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素描

2024-09-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素描(精选5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素描 篇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 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理念更加实际, 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兴趣方面的培养;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更适应实际的需求;教学设计更加新颖, 更加注重新技术现代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更加科学, 更加有针对性。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 都深切地感受到了新课改带来的春风。

一、教学理念方面

新的教学课程改革,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中, 老师是教学过程的行为主体, 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中。老师讲什么, 学生学什么。传统教学过程中,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学生和教师往往处在一个地位不同等的教学环境中。课堂教学气氛相对严肃, 教师和学生课外交流较少, 且教学不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和兴趣方面的培养,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独特的个性、思维和志趣, 同时也更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下, 教学理念注重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提倡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老师也能结合学生的思想更好的把握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态, 营造了一种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外的交流, 通过谈心、爱心访谈等方式, 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学生和教师关系融洽, 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

二、教学内容方面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 往往一直把统编教材视为唯一的教学资源, 几乎每年教材都没有大的改动。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主要依照课本教学, 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 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有些课本内容比较陈旧, 所传授的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社会发展对小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要求, 但传统教学形式下教师仍然不会把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仍然会继续传授下去, 导致内容陈旧, 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如在三至六年级作文教学过程中, 相应的教材常常围绕着如看图作文、写人、写事等几个模块, 而诸如“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记一次有趣的活动”等题目的作文陈旧俗套, 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说, 或者是用一些套话、俗话来敷衍, 从而造成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同时, 教师通过教材的知识让学生不断的重复一些机械、枯燥的练习, 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阻碍了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发展。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 传统课本上的知识结构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日常的教学。由此,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提倡教师要开展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把课本知识作为基础的教学素材, 充分利用课外的教学素材。如利用如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器材, 开展图文并茂教学, 走出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 使学生能真正地学到时代所需求的知识, 真正地学有所用。

三、教学设计方面

长久以来,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式较为呆板、单调。教学设计方式主要以结合课本知识, 完成基础教学为主。教学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迎合课本教学的要求, 对于教学设计没有做到细化, 而且随着课本内容的不变化, 使得教学设计基本也没有什么变化。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开展,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要求教学设计更加细化、更加有针对性。新课改下, 教学内容已经由传统的课本知识教学, 变成了以课本知识为基础结合课外知识的教学。因此, 我们必须冲破传统教学设计中的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 以新理念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来代替传统的教案。因为一篇好的教学设计, 能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理念、学生的智慧、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态度等通过课堂教学有机地反应出来。

新课改下, 教学设计应该更加细化。教学设计中既要注重学年的教学目标, 也要注重单元教学目标, 同时还要有专项教学设计。如宏观的教学设计, 主要以制定目录教案为主, 通过充分把控课堂教学时间, 使任课教师能够通过按照宏观教学设计完成学期、月、周的教学计划。微观教学设计, 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具体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如在阅读课中可以设计通过课前预习阅读、课堂教学阅读、课后练习阅读的三个阶段进行。教学设计中还要对三个阶段进行细化设计。如在课前预习阅读中设计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文章大意, 找出相应的生词和重点句式; 课堂教学阅读则设计出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帮助学生解决课前预习阅读中的困惑;课后练习阅读则设计出较为有效的复习方案和针对性的习题, 帮助学生能够理解、巩固课堂教学中的内容。而专项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积累, 并要对平常教学进行专门的研究, 针对平常教学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难点、重点进行专项教学设计, 意在解决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帮助学生消除学习中的疑惑。

四、教学评价方面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主要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参考指标。考试分数的高低, 成为教学评价的杠杆。如果学生考试分数较高, 班级平均分高, 则往往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各个方面和学生的学习方面给予较高的评价, 反之亦然。纵观这种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 可以发现其较为片面单一, 不能有效科学的评价一个教师教学的整体水平。这主要因为考试分数的高低存在极大的偶然性。分数只是应试教育的一个杠杆, 而无法完全成为现阶段所提倡素质教育的衡量准则。

新课改下的教学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都多样化。既注重了学生应试能力的考察, 也更加注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既有识字、写作、口语等学习能力的考察, 又有诸如写作兴趣、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等素质教育下非认知领域的考察。评价过程尊重学生差异化, 采用分层的评价模式, 从而树立学生的信心, 深入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特长。通过评价, 找出学生们各自存在的问题, 采取针对性的方式逐一解决。

五、结语

总之, 新的课程教学改革, 使小学语文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整体发展, 适应了现阶段社会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把素质教育理念贯穿到教学实际中, 使教师和学生都从新课改中受益匪浅。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逐渐深入到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通过对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素描, 可以管窥其全貌, 从而更好地推动教学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素描

参考文献

[1]张伶俐, 章慧芳.课改给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带来的新变化[J].江西教育, 2009, (08) .

