着种种题材课文带来的理解、写作的方法。

5. 单元式导读教学的总领。

单元导读课重在导, 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 带领学生对整组内容进行整体感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导趣, 引发情感参与。学习一个单元要两周时间, 为使学生在这段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 此环节的设置至关重要。二是导读, 全面感知内容。这里的读, 是指整体的浏览感知, 是将课文、资料袋、插图有机融合, 引导学生对整组内容获得整体印象, 形成单元主旋律。三是导学, 明确学习任务。导语中对本单元的教学在人文目标、学法目标、实践目标上均提出了要求, 应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四是导行, 课内延伸课外。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搜集相关资料 (进行指导, 分组进行, 增强针对性) , 为后面的学习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下面我谈谈对单元导读课过去和现在的认识。第一, 不能再“放不下”。教师不能再求全求细了, 要注意这种课型的关键在“导”上, 要引出学习之路, 要激发学习兴趣, 才能帮学生叩响学习之门。第二, 不能再一味详讲文章了。我就这样做过, 导读有几个段落, 领着学生们学, 一共有几段, 每段讲了什么, 说一说, 议一议, 忙得不亦乐乎。我们不能再一味详讲文章了, 要注意这应是本单元的纲领。要切实紧紧围绕住单元主题, 贴近单元主题, 让这成为单元导读课的落脚所在。在单元教学起步时, 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攻方向。预习全单元, 让学生粗知单元内容, 对单元的整体脉络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这是总领阶段的另一重要任务。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由学生通读, 有时也可由教师概述。有必要提高通读要求, 可适当提出思考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往往与通读全单元同步进行。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 篇2

克旗万合永中心完小 丁国武

三月的北方乍暖还寒,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在校长张振宇同志的带领下驱车200余公里,奔赴林东镇参加《巴林左旗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培训暨展示会》,两天的培训转瞬即逝,然而带给老师们的却是拂面的春风和对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无尽的思考。

这次培训,日程安排得合理有序,内容丰富多样。我们既能欣赏到做课教师娴熟地驾驭课堂的魅力,又能领略到专家别具一格的教学风采;既能感受到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精彩纷呈,又能聆听到来自课改前沿的不同声音。左旗的四位语文教师和主题阅读专家刘俊祥、王卫华先生共做课九节。九节语文课堂堂都精彩,课课有新意。

任晓丽老师执教的单元导读课《泪光中的感动》,围绕“感动”展开教学,主题明确,思路清晰,充分尊重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并指导学生分享阅读收获,享受学习乐趣。整堂课可谓“感动”无处不在。

孙宝静老师执教的《尊严》一课,“一咏三叹”式的读,给听课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身临其境。所带文章《不受嗟来之食》,使学生思想得以碰撞,情感得到升华。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姚亚丽老师的读写联动课《桂林山水》,文章写得美,教师教得美,学生读得美。通过入情入境地读,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读写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引导学生发现写作密码,自由表达。

韩润颖老师执教的自主阅读课型—《心灵深处的音乐》,给老师们是心灵的震撼,专家王卫华老师这样评价这堂课,“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

刘俊祥老师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气氛活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空间。刘老师语言诙谐幽默,富有磁性,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火花,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为本,感悟文本,同时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王卫华老师的三节示范课:《各具特色的民居》、《创意作文》和诗文美读课《王维·诗中画》,给老师和学生很大的启示。教师释放了大量时间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指导学生写有创意的习作,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心灵的体验,思想的飞跃。课上,教师指导学生精读感悟,并迁移运用写法。真正做到了循序渐进,学以致用,引发了学生的共鸣。学生经历了一次全新的阅读体验。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研究 篇3

一、小学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的特征

通过“主题”整合阅读教学内容,零散的语言形式因为主题获得内在意义上的链接,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得对主题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小学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是对阅读教学语言形式孤立、学习内容零散的交际阅读教学法的改进。主题及其相关内容作为发展语言能力的媒介被重点呈现,学在情景中,使通过关注语言 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将语言学习置于丰富而有意义的仿真情景中。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地方,也成为学生获得整体素养良好发展的地方。

二、小学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语言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语言所承载的内涵,提倡内容学习与语言学习相结合。语文语言的意义和语文语言交际功能始终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学生始终关注丰富有序的语言内容而不是关注没有意义的语言形式,学习始终发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一个反复刺激、不断加深印象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与输出机会。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以主题为中心组织繁琐零乱的语言材料,从听、读的角度为学生集中提供了可观的目的语输入。主题资料库最能集中散乱的语言形式,配合学生记忆和运用。以主题为中心的语言阅读教学在孤立零散的语文知识间建立起一系列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获得全面的、整体的、具有一定深度的认识。

三、小学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

1.主题的选择与导入

语言学习要有内容性和真实性。没有内容的语言学习必然是机械的,脱离了现实生活的语言学习也是没有多大实际价值的。主题式阅读教学主张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阅读教学所选择的主题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主题主要来源于校园及社会生活,这些主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学生能够有话可说。选择主题时还应特别关注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的教育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些话题,学生缺乏起码的生存与反思能力。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期,思维表现出较大的批判性和独立性,往往表现出偏激和不成熟的一面,需要老师的智慧引导,让学生在观念的交锋中选择与反思。我国现行使用的几套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都丰富多彩,能够较好地满足小学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

2.主题呈现

学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接下来就是全方位主题信息阅读。“没有思维素养,就不可能有对学习的渴求和不断掌握新知识的愿望”。相对来说如果文章段落较多,信息隐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学生必须细细体味方可得到合理答案。

阅读时引导学生对背景、对材料进行追根问底,多来几个为什么,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些事实性信息的问答,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来源的警觉,提高辨别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

3.合理利用阅读教学资源

阅读教学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阅读教学的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教材是语文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它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教材不过是服务于阅读教学的材料和工具,教师才是课程理念的实施者。教材每一单元的主题,图片或阅读材料,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也符合年轻人的心理特点。另外与各单元配套的拓展阅读材料明显不够,教师还要能够突破教材,广泛利用各种信息渠道获得学习资源,为主题学习服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语文课程资源远远超出了教科书、阅读教学挂图和工具书范畴,浩瀚如大海的报纸杂志、广播影视节目、网络资料等都成为我们搜寻的目标,在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掘学习资源,还应该能够鼓励和指导学生获取主题信息,吸取语言材料,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提升了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只要我们坚持根据小学主题式语文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以主题为中心,协作会话与个体自治高度统一的原则,通过主题的选择与导入、信息阅读、主题呈现等,坚持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坚持小学主题式语文,就一定能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习惯。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探讨 篇4

一、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作用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对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 它可以将整个主题归纳, 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分类整理, 从而增强对阅读相关学习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其次, 教师可以通过主题阅读来不断地将素质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中, 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培养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能力。再次, 主题阅读教学主题相对新颖, 学生通过主题阅读的学习, 能够对某一方面进行整体的探讨和领会, 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地学习到相关知识内容。

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方法

教师在进行主题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首先, 教师要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精挑细选, 并强化方法来引导。主题教学的内容选取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内容选取得不好, 学生在连续学习的教学过程中会感受到慢慢的厌倦, 从而阻碍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其次, 教师还要创设教学情境, 使整个主题阅读教学的过程轻松活泼。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漫画、多媒体视频等教学材料, 结合阅读教学的内容将其不断地融合,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 也有效地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再次, 教师还要学会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主题阅读的宗旨是让学生掌握自我阅读的能力。因此,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渗透进去, 让学生通过学习潜移默化的掌握, 从而使学生对阅读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总而言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整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主题阅读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深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髓, 促进小学生在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的提高。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阅读逐渐成为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分为单篇阅读和主题阅读。就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做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探讨

参考文献

[1]索靓.试析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J].新课程, 2014 (03) .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心得 篇5