[2]朱国荣.浅谈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J].新课程, 2010, (12) .

[3]商晶.小学语文教学论课改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 2008, (05)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素描 篇2

钟山区第三实验小学 苏文玺

通过这学期的兴趣小组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许多同学希望有继续学习的愿望,而且在这些兴趣者的影响下,许多同学都想参加到我的素描兴趣班来。

从学生的特长出发,重点培训学生的美术基础,以造型表现为主。平时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使他们在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能丰富艺术修养。以生为本,着重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下面就这学期的教学情况做一个总结。

一、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参加素描兴趣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以前画画是为了应付教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回家向家长“交差”。但是现在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不应该被动,而且要变成主动学习,能够自觉完成而且向同学介绍所学到的美术技能。

二、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素描兴趣小组的同学绘画基础要好一些,平时要求他们好好观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多一些动手动脑的机会,充分认识到美术来源于生活而美化生活。

三、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不在局限于课堂上,感受到美术学习中的乐趣。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我期待着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完善,得到更快的发展。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使学生的审美能更好的得到提高。在艺术这方热土上,能绽开更多小小的美术之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素描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对于传统教育方式进行修正和弥补的改革。新课程要求各个学科教学应该以重视素质教育为重点,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重要任务,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

一、传统模式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左右着课堂教学的开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起到一个参与的作用。学生往往是被动受听。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学习中的兴趣和参与度大大降低,使得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热情度也大大降低,整个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表现

(一)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又更加的科学。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往往会存在一些老旧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内容已经无法适应现在教学的要求,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大大降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课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许多文章和现在社会生活发展休戚相关,使学生更加愿意主动的去学习。

(二)课堂教学气氛更加的活跃

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加融洽。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动更加的频繁,而且教师能够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做法使得课堂教学存在许多不和谐因素,新课程改革改变了这种教学氛围,为整个课堂教学赢得了更好的教学氛围。

(三)学生的自我学习主动性增强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我学习主动性逐渐的增强。所谓学习的主动性,指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而不是教师的填鸭式教学的模式。学生自我探索知识的能力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改进,学生从教我学逐渐变成我要学。

三、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路径

(一)加大力度进行素质教育内容的渗透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性学科教学,它对应各个学科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加大力度进行素质教育内容的渗透,使整个课堂教学以素质教育理念为主要目标。

(二)提高备课的质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备课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观念,从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方案的编写等方面进行完善,并注重在课堂活动前对可能利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挖掘。其中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应遵循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且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具体制定目标过程中应注重阶段性特点,注重突出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在学习《荷花》中,教学目标可设定在词汇书写以及课文朗读的准确性并了解作家所描述的荷花特点等。而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以往完全依托于教学内容的备课方案设计,其极易出现忽视教材的整体性,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

(三)完善教学的方式

传统语文教学多集中在某一固定模式或程序中,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现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目标以及课堂教学内容引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以“读读、讲讲”方式运用于课文讲读过程中;以“议议、练练”的方式运用于课文阅读中;以“绘画、改写”的方式应用诗歌教学中。在课堂活动中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方式。同时,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中也提及教学中的游戏法,其具体指为在课堂中引入一定的竞赛、游戏等活动使课堂氛围得以活跃,使学生能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习得语文知识。以《一粒种子》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群体表演,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表演掌握文章内涵,也因此调动课堂的整体气氛。另外,教学过程中往往涉及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内容,教师应注重改变传统完全依托于考试成绩的方式,需从学生各阶段取得的成绩整体考核,确保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得以提高。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课堂教学资源的利用。其中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典型,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关于教材内容的音乐、图片以及其他音影音像材料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需注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教学的辅助作用方面,若过于追求其使用方式很容易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如在《小石潭记》学习过程中,教师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内容完全集中在石滩的相关图片中,很难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在利用过程中需遵循实施适度原则,通过板书的配合以及适时的讲解以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避免语文课堂成为多媒体展示课。

参考文献

[1]葛雅慧,王凤霞.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调查报告 [J].甘肃高师学报,2008(01).

[2]武合新.新课程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师眼中的“利”与“弊”[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02).