故事中说凯撒大帝帐下有一位年轻的将军,他不读兵书,不研究战法,但总是牢骚满腹地说凯撒大帝不提拔和重用他。有一次他发牢骚的时候,凯撒大帝听到了。请士兵们准备了许多羽毛,请这位年轻的将军把羽毛射出去。可是羽毛飘飘洒洒地落在了他面前的地上。一次,两次,重复了好几次,依然是这样。这位年轻的将军很郁闷。此时,凯撒大帝递给他一支箭,这一次,将军的箭牢牢地钉在了十米开外的靶心上。凯撒大帝通过这件事情让这位年轻的将军明白了,一个物体能飞多远,决定它的,不仅仅是别人的用力,最关键的是要有自身的重量。

故事读完,我不由得想到,我有的时候也和这位年轻的将军一样。记得有一次去参加围棋的定段赛。我的对手在下的过程中耍赖了一次,结果那一局他赢了。我没有进行反思自己哪里不如他,就一直抓住他耍赖了,一直说这件事。老师和妈妈告诉我,如果我自己的水平高,就是对手耍赖一次了还是不会赢的。关键要提高自己的实力,而不是去抱怨怪罪别人。现在想想真是这样的呀!

我又想到了那些奥运冠军们,刘翔、郭晶晶、杜丽等等。他们每一个都是靠实力来说话的。所以,我懂得了如果你是金子就一定会闪光的。如果你自己不是一块好料,就是给你机会了也没有用。所以与其用时间来抱怨发牢骚还不如抓紧时间来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块好料。当机会垂青于你时,你才能把握好!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 篇6

一、运用多种手段,探究阅读主题

由小学生年龄特点所决定,其在进行课堂学习过程中很难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对于新知的掌握能力也相对有限,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这一特点,在阅读教学中适当采用不同手段教学模式以便提升小学生注意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语文阅读教学环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主题式阅读教学不失为一个良好方式。这种方式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文本阅读,进而有效探究文本内涵与情感,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与体会,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在阅读训练中的敏捷思维能力,促进阅读水平的提升。

例如,课文《草原》中包含众多对于草原美景描绘的句子,尽管这些句子使得文章的整体意境更加优美,文学色彩也更上一层楼,但是这种精美的句子对于小学生的理解却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语文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这些优美句子中。在讲授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大草原的辽阔与壮丽,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草原的魅力,这些草原美景的图片不仅可以牢牢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提升他们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草原,熟悉草原,进而把握《草原》这篇文章的情感主旨。再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触摸春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春的美,了解春天的生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组织到郊外郊游,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二来可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美丽,进而了解《触摸春天》这一文章的精髓。又如,在《扁鹊治病》一课中,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气氛,帮助学习了解文章主旨,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文章时进行分角色表演,学生在角色的扮演中,其对文章以及每个人物形象的把握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二、运用知识迁移,深化文章主题

一个可以进行有效拓展与延伸的教学方法,才可以称之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这一原则,语文教师要以优秀阅读文章为教学立足点,在有效把握文章中心与内涵的基础之上,对文章的中心与主旨进行有效拓展,通过知识的迁移与拓展,深化文章主题,并对阅读技巧进行充分指导。文本的拓展与深化,重在对阅读技巧的有效指导,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在一篇文章讲解后,选取与相关主题的文章进行讲解,举一反三。这样学生便可以在一篇文章中习得的阅读技巧应用于其它阅读相似文章之中,一方面切实提升了学生阅读知识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有效巩固学生阅读技巧对的目的。

例如,《藕与莼菜》以“乡愁”为主题,全文以“乡愁”贯穿始终,并多处出现表达这一思乡情感的词汇和句子,使得文章感情色彩更加浓厚。因此,在学习这篇文章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乡愁”作为文章整体基调,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词汇,以便加深对于文章整个色彩的把握与理解。另外,教师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后训练,巩固阅读技巧,提升做题的效率。再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文章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以自己的游历经历或者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游历经历为切入点,将经历进行集中于整合,在此过程中,便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亲近自然”这一主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以学生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使得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更加顺畅,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较难理解的文章,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与把握。

三、精选阅读内容,丰富主题类型

阅读内容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蓝本,是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的关键。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主题阅读教学中,阅读内容的选取对于整个阅读教学环节质量的高低与否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阅读内容的选取上更为精心,注重选取文本类型的多样性,这样可以使得学生阅读训练中了解多种不同类型的文章,掌握多种阅读技巧,开拓视野,训练阅读思维,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但愿人长久》《乡愁》《静夜思》这三篇文章均是以思乡作为这个文章的感情基调,为了有效增强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教师可以将这几篇文章安排在一起来讲授,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学生对同一主旨文章的理解与学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于作者思乡之苦的感受。再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为有效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选取《邱少云》《刘胡兰》等文章一并为学生进行讲授,这几篇文章均是战争时期为时代背景,也都充分体现出了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无畏精神,更加便于学生对于文章整体情感基调的把握。再如,为了切实加强学生对于一年四季的体会与理解,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学习有关季节的文章,如《植树的季节》《四季》《秋天到》等,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于四季的切身体会,提升对于季节的认知与了解,另外,学生也会在有关四季文章的学习时无形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为今后景色文章的描写奠定一定的基础。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篇7

一、构建“1+X”的课堂教学模式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过:“教材是教学的例子。”教师如何利用这一教学范例对学生进行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快乐阅读,实现主题阅读目的,这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关键的,并通过“1+ X”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主题学习,实现主题的构建。

“1+X”主题阅读,主要是利用一篇课文加多篇与本主题相关的文章。“1”是指精读课例的教学。利用教材文章做精读内容,再把教材中与本篇相关的内容进行“精读”。“X”主要是以两篇精读文章为例实现知识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是借助任务驱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放手让学生结合精读课文中掌握的方法阅读,再从主题阅读材料中找出与之相关的文章进行自主阅读, 实现“反三归一”,让学生的阅读量不断增大。

二、阅读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阅读教学资源是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起到一定作用的人力、 物力以及所有自然资源的总和。把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材料, 利用信息与知识等载体。教材只是阅读教学中的材料与工具,教师才是课程理念的实施者。教材各个单元的主题、图片及阅读材料以及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生活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学设计的各单元配套的拓展阅读材料有其不足之处,教师要突破教材,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为实现主题学习充分准备素材。利用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资源中进行筛选与确定,以教科书、阅读教学挂图和工具书为范畴,在各种报纸杂志、网络阅读内容中搜索资料,借助主题阅读教学,了解更多的学习资源,并鼓励与指导学生了解主题信息,在海量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语言,学生在获取信息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与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主题式教学模式探析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模式,主题式教学

当前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对实际教学效率提升就有着促进作用。主题式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就能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加学生在语文素养层面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阅读主题式教学特征分析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小学教学的模式转变也有着要求。主题式教学模式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堂教学外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开展的阅读活动,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下,将阅读教学的主体作为发展的核心]。通过对语文阅读教材以及课外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结合,对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阅读比较重视,这样在多文本的交融下,就能够实现开放式的教学目标,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学生的阅读效率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另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是将阅读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能够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全面性了解,在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下,老师能够将课本阅读内容和课外的阅读知识取得联系,从而开展一个开放式的阅读活动。在一定的主题下,按照这一主题对教学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让学生沿着这一主题进行阅读,相互的促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题式教学的原则和应用策略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题式教学的原则分析

将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以应用,要遵循着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将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对阅读语言承载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将语言学习和内容有效结合,要明确语言的学习价值体现,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语言的输入以及输出是反复刺激和加深的过程,所以老师要为学生多提供阅读的材料,让学生能在丰富的阅读内容中,获得语言能力上的提升。