[3]尹新喜. 新课程改革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J].品牌,2014(1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素描 篇4

1.1范文引路, 读写结合。

“从仿到写”, 是中年级学生学写作文的一条好途径。 开学初, 先将教材课文全部浏览一遍, 然后分析、归类, 通盘考虑。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写作实际, 决定把写作练习的重点放在人物的动作、外貌和“对话”的“素描”上, 同时也搞一点小动物和自然景物的“素描”。 可以按专题编排成四个部分, 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第一部分, 人物动作的“素描”:几乎所有描写人物的课文中, 都有相应的部分作为范文。 例如《第一次跳伞》、《捞铁牛》等。

第二部分, 人物对话的“素描”:以《捉鱼》、《视死如归》、《列宁和卫兵 》等课文充当范文。

第三部分, 人物外貌的“素描”:以《爷爷》、《我的老师》等课文为范文。

第四部分, 景物一角的“素描”:以《人民大会堂》、《美丽的大兴安岭》等课文作为范文。

1.2指导学生善于观察事物。

“课内素描”由于观察的对象明确、时间集中, 教师就易于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是顺序知觉的过程, 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观察, 才能认识事物的全貌和各种特征。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注意培养观察的循序性, 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 采取不同的观察方法。 例如在学习习作例文《松鼠》时, 引导学生掌握从整体到部分, 再从部分到整体的观察顺序, 告诉学生这篇例文抓住了松鼠的特点, 层层剖析, 具体形象。如第一段是写松鼠的外形, 开头两句话指出松鼠“美丽”、“乖巧”、“驯良”、“四肢灵活”和 “行动敏捷”, 概括了它的特点。接着具体描写“玲珑的小面孔”, “闪闪发光的小眼睛”, 毛“光滑得好像擦搽过油”, 大尾巴“毛茸茸的”向上翘, 这些正是松鼠最有特色的地方。 又如学习了《松鼠》以后, 我把一对可爱的长毛兔抱进教室, 要求学生参照《松鼠》一文进行观察, 结果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的“素描”都言之有序, 生动活泼。

1.3选择生动的内容, 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在日常生活中, 常常会出现一些情景, 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这时教师就不能拘泥于原定的写作计划, 而要及时“捕捉”住这些情景, 让学生描写。 例如在教室里辟有一个供学生观察的“生物角”, 那里养着一只大龙虾, 最受大家珍爱。 有一天早上, 学生突然发现大龙虾不见了, 都急切地四处寻找起来, 最后终于在墙角边找到了。 教师就抓住这件事, 启发学生写《大龙虾到哪里去了》。 由于大家感情真切, 观察细致, 语言表达很生动。

热情的鼓励, 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有效办法。 教师在教学中从不全盘否定一个学生的“素描”, 而时常把所有作文中最好的段落集中起来, 面向全体学生朗读, 用以表扬和示范。有的学生即使只写了寥寥几行, 但其中哪怕有一点点可取之处, 也进行表扬。 这样不但使他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的地方, 而且在全班同学中起到了交流提高的作用。

1.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积极思维。

发展智力的关键是培养想象力和思维力。 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一定要鼓励学生打开思路, 运用联想、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事物、环境, 渲染气氛。 一般可以这样做:先让学生扩写课文中的一句话或一小段话。 例如教学《小英雄努尔古丽 》以后, 让学生扩写努尔古丽和 “哈斯木失散以后, 又独自摸回驼群待的地方”一句话。 我说:“让我们想一想, 努尔古丽在找驼群的时候会碰到哪些困难?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有的说:“当时风很大, 刮在脸上像刀割似的痛。 ”有的说:“雪花像棉絮一样一片片地飘下来, 冻得努尔古丽簌簌发抖。 ”还有的说:“努尔古丽已经好长时间没吃东西了, 她饿极了! ”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想象:“她是怎样找到驼群的? 是什么力量促使她坚持的? ”在口述的基础上, 再请学生写《找驼群 》以弥补课文的不足。 学生兴趣盎然, 结果不少人写得很成功。

在设计“课内素描”时, 要尽量安排一些可供学生想象的内容;当然, 想象不仅要大胆, 而且要合理, 更要以事实作为基础。 例如描写小白兔, 把它的眼睛想象成“两小颗红宝石”是可以的, 但想象成“两颗赤豆”就不符合实际, 因为兔子的眼睛是晶莹透亮的。 我们常把学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想象读出来让大家讨论, 使他们从比较和鉴别中学会正确地想象。

在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同时, 也要注意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年级的 “ 课内素描” 主要是写 “ 段” 和 “ 篇”。“ 段” 和 “ 篇” 没有截然的界限, “ 段” 应该在意思上相对独立, 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 也可以加上标题, 成为“篇”。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段”就是小的 “篇”, 或者叫做 “小作文”。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自己命题和表达中心思想, 帮助他们学会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和演绎,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训练学生命题能力

2.1教师告诉学生:题目是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概括。

可以包含下述内容:其一, 文章材料的性质。 例如《我的老师》是记人, 《爷爷教我做算术》是记事, 《参观自然博物馆》是记活动。 其二, 文章材料的范围。 题目有“宽题”和“窄题”之分, 例如《在语文课上》是宽题, 《记一堂语文课》是窄题, 它们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其三, 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可爱的校园》, “可爱”即是文章的中心。 为文章命题时应该考虑到以上要求。