在对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下,要将凌乱语言的组织作为重要的任务。通过一个阅读学习的主题,将这一阅读教学模式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将文本内容和课外内容建立相应的联系,发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这样对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才能起到积极作用。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题式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要在阅读的内容上得以科学的选择,在主题上加以确定。这是对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基础,主题的设计是这一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缺少了主题就使得阅读活动缺少了目标和灵魂。故此要在主题上先加以确定。阅读活动前,老师要对共同点进行准确的抓取,并要充分的和学生进行结合,对文本阅读的主题加以确定。

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要将阅读教学的主题得到有效的呈现。学生方面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跟着老师选定的主题来开展阅读活动。在学生进行阅读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引导作用的发挥,让学生能够对阅读材料的疑问有效的找到解答的方案。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信息辨别以及筛选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发展。

主题式教学模式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老师要充分重视对实际教学资源的利用。每一单元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都要将利用的资源与之相结合,教材是语文阅读教学资源的核心,在资源的选择中要尽量和生活实际相契合。这样对学生才能引起共鸣。在当前的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下,可以将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以应用,将丰富的资料从中加以提取或者动态化的呈现,这些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都有着积极作用。

老师在主题式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实践加以拓展,让学生能围绕主题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方面得到有效加强。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和生活,对语文阅读能够有更深的体会。例如在学习了《母亲河》的课程之后,就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对这一课文阅读的体会进行思考和探索,老师要将文中的内涵进行解说。并推荐给学生相关的内容供学生阅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将主题式教学模式加以应用,能够使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别出心裁的发挥优势,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老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阅读的积极主动性,此次主要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重点分析,希望对实际教学发展有所促进。

参考文献

[1]杨宕军.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6(01).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是发扬和传承中国汉语言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提高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学习课本教材外,还应该适当地结合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实现课堂知识在课外阅读中的灵活应用。

一、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的价值

在语文教材的每一个单元中都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因此,在对每一个主题进行学习的时候应当配置一个相同的阅读主题。比如,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教材中,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了八个主题,包括祖国在我心中、感受自然、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人与动物等。这样一来,就有助于教师开展以语文教材为中心的课题学习,以教材的编排为基础提炼出教材阅读的主题,然后将阅读的主题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并适当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引导,最终实现将课堂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中的目标。

二、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的教学策略

1. 把握课文主题以及中心思想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无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那么就会造成学生对课文的无法理解和吸收。因此,在主题式阅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经典文章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主题的课文进行归纳和总结。比如,在教材中,以亲情为主题的课文有《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与地坛》等,以爱国为主题的课文有《我们爱祖国》《狼牙山五壮士》等。通过对不同主题的文章的分类,学生可以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进一步的学习和分析中,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把握住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通过融合情景挖掘文章的主要情感

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无法理解文章的主要感情和思想,主要是因为学生无法彻底掌握文章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的修辞手法经常会赋予某些词抽象的意义,使其脱离了原本的意思。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营造特殊的情景帮助学生挖掘文章所表达的主要感情。例如,在《草原》这篇文章中,出现了许多描写草原的比喻句。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草原的图片或者教学视频,通过这些教学辅助工具来描述草原的生机勃勃。再比如,当学习《扁鹊治病》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蔡桓公与扁鹊见面的所有场景,把两千年前的故事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文章含义的理解。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模式的运用,一方面提升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学习探究 篇10

一、主题阅读概述

主题阅读就是通过明确的阅读主题, 围绕学生的阅读特点、教学内容等因素开展的阅读活动。 主题阅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最初通过对文章关键词进行提取的静态形式开展, 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为根据课堂具体内容开展的动态形式。 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书本、同学及教师的沟通自主选择阅读的主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选取合适的主题阅读, 在进行主题选择的过程中要充分遵循开放性的基础原则, 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提高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具体方法

1.整合课堂教学主要内容, 提高学生的主题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把教材作为基础的内容, 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把教材作为基础材料, 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发展学生的文章阅读能力, 通过特定主题的设定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 如教师在教授《称象》一文的时候, 可以把曹冲作为阅读的主题, 通过对其相关资料的阅读, 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引导,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开阔学生的视野,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 结合教学单元主题, 开展主题阅读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可以把单元主题作为阅读主题, 通过对相同类别的文章进行总结, 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一定的思路。 如在进行《汤姆·索亚历险记》 (小学生人教版六年级的第四单元) 的课程教授过程中, 可以以单元主题为单位, 开展课外名著的主题阅读活动。 例如通过“名著世界”的主题阅读活动, 组织学生通过校园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及同学之间的互相借阅等形式进行名著阅读。 学生在阅读之后可以对自己阅读的名著进行总结, 表达自己阅读名著之后的感受, 自己最喜欢哪本名著、哪个作者等, 通过学生的交流沟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3.创设情境, 加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实际教学过中,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效的情景, 加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 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及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关的音频资料等方法, 点明主题, 提高学生的感染能力。 例如在教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时, 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比萨斜塔的具体状况、倾斜角度等实际状况, 通过将其图片悬挂在教室中, 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后, 教师通过视频播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视频, 让学生真切地了解这一物理现象。 这种情景带入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题阅读兴趣。

4.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 提高学生对主题阅读内涵的理解能力。 主题阅读主要是通过对文章进行阅读, 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与内涵。 教师在实际阅读课堂中, 要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实践能力。 在实际阅读过程中, 要根据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阅读模式, 通过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认知能力。 如在进行《触摸春天》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在朗读课文的同时, 让学生闭着眼睛感受文章中要传达的思想与感受, 通过朗读的抑扬顿挫让学生深切地感觉到盲童的内心情感。

5.根据生活情景, 设置阅读主题。 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教学资源与生活案例进行总结,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教师可以根据我国传统民俗、假日等生活元素开展主题阅读。 以端午节为例, 教师可以开展“端午”主题阅读, 让学生通过对端午节追根溯源, 了解其历史知识、关键人物、相关诗词及端午民俗等, 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 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可以得出端午节的关键人物是屈原, 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屈原著有《离骚》等经典诗词等相关知识。 这样具有民族性质的主题阅读间接地起到文化传承的教育意义, 为培养学生的精神面貌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主题阅读活动, 可以通过特定的主体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 提高学生的知识累积程度,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主题阅读模式可以通过优美的文字、浓重的民族精神、高质量的文学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手写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主题阅读模式将课内外阅读充分结合,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主题阅读模式, 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知识存储能力。

关键词:主题阅读,小学语文,阅读学习

参考文献

[1]朱琳.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想[J].教师博览 (科研版) , 2011 (10) :12.13.

[2]陈霞.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研穴[J].小学教学参考, 2011 (36) :45.46.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是发扬和传承中国汉语言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提高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学习课本教材外,还应该适当地结合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实现课堂知识在课外阅读中的灵活应用。

一、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的价值

在语文教材的每一个单元中都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因此,在对每一个主题进行学习的时候应当配置一个相同的阅读主题。比如,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教材中,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了八个主题,包括祖国在我心中、感受自然、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人与动物等。这样一来,就有助于教师开展以语文教材为中心的课题学习,以教材的编排为基础提炼出教材阅读的主题,然后将阅读的主题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并适当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引导,最终实现将课堂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中的目标。

二、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的教学策略

1.把握课文主题以及中心思想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无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那么就会造成学生对课文的无法理解和吸收。因此,在主题式阅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经典文章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主题的课文进行归纳和总结。比如,在教材中,以亲情为主题的课文有《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与地坛》等,以爱国为主题的课文有《我们爱祖国》《狼牙山五壮士》等。通过对不同主题的文章的分类,学生可以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进一步的学习和分析中,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把握住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通过融合情景挖掘文章的主要情感

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无法理解文章的主要感情和思想,主要是因为学生无法彻底掌握文章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的修辞手法经常会赋予某些词抽象的意义,使其脱离了原本的意思。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营造特殊的情景帮助学生挖掘文章所表达的主要感情。例如,在《草原》这篇文章中,出现了许多描写草原的比喻句。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草原的图片或者教学视频,通过这些教学辅助工具来描述草原的生机勃勃。再比如,当学习《扁鹊治病》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蔡桓公与扁鹊见面的所有场景,把两千年前的故事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文章含义的理解。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模式的运用,一方面提升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J].学科教学与研究,2014(8):44.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 篇12