2.2让学生练习修改作文题目。

例如有个学生在一篇题为《一件有趣的事》的作文里, 描写了他参观空军机场时所见到的空中打靶表演。 教师朗读了这篇文章后, 学生议论纷纷。 有的说:“文章内容真实, 语言也很生动, 可惜标题和内容不一致。 ”有的说:“‘有趣’就是有趣味, 令人发笑。 而文章中介绍的是各种军用飞机和空中歼敌表演, 用‘有趣’不够确切。 ”经过讨论, 大家为这篇作文设想了这样一些题目:《看空战演习》、《空中歼 “敌”》、《参观机场》、《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一见难忘的事》, 等等。

2.3 在 “ 素描” 课上, 让学生为自己的小作文命题, 训练学生的命题能力。

丰富“素描”的情节, 从“段”过渡到“篇”, 增加命题和表现中心思想的难度。 例如, 有一次我请小李上黑板默写一个句子。 小李上黑板时洋洋得意, 但当默到“游泳”的“游”字时, 他愣住了, 抓耳挠腮想不出。 我就启发他:“你想想看, 游泳是在哪里游的? ”他恍然大悟, 终于把个“游”字默写出来, 面红耳赤地走回座位。 我就不失时机地启发大家:“这次课堂提问说明什么问题? ”“学习要苦练基本功, 一丝不苟。 ”“自满是学习的敌人。”……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接着, 我就让他们自己确定题目, 把这次课堂提问描写出来, 并且要求根据中心思想选择材料和遣词造句, 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写得较好, 说明进行这种训练, 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王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武镇中心小学

王宁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同样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 分。《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的有感情

绝非是老师或学生完全个性的释放以进行二度创作,而是在理性地深入了 解课本内容后,尽可能地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文章的本色,通过正 确处理停顿、语调、语气,再现文本内容。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意自 现。”这里的读书就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紧密相连。从过去 和现在的阅读教学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过于古板和落后,比如:课 堂上,一段感人至深的话语,经由学生口中道来,平淡无奇,甚而有念读、唱读之势,老师可能原有的一腔激情,顿遭瓢泼冰雨„„针对这种语文教

学的弊端,我想就此谈谈自己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看法:

(一)应清楚地认识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 诵背十分强调,但在我们的眼中这似乎十分落伍,实际上古人这样做也不 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只有读熟了课本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在过去和 当前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 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使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 考的能力。因而阅读教学应做到让学生感知后有所领悟,只有这样我们的 阅读教学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当然,在读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一定 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读,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流利。

(二)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句子、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课的线索。

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中,入情入境,有感情 地朗读?我认为因该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创设情境,诱发孩子高涨的朗读热情

陶行知先生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 可分。”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认知过程中必须有良好的情感的 参与。我们说:没有情境的教学如同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学生是品不出味 儿来的。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 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这样学生才会入情入境,读 出味来。

第二,巧用示范,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可以老师示范,让学生听,也可以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让其他学 生模仿。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语感还没有成熟,而且模仿能力很强。教师 激情的朗读是引导孩子们进入语文情感世界的一条捷径。怎么用示范?一 是老师示范在难点上,在关键处,在美文中;二是尽量让学生来示范,老 师“示范”多了,就会喧宾夺主,占据课堂宝贵的时间。正如于永正老师 说的:指导低年级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倘若老师只是从道理上讲应怀 着什么感情读,哪个字读重音,哪里应该读得快,哪里应该读得慢„„是 不够的,而且,“强加”的东西只能是“外在”的。俗话说:说十遍不如 做一遍。教师范读一下要现实的多,有效的多。

第三,多形式练,促进孩子感情朗读的快速成长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 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 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 读教学更是如此,要想学生都能有感情的朗读,多练习,多种形式的读是 关键。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在教学中,应由教师的指令性转为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自己选择自 己所喜欢的,进行多种形式感情朗读,如比赛读、分角色读、边演边读、配乐读、师生共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等,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学生主 体了,积极性也就高了。

第四,互动评读,提升孩子感情朗读的能力

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个体的 差异,在读时,采用评读,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让每个孩子都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已的潜能,快乐地学习,提高孩子的朗读能力。

课堂上,我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常鼓励学生互相评,互 相合作,常对读不好的孩子说:别人的点评就是对你的最大帮助。读不好 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会帮助你,所以,你要勇敢的站起来。听老师这么一 说,一部分原来胆怯的孩子勇敢了,有信心了。学生读完后,我经常组织 学生进行评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能像他那 样读吗?”“哪里读得还不够,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谁也想来展示一 下?”„„实践下来发现,评读,使大部分学生得到了发展,课堂上学生 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倾注自己的体会,虽然读法有别,各具特色,但都进

入了境界。这正如第斯多惠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 激励、唤醒、鼓舞。

上一篇:气候与疾病下一篇:数学听说能力培养