一、提炼主题,整合资源

“整体性阅读”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把怎样的文章放在一起?选怎样的文章组成“整体”?这考验着老师的阅读视野、品味以及阅读教育理念。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编排了八个主题,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而仔细研究,文章与文章之间还有“促进儿童生命成长的价值核心语词,即小主题”。这就为教师研究文本的内在联系,提炼主题,整合资源提供了帮助。

如,当孩子们欣赏着满池的荷花,朗读着想象着“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沉醉其中时,老师过渡到“我们村子也有一眼清泉——珍珠泉,想去看看吗?”进而走入阅读课文《珍珠泉》,去欣赏“水是那样绿,又是那样清……”,这样两篇课文自然而然融到了一起,孩子们在朗读中发现两篇课文的描写方法:静态和动态的结合。

二、找准切入,指导方法

研究每篇课文呈现的不同的价值取向,不难发现有些课文在单元主题下“表达方式”“描写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个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然后指导方法。

1. 读,读中感知,感知中质疑

读课文,怎么读?“比较”是整体性阅读运用最多的方式: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比较异同。在整体性读中,教师应该树立自己的教学取向。就如蒋军晶老师说过“多阅读,多比较性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就像人们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骑自行车中学会骑自行车,阅读也是在阅读中学会的。由于阅读经验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个人的阅读策略一定是学生亲身操作、应用后内化而成的。”

2. 悟,悟中促思,思考中延伸

从“悦读”开始,以“悟读”起兴,靠“多读”促成,这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最佳路径。阅读中的“悟”表现在对文本一拍即合的呼应,一种心心相印的认同,一种怦然心动的体验,一种生活阅历的接轨,一种诗意情境的浸入,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漫游,一种妙不可言的内心澄明与视界的敞亮。解读文本,要潜心会文,去抓住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的心境,再去感悟语言,就像桥梁和渡口把我们与文本联系起来。我们要自由欣赏作品,细读文本,潜心会文,既把握文本的主要倾向,也读出自己的独到感受,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困难,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阅读文本。就如王崧舟老师所说:“文本是你漂亮的倒影。”

3. 议,议中博采,抛砖中引玉

“议”即议论、讨论,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指向性地聊书,议书。由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领会程度不同,所以同一问题可能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讨论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明辨是非,以求得正确的结论。

4. 用,学以致用,实践中见长

继续以专题组织教材,加强阅读,重视综合性学习。培养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通过学生长此以往的阅读,由课内的单篇到多篇,再延伸到课外的群文阅读,从而感悟作者的写作思路、提炼文章的主题,找到文章的共性,与文本产生共鸣,提高写作能力。

三、加大容量,丰富阅读

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老师给学生呈现多篇文章,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建构意义的同时建构自我。教师要善于“穿针引线”,加强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让他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

1. 神话引路,以“讲”促“读”

神话对中年级学生有吸引力,所以从神话入手,能激起小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自主地去阅读。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由教师讲述。利用每天早读课的前五分钟讲一则成语故事,内容包括该神话的来源、表达的意义。第二步,安排10名学生成立讲神话故事小组,轮流为大家讲,具体内容由这十位同学自己决定。第三步,按学号顺序读古希腊神话,以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为线索,串起故事。

2. 爱心为线,串起一个个故事

在单元主题“爱的教育”下我们整合了课文《可贵的沉默》《他是我的朋友》《妈妈的账单》,孩子们感受了“爱与真情”的同时,让孩子们走进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让孩子们在整本书中真真切切地感受“爱的真谛”。

我们的孩子们还处在阅读能力的发展中,需要接受大量的信息。每一位成熟的读者每天在整体性阅读中进行理性选择、分析和理解,相信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达到“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才是大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上一篇:康复干预下一篇:二语习得中的错误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